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同志在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李鸿忠同志在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共5篇)

李鸿忠同志在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在加强思想武装的前提下,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局面和工作成效。省直机关工委创建 “六型机关”的活动,他们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节约型、廉洁型 “六型机关”,很有意义,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从当前来讲,要重点推进八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一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 “总钥匙”。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旨要义和精髓实质,更加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既要保持相当的发展速度,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协调;既要重视加快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既要重视经济建设,又要全面推进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省各级政府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切实担当起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织者和积极实践者的职责,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与科学发展的高度统一,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切实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自觉地与科学发展观 “对表”、“调频”,着力转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预见性、系统性、原则性和创造性,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应急和谋远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建设,加强应急管理相关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着力提高谋远能力,强化战略思维和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意识,深谋远虑,注重从战略高度、全局高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统筹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积极谋划和推动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作事项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和能力。

三是创造性工作的能力。要善于把中央、省里的精神同本地、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与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上级精神和决策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思路、谋划和具体的操作方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创造性地推动工作。要敢于在思路、制度、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打破条条框框,大胆探索创新,以开拓求突破,以创新求发展,于困境中找到出路、于困难中找到办法、于无望中创造可能、于可能中办成事情,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力度的 “放大器”;做将国家大政方针和上级精神变成适应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的 “变压器”;做将上级要求、谋划、部署变成解决问题的政策、实招、项目、实事的 “转换器”。

四是统筹协调的能力。要善于 “弹钢琴”,统筹兼顾、协调各方,有序、高效地推进各方面的工作,既要突出重点,抓好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又要兼顾一般,抓好其它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提高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善于抓协调、抓配合。

五是团结和谐的能力。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和谐,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要切实维护当前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营造更加优良和谐的发展环境。强化团队意识,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工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增强协调配合意识,不断提高政府及部门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团结是胸怀,是思想水平,是素质,也是能力。领导干部个人的性格有急有缓,知识有专有通,能力特长表现不可能一样。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好班子,不仅仅自己要有能力、要发挥带头作用,而且要注重提高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六是廉洁从政的能力。廉政是政治清醒的表现,也是能力的表现。提高廉洁从政能力,抓好廉政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党风、政风、民风,而且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只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发展氛围、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才能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投资环境。要坚持 “力度统一论”,以抓改革抓发展同等的力度抓廉政建设,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切实做到能而廉。

七是化常为专的能力。“常”,是指常规性的工作。在机关里面,领导是少数,抓大的战略决策的是少数,大部分同志是抓常规性工作。要抓好常规性工作,并非易事。政府机关工作要特别强调专业精神。机关工作包括文秘、档案、信访、办公、机要等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转,事关政府这台机器的正常、高效运转,事关政府的效能、执行力和落实力。要全面抓好政府机关的各项工作,加强机关业务能力建设,化常为专、以专促常,进一步提高政府机关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八是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能力。政府的根本职责是服务。政府有两只手,一只是无形的手(市场机制),一只是有形的手(行政手段)。顺境时,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严格执法,政府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培育市场主体、改善发展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上,这只手需要冷峻有力。在逆境时、危机来临时,就需要政府采取一切办法和手段帮助行业、企业度过难关,这只手就要温暖而巨大。经济理论界有一个观点: “危机的时候需要强势政府”。我们不讲强势政府,要讲服务政府,加强服务更重要。平时我们抓经济工作主要强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强调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多发挥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但是,面对当前这个特殊时期,政府必须比平时发挥更大的作用,“看得见的手”和 “看不见的手”,都要用上,以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政府发挥作用的着力点要放在强化服务上,加大对基层、对企业的服务力度。企业是发展的主体。当前保增长,最重要的是要保企业。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发展。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进一步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省直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市县、对基层的服务力度,急市县和基层之所急,想市县和基层之所想,积极主动为市县、基层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摘自李鸿忠:要强化“能力席位”理念

职务岗位是“能力席位”。由谁来做是外在的体现,谁有能力做坐,要坐就要具备这个能力。职务、岗位的内涵是能力和任职资格。席位的要求是有规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能力席位都有它特定的要求,包括思想水平、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经历资历,等等。能力席位是铁打的,任职的人是可变的,谁有能力就由谁干,谁最能胜任就选谁,谁最能干好就用谁。以低能而居要职,以平庸而获厚任,就是丧失了任职的条件。要在全省政府机关能力建设中,特别强调“能力席位”概念,坚持“量才适用、人岗匹配”、“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的原则,建立体现能力价值的科学的干部考核机制。对敢于突破、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敬业勤业精业的干部,要破格提拔,委以重用。目前,主要还是有些干部担当精神不够。我们讲为党为民勇担当,担当就是要敢于负责任。范仲淹有一句名言,“为官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有担当精神,寻求一般、不敢突破,是做不成事情的。对碌碌无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干部要有淘汰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调、劣者汰的机制。

加强执行能力建设,必须在完善、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工夫。

能力建设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绝非“一阵风,走过场”。体制机制创新是保障能力建设长久发展、形成持续效应的“发动机”,只有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能力建设的新制度,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制度化,才能巩固能力建设的成果。

完善政府执行机制,应与政府机构改革、责任目标管理、政风行风评议、公务员考核和行政问责制度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工作结合起来,建设“确责、履责、问责”的政府责任体系和规范、高效、严谨、细致的政府执行机制。

确责,是能力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明确了职能职责,能力建设才有努力的方向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制订加强能力建设的计划和措施,才能有的放矢。要结合机构改革工作,完善行政机关行政责任体系,用制度进一步明确机关及内设机构的职能,明确每个具体岗位的职责和能力席位标准,明确“科级公务员对本职工作应知应会、处级公务员成为行家里手、厅级公务员成为专家权威”的基本要求。

履责,是能力建设的核心。执行力强不强,取决于履责情况。每个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能力是否胜任,是否符合岗位职责的要求,不能靠主观臆断,而需要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来评估。要进一步改进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评要素,逐步量化考核内容,按照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能力席位制定相应的能力要求,以全方位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履责的能力。

问责,是能力建设的保障。履责不力,就要问责。不问责,责任就会被虚化;有错问责、无为问责,就会“为者负其责”。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要严格实施过错责任追究。对能力确实不胜任者要实行离岗培训,直至责令辞职。构建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将进一步强化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贯彻执行意识、“能力席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推动执行文化的建立,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提供政府执行能力和行政效能保证。

关于印发省人民政府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活动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巩固扩大政府“执行力大讨论”和“能力建设年”活动成果,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省人民政府决定,2010年以省直行政机关为重点,在全省政府系统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现就有关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按照执行力建设、能力建设和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思路,有序推进、相互贯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以提升公务员依法办事的操作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服务水平为着力点,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通过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使行政机关公务员忠于职守意识、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明显加强;依法办事的操作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能力席位标准和“确责、履责、问责”的政府责任体系更加完善;政府目标管理和公务员的履职履责考核、激励、问责机制更加健全;分类别、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公务员能力培训格局更加完备;行政机关运行机制和公务员的行为方式纳入法治化轨道。

——增强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公务员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在全省行政机关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健全责任体系。结合政府机构改革“三定”工作,明确行政机关各岗位能力席位标准,规范公务员履责行为,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确责、履责、问责”的政府责任体系。

——提高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务员基本态度、基本能力、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操作技能培训,加强实践锻炼,着力提高公务员依法办事的操作能力。

——提升服务水平。以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促进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着力提升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服务水平。

——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方式,加强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

三、主要措施

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是以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为主体的自身建设活动。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群众性,注重针对性和实践性,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利用湖北干部讲堂,采取集中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一期领导干部法治政府建设专题研讨班,开展一次大型法律宣传活动,举行一次学法用法知识考试,开展一次法制宣传工作专项检查,组织公务员认真学习依法行政的有关法律法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涉及本职工作的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增强公务员的法治理念,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成为公务员的自觉行为。

(二)完善能力席位标准。在机构改革“三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部门职能,明确机关各个岗位的职责,加快制定能力席位标准。采取上网公示、专家评议等方式,开展能力席位标准评估工作,修改完善能力席位标准,制定并以适当方式公布能力席位书。将部门的职责、能力席位的要求和工作目标,逐一分解落实到机关内部每个岗位及其公务员,建立完善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

(三)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对照岗位职责、能力席位标准和工作任务,通过专项考核、操作能力测试等形式,组织公务员对依法履责情况进行自查,找准在操作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操作能力提升需求计划,明确努力方向。开展依法行政情况自查,重点检查行政决策是否科学、行政执法是否规范、行政监督是否有力、行政服务是否到位等。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责任主体、整改时限,落实整改措施。

(四)提高依法履责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适应性培训和岗位创优性培训,重点加强公务员依法履责的基本态度、基本能力、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操作技能(“三基一专”)培训。利用湖北省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和公务员培训网,鼓励公务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在线学习,实行菜单式选学和学时学分制管理,确保培训效果。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实践锻炼,把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提高依法履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激励广大公务员争当依法办事的“操作能手”,争创依法行政的“服务标兵”。组织开展优秀调研报告评选、业务技能大赛、“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演讲比赛等活动,着力提升公务员依法依规办文、办会、办事的操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让人民满意为目标,以强化忠于职守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优良工作作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引导广大公务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权力观、地位观,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争创“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宣誓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试行公务员任职宣誓制度。

(六)加强履责情况督查。严格执行日常工作检查督办制度,强化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责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重点对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大项目落实情况及省政府与各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逐项进行督办检查,保证落到实处。对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或重大事项的制度执行,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执行时限和阶段性要求,及时排除执行中的障碍和阻力,防止执行力层层递减。

(七)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减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进一步规范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打造“阳光政府”。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再造行政流程,创新工作模式,健全服务网络,降低服务成本,大力推行按程序办事、马上就办、一抓到底的办事理念和执行文化,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

