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英语作文(共6篇)
The Ri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tellectural property scarcely existed in the vocabularies of academic resear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even 15 years ago. Now it is an ever-present part of discussions on research policies and directions. This new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academia reflects a changing view on ther relationships of research at universities to the surrounding society. Until recently, research at universities has been relatively isolated from demands of economic utility,and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has emphasized a career in academic research as the final goal.
Now almost all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technology licensing operations. The number of U.S. patents granted to American universities in a year rose from about 300 in 1980 to almost 2000 in 1995. The direct economic impact of technology licensing on the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has been relatively small. In contrast, the impact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n the local and national economies has been substantial, and leads to the concusion that the Licensing Act i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pie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history. It has been estimated that more than 200000 jobs have been cre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f products from university licenses, with the number increasing fairly rapidly as the licenses mature.
某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要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在英语教学中, 作为教师, 要了解国内外的与教学相关的各种理论, 如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以及社会学理论。只有深入了解各种理论, 并把他们融会贯通, 才能在外语课堂上综合性应用。本文讨论的是“母语思维对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的影响”, 所以需要一定的理论来说服自己, 然后再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 从而避免母语思维对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最终帮助他们达到用英文顺利写作医学论文的目的。
2、母语迁移/错误分析理论
母语习得的不同发展阶段离不开特定的母语语言环境的耳濡目染且母语知识 (语言、文化) 根深蒂固。而在二语习得中, 学习者缺乏这样具体的语言文化环境, 所以母语特性往往会被迁移到目标语的学习中。德国Wode教授的实验显示, 即使是儿童在目的语的环境中习得二语也存在着母语迁移的现象。所以在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更容易收到母语的影响。此影响即被称为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 可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 当母语的规则与目标语的规则相同中, 迁移多为积极性, 即正迁移;当母语与目标语出现差异时, 迁移多为消极性, 即负迁移。母语正迁移对二语习得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负迁移往往会导致学习困难和语言错误, 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交际策略和篇章几个方面。在医学博士生英语论文的写译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 而此种思维方式往往表现为母语的负迁移。
综观国内外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理论, 概括起来有三大代表性流派。第一种以对比分析 (CA) 和对比修辞 (CR) 等理论为代表, 认为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 (James1980) , 母语文化思维和知识会影响到二语学习者的写作语篇的组织方式 (Kaplan 1966) , 因此认为学习二语写作应该尽量克服母语的影响。第二种以创造性构建 (CC) 理论为代表, 强调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进程没有明显影响, 母语的作用可以不必理会 (Faerch&Kasper 1987) 。第三种以“深层共享能力”假设 (CUP) 为代表, 认为母语和二语能力在深层次上相互依存, 能力共享, 母语对二语的正面影响从整体上看远远大于负面影响, 母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二语写作提高 (Cummins 1983) 。就本课题所研究的母语思维负面影响问题, 国外许多学者认为“用母语思维会干扰外语学习的进步” (Johnson, 1985;Wen&Johnson, 1997;Whalen&Menard, 1995;Zamel, 1982) 。国内学者文秋芳 (1998) 在“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一文中提到, “母语思维的参与量与写作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就错误分析而言, 戴炜栋教授指出作文中的误差起因大致可归纳为母语干扰性误差, 非母语干扰性误差和其他误差。其中就母语干扰而言, 又可细分为语音、用词和语法领域的干扰。虽然这些研究从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和母语思维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而且从母语思维和英语写作角度进行了论述, 但这些研究只是针对公共英语写作而言, 几乎没有涉及医学英语的写作方面。就医学英语而言, 它属于ESP的一种, 有其自身的特点, 所以需要进行特别研究, 以提高特定群体对特定文体的写译能力。
3、输入输出理论
3.1、输入假设
输入是指学生在所处环境中接受到的语言信息。Krashen的“输入假设”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一重要部分, 是其监控理论的核心。在Krashen于1982年提出的可理解输入假说中, 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在这里, 可理解性输入强调语言输入 (i) 的意义必须为习得者所理解, 同时输入的语言形式或功能则应超出现有水平。可理解输入还只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外因。要使习得实现, 还要考虑学习者的心理和情感因素, 即动机、信心和是否忧虑等。鉴于此, 在纠正医学博士生的母语思维对汉译英负面影响的问题上, 要充分利用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 给学生以足量的、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 即阅读方面的输入, 以便实现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最终实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螺旋式上升。
Krashen在他的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到成年人发展外语能力依靠两个途径, 一是下意识地自然吸收 (称作语言习得) , 二是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 (称作语言学习) 。就本研究的群体而言, 他们都是高学历的成年人, 所以要考虑到英语的习得和学习途径, 从而提高他们的汉译英水平。
3.2、输出假设
