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精选7篇)

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 篇1

1 棚户区改造中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1 棚户区改造意义深远

棚户区改造不仅是重大民生工程, 也是重大发展工程, 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 既能改善民生, 又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棚户区改造产业关联度高, 带动力强, 不仅能够增加投资, 而且能够带动消费, 可以有效消化钢铁、建材、家电等上下游产能和产品。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正是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让棚户区居民住进新居, 告别阴暗破旧的生活环境。

1.2 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弥补财政资金不足

推进城镇化, 修缮老旧设施, 满足新进入城镇的居民的公共需求, 以及完善公共服务缺失或供给不足的基础设施等, 都是政府部门面临的挑战。若PPP模式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 则可调动正在寻求投资机会的社会资本, 包括本地、地区或国际范围内的资本。PPP项目利用社会资本的管理能力和经验, 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 通过提供服务得到政府的补偿, 以获得适当的投资回报。

2 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 积极的政策导向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和细化了“非公经济36条”。该《意见》第三部分第十二条规定,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策性住房建设。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 参与棚户区改造, 享受相应的政策性住房建设政策。”这为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2.2 良好的运作基础

PPP模式作为一种公私合作、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运营机制,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并积累了诸多经验。20世纪90年代至今, 我国应用PPP模式的领域也在逐渐扩大, 在高速公路、地铁、水务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都有很多成功案例。

3 完善棚户区改造建设PPP模式的对策建议

3.1 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PPP模式本质上是以合同为基础, 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会牵扯许多权利与义务的分配问题。法律作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象征, 在合作中保护双方的利益、规范双方的行为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3.2 政府部门提供足够的引导和支持

由于资本的逐利性, 民间资本往往对投资回报率不是十分理想的棚户区改造不感兴趣。虽然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民间资本获得一定的收益, 但PPP模式在我国棚户区改造中的实践时间较短, 缺乏成熟完善的盈利模式, 社会资本对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中的发展前景仍然持有怀疑态度, 不敢贸然参与。为此, 政府应当为企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引导民间资本通过PPP模式向棚户区改造注入资本。

4 结语

在棚户区改造中采用PPP模式是减轻政府资金压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降低了政府的财政风险, 同时也对企业的出资行为进行保障。虽然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不少地区积极先行开展PPP模式融资建设试点,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相信PPP模式会在棚户区改造建设中不断完善, 采用PPP模式的棚户区改造建设会在将来得到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盖国凤, 丁莉.基于PPP模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J].财经问题研究, 2013 (10) :97-102.

[2]杨雨颜.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2.

[3]崔琳琳, 谭大璐, 刘滢.PPP模式在成都市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 2011 (04) :454-457.

[4]张建坤, 王效容, 吴丽芳.“蚁族”保障性住房的PPP模式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 2012 (02) :41-45.

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 篇2

关键词:PPP融资模式;棚户区改造;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2-0052-03

棚户区改造涉及拆迁难度大、配套资金缺口大等诸多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传统融资方式如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在棚户区改造项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棚户区数量越来越多、改造规模越来越大,传统融资方式已经捉襟见肘。因此,迫切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利用PPP融资模式有效解决当前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困境。

一、 安徽省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现状

根据国务院2013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棚户区概念应该包括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和国有垦区危房等四种类型。[1]其中,城市棚户区具体包括:集中成片棚户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城中村以及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工矿棚户区。

近几年来,安徽省棚户区改造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政府资金投入不断加大。2014年,安徽省一期棚改项目共获得中央、省级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约38亿元;2015年, 在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的努力下,全省取得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进一步扩大。二是改造任务进展顺利。截止到2015年6月底,省一期棚改项目棚改总任务量27.8929万套,已开工套数22.7463万套,开工率81.55%,工程进度进展顺利。

但是,影响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因素也越来越突出。首先,融资模式较为单一。安徽省棚户区改

造一期项目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的形式来解决的融资需求,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的选择较为单一,且国开行贷款支持力度有限,难以满足全省所有棚改项目的融资需求。

其次,棚户区后续改造项目资金缺口较大。根据安徽省棚改理事会对全省棚改融资需求的摸底调查,2015年新开工棚改项目中仍有380个有融资需求,项目总投资820亿元,资金缺口687亿元,缺口量很大。

二、PPP融资模式参与棚户区改造

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棚户区改造中引入PPP融资模式,既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又可以增强棚改产品的有效供给,从而达到“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目标。PPP融资模式,即“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是指“公用事业民营化广泛采用的一种融资及管理机制,泛指为提供传统上由公共部门提供的项目或服务,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建立的一种伙伴关系。”[2]

(一)PPP融资模式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必要性

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采用PPP融资模式,是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棚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棚改项目风险分担与转移的必然要求。

