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精选10篇)

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篇1

自主学习不仅是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了研究.

作 者:王媛媛 陈国玉 魏小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数学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1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42 关键词:高等数学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篇2

在新环境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等教育中, 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为核心,定向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局面,采用更加自我定向的学习方式进行知识学习,也就是自主学习,来获得各种技能,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

1. 自主学习内涵

对于自主学习,也可以称为是自我调控学习,主要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督,最后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对于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等方面,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自主学习更加要求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积极主动,要求学习者从 “要我学”转变成 “我要学”; 同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教师只是起到辅导、帮助的作用,更多的是由学生来安排学习情况; 此外,在自主学习中,需要学生自我定位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也需要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 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性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的要求,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的深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已经不能用单纯的 “反应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来形容,对于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帮助人们探索客观世界的学科,也是一种便捷、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更多是为专业教学而服务,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提供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要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应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发展,没有引导学生对数学经验进行交流,这就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新环境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学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3. 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积极主动的思考 “如何学”、“学什么”等问题,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客服困难,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并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2) 树立正确的自主学习观

对于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我学习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头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在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自主学习观念,从而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 3) 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活动,其实就是学生认知数学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其学习效果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很大的关联,学生要不断对认知过程进行反思,也就是进行元认知,才能获得更好的自主学习效果。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在认知中再次认知,在元认知中实现自我调整,从而更好的进行知识学习,进而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

( 4) 成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在数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是最基本的观点,在数学思想下,可以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思维、手段提供相应的逻辑和操作原则,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 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模式,要让学生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提高自身的数学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高等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 总结

自主学习能力是将外部知识转变成自我技能的一个重要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而大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对此,在高等教育中,必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大学生不断的自主学习,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此,本文就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大勇.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4(09):142-144.

[2]刘士艳.浅谈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2(06):220-221.

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篇3

【摘要】高职类的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将大大改善学习高数的效果。本文在分析了学生高数学习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利用导学等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等数学 自主学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4;O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55-01

众所周知,《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其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高数也是浙江省专升本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但是,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且学院《高等数学》只有在大一开设,由于学时有限,很多知识点不能在课堂上一一细讲。这就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针对学生来说,需要他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机的合作。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一、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

早在上个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如美、英、法等国就把发展学的自主性学习作为各自教育的重点,把学校教育的重心定位在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把教学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经验的形成与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国外的很多大、中、小学有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比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帮助教师找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途径。这些理论和模式都突出了传统教育忽视的情感作用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注重培养高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第一,可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数学整体成绩不高的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二,让学生在大三不开设数学课程的情况下,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学会、养成对专升本数学考点的学习和总结,从而提高我院的专升本率以及专升本的质量。

二、高职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

但凡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现象是数学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我们曾经对学院近五年的数学高考成绩进行过数据分析,及格率一般在10%左右,分数段在60分左右的人居多。究其原因,还是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对。具体表现为知识点的衔接性差,举一反三的能力弱。

(二)适应大学课堂教学的能力差

很多学生习惯了高中的题海战术,且主要以教师为主导,自己在学习上能动性非常差。但学生一进入大学后,《高等数学》的课时量较少。如我院理科学生的高数课每周是2.5个课时,文科是2个课时,且为大班教学。教师不可能像中学老师那样每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能兼顾。这就造成很多学生适应不了上课的节奏,造成课堂效果不能充分发挥。

三、提高学生高等数学自主学习的对策

(一)教师利用学案导学,做好引导作用

导学模式在中小学应用较广,但高等数学“学案导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把教师的教案变为学生的“学案”,由教师的“教”转变为教师的“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体性,把学生被动的“学”转变为学生主动的“学”。课堂教学最终由师生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这一模式一改由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一堂言”、“满堂灌”教学模式,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和谐统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课堂效果。教师应该通过学案导学的探索,利用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教师要精心设计学案,让学生自学有方向。在学案中,把学生自学的内容、方式、时间、要求以及检测方式明确出来,使学生自学有明确的目标。先学后教,先学是关键。仅凭借一本教材,让学生自学是不现实的。所以学案将会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是学习的“路线图”。第二,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让自学成为一种习惯。目前,高职类数学的课时数较少,老师不可能像高中阶段对每个知识点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实践的机会。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可以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第三,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发展的空间。如多采用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等等。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兴趣

高职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有不同的动机,有的只为成绩合格,有的想参加相关数学竞赛,还有的则为大三的专升本做准备。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动态,依据他们不同的需要进行教学。有了学习的目标,学生自然会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课堂上多讲实用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师让学生制定具有挑战性的且能实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的目标空间,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定的数学学习目标。

(三)改革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

第一,可以实行模块化教学。把高等数学的知识点分成基础模块、应用模块。基础模块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应用模块则应和学生的专业相关联,突出专业需求。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学习高数的能动性就会越来越高,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就会提高。第二,精选例题。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例题应突出专业特点,贴近生活,以应用为主。第三,加入实训环节,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应在课内教学以外,让学生利用课堂外进行学习,添加数学的实训环节,加强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加强数学软件的应用,并把实训纳入考核中。

