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保护条例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源地保护条例(推荐8篇)

水源地保护条例 篇1

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发展,必须保护好饮用水水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防治管理。

第三条 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第四条 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均应规定明确的水质标准并限期达标。

第五条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应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跨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治理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第六条 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地区不得影响下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质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 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第七条 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

第八条 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九条 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水域和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应保证一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 根据需要可在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划定一定的水域及陆域作为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 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二、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三、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四、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

第十二条 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级保护区内

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

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

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设置油库;

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

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二级保护区内

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

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三、准保护区内

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削减排污负荷。

第三章 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第十三条 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划定。

第十四条 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各级地下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

第十五条 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位于开采井的周围,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一定滞后时间,以防止一般病原菌的污染。直接影响开采井水质的补给区地段,必要时也可划为一级保护区。

第十六条 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位于饮用水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其作用是保证集水有足够的滞后时间,以防止病原菌以外的其它污染。

第十七条 饮用水地下水源准保护区位于饮用水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外的主要补给区,其作用是保护水源地的补给水源水量和水质。

第十八条 饮用水地下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废弃物。

二、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

三、实行人工回灌地下水时不得污染当地地下水源。

第三章 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污染 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作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和颁布地方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污染 防治管理规定。

第十九条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地方环境部门会同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有关部门共同划定,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跨省、市、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位置划定和管理办法,由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商定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部门应结合各自的职责,对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污染 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因突发性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时,事故责任者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报告当地城市供水、卫生防疫、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等部门和本单位主管部门。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必要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减轻损失。

第四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二条 对执行本规定保护饮用水水源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奖励办法由市级以上(含市级)环境保护部门制定,报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解释。

水源地保护条例 篇2

漳河水库发源于南漳县三景庄,流经南漳、远安、当阳、荆门,流域面积2212km2,水面面积104km2,库容21.36亿m3,年平均降水量977.6mm,年平均径流总量8.16亿m3。不同保证率(P=25%、50%、75%、95%)的年径流量分别为9.88亿m3、7.74亿m3、5.8亿m3、3.02亿m3,属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居全国灌溉水库第八位。承担荆门、荆州及周边其他城区及乡镇共几百万人口供水任务,并纳入全国饮用水源保护地名录。漳河水库为荆门等地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与上游四十多座水库群构成沮漳河流域重要的防洪屏障,保护下游荆州、沙市重镇、长江大堤、焦柳及汉宜铁路以及多条干线公路安全。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区域需水量大幅度增长,该水库已成为湖北省供水任务最为繁重的水库之一。2010年纳入全国第三批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为库区周边乡镇及荆门城区年生活供水3400万m3,工业用水8000万m3,还承担着260.52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

2 水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相关部门不断进行了水源地保护生态工程,保持了漳河水域饮用水的Ⅰ类标准水质,总干渠渠道水域Ⅱ类标准水质,但漳河水域仍然面临四大污染的重大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2.1 生活污水污染

据湖北日报官网统计,2001~2005年,水库中心水质pH、悬浮物、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二十个基本项目和总磷、总氮、透明度等三个湖泊水库特定项目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但是水库码头周边和当阳市陈院村附近水域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和总氮超标,避暑山庄周边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粪大肠菌群明显比水库周边其他点高。

漳河流域内有南漳县、远安县、当阳市和荆门市的8个乡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和间接排入漳河,年排放量近200万t,其中荆门市漳河水库周边2km内流域面积215km2,涉及马河、栗溪、漳河3个乡镇、21个村、96个小村,1个居委会,共有3871户,14302人,生活在漳河沿岸及水库下游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有部分未经处理直接入库。按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物入河计算,主要污染物入河量COD:70.43t/a、BOD:68.12t/a、TN:12.24t/a、NH3-N:5.6t/a、TP:4.77t/a。另外,农家乐餐饮生活污水是污染的重要来源。随着漳河旅游业的发展,库区周边农家乐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漳河李家洲至漳河镇沿线农家乐数量近百家,年接待超十万人次。主要污染物入河量COD:531.84t/a、BOD:514.4t/a、TN:92.43t/a、NH3-N:42.3t/a、TP:36t/a。

2.2 水土流失破坏

砍伐木材必将造成水土流失,使山体土层变薄,水库岛屿及沿岸无序开发建设,加之沿岸农业产业盲目调整,破坏了水库自然风景和周边生态,每次暴雨过后,上游水体浑浊,透明度下降,持续时间在一周左右。

据远安县志记载“漳河流域森林繁茂,为远安木材主产区,20世纪90年代,每年约有1.5万m3木材取自漳河,经当阳运往祖国各地。”经荆门林业部门初步调查,发现水库上游的当阳、远安、南漳等地,通过水运到荆门的木材在1万m3左右。漳河部分水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100km2,占总面积的4.52%,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20.3km2,占0.9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22.2km2,占1.0%,强度水土流失面积14.5km2,占0.65%。水土冲蚀会把河岸有机质和可溶性养分大量带入河里,污染水体,加快水库淤积。

2.3 煤矿污染

据长江出版传媒网调查,2005年底,流域内有小煤矿71家,所有煤矿废水基本直接或间接排入水库,年排放量达200万t左右。开采矸石就地堆放,部分煤就地上船运走,黑山、黑水融为一体。同时,平均每个矿井征占土地均在10亩以上,共毁坏山林,破坏植被100万m2左右。