1.减轻财政负担,转变政府职能。近年来,中

央虽然不断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的补助力度,各地政府也相应加大投入,但是对于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所需要的建设资金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为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曾引入了BOT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已经相对成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融资模式,但其弊端也不可忽视。第一,从项目论证到开始合作,周期过长,前期费用过高,不能很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二,由于投资方和贷款人风险过大导致融资困难。第三,政府无法对项目进行适时监控,等等。而在PPP融资模式下,由民营企业负责项目融资,可以减少政府对棚户区改造的投入资金,转移、减轻政府的投资风险,民营企业的专业性保证了更好地为棚户区居民提供服务。政府还可以从日常事务中脱身出来,从棚户区改造服务的提供者变为一个监管者,从而保证棚户区改造的质量。

2.提高棚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棚改项目建设中,政府的优势在于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棚改安置房建设的规模与布局,以政府财力对安置房的建设提供保障,对棚改项目实施整体的检查与监督,促进安置房的合理分配;劣势在于政府的管理体制不同于企业,政府的项目运营效率较低,容易产生资源浪费及效率低下等行为。而民营企业在项目建设与运营方面效率更高,管理技术和设计能力更强。民营企业的劣势在于单个民营企业的资金有限、资源整合能力较弱。因此,在棚改项目建设中引入PPP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部门的各自优势,推进公众部门和市场机制的合作共赢,提高棚改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3.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棚改项目风险分担与转移。安徽省棚户区改造一期棚改项目融资主要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专项贷款来解决,由市县平台公司委托省建投公司统一向国开行申请贷款专项用于各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但是随着国发43号文的出台,在政府融资去平台化的不利形势下,采用传统融资模式来解决棚改融资问题已不可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国开行一期棚改项目贷款资金使用的基础上,紧盯国家和国开行棚改项目政策性融资的变化,利用与国开行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和全省各市县棚改统借统还的工作基础,积极采用PPP融资模式,进一步拓宽棚改项目融资渠道。PPP融资模式吸引了更多民营资本参与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既提高效率,促进棚改项目风险分担与转移,又能弥补现行项目融资模式的不足。

(二)PPP融资模式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可行性

PPP融资模式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棚户区改造项目,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首先, PPP融资模式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有积极的政策导向支撑。在PPP模式中,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的互补性很强,民营企业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提供公共服务,并不意味着可以替代政府部门的调控作用,国家的政策支持至关重要。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的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鼓励支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充分挖掘社会资金潜力。”[3]这些规定,为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广泛运用PPP融资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

其次,PPP融资模式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有良好的运作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可遵循。实践证明,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PPP模式是一种“双赢”或“多赢”的机制,这方面成功的合作案例特别多。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该市自2010年引用PPP融资模式进行棚户区改造,政府只投入引导资金2.28亿元,就吸引社会资金20多亿元,真正发挥了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解决了治理棚户区改造的资金瓶颈,同时也使参与的社会资本方获得了相应的投资回报。

再次,PPP融资模式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能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在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中引入民营资本,可以拓宽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虽然棚改项目收益不高,但从中获得的收入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另外政府为了吸引民间资本会从信贷、税收等政策上予以倾斜,给民营企业以更多的盈利空间和获得感。在PPP模式下,采取由专业的人员做专业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实现了政府、企业双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良好效果。

三、发展棚户区改造项目PPP融资

模式的政策建议

为更好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重视顶层和框架设计,构建统一的棚户区改造项目PPP融资模式法律制度体系

鉴于PPP融资模式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周期性长、时间久及涉及面广等因素。要从国家层面上,制定PPP法律,打破各地、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避免政出多门所带来的冲突,同时要处理好和《合同法》、《政府采购法》、《银行法》、《仲裁法》衔接与配套。另外,宜统一全国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PPP融资模式实施细则,全国一盘棋,规范地方和中央部委的做法。

(二)确定合理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

在PPP棚改项目中,政府和企业的偏好互补性很大,政府倾向于社会利益,而企业倾向于经济利益;政府倾向于长远利益,而企业倾向于眼前利益;政府倾向于隐性的非货币性收益,而企业倾向于货币性收益。在PPP棚改项目中,只有坚持“谁最能控制风险、谁的管控成本最低”以及“风险共担”原则,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姻才得以长久。“公共部门应承担土地风险、法律与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等,而建设与开发风险、市场运营风险、金融风险则应由私人部门承担。在公共住房PPP项目中还有一些风险需要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承担,如外部性风险,即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负外部性,使社会总福利下降,它可能包括: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项目破坏土地形态和生态环境等,它的控制要求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项目决策和进行阶段,对项目做出整体的社会效益评价,而不仅仅是财务评价。”[4]

(三)制定棚改优惠政策,明确项目回报机制

棚户区改造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具有公益性和保障性质。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棚改优惠政策,具体包括:在税收上,可以免征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偿还原拆迁房屋面积部分,按规定减免税费;在资金方面,可以通过奖励的办法给予参与棚户区改造的企业以资金支持;在土地供应上,政府宜采用以划拨形式对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用地供应。同时,明确棚改项目回报机制,适时“成立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金”,并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负责基金的募集和投资。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通过PPP模式的棚改项目上,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更大地发挥政策性资金在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保证民营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EB/OL].[2016-03-20].

http://www.gov.cn/zwgk/2013-07/12/content_2445808.htm.

