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精选7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畜牧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潍坊市局确定的《2009年全市畜牧兽医安排意见》的各项任务目标,扎实推进“发展、防控、监管、改革、合作”等各项措施的落实,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现代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摸清我市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畜牧业在“三区”建设中作用,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我们深入到乡、村、场、畜牧龙头企业,对全市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代畜牧业产业的基本情况
2009年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07.7万头,同比增长13%,能繁母猪13.9万头,同比略有下降,生猪出栏186.2万头;牛存栏15.2万头,牛出栏7.4万头;羊存栏13.3万只,羊出栏16.4万只;肉鸡存栏1893.6万只,出栏5226.9万只;蛋鸡存栏442.6万只,禽蛋产量3.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8.3万吨。
(一)区域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深入前行。生猪、肉鸡、皮毛动物养殖是支撑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近几年,随着政府加大对畜牧业扶持、调整的力度和区域养殖习惯的影响,我市养殖业逐渐向区域化、片区化方向发展。一是初步形成了以密州、舜王、枳沟、贾悦、石桥子、相州、昌城、林家村八处乡镇为主的生猪养殖片区,前三年平均出栏量占全市生猪总出栏量的89.6%。其中新改扩建规模化生猪饲养场1817个,发展生态养猪法猪
场340处,使全市标准化饲养占到68%以上。作为我市畜牧业中的一项传统优势项目,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7%,当仁不让成为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二是以龙都、舜王、枳沟、贾悦、石桥子、林家村、皇华七处乡镇构成了肉鸡养殖片区,前三年平均出栏量占全市出栏总量的87.5%,08年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5%。1600处肉鸡标准化养殖场,98%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足以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典范。三是形成了密州、龙都、相州、昌城、辛兴、皇华六处乡镇为主的皮毛动物养殖片区,存栏和出栏量占全市总存、出栏量的90.7%。08年出栏商品兽450万只,总收入达10亿多元。08年末存栏种兽发展到150多万只,其中年存栏200只种兽的规模化养殖场5988处。特别是占地面积4000亩大森特种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更是成为我市皮毛动物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品牌工程。一期工程已搬迁入住皮毛动物养殖场260处,存栏160万只特种动物。二期工程现已启动,计划搬迁养殖场940处,基地建成后可吸纳养殖户1200户,年可出栏特种动物480万只。
(二)、畜牧业龙头企业为先导,中小型企业互补充的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成型。逐步打造畜牧业龙头企业集群,提升中小型企业的互补性。一是畜产品加工企业拉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我市是一个畜牧大市,农业产业化起源于畜禽加工,目前,全市各类畜禽加工、销售企业达到240多家,年加工畜禽33.84万吨,实现产值36亿元,销售收入实现36.5亿元,实现利润0.23亿元,上交税金0.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8家,分别占总数的24%和40%,诸城外贸、得利斯集团、万年食品等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都主要从事畜禽加工。据不完全统计,畜禽加工企业每年可带动8万多户从事养殖业,共带动
16.4万名农民从事养殖,其中外地6.1名;共吸纳1.5万名农村劳动力到加工企业就业,带动农户7.7户,实现工资性21.6亿元。二是畜牧业投入企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全市现有兽药GMP生产厂家3处,年产值2.4亿元,兽药经营单位117家,年销售额4亿元,饲料生产企业51家,年生产能力300万吨,其中配合料156万吨、浓缩料75万吨、预混料及其他69万吨。带动0.75万人就业,实现工资性收入2.7亿元;其中带动农村劳动力0.53万人,工资收入1.9亿元。三是畜牧业机械制造业助力现代畜牧业发展。全市共有屠宰设备生产企业一家,年实现产值800万元,销售收入723万元,利润15万元,解决43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工资性收入64万余元。
(三)、围绕养殖、畜禽加工构建的外延式畜牧服务业体系蓬勃发展。畜牧服务业作为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畜牧业外部功能、提升产业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畜牧业一、二次产业发展的纽带和媒介。一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各类服务组织是带动畜牧业发展的主流。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展开的畜牧业中介服务、贩运和运输等行业,实现了养殖户与市场的有效衔接、解决了养殖环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为畜牧业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8万人从事畜牧业中介服务工作,增加收入8亿元;其中外县市3.5万人,增加收入3.5亿元。像得利斯公司,共有员工8000人,其中外地3000人,2008年共宰杀生猪280万头,带起了2000多户从事销售、贩运和运输,直接带动市内外农民增收14亿元。二是畜牧业及相关产业项目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为有效配合我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争取2012年实现年加工生猪
700万头,肉鸡4.2亿只的加工能力。万年、和生两家龙头企业于昌城镇投资2.5亿元,高标建设2条肉鸡宰杀流水线,年宰杀能力提高到6000万只肉鸡。诸城外贸公司在桃林乡依托良好的周边环境,投资2000万高标准建设肉鸡祖代鸡场,投产后实现2.5万套的祖代种鸡饲养量。
二、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主要制约因素。
下半年来,我市畜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畜禽饲养量、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生产方式加快转型,动物疫病形势平稳,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畜产品市场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就目前畜牧业形势发展主要表现一下几点:
(一)畜禽存养量较为平稳。首先肉鸡、生猪等食粮畜禽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三季度全市肉鸡和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提高。其次牛、羊等食草畜的规模饲养量稳中有升,变化不大。三是特种动物养殖发展势头较好,全市目前共有特种动物规模户5960个,存养312.7万只。
(二)畜牧业生产成本震荡前行。饲料原料市场价格受到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影响,年初价格相对较低。随着金融危机淡去,畜产品消费市场的逐渐回暖,饲料原料市场的需求也出现震荡态势。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豆粕价格出现明显波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生猪全价料由年初2200元/吨左右,涨到现在的2550元/吨,饲料原料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市场的供求变化。
(三)养殖利润表现不一,基本度过亏损期。一是生猪养殖,当前生猪价格又出现下跌,毛猪10.4元/公斤,环比下降5.5%,同比下跌7.1%;仔猪价格11.2/公斤,环比下降4.6%,同比上升9.8%;
猪肉价格15元/公斤,环比下降37.5%,同比下降16.7%。二是肉鸡养殖分析,目前市场行情鸡雏2元/只,出栏肉鸡价格7.6元/公斤,出栏肉鸡平均体重2.5公斤,只鸡盈利1.8元,如果死亡率稍高养殖户赔钱。三是蛋鸡养殖分析,根据我市大型蛋鸡养殖场的相关数据计算蛋鸡的成本计算。养蛋鸡现在处于盈亏平衡点,如果计算整个产蛋周期及淘汰赚取的收益只鸡能够赚取7-8元的利润。
(四)畜牧业新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应用。依托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广生猪良种繁育工程,全面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市生猪人工授精总站在存栏种公猪100头的基础上今年从法国引进原种猪75头,同时新建了2处生猪人工授精站。目前,已实施生猪人工授精7.5万头,受益农户达到25000多户,全市生猪的良种覆盖率以达到80%以上。借助2008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320万元,在全市大面积推广自然生态养猪场建设,前三季度累计发展生态养猪法猪场340处。极大的提高了我市绿色养殖占有率和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五)民间投资畜牧业热情持续升温。在国家扶持畜牧业的带动下,民间大量资金涌入到畜禽养殖中,为我市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根据年初市局与市农村信用社达成的《关于深化合作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农信部门加大了对我市畜牧业及相关行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开创了畜牧业项目建设的新局面。据统计自意见实施以来,我市农信部门向畜牧业及相关行业投入资金2.53亿元。其中畜禽养殖场投入1.3亿元,相关企业1.23亿元,有效的支撑我市现代畜牧项目建设。
(六)养殖业保险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农业保险一直是中国保
