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养护改革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共9篇)
管养的政策、措施、乡(镇)交通管理机构的建设发展,农村公路的管养方式等,通过3天的调查了解,现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州乡道村道养护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截至2008年底,全州农村公路管养里程共 21801.822公里(其中10967.106公里未纳入省统计里程),其中省道68公里、县道3677.67公里、乡道5400.191公里、村道12138.34公里、专用道517.621公里。
(二)现阶段养护方式
1.现行农村公路管养体制
我州共设置农村公路管养部门一处八段,即文山州地方公路管理处,文山县、砚山县、丘北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广南县、富宁县地方公路管理段。长期以来,我州的农村公路养护一直沿袭以县农村公路管理段为养护责任主体,负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小修保养和日常养护的管养体制。
2.养护补助标准
2007年以前,省下拨养护补助资金一直按云南省交通厅云交计[1996]135号文件执行(2007年两个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除外)。即省道1400元/年公里;重点县道1200元/年公里;一般县道1000元/年公里;乡道只有905.2公里有养路费,为300元/年公里;村道没有养路费。2008年养护体制改革实施后,省补养护标准为:县道7000元/年公里、乡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
3.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和投入使用情况
一直以来,我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为: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地方财政和收缴的拖拉机养路费。由于我州财政困难,地方财政补助极为有限。加之农村公路建设大都属于以工代赈项目,属补助性质所建,修建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未进行过大中修,抗灾能力弱,导致历年水毁较多,养护成本不断加大,所以长期以来都存在养护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
投入使用情况为:2005年以前,州地方公路管理处给各县的养护补助费是按各县的县道里程和部分乡道里程下达,未下达到具体路线。2005年开始,省公路局把农村公路纳入了考核范围。2006年初云南省公路局与州交通局签订县乡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州交通局与各县交通局签订县乡公路管理责任书,确定养护管理指标,明确责任。按省州县签订责任书的要求,我州县乡公路养护按各县各条线路的交通量、经济地位,分为重点养护、一般养护、突击性养护三个层次进行考核管理。养护补助经费根据划分的三个层次,按线路、里程及工作内容、工程数量下达指标,按季度核拨到各县,实行养护管理工程费用制,并进行考核。
二、现行农村公路管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未落实。养护体制改革明确各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这在责任划分的定位上是一个重大转变,但目前我州机制还未理顺,主体责任还未落实。
(二)管养分离不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后,对养护机构及职能进行了调整,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只承担管理职能,而不具体实施养护。以前的管理养护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职能要求,所以必须顺应改革发展需要,探寻新的管养方式,真正落实“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责任主体。
(三)未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养护方式单一,养护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依靠地方公路管理段来实施养护这一单一方式,不仅增加养护成本,还存在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管理上难以面面俱到,造成管理“盲区”。同时“一刀切”的养护资金拨付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养护积极性,并容易造成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养护资金虽然投入但养护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四)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困难,导致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不能实施有效养护。虽然养护体制改革明确的“县道7000元/年公里、乡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的养护资金省补标准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如果不能从其他渠道筹措小修保养资金,省补资金就难以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从而影响到我州农村公路改造进程和路况质量,不能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同时由于我州有11250.718公里的村道没有纳入省统计里程,没有省补养路费(“7,3.5,1”工程以省统计里程为准),造成养护资金缺口较大。
(五)县、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对农村公路养护自我意识缺乏。县乡两级政府
未认真理解“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真正含义,总认为公路的管养是交通部门的事,当地政府只是配合而已。加之由于长期以来没有调动群众养护参与性,导致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较差,这对乡道、村道的养护极为不利。
三、深化农村公路管养的几点思考
面对我州农村公路管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落实地方政府管养主体责
任,把养护引入激励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目标考核机制和管养激励机制,以及稳定的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以充分调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参与诸多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的态度投入农村公路管养中,有效破解“有路必管、管必规范,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这一难题,我认为当务之急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真正落实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职能,是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的前提。《云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文山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都明确了“县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参与、协助交通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建、管、养工作及农村公路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但是,在现实的农村公路管养中,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职能尚未落到实处,养护资金筹措基本为零,整个管养工作依然如故。基本上都是由县级交通部门地方公路管理段承担,乡(镇)交通管理所的职责不明晰、不统一,五花八门,且作用发展不明显。因此,全州各县、乡党委、政府对农村公路的管养应引起高度重视,把抓农村公路的管养与抓其他经济工作并驾齐驱,确保人、财、物的投入,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职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路必管、管必规范,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这一目标。另外,在乡(镇)交通管理所的职责、职能规范上,经调研后认为,应主要涵盖的内容是:一是宣传交通政策、法规;二是制定辖区交通规划;三是负责辖区道路交通建、管、养、绿、安的组织、指挥、协调与监管;四是维护路产路权;五是抢险保通;六是发动群众;七是信息采集报送;八是交通站点建设。通过对乡(镇)交通管理所职责职能规范明确,并切实履行,农村公路管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推行一个责任目标考核长效机制是确保农村公路管养的内在动力。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是搞好农村公路养护的内在需要。至2008年全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后,各县在落实县乡养护主体责任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大多是表现在形式上、面上,以责任目标考核落实下来的很少。这次我们在对广南的调研中了解到,广南县对农村交通工作高度重视,与其他经济工作并重,在全州率先把乡(镇)交通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综合考核范围,县乡(镇)签订了交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年末进行百分量化考核,公路养护、公路建设、客运站点建设分别占40分、40分和20分,年末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广南县的这一做法,初步实现了县乡养护责任主体的落实,显现了交通工作与其他经济工作有机结合,为推动实现“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按照国务院和省州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并进行目标考核是农村公路建管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若各县都能把交通工作责任目标量化考核推行到县、乡(镇)、村,农村公路管养的责任落实就能覆盖全州,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就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深化,有路必养才会得到落实。