[2]王秀芹,梁学光,毛伟才.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7(12):59.

[3] 中央深改组要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N].第一财经日报,2016-03-22 .

[4]谢书倩,杜静.PPP模式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实施中的应用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9(8):40-44.

(责任编辑 夏菊子)

Study 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PPP Financing Mode to Shantytown Reconstruction Project

FENG Cong-gan

(Anhui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Asset Management Center, Hefei 23006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operation of Anhuis shantytown reconstruction project, especially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PPP financing mode to the project and then it advance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it, such as laying emphasis on top-level design and framework design, establishing a unified legal system for applying PPP financing mode in shantytown reconstruction project, building reasonable benefit and risk sharing mechanism, setting up shantytown reconstruction preferential policy as well as clear project return mechanism.

棚户区改造开发项目建议书 篇3

第一节 项目的背景及由来

*区作为历史名城-*市的主要门户和市辖城区,凭借其秀美的山水风光,舒适的自然环境,将*市装扮成一个花团锦簇的秀美之城。

*区*街道原属*老城区,城市建设的设施完备,人口密集,但居民住房多数因历史原因造成了居住环境差,房屋是危房,道路是市场,迫切要求予以改善;*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本改造项目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审时度势,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将改造该区域列入重要议事议程,投资兴建一个融商贸、居住于一体的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住宅区。

*棚改项目位于*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文环境,置身国道旁,远眺湘江北去。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改变河西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居住质量和改善生活环境的一个亮点工程,成为市委、市政府的“东大门”。

第二节 项目简介* 棚改项目隶属于*区*街道办事处,北临*路,东接高新技术开发区,西邻*社区,南临*路。项目选址地周围没有污染性强的厂矿企业及洪涝灾害等安全问题,总占地面积约654亩。

项目建设主要以高层公寓为主,配备道路、绿地、生活设施等基础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商业贸易、房产开发、居民安置的三大功能,导入专业化的园林规划,“窗口”风格建筑设计,人性化的户型设计。项目建成后,必将*塑造成为一个“繁荣的经济强市、开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现代都市、秀美的山水名市”。

第三节 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总用地面积 亩 654

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109

居住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107.9

公共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1.1

容积率 2.5

绿地率 % 42

总投资 万元 162383

销售收入 万元 198620

利润总额 万元 25114

投资利润率 % 15.4 静态投资回收期 年 6.47 不含建设期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随着市委、市政府西迁,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其它配套服务的加强,本区开发的增值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棚户改造项目在改变原有城区旧貌的同时,也使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得到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升,城市建设加快前进步伐。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2、建议

1)本区周边交通条件优越,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南邻*,具备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项目建设过程注重与环境的协调,达到合理统一。

2)项目的拆迁量较大,牵涉的住户很多,工程开始时要慎重考虑居民的安置问题,以免拖延建设进度,影响全部施工。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1、房地产业的发展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高国民收入

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综合服务等社会经济活动的第三产业部门。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产业,具有高附加值性和对相关产业的导向性,在许多国家,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任何国家和地区,房地产业都为其国民生产和生活提供大量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房地产兴旺发达,其经济也就欣欣向荣;房地产业衰退落后,其经济形势也就不容乐观。因此,要保持某地区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房地产业是必须大力发展的产业。

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房地产业是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产物,没有发达的社会经济基础、没有较高的社会生产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就没有发达的房地产业;另一方面,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导向性产业,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提供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等物质基础,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

2、项目建设与全省的发展目标和*市的规划思想相一致

2001年至2005年,*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速工化业、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理,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加快与国际经济对接和融合,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未来走向,结合*实际情况,未来15年*招商引资的战略重点之一是以旧城改造、小区建设、安居工程为主体的房地产业。

到2005年GDP达到5700亿元,人均8450元。财政总收入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5:44:41。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320元和2740元。未来5年,我省将以沿湘江1200平方公里区域为核心,构筑一个集高新技术产业、商贸金融、高档住宅、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沿江经济风光带,经过努力,力争使*市发展成为华中地区的又一个重镇。

3、项目建设符合市政府的棚改改造政策

该项目的开发符合市政府(2001)12号文件规定的棚改改造政策,以“居者有其屋”为主要目标,配合国家房改政策精神,本着“多层为主、密度适中、高层点缀、环境优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实现住宅建设小区化、小区规模化。

本区作为*市的旧城区,以其深厚的历史沉淀,一直承载着*的城市中心区功能。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渐深入、社会的进步、经济体制与增长方式的转型,旧城区承载的职能逐渐多元化、复杂化。旧城区城市更新过程不仅可改善其基础设施,更显著的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开放,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土地级差效应的发挥,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其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旧城改造,将村镇改造与村镇居民点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长远计划,可使城市功能布局更趋合理。

