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拖轮调度系统

2025-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港口拖轮调度系统(精选4篇)

港口拖轮调度系统 篇1

项目背景

日照岚山港位于黄海海州湾北岸,地处日照市岚山区佛手湾,岚山港水域较宽阔,水深条件较好,2万吨级泊位前沿自然水深可达10米。港区可利用自然岸线约6公里。陆域有发展余地,可填滩造陆。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发展日新月异,现年吞吐能力超过2000万吨。随着企业的发展进入瓶颈,信息化便成为各大企业必走之路。岚山港港务公司以及拖轮公司各部门相关领导历时近5年的时间,走访国内各大港口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考察和调研,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同行业内的口碑相传,通过招标最终决定由大连君方科技有限公司承接此次岚山港拖轮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

功能概述

本系统是大连君方科技有限公司为山东日照岚山港拖轮公司量身打造的一款功能强大的生产调度管理软件。该系统分为生产调度计划、生产调度计费、拖轮每日情况报告、报表查看以及系统管理五大功能模块。客户只需操作这五个模块就可以将实际业务很好的实现,使以调度为核心的安调室的日常办公更加简单、便捷、高效,体验名副其实的办公自动化。生产调度计划:本系统的核心业务,由安调员将每日总调下发的调度计划,提交给安调室主任审批,审批通过后,安调员将计划安排给相应拖轮,拖轮确定安排后,方可执行。所有流程都在系统中进行,减少了沟通和审批时间;执行任务中的船舶可通过系统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如备车、引水上下船、系解缆等工作的时间,确保了时间的准确性,方便计费。生产调度计划功能包含:  生产调度与计划  本日生产调度计划  调度计划审批  调度计划执行  生产调度历史综合查询  单船作业明细查询 生产调度计费:系统的特色功能模块,针对作业大船的船长、内外贸别等属性,根据港口各项计费标准来进行作业费用的计算,包含生产费用、海员出海补贴、附加费等。全部费用一键核算,安心,省心,更放心。

生产调度计费功能包含:  生产费用核算  生产计费历史  海员出海补贴费用 拖轮每日情况报告:由各船每日填写船舶及在船人员情况,提交至安调室,只需一个画面便将整个大局尽收眼底,以便调度根据船舶情况,迅速调整计划安排,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将时间延误降到最低,企业生产,时间就是金钱。

拖轮每日情况报告功能包含:  拖轮每日情况报告  拖轮每日情况报告审批  拖轮每日情况报告历史  拖轮停航申请报告  拖轮停航申请审批 报表查看: 将客户日常使用纸质报表,全部变为电子表格,不用再担心报表丢失和破损;时间控件选定查看日期,随心所欲快速查找,不必再做犹如大海捞针的查找工作;一键打印,电子版和纸质版只在一键之间。报表查看功能包含:

 生产计划表  收入统计表  作业票  调度日志 系统管理:宏观调控,统筹大局,无论什么职位,什么业务层面,都能配置属于您的专属账号;无论业务怎么变,计费规则怎么变,都能配置出满足您要求的强大系统。

港口拖轮调度系统 篇2

1 吸取经验教训

1.1 忽视软件开发中测试

软件开发好之后, 测试可能是唯一能确保软件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没进行测试, 手工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就同时运行, 这个阶段是系统开发过程最为艰难的阶段。许多问题在这个阶段开始暴露出来, 对于用户人员来说, 是加重了负担, 在这个阶段, 用户要参与大量原始数据的输入和计算机结果的校核。而当程序出错、修改时间较长时, 往往需要重新输入。这就引起了用户的极大不满, 系统很难成功。

1.2 项目功能相对较少, 难满足生产的需要

原来开发的软件, 功能少, 简单, 用户使用后不能满足要求, 这也是影响用户的一个因素, 造成用户不想用。

系统安全没能解决, 通过终端和客户机可以直接操作服务器, 系统存在者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样的系统难以使用。