险业发展的瓶颈,而养殖业保险又算得上是农业保险中最薄弱的一环。例如肉鸡保险,保险公司过去曾经试点过赔的很多。作为保险公司是想赚钱而不是赔钱,这种买卖宁可不做,也不能赔。其次养殖户缺乏这种保险意识,调查中发现养殖保险是啥都不知道,有的养殖户干脆就说有那闲钱还不如搞点别的。保险公司无利可图、养殖户积极性不够、保费偏低是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依然严峻。当前,国际上已经出现甲流感感染猪只的报告,甲流的肆虐不仅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对畜牧业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做好我们的常规动物防疫工作,净化畜禽养殖环境,防止疫病的发生。同时,借助我们的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实施对动物性甲型流感的监测和预报工作。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动物甲流疫情信息的互通工作。
三、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重点。
(一)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为配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立足我市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优势、食品产业基础优势,经过科学分析和论证,在我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到2012年,构建起符合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系列化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在昌城镇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总投资100亿元的优质安全食品加工企业聚集区,提升现有存量资源,建设年出栏1000头生猪标准化饲养场3000处和年出栏5万只肉鸡的标准化饲养场3000处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发展3条大型宰杀流水线,其中年宰杀200万头生猪流水线1条,年宰杀6000万只肉鸡流水线2条的加工能力。
(二)畜禽加工大项目建设。配合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我市万年公司、和生公司两家肉鸡屠宰加工企业投资2.4亿元,在昌城镇优质安全食品加工企业聚集区内建设了两条年宰杀3000万只肉鸡流水线。两处建设项目,万年3000万只肉鸡宰杀流水线基本完工,有望于年底投入生产。届时,可实现年宰杀3000肉鸡,带动1200人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2000户农民从事肉鸡养殖,实现产值9亿元的大型肉鸡加工企业。和生公司3000万只肉鸡宰杀流水线,占地130亩,土建工作已经完成40%,预计2010年下半年完成土建工程并投入运营。届时,可以实现年宰杀5000万只的规模,带动3000户农民从事肉鸡养殖。
(三)畜禽良种繁育项目建设。今年以来,诸城外贸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桃林乡征用65亩土地,建设祖代肉鸡基地。目前,已经完成投资600万元,建成鸡舍6栋,饲养8000套的祖代肉鸡养殖场一处。计划2010年完成其他12栋肉鸡祖代鸡舍建设。届时,实现年饲养2.5万套祖代肉鸡养殖规模,生产17.5万只父母代肉鸡,为社会提供2000万只商品肉鸡,创造效益4000万元。其次,依托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广生猪良种繁育工程,全面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市生猪人工授精总站在存栏种公猪100头的基础上今年从法国引进原种猪75头,同时新建了2处生猪人工授精站。目前,已实施生猪人工授精7.5万头,受益农户达到25000多户,全市生猪的良种覆盖率以达到80%以上。
四、保障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一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落实扶持政策、完善利益连接机制等措施鼓励企业建基地、树品牌、拓市场,把我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升,质量进一步提高,增强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二是通过政府扶持,个人出资,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继续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人畜分处、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的原则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畜禽生产基地要100%的符合国家《畜禽饲养场建设标准》和实施国家《无公害畜禽饲养标准》。
(二)搞好畜禽生产基地的防疫监督。一是按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对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实行备案制度,建设一处验收一处,合格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二是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给每一处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建立饲养日志、畜禽养殖档案、官方兽医监管档案,实现官方兽医对生产基地的无缝监管。三是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畜禽出栏前要按照规定进行检疫检测,合格后发放产地检疫证明,未取得检疫证明的畜禽,不能出场。四是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内不明原因死亡的畜禽要做无害化处理,并做好记录,杜绝病死畜禽流入市场,建议市里建设一处无害化处理厂。
(三)搞好屠宰加工场产品的检疫监督。一是推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标准化生产。屠宰企业要按照《动物防疫法》和《畜禽屠宰加工场建设标准》的要求建设畜禽屠宰加工厂,硬件建设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二是畜禽屠宰加工厂生产管理要符合国家《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标准和实施HACCP认证,并且示范区内的屠宰加工企业还要符合环保要求,必须通过ISO14000认证。三畜禽宰前宰后检疫严格按国家《畜禽屠宰检疫规范》进行,病死畜禽肉尸按国家《病死畜禽及有害肉尸无害化处理规范》处理。
(四)搞好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一是饲料、兽药
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管理必须通过国家GMP认证。二是饲料、兽药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省颁布的《兽药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严禁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确保质量安全。三是兽药经营要全部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专控专营。经营者必须符合国家兽药经营标准,取得《兽药许可证》,同时还要取得省级GSP认证。四是对我市销售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实行备案制,对销售的产品进行定期检测,确保产品符合无公害用药标准。
(五)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管理、监督。一是进一步健全防疫队伍。凡有养殖业的村庄,必须配备防疫员,保证经费。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免疫方针。按照“五统一”、“五不漏”的原则,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三是搞好常年免疫与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相结合的免疫制度,每年春秋两次开展牲畜口蹄疫、禽流感、蓝耳病等国家强制性免疫传染病的集中免疫活动,确保免疫密度、消毒面、挂标率,免疫持证率、免疫登记率达到5个100%;四是要继续采取“五强制”(强制免疫、强制隔离、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措施,继续加强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五是建立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做好以口蹄疫、禽流感为主的动物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快捷、及时扑灭疫情。
五、畜牧业发展趋势分析:
面对当前畜牧业发展,除了要正确分析形势,研究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心外,更重要的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谋划,积极应对,全力提升畜牧业的品质,促进畜牧业实现科学、和谐、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畜禽养殖建设用地逐步规范、严格。在国家严控18亿亩耕地的大前提下,畜禽养殖项目建设用地逐步得到规范化管理。2008年省国土厅和省畜牧局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关于规范畜禽养殖用地管理的意见》,从而为规范畜禽养殖建设用地提供了政策保障。能够有效控制畜禽养殖场数量,推动畜牧业有数量型向质量转变;提高土地使用率,告别“小而乱、大而散”的畜禽养殖用地弊病;遏制以畜禽养殖之名,行非法圈地之实的违法行为。
(二)畜禽养殖逐步向中大型、生态化、基地模式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养殖基地化。根据我市畜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用五到十年的时间逐步淘汰现有的家庭式养殖,基本实现畜牧业养殖的基地模式。借助当前推行的自然生态养殖新方式,将二者结合构成现代化畜禽养殖牧场。我市帝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疃自然养猪基地成为这一养殖新模式的范本。目前,我市已经发展这样的新模式养猪基地340处,年存栏生猪15万头,出栏40万头的规模。市场需要绿色无污染的畜禽产品,绿色养殖也是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这些要求都为生态基地化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导向支撑。
(三)畜禽养殖区域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明晰。在新一轮的畜禽养殖十年规划中,生猪、肉鸡、皮毛动物养殖逐步向区域化建设乡镇发展。如枳沟镇、贾悦镇、石桥子镇、相州镇、昌城镇、百尺河镇、林家村镇、密州街道、舜王街道八个生猪主产区的区划发展,可实现年出栏生猪270万头以上。如密州、龙都、相州、昌城、辛兴、皇华六处乡镇向皮毛动物区域化发展。密州、龙都城区附近的养殖场用五年
左右的时间向远郊迁移。届时六处乡镇种兽存栏270万只,年出栏皮兽1350万只。
