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习调查报告
(小学二、四年级的调查)
高专10人文系学号101311021 姓名:蒲道洋 摘要:通过对范岗中心小学二、四年级的上课调查,发现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1.前言
学生到学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老师如何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是主要的。如何将短短的课堂时间发挥出强大的魔力,让学生吸取知识,作为老师就得花一番功夫,吸引学生去学习。所以教师得有个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方法只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才是终极目标,老师还得掌握学生的心理,这是教学方法的理论来源。
2.分析与讨论
(一)分析:
二、四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上有了一定的差距。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在玩、游戏中学,这样能更能有效的接受知识。而作为比较,四年级的学生心理比二年级较成熟了许多,有了一定的自控力,且教学的知识量较多一点,学生的理解能力较比二年级好,不需刻意的采取游戏的方法教学,取而代之讨论等比较好。
(二)讨论:相比之下低年级的教材更具有趣味性,学生年纪小,但要吸引学生的眼球就必须花功夫。所以二年级的课文大多都以童话故事为主,教材还插了大量的图画,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四年级的课文就比较带有抽象性了,课文的篇幅相对开始长了起来。插图也变少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需要学生去理解去看去读。年级阶段的不同所以采取的学习方式肯定有了一定的变化。这些都影响老师的教学,如何教好学生,老师需要去研究去探讨,才能把课上的更好。
3.对策与建议
(一)对策:
不同学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不同的课文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及课文内容基础上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最为可行。
好动是小孩的天性,玩性也比较大,在小学生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也难以坐下了,勉强坐下也只能听个十几分钟,过了这十几分钟学生立马变回原形。所以教师很难将学生在四十分钟内控制不玩,尤其二年级的小学生。勉强可以的话学生也不会去听课,更何况去学习知识了。虽然教师不能控制,但好玩也不是坏事,教师正可以用玩来引导孩子去学习,在玩中学习即轻松又高效。例如,学习生字时可以制作卡片,来回抽读,抢读,再进行表扬。小学生都喜欢受表扬,老师也要多鼓励去回答问题。(我班二年级就有一个男生开始不爱回答问题,很聪明。经过沟通以后,上课回答问题后又鼓励,后来抢着回答问题。)
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可以让学生演一演等,这样学生即记得快又记得牢。(在《天鹅、大虾和梭鱼》一课中我就采取了演的形式,学生不仅容易明白课文内容,而且能当堂背诵。)再者,小学生爱玩对新事物有着较大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在你的知识点上。在思品课上学生最喜欢老师给他讲故事,当你给他讲故事的时候学生就像兔子一样竖起耳朵听,而且听得入神。这时你就知道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被你牵住了。语文也是一样,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教师就能牵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一节课让学生感到很快的过去又能学到知识就是成功的。
比较而言四年级的学生用二年级的方法就不太合适了,随着知识的增长,一些内容难以在学生面前展示,只有通过语言来描绘,消减了直观性,教师需要更绘声绘色的语言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设置不同的问题去吸引学生,虽说四年级学生大一点了,但学生依旧想着玩,所以教师得精心备课,设计课堂,去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让课堂内容生动活泼起来。
(二)建议:
不能盲目采取一种方法,要多种方法相结合,因课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切勿直接硬生嫁接,照搬硬套。教师要在教学中下工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4.结果
学习语文, 面广, 因此在课堂上要敢于和老师进行质疑, 提问, 让老师来解答你的疑惑, 这是儿童学习语言和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2010开始甘肃省普通高中从高一开始使用新教材, 我在一节语文课上给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闻香味。我拿出半瓶无色透明的液体, 让大家闻一闻瓶子里是什么香味?全班42名同学依次闻过后, 我让闻到香味和未闻到香味的学生分别举手, 全班只有6名同学举手说没有闻到香味。我告诉同学们说:“其实, 瓶子里装的液体根本没有什么香味, 是无色无味的白开水。”同学们都发出“啊”的一阵惊讶声。我顺势告诉同学们,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同学把无色无味的白开水闻出了香味呢, 这是因为他们不敢怀疑老师, 迷信和盲从是创新最大的敌人。要使自己是一个有创造的人,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质疑, 不迷信不盲从”, 同学们在这一节可重受了“骗”, 却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敢于质疑, 不迷信, 相信自己, 不盲从。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一方面, 显得很是死板, 不会创新, 更有甚者, 别人说怎么教他就去模仿, 结果弄得课堂教学没有搞好, 学生叫苦连天, 在作文教学中, 要求每一位学生就不同的写作类型, 必须背诵一篇范文, 以便在考场上进行套改, 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 总是心不在焉的抄写了一遍, 最终的效果什么也没有, 只是造成了学生越来越厌恶上语文课, 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县城东关小学作为小学语文新课改实验样本校, 更担负起了探索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更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好地去完善新的教学模式, 建立更加科学化, 更加人性化的教与学的评价方式。