2 根据铁运分公司生产实际和需要, 选择适合铁运分公司的网络

2.1 铁运分公司具有以下特点

(1) 点多:公司货运点有四个 (中云、三货、四货、港货) 。下达计划点2个 (站调、一分区) 。

(2) 线长:其中中云站距离公司6公里, 一分区距离公司近3公里, 三公司距离公司近3公里, 四公司距离公司2公里。

(3) 连续:任何一个地方输入的数据不正确, 设备出现问题, 就会造成生产数据错误, 特别是中云数据的输入, 站调计划的输入, 要求更严格, 不能中断。

针对以上公司的特点, 采用了以下网络连接方式, 该网主体部分是公司大楼, 大楼内放若干交换机, 对于离公司距离远的地方, 铺专用线路已不可能, 利用公司的电话线可以达到远程通讯的目的。三货、四货计算机通过港口集团网实现连接的。

2.2 系统软、硬件平台

2.2.1 系统的软件平台

在运行方式上, 采用了客户/服务器, 终端/服务器相结合的方式。客户端选用window98或更高版本,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方面, 我们选用了性能高、维护方面的SQL SERVER 7.0, 开发工具采用了功能强大、性能优异的powerbulider 7.0,

2.2.2 系统的硬件平台

为节约资金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在选择硬件平台时, 考虑到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终端服务器采用了compaq proliant 3000, 杀病毒服务器采用了compaq proliant 3000,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了HP-6000h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为实现远程通讯, 采用了远程访问服务器3com superstackii remote access system 1500, 工作站采用了实达升腾2000终端和pc电脑, 公司大楼采用的交换机为3com 24口以太网交换机, 港口站采用的交换机为d_link 8端口以太网交换机。

3 铁路调度系统计算机网络冗余设计

3.1 双设备冗余

3.1.1 双设备冗余概述与功能

双设备冗余, 是指设备对设备的冗余, 即两台相同设备之间的相互冗余。对于比较重要的数据采集系统 (本系统为下位机信息采集计算机) , 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设备同时采集数据, 并通过系统与上位机通讯。正常情况下, 主设备和从设备同时采集数据, 但上位机只与主设备通讯, 若主设备通讯出现故障, 系统将自动断开与主设备的连接, 和从设备建立连接, 从设备由热备状态转入运行状态, 上位机通过系统与从设备采集数据。

3.1.2 双设备冗余的设置

(1) 从设备定义一个逻辑名为从设备2000, 其它以此类推。 (2) 主设备定义一个逻辑名为主设备2000, 其它以此类推。 (3) 变量定义, 在数据词典定义I/O实型变量, 从设备不定义变量。

3.2 双机热备

双机热备其构造思想是主机和从机通过TCP/IP网络连接, 实现双机热备, 完成以下功能:

(1) 实时数据的冗余。

(2) 历史数据的冗余。

(3) 报警信息的冗余。

(4) 用户登录列表的冗余。

4 结论

(1) 减少了港口调度人员的工作量、给调度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劳动强度。

(2) 各站点输入的信息、站调输入的计划, 其他站点都可以访问到。可随时了解车皮、货物的动态, 取消了人工传递, 减少了作业环节, 对公司的生产组织带来了方便。

(2) 数据共享, 可以为货主提供更好的服务。

5 存在的不足

中云、一分区、轨道衡用电话线实现网络连接, 速度慢, 可以购买实现电话宽带网设备, 利用公司现有电话线解决。如有条件可以通过铺设光缆解决。

(1) 港口调度系统从大的方面没问题, 有一些功能要继续完善。

(2) 未能与铁路方面实现数据共享。

6 开发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回顾我公司开发生产系统的经验和教训, 有以下几点体会:

(1) 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 他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协调统一, 共同完成, 有时需要领导以最坚决、最果断的手段排除障碍, 保证系统顺利实施。

(2) 系统开发首先要安全, 其次有点带面, 逐步推广使用, 成熟一个, 使用一个, 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

(3) 软件做到易学易用, 操作方面, 防止误操作的发生。积极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软件开发好之后, 能否成功关键在人, 与用户的操作水平有很大关系。

摘要:随着连云港港口集团铁运分公司运量的持续增长, 对货物的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着重阐述了以计算机网络结构为基础而设计的港口铁路调度系统, 介绍了铁路调度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以及港口铁路调度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置。

关键词:港口铁路,计算机网络,调度系统

参考文献

[1]北京亚控公司.组态王使用手册[M].北京:北京亚控公司, 2003 (1) .

