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合同权利和义务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般合同权利和义务(精选10篇)

一般合同权利和义务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已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旅游合同作为明确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更是倍受关注。但由于目前立法滞后、立法层次过低,使得在实践中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现象仍时有发生,旅游纠纷频繁出现。本文旨在本着民法平等、公平的原则,通过借鉴和参考各国或地区的立法例,来对旅游合同中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加以初步探讨,阐述本人对此的相关看法。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合同;权利义务……

一、何谓“旅游合同”

在学界对旅游合同一般认为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在此方面台湾地区的学者有较多研究,曾隆兴认为“按所谓旅游契约有广狭两义。狭义旅游契约,仅指旅客与旅行业所订旅行及游览契约而言。广义旅游契约则包括狭义旅游契约及旅客运送契约、旅店住宿契约在内。”  ;孙森焱认为“旅游合同(Reisevertrag)是指旅游营业人为旅客规划旅程,预订膳宿、交通工具,指派领队带领旅客游览并随团服务,旅客支付报酬的合同”  ;林诚二则认为旅游契约为“称旅游者,谓当事人约定,由旅游营业人为旅客提供旅游服务,而由旅客给付旅游费用之契约。”  从各学者所下定义,不难看出后二者均采用了狭义说,而这也正是为各国立法所广泛采纳的。如德国民法典第651a条第1项的规定“根据旅游合同,旅游举办人负有向旅客提供全部旅游给付(旅游)的义务。旅客负有向旅游举办人支付约定的旅游费的义务。”我国合同法征求意见稿第325条“旅游合同是旅行社提供旅游服务,旅游人支付旅游费用的合同。”  日本新旅游法中称旅游合同为“旅行业约款”,指旅行社与参加包价旅游的旅游者之间缔结的办理旅游业务的合同。  1970年布鲁塞尔旅游国际公约(即ICTC)第1条规定“旅游合同包括有组织的旅游合同或中间人承办的旅游合同。”

综上,笔者在文中所述的旅游合同也将采狭义说,即旅游合同为由旅游组织者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旅游者向其旅游组织者支付相应旅游费用的合同。

二、旅游者的义务

(一)费用给付义务

这是旅游者的主要义务,至于旅游费用的种类、数额及给付时间,可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台湾地区的学者林诚二认为旅游费用应包括“代办交通、膳宿、导游等必要费用(如代办出台手续费、交通运输费、餐饮费、住宿费、游览费用、接送费及行李费)以及税捐、旅游营业人应收之报酬以及合理之利润。”  前南斯拉夫的《旅行组织合同》中规定“合同规定的全部费用,最后应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如未规定期限,旅客应按习惯做法至迟在交给旅行文件之日向旅行组织者付清旅费。”  在现今实务操作中旅行社一般以缔约时预付为基本原则,也就是当旅游者在旅游前交付费用后,他们就已经履行了主要义务了。

(二)附随义务

依照诚信原则和旅游合同的特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负有一定的附随义务,也可称为“旅客之从给付义务。”  如旅游者有义务及时提交旅游所需相关文件,协助导游安全有序地进行旅游,遵守时间和安全上的约定等。台湾地区民法典第514C3条第1项规定“旅游需旅客之行为始能完成,而旅客不为其行为者,旅游营业人得定相当期限,催告旅客为之。”而前南斯拉夫的《旅行组织合同》中的规定更严格、更详细,其要求旅客把组织旅行所必需的全部真实完整的文件,特别是把购买车、船、机票、预订旅馆所必需的个人证件和其他证体以及出入国境所必需的证件交给旅行组织者。且旅客应注意使本人以及证件和行李符合有关边境、海关、货币和检疫的规定以及其他行政性规定所确定的条件。

三、旅游者的权利

(一)变更权

即旅游者可以变更旅游合同,由第三人代为参加旅游,当然这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各国或地区的立法上主要有:台湾地区民法典第514C4条规定“旅游开始前,旅客得变更由第三人参加旅游。旅游营业人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第三人依前项规定为旅客时,如因而增加费用,旅游营业人得请求其给付。如减少费用,旅客不得请求退还。”德国民法典第651b条规定“(1)在旅游开始前,旅客可以要求由第三人顶替他参加到旅游合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中。如果该第三人不具备旅游的特别要求或者其参加旅游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行政机关命令,旅游举办人可以对第三人的参加提出异议。(2)第三人参加到合同中的,该第三人与游客作为连带债务人就旅游费以及因第三人参加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对旅游举办人负责。”笔者认为,此权的设立有利于保护旅游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而不仅是旅游者的。因为旅游合同从订立到履行之间可能有一定期间,在此期间若出现了旅游者事先所无法预料到的情况,如突发疾病、单位有应急任务等,一谓强调其必须亲身履行合同,势必造成合同无法履行。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允许旅游者将合同变更给第三人,能使合同得以继续履行,更使旅游组织者能够获得预期的利润,而无需让双方当事人进入复杂烦人的返还价金、赔偿损失的过程。

