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解读(共8篇)
1.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突出探究性与综合性
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了《考试说明》规定的理解、实验与探究、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等四项能力,其中涉及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的试题分值高达40分,占生物卷总分的50%,如第2题以茉莉酸影响离体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为背景,第4题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相关实验中误差控制为背景,考查考生的实验素养,有利于引导中学开展课堂实验教学;第27题以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为背景,要求考生能灵活运用实验原理、方法和相关的理论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了探究性。试题还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第28题以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遗传为背景,多层次地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试题将知识与能力置于真实问题情景中进行考查,具有浓郁的生产生活气息,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试题涉及植物抗盐抗涝、森林生态恢复、人类遗传病、铅中毒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油菜花色育种和克隆猪繁育等,引导考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新情景创设,突出生物科学素养考查
试题情景设置新颖,信息的呈现形式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问题梯度设置合理。如第5题的试题背景--罗伯逊易位(一种染色体变异),素材新颖并配以直观简洁的结构模式图,考查考生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第27题通过水迷宫实验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考查考生在新情景中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生物科学素养。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 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 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诗歌除外) ,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考是社会焦点, 而语文卷中的作文题则是焦点中的焦点。因为高考作文不仅仅是一场考试, 更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风向标, 也是教育制度改革轨迹的折射。高考作文的不断翻新, 反映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诉求。又因高考作文分值大, 评分的主观性强, 它可能影响着考生的录取。所以, 家长关注高考作文题几乎成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老师也很关注, 因为它也许就是来年高考作文训练方向的一种暗示。6月7日上午随着一声铃响, 这道“年度谜语”终于浮出水面。下面笔者就2013年高考安徽卷作文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一.年年岁岁花相似
“一二一二”, 怎么像跳舞一样?这是我拿到作文题后的第一感觉。我说的是安徽高考作文题近六年的类型变化。从2008年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 接着连续考了两年材料作文, 2011年又变成命题作文, 2012和2013又回归材料作文。走了六年, 命题作文出现两次, 材料作文出现四次。而且双交叉出现, 你说作文类型是不是像跳舞一样?不管是巧合, 还是昭示一种方向, 都至少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 安徽高考作文试题瞄准的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再从出现的频率来看, 材料作文又明显高于命题作文。
显然, 材料作文受宠。这与全国其他省市的命题基本一致。从全国18套高考作文题看, 17套是材料作文, 只有1套是半命题作文 (天津卷) , 形式单一, 但出题者心有灵犀。偶然吗?必然也。因为材料作文可弥补命题作文太束缚人、话题作文太宽泛的缺点, 有严有宽。材料作文能在限制与发挥之间, 真实有效考查出学生作文水平, 有利于实践课标精神, 实现选拔功能。而且材料作文所选的材料, 逐渐打破伪神圣化, 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实际、认知实际。此外, “材料作文”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 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思维品质, 它备受高考青睐已经成为趋势。
二.今年花开更惹人
一般的, 大学教授主导高考命题, 一线教师抽去“出卷”仅仅是“试做”, 反馈题目难易度和提高题目针对性、区分度而已。大学教授的思维是学术化的, 但视野是小众化的, 关注的问题是深度化、专业化的。大学教授多为“书斋型”, 接触面狭窄, 他们几乎不看日报、晚报、晨报。这就决定他们在材料作文的材料选取上学术化特征明显。纵观这几年, 诗歌、名言、文化名人直接进入材料的比比皆是, 北京卷的莫言 (暗) , 山东卷的莫言 (明) , 福建卷顾城的诗歌《忧天》 (暗) , 浙江卷的三句名言, 等等。你瞧, 都不约而同的走统一路线。萧伯纳的名言如此冷僻的东西居然登上了高考试卷, 不能不说是“学术化”的结果。
回顾安徽高考作文题, 无论是2009年的材料作文“弯道超越”, 2010年的“吴兴杂诗”, 还是2012年的“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2013年的“萧伯纳名言”所彰显的学术化气息更加突出。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世界著名语言大师, 他的语言尖锐泼辣, 风趣幽默, 充满机智, 多妙语警句。语言缺少了智慧, 便如同大地少了阳光, 佳肴少放了盐。只有智慧的语言, 才耐人寻味。萧伯纳最擅长的是在别人的原话里加上几个字, 但经过这样的改动之后, 无论回答或反击对方, 都有言尽意未了之效果。再没有比萧伯纳的语言更能考验学生的分析能力了。学术化材料的优点是开口小, 但立意空间大。这正是材料作文所需要的。
三.剥开乌云见日月
一直以来, 泛化的作文题因8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套作”而饱受诟病, 而今年安徽这种题目思辨性突出, 有利于考察学生的思维品质, 可以拉开考生间作文得分的差距。今年无法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 考生必须真正吃透材料, 否则会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 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这样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 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因此, 如何解读今年作文材料背后的丰富意蕴, 是衡量考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尺度。看来, 作文不仅仅考你语言表达能力, 也考你的审题、立意等综合素养。
高考作文评分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审题和立意, 可以说切题与否、立意的高下决定了一篇作文的档次分类, 也直接决定了分数的高低。“剥开乌云见日月”, 读懂这则材料是确定立意的关键。笔者认为抓住材料中“有的人”“已经发生”“我”“从未发生”“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这样”六个关键词很重要, 从一个“却”字看, “有的人”应该是命题者所要否定的对象, “已经发生”不值得纠结, “我”则必然是命题者要考生所要成为的人, 毕竟“从未发生”代表着一种目标或愿景。“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看成迷惑或惆怅, “为什么不能这样”则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维。分析后, 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基本可以确定为“现实与梦想”“换角度”“反省自我”“保守和创新”“大胆合理质疑”“探索”“一切皆有可能”等等。估计写最后一种观点的人较多, 普通人看到的是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情, 而萧伯纳却把思考、思路放在对没有出现过的事物的遐想上, 放在为什么不去追求与现实不一样的梦境和理想上。延伸下去就是不要只盯着眼前的现实, 要敢于做梦、追梦、圆梦。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 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 都能使人产生向上的力量。如果要肯定“有的人”也未尝不可, 他不是面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也发出“为什么会这样”的诘问吗?如果把这种诘问理解为反省自己, 就可以朝“减少失误, 校正方向”方面论述。如果在“既要反思现实, 又要树立理想”方面找突破口, 二者兼顾地说, 文章的立意也许会更胜一筹吧。但从阅卷结果看, 又有一点出入。阅卷现场的专家认为:材料的第 (1) 句突出“反思过去”, 是对“已发生事情”的总结;第 (2) 句突出“梦想未来”, 是对“从未发生事情”的探索, “追问”强调的是“实现从未发生的事情”的条件。所以实际阅卷中, 将一类立意放在“探索”上, 而“创新”“梦想”分别是二类、三类立意。今年安徽高考高分作文凤毛麟角, 这估计就是审题和立意失误“惹的祸”。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 尽力回避时代热点, 淡化道德训诫, 更加侧重于人文性、自然性和科学性。更多的题目采自常规性的人文观、自然观以及科学视野、科学精神等, 将内容拓宽到文化辨析、身心体验、个人审视、生命和环境关注乃至历史评说、科技认知、艺文感受和审美体味等领域。
