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是什么教案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1声音是什么教案(精选9篇)

1.1声音是什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波,声波具有能量。3.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4.知道在固、液、气三态介质中声速的相对大小。

5.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和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具、学具、实验器材]

教具:音叉、橡皮锤、铁架台、细线栓着的乒乓球、小电铃、真空罩、抽气机、水槽、水、两个小石块。[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声波 [课本解读]

一、声音的产生

1、探究活动:同学们用手摸自己的喉部,注意观察喉部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提出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

2、将一橡皮筋拉长,橡皮筋___(发出、没有发出)声音,因为________,用手拨动皮筋,皮筋____(发出、没有发出)声音,因为___________。

3、在一面锣上放上一些黄豆,用锤子打锣,现象是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要想使锣的声音立即消失,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有许多物体发声时的振动是不易用眼睛直接看见的,根据实验描述下列实验现象。①音叉与皮肤:__________。

②音叉与乒乓球,现象:_________________。③扬声器与小纸人,现象:________________。④音叉与铅笔芯,现象:______________。

⑤音叉与水,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量发声现象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声源。

6、以上方法中适及三种物理方法,其中有:

比较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放大)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声体

1、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能发出声音的有_____________。

2、①钢琴②二胡③口吹笔帽④潺潺流水⑤古筝⑥编钟⑦惊涛拍岸,在以上物理现象中,属于固体发声的有______,属于液体发声的有____,属于气体发声的有______。(填编号)

三、声音的传播

1、气体、液体和固体能传声的有_________,____的传声性能较好。以下各种现象分别属于什么传声。

①在水槽内的水中敲击两块小石块,可以听见敲击声:____。②将耳朵紧贴桌面,用手指轻敲桌面,可听见敲击声:____。(下课后可以利用楼梯扶手或墙壁)

③“土电话”____

④用牙齿分别咬住与不咬住铅笔,敲打铅笔,比较这两种情况下我们所能感觉到的声音,得到结论是:______________。⑤在衣服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并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双手上,比较以下两种情况下耳朵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A.两手悬在空中

B.两手堵住耳朵。

2、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或收音机)放入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空气,现象是: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断:_______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或太空中上应通过____交谈,因为____________。

4、老师在课堂讲课的声音是通过_____传入同学们的耳中的。

5、关于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__、___和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__________。

6、下图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会使乒乓球振动,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

7、山里人如何找地下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声音与能量

1、声音是一种___,它具有____。如图所示的波形中,___图可以表示声波。

2、声波能使玻璃杯破裂、声波碎石、振动的扬声器(低音炮)使烛焰摇晃,这些现象都说明______________。

3登山运动员在雪山时,不能大声讲话,这是因为__________,从而可能引起雪崩。

五、声速的测量

1、声音在15℃的速度是340m/s,读作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声音在____中传播速度最快,在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声速的测量1:在离计时点170米的地方看烟计时,直到听到声音,停止计时,此时秒表的读数是t,则声速是___。

3、声速的测量2:学生分成2组,在实验前将秒表同时开始计时,一组在发令枪附近,听到声音或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烟开始计时,一组在离发令枪170米的地方,听到声音开始计时,最后比较两组秒表的差值为t,即声音的速度是____。

4、①打雷时总是先____,后_____,因为___________。②成语“迅雷不及掩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从________________(看到发令枪冒烟、听到枪声),否则计时结果将会偏____(大、小)[巩固练习](11盐城市)1.如图1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图1

1.1声音是什么教案 篇2

记得《中国好声音》播出第一期节目后,我诧异地发现,一贯并不捧人场的微博大咖冯小刚、刘春、封新城等都发出了推荐的微博,并第一次把“正能量”的概念赋予了这个节目。这个时候,距离英国心理学者理查德·怀斯曼的同名著作《正能量》在大陆出版发行还差半个月。于是这个新词便与《中国好声音》这个刚刚露面的新节目成功捆绑,并流行开来。