虽然Krashen“输入假设”的问世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该理论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他只强调听, 不强调对语言的使用, 这显然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 即输出。对于英语学习来说, 只有输入是不够的, 因为当学习者听、读的时候, 经常可以不用句法知识就能理解意义。但如果要求学习者输出, 就迫使他们从语义加工转向句法加工。
Swain于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说”。这一假设基于她所进行的“浸泡式”的教学实验, 主要原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其他学科的工具, 而语言获得则是理解这些学科信息及内容的“伴随产品”。她认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 又需要产出“可理解性输出”。她认为, 为了让听话人理解自己的意思, 语言学习者在输出时会受到推动, 从而修改以前的话语或尝试新的表达形式。习得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 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另外, Swain还阐述了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 即输出三大功能:
1、注意/触发功能:输出能引发学习者意识到自身尚存在的学习问题或不足, 同时激活认知过程;
2、检验假设功能:学习者通过输出来尝试、验证新的语言形式, 从而促进中介语发展;
3、元语言功能:指学习者运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应用。它能促使学习者认识到语言的形式、规则与他们所要表达的意义间的相互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在二语习得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 输出是保证;输入只有经过学习者的理解吸收, 才能使语言输出成为可能。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与关系会对语言习得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4、“预制语块”理论
Lewis在其专著The Lexical Approach (1993) 中指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因为构成语言的是“语法化的词汇, 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他认为用词汇、短语以“整体语块”的形式去理解和产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记忆研究的早期成果之一也发现人的记忆中保留有大量的预制的语言单位, 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预制语言单位就是“预制语块”。“预制语块”普遍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 而且随着我们所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的增加, “预制语块”的数量也在相应的增加, 从而使我们的大脑可以存储和回忆起更多的东西 (Nattinger&DeCarrico1992:11-17) 。“预制语块”理论的应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在高学历人群的医学语篇汉译英教学中, 需要学生根据所学材料不断地积累固定的语块表达, 简化词汇学习过程, 增加表达的地道性和确切性, 形成“整进整出”的概念, 最终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5、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 (S-R) 理论, 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1954年, 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 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 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本理论认为, 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刺激——反应”, 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做是程序教学的核心, 认为只有通过强化, 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 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本理论认为, 只有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的教学单元, 在强化的帮助下对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 才能使强化的频率被最大限度地提高, 将出错带来的消极反应降低到最小限度。即:
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 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
2、积极反应原则。让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3、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作出反应后, 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
4、自定步调原则。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 必须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
5、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 由已知到未知, 使学生每次都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 将学习的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本理论因其把人等同于动物, 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遭到驳斥, 但这种刺激-反应模式在高等动物——人的学习方面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依然把此理论当做纠正错误的理论之一。
6、反馈理论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概念, 即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 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 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 起到控制的作用, 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架起了桥梁, 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
反馈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即在教学过程中, 把学习结果返回教师和学生中, 从而调整教与学, 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 查漏补缺。在学习中, 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 而学习结果又返回传入学习者的意识中, 成为调节学习过程的新信息。及时反馈可以使学习者清楚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 对学习能存在了解与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用到反馈矫正, 即根据反馈的信息, 采取科学、易懂、多样的方法调控输出信息, 使错误得到纠正, 提高再输入信息的效果。通过矫正学生的知识缺陷, 为下一步学习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因此在一节课中反馈和矫正经常是一起出现、一起应用的。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做出评价给予矫正。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是一个组织者, 注意利用学生反馈的信息, 调整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做好教学工作。
7、结语
在高学历的英语教学活动中, 尤其在和世界接轨如此紧密的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中, 英语需要合适的专业理论来指导。如在本文提到的医学博士生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的教学中, 笔者梳理了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理念, 结合了中国医学博士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水平, 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模式和可行的纠正方案, 而且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和试验, 最终取得了乐观的成果。相关研究另有文章详述。