这就决定写作内容必须咬定活水 (即生活的泥土) 不放松。作文出彩只有扎根现实的源头, 才能流淌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作品是高考阅卷老师最讨厌的风格之一。今年安徽高考作文材料要求写作内容比较贴近现实, 考生可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 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 不会偏题。两个追问, 方向不同, 内涵不同, 指向可能是千变万化的。这正是所有的求知者与求证者探索的第一步, 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也莫不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为考生提供了多角度解读、思考和表达的广阔空间, 考生既可关注自己的经历与体验, 也可观察社会、人生等问题;可从个人经历与思考处下笔, 也可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处着手。题目本身没有倾向性, 考生完全没有必要迁就任何一方, 直抒己见无妨, 反弹琵琶也可以。但及格容易, 想得高分却并不容易。如果作文仅仅停留于材料字面意思, 即使文采飞扬, 也会因为思想深度不够, 而写成大路货;只有在切入点和方向上, 深入探讨展开, 有血有肉, 作文的分值才能真正提高。
一、文字信息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文字信息不仅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背景材料、题干文字、试题的设问等文字资料,还包括图表的引文、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1.背景材料信息为了避免学生对教材死记硬背,地理试题背景材料往往脱离教材,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合理的假设推理,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解题时同学们一定要仔细阅读背景材料,善于捕捉关键字眼,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概括提炼出有效、精确的地理信息。
[例1](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36.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1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1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1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分析:从背景材料中获取信息“D湖泊(图1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是正确解答第(1)问的关键。根据经纬度区域定位可知D湖泊为南美洲的的的喀喀湖,纬度较低(160s)。的的喀喀湖由于海拔较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其气温季节变化是夏凉冬暖,故气温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同时又由于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保温作用差,所以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气温的日变化(日较差)较大。
(第(2)、(3)问的答题与背景材料信息关系不大,在此不再赘述。)
第(4)问则完全是利用所给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i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2.试题设问与题干限定或提示信息设问是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试题设问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信息,对问题解答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准确从试题设问中获取有效信息。
[例2](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线的交点。完成8~11题。图2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她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0°~15° D.60°~70°
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D.4月、5时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分析:本题4个小题的设问都对问题解答给出了一个条件信息。认真阅读题干并准确从试题设问中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图2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第8题,根据试题设问“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可推知,若Q地5时30分是晨昏线(晨线),那么Q地昼长是13小时,因此,该地肯定是在夏季的半球,A、B、D都是冬季,只有c属于夏季。另外,也可这样分析,北半球10月、南半球5月、南半球8月都是昼短夜长,而Q地则是昼长夜短。只能选择c(北半球、5月)。
第9题,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同理可知Q地的昼长是19小时,因此Q地一定是高纬地区,选择D。
第10题,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根据Q点为晨昏线与a经线交点可推算出,A的昼长是11小时,B的昼长是10小时,c的昼长是15小时,D的昼长是14小时,因为赤道上昼夜相等,所以低纬地区的昼长应该是最接近12小时,因此,选择A。
第11题,根据“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分析0点即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在该经线上的分布规律。从题意可知,Q点在晨线或昏线上均可,交点的年变化是由晨昏线的摆动所引起的,当北半球为夏半年时,Q在北半球的某经线上;两分日时,Q在极点上;当北半球为冬半年时,Q位于南半球的同一经线上。因而,Q点应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是高低纬度间的一段区域,且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因此选D。
3.试题答案信息高考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大多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前一题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题的信息。如果前一题解答错误就会为下一题的解答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产生连锁反应。
[例3]读图3,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4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3.该船即将进入()
A.巴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德雷克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
c.地中海北岸连日阴雨
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
分析:第1题比较简单,从图中经度数值可知P地位于75°W,恰好是西五区的中央经线;船员拍摄照片时北京时间是9:00,可直接计算出P地的地方时为20时。正确答案为c。解答第2、3、4题的关键是判断出P点所在南、北半球及其季节。从图中大洲大洋的分布及轮廓特征可以断定北半球纬度50。附近没有这样的地方,所以船舶所在地在南半球。从第1题试题答案信息“P地日落地方时为20时”,可知P地的当天昼长为16小时。而漠河的纬度位置与P点纬度位置大体南北对称,所以它们的昼夜长短情况恰恰相反,得出漠河的夜长约为16小时,第2题正确答案为A。依据P地在南半球,结合经纬度
位置可直接判断出船即将进入麦哲伦海峡,第3题正确答案为B。再从第2题试题答案信息“漠河的夜长约为16小时”可知此时我国为冬季,便可轻松得出第4题正确答案为c。
4.图袁引文、说明信息图表的引文、说明也是获取试题信息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注意从图表的引文、说明人手,获取试题信息。
[例4](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图4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3-5题。
3.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4.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
