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
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巩固知识、整理知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是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主要目的。搞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对学生全面系统的巩固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再加上进入总复习阶段后,学生数学学习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比如,我所教班级后半学期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那么,如何在后期有限的时间里做好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教学工作呢?在此,我个人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短期内怎样做好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指教 :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小学六年级进入期末复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状况,对于学生能够顺利的通过复习、考试及毕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越临近毕业,学生心理越焦虑的特点,教师要用温馨的语言激励学生,营造“平常”氛围,避免过度紧张,来稳定学生的情绪。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经常找学生谈心,及时消除学生不良情绪,为学生强心、镇定,使他们保持良好心情进行复习、考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思想教育。“导”——后进生找自己优势,努力提高成绩;“抚”——中等生加强自信心教育,补薄弱学科;“激”——优等生引进竞争机制。班主任要召开毕业班家长会,指导家长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注意用脑卫生,保证休息和睡眠;及时给学生以辅导和答疑,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考试成败,不要在升学上盲
目攀比。
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知识要点
现在我们所用的新课标要求把数学知识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实践与综合活动。每个大部分也包括许多知识要点(如“式与方程”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等知识要点),每个知识要点又包括许多知识点(如“比例”知识要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所以在上复习课时,备课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老师要明确每一节复习课,要梳理的所有知识点。有人把我们平时的新授课教学比作“栽活一棵树”,而毕业班复习课教学则比作“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大力气。对学生来说,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对我们而言,即要采用新的方式、新的方法,就要育好这一片林。
三、实施分层复习,使复习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的理念是:“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学生数学学习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个人认为采取分层复习是解决这种差异的最有效方法。实施分层复习可以进行:
(1)学生分层:教师先深入了解全班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然后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小组。当然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合理进行调整,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目标分层:,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练习时,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迟钝,解题速度慢,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而优等生则反应灵敏,解题速度快,完成之后无事可干,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复习时,要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3)方法分层:在复习方法上,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如:优等生的复习是教师的点拨;中等生的复习是教师的讲解;学困生则是以教师的辅导或学生辅导回忆再现学过的知识,并在帮助中进行复习。
(4)练习分层:在一节复习课上,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层次特点,如:在练习时,可以同时出示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三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分层练习:对学困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优等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开放题,还要培养他们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心设计复习题, 进行查漏补缺
复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的内容再现, 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对学生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比较枯燥,难免产生厌烦心理。为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精心设计复习题,要注意的是题应以母题考察为主,不出偏题怪题,题量也应适中,进行查漏补缺。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易错、常错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变题型,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掌握和巩固。切忌面面具到,这样一方面,浪费了大量时间,延务时间,复习不到位;另一方面,学生感到枯燥,难免产生厌烦心理,就会不好好学习,更严重的是学困生就会放弃数学学习。为此,上每一堂课时我们要精心设计复习题,使每一道题要立竿见影,具有代表性。
五、改革试卷讲评方法
在毕业复习中,少不了要让学生进行模拟测试,试卷讲评就成了其中不缺少的环节,试卷评析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但如果讲评形式单调,缺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就会出现高投入低效率的现象,我个人认为,在试卷讲评方法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针对性评析。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考试成绩很突出,错例少,应该采用针对性评析,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让学生发展的目的。