2.4 运输污染

近年来,漳河旅游业兴起,游船增长较快,游船总数达74艘,还有其他用途的柴油挂机,主要运送煤和木材。运输船中大部分是低速柴油船,“跑、冒、滴、漏”的现象十分普遍。库区有各类柴油动力船20艘,船主一般污染防治意识较淡薄,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大都随意排入水体,对水库水源地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

2.5 农业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面广,养殖产生大量的粪便、污水,含大量的细菌和氮、磷等营养盐成份。库区现畜禽养殖一般是农户零星散养,合计猪舍面积约23000m2,鸡、鸭场面积约5800m2,粪便大多随意堆放或还田,经测算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入河量COD:17637t/a、BOD:167.0t/a,TN:34t/a、NH3-N:13.92t/a、TP1529t/a。

2.6 农田污染

降雨时农田种植使用的化肥或农药易随地表迳流入库,形成水质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漳河库区现有柑橘园13000亩,农田15000亩,漳河流域年氮肥施用量5600t,磷肥施用量2800t。计算农业面源入库氮、磷分别为343.76t/a和22.36t/a。

2.7 水体内源污染

水库内源污染主要包括库内船舶、养殖、污染底泥等,产生的污染物不经过输送转移等中间过程直接进入水库水体,直接对水库污染。据调查,库汊内共有拦汊养殖面积近2000亩,实行投饵养殖,饵料的残留物及鱼类的排泄物都会给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8 污染评价

经调查统计,生活污水污染、农家乐餐饮污水污染、农业养殖污染和农田污染是漳河库区污染的主要因素。污染总量最大的是农家乐餐饮污水污染,污染总值为1216.97t/a,污染总量最小的是生活污水污染,污染总值为161.16t/a。污染参数单项最大的是农家乐餐饮污水污染COD为531.84t/a,污染参数单项最小的是生活污水污染TP为4.7t/a。因此,漳河水域的治理首要任务是治理农家乐餐饮污水污染,然后治理农业养殖污染,解决的污染因子以COD为主。

3 水质现状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湖北水功能区划的批复》(鄂政函[2003]101号文),该水库水功能区划为漳河水库饮用水源区,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根据荆门市环境保护局对漳河水库I类水质标准,根据《湖泊(水库)富氧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漳河水质营养状态为贫营养。水库水质良好,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据国土资源部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对漳河水库水质三次检测,发现该水库锶的含量在0.21~0.22mg/L之间,已达到矿泉水标准,总干渠渠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4 水源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现状水质部分不达标

库区污染源对水源地水质构成严重威胁监测评价水库水质部分测次不达标,特别是COD评价局部地点不能满足Ⅱ类的水源地水质管理要求。库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农村畜禽养殖和库汊水产养殖投肥投饲已造成部分入库河段严重污染,大量水土流失和农村固体废物随意倾倒,造成河道淤积,破坏水环境,对水库水质构成严重的威胁。特别是人口较为集中的上游东巩镇,好比一个定时炸弹,它一旦遭受严重污染就会牵连整座水库及下游水域。目前东巩镇无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对水源地构成较大威胁。

4.2 没有全面建立水质监测体系

水库目前只有荆门市环保局在漳河设立的水质监测点2个自动监测站1个,水库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缺乏自动监测站,不能对水质定期连续监测,应急监测能力不足,难以准确全面掌握水库水质,造成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警、应急处理能力弱。

4.3 水资源保护体制不明确、有效监管缺乏

漳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工作滞后,存在责任不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由于水库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工程安全与调度运行,不具有水源地保护职能,难以承担水源地保护的责任。水源地基本上为敞开式管理,部分地段没有设置保护标志牌,也没有建立人畜隔离防护措施,对取水口周围的水质环境造成威胁。

5 水库水资源保护治理

2001年,荆门市政府联合宜昌、襄阳三地一起保护漳河,并两次上报省政府,对漳河设立一道“2km的环保红线”。

5.1 划分水源保护区

漳河水源保护区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漳河水域、总干渠水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周围1km范围内的陆域为一级保护区,漳河水库周边2km范围内的其他陆域为二级保护区,流域内2km范围之外的其他陆域为准保护区。

5.2 划分漳河水库湿地保护区

其位置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宜昌市和襄阳市交界的漳河水库周边范围内面积319.1km2,以漳河水库上游与下游分水界线外侧200m为界,其余区域以漳河水库水体蓝线保护圈外侧2km为界。同时,湿地保护圈在北至第一分水岭,西至沮漳河分水岭,南至漳河水库上、下游汇水区一并纳入保护区范围,荆门市人民政府专门发出文件,明文规定在漳河湿地保护区范围严格控制各类地面建设活动,禁止地下开采活动,关停或改变总干渠渠道上游左岸养猪、养鸡场用途,沿渠周边村组通过“三万活动”,建设垃圾集中入池处理,农户每家都修建化粪池等措施,严禁保护区范围内的现有城镇、企业和居民直接或间接向保护区排放生活废水。