(八)推进管理制度创新。推进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启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逐步推动绩效评估制度化和结果公开化。结合岗位职责、能力席位标准和工作任务,坚持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建立机关内部日常业绩与重大责任事故登记制度,将公务员考核与公务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业绩和奖惩、使用紧密挂钩,不断完善公务员考核评价办法。制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履职问责办法,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公务员实施问责和过错责任追究,加快完善政府责任体系。

四、组织实施 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要注意把这项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工作、政府机构改革、机关作风建设、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和执行文化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务求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活动顺利推进,省政府成立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公务员局,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活动的协调、指导、督促、检查,推动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各部门要把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活动作为今年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培训,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严禁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二)加强舆论引导。要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和宣传栏等阵地,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活动的重大意义、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宣传依法行政的先进典型,宣传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实际成效,努力营造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性地开展检查督办工作,及时通报各部门活动的进展情况。要通过走访调研、明查暗访、经验交流、工作简报等多种措施有效推动工作。要对各部门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能力席位标准、强化责任管理、建立完善责任体系等进行重点抽查。要设立行政投诉电话,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等行政行为的投诉进行转办、督查。

(四)及时总结评估。要把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活动纳入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活动结束时,要采取座谈交流、群众评议、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对各部门活动开展情况及公务员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对于活动开展有成效、依法行政服务水平有提高的,要树立典型,进行表彰;对流于形式、敷衍塞责,不按规定开展活动,特别是在依法履责上出问题的,要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实施行政问责。要及时总结提炼政府执行力和能力建设、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自身建设的长效机制。

省政府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参照本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可结合实际,参照本意见,制定本地区政府系统深化执行力和能力建设,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

省长李鸿忠在东湖之滨接受了人民网的专访,并对人民网及人民网网民对湖北工作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李鸿忠说,“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的决策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调动民力、凝聚民智、倾听民声理应成为我们各级干部的工作常态。我们要善待媒体,特别要注重网络媒体对政府决策、行政执法、社会管理、公共权力使用的舆论监督,对政府管理形成有力的倒逼机制,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优化决策提供服务。

李鸿忠说,去年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湖北抢抓机遇,逆势而上,不仅在总体上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越、提档进位的新突破。一是总量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在2008年突破万亿元的基础上,去年达到12831.5亿元。二是速度加快。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2%,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九位,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三是后劲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6%,增幅创十五年来的新高;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加3302亿元,居中部六省第一。四是优势彰显。湖北的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区位优势等在扩大内需中进一步显现出来。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282公里,上升到全国第六位,武合、武广高速铁路开通,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五是质量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7%,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5.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六是民生改善。就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今年1-5月份,我省经济继续保持“高开高走”的良好发展态势,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9%。按照这一态势继续发展下去,今年的目标可望全面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保增长一揽子计划的实施,得益于中部地区崛起板块效应的显现,得益于湖北内生型加外向型双重优势的发挥,得益于全省上下团结拼搏的努力,得益于全省长期以来“打基础、管长远”成效的积累,也凝聚了新闻界特别是全国网络媒体的心血和智慧。政通则人和,人和则气顺,气顺则事成。

李鸿忠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越来越成为思想文化建设和新闻舆论导向的重要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型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感到,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作出了突出贡献。网络媒体是一种广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新型媒介,也是调动民力、凝聚民智、传导民声的重要载体。调动民力,就是通过媒体宣传,把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群众中间,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化为具体的措施和项目,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有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化解不了的矛盾。凝聚民智,就是充分挖掘网络媒体这一决策资源的富矿,把人民群众对改革创新发展的睿智之言、务实之策凝聚起来,化为领导的科学决策,从而使我们的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传导民声,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及时把人民的声音、意见反映上来,形成正负反馈系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调整,使决策更科学、更准确,为建立阳光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提供有效的监督平台。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形成于人民群众、完善于人民群众、落实于人民群众,网络媒体功不可没。

湖北工业基础扎实,科教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省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将武汉定位为中部中心城市、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批准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北正处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开始进入国际金融危机后新的成长阶段。省委、省政府把握发展大势,深化省情认识,提出了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两圈一带”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湖北进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时期的时代性标志,是引领湖北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行动纲领。坚定不移地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任务。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在做大总量中增强实力,在调整结构中提升水平,在科学发展中富民强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也是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凝聚全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想共识,推动中央决策在我省的贯彻落实,需要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和动员,离不开广大网络媒体和新闻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成之不易,持之更难。总而言之,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网络媒体的支持;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与全国各地的同频共振,这需要网络媒体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攻玉之石,让我们共享全国其他地方科学发展的经验和成果,以利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彭铁元)

来源:人民网

6月13日,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湖北行”启动仪式暨“3G无线新媒体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武汉开幕。湖北省长李鸿忠恳切提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对网络媒体的“迫切需要”,希望网络媒体一如既往地关注湖北、支持湖北。

在向嘉宾介绍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成就之后,李鸿忠动情地表示“成之不易,持之更难”。他结合湖北省情向与会的网络媒体提出了四方面的需求。

首先,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政策支持,这需要网络媒体继续及时宣传党的大政方针,让党的阳光雨露照耀到每一个角落,滋润所有人的心田。我们的贯彻落实工作也需要网络媒体的跟进推动。

其次,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内生机制的形成,这需要网络媒体继续加大对湖北科教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的宣传力度,让湖北走向世界。我省市场腹地广阔,内生型经济优势明显,扩内需潜力巨大。进入“高铁时代”后,武汉成为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湖北成为新的“九省通衢”,极大提升了湖北的区位优势。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湖北走上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第三,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这需要网络媒体架起上传下达、下传上达的桥梁,以利于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与联络。“民智益发扬,国富乃倍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的决策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调动民力、凝聚民智、倾听民声理应成为我们各级干部的工作常态。我们要善待媒体,特别要注重网络媒体对政府决策、行政执法、社会管理、公共权力使用的舆论监督,对政府管理形成有力的倒逼机制,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优化决策提供服务。

第四,作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的一部分,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与全国各地的同频共振,这需要网络媒体为提供更多的攻玉之石,让湖北共享全国其他地方科学发展的经验和成果,以利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我诚恳地希望全国网络媒体的各位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湖北、支持湖北。”李鸿忠请网络媒体多形式、多层面地宣传推介湖北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为推进湖北“两圈一带”战略实施、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营造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率领由省直有关部门和中央在鄂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的“服务团”,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调研并召开专题办公会。他强调,要按照国务院批复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部署,坚持“省市共建”,举全省之力,支持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使之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和重托。

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推进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探索完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我省科教优势,抢占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制高点,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有利于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把握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李鸿忠强调,加快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明确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闯、大胆试,创新体制机制和观念理念,大力培育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加快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搭建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有利于整合各类要素的创新平台,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有利于创业发展的一流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创新试验环境和科技产业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在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的同时,要着力在自我努力上下工夫,狠抓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实。要根据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共促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李鸿忠在省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上讲话摘登

发布时间:2010-03-24

廉洁从政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的根本

李鸿忠在谈到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时指出,实现湖北提档进位,最根本、最主要的是要抓好两个建设,一个是能力建设,一个是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抓得好,风清气正,就能凝聚人心,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共谋发展的合力。党风廉政建设抓不好,风气不正,要想维持现有的发展水平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他要求各级政府及部门进一步深化四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廉政建设事关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我们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可授可收。各级政府领导和公务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其实质就是人民的“雇员”。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我们尽职尽责地为人民做实事、谋福祉。这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政不廉,用人民授予的权力做交易,以权谋私,如同人民雇佣一个偷盗之人来管家,既违背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也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的法则,也就丧失了为政的资格,丧失了作为人民雇员、公仆的资格,必然会受到问责与惩罚。

二是廉政建设事关政府的公信力。廉政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威望,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成效。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判基础就是廉政。政府的执行力和公务员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公信力是根本,而廉政又是公信力的基石,基石一旦动摇,就是动摇了根本。只有廉洁从政,人民群众才相信政府、拥护政府。

三是廉政建设事关执行力和能力建设的成败。廉政是执行力和能力建设的首要前提和保证。我们抓执行力、抓能力建设,我们要勇于担当,能干事,干成事,干净干事。如果为政不廉,不干净,执行力和能力建设的第一关就没有守住,其他也就无从谈起。干事需要担当,需要有公信力,无私才能无畏。为政不廉,有私欲,就不可能刚起来、硬起来,勇于担当也就是一句空话。为政不廉、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相当于让一个带病的人去干事,是不可能干成事的。

四是廉政建设事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为政之德。用人民授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和岗位,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价值。这种特殊职业和岗位,决定了从政者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具有牺牲奉献精神,要以为人民服务、谋利益、谋福祉为乐,为追求的目标。这是从政之德的主要方面,处于统帅的地位。

公权民授,政府必须接受监督

李鸿忠在谈到强化政府监督时指出,强化政府监督是促进政府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职责的重要保障,是创新廉政建设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原动力。他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监督,切实把党和人民的监督看作是对权力行使必须进行的制度性安排,也是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关心爱护,从而自觉而不是勉强、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监督。他强调:政府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公权民授,必须接受监督。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强化几个观念、理念:一是公器公管,公共监督。权力是公器,授予政府但不属于政府。我们运用人民授予的权力,但这个权力不属于我们,是“公器”,必须在公众的监督之下运行。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公务员,都必须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二是公器限用,不可滥用。要依法依规使用。不依法行政,以权谋私、滥用权力就是违法。三是公器公用,私用即盗。公器私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损害了人民利益,相当于抢夺了公共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性质同“盗”,必须严惩。

大力推进对政府监督的制度化

李鸿忠同志在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与建设部系统其他协会相比,特点之一就是会长最多,有19位正副会长,其中17位是企业家会长,因此,我将从企业家会长的地位和作用、优势、职责三个方面,来讲一讲企业家会长应如何发挥优势、恪尽职责。

