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学设计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瀑布》教学设计(精选9篇)

《瀑布》教学设计 篇1

《瀑布》是新体诗,显得自由活泼。诗的开端先写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那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好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声音先给以昂扬振奋、心旷神怡的感觉。听到它,怎不令人急于目睹其形。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望见了,这又是何等的兴奋,诗人却无法比喻这般景象,只觉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诗人爱慕的感情油然而生。望见了,还没来得及细致欣赏,这是诗人初见瀑布的感受。乃至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这才饱览无余,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发开去,由衷地发出慨叹。看看吧!这,就是瀑布。多壮观呀!然而,诗人由激昂兴奋又围到情意缠绵。这是因为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多优美、多惬意呀!这种境界又是多么令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而《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景色就与此迥然不同。《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仙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

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日照香炉生紫烟,意思是说,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由于作者遥望而非近观,所以瀑布四周的广阔天地都在他的视线之内: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给人以色彩绚丽、气象万千之感。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格调豪放明快,可谓古今之绝唱。

《瀑布》教学设计 篇2

《紫藤萝瀑布》这节课是基于i Pad与Aischool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创新整合体现在:

◇即时反馈:在字词的过关检测中,不仅学生能及时查看正确率,而且教师也能马上掌握全班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

◇容量强大:在i Pad上教师可以准备好大量的资料作为链接热点给学生自读,使其学会筛选信息,从阅读文字中组织语言。

◇同步共享:利用Aischool平台上的“主题研讨”模块可以让学生即时写作、迅速提交并在全班范围内共享,获取好评,可以提高片段写作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201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其讲的是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女作家宗璞,在亲人病重心情苦闷之际,从壮丽盛放的紫藤萝花上感悟到生命的延续与美好,因此应重点强调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珍视。

●学情分析

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而言,深层次的文本解读并非易事,同时“文革”的写作背景,对于“00后”的孩子而言也是相当陌生的,所以学生对文章背景的自读与理解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读懂作者的内心情感,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写作语言,学会在写景状物中应用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自然界生命生生不息的精神美和人类战胜困难的意志美,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环境与准备

Aischool天闻云课堂系统平台。课前让学生寻找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拍下照片,存在i Pad中。

●教学过程

1.诗歌导入

师:在小学时,同学们学过一首与瀑布有关的古诗,谁能背诵?(抢答功能)李白在《望庐山瀑布》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诗句,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大自然中另一种特殊的瀑布,叫做紫藤萝瀑布。(板书课题及作者)

2.阅读资料

师:对于“紫藤萝”和作者“宗璞”,我们都是比较陌生的,紫藤萝瀑布究竟是什么模样,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请点开电子书上的“资料链接”热点,自读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知识。

(热点植入,自由浏览)

3.预习检测

(1)配乐朗读(配乐电子书)

读准字音。边读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文章的脉络。

(2)字词过关(即时练习反馈)

发布练习,当堂讲解。(拼音、字形、词义)

4.课文脉络

小组讨论:文章可以分成赏花—忆花—悟花三个部分。(板书)

归纳提问:1作者第一眼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紫藤萝开放的状态?(答案: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盛”,说明紫藤萝充满了生命力。)2作者记忆中的紫藤萝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依傍枯槐,稀落,伶仃,试探,稀零,拆掉改种果树。因为“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3在忆花的过程中作者曾遗憾地以为自己再也看不到藤萝花,却在多年后又看到了“这样盛,这样密”的紫藤萝瀑布,过去是伶仃地依傍着枯槐,现在能把粗壮的树枝完全遮盖,这样的变化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发?(答案:眼前的焦虑和悲痛,迟早会被时间冲刷,事物总会向好的一面发展,自然界是顽强而美好的,弟弟虽然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紫藤萝花尚且乐观积极,人们在遭遇不幸时,也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文中振奋的表现“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5.美句赏析

找出这篇课文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作出批注:比喻用红色,拟人用绿色,通感用紫色。(电子书批注)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例如,你笑得很甜,好似清风拂面。