港口物流系统的调度仿真研究 篇3

关键词:物流系统;港口;生产调度;仿真

中图分类号:U691.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外在物流系统的自动控制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我国港口物流系统的智能监控与调度还有待发展,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涉及物流信息的自动获取、传输和处理,基于物流信息的货流自动调配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从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需求来看,理想的港口物流调度系统应能自动获取经过各物流节点的货物信息,并能对这些物流信息进行高效率地处理,根据货物的入港/出港要求,自动分配、导引港内货场设备实现货物的合理堆放和高效装卸。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构建港口物流系统的智能调度系统奠定基础。[1]

一、系统需求分析

集装箱港口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环节的多维空间作业过程。为了保证效益,要求集装箱港口有合理的布局和各个部门有条不紊的配合。本文主要运用RFID技术采集有关集装箱货物和港口货场的数据信息。计算机主控中心根据这些数据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路线的选择,堆场机械的调配情况等。然后发出指令到集装箱码头各下属生产部门,如中心调度室、检查桥、码头前沿和堆场等理货部等部门,再结合其它相应的技术具体实施。

1系统的装卸需求

集装箱在港口中的运动是人力不可完成的,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大型的装卸设备,如装卸桥和塔吊。为了保证效率,这些大型装卸设备的合理控制调度及为重要,一旦哪个环节信息不畅通,调配不合理,就会影响整个物流环节的效率。这就要求集装箱港口有畅通的信息流,统筹兼顾全局的调配系统,合理的平面布局以及集装箱装卸工艺。

2系统的运输需求

集装箱在港口货场的运输主要是靠集装箱卡车来实现的,为保证桥吊的工作效率,一般在码头后方配备较多数量的龙门吊和集卡,以防止在装卸船过程中出现桥吊等候集卡的现象。但在这种配置模式下,一方面对于集卡资源有一定的浪费,另一方面,当码头上集卡数量过多时,堆场上集卡运输可能发生交通堵塞。集卡运输是衔接着前沿桥吊和后方龙门吊的工作,只有令其数量和车速的安排同时适合桥吊和龙门吊的装卸,才能确保整体效率的提高。

3系统管理控制需求

系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当系统从环境取得一定的输入内容后,它将按照一定的方法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然后产生一定的输出。作为一个系统,首先能够完成对从环境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将系统中的人、机、各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对运输装卸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调度。

二、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的性能和特点的分析,可以选定系统中各个单元具体的设备。在本系统中,就采用射频识别设备作为集装箱货场的数据采集终端,因为它能够比较好的适应货场露天工作的环境,保持数据的有效性。

集装箱本身体积大,重量大,因此在港口中用装有GPS的集卡进行运输,用装卸桥或塔吊装卸搬运。而集卡的运输路线,装卸桥或塔吊等设备的运用都是由主控中心监控和调配的。

整个系统的管理、控制与计算机是分不开的。改变了过去人工管理、控制的各种不便。在港口货场中,计算机控制中心对货场集装箱的运输、搬运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由下面的机械具体执行。[2]

系统的主要完成以下功能: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与处理(如保存、查询、统计等),指挥调度决策的运算和决策的具体执行。

1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针对小范围内静态和动态位置的信息采集,是通过RF系统获得。我们在集装箱上安装一种高频、有源的标签,标签平时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当集装箱在移动过程中进入某个Reader区域后,Reader就能感知到附着在集装箱上Tag,从而可以根据Reader的位置来确定集装箱的位置。而静态位置中主要是获取平面坐标位置和三维坐标位置。

物流环节的状态信息可以很方便地写入到标签中。然后将每个货物的信息通过无线的方式送至数据管理单元,再由数据管理单元对数据进行安全性处理,包括对数据的校验和对数据的纠错的编码、解码处理。

2对集装箱的智能监控和调度

系统的决策是建立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的。射频识别设备单元把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将信息传送到决策系统,同时系统的监控单元也将检测到的集装箱信息和集装箱卡车或装卸桥的运行状态、具体方位传输到决策系统。决策系统就根据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集装箱的货位分配,在确定了具体的货位等信息后,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起路径规划的数学模型,并根据相应的信息对这个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查找出集卡或装卸设备运行的最优化路径,将获得的结果应用到系统的决策过程中,完成智能监控和调度。