一、企业家会长的地位和作用

1. 行业的资源和财富

我多次强调,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重视企业家,那么这个国家、民族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因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是靠企业创造财富,而企业要靠企业家来引领,可以说,企业家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核心力量,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在和政府多次交流过程中,我主张社会在重视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时,要高度重视创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家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发挥企业家作用,只有企业家的创业才能带来就业,像在座的副会长企业基本都解决了成千上万人的就业,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中国经济学界研究国内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划分为三代: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批胆商,像大邱庄禹作敏那样,是垮掉的一代;到改革开放中期,由于价格双轨制的客观存在,出现了“官倒”现象,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情商,是正在挣扎的一代;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出现了一大批智商,像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是正在崛起的一代。就协会的企业家会长而言,应该是儒商加智商,拥有儒商的诚信品德、智商的聪明才智,是社会最稀缺的资源,是社会最可爱的人。尽管当今企业家面临种种困难,市场经济仍不完善,存在种种不正当竞争现象,企业家面临着种种诱惑和挑战,存在着不断自我完善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进一步发育和完善市场经济,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家的聪明才智,才能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2. 协会的栋梁和代表

行业是由若干企业组成的,在中国不存在小行业,只有小企业,任何国际上认为的小行业,在中国13亿人口的基数下也算最大的,像擦皮鞋就是大行业。但企业有小企业,行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从小店铺,夫妻店,到现代化企业,任何一个城市企业数量都要接近上千,其中小企业数量所占比例较高。但一个行业的发展不是小企业所决定,是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规模较大、对行业有影响的、敢于与国际同行相比较的重点企业所决定,所谓的“行业栋梁、行业脊梁”。协会选的企业家会长,是在行业中能够作为行业代表、行业栋梁的企业家。协会要抓行业的发展,既要考虑全面性,更要抓住代表性,能够代表行业发展方向,代表行业发展水平,毛主席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总要有行业的领头羊、领军企业,而我们企业家会长的所在企业正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在行业发展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 会员单位的核心和表率

协会的企业家会长在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既拥有较大比例的市场占有份额,也与同行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行业发展比较和谐。我经常说,协会就是商会,企业家会长所在企业在行业中自然就成为了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单位,企业家会长也就成为了在行业中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人物,同时相当多的企业家会长也是行业的专家,是学习的榜样,在行业发展上起到示范作用。企业家会长是会员单位的核心和表率,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企业家会长就代表了行业的发展水平。

4. 产业文化的倡导者和执行者

在座企业家会长所在企业发展至今,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各有特色。回顾企业发展过程,正是因为企业家会长宣扬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从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你们既是在倡导企业文化,也是在创造企业文化,在发展企业文化。我看过部分协会会员单位的标语口号,从市场、做人、产品质量等方面宣传企业文化,有些提法相当好,我建议各专业委员会收集行业内优秀标语口号,开展宣传学习,以提升行业文化水平。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文化特征,少数企业家还写个人成长的书。拿日本松下电器为例,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一开始是搞自行车铃铛的,之后转到电器行业,建立了电器王国,他对企业发展建立了一整套的企业文化理念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现在各大书店都能买到,影响力甚广,对宣传企业文化、产业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家会长应是协会所主管行业的产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执行者。

综上所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家,协会以企业为骄傲,更要高度重视企业家,特别是企业家会长,协会人员更要有深刻认识。协会要做大做强,前提是企业强、行业强。只有高度重视企业家,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协会才能真正做到“儒商智商行商之友、敬业兴业行业之柱”。应该说,各专业委员会主任是认识本系统、本行业企业家最多的、和企业家感情最深的、对企业家具有亲和能力的人,具备做好协会工作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协会正因为有企业家会长才能使协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离开企业家会长,协会就会存在官僚作风,存在“懒会惰会”的情况,而企业家会长能够对这些不良现象起到弥补、纠正和监督的作用。总之,在创新协会工作上,企业家会长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企业家会长的优势

1. 成功企业家的优势

成功企业家有三方面的优势:

一是精神方面。从小作坊、夫妻店、乡镇企业发展至今的成功企业家,敬业精神最强,你们视企业为自己儿子,含辛茹苦,没有这种精神做不到如此,相比而言,相当多的政府官员没有企业家这种敬业精神。

二是能力方面。企业家的成功没有固定模式,但都有独到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靠拿到博士生学位去完成的,而是具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美国哈佛大学强调不培养知识分子,而培养能力分子,培养拼命地、疯狂地追求质量,追求利润的市场竞争的“职业杀手”。我们的教育要实行素质教育改革,要彻底改变高学历低能力、高文凭低水平的现状,提高解决企业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家会长从企业发展过程中锻炼了能力,同时也就具有了对行业提出建议的资格。

三是需求方面。这也是协会的优势,人生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五大需求,企业家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是做大做强企业。有人说老板要挣钱,但那不是最重要的,像外国成功企业家如比尔盖茨,他的人生需求已经不在生理需求层面,考虑更多的是为社会服务。可以说,企业家需求是协会存在的前提,协会所有的活动是围绕企业家需求开展。协会要让会长单位、会员单位有所得,为他们创造商机,不然是没有价值的,是不受会员单位欢迎的。

2. 领军企业的优势

相比较而言,我们选任的企业家会长是来自行业的领军企业,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科技水平,都代表了行业发展方向。作为协会而言,最根本的两项任务是壮大行业,做强企业。这些工作协会不是具体来做,而是通过各种活动协助、指导企业去思考如何做大做强。无论从行业角度,还是企业角度,领军企业均具有这方面优势,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领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书本上所没有的,是需要亲身感受体会的,因此,领军企业在协会中是具有很强优势。协会正是靠这种优势,从领军企业来、到会员单位去,增强活动能力,创新活动的方式和效果。

3. 国际合作和交往的优势

在近几年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会长经常赴世界各国考察和经商活动,了解了一定的国际同行业发展状况,像中建钢构董事长王宏,在国外工作5年,具有国际合作和交往的优势;或者企业本身就是合资合作企业、外贸企业,像沈阳远大,50%业务在国外,通过业务积累了国际合作和交往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外国企业家特别重视中国企业家,希望和中国企业家合作,寻求企业发展,为国际合作和交往打下基础。作为中国的协会,我们不能仅限于研究中国行业,要眼观全球,了解国际上同行业发展水平。相比而言,在国际交往方面,企业家会长较多地、较深地了解国外同行业发展现状,协会正是靠这种优势去创新实施走出去战略。

综上所述,企业家会长具有这三方面优势,这也是协会工作的优势,协会能否发挥企业家会长优势是协会工作能力的体现,协会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就是发挥企业家会长优势,从而起到壮大行业,有效指导企业发展的作用,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三、企业家会长的职责

在国外,大型协会像英国CIOB,是企业自愿组成的团体,会长是由大企业家轮流担任,但中国有自身的国情,现阶段会长往往是由退休的政府官员担任,未来将会改变。有人预测未来的世界将不是由大国总统来决定,而是由大企业决定世界发展。作为企业家会长,具有重要职责,尽管各位现在还是副会长,也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双重身份,要认识自身的职责。

1. 做大做强领军企业的责任

企业家会长最基本的职责是要做大做强自身领军企业,这本身就是对协会贡献。如果企业搞的今不如昔,“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会长当了也没意思,因此,必须要做大做强自身企业。杜顾问跟我说过,高速公路旁边广告牌上宣传最多的是我们协会会员单位的产品,可以说,协会主管企业的产品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标志,是体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也是党和政府切实关注民生、关系群众利益的重要方面,作为企业家会长,在做大做强领军企业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此外,当今社会发展很快,领军企业、大而强的企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美国也存在有的大企业一夜就破产,如雷曼兄弟,与此同时,一些中小企业在以扩张式发展的速度追赶领军企业。谈到这一点,我要求各专业委员会回去统计一下,包括协会会员单位已经上市的数量,近一两年准备上市的数量,打算召开协会会员单位中上市公司的交流研讨会,研究企业融资上市之后的发展战略。为什么研究上市企业?我认为企业上市后风险很大,企业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如果不认清情况,不随机应变、与时创新,不做大做强领军企业,企业迟早会停滞不前,甚至严重到破产。

2. 社会责任

企业家要尽到社会责任,温家宝在法国巴黎会见世界企业家座谈时强调两点:一是企业要创新,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二是企业家身上要流有道德的血液,要尽到社会责任,否则是社会不欢迎的企业。去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评选了在国际工程承包中获得社会责任金银奖的中国企业,在颁奖时我注意到,获奖的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只有一家获得银奖的民营企业就是沈阳远大,可以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强调社会责任,包括低碳经济、建筑节能、劳资关系等方面。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劳资关系的和谐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工厂环境还是不错,但仍有一些工厂环境实在不太令人满意,噪音大、灰尘多,企业赚的钱是靠牺牲工人生命价值取来的,这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企业家会长在协会中要带头尽到社会责任,同时关注行业发展也是社会责任。在四川地震期间,我们的会员单位积极行动,为抗震救灾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企业才是受社会欢迎的企业。

同时,企业家会长要充分认识到协会和企业的关系,正因为有了协会,作为协会副会长,将会为自身企业增加更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家会长提供更宽阔的活动空间;而协会正因为有企业家会长才能更有生命力,如果哪天协会成为企业累赘、负担,协会就没有存在价值。我还经常讲,企业家会长有双重身份,不能讲你们协会怎么样,要讲我们协会,要以协会主人翁身份关心协会发展,关爱协会网站、年鉴、杂志等,关注协会的各种活动和成效,这也是尽社会责任的体现。