分析:仔细阅读图表的引文、说明获取有用信息是解答此组题的突破口,图表说明文字“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对解题非常有用。从虚线箭头可看出图中排放废气物最多的是a,并且a的废气物可直接作为建材厂的原料,因而它只能为电厂。盐场晒盐需要较强的光照条件,并且海水淡化站的副产品也作为b的原料,因此b只能为盐场。化工厂可以以电厂的废气与盐场的副产品为原料,因此c为化工厂。电厂的废弃物没有完全利用,化工厂的废弃物完全没有利用,盐场的废弃物全部被化工厂所利用。根据图中显示海水淡化站、盐场等信息,以及海水淡化与盐场既要临海,又要具有较强的光照条件等,因此判定该生态工业园可能位于冀东。3-5题依次选择c、B、c。
二、图像信息
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地理试题多以图像形式提供信息。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区域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为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地理图表承载的信息非常丰富,如经纬度、大陆轮廓、图例与注记、界线、等值线、城市、河湖名称等,因此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5](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36.读图5,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分析:准确获取和提炼经纬度、等高线、河流形态等图像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问,根据图像中经纬度区域定位即可确定该地为非洲刚果盆地。图中M点至N点段,从500m等高线分析,该地海拔低于500m,且500m等高线相对闭合,越往四周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地势越高,属于盆地地形;再从水系或河流分布特点分析,北、东、南面支流向中心地带的干流汇集,典型的向心状水系特点,为盆地地形。第(2)问,则主要通过图像信息从位置、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综合分析解决问题。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第(3)问:①从图中看出M以下的入海河段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因此河流人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②G河M点以上河流流经盆地,流速缓,泥沙易于沉积;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因此人海泥沙量较少。所以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
三、隐含信息
要获取和解读地理试题信息,我们必须注重挖掘和提炼在文字和图像图表中的隐含信息,这往往成为开启思路、突破疑难问题的金钥匙。如图像信息具有隐蔽性的变式晨昏线图的判读,这时对隐含信息的挖掘常常是解题的关键。
[例6]读右图6(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回答问题。
(1)A地昼长_____小时,日出是_____点钟,日落是_____点钟。
(2)当A地是星期四8点钟时,B地是星期_____、_____点钟。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此日是_____月_____日前后。
分析:判定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分析隐含时间信息,计算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第(1)题,根据晨昏线将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A地夜弧跨经度90°,A地夜长6小时,故A地昼长为18小时。第(2)题,根据图中东经、西经与0°经线的相对位置,可确定此图是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据A地处在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晨线、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y的时刻,分别为该纬线圈上某点的日出、日落时刻)。故A地日出、日落时刻分别为3点、21点。故A地是星期四8点钟时,B地是星期四14点钟。第(3)题,昼半球的中线即90°W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则直射点在23°26’S,因此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90°W,23°26'S),此日是12月22日前后。
1.坚持立德树人,渗透核心素养考查
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凸显试题的育人导向。
例如:29题的“脑科学——记忆的机制”;30题的“遗传——玉米育种”,31题的“青蒿素的作用机制研究”等,既反映了生命科学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考查了学生在复杂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突出了我国科学家的重大贡献,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也将“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考查渗透在试卷中。
2.延续北京卷的风格,突出对学生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考查。
试卷较好地延续了近年北京卷生物试题考查的风格,从能力立意、试卷整体结构到整卷难度控制,均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整卷将科学思维与素养、实践与应用、基础与创新有机结合,考查生命科学研究背后的思想、方法,学科特色鲜明。
试卷综合考查学生的生物学习积累。在必备知识考查上,重点考查基础性、通用性知识,突出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如:有丝分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血糖调节、神经调节等。
在关键能力的考查上,突出获取信息和实验探究能力,对生物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正、应用“染色体变异进行单倍体育种”等。
3.生物试题情景新,考查落点正
生物试题的素材来源涉及了与人类生活生产相关的一些素材。例如第三题的酸雨对不同树木株高的影响,第30题玉米优良品种的培育,都是将生物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第29题是人类记忆形成的机制,第31题青蒿素作用的机制,均关注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以及热点问题。
生物试题知识的考查涉及了细胞分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物膜结构与功能、血糖调节、兴奋的传递和免疫、遗传规律和单倍体育种等生物学的必备知识和重要概念。在生物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上考查了显微镜观察、重组质粒构建和PCR电泳图谱分析的`等内容。既关注了必修模块中的基础内容,也关注了选修模块中现代生物技术的重点内容。
4.坚持能力立意,突出学以致用。
生物试题注重生物学科能力的全面考查,包括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理解能力重点考查的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第30题分析玉米杂交籽粒性状分离比,第31题比较青蒿素对疟原虫和鼠细胞作用的结果,考查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全面。例如第29题针对神经细胞产生记忆机制的研究,考查了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方案评价以及完善。体现了考试说明中对实验探究能力考查的要求。即对一些生物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以及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这样的凸显了对学生思辨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
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比如第30题育种方法的应用,第31题关于青蒿素抗疟疾机制的研究均需要在新情境下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和能力解决真实的生物学问题,以此来突出考查综合应用能力。
名师解读:2014年四川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课标》规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范围和应该达到的最低能力目标,《考纲》则是对《课标》中规定的知识范围和能力目标做出具体的测试要求,《考试说明》是建立在前两者之上的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评价目标。对考纲进行解读,必须要结合当地的《考试说明》,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从而确定我们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练。比较2013年和2014年四川地区的《考试说明》,主要差异在实验探究的内容上有了少许增减。减少了“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增加了“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从变化初步推测,高考可能会弱化考查某些与生物学原理联系较少的内容,同时生态学内容所占的比重出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对于生态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例如依赖于生态学原理对实际生态问题的解决,实地调查和研究等等。因此复习时应该有所体现。
