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师-小学生感恩作文
感恩老师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回想起曾经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教育过我的那些老师,我心中不禁充满了感恩之情。其中我的语文老师——吴老师对我的关心与呵护最让我感动。
记得今年春天的一天上午,我正在聚精会神地检查作业,忽然发现身上出现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红点。我立即告诉了临时班主任吴老师,吴老师也不能确定这是不是正盛行的风疹。不敢疏忽,便带我到校医务室给经验丰富的校医瞧一瞧,校医懂得可真多,经她细细一瞧便确定那是病毒风疹。天哪,听到诊断结果的我差点没晕过去。现在大家都忙于复习,紧张的气息告诉我,离期中考试不远了。果然,在回教室的路上,吴老师告诉了我,距期中考试还有十天!哎,真可惜!这可恶的风疹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真可气!这节是语文课,老师把资料全都帮我领来后,又把班级一切安排妥当,然后便把我送回了家。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不要看书,以保护眼睛。老师对我这么关心,令我爸爸、妈妈感动不已。
当时最令我伤心难过的莫过于不能参加期中考试和参加《关心下一代周报》小记者评选活动了,可这次没办法了,我倍感遗憾。
没想到,真没想到,吴老师竟然与《关心下一代周报》小记者评选活动的负责人说明了原因,推荐我作小记者,竟然推荐成功了!老师因为抽不开身,便特地请副班长杨晓慧把表格送到我家,我接过表格时,顿时对吴老师充满了感激,毕竟填完表格上交后我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小记者了!吴老师还抽空来看我,帮助我复习功课,给我做思想工作……十天来,吴老师对我的关心与呵护有如夏日徐风,凉爽无比;又如冬日阳光,温暖我的心房。考试前一天,吴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虽然考试是衡量成绩的工具,但是只要你掌握本阶段的知识,你就是最棒的!”听了吴老师的话,我深受鼓舞,并不为错过期中考试而感到伤心、难过了,反而信心大增。
第三天,也就是考试后的那天上午,吴老师拿来了试卷。因为考虑到我的眼睛不能太劳累,所以以问答形式让我答题。真棒!我一口气答完了所有题目,吴老师高兴地为我鼓掌庆贺。
面对当今和谐社会的主题, 笔者认为, 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至关重要, 感恩是幸福的源泉, 是健康心理的基石, 是人品高尚的表现, 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以感恩促和谐, 才能达到更实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感恩心态不仅能够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更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1 以感恩促和谐, 认识感恩与和谐的关系是前提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感恩是社会道德的一个方面, 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人生哲学, 感恩是一种情感, 感恩更是一种责任, 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才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 自己的价值, 感恩使我们用心去爱护别人、体谅别人, 懂得社会是一个团体, 是一个相互联系、充满爱的整体, 感恩促进了人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实现了人民之间的诚信友爱, 只有懂得感恩, 才能懂得他人、社会和自然对于自身的价值, 以及自己对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责任, 才能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因此, 感恩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 以感恩促和谐, 关注感恩教育是重点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 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 形成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有助于唤起大学生感恩的心, 融化他们的自私、冷漠、自卑心理, 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 改善社会风尚,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促使大学生内省内察, 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他人的善意, 增进社会责任感, 促进内心的祥和宁静, 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标,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毛入学率达到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将比2009年翻一番, 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升, 表明在我国接收大学教育的人群将越来越多, 高等教育在引领社会发展, 改善社会人群素质上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对社会影响不断加大的现实背景之下, 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大学校园, 不仅应该关注校园的和谐, 更应该怀有长远的目光, 关注社会的和谐与大学教育的关系,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子细胞, 校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部分, 校园的和谐必然影响社会的和谐, 同时, 大学生走向社会, 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骨干,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其言谈举止, 思想道德直接影响着周围的人, 影响着整个社会。加强大学生的感恩培养, 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人群, 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引领者、宣传者,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则是我们大学教育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3 以感恩促和谐, 把握方法是关键
和谐社会的构建, 需要大量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具有感恩的心理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在大学教育中应加强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 采取多种方式, 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
一是强化宣传, 营造感恩氛围。社会上有不少人怀着感恩的心对待社会, 对待周边的人, 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为他人提供了帮助, 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同时也有些反面例子, 由于缺乏感恩心理而遭到社会的不认同, 家人朋友的冷眼。对此, 我们应加大正反面案例的宣传, 树立模范和典型, 在大学校园和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 同时, 西方国家的感恩节日, 我们也可以吸收, 只要是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都应该为我所用。因此, 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 通过各种宣传和引导, 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是突出感恩教育, 提升道德素养。一个社会道德素养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的秩序,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程度。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好坏主要受到后天的教育影响, 而在所有的道德体系中, 感恩则是最基本的, 最原始的道德, 中国是一个讲究仁爱、注重孝道的国家。尊老、敬老、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与集中体现。感恩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 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更是整个人类的精神美德。因此, 在国民教育中, 应多关注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这种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通过家长、学校和社会来共同进行, 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等学校应该更加注重感恩教育, 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搭建感恩教育平台, 提升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感恩类影片、帮扶困难人群、感恩演讲等等,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 提升大学生对感恩的认识, 提升大学生的感恩心理, 一个人具有了感恩的心理, 那么其道德水准也就随之提升, 对父母的感恩产生“孝道”, 对社会的感恩产生“社会责任”, 对妻子和家人的感恩产生“家庭责任”, 如此等等。感恩的存在, 道德的提升, 便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感恩教育必须常抓、狠抓、落在实处。
三是注重示范, 引领感恩行为。引导和示范作用对于感恩教育至关重要, 这种引导包括家长的引导、老师的引导和社会的引导。就家长引导而言, 孩子的家长应该懂得怀着感恩的心, 充满爱心面对自己的父母、孩子和周围的人, 强化社会责任感;作为老师而言, 要懂得以身作则, 作为学生的楷模, 以行动诠释感恩的理念;作为社会, 要多树立典型, 多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层层引导, 不断深化学生对感恩的认识, 将认识转化为行为。
4 以感恩促和谐, 营造和谐社会风貌是落脚点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加强感恩教育,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通过感恩教育, 树立起知恩图报的社会风范, 让这个世界充满友爱, 以期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进而升华我们的人格魅力,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了大学生优良的道德素养, 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大学生们走向社会, 影响着广大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 宣扬着感恩心态, 从而促进全社会感恩心态的形成,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和谐社会的良好风貌、先进事迹、感人故事不断影响着、并推动着一代又一代人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以感恩促和谐, 和谐的社会风貌是落脚点, 但并不是终点, 因为和谐的社会风貌是感恩教育追求的目标、同时和谐的社会风貌反过来促进感恩心态的养成, 形成了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没有始终, 持续推进。
总之, 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栋梁的摇篮, 因此, 必须加强道德教育, 尤其是感恩教育, 通过培养感恩心理,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让学生充满爱心, 充满责任感, 在社会关系中相互协调、影响, 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胡金波主编.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0.6.
