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老师的教学反思(精选14篇)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合格升入新的学校,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我们将以学年初以教材为主,打好学生双基,后期复课前制定了系统的、科学的、周密合理的复习计划,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尤其是抓临界生的转化工作。为此,我们物理学科组在年级组的统一安排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段段清、课课结、特别对过去学习底子薄的学生,更加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在三月中旬我们物理就进入全面复习阶段,我们本着系统复习打基础,板块复习上台阶。综合考练出成绩的思想,以过去中考和模考的测试卷为样本,整理了一系列题反复练习,巩固再巩固,争取有新的突破。
学校号召科任教师要坚持每周至少听二节课,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和交流,是我的收获很大。我认为,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所以,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年轻的一线教师,更应加紧听课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探究性教学的认识问题。
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教学就是做物理实验。这种概念是不正确的, 物理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 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主要内容,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问题、自由表达、质疑探究等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以及集体等形式进行释疑问难活动, 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的一种教学形式。
物理探究性教学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关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探究性教学实质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智力活动和相互交往的场景, 学生可以通过协作以及自主探究, 来探究学科内容要素以及认知策略。探究性教学实质上改变知识传承的倾向,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能力得到发扬, 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综合学力。
二、在初中物理中, 探究性教学实践具有合理性。
教学实践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显得更加容易。在物理教学中, 不管是从教学主体、还是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而言都具有合理性。
1.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教学主体的合理性
比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中,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 并与同学合作提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学们选用不同的实验工具, 积极动手自主实验, 经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 同学们除了通常教师使用的演示实验, 又自主设计了几种有创意的方法来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检验平面镜成像中的物体相对于镜面的时候是否存在着对称的规律时, 一名学生拿着点燃的蜡烛在镜前晃动, 发现蜡烛在镜中相对于实物运动, 因此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
在探究性课堂中, 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 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认知过程。
2. 探究性教学教学目的的合理性
如在“内能的改变”的教学中, 学生使用自己亲历的探究性教学方法, 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 使用生活中存在的但是在课本上却没有涉及到的方法使一段铁丝的内能增大, 然后通过比较、讨论、集思广益, 发现有的内能增大是因为对铁丝做功所致, 而有的内能增大的原因是由于热传递所致, 并从改变内能的效果、能量的形式变化与否区别异同。在探究性教学的课堂中, 我们会欣喜地看到, 学生的态度与价值, 能力方法的目标得以实现。这种为了得到这些知识而亲历实验研究的体验会伴随着终生。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服务的。除了传统的知识技能目标之外, 价值态度、方法与能力以及过程的目标也在探究性教学课程中得到培养和延展。
3.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中教学工具的合理性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工具的设计中, 探究性教学可以设计得更加合理。探究性教学可以围绕主线选择适合目的性的传统教学工具, 比如小车或者不同光滑程度的平板, 还可以选用一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如投影机及屏幕、计算机等,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过程, 辅之恰当的教学方法, 制定实施学生活动的流程。不同的教学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有了不同的认知体验, 使物理规律不再那么抽象, 学生可以根据观察以及实验来诠释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 进行探究性教学, 合理运用教学工具, 通过亲历式教学途径, 由学生自主设疑、设计实验并归纳交流, 从而建立概念或者得出规律, 符合现代化教育的新理念, 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三、在物理教学中, 探究性教学实践符合学生实际, 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 体验到真实科学的方法, 对学生终身学力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探究性教学实践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探究性教学内容的选取。
选取探究性教学内容, 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本地的客观条件来选取反映物质特征的概念、原理以及重要的物理规律等。比如说光的放射定律、压强、比热容等。
2.在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 必须注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 探究性教学实践的设计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教学为本, 制定适应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方案。教师通过少而精的指点, 放开学生的思维。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 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方案, 适当增加教师的引导与指导, 使教师也参与探究, 和学生一起分步实验, 逐个检验, 协助同学取得认知。
3.允许学生出错。
任何科学研究成果都有出错的经历, 因此对于学生也不要过分追求探究的完整。由于环境、知识水准以及操作技能等各方面的原因, 学生的实验结论有时会出现误差较大的现象。教师此时和学生一起通过分析、讨论, 找出原因, 并适当改进实验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技能。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课里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这是所有教师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达到上面的预期目标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就会学得轻松而又愉快,这样离我们的预期目标也就不远了。而物理课有着很大的优势,我们可以紧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联系生活经历和实际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减轻学生的疲劳。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到有序、有效、有度