总之,教师要针对高职生的特点,让他们形成我要学的状态,不断提高他们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院、教师和学生自己都应该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高职生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春青.本科生高等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

[2]朱志鑫.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

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篇4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境下学习收获最大。因此,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就像做快乐有趣的事一样,而不是被迫完成艰难的任务。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发展合作的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浓,学习数学的效果就越好。如果要把学习数学培养成一种兴趣,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就要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逐渐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开始学数学时都会感到新奇,希望了解它,对数学都有一定的兴趣,但因学生缺乏意志力,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因困难和乏味而转移或中断,只有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才能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动力。

三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更强调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但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不同的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课型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也不尽相同。

1。新课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出示问题—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组织讨论—小结练习—公布答案并更正—布置作业。教师巡视时要突出个别辅导,特别是要注意对一些学习感到吃力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2。习题课

课前由学生自主选题,老师适当指导并检查。课堂上由学生自主说题、解题、变题。说题:就是把审题、分析题目的思维过程说出来,即要求学生说明面对题目的思维过程。说题包括如下内容:说题目的结构;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说题目的分析思维过程。解题:就是在学生分析题目后,让学生自主解出题目。解完后还应让学生归纳(说出):解题方法、解题思想、解题步骤、解题回顾。这样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和数学智慧的形成。变题:就是让学生对题目进行改造。通过对题目的改造,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神秘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出题与解题的乐趣,感到数学的内在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复习课

课前指导学生小结基础知识。课堂上由学生自主整理概念,然后老师给出精选的例题,由学生互相讨论,自主探究,必要时老师给予适当点拨。

4、自主学习设计举例

在讲授“组合数的性质”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性质并证明,然后举例说明性质的应用。自主学习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这样安排: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5、实施自主学习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要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机统一的,若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则主体地位必然凸现出来;若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则说明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好。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自主学习,不是取消教师的责任,恰恰相反,是加强了教师的责任。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体现在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另一方面,学生进入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阶段后,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主导要求。

第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篇5

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是:《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形式与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二、问题的提出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原因在哪儿呢?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教改只注重了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学生学习模式的改革。诚然,这些改革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对推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这类改革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是忽视了学生学习模式的改革。因此,我们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很有必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这段话贯穿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教学的任务不只是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知道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形式与策略的研究有其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结合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整合和融入,考虑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效果,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在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近几年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但就目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的实际情况看,其理念还基本停留在片面理解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践中,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媒体和工具,强调的是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一部分教师把网络教学当作一种媒体的演示手段,没有达到网络教学应有的作用。同时缺乏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件和数学课型。数学课件大部分注重课件外在设计,忽略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贯穿于课件之中,体现不出数学教学的特点,仅仅是把网络当作是一种简单媒体的文本播放。还不能够全面、系统、深层次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通常表现为“我要学”、“我想学”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主动的、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本课题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从教学关系角度研究中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强调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认知程度评价体系的创新和教学效果反馈形式的创新,注重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其研究成果将使数学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个人智慧的数学天地,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提升信息素养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从而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四、本课题的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的重点(1).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通对各种学习、研讨、交流等途径改变教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着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及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构建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自我探究、教师点评”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真正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揭示获取知识的发生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学会”到“会学”,直到“想学”的过程,让每位学生的替力都能得到最佳发挥。

2.课题研究的难点

(1).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为一体,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使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进而构建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并提高适应信息时代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发现、探索探究性的自主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上经历发现、探究、合作交流、质疑、倾听、回顾反思等活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学会自主学习。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为学生长期习惯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习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常常受到教师“主导性”的排斥、羁押而被架空,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惰性强,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严重阻碍着学习自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抑制,因些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教会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共同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3.课题研究的内容

主要研究数学的学科特点与信息技术的关联;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能力的培养;以学为中心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明确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内涵,比较数学传统教学与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区别,探索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实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和教学软件,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配套教学课件,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走素材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路,以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达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大幅提升,使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向更深层的方向发展。4.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1)信息技术环镜下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2)高中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借助课件发挥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功能,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听掌握,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3)信息技术环镜下从教学操作层面逐步扩展到观念层面,借助于教学设计,促进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背景下的不断融合。(4)信息技术的作用从重教到兼学,整合从教和学的两大领域先后展开。在促进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特别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化,形成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与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互为补充的格局,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

(5)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以内容信息的整合为基础,逐步深化到与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的协调以及与传统教学过程和结构、方法和模式的整合。用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功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二)创新之处

1.在全体数学教师教学理念与操作技能两个层面都提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作课件、共同研究教法,改进教学方式,在我校数学教师自己创设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完善和共享素材资源库,教师、学生与媒体三者的相互作用,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习积极性,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成绩。2.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构建“自主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中学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地接受结论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地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收集近几年来有关高中数学教学、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资料以及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为避免重复性而保证创造性,另一方面还可借鉴前人的观点、理论、方法和科研手段,使本研究更具说服力。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数学理念转化作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3)经验总结法:在结题阶段,对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地揭示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从更高层面为课题研究服务;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技术路线