(三)建立稳定的管养资金来源渠道是确保农村公路管养的保障。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制,形成一个高效的机制,是办好任何一件事的前提条件,而其能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还要看有无适量的资本投入,农村公路管养也不例外。对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保障,国家和省已明确了县道7000元/年公里、乡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的定额补助标准,而州县两级的管养资金补助,在州人民政府印发的《文山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中是这样明确的:“州人民政府应随着本级财政预算收入的逐年增加而适当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负责筹措解决日常小修保养和水毁工程等专项经费”。但从我州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的情况看,全州养护资金补助实给几乎为零,这就形成了农村公路长期带病运行的现状,特别是乡道、村道养护资金严重匮缺,养护“盲区”大量存在,晴通雨阻、断桥断路普遍发生,安全隐患十分突出。这些问题要得以逐步解决,仅靠体制和机制的建立是无济于事的,而治理良药只能是州、县、乡三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州人民政府《文山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文政发〔2008〕69号)中所明确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补助要求,适当给予养护资金补助,加上省上的定额补助资金和社会参与成分,逐年投入到全州农村公路养护中,只有这样上述提到的疑难问题才会得到真正的破解。
(四)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管养激励机制,是深化农村公路管养的有效途径。针对落实管养责任主体,转变地方公路管养机构职能,发挥乡(镇)交通管理所作用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有效整合农村公路养护资源等的工作要求,通过调研,我认为在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特别是乡村公路管养上,应一改长期以来县级农村公路养护机构完全包揽农村公路管养的单一方式,遵循“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新的管养原则,除县道由县公路养护机构管养外,乡、村公路拟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进行管养,真正把权、责落实到乡、到村、到人。
1.“以奖代补”主要内容:“以奖代补”,顾名思义就是把现有的定额补助变为灵活的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利用公路沿线劳动力资源(包括建制村、村小组、自然人及社会其他力量)投入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规范养护模式,以多层次、多元化的养护方式代替单一的一家包揽的养护模式,充分发挥乡(镇)、村及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效率,确保管养目标的实现。
2.运行方式:
(1)资金来源:主要以省补资金和县人民政府配套资金为主。省补资金为“7,3.5,1”工程的20%,县财政配套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元。仅依靠省补小修保养资金难以运作“以奖代补”方式,加之还要填补未纳入养护里程10967.106公里村道的养护资金缺口。因此财政配套资金对“以奖代补”方式的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资金使用管理:县地方公路管理段以纳入省统计管养里程的乡道村道里程为标准,按“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安排“以奖代补”资金,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年终根据考评结果兑现奖惩。“以奖代补”资金划拨到乡(镇)交通管理所。
(3)具体做法: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将辖区内乡道、村道采取竞争性分段承包养护的形式,承包给有养护能力的公路沿线劳动力资源(包括建制村、村小组、自然人及社会其他力量)进行养护,并签订养护承包合同,或发动沿线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养护。由县交通局组织,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实施检查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具体奖励措施为:乡道以每公里500元为奖励基数,按好路率评定结果,优等级路加奖200元,良等级路加奖100元,中等级路不加不扣,次等级路扣100元,差等级路扣200 元;村道以每公里100元为奖励基数,按好路率评定结果,优等级路加奖40元,良等级路加奖20元,中等级路不加不扣,次等级路扣20元,差等级路扣40元。其中,奖励资金的20%作为对乡(镇)交通管理所的奖励。实施项目若出现失养、重大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取消 “以奖代补”资格。
1农村公路的现状
1.1在一些乡镇政府部门, 公路的养护工作都会认为是公路管理部门应负责的事情, 与当地政府无关, 同时一些乡镇政府并没有多余的经费对其养护管理, 所以一般都不会尽到养护的责任。此外, 由于当地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公路养护的重要作用, 因此, 他们也是只管保通, 却并不管养, 随便地找当地的农民工对公路病害进行简单的泥土填洼,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直到公路不能通行, 才找到相关部门进行修补, 只有表面工作, 不从实际问题出发, 这也就会影响到公路的通行管理。在一些乡镇公路当中, 很多都是砂石路, 并没有很强的抗灾能力, 一旦没有及时进行养护, 就会造成公路全面瘫痪, 影响正常的使用, 通行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便于农民的生产生活, 对公路的使用也失去了积极性。
1.2到目前为止, 对于农民的公路养护问题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制度, 缺乏统一政策, 在管理技术上也没有一定的规范, 缺乏全面的考核标准, 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从养护质量管理上来看, 只重于建, 不重于修, 把公路管理的指标只当作简单的任务来看, 并没有更加深入的去研究, 养护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居多, 达不到标准要求。由于在养护工作当中, 管理机制非常的落后, 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养护的作用, 缺乏强制性管理, 对养护管理的责任监管不力, 对事故的追究只是轻描淡写, 没有处罚力度, 达不到养护的目的。
1.3在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当中, 养护资金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它一般包括了几部分, 其中有对各种小型交通工具的养路费用, 这里主要指的就是农用车和拖拉机等, 再有就是对机动车的养路费用。地方经济的发展, 也带动了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 把原有的一些小交通都变成了机动车辆。对于一些农用车的费用并没有提高, 只是增加了一定的养路费, 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始终不能全面地开展缴费工作, 并有下降的趋势。此外, 农村在改革费税以后, 取消了部分资金的收入, 在养护公路的费用上造成了很大的缺失, 也就无法正常对病害公路进行维修处理。
2主要的管理措施
2.1在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时, 是与省市的公路管理相一致的, 作为重要的载体部分。然而, 在实际当中, 从其自身规律以及从发展状态上来看, 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他们的等级较低, 有着非常广泛的分布, 并且总量也极大, 这也就造成了在养护管理方面的缺失。国省公路的管理规范并不适用于农村公路, 存在不成熟的一面, 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在当前形势下, 由于各个地方政府的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经济水准也不统一, 所以从管理模式上一般有两方面, 一方面就是通过地方公路对其建设管理, 另一方面就是由公路局进行建设。所以, 对于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就必须要设立一个单独的机构, 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减少管理漏洞, 可以确保资金的使用, 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并且也突出了建设的重点, 更加便于协调公路的规划以及业务管理, 更加利于检查和指导工作。
2.2对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必须要积极地进行开展, 从而推动养护管理。在以往的工作当中, 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准备, 比如在养护工作当中, 我们实行招标的政策, 制定了合理的方法进行各条路段的养护, 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养护工作的管理发展。
2.3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是非常系统的一项工程, 更是政府为农民建设的民心工程。如果要从养护方面得到真正的解决, 只做肤浅的工作是不够的, 必须要从实际出发, 抓住重点, 积极探索养护的特点。同时, 作为政府部门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 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 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做到真正的改革, 从而确保公路得以更为深远的发展, 发挥效能。
3结论
当前形势下, 我国公路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当中, 然而对于养护管理却停滞不前, 这已经不能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 所以必须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广大农民的, 他们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因此在建设项目时必须要确保其质量, 重视日后的养护管理工作。所以, 必须要提高公路的养护工作, 这也是公路管理部门需要长期重视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孝红, 迟风霞, 余善荣, 等.探析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J].华东公路, 2011 (03) .