3. 协会活动的智囊和带头承办的责任

我来协会工作一年多,深刻体会到任何工作都要创新,具体包括三大方面内容,一是协会工作的创新,协会工作特点是没有固定模式,没有上级部署,都是我们创新工作的结果;二是行业创新,我们要创新行业规划,行业科技、行业品牌,要有效地宣传行业,并为全社会所认识,不仅仅是房地产商,更重要的是广大社会民众;三是企业创新,在行业成千上万的企业中,协会的会员单位都是行业代表性企业,如何有效指导领军企业创新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不然是短命的。无论从协会、行业创新,还是企业创新,这些都需要我们动脑筋,在这方面,企业家会长有发言权,应该肩负协会活动的智囊和带头承办的责任。像这次会长会议由坚朗五金承办,是白总主动要求的,是企业家会长责任感的体现。因此,今后我们要多思考、多动脑筋,要调动企业家会长积极性,依靠企业家会长带头承办多种有价值的活动。

4. 协会领导者的权力和义务

企业家会长是协会的领导者,要尽到权力和义务,协会是你们的,你们在与刘秘书长沟通的前提下,可以代表协会参加国内外活动,我在协会机关内部会议多次提出,希望各委员会主任能成为国际协会成员或者在中国成立国际协会。像给水排水设备分会华明九会长,现任国际水协常务理事。

中国是个大国,有这个条件,我们希望和外国协会联系,各位副会长在出国时,除代表企业活动外,也可代表协会与国外协会合作,可以草签协议,回国后再商量。

企业家会长要带头执行协会民主办会的章程,带头履行协会副会长职责,恪尽职守,才能办好协会。对于企业持续发展,企业家要干,企业家的儿子孙子也要继承干下去,协会亦是如此,协会领导者都要在任职期内尽到自己的义务。既要在前届工作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又要为后人接着干、为协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在座企业家会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非常重要,协会回去要认真研究,我们会尊重每个副会长,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的意见,秘书处都要有书面答复,这是民主办会的特征,是区别于政府的特点。对于协会,我经常在思考究竟怎么办,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有40多个协会,业务有交叉,协会也在彼此竞争,我认为有为才能有位,没有作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要让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及各委员会有所作为,就必须动脑筋,要研究在当今国情下协会如何有效开展工作,如何和兄弟协会开展竞争和合作,所谓“在商言商、在协会言协会”,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人生价值。

尽管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是各位副会长都发了言,会议效果不错,等过了春节,每年3、4月份是各委员会最繁忙的时期,我们接触机会更多,在这里我要强调,活动年年搞,年年都要有新的东西,要在前人基础上、在改革开放30年的基础上,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要促进协会发展,要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不能靠简单的课本知识,不能靠固守已有的模式。

就协会而言,我们有优势也有缺点,优势是熟悉行业、行业企业家,工作老练,有成效;缺点是或多或少有点惰性,不能全身心地时时刻刻在思考工作,尽管有时想到不一定都能做到,但首先要想到,如果在其位不思考、不创新,是耽误大事的,对此,后人是有评论的,因此,人在活着时,工作有所成就才是最大的安慰。

这次副会长没有参会的,副会长代表回去要反馈会议精神,协会尽管不是严密的党组织,也不是一盘散沙,尽管不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军队,但也是有一定凝聚力的团体,否则没有战斗力。我来协会研究协会工作,总结两句话:“干起来没完没了,不干也不多不少”。“不多不少”是不行的,是懒汉惰性,要“没完没了”地思考,“没完没了”有成效地开展各种活动,相信企业家会长也是如此。

李鸿忠同志在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共同开创湖北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在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李 鸿 忠

(2010年12月20日)

同志们:

现在正值年末岁尾,省委召开这次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主题就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天,我代表省委常委会,围绕继往开来、改革创新,务实求真、团结奋斗,共同开创湖北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当前,湖北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一条目标宏大、前景灿烂但充满荆棘和坎坷的发展之路,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靠什么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完成繁重任务、再创新的辉煌?第一位的,就是要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上的清醒源于理论上的坚定。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湖北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今后,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局面,我们都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这面旗帜、坚持这条道路、坚持这个理论体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遇到重大问题和面对复杂局面时气定神闲意坚,清醒坚定不迷失。

2、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这是最重要的政治,讲纪律这是最严肃的纪律。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防止将政治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淡化于日常事务和应酬之中。要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必须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对错误思潮、错误行为、错误倾向的鉴别力、免疫力和抵抗力,在事关原则的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

二、关于科学发展

1、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须既继承又创新,重在坚持与时俱进

第一,尊重历史,延续根脉。革命事业一棒接一棒地传承,今天我们接过这一棒,就是要延续湖北发展的历史根脉,继续书写湖北发展的新篇章。

第二,认真继承,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省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四基地一枢纽”的发展思路,推出了管长远、管全局的“两圈一带”发展战略,制定了《关于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抓好这些战略、思路、决议的具体化、项目化,抓好贯彻落实,真正抓出成效。

第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当前,湖北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三个新”:一是经济社会结构呈现新变化,经济结构升级约束增多、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二是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可预料的“两难”问题明显增多。三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期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创新。

2、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在必胜的信心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担起支点之重任,不负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湖北的殷切期望。“十二五”时期,我省必须以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高于中部平均的业绩,以名副其实的中心功能、示范作用、“两型”建设的前列位置来担当起支点重任。只有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不失机遇的历史性惠顾,解决发展不够的问题要靠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发展的难得黄金期。一旦机遇来了就要抓紧不放、抓住不放、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才能发挥湖北的优势条件,把条件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3、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重在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第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落脚点,是追求发展的可持续。今后发展之争,主要是科学发展之争,核心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之争。我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应是一个发展的规划纲要,更应是一个转变发展方式、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纲要。

第二,转变发展方式要处理好转变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我们要在转变方式与谋发展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上下功夫,要顺势而为,切实在加快转变上下更大的功夫、见更大的成效,使全省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要在“三个任务”上下功夫。结构问题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不断调整优化,而且永无止境的永恒任务,结构的优化永远是相对的,调整的任务是永恒的。转变发展方式的硬任务,就是要坚决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转变发展方式的软任务,就是“两个创新”:加强自主创新,以解决转变发展方式的驱动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解决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机制。

第四,转变发展方式是湖北发展的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总体上对湖北又是一次“弯道超越”的机遇。客观条件、大环境已不允许,也不可能让我们再走“先粗放后集约、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这恰恰是湖北发展既要高速度、更要高标准和高质量,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促进绿色繁荣和生态文明的倒逼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对于湖北是名副其实的跨越式发展。

4、培育提升湖北的综合竞争力,重在长远发展

湖北的发展成效,既要看当前,又要看长远。在这个问题上要坚持“三个防止”、“四个着眼”。

“三个防止”:一要防止只注重届内、任内,忽视长远;二要防止只注重“十二五”,忽视“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四个着眼”围绕的是一个地方的隐实力建设。显实力是明摆着当期就发挥作用,吹糠见米,马上有税收,隐实力则长远见效、利在千秋。一要着眼于产业建设;二要着眼于持续不断的抓结构调整;三要着眼于长远,抓基础设施建设;四要着眼于发展的综合性。

5、建立经济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同步共进、发展成果与人民共建共享机制,重在发展为民,实现民生共享,既是政治,也是经济。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湖北人民的富裕安康为己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包括最终成果和过程成果。

三、关于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关乎湖北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面对即将开启的“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大幕,我们要做的第一准备,就是解放思想的准备。

1、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更大、更远、更多的发展空间、视野、资源,核心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问题。任何一个地方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起码是品种有限。要努力做到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囿于本地资源,固守传统路径,“等靠要”都是没有出路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谁的开放力度更大、视野更宽,聚集资源的能力就更强,就能发展得更好更快。

2、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围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制度创新,核心是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我们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向改革创新要发展动力、要发展资源、要发展空间。

第一,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的意识理念。中冶南方的成功,就是把智力资源插上市场经济价值观、市场经济意识理念的翅膀才飞起来的。全社会、各方面都要大力强化市场经济的意识理念。

第二,用市场经济的文化、理念、机制,打造更多的“经济人”。我们既缺乏“经济人”的意识,又缺乏“经济人”。指既有专业专长,又有市场意识、经济头脑,能做实体、办公司、能赚钱的人;或者是没有专业专长,却能将科技、文化等资源要素组合、进行市场化,创造出科技文化商品,能经营、会赚钱的人。

第三,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市场的意识,学会用市场经济手段和机制谋求发展、破解难题,引导全社会从市场上找办法、寻出路。

3、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发展的统一战线。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把全省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能量激发出来,从而把改革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当中最活跃的部分,我们要大胆地“放”、大胆地“扶”,最大限度地释放民间活力。

4、要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建设发展文化,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人文软环境。

5、进一步解放思想重在实效,要以解决湖北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落脚点。解决实际问题,就要敢于破解难题,就必须突破条条框框,敢闯敢试。

四、关于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关于加强党的领导,我讲十个问题。

1、增强党的意识。加强党的领导,必须首先增强党的意识。第一,创先争优,强化党员的“先”、“优”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要靠党的每一位成员的优异表现。第二,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意识。强调以省委为核心,不是要以省委班子替代其他几套班子的职能作用,而是要求几套班子团结在省委周围,在省委领导下各司其职、协调运转、高效运行,形成合力。第三,要强化党要管党意识。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必须正确处理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关系,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严格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责任制,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的保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主要是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要讲原则、讲纪律,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所有重大问题都要由集体研究决定。同时,要用组织纪律来落实集中统一。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已经形成的党的决议、决定,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这是义务,更是铁的纪律。

3、构筑更加牢固的团结工程。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号召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第一,全省上下大团结,把团结作为湖北第一号软实力工程建设,巩固发展业已形成的团结干事创业的氛围。团结工程这个软实力是综合竞争力量重要的要素,有了这个软实力,一切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第二,要搞好各级班子的团结。主要强调两个问题:一是顾全大局,相互补台;二是要坚持五湖四海,铭记“君子不党”的古训。第三,从主要负责人抓起,不断提高团结的能力。特别把握好“三个第一”:一是党性第一,个性服从党性;二是事业第一,私事服从公事;三是主要领导对班子团结问题负第一责任。第四,强化维护团结的措施。我们讲的团结不是无原则、一团和气,是以大局、以事业为取向的和谐之和,不是强硬的统合,而是以充分发挥各个组织的不同职能和功能为前提的不同之和。

