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精选8篇)
书香引路阅人生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作者/孙浩令
摘 要:现在的学生,一谈到写作,大多都头疼。为什么呀?言之无物,腹内空空也!那么,广大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呢?
关键词:教学;写作;读书
我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针对学生的写作教学,积累了一些浅薄的经验,且抛砖引玉,与大家分享吧。
一、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心中有积淀、胸中有素材、腹中有文脉,才能写出好文章。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学生的写作之所以空洞无物、语言干瘪,面目可憎,就是因为没有积累、缺乏有益的素材。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增加学生积累有效素材的一条捷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其实说的都是读书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好读书的优良习惯,平日里重视积累好词妙句、摘抄优美文段,好的文章甚至要求背诵下来。每个学生腹中起码有几篇好文章,各种文体的作文都知道如何下笔去写,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表达文章主题,各种吸引眼球的新颖形式――从文章内容到文章结构,题记、小标题、后记等等,时常让学生尝尝鲜!
我们做语文老师的`,不要嫌烦人,要常督导常嘱咐,常批常改找问题,常改常批促提高!为有雄心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写作不是大难题,师生协作可攻关!
二、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
多读多练是一个方面,读书要活,还要读不一样的“书”。要读社会、读人生、读世情、读生活。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头,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头。社会人生多体察,生活世情多感悟。只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周围的事情,都有令人心动的瞬间。所以,我还常常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思考、真心感悟生活,留意身边的任何事,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学会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一定能激发出学生对作文写作的浓厚兴趣,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世上唯有读书滋味长。闲暇时分,最妙的事莫过于读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让我们智慧成长,读书让我们感情丰润,读书让我们友谊之树常青。”“生命里没有了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语文老师们,让我们相伴学生一起书香引路阅人生,培养好学生的写作习惯吧!
(作者单位 山东省招远市庙后吕家初中)
一.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文章贵在真情, 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不久前, 学校政教处组织了“感恩父母”书信比赛, 全校二十七个班级, 共计1400多名学生参赛, 笔者有幸加入评委参加评定, 许多学生没有写出真情实感。最终评出的特等奖是七年级李梓文同学写的《致我的爸爸》。信中该生饱含深情地叙述了自己对辞世两年的父亲的思念之情, 难忘父亲生前对她的教育和疼爱。她写道:“您的爱悠远绵长, 虽然仅仅只有十一年, 那深沉厚重的爱, 足以超过许多人几十年所得到的父爱。面对这高如山, 深似海的父爱, 我又如何去报答呢?”此文令笔者和其他评委动容。一位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上读完信时泪流满面, 班上不少同学也纷纷落泪。可见只有写出真情实感, 才能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二.观察感知, 体验积累的习惯
写作者必须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思考生活才能对周围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 感知越深入, 描写的事物就越形象独特。法国小说家莫泊桑享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美称。19世纪70年代, 莫泊桑中学毕业后, 著名作家福楼拜正式成为他文学上的导师。福楼拜堪称严师, 他经常指导莫泊桑进行“速写”训练, 要求他的门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福楼拜要求莫泊桑具有抓住事物特征细致观察的能力。莫泊桑正是导师福楼拜的培养下, 花了将近十年的苦功, 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观察感知的习惯多么重要。
不仅要有观察感知的习惯, 还应养成体验积累的习惯。有的学生提笔作文, 思绪如涓涓细流, 源源不断, 大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之势, 其根源就是在积累上下了一定的功夫, 材料储备丰富。许多学生平时不善积累, 腹中空空, 写作时只能“望题兴叹”。所以, 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不容忽视, 平时应当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 多作读书笔记, 把所见所闻感都及时记录下来, 这样形成习惯, 日积月累, 头脑就变得丰富起来。
三.“四多”习惯
“四多”即多读、多思、多练、多改。首先是多读。“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 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 跳出来供你应用, 你可以随手拈来, 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进而推陈出新, 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然, 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 都需要反复历练, 写作也不例外, 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 就难以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造, 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只有多写了, 作起文章才能称心应手。
更要多思考, 除了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 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见解之外, 在写作时, 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 动笔前思考定什么样的主题, 选什么样的材料, 以及对材料的组织等等, 最好列成题纲或打腹稿, 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 不至挤牙膏般地硬挤出来了。
许多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缓慢,不仅仅是观察、立意、组织表达能力的缺失,还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笔者认为,良好的写作习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列提纲的习惯。许多学生总是在没有提纲的情况下提起笔来就写,想一点写一点,写不了几句就写不下去