(2)个别讲评。如果一些简单的题,只有几个同学做错,放在班集体一同分析,浪费很多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还有一些拔尖题,后进生听不懂,这两类学生只能利用其它时间单独进行辅导,这样有利于促进全体的发展。
(3)归类讲评。学生知识的缺陷,不是改正了错例就能学好的。因此,可以针对错例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讲评,或对错例相类似进行编题,进行条件、问题开放或讲评。
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促进全面发展
前面我说过,我们要“育好一片林,而不是栽活一棵树”。那么,学困生就好像森林中的弱树一样,需要更多的阳光、水分、营养,需要更多的培育,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在毕业复习中,我们要特别关怀学困生,就好像人们呵护弱树一样,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促进其成长。比如,我在数学教学时,进行“一对一帮扶”,即一名好学生帮助一名学困生,上课时就坐在旁边,协同复习,帮助辅导。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也促进学困生的发展,也就能育好一片森林了。
总之,复习课教学,我们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进而达到提升知识、发展学生技能,并在最后的升中学考试中取得佳绩的目的。
一、明确目标,制订复习计划
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知识的遗忘率高,复习之前教师必须再次钻研教材,进一步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编排特点,还要重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要点,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全面摸底,然后确定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包括:复习的内容有哪些,分几节课完成,设计好每节课的内容和目标。例如,制订数的运算这一单元复习计划:第一节复习四则运算计算方法及其关系,第二节复习运算定律,第三节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样才能使复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克服复习盲目性、随意性或简单地以教材上的复习题为内容,让学生照书做完了事的思想。
二、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多,分布在每一册的各个单元里,复习时,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纵观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1.数的概念(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包括数的意义、性质、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大小比较、互化等。2.几何知识,包括图形名称、性质、特征和分类,有关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概念和公式,还包括量和计量单位。3.数的整除概念,包括整除、除尽、因数、倍数、素数、合数、公倍数、公因数等。4.比和比例的概念,包括比、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比值、最简比等和相关的名词术语。5.式的概念,包括等式、不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例如:复习因数与倍数时,教师先让学生把所学的概念整理出来,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组长负责记录,并向全班交流整理的情况。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三、设计练习,全面提升能力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一环,设计练习也是复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之一,旧知的复习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的巩固,更应该着眼于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总复习中的习题,概括程度要高,综合性要强,覆盖面要大,要具有适度的挑战性、开放性、应用性;总复习中的习题题量要少、题目要精。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小山羊、小白兔、小松鼠在草地上各围了一块菜园(小山羊围的是一个边长为6.28m的正方形。小白兔围的是一个长宽分别为6.56m、6m的长方形。小松鼠围的是一半径为4m的圆)。(1)它们各用了长多少米的篱笆?(2)谁围的面积大?谁围的面积小?(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使用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该问题的精彩之处在于通过对面积和周长的对比,猜测、发现一条规律:同样的周长,围成圆形的面积最大。这样的练习题既有利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又有利于能力的提升。这些练习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较强的适应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四、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课不能上成新授课,也不是旧知识机械简单的重复,教师不能从头讲到尾,包办代替。应当有重点的启发性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较归纳,把知识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提示知识的发展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使学生深化对原有知识认识与理解的程度,以达到“温故知新”的复习效果。在复习课中应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例题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方法。如复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两个已知条件:“向阳电视厂去年上半年生产彩色电视机4000台,下半年生产5000台。”让学生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几个不同问题,然后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序地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逐一解答。
(1)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产量的百分之几?
(2)下半年产量是上半年产量的百分之几?
(3)上半年产量是全年产量的百分之几?
(4)下半年产量是全年产量的百分之几?
(5)上半年产量比下半年产量少百分之几?
(6)下半年产量比上半年产量多百分之几?
(7)去年产量比前年增加20%,前年产量是多少?
(8)今年产量比前年增加20%,今年计划产量是多少?
(9)去年产量比前年减少20%,前年产量是多少?
(10)今年产量比前年减少20%,今年计划产量是多少?