[2]叶祝颐.高等教育人数翻番, 含金量如何.中华网.
[3]汪受宽.孝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有人说: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们要感恩提携我们的世间万物,因为他们都可称是我们的老师。
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成人,从一个门外汉生成为专业人才,从人类的结绳记事到今天信息化时代,就是因为老师的作用过程时时刻刻伴着你产生的效能。实际这里的老师作用便是教育。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教育的内涵就是来自周围的各种影响。如今提倡教育要社会化,社会要教育化,既有教育,就会有老师。师者无处不在,师者无时不在,所有对自己正面影响过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师者,都要对他们施予敬慕与感恩之心。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形式、不同质类的“老师”的默默付出换来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人类文明的勃勃生机。
既然是老师,他们的共性就是无私、公平中折射着道义,伟大与平凡中透露着慈悲。只要认定他,他就会像一股暖流,渗入到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帮助我们落寞的心灵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馨与温暖。世间的老师,不具方式,不显锋芒,有些时候都不需要你的认可。他们没有华丽的住所,没有簇拥的鲜花,没有显赫的牌匾,全靠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对他们的认知与感悟。老师的另一共性就是以奉献为特色,以教诲为主题,以启示为方法,以唤醒为目的。然而,老师的奉献、教诲、启示、唤醒还需要我们用心来领略与反思,用灵感与顿悟之内因的自身作用来产生师生效应。
老师无形的爱,透视着老师深深的情,这是人世间最严肃的、最美的情:犯错误时教导我们的是老师;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是找老师;遇到迷惑时给我们指点迷津的还是老师。他迫使你拥有一个闪光的思维,吸引你拥有敬慕的眼神,启发你拥有智慧的头脑,教诲你从错误中找到教训,树立自信,扬起人生航进的风帆。因此,这是世间最宝贵、最纯洁的师生情。
有人曾经说过:我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质朴的言语无疑是对所有老师们的爱慕心声,是对老师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我们感谢老师园艺之辛勤,感恩老师孜孜指点与教诲,感激老师的深情厚谊,感动世间万物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感恩世间所有的老师。
我们不会忘记妈妈第一次入学时为我们拿书包;不会忘记课堂老师对我们的一次阳光微笑;不会忘记同学间的纯真友谊;我们也不要忘记路边小草对我们的热情招手;不要忘记水向低处却为人类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更不能忘记灿烂阳光对世间万物平等待遇的博大胸怀;不能忘记竹子自净自清,自善自美的精神与独立清高的气势;更不能忘记梅花欢喜漫天雪的生命气节。用积极的心态去领略世间的万物就会发现我们的“老师”多如繁星,层出不穷----,我们的“老师”高深莫测,博大精深。潺潺流水暗示我们做人要谦和低调;巍巍群山告诫我们做人要敢于担当;汪洋大海启发我们做人要有宽广胸怀;阳光雨露传授我们做人要无私奉献----。
当我们产生疑惑时,是老师打开了我们封闭的心扉使我们豁然开朗;当我们沮丧、自卑时是老师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当我们表现的唐突、愚昧时是老师帮我们找到了一生追逐的梦想。从此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树立起人生目标。我们要感恩世间老师教我们找到时时填充生命能量、迸发生命火花的金钥匙。
鲁班要感恩扎破手的刺草;詹天佑要感恩伙伴的挽手;牛顿要感恩落地的苹果;瓦特要感恩于沸腾了的水壶;陈景润要感恩皇冠上的明珠。虽然这些在心理学上叫“原型启发”,我们认为不如说这就是老师在教导更有韵味,更具理性,更富情感。
感恩世间老师,能给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感恩世间老师,能为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世间老师,能使我们拥有放眼世界的慧眼……。因此,不断发现、努力认识、合理运用、理智创造、完美人生则是我们最好的感恩方式。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迁,但我们感恩的心永远不能变。让我们静下心来,异向思维一下“老师”的内涵,不难发现老师就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在瞩目着我们,要我们解除委靡,立即崛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共同感恩世间能惠及我们的所有老师吧!
您好,我们已经相处二年的美好时光,在这里,可以找您熟悉身影,也可以找到您情切面孔。
老师您记得那次吗?在一天的上午您本来就要腿痛的病,平时都是站半节课、坐半节课,可是这一天您在讲一篇重点课文时竟然连续站了2节课,我们看了都很心痛,老师不知道怎么报答您。
还有一次,我们班出现打架事件,您没有披头盖脸臭骂他们一顿,而是心平气和地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不打架。使我们大家知道您是一位教导有方、语重心长、和蔼可亲的好老师。
我们总觉得应该,可是老师不喜欢我们花钱买的礼物如:教师节送给老师的音乐盒、平安夜送给老师的苹果,圣诞节送给老师的贺卡。有一天,我走在路上,突然眼睛一亮想;我们不一定总用物质上的东西来报老师,我们心里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老师,可以考出一个好成绩、也可以帮老师分担工作。
我们大家就这样做着,发现老师脸上伏起欣慰的微笑。
老师,我爱你,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好老师,祝您工作顺利。
一个个师恩的故事,一个个老师与学生离别的场景,一个个歌颂老师的故事,那么催人奋进,那么感动人。书中说的好:“人生有许许多多的东西令你珍重,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后,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老师,在这世上,唯有老师。”老师,手握白色的粉笔,画出七彩的彩虹,落下甜蜜的泪滴,孕育祖国的桃李。老师啊!你不仅是在传授给我们知识,你更是在净化一个个美丽而又天真的心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浇灌了我们。”读着这样的语句,我心潮澎湃。是啊!老师,您累了自己,却成就了我们呀!这样美好的生活,不应该继续下去吗?如果没有老师的话,那么学生有谁来教他们的知识,谁来净化他们的心灵?谁来担任他们的再一个父母呀!