首先老师在上课前要对本节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统筹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事先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堂教学,其次,要做到有度。如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中,让学生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的猜想,老师应结合教学任务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基于知识基础和时间等的限制,课堂上我们只探究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和摩擦面积的关系,通过这节课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之后,再继续探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中应加强对教法的探索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实际上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并不算太难,难的是长时间地维持这种学习热情,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习得法,那么学生学起来就轻松,效果就好,就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快乐,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就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下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教法探索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好学法指导,包括如何预习、做笔记、课堂小结和掌握学习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等。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得多,能力提高快,学习得快乐呢?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随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的探索,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学无常法,教亦无常法,但每一个教师都怀有同样的一颗心: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当我先后举起两个不同的物质,请学生加以识别时,学生分别说出了如颜色、气味、可燃性、声音的不同、轻重的不同、化学反应的不同等各种方法来进行识别。
当我举起不锈钢时,请学生判定这是不锈钢还是银时,生沉默一会,然后有学生提出从杂志上看到的碳的同位素来识别,我对学生的识别方法提出问题:碳的同位素是用来识别什么物理量?
学生认为可以识别物质,也有学生认为是识别时间的,我只对学生的识别方法予以赞同,但对识别的是什么物理量不加说明,要求学生回去查找资料搞清这个问题。
当我提出能否用一种方法对展示的所有物质进行识别时,学生思考后都认为不行,必须各种方法混合用才能识别清楚。
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出能对这些物质进行识别的普遍适用的方法时,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因为学生已阅读了本节的相关内容,他们的猜想基本上是用质量/体积进行探究,具体方法是:a、相同体积下,比较物质间的质量;b、相同质量下,比较物质间的体积。可见对控制变量这一研究方法,学生已能在实际中加以采用。此时,有位同学提出:课本上用质量/体积,为什么没有用体积/质量,它们不都是比值吗?
就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经过思考讨论和交流,学生的结论是:1、在探究物质的体积与质量之间的特性,用质量/体积,还是用体积/质量,无法确定,但都是研究的方法,可以探究出物质的这一特性;2、当人们在进行交流合作时,这两种比值同时存在的话,会有许多不便,所以应当统一到同一比值方法上来,而这对探究物质的这一特性没有影响。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交流后得到的结论,这是我上课前没有预料的,内心感到非常兴奋。这使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这种收获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不能得到的。
我对学生的表现大加赞扬之外,也谈了开拓性研究对后继研究的影响,意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开拓的意识和勇气。
二、实验探究中的交流
按照课前设计,我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大组分成五个实验小组,而每个实验小组只测出一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及比值,要求每个大组通过探究就课本P121上(1)、(2)、(3)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实验小组只测出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及其比值,别的物质的质量、体积与比值必须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才能获得,测量结束后,课堂中的交流活动非常活跃,同时,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在班级的交流活动中,学生发表了如下的见解: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其比值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不能说明是相同物质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通过科学思维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这是培养煅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所以我又谈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
3、由于各小组所测物质的比值在本大组中是唯一的,所以应当认真、仔细做好实验,以获得比较准确、真实的实验数据,使本大组在此基础上获得正确的结论,所以每小组的同学应有对自己和本大组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自己的实验、数据收集和处理,因为有的大组因个别小组的实验数据差别太大而无法下定论,在第三组发表本看法时,有个学生说了一句:“态度决定一切。”而引起学生的轻笑,因为学生都知道,这是中国足球队前主教练常说的一句话。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煅炼,同时,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有了提高,特别是在第二点结论获得的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力量得到了体现。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发现自己所进行的实验活动对获得科学的结论及团体的作用,这就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培养,有了正确认识和提高。团队精神也有了初步培养和认识。因为各大组之间的交流中,表现较好的大组同学的表情是兴奋的,而表现较差的同学则较为沉闷。这是学生在探究中的收获。
三、促使学生的反思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不能按照他们的想法做就有可能不听话,甚至于起哄,这就要求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一,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样就要求我们设置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情景。
第二,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
第三,参与到学生的练习当中。
第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因素之一,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鼓励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第五,要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白道口二中李国生
初中物理教学中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一、初中阶段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的初中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部分的教师只是重视对学生物理知识的课堂解说,忽略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度以及实际运用的情况,而且部分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时出现了眼高手低的情况,这使得了物理教学的目标得不到实现。部分教师对于物理教学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工作,教师只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讲解即可,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要靠自身的自觉。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学生只有在清楚了解物理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难题。此外,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会有问题出现,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关注,调动学生在物理学生中的积极性,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摆正教学态度,才能真正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1.使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知识相联系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常识息息相关的课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还需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相联系,解决生活中一些小问题,通过物理课堂中设置一些相关的物理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研究电路中电流过大产生的原因时,首先通过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现象出现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家庭电路的结构、各家电的功率以及串并联电路等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讲解,为学生分析家庭电路的构成与电路特点,然后为学生阐述当电流过大时,电路会出现断电,家用电器的损害等方面的影响。然后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对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观看大功率用电器对电路影响视频与一个电路中断对电路的影响视频,让学生们进行实验观察,研究电路出现电流过大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介绍正确的用电操作,防止学生在家里独自做实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通过将物理知识联系现实生活知识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转变教师的物理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转变观念;终身学习;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65-01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从事物理教学多年,感触极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每次的考试成绩低下,讲过多次的题目还是错,甚至刚讲过的题目也做不对,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跟学生谈心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种情况在初中学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物理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通过几年物理教学,我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问题