2011 年高考山东卷生物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以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同时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往年的试题相比,试题质量稳中有升,试题整体平和而不乏新意,既保持了相对稳定,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符合我省的教育教学实际。现对试题评析如下。
一、知识覆盖面广,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以《考试说明》中 II 类要求的主干知识点作为重点考试内容,着重考查了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例如:选择题 1 — 8 题涉及到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代谢,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分子与细胞模块实验探究、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等内容。第 26 题全面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和生理调节、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基本规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中学生物教材的主干知识。第 27 题全面考查了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突变的特征、生物的进化以及实验探究等。第 34 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特定成分、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等重要内容;第 35 题则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胚胎工程的应用等重要内容。这些内容都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要求重点掌握的主干知识。
试题内容不仅注重考查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同时也注重试题内容对各知识点的覆盖面。其中必修内容 17 个主题,试题内容覆盖 16 个。选修-1 覆盖 2 个主题。选修-3 覆盖 2 个主题。必做题覆盖了中学生物三个模块中的绝大部分内容,特别是侧重考查了属于 II 类要求的重点内容。真正做到了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全面检验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情况。试题重视与中学教学内容相结合,试卷的所有考点立意均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有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试题更加注重对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包括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
二、注重能力考查,体现知识迁移
试题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试题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例如:选择题第 1 题,需考生对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等主干知识的实质有准确理解,经思考分析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第 4 题以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为情景,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和获取整合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第 7 题属识图分析应用题,解答本题时学生需首先从题干和图中获得正确信息,要求学生具备从相关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模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并应用获取的信息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 26 题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情境材料,将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基本规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群数量变化和生理调节等主干知识串联起来 , 有利于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27 题以荠菜的杂交实验及实验结果作为情景,解答第(1)题时,学生需要根据实验和题干提供的信息,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推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第(4)题的作答需要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荠菜种子基因型的类型,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这些题目都较好地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能力要求,即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对考生的知识迁移与创新思维能力的要求,并需要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第 2 题以细胞的分化和全能性为考点。学生首先需要明确细胞分化和全能性的概念,然后依次分析每个选项的生物学过程是否发生了细胞的分化及是否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才能正确作答。第 8 题以 AaX B Y 基因型小鼠产生一个异常配子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27 题第(2)题要求学生对 F 2 群体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性状分离及稳定遗传等有明确的分析,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年的试题立足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中学教学实际,立意求新,背景材料新颖,设问独具匠心。
三、重视实验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实验有利于人们认识生物的结构特点;验证实验有利于加深对生物学内在规律的理解;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推理与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今年的试题注重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等相关能力的考查。例如:第 4 题以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为情景,考查了学生对无氧呼吸的过程、反应物、产物及能量的转移、转换的理解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第 6 题题干呈现实验原理,选项列出中学教材中四个实验的内容,考查考生对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掌握及分析判断能力。第 27 题第(4)问考查的是实验设计,创设区分不同荠菜种子基因型的新情境,考查学生实验设计思路,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论分析预测实验结果,从而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选做题第 34 题以抑菌活性物质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提取及应用为情景材料,主要考查的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等,综合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 35 题创设了一个新情境 — 培育“遗传性高血压转基因模型大鼠”,将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原理与技术有机结合。具体考点涉及了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载体的特点、目的基因的表达检测,胚胎工程中卵母细胞的采集、体外受精等。考查考生对现代生物科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实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涉及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体现了高考试题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此外,试题的情景多为生物学的实例,如“ 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 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绿色草原”、“荠菜果实形状”、“柚皮精油”和“ 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 ”等,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生物学问题及新进展,帮助考生形成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试题难度适中,难度梯度合理