三、仿真设计

港口的作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往往存在一些随机因素,例如桥吊和龙门吊的提放箱时间、龙门吊和集卡的行走时间具有随机性。因此,单纯的采用解析计算方法或按照理论、经验进行设计,在实际应用当中会有一定的偏差,有必要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进行资源配置、修正。文中主要选用目前在物流领域广泛使用的AutoMod V10.0仿真软件,该软件具有交互式面向对象的建模环境,能够以三维图形化方式定义模型及逻辑关系,仿真结果以表格、曲线图、直方图输出的同时还可以动画方式显示在屏幕上,便于直观分析。

集装箱港口在作业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设备参与,即桥吊、集卡和后方堆场设备。只有这三种资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任务。仿真模型模拟的是集装箱港口的集装箱轮船从卸船开始到装箱完毕的整个运营过程,显示了桥吊、集卡和后方堆场设备之间的全程协作,通过对不同集卡配置数量和集卡车速的运行结果考察,找到适于流程特点的最佳策略。

由于集装箱港口的生产过程是多环节且并发性强的离散事件系统,不同设备发生的主要事件流程如下。

1桥吊

装船作业中的流程:从集卡上提起集装箱,将集装箱放置在船上指定箱位;

卸船作业中的流程:从船上某个箱位提起集装箱,对空闲集卡发出指令,集卡到达指定位置后,将集装箱放置在集卡上。

2堆场设备

装船作业中的流程:从箱区某个箱位提起集装箱,对空闲集卡发出指令,然后将集装箱放置在集卡上;

卸船作业中的流程:从集卡上提起集装箱,将集装箱放置在箱区的指定箱位。

3集卡

集卡作业流程:在等待区域等候指令,接收到指令后到指定装箱地点(港口前沿/堆场)处接箱,然后运输到指定卸箱地点(堆场/港口前沿)处等待放箱,完成后返回等候区域等待指令。

集卡在往返堆场和码头前沿间的运输过程中,对于路径选择的原则是:在通往目的地的可行路径(即不堵塞)中,优先选择最短路径。即先判断目的地,再判断前方路径是否堵塞,最后选择路径。

四、结语

本系统在仿真运行过程中,起到了加快信息处理和反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信息出错,提高了集装箱堆存合理性和堆场利用率的效果,并可为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及时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提高了港口的经济效益。

港口将信息化管理合理的应用到港口作业一线中,成为提高港口经济效益、提高作业效率、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形象的重要方向性工作,本系统是管理信息技术与港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适合了港口管理的需要。这在对于近一步推动港口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刘华琼,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系;甘淑萍,安南;山东交通运输集团

参考文献

[1] 真虹编.港口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78-85.

[2] 韩晓龙,丁以中.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仿真系统[J].系统仿真学报.2006,8:2366-2369.

Research on Scheduling Simulation of Harbor Logistics System

Liu Huaqiong1 Gan Shuping2?An Nan2

(1. Department of Traffic and Logistics Engineering,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2.Shandong Traffic Transportation Group)

Abstract: Scheduling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harbor. It greatly affects the efficiency of harbor operation. In this study, the demand and structure of harbor logistics system was discussed, and a discrete and stochastic model was developed with the commercial simulation software of AutoMod V10.0.

港口拖轮调度系统 篇4

目前国内外针对内河港口物流链物流资源调度平台设计和应用的研究文献较少。随着物流链中各节点差异化、个性化、柔性化、敏捷化发展, 对物流链调度问题在研究领域方面将呈现出更为复杂、精细化的趋势。在计算方法上, 随着研究系统规模的扩大, 对可能使用算法的准确性和收敛性要求更高。仿真技术提供了研究复杂问题的可能性, 将仿真技术引入到多式联运资源调度问题的研究, 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同时仿真技术可以与其他算法技术相结合, 集成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1 系统需求分析