1、课堂问题
(1)注意力不集中,对的题目不听,错的题目不好好听。(2)课上不积极思考,一味的跟着老师走。
2、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仔细,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题;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住问题的关键。
(2)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是凭着感觉答。
(3)表达能力差:作图不规范,计算题解法不规范,不注重物理表达式的书写。
3、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审题不仔细,粗心大意;
(2)只会写公式,不会写具体的表达式,乱代数据;
(3)表达不清,书写太混乱;
(4)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初中学生还未能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教师应在一下几个方面注意对学生强调:
(1)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
(2)图像法解题能力的培养;
(3)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习惯和规范;
(4)单位、有效数字、适量、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1)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学懂的标准是每个物理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 “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2)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初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模型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叠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的综 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将使研究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应该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3)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及时的巩固,把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回顾,如果回顾不出来,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或者问老师。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去发现新的问题。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适量地做些课外辅导练习,以检查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4)讲一题,懂一题;做一题,会一题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讲究教学方法,做到讲一题,学生会一题;培养学生做一题,会一题的思想,不要炒冷饭,讲了多遍学生也不懂,学生做了多遍也考不出来。
总之,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应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编习题,精讲精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物理成绩。讨论中学生物理反思学习能力的培养
孙明兰 2010-6-18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先生曾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是„质‟的飞跃。在完成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这一转化中,反思在其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进一步深化、整理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抽象和概括。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反思学习,并积极创造反思条件,引导学生自觉反思。但是,目前,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反思学习这一环节比较薄弱。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知识容量,很少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也不给学生以反思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学生也很少自觉地进行反思。这使得中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发展远远地落后于其它心理能力的发展。由于物理很多内容的抽象性和物理学习的计划性、逻辑性和程序性,反思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物理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把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由被动反思转为主动反思,由不会反思变为善于反思,是物理教学的燃眉之急。
二、反思学习的性质与作用
“反思”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用元认识的理论来描述,反思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
由于赋予“反思”以元认识的涵义,因此,反思学习就不仅仅是对学习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了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元认知意识,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反思学习是针对操作学习提出的,这里把反思学习和操作学习作一番比较。操作学习是学生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的、直觉的操作活动。它以“学会知识”为目的,关注的是学习的直接结果,即眼前的学习成绩;而反思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探究的、理性的学习活动。它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学习的直接结果又关注间接结果,即学生眼前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另外,操作学习只要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而反思学习不仅要完成学习的任务,而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发展。
反思学习对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Zimmerman(1998)认为对学习成绩起关键作用的策略有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措施、自我评估、制定目标、计划策略、实现策略和监控等。Cruikshank(2001)认为,元认知发展好的学生能够做到: 1)有学习成功的自信心;
2)能正确评价自己学习成功的原因; 3)能找出学习中出现失败、失误的原因; 4)积极摸索各种学习策略;
5)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并恰当调整学习策略; 6)善于从教师、同学那儿获得帮助; 7)花一定时间思考自己的学习;
8)把自己看成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者和思考者,有持之以恒、终生学习的意识。可见,元认知是智力活动中的一种关键因素,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高,其学习的自控力、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灵活性和领悟性都会强,且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途径和策略,因而学习能力强。通过反思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反思学习的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必需的。
三、中学生物理反思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1、增强学生反思学习的心向