5.3 禁止煤矿开采

关停部分煤矿,特别是国家有关煤炭开采政策出台后水源地工程设施附近煤矿基本上关停,水上运输煤炭2000年之后基本停止。

5.4 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由于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引导,封山育林、经济林木大力兴盛,九十年代之后,砍伐树木现象日渐稀少,加之多年的砍伐有利用价值资源越来越少。近几年水库水路船载木材越来越少,天然林也在逐步恢复。同时,植树造林国家还给予一定补贴,这样山林树木一部分自然修复,水库周边湿地村民和单位也种植了大量的经济林和生态防护林,近几年,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5.5 政策积极引导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鼓励和调动了一部分民众的积极性,增强了保护水资源意识。随着法规的不断完善及相关部门严格执法,对此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6 对策措施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目标要求》提出的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的总体目标为: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根据水库型水源地特点和保护管理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6.1 加大农业及养殖污染面源治理

严禁在漳河库区农田使用残留期长,难降解的农药及化肥。对水库上游乡镇,城镇污水、雨水、排水采用分流制,污水必需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流域范围内农户每户修建化粪池。控制泥沙入库量,对库区养殖场进行专项整治,拆除拦汊养鱼设施,严格控制库区对各类开发活动采取排水沟、沉沙地、坡改梯、植树种草、修建拦砂坝等工程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6.2 水源地保护的制度建设

政府负责,各部门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长效机制。水库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管理水源地保护的职能并承担日常工作,日常巡查、库面保洁、库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库水质监测等,全面实施,保障水库管理机构水源地保护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6.3 加强水源地环保监督

相关单位定期在库区巡查,对库区排污、开发建设工程加强监管,控制库区船只排污现象,禁止库区旅游钓鱼、游泳等活动,对污染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

6.4 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

在漳河水源地保护区内重点河段和取水点地段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水库管理部门建设水质监测中心站,及时准确地监测评价水源地水质状况,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5 加强漳河水源地保护宣传

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册广泛开展漳河水源地保护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使全社会意识到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氛围,使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摘要:湖北省漳河水域大,多年来为该区域防洪、农业灌溉和城镇供水起着重大作用。但近年来很多水域面临着重大压力,城镇化发展导致用水量剧增、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问题。笔者根据在漳河流域的工作、生活经验,对漳河水源地保护提出见解。

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管理 篇3

1.我国应对突发性事件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管理中的问题

水源地的保护关系到千家万户。我国目前对水源地的保护在法律规定上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要求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水污染防治法》明确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其他等级保护区。在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下,环境保护部门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另外,1989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还共同颁发了《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这些法律和法规性文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针对污染可能带来的问题而提出的保护性和管理性要求。虽然《水法》除了防治污染外还提出了防止水源枯竭、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的要求。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我国目前只有原则要求而没有详细的规定,体现在:1)对突发性事故的种类没有详细划分,对应对突发事件缺乏技术支持(包括技术导则、技术设备等);2)我国水源地的管理部门各不相同,有水利部门管的、建设部门管的,有地方管的、也有流域管理部门管的;同时我国水源工程设施管理与水源地的水质管理分离、水量调度与水质管理分离、原水管理与城市供水系统管理分离。在这样的管理分割和分离的状况下,如果出现突发性事件,牵涉部门多,应急反应将大打折扣,统一行动艰难;3)我国饮用水水源地总体状况及其供水系统未开展全面评估。过去对水源地的评估虽然至少包括水质状况的评估和工程安全方面的评估,但是这两个方面没有联系在一起,评价的结论往往是针对正常工作状况,对应急反应能力部分还不够详细具体,特别是输水管网、原水处理和配送系统,甚至废水处理系统的评估,几乎近于匮乏;4)应急保护信息不完整或决策时信息不足,将难于满足决策需要;5)我国水源地的保护与公众利益似乎还没有建立必要的联系,使用者和供应者之间似乎只有买卖关系,应急情况下的保护对策和公众应该知道的应急对策都还没有必要的联系渠道。