摘要:母语是语言控制系统中的因素之一, 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第一语言反应系统。而二语作为第二语言系统, 是在母语系统已经建立、思维能力已经形成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所以任何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总是倾向于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 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自身原有信息进行思考、分析、比较、综合。而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其中, 思维起主导作用。因此, 母语思维在中国学生英语写译能力方面往往会体现在用汉语思维表达英语话语。鉴于此, 本文将针对母语思维对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影响的理论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母语思维,医学博士生,英语写译能力,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戴炜栋.误差起因分析综述.外语界.1990, (2)
[2]、董耐婷.调整词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外语界.2007, (1)
[3]、罗选民, 徐莉娜.语义”匹配”与翻译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 (5)
[4]、王立非, 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3)
[5]、王文宇, 文秋芳.母语思维与外语作文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10)
[6]、文秋芳, 郭纯洁.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现代外语.1998, (4)
[7]、于秀莲.语块教学法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验研究.外语界.2008, (3)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博士研究生 英语听说教学
博士研究生听说技能的特点
1.综合运用英语的技能。良好的英语听说技能,实际上是集英语能力各方面之大成,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目前的博士研究生,多数听说能力较弱。
2.思维能力。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和练习口语的机会,博士研究生在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时,很难在短的时间内想出答案并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无法把最为简洁明快的回答反馈给对方。
3.心理素质。要想真正具备英语听说技能,除了宽厚而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以外,还需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部分博士研究生由于练习得不够,发言之前忐忑不安,发言时前言不搭后语。
4.文化素养。英语听说技能的提高,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同时要求知识面广阔。在这方面,博士研究生还要了解本专业以外的文化、科学、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摄取以母语为主,还存在将这些信息通过英语口语表达的困难。
博士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英语综合技能不均衡。调查发现:超过60%的研究生因其时间和精力有限,课外读物多为考试用书[1];除了顺利毕业、拿到学位以外,其他方面无暇顾及。由于博士研究生偏重学术论文的阅读和书写,进行出国访问交流的机会有限,导致他们对口语学习不够重视。
2.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落差较大。很多博士研究生满腹话语不知从何说起、怎样去说,难于有效地组织英语语言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高级的口语交际需要研究生进行批判性的探讨,能够就反对意见进行辩驳,这就要求研究生从“能说”转向“会说”,对他们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重视不够。目前的研究生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教师有时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就造成研究生的英语应用技能较差,不少人虽然能听明白,却羞于说得不好,常常因为紧张焦虑而失语。
4.多元化、包括本土化的文化素养不足。目前对博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中关于文化知识的介绍停留于单一输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忽略了对本土文化的内容输入,部分教材内容老化,这种单一、不具时效性文化的传授已不再适合教育国际化时代的英语教学。
问题的成因分析
1.以应试和“考级”为目标的学习观念根深蒂固。这样背离了英语教学的目标,更与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需要很不一致,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不足在所难免。
2.教师缺乏行动研究。有学者认为,“项目化生存”是中国大学的“重病”之一,不断有老师对付着去做一些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项目,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2]。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开展英语听说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实际研究提高听说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3.学生听说水平差异大。博士研究生出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校背景,口语水平的差异成为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的主要障碍之一。
4.单向式文化输入不适合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要求。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英美文化,忽视母语文化,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和文化比较的缺失[3]。英语听说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跨文化意识,包括本土化意识。衡量一个人英语听说水平的高低,应如威多森所谓的“真正掌控这门语言使其为你所用[4]”。
教学策略及建议
1.创造适合博士研究生听说互动的语言环境。努力创造听说互动的语言环境,以利于研究生在情景对话的环境中提升表达与交流能力。
2.中、外教结合体现各自优势。中、外教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博士研究生听说教学水平。
3.在博士研究生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面对本科外语教材层出不穷,博士研究生的教材却逐渐老化的现象,教育工作者应开发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生听说教材。
4.进一步改革关于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的考核与评估。有些省市已经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进行听说技能二合一的测试[5],这种英语口语自动化考试的经验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卜小伟.禁忌语比较教学[J].出国与就业,2012(1):146.
[2]温儒敏.中国大学的五种“重病”[J].读者,2012(6):20-21.
[3]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6.
[4]闫艳.从“标准英语”到“中国英语”——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观的转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257-259.
[5]于琴娣.浅谈如何利用人机对话契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0(12):212.
