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精选8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最终传导至人才的竞争、员工素质的竞争。所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的要求日渐提升。对职业院校来说,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而职业素养的培育却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企业与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合力促成。
1相关概念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体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内涵要求。建筑类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未来建筑行业领域的主力军,从踏入校门起,就应注重培育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职场适应做充分准备,这样,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才能彰显竞争优势,并在就业后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企业骨干、岗位能手。
2情况调查(存在问题)
为深入了解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我们于9月—1月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顶岗实习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65份,有效问卷460份,有效率92%。问卷涉及专业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装饰设计与施工、设备及安装、设备检测与测量等,问卷设计以直接或间接反映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状况为核心。此外,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访了许多教职员工,情况如下。
2.1职业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职业认知是职校学生最基本的应知应会内容。但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认知模糊。比如,在问到你对所学的专业了解吗,有70.22%的学生认为“不了解”。对于和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法律常识的了解,有55.22%的学生回答“了解,但很不全面”。问及是否掌握了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53.26%的学生回答没有。对未来职业岗位描述,有72.17%的学生不清楚。个别有行业家庭背景的学生情况略好。
2.2职业情感倾向差异偏大
职业情感是对所从事职业一种稳定的、持久的热爱和忠诚。建筑类职校学生,专业性强,在校期间应培养其对建筑的喜爱,对行业的认同和职业的向往。调查数据显示,有个别学生热爱建筑职业,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报考专业非本人自愿,因而职业情感淡薄。学生职业情感倾向性差异偏大,而且两极分化严重。比如:专业认识,仅有49.78%的学生说喜欢,50.22%的学生“不喜欢,迫不得已在校学习”。“是否会关注与你专业相关的生产活动”,有54.78%的学生回答说:“一般不关注”。“在实训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积极主动去解决吗”,有56.74%的学生“避开困难,只要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行”。有43.70%的学生业余时间会主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专业资料,也有个别大三学生不知道图书馆在学校的位置。有49.13%的学生对能否长期从事建筑职业表示不能确定。
2.3职业道德意识淡漠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三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建筑行业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更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但调查发现情况并不容乐观,比如:在问到是否关注新闻报道中的有关劣质工程问题时,58.9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与己无关”。环保、节能意识方面,看到水龙头没关是否会主动关闭时,41.74%的学生表示不能。37.1%的学生认同考试作弊的行为。有57.39%的学生不会主动去沟通协调、理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创新思维方面,55.43%的学生仍“跟着”老师和书本“跑”,懒于动脑。
2.4职业体能素质相对较弱
调查发现:在问是否知道自己未来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什么样的体能素质时,有51.96%的`学生不知道。有42.83%的学生主动找时间锻炼身体。有41.74%的学生作息时间有规律,相当多的学生属于“昼伏夜出”型。问及是否适合做高空作业和野外作业时,有54.55%的学生认为不适合,也不想去训练。46.52%的学生表示身体状况不如入校以前。
2.5职业精神有待锻铸培养
建筑类职校学生应具有吃苦耐劳、敢于担当、团队协作、严守纪律、勇于创造创新等职业精神,否则很难适应建筑行业的从业要求。围绕职业精神,在被问及犯了错误是否会主动承认,有49.13%的学生认为别人没看见就不会主动承认。仅有42.35%的学生回答可以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有50.65%的学生不愿意与同学分享快乐和痛苦。对严格遵守校纪,有51.30%的学生回答不能做到。此外,仅有41.09%的学生想过创业的问题。
2.6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数据显示,有46.08%的学生看不懂一般图纸;在问到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时,36.30%的学生回答肯定;有50.87%的学生回答毕业时可以取得“双证”;有62.61%的学生利用假期去建筑工地实习实训。
总体情况是: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等各方面都有待加强。数据也显示出一些表现处于“骑墙”状态,具有较强的可“转化型”。
3问题分析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有学生的内外因、多种主客观因素导致:
3.1内在因素
首先,学生职业素养基础较差。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高招失意者,相当多的学生当初跨进职校大门是出于无奈。他们自尊心强又心理脆弱,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弱。来到学校,不会主动从职业的角度,自觉培养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此外,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家庭职业背景、职业基础,差不多“零职业基础”。其次,职业素养观念淡薄。入校即意味着已经是“准职业人”,职业情感更无从谈起。
3.2外在因素
首先,学校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培养目标要充分体现职业性质、岗位特色,反之,则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的实施。实践课比例仍需提高。
(3)授课方式。依然存在因循守旧的教法。其次,家庭问题。家长“大撒手”。此外,还有诸如社会不利因素、政府投入不足、人们观念偏见等因素影响,形成一股股负面冲击力量。