2.1培训:(1).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制作、相关教育理论学习)

(2).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模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2.2实施:(1)学生调查

(2)不同课型下的模式探讨,阶段性检测,对比分析,进行微调。重新检测。

(3)中期学生调查,适应性检验。(4)形成初步实施报告。

2.3总结:对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出论文、案例、课件集、学习反思,准备并形成成果进行推广。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2年5月——2012年9月

1.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的课题组成员。2.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论证工作,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全面了解本课题的实际意义,明确研究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及相应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2年9月——2015年1月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将教师的精力从对“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的研究,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要求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摒弃以往教学习惯,教学方法,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因此在课题实施初期,我们采取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从理论层面进行学习研究,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通过阅读教育专著与上网学习相结合,学习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信息技术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方法。

2.课堂实践。进行“展示—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并定期进行公开研究活动,以点带面,滚动发展; 3.阶段总结。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做好阶段总结。

4.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脚踏实地进行课堂自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形式讨论研究中的问题。除此之外,我校集中开展了青年教师“评优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并举行了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所有任课教师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之中。这些活动,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合作信息技术的整体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2015年1月——2015年9月

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6月)。主要工作是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自主学习形式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形成课题研究物化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发现新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提出结题申请,写出结题报告,接受总课题组的结题并就结题成果进行总结。

六、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1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由南康二中中青年优秀教师组成,有多年从事数学教学设计的教师,课题组成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他们有丰富的科研经验,经常在国家级、省级等教育类杂志发表论文;有不少论文获省级奖;课题组成员教师承担过不少省级、地级课题的研究;有课题研究的经验,课题组成员完全有能力、有时间完成此课题的研究。1.2主要参考文献: [1]《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整合本)》第一、二、三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建跃 《中学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2002年11月 [3]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1998年9月 [4] 周晓红主编 《教师学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5] 李春萍主编 《教育研究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3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目前课题组成员已开展了与课题有关有的研究工作:(1)课题负责人刘福亮同志,199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现已完成两轮高中循环教学,成绩显著,富有开拓精神,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自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于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始终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身感受课改,实践经验丰富,并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及教学设计。

(2)刘建华同志,大学本科学历,南康二中高三数学学科组组长,中学数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经历了两次高中数学循环教学,理论基础扎实,教学能力强,并积极投入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在新课程标准理论指导下,大胆课改,敢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研究能力,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3)刘钢生同志,大学本科,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南康二中数学学科组组长,思维敏捷,善于学习和钻研,教学能力强,精通计算机编程及多种数学软件的运用,精通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热衷从事教研教改工作。

(4)方宣海同志,大学本科,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工作积极主动,为人处事严谨踏实可靠,教学上颇有钻研精神,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成绩突出。

(5)刘兵同志,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是本学科的骨干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并热忠教研教改,对数学实验有较深的研究,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教改实验充满热情,教学手段多,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改革。

(6)黎明元同志,大学本科,是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总结归纳,工作细致,非常适合资料内容的收集及数据处理等工作,同时指导课题研究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1.4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刘福亮,刘建华:1.制订研究方案和计划;2.确定实施步骤;3.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4.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及反思;5.收集数据整理研究成果;6.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其他教师分工:1.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刘钢生、方宣海、刘兵);2.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及反思(刘福亮、刘建华、刘钢生、方宣海、刘兵、黎明元);3..进行对比分析,收集数据,写总结报告等(刘福亮、刘建华)。1.5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南康二中是江西省“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点高中,是一年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历史悠久,办学规模大,现总计教学班90多个,在校学生有5000多人,学生来源广泛。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营造出了教师勤教,学生勤学的严谨、和谐的育人环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一流,有校园网,拥有多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中心。本校还建有校园网系统,国内外教科研的前沿信息和珍贵资料都可以很方便得在网上查询和下载,这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学校现占地面积达150多亩,建筑面积44218.4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23900多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规划合理,建筑错落有致,环境优雅;学校馆藏图书15万多册,另有电子图书30万册;教学设施先进,拥有设备齐全的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学与外语教学系统、理化生实验室和音体美教学设施等。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改革,重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近几年来学校形成了“科研兴校”的热潮,教研教改氛围异常浓厚,现有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重点课题6个,地级课题21个,为教育科研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学校政治课题组成员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高中教学经验,有着敬业、精业的精神和团结,拼搏的工作作风,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非常重视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年几年来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好的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重视课题的研究,经请示学校,学校表示愿意承担因课题研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切费用,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如:外出学习、参观交流、培训等。这些都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随笔 篇6