[2]闫利平.浅谈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中的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 2012 (25) .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0.引言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道理。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就是农村公路,它是连接广大乡村的重要枢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出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而公路建设也一直是“三农”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从“十一五”到至今,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发展步伐。但是农村公路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管理体系落后,致使农村公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公路养护的意义
公路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路处于良好使用状态,防止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2农村公路养护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应该根据农村公路的自身特点进行,因为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与一般公路的养护工作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如果不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养护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概括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量大面广;②区域间差异大;③簡易与精细管理养护并重;④管理养护工作的经常性和及时性。
目前农村公路的养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责任主体模糊分级管理难落实;养护资金投入不足,正常养护无法维持;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护质量无法保证;专业养护机械不足,养护技术含量低。
3公路养护对策
3.1初期养护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初期养护:摊铺、压实后,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后开放交通,处理好纵横缝的施工接缝。乳化沥青路面:封闭交通2-6h,未破乳时,严禁一切车辆通过,开放交通初期,限速20 km,不得制动、调头。
3.2日常养护
加强巡查,保持路面清洁,排水设施的养护:春融期时检查,疏通、修补,除雪防滑:除雪、融雪、洒防滑料,路肩养护:保持横坡,平整坚实、适度,结合GBM工程,对路肩及边缘带加强养护(GBM工程:GBM工程是实施现有中国特色的公路(G)标准化(B)、美化(M)的简称。特点是将建筑工程学与心理学融汇于自然景观之中,将人、车、路三者与大自然紧密结合,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和美化的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和科学管理的过程。突出表现了自身的线型美、造型美、路面清洁、交通流畅等特点,是一项集建筑工程学、交通工程学、建筑艺术学、公路美学、园艺学、管理学及交通心理学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3.3边坡养护
坡面平顺、坚实无冲沟,植被防护,或工程防护,如种草、铺草皮、栽种灌木、投放石笼、干砌、浆砌片石护坡等合理的防治措施。
3.4季节性养护
春季:翻浆、网裂—坑槽、油包、波浪。夏季:新铺的高温时—泛油,基层含水量大或质量较差的路段—车辙,沥青用量过多,矿料过细或沥青粘度差的沥青—拥包、波浪、发软等。秋季:雨水多—啃边、裂缝、坑槽网裂。冬季:低温纵横向裂缝,积雪防滑。
4公路养护中常见病害的维修
4.1裂缝
沥青路面在温度、日光等自然因素及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发生老化和疲劳使沥青路面产生各种裂缝。
处置:洒沥青一撒石屑(2~5mm)—轻碾;贯入热沥青;网裂—面层不好,可稀浆封层,—或大中修。
4.2拥包
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抗剪强变不足或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下层路面的层间结合不好,在行车水平力的作用下产生层间剪切力,当该力大于其层间结合力时局部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错动与推移而形成拥包。
处置:单纯的沥青油包铲除;面层细料集中或沥青用量过多,基层稳定,除去拥包重做面层;基层含水量大或强度不足、水稳性不好应重新做基层、面层。
4.3沉陷
路面、路基有竖向变形,路面下凹深度3 cm以上。
处置:路面略有下沉,无破损或少量裂缝,可撒粘层油,填补沥青混合料,整平压实;因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已松动、脱落形成坑槽,按坑槽处治;土基或基层结构遭到破坏的,重做路基或基层;桥头跳车:台背回填不密实的,重新处理台背,死角夯实,软基可换填沙砾、碎石土等,也可以采用注浆处理。
4.4车辙
公路路面沥青混合料设计不当(如集料、级配偏细、沥青标号偏大、用油量较大),在高温度季节行车(特别是重车)的反复作用下由于垂直塑性变形的长期累积在行车道部位形成一道纵向的凹槽称为车辙。
处置:路面车辙稳定,横向推移,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波谷部分刷粘层油,作面层;基层结构强度不足的,使基层局部下沉,应先处治基层。
4.5坑槽
一般在路面上裂缝密集的区城或空隙率较大的局部范围内,由于水的侵入,公路路面发生严重的水损害,使沥青从集料上剥落下来,混合料发生松散,并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逐渐形成坑槽。
处置:基层完好,面层坏了:画出轮廓线:圆洞方补,斜洞正补,开凿到稳定的深度,清除干净,刷粘层油,填入沥青混合料,整平碾压,略高于原面层,高度较大,应当进行分层摊铺压实。气温较低时,较小的坑槽,可采用冷补料直接修补。
4.6冻胀和翻浆
冻胀:路基下部的水分向上积聚并冻结成冰引起路面结构膨胀,造成路表拱起开裂;翻浆:因路基湿软,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
处置:属于大中修工程,需要进行挖除、换填、加固排水、晾晒等处理后再重做基面层。
麻面与松散:细小嵌缝料散失,出现粗麻表面,当细集料散失过多时,出现路面磨损、路表粗麻或微坑剥落等。
5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体制的改革措施
5.1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就需要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因此,这先必须做好养护前的施工工作,如果施工过程中的市场准入、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没有做好,其公路的养护就很难达到预计的标准。其次是要不断优化设计,设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农村公路使用的特点和农村发展速度及车辆类型因地制宜,如果设计不合理,其公路的养护也很难顺利进行公路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最后就是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建立“交通行业指导社会质量监理村民代表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
5.2提高养护与管理水平,以及员工自身业务素质
随着我国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原有的公路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不相适应。先进、实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斷提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电子信息技术将公路的各种优势凸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长处开发、推广、利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种技术和平台,使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5.3养护专业化
专业化养护模式可实现利用市场机制来保证政府公路管理机构获得较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有效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使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最终实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5.4分级管理养护
分级管理模式由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负责农村的养护管理,落实了责任,实现了村道村管,乡道乡管,有利于落实养护责任和计划,督促县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发动群众建设、养护、管理农村保证公路通行能力。
6.结语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养护体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的,公路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公路养护工作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养护管理的方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得公路养护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实际。
参考文献:
[1]吴卫宏.如何构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146-153.