在第一期节目播出几天后,我在央视内部的一个策划会上就听到几位同事谈到《中国好声音》,第一期节目的全国测量仪收视数据只有0.65%,在周五晚间同时段的收视排名也仅为全国第15位,对它的收视冲高能力并没有特别乐观的预期。

9月30日晚,《中国好声音》总决赛。我在新浪微博上发现了众多大腕实时点评着节目,忍不住发了一条【其实我挺不理解】的微博。十几分钟后就有推送的通知到达,“用户您好,我们发现您在微博中提到《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的微吧@中国好声音微吧开通了微博,您可以关注TA(们)了解TA(们)的最新动态。”这一天,《中国好声音》的收视被大伙追捧到了“秒杀秋晚”、“秒杀一切”的高度。经过了三个月十二周的积累,收视率达到第一期节目收视的四倍,到达率与忠实度均同步提升,分别是第一期节目的三倍和两倍。

国庆放假了,关于《中国好声音》大结局的议论在微博里众说纷纭。我也说了四点:1.节目营销的成功远大于节目本身的成功;2.“中国电视进入大片时代”的归因也是一种营销策略;3.一个好节目必定是一桩好生意,但不可反转倒推;4.媒体不仅仅是一场买卖,而且首先不是一场买卖。

田明说,“我们一开始就没想着只做一档节目,我们把这档节目当成这个产业链的一个发动机”。其实我以为,对于绝大部分想模仿复制《中国好声音》的卫视来说,恰恰需要反转过来思考,一档成功节目的发动机正是它背后运作的产业链。通常来说,一档叫座又叫好的成功节目是卫视掌门人最大的诉求,而产业链则是副业,是花活儿,顶多是未来新的增长点。但是现在,我想说,至少就娱乐类型而言,要想有节目的成就,就不得不配置上产业链的“发动机”。对于那些在体制机制上没有做好准备的卫视而言,一个十几期季播节目的预算需要8000万,是无法想象的。在体制内的框架下,这笔巨额预算不仅是不可接受的,而且即使预算获批也是无法支出的。而对于那些仅仅停留在挣电视台制作费这点辛苦钱的社会制作公司而言,向电视台提交一档节目策划案的同时,如果没有配套的产业链运作清单,又如何能开出8000万这样的狮子口?

什么是声音的响度? 篇3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和声压有关,还和频率有关。声压极相同,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响亮程度也不同。如空压机与电锯,同是100分A声压级的噪声,听起来电锯声要响得多。按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依据声压和频率定出人对声音的主观音响感觉量,称为响度级,单位为方。

以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作为基准音,其他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一样响,该声音的响度缀就等于基准音的声压级。例如,某噪声的频率为100赫兹,强度为50分贝,其响度与频率为1000赫兹,强度为20分贝的声音响度相同,则该噪声的响度级为20方。人耳对于高频噪声是1000~5000赫兹的声音敏感,对低频声音不敏感。例如。同是是40方的响度级。对1000赫兹声音来说,声压级是40分贝;4000赫兹的声音,声压极是37分贝;100赫兹的声音,声压级52分贝;30赫兹的声音,声压级是78分贝。也就是说。低频的80分贝的声音,听起来和高频的37分贝的声音感觉是一样曲。但是声压级在80分贝以上时,各个频率的声压级与响度级的数值就比较接近了,这表明当声压级较高时,人耳对各个频率的声音的感觉基本是一样曲。

为了评价噪声对人的彭响,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点,设计出测量噪声时使用的仅器声设计,在声设计中安装一个滤波器,使它对频年的判别与人耳相似。这个滤波器称为A计权网络。被A网络测量的声压缀,称为A声板。目前许多国家采用这种声级作为噪声评价的指标。

1.1声音是什么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能说出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等概念和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知道指南针能指方向的原因。2.过程、方法

通过猜测、实验、推理,弄清指南针能指方向的原因,体验“观察现象—实验探究—寻求原由”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的猜测、实验和推理,提高科学探究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磁极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难点