一、优化学习环境,萌发生成资源。

有研究表明,生成资源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温床”的培育,这“温床”是什么呢?是优化了的学习环境,这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硬环境,如多媒体课件,集电光、电声、图形、文字于一体的媒体情境,能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异常活跃,容易产生新异的想法。

二是软环境,如心理环境,课堂教学存在一种心理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场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消除各种不良学习心理的影响,使潜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释放,个性得以张扬,生成便有可能。又如改变教学观念,转换师生角色,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开放性问题,给予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便会出现奇迹。再如运用延时评价,在“再想想,有没有别的……”中,出现预想不到的局面。教师要制造这种“温床”,萌生课堂生成资源。

例如笔者在前不久上一节应用题练习课时就碰到了生成资源产生的情况。题目是这样的,“汽车上原来有35人,有12人上车,有9人下车,现在汽车上有多少人?”我原想让学生以跟随小明一起坐车的情景,再结合题目让学生演一演坐汽车的场景,让学生找到本题的解答办法,然后就此打住。实际教学中我习惯地追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方法了吗?”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1马上讲出了另一种解法。“12-9=3人,35+3=38人。”他还进一步解释说,“12- 9算上车比下车的多几个人,那么车上的人就会多3个,所以35+3=38人。”当其他同学纷纷赞同学生1的好方法时,学生2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可是如果上车的人数比下车的人数少的话该怎么办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没有就此打住,相反还给了学生2一个肯定的表扬,“真是一个好问题,那让我们不妨将刚才的两个条件交换一下。(板书:上车9人,下车12人)这个题目该怎么做呢?”学生们的反映很热烈,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一种解答方法:“35+9=44 人,44-12=32人。”没想到学生2听了这个回答仍不满意地追问:“可是用学生1的办法就不能做了?”马上有学生给出了回答,“可以做,可以做。还用 12-9=3人,算下车的比上车的多3人,再算35-3=32人,就是多下了3人后车上剩下的人。”到此,我想可以结束这个题目了,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学生3提出“那如果35人到站后剩下的人数,那车上原来有多少人呢?”我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探究的好机会,于是我再次将这个生成资源整理并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思考。“‘有12人上车,9人下车后,汽车上剩下35人。车上原来有多少人?’大家能不能帮他解答。”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用学具操作等活动他们终于找到了解答的方法。没想到书上的一个题目由于教师优化教学的环境、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有效资源,竟然演化出了几个不同层次,让学生想得更有价值,学得更有效。

二、利用生成资源,凝聚问题情景。

课堂生成资源是否一定会成为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呢?当然不是。教师要善于应变,及时捕捉来自学生的原始信息,迅速进行判断、分析,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将问题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价值标准”就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如果生成资源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研究,可以加快目标达成的步伐,那么,教师要当机立断,加以利用,甚至改变预设的教学思路,相反,如果没有价值,或者与“目标”无关,则不能加以利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笔者上过一节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我先让学生来说说已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们说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虽然还没有学习圆的知识,可说对了,我同样表示赞成。原来想就此拿出长方体让学生来比较它与长方形的不同,从而建立起立体图形的概念,可没想到,有一个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球也是平面图形。”是否马上就否定他的观点将学生拉回到教师预设的教学过程中来,还是听听这个学生的想法,我选择了后者。“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球是圆的呀!”这个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原来他认为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也应该是平面图形。我决定索性放弃预设从“球”与“圆”入手教学立体图形。我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球是圆形吗?”没想到班里的学生虽然有不少反对可也有许多赞成。“那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不乏激烈地争论。在争论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思维的冲突中他们逐步达成了共识,同时对“平面”与“立体”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就势顺水推舟,通过“圆”与“球”这两个与本课无关的知识点的学习揭示了“立体图形”的概念。

三、直面问题情景,开展探究活动。

呈现了问题情景,就要展开探究活动,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关键在于实践。教师要引领学生新身历练探究的实践过程,如猜测,凭借已有知识、经验对问题答案进行大胆猜想;假设,从多种猜想中选择最接近“真理”的作为假设;操作,运用学习工具,动手实践;验证,用操作结果证明假设;结论,做出探究结论;运用,运用结论解决问题。如:在上例中学生在争论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认为“球”与“圆”两者不同的学生拿出了乒乓球、小篮球,还用瓶盖在纸上画了圆,他们要求“反对方”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摸来感觉、比较两者的不同;而另一方则想到了将球一分为二,从而得到两个圆的办法来维持自己的意见。通过操作、验证,他们终于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球与圆是不同的。同时运用建构的立体图形的新知,他们也知道了长方体与长方形是不同的,因为长方体是立体图形,而长方形则是平面图形。