英语考试大纲
2012年6月
一、总述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由教育部批准并授权组织。凡具备教育部规定的申请博士学位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考生报考的专业不同,但均参加统一的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
为适应北京林业大学新阶段培养目标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科研活动的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发表国际水准的英语科研论文的能力,研究生院经过数年的累积调研和数据分析,自2013年开始启用新的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总分为100分。设有词汇、阅读、完型填空、翻译、写作五种题型, 不分时间段。考题以一般社交用语、人文知识、科普常识为语言素材、以一般社会生活、学校教育和科研活动为话题,重在考查考生用英语进行社交、工作和科研的能力。
为帮助考生复习,我校2012版《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模拟试题集》已经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废除。现模拟题集仍旧有十套样题,为原生题(选真实语料自行编写),帮助考生熟悉考试形式、体会考试难度、了解考题的语言素材,更重要的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英语,顺利通过考试,为入学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二、题型与分值分布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分为五部分。
1. 词汇:10分
共20题,每题0.5分。分为两个部分:
1)选择填空:第1-10题每句有一个词语为空白,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 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2)替换词语:第11-20题每句一个词语有下划线,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 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意思最相近的词语。
2. 阅读:39分
共24题。分为两个部分:
1)多项选择阅读:每题2分。阅读3篇400-450词的短文,内容为一般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每篇短文后有5个问题,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2)复形阅读:共有两篇短文,第一篇4分。在一篇150-200词的科技短文中,有4个词语被抽出,考生从文章后面6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4项恢复文章原
形。第二篇5分。在一篇250词左右的短文中,有5个词语被抽出,考生从文章后面7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5项恢复文章原形。
3. 完型填空:15分
共15题,每题一分。在一篇200-250词的英语短文中,有15个空白。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 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4. 翻译:21分
共7题,每题3分。有2个40字左右的汉语句子译成英语。有5个30词左右的英语句子译成汉语。
5. 写作:15分
1题。根据题目要求写出至少300词的论述文。
三、考察目标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用英语进行科研的初步能力。试题五个部分具体考查目标如下:
1. 词汇:
考查考生的词汇量和用法。以教育部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词汇表和六级词汇表为依据,考察词汇量为7000。在一般常用范围、较宽常用范围、要求识记三个层次内考查词义、固定搭配、构词法、上下文中的恰当使用,以及近义词的辨义,形态相似词的辨义。
2. 阅读:
考查考生阅读并理解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能力, 以及阅读速度,包括: 根据主题句和总结话语掌握文章的观点;
根据特定的词语和篇章指示语掌握全文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和阐述观点的走向;
据此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结合自己的各种知识了解文章的蕴涵意义;
据此判断作者的态度和写作风格;
准确理解文章的一些细节;
利用语法知识和社会、科技等常识解决长句、难句的理解;
综合各种知识、认知手段、阅读技巧、根据上下文推导出生词、短语的意义;
在科技文体中,能够根据上下文还原表示逻辑关系或在逻辑上有关联的特定词语;
在科技文体中,能够根据上下文还原表示语言功能(例如因果、程序、地点等)的词语;
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义还原缺失的语句。
3. 完型填空:
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包括:
理解全文的内容和意义;
根据上下文推断空白处的意义;
根据上下文判断空白处的语法;
分辨选项所提供词语的意义、用法。
4. 翻译:
考查考生的汉英双语互译能力。
英译汉的句子取自英语原版期刊、报纸、书籍。汉译英的句子取自汉语读物。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原文的意义,采用合乎汉语和英语习惯的句法结构重新构架句型,选取恰当的词语转换成新的句子。要求译文通顺、流畅,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与原文的语体、语气、感情色彩等文字特点相符。书写工整清楚,易于阅读。
5. 写作:
考查考生撰写微型论文的能力。
以考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学习情况、科研活动为话题,撰写初步的论述文体。要求考生努力达到:
开门见山地提出明确的观点;
以充分和鲜明的论据支持观点;
谋篇布局合理,逻辑表达明晰;
段落层次清楚,指代关系明确;
句子结构正确,句型富于变化;
用词准确得体,语汇丰富生动;
文体正确,合乎规范;
学习能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鼓励套用写作模版机械陈旧的语言、改头换面背写事先准备的语段。
四、答题须知
1.试卷与答题纸
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试题分试卷与答题纸两个部分,所有答案都要求写在指定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答题纸共2份 :
1、标准答题卡(回答全部客观选择题,共59题64分);
2、答题纸(回答全部主观题,共8题36分)。
2.答题要求
答题卡、答题纸上的姓名、考号用签字笔或钢笔填写。答题卡上的65题以及与考号相应的数码用AB-2B的考试专用笔填涂。答题纸
1、答题纸2用签字笔或钢笔回答。
答题卡填涂要求:①务必填写并填涂考号。即:首先用签字笔或钢笔填写考号。在考号每位数字的下面,有纵向排列的0-9十个数码。在每一纵行里,用铅笔将与考号相应的每一位数字涂黑。②填涂考号和选择题的[A]
[B][C][D]时,要用铅笔将字母完全涂黑,正确的方法是涂成规范的方形,下笔要重一些。例如:[A][B][C][D]。③填涂务必对应题号,准确填涂。④提倡随做题,随填卡。也可在试题本上先标记答案,随后一并填卡。但要确保留出充分的填卡时间。答在试卷上无效。
答题卡