反思心向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反思的计划与准备,包括对反思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有自觉的反思欲望等。增强学生反思学习的心向是培养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第一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反思学习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班会,物理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明白反思学习的定义、分类、内涵、意义等,告诉他们反思能促进思考、引导思维、促进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也可通过具体的物理实例说明反思学习的意义。其次,要向学生明确提出反思的任务。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有负责任的心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时间表等。另外,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由不知到知的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学习物理。在教学中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设疑,通过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问题序列来引导学生反思。
2、培养学生反思学习的习惯
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反思活动进行的深度和广度,能反映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进行的强弱。只有当学生的反思意识转化为自身良好的反思习惯时,学生才能在自身的解题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反思。可以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体来说是四个要求:一是把题做透。要求学生解题结束后对照“自我评判、自我完善、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探索、深化延拓”这六个反思环节,深入挖掘每一道题的价值。二是自制一本错题集,并及时总结归纳。要求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在错题集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培养对“错题”“不会题”的反思与领悟,写出自己思路被卡的情况并分析原因,这既是对解题思路补充的反思,又是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高原的一个窗口。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质量是50kg的物体,空气阻力不计,以跟水平面成四十五度角的方向斜向上运动,求物体受到的外力。如此简单的题目,初学者往往极易搞错,很多同学以为力的方向跟V的方向相同。对这类错题进行反思,可分四步进行:①本题是怎样做错的?②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③正确的解法是什么?④这样做为什么不行?该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路,推敲每步的逻辑依据,分析走进“死胡同”原因,反思自我思维症结、认知缺陷,了解自我认知体验,并通过思路对比,豁然贯通某个关节点,达到领悟阶段,逐步形成自我监控,总结自我经验的习惯。三是认真做好考后分析。考试结束后,要围绕知识、题型、主要解题思想方法等方面认真填写失分统计表,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3、指导学生写物理学习日记
写学习日记可培养学生高度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宏观调控能力和微观调控能力。宏观调控能力是指在写学习日记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对自己的进步情况和学习策略进行反思,并及时作出调整。微观调控发生在进行某个学习活动之前、之中、之后,即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有分析、有评价,能根据学习任务恰当选择与调整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习取得最佳效果。日记的内容可以统一作出规定。例如:今天学了什么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模型;今天作业中习题主要运用什么方法解决,其依据是什么;今天哪些题不会做,解题思路在哪儿受阻,原因是什么,经过思考解决了没有;今天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明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今天有什么联系等等。
4、要求学生建立物理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包括一段时期内与学习有关的全部资料,可以是物理作业本、考试试卷、课堂笔记、作业改错记录、考后分析表等汇编集,也可以是物理杂志、报纸及其它课外书籍等收集来的材料、记录等,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小结、物理学习日记等其它学习作品。学习档案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通过它,学生可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学习的进步,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发展趋势,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确定个人发展方向和促进自身的成熟。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可以不断地回顾自己档案中的内容,并不断地改进它们,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开展学生自我评价活动
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帮助反思学习的进程,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而且,自我评价是培养有效终生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因为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条件。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明白自己能或不能干什么,否则,就不能有效学习。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自我评价,就能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还有重要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就会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这又反过来会导致学习的失败。
6、举办物理学习交流会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反思以下观念是否落实: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秉承精英教育的观念,只注重尖子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忽视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状况,忽略了对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往往只关心物理的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相关学科的知识的联系,尤其是极不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乃至割裂知识与生活的必然联系;往往只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忽略了问题意识的保护和培养,忽略发展其对科学的探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如在学习“第十六章 热和能”的内容时,我对教材中的“地球的温室效应”并没有轻易放过,而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物理学科和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好物理的兴趣。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如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物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物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物理新教材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等结论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而且其推导过程是不完全归纳法,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按教材的体系、线索平铺直叙的讲授,则学生没有深刻的印象,相应的结论内化成学生的世界观也成为空谈,要学生死记结论效果也不佳。在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中,我经过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比较,最终决定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让学生们充分思考,让各种观点充分碰撞,让他们接受以上结论。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问题意识是否具备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学习“浮力的应用”的时候,我让学生先放“孔明灯”(市场有售)玩,然后要求他们探究“孔明灯”升空的原因。学生们热情很高,并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我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重在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和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行为。