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实施新课改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 教者主导” 的教学理念, 提高了教学效率,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语文教学的有趣性, 增强学生写作的趣味性。要达到这一点, 老师必须认真备好教案, 在作文教学中, 再也不是简单的找一篇习作贴在教案上, 就叫范文, 课堂上给学生把范文一念, 让学生自己去写, 更有甚者, 把作文布置在课后去完成, 作文课上用来上语文课, 作文教案应该注重怎样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才能让学生乐意去写, 自己想去写, 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 进而让学生千方百计地自己去写好作文, 针对本班的学生, 本校的实际情况, 采取适合本班学生作文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 不要拘泥于别人的教学经验等, 只要学生能写好作文, 不管采取啥措施, 只要学生爱好写作, 那么这种方法就是正确的, 就是一种成功的作文教学方法, 那就值得我们去继承, 去发扬。我建议我们语文老师中午和晚上根本不用布置这么多的作文去抄写, 完全可以把这些时间省下来, 去写日记, 这样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久而久之, 写作一定会提高的。语文不是死记硬背和无个休止的抄写, 学生才能学好语文的。
三、加强语文教学的有趣性, 进而增强学生语文的趣味性
要达到这一点, 老师必须认真备好语文课教案, 再也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自己去读, 无目标的去读, 更有甚者, 把语文布置在课后去完成, 自习课上用来上语文课, 语文教案应该注重怎样教学才能激发学生语文的热情, 才能让学生乐意去语文, 自己想去语文, 把语文当成一种乐趣, 进而让学生千方百计地自己去认真学习语文, 我建议我们语文老师中午和晚上根本不用布置这么多的课文去让学生抄写, 完全可以把这些时间省下来, 去读课外书, 这样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久而久之, 语文一定会提高的
四、教给学生恰当的语文技巧
让学生怎样针对不同的语文类型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风格, 进而读出具有自己风范的语文效果, 而不是千篇一律, 让人看了感觉没任何的创意。
五、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阅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 声音响亮, 吐字清楚, 读准字音, 不读破句, 特别是自学性语文, 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 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 匆匆过场, 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语文, 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 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 通过评议, 强化语文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 精心设计问题, 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 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总之,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需要我们学校和老师去努力, 多动头脑, 多学习, 多去创新, 灵活去处理, 而不是纸上谈兵, 死搬硬套, 即剥夺了学生读书的天赋, 又使得自己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没有造诣。
摘要:为了解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教育在朝那镇的普遍现状, 既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一份客观依据与现实样本, 同时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提供一份具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 因此, 我们以甘肃省灵台县朝那中心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做了详细的调查, 并为甘肃省灵台县朝那中心小学今后的语文教学发展做了长远的规划。甘肃省灵台县朝那中心小学地处偏远的农村, 教学设备及各方面的软件设施都很落后, 尤其在语文教学方面, 更是问题百出, 学生不是被动的背书就是无休止的反复抄写, 极大地损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语文成绩自然很低, 针对这种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中心小学部分典型教师及学生, 本次对语文教师的调查内容为教学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语文教材,尤其是语文课文,作为小学生最“亲密接触”的阅读对象,对他们各种观念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就包括性别观念。那么小学语文教材本身传递着什么样的性别观念,它们又可能给小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这是我尤其关心的。
据90年代末华中师大心理学教授左斌对小学语文课文的研究分析,发现小学语文分配给男女两性扮演主角的数量,男性是女性的4.3倍;而在男女能力方面,语文教材中描述女性的是无知低能的多,男性则是知识渊博、能力高强的多;在男女性格方面,描述女性更多的是不良性格特征(如小气、狠毒、不信任、迷信等),而男性则多是坚强、勇敢、正直、友爱等优良的性格品质。另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史静寰博士的课题组2000年初所作的调查表明,教材中依然普遍存在“男性强于女性”、“男性优于女性”的性别观念和印象。以上两项调查所依据的均系人民教育出版社90年代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那么最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即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06)的情况究竟如何?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