(二)解除权

第一,任意解除权。在旅游开始前应当承认旅游者可以任意解除旅游合同,允许其在旅游合同签订后、旅游开始前甚至旅游开始后,均可随时解除合同,且此解除也无须提出正当理由。但应对由此给旅游组织者造成的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如台湾地区民法典第514C9条规定“旅游未完成前,旅客得随时终止合同。但应赔偿旅游营业人因合同终止而生之损害。”

第二,旅游开始前旅行社变更预订的旅程,或提供的.给付有瑕疵,且事后拒绝补正的,旅游者可以解除合同。如台湾地区民法典第514C9条第1项规定“旅游服务不具备前条之价值或品质者,旅客得请求旅游营业人改善之。旅游营业人不为改善或不能改善时,旅客得请求减少费用。其有难以达预期目的之情形者,并得终止合同。”

第三,旅游者因不可归责于己的事由致不能参加旅游时,可解除合同。如德国民法典第651e条第1项规定“旅游因存在有第651c条所列举种类的瑕疵而明显受损害的,旅客可以对合同发出预告解约通知。旅客因此种瑕疵出于重要的、旅游举办人知情的原因而不能期望旅游的,亦同。”

第四,旅游组织者因天灾、**、交通堵塞或政府命令等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致不能给付时,可以解除合同。如德国民法典第651j条第1项规定“旅游因订立合同时不可预见的不可抗力而明显受到妨碍、危害或者损害的,旅游举办人和旅客均可以根据上述规定的标准对合同发出预告解约通知。”

(三)相关损害的求偿权

损害赔偿在各类消费合同中均是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补救措施,故求偿权无疑也是旅游者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基于旅游合同所产生的求偿权大致可分为:

第一,物质损害求偿权:主要针对旅游者在旅游中所携带的财物的损失。这类损害在旅游活动中时有发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971C1995)》导游服务质量  Quality  of  t

our-guide  service  [标准的附录]若干问题处理原则3的规定“当旅游者的行李丢失或损坏时,导游人员应详细了解丢失或损坏情况,积极协助查找责任者。当难以找出责任者时,导游人员应尽量协助当事人开具有关证明,以便向投保公司索赔,并视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人身损害求偿权:在旅游活动中存在着发生人身伤害的可能性。一旦人身伤害发生后,旅游者应有权向旅游组织者主张权利。笔者认为虽然现今都要求在旅游开始前旅行社必须为每位旅游者购买旅游意外综合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旅游者的上述两种权利,也减少了旅行社相应的风险,但它无形中也为旅行社推诿责任提供了借口。故出于保护弱者的角度,应对其有所限制,当因旅游组织者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上述两种损害时,旅游者可以直接向旅游组织者求偿;当然其的保险权益也应同时转归旅游组织者,这既避免了旅游者在保险索赔时可能遇到的不便,也能使旅游组织者的风险不致过高,同时增强其的服务和防范意识。

第三,基于连带责任的求偿权:旅游组织者应对由其选派的导游、领队、司机等相关辅助人员的行为所造成的旅游者的人身、财产损害承担连带责任。旅游者应有权对此类损害提出求偿权要求。如林诚二就认为台湾地区民法典第514C7条第2项所规定的“可归责于旅游营业人之事由”,应包括因旅游营业人之履行辅助人故意或过失所致之情形在内。  笔者赞同其观点,因为在旅游合同中,旅游组织者既然享有选用旅游服务的相关辅助人的权利,就应承担因其选用不当所引起的相关法律责任,否则作为间接给付性很强的旅游服务,无疑将为旅游组织者逃避责任提供诸多托辞。

第四,精神损害求偿权:旅游是一种以精神产品为主的消费行为,旅游过程中金钱与物的交换只是实现这种精神消费的手段而已。因此,旅游合同的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定会造成旅客精神健康权利的损害。  ICTC对此也予以支持,在其第13条规定,旅游组织者应对因其不履行行为而给旅行者造成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并在其第2项中具体规定了旅客受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害及其他损害的受偿限额。  但我国的民法通则乃至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均未提及关于违约责任能否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这实际上是继承了大陆法系的传统理论,其认为因债务不履行只能产生财产上损害赔偿之债额,而不发生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只有在因侵权行为造成人格权之损害时,才发生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也一般对因合同不履行而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予认可,如冯建良诉上海中旅假日旅行社合同案  等。笔者认为,对于那些未造成人格权损害的违约行为中的某些特殊个案也应给予适当的精神损害赔偿,这可视为精神损害赔偿原则的某种例外。因为旅游合同有其特殊性,正如俞宏雷所述其消费的是种精神产品,合同的不完全履行或不履行势必会对旅游者造成精神上的阻滞,带来某种程度的精神损害,如旅游者想通过旅游带来愉悦的目的没有实现,这实质上导致其订约的目的没有实现。当然,在赋予旅游者此种精神损害求偿权的同时,也应防止其滥用权利,如在旅行社无重大过失或故意的情况下不应支持等,以保障旅游组织者的利益。