老师呀!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您的爱比母爱更细腻,您的爱比友爱更纯洁。79个故事,79个瞬间,79个片段,79个场景,每一个都是那么催人泪下,每一个都是那么感人肺腑,每一个镜头都让我的心灵再次震撼。
老师,我的再生父母,我不会用《感恩老师》这本书里那样华美语言赞美您,修饰您。我只是想用一句最朴实的话来表达我的心情:“老师,您真伟大!”
张老师帮助同学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可不光只有欢乐,还有适当的“惊喜”。这不,七下期末考试前的语文课上,张老师突然宣布道:“从今天起,我会利用课间时不时的抽人去我办公室背书,被抽到的幸运观众必须马上过来啊,背不出来就回去抄三遍,然后继续背。”乍一听,这话是不是把你吓到了,不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家都不想抄书,因此都很认真地背了起来。期末考试结束,我们班语文的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没人出错。
转眼到了八年级,语文的学习又上升了一个难度,张老师又出新招,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同学们练习口语交际,轮流上台演讲一个主题故事。同学们积极性都非常高,在家认真准备好小故事。台上是滔滔不绝的讲述,台下是持续不断的笑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当下, 我们应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感恩认识。什么是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 即“知恩图报”。“知恩”就是要让受恩者知道自己受了别人的“恩惠”, 然后才能让受恩者去“图报”。如果受恩者不能感知到自己受到别人的“恩惠”, 如何能让他们去“图报”呢?认识是行动的前提与基础, 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思想认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应教育学生明白自己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知识增长、健康保障等方面所受的恩情。用空洞说教、讲道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生的感悟领会不深, 往往也就出现学生感恩行动不力。俗话说:“不当家, 不知柴米贵;不养儿, 不知报母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受到别人的恩情, 感恩教育应更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 发挥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性, 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自己去感悟, 领会自己受到别人的恩惠。如通过班会、日记或访谈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自己每天吃的一碗饭需要多少人真诚地付出。学生会想到种地的农民, 制种的科技人员, 生产农具的工人, 生产农药、化肥的工人, 碾大米的工人, 出售大米的人, 运输粮食的工人, 制造运输工具的工人, 生产制造运输工具原料的工人, 探查生产制造运输工具原料的科技人员, 培养这些科技人员的人, 煮饭的人员, 煮饭用水的供给者, 生产供水设备的人……这样, 学生就会明白自己每天吃的饭需要千万人的辛勤付出, 可以称得上是“万人饭”。由一碗饭拓展开来, 让学生再想想, 大家吃的其他食品、用的各种生活学习物品, 穿的、住的、行的以及生活的这片美丽土地和呼吸的空气等等都需要千千万万人的真诚付出, 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 大家的正常生活就没有保障。这个社会果真是“人人为我”。学生们要牢牢树立“我为人人”的观念, 勇于承担责任, 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作为育人的教师必须是感恩者的化身, 是学生感恩学习的榜样。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一个教师最有效的教育是身教, 这就要求作为育人的人民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感恩的典范。教师应心怀感恩之情, 积极地投入工作, 把自己的满腔热血乐于奉献给教育这片神圣的土地, 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热情满满的教师方可教出情感丰富的、有感恩情感的学生。以感恩之情从教的教师会感受更多的教育幸福与快乐。整天怨气满天的教师是不可能好好工作的, 也教育不了有感恩思想的学生, 这样的教师也是难以感受到为人师的幸福与快乐的。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领航者, 是人生之导师。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 必须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教育法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的要求。老师要去掉仅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功利化教育的思想, 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建设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如今学生的知识获取是比较容易的, 通过互联网等渠道都可以获取相关知识, 即便有的知识一时学不到, 过后完全可以补回, 而思想道德建设一旦错过了再想弥补是基本不太可能了, 即便能弥补往往也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并且效果也往往不太理想。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人的习惯一旦建立要想改变是不容易的。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 感恩教育应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感恩教育是基本的人性教育, 是人的良知教育, 是温暖的情感培养, 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的传输, 积极融入感恩思想教育与感恩情感的培养。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 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因此, 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 要想孩子有感恩的思想与行动, 父母在平日的言行中就必须体现感恩的情怀。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奉献, 不求回报的付出, 是值得肯定的。不过, 父母只要求孩子努力学习, 其他的一切皆不用管;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只是一味地为孩子付出, 让孩子仅懂得接受, 觉得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 没有感恩之情, 更别说感恩行动了。上海一位“24岁留学生”因留学费用问题在上海机场杀母就是例证。24岁留学生习惯了不断向父母伸手要钱, 从不考虑父母的实际能力, 父母不能满足就迁怒于他们。也许这是个特例, 可时下“坑爹”的现象不断涌现, 这足以说明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反思?不是孩子怎么了, 而是家长们怎么了。父母们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发展, 淡化了孩子的德育修练, 只要孩子努力学习, 其他事情孩子不用干, 家长大包大揽, 无微不致地照顾, 不让孩子吃苦。过度的保护, 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 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是一个情感缺失、人格不良的人, 也是难以成大器的人, 更可能成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没有道德修养的人, 无论你的学识有多么渊博, 也往往是不受人欢迎的。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同时, 不要忘记教育孩子要学会孝敬父母这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的要求。在孩子年幼时,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学会帮助父母、老师、朋友等人做些事, 勇于承担一些责任。孩子小的时候是乐于做事的, 只要家长注意适当引导, 孩子这种乐于做事、有责任感的意识就能很好地建立起来。孩子乐于做事, 有责任感就是建立了感恩的意识。