在我的印象中,近年来由于国家和全社会对性别教育有所重视,各教育部门和各学校也采取了各种举措,削弱和消除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不仅性别差异正在缩小,男女的角色分配也在发生改变,而且还有意增加了反性别刻板印象的课文和绘图,这些都应该说是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社会惯例、生活习俗、文化资源、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消除性别刻板印象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促使我对新版小学语文教材提供的性别印象做一番调查。我的调查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性别角色的数量分配情况;二是性别印象的分配情况,其中包括职业、性格、角色等的设定和分配情况。
一.关于性别角色数量分配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性别角色数量指的是男女两性角色在教材的性别角色总数中各自的数量分配情况及相关比例。本调查确定性别角色的方式主要凭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人物本身具有的性别指示,如周总理、鲁迅、王小二.司马光等;二是各种称谓和指示代词的指示,如鸡妈妈、熊伯伯,或者用“她”来指示小鸟,用“他”来指示狐狸等;三是参照课文的绘图或插图来判断所示人物的性别。其余一般群体指称,如“人们”、“同学们”、“敌人”、“大臣”等则不计入;不可判断性别的角色,如“乌鸦”、“小猴子”等也不计入;抒情性(如诗歌、抒情散文)、知识性(如说明文、科技小品)和报道性(如事件报道)课文,如果没有特定言行的角色,一般也不计入,归入“无涉性别角色”予以统计。
根据上述统计原则和方法,我在对1~6年级小学语文教材逐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性别角色的数量分配方面,男性角色所占性别角色总数的65.3%强,女性角色占性别角色总数的34.7%;第二.男女角色的绝对数量,男性是女性的1.9倍;男性主角的数量将近是女性主角数量的3倍。
这样两个指数,较之左斌教授和史静寰教授的统计,都有所降低,这表明小学语文教材在性别角色数量的分配上,确实有所改观,大致情况如下:左斌统计男女性别差为4.3倍,史静寰统计为3.9倍,本人统计为3.5倍。
但是,即便就我的统计来看,男女性别角色的数量分配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其中的差别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其中,我以为值得注意是男性和女性绝对数量的比值有所缩小,但男性和女性承担主角的数量和比值却未见明显降低,也就是说,在主角的数量分配上“男主女从”的基本印象还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
当然,在教材中,无论是性别的数量分配还是性别角色设定,出现“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强于女性”、“男性优于女性”的情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归于“重男轻女”的观念,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指出,在消除性别刻板印象方面,在教材的改进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等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且应当去做。当我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性别印象分配情况作了调查后,更加确信这一点。
二.关于性别印象分配的调查与分析
性别印象是由许多因素综合形成的,简单地说,它帮助人们形成“男人是怎么样的”、“女人是怎么样的”这些对两性性别的基本认知。小学生性别印象的形成除了来自于社会的习得和学习,教材阅读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而且由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小学生更容易受到它的影响。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性别印象往往先在于个人对性别的认知,又帮助个人形成和建构性别印象,所以,性别印象包含着各种预先的设定,并且固化在教材中,又传导给学生。这些设定包括形象化设定(如外貌外形、服饰装束等)、性格化设定(如男性坚毅、女性柔顺等)、职业化设定(如男性医生、大学教授,女性护士、小学教师等)、角色化设定(如男性为施教者、施助者,女性为受教者、受助者等)等等。
关于小学语文教材性别印象分配的调查与分析,我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择取案例分析的方式,主要以低年级组(一二年级)教材为对象;第二种是列表统计的方式,主要以高年级组(五六年级)教材为对象。
(1)低年级组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印象分配情况
①性别形象化设定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材中的性别形象化设定是他们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有关性别的初始印象。小学生的心灵尽管已经不是“白板”,但是在阅读的认知和建构活动中,教材具有强大的引导功能,除了新知识的引进,最直接的就是强化什么、抹淡什么,而性别的形象化设定,就是最直观、最容易影响小学生的性别印象。我选择父母和儿童作为考察对象。
首先是父母的外在形象和家庭分工,这在低年级教材中区分得颇为鲜明。
妈妈——呵护孩子生活。
在低年级语文教材的图绘形象中,围裙是妈妈的标准饰物,不论是人或动物拟人(如兔妈妈和鸡妈妈),“围裙”的反复出现和图文的搭配,已经使它成为标志“妈妈”的文化符号,同时赋予了“女主内”(如洗洗涮涮之类)的特别意义,妈妈的形象总是同家务劳动相联系的,形成关于女性的刻板印象。
在文字叙述中,有关妈妈的叙述总的说来是呵护和教育孩子获取基本生活能力。如:一上第14课《自己去吧》鸭妈妈、鹰妈妈教小鸭下水、小鹰飞翔;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燕子妈妈教小燕子观察;一下第27课《两只小狮子》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要学本领;二上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各种植物妈妈告诉孩子出门旅行;二上第16课《风娃娃》中风妈妈教风娃娃帮人们做好事等。
爸爸——传授孩子知识。
如果说妈妈标准饰物是围裙,那么,爸爸的标准饰物则是包,是背包、皮包、书包,唯独不是装生活杂物的拎包。教材提供的诸多图例表明:爸爸的包里面也许是书籍、公文、工具,肯定不会像妈妈的包里只装食品或其他生活日用品;因此爸爸的形象是同在外奔波相联系的,这也符合“男主外”的性别刻板印象。
再看文字叙述,爸爸和妈妈向孩子讲述的内容也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他的基本活动是向孩子传授知识,这同妈妈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一下第33课《火车的故事》:小明的爸爸告诉有关火车和铁路建设的知识;二上第29课《父亲和鸟》:父亲不是猎人而懂鸟等。
