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族的风俗习惯作文(精选5篇)

回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1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服饰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头戴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掩盖起来。盖头有少女、媳妇和老年妇人之分,少女戴绿色的,媳妇戴黑色的,老年妇人戴白色的。老年妇人的盖头较长,少女、媳妇的较短,只披到肩上。盖头上有的还绣有花边和图案。妇女服装为右衽大襟短上衣,着长裤。年轻人喜欢在前襟、胸前绣花,在衣服上镶色、滚边。男的头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两种。上着对襟短上衣,穿白长裤、白袜子,喜欢在白衬衣外套坎肩。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男子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脸胡。

妇女护头面的头巾,源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影响。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盖头较长,直披到腰际。?

婚礼

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男方要带上蒸馍、羊肉给女方家送去,叫“催妆礼”。结婚那天,男方要去车接新娘。新娘要穿红衣服,洗大净。称“离娘水”。同时,还要请全可人(即父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送亲宜早不宜迟。把新娘接到门口时,新郎要围着车转一圈,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大门。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子,如没条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两家客人互道过“色拉目”后,举行念“尼卡哈”仪式。首先请阿訇选诵一段《古兰经》,然后,阿訇当着证婚人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要立刻表态。再问新娘,新娘表示同意,阿訇则宣布:“从此刻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诫二位新人要互敬互爱。仪式结束后,新娘新郎才进洞房。新郎进洞房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摘掉头上的喜花,互相交换礼物,新郎送给新娘包着钱的红纸包,新娘给新郎小红布蛋蛋式“针扎子”,新郎还要用喜糖、核桃、喜枣撒向前来要喜糖的人,称为“撒喜”。晚饭过后,大家开始闹洞房,由一人当司仪,出点子,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三天后,新郎陪着新娘“回门”(即回娘家)。有的当日“回门”。

丧葬

回族实行土葬。人去世后,一般晚上亡故的凌晨出葬,停亡人不得超过三天。出葬前,要洗净全身,叫“着水”。洗后用写有经文的大小两块白布(叫“开凡”,女性多一块)裹身。口、耳、鼻、眼、额头、手脚处,要放冰片、麝香。然后移入“塔布匣子”(即清真寺内专送亡人的公用木匣),由亲人抬到清真寺,再由阿訇率领送葬者举行“站礼”仪式:人们应对“塔布匣子”站立,由阿訇诵读《古兰经》章节(资料是祈求真主宽恕死者,祝愿死者安息),旋即抬往坟地。坟坑深两米,直坑西壁再挖一个偏洞(称“热合提”),上圆下方,高约一米,长可容体。将亡人头北脚南,面向西放入偏洞后,用砖封好洞口(热合提门,然后填平直坑,地面堆成鱼脊形坟堆。火葬时,阿訇诵经,亲属不许啼哭。葬后三天、七天(头七)、月斋(一个月)、“十”、“百日”、“周年”一般要在家请阿訇诵经。主麻田、开斋节、古尔邦节亲人要到坟上悼念亡人。老人亡故后,还要请阿訇“走坟”、“守坟”四十天或一百天。

饮食习惯:

主食以米、面为主,肉食方面禁忌颇多。禁食猪肉、狗、狼、虎、驴、猫、鹰、鹞等;禁食自死之动物血;禁饮酒。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能够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风味迥异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发菜、枸杞、牛羊蹄筋、鸡鸭海鲜等为主要原料,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

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习俗

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有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必须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节庆

回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开斋节在回历每年9月,从见新月到下月见新月终的一个月里,凡男子在12岁以上,女子9岁以上,都要把斋。即从日出后到日落前,不得进食,直到回历十月一日开始为开斋,届时要欢庆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亲友庆贺,并要做油香、馓子、油果子等多达二、三十种节日食品。

古尔邦节

即献牲节,在回历十二月十日。节日当天不吃早点,到清真寺做过礼拜之后宰牛献牲。献牲的牛羊,要体态端正,无缺损,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阿述拉节西北部回族节日,即时要选用当地的五谷杂粮,掺上牛羊杂碎煮熟食用,节日期间宴请客人必备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鸡肉做成的各种菜肴。