4、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班子建设首先要抓思想理论建设,这是基础。各级领导班子居于领导组织系统的首要层次,是要中之要。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培养靠得住、有本事、作风好的人,就是既有为政之德又有为政之才的德才兼备之人。抓好各级党委书记的配备,这是关键的少数。党的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如何,书记至为关键。更加重视抓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要把功夫下在长期培养、批次接续、储备充足、随时可用上,使我们有一大批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地用于班子的配备。加强班子和班子成员的能力建设。要引导干部将心思用在干事创业能力的提升上,不要有所旁骛。学历和能力看能力,能力和出力看出力,出力和力度看力度,重在为事业管用上。

5、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到党的事业基础,是党的建设的重点。当前,特别要把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和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两个方面作为重点,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东风,坚决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6、加强党的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各级党委要切实在深入、深情、深度、深化上下功夫,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培训、提高、考核。要以为群众谋利益为出发点,敢于做群众工作。要把群众视作父母,与民同心,乐于做群众工作。要接受群众监督,勤于做群众工作。

7、加强作风建设,以良好的作风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保证。“十二五”的大幕即将拉开,我们面临的是空前竞争的局面,湖北处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左右有强兵的态势。精神和作风的比拼正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全省及党委要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第一,勇于担当、以为立位,强调责任重于泰山。第二,科学理性,求真求效,强调尊重规律,不求机巧。第三,务实落实,踏实扎实,强调力戒虚华。第四,富于激情,奋发有为,强调精神状态问题。

8、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我们要始终坚持反腐倡廉和改革发展的“力度统一论”,做到改革发展的力度有多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就有多大,以风清气正的现实,促进发展,爱护干部,回应全省人民的厚爱与期待。反腐倡廉工作要重点抓好四件事。

第一,从“总开关”入手,抓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的教育。

第二,从源头抓好,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特别是要把对党政一把手、主要负责干部的监督作为重点。

第三,利剑高悬,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大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

第四,建设精神家园,抓反腐倡廉源头的源头。通过加强学习,营建健康高尚的精神家园,升华追求的境界,以“贵欲”取代贪欲。健康的欲望和精神家园,利于修身,利于工作,利于家庭,利于社会。

9、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既要全面开展工作,综合治理,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准确把握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等等。

李鸿忠同志在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篇4

(2005年8月31日)

这次全体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贯彻黄小晶省长在我市开展“四个专题”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和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部署,重点布臵我市绩效评估工作,推进效率政府建设,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为什么要开展绩效评估?用省委卢展工书记的话说:我们有这样那样的要求,却常常忽视围绕服务于第一要务的要求;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检查,却常常忽视第一要务落实的检查;我们有这样那样的一票否决,却常常忽视第一要务的一票否决。开展绩效评估,能够检验各级政府各部门服务发展的水平,能够推动政府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能够激发广大公务员服务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各级各部门要以建设效率政府为主题,以开展绩效评估为载体,以建立集压力、动力与合力为一体的运作机制为重点,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一、建设效率政府,要突出发展。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解决三明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加快三明发展,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作为效率政府的首要目标,作为评价绩效的价值取向,着重从三个方面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

(一)要拓展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思路决定发展出路。如何拓展思路?关键要研究发展。卢展工书记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四个关键”作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黄小晶省长在我市调研的反馈讲话中,6次提到要研究产业、研究项目、研究问题。我们要按照卢书记、黄省长的要求,以“活”为发展之源,“和”为发展之势,“实”为发展之基,人为发展之本,不断激活观念、创新思维、大胆实践,做到敢于想问题、想项目,善于研究问题、研究项目,能够解决问题、干成项目。要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格局中研究发展。跳出三明看发展,跳出三明看大局,跳出三明看长远,找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站位,找准九大支撑体系中适合我们发展的产业,找准我们有能力做大做实的项目。比如,省里提出做大汽车产业集群,我们的切入点就是以永安汽车厂为龙头,立足载重卡车,抓好产业发展规划,选准核心配套项目,借助民营经济的灵活机制,突出主机厂项目组团,主攻零部件项目组团,让载重卡车产业逐步浮出水面,让我市机械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气候。要立足三明优势研究发展。就是要研究我们有什么独特优势,利用这些优势能够衍生哪些项目组团,会集聚成什么产业。比如,我们确定重点发 展生物医药产业,就是因为这个产业是依托我市生态资源的绿色产业,是花小资源创造大效益的节约型产业,是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利民产业。我们要循序渐进,从医药中间体做起,逐步向终端产品延伸。按照这个思路,明溪怎样拉长紫杉醇、加兰他敏产业链?三元如何加快麦绿素产业化工程、茄尼醇等项目建设?泰宁怎样突破雷公藤深加工?建宁如何尽快投产高活性竹笋膳食纤维添加剂项目?大田南生的工具酶如何做大?将乐的菌草灵芝如何形成规模?宁化如何做大姬松茸?永林集团公司乙酰丙酮项目的延伸方向是什么?等等。这些都要有人去想、有人去干、有人去落实。

(二)要突出发展重点。对三明而言,突出发展重点,首先要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关键要壮大产业集群。壮大产业集群,重点不是考虑如何集中在一个平面上搞重复建设,而是考虑如何纵向推进增加产品环节,如何围绕主体项目向上下游延伸,衍生出一组项目,扩展出项目组团,最大限度把原料和初级产品榨干用尽,最大限度促进资源就地转化,最大限度做大产业规模。比如,围绕三钢80万吨中厚板向优质碳素结构板、桥梁板、压力容器板和建筑结构用板等系列产品转化,我们怎么去呼应三钢的发展,怎样才能把后道加工项目对接上去?围绕大亚木业45万立方米刨花板向家具、装饰材料、音箱板等系列产品转化,我们能够就地消化多少刨花板?能够引进什么企业搞配套?还可以开发什么下游加工产品?围绕青山纸业20万吨高强瓦楞纸,你们有哪些 包装企业能够与它对接?瓦楞纸除了向纸板、纸箱转化外,还可以深度开发什么项目?围绕这些项目,市里将分别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有一批相对固定的人持之以恒去研究项目、发现项目、重组项目,并会同各县(市、区)开展产业链招商,一个个领域推进,一个个项目突破。同时,着手建立产业链项目开发、建设考核机制,制定产业链延伸扶持政策,推动产业链项目建设,鼓励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三)要强化发展载体。项目是加快发展的最好载体,是激活发展的最大动力。我们要把项目带动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延伸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要靠建设项目加快发展。我市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基础设施项目接续不够理想,工业项目不够集聚,农业产业化项目偏小,城建缺乏组团项目,社会事业项目欠帐较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花心思去想,动脑筋去策划,下力气去突破。当务之急要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和专项规划,开发一批“十一五”期间特别是今明两年能够进入省级盘子的大项目。同时,加大项目汇报力度,主动沟通、积极争取,市里10月底将组织赴省汇报项目工作,各县(市、区)现在就要围绕基础设施、工业、农业产业化、社会事业四个领域,抓紧研究项目、汇总项目。要靠工作项目落实发展。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可以作为抓落实的工作项目,运用项目的理念和方法加以推进、加以突破。比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这两大 林业品牌,就是两个很有特色的工作项目。大家按照项目的理念去组织、去落实、去突破,工作就会更有活力。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这两个工作项目的体制、机制,使其成为我们加快林业发展的“助推器”。要靠评估项目检验发展。项目讲究的是效率,追求的是效益。评价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发展成果,说到底还是靠项目,靠评估项目检验成效。近年来,我们已经有了项目竞赛活动这个评估项目,这是检验各级各部门项目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鉴证点。现在,通过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用7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就能够更加全面地检验各级政府各部门服务发展、履行职责、管理机关的水平与成效。

二、建设效率政府,要强化为民。为民利民是建设效率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绩效评估的61个三级指标中,与群众安危冷暖直接相关的评估指标有32项,公众评议的分值占评估总分的40%。这是一种目标、一种导向、一种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从群众受益面大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关注的热点入手,从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改起,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一)要抓好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低1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低203元,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群众收入有待提高。我们要把促进就业作为为民利民的首要环节,作为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持之以恒抓好城乡居民的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在城镇,要通过建设项目、发展项目扩大就业,通过劳务派遣、“真情创业”搞活就业,通过落实政策促进就业,切实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在农村,要强化就业培训,强化山海劳务合作,强化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引导外出人员返乡创业,让更多的农民拥有一技之长,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输送到区外、境外,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增加农民收入,做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二)要强化保障。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把社会保障作为建设效率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立足全体社会成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研究企业构成变化,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做好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等工作。同时,关注弱势群体完善扶持救助体系,健全城乡“低保”,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完善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工资及时支付等机制,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困难大学生救助等政策,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问题; 开展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要办好实事。每位政府工作人员都代表政府形象,都要增强责任心,都要强化为民意识,把工作做得更好,让群众更满意。从群众受益面大的事情入手,抓紧实施10件办实事项目,做到说好做好,说到做到,取信于民。从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入手,对看病就学、餐桌污染、用水用电用气、市容整治等方面问 题,一项项研究,一个个突破,确保取得实效,让群众得到实惠。从关心受灾群众的衣食住行入手,突出抓好灾区重建家园工作,落实优惠措施,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元旦前所有灾民搬入新居。