第五,时间浪费求偿权:这是由于旅游合同的独特性所派生的一项旅游者较为独特的权利,因时间之经过而产生损害赔偿之债。典型的立法例有:德国民法典第651f条第2项规定“旅游无法进行或者明显受损害时,旅客也可以因无益地使用休假时间而要求以金钱作为适当赔偿。”;台湾地区民法典第514C8条规定“因可归责于旅游营业人之事由,致旅游未依约定之旅程进行者,旅客就其时间之浪费,得按日请求赔偿相当之金额。但其每日赔偿金额,不得超过旅游营业人所收旅游费用总额每日平均之数额。”除上述立法例外,其他各国鲜有立法,我国对此也未有任何规定。笔者认为,旅游活动多有较强的时间性,且行程安排在旅游合同上已明确,多数旅游者都会依此作出相应的时间安排。一旦旅程因旅游组织者的原因而造成延误,无疑会造成旅游者在时间上不必要的浪费。而在现今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时间的浪费已经超过了时间经过的本来意义而具有了一定的财产价值。故此权的设立有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它会促使旅游组织者更加注意旅程安排,更好地履行旅游合同。台湾地区的立法例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既保护了旅游者,又防止了旅游组织者过大的风险。

1、曾隆兴:《现代非典型契约论》,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1月(修订三版)

2、孙森焱:《旅游契约之研究》,载《东吴大学法律学报》第十一卷第一期

3、林诚二:《论旅游契约之法律关系》,载《民法七十年之回顾与展望纪念论文集(一):总则・债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月版

4、郑冲、贾红梅:《德国民法典(修订本)》,北京:法律出版社,4月版

5、张嵩、宋会勇:《试论旅游合同立法》,载《法学》第4期

6、徐跃:《日本的“新旅游法”及其思考》,载《旅游学刊》第1期

7、宁红丽:《旅游合同研究》,载《民商法论丛》20第1号(总第22卷)

8、林瑞珠:《旅游契约既定型化之研究》,中兴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年6月

9、[南]维科斯拉夫・什米德:《南斯拉夫法律中的旅游合同》,载《法学译丛》1982年第5期

10、谭甄、董伟:《旅游、演员、广告、搬家、保安等无名合同实务操作指南》,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月版

11、俞宏雷:《诌议旅游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载《法律适用》20第3期

一般合同权利和义务 篇2

一、关于权利与义务的产生

马克思认为,权利和义务是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来实现。它反映了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作了精彩的论述。在原始公社制度下,因为没有阶级和国家,人们也就没有产生权利与义务的想法.在原始的氏族制度内部,权利和义务之间还没有任何差异,不存在权利与义务的问题。只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就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富人和穷人.这样,社会就产生了阶级.权力和义务就有了阶级的根基。权利和义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天赋的”与永远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近代欧洲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迅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结构变化较大,初步实现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这种分离体现了历史进步,并极大改变了中世纪政治国家的绝对化统治,是对家庭与市民社会的政治大解放。市民社会中,人们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的关系,作为独立个人与作为平等的公民与国家相互存在。市民社会中,人与人不是以特权和政治等级来划分,而是以金钱和教养来划分。市民社会中的个人其权利是平等的,其核心价值观阐述的就是平等、自由和财产、安全。市民社会的人权,主要以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为基本原则。市民社会的个人,在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中主要有两种渠道。正如18世纪的亚当·斯密这位经济学家的一个论点——“个人为他人服务也在为自己服务”。马克思深刻阐示了主要以契约为媒介的经济交往的关系,人的特性与利益有力把市民社会整合起来。市民社会的发展一个历史重大功绩体现在它确立了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的原则。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者所追求和努力实现的社会原则。马克思于1864年10月在《协会临时章程》中就阐述到:“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本人,而且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在《协会临时章程》中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原理,不仅作为国际协会的行动基本原则,而且也是不同民族不同种族对待所有人的关系的一种普世性遵循。这样对待权利和义务,体现了坚持正义、真理与道德的重要基础。