[2]赵福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4:174-175.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健康协调发展。
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符合我省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一)全省农村公路原则上以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主负责管理养护工作,省、州(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二)省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负责制定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有关制度和技术规范,编制下达农村公路养护计划,与省级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和监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省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指导、监督和考核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三)州(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负责审核并转报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编制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计划,监督和考核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监管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市场。
(四)县(市、区)人民政府是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制定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施细则,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组织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监督和考核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对养护资金、项目、质量、进度负总责,同时负责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所属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负责拟定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养护计划组织实施。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没有设立专门公路管理机构的,可委托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的派出(直属)机构承担具体管理工作,不得另设机构。
(五)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职责认真做好工作。
三、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强养护资金管理使用
(一)资金来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主要由汽车、拖拉机和摩托车养路费补助及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内资金等构成。省交通主管部门每年在统筹安排汽车养路费时,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水平不得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 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各地征收的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扣除合理的征收成本后原则上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交通规费留地方部分的40%应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实际,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资金也要逐步增加,为农村公路养护的正常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要积极拓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融资渠道,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鼓励和吸收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社会力量出资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二)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统一由省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省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含汽车养路费),主要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专项工程,实行对州(市)、县(市、区)切块包干的管理方式。各州(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由各州(市)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小修保养和水毁等专项工程。县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的资金和其他农村公路养 护资金,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小修保养等专项工程。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年度安排计划,由省交通主管部门商省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由省交通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下达。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的,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
要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省发展改革、财政、交通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研究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四、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一)科学核定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及人员。要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际,对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进行科学定岗,重新核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具体测算标准,由省机构编制部门商省交通、财政等部门制定,并报请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后实施。在此基础上,逐步剥离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中的养护工程单位,稳步推进养护工程单位转企改制工作。
(二)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为确保养护质量,控制养护成本,有效利用现有养护资源,对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大中修、防护和水毁修复等技术性较强的养护工程项目,应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养护作业单位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专业管理、施工、监理队伍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作用。小修保养工程可通过竞争方式,捆绑承包给具有相应养护资质的公路养护专业单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路基和其他路面的养护工程实行社会化养护,可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村民,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五、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稳妥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
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平稳推进改革工作,成立云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组,省交通主管部门为组长单位,省发展改革、财政、劳动保障、机构编制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依据本改革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省交通主管部门备案。省交通主管部门要针对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科学测算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成本,合理确定养护资金投入标准,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制定符合全省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技术规范、养护定额、质量评定和验收标准。省发展改革、财政、劳动保障、机构编制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起主要责任,认真组织实施改革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改革工作。
一、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本情况
(一)农村公路现状
截止到2008年底,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654公里,其中县道255公里、乡道275公里、村道1076公里、专用道48公里;拥有二级公路25公里、三级公路6公里、四级公路1347公里、等外公路276公里;拥有水泥砼路面1213公里(其中县道156公里、乡道88公里、村道964公里、专用道5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26公里(其中县道15公里、专用道11公里),简易铺装路面22公里(其中县道13公里、乡道9公里),未铺装路面393公里(其中县道16公里、乡道78公里、村道267里、专用道32公里)。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合计1261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7%。由于前期公路建设技术等级低,桥涵、水沟、挡土墙、路肩、标志标牌等附属设施配套不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加上通行车辆超限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原本承载能力较差的农村公路破坏程度不断增大,有些路段甚至大面积损毁,造成公路发挥经济效益差,使用寿命降低。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现状
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县道和部分到办事处的乡道为专业养护,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少量的专业养护队伍,已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或代管范围,管养的办法基本上是采用国省道的养护运行机制,走养护市场化的路子,实行分段承包养护或专业养护公司进行养护。对于村级公路的管养,由于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理范围。
二、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路况总体水平较低,四级以下公路较多。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乡村公路改造建设,但由于乡村公路长期养护管理“缺位”,致使公路基础薄弱,路况总体较差,公路等级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为四级以下公路,且大部分乡村道路的桥梁又是由民间桥梁改造利用,病危桥较多,普遍存在路通桥不通的现象,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牌根本无法配置到位。
(二)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未落实。《公路法》对县道、乡道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作了规定,即县道县管、乡道乡管,但目前我县部分到办事处的乡道养护是由县交通局代管,由于经费无着落,乡镇基本上不管。至于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目前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规定,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有些乡镇和群众还认为乡、村道路建好以后,养管工作就是交通部门一家的事,没有把乡村公路的管养工作纳入正常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个别地方还出现损坏或破坏乡、村道路的现象。