这样复习,学生提出的问题形式灵活多样,把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都结合在一起进行系统、综合复习,不仅复习效率高,而且沟通了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存联系,又使学生不会感到复习简单、重复、单调无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明确目标,因材施教
进行总复习,首先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作好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为此,在进行总复习之前,教师须将本班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分为二组:A组(优、中上)学生主要在复习提纲的间接引导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B组(中下、后进生)学生主要在教师的直接辅导下学习,以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的根本宗旨。
二、优化师生关系,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针对部分学生在进行总复习时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如产生畏惧、退缩的情绪),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把温暖的语言送给每个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回报,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教学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即使是暂时落后的学生,也不能放弃他们。因为放弃一个学生就等于泯灭了这个学生内在的潜能,就使他失去了争取成功的机会,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不盲目迷信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不同见解的背后往往闪耀着学生智慧的光芒)。
三、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真正中心,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如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等,都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在复习课中,如果让学生反复背诵,默写,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平淡、烦躁,而且容易引起大脑的疲劳,导致复习效果降低。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复习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判断题、选择题),或通过小组竞赛,则能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复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反馈——矫正的手段,达到复习这些内容的目标性要求。
四、以“分——合”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采用“分组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借鉴复式教学模式,本人采用“分组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教学环节是:合(提出复习要求,列出复习提纲)——分(A组学生自主整理,小组讨论复习内容;B组学生指导整理,师生讨论)——合(要点讲评)——分(A组学生自主练习,小组批改;B组学生指导练习,教师面批)。对学生分层后,教师应力求做到分层次备课,分层次辅导,分层次训练,分层次评价,教学中对二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从而使优秀的更加拔尖,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后进生也得到转化。
此外,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让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辅导水平中下等的学生,并经常检查他们的辅导效果。这样一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激趣引出复习内容
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会发现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学生的表现不像在新授课时那样有兴趣、有激情,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因此,我认为要上好数学复习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应该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
为了避免简单重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兴趣。例如“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在引入复习内容的时候,创设情境:“六一”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黑板报比赛,你们打算怎样布置?自然地将有关面积和周长的知识引出,为下一步的练习再现旧知作好铺垫。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
在复习课中要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 “有 5朵黄花 红花比黄花多 3朵,红花有多少朵?”改变成 “有8朵红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黄花有多少朵?”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搞清楚谁与谁比,谁多谁少,不是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在练习的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学生辩析。抓住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契机,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得到启发。有时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开放题,开阔学生的思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数学复习课教学
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
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也是很有意义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自身具有创新意识。
有针对性地设计复习内容
复习课的内容必须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弱点来设计,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来整理,互相评价。例如:在复平面图形面积一章时,有些同学很容易把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混淆。针对这种现象,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们最先学习的是哪种图形的面积?我们还学习了其他哪些平面图形?同学们边回答,我边展示知识网络图:
要合理安排练习的份量和练习时间。
练习的数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易程度而定,要能保证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特别要避免机械重复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练习设计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们在练习课的练习设计上,要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每次练习,都必须严格要求,练习课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习和交流时间。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
3数学复习课教学
温故知新,延伸拓展
怎样进行小学数学总复习?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展,但一定要有度。复习课中的练习题要体现综合性、发展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在平面图形面积总复习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阿凡提赶着羊群回到财主家,财主叫他把羊赶进一个长方形的用竹篱笆围成的羊圈。可是羊圈有些小,财主说:“我不管。如果要改造,你自己花钱买材料。否则,我不让你吃饭。”阿凡提脑瓜一转,一分钱没花,却把羊圈改造好了。同学们,你知道他采用了什么方案吗?孩子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设计成正方形,梯形,圆形等。通过计算孩子知道了: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围成的图形,圆的面积最大。这种复习方法就把新问题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使知识得到延伸拓宽,既让学生得到提高,又让他们感到趣味无限,效果很好。