二、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的权利是历史与具体的,反对天赋与抽象的特权论,这种权利反映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不是抽象空洞与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变化的。马克思对权利观的论述,体现了超越性,体现了人类道德的完美追求和对精神解放的追求。马克思在强调个体与整体利益具有一致性时,坚持权利义务并重的原则。资产阶级权利观单方面强调个人的权利表现,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极端发展。马克思主张权利与义务并重,既注重个人奉献又重视个人的权利、尊重个人的权利,重视对个人的主体能动性的承肯定与鼓励。既要注重个人合理合情的权利要求,同时,更要注重个人对社会的有关义务。这种对义务的重视,反映了马克思的认识已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人,社会整体的存在和集体的存在,个人才能获得其全面发展才能的手段,这是社会得以存在并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当然,强调个人奉献的结果,重在以暂时的利益损害换来社会整体利益的提升,并最终以社会整体利益的提升来促进个人利益。

在阶级社会里,所有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总是具体的,其具有阶级性和阶级特征,而绝不是抽象的所有人都一样的。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的章程中提出“消灭阶级”的要求,就是为实现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他认为,只有在消灭了阶级和阶级特权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谈得上实现真正的权利和义务的平等。在阶级社会里,权利与义务关系体现了阶级性与阶级特征,受国家权力制约的。马克思特别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作了研究,认真分析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梳理分析了权力、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政治权力和资本权力紧密结合,资本家与官僚同气连枝。在有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从实质上说是体现了阶级力量的对比,不能离开这种实际社会条件和具体生活状况来抽象地看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关于认识权利与义务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认为权利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形式。资产阶级权利观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虽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其进步性,它解放了宗法等级关系的束缚,使社会成员实现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平等,使得每个个体享有平等的权利。但资产阶级的这种权利观只是抽象与形式意义上的平等,而其局限则是其本身无法克服的。权利与义务本质上反映了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作保证,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

“权利”是对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充分认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实质要素,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价值索求,它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和必要条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的权利意识普遍提升。当今,面临信仰弱化与价值多元的冲击,需要树立体现时代精神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利与义务观念,这就需要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论述与观点,以之为借鉴参考和遵循指导。

参考文献

[1]公共论丛:自由与社群〔M〕.北京:三联书店,199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试论马克思权利观及其当代价值薛忠义,朱颜,李昕-《东疆学刊》-2013

[4]《试论马克思权利观及其当代价值薛忠义》,朱颜,李昕-《东疆学刊》-2013

合同权利义务转让协议书 篇3

甲方:东莞市洪梅镇梅沙村村民委员会

乙方:东莞市洪振物业投资有限公司

丙方: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于2006年10月19日签订一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约定甲方将位于东莞市洪梅镇梅沙村洲尾尾(土名)一块面积为45.69亩的土地出让给乙方使用等【具体见东莞市洪梅镇法律服务所(2006)东洪法见字第94号见证书】。现经甲、乙、丙三方充分协商,就乙方将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自己的权利义务转由丙方享有和承担事宜,订立如下协议:

一、甲、乙、丙三方一致同意,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乙方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所享有的权利全部转归丙方享有,义务全部转由丙方承担。

二、本协议签订之前甲方向乙方履行的合同义务视为甲方已向丙方履行,乙方向甲方履行的义务视为丙方已向甲方履行。

三、本协议签订后,甲丙两方重新签订一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作为前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的替代。如新签订的合同与原甲乙两方签订的前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不一致的,以新签订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为准。

四、乙方与丙方关于合同权利义务转让的内部条件,由该双方自行协商解决,与甲方无关。在本协议合同权利义务转让前,依照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甲、乙方之间若有未结清之权利义务的,由甲乙双方自行结清,与丙方无关。

五、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丙各持一份,见证单位存档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均自本协议签订时生效。

甲方:乙方:丙方:

代表人:代表人:

一般合同权利和义务 篇4

甲方(转让方): 乙方:

丙方(受让方):

签约背景:甲、乙方双方于 年 月 日签订《广场购物中心租赁及商业管理合同》合同编号为(下述简称《租赁管理合同》)。甲方因发展战略优化调整,进一步强化商业管理专业化水平,提升商业服务品质。针对广场购物中心商铺租赁及商业管理的商业模块,特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丙方)进行运营管理。现甲方欲将上述合同期限内的所有权利义务(包括补充协议及合同附件)转移于丙方。

为便于上述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依法转移,经甲、乙、丙三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以便共同遵守。

1、甲方同意于 年 月 日,将甲乙双方签约的《租赁管理合同》(包括补充协议及合同附件)中甲方所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全部转移至丙方,丙方同意于 年 月 日接受并承担甲、乙双方签订的《租赁管理合同》(包括补充协议及合同附件)中所规定应甲方承担的全部责任、权利和义务,即丙方取代甲方的地位。