家长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发展, 更要注重孩子道德修养的培养, 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和谐健康成长, 让孩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孩子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到了学校老师要修正是相当的困难, 有时教师的教育也是回天无力的。老师要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必须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家长必须改变一些不良的思想道德观念, 才有可能更有效地改变孩子的思想道德认识偏差, 才能增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生往往因为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坐后, 得不到一句“谢谢”而感到郁闷与失落。感恩本来就是相互的付出与回报。感恩教育中必须教育学生认识到能给予他人帮助是一种幸福, 不要要求一定要有回报。如果付出一定要回报, 那就是有所势利, 就显得心胸不够宽阔, 修养境界不够高, 那种施恩的快乐幸福也难以体验。要教育学生,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布施善心, 本身就是幸福快乐的。要培养学生有勇于吃亏的奉献精神, 真诚的付出不在于图一丁点的回报。让学生相信善有善报的信念, 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地行善, 促进美好社会的发展。
对我们好的, 理应感恩回报。伤害我们的, 还是应感恩回报。以牙还牙不是有感恩之心的人应有的心态。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以德报怨, 化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太阳供应光明与热能, 空气供应呼吸, 花草树木供应赏悦, 山川河流与大地供应生活来源, 生活的一切大都是自然无私的给予。我们就该好好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节约资源, 爱护花草树木, 不随意猎杀、食用野生动物, 保护生态环境平衡, 让大自然健康持续地发展, 保持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时下, 我们过多向大自然索取, 追求物质上奢侈排场的生活, 淡忘了对大自然恩赐的回报, 结果生活是开着小车, 穿着华丽, 在有毒雾霾中渴着不洁净的水……我们应教育学生认识到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应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回报大自然,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一、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的箴言,感恩算是这个本性中的一个。父母亲友对你好,你也会自然地心怀感恩并想着回馈。老师孜孜不倦地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教诲,学生也会铭记感恩。当今社会追求功利,淡化道德品质的培养,特别是青少年,在中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单纯被培养成只会做作业的“机器”,而德育则被不断地忽视,带来了不可想象的社会危害,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的不断涌现就充分证明了这点。例如清华高材生的伤熊事件,中学生弑父事件为社会的感恩教育缺失敲响了警钟。中国儒家推崇的著作在历史长河中汗牛充栋,宣扬感恩的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传统文化层面上,感恩是人伦道德与社会和谐的一个启发点。感恩是推动人际关系和谐的推动剂,感恩是社会的润滑剂,感恩是民族美德的最绚丽的展示。感恩是真情的流露,感恩推动着社会和谐。所以根据中央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让学生学会感恩成为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头戏。
二、应用文化宣传重视感恩教育
学生在学校中所待的时间占一天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学校的人文德育氛围很大程度上会给学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与熏陶。《初中班主任工作手册》中提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行為习惯。比如班会上的德育宣传教育,晚自习的班风检查等等。班会课的教育可以把感恩教育提到相应的高度,所以,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先让学生收集关于感恩的海报文章等第一手资料,然后在主题班会上依次分享,相互启发,相互感动。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让学生知晓感恩的效果,而且在学生主动收集材料与演讲过程中主动地接受了感恩的精神,让学生明白感恩这一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其次,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可以利用书本上的生动形象的说词与图片打动学生。但仅利用书本上的内容难免狭隘与空泛,还应拣选感恩事迹,例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报纸杂志上的关于感恩的生动事迹。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后黑板,两墙的挂壁等等这些构成学校文化氛围的地方可以被充分利用在学生的感恩教育中,描绘感恩事迹,感恩标语等等。还可以开展感恩读书月的活动,让学生在书本中汲取感恩的营养,捕捉感恩的感动细节。开设感恩小练笔,创造条件环境激发学生记录下日常生活中感恩的点滴事件,用感恩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学校学习中家庭生活中的感恩事件,父母篇、师生篇、同学篇等,可以设立优秀作文展示,从学生的作文中拣选出感情真挚,文笔流畅,能产生师生共鸣的优秀文章并给予一定奖励。
三、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感恩
除了用文化宣传把感恩的烙印印于学生的心灵中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感恩。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衡量学生工作的重要尺度,因此文化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乐于感恩,善于感恩还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我总结出以下培养的方法:
1.让“谢谢”成为学生的口头禅。“谢谢”。英语的“thank you”是人类表达感谢的最普通的词,看似貌不惊人不值一提,但是却是我们向施与帮助的人表达感恩的最主要方式。每天将谢谢挂在嘴上,不仅是学生表达感恩良好素质的体现,也可以向别人传递感恩的符号使别人身心愉悦。培养学生说谢谢的习惯,开展说谢谢日,提醒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2.在关于感恩节日中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谢谢你”。感恩节是欧美国家传统的感恩节日,随着西方节日的不断传入,这一节日在中国家喻户晓。在这一天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感恩想法,丢掉羞涩与矜持,用最大分贝主动地表达出学生自己的感恩。在“母亲节”“父亲节”向父母表达感恩养育之情。组织学生观看母亲分娩时的视频,明白母亲生养的不易与艰辛。给父亲母亲做一顿饭,体会家务的繁杂与辛苦。给父母写一封信,将平时难说出口的感恩话语书面写下来,寄给父母,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鼓励学生抓住机会,在实践活动中激发感恩之心。
3.创设环境,结合学校开展的公益性活动与社会公益性活动。利用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活动与暑假三下乡活动,迈开脚步,离开学校,深入社会,通过形式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思考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产生学习的动力与信心,同时也明白感恩。将学生自身命运与社会紧密联系,同社会同呼吸共命运,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慈善心灵。自然而然地倡导宣扬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例如主动给老弱病残者让座,给希望工程捐款等。
让学生学会感恩,乐于感恩,善于感恩是当今初中班主任的紧迫任务,感恩的意义重大不容缺失。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与宣传让学生明白感恩的意义,将感恩落于实处。
参考文献:
[1]邱文源.浅谈青少年的感恩教育[J].新一代.2012(02).