比喻句: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2……就像迸溅的水花。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4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了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借喻)

拟人句:1……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2……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3……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通感句: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6.写作与分享

仿照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应用,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写出特点与美感,50~100字。(主题研讨)

●教学反思

在这个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基于i Pad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可以从多方面提升课堂效率,给课堂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性,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Aischool目前还不能实现多种平台的交互使用,如果能接入搜索引擎,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对知识的生成与巩固会有更好的效果,课堂也会变得更加开放,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Aischool平台中无法复制、粘贴,对学生的查找资料及共享有一定的阻碍。

◇在电子书中,自由标注和留下学习痕迹上的功能有所欠缺,学生操作无法自由流畅,很多时候电子课本都不如纸质书方便。

总的来说,在基于i Pad平台的一对一教学中,《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基本完成,并且学生对手指触摸和及时交互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情感渲染和文本感悟上,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中来,还有待探索和提升。

评委点评

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将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融进了散文教学,突出了学习主体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即时利用语文资源主动学习。例如,在进入问题探究前,基于学生对“紫藤萝”和作者比较陌生的学情,利用电子书的“资料链接”,学生能自由浏览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让学生对课堂问题,有了积极回答、主动参与的热情。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鉴赏精美语段、自我积累知识、巩固知识的兴趣。“美句赏析”环节,让学生运用电子书找出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用红色标出比喻,用绿色标出拟人,用紫色标出通感,同时作出批注。这样,学生通过手指触摸在电子书上勾画,并交互分享各自点评的过程是快乐的,自然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会了运用修辞的技巧。

当然,从语文课堂教学技术与先进思想同步融合的要求出发,本课在“放开”学生的自主思维、“放手”学生自主生成问题方面,教师的牵引力还显得过于强大。例如,“看完提问”的四个问题,可能不完全是学生实际的探究需求,如果换成在学生自主提出的一组问题中筛选出的四个问题,或许更能促使学生投入争鸣研讨。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内容

选自人教课标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大瀑布今昔的不同景象,了解造成瀑布悲剧的原因。

3能联系实际交流感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大家静心听老师带来的一段乐曲,看看你能从中听出什么?(播放悲哀音乐,)是的,在举行葬礼的时候,我们会播放这样的音乐,它寄托着我们对逝者的无限哀思以及深切怀念!今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参加一个特殊的葬礼。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环节,播放哀乐创设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悲伤的情感立即被调动起来,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学习课文,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读题质疑。明确问题

1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谈。)

2请大家读一读课文前的提示语。说一说我们还可以讨论哪些问题?(生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提示语的作用,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寻疑导学,有的放矢,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读,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感知整体内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本环节教学重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识字。感知课文大意,自主构建文本表象。

四、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感受大瀑布昔日“雄伟壮观”的景象。

(1)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大瀑布以前情景的词句。(生自由画,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补充: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2)生细读课文,交流感受。

(板书: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飞流直下、万朵莲花、飘飘洒洒、震耳欲聋。)

(3)指导朗读。你内心感受怎样?心情(高兴、骄傲、自豪)。

(4)欣赏奇观,训练说话。

播放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视频,请学生用几句话来赞美这人间奇观。

(5)引读:神奇的迷人风光令我们陶醉,同学们独特的见解也令老师高兴。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一次走进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齐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感受大瀑布今日“奄奄一息”的情景。

(1)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大瀑布现在情景的句子。(生自由画,然后汇报交流。)

出示句子:“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2)点拨。

你能从中读懂什么?想到什么?学生交流。(板书:生命垂危、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谈内心感受。心情(伤心、无奈、绝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读(引导学生要读出伤心、无奈、绝望),相机点评,范读引领。

师:是啊,塞特凯达斯瀑布犹如一位慈祥的老人,昨天还在亲切地与我们讲着故事,与我们在夜幕下数着星星,可突然,他闭上了眼睛,渐渐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他的音容笑貌吧!(生齐读。)而今,还是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震耳欲聋吗?(不是。)那留在我们眼前的是——(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3追问原因,唤起环保意识。

(1)同学们,曾经雄伟壮观的大瀑布如今已形容枯槁、奄奄一息。目睹如今的大瀑布,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而几年前,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之中,感受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这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真让世人惋惜、痛心啊!