了。写作时没有提纲就像建楼房没有设计图一样,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写出来的作文会出现中心不明确,表达很凌乱等毛病。提纲是写作的向导,可以帮助作者理清思路。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重培养他们列提纲和修改提纲的习惯,指导学生在正式写作前先写提纲,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再动笔。
二、打草稿的习惯。根据许多教师的反映,学生写作文不打草稿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是极不严肃的写作态度。不打草稿的作文往往没有修改的机会。列好提纲只是构思好了文章的框架,但是在内容表达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写错别字、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重点不突出等。如果没机会修改,就很难提高文章的质量。写作时先打草稿就好像参加了“保险”,为进一步的修改留下了余地。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要求学生都准备一个专用的草稿本。平时注意训练学生的书写速度,允许学生起草时字可以写得差一些,但必须自己能认清,誊抄的时候就要做到字迹工整。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养成了先打草稿的习惯,写出来的文章表达流畅,条理清晰。
三、自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文豪鲁迅提倡多修改,他提出文章写好后,至少改两遍,把用错的词、句和无用的话全部删去。可是有些学生却不善于修改,基本上把草稿抄一遍完事。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完成了写的任务就可以了,修改是老师的事,所以写完之后也懒得再看一眼,这样显然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初学写作者,一定要学会自己修改,作文写出后,运用换词、换句、调段、增删等方法,直接在草稿上修改,修改的过程是对文章去芜取菁的过程。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要求学生在修改时做到以下几点:1.检查文章是否切题;2.检查条理是否清晰;3.检查语句是否通顺;3.检查是否有错别字;5.检查重点是否突出;6.检查标点是否正确。然后,再把修改后的文章工整地誊抄在作文本上,久而久之,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四、认真书写的习惯。只要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们就不难看到,有些学生写的作文不但语言枯涩,不忍卒读,而且字写得很不工整。许多字不成形,东倒西歪,文面也不干净,涂涂画画,真是不堪入目。这和老师没有引导学生认识认真书写的重要性有很大的关系。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考试时有的学生虽然作文写得较好,但因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改卷老师没耐心看完,随便给个分数。多少影响了考试成绩。因此,我们在指导写作时,要特别强调学生把字写好的重要性,要求他们做到把字写得端正、美观,在誊抄时必须做到文字规范、正确、一丝不苟,力求文面干净。教育学生把字写工整就好像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一样,良好的书写习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书写正确规范是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方面,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专心写作的习惯。有不少学生在构思写作时不能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而是东张西望,或互相小声说话,总是进入不了写作的最佳状态,这就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作文的质量。由于精力分散,结果灵感不兴、思路不畅、写写涂涂,造成“难产”,这显然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专心写作、心不外驰,能排除杂念,有利于产生灵感和开拓思路。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求学生做到耐心、专心,聚思凝神,学会进入角色。遇到不会写的字自己查字典或用拼音代替,以免中断自己的思路又干扰了别人。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养成专心写作的良好习惯,学生的思维就比往常活跃,能很好地挖掘自己的写作潜力,有的还做到超常发挥。
总之,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学生通往写作成功之路的重要基础,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峡江县实验学校)
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 陈素娥 邮编:224633 【摘要】习惯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会写。关于作文教学,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端成了不治之症,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诸多因素。
【关键词】 作文教学;阅读; 培养习惯
【正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是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改变这种现象、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呢?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并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总结出的写好文章的千古诀窍。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广泛阅读可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为写作和发展打下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 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三、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小学生在做作文时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如要求学生对“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电教媒体有极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各种事物形象,情景过程的再现,有效 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小学生作文的心理需要,是由模仿到创新,就像小孩子学会走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克鲁普斯卡娅曾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小学生作文仿作成绩,明显优于没有例文模仿的作文成绩。一方面,例文能把文章做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例文又能帮助学生习作时扩充知识,开拓思路,丰富想象。中高年级小学生,还不善于很好的学习例文,所以,我们认为使用例文要指导,要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分析例文,图文对照,从而让学生明确画面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找出例文值得借鉴的地方。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观察得不精确,所以,对事物描述不清,电教媒体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住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会活跃。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不少课文有供读者想象的语言空间,阅读中引导学生拓展语言情境,想象语言情节。如《麻雀》一文,学生充分朗读后,心灵受到了极强的震撼,于是我适时的让学生揣摩文中“我”、“老麻雀”、“猎狗”的当时心理,选择其一写下来。一学生“我想:一只弱小的麻雀明知斗不过庞大的猎狗,可为了自己的幼儿,不惜生命飞了下来,母爱是多么伟大啊!我怎么能让自己做个冷血动物,袖手旁观呢?赶快叫回我的猎狗吧。”;一学生“老麻雀想:明知是死,我也要和这只狗拼上一拼!我是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死没什么遗憾的,那是作母亲无上的光荣啊!但愿我的孩子能犬口逃生啊!”合理性的推测,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趣字当头,重视写作灵性的启发和培植,在实践中求发 展求提高。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参考文献:
1、丁伯荣《走进新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
2、《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编著 宋运来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不知不觉,孩子已读三年级了,恍然间,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我们班的孩子都很优秀,在培养孩子方面,很多家长都很有经验,在这里我也把和孩子相处的一些点滴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从小培养阅读兴趣。我家尚鸿自小喜欢看书、听故事,小时候我们给他订了《婴儿画报》、《幼儿画报》,他不会认字的时候,就指着读给他听,孩子总是眼也不眨的听得津津有味。
二、循序渐进,巩固阅读兴趣,知道他比较喜欢看书,我从他稍微识几个字起,就买来儿童故事书、漫画书让他翻看,他不懂就问,我们也耐心解释,从看漫画书、童话书,到看整套的注音版的小说,如《比尔•盖茨》、《牛顿》、《达尔文》再到看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儿童故事小说,如《笑猫日记》、《小灵通漫游世界》等等。我们给孩子办了一个儿童图书馆借书证,并结合观察孩子的兴趣,借阅相关书籍给孩子看,如孩子在电视上看到飞船升空画面、海上世界等画面很认真时,我就借回《宇宙飞船》、《海洋世界》等科普书籍让他看。我们还订了《少年文摘》、《我们爱科学》,孩子每次收到书,都迫不及待地看。他的阅读量逐渐增大,视野面也不断拓宽,兴趣也不断增强,他经常会看完一本书,就兴奋的跑过来,问:“妈妈,您知道中国的面积有多大吗?知道上海的东方明珠和广州塔有多高吗?••••••”孩子的一连串问题,我有很多都答不上来,有时我会装着困惑说:“妈妈不知道,你能告诉我吗?”孩子就会很得意地告诉我答案,这时候他的自信心与荣誉感增强了,然后他又很快地跑去看书了。
三、阅、讲、写相结合,提高语言使用能力。尚鸿喜欢讲故事,他还经常在我做饭时候,跟在我后面给我讲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什么马小跳、李时珍装贼等等。有时候还自己编,我都不知道那些是他从书上看的,还是自己编的。讲的兴趣高了,就想到自己也想写点什么,他看了《笑猫日记》,就想自己也写一本《笑狗日记》,不过只写了一页,看另外一本书,又写另外的内容了。写的时候是随手拿一张纸写的,可能那时候灵感来了吧,过后又忘记了,我们知道,让他现在写也写不出大作,但他的每一次的写作灵感,我们都积极鼓励,我还把草稿整理起来,就想着以后回忆一下童年的点点滴滴吧。真希望他能自己写完一本书,呵呵,可能要等很多年了。
四、家长要做点兴趣方面牺牲,培养孩子学习阅读的气氛。孩子的阅读习惯,我觉得和培养是分不开的,读书的气氛很重要。小孩的自控能力都不是很好,不可能让孩子在房间看书,大人在客厅看电视,孩子听到电视声音,肯定跑出来看电视。我家规定星期一至星期四是不能看电视的,星期五做完作业,可以看,星期六星期天可以看,每次不超过一小时,每天保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看书时间。为了能和孩子有共同语言,买一本新书回来,孩子先看,我也看,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这样也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兴趣。我和孩子去逛超市的时候,把孩子安顿在图书区,让孩子坐在地上看书,等我挑完东西,再去找他,一两个小时都没问题,有很多孩子都在那里看书。还有,买书的时候,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自己挑,家长买回来的,小孩未必喜欢看,但是家长应该指导一下,好像我哥哥的孩子,读四年级了,带他去书店,挑的全是漫画书,漫画书不是不可以看,但是不能作为主要的,因为漫画书对写作的帮助不大。
经过我反复思考分析,发脾气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许多孩子,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因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但小孩子的愤怒来得急,去得也快,比如有的小孩子可能今天因为发生一些矛盾而大发雷霆,而明天两个人就可能一块儿做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发脾气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发脾气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由于愤怒常常是突发性的情绪反应,在所有的情绪控制中,愤怒的控制是最难做到的,即使成人也会有“勃然大怒”的时候。但是,愤怒和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也是可以控制的。为此,我分别采用情境转移的方法和评价推迟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毛病。
说到写作文, 许多学生“谈文色变”, 觉得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在学生的作文中, 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 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 一味地说套话, 没有自己的观点, 没有创新意识。这当然和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关, 农村学生远离城市, 地处偏远乡村, 平时接触到的有用信息比较少;学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即使有也是帮家里重复做简单的农活, 无所谓社会实践;除了在课本、教材中学习知识, 从课外阅读中几乎不能及时获取新鲜信息。这些客观现实, 制约了农村中学生的知识面扩展, 限制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更不用说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了。
面对新课标作文教学要求, 结合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 笔者就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谈几点个人经验。
一、兴趣导学,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生动、鲜明的课堂教学及时引导学生, 使他们体会到写作有趣味, 生活不难写, 做文也容易, 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我认为:首先,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博览群书, 培养作文兴趣。“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书读多了, 写起来似有神仙相助。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让阅读养成习惯, 让阅读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 把文章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 积累好词好句, 多作读书笔记, 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 都记录下来, 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 随见随忘。充分利用班级活动或课外时间, 组织学生串讲看到的经典故事, 畅谈读后感等。其次, 借助范文, 让学生的作文有章可循, 有话可写。