4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讲究方法。学校要提高认识,认真制定和实施职业素养培育方案,也可考虑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培育课程或开办相关论坛、讲座。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对自身成长成才的作用,提升职业素养的方法途径,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2)学校思变,着眼长远。首先,学校要通过有效途径培育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精神等。其次,学校、系部、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各年级、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及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科学施策。第三,将职业素养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调动多方力量来完成。
(3)抓实抓细,久久为功。首先,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职业的技术要求、法律法规要求、身心素质要求。其次,坚持“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的政策要求,贯彻实施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学生公约;组织学习宪法、职业教育法、建筑法等,并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再次,扩大培养途径,如实施校外拓展训练等;增强实训操作课程比重等。
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毕业生职业素养的高低成为他们能否被用人单位录用甚至重用的核心因素。“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研究”课题组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提前参加顶岗实习的同学2011年10月26日返校采集电子照片(大三部分学生在9月份开学的时候申请提前顶岗实习,学院对这些学生的状况很关心)和2011年11月12日南洋学院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为契机,对南洋学院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包括2009级学生(2012年夏毕业)和校园招聘会的用人单位。调查方法有两种: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南洋学院即将毕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训练,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提前顶岗实习的同学是请假回到学校的,时间非常紧迫。所以我们的问卷调查只有一页纸14道选择题。在召集学生座谈的时候我们发放《2009级毕业生职业素养调查问卷》51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51份。参与座谈的学生来自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汽车系汽车营销专业,财经系会计和金融与证券两个专业,机电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建艺系建筑设计专业等共五个系八个专业。
《2009级毕业生职业素养调查问卷》分别从职业规划意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职场礼仪、实践能力、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与责任、职业理想、工作纪律等方面设置题目。在被调查的51名同学中,50名同学都有职业规划的意识,但只有13人真正对自己进行了规划,占调查总人数的1/4强点。
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同学们在人际交往能力(42人)、团队合作能力(39人)、实践技能、专业知识、时间管理、职场礼仪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但是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欠缺的方面。其中28人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不扎实,20人认为自己的实干精神和时间管理能力最缺乏。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满意,认为还有待提高。
在时间和纪律性方面,绝大部分同学(48人)能够遵守单位的时间规定,一半以上同学能够遵守公司非常严格的纪律。只有个别同学工作纪律性不强。
在51名被调查学生中,49位同学认为职业素养对于找工作很重要,但是这些学生自认为自己整体的素质水平还需要提高。他们对职业素养的认识,较之刚进校时务实理性了很多。
2 笔者的认识
2.1 原因探究
高等职业院校本是针对企业培养人才的,为何学生的职业素养不高呢?原因有很多,和我们国家教育的大环境、教育观念以及学校的教育方式更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总结主要原因如下:
2.1.1 职业教育观念的偏差
中国一直注重知识、技能型的传统教育,“传道、授业、解惑”是中国教育的经典总结,班级口头传授是一直以来的主导教育方式。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教育思想在我们的教育改革中被推崇,在实践中仍被忽略。不管是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人员,大家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末流,对于诸如职业素质之类的提法不屑一顾,认为这些东西是虚的,没有什么用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潜意识里认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是企业的任务,和学校没有关系,因而忽略了职业素质的教育。在校学生很少接触社会和工作,意识不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很难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2.1.2 满堂灌的教育方式
在高职院校大概有两种课:理论课和实训课。理论课主要讲理论和知识。高职院校的理论课是依据课本,在课堂上采取口头满堂灌的形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必动脑,不必动手,作业和考试也都是知识性的,临时抱佛脚也可以过关。这种教育方式养成了学生被动、懒惰的习惯,不积极、不认真、不主动规划职业,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直接造成了职业素养的低下。
2.1.3 实训课的局限
在高职院校,实训课本是一个特色和亮点,而学校和教师往往致力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认为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是工作以后的事情。所谓的实训纯粹只是技能的训练,学生没有机会培养职业素质。
以上三个原因,再加上其他种种因素,造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状况。
2.2 对策微探
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我们可以建议改革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我们的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等等,我们寄希望于教育部门。这些往往见效慢,也很难付诸实践。笔者在此仅结合广州南洋理工学院的情况探讨具体的做法,供教师、教育工作者参考。
2.2.1 由口号转向真正的行动和训练
在南洋学院,领导和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学院领导组建“军政教导队”,借鉴部队的训练方法,每天早训,加以强化训练,举办活动,从身心两个方面加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军政教导队成员言谈举止堪称模范,在学校里起到了带头作用。这些学生在找工作以及工作中明显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就业指导课不再纯讲理论,而着重于训练和行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识”部分,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充分的自我认识,还结合演讲、模拟表演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和提高。在职业素质课堂上,将职业素质细化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几个部分,采用演板展示、游戏、猜谜语、案例等方法训练学生的职业素质。