将二者相比,可以明显见出男女性别形象化设定的差异,而且通过小学生阅读的认知和建构活动,还会从中引申出男女性格化设定的差异,比如女性勤劳、男性聪明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图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我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孩子对图绘的敏感和直觉的理解、记忆甚至超出成年人,从这些看上去显得零散、不打眼的图绘中,孩子们会有意无意地将它们联系起来、组织起来建构起自己的性别印象,小学生性别印象的形成同他们对教材的阅读不无关系。
其次,是儿童的外在形象和活动差异。
总的说来,除了服饰和一般装束之外,现在的小学教材在形象外观方面没有刻意凸显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甚至还有意弱化某些常见的性别刻板印象。但是在对儿童活动的描述方面仍然可以看到某些刻板化模式。如女孩的活动多与花鸟虫鱼等有关,属于自然的日常活动;男孩的活动多与科技工程有关,属于技术的知识活动。这种印象不免会对小学生的自我设计会造成某些限制。
以上择取的若干样例尽管有其“现实”依据,但正因为如此,也很容易被教材的编写、编辑者所忽略。生活现实一旦进入教材,成为文本“现实”,对于小学生的影响就可能大大强于生活现实本身。这也是教材可能具有的“强化”作用。
②性别职业化设定
相对来说,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性别的职业设定还不是很充分,这与重点讲述家庭生活和自然知识有关,也与许多课文采用童话式的讲述方式有关。同小学生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是老师,这是在小学教材中最先出现和最显著的性别职业设定,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所有有关小学教师的图绘均为女性;另外有些课文虽然没有插图,但在文字叙述中,老师均用“她”来指示。小学教师图绘和文字叙述完全设定为女性,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以本人所在的小学为例,男性教师所占比例达1/3,因此基本可以判定,教材在职业设定方面可能加强小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除了小学教师和家庭主妇,再具有明确职业身份的是售货员,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两张图绘,都是由女性承担。
总的说来,一二年级课文中女性的职业设定相对单纯,并且显得平凡而普通;相比之下,男性的职业身份不仅多样,而且占据较高的社会地位,如工程师、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政治家等。这种性别职业设定会给小学生留下很深刻的性别印象。
③性别性格化和角色化设定
结合小学生和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设定主要着眼于基本品格;人物角色设定大多表现为较为简单、但又能表示人物相互关系的“施-受”双方。但是,就是从这些较为简单的设定中,也可以看到某些性别刻板印象。例如——
男:主要优点是勇敢和聪明,主要缺点是懒散和粗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勇敢的性格大多是由男孩来承担,而且表现方式是多样的。如一下第23课《王小二》写对敌斗争,不怕牺牲;二下第6课《我选我》写王宁很自信,选自己为大家做事;二下第21课《画家和牧童》写牧童不怕名人,指出大画家戴嵩的错误;二下第22课《我为你骄傲》写男孩打破玻璃勇于承认等。聪明智慧的性格也多与男性有关,尤其因为主角多系古今中外名人,经过老师的介绍和解说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如司马光砸缸救孩子,曹冲称象,韩愈买蜡烛让光明装满房子,爱迪生用镜子反射烛光等。相比之下,表现女性勇敢和智慧的课文则明显单薄得多。
男性的主要弱点是懒惰。如二上第7课《一分钟》元元因为贪睡1分钟而迟到,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他”懒得除虫而没有收获。
女:主要优点是善良和守纪律,主要缺点是小气和幼稚。
如二上第27课《清澈的湖水》小洁不随地扔纸屑,二下选读3《特别的作业》小丽爱护花木。又如二上第19课《蓝色的树叶》林园园不愿意借绿色铅笔给李丽,二上第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用“她”来指示的柳树幼稚无知。
一般说来教材中在性格设定方面:男生主动、倔强,而女生被动、柔顺,这就影响到性别的角色化设定,因此在低年级教材中——
男生经常承担保护者或施与者的角色。如一下第20课司马光砸缸救孩子、第23课《王小二》保护人民群众和八路军、二上第16课《风娃娃》帮助人们做好事、28课“他”救浅水窪里的小鱼等,还有一下选读2《好孩子》京京把伞借给同学自己却被淋湿了,二下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保护蔷薇花等。
女生经常承担被保护者或受施者的角色。如一下第28课《小伙伴》玛莎放食物的背包丢了等待别人的帮助,第30课《棉花姑娘》被虫咬求助,选读2《好孩子》小玲没带伞被别人送回家,二上第19课《蓝色的树叶》李丽向林园园绿色铅笔,二下第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孩子的妈妈得到别人帮助,第25课《玲玲的画》因画被弄脏了而哭泣等。在教材中也有女性承担施与者角色的,但是,在数量上要大大少于被保护者或受施者角色,也要少于男性。
(2)高年级组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印象分配的统计与分析
在这项调查中,我主要着眼于人物的职业、性格、角色这三项构成性别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统计。为了统计的方便,也为了避免过于零散的罗列,我在下面的综合统计表中对分册逐篇的明细调查表作出了类型归并。在职业方面区分出:古今政治家、文学艺术家、专家学者、革命军人、一般职业、孩童学生、家庭主妇等主要类型,其余零星者归于其他。在性格方面区分出博学多才、严肃持重、坚毅顽强、大智大勇、自信自强等主要类型,其余零星者归于其他。在角色方面,我根据教材的角色分配和角色所具有的给予或接受的功能意义,主要区分为“施”和“受”这两大类型,前者包括施教、施与、施救等,后者包括受教、受与、受助等等。列入调查统计的人物均系有较明确的职业、性格、角色设定的主要人物。
附表一:五六年级语文教材性别印象分配调查表1:职业设定
这一项的调查表明:在职业设定方面,高年级组的语文教材同低年级组没有多少差别,女性同样以家庭主妇和一般职业为主要人群;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理解力的增强,男性的职业设定不仅多于女性,而且倾向于往“成名成家”方面发展,职业男性也因此而越是多地承担起“施者”的角色功能,这很容易促使小学生形成“男性的贡献大于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
附表二:五六年级语文教材性别印象分配调查表2:性格设定
本项调查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性格类型的描述和概括本身就具有模糊性,或者说是印象式的。不过,依照这样一个不很精确的方式,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里所列举的六种性格类型,虽然并不专属于男性性格,但是在课文中却难得找到典型的女性人物来承担。由此看来这是不是体现了性别设定上的某种偏差呢?