三、建设效率政府,要注重和谐。和谐就是均衡的一种状态,就是相融的一种关系,就是协调的一种过程,说到底就是效率的一种追求。政府如何实现社会和谐,这里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一)要协调。协调包括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是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明城市特色所在。但我市社会事业项目欠帐较多,今年80个市级重点项目中,社会事业项目仅7项,总投资10.8亿元。为此,要呼应明年全省将要开展的文化产业发展年活动,淡化行政区划概念,注重整合优势、互动联动,以市区、永安、沙县繁荣带为重点,带动相关各县,对社会事业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形成今后五年社会事业的发展设想和项目布局。当务之急要成立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工作班子,主攻重大项目、缺失项目,发现、策划、启动一批今明两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探索资源、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联动推进社会事业项目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下半年市里着重抓好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科技会展中心、沙阳文化乐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各县(市、区)也要抓好一批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项目,营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氛围和气势。下午,将召开市里和永安、沙县、两区市、县(区)长社会事业项目务虚会,筹划“十一五”期间的社会事业项目工作。

(二)要持续。我们是全省生态资源最丰富的设区市之一,持续发展的潜力很大;我们又是以原材料为主的老工业基地,持续发展的压力很大、任务很重。去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仅占全省的4.7%,但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却占全省的14.5%,粉尘排放量占全省的42.9%,烟尘排放量占全省的22.9%,废气排放量占全省的22.1%。促进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抓好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当务之急,就是要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重点解决饮用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使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错误做法基本得到纠正,群众反复投诉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三)要稳定。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安全才能稳定,稳定才能和谐。前不久,广东梅州兴宁接连发生两起煤矿透水事故,特别是“8〃7”大兴事故造成123名矿工遇难,是一次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当地市县两级行政首长均停职检查。分析事故起因,固然有矿主违法、违规、违章经营的问题。但从政府角度来看,是一些地方“官煤勾结”的利益机制在作祟,监管缺乏狠劲、缺乏铁手腕。为此,中纪委等国家四部委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规定凡本人或以他人名义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于9月22日之前撤出投资,对逾期没有如实登记撤出投资或者隐瞒事实真相、采取其他手段继续投资入股办矿的人员,一经查出一律就地免职。安全生产是 最脆弱的一根神经,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位臵,加大小煤矿、非煤矿山清理整顿力度,逐个排查安全隐患,逐个企业核查安全生产许可证,凡是没有提出核查申请的一律停产整顿,凡是整顿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一律关闭,对合法经营者要保护生产积极性,鼓励他们依法做大做强。要按照部署继续抓好机关工作人员投资经营小煤矿、非煤矿山的清理工作,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推进“平安三明”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认真排查、调处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四、建设效率政府,要提升服务。政府工作的核心是服务,群众接触政府最多的也是服务,公众评价政府绩效最直接的还是服务,我们有什么样的服务,就体现什么样的效率,就展示什么样的形象。

最近,厦门市贯彻省委卢展工书记“四个关键”的要求,增强发展冲劲,创造了惊人的“厦门速度”。卢展工书记这样看待厦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这样评价厦门发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样评价厦门干部,“厦门还是厦门,厦门就是厦门”。近4个月厦门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从《福建日报》最近关于厦门的系列报道中,我感到:他们发展经济的理念是:做大做强工业,带动金融、房地产、旅游、商贸、服务业。并且以大园区带动大工业,促进大发展,在同安工业集中区分设思明园区、湖里园区、同安园区和火炬园区4个园区,开发用地 面积约591.27公顷(不含火炬园区),总建筑面积约585万平方米,可吸纳劳动人口6万至8万人。他们的发展速度是:火炬园区(翔安)50天完成2000亩的征地拆迁,90万立方米土方量的场平任务,而这些通常需要半年以上;180天完成130万平方米通用厂房(全省最大)和20万平方米配套生活区建设,通常这样大体量的项目工期需要520天以上。他们的项目工作进度是: 7月份确定项目,9月份动工,春节前基本完工;明年3月30日实现第一批企业投产,4月30日第二批企业投产。他们的行政效率是:今年新取消和调整70项行政审批项目,15个审批部门共95项审批事项实行网上审批,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对报批项目的审批时限从以往的300个工作日,减少到目前的45个工作日。并且将服务延伸到现场,增设审批专用公章,专用于工业集中区建设,实行就地办文。他们的工作作风是:为保证重点项目征地拆迁顺利进行,纪检部门组织干部分6个小组,进驻工作基础较薄弱的38个村进行检查;组织部门组织120多名干部,深入一线宣讲政策,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厦门市的做法为我们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树立了标杆,作出了榜样。我们建设效率政府,就要学习厦门的发展理念、行政效率、工作作风。学习途径之一就是把近期《福建日报》关于厦门跨越式发展的系列报道领会好,市政府要组织专题学习,市政府办要发文对学习作出部署,各成员单位要迅速响应,开展对口学习,并结合三明市的实际,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要有加快发展的激情。“厦门速度”源于“激情厦门”,这种激情就是加快发展的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忠诚。我们要学习“激情厦门”,增强加快发展的愿望,保持干事创业的冲劲,增添突破风险的勇气,形成蓄势而发之“势”,乘势而上之“势”,奋力突围之“势”,把温馨三明建成激情三明。有激情还要有能力,最重要的是动手能力、运作能力,从解决不懂干、不会干、不愿干入手,敢于主动出击,敢于大胆创新,敢于承担责任,到第一线去,到具体项目中,面对面洽谈项目,点对点对接项目,实打实抓好项目,在上级精神与三明实际有机结合中应对风险、破解难题。

(二)要围绕项目加快审批。项目进展顺不顺,第一步就看审批速度快不快。审批怎么提速?要像厦门一样减少审批事项,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更应该做到。要像厦门一样简化审批环节,能取消的取消,能归并的归并,能缩短时限的缩短时限。要像厦门一样提高审批速度,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加强网络建设,开展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时效。

(三)要围绕项目构筑平台。工业集约发展,产业加快集聚,需要空间,需要平台。目前,全市只有7个省里批准的工业园区,数量是全省最少的。下一步,我们要专门研究园区建设工作,并进行专题部署,希望有园区的县(市、区)以厦门为榜样,思想更解放一点,气魄更大一点,围绕项目落地,提高企业的集聚度,提高用地的集约水平。还没有园区的县,要用好国家和省里有关 政策,以项目带开发,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工业集中区。当前,市里和永安、沙县要率先做大做强金沙园、尼葛园;梅列、三元要在市里的指导下,加快建设小蕉、荆东等园区;尤溪、大田要着眼承接福州、泉州的产业转移,拓展工业集中区空间;泰宁、明溪、宁化要立足特色产业,适时、适度地推进工业项目集中区建设。

(四)要围绕项目主动服务。不同的项目和业主,愿望和要求各不相同,不同时期要求也各不相同,协调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对我们行政能力的检验,就是对我们服务水平的考验。项目在投产之前,在形成规模之前,非常脆弱,任何一道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项目夭折。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善于做好项目调度。各部门、单位的中层干部是贯彻上级精神、市委部署的重要力量,是服务项目的主体,要加强管理,规范行政行为,引导他们带头转变作风、有效服务,带头克服“中梗阻”、制止“四乱”“两难”,使政府的服务能够落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落到社会的每个方面。

五、建设效率政府,要完善机制。政府的工作如何评估?关键要有一套测评体系,有一个考核机制,这就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我们要把这个指标体系建好、用好、完善好,逐步建立起建设效率政府的长效机制。

(一)评估体系要细化。这是解决“考什么”的问题。省里 对设区市政府设计了7项一级指标、28项二级指标、101项问卷调查内容。现在关键要把评估延伸下去,把指标细化下去,把责任分解下去。要延伸评估,省里对设区市政府进行绩效评估,市里也要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绩效评估。今年先在永安和市发改委、国土局、建设局进行试点,明年要全面推开。要细化指标,明确61项三级指标和59项公众评议内控目标值,并进行再细化、再分解,将目标任务逐一落实到各县(市、区),落实到各相关单位,用三级指标确保二级指标,用二级指标实现评估目标。要主动作为,市政府各部门要主动服从大局,主动融入政府整体系统之中,把对政府的绩效评估作为对部门工作的考核,盯紧抓实各项考核指标,逐项落实公众评议项目,逐项强化薄弱环节,确保目标实现,力争更快更好。

(二)评估组织要有序。这是解决“怎么考”的问题。省里对设区市政府绩效进行评估,采取的方法是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察访核验。我们要按要求有序做好评估有关工作:要搞好自查。市评估办要加强督促检查,准确掌握动态,及时组织分析,发现问题并提交研究。要适时组织模拟调查,抓紧补缺补漏,抓好有关弱项的整改,确保考核指标完成得更好一些。要发动群众参与评估。政府工作如何,群众感受最深切,看得最清楚,评判最权威。要积极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监督员、行评代表、企业家和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进行评议,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最关注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逐一落实、逐一整 改。要增强绩效评估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通过会议、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把评估的内容、指标、过程和结果公开,让群众知道我们正在干什么,准备干什么;哪些干好了,哪些没干好;哪个责任者干得好,哪个责任者干得不好。

(三)激励约束机制要健全。这是解决评估结果“怎么用”的问题。要把绩效评估与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以绩效评估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用绩效评估完善政府运作机制,通过绩效评估促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要把绩效评估与效能建设、政务公开结合起来,形成整体、形成合力,做到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点评,问题一并研究、一并解决。要把绩效评估同干部考核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构建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用绩效评估结果评价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工作实绩,对绩效突出的予以表扬和奖励,对绩效差的予以批评,形成支持发展、服务发展的导向,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李鸿忠同志在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发布日期:2011-04-07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102 字号:[ 大 中 小 ]