管理系还结合本系职业开设了“职业素质”实训课。尽管仍然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没有对学生进行训练,可是这种重视“职业素质”的想法和做法值得提倡。
2.2.2 改革教材
课题组成员致力于探讨具体的、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从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并且从教材入手进行改革。我们认为针对高职学生的理想教材是:理论适度、够用,阅读顺畅、有趣,训练循序渐进,师生皆实用。在具体编教材时,我们采用了最新的案例,每章甚至每个小部分后面都附有训练,有书面的,有口头的,有行动的,便于学生训练和老师指导。
另外,我们还打算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创业实践指导。笔者认为,实践出真知,职业素养是需要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长期的实践来培养的。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必须加强日常课堂、生活中的训练。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个方面:职业教育观念的偏差,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实训课的局限。笔者结合实践提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建议:由口号转为真正的训练和行动,改革教材,进行创业实践指导和素质拓展训练。
关键词:农村中职校 学生 职业素养 调查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7.38
为了解近年来新密及周边地区的用人市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我们在2015年9月分别对本校8个专业的在校生及数家企业,就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做了《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情况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对中职生职业素养的评价调查问卷》的调查。以下就是本次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农村中职校生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
本次问卷共设计了三十个小问题,主要涉及学生对职业素养了解程度及诉求、专业兴趣、课余时间、毕业打算、就业心理等6大方面。共发出问卷200份,有效191 份。具体分析如下:
1.了解诉求 认为了解和非常了解职业素养的占79%,认为学校应该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占90.5%。
2.专业认识 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占58.1%,不感兴趣或说不清的占41.9%。
3.课余时间 经常参加实践活动的占14.1%,而偶尔或从不参加的占85.9%;课余时间聊天或游戏的占64.9%。
4.提高素质 要提高表达交往能力的占74.3%。
5.毕业打算 毕业后打算求职创业的占45%;要提高正确择业占26%,要提高职业素养的占55.4%。
6.自信心 需要提高自信心的占55%;沮丧放弃的占22.5%。
二、农村中职校生在职业素养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结合多年来的一线经历,发现当前农村中职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对职业素养认识偏差
就学生实际表现及企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不是停留在原先的“专业能力”层面,就是认为与“职业素質”“职业道德”等同。
2.兴趣不高,缺乏应变力
除去想升学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的比例占多数,这多是因选报专业时受父母或介绍老师影响造成的。同时,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机械,缺乏变通能力。
3.懒于实践,缺乏吃苦精神
超过多半数的学生(85.9%),从不或偶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究其因,不是过于懒散,就是怕吃苦。“在家靠父母,在外装糊涂”,是其基本的处事原则。
4.时间观念不强,缺乏责任心
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沓,敷衍了事;不遵守上下课时间规定,随意迟到;实训课成休闲课;不认真完成值日和其他劳动任务。
5.缺乏毅力,自律性差
对确定的目标,明知道该怎么做,就是静不下心,把持不住自己;没有恒心,得过且过;集体活动散漫;整天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
三、农职校现阶段改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建议
1.强化职业素养教育观念
第一,更新观念,加强师资培训。学校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纠正对职业素养的片面认识。要不断地采用各种途径,比如,派专任教师接受专业的职业素养培训;定期邀请职业素养培训师进校对教职工进行专门培训;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老技师入校做师生的“共同教练”;利用国培、省培等学习机会,让更多的教师接受到本专业(行业)的专业素养培训,以充实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职业素养方面知识和能力。
第二,加设课程,提高学生认识。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知识的讲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可根据学校整体课程安排,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形象与礼仪》等课程基础上,增加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使学生充分懂得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与职业客观要求对接的过程。
第三,学科渗透,师生共同学习。要发动师生积极参加各级主管部门开展的关于职业方面的竞赛,比如 “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各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的联系,与学生共同探讨职业素养方面相关知识。通过举行“我的理想”、“我爱我的专业”等征文比赛和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2.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
首先,注重引导。在新生入校前,各专业可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初中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引导,使学生对职业学校的概况和职业有一个初步了解。
其次,专业启蒙。在暑期开学前,让有意上学的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制作项目,学习如动画制作、电子小产品、机械小产品等制作,促其对将要学习的专业有进一步认识。
第三,创设情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某个行业现状或模拟其操作流程,设立一个虚拟环境,使其切身感受将要进入的行业氛围,促其产生学习专业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第四,巩固效果。结合并参照“5+1”比赛项目标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类技能比赛,如“形象礼仪赛”、“电子技能赛”、 “车身修复美容赛”、“钳工技能赛”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以激发其更强烈的职业兴趣。
3.培养多种素养和能力