根据现象进行猜测和推理

四、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分析推理

五、教学准备

课件、指南针、各种形状的磁铁、铁屑、大头针、各种质地的硬币、木材、塑料、玻璃、泡沫塑料块、缝衣针、装水的盆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格斗。

师:剧中格斗者胸前的圆盘是用什么制成的? 生:磁铁。

师:你知道磁铁(磁)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呢? 生:指南针、磁带、磁卡、磁盘、磁悬浮列车„„

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章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板书课题)

(二)观察分析

1.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指南针是如何指向的? 2.转动指南针的外壳,指南针的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

3.你认为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的原因是什么?(指针自身、地球、其他方面)制造指南针、司南的材料(磁铁、磁石)有什么特点呢?

(三)活动探究

1.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

2.磁铁的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一样吗?

3.当两块条形磁铁相互靠近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4.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

5.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指南针的指针在水平面上转动?

(四)分析推理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自身原因和地球原因)

(五)学以致用

制作指南针(提供材料:一块磁铁、一枚缝衣针、一片泡沫塑料、一盆水)

(六)归纳小结

1.磁性:物体吸引 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 的物体。

3.磁极:磁体上 的部分。每个磁体有 个磁极。

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

4.磁化:使原来 的物体获得 的过程。

5.指南什能指方向的原因是:。

6.地球是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 附近,地磁北极在 附近。

七、教学反思

什么是声音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4、用贝多芬的事迹来激发学生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音锤、鼓、小珠子、声控狗玩具、真空罩、抽气机、水槽、水、播放器、土电话、剪刀等。

【学生准备】

尺子、橡皮筋、白纸、矿泉水瓶、梳子、细线、音叉、音锤、小球等。

一、课前活动:

师播放《幸福拍手歌》,师生边欣赏边跟着做动作。师:同学们,从你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感情,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准备)

二、课题引入:

师播放各种声音和图片:流水声、海浪声、鸟叫声、小提琴声、火车声、机器声、飞机声等,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师: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我们每天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也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表达思想,交流感情。那现在,就开始我们的声音探究之旅吧!

三、教学过程: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这个问题需要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去研究。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好多材料(尺子、橡皮筋、白纸、矿泉水瓶、梳子)。下面,请同学们先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但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在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都发现了什么?

板书学生的发现:尺子—发声—振动;梳子—发声—振动;白纸—发声—振动;水瓶—发声—振动;声带—发声—振动。

引导出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师:那到底这个结论是怎样的呢,我们开始做实验来探究。实验一(学生分组实验)敲击音叉使小球弹动。

实验二:(一学生演示实验)敲击鼓使鼓面上的小珠子振动。归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课件展示蟋蟀、鸟、蜜蜂二胡、笛子图片,这些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巩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那么老师现在在讲课,靠声带振动产生声音,你的耳朵听见声音,那这个声音是怎么传播到你的耳朵里呢?

生:空气

师:那就是说明空气能传声咯?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实验三:师拿出声控狗玩具,拍掌狗叫。

引导出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

师:如果没有空气还能听见声音吗?我们来看看这个实验。实验四:(演示)真空铃实验

师:随着锥形瓶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我们听见里面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果我继续抽取里面的空气,你推理下声音会怎么样?

引导学生推论出: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师:想一想,声音还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吗? 实验五:(演示)水中听播放器的实验 引导出结论:液体能传播声音。

实验六:一个同学拿着电话一端,去教室外面对准土电话说话,师拿麦克风对准土电话另一端。

师:这个声音靠什么传播的? 生:棉线 生:空气

师:到底是什么,我们继续探究。

学生继续对这土电话说话,师用手捏住棉线 师:怎么没有声音了呢?