物流链可以分为水平型的横向联盟和垂直型的纵向联盟。横向联盟主要表现为集装箱港口的联盟发展, 纵向联盟包括:港口与货主 (客户) 联盟、港口与航运公司特别是集装箱班轮公司进行合作的联盟、在港口内或临近地区的物流园区与临港工业园区联盟。物流链中的各联盟机构根据物流任务不同都会提出自己的物流需求。物流资源协作分配根据执行任务和所属成员不同, 分为横向协作和纵向协作。横向协作主要是指为实现物流服务的快速响应, 物流链具有相同功能的服务节点共同合作完成物流任务的相同环节, 通过分摊成本和分享收益满足物流需求;纵向协作则是指物流生态链中的上下游服务节点互相合作, 分批分次完成物流任务。在物流任务协作招标过程中, 对于每一个参与协作的企业, 它们都有两个选择 (参加、不参加) , 不同物流联盟企业一定存在合作与竞争。为提高合作能力, 避免有害竞争, 首先要明确物流需求与各节点资源协作分配能力, 从物流链、企业层和业务层三个层次建立物流需求与资源协作的概念模型, 提高物流链整体的竞争与合作能力。保证企业在多变的外界环境影响下能通过预测节点间物流任务的需求和自身能力约束关系, 较准确地判断和选择自己的内部资源配置分配, 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2 仿真系统设计

2.1 物流链资源协作调度优化仿真的评价指标核心类库设计

测度物流链资源协作调度优化仿真的常用指标有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物流自营成本、委外成本、闲置资源管理成本和衔接成本。不同要素在不同物流阶段评价重点不同,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共同服务于协作资源优化配置评价系统的目标。为解决内河港口物流链环境中不同企业、不同物流任务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评价元素的异构性、分布性和多样性, 建立了一种随元素信息而变化的动态熵权合成方法, 将物流链写作资源优化配置调度问题转换成可被描述的动态模糊群体决策过程, 遵循层次化、构件化和标准化的设计原则完成相应的核心类库编码。

2.2 仿真单元异构数据采集与整合方法设计

触发数据处理Agent、配送管理Agent、包Agent、沟通协调Agent, 各Agent各司其职, 在处理自身问题的同时不断进行交互和信息共享, 并行、协同地完成任务, 将任务结果反馈给界面Agent。内河港口物流链中各仿真单元在各Agent协助下互相通信, 交换数据, 协作计算, 共同支持系统的上述功能。仿真系统的设计应减少仿真单元软件设计和开发上的复杂度, 将物流链仿真平台关键数据保存到规则数据库中, 规则数据库支持不同数据资源的数据库管理工具以及分布式仿真和协同环境支持结构。为建立相关的仿真系统和体系结构分析提供正确的、一致的和可重用的概念模型。最终使部署在不同系统上的仿真单元在MAS/SOA平台上通过智能规则、演化算法、证据理论等智能技术上传业务关键数据。提供一个与物流业务过程相关的信息资源仓库, 信息资源库由各种数据元素配置组成, 各种数据元素可以配置完成不同的任务, 而由各种任务又可以配置成各种应用, 并且支持物流业务有序执行。

2.3 多式联运下的内河港口物流链资源协作调度平台设计

构建仿真平台时, 综合考虑区域制造企业集装箱需求量及港口联盟企业集装箱转运能力的实际情况, 遵循系统化、简单化、多方位、规范化等规则, 确定多式联运仿真模型的抽象粒度。采用复杂适应系统 (CAS) 理论与智能Agent的模式来描述各物流节点仿真行为。针对多式联运物流配置的可能性与特异性, 尤其是离线事件发生时的业务流程共性, 仿真各物流配送节点作业流程的过程和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建立多主体的CAS模型, 模拟多式联运过程建立各物流活动节点的Agent, 每个参与物流活动的组织主体将成为独立的Agent, 采集业务流数据。通过控制港口物流链在运集装箱数量和转运集装箱数量, 尽可能地发挥物流链物流服务能力, 使得港口集装箱装卸总量满足区域制造企业所需集装箱在时间、重量上的要求, 确定集装箱物流平衡的优化建模方案。

2.4 面向多级成本核算的内河港口物流链资源协作调度仿真优化

在整个内河港口物流链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资源的占用与费用支出, 既包括物流链内各节点物流运营组织单独作业所产生的内部成本, 也包括物流链各节点间协作交流时所产生的通信成本, 还包括链内所有节点组织所产生的共同补偿成本。内河港口物流链的分布式成本核算与控制是分级管理的, 以物流链及其内部各企业单位为成本管理主体, 分解、分配与动态调度物流链中的协作物流活动, 根据物流业务的不同特性, 计算产生的物流主要成本项目及成本发生的成本动因, 整理成本项目之间的流程关系及相互作用关系。GAA算法的总成本近似计算仿真优化方法, 分解、调度和优化物流成本, 即在给定顾客需求、外部供应和交纳周期的情况下, 运用系统化的管理与控制方法模拟物流系统的运行过程, 集中探讨集中式仿真与分布式仿真之间的动态衔接和信息交互关系。最后编码实现核心算法软件库, 完成物流链资源协作调度仿真平台最优目标计算。