(2)引导质疑:短短几年之间,是什么原因使大瀑布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生交流。(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沙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森林被乱砍滥伐。)

指导读:是啊,正是这三大人为的破坏,导致了大瀑布的枯竭,也是这三大人为的破坏,扼杀了大瀑布的雄奇。读着人们这些愚昧的行为,我们的心是沉痛的、难过的、悲哀的,让我们带着这份复杂的心情自由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大瀑布曾经和现在景象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然后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使其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五、熟读课文,延伸问题

1创设情境,激情练笔。

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消亡的消息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人们纷纷加入到宣传“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行动中去,所以引发了这样感人的一幕。同学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不仅亲自举行了葬礼,而且还饱含深情地发表了演讲,那么他会讲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巴西总统的心声。

2明确目的,唤醒意识。

你们知道总统亲自举行葬礼的目的是什么吗?(唤醒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联系实际,内化情感。

(1)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演讲最后说:“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然而,现实中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仍在不停地上演。这些愚昧的行为,这些不良的做法,在我们身边存在吗?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同学们,望着瀑布从悬崖上滴落下来的泪水,目睹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生态灾难,我们仿佛听到了大自然深沉的叹息、痛苦的哭泣和绝望的呐喊!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消失,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惩罚,痛在我们每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的心里啊!令人欣慰的是,环境破坏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关注。(播放环保视频。)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从课文中走一个来回”。既要走进课文,用心地去“会文”,也要学会从文本中跳出来,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完整,语文课才会有语文味。

六、总结升华,落实问题

同学们,从现在起我们也从身边小事做起,都来为地球妈妈做一件实事,老师坚信只要我们人人都对地球妈妈献出一点爱,我们人类的母亲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们的家园也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布置作业:

(1)将你收集到的环保资料有选择性地剪下来,做成剪报。

(2)和学习小伙伴们合做一份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手抄报。

(3)开展“对我们周围环境的调查”实践活动,写一份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设置开放性作业,从而把抽象的环保意识转变为学生实在的环保行为。

《瀑布》教学设计 篇4

1、了解状物抒情散文的特点,提高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

2、把握关键词,体会含蓄隽永的语言,体味作品的思想内涵。

3、理解课文蕴涵的人生哲理,关注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和揣摩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沉的感情,明白作者由物――紫藤萝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

课前学习:

1、布置学生收集作者宗璞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紫藤萝的有关图片、影视资料,以及相关文章:宗璞的《哭小弟》、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冯骥才的《四月的维也纳》。

2、学生通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反复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展示交流宗璞的有关资料。

2、陈素琰在为《宗璞散文选集》作的序中说: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用心去感受的。今天我们随着宗璞一起去聆听紫藤萝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正字正音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给生字正音。

2、检查巩固:

注音写字:瀑( )布伫( )立笼( )罩迸( )溅酒酿( ) 忍俊不禁( ) 仙露qióng ( )浆盘qíu ( )卧龙

三、自主学习,美点揣摩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

(提示:本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细腻传神的描绘紫藤萝花)

交流后学生将好的句子熟读背诵。

四、明确哲理,感悟人生

1、你认为那些句子有深刻的哲理?找出来读一读。

2、找出体现背景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师生交流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要勇敢地面对生活,振奋精神,投生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语段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春红以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是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摘不摘花,“我”的心理很矛盾,请分析这矛盾的心理是什么?想摘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摘,除了没有摘花的习惯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生动地描写突出了紫藤萝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揣摩优美的语言,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

2、鼓励学生试笔,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课文中写花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二、分析特点,仿写句子

1、学一学

同学们喜欢这些句子是因为写得生动,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番。

例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的幻觉,让飘逸无形的花味变得有色有香,仿佛花香就弥漫在眼前,让人沉醉。修辞手法:通感。