附表三:五六年级语文教材性别印象分配调查表3:角色功能设定
这一项的调查表明:在角色功能的设定方面,男女性别的差异是极大的。男性出演的施者是女性的4倍之多,而女性出演的受者是男性的1倍。因此本教材所提供的性别角色功能设定很容易给小学生形成“男强女弱”、“男施女受”的性别刻板印象。
如果说附表一和附表二提供的教材性别角色数量分配调查是对于“量”的分析的话,那么这里提供的性别印象分配调查就更有利于从“质”的方面说明问题(尽管也是建立在数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上的统计和分析中,我的基本结论是:新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性别印象的若干主要构成方面,仍然较为依赖传统的性别印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强化性别刻板印象的可能。
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听课
在实习的两个礼拜后我开始去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听课的老师都很认真地做笔记,我作为一个实习生就更应该认真去学习。听了一节课,我认认真真的几下了授课老师讲的内容,并且认真地对老师讲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思考评价,写下了自己的收获及意见。虽然以前也有去听课的经历,可是都没有认认真真地去分析,现在才发现,原来从一节课中我们可以学到如此多的东西,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是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交流等等,都使我受益匪。实习报告网从每节课中,我都总结出经验,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无论这节课上得好还是欠佳,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二、上课
2010级汉语言文学2班陈艳201084014079
(一)调查概况:
2013年10月至8日至11月15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扶风高中度过了我的实习生涯。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除此之外,我还利用实习的机会做了一个针对当前高中生的思想特点和学习心理的调查。
(二)调查目标和方法:
(1)调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了解当前初中生的思想特点和学习心理以便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2)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此次问卷调查在丰一中初中部一共派发了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0份。抽样调查以我实习带的扶中高一
(9)班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高中生的思想特点
我实习的年级是高一年级,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是很常见的事。而此时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掌握不了语文知识的。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语文教师的必修课。富有激情的声音、起伏的腔调,游走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等等都是他们维持课堂秩序的手段。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些方法,效果还不错。
高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必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中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还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发现,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如果师生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
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男生叫王鑫,很调皮,上课老是插嘴,老师越是说他他越是调皮,老师们都对他很头疼。我认为汪文涛除了自律能力不足外,其行为无非也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在课堂内外我则更注意他的言行,经常找他谈话,尽量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后来汪文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越来越少。
(2)高中生的学习心理
由于我所教的科目是语文,因此我主要是调查学生对于语文这门科目的学习心理特点。
在调查过程中,甚至有部分学生直接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这门课一点也不感兴趣,不想学习语文。这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为什么要学那么多年。其实他们都不明白学习语文的好处。
对不同体裁的课文喜爱程度不一样。调查中显示,学生们喜欢叙写比较具体,比较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如记叙文、小说等;相反,当他们面对一些写景散文、议论文或者说明文时,则会提不起多大兴趣,认为那些文章枯燥无味。
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也有不同的意见。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确实是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相比较于传统教学,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有时候对学生们来说有时候也是适得其反。还有,有学生反映出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往往时间把握不是很好,有时候讲得太快,导致他们的笔记都记不下来;有时讲得太慢,他们听起来又感觉很无聊。
关于现代文和古文,学生们的看法很统一,就是都对文言文始终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即使是一些有故事性的古文,他们学习起来也感觉很吃力。之所以不喜欢古文,很大程度是因为古代字词的意义与现代差别太大,理解起来很困难。有学生跟我说,他们宁愿学一篇几千字的现代文,也不想面对一篇只有几百字的文言文,他们认为现在都是高科技时代了,背几百年前的古文有什么意义。高中学生阅读这些古代作品,就是学习和接受中华民族的语言模式、思维模式、审美情趣及价值观念的过程。目前的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确实是比较吃力的,即使课本的内容能听懂,但如果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一篇课外文言文,还是非常困难的。鉴于此种情况,我认为除了让中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外,我们还必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文言文的实际困难,即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通过这次针对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习心理的调查分析,我觉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学生如果不喜欢你,那肯定不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无论你教的是哪一科目。因此,教师必须得有一套独特的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能否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精神集中于自己的教学内容中,这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高低有很大关系。只有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维持好课堂的秩序,才能上每好一节课。