4、项目建设可改观旧城住房面貌,优化人居环境

随着旧城区棚屋的改造、拆除,*市建成了一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于安置拆迁户,目前已有10万户、20多万的原棚户居民从低矮、潮湿、破旧的棚屋,搬进了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3年来,共投入资金近20亿元,已有310多万平方米的棚屋被拆除改建。棚户改造大大改善了*市中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两年前还是一片低矮破旧棚户的*地段,如今已是大厦高耸、新房成片,成了城市的一大景观。

棚户改造还为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腾出了空间,更全面拉动了*市的经济增长、激活了*房地产市场。如今,*的一个个社区、一条条街道变得视野开阔、呼吸通畅,市民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对*城建来说,*完成了过去十年、甚至几十年都不敢想象的变革;但对*而言,另一个时代正在开始,建成一个“繁荣的经济强市、开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现代都市、秀美的山水名市”。

第三章 市场分析

1、我国加入WTO对全省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巨大空间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将对全国的国民经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WTO的要求和我国的承诺,入世后,房地产业、房地产中介业、服务业、金融业、保险业等行业都将开放,这将为我省房地产业创造发展空间。

入世后,国外投资和国外产品的进入将会增加,从而导致更多的外国公司进驻我省各城市,必然增加房地产的需求,特别是对外销房、高中档写字楼、宾馆、商场、厂房等非住宅房屋的需求。随着关税的降低和就业及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日常开支将降低,转而增加到住房消费开支上,使住宅类房地产需求上升;在短期内,由于进口建材、建筑物设备等关税的下降,从目前的30%下降到10%左右,将导致房地产建筑成本明显下降,进而导致房价下跌。国外房产中介服务、金融业和外资保险业的进入,将极大促进我省房地产中介服务水平,丰富和发展房产金融业务,开展多项保险业务,拓宽险种,使房地产市场更加活跃。

2、我省经济环境良好为房产发展提供了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省的社会经济就一直持续稳定的发展,使我省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社会生产力、国民收入、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极大的提高和改善。2001年,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信息和房地产等新兴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全省财政收入完成361.56亿元,增长10.03%;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99元,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80元,增长9%。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持续增长的国民经济、快速提高的国民收入,为我省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基础、可靠的财政资金支持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经济越发展,所需的房地产也就越多;人民收入水平越高,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就越强烈,有效需求也就越大,房地产中的主要领域住宅市场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也就越大。

3、我省的商品住宅进入一个新的换代期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由于国力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住宅开始了从量的需求向质的需求转变,追求质量好,品质高的住宅已成为新世纪不可阻挡的趋势。

全省住宅商品化市场日趋成熟,不同需求的档次已经拉开,而其中的中高档住宅已率先进入换代期,由于房贷政策的不断完善,买得起好房子的人越来越多,这是换代住宅开始形成的市场基础。

从旧有住宅的布点看,有相当一部分已过早地进入了淘汰期,有的房屋甚至出现墙体开裂、渗水,屋顶漏水,阳台倾斜,钢筋外露等安全隐患,这也是与经济不发达,早期建造的住宅一次投资过低使得住宅寿命下降有关,换代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建材和建筑部品的短缺状况已结束,品种和类型的多样化有力支持了住宅的升级换代。

4、河西新城房产市场空缺大,具有极佳的开发优势

商品房的贫乏,既是河西的遗憾,也是巨大的商机。不见得高层塔楼就是高档房,河西作为山水城区,为了不破坏生态景观,建设高度将受到严格限制,以后可能还是以多层或小高层为主,这是受人青睐的产品。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即使经济房也能开发Townhouse(联排别墅)。这种住宅产品既属于城市范畴又不居于闹市中心,既交通方便又亲近自然,密度较低,花园不大,但每家均有,居住品质高。在国外,Townhouse这种多层联排式住宅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住宅,但到了国内,安上个联排别墅的名份,竟成了富人的窝儿。其实专家认为Townhouse也可做到质优价廉,在河西新城应占有一席之地。

河西居民的消费水平略低于河东,作为城市建设重要内容的商品房,面临本区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如果眼光稍微放远一点,河西有河东无法媲美的阳光、青山、绿水、新鲜空气。据有关数据表明,河西*的绿地覆盖率已达到45%,空气负离子含量远高于河东3个公园,还有湘水及山景构成的环保空间,这些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家居条件,无疑也在时刻诱惑着*人。

第四章 项目的市场定位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三大功能:

一是商业贸易功能

商贸市场,是贸易商品和生产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区开展商贸业开发,既占有广阔的商贸市场,可形成一定规模的商贸营销渠道与网络,又能有效地促进商贸流通,进而促进全区经济的发展。

二是房产开发功能

项目拟建部分中、高档住宅,以经济、美观、人性化的设计,倡导全新的居住理念,吸引更多的人口前来入住,打造*区的舒适住宅环境和河西新城的住宅家园。

三是居民安置功能

通过良好的周边环境、优质的生活配套服务,解决拆迁居民的安置问题,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形成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住宅区,改变现有面貌,成为河西的一个亮点工程。