2、品一品

学生在文章中寻找这样写得好的句子,尝试写出自己的品味语言。班级交流。

3、练一练

选取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段话,看谁写得最好。(菊花、梅花、荷花、迎春花、广玉兰、月季花等)

选取最先写好的三位学生的习作交流评价。

三、诗句积累,发掘寓意

1、学生交流积累的吟咏花草树木的古诗文。

例: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这些句子借花喻人,喻人的精神,这就是托物寓理(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写作

试着就一种植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段话,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

学生写作,交流。

3、探究写法

让学生就下面一些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形象?写景和抒情二者怎样处理?

四、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篇5

木冲小学

王艳英

一、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的表达作用,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朗读等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词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情景教学法;学法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听写词语:缝隙、悬挂、沉醉、掩映、气势非凡、2.总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像让人沉醉。

3.导入新课:读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生交流,师指导。(1)“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作者观察瀑布的位置发生变化。

学习写作方法:这种按游览顺序而写的方法叫“移步换景”。(2)不仅有作者的所见、所闻,还有作者的所感,借物抒情。

黄果树瀑布壮美的气势、轰鸣的声浪挟着大自然那无限生机,给人以性情的陶冶,更令人“沉醉”。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品读重点句子,有感情朗读。

(1)生默读课文,勾画:体现大自然无限生机的句子。(2)读句子,谈体会,学习表达方法。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①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瀑布落入谷底跳起的水珠直打到我们的脸上„„,还会舒服吗?

②填词练习。(课后练习3)

③指导在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①读《望庐山瀑布》,作比较,体会形态壮美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①播放瀑布的声音,说说你听见了什么?心情怎样?

②有感情朗读句子,指导“灌满”。

(3)指导朗诵第7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①师描述黄果树瀑布非凡的气势,轰鸣的声浪,生闭目想像。

②面对大自然的这部杰作,你想说点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把瀑布看作一个人,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豁达、开朗„„,体会“胸膛”像“张开的山谷”。)

③指导朗读。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小练笔: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你曾经游玩过的一个地方。写时要注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地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沉醉

感受:灌满活力

移步换景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黄果树瀑布》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大量出现,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设计理念:

让语文教学充分渗透目标意识、实践意识和开放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把我们孩子暂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带到他们面前,让他们既有视觉又有听觉,身临其境,拥抱大自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学法指导:通过媒体,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学生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产生共鸣。

1、谈话过渡: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游览了黄果树瀑布,你们一定还沉醉其中,回味无穷。

2、是的,连徐霞客这样一位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都陶醉了,可见这黄果树瀑布不同凡响啊!课文结尾写道(课件出示文字):“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点击课件中的两个沉醉)从这两个“沉醉”中,你读懂了什么?

(2)你知道黄果树瀑布的什么,让人沉醉其间,不能自拔呢?(3)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声响 形态。

二、感悟声响,领略气势。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声响。(课件播放)

2、睁开眼睛,刚才听到的声响感觉如何,谁来用上自己脑中积累的词语来形容?

3、现在,你对文中描写瀑布声响的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随着学生回答,课件相机显示句子)

A、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谈感受。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

——渐近渐响,那“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

人喧马嘶的声音大吗?现在这潮水般涌过来的瀑布声都盖过了人喧马嘶,够大的声音。文中连用两个比喻,把瀑布声音比作 和,从中让我们体会到这瀑布声越来越响,由 及。

(2)指导朗读。

B、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谈感受

这里又把水声比作,充分感受到瀑布声音之大。

(2)指导朗读

C、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1)从一个“泻”字,你看到了这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瀑布很高,水从上往下流得很急,伴着震耳欲聋的水声)

(2)齐读。

三、感悟形态,领略壮美。

1、自由读文,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

2、播放图片,边看边用文中的句子去交流感受,人瀑合一。A、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1)又一个“泻”字,从这个“泻”字你体会到什么?此刻的瀑布成了什么?织布机的大合奏。瀑布的全部都展现在了眼前,多么令人欣喜。(2)齐读。