2、乙方同意甲方于 年 月 日,将《租赁管理合同》(包括补充协议及合同附件)中所规定应由甲方承担的全部责任、权利和义务转移至丙方,并同意自 年 月 日起甲方不再承担《租赁管理合同》(包括补充协议及合同附件)中的全部责任、权利和义务。

3、本协议签订之前甲方向乙方履行的合同义务视为丙方已向乙方履行,乙方向甲方履行的义务视为乙方已向丙方履行。

4、乙、丙双方应积极履行合同权利义务,不得损害甲方对金鹏99城市广场购物中心的权利,如任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导致甲方利益受损的,经沟通协调,无法解决的,甲方可直接代位行使合同条款中权利方的合同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损害赔偿、解除合同),由此造成甲方损失及费用,由乙丙双方共同承担。

5、甲乙双方签订的《金鹏99城市广场购物中心租赁及商业管理合同》合同到期前,乙方如有意愿续租的,乙方应与丙方商谈合作事宜并签订新合同。新合同应内容不得损害甲方权益,并适用本合同第4条。

6、本协议自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即日起生效。

7、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自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 乙方: 法人代表/授权人: 法人代表/授权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日 期: 日 期:

丙方:

一般合同权利和义务 篇5

承运人——由本人或者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托运人——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其本人名义或者委托他人代表本人与

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或者将货物实际提交给承运人的人。

承运人的权利:

1、运费请求权

2、留置权

3、免责

4、责任限制

承运人的义务:

1、适航义务

2、管货义务

3、按规定航线航行,不得进行

不合理绕航

4、签发提单及依约凭提单交付货物

托运人的权利:要求承运人提供适航船舶;

要求承运人履行管货义务;

要求承运人按规定航线航行;

要求承运人签发提单并提货;

要求承运人承担损失赔偿责任;

要求承运人中止运输、返还货物、变更卸货港或者收货人。

托运人的义务:按约定提供货物办理货物运输手续 正确通知危险货支付

船员权利责任和义务 篇6

近年来, 伴随航运市场的发展, 中国船员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 原来的船东市场变为船员市场,船员的素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所以,笔者想浅谈一下船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一, 船员上船后, 根据合约要求, 船东负责船员的上船费用, 按合约支付船员工资, 为船员安排好船员伙食等生活条件。

二, 船员上船后, 应根据自己的职务, 遵循国际惯例和船东的规章制度, 服从船长及上级船员的指挥, 做好本职工作。

三, 船员在船必须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国际公约和港口所在国的法律,服从船长指挥,如因船员自身行为违反有关规定, 船东有权利解聘该船员。

四, 船员薪金在船员上船前已以合约形式约定, 船员上船后,不能以不满薪金而消极怠工或以离船要挟。

五, 遇到船东无法按时发放工资, 船员应该坚守岗位, 保证船舶和在船人员的安全。如因船员的不作为导致船舶或在船人员的安全出现问题, 船员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船员可根据合约规定通过法律途经对船东或船舶起诉,取回应得的薪金报酬。

六, 无论出自任何原因, 船员擅自离船可能导致船舶安全受到威胁, 同时也可能触犯当地港口的出入境条例, 将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七, 船员上船前, 应如实保证自己的证书, 资历等的真实性, 同时,为保障上船后自身的权益,不得也不应隐瞒病史, 包括以前是否有过手术, 手术的康复程度, 是否有慢性病等, 如船员未如实申报,将有可能被船东解雇。

八, 船东根据合约按月发放船员工资;船舶的其它劳务奖金如船东未做保证, 均按照船东的规章制度执行, 船员不能因不满劳务奖金而消极怠工或要挟船东。

九, 若由于船东的不作为,导致船舶的安全未有保证,船员可向主管机关举报,但如主管机关认可该船舶的安全性,则船员不能以安全问题为由而拒绝履行职责。|||

十, 船员应按照合约履行职责, 如船东的要求超出合约约定的范围, 则船东应征求船员同意, 包括航行区域的改变, 是否开往战争区域, 减少薪金等问题;如双方协商未成, 船东应根据合约规定安排船员离船并赔偿船员损失。

十一, 若船东对船员的要求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船员有权利拒绝执行, 如走私, 超载, 偷渡等;船员明知违法而配合船东指示的, 也将很有可能负上法律责任。

十二, 由于船舶工作的特殊环境, 船员不仅需要保证自身的安全, 也要保证船舶和其它船员的安全, 若因自身行为导致船舶和在船人员的安全受到影响, 如打架, 吸毒, 赌博, 业务不胜任, 不按规定操作设备, 威胁其他船员等, 船东和船长有权利将该船员调离船舶。