2.美国“9•11”事件后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及其基础设施保护工作的做法值得借鉴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后,美国总统签署了反恐怖法,其全称为《公众健康安全和反恐怖准备及应对法》,该法规于2002年6月12日实施。其实,早在1998年,前总统克林顿就签署了关于美国重要基础设施保护的总统令。在这个总统令中,美国确定水及水工程是受国家保护的重要的基础资源和设施系列,规定美国国家环保局和美国大城市水局联合会为水安全方面的领导机构,美国水工协会为提供技术支持的部门。按照上述法律和法令,同时也由于“9•11”事件的发生,美国饮用水水源地及其基础设施的保护工作大大加快了步伐。“9•11”事件后,美国对针全国水源地的保护开展了大量工作,并使其中许多内容写进了《反恐法》,如美国环保局完成的《基本威胁报告》中,描述了类似恐怖事件侵袭模式,评价了水系统单元的脆弱性和各种相关因子。美国《反恐法》共分6个部分,其中第五部分为饮用水保障和安全。专门对饮用水的保障和安全进行了规定,如对供水人口在3300人以上的供水系统提出了5项新的保障要求。按这一规定,美国90%以上的人口都在此服务区内。《反恐法》对上述供水系统的5项要求是:必须实施脆弱性评价,保证提交给国家环保局的评价报告其数据具有法律效力,脆弱性报告必须提交给国家环保局,根据脆弱性报告准备或者修改应急对策,保证应急对策计划的数据准确。美国供水管理部门在进行脆弱性评估报告的编制中必须检查供水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或者可能遭到恐怖袭击后带来的污染,评估范围包括:供水管道和输水系统,地理障碍物,供水收集系统,前处理和处理系统,存储和配送基础设施,电子计算机和其他自动装置系统,使用、存储和处理有毒化学物质方面,操作和维修系统。上述系统在脆弱性评价报告中都必须给出评价结论。评价报告要求采取以下步骤得出其脆弱性程度的结论:供水系统的特性,包括主要供水目标和供水任务;确认并且排列出最不利结果以避免其发生;确定关键的、可能遭到恶意攻击而引起不良后果的供水系统部分;评价发生这种恶意攻击的可能性(以百分比计);评估反恶意攻击措施;分析目前存在的危险并且制定减少危险发生的优先计划。供水管理部门在完成脆弱性评价报告后,要根据评价报告准备应对和防范应急事件的对策计划(规划)。应急对策计划还要告诉公众遇到恐怖事件袭击后应该怎样行动,以及和遇到自然灾害的行动区别。对于美国来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是遇到自然灾害时往往告诉大家用水要先煮沸,但是遇到恐怖袭击时就要告诉大家是否可以使用水龙头里的水。2002年11月,美国大城市水局联合会领导下的水信息和分析中心正式运转,不仅面向饮用水供水管理部门,也面向污水处理部门。中心将向水管理部门提供与联邦政府国家安全部门和法律实施、环境和公共健康部门的联系渠道,帮助供水管理部门评价潜在危险和采取对策,同时也分析一些突发事故报告。从中美两国应急对策的差别看到的是管理水平的差距。我国社会和大众还没有把水源地的保护放在一个很高和很重的位置,这里面既包括我们的生活习惯等文化意识上的差距,也包括我们技术手段落后等方面的因素。

3.结语

尽管客观上我国许多水源地从为农业灌溉为主转变为向城市供水为主,但是在管理上依然依靠传统的一套,只讲“供”,少讲“护”。随着干旱的频繁发生、供水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现代生活理念的不断增强,同时也因为污染等各种突发危险因素发生概率的增多,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许多国家对水源地的保护是完全封闭式的,对水源地的保护类似于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比如重要的核设施、发电厂等,而我国的大多数水源地还处于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状况。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看来,我国在水源的保护方面,急需开展许多基础性的调查、研究和管理工作。

合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防止水体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饮用水水源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用于集中式供水的河、湖、渠、水库、地下水井等地表、地下水源。

本条例所称集中式供水是指饮用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系统向城乡居民提供生活饮用水和用水单位经批准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系统向本单位提供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和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和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促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第五条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对饮用水水源进行规划、调配和水质监控。

环境保护、建设、国土资源、规划、卫生、交通、公安、农业、林业、城市管理、工商、畜牧水产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不受污染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饮用水水源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水源保护管理的要求,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市、县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理界线,设立警示标志,并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重点地段设置防护设施。

第九条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分别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执行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

第十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

第十一条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排放污水、废液,倾倒垃圾、渣土和其他固体废弃物;

(二)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水上训练等可能污染水质的活动;

(三)放养畜禽;

(四)洗刷车辆和其他物品;

(五)投放饵料,施用化肥、农药;

(六)毒鱼、炸鱼和电鱼;

(七)露营、野炊等活动;

(八)除水政监察、渔政监察、水文、水质监测和饮用水水源管理专用的船只以外的其他船只下水;

(九)筑坝拦汊、填占水库;

(十)设置商业、饮食等服务网点;

(十一)翻越、破坏防护网;

(十二)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污染水质的行为。

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十二条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二)设置畜禽养殖场;

(三)堆放废弃物,设置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或者堆栈;

(四)施用对人体有害的鱼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污染水质的行为。

已建成的有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十三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第十四条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实行植树造林;在二级及准保护区内鼓励和支持发展经济果树林或用材林,保护自然植被、湿地,防治水土流失,防止化肥、农药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五条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应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强水源选择、水质鉴定和卫生防护等工作,改善村镇饮用水条件。

第十六条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饮用水水资源的中长期供求规划,做好饮用水水资源的宏观调配工作。

第十七条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流域规划和饮用水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水量分配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预测来水量,制定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实施水量统一调度。

第十八条直接从饮用水水源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

第十九条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下列工作:

(一)制定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规划,参与制定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规划;

(二)监督饮用水水源保护单位做好水体水质保护工作;

(三)根据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有关水域的纳污能力,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四)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发现水质未达到标准或者其他影响水质情况的,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采取治理措施;

(五)编制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水文资料。

第二十条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下列工作:

(一)编制和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二)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目标,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对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超标排污的单位和个人,责令其限期治理,达标排放;

(四)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工作;

(五)负责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提出防治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管理。对按照规定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的项目,应当严格审批管理;批准建设项目前的选址、定位应当事先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二条市、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水源涵养林、自然植被、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第二十三条市、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并加强督促和检查。