试题难度适中,梯度合理,进一步加大了对素质和能力的考查。试题类型和难度层次分明,符合山东省中学教学现状。试题共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第 1 题~第 8 题为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呈现出易、中、难的梯度排序。第 26、27、34、35 题为非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总览整个试卷发现,每个题中的第(1)题难度均较低,考生比较熟悉,这样有利于考生稳定情绪,积极应答,对全题的求解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可能得分。而非选择题后几个小题的设问综合性较强,思维含量较高,需要考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有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 26 题第(3)和第(4)题,第 27 题的第(2)和第(4)题。这充分体现了高考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功能。两个选做题都采用了 4 步 8 空 8 分的对等形式,并且难度相当,体现出在选修模块上的公平公正。
五、培养科学素养,发挥导向作用
今年的试题特别注重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题目情景新颖、设问巧妙,要求考生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一定的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答案,试题的解答都需要一定的思维过程,突出了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集中体现了《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
选择题第 3 题以细胞癌变为主要考点,选项涉及致癌因子的类型、癌变细胞的特点、癌变细胞的遗传及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考查了考生对细胞癌变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 5 题以细胞的结构为主要考点,考查了考生对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生物细胞的区别和统一性的理解掌握程度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 26 题从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四个水平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注重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第 27 题第(4)问创设区分不同荠菜种子基因型的新情境,要求考生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该题着重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该题首先要求学生获取信息,然后运用获取的信息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确定探究方案,预测探究结果,解决实际问题。该题不仅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而且兼有较高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较好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 “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 的目标。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
运用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这种题型的设计,引导学生避免死记硬背,提高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体现出实用性和创新性思维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试题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和时代性,既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又适当体现考生对新理论、新技术的理解。如第 26 题以草原绿色生态系统为背景,与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重视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第 34 题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都能有效地抑制致病菌生长,属非抗生素抑菌活性物质,应用前景广阔。第 35 题制备遗传性高血压转基因模型大鼠,对于医学研究中探讨高血压病的致病机理以及筛选治疗药物均有重要作用。这些不仅考查了考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能引导和激发考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4年山东高考生物试题总体上保持了往年的命题特点, 如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注重图文并茂、密切联系实际等, 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题型, 例如以坐 标曲线的 形式考查DNA结构中有关碱基的计算 (第5题) 。尽管高考试题的命题年年会有新的变化, 但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本文拟重点分析山东高考生物试题命题在哪些方面保持相对稳定, 又可能在哪些方面出现突破, 并给出相对应的复习策略。
一、突出对高中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并提高题目的综合性, 以在有限的题目中扩大考点的覆盖面
2014年山东高考生物试卷只有六道选择题和四个必做非选择题, 另加两道选做题。因为要在有限的试题中尽量多地考查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 所以试题的综合性较强, 在山东高考生物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第26题, 以柱形图和坐标曲线的形式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以及绿叶中色素的提 取和分离 等内容;再如第25题, 以冷水刺激为信息, 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知识。
【例1】 (2014·山东卷·25) 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 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 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_____产生兴奋, 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 经神经中枢处理, 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 引起皮肤血管, 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_____ (填激素名称) 分泌增加, 细胞代谢加快, 产热量增加, 以维持体温稳定。
(2) 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 引起_____分泌增加, 该激素促进_____分解, 血糖水平升高, 以对抗冷水刺激。
(3) 冷水刺激 引起胃黏 膜内的HCO3减少, 从而对H+ 缓冲作用减弱, 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_____降低, 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 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 在机体_____ (填“特异性”或 “非特异性”) 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评析】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有能与多个知识点相关联的信息背景, 如本题中的冷水刺激大鼠, 就可以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多个知识点相联系。第 (1) 小题结合反射弧的结构考查了神经调节中的兴奋的产生与传递、体温调节中的寒冷条件下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的调节等;第 (2) 小题考查了血糖调节中胰岛素的作用;第 (3) (4) 小题考查了免疫调节中的非特异性调节等。
【答案】 (1) (冷觉) 感受器神经递质收缩甲状腺激素 (和肾上腺素) (2) 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元) (3) pH (或酸碱度) (4) 非特异性