B、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 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 洒金街”的奇景。

古人曾写对联称赞它:(课件显示)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3、这境界如梦如幻,多美啊!(播放一幅“群瀑图”)听着优美的旋律读好三、四自然段。

四、体验感受,研读想象。

1、过渡:同学们,我听了看了瀑布,你还感受到了瀑布的什么?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凉丝丝)

3、(反复引读)我们之所以久久……衣衫,是因为聆听……聆听……生机,所以我们久久……。好深刻的感受呀!作者早已陶醉于“訇然作响的瀑布声中”。

五、升华感受,赞美瀑布。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引读:离开潭边,循着石径登上溪旁 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 我们 也。

2、跟随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 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观赏了黄果树瀑布后,想怎样赞美黄果树 瀑布?

(1)学生尝试写。(2)班内交流。

3、作者又是怎么赞美的?(出示第一节文字)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在心底默默地赞叹——(齐读)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赞叹——(齐读)

4、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地间悬挂着的歌,她从岩壁上飞泻而下,直扑山谷,她用动人的歌咙谱写了了天地间的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现在,我们就借宋祖英的《瀑布》一曲一表我们的赞叹!

六、作业设计

1、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家人听,注意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

2、学用游览顺序,仿写一处景物,尽可能的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黄果树瀑布

声响——气吞山河

形态——宽如白练

大自然的杰作!

感受——人瀑相融

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伊始,我紧扣文末两个“沉醉”,创设徐霞客与游客饱览黄果树瀑布后沉醉的情境,启发学生“连徐霞客这样一位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都陶醉了”,可见这黄果树瀑布不同凡响啊!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致,使他们急切地想了解这黄果树瀑布的神奇与壮美。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培养语感,进而理解课文。”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去读,从读中品味瀑布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用词之精、之美。有些文句学生一下子难以想象画面,我便借助媒体开启他们的想象之门。

1、感悟声响,领略气势。

在学生研读想象的基础上,我播放了视频,再让学生谈感受时,他们纷纷各抒己见;当让他们用朗读来表达感受时,无需多加指导,他们已能读出瀑布渐近渐响,由轻柔到訇然作响的特点。

2、感悟形态,领略壮美。

在设计时,考虑到 “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银雨洒金

街”等这几个词语难以在一些想象力较弱的学生脑海中产生具体的画面,所以在学生学习这一段时,一张水花飞溅、漫天飞舞的图片、一幕幕瀑布飞泻的录象画面适时出现在课堂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图片与录象创设的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如此美妙之境怎能不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挥洒飘扬之美,配上悠扬的音乐,朗读也成为一种另有风味的美,我在欣赏黄果树壮美的同时,也在聆听一支唱响在孩子心中的赞歌。

此时,课堂将近尾声,学生也深深沉醉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中,难怪文末写道:“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学生也早已领悟,写塑像上的徐霞客完全沉醉,是更加衬托出作者、我们完全沉醉了。

锡崖沟瀑布观景流线的设计研究 篇7

关键词:水利旅游,瀑布,观景流线

我国8万多座水库所在地大多风景优美, 在青山绿水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具备旅游开发资源的占80%以上, 但已开发的尚不足40%[1]。近几年, 水利行业依托水利工程形成了大量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水体景观旅游工作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各级政府将水利旅游与供水、发电并列为水利经济的三大内容。在以水体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

(1) 统一规划, 严格保护。水体景观旅游开发必须防止滥用自然旅游资源, 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 充分估计景区的承载能力, 强调保护性开发。水体景观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工作不仅要考虑如何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保证安全, 保护水环境, 还应考虑美化水源工程及附属设施, 更好地促进水景观风景区的形成。