(四)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逐步走向“扶大压小”。小而散的畜禽养殖模式根本无法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随着近年来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解决落后畜禽养殖方式破在眉睫。政府过去那种小而全的扶持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现实需要。原有的补贴政策逐渐表现出局限性,就像一锅清水放入小勺盐没有滋味。同样资金集中扶持几个大型畜禽养殖企业,不仅提高畜禽养殖的现代化水平和畜禽生产率,而且能够有效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减少“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
六、意见建议:
(一)实施产业化经营。在当前标准提高、投入增加、利润降低、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单纯的小规模发展畜牧产业链条中的某一环节,实行单打独斗已经难以生存。这就需要养殖户、加工企业、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融入到一个大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既做精做细某个产业环节,又与大市场相对接,增强稳定性,降低风险,保证收益。实施畜牧产业化经营关键有两点:一是抓好龙头、基地和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密切联结关系,组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做好产业链条的延伸、扩大,尽可能地将饲料、兽药、良种、技术推广、养殖、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将邻近地区内的相同产业经营联合起来,形成跨区域、跨行
业、大规模的产业化经营体,进而将其打造成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平台,成为畜牧业发展的航母。
(二)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要求逐步提高,畜牧业进入有品质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有效益才能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提升畜牧业品质应当积极发现和培育发展品质畜牧业的典型,做到有章可循、有形可依。因此,应每年着重挑选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养殖场(区),作为发展品质畜牧业的典型进行重点帮扶,并制定明确的目标要求、详细的建设标准和具体的保障措施。这样,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力争在这些示范场(区)的带动下,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三)抓好生产方式转变。抓好生产方式转变应突出以下三点:一是推广自然养猪法。实践证明,自然养猪法是集节能、节料、省工、卫生、防病、环保于一身的生态养猪法,可有效促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大力发展,有条件、有基础、有市场,十分可行。二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形成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断提高制种供种能力和畜禽良种化水平;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及时引进畜牧业新成果、新技术;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快技术推广,努力提高畜牧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三是引导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影响到畜产品质量。对此,应当高度重视,提前入手,通过积极探索实施生态养殖、循环种养和绿色能源建设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养殖带来的废弃物和污染。这不仅是畜牧业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实现环境整洁优美的必然选择。
(四)继续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搞好疫病防控,重视发展越快,风险越大,一旦出现疫情,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其次是完善防控体系。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干事,防疫、检疫、监督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再其次是保障经费。除了疫苗购置经费外,办公经费、误工补贴等费用也要给予保障。要加强监管。进一步加强对饲料、兽药、奶站、畜产品运销的监管力度,严防生产、销售、使用违禁药物和贩卖病死畜禽的现象发生,从源头上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1 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1.1 牧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
目前, 该市在规划实施45万头肉牛、35万t乳品两个省级产业园区的同时, 还规划实施了4个县级产业园区。
1.2 园区畜禽饲养情况。
到6月末统计, 该市生猪、肉牛、奶牛、羊和家禽饲养量分别发展到205万头、25.9万头、13.1万头、325万只和3 456万只, 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91%、4.38%、17.19%、7.50%和7.23%,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58万t、6.34万t、15.29万t, 同比分别增长0.58%、18.36%、18.40%。预计到2010年末, 该市生猪、肉牛、奶牛、羊和家禽饲养量分别发展到313万头、29万头、15.5万头、310万只和2 652万只,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7万t、9.81万t、33.25万t, 畜牧业产值达到56亿元, 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 570元。
2 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中的做法
该市在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上, 具体概括为:围绕一个中心, 加快两个转变, 突出两个重点, 搞好四项服务。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以加快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白城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省十分重视畜牧业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把如何加快农牧民持续增收, 想方设法发挥畜牧业的最大效益, 快速转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作为当前和今后该市牧业产业园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有效化解了“三农”问题, 促进了农民增收, 繁荣了农村经济。去年该市的牧业产值实现55亿元, 全市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 550元, 畜牧业已经成为该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加快两个转变:一是加快转变饲养方式。该市全力实施“退户入区、以区建园”工程, 引导农牧民走出庭院到牧业小区养殖, 向产业园区靠拢, 集中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目前, 规模养殖比重已达到75%, 有效解决了人畜同住、庭院环境污染的难题, 转变了靠天养畜的生产格局。
二是加快转变经营方式。坚持抓龙头带动发展, 抓市场促进发展。在加快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上, 该市树立了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牧民的思想, 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作为畜牧部门重要的职责, 加大服务扶持力度, 切实为龙头企业做好服务协调工作。近年来, 涌现出一批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 如安大牧业、天福公司、飞鹤乳业、龙丹乳业等, 带动全市畜牧业发展。同时,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加大拓展产品市场, 建立了畜牧业信息发布制度, 及时向饲养户发布畜牧业市场信息, 引导群众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大力培育典型和大户, 壮大经纪人队伍, 积极发展订单饲养、合同饲养, 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降低和规避农民的市场风险。还发动和引导龙头企业和经营户增强品牌意识, 加强营销宣传, 保证了优质畜禽产品的销路, 促进了农民增收。
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抓好奶牛产业发展。奶业已经成为该市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和“白金产业”。近年来, 白城市大力发展奶牛产业, 重点建设千头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 (小区) , 优先发展科尔沁精品牧业发展区, 建设起优质的奶源核心区域, 实现以奶牛规模化养殖为主体的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建设目标, 规模化奶牛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 促进了该市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提高了农业效益, 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目前奶牛饲养量已经占据了全省半壁江山。
二是突出抓好肉牛产业发展。围绕龙头企业, 全力抓好45万头肉牛产业园区建设, 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并在资金和技术等重要环节制订了具体办法。围绕白城天福公司, 按照抓市场, 上加工, 带产业, 促养殖的“反弹琵琶, 倒过来抓”的思路, 推进肉牛产加销一体化, 营造肉牛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实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同步进行。围绕中绿生态有限责任公司, 大力发展高品质和牛养殖, 大力鼓励和支持原有育肥牛场的改扩建工作, 做大做强高品质肉牛养殖。
搞好四个服务:一是搞好优惠政策落实服务。为加快畜牧业发展, 国家、省相继出台了许多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意见。无论是能繁母猪补贴、牧业小区、奶站建设补贴资金还是奶牛良种补贴, 该市都做到跟踪督查, 搞好服务, 专款专用, 切实发挥资金的最大效应。并且从不同角度对广大养殖户给予扶持,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养殖热情。