2.5 仿真平台部署及应用实施

物流协作调度优化是一个多因素且因素之间关系复杂的非线性多重信息反馈系统, 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物流调度方案的确定过程和最终结果。本项目的数据来源分布在各异构数据库中, 数据的提取和转换上采用基于XML的数据集成中间件技术编写一个通用的接口。通过接口将不同来源的结构化数据结合在一起, 异构数据库用户在中间层服务器上对从后端Web数据库或其他应用处来的数据进行集成。项目届时将针对浙江海河联运和腹地经济特点, 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内河、沿海港口及制造企业, 依据地理信息系统, 结合河道、公路和港口堆场三维地图提供的准确位置, 使用带堆场优先级的水域船舶交通仿真和陆地集卡交通物流链仿真平台, 建立面向物流作业的分布式异构协同系统。

3 关键技术

3.1 基于博弈的资源需求与资源调度行为冲突协调机制

从物流供应链整体绩效出发, 对于不同节点的可调度资源物流能力, 采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方法进行具体数据分析, 将获取得到的各项指标划分为物流生产资料获取能力、物流任务交付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一体化能力、敏捷能力、成本控制能力6个维度。根据内河港口物流链各节点物流装备和协作能力建立动态行为调度追踪监控模拟模型, 该模型将根据参与物流行为的各装备工作参数仿真整个物流任务活动过程中数据变化情况, 设计异常状况, 制造冲突信号, 所有数据包括冲突数据入数据库, 然后运用博弈论中的合作对策理论和谈判对策理论预先设置不同冲突的解决方案, 重新分配物流链共同体参与的各成员资源。

3.2 基于GAAA算法的多级物流成本控制

内河港口物流链成员类型不同、企业规模不同服务需求也不同, 对物流时间、成本约束比较复杂, 所以要对河港物流链相关的成本要素进行识别和分类, 包括基于各种约束条件下的物流服务企业选择成本、库存/仓储成本、物流设施使用成本等。物流资源配送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 即传统的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的结合算法 (GAAA) 来实现, 将局部搜索和变异操作融入到遗传算法的交叉与变异中去, 通过对问题空间的快速而准确的求解发挥两种算法的优势。

3.3 带趋势补偿的仿真单元间数据采集及拟合

在调度资源分配实施过程中, 参与物流活动的内河港口物流链每个节点数据都可能因为其关联节点响应变化而重新计算问题。模拟GPS物流追踪业务流程建立节点间物流活动的车船工作数据模型, 把各装运任务当作离散事件, 根据船舶和车辆运输计划和运输参数生成港口船舶岸桥装卸、堆场转移, 集卡转运实时工作数据, 补充航运交通和道路交通突发状况信息和状态变量, 设计准确的数据结构, 提出带趋势补偿的组合元模型, 杜绝仿真单元间数据拟合滞后现象, 解决仿真单元决策误差问题。

3.4 基于SOA模式的港口物流链MAS规划与设计

充分利用现有的Agent智能代理实现技术, 结合HLA标准, 利用SOA实现“LSE”, 内嵌于各物流节点业务管理系统, 通过数据的联接和整合, 采集仿真数据, 快速配置各物流网点资源, 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递反馈仿真结果。基于SOA模式的港口物流链MAS构建可以用语义网代替标准的Web网, 用本体详细描述各种资源之间的联系, 解决虚拟物流链系统内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问题。在自动化系统与“信息交换服务”基础上, 根据协作调度需要生成各类在运货物的实时数据视图。

参考文献

[1]丁荣涛.基于合作博弈的港口物流链云服务组织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54 (3) .

[2]高鹏, 金淳, 邓玲丽.港口多式联运系统衔接问题及建模方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23) .

[3]丁荣涛.服务驱动下的云制造物流资源协作评价与聚集[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4 (9) .

[4]张旭.基于GAAA算法的循环物流成本仿真和优化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 2009.

[5]杨峰.面向效能评估的平台级体系对抗仿真跨层次建模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3.

上一篇:树叶的香味作文下一篇: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