第二十四条市、县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卫生监测和卫生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市、县区公安机关应当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治安管理工作,维护安全秩序。

第二十六条发生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采取应急措施,排除或者减轻污染危害,并立即报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视情启动相应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七项、第八项、第十一项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采取补救措施,对单位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九项规定的, 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十项、第十二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由畜牧水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三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畜牧水产、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在饮用水水源管理、保护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和单位责任人员的责任。

水源地保护条例 篇5

第十八条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应当统筹考虑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要求,并与港口、内河航道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当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实际需要,参照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划定。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第十九条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跨设区的市、县(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协商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协商不成的,由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提出方案,征求同级有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经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在通航水域内依法设立、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当事先征求海事和航道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外围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对一级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涂改或者擅自移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理界标、警示标志、隔离防护设施。

第二十一条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投饵式养殖、旅游、游泳、垂钓;

(三)使用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

(四)停泊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船舶;

(五)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经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关闭。

第二十二条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排污口;

(二)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三)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四)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

(五)冲洗船舶甲板,向水体排放船舶洗舱水、压载水等船舶污染物。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和使用化肥、农药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关闭。

第二十三条 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水上加油站、油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严重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

(二)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三)运输剧毒物品、危险废物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四)其他法律、法规禁止污染水体的行为。

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应当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四条 日供水规模在二百吨以上的农村饮用水水源,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环境保护等部门、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划定保护范围,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并设立警示标志。日供水规模不足二百吨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和指导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制订水源保护公约,明确保护范围,并设立警示标志。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村民保护水源。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清洗装贮过有毒有害物品的容器、车辆;

(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三)向水体倾倒、排放生活垃圾、污水以及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物质;

(四)设置畜禽养殖场、肥料堆积场、厕所;

(五)堆放生活垃圾、工业废料;

(六)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违反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当地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并及时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饮用水水源地保洁工作按照《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规定执行。

饮用水水源地保洁责任单位应当按照责任范围和保洁要求做好保洁工作。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划定、调整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区域或者指定剧毒化学品运输车辆线路时,应当避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确实无法避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相关流域、区域的生态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和水源涵养林、人工湿地建设,逐步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实行搬迁,减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人口,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前已经依法批准设置的项目和设施,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或者保护区范围调整需要停业、关闭或者拆除,导致所有者或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取用水库饮用水水源作为供水原水的,其供水价格的确定应当充分考虑水库水源保护费用。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防止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饮用水水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渔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高效低毒技术;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制度,引导和监督畜禽养殖场(小区、户)按照规定收集、存贮、利用、处置和排放畜禽养殖排泄物;制订并严格实施水产养殖计划,科学确定水产养殖容量和种类,推广健康、清洁的水产养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第三十条 备用饮用水水源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有关规定划定保护范围并实施管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环境保护、水行政等有关部门,整合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资源,科学划分和确定监测范围、点位和项目,加强水质自动监测监控和预警能力建设,完善监测信息系统和共享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定期对饮用水水源进行监测;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和藻类爆发高峰期等特殊时段,应当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和项目,及时掌握饮用水水质水量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实施卫生监测,建立健全监测制度。

饮用水供水单位应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取水口的水质监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对饮用水水源水质、水量和水源保护情况的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饮用水水源水质信息统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门户网站或者当地主要媒体上每季度定期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水行政、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和江河(湖泊、水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巡查制度,组织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相关设施进行巡查。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和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巡查;发现问题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相关流域、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或者可能受到污染的,应当根据相应情况,及时制止和查处。

因干旱、洪水以及突发事件等造成饮用水水源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水质标准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相关区域的排污单位依法采取停产、限产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饮用水安全。

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不能确定责任人的污染源,由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予以清理。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和应急物资,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相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单位、供水企业应当编制本单位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和演练工作。相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单位的应急方案应当报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供水企业的应急方案应当报所在地供水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有关单位发生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同时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

发生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控制或者切断污染源等有效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应急供水准备;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跨行政区域的,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可能受污染事故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和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

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及其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发布,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省环境保护、水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流域、区域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执法协作机制,提高跨界饮用水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水平。

跨行政区河流交界断面入境水质超过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规定的水质保护目标,影响饮用水水源安全时,下游地区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上游地区县(市、区)人民政府通报;上游地区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责令相关区域排污单位立即暂停排污,并采取措施使出境水质符合规定的水质保护目标。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督促检查。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引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企业和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船舶,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损毁、涂改或者擅自移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理界标、警示标志、隔离防护设施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新建、扩建水上加油站、油库、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严重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的,或者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船舶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区域停泊,责令驶离该区域,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冲洗船舶甲板或者向水体排放船舶洗舱水、压载水等船舶污染物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处以罚款,并责令其依法承担消除污染和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违法行为人不按要求消除污染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消除污染,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审批、核准建设项目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展饮用水水源巡查、水质监测和综合评估的;

(三)未按照规定处置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未按照规定实施行政处罚或者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水源地保护条例 篇6

颁布时间:2004-11-27发文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大

(2004年8月27日石家庄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4年11月27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经2004年8月27日石家庄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04年11月27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告,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4年12月16日

第一条 为了保护市区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防治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市区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是指本市辖区内滹沱河、沙河、磁河水系地下水源保护区和市区内饮用水开采井周边地下水源保护区。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市区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