优化练习课的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但是,我们大部分教师都只围绕着课本总复习和一些事先编好的提纲进行复习,这样就缺乏因材施教,不能发挥复习课的实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编拟试题进行因材施教,在基础训练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小学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要提高练习课的效益,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优化设计练习课。让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上出精彩的练习课来。
4数学复习课教学
出示的例题生活化,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感受应用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更要看重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能回到生活中去指导生活。因此,复习课中练习题的设计,必须联系生活,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发展性,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时,我举出了这样一个事例,一天,我和几个老师去商城买东西。正遇上一位农村妇女和售货员讨价还价。售货员说:“我们这里的衣服,一律七折出售。”可这位妇女却说:“你打八折,我就买。”售货员笑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售货员为什么会笑吗?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我解释道,打几折,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销售。同学们以后会打折了吧?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大声说道;“会啦!”于是我出示了一道习题:有一天,老师带了5000元钱到家电市场买电器,其中,一套家电组合很是合适,彩电元,录像机的价钱是彩电的80%,音响比彩电贵20%。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我带的钱够不够。同学们马上动手,经过计算发现应需要6000元。那怎么办?打折呀!如果你是那个老板,该怎么卖?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打八折,有的说打九折。我说道:“既然是卖给老师,还不便宜些,打六折,六六大顺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样,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了解生活。这样的课堂,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受到贴近生活带来的乐趣。
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和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就开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一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各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各年级阶段都担负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作为承上启下的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训更显重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进行,例如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可以从认识物体大小、长短、多少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则可以从学习十以内数的加、减着手等等。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小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总复习更具有重要意义。
2、教材情况
教材总复习的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44个课时进行整理复习。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44个课时的内容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复习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习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第三部分重点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习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第五部分重点复习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习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习,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熟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总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
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习,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44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
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课时)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6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3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1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四、策略与措施
1、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改善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益。
2、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编排体系及意图,把握单元、期末、升学考点,做到有的放矢。
4、按照教材总复习的编排,分块分课时复习,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回顾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力求比较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查漏补缺。
5、适当组织一些综合性练习(历年统测),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知识缺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帮活动,帮助这些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7、认真上好课,向课堂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
8、教材总复习拟安排26-30课时,力争在5月底到六月初完成;接
下来做好一定量的综合性练习或针对性练习。
9、每复习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评奖、补救,实行单元过关。
10、注意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同事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基础”,加强沟通。
在分知识点复习时,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功夫,做到“应知应会”。有关的知识点需要记忆的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某一知识点如和其它知识有联系的,引导学生加以联系和沟通,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多作比较,加以区别。
2、培养能力,关注“素养”。
复习时引导学生在“会”字上下功夫。如: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作图与解答图形题、分析解答应用题等。
在实际操作中,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空间观念、灵活思维等数学“素养”的形成。