海伦・凯勒的故事令我惊叹,但我最羡慕和感动的还是她与莎莉文老师间那既似母女,又如朋友的情谊。小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和失语后,变得暴躁、任性和孤独,直到7岁,她遇到了充满爱心与耐心、曾经几近失明、当时只有20岁的莎莉文老师。在莎莉文老师费尽心思的引导下,海伦・凯勒走出了黑暗与孤寂,感受到了语言的神秘,靠着勤学苦练,她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并掌握了五种语言文字;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与帮助下,海伦・凯勒领悟到了知识的神奇,并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海伦・凯勒在她的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感谢大自然给予我温暖的阳光,我感谢父母给予我敏感的触觉,我感谢我的老师给予我美妙的知识……”可以说,莎莉文老师是海伦・凯勒最大的精神支柱。对于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就像一盏明灯,为她的人生道路点亮了光明。
所以,假如能有三天光明,海伦・凯勒首先希望看到的就是她心中既亲且敬的莎莉文老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恩师,对于我们,他们又何尝不是在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当我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时,他们那温柔的叮咛;当我们在学习上失败时,他们那殷切的鼓励;当我们悲伤时,他们那贴心的安慰……敬爱的老师把所有的希冀寄托在我们身上,他们不仅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要学着去感恩别人。这其中的点点滴滴,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后,我们会一步步走向成功,可“师恩”是永远也不能忘记的呀!
老师,给我前进的动力。老师,给我飞翔的翅膀,老师,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老师就像一支红烛,一点一点地融化我们的心灵。
有一次,我在学校里突然有点发烧了,别的同学发现我脸色不对劲,就走过来奇怪地问:“你怎么了?”我有气无力地说:“我有点不怎么舒服!”同学们马上去报告老师了。过会,老师来了,她关心地摸了摸我的额头,说:“好像是有点发烧了。”于是,老师立即带我去办公室,拿出温度计放在我舌头底下,对了一下时间,让我别动,拿牢温度计坐一会。过了一分钟,老师取出我嘴里的温度计,一看,“呀,38度多了。”老师赶紧给我妈妈打电话,又把我背到医院去,这时,我被老师感动了,心里想:老师真像我的妈妈。
感恩老师,我会用优异的成绩,用我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谢谢您,我不会辜负您的。”
一、小学生缺少感恩教育的原因
1、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最无私和博大的,他们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孩子过的好,父母甘愿付出一切。从而养成了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使孩子对父母的爱已经麻木了,也使他们漠视亲情、缺少爱心、缺乏责任感等。在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今天,父母应教育子女知恩图报,从小培养孩子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2、学校教育方面
近几年来,在高喊素质教育的同时,却仍旧以学生分数、升学率来评价学生、学校的优劣,所以,教学远远重于育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感恩教育本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却很难实质性地进入教育教学范围,这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使孩子们情感教育上的漏洞更大了。另外,德育教师不但数量少,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德育成了喊喊口号。
3、社会方面的不良影响
在西方国家,无论贫富贵贱的孩子,在年满18岁后,都是以向父母伸手要钱为耻,而中国的学校和社会却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独立机会,使得学生向父母伸手当作“理所应当”,感恩无从谈起。另外,由于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和利益的权衡、自私与自利的贪婪,使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状态,从而侵蚀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吞食着人们的良知,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样的环境肯定是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二、加强感恩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1、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成绩评价体系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教师的评价体系,把教师的品德和推行德育的业绩纳入考核体系,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价,在德育工作中,确立感恩教育的核心价值。
2、改善育人环境,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教育环境包含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三个层面,而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了学校的精神文化环境,它对小学生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校园环境,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而缺少对教育对象起码的理解、平等、宽容是德育的一个盲点,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平等、宽容,确立师生的平等关系,而不是命令和服从,才能让小学生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关系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才有教育环境作为基础。
3、把感恩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习一些诗文名篇,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历史由来、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毛泽东的《给徐特立老师的一封信》、朱德元帅的《我的母亲》……这些篇章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范文,结合古今感恩教育的例文,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形式多变、内容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
在学校教育学生不乱仍纸张、果皮……,了解值周生的辛勤劳动;刻苦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积极进取,戒骄戒躁,报答师恩;不乱花钱,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报答父母之恩……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能唤起学生的感恩情结,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爱的种子。以各种感恩故事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拨动学生的心弦,逐步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并成功将之转化为实际行动。
4、在社会上开展感恩教育,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
(1)重视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全方位的工作体系。
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念和文化差异都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因而,感恩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情。事实上,仅靠学校来教育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全社会应该共同关心和支持学生教育工作,积极形成合力,努力形成一个校内外协调一致,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工作网络模式,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营造情感教育的良好环境。
(2)注重建立学生自律和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
广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有时被管理的对象。学校对学生加强管理既是教育规律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帮助学生形成自律和他律、激励与约束长效心理机制的过程中,着眼点要与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发挥广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自律意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规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促进他们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和社会公德,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形成推广合力。
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等部门应牵头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感恩教育的引导。各职能部门要联合行动,把感恩教育落实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感恩教育的范围,使感恩教育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各单位及社会团体、厂矿、企业更要加大感恩教育的引导,形成“感恩”的社会氛围,在文明中创建和谐。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感恩收获恩泽,让我们心存感恩,一起感恩,感恩的人才会欣赏到人生路上最美丽的风景。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大学生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 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一种做人的境界。事实上, 我们非常需要感恩。因为, 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 老师对我们有栽培之恩, 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 大自然对我们有给予之恩。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 未来的希望, 有着远大的前途和希望, 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国家、学校和家庭的关爱, 因此, 他们应该有感恩之心。大学生却以自我为中心, 漠视宝贵的亲情、师生情、友情, 在生活中表现出一定的精神“真空”。这种现象折射出长期以来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感恩,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在我国, “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吴书·骆统传》:“今其感恩戴义, 怀欲报之心”。“恩”有这样的解释:从心、从因, 因从口大, 乃就其口而扩大之意, 亦含有相赖相亲之意, 心之所赖所亲者, 彼此必有厚德至谊, 即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之情谊。牛津字典给“感恩”二字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而且回馈他人。其实,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恩惠和方便, 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 一种情怀和行为。但对大学生而言, 感恩不是对所受之恩的简单回报, 而是一种自立意识、自尊意识、责任意识的表现以及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不懂得感恩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孝经》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 其中有些封建糟粕, 但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诗句深刻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把我们带到人世间, 养育我们成人, 他们从不希望从我们身上得到什么, 就像太阳每天都把温暖洒向人间, 从不言回报。然而, 现在的一些大学生不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知体谅父母的辛苦, 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曾轰动一时的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例证了一些大学生对父母近乎贪婪的索取。还有一些大学生仅仅是因为学业不理想、就业压力大、情感碰壁等原因, 就对生活、对社会充满抱怨, 最终选择放弃生命。他们可曾想过父母失去儿女会是多么的伤心和痛苦, 仅从这点, 就可以肯定他们是不懂得感恩的人。感恩父母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 又怎能去爱别人呢?