二是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在牧业高新技术推广上, 该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畜牧业大发展的全局, 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体现在加快畜牧业发展之中, 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本着科技到户、培训到人、效益到手的原则, 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并建立一支适应发展现代畜牧业经济的专业技术队伍。同时,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 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 提高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服务。在执法监督上, 树立严格执法监督就是创造优良软环境的思想, 强化依法治牧, 为牧业园区建设保驾护航。定期对城乡肉品市场进行执法检查, 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吉林畜牧兽医病害、染疫畜禽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 规范肉品经营市场。加大处理拒防 (检) 户的执法力度, 对私注、拒注、拒检等不按要求进行免疫 (检) 的养殖户, 依法强制执行。加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 确保动物投入品安全。坚持依法护草, 积极开展退耕还草、草原禁牧和治虫灭鼠等工作, 使草原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较好利用。
四是加强疫病防控检测服务。该市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摆上突出位置, 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坚持“以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 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 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好全市动物防疫工作, 确保该市多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3 今后工作打算
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主线, 以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 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 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和融资方式, 推进西部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再上新水平。
3.1 继续抓好畜禽生产。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抢抓当前发展机遇, 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经营, 提高畜牧业综合实力。
3.2 全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坚持走舍饲、半舍饲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重点加强牧业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 实现饲养方式的转变。集中精力, 完成规划的规模养殖场建设任务, 实现牧业生产规模与效益双增长。
3.3 重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全面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 加大疫苗资金筹措力度, 保证疫苗及时供应, 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
3.4 继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监管, 从源头上保证投入品质量安全。重点抓好奶站监管, 全面推行《生鲜乳收购许可制度》和《奶牛健康证制度》, 确保生鲜奶质量安全。
3.5 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
依托畜禽饲养产地优势和现有牧业龙头企业, 积极走出去,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力争在生猪屠宰和牛羊屠宰等加工项目上实现突破。
3.6 积极探讨牧业融资新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河南宝乐奶业千亩生态牧场、扶沟县牧原饲料厂,河南省西华县大王庄乡无害化处理中心、大用福喜熟食加工厂、田口乡牧原养殖场,华润五丰淮阳原种猪场,河南陈州华英禽业有限公司,河南省西平县的丰源牧业、海蓝牧业,河南省泌阳县夏南牛育肥、屠宰及深加工,河南省确山县豫龙农业、龙凤山农牧集团等实地調研,详细了解畜牧企业饲养管理、生产发展、饲养效益、粪污处理利用等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问题。
调研组分别在河南周口和驻马店与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举行座谈会,详细听取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以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
(2011年3月25日)
一、畜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畜禽饲养量全面增长。2008年全市畜牧业产值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肉类总产量 万吨,禽蛋产量 万吨,奶产量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和 %;生猪存栏达到 万头,出栏 万头,同比分别增长 %和 %;家禽存栏 万只,出栏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和 %;奶牛存栏 万头,同比 ;肉牛存栏 万头,出栏 万头,同比分别增长 %和 %;羊存栏 万只,出栏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和
%。2010年全市畜牧业产值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肉类总产量 万吨,禽蛋产量 万吨,奶产量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和 %;生猪存栏达到 万头,出栏 万头,同比分别增长 %和 %;家禽存栏 万只,出栏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和 %;奶牛存栏 万头,同比 ;肉牛存栏 万头,出栏 万头,同比分别增长 %和 %;羊存栏 万只,出栏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和
%。
(二)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华斯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小洋人生物乳业集团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北东风养殖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被列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占全市的60%以上。138家企业成为 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90亿元,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0%以上。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化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40多家。超亿元畜牧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8个,总投资20亿元。大成河北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4亿元现日屠宰肉鸡10多万只,年产12万吨的配套饲料厂投入使用,种鸡场、孵化厂正在建设。总投产投资1.2亿元的献县乐寿650万只肉鸭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屠宰场、饲料厂都已投入使用,年饲养加工肉鸭300万只。总投资1.08亿元泊头百万只无公害蛋鸡基地建设项目存栏无公害蛋鸡40万只,日产鲜蛋20吨。总投资1.5亿元沧县温氏肉鸡孵化养殖与加工项目,种鸡场存栏种鸡10万套,发展养殖户500多户,农民获利1000万元。
全市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到145个,其中奶牛小区(场)发展到5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发展到5800多个,各类畜禽养殖专业化发展到7万多户。
(三)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抓好河北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完成了省级标准《狐狸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制定任务,我市共制定省级畜牧业地方标准9个,走在了全省前列。组织制定市级畜牧业地方标准55项,占农业标准的一半以上。二是抓好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工作。等200多家企业申报了无公害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目前,全市无公害畜产品30多个,160多家企业领取了《无公害产地认定证书》。三是抓好农业部和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培育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3个,省级示范区2个,示范带动鲜果明显。
(四)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全市配种改良网络初步建立。泊头、黄骅成为国家级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建立优种猪供精站6个,年供应优种猪精液14万份,建立奶牛、肉牛改良站80多个;种畜禽场发展到近百家。猪、鸡、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海兴县绿洲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了国家级渤海驴保种场现场验收,填补了我省无国家级畜禽保种场的空白,成为我省首家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场。