第五章 项目的选址条件

1、地理位置

*棚改项目隶属于*区*街道办事处,北临*路,东接高新技术开发区,西邻*社区,南临*路。项目选址地周围没有污染性强的厂矿企业及洪涝灾害等安全问题,总占地面积约654亩。

2、气候条件

项目所在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约124天,冬季约100天。

年平均气温 17.2℃

最热月份 <七月> 29.3℃

最冷月份 <一月> 4.7℃

极端最低气温 -11.3℃

极端最高气温 40.6℃

年平均降雨量 1394.5㎜

年降雨日 148天

无霜期年平均 275天

全年主导风向 西北风

平均风速 2.7m

全年日照时数 1677.1小时

3、土壤、地质条件

本地土壤土层深厚,酸碱度为中性,质地为沙质土壤,略呈粘性;*地区表层为第三纪红土,红砂岩以及第四纪冲积层,从工程地质条件考虑,红砂岩风化残积物和亚粘土层均为良好的地基基础持力层。

4、交通条件

*区内东西向公路有*高速公路,*路;南北向有*,*,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原属老城区,*棚改区周边的城市道路干线纵横布局,交通条件四通八达,北接*路,南靠咸嘉湖路,市内多个公交站点设置于此,与区内外及整个*市的联系十分方便。

5、供电、供水、供气条件

项目的东部紧靠市电力局、城西供电局,完全能保证全部居民及经营部门的电力需求。

*市政自来水管网已铺设至此,附近布局有四水厂,本区有三水厂,水量充足。

煤气管网铺设至市委、市政府新址,距本区不远,供应有保障。

6、邮电、通讯条件

本区域的光缆线路,电信电缆的长途和程控线路,移动、联通的信息网的覆盖面都达到了城市建成区的标准,尤其是电信宽带网络已延伸到此。

7、其它条件

区域内配套设施齐备,服务项目完善。现桐二社区南部有*,居住环境极佳;整个区域周围学校、银行、医院等管理服务机构一应俱全。

第六章 项目的建设方案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原则

1、项目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项目要把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放在重要的地位,使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环境,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

2、项目要贯彻“高效、便捷”的功能原则。从规划到建设,从交通到绿化,都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各区域和功能空间之间形成高效、便捷的网络,要结合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要。

3、项目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项目要把生态、环保放在重要的地位,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设计、具体技术的采用都要坚持可持续化发展要求。

4、项目要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突出*文化,创造建设品牌,成为棚户改造样板工程。区内建筑力图实现精致、典雅,具有美感。

第二节 项目的建设内容

本项目所处地域属于*街道办事处,占地面积43.6万平方米,临*路全长400米,北部紧贴*路,位置优越,开发前景十分乐观。

项目主要建设高层公寓,采用专业化的园林规划,“窗口”风格建筑设计,人性化的户型设计。初步拟定将原来的三个社区建成高层公寓,*社区一层为连体大市场;而且住宅区内修建通达各个区间的硬化道路,配备适度的绿地花园等建设。

第三节 项目建设规模

1、项目占地面积为占地面积:654亩(43.6万平方米),其中A区220亩,B区434亩。

2、容积率暂定为2.5,规划开发面积10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07.9万平方米(约占开发面积的90%),商业铺面1.1万平方米(含连体大市场,约占开发面积的10%)。

3、小区道路面积6.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绿化率42%。

4、土地654亩,拆迁房屋约18万平方米;

第四节 项目实施计划或进度

按照基本建设程序,项目建设进度拟定如下:

1、2003年9~10月内完成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报批; 2、2003年11~12月内完成初步设计、论证及立项审批等手续,组建管理机构; 3、2004年1~4月内完成施工图纸、设备定货施工准备; 4、2004年5~12月内完成项目第一期工程的土建施工;

5、2005年1~4月内完成项目第一期工程的设备安装;

6、2005年5月项目第一期工程的竣工验收; 7、2005年6~12月内完成项目第二期工程的土建施工;

8、2006年1~4月内完成项目第二期工程的设备安装;

9、2006年5月项目全部工程的竣工验收。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集

第一节 投资估算

1、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1)参照*市近期同类工程实际造价资料估算;

2)参照国家的有关政策估算;

3)预备费(不可预见费)按5%估算;

2、投资估算

1)前期费用

①土地获取成本

40万元/亩×654亩=26160万元

②拆迁成本

1000元/平方米×18万平方米=18000万元

③工程勘查设计

18元/平方米×109万平方米=1962万元

④报建费

拆迁面积18万平方米×15元/平方米=270万元

⑤合计:46392万元

2)工程建安费用

①建安费

800元/平方米×109万平方米=87200万元

②水电配套工程(包括水电工程和增容)

50元/平方米×109万平方米=5450万元

③小区道路绿化配套工程

50元/平方米×24.9万平方米=1245万元

④工程监理费

109万平方米×800元/平方米×1%=872万元

⑤合计:94767万元

3)项目建设投资

项目建设投资为141159万元

第二节 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所需141159万元,建设资金按“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招商引资解决。