之后,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科学、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这样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笔者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有设计富含知识和能力,并有利于展开多端性、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系列要求使物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四、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例如,在讨论“物质是可分的”这一结论时,有个别学生提出了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可分,我当时作了批驳。在课后反思中我深感这样扼杀了该同学积极思考的兴趣、大胆创新的勇气。于是,在下一堂课中当全班同学的面作出了自我批评,并在后来的教学中注意宽容各种观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在后来的探究“孔明灯”升空的原因时,有学生提出了“孔明灯”升空的原理与火箭升空原理一样,这时,我就不慌不忙,又提出了下一个观察探索的问题:观察“冲天炮”的升空过程,探索其升空原理。这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得到培养,把深奥的物理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这样大量地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和问题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引申。
五、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做以下题“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为什么说他们是相互平衡的?”的题目中,有些学生对“为什么说他们是相互平衡的”不理解,我不急于解释,而是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验,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反思,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更是我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有效资源。
例如,前面所叙的探究“孔明灯”升空的原因中,有学生提出了“孔明灯”升空的原理与火箭升空原理一样,这不正是我们引入新知识教学的重要契机吗?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创新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35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许多教师都步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因而往往采取的是“满堂灌”的形式,然而,这与现代的教学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再以俯瞰的姿态来看待学生,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以“引导者”的姿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的过程,从而体验到重塑知识形成过程而带来的乐趣。物理课堂普遍沉闷、枯燥,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选择物理教学活动,尽可能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多留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答案,少给些“框架”,框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拓展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二)过于强调基础知识而轻视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个度的问题。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的非常好,却在做题中或者是实践中无法很好地将其应用,那结果将是适得其反、本末倒置的。我们的物理学习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而是希望通过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考虑问题时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对待问题严谨的态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无论是对其学习还是生活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才是我们学习基础知识的真正目的。教师要懂得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重视起来,避免陷入“基础知识为天”的误区。
(三)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忽略教学本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地位越来越突出。多媒体在为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课件,盲目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充当了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无法真正地落到实处。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耗费精力较大,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与理解,影响课堂的效果。多媒体课件使许多教师省去了传统教学中的板书,PPT课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成了“放电影”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就成了走马观花,使得学生无法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认识似是而非,从而使得整个课堂的效率大大降低,无法将多媒体的益处真正地落到实处。
(四)师生之间的互动过于“僵硬”
师生互动应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富有特色的活动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然而,有许多教师只是单纯为了满足课标的要求而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的活动,考虑并不周全,大多是流于形式的互动,为了互动而互动,失去了真正的教学意义。亦或是太为大众化的“一问一答”式的师生互动,使得学生根本不能提起兴趣,无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就成为了物理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的问题。
(五)物理实验环节不被重视,其作用得不到发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而物理是需要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的一个学科,两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然而在现实的物理教学当中,相当一大部分教师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对习题的练习上,往往忽略了物理教学中的这一重要的环节——实验,有趣的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在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的时候会尽自己的所能设计出更多的实验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若在物理教学环节中忽略实验这一环节,必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解决课堂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一)教师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要想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享受学习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如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在讲授完课标的课程以后,留给学生一些自己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做一些课后的小实验,让学生自由结组,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就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表现。其次,教师要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上的引导,既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又能让学生懂得结合自身的实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留一些引导性的预习思考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当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也更能提出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最后,创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对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懂得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人格以及价值观才能健康地发展,这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教师应在教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中找一个平衡