1、答题纸2,请严格按照题号回答,不要张冠李戴。
由于时间有限,可以不打草稿,在答题纸上直接回答、直接更改,但要保证答题的可读性。
书写与考试无关的内容视为作弊,取消考试资格。
五、复习备考
备考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同时复习或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以便顺利通过考试,并为今后的博士生英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提供模拟题集,仅供考生了解题型和难度,不提供考试素材。
作文的准备注意三点:首先要符合文体,切不可写成故事、个人经验等各种非正规文体,要注意摆脱市面考试辅导教材的八股文体,尤其不可写成三段式的凑字数八股(如:有的人认为,还有的人认为,我认为);其次,在300词的有限空间内,尽量传达更多的有效信息,支持自己旗帜鲜明的观点,避免无用的长篇套话、废话;最后,不必猜测题目,事先做出文章以备考试套用,这是徒劳无益之举。
备考要做到:
复习词汇、短语,熟练掌握并拓宽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增加一般词语的识记量;
适当复习语法知识,熟练掌握必要的语法规则;
真正提高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的能力;
注意文章的逻辑关系、连接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词语;
注意科技文章中表述各种功能的词语;
熟悉考试题型,做一定量的考试模拟练习;
制定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和方法,按自己的情况设计并控制答题时间。
六、辅助复习资料
由于全国博士生入学考试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要求,因此也没有相同的复习辅助资料。准备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的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除使用我校提供的《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模拟试题集》外,还可以使用
相同题型的其他复习资料;
适合自己水平或复习目标的其他复习资料。
其他相关辅助资料仅仅帮助考生复习与提高英语,与考题没有任何关系。考生可酌情自由选用。
In the past 2years, I have learned lots of new knowledge and useful skills and also changed my view of material science.For the first time, I found that metallic materials can be so interesting when I saw the properties of shape memory alloy made by my seniors.I did not even know what is synchrotron radiation and neutron can be used in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I think I can learn a lot here and I want to go further in this field.(读博原因)
If I am admitted, I will be thankful and try my best to have a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future.OK,that’s all, thank you very much!(结尾)
第一部分必须掌握,第二部分尽量掌握
第一部分: Finite Element Method 有限单元法 2 专业英语 Specialty English 3 水利工程 Hydraulic Engineering 4 土木工程 Civil Engineering 5 地下工程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6 岩土工程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7 道路工程 Road(Highway)Engineering 8 桥梁工程Bridge Engineering 9 隧道工程 Tunnel Engineering 10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11 交通工程 Traffic Engineering 12 港口工程 Port Engineering 13 安全性 safety 17木结构 timber structure 18 砌体结构 masonry structure 19 混凝土结构concrete structure 20 钢结构 steelstructure 21 钢-混凝土复合结构 steel an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22 素混凝土 plain concrete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钢筋 rebar 预应力混凝土 pre-stressed concrete 26 静定结构statically determinate structure 27 超静定结构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tructure 28 桁架结构 truss structure 空间网架结构 spatial grid structure 30近海工程 offshore engineering 31 静力学 statics 32运动学kinematics 33 动力学dynamics
简支梁 simply supported beam 35 固定支座 fixed bearing 36弹性力学 elasticity 37 塑性力学 plasticity 38 弹塑性力学 elaso-plasticity 39 断裂力学 fracture Mechanics 40 土力学 soil mechanics 41 水力学 hydraulics 42 流体力学 fluid mechanics 43 固体力学solid mechanics 44 集中力 concentrated force 45 压力 pressure
静水压力 hydrostatic pressure
均布压力 uniform pressure 48 体力 body force 49 重力 gravity 50 线荷载 line load 51 弯矩 bending moment 52 torque 扭矩 53 应力 stress 54 应变 stain 55 正应力 normal stress 56 剪应力 shearing stress 57 主应力 principal stress 58 变形 deformation 59 内力 internal force 60 偏移量 挠度 deflection 61 settlement 沉降 62 屈曲失稳 buckle 63 轴力 axial force 64 允许应力 allowable stress 65 疲劳分析 fatigue analysis 66 梁 beam 67 壳 shell 68 板 plate 69 桥 bridge 70 桩 pile
主动土压力 active earth pressure 72 被动土压力 passive earth pressure
承载力 load-bearing capacity 74 水位 water Height 75 位移 displacement
结构力学 structural mechanics 77 材料力学 material mechanics 78 经纬仪 altometer 79 水准仪level 80 学科 discipline 81 子学科 sub-discipline 82 期刊 journal ,periodical 83文献literature
ISS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 国际标准刊号