(2011年4月1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按照惯例,每年春节过后,都要召开一次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对照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分解任务,对全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从会议召开的时间点来看,这是一次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会议。第一,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年初的人代会,审议通过了我市“十二五”规划。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今年的工作重点、推进措施,为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第二,今年是城市转型的攻坚年。围绕城市转型,我们谋划实施了“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有一些“硬仗”要打。像煤化工,要打好煤制烯烃这场“硬仗”;像文化旅游,要打好打基础建体系这场“硬仗”;像城市建设,要打好棚户区改造这场“硬仗”。为了打好这些“硬仗”,夺取城市转型的全面胜利,需要从更高层次、用更高标准来谋划我们的工作。第三,今年是枣庄建市50周年。既要对枣庄50年发展成就,特别是近年来的转型成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展示;更要深入思考枣庄未来往哪个方向发展,我们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各位副市长的讲话,讲得都很好:一是思路清晰。思路有多远,文章就有多精彩。从讲话中可以看出,各位副市长对分管的工作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做了全面谋划。二是重点突出。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学会弹钢琴,分清主次和节奏。找准了工作抓手,才能提纲挈领,统筹全局。三是措施具体。各位副市长提出的工作措施,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便于区(市)和部门抓好落实。四是文风朴实。文风反映的是工作作风。各位副市长的讲话言简意赅,都是“干货”。既要讲得实,工作还要抓得实,最终才会取得实效。七位副市长结合分管工作,谈了今年的打算,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抓好落实。今天这次会议,我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去年的政府工作

过去的一年,各位副市长按照“一、三、九、100”的工作思路,围绕“夺标、创城、争名次、出经验”的工作标准,认真抓好各自分管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主要点一下有亮点、有位次的工作。

蒋英建同志:一是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增幅和新增存贷比均居全省第2位;去年新增存贷比169.5%,我市首次成为资金流入地,说明我们不仅用自己的钱,还用市外的钱支持了枣庄的发展。二是争取中央、省转型扶持资金5亿元,这些资金都是能够用于发展的“真金白银”。三是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是历年来最多的。四是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体现了发展质量的提升。

张宝民同志:一是枣庄成为全国第十三个、全省第二个拥有BRT的城市,京沪高铁枣庄段全线率先建成调试并跑出目前最高时速,港航工作被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创造“枣庄模式”。二是以连战来古城为标志,对台工作开了枣庄乃至全省的先河。三是实际到账外资、出口总额增幅跃居全省第4位、第5位。

吴承鉴同志:一是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7年实现“双下降”,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连续4年为零,创造了枣庄安全生产的历史最好纪录。二是能耗降幅位居全省前列。三是新农保覆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陈爱莉同志:一是台儿庄古城荣膺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2010年山东旅游十佳景区之首;国庆黄金周游客数量超过山东三大传统景区游客数量之和。二是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2位,枣庄是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幅度唯一超过2个百分点的市。三是引进餐饮名店、星级酒店、商业名店、专业市场60家;过去枣庄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现在有10家开工建设,竣工3家。

陈兆同同志:一是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到168家合作社,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5228万元。二是实现“人均占有千斤粮”。三是村(居)设立司法行政协理员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潘强同志:一是“山东棚改看枣庄”。去年一年的拆迁面积,是前19年总和的2.3倍。二是农村住房建设工作得到省政府肯定,专门在我市召开现场会。三是COD和二氧化硫减排量分别列全省第1位和第3位。

赵联冠同志:一是基本实现城乡教师工资统一标准发放。二是校舍安全工程开工、竣工面积,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1位。三是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走进枣庄》拍了11集,在全国地级市中独一无二。

以上这些,并没有涵盖各位副市长的全部工作,但这是一种标杆、一种导向。只有按照“夺标、创城、争名次、出经验”的工作标准,才能把枣庄的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实现赶超。

二、关于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今年是城市转型的攻坚年,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位副市长作为不同战线的指挥官,必须按照整个作战部署,扫除各自战区内的“堡垒”,最终才能夺取城市转型的全面胜利。刚才,各位副市长从分管工作的角度,下达了作战任务,这里我点一下需要重点拿下的几块“硬骨头”。

蒋英建同志:一是抓好50个城市转型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对转型示范项目,要建立倒逼机制,确保按进度推进。二是迎接国家发改委对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的评估,做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筹备工作。三是搞好鲁南煤化工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四是推进10家企业股权托管交易工作,积极争取市外股份、商业银行在枣庄开设分支机构。五是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培育工作。

张宝民同志:一是搞好规划论证和线路改造,尽快开通至峄城、台儿庄的BRT;完成客运中心及公交换乘枢纽工程基础建设。二是尽快完成台儿庄与徐州机场连接道路的改扩建。三是争取京沪高铁更多停靠车次和票额。四是做好枣庄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工作。五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六是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作用,开展一系列对台交流活动。

陈爱莉同志:一是策划、组织台儿庄古城节庆、演艺、体验等系列活动。二是继续抓好二日游,特别要做好高铁旅游这篇文章。三是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抓好打基础建体系工作。四是高标准抓好旅游综合体和“四引、七个一”项目建设。

陈兆同同志:一是全面推行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积极争取列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二是争取庄里水库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潘强同志:一是重点推进16个棚改示范项目建设,特别要在“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上下功夫,尽可能播下“市”的“种子”。二是抓好京沪高铁站前广场建设,确保高铁开通前完工。三是加快市民中心规划建设,年内完成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四是开展好城市管理上水平活动。五是抓好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管理。

赵联冠同志:一是积极争取把台儿庄古城列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加大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力度。二是加紧创作、拍摄《台儿庄》、《中兴公司》等关于古城、大战的歌曲及影视作品。三是解决好幼儿园入园难问题。四是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张鲁军同志:一是全面启动市南工业区改造。二是确保实现新农保全覆盖。三是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要争取取得一批中试成果。四是依托鲁机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打造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五是发挥古城创业促进会的作用,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六是确保安全生产不出问题。

之所以强调这些工作,一方面,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攻的“堡垒”;另一方面,对城市转型至关重要。同时,对同志们的工作能力也是很好的检验。在城市转型攻坚战中,各位副市长、各部门既要吃掉自己战区的“敌人”,又要胸怀全局,协同作战。一些重点工作,可能涉及几位副市长,我们明确一位副市长担任主攻,其他涉及到的要积极靠上,拾遗补阙,解决好“边界冲突”,共同把工作做好。

三、关于建设“幸福枣庄”

每次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我都会谈一个重点问题。前几次谈的主要是思想问题,像党性修养、感情、能力建设、群众观等,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风问题。这几年很多工作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就是因为我们有坚强的作风保障、制度保障,有一批作风扎实、锐意开拓的干部。今天我想重点谈一下建设“幸福枣庄”的问题。这既是一个思想问题,体现了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觉悟;又是一个工作问题,有具体的任务、具体的要求,是更高的目标追求。

(一)什么是“幸福枣庄”

第一,什么是幸福?

是不是有钱就幸福?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到中高收入这一阶层,幸福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而到了高收入这个阶层,幸福感开始下降。

幸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很难说出准确的答案。有人讲,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愉悦感。还有人讲,幸福感是人的现实状态除以心理预期。对幸福的理解,我想归纳起来至少有三个层面:从心理学来说,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从社会学来说,幸福不仅与个人有关,还与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密切相关。从哲学来说,幸福是相对的、辩证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仅因人因时因事不同而不同,而且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演变。尽管有不同观点、各种争论,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大家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是终极性、永恒性的。

我想,幸福最简单地表述可能就是“满足+希望”。一方面,幸福是心理上的主观体验,表现为个人对过去和现在状态的满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另一方面,幸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表现为始终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第二,什么样的城市是幸福城市?

是不是大都市就幸福,小城市就不幸福?是不是现代城市就幸福,传统城市就不幸福?这很难判断。像一些大都市,现代化程度很高,但交通拥挤、市民工作压力大,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并不一定幸福。2010年中国幸福感城市评选,枣庄排在第三名,很多大城市都排在我们后面。当然,现在我们还是低层次的幸福。

不同的人、不同历史阶段对幸福城市有不同的解释。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城市能让人诗意般地栖居,可以过上称心如意、有成就感、有满足感的生活。在儒家思想里,把幸福的最高境界理解为“大同”和“小康”,“大同”是天下为公、大一统的理想社会,体现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反映了人们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平等生活的向往,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乌托邦”。古人理解的“小康”比“大同”低一个层次,是天下为家、和而不同的亲情社会,建立在小农生产基础上,寄托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稳定、治理有方、国泰民安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党又与时俱进提出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目标,体现了党对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历史发展表明,对幸福城市的理解在不断深化和提升。

现阶段理解幸福城市,必须理清几个关系。一是幸福城市与抓民生的关系。有的地方提出,建设幸福城市就是抓民生。民生改善是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但这只强调了客观条件的改善,还反映不出群众主观感受的变化,建设幸福城市不能简单等同于抓民生。二是幸福城市与幸福感的关系。有的地方提出,幸福城市就是以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为主要目标。百姓的幸福感是主观感受,是衡量幸福城市的重要指标,但并不能涵盖经济发展、物质财富等客观要素,因而建设幸福城市也不能简单以幸福感为唯一指标。三是幸福城市与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的过程,幸福城市是小康社会建设的新内涵,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高的追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最终要达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亲民感性和科学理性有机结合、幸福指数和发展指数同步提升的境界。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幸福城市?我想,幸福城市应该是以实现人的幸福追求为终极目标的城市发展问题,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包括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收入提高、保障健全、安居乐业等;二是精神层面,包括文化生活、精神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等;三是环境层面,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等。某种程度上来讲,建设幸福城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和体现,说到底就是明确城市主体是谁、城市发展是为了谁。现在有一些城市,设计得很漂亮,但只有从空中俯视才能看出来;还有一些城市马路修得很宽,但公交体系不完善,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甚至有的城市为城市管理者而建,贪大求洋,脱离地方实际。城市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不是一个概念,企业主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城市不仅要追求财富的最大化,还要追求幸福的最大化。

这几年,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有不同的描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幸福枣庄”的内容。像“六个好”:人人有个好工作、家家有个好住所、处处有个好环境、时时有个好心情、年年有个好收成、一生有个好身体;像“八个一点”:岗位更多一点、学费更低一点、看病更省一点、住房更舒适一点、物价更稳一点、空气更净一点、事故更少一点、治安更好一点等。建设“幸福枣庄”,就是用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胸怀、新的境界,去实现枣庄人民追求幸福的终极目标。