让学生明白, 写作其实不难, 只要我们勤奋一些、细心一些, 就能学好写作, 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从身边小事入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 随时练笔, 积累素材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发现就是观察, 就是思考, 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 说是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其原因主要是对生活缺乏观察, 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 在我们身边, 大至世界和社会, 小到家庭和个人, 随时都有故事发生。同时, 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 其中就有很多写作材料可取。在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假恶丑, 积累生活, 思考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走进大自然去体验观察的乐趣, 并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 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同时, 培养学生随想随写勤练笔的习惯, 建立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这说明, 积累素材对作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 要让学生自己发觉, 原来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 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 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让学生坚信,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勤于练笔, 写作的素材可信手拈来, 作文也容易。因此, 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和随手练笔的习惯。
三、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讲实话, 说真事, 注入真情实感
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也是作文的原则, 这是学生写作时所必须遵从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 绝不允许口是心非, 弄虚作假。”这是说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一篇文章能否写出真情实感, 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这也是说写好文章的秘诀在于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笔者认为, 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好以下方面:首先, 写作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 感受真切, 体会深刻。对自己熟悉的人, 态度真诚, 写起来才有话可说。这样, 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 只有自己受感动的事情才可能去感动别人。其次, 说真话, 不要随意夸大缩小。在写作时, 切忌内容虚假, 随意夸大缩小, 无病呻吟。再次, 抒情要真切。对自己熟悉的人要有真挚的感情, 对自己描写的事物要有真切的感受, 在作文时要使感情浓淡相宜, 而不是故作深沉, 矫揉造作。所以说, 文章贵在真情, 要写好文章, 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 肯吐心声, 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 才能使作文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专项训练, 培养写作技巧
滴水穿石, 熟能生巧, 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尝试了如下方法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效果明显。其一, 专题训练法。根据作文教学要求, 我实施了专题复习法。在作文教学中, 设立了“记叙文”专题、“说明文”专题、“议论文”专题、“散文”专题等, 分阶段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专题强化训练。其二, 提纲训练法。此法的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 节约训练时间。教师可多提出一些题目, 让学生只拟题纲, 不求成文, 此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多角度立意训练, 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 同时在写作效益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 热点话题训练法。鼓励同学们多关注当今话题, 并针对当今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坚持下去, 不仅能掌握大量鲜活的写作内容, 还可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多读多写文自工, 只有坚持练笔, 才能厚积而薄发, 才能下笔如有神。
综上所述,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观察思考的习惯, 勤于练笔的习惯, 持之以恒, 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关键词】初中学生;写作习惯;培养方法;研究
写作水平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体现出一个学生的整体的文化素养。因此,写作水平对于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良好的写作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写作习惯的培养。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语文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引导学生写真材实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讲真话,抒发真情实感。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情境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感受。例如: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来进行亲身体验,思考自己在这种场景下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学生心中有了一定的素材才能在写作中有内容可以写。而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亲身感受可以活跃学生的情感。因此,学生通过利用真材实料来进行写作可以引起情感的共鸣,使文章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学生只有拥有了一定的真材实料,才能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的生动和丰富多彩,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真正的做到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写作习惯。