不懂得感恩老师,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 教导我们做人,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解释了师生情感的美好。然而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 课间不擦黑板, 上课玩手机、见了老师擦肩而过却不打招呼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同学对老师的辅导答疑连句“谢谢”都不说。看到这样的现象发生真是让人心寒。
不懂得感恩自然, 人为了维持生物机体的需要, 就必须通过实践的方式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自然的奉献,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于生存的资源和空间。然而很多大学生却用虐待动物来缓解自身的压力, 清华大学刘海洋的泼熊事件以及网络出现的大学生虐猫视频, 其现象惨不忍睹。还有一些大学生践踏草坪、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这都说明大学生需要感恩教育来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
不懂得感恩社会,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 还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95]社会作为人类存在的群体形式, 对个人的存在和发展极为重要。然而一些大学生受到国家的资助完成了学业, 在毕业后不还助学贷款。2007年, 原中国石油大学学生季鹏飞等41人因为拖欠国家助学贷款还款而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提起诉讼;还有一些学生受到了社会的资助却不知道感谢, 让人心寒的“丛飞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 家庭教育的错位
家庭教育的传统模式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 家长多注重的是青少年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有好的学习成绩能上好的学校。家长追求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对孩子精神领域的教育。特别是当今绝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家长把全部的爱都付出给了孩子, 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 在这种环境长时间的熏陶下, 大多数大学生就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漠视社会的关爱之情, 认为他人和社会应该为他付出, 不需要感激、感恩他人和社会。
2. 学校教育的偏失
学校抓感恩教育的力度不够。由于高等教育受各类教学评估影响同时也过多地把重心放在了学习成绩、科研能力, 特别是近年来高等学校就业体制改革后, 学生就业率高低成了关系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少部分专职教师认为德育工作只是辅导员的事情, 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如对学生的评价、入党、资助等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也存在只以学生成绩为标准的现象。因此, 感恩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被不同程度的淡化, 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等一些基本而又重要的素质培养, 没能有效引导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至于部分学生感恩意识缺乏、感恩品质欠缺。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和经济利益的诱引下遭到了严峻的挑战,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变得越来越罕见, 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和冷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 给大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强烈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 许多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始迷茫。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 从认知教育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从道德教育的目的来看, 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手段, 学会感恩是道德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从实践方面来看, 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目的就是实践主体在活动之前预先有意识的设计的活动结果, 是人的主体需要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整合后产生并存在于人观念之中的一种预期。识恩是感恩的前提, 如果一个人不能识恩、知恩, 就不可能有感恩意识和行为。因此, 感恩教育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要让学生知道,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 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 就已经享受着各种各样的恩惠 (如享受前人创造的科技、文化的一切成果) 。要让学生从心里真正的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恩惠, 唤醒他们的爱心, 让他们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学会知恩图报的同时, 教会他们施恩不图报。在现实社会中, 凡是具有爱心的人都是施恩不图报的人, 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 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 他们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2. 从实践教育方面内化学生感恩品质
将感恩教育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 内化为感恩品质, 关键就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社会实践是磨练个性和锻造人格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才能为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接找到突破口, 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 这样感恩意识才进入学生的心里, 产生情感体验, 转化他们的内在品质。高等院校开展感恩教育有必要通过社区服务活动,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还能在活动中升华大学生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才能使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道德准则, 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 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 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 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感恩的品质, 达到真正感恩教育的目的。
3.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固然学校作为德育的主渠道, 应充分发挥作用, 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该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 让广大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感恩教育中来, 以形成协调一致教育网络。只有全社会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高校的感恩教育才会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2]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3]牛津英汉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4]赵晓芳《关于感恩教育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 2007 (7) .
[5]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6 (1) .
[6]张瑞春《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和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7 (5) .
[7]叶望新《大学生感恩教育浅议》[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有人说,老师是天上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路;有人说,老师是一根蜡烛,照亮了我们而燃烧了自己;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我们剪去多余的枝叶。老师的一生都在为着我们,我们应当要学会感恩老师。
在我快要升四年级考试的时候,我的脚却在一次意外中骨头错位了。当时我还以为只是崴了一下而已,很快就会好的。但脚却越来越痛时我才觉的不只是崴了一下那么简单。我扶着墙,一点一点地走向办公室,当时老师还在判作业,看到我一瘸一拐的走进来的时候老师慌张的`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当我说完之后,老师急忙给我的父母打电话,让他们到医院去找我。老师打完电话只后就用她瘦弱的身躯背起了沉重的我。我们的教室在四楼,而且每一个台阶都很高,等把我背下楼的时候老师已经满头大汗而且气喘吁吁地了。但她还要背着我到医院去。到医院时老师的身上没有一处干的地方,全部都是湿的。过了一会儿我的爸爸妈妈也来了,他们和老师一起陪着我检查、上药、打石膏。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弄完。老师在第二天的时候因为昨天受了凉,感冒了。嗓子也特别难受。看得我好愧疚,如果不是因为我,老师也不会感冒。
感谢老师作文范文500字
您的眼睛是我永远的牵挂,即使我走过千山万水,却总走不出您那慈祥的目光;您的呼唤是我永恒的温暖,无论凄风冷雨,您总是为我点亮心中那盏灯;您的背影是我永生的眷恋,您的坚强牵引我们勇往直前。
每当上课的时候,您的眼睛总是注视着我们位同学,生怕我们不听课。而放学的时候,您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日当头,您总是骑着您那辆老式的自行车,在学校到家的路上来来回回;可是,您到学校,到教室却比我们早。您为我们操了一百个心,无论是在学校、家里,您生怕我们不听话、闹事,放学去电子游戏室、网吧。您就像我们的爷爷,每当有同学犯了错,您总是耐心地教育他们,从不随便交给政教处。
每天晚自修前,不管是不是您的课,您总要来到教室,看我们学习。有时候您在离教室不远处看我们,虽然我没看见您,但是,我感觉得到您就在我们身边。每到晚睡前,您总是忘不了到宿舍督促我们睡觉,在我们入睡后,您还不时到宿舍抽查我们的睡觉纪律。当您离开宿舍的时候,我看到您的背影总是那么匆忙,您还有许多的事要做。老师,您的每一天都在为我们操劳,却没有给自己留一点的空间和时间……
老师,您像路灯,照我们勇往直前,老师,您像船夫,拉我们渡过险滩急流。老师,我们想您,更由衷地感谢您!