回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2

关键词:回族,伊斯兰教,习惯法,融合

一、伊斯兰教和回族习惯法的一般关系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 你要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是伊斯兰教复兴者默罕默德曾经用来教化民众求知的警示之句, 表达了伊斯兰教教义的质朴和高尚。宗教的力量在于一个微小的信念植入人类无比复杂的大脑, 潜移默化间不禁的蔓延开来, 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文化体系的影响, 小到世人的言行举止, 达到种族文化融合, 经济多元结构, 时事政局的风云际会。历史的洪流波涛汹涌, 宗教在其间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是执迷虔诚的神谕, 或是时代浪潮的引领, 还是彻头彻尾的封闭和伪道, 延续性和迥异的环境带来的是多变的生存守则, 角色的不特定性致使宗教裹尸布下的躯体神秘难测, 而伊斯兰教的遍布也正是其中魅力所在。“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译为顺从, 和平, 代表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 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 美丽的神幻犹如西方人异色的双瞳精致而深邃。信仰者称为“穆斯林”, 意为顺从者与“伊斯兰”有异曲同工之效。而在我国的领域内的直接化的结果形成了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多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以及对后来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等西北少数民族全民皈依起到了引领和促进的精神前兆。尽管伊斯兰教的信徒分布于世界各地, 国籍, 民族、肤色和语言各不相同, 却共同恪守着那古老而纯洁的教义, 并且依照各自的理解, 遵循着《古兰经》的教义。随着岁月的累积这份古老的伊斯兰法逐渐转化为了他们本民族的自身习惯法。伊斯兰教所开创的文明成为了回族习惯法的源头, 时至今日, 回族的很多习惯都受伊斯兰经典“古兰经”的影响, 伊斯兰教学者根据《古兰经》内容, 将五项基本功课概括为:念、礼、斋、课、朝。穆罕默德谓:“伊斯兰建筑于五项基础之上:诚信除安拉外, 别无他主, 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 履行拜功, 出纳课天课, 朝觐, 封莱迈丹月之斋。”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 唯有真主, 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其称为“清真言”, 突出了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 具体分为六大信仰之说:信安拉, 信天使, 信经典, 信先知, 信后世, 信前定。 (1) 作为源头影响下的支流, 回族的饮食, 婚姻, 节日庆祝等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伊斯兰教的影响着实细微, 引导人们在风俗习惯中获得良好的规制形同无意识的一种思想境界, 作为文化的底蕴的积奠和一个群体的标志。当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社会, 需要一个衡平的发展和彼此的尊重的舞台, 才能有致力于更好的建设, 而民族间的求同存异, 依法治国的大时代背景下, 习惯法必然要应运而生, 更有着它不可忽视的地位。

二、伊斯兰教对回族习惯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无孔不入的钻入你的每一根神经之中, 地缘和血缘的关系, 是一个群体得以凝聚, 而他们的共识就成为了一种最初的束缚形同自然界的法则, 宗教对这种习惯的影响是得天独厚的如同埃及荷鲁斯法老的亡灵书是信徒们通往天堂的指南书, 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动力源泉。伊斯兰教对回族习惯法的影响不仅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 还表达了其的良好价值基础。针对习惯法的研究追本溯源, 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才能站在当今全新的价值观上重新审视这古老而不寻常的力量。而在积极方面例如。

第一, 回族习惯法的根源基于文化渊源在本土生根发芽, 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讲的区分生人社会和熟人社会, (2) 事物的多样性就是基于共性中尽显个性以此来划出一道楚汉鸿沟。如清代袁大化《新疆图志》记载:“阿訇之帽, 上锐而高, 檐以白布绽之, 厚二三寸, 脱帽为敬。人门必解履。妇女必障面。皆古制也。” (3) 小小的帽子致使其特性表露无疑, 归根究底还是习惯风俗的巨大影响, 而源头则对伊斯兰教教义的某种诠释或象征, 表现了一个民族的一致性。回族习惯法所倡导和保护的孝敬父母、关爱同胞、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完全符合伊斯兰教的教义精神, 回族人民的各种节日也是加强民族向心力和团结同胞的重要纽带。