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篇7

一、在观察、思考中组织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

1.在比0小的数 (七年级上册P12页) 一节教学中, 书本上出现了4幅图, 第一幅图是中央台每晚七点半的天气预报, 北京-3°C至0°C。第二幅图是新疆吐鲁番-155米。第三幅图水银凝固点-38.87°C, 沸点357°C。第四幅图介绍了解放日报上的信息:人口出生率0.55%, 死亡率0.58%, 增长率-0.03%。先请同学看2分钟, 然后让4位同学解释负数的含义。接着教师展示两幅图 (略) , 左图是地形图上标有A、B两点的海拔高度, 右图是银行存折上的收支情况。让学生仔细地观察, 独立认真地思考, 解释上面两图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并在4人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 达成共识:地形图上的正、负数表示, A地高于海平面4600m, B地低于海平面100m。银行存折上的正负数分别表示存入2300元, 支出1800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再举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分组相互交流, 并推选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互动, 师生共同对各组代表的发言进行评价。通过观察、思考、对比、举例、小组自主、发言交流、评价等这些师生活动, 使学生真正理解正负数, 从而能正确使用正、负数。

2.在数轴 (七年级上册第16页) 一节教学中出示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 有一个汽车站, 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 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 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请同学们独立认真地思考, 在4人小组内自主交流: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 (方向、距离) ?通过学生的这些活动, 让学生们认识到:考虑东西向马路上一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 既要考虑距离, 又要考虑方向, 从而需要用正、负数来描述。

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教科书16页图中温度计, 找出它与数轴之间的共同之处。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比较, 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 达成共识。这样, 把正数、O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基础。

二、在尝试探究中组织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

1.在有理数的加法 (七年级上册P26页) 一节教学中, 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有理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在4人小组内交流, 自主学习, 达成共识:归结为三种情况, 即: (1) 同号两数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 (3) 一个数同O相加。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 (七年级上册第26~27页) , 由课件出示问题:利用数轴, 求以下情况时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1) 先向右运动3m, 再向左运动5m, 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2) 先向右运动5m, 再向左运动5m, 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 (3) 先向左运动5m, 再向右运动5m, 物体从起点向___运动了___m。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利用数轴尝试探究所得出的相应的结果, 依次填为: (1) 左, 2; (2) 左或右, 0; (3) 左或右, 0。进一步激励各组学生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3+ (-5) =-2, 5+ (-5) =0, (-5) +5=0。再次在各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 提高认识, 要充分利用数轴, 由在数轴上表示结果的点在原点的左边、右边或位于原点, 以及表示结果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就可以确定两次运动的结果。在学生主动尝试探究的基础上, 教师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从而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2.在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上册第102页) 与一元一次方程一节教学中, 教科书以探究形式呈现这些内容,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在讨论交流自主的基础上进一步达成共识: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教师用课件来展示 (七年级上册第110页) 第15题销售的盈亏。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 其中一件盈利25%, 另一件亏损25%, 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 或是不盈不亏?让学生先分组讨论盈利25%, 亏损25%是什么意思, 也可以把盈利与亏损统一起来认识, 当利润值为正数时是盈利;当利润值为负数时是亏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盈利25%, 即这件商品 (衣服) 的销售利润值 (售价—进价) 是商品进价的25%[用等式表示为售价-进价=进价×25%];亏损25%, 即这件商品 (衣服) 的销售亏损值 (进价-售价) 是商品进价的25%[用等式表示为进价-售价=进价×25%]。继续让学生分组讨论:两件衣服共卖了多少元?得出结论是120元=60×2元=60元+60元。是盈是亏?达成共识是盈是亏要看这家商店买进这两件衣服时花了多少钱。如果进价大于售价就亏损, 如果进价小于售价就盈利。

再次启发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假设一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 如果卖出后盈利25%, 那么商品利润是40×25%=10元;如果卖出后亏损25%, 那么商品利润是40× (-25%) 元=-10元。在本问题中, 设盈利25%的那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 它的商品利润就是0.25x元。根据进价与利润的和等于售价, 即:进价+利润=售价。列得方程:x+0.25x=60, 解得x=48。类似地, 可以设另一件衣服的进价为y元, 它的商品利润是-0.25y元。列出的方程是y-0.25y=60, 解得y=80。两件衣服的进价是x+y=48+80=128 (元) , 而这两件衣服的售价是60+60=120元, 进价大于售价。由此可知卖这两件衣服总的盈亏情况是亏损。让各小组讨论:通过以上各小组的列、解方程后得出的结论与各小组预先估算的结论一致吗?

各小组学生在自主尝试探究、自主交流列解一元一次方程等这些活动, 可知总的结果是亏损, 这说明:直觉有时不可靠, “先估算, 后准确计算”可以减少判断错误。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定性考虑 (估算) 到定量考虑 (计算) 的过程,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在讨论交流中组织高效的自主学习

1.在有理数分类 (七年级上册第14页) 一节教学中, 让各小组的学生先独立思考:你所知道的数可以分成哪些种类?你是按照什么划分的?其次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认识结果, 然后各抒己见, 展开讨论, 达成共识。我们学过的数有:正整数, 如1, 2, 3, …;零, 0;负整数, 如-1, -2, -3, …;正分数, 如, 0.1, 5.32, …;负分数, 如-0.5, , -150.25, …。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 给出有理数的概念: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让各小组讨论分类,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得出:有理数的分类图 (见七年级下册第14页) 。 (略)