感谢老师作文范文600字
老师,三年的时光已悄然过去。也许我曾让您头痛,也许我曾让您担忧,也许我曾让您舒心,也许我曾让您骄傲……无论怎样您始终是我敬爱的老师。也许您桃李满天下,不一定会记得我,但是我始终都会铭记您的教诲。
时光匆匆,到分手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们的师生情是多么地深厚,相信我们这三年的情谊,可以浓缩成一杯茶,帮我们驱逐我们心头的,我相信我们的情谊,能够存在我们的心里,不会因为时光而消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将来分散在天涯海角,我相信我们的情谊,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我们的心田!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
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感谢老师作文评语可以有以下的选择,欢迎阅读:
1.语言准确、精炼、通畅自然(语言不够凝、通畅);
2.中心突出,写得具体充实(中心不突出,写得不够具体);
3.材料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选材不恰当,注意选材);
4.书写工整、望继续发扬(书写不认真,望端正态度);
5.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注意结构的完整,思路混乱)
以上评语怎么样?答曰:好。不错。简洁……
在此不好意思了,我也给老师“作文评语”写点评语:
一高校学生普遍缺乏感恩之心
由于受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等,有些学生功利心变得很强,造成索取意识增强,感恩意识淡漠。不少学生只注重自我感受,而不太在意对他人的感激与尊重。近年来不少大学生不顾家庭实际情况只追求个人享乐,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荒废学业。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这便是“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
1对长辈的养育、对他们所付出的艰辛丝毫无反应
现实中,有的学生不能体谅父母的辛劳,无休止地索取———买手机、买电脑、泡网吧、下饭馆、买高档的服装等等。在他们眼中,父母是理所当然要提供给他们这些的。他们甚至会以欺骗的行为来谋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2004年底,南京大学校园内出现了“一位辛酸的父亲”的信,2007年10月,东北农业大学内出现的“一封母亲的来信”,都以极为相同的形式折射出当今不少学生不愿与父母沟通,缺乏理解,对父母的感情淡漠,不体谅父母的辛劳。这样的“控诉”不只是对部分缺少感恩情怀的年轻人的谴责,也让我们看到了其背后隐藏的教育问题。
2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的冷漠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对他人冷漠的流行病早已侵蚀了学生的心灵,他们表现出逃避责任,对身边的师长同学缺少了必要的关爱,对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缺乏清晰的了解,更为严重的还会做出一些令人吃惊的恶性事件。闹得举世皆知的马加爵事件,正是冷漠导致的悲惨事件。此外,2005年7月,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报道了深圳歌手丛飞用义演的300多万元钱,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而自己因患胃癌晚期欠下17万元债务,患病期间受他资助现已在深圳工作的那些大学生,没有一个去看望他。在这些学生眼中,他们无视身边人的关爱,是他们不理解还是感受不到?他们怀着消极的态度对待一切,甚至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是有目的性,他们看不到人性的善。这种丑恶的心灵所带来的灾害是无法想象的。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的缺失比较普遍。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顺和关心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
1来自家庭的原因
如今,我国绝大多数家庭只养育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就备受家人呵护和娇惯,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家长不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诲,由于代沟、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保护过度、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平衡等因素,久而久之,容易使孩子产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的性格,造成孩子贪图享乐的思想,认为得到别人帮助是“理应”的,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懂得感恩,毫无丁点感恩的意识。
2来自学校的原因
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存在着某种偏差,重应试教育而轻素质教育,学校把教育的重心集中在提高学生的考分上。目前,多数高校仍然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世界空虚,不能怀揣一颗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也“重管理轻教育”,一味地追求学生出工作成绩。更让人担心的是,由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考试文化与竞争文化盛行,这将误导孩子们对成功的认识,他们对自己获得的成功只会看到自身的努力,而往往忽视别人提供的协助,自然不会对社会与他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3来自社会的原因
当今社会舆论对感恩之心的宣传严重缺失,无意中丢失了舆论引导这块阵地,更多地关注“新奇”去了,导致相当一部分青年头脑中缺少感恩观念。此外,道德败坏、诚信缺失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学生不能够正确判断是与非、对与错,有时甚至出现“好”的事情被误导为“不好”,严重影响了青年人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从某种角度造成了感恩意识的缺失;网络这一重要传播媒介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向人们传播了许多负面新闻,这对于那些思想尚不成熟、道德有待提高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三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感恩是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中国有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据历史记载事例更是举不胜举,例如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今,人与人之间过于冷淡,学生对“感恩”二字更是陌生。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也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要素。因为有了感恩情怀,人们才会以诚相待、甘于奉献、相互扶持,社会才会和谐发展。
首先,推行感恩教育,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受中华民族推崇的儒家思想,正是通过忠、孝、节、义不同形式反应感恩的核心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几千年来,孝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团结,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功能。推行感恩教育,就是通过引导大学生感激党和政府的培养之恩、感激革命先烈的奉献之恩、感激父母前辈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先贤的教导之恩、感激学校社会的关爱之恩,来弘扬和继承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
其次,推行感恩教育,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然。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要教大学生如何做人。思想政治教育一向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宗旨,而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进而主动去帮助别人,是大学生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正不断地摸索完善,学生的美德教育虽然一直都在提倡,但都似乎未见卓效,更成为教育的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
最后,推行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继承、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大学生作为感恩教育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强化他们的感恩意识,可以引导大学养成礼让兼爱、和衷共济、热爱和平的性格,可以促进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四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1利用校园内外进行宣传教育和开展教育活动
善于结合传统节假日、重大事件,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发现、树立感恩典型,用先进人物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学生并展开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引导学生把学会感恩作为改造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通过校园内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去感受去体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更具长远意义。笔者认为单纯的教育活动不宜过多,否则没质量,这样也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和麻木,有实质性有针对性开展活动,才能让学生参与后由衷地感受到大爱的伟大。
2推崇创新型感恩教育
在面对四川地震救援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学也逐渐被世人关注。笔者认为,心理学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是巨大的,特别是对高校学生而言。这就使德育和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更加有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全员参与、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方式,并充分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中不忘感恩,在成长进步中牢记报恩,教育学生如何识恩、知恩、施恩,成为传承中华文化、铭记知恩图报的新时期人才,也以此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融洽人际关系和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96.