第一,学校要善于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诸如运动会、技能节、各类社团活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争取通过对部分学生(如学生会、班干部、护旗手等)进行沟通、组织能力以及合作、责任与服务意识的培养,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学生共同提高自身素养。
第二,学校可以利用暑期时间,有目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相关的社会实践,如组织营销专业学生街头参与推销;电子专业学生工厂见习;养殖专业学生养殖实践等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敬业精神及踏实认真的品质。
第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融合作用。学校要立足于专业设置,根据产业需求,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中。
4.引导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要让职校生从沉溺的游戏中解脱出来:
首先,必须正视网络游戏对学生的不利影响,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的纪律进行“堵”。如课堂上严禁玩游戏,禁止充电;严格作息制度,严查就寝情况等。
其次,学校还要“疏”,要向学生开放校内网络设施,发动专业老师制作健康积极的多媒体材料,为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内容保证。
再次,科任老师在保证课堂纪律情况下,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有疑问或感兴趣的内容,让其适当“百度”,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使其体会网络的正向作用。
总之,农村中职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等有形素质,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及精神等隐性素质的培养,要树立以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目标的观念,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徐飚主编.职业素养基础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7
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来看〃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体接受 外部经验、内化外部经验指导自己行为的重要形式。所以〃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对个人、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是由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决 定的。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当前的高校学生道德素质做出的针对性反应〃 严峻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已经为高校教育工作敲响警钟。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发展阶段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 识技能〃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我 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大学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统一性确立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逐步克服一些由学校走 向社会过程中的不适应和障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课题。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这些课题的实现〃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就业的客观要求。随着教育逐渐与市场接轨〃 能否适应市场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功 与否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适应人 才市场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适应人才市场向教育提出的挑战。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 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大学生〃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人才的重担〃 因而加强自身的修养更显得 重要。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孟轲也是 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影响职业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职业化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在职场上大家都用同一种语言说话,用同一种行为和道德准则来办事;职业化是一种态度,更强调自我约束,而一个非职业的人与他们是合不上拍的。从职业素养的角度而言,动态地看,职业化就是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要求,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修养,努力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历程,换一句话说,职业化就是按照职业要求改造自我的过程;静态地看,职业化就是训练有素、行为规范。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职业化,比如,“职业化”就是尽量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工作,“职业化”就是细微之处能体现专业素养;等等。
从外在呈现来看,职业化表现在职业资质、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充分符合职场的需要,其中知识、技能、态度尤为重要;而从内在来看,所有看得见的表现都是由看不见的价值观决定的,因此,职业化是内力的外现。如果细化地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看,职业化给人的观感是,第一层次看穿衣戴帽;第二层次看待人接物;第三层次则是看价值观。
对用人单位而言,他们强调工作经历,看重的其实并不是跟工作直接相关的技能和经验,而是大学生学习和融入的速度,是在工作中培养积累起来的与他人能够融为一体、顺畅衔接的感觉,而这一点其实就是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的能力和速度。
从职业化的内在要求看,在影响和决定职业化进程的诸多因素中,角色转化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态度、情商等深层的内在原因密切相关,而这一点首先取决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认识和态度。