(二)为什么要建设“幸福枣庄”

有人说,枣庄是欠发达地区、资源枯竭城市,基础条件差,现在提出建设“幸福枣庄”,是不是超前了?其实并不超前,而是到了不得不提的时候了。

首先,建设“幸福枣庄”,是党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

党的执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幸福。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幸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利益的满足和实现,就是人民幸福的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就是指公民,执政就是要为“民”谋利。公民的利益得到了满足,也就实现了幸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建设,就是要满足人的幸福追求,提高人的幸福感,建设幸福城市。

其次,建设“幸福枣庄”,是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

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小康的要求。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主要解决了物质小康问题,现在全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枣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人们更加渴望精神上的幸福,到了更加重视解决文化小康、精神小康的时候了。很多人在工作之余,追求休闲放松,享受精神愉悦。这几年台儿庄古城的红火、枣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转变。

满足人民群众对主动维权的要求。在经济社会转型期,需要化解的社会矛盾比较多。过去政府主要是充当“灭火员”,哪里出现火情就到哪里灭火,疲于应付,维稳的压力和成本很高,群众利益也得不到有效保障。现在我们提出建设“幸福枣庄”,就是要让各级政府从群众合理诉求出发,主动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群众幸福感,这也是从被动维稳向主动维权转变的现实选择。

满足人民群众对富民强市的要求。只有发展才能富民,只有以富民为目标的发展才有意义。一味追求GDP增长,而老百姓的收入不能增加,强市而不富民,不能算是科学发展,群众也不会感到幸福。我们提出建设“幸福枣庄”,从过去重视强市,转到更加重视富民,是发展目的的回归。过去我们设置的发展指标,都是经济发展等客观指标,接下来要设置更多反映幸福程度的主观指标,衡量发展的成效。

第三,建设“幸福枣庄”,是城市转型的终极目标。

城市转型是建设“幸福枣庄”的基础,“幸福枣庄”是城市转型的更高要求和努力方向。围绕城市转型,我们提出打好“三大战役”。第一大战役,发展煤化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第二大战役,发展文化旅游,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第三大战役,加快城市建设,解决“民生怎么保”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枣庄人民更幸福。现在到了重点打第三大战役的时候了,越来越触及到民生改善、生活环境等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关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工作理念,不断丰富工作内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标准。如果不按照“幸福枣庄”的要求来做,就棚改搞棚改、就城市建设抓城市建设,群众的幸福感就很难有较大提升,城市转型就会留下很多遗憾。

总之,无论从党执政理念的根本要求、从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来看,还是从枣庄城市转型的终极目标来看,都到了该提建设“幸福枣庄”的时候了。现在我们如果不启动“幸福枣庄”建设,就将错过历史性的机遇,愧对枣庄的百姓。

(三)怎样建设“幸福枣庄”

一要不断提升理念。理念问题,实质上也是胸怀问题、境界问题、觉悟问题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决策者和领导者的理念,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对“幸福枣庄”的关注,其实就是对城市过去发展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发展的理念提升。

第一,在改善民生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理念。我们发展煤化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要更好地改善民生,还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出发,尤其是困难群众最突出的问题入手,解决好民生“短板”。像棚户区改造,枣庄棚户区面积546万平方米,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加上旧城改造,拆迁量达到1100万平方米,需要建设3000万平方米,是当前枣庄最大的民生“短板”。一些城市实施棚户区改造,只是简单地把旧房变新房,这本身也是改善了民生。但棚户区居民收入并没有增加,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虽然解决了“住进去”的问题,却带来“住不起”的问题,甚至出现有的人不舍得用家里的抽水马桶,下楼去公共厕所的情况。按照建设“幸福枣庄”的要求,棚改的理念就要进一步提升,不仅要把实施棚户区改造和促进群众就业联系在一起,还要把“旧区”变“新区”、“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在棚户区改造中,植入“市”的种子,建设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邻里中心、交易市场、文化创意园区等,不仅让老百姓能“住进去”,还能增加就业,解决“住得起”的问题,这样棚户区的老百姓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第二,在城乡统筹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理念。现阶段的社会差距,主要体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枣庄的区域差距不大,主要是城乡差距。没有农民的幸福,就没有“幸福枣庄”,必须从更高层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我们要在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做好两件事:一件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是自然经济,农民以农业生产为本。新农村建设并不是单纯地建新楼房,把农民“搬上楼”、“圈起来”,必须坚持以农为本,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特点结合起来。一些地方把农民的住所安排在离土地很远的地方,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这既不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更不能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另一件事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富裕农民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农民,但是让农民全部进城是不现实的,统筹城乡的节点就是小城镇。没有二、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没有动力。这就要求我们,一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更多的合作社,创办更多的企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让农民在小城镇有工作、有收入;二要规划好、建设好小城镇的基础配套和公共设施,让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幸福地生活,像城里人一样有尊严。

第三,在打造城市家园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理念。城市是市民的家园,我们提出建设“幸福枣庄”,就是让人在城市的主体地位得到回归。在城市发展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文明,让市民生活得更幸福。枣庄是组团式城市,同城化是几代老百姓的梦想。我们要通过发展BRT,让80%以上的无车族享受到更多的的公共交通资源,在实现同城化的同时享受公平。现在有人说BRT很“牛”,其实是老百姓“牛”了。同时要把BRT上升为一种城市精神、城市规范,市民的素质提高了,城市家园认同感形成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就会大大增强。又比如长期忽视的城市配套问题,像幼儿园、中小学合理布局、社区医院、廉租房公租房配套、文化设施、公共设施、城市功能等,都需要从建设幸福城市家园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进一步从调整完善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上来提升。邮政公司的老总看了我们的棚户区改造后说,枣庄的邮政设施是全国功能最完善的。这也就意味着,从邮政这个角度来看,枣庄的老百姓是全国最幸福城市之一。又如生态环境,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要把“绿色发展”理念更自觉地融入到城市转型中,让枣庄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每条河流都有鱼儿生长,让城里的孩子经常看到星星和月亮。

第四,在增强城市活力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理念。一座城市的活力不仅来自于悠久的历史文化、高水平的城市建设,还要有充满活力的经济、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样市民才会有信心、有希望,感受到幸福。我们建设台儿庄古城,最初是为了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就业富民。按照这个理念,把古城建设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此,而要把它建成休闲度假胜地,引入了丰富的业态,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现在我们从建设“幸福枣庄”的高度来定位,把古城打造成为文化创意之城。在古城内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在古城周边建设10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现人口聚集向人才聚集转变、产业规模向产业升级转变。如果古城能聚集1万名文化创意人才,加上10万名文化产业人才,这个城市远比100万人口的城市有活力。

二要加强能力建设。理念的提升,必然对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建设“幸福枣庄”,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主要是提高谋划力和执行力。提高谋划力,就是要胸怀全局,有战略思维。对自己所处的具体形势、群众的幸福需求有深入的把握,既要谋一时,更要谋长远;既要谋发展,更要谋幸福。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找到过河的“桥”和“船”,破解“幸福枣庄”建设中的难题。

像城市建设。如何处理好市民、市场和市长这“三市”之间的关系?城市是为市民而建的,市民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市场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没有市场主体进来,城市发展就没有动力;“市长”,是广义上的概念,指的是政府,是城市发展的决策者和领带者。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需要有三个能力:第一,要有控制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像枣庄的新老城区距离较远,城市经济会在市场趋利作用推动下沿光明大道发展,但这种“线性”城市形态不经济、不科学、不合理。我们要按照功能分区进行控建,建立绿色屏障让产业要素“块状”集聚,形成组团式发展的科学格局。第二,要有协调力。市场有市场的逐利性,市民有市民的功利性,这时候政府应该怎么办?像垃圾处理场,任何一个地方的市民都希望建在其他地方,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们要对城市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协调好市场、市民之间的关系。第三,要有引导力。作为一个领导者、决策者,不仅要跟上时代步伐,还要引领发展,引领企业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像台儿庄古城的周边有一块地,最初企业想建房地产,针对本地销售搞成欧式别墅,与古城风貌严重不协调。由于古城要定位休闲会议度假胜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我们提出会展功能会更有前景,新中式风格更受京沪等地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的青睐。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建议,最终规划建设成一座新中式的五星级国际会议度假酒店及配套产权酒店,与古城的风格相得益彰。通过这个项目,企业获得了更好的收益,地方的就业也增加了1200人,同时增强了古城的休闲度假功能。

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如何提高能力?就是要加强学习、调研和思考。特别是新的形势下,要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像今年6月中下旬京沪高铁将通车,对沿线城市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铁能够形成“吸管效应”,沿线城市哪里的功能更完善、环境更好、竞争力更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流向那里。像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导致很大一部分资本要寻找新出路,商业地产和文化旅游地产是他们的首选,等等。面对这些新情况我们怎么办?必须要进行认真研究,化挑战为机遇,提高建设“幸福枣庄”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完善制度保障。一个人干成事是偶然,一群人干成事就不是偶然;干成一件事是偶然,干成一大批事就不是偶然;一时干成事是偶然,长期干成事就不是偶然。靠的就是制度。建设“幸福枣庄”必须有体制机制保障,否则就是一句空话。第一,要通过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动“幸福枣庄”建设。把老百姓的幸福感作为衡量各级干部工作成效的“政绩尺”,让党员干部在造福枣庄人民的行动中体现先进性。第二,要围绕“幸福枣庄”建体系。认真研究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幸福枣庄”,各个指标之间是什么关系,让幸福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运用这些指标,查找薄弱环节,确定工作努力的方向。第三,要围绕“幸福枣庄”抓落实。要继续完善抓落实的“三项制度”,加强对指标的考核,严格奖惩,把建设“幸福枣庄”的措施落到实处。

【李鸿忠同志在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上一篇:第一次考级优秀叙事作文下一篇:玉林学校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