二、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奖罚分明。上文说到,中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阶段对公平很敏感,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能够公平的对待他们。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奖惩必须恰如其分,这样学生才会尊重你。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地去批评他,要更积极地去鼓励表扬他们,给他们信心,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必须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亦有弊。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运用恰当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丰富性;运用不当时,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握好一个度,让高科技能真正为教学活动所服务。
四、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好处以及提供学习的方法。语文是百科之母,只有先把语文学习好,才能学好其他学科的知识。此外,向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我们是以支教的名义来到象达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支教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以及协助学校的一些其他工作。在象达中学的领导以及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尤其是在我的知道老师陈月影老师的倾囊教导下,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教学方面
来到象达之后,才知道自已是要教初二级的语文。第一天,校长就给给我找了一个很好的知道老师。不过我也是后来才知道陈老师原来是象达语文科组的备课组长,所以,在平时我更加是注意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希望自己能从老师身上真正地学到东西。
由于是在初二级实习,那之前暑假时准备的初一级资料都用不上了!当时真的是十分紧张,因为初二12班是特长重点班,成绩十分好,几乎每科都是名列前茅的,这给我的压力很大。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怎样和学生沟通,怎样处理突发问题等等,刚开始时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后来,经过思考,我决定从我的指导老师身上入手。
所以,在一开始的听课阶段,我十分注意陈老师上课的每个细节,听课笔记做得十分详细,力求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而且,在陈老师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自己先备课,听课之后,我会看着自己的教案,然后和陈老师的相比较,对比之下,我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不明白的,虚心向老师请教,而陈老师也十分热情耐心,她都一一详细地回答我的问题!从中,也使我获益匪浅!
我每上完一节课,陈老师都十分认真地给我点评。她针对我上课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教案,学生的反应,老师上课时应怎样做等等方面都给我了很多的指导!而且我在上完课后,都会做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
由于初二级的语文老师陆续有人请教,所以我也一直在代课。因此,初二级的十三个班,有九个班我是上过语文课的。当然因为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纪律很好的,有语文基础差的,有活泼的……我感觉自己好像是把象达中学的初二级都踏遍了。所以,我也有了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班,同时我也锻炼了我能力!例如说,上课的突发问题的处理;上课气氛的处理;教法的调整等等……
在这半个学期中,我从一开始上课的紧张,到现在的自如;从一开始的思路不清晰,到现在的有条理;从一开始的毫无衔接到现在的过度自如……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教材的把握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
但是,我觉得自己有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正的地方。就像我知道自己一直存在一个大问题,这主要反映在备课上!在备课的过程中,我经常是对课文的一些内容无法取舍,总是想着把全部的内容都讲给学生听,总是觉得这个是重点,那个也是重点,所以导致我在备课上花费很多的时间。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把学生想得太好了,总是以为自己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学生就会记住,而不需要我重复讲。而且我也总是会以我的思维去想问题以及和学生解释问题,有时课堂上举的例子可能就不能够很好地贴切学生的实际。所以也导致有些学生在可能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也请教了陈老师,陈老师也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其实这些最本质的就是我对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还不能够完全地掌握或者是理解,所以也导致了我在备课过程中对课文的内容把握上存在问题。
虽然在最近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会更加努力,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班主任工作
套用一位老师的话说,我在象达中学,其实也就相当于以为在职的老师了。因为我是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所以在班主任这一块的工作比较少。平时一般就是在早上看班级的做操,督促学生搞大扫除,陈老师没空的时候,帮忙处理一些学生突发的事件……
在平时,通过和学生的聊天中,我更加了解他们,所以也知道了面对不同学生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方法,正所谓“对症下药”。因此,在和学生相处上,我觉得还自己还是做得挺好的!
在班主任及教师工作上,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管学生纪律。这也是我最为头痛的,上课时课堂我还可以控制,但是到了他们的自习课,我觉得控制他们有一定的难度。
半个学期以来,虽然很累,一天的睡觉时间不超过7个小时,而且每天都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但是,累,却享受着!