第四级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市区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市规划、城市管理、卫生、水利、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区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条 鹿泉市、灵寿县、行唐县、正定县、藁城市、新乐市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采取措施,防治污染。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规划、建设和完善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污水排水管网、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防止污染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 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质适用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第九条 滹沱河水系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三级:

(一)一级保护区范围包括:黄壁庄水库主坝至马山、下黄壁村、上吕村、后东…、前东…、郑村、邓村、孟庄、东小壁、北落凌、中落凌、南落凌、纸房头、陈村、西营村、东营村、南高基、肖家营、柳辛庄、西古城、东古城、北高营、凌透、店上、西塔口、东塔口、北中奉、大丰屯、小丰村、陆家庄、九门、南屯、黄庄、固营、朱河、郭家庄、太平在南头(沿河堤)、塔元庄、大孙树、小孙树、平安村、胡村、西里寨(沿河庄陡坝)、邵同、南

白店、北白店、同下村、西木佛、南合村、倾井庄、忽冻村至黄壁庄水库主坝地域链接形成的区域。

(二)二级保护区范围包括:滹沱河南一级保护区外黄壁庄水库副坝至永乐、南白砂、北故城、南故城、东邵营、霍寨、徐庄、于底、大郭村火车站、西王村、留营村、钟家庄(沿石太铁路)、京广线、石津渠南支流(沿渠向东)、吴家营、北五女、小丰村至一级保护区地域链接形成的区域;滹沱河北一级保护区外西木佛、韩家楼、曲阳桥、南岗村、教场庄、西洋村、黄庄至一级保护区地域链接形成的区域。

(三)三级保护区范围包括:滹沱河以南二级保护区以外西王村至中山西路至上庄村(沿山前向北)、王屋、高家窑、牛山村至黄壁庄水库副坝地域链接形成的区域。

沙河水系地下水源保护区为:新乐市境内自西北至东南,环绕沙河两岸,车固、岸城、赤支、凤鸣、承安铺、西五楼、东五楼、东张村、南张村、路家庄、大流、小宅铺、堽头村、吴家庄、中同、木村、北高里(行唐县)、车固地域键接形成的区域。

磁河水系地下水源保护区为:正定县、新乐市境内自西北至东南,环绕磁河两岸,陈家疃、东宿村、辛合庄(新乐市)、完民庄、贯上(新乐市)、小石家庄(新乐市)、西平乐、东杜村、西白庄、南王庄、七吉、丁旺、韩家庄、傅家村、里双店、孔村、陈家疃地域链接形成的区域。

本条前三款所列地下水源保护区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作区域划分图。

第十条 市区内以饮用水开采井为中心半径30米范围内为地下水源保护区。

第十一条 滹沱河水系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及沙河、磁河水系地下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生产性建设项目和污染水源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及设施;滹沱河水系地下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可能污染地下水源的生产性建设项目和设施;滹沱河水系地下水源三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化工、电镀、皮革、造纸、冶炼(含焦化、烧结)、印染、炼油、制药、养殖及产生放射污染等建设项目和设施。第十二条 滹沱河、沙河、磁河水系地下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使用剧毒或高残留农药;

(二)储存有毒化学品、农药、石油、放射性物质等;

(三)倾倒、堆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废弃物;

(四)利用污水灌溉农田;

(五)利用含有毒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

(六)利用渗坑、渗井排放有毒有害污水;

(七)擅自修建渗水厕所和污水明渠;

(八)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行为。

第十三条 市区内饮用水开采井地下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从事下列行为:

(一)堆放易燃、易爆、剧毒或其他有毒和放射性物质;

(二)堆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三)排放污水和挖设渗坑、渗井、污水渠道、渗水厕所等;

(四)喂养畜禽;

(五)挖坑取土、破坏深部土层结构、损坏绿化植被;

(六)其他污染和影响地下水源环境的行为。

第十四条 在水源保护区内,经批准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具备完善的排入污水排水管网的条件。

第十五条 滹沱河、沙河、磁河水系地下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现有的化工、印染、造纸、皮革、冶炼、电镀、炼油、制药等重污染企业,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划,由市和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照规划确定的时间和管理权限负责搬迁或关闭。

第十六条 滹沱河、沙河、磁河水系地下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现有的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已建成的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企事业单位,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污染状况作出评价,分为三种情况处理:

(一)排放污水的企事业单位,均应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染源自动监测仪,排放的污水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通过防渗漏管道排入污水排水管网,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验合格,方可继续生产和使用;

(二)排放污水以外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建设相应的防治污染设施,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验,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方可继续生产和使用;

(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经治理,仍不能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或不具备污水排水条件的,由市或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限期搬迁或关闭。

第十七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负责审核滹沱河、沙河、磁河水系地下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单位的排污情况,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颁发国家规定的《排污许可证》。

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在本条例生效后六个月内应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污染物排放申请,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颁发《排污许可证》后,方可排放,并交纳排污费。

第十八条 滹沱河、沙河、磁河水系地下水源保护区内,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单位,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做好原始记录,定期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不得弄虚作假;