(五)奶业整治成效显著,奶牛养殖方式实现历史性变革。全市奶牛规模化比例达到100%,取缔了散养奶牛,所有奶牛全部进入了规模场(小区);全市46个奶站均达到“五有一符合”标准,领取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发证率100%;运奶车辆发证率100%。全市奶站全部交由乳品企业托管或监管,乳品企业与奶站均签订了农业部和国家工商局制定的示范文本合同,奶站托管率达到100%,合同签订率100%全市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二、畜牧业执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畜牧法》要求,市局建立了畜牧法执法队伍,领 取了《罚没许可证》,为5位执法人员办理了《畜牧法》执法证。为60多家种畜禽场办理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对全市1300多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了登记备案。同时,加大对违规种畜禽场监管力度。对肃宁华辰养殖场等3个《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过期生产企业进行了查处,责令限期改正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执法和技术推广人员不足。由于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越来越快,管理、服务工作任务量也随着增加,但是,农牧局原来畜牧业管理服务机构编制和人员没有增加,现有人员难以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县市没有专门的《畜牧法》执法机构和人员。
(二)养殖规模小,饲养管理水平低
目前我市养殖规模小、饲养分散,管理水平低的状况在逐步改善,但大多数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低,经验不足,观念落后。
(三)肉禽屠宰加工企业经营困难。企业每屠宰加工一只肉鸡赔一到两元。主要原因是玉米等饲料成本增加,致使回收价格上升,加上企业水、电、人工等运营成本增加,而销售价格萎靡不振。
(四)少数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无视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
(五)畜牧业发展投入不足。特别是用于畜产品安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动物防疫等方面投入不足。
四、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畜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0--70%。省委、省政府确定要把畜牧业建成农业第一主导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发展畜牧业可促进牧草种植业、饲料工业、加工、运输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牧业事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农民增收,事关社会的稳定。必须抢抓机遇,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畜牧业品种、质量结构,生产优质无公害畜产品。各级政府要建立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运作。要抓好典型,培育典型,树立典型,搞好宣传发动。
2、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以提高畜产品质量为重点,抓好良种畜禽的引进和改良,增加名、优、特、新品种比例。一是调整畜种结构。做到“两稳定、两加快、一突出”,即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和奶牛生产,突出发展肉禽产业。二是调整畜禽品种质量结构。引进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畜禽的比例。要加强种畜禽场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增加改良站点的数量,建立健全畜禽良繁体系,实施胚胎移植工程。三是调 整优化产品质量结构。采用国际标准,着眼国际大市场,生产高质量、高标准、无药残、无公害的畜禽产品。
3、抓住关键环节,发展龙型经济。一是培育壮大加工龙头。各级政府要支持加工企业通过增资、技改、扩建等手段改善加工工艺、扩大加工能力,提升管理层次,尽快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加快在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要树立名牌意识、质量意识,建知名企业、创名牌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各市、县要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办厂等形式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到沧州合资、合作建立科技型龙头企业。二是搞好合理布局,建立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东、南部县市重点发展肉鸡、奶牛、肉牛肉羊等,西部县市重点发展肉鸭、肉鸡和生猪生产,中部各县区抓好奶牛和蛋禽生产。充分发挥背靠京津的优势,吸引北京畜禽生产、加工企业到沧州落户,把沧州建成北京畜禽产品供应基地,全国重要的肉鸡产销基地。
4、增加科技含量,强化各项服务。一是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动物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大查处伪劣兽药产品的力度。实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认证制度,实现畜产品的优质优价。畜牧部门要强化畜产品的质量监管职能,切实抓好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稳定畜牧业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二是实施“动物保护工程”。各县市要增加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将动物防疫经费 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预测预报网络,建立疫病快速扑灭体系和机制。三是外引人才、内强素质,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四是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各市、县要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培育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等,充分发挥沧州市养禽协会、奶业协会的作用,在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对接过程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五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在严格执行农业行业标准的同时,抓紧制定具有沧州特色的地方标准,按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运作。
北流市水产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北流市水产畜牧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水产畜牧业为重点,以产业化为目标,强化养殖龙头,扩大畜禽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功能,突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使我全的水产畜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快了由畜牧大县(市)向畜牧强县(市)迈进的步伐。
一、目前北流市水产畜牧业经济结构现状
近年来,全市水产畜牧业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狠抓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坚持走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之路,水产畜牧业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规模养殖场户的畜禽出栏量占全市畜禽出栏总量的80%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6.25%。近年来,连年被广西区评为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获得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畜牧业科技项目实施,被评为“广西畜牧业十强县(市)”,2008年-2011年连续四年获得农业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牛奶产业”、“草食动物产业”连续三次获广西人民政府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奖励,各项工作走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前列。水产畜牧经济呈现以下9个特点:
1.水产畜牧业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11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9.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7%。肉猪出栏77.54万头,同比增长4.99%;肉牛出栏1.81万头,同比增长5.23%;禽出栏2259.09万羽,同比增长4.99%;畜牧业肉类总产89800吨,同比增长5.06%;水产品产量26910.5吨,比增5.00%。水产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对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起到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2.优势特色养殖产品区域初步形成。建立了一批生猪、三黄鸡、奶水牛、名优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北流市的优 质山地三黄鸡、瘦肉型猪、杂交猪花、肉鹅、肉牛、奶水牛已驰名区内外,凉亭三黄鸡通过了广西家禽品种审定,被评为广西优质品牌鸡,凉亭肉鸡2011年又获农业部升格为有机鸡。全市有广西区级龙头企业5个,玉林市重点龙头企业4个,建成了15个重点种猪场、13个种鸡繁育基地、216个肉鸡基地、15个水牛奶生产基地。
3.现代畜禽养殖方式有效推进。2011年,全市出栏猪万头以上、肉鸡5万只以上的养殖场分别达到5个和109个,年末存栏奶水牛20头以上的奶水牛场9个。全市生猪、肉禽和奶水牛的规模饲养率分别达到65.0%、82.0和15.4%。