2.在相交线一节 (七年级下册第6页) 教学中, 教科书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栏目: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在形成的四个角中, 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根据这种位置关系将它们分类。分别量下各个角的度数, 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 结合各自所画的两条直线相交的图形, 寻找其中所形成的角, 找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寻找其中的大小关系, 从而得出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在平行线的性质 (七年级下册第11页) 一节教学中, 教科书安排了一个议一议: (1) 根据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2) 根据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再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 分组讨论一下它们是否正确。各抒己见, 达成共识, 得出结论。

四、在巩固提高中组织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

1.在有理数的加法 (七年级上册第28页) 一节教学中, 书本中第28页“练一练”1、2题的处理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2题, 老师巡视指导;其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答情况, 最后师生共同评价、互动, 达到交流自主、巩固提高的目的。

2.用方程解决问题 (七年级上册第102页)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节教学中, 有这些内容要学生掌握:问题1:一张桌子有一张桌面和4条桌腿, 做一张桌面需要木材0.03立方米, 做一条桌腿要木材0.002立方米, 现在做一批这样的桌子, 正好用去木材3.8立方米, 一共做了多少张桌子?分析:这个问题中有这样的等量关系, 做桌面的木材体积+做桌腿的木材的体积=3.8立方米, 解:设共做了X张桌子。根据题意得:0.03X+4·0.002X=3.8。解这个方程得X=100。答:共做了100张桌子。

我是这样处理书中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设未知数, 独立列方程, 独立解方程, 甚至作答也写完整。这样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 但是我认为是非常值得的。其次在小组内交流作答情况, 自主学习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至此, 前后呼应, 体现了本章问题解决的主线, 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在本节课小结时组织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

1.在正数和负数一节 (七年级上册第14页) 教学中, 在归纳小结本节课时, 教师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首先让学生独立反思, 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所学所得, 充分展示自我才华, 推荐代表发言, 最后师生互动, 一起补充完善, 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在归纳小结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回顾、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 并将所学的知识与以前 (小学) 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2.在数轴一节 (七年级上册第16页) 教学中, 安排如下:师生互动一起小结:什么是数轴?如何画好数轴?如何在数轴上准确地表示有理数?当问题提出后, 先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老师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 在小组内各抒己见, 深化对数轴概念的认识, 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 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活动, 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 再让部分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师生共同评价, 充实完善所学的知识。通过小组自主交流学习、师生互动小结, 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六、结语

自主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如果从初一阶段开始, 学生用自主学习这种方式来学习, 必将会给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它的成效不仅在于创新, 更在于形成独立观察思考和自主研究、探索的意识,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探索的精神、集体观念、创新能力。

摘要:自主学习,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依不同性别和能力, 分为若干小组, 为共同完成某一目标或实现共同利益, 通过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鼓励, 并以集体的成功为评价依据, 最终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学习策略。本文从观察思考、尝试探究、讨论交流、练习巩固、归纳小结等基本环节中, 主要列举初一的数学教学实例, 来阐述如何组织与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研究,教学,分组讨论

参考文献

[1]杨裕前, 董林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上、下册) [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 (上、下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数学教学语言的自主学习的研究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能力;语言风格;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62-03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是简单的减少学生上课时间,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水平和素质要求就更高,教师个人素质提高势在必行。就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所谓“能力”应该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执教水平上,一名教师拥有较高的学位和较多的知识积累,并不意味着他就具有较高的执教能力,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人,也未必就能讲好一堂课。这一点,恐怕许多人都有切身体会。反过来说,一些学历并不高的教师,其执教水平可能很高,教学业绩可能很突出,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尽职尽责,却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执教能力的核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教师要提高控制课堂、管理课堂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做到既严肃又活跃。严肃时,能让课堂安静,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走,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活跃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积极思索,大胆回答教师的提问。所有这些能力,都需要教师有着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都说工作前三年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学的东西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在大学的时候,总以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尚可,能说会道一点,健谈风趣一点上讲台过语言关肯定没问题。荀子早就说过:“诵说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洞察精微的道理并能表述出来,才可以为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走上了工作岗位,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接受专业指导,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才真的领悟“教学语言是专业化、个性化语言,属于特殊的语言类型”,教学语言的技能技巧不是可有可无的。

二、高中数学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常常会出现语言欠规范,“专业水准”不够,比如常会出现“这个函数有几个根?”,“这个方程的零点个数是几个?”等错误问法。在讲台前,新教师表现欲强烈,自己讲得多,学生讲得少,容易将课堂当作自己的演讲场所。而事实上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应该把舞台还给学生。怕学生不懂,自己讲了再讲,却不让学生讲;比较罗嗦,废话,无意义话多;提问多填空式,或是常常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意义的问题;问题问得太大了,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要学生回答什么;问答展开不充分,处理比较急躁;忽视候答、理答过程;在对话语气及态度上,站在学生“上面”、“对面”的时候较多,给学生的鼓励、肯定不够明显,“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应该是学生的合作交流伙伴”。