一、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把握和了解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 也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语文教师对其了如指掌才能运用自如。但是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 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掌握和了解不尽如人意。
在“您认为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如何?”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在“你是否了解课文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关系?”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对“你是否做过把《语文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分解到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工作中?”的调查, 回答“否”的教师比例占到了35%;在“你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的问题中, 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为56%;在“你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是什么?”这一具体实施性问题中, 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仅为22%。由此可见, 作为指导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 大家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的培训与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 应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对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把握, 教师应该做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照其进行细致的分析、认识,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施建议, 从总目标到阶段目标, 找出与自己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实施有矛盾的地方, 认真思考, 着眼于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促进;再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材, 从目标到选文, 进行联系考察, 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去, 从而提高自身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以及反思的能力。
二、对《教师教学用书》过分倚重
《教师教学用书》原本是教材编写部门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编写的一种教学参考资料,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几乎被教师奉为圭臬, 成了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由于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过分倚重, 有些教师放弃了自我思考, 甚至忽略了学生的学情。
在“你备课时是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中, 选择依据《教师教学用书》的人数占到了41%, 考虑到学生学情的只占到了39%, 而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人数则仅占22%;在回答“你备课时做的第一项工作是什么?”时, 有21%的人选择了“看《教师教学用书》”;在回答“你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是什么?”时, 把《教师教学用书》作为依据的教师也达到了40%。
针对教师过分倚重《教师教学用书》的这种情况, 需要有关教研培训机构围绕“如何预设教学内容”, 指导教师进行充分的学习和实践演练, 明确文本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规范教学内容预设的步骤, 引导教师以一般读者、教师、学生、教材编写者等多重身份, 与文本展开多角度、多需求、多层面的对话交流, 把握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 如还原文本的语境、准确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认真揣摩文本的语言、深入理解文本主题等, 提高教师自身直面文本的意识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三、解读教材内容较为充分
语文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单元说明、课后练习等部分。对解读教材内容的情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调查:
对“您备课时做的第一项工作是什么?”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对“您在备课时, 会认真阅读单元说明吗?”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一人此题未答)
对“您在备课时, 会认真阅读同单元课文吗?”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一人此题未答)
对“你在上课时, 经常怎样处理课后练习?”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此题可同时选择“简化处理后借用”和“会增加或者删减”)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有60%的人在备课时, 做的第一项工作是“读课文”, 这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先读课文;能够认真阅读单元说明和同单元课文的教师, 也占到了80%左右, 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单元说明的提示和规范作用, 对于同单元课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也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但是, 教师对教材内容比较盲从, 有21%的教师“从不怀疑, 被动接受”, “偶尔持怀疑态度”的占到了77%, “经常持怀疑态度”的仅为2%。这个问题随着教师直面文本的意识和解读文本能力的提高会迎刃而解。
四、对学生学情重视不够
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应该是学生的学情。但是从调查中我们看到教师对学生学情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在“您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您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您备课时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调查中, 选择学生学情的分别占到了27%、42%、40%。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考虑学生的学情应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大多数教师忽视了, 而且了解学生学情的方法也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详情如下:
(注:此题为多选题)
可以看出,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大多数教师是依靠“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完成的, 而这些了解基本上属于后置性了解, 通过“课前预习检测”和“课前访谈”来了解学生学情的加起来仅为20%, 这样就很难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够针对学生的学情展开, 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一、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喜欢阅读课,且随年级的增高有人数增长的趋势
对阅读课喜欢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调查中发现,90 %参与意识强的学生喜欢阅读课,反之亦然。然而,我们也发现,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不喜欢阅读课,而且,六年级比五年级的人数略有增高。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结论,调查者进行了大量的听课调查工作,结果发现,的确,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般来说,不喜欢阅读课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教师长期一个范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单调没意思,失去兴趣。有一位学生说:“一、二年级老师教的还挺好,到了三年级还用这个教学方法教,就感到没意思了。要是换个老师就觉得有意思。”可见,小学教学模式化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
2. 学习上总失败,总得不到激励,失去信心。学习上有成功就有失败,这本是正常的事。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总让学生失败,而不帮助其成功,甚至错了就要批评,而不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长期这样,只会导致他们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认为“我太笨”“我不行”“这门功课可太难了”“这门课真没意思”。
3.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处理方法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个别学生因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阅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有的学生本来很喜欢阅读课,就因为老师当众狠狠批评了他,课后又没有及时补救,没有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这些学生不喜欢语文老师,因而不愿意上阅读课,从而使得他们的参与意识不强。
二、班干部和“优秀学生”并非都参与意识强
在调查中发现,在24名优秀生中,只有8名学生参与意识很强。有的班干部和“优秀学生”参与意识一般,有的根本不强、其原因大致有:
1. 教师、家长受传统教学观和人才观的影响,认为卷面分数好就是学习好,就是好学生,而忽视参与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调查中,有的学生反映,在评选优秀学生时,同学们给个别优秀生提出了上课不积极发言、朗诵等方面的意见,可是班主任却强调,分数高就行。这种做法无疑助长了学生这方面不良习惯的发展。
2. 胆子小,爱面子。大多数班干部和优秀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是“听话”的孩子,而且受的表扬多,很少受批评。因而,他们或胆子小,没有勇气举手发言、朗读、或怕说错了,被老师、同学看不起,降低自己的威信。
三、学生在参与阅读教学的八个方面的学习活动中,参与意识存在差异