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与社会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我与职业的关系时,将社会化等同为“丧失自我”,并从内心拒斥社会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化表面上表现为职业化,但深层的东西其实是对于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适应的最突出的障碍就是自我中心,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人性、职业和他人。其实,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大学生对于社会和职业的认识,容易走两种极端:一种是对于社会和人性的复杂缺乏基本的认知和准备,过于天真和无知;另一种则对社会和人性过于悲观,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抱有强烈的抵触意识,又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导致苛刻、偏激、狭隘、封闭。社会和职业既没有有些人期望的那么美好,也不如另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坏,它复杂而真实,需要我们将片面的、绝对的、理性的、批判式的思维转化为感性的同情式的理解认同,用坚强而温和的眼光和胸怀去接纳,这样的人生态度和境界虽然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才能达到,但职业经历能够促使大学生用一种更现实、更客观、更温情的眼光来看待社会、职业和自我,在书本上抽象地批判人性与实际地同真实的人接触的感受和看法是不一样的。
职业化表现在思想和意识深层就是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他人,对于人性、社会和他人的缺陷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理解、接受和宽容,因此,也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和灵活度,这一点正是因为理想化而僵硬的大学生所缺乏的,
达到这一点,需要从认识、态度到心理的不断的修养和历练。
我们周围就有很多“太冲、太自我”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结果直接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和职业角色意识模糊。有一个公司在同一年录用过三个大学生,一个纯粹无法胜任工作;一个缺乏主动性,干什么都得告诉他,不说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另一个太过于强势和主动,他工作是去改造别人的,还得让总裁听他的。这三种类型在大学生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比较欠缺,特别是在与社会和职业衔接的实习和实践方面尤为欠缺,而保姆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树立了浓厚的等、靠、要的被照顾和被保护的学生意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使得毕业生要在工作中去填补在大学里就应该为走上社会作准备的功课。社会对于个人的改造的力量是巨大的,个人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等待和却步,关键是个人要有足够的自觉,有意识地接受、完成这个改造的过程,让这个过程短一点,让自己和周围的人痛苦少一点。
实现转变毕业生需要做些什么
学校是一个同质性比较高的小社会、小群体,人员构成比较单一,相对比较单纯,而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与学校相比,社会是一所更大的大学。职场文化和校园文化在时间安排、人际交往、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很多方面都大有不同。
毕业生应该自觉地意识到校园文化和职场文化的不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喜怒哀乐全表现出来,更不能随便发脾气,影响工作;懂得从实际情况出发去处理问题,不能生搬硬套理想化的模式;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不要习惯性地像在学校里一样,以对待周围老师和同学的方式与同事、上司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而要试着适应不同的人,求同存异;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而是与别人一样的工作者,不要高高在上,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些都是职场新人容易出错,也需要着力注意的地方。
如果能够更进一步,我们可以设想如何能让别人愉快地接受你,让别人感觉愉悦,这一点不要说大学生不大会考虑,我们很多人即使工作多年,或者终其一生,都不大会去考虑这个问题。热情、主动、外向以及具备很好的倾听技巧是构成人格魅力的主要的个人特征,而真正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内心,确切地说,来自于内心对他人的态度,如果我们能使自己的整个人,激励、感染、影响、愉悦身边的人,那将会达到超越职业化的境界。
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要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将职业素养体现为态度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积累和准备的过程。多项调查和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期大概需要3年的时间。常常告诫学生:你毕业后的一两年,也许是你一生最痛苦、变化最大、对人生的认识、体会和感悟最多的时期。这些话就是针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问题提出的。
面对职业和社会的要求,大学生首先要有自省、自知、自觉的意识和理念,时刻注意在为人处事的细节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一个人只有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只有了解了社会和他人,才能在一个更为广大的坐标体系中,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不足,有的同学说“很庆幸通过工作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今后能有针对性地、更加积极主动地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技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和团队”。
大学是每个学生为了以后工作选择职业打拼、奋斗的一个良好平台。上了大学,我们要为以后的发展方向考虑。大一是开始自我和职业的探索的时期,通过职业测评等工具全面客观地探索自己,思考有哪些职业与自己所读的课程、专业相吻合,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渠道进一步了解这些职业。在去了法院旁听了之后,我就想到了,以后想当个人民法院的书记员。自从确定了当人民法院书记员这个目标之后,前进的方向也慢慢变得明朗了。
为了这个目标,我必须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要当一个法院书记员须具备的素质条件,为以后的职业目标做好准备。在大学期间做好以后职业的素养提升的计划,这对以后大四以后出去找工作、实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一名合格的书记员应具备坚实的法律基础知识、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相应的整合归档能力迅速的反应辨识能力及较强的判断自控能力等基本素质。在专业方向和学历要求上,书记员需具备法律、文秘、法学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在电脑日益普及、网络迅速更新的今天,无论是在审判庭上快速高效准确的完成记录,还是在此外各项文档资料的整理归档,都越来越向“无纸化”方向发展。因此,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书记员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为以后当上法院书记员,在大学期间的制订了一系列的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首先,一名合格的书记员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法律知识。书记员承担的是审判辅助性工作,不仅涉及程序方面的事务,也涉及实体方面的事务。因此,必须掌握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还有法律知识是书记员作好各项记录的后盾,只有熟练掌握法律知识,才能保证记录的真实、准确、全面。因而只有在大学期间努力学好法律知识,才能保证以后的工作顺利。
1.学习好本专业的法律知识。