所以,如何优化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是新教师的“主修课”之一。

三、优化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途径

本人在总结与反思前几年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整理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想法与做法。

1、从备课入手“整顿”教学语言,组织课堂“讲稿”。

针对自己比较突出的语言问题:①语言量大;②提问质量不高,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是把一节课所有要讲的话都写下来,尽可能准确简明,一字一句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但课堂“讲稿”不等于演讲稿,其中还应包含学生的课堂反映,所以要注意在每个问题后面,可补充自己的猜测,学生会有怎样的回答。在课堂上提醒自己留给学生恰当的思考时间。在课后也可记录实况,学生是如何回答的。一个月后,我逐步缩减了“工作量”,选取“关键的话”作备注,其中包括转折处的承接句、启发性语句、有必要强调的重点、专业术语、问题的序列、经典的语句导入或小结等。课后有针对性地推敲一下某些语句的实际效用,用其他颜色的笔在备课本上圈点一番。在某些问题和例题旁记录下学生的经典作答亦或典型错解。插入一些课堂上的“妙手偶得”,亦或反思后的“有感而发”。比如,函数单调性(三)一节例题1的处理在我的教案上“呈现”如下:

例1、判断函数 上的单调性

析:图象参考有困难,只能立足定义,稳扎稳打,关键抓住f(x1)-f(x2)的变形

通分 提取公因式 通分

问:作差变形过程中通分、提取公因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化为因式、分式相乘的形式,便于判断符号)

满足减函数的定义,注意结论的书写思考:

如果存在,又会是怎样的单调性?(学生反应不过来,问题需要作分解)

改: 上是减函数

在(0,1)上,当 时,恒有 ,即 恒正

那么,在 内是否存在某一区间当 时能使 恒负?

的符号可判断,关键看 ,

你能够找到那个区间吗?

在 上,当 时, 恒负,即恒有 说明了什么?

上是增函数.

细致的语言安排可切实控制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量,废话、无意义的话自然减少,慢慢也就不再罗嗦了;研磨推敲,注重教学语言设计是提高提问质量的有效方法,该问什么,怎么问,如何承接,如何铺垫……应该好好琢磨,心里有“谱”。

2、从听课入手坚持写观察笔记,借鉴经验、自我实践是重要“策略”。

优秀教师教学语言上的共同特征:上课从容不迫,语言非常精炼、精要;注意语气上的强调;恰当地设置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问答展开得很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采取追问;遇到障碍时,利用机动的铺垫降低难度迂回着问;方向错误时,采用反问,及时调整;问题序列化设计,层层递进。有了这些提点,听课时在教学语言上目标就比较明确,也容易捕捉闪光点。

教学语言中问答是最常见的形式。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成功地应用提问来引导学习,其弟子称道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到了现代,提问的课堂地位仍然值得重视。“提问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要点,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中重要的激活因素。”所以,在优化教学语言的学习中“问题的序列设计”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训练”。我整理了一些听课过程中积累的关于上述“专题”的观察笔记进行分析与研究,感受问题的语言品质与思维品质,体会问题的设计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实践,体验编拟问题的策略与原则①。

曾听过本校某位老师在观摩课上的新课导入式提问,紧紧抓住了双曲线与椭圆的联系与区别,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利用问题序列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例如:1、椭圆怎么定义的?还有补充吗?

2、定义反映到图形上是怎样的?

3、把“+”改为“—”,定长仍为2a,会怎样?能否想象?

4、把2a缩小后,用什么方法可以把点(到两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画出来?

提供工具绳子;适当提示,演示怎样画椭圆

5、能否进一步得到完整的两支曲线?

6、与椭圆比较,请给出双曲线的定义

7.双曲线的数学式与椭圆有何区别?

8、两点距离与定长的关系如何?从哪里产生的?

问题设计得不仅有梯度,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且多开放式,留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教师只是引导加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动起来,自己探索学习,建构知识体系。

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了问题序列设计,课前准备,课后反思。比如,对数第一课时的导入式提问我反复修改了多遍,最后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序列:

简单回顾上单元学习内容 先将指数b的取值推广到实数范围,又将底数a限定在

大于0且不等于1的范围,最后得到一个定义域为R,值域为R+的指数函数y=ax

设置情境 求值

第一组:(1) (2)

第二组:(1) (3)

问题① 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结合指数式看看,它们各自所涉及的是怎样的求值问题?(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问题)

问题② 对此我们分别进行了怎样的运算?

问题③ 再看上述指数式,作为一等式,它表示的是底数a、指数b、幂值N三者

之间的关系,那么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值能否求出第三个值?

问题④ 像这样的“知二求一”的问题有几类?除了黑板上出现的这两类问题外,第三类问题是如何?

问题⑤ 我们有没有碰到过呢?