(二)污水产生量不得超过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

(三)不得擅自拆除或闲置污水处理设施,确需拆除或者闲置的,应当采取防止污染措施,并提前十五日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 市环保、水利、城管、卫生、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应依据各自监测职责定期对地下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并由市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将数据向社会公布。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地下水源污染的应急预案。当地下水质受到污染,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时,有关部门应及时报告。必要时,市人民政府应当启动应急预案,消除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市或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恢复原状,处以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由市或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限期改正,可处十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第三项、第六项、第七项规定的,由市或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限期改正,可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市或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可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市或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可处以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擅自排放污染物的,由市或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十万元以下罚款,并追缴排污费。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之一的,由市或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可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行政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许可而不予许可的;

(二)放弃或放宽本条例或其他法定条件,予以许可的;

(三)对发现和举报应予制止、纠正或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纠正或处罚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地下水源造成污染的。

水源地保护条例 篇7

丹江口水库上游控制区主要涉及河南、湖北、陕西3省。河南省境内涉及南阳市淅川、西峡、内乡、邓州等三县一市, 该区域以保护水源地水质为重点, 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抓手, 完善执法监督, 强化生态保护, 据统计, 自“九五”以来, 水源区先后关停并转企业463家, 其中关停企业200家, 达标整治企业225家, 搬迁企业38家。汇水区域内没有新上一家重污染工业企业, 先后否决汇水区域内16个大型建设项目选址方案, 终止23个中型建设项目。通过深度治理工业污染源、关停并转污染不达标企业、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等举措, 目前汇水区工业点源和县城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据调查, 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良好, 稳定在规划的II类目标水平, 可以满足各类用水的需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和长效机制, 近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在其他水质指标稳定在规划的II类目标水平的同时, 库区总氮和总磷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 逐渐偏离调水水质的要求, 总磷指标数据年均增速50%, 6年累计净增加300%, 变化速度惊人, 水质重大不可逆隐患凸现。

据调查, 南阳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汇水区域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 864.6万t/a, 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7 448 t/a、859 t/a, 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6.2万t/a, 这些污水垃圾大部分直接外排;区域内畜禽粪便产生量约40.42万t/a, 90%以上的畜禽粪便直接排入环境中;区域内6.74万公顷耕地年化肥使用量14.15万t, 用量最大的是氮、磷化肥, 化肥利用率为40%, 其余60%约9万t化肥对环境直接构成了污染;区域内农田耕作物农药年施用量约0.03万t, 每年约0.02万t农药进入水体、土壤中。目前农村面源污染对库区污染物的贡献量占全部污染因素的75%以上, 已成为影响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在水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三先三后”的工作方针, 把丹江口水源区水质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持之以恒地搞好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工作, 使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其保护水质安全的措施是:

广泛开展宣传发动。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水源区水质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 增强参与支持中线工程建设和保护水质的自觉性、积极性, 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环保意识, 坚定做好水质保护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严格项目准入, 优化产业布局。严把项目准入关, 建议在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域内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区域内进行开发、发展以及项目建设的, 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杜绝污染企业入住汇水区。坚持“以不排水企业置换排水企业, 大力支持发展代价小、效益高的优势产业代替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要强化空间准入, 从整个区域的环境功能着眼, 根据环境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 坚决执行项目审批符合性审查, 严禁不符合区域环境政策的开发活动, 不断优化区域布局, 实现产业节约集约发展、科学发展, 为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夯实基础。

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建议以控制水污染物总量为原则, 严格实行环境保护政策, 彻底清理整顿污染源。加快淘汰汇水区域内落后产能, 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及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加快汇水区域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对汇水区域内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杜绝一切污染项目进驻水源保护区, 确保水质安全。

加强生态建设。建议加强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汇水区域生态建设, 大力实施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库区生态隔离带建设等工程, 构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 建设水源区生态屏障体系, 确保水质安全。

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建议加大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汇水区域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力度, 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型农村社区、移民迁安村及生态村建设;以实现农村垃圾、人畜粪便全收全处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因地处理、化肥农药减量化、农牧产品有机化为目标, 摸索能够实现环保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效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新途径, 打造高效生态循环经济典范, 确保库区水质安全。

水源地保护条例 篇8

关键词:傍河取水;水源地保护区;地下水污染预警

中图分类号:P641.8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riverside source field

WANG Lin,ZENG Yi,LIU Gu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have a more scientific protection for riverside source field, by analyzing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water source field after a large number of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exist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measures, some reasonable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water source and groundwater source for drinking.

Key words: riverside pumping;wellhead protection zone;early-warning system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前 言

傍河取水是地下水源地取水的主要方式之一。據早期地质部门统计,我国1243处地下水源地中,约有300个地下水源地是傍河而建[1, 2]。而据正在进行的“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统计,四川省10个重点调查水源地中6个是傍河取水(取水井距离河流不足100m),还有3个水源地取水井离河距离较近(离河距离小于二级保护区半径经验值),可见其是我国供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

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开采水量一部分来自区域地下水径流,另一部分来自近距离的河流转化。目前,我国主要流域中水质断面达Ⅲ类及超过Ⅲ类占60.3%[3],这类水体极易进入傍河地下水源地造成水源污染。