第二, 在《古兰经》中确立了穆斯林不分门类、性别、年龄的平等的原则, 充分表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婚姻及继承中男女平等, 其同时要求秩序的规范, 这就是价值位阶的平衡发展的一种体现。在法的价值上伊斯兰教的教义起到一种法律向道德转化的内心疏导, 就像物理学上伽利略发现的惯性原理一样, 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遵循一定的轨迹, 而是作为自身的一种属性来对待, 就像保持这种状态是理所应当。宗教教义和道德的杂糅影响着回族的习惯法, 使得少数民族的行为有了独特的标准, 营造了一个爱国爱教的生存基础, 很大程度上回避了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冲突激化, 并可能性的有利促进对国家法的辅助和补充。在回族习惯法中五大公修和六大信条, 经过实践的洗礼伴随在这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给予宗教理想和现实的有利结合, 催人向善, 在言行和身心之上, 让人们得到是实质的引导。

第三, 许多宗教对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保持一种消极态度, 则往往号召人们放弃努力奋斗和物质享乐, 提倡人们追求清心寡欲和纯精神领域的境界。而伊斯兰教则是精神和物质享受并重, 把创造两世是幸福看做是每个穆斯林的“正道”和人生义务。伊斯兰的教义对回族习惯中经济观念的影响由此可见, 而回族在从多少数民族中被认为历来比较善于经商, 这于回族习惯法所发挥的特殊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回族人民受到启发善于开发和利用自然所带来的宝贵财富, 《古兰经》中这样的句子:“他以大地为你们的席, 以天空为你们的幕, 并且从云中降下雨水, 而借雨水生长出许多果实, 做你们的给养。”现今的市场经济下, 回族的积极习惯不仅有益于促进本民族的经济发展, 更加符合了当前我国的整体形势。

时代的近迁, 古老的伊斯兰教优秀的传统对回族习惯的影响真的没有任何瑕疵吗?辩证法的原理告诉我们来剖析事物做一分为二看待, 而在消极的方面例如

第一, 伊斯兰教教义影响下的回族习惯法具有脱离社会实际的一面, 这种保守和排他性也会给社会的其他结构要素造成阻碍, 不利于回族与整个社会关系的协调, 致使回族的自身的小社会主流化, 而对整个社会却逐于末流。回族习惯法使得内部凝聚, 可于其他民族往往宗教上信仰不同来划分你我, 区分对错, 使得争论不息显得略微保守。然而在内部的秘密性, 则让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产生隔阂, 因为严禁外部介入, 造成如突发的矛盾, 不能再理解的基础上施以合理的调节。例如回族女不外嫁, 清真寺不允许其他民族任意进入等等。

第二, 伊斯兰教的圣战, 是阿拉伯语“吉哈德”, 其对信仰者的影响自不必多说, 正如托马斯·李普曼就此评论道:“《古兰经》中作出的那些在同异教徒的战争中身亡的人进入乐园的许诺, 是鼓励穆斯林采取政治和军事行动的一种力量。” (4) 对回族青少年的影响极大, 积极中可以给人以民族的荣耀作为一种顽强意志的体现, 而若偏激或消极的思想占据主导, 让我不禁想起宪政古今中的一段话:“无权利之权力的强行抵抗本身必须是合法的, 而不能是革命性的。” (5) 回族习惯法中也有规定:“你们不要违背真主的禁令而杀人, 除非因为正义。无辜而被杀者, 我已把权柄授予他的亲戚, 但他们不可滥杀, 他们确是受援助的。”何为正义, 其尺度的把握耐人询问。武力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随着传统习惯适用的正确考量, 少数民族独断专制的威胁来临。如果我们试图维护整个社会群体的利益, 尊重和保障多数人的权利, 就必须以少数民族一些陈旧的惯例让位于法律, 也就是一种去伪存真, 这种牺牲也是一种融合和彼此间的妥协, 让我国的整体和部分达成一种和谐, 更好的有利于发展和预期未来。