[2]晴雯让.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
——题记
纵观教育的发展,其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没有目标,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充耳不闻;许多学生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大手大脚花父母的血汗钱。这种“忘恩”情结随处可见。感恩意识的缺乏,已造成学生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这主要是父母的过度宠爱、溺爱造成的结果。同时,这提醒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传说有10个患大麻风病的人去求主耶稣医治:“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耶稣就使他们的身体洁净了。其中一人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匍匐在耶稣的脚前感谢他……耶稣说:“洁净了的不是10个人吗?那9个在哪呢?”可见这个世界上懂得感恩的人并不多,10个被治愈,只有1个知道感恩。做人就是如此,成功就这么简单,假如你能永远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你已经在情商领域超越了那90℅的人了。
同学们,在你考试跌倒时,是谁握住了你的手,把你扶起来,使你继续前行?在你无心向学,意志薄弱时,是谁耐心与你沟通、给你鼓励?是谁在你学习取得一点点成绩时,为你欢呼、为你庆贺、为你加油?默默地为你奉献一路的爱与支持?你要感激的人有哪些?
同学们,在长途跋涉的旅途中,在风雨交织的成长历程中,我们要感谢的人很多。
首先,让学生常怀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一生下来什么都还没有做,就有东西吃,有衣服穿,这是父母对我们的与生俱来的无条件的爱。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一路走来,呵护、陪伴、教育我们的首先是父母;生病了、摔倒了、失败了,此时最心焦的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有什么理由计较、责怪父母的严厉甚至冲动呢?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何况接受教育的学生呢?在节日和生日时,甚至平时,不管是远在天边,还是近在咫尺,我们都应发自内心送上一声问候,表达一句感恩。虽不是声势浩大,但点滴见真情,这又何尝不是父母的期盼,如此简单的愿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帮父母达成。因为这“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而是“折枝之类”,只要有心和用心即可。
其次,让学生常怀感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因为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人生旅程漫漫,怎能无师?稚童开始学A、B、C直到下笔成章,这些离不开老师的哺育,孩提初认识简单的加减法,到掌握复杂的数,这又离不开老师的解说。一笔一划修改过的作业本,那是人生最隽永的批注;一字一句的倾心交流,那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点点滴滴无不让人铭记。的确如此,老师是我们倾心交谈的对象,互诉衷肠的知己,产生共鸣的友人。在我们黑暗的人生道路上为我们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在我们迷蒙的人生道路上老师是引路人,在我们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老师给了我们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世界里遨游!面对老师,我们心存感恩。
第三,让学生常怀感恩,感谢亲朋的相助之恩。同时我们也要感谢造物主,在我们一出世时就让我们享有天地之间的丰盛。山川、绿树、河流、田地、公园、马路,还有衣食住行,我们还没有出一份力的时候,就享有这一切。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那些曾经拒绝、伤害、欺骗、打击、指责、绊倒我们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坚强。我们更要感激我们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不足,我们才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只要我们一息尚存,我们就应该扑倒在日月之下,感激上苍,让我们还能够呼吸这新鲜的空气。
假如人生可以重新再来,我还是会选择如此这般地度过。没有时间是浪费的,没有努力是白费的,没有经验是没价值的,所有经历的一切都是值得感激的。
无论我们的处境如何,无论我们的遭遇如何,无论我们的命运如何,我们都应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感激所有。人生不是因为幸福而感恩,乃是因为感恩才觉得幸福。
所有你认为值得感激的事情都会增加,所有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都会减少。感恩是一种内心丰盛富有的感觉,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幸福的方式。当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便会感知到幸福、快乐和美好。凡事感激,你的人生便开始迈向丰盛。圣经里说:你有,我要给你更多,你没有,我要拿走你仅有的。
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导学生学会感恩,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应该是班主任思想工作的一大突破。其实,学生常怀“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处事哲学;学生领悟“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学生常怀“感恩”就是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心中装着爱就会使这个世界充满爱;学生常怀“感恩”就是学会施予世界一点恩赐而感受到世界将施予他们更多的恩泽。滴滴感恩情,弥散生活中,我们必将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享受美好和谐的生活。
亲爱的同学们,愿你们永远感激所有走进你生命中的一切,人生因感激而获得丰盛、幸福的感觉。
【感恩老师-小学生感恩作文】推荐阅读:
感恩老师小学作文200字05-24
感恩老师作文小学三年级07-21
感恩老师小学生作文250字05-24
小学生作文感恩老师的作文评语06-30
描写学会感恩老师中学生作文11-09
小学生感恩节作文:谢谢您,老师07-25
感恩老师作文评语10-27
感恩老师作文850字09-30
感恩老师作文教学反思10-23
初二感恩老师600作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