学好法律知识,人民法院处理的一般民事案件与专业知识中的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等息息相关,巩固学习好这些知识,为以后打下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好法理学,学会了法的一般基础,对以后你无论见到哪方面的法律知识,都能用法理去分析;诉讼法是关于法庭庭审程序的,与书记员的工作有很大的关联,必须学好。学好法律知识,除了平时认真上课,课后认真复习,多做练习题外,还要学会从书本中发现问题,不懂就问,多点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印象深刻。
2.平时多关注“法律问题”。
平时要多阅读一些法律的相关书籍、杂志、报刊等。学校的图书馆为我学习多一点课外法律知识提供了方便。在平时没有课的时候,大多跑到图书馆一楼那里借阅法律书籍,多看看一些案例,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案例的发展情况。另外,对于老师介绍的书籍一般会多看几遍,虽然对于书中的某些知识可能会有不懂,但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向老师请教,总能收获不少。在图书馆网页上有一些相关的法律资源的下载,利用网络了解更新法律知识。多观看一些有关法庭审判的视频,关注庭审程序,看看书记员在庭审中主要负责的工作。
3.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
利用学校资源多些参加与法律有关的讲座、交流会,及时了解法律的新动态,从而不断更新知识。学校内外经常会有一些法律知识的讲座,多些上校网、院网或者通过一些Q群了解到一些讲座的时间地点,听听专家对一些法律问题的独到见解,增长见识。在课余时间到校外参加一些有关法律的实践活动,参加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多点到基层法院观看庭审活动,在实践中了解庭审的流程。在暑假期间,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结合,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对知识的实际
运用能力。
◆其次,书记员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才能做到记录工作快速、准确、清楚、全面。在记录时如果碰到当事人使用方言土语,书记员必须将其转化为法言法语(或在其方言后用括号注明意思),避免产生误解。并且校对法律文书时则要求书记员具有较全面的语法知识。这要求书记员在校对时除认真细心外,还要有较好的语法知识。
1.学好语文知识,拓宽知识面
我认为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挺重要。对于语文的拼音、词组等认识好,备好一本汉语词典,没事的时候翻翻看看。另外华农大图书馆的馆藏书目很多,我喜欢去那里读书很安静。学习好语文的语法知识,可以向中文班的同学请教如何学好中文,有时间可以到中文班的课堂旁听,可以到图书馆中文书库借阅一些有关汉语语法知识的书本。保持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是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的,我平时有空就会多读些散文、小说、杂记等读物。参加读书小组的讨论,增长见闻。学习好普通话,参加普通话的讲座等;平时通过电视、网络等看一些各地的地方方言,涉略一点。
2.学习理解、归纳总结、表达能力
我在平时注意参加一些会议、读书会的时候,用一本专门的小本子记录归纳会议笔录,从平时开始锻炼理解归纳,在尽量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合理取舍,对于重点内容,应予优先、准确、详细记录,善于记录掌握技巧,做到详略得当。学习总结、整理、归纳出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和中心意思予以记录;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征文比赛来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有时也会向校内报社投稿,不间断地练习来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养成写作习惯。同时学习法律文书的书写格式,研究如何能把法律文书写得精炼简明;参加辩论赛从辩论过程中加强思维逻辑能力的严密性,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用理性辩驳他人之观点。加入学校的推理协会,有时也玩玩推理游戏,通过娱乐慢慢提高自己的推力分析能力;在课堂上多点发言,通过对老师提问的问题的回答,锻炼自己的理解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断离自己的胆量,以后遇到事情就不会怯场了。
◆再次,作为审判机关,法院每天都与社会上各种人打交道,审理的案件五花八门,反映了许多社会现象。书记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遇紧急状况时冷静处理,在记录时抓住关键问题,做到准确无误,在案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1.善于与他人打交道,做事妥善
大学生活十分富多彩的,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之中。大学的协会,学校学院组织很多,善于选择对自己发展有力的组织加入,不但能够使大学生活更美好,还能让我们认识不同班、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扩大交际网络。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更好的说话、做事,能够通过他人的帮助解决大学学习、生活、工作等难题。更能使你了解到各方面的消息,能更准确把握前进方向。在这些组织中参加的活动也能使我增加办事能力,能做到各方面都兼顾。
2.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冷静,沉着应付
在大学期间,我担当班里的心委并且加入了阳光团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我觉得我做事不够沉着,遇事不够冷静处理。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我不但学会了如何礼貌接待来访者,通过朋辈咨询学会了一些心理知识,大略懂得如何分析人的行为心理,通过一些测试,加强了自己的心理素质,也学习了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候应如何正确做出判断来更好的处理。
◆并且,书记员承担的是审判辅助性工作,必须具备配合意识。在审判工作中,法官处于主导地位,书记员负责担任记录和办理与审判有关的辅助性事务。书记员与法官之间的配合是否融洽默契直接影响到案件审理的质量与效率。再者由于书记员事务性的工作内容广泛,接触的部门很多,书记员应当了解各部门的职能与运作程序,主动与其他部门进行配合,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必须具备配合意识
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与他人配合是很重要的。大学活动的组织,需要一组人的配合,分工合作,才能使活动举办成功。在团日活动、班级活动、协会活动、三下乡等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互相配合,通过分工使工作做的更好,这也是我认识到工作中只有配合好,才能事半功倍。
2.具有处理具体事务能力
处理具体事务能力是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各种理论知识和个人经验的具体运用。必须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发展提高。在大学生活、学习中,慢慢培养、学会这种能力。
◆最后,书记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办公自动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法院都已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书记员只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工作要求。
在大学期间,我的目标是要通过计算机一级和二级考试。因为现在的律师事务所都基本上是无纸化办公,所以不但要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而且要学会熟练掌握office的软件,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办公用具,例如打印机和复印件之类的。
★以上是我对大学期间的职业素养提升的计划所做的预想。虽然现实会和计划有点差距,但我会努力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
一、调查的目的