本次调查列出了八个方面的学习活动,分别是:(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简称默读思考;(2)举手要求朗读课文,简称自主朗读;(3)主动参加小组讨论,简称小组讨论;(4)主动举手发言,简称自主发言;(5)主动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简称主动质疑;(6)主动指出和纠正他人发言、朗读中的错误,简称纠正错误;(7)认真听他人发言,简称认真听讲;(8)认真听他人朗读,简称认真听读。调查情况如下:
表1表明,在八个方面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关注他人朗读、发言以及小组学习活动时,学生参与意识较强。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更多的是关注别人怎么参与的,而对自身怎么参与学习关注得不够。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参与意识较强,而在全班同学面前则不敢发言和朗读,这是因为在全班面前,同学多了,再加上老师的参与,学生的心里压力增加,这必然使部分学生不敢发言与朗读。可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做学习的小主人的勇气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朗读的参与意识为什么最弱,在座谈中,学生反映自己的朗读能力太差,读通顺还行,但是,一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己就没有勇气了。这说明,能力差会形成心理障碍,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有不良的影响。
实习总结报告
语文教学是一门具有语文专业特点的应用理论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中学语文的理论与实践。在毕业之时,实践是少不了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登上讲台,体会老师的艰辛。
2011年10月24日至11月18日,我们09级语文教育1班全体同学在呼和浩特第三十九中学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教学实习。
一、实习目的
1、培养、训练学生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增强其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与信心。
2、学习掌握几种常用文体的特征,分析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熟悉教学过程、掌握基本的教学方式方法。
3、为毕业后能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
(一)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听课见习、批改作业、课堂教学三个部分。
(二)实习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再好,实习不可少啊!在学校学习了两年有余的教育理论,却从未面对真正的中学生实际操作过。这次的实习,终于为我们提供了“躬行”的宝贵机会。
1、听课
刚开始实习,根据学校要求,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听了一周课,听老师讲课主要是让我在听的过程中多学点教学经验。所以在这一周中,我们不仅听了我们指导老师的课,还听了不同班级、不同年级语文老师的课,在这个听课的过程中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真正的教师不是光有理论知识就行,真正站在讲台上,能给学生讲课、讲好课的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通过听课,我们还了解到,老师上课都是采用新课改的方法,她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的效果相当明显和有效。通过一周的见习,我基本上明确了他们讲课的基本流程与讲课风格
实习总结报告
和方法,也从侧面了解到了学生的一些情况。
2、批改作业
在听课之余,我们还为学生批改部分作业。批改作业的过程,也是我们实习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一个过程,从作业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他们的思想倾向,这对我们以后走上讲台,讲好一堂课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批改学生周记和作文的时候,我也对他们的写作方法做了简要评述。即使写得不好的作文,我也经常鼓励他们,要么是书面整洁,要么是字体漂亮,要么是修辞得体,要么是感情真挚实事求是......总之,对于写的好的作文,固然要指出好在哪里,但是不好的作文,要强调改正缺点的重要性,也得给他们寻找亮点,以资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追求进步的意识。
3、课堂教学
在正式登上讲台之前,备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除了我们听课之外,剩余时间就开始备课了。首先就是仔细的研究新教材、备好教案和进一步备学生,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试讲,以期不断完善和提高讲课水平。指导老师因为工作繁忙,她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课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她只给我们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只要把学习的思路讲述出来就可以了,接下来的任务就叫给学生,即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都有说的,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些可以说是她对我指导的核心,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些话也是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
利用见习课余时间我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上网查看有价值的新颖的教学资料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当然我在这些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认真学习和钻研,所以,今后要讲好一堂课,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即使他们回答得不是很到位也要酌情给予肯定,尤其是对于一些有创意的不同于其他人的回答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并请老师给予指导和指正,而后再做修改和修补。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2
实习总结报告
但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及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但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后是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在给初二12班讲一堂语文课。
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吵闹,有些学生几乎是抢着回答问题的,我想这主要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刚上初一童稚未泯的使然。上课的时候,我尽量把音量放到最大,充满激情,多运用肢体语言,有时还附带一些幽默的课堂语言和与课文有所联系的课外知识,这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学生也饶。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也证明了这些方法是可行的。这样,在学到知识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总得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现在,再回顾我的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我从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发现了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或许这就是“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深深佩服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自如,课堂内外相结合,他通过讲述他身边的故事和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虽然没有多媒体的帮衬,但课堂气氛却依然是如此的活跃。
三、实习收获
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并认真的备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重点突出,明确,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课外辅导耐心细致,批改作业仔细认真,还经常请老师指出缺点和不足,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我都准备好每次课的详细教案和课件资料,并全部给指导老师修改。
我的指导思想是不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完善缺点的机会,身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用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方面,我深刻认识到:
1、上课说话要放慢语速;
2、在黑板上写错字时不要用手擦,最好是想好再写;
实习总结报告
3、在课堂上称呼全体同学生时不要用“你们”,而要用“我们”,这在心理感受上 有一种距离的暗示作用„„
在实习中,我深刻的体会了“教学是一门不无遗憾的艺术”这句话,也明白了教育更是如此,唯有不懈努力才可以尽可能减少遗憾,也才可以尽可能多地看到“那些花儿”朵朵向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为了那一片灿烂,为了那一寸寸生机,我愿付出我一生的努力!
这次实习真的让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也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成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我更加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
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咀嚼、去回味、去的探索,更可以去发现。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我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上、第一次面对学生说了很多话、第一次有人甜甜的叫我老师,第一次„„。我想这些酸甜苦辣、这些第一次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伟大的经历。将是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一笔财富!
【小学语文实习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综合性调查06-06
小学语文老师述职报告范例06-05
小学语文教师问卷调查11-04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改革研究》结题报告10-10
小学三年级语文《鸟儿的侦察报告》教案05-25
小学语文教学科研课题申请报告07-22
小学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