十三, 无论船员因任何原因离船, 船东都必须将工资结算到船员离船当天, 而不能扣留船员的工资;如因船员故意行为导致船舶损失, 船东可根据合约追究责任;船员离船时未结清船领款, 可要求船长证明, 但根据合约应该发放的家汇款, 船员无权要求在船结算。根据合约, 船东未付船员的工资, 包括船员伙食, 承诺的工作奖金等, 船员可按合约规定或在船舶停留的港口向当地海事法院提起诉讼。

十四, 船员在船其间, 为保证自身权益, 应尽可能保留相关证据, 包括船员名单, 船员工资表, 海员证的出入境记录, 船员服务本的记录, 船员奖金发放的复印件, 船舶规范, 船员合同, 船员代付款的发票记录等, 以便必要时作为证据使用。

十五, 如船东未有合理依据而要求船员离船, 船员可要求船东作出解释;若把船员送回集结地, 则船东应按合约赔偿船员损失。

一般合同权利和义务 篇7

劳动合同的内容必然涉及到劳动者完成再生产的过程,这是因为劳动力本身有再生产的特征。劳动合同订立时,不仅要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本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还要涉及劳动者的直系亲属在一定条件下享有的物质帮助权。因此,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考虑到劳动者的子女受教育问题、本人及家属住房问题和其他生活困难问题;应当解决劳动者因年老、疾病、工伤、残废、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中断劳动可能不能获得劳动报酬时,如何负担劳动者本人的社会保险待遇,如何对其所供养的直系亲属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

来源:劳动法世界

村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篇8

一、村民代表享有以下权利:

(一)知情权。村民代表有权了解上级有关政策和精神,了解群众关心的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情。

(二)提出议题权。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村民代表有权提出动议或议案。

(三)审计决定权。对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并决策,形成代表大多数利益的各种决定。

(四)反映建议权。村民代表对村有关工作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或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反映,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各种建议。

(五)征求意见权。村民代表征求联系村户意见时,不受外界干涉。

(六)监督评论权。村民代表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有权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

二、村民代表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密切联系村民,真实地反映自己所代表的联系户的利益和意愿。

(二)按时参加代表会议,遵守会议各项规定,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三)学习宣传和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教育村民遵纪守法和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四)带头执行村民代表会议的各项决定,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和法规,带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积极协助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动员和教育村民自觉接受村民委员会的正确管理。

一、乙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篇9

一、乙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协议签订人为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乙方)。乙方在医疗经营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不得改变房屋结构。必须服从甲方的管理,从医人员必须要经过区卫生局审查合格后方可上岗。乙方要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坚持社会主义的医德医风,合法经营。

2.乙方在医疗过程中不得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若因经营混乱或违反操作引起的医疗事故与经济损失,全部由乙方承担。乙方在承包期间拥有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及各项经营管理权。

3.每月5日前乙方必须按照协议足额交纳房租费(五千元整),逾期不交,按逾期天数交纳3%的滞纳金,逾期1个月不交纳管理费、承包费,甲方有权利终止协议。

4乙方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所使用的房屋、水、电、暖、等费用。按照国家标准缴纳。

5乙方负责医疗经营中所有的债权债务,承担医疗过程中所有的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

二、如乙方在行医过程中,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甲方随时有权终止合同。限期离开行医场所,甲方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三、乙方对甲方的经济纠纷或医疗事故等所产生的费用不负责连带责任。

四、如遇不可抗拒的因素,甲乙双方应及时终止本合同。本合同与国家宪法、法律规定不符的,以国家规定为标准。承包到期后,街道办

事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乙方的优先承包权。

甲方:宁安路街道办事处路桂棉

乙方:宁安路卫生服务站承包人黄玉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释义 篇10

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应当载明与从业人员劳动安全有关的事项,以及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安全事故伤亡责任的规定。

一、本条第1款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保障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和工伤社会保险事项。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在此协议中必须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本法则从保护从业人员劳动安全,维护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的角度,进一步具体规定了劳动合同应当载明的两个法定事项:

一是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从业人员的劳动总是在各种具体环境、条件下进行,在生产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产生职业危害的因素,如果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则极可能发生事故,危害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这些都涉及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实践当中,大部分劳动者并不知道生产经营单位是否采取保障劳动安全的措施,特别是进入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务工的农民,由于他们文化水平较低,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知识和能力,而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为了多赚钱隐瞒工作场所缺少劳动安全保障措施的真相,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履行保障劳动安全告知义务,因此,本条第1款针对这种情况作出了强制性规定,这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履行的一项告知义务,是从业人员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权利。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照这一款规定履行义务,以确保从业人员的知情权,保护从业人员的劳动安全。

二是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工伤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遇到意外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的社会保险,这种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法定的强制性。依照本法第43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也就是说,对这一条规定的工伤社会保险,不管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愿意,均必须参加。工伤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措施,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中载明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确保了从业人员的知情权,维护了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