【备考建议】 (1) 吃透高中生物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这是将多个知识点综合提高的基础。无论该知识点涉及的是某一概念或原理, 还是某一生理过程, 可以借助各种形式 (文字、坐标曲线、表格、图解等) 进行总结, 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将多个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 使得各个知识点不再是零碎的散沙, 而是有机的整体。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深化理解, 还有助于高中生物知识网络的形成。例如在学习体液调节时, 可以将下丘脑作为线索, 将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及激素的分级调节等内容结合起来 (见下图) 。
二、能力立意, 突出 了考纲中的四 项 能 力要求
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只有考查出“考试大纲”中的四项能力要求 (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 才能为高校选拔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从2014年山东高考生物整个试卷来看, 各项能力都有所体现。例如, 第2题就考查了理解能力, 四个选项中分别考查了细胞体积与物质交换效率的关系、细胞液浓度与细胞吸水力的关系、生长素浓度和作用的关系及血浆渗透压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关系;第26题考查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柱形图和坐标曲线理解光照强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及一昼夜中多种指标的变化;第4题及第28题的第 (4) 小题, 考查了教材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及实验探究能力。总而言之, 本套试卷在有限的题目中不仅拓宽了对知识面的考查, 还重视了对能力的考查。
【例2】 (2014·山东卷·26) 我省某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
(1) 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__上。需先用_____ (填溶剂名称) 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 中溶解度 较大的是_____。据图分析, 该植物可通过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2) 图乙表示 初夏某天 在遮光50% 条件下, 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 (气孔张开的程度) 的日变化趋势。8:00到12:00光照强度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降低, 主要原因是_____。18:00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
(3) 实验过程中, 若去除遮光物, 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_____。
【评析】本题考查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从甲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大, 叶绿素的含量逐渐增加, 可以推知植物可以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以适应弱光环境。图乙中四条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 尤其要将曲线间的内在关系理解到位, 如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 因为气孔导度越大, 说明从外界吸收CO2的速率也就越大。
【答案】 (1) 类囊体膜 (或类囊体, 基粒) 无水乙醇 (或丙酮) 叶绿素a增加叶绿素含量
(2) 呼吸作用增强,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线粒体、叶绿体 (3) 减少
【备考建议】考纲规定的四项能力要求层次分明, 各具特色, 能全面充分考查学生应具备的生物学能力。如何在备考中提高各项基本能力呢?第一, 要学以致用, 多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生物学现象, 在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各种生物学现象的时候, 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更能提高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学过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后, 就可结合大田种植农作物和蔬菜大棚种植等实例, 解释一些增产的措施 (如使用农家肥、用白色的透明塑料纸覆盖大棚、增加大棚内的光照时间等) ;学过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后, 可以根据相关原理和规律解释提倡素食对于节约能量、减少污染的意义, 解释温室效应及相应的缓解措施等。第二, 要善于从一些经典题目中提炼出一些有助于提高生物学能力的素材。例如, 将各个专题中的坐标曲线进行分类, 根据考查的内容和坐标曲线的共性, 总结出不同专题内容坐标曲线的分析方法, 有助于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第三, 多结合一些生物学的前沿信息, 结合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 提高获取信息 的能力。例如,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因发现大脑定位系统细胞的三位来自美国和挪威的科学家, 可以结合该奖的一些研究成果, 与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 尽量多地从高中生物学的角度解读该项研究内容。第四, 要提高对高中生物学实验的重视程度, 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材中规定的各个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更要能灵活运用于解决其他实验探究内容。
三、试题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考查了学生图文转换、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12道题目中, 其中包含图表的题目占了8道, 约占67%, 可见命题者很重视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信息。这些图表包括示意图、坐标曲线、柱形图等, 从这些图表中准确地获取信息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例3】 (2014·山东卷·5)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 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 下列正确的是 ()
【评析】分析坐标曲线时, 先要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 然后再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曲线的走势。本题的四个坐标中横坐标的含义都是一条链上的碱基比例 (A+C/T+G或A+T/G+C) , 纵坐标是DNA分子中或互补链中的碱基比例 (A+C/T+G或A+T/G+C) 。一个DNA分子中A+C/T+G=1, 故A项错误。一条单链上的A+C/T+G与其互补链上的该比例互为倒数, 故B项错误。一条链上的A+T/G+C与其互补 链上的该 比例始终 相等, 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备考建议】高考题的信息呈现形式多种多种多样, 不仅增加了试题的可读性, 更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备考时, 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形式进行归类并提升到题型的高度, 然后结合具体的题目熟练掌握坐标曲线题、表格题、流程图题和示意图题的解题规 律和方法。例如, 对曲线题的分析, 可以结合常出现该题型的几个专题 (细胞代谢、细胞增殖、种群的数量增长等) , 通过具体的题目进行训练, 掌握“从点到线, 点线结合”的分析方法;再如, 图解题目多与生命活动调节、细胞代谢、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有关, 可以将教材中的图解与经典题目中的图解结合起来, 找出识别图解 的方法。例如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图解的识别, 可先判断大气中的CO2库, 再判断生产者, 继而判断出分解者, 最后剩余的成分就是消费者。
四、本卷的难题仍集中在遗传学部分, 涉及内容多, 且题目的层次性强, 需要学生既能很好地处理一些细节问题, 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4】 (2014·山东·28) 蝇的灰体 (E) 对黑檀体 (e) 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由一对等位基因 (B, b) 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 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 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 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或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 e和B, 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