4.生态健康环保养殖成为养殖业新亮点。近年来市政府加大力度从项目和奖励资金投入中拨出2000多万元扶持生态养猪产业和标准化养殖业,生态发酵床养猪法得到较大程度的推广,改变了过去那种脏、乱、差的养殖习惯,实现了生猪养殖无蚊蝇、无臭气、无污染、粪尿零排放。2011年全市新建设生态发酵床8万多平方米,发展生态养猪基地20个,出栏绿色生态猪25万头,全市生态养猪实现新增收5000多万元,对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市新诚畜牧有限公司养殖场已成为农业部第一批畜禽标准示范场、广西最大生猪零排放发酵床养殖示范基地和玉林市节水型示范基地。
5.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和疫情监测体系,近年来,我市切实抓好春秋季动物免疫和常年免疫工作,集中力量分片包干,对存栏应免畜禽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集中强制免疫,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栏舍消毒、疫病普查、疫情监测、挂标率、栏舍消毒面达到100%。保持了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的良好局面。实现全市养殖业健康无疫。
6.水产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我市加强“瘦肉精”污染监测、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9.98%;饲料、养殖场生猪尿样的违禁药品检测合格率均达到100%;畜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100%。生猪屠宰检疫的持证率、挂标率均达到95%;动物检疫中检出的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没有发生一起畜产品安全事件,动物卫生、畜产品安全、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坚决杜绝“隔山开证”,进场屠宰的生猪检疫率达100%,出证率达100%,目前我市设臵有动物检疫申报点23个,我市产地检疫开展面达到100%。
三是加强兽药经营店规范经营检查,维护养殖户的利益。全市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兽药经营店150个,通过GSP检查验收发证的有101个,今年检查兽药经营店235个次,未发现有经营违禁药物的现象,查出假劣兽药品种5个,货值金额600元。假劣兽药全部烧毁处理。
7.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能力提升。
一是近年来实施科技项目30多项,推广了一批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畜禽鱼良种选育、绿色畜产品生产、规模畜禽鱼生态养殖等国内领先的水产畜牧兽医技术;积极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培训人员2.2万人次,为我市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供了技术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已建设22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50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0万元、自治区财政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35万元、自筹20万元。22个站新、扩建业务用房3696.9平方米,改造业务用房1120平方米,购买业务用房1068平方米,购臵仪器设备551台、交通工具42辆。8.良种体系建设得到强化。形成了以广西凉亭集团等为龙头的北流林下生态养鸡业,全市建有20个规模种禽场和1335个规模养鸡场产。养猪产业以北流市新诚畜牧有限公司、中澳生猪生态养殖场等10多个龙头企业为带动,形成了北流市优质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全市有种鱼场8个,特色水产养殖场15个。牛奶产业形成了以奶水牛为主的北流市优质水牛奶生产基地。全市畜禽鱼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全市有兽药生产企业20多家,兽药经营企业100多家,我市兽药为业已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9.科技和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全市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5%。市、镇、村三级水产畜牧兽医机构完善、队伍较为健全。目前拥有249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86人,拥有每个村1个人以上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全市建有2个市畜牧水产化验室;各项防检责任制层层签定,各项防控措施扎实落实,确保了我市持续保持了无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二、主要存在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仍是制约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困难。一是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动物防疫及执法基础设施落后。二是现有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三是由于贷款比较困难,资金短缺,农民发展养殖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2、水产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尚来建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较慢。
3、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实行生态养殖、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畜禽粪便等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养殖业受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日益加剧。
4、对水产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对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农民防疫意识淡薄。三、十二五结构规划
十二五,北流市水产畜牧兽医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养殖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以特色养殖业产业化发展和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养殖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养殖业提质转型逐步构建生态合理、良性循环、经济高效、安全和谐的现代水产畜牧业体系,力促北流市由养殖大县向养殖强县迈进。
(一)十二五规划情况
①2015年全市养殖罗非鱼发展到10000亩,亩产1500公斤,产量15000吨,产值15000万元,养殖户人均累计增收5万元。
②2015年全市塘角鱼养殖发展7000亩,亩产4000公斤,产量28000吨,产值448000万元,养殖户人均增收6万元。
③2015年全市大力培育以金钱龟、黄喉拟水龟、黄沙鳖、中华鳖为主的庭院养殖2000户,年产量5688吨,年产值11842万元,养殖户人均累计增收6万元。
2、抓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村建设,全力建设和打造优势名特优水产品万元示范片、万元示范村。
①加快建设新圩河村、塘岸贡塘村、六靖镇南村等本地塘角鱼、七星鱼万元示范村建设。
②推进北流镇勾漏村、新城村,推大里镇古红村等龟鳖养殖示范村万元示范村建设。到2015年水鱼养殖面积200亩,水鱼产值2000万元,实现利润600万元。
③加快推进西垠平山村、新圩宋村、梧村,北流镇大燕塘村、中灵村、塘岸六和村罗非鱼万元示范村建设。
④加快推进北流名优特产北流市鸭塘鱼加工厂的发展,做好鸭塘鱼商标的注册工作,创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鸭塘综合食品厂,以现代化网络销售,实现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⑤全力建设和打造鱼苗生产万元示范基地。加快推进西垠六洋河口正泰渔业有限公司鱼苗基地建设,至2015年养殖面积350亩,鱼苗产值700万元,实现利润230万元。⑥全力打造水产养殖加工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广西百洋集团在我市建设的百洋水产养殖加工项目建设。
一是建设实施“百洋六万吨水产品综合加工项目”,项目建设计划占地60亩,建筑面积21832平方米,项目将建成水产品加工生产线8条,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水理能力为2000立方米/天)及冷藏库(产品冷藏能力为3000吨),年产鲜活罗非鱼加工能力6万吨。项目建设年限2011年4月-2012年9月,项目总投资1036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加工罗非鱼4.2万吨,项目效益达到4.2亿元。
二是建设实施“百洋六万吨水产品配套饲料加工项目”,项目建设计划占地60亩,建筑面积22012平方米,项目将建成水产品加工生产线6条,配套建设供水、供电等设施一批,项目预计年可生产鱼饲料12万吨,虾饲料3万吨。项目建设年限2011年4月-2012年9月,项目总投资8502万元。项目建成后年生产饲料9万吨,项目效益达到3.86亿元。
(二)优势畜牧业养殖方面。
1、培育特色畜牧业万元产业示范带。加快水产畜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生态养殖业、水牛奶业生产、三黄鸡生产等示范带。通过典型引路,抓点、连线、成片,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特色产业带,带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畜牧项目的实施,确保全市农户万元增收目标完成。
2、巩固“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北部以现有的北流市新城畜牧有限公司种猪场、北流西埌养殖场、荔宝种猪场、陈寿猪场、荣发猪场、黄成猪场等为我市的良种猪繁育核心场,建立和健全我市的瘦肉型猪良种猪繁育体系。中部的隆盛、平政、大坡外建设成为猪花生产基地,计划 2015年出栏生猪达89万头,发展5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2个,万头商品猪场和养殖小区5个,建成生猪二级屠宰加工龙头企业1个。全市实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超过200个,出栏1000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大户超过700户,规模养殖出栏 数比重提升到72%,出栏生猪良种比提升到95%,能繁母猪发展到12万头,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3、建设生猪生态养殖万元养殖示范基地。加大改善养殖环境和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力度,突出抓好以北流市新诚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20个规模猪场的生猪微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总结典型,推广经验,创出知名品牌,2015年全市发酵床养殖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力争将北流市建成广西首个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县,引领北流市畜禽标准化养殖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4、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示范片、示范村。