(2) 独特的定位。世界旅游组织把独特性作为景区开发的第一要素。对水景观旅游景区个性的认识和把握要准确, 水景观旅游景区要有特色。独特性来自于对景区内涵的深刻挖掘、比较和揭示, 不断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旅游开发主体应该深入调查、考证, 要围绕“水”这个水景观旅游的灵魂和得天独厚的水环境大做文章, 将水景观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水景观旅游景区的建设, 应该寓教于乐。使游人在享受现代水资源所提供的优美环境景观, 情操得到陶冶的同时, 能够进一步了解水文化、认识水资源、热爱水景观、宣传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使水景观旅游景点、景区对提高全民族的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意识起示范作用, 成为展示水利工程特色景观风貌的窗口。

(3) 创新水文化。水在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源的同时, 也在不断开启人们的思维和智慧, 为人们提供着精神营养。水与历史文化相交融, 形成了一个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依存的水文化。丰富而有民族特色的水文化积淀、凝聚、物化在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之中,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开发水景观旅游区, 不仅要维护、宣传, 而且要发掘、利用山水名胜的历史文化内涵, 不断创新水文化。新发现、新开辟的景区, 在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提高经济效益, 结合区域自身特色, 挖掘独特的水景观效果。

1锡崖沟瀑布景观概况

锡崖沟风景区地处豫晋交界处, 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大峡谷特色, 风景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大, 是山西省旅游开发“十年规划”重点项目——王莽岭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 根据王莽岭风景区总体规划和锡崖沟景区景观设计要求, 在锡崖沟景区形成瀑布和大峡谷相映生辉的自然风光, 规划建设锡崖沟水库群, 通过在现有溢洪道下部开凿溢洪道底洞引水, 保证长时间内在锡崖沟水库下游红岩大峡谷形成美丽壮观的大瀑布。

锡崖沟风景区是以红岩大峡谷瀑布为中心展开规划建设, 形成以瀑布“奇”、峡谷“险”、上游库区水“静”的整体旅游区域, 经过极具太行山脉特色的悬崖“挂壁路”与王莽岭景区连接, 成为各具特色又连成一片的大风景区。

2锡崖沟瀑布观景流线设计

对于锡崖沟瀑布观景线路设计, 应结合自身的特色, 打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效应, 发挥其独特性, 因此, 设计观景线路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2.1充分利用现有的景观资源

在设置景观平台的过程中, 利用红岩大峡谷独特的地势和水势, 尽量减少毁坏当地的自然景观, 以及减少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锡崖沟瀑布地处红岩大峡谷, 已存在部分观景平台资源, 即红岩大峡谷右岸顶部 (高程986 m) 、右岸悬崖壁 (高程962 m和高程957 m处) 等三个已建旅游观景平台。因此, 将现有的三个观景平台融入整个锡崖沟瀑布观景平台体系中, 成为观景平台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2.2体现锡崖沟瀑布自身特色

锡崖沟瀑布的特色为峡谷瀑布, 红岩大峡谷雄伟、壮观, 峡谷窄、深, 由于来水量主要靠锡崖沟水库所控制10 km2流域面积降雨, 径流量受降雨所限, 瀑布泄流量相对国内其他著名瀑布而言较小, 瀑布水流所产生的气势不是很磅礴, 因此, 锡崖沟瀑布以恬静、典雅为特色, 体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之态。在设置景观台的时候结合瀑布本身的特色, 呈现静态、平和、典雅之美, 所以设置多个观景点, 随着旅游路线和高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瀑布景观。

2.3从美学、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安排观景流线

锡崖沟瀑布宽达20多m、落差达到90 m, 从不同的视角观赏会体现不同的景观效果, 因此, 在安排观景线路时, 将各观景平台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角度和高度不断变换的观景流线。流线上观景台的布置体现不同角度的观景效果变化, 比如, 高处俯视瀑布、半景斜视瀑布、半景正视瀑布、45度角仰视全景瀑布、平行侧视全景瀑布等。由于瀑布的碰撞、发散, 会在红岩大峡谷里充满水雾, 阳光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 由于水珠的反射和折射, 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 从谷底仰视瀑布, 便可能见到彩虹, 出现佛光等特殊自然现象, 所以, 整个流线中在可能出现彩虹、佛光等自然奇观的地方布置多个观景台效果会更佳。