“回归社会”事实上,这类问题在我们的社会生产及科技领域现实存在着;

“回顾历史”而且在17、18世纪这类问题一度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难题之一

(天文、航海、工程、贸易以及军事发展过程中常遇到的数字计算问题)

联系教材 指数函数部分的应用题

问题⑥ 数天前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函数图象法)

问题⑦ 你觉得这个方法怎样?可与第一、第二组的解决方法进行比较.

(不方便,技术上有难度. 与之比较(i)不能进一步得到关于未知量的明确表示式;

(ii)没有具体的运算较短时间内来求解x的值.)

问题⑧ 设想能否有更好的方法?

困境往往预言了一种新事物的诞生. 同样是在17世纪苏格兰伟大的数学家纳皮尔

就发明了对数----解决指数问题的新方法.

通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我深切地感到问题序列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其启发性、连贯性、递进性等诸多因素,最难把握的就是两个问题间的跨度以及有效的引领,“跳一跳摘桃子”的策略应用。

3、针对课堂实录,反复推敲琢磨教学语言。

我曾经好几次用录音笔或是用录像机录下自己整节课的教学语言。开始时,觉得很难接受自己的语言风格,甚至听着还有点难为情。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针对自己课堂上出现的语言上的毛病,在录像或录音中可以听得淋漓尽致。曾经在我讲课时,“那么”这个口头禅被使用得相当多,通过听自己的录音之后,“那么”这个简单的口头禅,我觉得是那么地刺耳。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主攻这个毛病。一段时间下来,再录下整堂教学语言,“那么”一词几乎不再出现。

4、从个性特点出发定位自己的语言风格,敢于创新、勇于探索。

借鉴学习切忌盲目模仿,自己欣赏的但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风格背后是特点。比如,在有的老师的课堂里,他常以幽默生动的个性语言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脸部表情轻松自如地调动课堂气氛,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非常突出,语言风格独到。下了课堂平易近人,机智诙谐,富有活力的人。我也正思考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个性融合了热情奔放与严谨细致的“元素”,所以基本趋向于严谨大度的风格,用激情“感染”学生,用缜密的逻辑思维“打动”学生。课堂上多用开放式的问句以激发学生表达内心感受,注意采取间接问句,比如:“我很想知道你对……的看法”,引导时多用鼓励和启示的语言,常选用如下一些引导语:“你觉得……”,“你想要怎么做”,“你的意思是……”。

优化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积累。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师技术行为》 黑龙江出版社 傅道春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篇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提升认知能力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当作一件高兴的事情来做,就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学生心理上来说,就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就会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就会事半功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适合教学的问题情境,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思考,自觉学习。

二、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展示生活问题,能够解决实际困难的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比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问一答”“你问我答”的教条式教学更有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学生的参与人数也更多,这样也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索。学生在思索期间,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来回巡视,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中,特别要注意,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教师绝对不要代替,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就不要提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积极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学习

学生在独立思考无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参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扇形面积”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模拟“羊拴在树下吃草”进行探索。准备一根线,线的一边系在粉笔上,线的另一边固定在三角尺的一个角上,这根线要比三角尺的边短,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尺是树桩,粉笔是拴在树桩上的羊。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演示羊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学生演示时,就可以拉直短线,用粉笔画出一个弧形的轨迹,从而让三角尺的边与粉笔画出的弧形形成几个扇形,这些扇形面积的和就是羊吃草的最大面积。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接着提问学生:哪些因素与这个面积有关系,如何求解呢?学生就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也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认真总结,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篇10

绵竹清道学校:马时利

探究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来解难释疑尝试活动。本文将从“让孩子多“疑”,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合理适时地引导,提高探究的效果”“ 探以致用,体验探究成果的价值”等三方面来浅谈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如在教学小数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首先问:“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师生齐唱“六一歌”,引出布置六一联欢会会场场景图,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问: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新课“找规律”,让孩子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呈现问题、启发诱导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就<<找规律>>一课来说吧,引出问题后,观察主题图,并提出问题“说说这些小花小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促进学生积极观察、思考,从而小组展开讨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三、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合作探究、解惑释疑

组织小组学习:通常同桌或四人异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组际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在各自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求得最佳的答案,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互补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合作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五、分层练习、内化知识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还就<<找规律>>这节课来说,小组讨论找到主题图规律后,教师就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的练习,如:“做游戏”、“接着摆”、“有规律的掌声”、“表演一些有规律的动作”等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

六、深化练习、拓展引伸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最后我们仍以<<找规律>>一课为例,通过各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以后,再做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手儿巧”。要求孩子们把一些花按规律贴在头饰上,把头饰戴上并说明按什么规律贴的,让他们都参与并展示成果。最后布置一个课后练习“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为妈妈设计一条项链”。让所有孩子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积极而愉悦的情绪状态。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能促进思维活动,诱发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上一篇:路旁的橡树说课稿下一篇:村上春树经典句子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