第八章 经济效益估算

第一节 成本估算

1、成本估算:

名称 金额(万元)备注

开发建设成本 141159 管理费用 4235 按建设成本的3%估算

预备费用 7058 按建设成本的5%估算

销售费用 9931 按总收入的5%估算

总成本费用 162383 1、2、3、4项之和

经营成本 14166 2、4项之和

2、项目总投资:

项目建设总投资费用:162383万元。

第二节 营业收入与营业税金

1、销售收入估算:

1)住宅:107.9万平方米×1800元/平方米=194220万元

2)商铺:1.1万平方米×4000元/平方米=4400万元

合计:198620万元

2、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根据现行财政制度,项目须缴纳5%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和教育费附加分别按营业税的7%和5%征收。总销售税及附加为11123万元。

第三节 利润估算

项目年利润总额为25114万元,上交所得税8372万元。

销售利润率 12.7%

投资利润率 15.4%

投资利税率 22.3%

第四节 静态投资回收期 总投资 162383

投资回收期= =

利润总额 25114

=6.47年<不含建设期>

第九章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1、产业效益

项目建成后,进行住宅、商铺的销售,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98620万元。棚改区每年将创利润25114万元,可搞活当地市场,促进当地人们增收。建设的住房、店铺等不仅可以满足原来居民的居住、生活之需,还可以面向整个*区及*市的市场,甚至辐射到周边其他地区。

2、地租效益

棚改区建成后,将通过市场的集散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开发,促进*区和*的城市化进程,从而促进土地资源升值,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3、环境效益

城市的内在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将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发过程注重建筑设计与环境协调,绿化措施相配套,通过绿化、美化、亮化*市城乡环境,从而提升*市自身城市价值,形成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的文明城区、精品城区。

第十章 结 论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是利国利民之举,它既符合国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的思路,同时也符合省、市关于进一步改造棚户区的规定,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精神,更符合我区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该项目投资条件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是一项前景广阔的经济投资方式。

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显著。据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62383万元,年营业总收入198620万元,年利润总额为25114万元,投资回收期6.47年。

项目的社会效益明显。住宅区建成后,将成为本区经济的新增长点,既带动产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又增加农民收入,也改善了环境,推动了*市美化、优化建设进程。

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 篇4

税务机关在对某房地产公司2010年度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企业上半年正常缴纳了城镇土地使用税,而下半年没有缴纳。问其原因,企业会计说公司开发的是“城中村”改造项目,国家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2号),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上半年缴纳的税款正要申请退库。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并以农村集体经济(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聚居村落。

“城中村”改造项目有税收优惠吗?财税〔2010〕42号文件第一条规定,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改造安置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开发商与改造安置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以及购买安置住房的个人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第七条规定,本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2010年1月1日至文到之日的已征税款可在纳税人以后的应纳相应税款中抵扣,2010年年度内抵扣不完的,按有关规定予以退税。

那么“城中村”和棚户区是一回事吗?“城中村”改造能否享受棚户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精神,扎实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2009年12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为落实指导意见精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财税〔2010〕42号文件。

分析财税〔2010〕42号文件的适用范围发现,当地的“城中村”和文件中规定的棚户区完全是两码事,主要有三方面不同:一是土地性质不同。“城中村”的土地是集体建设用地,而棚户区是指国有土地上集中连片建设的。二是房屋结构不同。“城中村”是以农村集体经济(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聚居村落,房屋结构完好,功能健全;而棚户区内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房屋使用年限较长、使用功能不全、基础设施简陋。三是批准立项单位不同。当地的“城中村”改造是区政府提出意见,市政府批准的建设项目;而棚户区改造是指列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的建设项目。

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 篇5

1项目概况

设计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优雅高贵气质,在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下,重新引入景观庭院、水的空间,力争塑造出私家园林的空间模式,将当代的建筑设计理念和传统居住文化相结合,运用“建筑———庭院”的空间模式,创造出具有符合当今时代生活所需的居住场所。通过将公共绿地转化到庭院中,让每一个业主单元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生态空间,做到每一个业主单位都能均好地分享绿化,形成别具一格的都市园林式建筑空间;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创造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在每一细节上充分注重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2项目特点

本项目从安置房建设成本较低的原则出发,结合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外环境和运营管理六个方面,选择用贴合本项目特点,同时造价相对经济的绿色建筑技术,并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为住户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以“用户最少的能源、换来最高的舒适度”为理念,力求打造一个恒温、恒湿、恒氧的居住环境;本项目采用多项绿色生态技术,提高了居住小区的整体绿化生态环境,保证了居民生活交通的便利,在节能的基础上,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

3低成本可复制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3.1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本项目采用半埋式的双层地下室,地下建筑面积为10565.26㎡,总用地面积为6765.46M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158.1%。地下室结构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层高为3.4M,经济节约,利用率高,其主要功能为地下停车和设备用房。其中汽车停车位有212个。