2.4从旅游开发、品牌推广

锡崖沟瀑布景区的开发就是围绕瀑布为核心点来建设的, 因此,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 融合太行山大峡谷的俊美、雄伟、壮观,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注重锡崖沟瀑布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提升、品牌推广及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设置观景流线, 增加旅游观赏时间, 从单纯的旅游项目开发过渡到区域整体开发的阶段, 形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餐饮等综合性的旅游圣地。

结合上面几点基本原则, 对锡崖沟瀑布观景流线布置如图1所示。

3锡崖沟瀑布观景流线设计方案与效果

(1) 库区水静美。

锡崖沟瀑布观景流线为:游客从锡崖沟水库左岸的公路下车, 首先耳中听到的是隆隆的水声, 沿着开敞式溢洪道上交通桥款步走来, 眼中却看到库区水面在阳光下如一面银镜, 微风徐徐、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游, 鸟儿在湖上飞的美丽景色, 拱坝犹如一道彩虹, 横跨水库左右两岸, 景色如此静怡, 水声从何而来?

(2) 瀑布水动美。

带着好奇和探究的心情, 跨过彩虹桥, 来到水库右岸的悬崖步梯边, 拾级而下, 只见对面是陡峻的峭壁, 红色的页岩层层叠叠, 峡谷深不可测, 隆隆的水声既是从谷底传出, 沿着石级下行来到第一个观景平台 (986 m高程) , 突然眼前一亮, 20多米宽的瀑布从岩缝中潺潺流出, 俯视峡谷瀑布, 以山体为依托的瀑布, “犹抱琵琶半遮面”, 山水共依, 引人心仪。

(3) 谷底幽深美。

观景台4和观景台5均位于932 m高程, 两台以景观桥连接, 桥上游为瀑下深潭, 飞瀑如蛟龙入海, 溅起汹涌波浪, 点点飞雨迎面而来, 令人心旷神怡。桥下游急流浅滩, 湍湍水流汇入锡崖沟下库。观光栈道在峭壁上向下游延伸。游客可沿栈道游览下游诸多景点。

4结语

锡崖沟瀑布观景流线是王莽岭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王莽岭风景区总体规划, 在锡崖沟景区形成瀑布和大峡谷相映生辉的自然风光, 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优美的风景名片。

参考文献

[1]廉艳萍, 傅华, 李贵它.水利风景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1) .

[2]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EB/OL].http://218.83.152.122/policy/390468200460 11086021563671.html.

《瀑布》教学设计 篇8

师: 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结合课题板书句式:黄果树瀑布真__________!)

生: 默读课文后回答: 黄果树瀑布真壮观!(美丽、宽、气势非凡、雄伟……)

【点评】 请学生用一个形容词来表达读了课文后,对黄果树瀑布的整体印象,这其实是一个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就是在一次次理解、概括和表达中逐渐走向深邃的。

师: 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观雄伟、气势非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生: 美!

师: 板书“美”,并完成句式:“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

师: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感受一番。

(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1: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3: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生4: 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点评】“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__________。”这一说话训练意在请学生用文中精彩的语句来表达对黄果树瀑布美的理解,是一种选择性的复述训练。

师: 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

二、 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师: 同学们,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1: 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 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生3: 巴甫洛夫告诉我们,要“观察,观察,再观察”。所以我一般会先仔细地观察,搜集素材。

师: 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

生1: 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象。

生2: 我也发现了比喻,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

师: 发现得好,体会得妙。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生1: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师: 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

生1: 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 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

师: 是啊,比喻要用得准确、巧妙,才能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点评】 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教师就要善于在他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点拨和引导,使之提升自己的见解。将三个比喻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思考,学生就体会到比喻的精当之妙了。

师: 作者还使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呢?

生1: 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生3: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我觉得其中的“飘、拂、涌、盖”四个字用得十分贴切,写出了声音的渐近渐响,尤其是“飘”字给我的感觉十分舒服、美妙。

……

师: 同学们交流得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师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又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

(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

师: 徐霞客何许人也?