生: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捏紧棉线没办法振动,声音传播不了。学生继续对这土电话说话,师用剪刀剪断棉线,声音消失。实验七:请同学们把耳朵贴在桌子上,用手轻轻敲桌子。师:那这个声音是通过什么传给你耳朵的? 生:桌子。

引导得出结论:固体能够传声。

师播放电影《地道战》中的片段,日本鬼子放口缸在地上,听是否地下在挖地道。引导得出结论:固体传声效果好。

3、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

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又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 师:音叉振动时,邻近的空气粒子随着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师播放视频补充讲解的知识点

4、声音传播速度有多快?

师:探究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那么声音传播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

师课件展示不同介质中的声速大小及播放电影《让子弹飞》片段趴在铁轨上听火车声音。

引导得出结论:V固 >V液 >V气;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四、课堂反馈:

师配以优美民乐朗诵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大班教案《什么声音》 篇6

1、能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物体震动可以产生声音。

2、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小鼓、碰铃、三角铁、响板等乐器若干;小米、盘子、小勺子、瓶子、空盒子等。

2、提前录制好乐音、噪音的磁带。

3、录有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声音的录音。

活动流程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引发兴趣,感知声音。

1、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一一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2、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请幼儿自由操作材料,通过探索知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1、提供小鼓、碰铃、三角铁、响板等乐器,请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演奏,同时请幼儿用手或脸触碰乐器,感受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2、请幼儿敲击撒放小米粒的小鼓,观察小米在鼓面上的跳跃现象,用手摸鼓面进一步感受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3、操作中对幼儿提出要求:

(1)请小朋友在探索时不要发出很吵的声音,否则你就发现不了秘密。

(2)把探索看到的秘密先记在心里,等探索结束后再告诉老师和小伙伴。

4、各组幼儿探索后提问:

(1)刚才你玩的什么?(2)你是怎样玩的?(3)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老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更进一步的提问。

小结:通过探索我们知道了声音的许多秘密,物体震动可以产生声音。我们用力敲击的大,振动就大,声音也就大;用力小,振动就小,声音也就小。声音不但有大小,还有高低等等。

三、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声音的不同。

这里有盘子、碗、小勺子、瓶子、空盒子、杯子等材料,请你们去玩一玩,怎样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教师观察指导。)我的创新

活动流程自由探索后,引导幼儿共同交流:“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发出声音?”(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帮助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我们一出生,周围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好听的音乐令人陶醉,被人们称为乐音;刺耳、难听、杂乱的声音让人听了心烦,称为噪音。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少和控制这种声音?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声音的秘密。声音还有许多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索呢, 让我们一起用刚刚找到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乐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活动反思

“声音的秘密”这个活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幼儿对身边的“声音”有着直接、丰富的经验和兴趣,在探索声音的过程中,一些随机的教育又不断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寻找孩子关注的热点,以小见大,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与孩子共同创造奇迹。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篇7

①知道声音能传向四面八方,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②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和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②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实验及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声学道理。

二、学习重点

声音的传播途径。

三、学习难点

声音的传播形式。

四、学习器材

水槽、水、石块若干枚、鼓、鼓糙、拴有泡沫塑料小球的纸屏、“土电话”、带胶管的漏斗。

五、学习课时:

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引入

1、教师介绍器材超市。

2、学生观察、试用器材,对于不知道名称和操作方法的,可以问教师。

3、教师:在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之后,我们接下来该研究什么呢?

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破题

1、教师:要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小问题来研究。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分成哪几个小问题呢?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及提醒学生讨论时要不影响其他小组。)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方向?能在?传播形式?)

(三)选题

1、教师:每个小组选一道问题进行研究,好吗?我觉得在选题时应该选得题要小组同学都有研究兴趣,并注意所选的题我们是否有器材来研究。可以吗?