(三)养护资金投入不足,经费无来源、无保障。村级公路既没有明确养护责任主体,又无固定的养护经费来源,而且多数村在修建村级公路时已负债累累,根本无法筹出资金来养护。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资金未明确,因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目前是一个明显的缺口。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护质量难以保证。由于村级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无法建立,特别是乡镇既没有固定的管养机构和专业养护人员,又无养护设备。加之近年来全县建设项目增多,人工工资和物价上涨增幅较大,而现有的县道养护承包单价较低。因此,农村青壮年愿意从事养护承包的人数很少,随着农村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专业的养护技术和机械操作人员严重短缺,乡镇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无法承担农村公路管养任务,养护质量难以保证。
三、抓好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几点建议
鉴于我县农村公路及其养护管理的现状,为解决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资金匮乏等问题,改善农村公路路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探索建立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民办公助”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实现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管养纳入管理工作的范畴。县人民政府成立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交通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县交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交通局,由县交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乡镇人民政府是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当认真履行上级政府制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明确相应的组织机构,并落实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专职人员。
县交通主管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行业管理范畴,加强指导、考核、监督。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作为公路行业管理的实施部门,应落实人员,设立农村公路管养科。乡镇人民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养所,分管公路的副职领导兼任所长,另配1-2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二)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都应按照“乡村自筹、省县补助”的原则,积极组织筹措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建立由国家投入、财政补助、乡村自筹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健全养护资金的保障体系。县财政局负责筹集县本级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待其他渠道资金统一到位后,县交通局提出使用方案,经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后,由县财政按计划要求及时拨付到县交通局,再由县交通局拨付到具体项目。县审计局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管养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包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推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养护等模式,建立健全养护市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日常小修保养由行政村落实农民养护工具体负责养护。养护形式可多样化。根据交通量和路面类型情况,选择日常性养护、季节性养护、临时性养护等模式,对交通量较大的可采取日常性养护,交通量较少的一般采用临时性对外发包养护,还可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实行弹性养护制,忙时干农活,闲时养村道,不拘形式养好路。农民养护工按照养路的好坏或达标率,从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领取劳动报酬。交通公路部门负责做好监管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培训农民养护工,真正做到:责任在乡镇,实施在村组,受益在群众。
为推进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质量为本、安全至上、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的原则,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公路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况水平和路域环境根本性好转,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全面提高,治理体系基本健全。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1.加强政策支持和指导监督。区政府建立健全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支持政策、规章制度和养护资金补助机制,筹集农村公路养护区本级补助资金,明确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对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编制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规划(计划)、规章制度;实施相关政策;核定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数,提出全区农村公路养护区级补助资金计划;指导和监督全区农村公路养护规划(计划)执行、资金使用、养护质量、养护市场和路政管理,组织实施全区农村公路养护进行信用评价,指导和督促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区财政局负责筹集和落实农村公路养护区级补助资金,会同区交通运输局指导和监管养护资金的使用。区公安分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扶贫局、区林业局等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引导、支持和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区审计局根据实施情况,定期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列入专项审计项目计划。
2.履行好主体责任。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乡(镇)政府是乡、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乡、村道管理养护工作。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统筹安排,强化履职能力建设,加大管理养护投入力度。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全区农村公路县道管理养护,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县道管理养护政策和制度,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
3.发挥好乡村和群众积极性。乡(镇)政府要确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职工作人员,在区政府明确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乡道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和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管理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要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采取整合资源、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办法组织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要加强宣传引导,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鼓励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广将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通捆绑实施并交由农民承包;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通过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公益岗位等方式,优先聘用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
(二)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
1.落实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省级补助资金按“县道每年每公里1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的标准安排,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不得用于公路新改建。
2.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以区为主、省市支持、乡村配套”的筹资模式,对乡(镇)政府落实支出责任存在的收支缺口,区政府根据不同时期发展目标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大对重点贫困地区支持力度,继续使用车购税资金支持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和危桥改造等。区政府确保财政支出责任落实到位,将相关税收返还用于农村公路养护。2021年起,省、市、区三级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不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省、市、区三级公共财政投入比例为1:1:8(即:①省级和市级不低于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00元。②区级按以下标准:县道每年每公里8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4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2400元)。具体每年为:全区县道314.39公里,省级补助31.439万元,市级补助31.439万元,区级补助251.512万元;乡道655.637公里,省级补助32.7819万元,市级补助32.7919万元,区级补助262.255万元;村道1281.264公里,省级补助38.438万元,市级补助38.438万元,区级补助307.5034万元,县、乡、村道合计每年补助1026.5882万元(其中县、乡、村道省级合计补助102.6589万元,市级合计补助102.6589万元,区级合计补助821.2704万元)。区级养护补助资金将根据养护成本变化、农村公路里程增加、地方财政增长等因素而提高,原则上调整周期不超过五年。各乡(镇)政府应建立与养护成本变化、农村公路里程增加、地方财政增长等因素相关联的日常养护资金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调整年限不超过五年。
3.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要建立对乡(镇)政府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相关补助资金挂钩。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公共财政资金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对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将核减或取消下一区级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区财政局和区交通运输局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监管,严禁农村公路建设采用施工方带资的建设—移交(BT)模式,严禁地方以“建养一体化”名义新增隐性债务,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有关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将村道养护资金使用和养护质量等情况纳入监督范围。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4.创新农村公路发展投融资机制。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无偿提供料场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区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运营收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三)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1.着力改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要灵活运用有关政策,积极整合涉农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发展,重点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落实激励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养护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全面推行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模式,区政府进行统筹领导,区交通运输局发挥承上启下作用,乡(镇)全面推进“路长制”施行,将单一的部门管理转变为“路长”负责的综合管理,加强“路长制”常态化运行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将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受益程度、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衡量标准,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养护生产组织模式。