(2) 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 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 选择等条 件下, 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 F1中灰体果蝇8400只, 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 率为_____, 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
(4) 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 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 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 请完成下列实验步 骤及结果 预测, 以探究其 原因。 (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1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的果蝇杂交, 获得 F1;
2F1自 由 交 配, 观 察、统 计 F2表 现 型 及比例。
结果预测:
a.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则为基因突变;
b.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 (1) EeBbeeBb (注:两空可颠倒) eeBb (2) 1/2 (3) 40%48%60%
(4) 答案一:1EEa.灰体∶黑檀体 =3∶1b.灰体∶黑檀体=4∶1
答案二:1Eea.灰体∶黑檀体 =7∶9b.灰体∶黑檀体=7∶8
【评析】根据实验一的结果可知, 该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类型, 实验二中的结果可以将两对相对性状分别 分析:灰体和黑 檀体的比 例为1∶1, 所以也属于测交类型;短刚毛和长刚毛的比例为3∶1, 所以属于杂合子的自交类型, 据此可以确定乙和丙的基因型。第 (3) 小题中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要注意交配的方式是随机交配 (自由交配) 。第 (4) 小题属于实验探究, 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探究黑檀体果蝇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 实验的关键是选择杂交实验的材料 (果蝇的类型) , 预测结果时可先假设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 然后逆推出实验结果。
【备考建议】遗传学题目是高中生物学中难度最大、分值比例相对较高的题目, 但这类题目的规律性强,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解题思路不清, 以及细节处 理不到位。 在备考中 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本着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 即无论有几对相对性状, 由于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具有独立性, 所以在分析多种性状遗传的问题时, 要将每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分析, 然后运用乘法定律和加法定律进行相关的计算, 或解决其他问题。
第二, 在各种遗传学问题中, 确定每种性状的遗传方式是基础, 但确定某些个体的基因型是关键, 只有准确地确定了某些个体的基因型, 才能顺利解决其他问题。确定个体基因型的原则是, 先根据个体自身的性状写出能写出的基因, 写不出的基因用横线表示, 然后结合个体的子代或亲代, 写出没有确定的基因。当然, 有些个体的基因型只有一种, 但有些个体的基因型有多种, 对于具有多种基因型的个体, 要确定每种基因型的概率。
第三, 要熟练运 用“9∶3∶3∶1”的性状分 离比, 并结合伴性遗传分析一些特殊的遗传现象及致死现象等。“9∶3∶3∶1”性状分离比无论如何变形, 其根源是“9∶3∶3∶1”, 将特殊分离比与“9∶3∶3∶1”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就可以解决一些特殊的遗传现象;对于个体致死问题, 可根据分离比之和判断有无致死现象, 然后再根据性状分离比的异常之处, 就可以判断出是哪种类型致死。
第四, 近几年山东卷的遗传学大题中, 往往将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和生物变异结合起来, 尤其是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及异常配子的产生等内容渗透到遗传规律的考查中去, 着重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类型的判断、异常配子产生的原因等, 备考时, 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遗传和变异现象, 确实提高综合分析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能力。
高考命题历来是在继承中有所变化, 在稳定中寻求突破, 无论是从考查的知识和能力的角度, 还是信息呈现的角度都能体现出这一特点。比较前几年的山东生物卷试题, 就可以预测2015年的生物学命题的基本方向, 可能会保持其“一题考多点”的综合性, 非选择题比较固定地考查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 (主要是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生物与环境和遗传规律等四个专题, 题目的信息和呈现形式会有所改变。学生备考中要牢牢扣住这些命题特色, 夯实基础, 着力提高各种能力, 并通过大量的训练, 就会在2015年的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取得高考的全面胜利。
1.结构正确,用给定的英语单词完整表达所给的汉语信息,给满分;
2.未用给定词不给分;
3.结构不正确不给分;
4.结构正确,信息完整,但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拼写错误扣0.5分;
5.结构正确,信息有遗漏扣0.5分;
6.结构正确,添加无关信息扣0.5分。
解读:本题型考查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因此给分与否取决于“主干结构”的正确表达,凡结构错误均不能得分;结构正确,非主干结构内容出现问题的人可得1分。为限制使用规定结构,命题人给出1-2个单词,凡不使用该词的,也就不会使用到规定结构,因此也不能得分。在以上“原则”基础上,阅卷评分操作时根据给出的参考答案,还有进一步的“评分方法”,即给分与扣分的操作办法:
1.与所给标准答案一致,给1.5分。
2.与所给标准答案不一致的情况:
a)结构和关键词部份出现差异,给0分。
b) 不影响结构的差异:增加单词(如修饰性词汇)、减少单词或单词拼错,此类错误出现一次或一次以上,扣0.5分。
c) 如果增加单词或减少单词,改变了句子的结构,给0分。
3.大小写及标点符号错误不扣分。
二、2008年考点分析(保留试题原来题号)
31.______________(最长的三条河流) in the world are the Niles,the Amazon,and the Changjiang River.(long)
参考答案:The three longest rivers
主干结构:词序和最高级
非主干内容:the,rivers
解题思路:根据“限定词 + 形容词 + 名词”的原则,汉语提示部分应该被理解成“三条最长的河流”,故正确答案为The three longest rivers。而答案The longest three river(s) 为零分;答案The three longest river则扣0.5分。
32.Selodm_________ (他们玩) video games ever since they entered the college.(play)
参考答案:have they played
主干结构:倒装结构和完成时态
非主干内容:they
解题思路:先抓住since 从句的意思“自从他们上大学以来他们很少玩电视游戏”便知要用现在完成时态,其次根据“准否定副词(seldom) 位于句首可知所在句子的主谓语要部分倒装”,故正确答案为have they played。而答案did they play或they have played为零分。
33.The city _________ (我成长的) is very hot and damp in summer.(grow)
参考答案:where/in which I grew up
主干结构:定语从句和一般过去时态
非主干内容:in,grow up
解题思路:grow为“生长”的意思,故“成长”为grow up;又根据“……的”及句意空格部分为定语从句,故正确答案为where/in which I grew up。而答案where/in which I grow up 或答案I grew up都为零分;而答案at which/where I growed up要扣0.5分。
34.________ (我花了) one thousand dollars to buy the painting last week.(cost)
参考答案:It cost me
主干结构:一般过去时和句序
非主干内容:cost的过去时形式
解题思路:由所给词cost的固定搭配Sth.cost sb.some money 或It cost sb.some time to do sth.及句末的last night可知,正确答案为It cost me。而答案I cost为零分;答案It costed me要扣0.5分。
35.I feel so sick.I wish Mum _______ (没有逼我) to eat so much.(force)
参考答案:hadnt forced me
主干结构:虚拟语气和完成时态
非主干内容:me
解题思路:根据所给词force的搭配force sb.to do sth.;“wish引导的宾语从句从句用虚拟语气”的规则和首句I feel so sick提供的语境可知“妈妈已经逼迫我吃过许多”,故正确答案为hadnt forced me。答案didnt/doesnt force me及hasnt forced me都为零分。
36.—Youd better go and ________ (把你的轿车洗洗).