ISB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国际标准书号
卷 volume
期 number 88 专著 monograph 89 会议论文集 Proceeding 90 学位论文 thesis, dissertation 91 专利 patent 92 档案 档案室 archive 93 国际学术会议 conference 94 导师 advisor
学位论文答辩 defense of thesis 96 博士研究生 doctorate student 97 研究生 postgraduate
EI Engineering Index 工程索引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科学引文索引
100ISTP Index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ceedings 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索引 101 题目 title 102 摘要 abstract 103 全文 full-text 104 参考文献 reference
联络单位、所属单位affiliation 106 主题词 Subject 107 关键字 keyword
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FHWA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联邦公路总署110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111 解析方法 analytical method 112 数值方法 numerical method 113 计算 computation 114 说明书 instruction 115 规范 Specification, Code
第二部分:
岩土工程专业词汇
1.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岩土工程
2.foundation engineering基础工程 3.soil, earth土
4.soil mechanics土力学 cyclic loading周期荷载 unloading卸载 reloading再加载
viscoelastic foundation粘弹性地基
viscous damping粘滞阻尼
shear modulus剪切模量 5.soil dynamics土动力学 6.stress path应力路径
7.numerical geotechanics 数值岩土力学
二.土的分类 1.residual soil残积土 groundwater level地下水位 2.groundwater 地下水 groundwater table地下水位 3.clay minerals粘土矿物 4.secondary minerals次生矿物 5.landslides滑坡 6.bore hole columnar section钻孔柱状图 7.engineering geologic investigation工程地质勘
察 8.boulder漂石 9.cobble
卵石 10.gravel砂石
11.gravelly sand
砾
砂
12.coarse sand
粗
砂 13.medium sand中砂 14.fine sand细砂 15.silty sand粉土 16.clayey soil粘性土 17.clay粘土 18.silty clay粉质粘土 19.silt粉土 20.sandy silt砂质粉土 21.clayey silt粘质粉土 22.saturated soil饱和土 23.unsaturated soil非饱和土 24.fill(soil)填土 25.overconsolidated soil超固结土
26.normally consolidated soil
正
常
固
结
土 27.underconsolidated soil欠固结土 28.zonal soil区域性土 29.soft clay软粘土 30.expansive(swelling)soil膨胀土 31.peat
泥炭 32.loess
黄土 33.frozen soil
冻
土 24.degree of saturation饱和度 25.dry unit weight干重度 20.underlying soil(stratum ,strata)下卧层(土)
26.moist unit weight湿重度
45.ISSMG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
四.渗透性和渗流
1.Darcy’s law 达西定律 2.piping管涌 3.flowing soil流土 4.sand boiling砂沸 5.flow net流网 6.seepage渗透(流)7.leakage渗流 8.seepage pressure渗透压力 9.permeability渗透性 10.seepage force渗透力
11.hydraulic gradient水力梯度 12.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渗透系数
五.地基应力和变形
1.soft soil软土 2.(negative)skin friction of driven pile打入桩(负)摩阻力 3.effective stress有效应力 4.total stress总应力
5.field vane shear strength十字板抗剪强度
6.low activity低活性 7.sensitivity灵敏度 8.triaxial test三轴试验 9.foundation design基础设计 10.recompaction再压缩11.bearing capacity承载力 12.soil mass土体 13.contact stress(pressure)接触应力(压力)
14.concentrated load集中荷载 15.a semi-infinite elastic solid半无限弹性体 16.homogeneous均质 17.isotropic各向同性 18.strip footing条基 19.square spread footing方形独立基础
21.dead load =sustained load恒载 持续荷载 22.live load活载 23.short –term transient load短期瞬时荷载
24.long-term transient load长期荷载 25.reduced load折算荷载 26.settlement沉降 27.deformation变形 28.casing套管 29.dike=dyke堤(防)30.clay fraction粘粒粒组 31.physical properties
物理性质 32.subgrade
路
基 33.well-graded soil级配良好土 34.poorly-graded soil级配不良土 35.normal stresses正应力 36.shear stresses剪应力 37.principal plane主平面
38.major(intermediate, minor)principal stress最大(中、最小)主应力 39.Mohr-Coulomb failure condition摩尔-库仑破坏条件 40.FEM=finite element method有限元法 41.limit equilibrium method极限平衡法 42.pore water pressure孔隙水压力 43.preconsolidation pressure先期固结压力 44.modulus of compressibility压缩模量 45.coefficent of compressibility压缩系数
46.compression index压缩指数 47.swelling index回弹指数 48.geostatic stress自重应力 49.additional stress附加应力 50.total stress总应力 51.final settlement最终沉降 52.slip line滑动线