县道(重要乡道)日常养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具有养护资质的第三方承担,将区交通运输局已组建的“XX区农村公路养护有限公司”资质转让,开展县道(重要乡道)日常养护工作,实行政企分离。
乡、村道日常养护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秀美乡村建设,交由专业保洁队伍养护,或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分区域、分路段聘请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养护。支持养护企业跨区域参与市场竞争。鼓励通过签订长期养护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专业化、机械化水平。
3.促进农村公路转型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推广再生利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路与自然和谐共生。支持农村公路项目建设,路宽不超过8米的农村道路用地按规定不纳入建设用地范畴,按相关规定办理。大力开展“美丽生态文明农村路”建设,切实提升路域环境,将交通之美融入村容整体环境美当中。坚持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公路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多元融合。积极拓宽农村公路服务功能,为农村公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4.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监督。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监管,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按照省指导检查、市监督管理、区组织监督的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完善农村公路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到2022年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
5.加强安全和信用管理。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区政府将组织交警、应急等职能部门参与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验收。已建成但未配套安全设施的农村公路要逐步完善。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市场监管,在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领域引入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健全农村公路养护信用评价体系,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并将信用记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交通运输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
6.强化制度和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加强养护技术和路政执法人员培训,完善路政管理指导体系,保障路政执法装备,建立区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等护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直部门、乡(镇)要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改革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先行工程,同步部署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职责完成各项任务。区交通运输局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区政府。1.1 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急需完善
长期以来,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 我国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才逐渐进入人们及各级政府的眼中, 针对于此, 也在逐渐开展相应的养护工作, 但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机械设备和技术力量缺乏, 工艺落后, 导致养护质量不高;受人员和养护资金限制, 只能对部分县道和乡道进行养护, 长期以来多级部门形成了重建设轻管养的观念, 忽视了道路养护, 村道失养现象尤为突出;广大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淡薄, 参与公路养护人员少, 养护工作开展难度大, 同时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的职能职责履行不到位, 导致养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县乡公路改造项目争取难度大, 部分路段超期服役, 路况得不到彻底改观, 导致路面破损严重, 增加了养护工作的难度;整体的养护管理水平不高;养护人员的养护意识不够, 使得有些路段处于失管状态;无法顺利对山区农村公路进行管养。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起步较晚, 很多路段没有配备专业的养护人员, 地方的公路养护意识薄弱, 山区农村公路养护的制度化和管理机制没有真正投入运营。一些乡镇地方的财政困难, 对于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投入资金不足以满足实际养护需求。
1.2 公路养护维护缺管
与干线公路相比, 山区公路等级低, 点多线长。在山区农村公路上通行的一般是轻便的小车以及速度较慢的农用机械和车辆。山区农村对公路的使用也不规范, 在公路路肩违规停车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公路还未完全竣工就被过早使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这也同样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和寿命。如某镇在2007 年春节到来时, 迫于交通及人口的流动压力而过早地使用新修的公路, 使得公路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春节之后大部分的路段不得不重修, 浪费人力财力。而且使得公路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大大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当前阶段, 我国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缺乏基本的管理和组织性, 使用不规范。与农村山区公路相配套的设施没有得到完善, 一些公路没有响应的排水设施, 或者没有边沟, 雨水和生活用水容易侵蚀路基, 引起各种公路病害。
2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对策
2.1 加强政策扶持, 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制约山区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资金问题。就目前我国山区农村公路养护现状来说, 要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问题, 首先, 要提高资金投入, 针对贫困山区要加大扶持力度;然后, 要解决资金拨付的速度问题, 往往因为资金的拨付、审批问题导致山区农村公路延误工期, 影响公路的使用;再次, 当前的建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必须及时做好预算计划, 有关部门也要加强行业的宏观调控, 只有建材市场的价格形成规范化, 才能为山区农村公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最后必须组织好群众参与到农村公路的建设中, 提高配合度, 鼓励各村经营沿路两侧土地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新修建公路两侧土地的升值空间, 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对捐资捐款数额较大的社会名流、企业家、经营成功人士制定激励措施, 并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对其宣传力度。
2.2 明确责任主体,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必须明确公路的责任主体, 建立以县乡公路管理站为主的山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其交通运输局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施主体, 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省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制定本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施意见, 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 与县财政部门共同筹集农村公路管养资金, 按规定管理和统筹使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监督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政府的管理养护工作, 检查养护质量, 编制和下达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实施计划, 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保护工作。
2.3 建立相应的山区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要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形式等特点, 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 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降低养护成本, 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在一定的管理体制条件下, 充分实现养护方式的多样性, 保证其足够的灵活性, 以最大程度利用养护资金。
2.4 改进养护模式, 探索山区农村公路养护方法
山区农村公路养护主要由县乡公路管理站负责组织实施, 要责任到人, 实行养护目标管理;乡镇公路由乡 (镇) 人民政府负责, 要进行必要的季节性养护和突击性养护;农牧民是山区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可以将农民摆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充发挥群众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沿线受益群众对公路进行集中性养护, 也可鼓励通过承包方式, 承包给沿线村民进行养护。
2.5 落实人员, 加强培训, 确保山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顺利开展
山区农村公路的养护基本上是公路沿线的一些农牧民, 他们的专业养护知识缺乏。因此, 要加大山区农村公路养护人员的队伍建设力度。一是, 适当增加县乡公路管理站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或聘用部分专业技术人员, 积极与政府、人事部门沟通, 给予增加人员编制, 及时招聘专业技术员, 配齐配强专业技术队伍, 加大技术力量培训力度, 提升技术人员管理能力, 全面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技术力量;二是, 改善技术管理人员工作条件, 根据养护作业的特点适当增加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补助, 提高工作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措施, 落实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岗位, 真正做到“建有所养”。
2.6 农村公路的水毁修复
山区农村公路由于地势陡, 汇水面积大, 在洪水来临汹涌, 洪水对公路的排水设施破坏极大。因而, 山区农村公路的水毁修复要做到沿河挡墙坚实,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多采取片石砼浇筑;涵洞、边沟等排水设施以实际地形结合, 多听当地群众意见, 合理设置。
2.7 山区农村公路的安全保障
山区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主要是为了保障行人以及行车安全, 把公路的作用最大地发挥出来。一般可以在公路两侧设置钢质波形护拦、钢筋混凝土护拦、反光境等安全设施。但是山区农村公路具有弯多、路窄、纵坡大的特点, 一般不宜设置钢质波形护拦, 不仅难度大还会减少有效行车路面宽度。所以, 山区农村公路可以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 不仅可以保护公路外侧的稳定, 也能保障行车安全。
3 结语
总之, 山区农村公路是农牧民出行的关键, 只有确保山区农村公路及时进行养护, 才能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才能巩固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钊铭.浅析海南农村公路安全问题[J].山西建筑, 2011 (14) .