—No,Ill do it myself.(wash)
参考答案:have/get your car washed
主干结构:have/get sth.done结构
非主干内容:your,car
解题思路:根据答语“No,Ill do it myself”知道上文句意为“叫别人把你的轿车洗洗而不是你自己去洗车”,再联想到have/get sth.done结构,故正确答案为have/get you car washed。答案wash your car为零分。
37.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 cant immagine ________________ (我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in ten years.(what)
参考答案: what my hometown will be like
主干结构:宾语从句的语序和一般将来时态
非主干内容:my,hometown
解题思路:抓住句末的时间状语in ten years (10年后)便知空格处要用一般将来时态,题目I cant imagine就知空格处宾语从句只能用陈述语气,所以正确答案为what my hometown will be like。答案what will my hometown be like为零分;答案为what my hometown will be/will look like则扣0.5分。
38.It is your efforts,not your intelligence, ______(决定) your success.(determine)
参考答案:that determine
主干结构:强调句型和主谓一致
非主干内容:无
解题思路:由“A not B结构的主谓语一致”规则知其谓语单复数取决于your efforts,而不是your intelligence;根据句首it is知道句子结构为强调句型,强调主语句子的时态为现在时态,故正确答案为that determine。答案which determine或 that determines都为零分。
39.He looks sleepy.He must ______ (熬夜了) last night,writing the essay.(stay)
参考答案:have stayed up
主干结构:情态动词 + 完成式和动词短语
非主干内容:无
解题思路:由首句He looks sleepy及must所提供的语境便知空格句意为“昨晚他一定熬夜了”,又根据must表示推测的语法规则知道其正确答案为have stayed up。答案stayed up和 have stayed都为零分。
40.At present,lots of food,water,tents and medicine ________ (正在运往) from all over China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o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transport)
参考答案:are being transported
主干结构:现在进行时态被动语态
非主干内容:无
解题思路:由所给词transport知其搭配为transport sth.to some place,另外,句首时间状语at present (现在,目前)为现在进行时态的标志,故正确答案为are being transported。答案are transporting 和are transported都为零分;而答案is being transported要扣0.5分。
三、试题点评
此部分与去年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在词汇方面进一步降低了门槛,生僻的介词搭配已杜绝;动词短语stay up (SBIA Unit2 P12) grow up (SBIA Unit6 P41/P112)也很常见且在高一课本中频繁出现。可见词汇的表达不像“书面表达”要求答题时使用较为高级词汇的要求,只须语言表达得正确,因此只要以传达句意及拼写规范为原则,不可画蛇添足。
2.考查了考纲中规定的高中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考查的面仍然很广,但并不深,并不生僻,主要的语法知识只是点到为止,所以区分度不是很大。
3.括号中的汉语提示部分除了37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之外(而它又直接来自教材SBⅡA Unit7 P126练习中的原句子),其余的都是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所含的信息少,故在客观上很少造成考生因遗漏或添加非主干内容而扣分。
4.除31题以外,其它各题都涉及到动词问题,而今年动词与介词或名词的搭配又未出现,从而降低难度和区分度。
5.在句子结构方面,除了32(时间状语从句),33(宾语从句),35(宾语从句)外,其它句子在结构上都是常见而又基本的简单句,而去年却出现了八个复杂的从句和一个复杂的并列句。可见在句子结构方面辨别能力的考查又大大地降低了难度。
6.句子内容选材广泛,不仅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而且还关注国家发生的大事(40题),有明显的时代感,能引导考生要有社会责任感。
四、试题启示
1.对于教材中的词汇,尤其是1-4册中的“四会”词汇要加强训练,在识记的基础上训练考生达到“闻其音知其形,晓其性,辨其义,能造句”的能力。避免过多地去记课本中未出现的生僻搭配和词义。
2.对于考纲中的重点语法项目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训练考生做到每条重点语法规则熟悉一个经典例句,达到“死的规则,活的运用”的共识。避免过多地跑信息,盲目地猜题押题。
3.加强每个单元三篇课文及课后练习中句子的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避免搞“题海战术”。
4.多读一些报刊杂志,在阅读中提高词汇和语法知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能力。
【高考生物试题解读】推荐阅读:
清华附中高考生物模拟试题06-07
高考生物专题总结06-10
生物高考冲刺知识07-14
高考生物题型分析11-27
高考生物育种实验01-14
高考生物生活联系02-19
高考生物生态复习04-24
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复习10-12
高考生物遗传概率复习01-26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