物理虽然是一门自然学科,但是物理知识中蕴藏的哲理却是十分深刻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学生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反而可以将二者融会贯通,在教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基本物理知识点时,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友爱是相互的这一道理。在一个集体中只有所有的成员尽自己的所能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更多地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关心,从而整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生活在集体中的人就会感到越发的幸福和自豪,使这个集体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一个班集体也是如此。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更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正确看待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便捷、直观等优点,若能避免本文上述的那些误区,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到实践教学工作中来,必将能为教学工作作出巨大的贡献。因此,要想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首先,必须要对多媒体技术要有清醒的认识,避免使用的盲目性,在课堂上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一来两者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教师要提高制作课件技术的能力,制作课件的内容重点要突出,并且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推陈出新,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最后,也是最为根本的一点,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多媒体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做到开放式互动教学
开放式互动教学时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住物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主干,对物理中重点难点的部分以及一些知识误区师生、生生之间进行探究式、开放式的互动,这样开放式的互动教学,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更能体现在课堂上的一种民主、平等的精神。因此,做到互动开放式教学就应该从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创建一些有效的互动形式,例如,在物理实验教学结束以后,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本实验有哪些不足?该如何改进?通过实验你能了解到什么?这一知识点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有所体现?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问题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融会到生活中,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真正互动。
(五)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发挥其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此同时为学生留出一些自己的时间,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堂实验课结束后,教师要注意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精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实验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看待问题,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将情景教学法融入到物理教学当中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法,可以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物理问题通过融入一定的生活情境,将难懂的问题生活化,让学生通过情境观察思考问题,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享受到通过情境法学习带来的乐趣。例如,在教授“物体的沉浮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分别向学生演示一块木头浸入水中、一块铁浸入水中,以及一块石蜡浸入到水和酒精混合的液体中,通过运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的东西来解释这一物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可以通过这种实验触发学生的探索意向,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将分层教学法融入到物理教学当中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得各类的学生都能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既不会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局面,更不会使那些不擅长物理的学生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做到分层教学首先要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他们物理知识的深度、广度和优缺点所在,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层,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学生分层的时候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是要有针对性地将教学目标分层,低层次的学生达到基础的课表要求,中层次的学生要具备分析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高层次的学生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分层教学法,不仅能让所有的学生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又能培养个体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一举两得的举措。
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商榷改进的地方,作为一线中学物理教师的我们,应该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切实地做到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开放式的互动教学,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完善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对学生思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学会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我们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改进初中的物理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的综合型素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D].宁夏大学,2014.
[2]曾敏.新课标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王建新.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和“实验—探究”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何增喜.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5]邓磊.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6]王现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57.
[7]梁昌明.初中物理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高效课堂指的是教师利用教育资源来最大限度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素质教育时期, 高效课堂构建应该重视初中生的学习差异, 以学生为主体来挖掘他们的思维潜能.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设置明确而科学的教学目标. 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即面向所有学生, 突出教学重点, 注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学习情感, 帮助他们整合知识技能、学习方法.
二是讲课精炼. 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知识主线, 授课思维要清晰, 把握教学与练习的度. 抛弃过去那种机械灌输的讲课方式, 课堂教学要多将重难点问题、思路方法, 而少讲学生掌握的、不会的.
三是尊重学生. 多指导学习掌握学法, 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式的角色蜕变. 努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用鼓舞、激励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是丰富学习形式. 教师尽量要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组织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 使之以不同的学习途径去获得知识,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实践中消化物理知识.