3.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建筑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多层住宅及高层住宅采用55厚AJ保温砂浆,使得外墙的传热系数为0.92W/m2.K。所有屋面均采用了60厚挤塑聚苯板,使得屋顶的传热系数为0.55W/m2.K。外窗全部采用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6+9A+6,传热系数为3.1W/m2.K。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削减了建筑使用过程中对空调和采暖系统的能耗负担,使得建筑的年耗热量指标为12.30W/M2、耗冷量指标为18.59W/M2,低于夏热冬冷地区参照建筑的限值,并且达到了节能率51.35%的目标。

3.3节能照明

本小区的公共场所和住宅内公共部位采用了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设置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所有公共灯具采用电子镇流器,综合节能约达30%。使用电子镇流器,电源供电电流仅为电感镇流器时的一半。电子镇流器可以在深夜人、车稀少,不需要高强度照明时,准确地按设定时间将灯的功效率降低一半,在原电子镇流器高效节能的基础上,再节能25%~40%,达到双得节能效果。

3.4建筑节水的设计

本项目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水系统规划设计,在小区内采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公共室内部分达到节水器具使用率为100%,住宅采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行节水器具的使用;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并且种植无需永久灌溉的植物。雨水的回收利用工程分为三个部分:雨水的收集、处理和供给。具体方法分别是设置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和道路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后进入沉砂池预处理后进入湿地系统,在物理过滤,化学沉淀、微生物以及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净化,最后通过小区绿化管网送至小区各绿化用水点。

4结语

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 篇6

在技术改造项目的过程中, 管理的最关键部分是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控制。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各阶段的进展程度和项目最终完成的期限所进行的管理, 是在规定时间内, 运用科学地方法编制出符合工程现场实际且经济可行的进度计划,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 要经常不断地检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是否一致, 如若出现偏差, 便要及时找出原因, 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 必要时调整, 直至整体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1 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进度的安排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安全、工期及质量。项目进度计划科学合理且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及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一般来说, 盲目的赶工期, 不仅会失去对工程安全的控制, 还会对工程质量带来影响, 甚至导致工程成本的无谓增加, 造成经济损失。

1.1 项目进度管理影响工程安全

科学合理的项目进度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的安全性。过快的施工进度, 极易埋下安全隐患, 引发安全事故, 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相反过于谨慎的施工进度, 浪费人力资源, 增加设备停电时间, 影响居民用电。

1.2 项目进度管理影响工程质量

盲目追求项目进度, 势必会造成工程各环节衔接的混乱, 特别是继电保护技术改造工程, 一定要严格审核图纸, 按照反事故措施的要求敷设电缆, 遵照图纸接线, 避免因接线错误造成设备调试困难的现象发生, 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体项目工期。应对工程进度科学策划, 逐步分解,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加快进度, 提高人员效率。

1.3 项目进度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效益

项目进度过快, 往往会带来安全和质量上隐患及缺陷, 不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工程进度过慢, 不能按时完成, 更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会使效率低下, 效益降低。

因此, 安全控制、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辨证统一, 只有加强整体项目的进度管理, 才能使项目的安全、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继电保护专业技改工程的实施, 要严格执行二次安全措施票及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来保证安全;要紧跟物资招标批次、积极协调图纸、设备及材料到货情况、统筹安排停电计划来保证进度;要积极配合设计院收资、严格审核图纸、提高施工工艺、细化验收、加强人员责任心来保证质量, 杜绝无图施工及杂乱施工的现象发生, 加强施工过程的全方位管控。

2 工程进度滞后的原因分析

导致工程进度滞后的因素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及预算深度、人为、工器具、技术、外部环境、资金、气候等因素, 但普遍认为, 制约工程进度最主要的是人为因素, 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2.1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预算编制深度不足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深度普遍不足, 立项比较匆忙, 项目必要性、可行性论证不充分, 费用预算编制不准确。项目在立项之初就未充分考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停电计划的机会有无及时间长短, 与其它项目实施的交叉干扰, 外部环境条件制约等因素, 造成后续一系列的困难, 致使工程项目实施进度难以保证。

2.2 招投标工作管理不到位

科学掌控工程进度的前提是物资到位, 而有些工程因招标环节出现问题影响工期, 如未关注招标批次, 设计招标拖后, 导致图纸不能按时到达现场;招标文件编写不严密, 描述不细致, 造成中标单位供货不及时, 有时甚至流标。

2.3 项目参与人员的工作失误

工程进度的滞后有些是因参与项目施工人员的工作失误造成, 如设计人员现场收资不准确, 导致图纸与现场实际不符;图纸审核人员工作经验欠缺, 责任心不强;施工单位专业人员未提前进入现场勘查,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不到位;施工人员纪律散漫, 工作现场混乱, 没有明确内部分工, 无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2.4 工程监理单位的原因