从侧面也表现出伊斯兰教义上教育的缺失, 如也门学者指出, 伊斯兰世界需要加强《古兰经》和道德教育, 《古兰经》诵经师和背诵师应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据也门媒体报道, 也门伊玛乃伊斯兰大学校长赞达尼在出席一次《古兰经》诵经师研讨会上发言指出, 伊斯兰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加强伊斯兰教育。他说, 《古兰经》和圣训是伊斯兰各科知识的渊源, 因此, 《古兰经》诵经师、背诵师应在传播《古兰经》, 加强伊斯兰伦理、教义、教法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回族应对教义的理解加以重视, 和国家法结合本着良好思想的目的全面系统的对下一代进行传授, 在新情况下教义的重新审视也是国家法和民族习惯法调适的一项重要环节。

三、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并存

回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在一定时期内并存, 发挥着调节社会局部区域的功能和需要, 这种简单的并存之下也存在多方面的冲突, 那么国家法又该怎样应对和调适才能做到权衡解决与少数民族习惯法上的冲突那?依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就更需要将二者不断融合来消除和减少这种情况。历史上一个时期出现了游牧民族的巨大迁徙, 是民族间文化融合的写照。

自古以来民族间的融合就是一条非常之道, 要循序渐进的展现本民族的优点和创新拓展的前景给其少数民族以慢慢吸收和接纳的时间, 要以树立全新的法律方向为重要的先导, 以改良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陋习, 从而增强两者的互补性和紧密联系。首先, 要改变落后的信念, 要从变一些不可能为可能, 揭示其中的科学, 并同时关注人民切实身边的问题, 例如温饱, 这样就要以经济区域的发展为前提, 加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接触事物的本质, 使人更清醒的看待自己所认为的对与错, 也是必掀起思想上的一场革命, 抛开习惯法中长期的愚昧和迷信无知。在理智和感情上的角逐, 国家法在理智上给出了科学的指引, 而在感情上则继续坚持和提倡习惯法的自然化束缚力, 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补足了行为标准规范上的不足之处。

其次, 在我国立法领域上对回族中好的习惯法进行提炼和筛选, 做到去粗存精, 以民族自治区法规、条例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就是国家以现代法律精神来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 以良法育民, 让其理解国家法和本身的习惯法在维护合法利益上是保持一致的, 才能更好的予以接受国家法的制约。重视共有的教育思想, 而对少数民族还需要关注其特有的教育思想, 使其在冲突方向得到调和, 倡导有利群众和社会的优秀宗教传统影响下的少数民族习惯法, 对理解上加以更正为符合时代的前提打算, 更好的诠释利于国家法的融入, 也会使得社会秩序越加稳固。

最后, 在司法方面加强建设, 对于机构的合理设置和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回族等少数民族的特殊集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长期定居背景, 对其救济途径的畅通给以大力的关注, 设立工作机关和人员, 切实调研当地实际情况, 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和更新, 从实际出发的审视习惯法的合理性与国家法的一致性是否存在障碍, 从中总结和客观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此可以提高国家法的效力, 更好的认识到习惯法对当地的重要地位, 也树立了当地少数民族对国家法的信心。以法律的目的性, 功能性, 价值性对习惯法予以提炼或加以保留, 用于面向我国法律的一致性出发, 寻求习惯法的完善和对国家法未细化的层面给以补充。这是在我国集中发展建设时期, 是不可忽视的众多问题之中的一个, 更好的达到一个法制社会中国家法和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并存, 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客观冲突解决, 融合还是一条富有探索的道路, 需要更多有着专业知识的学者、专家给予高度的关注, 相信终有一天蝴蝶在地球的一边展动翅膀, 而另一端会刮起一场风暴。

参考文献

①参见马坚译《古兰经》, 沙特阿拉伯王国法赫德王国古兰经印刷厂 (回历) 1407年版。

②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③[清]袁大华修﹒新疆图志[M].清宣统3年 (1911) 版本

④托马斯李普曼.陆文岳, 和珊译.伊斯兰教与穆斯林世界[M].北京:新华出版社。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篇3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他们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回族是其中璀璨的一颗。