二、本条第2款禁止生产经营单位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协议。当前,在采矿业、建筑业的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强迫劳动者与其订立“生死合同”,一旦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只给受害人或者其家属很有限的钱,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这种“生死合同”严重损害了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对此类合同必须严加禁止。因此,本条这一款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这种合同属于《劳动法》第18条规定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另外,还要依照本法第89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即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释义】本条是关于从业人员的知情权和建议权的规定。

一、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的有关知情权。依照本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与安全生产有关的三方面情况:一是存在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一般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二是防范措施;三是事故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对于劳动安全的知情权,与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关系密切,是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前提。从业人员的劳动安全知情权有些是要通过与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来实现的。根据本法第44条及本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应当将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等如实告知劳动者。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二、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权。从业人员作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当然会关心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且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与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安全生产工作更是涉及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从业人员有权利参与用人单位的民主管理。从业人员通过参与生产经营的民主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本单位献计献策,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共同做好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生产经营单位要重视和尊重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作出答复。合理的意见应当采纳;对不予采纳的意见应当给予说明和解释。

第四十六条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释义】本条是关于从业人员的批评、检举、控告和拒绝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等权利的规定。

一、本条第1款规定了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批评、检举、控告3项权利和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

1.这里讲的批评权是指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的权利。法律规定这一权利,有利于从业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群众监督,促使生产经营单位不断改进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这里讲的检举权、控告权,是指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及有关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向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检举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但是,从业人员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应注意检举和控告的情况必须真实,要实事求是,不能道听途说,无中生有,更不能凭空捏造。法律规定从业人员的检举权、控告权,有利于及时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理,保障生产安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

2.从业人员享有的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是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一项重要的权利。这里讲的违章指挥,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不顾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指挥从业人员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强令冒险作业,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对于存在危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危险因素而又没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的作业,不顾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强迫命令从业人员进行作业。这些都对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和健康,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这种行为,劳动者有权予以拒绝。

二、本条第2款禁止生产经营单位因从业人员行使第1款规定的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从业人员享有的上述权利,是法律赋予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障从业人员行使,任何人不得侵犯从业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如果生产经营单位因为从业人员依法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利,比如,当从业人员发现生产经营单位有违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时,对本单位提出批评或者到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控告,生产经营单位便对该从业人员通过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等方式,对其进行打击报复,或者因此解除与该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就是对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的侵犯。对这类打击报复行为,本条明确规定予以禁止。

第四十七条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释义】本条是关于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的紧急撤离权的规定。

依照本条第1款的规定,从业人员的紧急撤离权,是指其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享有的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从业人员行使这种权利的前提条件是其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如果不撤离会对其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例如,在矿山井下开采中,发生矿压活动显现激烈、巷道(或工作面、采场)底板突然鼓起、支架破坏、煤(岩)层变软、湿润等沼气喷出的预兆时,井下作业人员在此情况下有权停止作业,及时撤离。人的生命是最为宝贵的。法律对从业人员的紧急撤离权作出规定十分必要。同时,本条第2款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规定的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生产经营单位若实施此类行为则归于无效,对降低的工资要给从业人员补发、对福利予以恢复,解除合同的行为无效,原劳动合同依然具有法律效力。其他国家的法律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劳动保护法》规定,用工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劳动者在面临直接严重危险时马上离开工作岗位而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否则不得因此而责备劳动者。如果控制住了这种直接危险,用工者在有充分的理由情况下,才允许要求用工者复工。

第四十八条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释义】本条是关于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享有的有关赔偿权利的规定。依照本法第43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我国目前在工伤社会保险方面主要适用的是1996年8月12日原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其主要内容是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工伤社会保险费,以此设立工伤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用于对工伤职工或者职业病患者提供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实施工伤社会保险,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的诊疗康复费用及有关社会保障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解决,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也还有可能难以完全补偿因生产安全事故所受到的损害。这样,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就有权依照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赔偿。

第四十九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释义】本条是关于从业人员遵章守制、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规定。

一、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章守制,服从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检查、伤亡事故报告、各类事故管理、劳动保护设施管理、要害岗位管理、安全值日制度、安全生产竞赛办法、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办法等。安全操作规程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为消除能导致人身伤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以及危害环境而制定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的统一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没有健全和严格执行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没有保障。可以讲,安全寓于生产的全过程之中,安全生产是需要生产经营单位的每一个人、每个工序相互配合和衔接。生产经营单位的每一个从业人员都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担负责任,每个人尽责的好坏影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成效。因此,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经营单位的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二、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依照原劳动部1996年4月23日颁布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的规定,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它区别于劳动保护的根本措施。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从业人员防止职业毒害和伤害的最后一项有效的措施。同时,劳动防护用品又与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以及为保证产品质量、产品卫生和生活卫生所需要的非防护性的工作用品有着原则区别。在劳动条件差、危害程度高或者集体防护措施起不到作用的情况下,如在抢修或者检修设备、野外露天作业、处理事故或者隐患,以及生产工艺、设备一时跟不上等,个人防护用品会成为劳动保护的主要措施。劳动防护用品在劳动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生产性装备,对生产经营单位来讲要按照有关规定发放充足,不得任意削减,作为从业人员要十分珍惜,正确佩戴和认真用好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十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释义】本条是关于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规定。