因工程监理单位的过失而制约工程进度, 主要表现为监理工程师的责任心及管控能力不足, 监督过程中不能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制止并提出解决方法;对隐蔽工程监管不到位, 不熟悉技术规程规范, 不掌握技术标准要求, 未能到现场监督或留下有效的图形音像资料。

2.5 外部环境的影响

如雨雪大风天气、变电站事故跳闸、倒闸操作等不可预见的事件;有时政治活动期间保供电也会引起工程进度的滞后。

3 项目进度管控的方法

项目进度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项目的工作分解、项目的排序、历时估算以及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和项目进度控制。

3.1 项目的工作分解

项目进行分解是项目过程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它不仅仅在项目的过程管理阶段发挥着作用, 也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WBS的结构设计对于一个有效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WBS结构多是以树状来构成的, 工程需要被进一步细化、分解得到一个一个任务包, 再将一个一个的任务包集合转化为网络图来表现。

项目的工作分解的原则主要是: (1) 工程的主体工作逐步的进行细化, 逐层进行分解, 最底层的工作要细化到每个人; (2) 工程分解后的结构一定要清晰, 成树状结构, 从树根到树叶, 一目了然, 尽量避免盘根错节; (3) 工作分解后, 在逻辑方面要形成一个大的活动, 集成所有的关键因素, 所有的活动, 所有的监控系统, 细化到人、时间、资金以及管理措施; (4) 工作分解的过程中应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一定要考虑外在因素的影响, 做好风险预控。

3.2 项目的工作排序

项目的工作排序是在项目的工作分解基础上, 确定分解后的各项活动的相互关联与逻辑关系, 并据此对项目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进行安排和确定工作。可以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 同时分轻重缓急来安排工作, 也可以根据项目本身的内在关系来确定项目活动的先后顺序。

项目的工作排序主要工具和技术包括前导图法和箭线图法。

3.3 项目的历时估算

历时估算是项目制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时间的计划计算和完成整个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历时估算是根据具体项目的范围和现有资源等相关信息为进度表设定时间的过程。历时估算不但要考虑实际工作需要消耗的时间还要考虑间歇时间。

项目的历时估算主要方法有: (1) 专家判断估算法; (2) 类比估算法; (3) 基于定额估算法; (4) 三点估算法。

3.4 项目的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是指根据项目的工作量、资金以及工期要求, 对项目的旗帜时间相互衔接协调关系拟定的计划。对于拟定好的进度计划, 在执行时我们就要时刻遵守, 对照实际进度是否按拟定好的计划进行, 如若有偏差, 我们就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改正, 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原计划, 以便更好的完成项目。

3.5 项目的进度控制

项目进度控制是根据项目实施的进度与项目计划的进度相比较, 并依据差异做出调整或纠正, 使项目向着目标方向发展。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是:

(1) 施工前控制。施工前控制是建立组织、规划范围、了解项目背景、对工作进行分解和排序、工作时间的估算、制定进度计划、对费用进行预算等等, 即主要是编制施工计划。任何一个工程的项目管理都是从制定项目计划入手的, 项目计划可以有效地协调项目中的各项工作, 推动项目实施工作周密地进行。

(2) 施工中控制。项目计划是通过以往的经验、专家的指导意见以及最大最小时间进行预测出来的, 由于在施工阶段会出现编制计划中不可预见的问题, 所以我们就要及时的采集数据信息, 与原有的进度计划进行对比, 预测出施工进度的发展趋势, 根据计划的内容和管理的目的以及阶段的划分, 实行进度控制。为了达到项目的预定目标, 避免各项工作的拖延, 必须随时掌握各施工阶段所用的时间变化情况以及计划变更等引起的施工内容的增减, 及时分析研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将不断的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

(3) 施工后控制。施工后的控制是施工后组织工程验收、施工工作的评估、工程资料的整理归类以及建档等等工作, 它将为以后的工程提供信息。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电网技术的进步, 电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守门神, 所以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改造工程对质量、进度、安全等各个环节都要实现严格要求, 在这种严格的要求下要保证继电保护装置技术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改造后安全可靠的运行, 就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技术改造的安装调试、验收投运等进行进度管理。

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 篇7

一是加大资金补助力度。2013年共下达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723亿元,比2012年增加59亿元,增长8.8%。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户均补助19202元,比2012年增加3472元,增长22%;国有工矿、林区、垦区及煤矿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户均补助30418元,比2012年增加14237元,增长88%。

二是完善和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范围由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扩大到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明确棚户区改造项目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棚户区改造中的安置住房建设用地,实行划拨方式供应,除依法征收土地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外,免收土地出让收入。

三是鼓励企业出资参与棚户区改造。明确企业参与工矿(含中央下放煤矿)、林区棚户区改造以及垦区危房改造的支出,按规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棚户区改造取得积极成效。截至11月底,棚户区改造已开工323万套(户),超过2013年计划开工量的6%;基本建成218万套(户)。

(本刊编辑部根据财政部网站内容整理)

上一篇:青蛙和蚂蚁作文400字下一篇:英语文摘(双语)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