通常,地下水资源保护重点在于预防,现有措施主要为普遍实施的水源地保护区划分[4]和比较新颖的地下水污染预警[5]。目前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只针对比较常见的水源地分类,对进一步细化水源地类型没有做更多的研究[6]。

作者简介:王琳(1990-),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方面研究。E-mail:398389796@qq.com

1 地下水资源保护原则

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技术导则和法律法规,更应遵循其保护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7]。在四川省地下水源地调查工作中,70%的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过小不足以保护其水质,100%的水源地仅在取水处实时监测水质未在水源上游进行预警监测,一旦出现污染水源的突发状况采取补救的时间和缓冲地带不足。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以下简称《规范》)[8]中明确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应保证开采水量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应防止水源地附近人类活动对水源的直接污染;保护范围内外污染物向取水点运移过程中衰减到所期望的浓度水平。

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污染预警措施都应保证出现污染水源的突发状况时有充分的应对补救时间和缓冲地带。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确保饮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划分的保护区范围应尽可能小,预警措施应成本合理预测高效。

2 傍河取水水文地质特征

傍河地下水源地附近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分布特征大同小易,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则大相径庭。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傍河地下水源地的保护措施细则相去甚远不可一概而论。

2.1 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分布特征

傍河取水河流多处于河流堆积地貌区,少数处于冰水堆积层河流侵蚀地貌区,地下水类型均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前者富水性大于后者,埋藏较浅。河流堆积地貌区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河流冲积及冲洪积层,河流侵蚀地貌区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冰水堆积层和近河薄层冲积冲洪积层。

2.2 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傍河地区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条件多受地形、气候和地下水流优势通道影响。在平原河流堆积地貌地区,我国南方气候湿润、多降雨,区域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由高处到低地并受地下水流优势通道影响,最终排泄至河流;北方气候干燥降雨集中,区域地下水丰水期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由高处到低地并受地下水流优势通道影响,最终排泄至河流,枯水期主要接受河流补给,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由高处到低地并受地下水流优势通道影响,局部地区由河流向两侧及河流下游方向径流,最终向区域地下水流下游地下水系统排泄。

在山区河流侵蚀地貌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由高处到低地并受地下水流优势通道影响,最终排泄至河流。

傍河地下水源地取水水量组成受取水规模及与河流位置关系影响,如图1所示,由地下径流量和河流直接补给量两部分组成。

图1

3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根据取水点开采水量组成,分别针对地下径流补给水源和河流直接补给水源划分保护区,最终合并分析计算划分结果。

3.1 地下径流补给水源保护区划分

区域地下水补给仅为大气降水的,依据《规范》划分陆域保护区范围;区域地下水仅由河流补给的,依据《规范》陆域保护区可取含水介质对应的最小经验值半径,同时按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区域地下水由大气降水和河流共同补给的,依据《规范》划定陆域保护区范围,以陆域最大保护半径确定水域保護段长度。

3.2 河流直接补给水源保护区划分

依据《规范》按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范围。

3.3 保护区分析与计算

当开采水量(Q开)由河流直接补给量(Q河’)与地下径流量(Q径)组成时,假设其中一个为污染水体另一个为清洁水体,混合下的稀释作用是污染物浓度衰减的重要方式,其影响程度与水量比例有关。直接使用《规范》划分就可能存在过度保护的问题,根据其水量组成比例,应对保护范围做适当调整,稀释作用下浓度通常是简单的线性变化,可以较为容易地推导出调整范围的经验公式。陆域保护半径RL和水域保护段长度L可分别用下式确定:

式中:

Q径 –取水点地下径流补给量,m3/d;

Q降 –区域降雨补给量,m3/d;

Q河 –区域河流补给量,m3/d;

Q开 –取水点开采量,m3/d;

Q河’–取水点河流直接补给量,m3/d;

分别为调整后的区域河流补给段保护长度和取水点河流直接补给段保护长度; 为调整前河流补给保护长度;r为调整前陆域保护半径。

4 地下水污染预警

保护区能够保证常见泄露量和浓度的污染物在到达水源地时能够衰减到可接受的程度,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大量高浓度污染物进入保护区则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因此在水源地上游保护区边界应设置地下水污染预警措施,如多常参数及特征参数的自动化预警地下水监测井和河流监测断面等。

5 结论

查明傍河取水型地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是保护该类水源地的前提,不同的水文地质特点在实施保护措施过程中需因地制宜地使用环境保护技术并科学规划。

参考文献:

[1] 陈梦熊. 中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M]. 地震出版社, 1998.

[2] 王开章,孔凡亮.地下水水源地污染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4):464-470.(WANG Kaizhang,KONG Fanliang. Analysis of Ground Water Pollution and It's Sustainable Strategy[J].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4,33(4):464-470(in Chinese))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4)[R].

[4] 李国敏. 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与应用[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5] 尹国勋.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6] 仪彪奇, 王金生,左锐. 完善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规范的探讨[J]. 人民黄河, 2014,36(4): 第41-43页.(YI Biaoqi,WANG Jinsheng,ZUO Rui. Discussion of Improving the Standard for Classification of Groundwater Protection Zones[J]. YELLOW RIVER,2014.36(4):41-43. (in Chinese))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R].

上一篇:我看见了小学生作文下一篇:非你莫属 感想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