回族,有人口约982万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回族也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民们非常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不吃猪肉,把猪比作神。

因为回族分布较广,饮食习俗也不完全一样。居住在宁夏的回民喜爱面食,如:面条、面片,而居住在甘肃、青海的回民以小麦、玉米、青稞为主食。从总体上看,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鲜明的特点: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比重很大。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回族的服装也很有特色,回族的男性爱戴小白帽,回族的姑娘们爱戴红色的头巾,上身穿着花色或浅色衬衫,下身穿着五彩裤子,脚穿绣花布鞋。

我喜欢这个民族,他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是汉族人民的兄弟姐妹,只要我们团结友爱,伟大的祖国会更加美好。

回族的民风民俗作文2

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绚丽多姿,引起世人关注。回族以汉语为共同语,但在宗教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又夹杂着大量只有内部交流的词汇或短语。凡是回族居住地,在乡村,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又总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宁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扫。回族不崇拜偶像,家屋内墙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贴人像。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服饰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头戴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掩盖起来。盖头有少女、媳妇和老年妇人之分,少女戴绿色的,媳妇戴黑色的,老年妇人戴白色的。老年妇人的盖头较长,少女、媳妇的较短,只披到肩上。

盖头上有的还绣有花边和图案。妇女服装为右衽大襟短上衣,着长裤。年轻人喜欢在前襟、胸前绣花,在衣服上镶色、滚边。男的头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两种。上着对襟短上衣,穿白长裤、白袜子,喜欢在白衬衣外套坎肩。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男子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脸胡。

描写回族的开斋节优秀作文 篇4

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习惯称它为“‘莱麦丹月”。这一月,回族等穆斯林在东方发白前,吃饱喝足,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斋戒是伊斯兰教规定的每个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功”之一。斋戒期满,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棗开斋节。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

在开斋节前夕,首先要做好扫尘、理发等清洁工作。凡在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赶回家中。开斋节要过三天。回族从第一天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和巷道厕所,给人一个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

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棗清真寺,节日里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了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回族群众个个腋下夹个毯子和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回民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一个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老老少少自动向西方跪成很整齐的行列。立即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这种会礼比平时主麻日的聚礼要隆重得多,即使刮风下雨也无所畏惧,情绪仍很高涨。会礼中,放眼望去,白帽耀眼,犹如一片银河。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安,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和平、平安、安宁)问候。整个会礼结束后,由阿匐带领游祖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然后恭贺节日,串亲访友。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撒子、油香、课课、花花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兔、羊等,做凉粉、烩菜等。

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在节日里,除了邻居朋友相互拜节外,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带上节日札品给岳父母拜节。拜节的时间要早。回族当中流传一句俗语,叫作初一、初二拜节,初三、初四拜鳖,如果拜节迟了,会带来一些不愉快的事。

回族作文400字 篇5

我们回族有三个重大的节日,分别是“开斋节”、“圣纪节”、“古尔邦节”,今天我们就迎来了“开斋节”!

昨天下午放学回家后,妈妈说,马上就要开始把斋了,要给外公外婆买点吃的。我也表示赞同,把斋可是很辛苦的,我也亲身体会过的,买什么呢?不对,应该先知道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开始把斋。

我立刻打电话给我婆婆,打了两个,没人接,给外婆打不通,可能正在寺里礼拜吧,那就给外公打,外公说他没在家,在外面,最重要的是,明天晚上开始把斋,也就是周四凌晨。

昨天妈妈也去送过了,今天寺里也吆喝了,确定是周四凌晨。不知道妈妈会不会起来把斋呢?

我的想法是,不想让妈妈起来把斋,妈妈要给学生上课,多累呀,中午不吃饭能行吗?再说了,讲的口干舌燥的,能不喝水吗?还有,妈妈还要喝中药,调理身体可不能半途而废!

总之,不希望妈妈起来,我去问妈妈时,妈妈好像知道了我的心思,说,不起啦,理由竟和我想的一样,太好了!

上一篇:5月护理考试题真题下一篇:电磁辐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