3、启发自觉,注重策略。
复习过程中着力调动学生自觉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复习。引导学生探讨复习策略,讲求复习方法和实效。如:分知识点归类复习的方法、沟通性复习方法、一题多思复习方法、互助检测性复习方法等。
4、加强反馈,关注差异。
复习中注意重点反馈信息,抓住具有普遍性或针对性的问题,重点强化复习。尤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作业,从中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使复习更具实效。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选编一些“发展题”,以满足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着重帮助他们掌握教材规定的基本要求,使他们达到小学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目标。
5、追求效率,减负增质。
复习中注重课前教学设计,力求课堂效率,避免“堤内损失堤外补”,有效为学生减负,引导学生心情舒畅地投入复习,做到减负增质双赢。
6、要把握考纲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四、布置作业
一、班级教学复式化,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古代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实践中, 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 承认程度的高低。他举例说过:“回也闻一以知十, 赐也闻一以知二。”在教学中应充分因材施教。当代发展性教学理论进一步提出“差异是一种资源”, 因此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 因人定标、因材施教, 是我们总复习课堂的一个重要理念。
对于班级学生的分类, 要以学生的调研成绩和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综合考察为依据, 把班内学生对半分成两个组或者分为好、中、差或A、B、C三个群体, 当然也可以取个性化的组名, 如雄鹰组、骏马组、博智组、慧心组, 一般比例为3:5:2。分组应是相对的, 并非一成不变, 要根据学生实际, 有层次地升降变迁,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的共同目标后, 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 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 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怎样面向群体, 又兼顾个体?笔者认为对教学过程分层, 既要有面向全体的“合”, 也要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 也有分层的教学、自学、合作学, 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要注意“分”而不“离”, “合”而不“死”。
如“概念”的复习课, 我们可以设计出这样的基本模式:“合” (明确目标、总体复习) →“分” (优组作业、差组精细复习或差组作业、优组提高复习) →“分” (优组交流、差组练习或差组提优、优组练习) →“分” (优差结对、生生辅导) →“合“ (反馈纠偏、课堂小结) 。这样才能兼顾全体和个体, 促进有差异的全体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体现课堂的有效性。这不仅适用总复习课堂, 同样适用于一般课堂。
二、作业设计分层化, 增强复习的有效性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 要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 在他人帮助和自己努力下“跳一跳, 摘到桃”。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以“成功”来激励自己, 增强求知的内驱力。如作业“一刀切”, 过难或过易, 缺少层次, 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实施作业分层布置, 照顾到了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 既使后进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
学生作业的分层, 应该是一种隐性分层, 更应该是一种动态分层。分层作业可以把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层作业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 但是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布置同一张练习题, 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A组学生只做每一类题的后2~3题, 而解决问题的题目可以只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同时要求依照解决问题的后两题模仿出题并解答;B组学生只要求完成中段题目, 如有兴趣, 可以选做A组的题目;C组学生, 只要求完成每个题型的前三分之一, 但计算类题目必须认真完成, 解决问题的题目必须完整解答, 如学有余力, 还可以解决B组的题目。针对同一问题如复习“相遇问题”, C组学生仅要完成基本的题型, 会画出简单的线段图, 正确解答;B组学生要求不仅能够解决书本题目, 而且能根据线段图正确编题, 能解决课本上的思考题型;A组学生要能够将工程问题、分数问题、分配问题融合其中, 而且难度加大, 用画图、方程等自己喜欢的方式灵活解决问题。
在实施分层作业时, 评价也要分层评价、同等激励。此外, 三个层次的作业, 无论选用哪一种, 如果得“优”, 同样表扬, 表扬同质。我们在分层作业时努力设计激励性评价, 对不同学生, 尤其是对C组学生予以激励。对C组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要学会“熟视无睹”。“看, 老师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因为粗心弄错过, 你可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呀。我相信这题你肯定会做, 你再试试看。”这样的评价语让学生牢牢树立“基础并不重要, 进步才是关键”的观念。投之以桃, 就会报之以李。教师积极、公正的评价, 可以换取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理解, 师生之间就会架起沟通的桥梁, 自然会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 从而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习活动小组化, 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实效性的教学形式,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新课标要求:“课程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把学习、探索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在传统问答式的复习课堂教学中, 随着复习时间延伸, 学生的疲劳感加重, 热情减退。小组合作复习, 就是变复习中的师生互动为生生互动,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分组时, 可以按学习水平层次归类分组, 也可以好、中、差学生搭配分组。如按照学习水平分组, 学生探究、复习质量、难易度更有针对性;如按学习不同层次分组, 可以强调小组合作, 以好带差, 生生互动, 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组学习要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 学习任务可分割为不同层次的小任务, 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为完成学习任务作出贡献。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总复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旧教材的更替,如何进行总复习?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从单纯追求认知目标的达成到关注发展性目标的一起达成;从关注教材多到关注学生多;从注重练习多做题到注重知识结构的梳理。使总复习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整理知识、查漏补缺,还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
一、以“整体教学”为基础
学生经过6年的分散学习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但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散装”的内容,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总复习的系统整理。