一是稳定家禽生产万元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优质三黄鸡产业发展。注重利用我市的林果园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山地生态三黄鸡养殖。计划到2015年发展三黄鸡种鸡基地18个和肉鸡生产基地156个,实现年产良种鸡苗7000万羽,每年出栏优质肉鸡3000万羽。
二是加大力度发展凉亭优质三黄鸡产业,推广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全市的优质肉鸡生产快速发展。到2015年,家禽良种比例达95%,努力建设全国肉鸡生产大县(市)。在北流、塘岸建立三黄鸡种鸡生产基地。在北部民安、北流、塘岸、中部平政、新丰、南部石窝等建立肉禽生产基地。在北流、民乐、西垠、新圩、白马、清湾等镇建立肉鹅生产基地。
三是打造三黄鸡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凉亭肉鸡加工厂和北流大发养殖场肉鸡深加工生产线和肉鸡收购交易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优质三黄鸡产业,力促三黄种鸡养殖业和肉鸡养殖再上新台阶。至2015年,全市存栏三黄鸡种鸡5万羽以上的鸡场由2010年的10个发展到2015年的15个以上,全市存栏种鸡保持在60万羽以上,鸡花出栏6000万羽以上,三黄鸡肉鸡出栏占家禽出栏90%以上。
5、全力建设和打造奶水牛万元增收示范基地。计划到2015年,全市存栏生产性能高的高代杂母水牛1万头,常年 保持0.5万头挤奶水牛挤奶,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桂东南优质肉牛基地、水牛奶业基地、奶水牛种源基地。
6、强力推进草食动物产业示范片、示范基地。重点推广养殖狮头鹅和杂交牛、奶水牛。到2015年,牛羊鹅等草食动物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10%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设备、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设备仪器建设和配套,落实动物防疫经费,把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增强畜牧业发展的后劲。
2、狠抓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畜禽市场和流通环节监管,防止境外疫情传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确保免疫率100%,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75%以上。
3、抓好畜牧水产行业执法工作,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维护畜牧水产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严格饲料、兽药、畜产品生产企业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和监测,确保畜产品“瘦肉精” 检出率为零,确保生鲜牛奶“三聚氰胺”检测不超标。积极推进兽药GSP全面实施。大力推进综合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为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4、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提升标准化经营水平,生产绿色、环保、有机畜产品,打造自主品牌。大力推广生猪发酵床养猪为主的循环生态健康养殖业,打响北流市优质水产畜牧产品品牌知名度。力争将北流市建成首个广西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县,引领北流市畜禽标准化养殖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5、全力推进我市特色水产养殖业发展。重点扩大本地 塘角鱼、罗非鱼等优势品种养殖和加工,抓好本地塘角鱼、罗非鱼、七星鱼、黄沙鳖、中华鳖、黄喉拟水龟、金钱龟等的养殖示范片,推广网箱养鱼、庭院养鱼等工作,推动全市名特优品种规模养殖发展。
6、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改善养殖业生产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养殖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跟踪落实已申报项目的批复立项。确保争取国家投入比上年有所增加。
7、加强科技培训推广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继续推进“千万农民大培训”,举办科技下乡活动,通过科技大集、一村一班、农家课堂、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员等比较成熟的培训带动模式,组织工作队员进村培训。大力推进科技培训,加快培训推广中低产鱼塘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健康养殖等实用增收技术,引导农民向科技要效益,以技术促增收。
四、近期主要工作措施
1、创新动物防疫机制,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加强畜禽市场和流通环节监管,防止境外疫情传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确保免疫率100%,建档率达到100%,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75%以上。
2、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维护畜牧水产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加大产地、屠宰、流通和储藏等环节的检疫监管,认真落实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制度,确保畜禽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严格饲料、兽药、畜产品生产企业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和监测,确保畜产品“瘦肉精” 检出率为零,确保生鲜牛奶“三聚氰胺”检测不超标。全面完成兽药经营企业GSP改造。大力推进综 9 合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为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3、狠抓生猪生产,确保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中央有关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良种保护,加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种补贴等工作。
二是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和产业化生产,稳定提高生猪生产能力,2012年全市实现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超过150个,出栏1000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大户超过500户,规模养殖出栏数比重提升到62%,出栏生猪良种比提升到92%,能繁母猪发展到10万头,不断提升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
3、抓好生猪生态养殖。全力推进生猪健康环保养殖技术。推广生猪发酵床养猪为主的循环生态健康养殖业,打响北流市优质水产畜牧产品品牌知名度。力争将北流市建成首个广西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县,引领北流市畜禽标准化养殖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突出抓好以北流市新诚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中澳生态养殖场等生猪微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2012年全市发酵床养殖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力争将北流市建成广西首个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县,引领北流市畜禽标准化养殖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4、大力推进林下优质鸡产业发展。注重利用我市的林果园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山地生态三黄鸡养殖。计划2012年发展林下三黄鸡种鸡基地12个和肉鸡生产基地100个,实现年产良种鸡苗6000万羽,年出栏优质肉鸡2000万羽。
5、全力推进我市特色水产养殖业发展。重点扩大本地塘角鱼、罗非鱼等优势品种养殖和加工,抓好本地塘角鱼、罗非鱼、七星鱼、黄沙鳖、中华鳖、黄喉拟水龟、金钱龟等的养殖示范片,推广水产健康养殖、网箱养鱼、庭院养鱼、池塘改造等工作。计划2012年西垠六洋河口正泰渔业有限公司鱼苗基地养殖面积250亩,鱼苗产值500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计划2012年大里镇古红水鱼养殖基地水鱼养 殖面积150亩,水鱼产值1500万元,实现利润450万元;计划2012年北流镇大燕塘三两木渔业有限公司养殖罗非鱼面积300亩,产量450吨,产值450万元;推进北流名优特产北流市鸭塘鱼加工厂的发展,创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鸭塘综合食品厂,以现代化网络销售,实现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6、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改善养殖业生产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养殖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跟踪落实已申报项目的批复立项。确保争取国家投入比上年有所增加。
7、加强科技培训推广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
一、受灾基本情况
全区各地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旱情影响,截止目前,据各县畜牧兽医局初步统计,因高温死亡的猪4398头、牛96头、羊2581头、家禽29675只,22.1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种草养羊项目区出现人工草地干枯死草面积89140 亩,渔业受灾面积30000余亩,同时还造成了一些基础设施的损坏,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93万元。(详见附表)