一、伤亡事故的发生,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种原因。其中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减少伤亡事故的主要措施。而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方法,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从业人员应当有主动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意识。

二、安全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它包括思想认识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两方面内容。从业人员通过思想认识教育要提高对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奠定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劳动纪律教育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减少工伤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从业人员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是提高其安全技能的重要手段。其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过程、作业方法或者工艺流程;生产经营单位内特别危险的设备和区域;专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防护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有关特种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有关预防生产经营单位常发生事故的基本知识;个人防护用

品的构造、性能和正确使用的有关常识等。安全技能教育是巩固从业人员安全知识的必要途径。其内容包括设备的性能、作用和一般的结构原理;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及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应当达到相应要求,如对生产经营单位行政领导和技术负责人来说,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后,要懂得安全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能制定、审查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和实施措施,能正确组织、指挥抢救事故;具备检查、处理事故隐患,分析安全情况和提出改善安全措施的能力。

三、从业人员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组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班;班前班后交待安全注意事项,讲评安全生产情况;施工和检修前进行安全措施交底;各级负责人和安全员在作业现场工作时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督促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组织安全技术知识讲座、竞赛;召开事故分析会、现场会,分析造成事故原因、责任、教训,制定事故防范措施;组织安全技术交流,安全生产展览、张贴宣传画、标语,设置警示标志,以及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方式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由安全技术部门召开的安全例会、专题会、表彰会、座谈会或者采用安全信息、简报、通报等形式,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从业人员要积极参加上述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

第五十一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释义】本条是关于从业人员对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的报告义务的规定。

依照本法第3条的规定,安全生产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安全事故虽然有意外性、偶然性和突发性的特点,但它又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加以预防。从业人员处于安全生产的第一线,最有可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因此,本条对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规定了报告义务,这也符合群众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其报告义务有两点要求:一是在发现上述情况后,应当立即报告,因为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点之一是突发性,如果拖延报告,则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加大,发生了事故则更是悔之晚矣。二是接受报告的主体是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的负责人,以便于对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作出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接到报告的人员须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有关人员延误消除事故隐患的时机。

第五十二条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

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工会对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规定。

一、本条第1款规定了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提出意见。从业人员从事生产劳动,必须有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安全设施,以确保从业人员的生产安全和健康,这是劳动安全工作中的基本内容。党和国家一贯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各行各业职工的劳动安全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本法第24条也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依照《工会法》第23条的规定,工会依照国家规定对新建、扩建企业和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由此可见,工会既可以在设计阶段、施工

阶段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提出意见,也可以在投产前的检查验收中提出意见;既可以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增加或者补建安全设施,也可以要求依法改善劳动条件,还可以建议停止施工、投产,待安全设施配套时再行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认真处理。对确有法律依据的,应当按照工会的意见处理。对未按照工会的意见处理的,工会还可以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或者向上一级工会反映,要求解决。对工会提出的意见,生产经营单位或者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处理解决,并应当将研究处理结果通知工会。工会的这种监督属于一种群众性监督。

二、本条第2款规定了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的权利,以及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提出建议的权利。

1.《工会法》第6条第1款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业人员相对于生产经营单位处于弱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强化和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尤其在我国,维权是现阶段工会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法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进一步重申了工会在这方面的权利,强调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要求纠正的权利。依照《工会法》第25条的规定,“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2.依照本条第2款的规定,工会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时,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工会的意见,不得推诿,并将处理结果通知工会。工会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例如矿山开采出现透水事故苗头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果断地作出处理决定,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依照本条及《工会法》的规定,工会对纠正生产经营单位的违章指挥,对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都是向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建议,而不是去直接制止或者组织撤离。这样规定是因为生产经营管理权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保障安全生产也是单位负责人的职责,涉及生产的指挥和组织问题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行政决定。工会为了维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权。工会的建议权与生产经营单位的经营管理权目标是一致的,因为如果发生了事故,不仅会造成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而且也会给生产经营单位造成损失。工会行使这一权利,防患于未然,不仅保证了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而且也保护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害,有利于维护企业行政的指挥权威,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上一篇:高段语文期中质量分析下一篇:征文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