本次调查是课题组探索文秘核心课程“秘书实务”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本次调查, 主要是要了解用人单位对文秘职业素养的实际需求、各项职业素养的重要程度、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满意程度;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的适应情况;了解在校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及培养期望等, 旨在为课程教学过程中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定位寻找依据, 为探索更有效的职业素养途径奠定基础。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从今年4月到6月, 课题组成员对我院169名文秘在校生, 2008、2009、2010级三届共255名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学生的有效问卷共322份, 回收率为75.9%;收回就业单位的有效问卷153份, 回收率为60%。从对我院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来看, 多为个体企业, 72.42%的同学都在个体企业就业, 仅6.26%的同学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5.04%的同学在金融单位, 3.51%的同学在三资企业工作。岗位基本集中在企业行政部、办公室、销售部及前台, 包括文员、助理、档案管理、内勤、客服、话务员, 只有少部分同学在从事会计、幼儿教师、物流、销售等与文秘相关度不高的职位, 岗位基本专业对口。
此外, 课题组还对大二2011级学生“档案实务”校外实训基地的5家单位和“秘书实务”校本资源实训基地以及2010级学生顶岗实习的金华市9家企业共59名单位指导老师进行了走访调查。
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一) 文秘职业素养需求分析。
1.“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同等重要, 甚至更重要。在走访过程中, 用人单位的指导老师无一例外地表示对文秘人员来说职业素养非常重要, 其重要程度并不亚于专业技能, 甚至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 尤其是“德”。用人单位看待新员工, 最重视人的本质, 如忠于职守、吃苦耐劳精神、品德修养、进取心等。因此, 现代秘书人才的素质需求以“德”为先是关键, 其次才是能力。
2.最看重的三项职业素养是“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继续学习能力”。在问及最重要的三项职业素养时,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是“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继续学习能力”。除此之外, 有单位认为“顾全大局意识”“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踏实的工作作风”“工作主动性”“应变能力”“沉着冷静的心态”“团队协作精神”“敏捷的思维”也很重要。这说明, 这些职业素养是秘书岗位任务是密切需求的。
(二) 文秘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1.从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从对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平均93%的单位对毕业生的各项职业素养都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 其中对毕业生“踏实的工作作风”、“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继续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方面比较肯定, 这些方面都获得了60%以上单位的满意度, 满意率分别为75.44%、75.44%、73.68%、66.67%、64.91%。而“顾全大局意识”、“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三项的单位满意度最低, 分别为47.37%、43.86%、29.82%。
从对大二2011级在校生的实训单位走访来看, 单位指导老师对实训学生总体上表示满意的, 称赞大部分学生认真踏实, 勤恳主动、责任心强、虚心好学, 但是社会经验有些欠缺, 阅历不足, 办事灵活性欠缺, 在处理事情上还有待加强, 沟通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 从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在问卷中“上岗初期, 你觉得对新工作的学习能力怎么样?”问题上, 39.29%的同学选了“很快适应了那里的工作”, 53.57%选择了“需要继续学习一段时间才能走上正轨”, 有3.58%选择了“始终适应不了那里的工作”, 这表明刚踏上工作岗位还是需要学习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工作。“这段时间最大的学习收获是什么?”35.71%的同学选择了“提高处理事情的自立能力”32.14%的同学选择了“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有21.42%则选择了“掌握秘书工作技能”或“提高自学能力”。
对于“在工作过程中, 你觉得最欠缺的三项职业素养”, 排在第一的是“创新能力”, 有26.79%的人认为创新能力是最欠缺的, 但是分别有23.21%和12.50%的人认为“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是他们目前为止最为欠缺的;排在第二的是“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有28.57%的人认为如此。但是也有25.00%的人和8.93%的人认为“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应该排在第二的位置;排在第三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共有33.93%的人认为它应该是第三。但是有14.29%的人认为是“人际沟通能力”, 也有16.07%的人认为“自学能力”是比较重要的。
毕业生认为当前学校对职业素养比较重视, 人文社科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如秘书学概论涉及较多, 其他课程则较少涉及, 内容偏于理论化, 与实践有一定差距。毕业生还对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提出了很多建议, 如“多参加社会实践”、“聆听成功人士的讲座”“多参与社团活动”等。
3. 从对在校生的调查分析。46.91%的文秘专业在校生认为职业素养在日后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有50.33%认为比较重要, 由此可见, 大部分在校生都都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文秘学生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是什么?”这一问题上, 选择人数比例最高的是“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三项, 分别为66.79%, 43.21%和39.64%。对“你认为目前最欠缺的职业素养是什么?”, 30.36%的学生选择“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 有26.00%的人认为是“人际沟通能力”, 25.00%则认为是“职业规划”指导。这说明在校生对自己的职业素养需求和薄弱点具有较清晰和较准确的认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 职业素养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14-01
当前南沙区幼儿园市场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但又参差不齐。从办学硬件条件上看,有的南沙区幼儿园办在租赁的民房内,有的办在改造建筑内,有的是小区配套幼儿园;从办学规模上看,有的南沙区幼儿园几十个孩子,有的百来个孩子,有的办成连锁幼儿园几千名孩子;从收费上看,有500多元每月收费的,有1000多元每月收费的,还有2000多元甚至到3000多元每月收费的。为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当前南沙区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分别对南沙区3所高端收费南沙区幼儿园、3所中端收费南沙区幼儿园和4所低端收费南沙区幼儿园进行调查和研究。