六.基坑开挖与降水 1 excavation开挖(挖方)2 dewatering(基坑)降水 3 failure of foundation基坑失稳 4 bracing of foundation pit基坑围护 5 bottom heave=basal heave(基坑)底隆起 retaining wall挡土墙 7 pore-pressure distribution孔压分布 8 dewatering method降低地下水位法 9 well point system井点系统(轻型)10 deep well point
深井
验 13.vertical allowable load capacity单桩竖向容许承载力 14.low pile cap低桩承台 15.high-rise pile cap高桩承台 16.vertical ultimate uplift resistance of single pile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 17.silent piling静力压桩 18.uplift pile抗拔点 11 vacuum well point真空井点 12 braced cuts支撑围护 13 braced excavation支撑开挖 14 braced sheeting支撑挡板
七.深基础--deep foundation 1.pile foundation桩基础 1)cast –in-place灌注桩 diving casting cast-in-place pile沉管灌注桩 bored pile钻孔桩 special-shaped cast-in-place pile机控异型灌注桩 piles set into rock嵌岩灌注桩 rammed bulb pile夯扩桩
2)belled pier foundation钻孔墩基础 drilled-pier foundation 钻孔扩底墩 under-reamed bored pier 3)precast concrete pile预制混凝土桩
4)steel pile钢桩 steel pipe pile钢管桩 steel sheet pile钢板桩
5)prestressed concrete pile预应
力
混
凝
土桩 prestressed concrete pipe pile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caisson foundation沉井(箱)3.diaphragm wall地下连续墙 截水墙 4.friction pile摩擦桩 5.end-bearing pile端承桩 6.shaft竖井;桩身 7.wave equation analysis波动方程分析 8.pile caps承台(桩帽)9.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单桩承载力 10.lateral pile load test单桩横向载荷试验 11.ultimate lateral resistance of single pile单桩横向极限承载力 12.static load test of pile单桩竖向静荷载试
桩 19.anti-slide pile抗滑桩
20.pile groups群桩 21.efficiency factor of pile groups群桩效率系数(η)
22.efficiency of pile groups群桩效应 23.dynamic pile testing桩基动测技术
24.final set最后贯入度 25.dynamic load test of pile桩动荷载试验
26.pile integrity test桩的完整性试验 27.pile head=butt桩头 28.pile tip=pile point=pile toe桩端(头)29.pile spacing桩距
30.pile plan桩位布置图 31.arrangement of piles =pile layout桩的布置
32.group action群桩作用 33.end bearing=tip resistance桩端
阻 34.skin(side)friction=shaft resistance桩侧阻
35.pile cushion桩垫 36.pile driving(by vibration)(振动)打桩 37.pile pulling test
拔桩试验 38.pile shoe
桩
靴 39.pile noise打桩噪音 40.pile rig打桩机 九.固结consolidation
1.Terzzaghi’s consolidation theory太沙基固结理论 2.Barraon’s consolidation theory巴隆固结理论
3.Biot’s consolidation theory比奥固结理论 4.over consolidation ration(OCR)超固结比 5.overconsolidation soil超固结土 6.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超孔压力 7.multi-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多维固结 8.on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一维固结 9.primary consolidation主固结 10.secondary consolidation次固结
11.degree of consolidation固结度 12.consolidation test固结试验 13.consolidation curve固结曲线 14.time factor Tv时间因子
15.coefficient of consolidation固结系数 16.preconsolidation pressure前期固结压力 17.principle of effective stress有效应力原理 18.consolidation under K0 condition K0固结
十.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 1.undrained shear strength不排水抗剪强度
2.residual strength残余强度 3.long-term strength长期强度 4.peak strength峰值强度 5.shear strain rate剪切应变速率
6.dilatation剪胀
7.effective stress approach of shear strength 剪胀抗剪强度有效应力法 8.total stress approach of shear strength抗剪强度总应力法 9.Mohr-Coulomb theory莫尔-库仑理论 10.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内摩擦角 11.cohesion粘聚力 12.failure criterion破坏准则 13.vane strength十字板抗剪强度
14.unconfined compression无侧限抗压强度
15.effective stress failure envelop有效应力破坏包线 16.effective stress strength parameter有效应力强度参数 十一.本构模型--constitutive model
1.elastic model弹性模型 2.nonlinear elastic model非线性弹性模型
3.elastoplastic model弹塑性模型 4.viscoelastic model粘弹性模型
5.boundary surface model边界面模型
6.Duncan-Chang model邓肯-张模型 7.rigid plastic model刚塑性模型 8.cap model盖帽模型 9.work softening加工软化 10.work hardening加工硬化 11.Cambridge model剑桥模型 12.ideal elastoplastic model
理想弹塑性模
型 13.Mohr-Coulomb yield criterion莫尔-库仑屈服准则 14.yield surface屈服面
15.elastic half-space foundation model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16.elastic modulus弹性模量 17.Winkler foundation model文克尔地基模型
十二.地基承载力--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soil 1.punching shear failure冲剪破坏 2.general shear failure整体剪切破化 3.local shear failure