1、畜禽死亡和饮水设施损坏情况
全区有22.17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持续高温、饮水困难引起畜禽应急反应、中暑等情况导致大量畜禽死亡,特别是规模养殖场情况较为严重。比如印江长坡养殖场、勇创养殖场、合源养殖场死亡二元母猪30头,饮水设施干裂损坏共损失17万元。松桃大兴、正大、平头、蓼皋等地规模场和小区以及各乡镇散养户均因高温出现猪死亡现象,死亡猪700多头,直接损失近200万元。沿河县因高温导致羊多发疾病,死羊751只,石阡死亡家禽XX多只。各地均有不同程度死亡牲畜,近期若再无有效降雨,畜牧业旱情及灾害将会进一步加剧。
2、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
在持续的高温应激中,畜禽机体因散热加快,消化减弱、抵抗力下降等因素造成生产力严重下降,尤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较为严重。一是家禽产蛋率急剧下降,下降达10-30%;二是母猪繁殖率下降,甚至出现流产现象,松桃大兴万希、靖鸿、兴隆等种猪场母猪流产70头;三是育肥猪生产缓慢,肥猪出栏率月环比下降了5%,8月少出栏10000余头;四是常见疾病多发。
3、饲草饲料严重受损
由于旱情持续,我区天然草场、人工草场、藤蔓作物等饲草饲料生产基地遭受损失严重,大面积干枯死亡。可用于饲养畜禽的饲草饲料产量急剧减少,特别是作为草地养畜项目县甚为严重,其中德江天然草场受旱3万亩,人工草场受旱5万亩,草地改良受旱面积1万亩,藤蔓作物受旱面积3万亩,减收饲草饲料4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400万元。
4、贱卖畜禽现象严重
由于饮水困难和饲草饲料严重不足,无能力继续饲养,主要是农村散养户,纷纷将架子猪提前出栏、小猪贱卖,一些农户甚至将母猪也卖掉,严重影响畜牧业后期发展。如石阡本庄镇白龙、石笋坪和印江缠溪镇的湄坨等村寨,由于干旱使附近的水窖全部干旱,数百户群众及牲畜饮水告急,部分群众不得不卖掉家里的牲口以缓解饮水压力。
5、渔业受灾严重
由于久旱无雨,气温持续偏高,地表水挥发量大,我区部分县溪沟断流、山塘干涸,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仅石阡县境内3条河流、6座水库和103座山塘干涸,稻田大面积脱水、开裂,渔业受灾面积10000多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进入伏旱季节,我局下发《关于做好畜牧渔业防伏旱、保发展工作的紧急通知》,一是要求各县(市、特区)畜牧兽医局要紧急行动起来,广泛宣传做好畜牧渔业防暑降温工作,减少高温应激给畜牧渔业生产造成损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广大畜牧渔业养殖场户,切实作好防高温、抗大旱的思想与物资准备,制定防伏旱技术措施,保障畜牧渔业持续发展; 二是要求各县(市、特区)畜牧兽医局要抽出人员,组成畜牧渔业防伏旱技术指导小组,对辖区内的种畜禽场、畜禽规模养殖场(户)、池塘稻田渔业养殖开展巡查和技术指导。要督促和指导各养殖场(户)加强养殖管理及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做好防伏旱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印发《畜禽防旱管理技术》10000余份,各县将技术资料发放到养殖户手中,并指导养殖户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畜牧业防旱抗旱各项工作。
3、通过气象部门气象预测及时给养殖场(户)发布高温信息及预防用药指南等等,指导和帮助养殖户做好防旱抗灾工作。另外,提早做好畜禽出栏准备,最大限度地减轻高温带来的损失。
4、积极做好抗旱就灾工作。一是加大投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部分县政府划拨专款积极救灾,如沿河县投入30万元解决抗旱油料问题。同时,各县局也从微薄的业务经费中共挤出60余万元对受旱灾缺水严重的养殖场积极寻找水源、安装饮水管道、调运清洁饮水和灌溉水。如石阡县恒泰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存栏500多头,因缺水,通过县局与当地政府协调,共同投入3万元安装引水管道4500米,解决了牲畜饮水问题。思南、江口、印江、沿河的部分乡镇使用机电抗旱设备950台,投入抗旱用油30吨。各县局为缺水严重的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及部分散养户协调机动运水车辆,调运1000余车,其中思南东华种猪场投入3.5万元购买2台套抽水机和水管从河沟抽水,许家坝万塘种草养畜基地用消防车到10公里外的山下拉水。二是全员出动。针对目前出现的旱情,各县局及乡镇畜牧部门不等不靠,积极组织和动员养殖户开展抗旱生产自救。三是服务指导。各县局积极协调、购买抗旱抽水设备,并成立了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到各乡镇及村寨开展抗旱服务工作。
三、存在问题
此次灾情持续时间长、受灾面广,缺少专项资金投入,面对当前受灾情况,各地仅投入的车水杯薪,很难解燃眉之急,受灾减产也成定局。
四、请求解决的问题
畜牧业是康定县农牧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全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从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入手,大力推进农区规模养殖和牧区生态畜牧业建设,畜牧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原始传统的草地畜牧业生
产方式转变缓慢长期以来,康定县畜牧业发展重数量、轻质量,低投入、高索取,畜牧业生产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养畜”的困境,仍保持着传统草地畜牧业原始落后的依靠数量增长的发展方式,以分散经营的模式为主。这种以牧户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单元普遍存在规模小、畜牧业资源利用不合理、产出低等问题,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差,难以开展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商品生产,难以应对大市场,从而制约了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2.2 草原生态环境日益退化
进入70年代以来,草原开始逆向演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由于草地及森林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及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动植物资源的数量不断减少,分布区域也不断萎缩,直接影响到生态平衡,同时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草地超载、畜草平衡失调、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三者恶性循环,草原生产能力降低,畜草矛盾突出,致使畜牧业经济发展受阻,草场纠纷日益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因素。
2.3 缺乏政策支持
2.3.1 草原法律法规不完善。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颁布实施后,因国家没有制定出台与之相配套的《草原流转管理办法》、《草原生态补偿管理办法》、《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管理办法及标准》等法律法规,对随意占用草原,牲畜超载过牧等行为难以进行有效的遏制,加速了生态草原的退化,降低了草地生产力。
2.3.2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没有完善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支撑,减畜与增收的矛盾日渐突出,以草定畜工作难以有效推进。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牧区优质牧草种植等保护草地生态恢复的工程项目,对减畜给予了适当补偿,但由于补偿标准低、内容单一,减畜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2.4牧民积极性较低
由于草地的逐年退化,牦牛生长期较长,加之惜杀、惜卖,导致牦牛带来的经济效益低,随着最近几年虫草价格的疯涨,牧民一到虫草成熟季节就到山上采挖虫草,一心发展畜牧业致富的牧民人数逐年减少。另外受地理、自然环境和牧民自身素质制约,牧区产业单一,农牧民增收渠道窄、收入低,牧民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性差。
2.5 草原建设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草原监管机构不健全。
康定县草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康定县农牧科技局,局下设草原工作站,具体承担草原建设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八条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草原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设立草原监督管理机构,独立负责草原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草原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全县目前没有该机构,对草原执法监管力度不够。二是全县草业在县级部门,乡镇一线草业技术人员缺乏,草原建设科技在生产中实施推广较为困难,信息缺乏、技术匮乏、资金短缺、服务欠缺等矛盾突出。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投资力度,提升草业收入
结合草原补偿机制,继续加大草产业投资力度,多渠道提升草业收入。一是建议国家实施对多年生牧草种植进行补偿政策。二是做好牧草收割加工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普及推广适宜高原牧区收割机械。三是国家增加人工种草和围栏管护资金。开展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改良、高寒牧区卧圈种草、牧区人工种草、优良牧草基地建设、半农半牧区粮草轮作,建设围栏,切实增加牧草产量。同时,进一步强化草畜配套、管理配套、科技服务配套,积极发展商品草,促进草业经济的发展。
3.2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草原服务体系建设
【诸城市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诸城市招投标工作调研情况总结10-18
诸城市饮水安全工程现状调研07-22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开展情况汇报10-31
丰城市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10-24
卢氏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汇报06-08
鄂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总结情况汇报07-20
城市管理汇报材料09-09
深圳城市更新情况调研报告09-15
城市安防发展趋势10-18
智慧城市工作方案汇报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