[2]姚巴特尔.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0) .
[3]张茂永.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3) .
[4]钟守山.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 2009 (06) .
[5]杨海辉.谈贫困山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资讯, 2008 (11) .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养护;资金
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村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难题,强化公路管理养护是保护和巩固建设成果,降低后续再建设成本的重要举措。目前管理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以制度来保障,同时要确保财政配套资金到位,目前农路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养资金来源不足,后续管养开展举步为艰
资金问题是影响农村公路管护的最大瓶颈。随着道路里程的延伸,管养所需资金越来越多,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额度也越来越大,但受财力限制,实际到位的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同时通村硬化路建成后,经验收合格直接交付村级投入使用。相关政策明确要求农村公路村建村养,但绝大部分村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村级债务,减轻农民负担等大背景下,使得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各级政府财力又有限,在农村公路建设时已经倾其所有,村级“一事一议”政策很难得到落实,出现“事难议、议难成、成难行”的局面,从而很难筹到常年用于通村路管护的专项资金,从而严重影响了公路管养工作的正常开展。
2.日常养护意识淡薄,部分未列入财政预算内管理
首先是宣传措施不到位,管养意识没有深入人心。按照《公路法》、《江苏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村级公路养护主体为村民委员会,但目前还存在指导不及时、督促不到位的问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给农民出行带来了便利,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无限生机。但部分农民为获得更大的种植收益,采用“拱地头、扩地边”的方法占用公路用地,甚至在公路两侧堆积建筑材料,倾倒垃圾,破坏植树,致使每年要增加一定的管护费用。其次是管养意识淡薄。目前相当一部分县、镇还没将村道公路养护管理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部分镇村着管护意识差,存在重建轻养的思想,认为农村通公路和路面硬化后,行路难问题解决了,无需浪费人力财力去养护,从而没真正重视管护工作;同时部分基层财政部门财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部门农路管养没有设置专户进行专款专用,而上级部门的养护配套资金一般是按年终考核打分一次性拨付,而要真正形成日常养护机制,仅依靠上级拨款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随着建设里程的累积,镇村财力更加捉襟见肘,部分镇村以季节性突击及应付检查为主,支付管养费用时采取拆东墙补西墙或者拖欠的而方式,从而呈现出无养护机构,无固定养护人员、无养护经费,无养护机具的“四无”状态。
3.农路管养分级监督管理方式不完善,核算不及时
目前镇村级技术力量薄弱,管护质量难保证,区级交通主管部门由于管理的目标越来越广,也无法全面地从技术、日常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及时专业的培训:一是缺乏专业管护人员。为便于管护及降低成本,大部分镇村聘请本村村民专人管护或临时雇佣,且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均偏低,在养护台帐、小修保养经费台帐均不能按规范程序及时登记核算。二是缺乏专业工程鉴定人员,对于病害路段,需要专业工程师及时鉴定、修理,目前镇级也设有农路办,但仅是一套班子换多套马甲,没有专门设置专业岗位,技术监督管理不能及时跟上,对一些大修工程资金预算也无法及时上报。
二、加强农路管护资金管理的对策
1.多措并举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充足的养护资金是农村公路健康发展的关键,是衡量农村公路管养重视程度的主要指标。目前农村公路养护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奋斗目标,要积极争取财政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公路养护。
(1)政府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真正认识到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意义,积极筹措资金,并将其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2)引导广泛社会资金汇集到农村公路。要深挖农村公路第三产业潜力:形成农村公路沿线企业代养、扶贫挂钩单位出资、个人自愿出资和民间机构集资以及其他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公路养护资金的氛围。
(3)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企业或个人捐助或领养,如试行沿线林木分段承包,以日常达标养护换取确权;知名企业或知名人事道路冠名等方式。
2.科学使用养护资金
(1)对责任领导政绩考核时实行“建设和养护捆绑”。要避免“政绩工程”,形成只建不养的局面,要既提高建设质量,又注重养护,确保公路质量,从而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2)专业养护与日常养护结合。大中修工程要以专业队伍为主,提高实际养护水平和养护质量,避免前修后坏。引导群众参与农路日常养护,提高农民爱路、护路积极性,在降低养护成本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养护工培训。编写简明实用、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农村公路养护手册,对养护工进行辅导培训,推广农村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
3.落实资金,加强资金监管
(1)借鉴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模式。在管养领域开展“七公开”,将养护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公示,强化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2)制定资金使用办法,加强资金使用情况检查、监督和考核。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监管,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保证专款专用,要制订资金使用办法,进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并主动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定期进行审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结语