二、如何打造高效初中物理课堂
1. 创新课堂教学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有持续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 课堂教学从知识导入开始, 尽管这个环节时间短, 可是精彩的课堂导入确实教学的一大重点. 就像戏剧的引子, 有制造悬疑的效果, 引发学生的猜测思考, 让他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 譬如, 在摩擦力教学中, 笔者为了让学生对摩擦力有更深刻的感受, 就引导学生开展“角力”活动. 让一个体格比较健壮的学生手上涂满黄油, 另一个个子较小的学生与之“角力”, 结果是大个子学生输给了小个子学生, 引得学生好奇心十足. 以这种趣味活动的课堂导入方式, 将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紧紧抓住, 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实施教学, 以紧凑的教学步骤来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把学生的好奇心变成对知识的探究兴趣, 从而使课堂导入达到理想的效果.
2. 科学运用提问技巧
高效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良好互动, 而师生的良好互动则具体表现在课堂问答环节.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以问题的方式来教授知识, 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 激发学生不断通过思考来回应教师的提问. 学生在回答中可以以论述、对比、综合、概况的方式来锻炼物理学习能力. 教师以巧妙的提问开启学生的“问点”, 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思维训练, 加强学生的思维深度. 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之或发散思考, 或集中想象, 或逆向思考. 教师的有效提问还能激励学生找准学习方向, 使课堂秩序更加和谐、平等. 问题设置上, 当堂训练, 具有层次性, 以适合不同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的学生学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来构建问题平台, 以恰当的提问时机来解决知识障碍, 使学生在新旧知识学习中不断转换角色, 融会贯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沟通更加顺畅, 高效课堂也会由此确立.
3. 善于设置教学情境
要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就应该利用教学情境创设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丰富了教学情境创设层次, 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 利用多媒体将形象的思维转化为可视的教学情境,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将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直观性、独特性展现出来, 也便于初中生有效掌握学习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以视频动画的方式来说明物理问题, 比单纯的板书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 在学习物体运动速度知识时, 笔者以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视频为例, 以田径赛场的激烈比赛来向学生呈现教学知识, 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开阔视野. 将所有事物都呈现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上, 能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永远记住知识. 教师以实验开启问题情境, 给学生提供知识素材, 教会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 对结果进行分析, 既能够让学生探索到物理现象的本质, 还能让他们了解物理规律.
4. 加强课内外作业练习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测试和评价. 教师以适当的作业练习来强化学生的知识, 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和消化知识内容. 在高效课堂构建中, 很多教师在作业练习环节都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练习目的不清晰. 设计出来的练习题比较普通, 达不到效果. 学生总是在不断重复练习, 既浪费时间和精力, 效果又不佳. 故而教师应该去认真反思练习作业的设计, 认清学和练的辩证关系. 练习不求多但求精, 不求速度快但求效果好, 要能够举一反三. 好的练习设计会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能够反馈有效的教学信息. 学生在练习中了解学习中的薄弱点, 通过做作业来完成思维转变, 让优秀学生有题目可做, 让后进学生有可做的题, 各有所得, 将使得教师的高效课堂的效果最优化.
摘要:高效课堂以新课改为基本前提, 发展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要使得物理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提升教学效果, 让初中物理课堂学习更加优质、高效, 是教师们应该认真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世龙, 方秀娟.对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深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12.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要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电路分析题时,可以根据解答电路分析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
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初中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而不是象某些老师的“从第一题到第十题全做”或是“从13面到14面全部完成”;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初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中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3、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但我发现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作业是只“批”不“改”,这里我当然主要指的是问答题和计算题。对作业的批改是“为结果论”,只要结果是对的,立马一个红红的长长的“√”就上去了,至于学生用的什么方法,用了那些方法全然不知;只要看结果是错的,旋即一个大大的“×”就划上去了,至于学生错在哪里从来不看,为什么错了从不帮学生找原因。从而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没有“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没有足够的澄清,学生整体解题思路狭隘。而老师的讲解的仍然是埋在自己肚中的那壶“陈年老酒”,自己的知识也得不到更新。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4、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老师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12-01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0-20
初中物理老师教育叙事09-21
初中物理课堂反思07-21
初中的物理教学计划10-05
初中物理老师家长会发言稿06-0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探讨与思索12-10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教学教案07-05
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策略09-13
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论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