生: 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师: 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 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 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 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师: 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生接读)谛听,他完全——(生接读)沉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点评】 在学生讲不出时,教师要给予提示,要促进更多的学生思考、进步。

师: 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生: 课文是按照“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离开潭边”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师: 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年段的阅读有这么一条要求,即“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一板块的教学较好地落实了这一方面的训练。

三、 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师: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杰作”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黄果树瀑布的录像。

(学生观看黄果树瀑布的MTV)

师: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学生思考后写话)

生1: 我想对自己说:徐霞客啊徐霞客,想你游历了祖国无数名山大川,欣赏了无数人间仙境,可今儿还是头一回见到如此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瀑布呢!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黄果树瀑布这一人间美景。

生2: 我想对黄果树瀑布说:你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真是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啊!

生3: 我想对后人说,我的后代子孙们啊,你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千万不要让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再次重演!

【点评】 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去品去思,才会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才能有精彩的理解性的表达。只有经常揣摩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敏锐的语感。阅读课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要让思维、想象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篇9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字词,识记作者袁宏道、袁中道、张岱。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顺利地翻译课文,辨识常见的文言现象。

(4)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对文章内容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师友合作,通译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探究,比较两文景物描写的不同,探究心情对景色观察和景物选取的影响。

(3)感受人物高尚的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袁中道对安宁美好生活的热爱,对钻营仕途的厌烦。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传说朱元璋手下谋士刘伯温奉命修建京城,把好山好水都搬到了北京,因此惹怒了掌管水系的龙神。龙神在大怒中将全城的水偷走,刘发现后派大将高亮追赶。返回京城途中,龙神挣断绳索逃跑了,跑前将装水的水车推入长河,高亮畏罪跳入长河,从此京城外就有了一座高粱桥,高粱桥景色如何,我们一起随两位作家去看一看。

预习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疑难字词,粗通全文,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课堂交流:朗读课文,提示重点字读音。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师学友合作,翻译两篇《游高粱桥记》。

1、师学友小组合作翻译,明确重难点。

2、课堂交流:介绍重难点,提出存疑。

教师适时点拨。

提高学生文言文解读能力。

3、比较探究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两文写到的是同一处景色,又同是三月风光,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为何同样的风景在两人眼中会有这样多的不同,对景物的选择有什么不同?

3、除了景物描写,两人还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1、学生按要求寻找关键词句进行罗列、对比、概括。

2、课堂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两人文章都不以写景为目的,而是通过景物来表现自己特别的情趣、心情,因而对景物的感觉印象不同,取舍也不同。)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课堂小结

两文中,你更喜欢哪一篇,两个人,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表达。

课时作业:背诵课文片段,完成作业中的字词训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教师谈话导入:钱塘看潮是一大盛事,那么,人们会怎样记录潮来的盛况呢?引入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自主探究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小组合作理解文章内容。

2、张岱、周密、高濂三人对潮水的描写有什么区别?

3、钟敬文这样写好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1、学生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解读文章。

2、对比分析三人描写的不同。

3、课堂交流。

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归纳总结

这几篇小文章与前两篇,哪个更打动人?

学生自由谈。

4、拓展提高

写一些自己特别的心情,注意对环境的描写。

学生练笔、互评。

三、板书

流急而清(侧面描写)

袁宏道垂杨十余里游人如织美丽高雅的生活情趣

丹楼珠塔西山设色尽兴而归甘之若饴

游高粱桥记(对比)

尘埃蔽天着重裘犹不能堪寒冷、恶劣自责嗜进

袁中道狼狈沟渠间百苦乃至邸败兴而返向往安宁美好

口中含沙尚砾砾叫苦不迭

张岱重点在写潮头变化,善以比喻写景,形象可感一别

样样

白洋潮周密重点写弄潮儿的勇猛和争相观潮的盛况景心

物情

高濂专写月下潮水奔涌的景色

上一篇:品德名言下一篇: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