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养护,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建养并重,从根本上延长农村公路寿命,实现农村公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养护投资力度,缓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与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正常化、规范化养护,发挥农村公路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丽,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的再思考.中国公路
[2]王松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介绍.中国公路
为全面推进我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明确我省农村公路管养示范乡镇验收标准,结合我省农村公路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考核验收标准。
一、考核验收依据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皖政办[2007]76号)
二、考核验收对象
经省公路局确认的管养示范乡镇。
三、考核验收内容和标准
考核验收实行百分制,内容包括:管养机构(10分),管养职责(10分),管养资金筹集(20分),路政管理(10分),养护管理要求(50分)。综合得分在85分以上(含85分)且管养资金专用帐户管理符合要求的为达标,不符合以上条件的为不达标。
四、考核验收程序
1、示范乡镇申请。示范乡镇通过全面改革,各方面符合本考核标准的要求,准备好资料,向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提出验收申请。
2、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初验。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接到各示范乡镇申请后,组织力量开展考核验收,将初验合格的乡镇以书面形式向省公路局申请复验,并同时向省公路局提供《农
1村公路管养考核路线汇总表》和相关乡镇的农村公路示意图。
3、省公路局复验。省公路局在接到市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复验申请后,组织考核验收小组进行检查验收,最终确定验收结果。
五、考核验收办法
考核采取查阅资料、随机抽查、现场考核等手段进行考核评分;线路检查不少于乡村公路总里程或总线路数目的30%,其中考核验收小组在《农村公路管养考核线路汇总表》中随机抽查的乡道和村道每条线路不少于3公里,小于3公里的按整条线路检查。
一、管养机构(10分)
(1)管养机构建立(4分)
对未建立管养机构的扣4分。
(2)管养机构工作条件(2分)
无固定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无通讯设备;无巡查用交通工具等有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3)主要管理人员(4分)
主要管理人员配备2-4人,人员未到位或未上岗的扣2分;岗位设置合理,机构精干,无冗余人员,每增减1人扣0.5分,扣完为止。
二、管养职责(10分)
各项制度和职责应建立健全,对无管养机构和各岗位人员职责,无管养巡查、小修保养、桥梁养护、财务管理、安全工作、一线养护工出勤考核、分级考核等主要工作制度的有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对各项职责、制度、管理网络等未上墙的,缺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三、管养资金(20分)
对未设立专用帐户的扣5分,且不予通过验收考核;管养资金要按照标准到位,不到位的扣5分;管养资金必须纳入专用帐户,否则扣5分;对资金有未用于农村公路管养的扣5分。
四、路政管理(10分)
(1)路产路权管理(2分)
路肩、边坡有种植物,累计每100米扣0.5分,扣完为止。
(2)环境整治管理(5分)
公路无堆积物,障碍物,路面有一处扣0.2分,路肩及边坡有一处扣0.1分,扣完为止。杜绝“打谷晒场”,发生一起扣0.5分,最多扣3分。
(3)非交通标志管理(1分)
路肩及用地范围内有一处违法设置的固定式非交通标志扣0.5分,扣完为止。
(4)建筑控制区管理(2分)
对在用地范围内新增一处违法建筑扣0.5分,扣完为止。对在县道不少于10米,乡村道不少于5米的建筑控制区内新增一处违法建筑扣0.5分,扣完为止。
五、养护管理(50分)
(1)路面桥涵部分(15分)
路面状况应保持良好状态,主要病害(沥青路面:坑槽、翻浆、沉陷、拥包、松散、龟裂;水泥路面:沉陷、拱起、严重破碎板、坑洞、板角断裂)有一处扣0.1分,病害连片每50m扣0.5分,最多扣5分;路面不清洁,有杂物、泥土的每100平方扣0.1分,有积水的有一处扣0.1分,最多扣8分;桥涵构造物保持状况良好,构造物部件破损每一处扣0.1分,最多扣2分。
(2)路基部分(10分)
路肩宽度达标(乡道75cm,村道50cm,县道100cm以上),路肩高度基本与路面顶面持平,乡道路肩宽度小于75cm,村道路肩宽度小于50cm时,每100米扣0.1分,最多扣5分;路肩平整密实,无杂物、垃圾以及15cm以上高草,未达标准的每100米扣0.1分,最多扣3分;边沟有淤塞,边坡不整齐的每100米扣0.1分,最多扣2分。
(3)绿化部分(5分)
绿化应美观协调,乡道和村道每侧栽种一行乔木或一行常绿灌木,对宜林路段未达标准的每100米扣0.5分,最多扣5分。
(4)沿线设施(10分)
交通标志、路名牌、指示牌、责任人牌、管养标准公示牌或宣传牌(有市、县两级监督电话)齐全醒目,埋设位置合理,未达标准的有一块扣0.2分,最多扣5分;重要路段警示桩等安保设施齐全,未设置的有一处扣0.2分,最多扣5分。
(5)基层管护人员(4分)
基层管护人员人数配备须合理(按乡道3-4km,村道4-5km
1名人员配备,可结合路面宽度、管理难度等适当调节),每少1人扣0.5分,扣完为止;日常劳动工具(扫把、割草机、铁锹等)、安全警示及安全防护用品不到位或数量不足,养护人员上路未穿黄马甲的,缺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6)内业资料管理(4分)
①公路基本资料分路线存档;②按规定自评公路养护质量,原始记录表③巡查记录(含路政、养护)以及缺陷整改通知书;④桥梁经常检查记录;以上资料有一项不齐全扣1分,扣完为止。
(7)特情处置(2分)
未建立特情应急处置制度和编制相应公路特情处置预案的有一项扣1分。
附件:
1、《安徽省农村公路管养示范乡镇考核验收标准表》(试行)
【农村公路养护改革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公路养护总结12-08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合同09-09
农村公路养护基本情况10-05
农村公路现状调研报告06-19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11-07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活动年宣传单10-02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技术研究10-13
上半年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总结12-07
农村公路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09-21
陕西省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