1.幼儿教师的基本状况分析
本研究从南沙区幼儿教师的年龄结构、从事幼教工作时间、学历结构、工资待遇、劳动合同与社保及幼儿教师来源等方面分析基本现状。
1.1年龄结构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之间,占到整体年龄结构的71.5%。由此可看出,南沙区幼儿园幼儿教师以中青年为主。
1.2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时间
南沙区幼儿园的兴起主要在近10年的时间,因而调查研究南沙区园幼儿教师的工作年限只设了三个档。幼儿教师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的有66.9%,6年及以上的仅占33.1%,由此可看出南沙区幼儿园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
1.3学历状况
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主要在高中、中专学历,占49.1%。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到了79.5%,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仅占了20.5%的比例。这一方面表明,南沙区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的要求并不高,另一方面来说幼儿教师队伍的学识状况有在逐步改善的趋势。
1.4收入状况
在被调查的112名南沙区幼儿园幼儿教师中,4.5%的幼儿教师月收入仅1000-1800元,低于南沙区2014年最低工资标准(1800元/月),47.3%的幼儿教师月收入在最低工资标准左右浮动,48.2%的幼儿教师月收入完全高于南沙区最低工资标准。可以看出,当前南沙区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是比较低的。
2.南沙区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现状的分析
2.1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在职业知识方面,被调查的南沙区幼儿园10%以上的幼儿教师上岗前几乎没经过培训学习,在职业知识上她们是通过上岗后幼教工作实际情况需求而逐步了解的。有30%左右的幼儿教师能较熟悉了解相关幼儿职业知识并应用到幼儿园工作中,50%左右了解职业知识情况一般,还有20%左右认为工作太繁琐,不想也不愿意在工作中学习应用相关幼儿职业知识。
在生活指导方面,幼儿教师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指导的素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习惯。如指导幼儿正确的用餐方式、指导幼儿正确的大、小便方式及饭前餐后洗手等良好习惯等。在指导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宜幼儿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职业能力方面,幼儿教师管理幼儿生活,并组织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要参与教学活动,要参与教学学具的准备,户外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运动量、自由活动时要管理幼儿户外活动等。
2.2幼儿教师道德素养现状分析
爱是人类最重要最本能的情感。热爱幼儿是幼教老师最基本的品质,也是幼教老师道德素养的最重要体现。因此,当好一名合格的幼教老师,热爱和坚持幼教工作需具备一颗慈母之心,幼儿教师对孩子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作为幼儿教师要能从内心深处爱孩子,呵护孩子,并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对幼儿教师道德素养调查分析发现,22.7%的幼儿教师因喜欢孩子和幼儿教育工作从事幼教工作。
2.3幼儿教师职业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通过对南沙区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行为习惯调查分析,绝大部分幼儿教师清楚幼儿园规章要求与幼教工作流程;60%幼儿教师及时主动反馈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与问题;20%幼儿教师能定期做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与工作反思;40%的幼儿教师能正确接收和执行各类工作任务并能及时反馈;30%幼儿教师服从工作布置与安排并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10%的幼儿教师能对自己的工作做到主动汇报、主动请示等。
3.南沙区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制约因素分析
3.1幼儿教师选拔门槛低
从调查结果来看,80%以上的幼儿教师为初、高中学历,而且来源主要是两方面:南沙区岭东职业技术学校,南沙区周边幼师学校,另有少部分从师范类毕业的学生作为补充。因近10年来南沙区幼儿园发展迅猛,而南沙区园办学硬件条件参差不齐、收费高低不等同时很多的南沙区幼儿园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或不断的扩张,从而南沙区园的师资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3.2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大
从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幼儿教师队伍年龄以20-30岁居多,但她们从事幼教工作时间大都在5年以下,说明她们中大多数都是中途转行,幼儿教师队伍存在很大的流动性。笔者认为造成幼儿教师队伍流动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待遇和安全感较低。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幼儿教师待遇在1500元/每月以下,这样的收入仅略高于南沙区当前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很多南沙区幼儿园举办者也是短期行为,没有给幼儿教师购买社保,她们无任何长期发展与安全的保障。
3.3幼儿教师接受学习与培训机会少
培训活动是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教师队伍的培训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外在因素,幼儿教师的需求是一个影响幼儿教师队伍职业化的重要内在因素。在对幼儿教师队伍进行的“对于接受教育培训学习的渴望”中调查发现:90.1%的幼儿教师表示有希望参加培训学习的想法,其中32.8%的幼儿教师表示非常希望能接受培训学习,30.7%的幼儿教师表示希望能培训,19.8%的幼儿教师表现出愿意接受培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南沙区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素养主要存在问题诸多。为此,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非常重要,本调查报告是以广州市南沙区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并希望在幼儿教学中提出相应对策来提升南沙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映忠.王钊.黄庆华编著.现代职业选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8.
【大学生职业素养调查】推荐阅读:
大学生职业素养试题06-15
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10-10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11-02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问卷09-19
大学生职业规划-专业调查05-26
90后大学生职业观调查问卷07-16
(修)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表12-01
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期望的调查05-23
广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报告11-03
大学生职业规划问卷调查策划书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