局部剪切破
坏 4.state of limit equilibrium极限平衡状态 5.critical edge pressure临塑荷载 6.stability of foundation soil地基稳定性
7.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soil地基极限承载力 8.allowabl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soil地基容许承载力 十三.土压力--earth pressure 1.active earth pressure主动土压力 2.passive earth pressure被动土压力 3.earth pressure at rest静止土压力
4.Coulomb’s earth pressure theory库仑土压力理论 5.Rankine’s earth pressure theory朗金土压力理论 十四.土坡稳定分析--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1.angle of repose休止角 2.Bishop method毕肖普法
3.safety factor of slope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4.Fellenius method of slices费纽伦斯条分法 5.Swedish circle method瑞典圆弧滑动法 6.slices method条分法 十五.挡土墙--retaining wall
1.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挡土墙稳定性
2.foundation wall基础墙 3.counter retaining wall扶壁式挡土墙 4.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悬臂式挡土墙 5.cantilever sheet pile wall悬臂式板桩墙 6.gravity retaining wall重力式挡土墙 7.anchored plate retaining wall锚定板挡土墙 8.anchored sheet pile wall锚定板板桩墙 十六.板桩结构物--sheet pile structure 1.steel sheet pile钢板桩
2.reinforced concrete sheet pile钢筋混凝土板桩 3.steel piles钢桩 4.wooden sheet pile木板桩
5.timber piles木桩
十七.浅基础--shallow foundation 1.box foundation箱型基础 2.mat(raft)foundation片筏基础 3.strip foundation条形基础 4.spread footing扩展基础 5.compensated foundation补偿性基础 6.bearing stratum持力层 7.rigid foundation刚性基础 8.flexible foundation柔性基础
9.embedded depth of foundation基础埋置深度 10.net foundation pressure基底附加应力
11.structure-foundation-soil interaction analysis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
十八.土的动力性质--dynamic properties of soils
1.dynamic strength of soils动强度 2.wave velocity method波速法 3.material damping材料阻尼 4.geometric damping几何阻尼 5.damping ratio阻尼比 6.initial liquefaction初始液化 7.natural period of soil site地基固有周期
8.dynamic shear modulus of soils动剪切模量 9.dynamic ma 二十.地基基础抗震
1.earthquake engineering地震工程 2.soil dynamics土动力学
3.duration of earthquake地震持续时间 4.earthquake response spectrum地震反应谱 5.earthquake intensity地震烈度 6.earthquake magnitude震级 7.seismic predominant period
地
震
卓
越
周期 8.maximum acceleration of earthquake地震最大加速度 二十一.室内土工实验 1.high pressure consolidation test高压固结试验 2.consolidation under K0 condition K0固结试验 3.falling head permeability变水头试验 4.constant head permeability常水头渗透试验
5.unconsolidated-undrained triaxial test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6.consolidated undrained triaxial test固结不排水试验(CU)7.consolidated drained triaxial test固结排水试验(CD)8.compaction test击实试验
9.consolidated quick direct shear test固结快剪试验 10.quick direct shear test快剪试验
11.consolidated drained direct shear test慢剪试验
12.sieve analysis筛分析 13.geotechnical model test土工模型试验 14.centrifugal model test离心模型试验
15.direct shear apparatus直剪仪 16.direct shear test直剪试验 17.direct simple shear test直接单剪试验
18.dynamic triaxial test三轴试验 19.dynamic simple shear动单剪 20.free(resonance)vibration column test自(共)振柱试验
二十二.原位测试
1.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SPT)标准贯入试验 2.surface wave test(SWT)表面波试验 3.dynamic penetration test(DPT)动力触探试验 4.static cone penetration(SPT)静力触探试验 5.plate loading test静力荷载试验 6.lateral load test of pile 单桩横向载荷试验
7.static load test of pile 单桩竖向荷载试验 8.cross-hole test 跨孔试验 9.screw plate test螺旋板载荷试验 10.pressuremeter test旁压试验 11.light sounding轻便触探试验
12.deep settlement measurement深层沉降观测 13.vane shear test十字板剪切试验 14.field permeability test现场渗透试验
15.in-situ pore water pressure measurement 原位孔隙水压量测
【博士生英语作文】推荐阅读:
天大201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大纲11-03
博士生结业论文07-16
博士生学习计划09-22
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10-23
硕士生博士生培养计划12-12
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06-11
博士生代表发言稿10-14
2008级博士生考试试卷11-30
博士生毕业自我鉴定01-30
博士生入党转正申请书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