教师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时,一方面,可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地回忆和整理这些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条目、表格、框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引导学生围绕最核心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把学过的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系统。对于那些不能由结构图直观反映其内部联系的知识内容,必须采取针对性的练习,去揭示其联系。教师可以把内容相近的放在一起复习,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内容易混的安排在一块复习,通过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处的对比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易混易错的可反复练习,使正确的得以巩固,错误的得以纠正,同时,可以减少复习时的练题量。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广泛联系中,实现对它们的整体把握。
二、以“学生主动学习”为重点
我们要想在复习课上摒弃高原现象,就应该杜绝“炒剩饭”式的简单复习。复习时不妨多关注学生个体经验;通过创设多种不同的情境,讲出新意,唤起学生复习的热情与活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1.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如果数学复习的内容仅仅通过语言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就会造成其个人体验的残缺不全。如,在对某一内容进行复习前,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单位,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尝试列出知识的结构和联系,然后在课堂复习时,请他们作为主讲者进行整理,或请学生作为小老师分析本节课的这一类题目,口述解题思路,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能使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有所收获,有所体验。这样也有利于教师自己适当减轻自身的负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备课中去。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慎重地思考“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
2.强调学生智力的参与
复习旧知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自己头脑中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数学活动及其经验内化的过程。完成这样的过程,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智力参与才能实现,别人是根本无法替代的。教师可设计一些是非题,让学生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辩论,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多中选优等,请学生来分析、讲解自己设计的题目、试卷等,无疑都是高水平的智力参与活动。
三、以“问题解决”为核心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复习内容的选择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思考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总复习中要充分提供给学生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方案,让学生通过活动去复习,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状态下,将自己的思维进行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构建。如,在复习大数的改写和省略这一内容时,我注重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进行数改写和省略,有什么价值和作用,在旧知中加入新的因素。在复习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1秒钟浪费1滴水,一年浪费多少滴水,合多升?一个人一天浪费10粒米,全校1000人一年浪费多少粮食?收集中国人口数大约是多少的资料等。在复习时,让学生感知1300000000和13亿哪个写法简便;在教学省略时,我让学生改写中国人口的“精确数”1301801123,学生改写后,发现这时改写并不简便,反而更加复杂,他们在解决问题中认知发生冲突。这时,教师通过恰当的引导,提出省略要求,学生印象深刻,能真正体会到省略的方便。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切体会到,这一知识是人们为了更好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得出的经验,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以“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为目标
1.分层导学
在复习中,教师在选取例题时应突出复习的重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在完成例题的复习后,教师要发挥例题的示范功能,以点带面,有意识地变化例题,使学生在完成例题变化题的过程中,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有条理地串联起来。
如下图:已知,长方形被平均分成5份,N表示阴影部分面积,M表示空白部分面积。(1)M与N最简比为( ),M相当于N的( ),M比N少( );(2)若长方形面积为60平方厘米,那么M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M比N少( )平方厘米;(3)若M面积为60平方厘米,那么M+N面积为( )平方厘米,N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归纳出同类习题的本质特征,找到解决此类习题的规律和方法,形成知识链。
2.方法优化
复习除了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梳理之外,还应做到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复习时必然会出现不同学生或同一学生对同一问题由于不同的思考角度而出现多种解法的情况。作为教师,我认为不要刻意去追求算法多样化,一些基本的方法学生还是要人人都会,一般通用的方法还是要教。让学生自己介绍解题的优缺点后,教师可问:你认为哪种最好?为什么?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择优而用,才能达到复习的最佳目的,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3.错题交流
每个学生在练习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错误,教师要鼓励学生记录好人手一册“错题集”,在“错题集”里要求学生分析做错题的原因:是知识掌握不准确,还是解题方法上的原因,是审题不清还是计算错误等等,同时还要鼓励他们相互之间交流错题本。
4.反思总结
在复习阶段练习很多,题目要做,但未必做得越多越好,一定要把握好练习的“度”。每次练习后都必须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反思总结解题过程的来龙去脉,反思总结此题和哪些题类似或有联系,解决这类问题有何规律可循;反思总结此题还有无其他解法,养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习惯。反思,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使个别辅导具有针对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5.合作共享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在总复习的最初阶段,一般让学生单个去编一些题目。随着复习的深入,则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以合作来创造出更多的练习。学生在合作中帮助他人复习知识,在独立思考思维受阻时,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可以产生思维互补。在合作中能锻炼学生的办事能力,扩大知识面。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毕业班数学总复习的着眼点,绝不仅仅是考试。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内驱力等方面都得到进步与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龚友彬,帅永华.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13(21).
【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09-08
初三数学总复习07-01
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06-06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概念07-13
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07-20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6-13
浅谈小学数学开放题06-30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经验交流06-04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