2 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初中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而实现对于材料的积累。首先,教师应训练学生有序并全面的对生活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素材,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的心思更加的细腻。其次,教师应使学生从多角度来实现对于事物的观察。这样能够全面的认识事物的特征,可以通过比较来实现对于事物的不同特征的鉴别,能够激发学生更细微的感情以及对于思想的明确。最后,学生应当将观察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特征记录下来,实现对于素材的积累。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强对于事物的认识,实现对于事物的进一步了解,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事物的描述。因此,教师必须训练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实现对于素材的积累,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3 加强学生对于写作的阅读、思考和练习
人们通过直接经验对于社会的了解是有限的。因此,在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间接经验的积累来进一步了解这个社会。而最行之有效的间接经验就是阅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写作的范例,在读写实践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阅读可以实现对于知识的积累和吸收,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这些思想和感受应用到写作中,使写作的过程变得更加的轻松自如,更能完美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生活中,学生对于周围发生的点点滴滴应当多思考,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见解和看法。在开始写作之前,学生应当思考一下对于材料、主题的选择以及材料的组织。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确立自己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
加强学生写作的练习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写作技巧的应用能力。学生只有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通过长期的练习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必须通过量来实现质的飞跃。长时间的练习会促进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
4 列提纲、打草稿
在写作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想一点写一点,使写作的过程变得很盲目,并且文章的内容以及中心思想不明确。而列提纲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要写作的文章的思路以及中心思想。虽然列提纲会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但是这会使学生的写作过程变得更加的顺利。
打草稿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写作态度。如果学生没有打草稿就开始写作,那么在后期学生将没有办法实现对于文章的修改。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强对于写作速度的练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出打草稿的时间,使后期的修改更加的顺利。
5 自改文章
好的文章都是通过大量的修改得来的。因此,自改文章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的完美。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自改作文的习惯,只是将草稿的内容进行摘抄。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写就行,而修改是教师的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写作水平。对于作文的修改实际上一个修改思想的过程中。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明确文章的中学思想。在修改的过程中,首先,学生应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检查文章的条理性。其次,学生应检查文章中的错别字以及语句是否畅通。最后,学生应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检查文章中标点符号的正确性。
6 使学生养成听说的习惯
听和说都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在训练的过程中,第一,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听说的习惯。这样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素材直接在脑中进行记忆,使学生得到素材的积累。第二,教师应提高听说习惯培养的要求,使学生能够进行有中心有条理的听说。教师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入深的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应抓住听说的主题,突出听说的重点,做到有效的对中心思想进行阐述和记忆。其次,教师应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话语的顺序。在通过事物说话时,学生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事物的特点、形状和性能来进行说。在看人说话的过程中,学生应按照人的外貌特征、动作和语言来说。在看事情说话时,学生应从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说。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学生的写作习惯也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一些方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写真材实料,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加强学生对于写作的阅读、思考和练习,学会列提纲、打草稿,自改文章,使学生养成听说的习惯。通过这些方法的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任万忠.我在对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方面的一些做法[J].神州,2013(08).
[2]胡萍.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J].作文教学研究,2009(05).
[3]秦凤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03).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推荐阅读: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06-03
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06-20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07-14
谈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07-22
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09-08
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07-04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10-27
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10-28
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8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