2、学生小组讨论选题。(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考虑准备用哪些器材来研究。)

3、教师:各小组根据所选的题选取需要的器材。

4、学生选取器材。

(四)解题

1、教师:选取了器材之后,我们该做什么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方案的探讨。)

3、教师讲述:研究问题时可以有一个方案,也可以有多个方案。

4、学生小组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

(五)交流汇报、经验共享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提醒学生汇报时每个小组要有主讲学生,要依据本组的实验计划,汇报全面。开展置疑和答疑。全体学生形成共识。)

(对于学习难点声音的传播形式,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汇报,讲清这个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优秀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科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关注、研究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本课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与旧教材相比,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声音产生的学习,为下面学习声音的传播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声音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本课学习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准备】

1面锣、1把钢尺、2根皮筋

一个穿了棉线的纸杯,一杯水,一个套了气球皮的塑料盒,一小碟沙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研究声音,也听了许多不同的声音。今天老师带了两样东西。课件出示钢尺、橡皮筋。

师:他们是钢尺和橡皮筋,你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两人一套材料,试一试,找出你觉得最简便的方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怎么让钢尺子发出声音? 师:谁来演示一下,怎么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学生起立演示并讲解

师:刚才的钢尺子和橡皮筋,为什么可以发出声音?你觉得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讨论发声的原因 生:因为手压上去了 生:力的作用

生:因为让尺子动起来了 生:因为碰撞

板书学生回答中的关键词 教师演示用力按压、拉伸物体并不发声

师:像这样用力去按尺子,弯尺子,拉伸橡皮筋,可是它并没有产生声音啊,到底什么是产生声音的关键呢? 生:„„„„

师边做边讲:同学们来看,老师这样做,钢尺发出了声音,你观察到钢尺发声的时候跟不发声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生:尺子在抖动

师:你说抖动,那你可以用手来演一演,尺子刚才是怎么抖动的? 生演示

师:你演的真到位,尺子就像这样在抖动,在我们科学上,把这样不断重复的往返运动,叫做振动。所以,我们听到尺子在发出声音,看到了尺子在振动。师:那振动停了,还有声音吗? 生:没有

教师出示一面锣,怎样让它发出声音? 生:敲一下

教师演示敲锣:听到声音了吗 生:听到了

师:敲锣之后过一会儿,声音会没有掉,那怎么样可以让这个声音快速消失呢? 生:把锣按住

师:这个办法我来试一试。

教师演示敲一下锣,并迅速用手按住锣,声音确实停止了 师:为什么按住可以使锣的声音消失?这说明了什么? 师:所以谁来总结一下,声音因为什么产生的?

生:因为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振动

三、验证实验

师:刚才的还只是我们的猜想,关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用更多的材料来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者否定自己的原来的观点。刚才的尺子和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振动看起来都比较明显,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振动得并不明显。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你们要想想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并且明显地可以“看到声音”。出示材料:一个穿了棉线的纸杯,一杯水,一个套了气球皮的塑料盒,一小碟沙子。

师:选择你需要的材料,完成实验 生汇报方法 师:总结合

师:这是昨天老师拍的一段录像,把一个扩音器放在这个盒子边上,盒子上有一层气球的皮,在气球皮上放上一些沙子 播放录像

师:为什么沙子会跳跃起来? 生:

四、延伸:

师:我们说话时,是身体哪个部位在发出声音? 敏锐地感受声音的身体部位在哪?

五、拓展

同学们,你们玩过“土电话”吗?

能不能用两个坏子和一条棉线来做一个土电话呢? 你知道在用土电话的时候,为什么棉线要拉紧吗?

【作业辅导】

1、向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

A.瓶子B.空气

2.使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方式是()A.用力拉伸

B。轻轻拨动

C。揉成一团

3.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A回声

B人的错觉

1.1声音是什么教案 篇9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咙。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几种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啊?” 将红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红米在跳动。提问:小朋友们,大米是个舞蹈家,她是怎样在舞台上跳舞的?(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棍敲击鼓面使得鼓面震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小实验:让锣、拨、钢琴、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后马上阻止震动,发现震动消失声音也消失了。使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让幼儿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3、让幼儿通过进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分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教育幼儿在活动中轻轻地说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上一篇:中职语文教师自我鉴定下一篇:卧床病人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