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思维导图题(共9篇)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构建地理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学习效率 地理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王树声先生提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构建思维导图是知识的加工整理、巩固提高与扩大知识领域的思维过程。
现代教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要把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放在学习的首位。按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使用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方式。在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从激活学生的思维入手。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近年高考地理试题可以看出,各地都非常注重考查地理主干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突出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本文在中外主体性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已有的先进经验,以探索适合学生她理学习的实际情况,符合地理学科特点及高中生心理认知结构的地理学习策略——“构建地理思维导图,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二、地理思维导图的构建制作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左右脑同时运作,将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
地理思维导图的构建制作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地理中心内容(也可以用一个中心词)。3.在绘制的过程中使用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以此类推。
5.在每一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三、在地理学习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及应用
1.区域地理学习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及应用。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基础,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从高考命题的方向看,区域地理是综合题的必然构件,重视系统地理原理在区域中的具体应用,强调区域研究方法,重视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尤其是进行具有相似性地理特征的中外区域对比。
例如,学生自主构建区域地理特征思维导图如下:
通过思维导图建立起清晰的分析思路,认真感悟“提高思维技能和技巧”的过程和效果。这样,学生地理技能就能提升,面对区域分析问题能从容做答。
2.在自然地理学习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及应用。
自然地理知识理论性和规律性强,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注重推理过程的把握。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因果联系进行层层推理。学习自然地理部分时,经常性地梳理因果联系、构建思维模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全球性大气环流
3.在人文地理学习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及应用。
人文地理的主线是人地关系,在人地关系引导下,构建某一专题地理思维主线,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升高考要求的基本技能。构建完整有效的专题知识结构,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之间知识的重组与创新,可以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拓宽思路,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城市”相关内容在湘教版必修I-III、选修IV和区域地理中都有涉及,且有部分交叉和重复。因此,通过归纳和重组可以建立“城市”专题思维模式(如下图)。
4.在地理复习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及应用。
在完成了某一章节学习后,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学习心得和成果展示出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同时还可以检查自己的认知结构是晉合理,从而起到自我测评的作用。例如学习完地理必修Ⅱ第一章知识后,学生自绘思维导图如下:
四、思维导图在地理学习中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现今时代学生厌学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受外界的诱惑太多,往往不能专注于学习。如果使用思维导图来“画”笔记,效果让人吃惊。首先,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因此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其次,可以随时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再次,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最后,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
2.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和好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还具有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步发展的思维特点,思维导图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动因,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明确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中学地理学科的具体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酌,“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
4.有利于开展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笛卡儿说:用几何图形表达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进入人们的思维。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5.提高信息综合的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围绕主要观点来组织学习的工具,当学习者通过某一主题知识拓展和探索新模式时,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一种重组信息的弹性方法,提高学生信息综合的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以丰富多彩表达方式,体现了线性、面型、立体式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有特色。解决了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构建地理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今时代学生厌学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受外界的诱惑太多,往往不能专注于学习,只有采用一种他们喜爱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好的吸收知识。如果使用思维导图来“画”笔记,效果让人吃惊。用 “ 思维导图 ” 为工具记录笔记,能将老师讲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线条连接起来,使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能够迅速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也被形象地记录在图中,以便于课后复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2)(2)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和好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还具有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步发展的思维特点,思维导图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动因。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就能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中学各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课程安排也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的,为了让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很有必要在课堂上使学生了解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学生加深了理解,印象也很深刻。学完每一章结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整章知识的“思维导图”;每一个知识模块学完,可以画出这个模块下几章知识的“思维导图”。这样长期训练学生每个人都会整体理解每学科。(4)(4)有利于开展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大脑的一种技能,就如同木工手艺是一种手的技能一样。木工的技能不是天生的,人的思维技能也不是天生的,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思维的能力。思维导图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左右脑功能全面开发的训练。笛卡儿说:用几何图形表达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进入人们的思维。如: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物理学基本原理和图形进行有机结合来解决相关问题,使知识点背后的思维方法渐渐达到呼之欲出的境界,思维方法凸显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训练就是通过思维训练,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就是说通过思维导图训练使学生变得更聪明。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一、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
当前的中学地理教材运用了大量的描述文字与展示图片来对地理现象与概念进行讲解, 却缺少对各知识点间联系的介绍, 造成学生们的地理相关知识片面化和零散化。思维导图运用了图文并重的技巧, 借助线条、图形、颜色、词汇和符号等元素间的相互组合, 用直观形象的图示将各层面的知识点统一起来, 进而使学生进行整体记忆。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可以显示知识点间的网络结构, 还能有效地呈现思维过程, 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减少了教师的思维引导与知识梳理, 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贯穿了对其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引导。学生们只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地理思维模式, 才能在学习中增强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进而将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式的教学工具,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改进, 充分发挥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二、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一) 综合分析教材要素, 建立科学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那么如何制作科学高效的思维导图呢?首先,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关键或重点。如在学习“荒漠化”的内容时, 我以荒漠化的概念为核心, 以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区别以及草场退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等四种景观进行发散,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 从而加强学生对荒漠化的理解。其次, 思维导图的制作要有层次感, 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已知到未知, 引导学生加深对地理内容的理解, 拓展知识点的联系。最后, 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 要遵循自己的教学思维, 不可机械地模仿他人的思维导图。这不仅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整理过程, 也是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发展过程。
(二) 合理应用思维导图, 加强地理整体教学
思维导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和学习模式中的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如何合理巧妙地应用思维导图呢?
在课前预习中, 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思维导图展开课前探究, 对新知识点有一个自我的初步了解, 在脑海中形成简单的知识体系, 为课堂中的讲解打下基础。在预习中运用思维导图, 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 把握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思维, 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体验。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一般来说, 地理课堂上的思维导图具备两种功能———梳理和对比。梳理是指对地理知识体系的分析与建构, 如在天气与气候的教学中, 我从地理位置、气温、气候、降水之间的联系着手, 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相互之间的制约和影响关系。而对比则是通过不同要点之间的比较来展现知识点间的异同, 促使学生们辩证思考, 进而加强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以及对灵活思维的培养。
(三)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注重能力思维并进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与资源融汇成一个整体。因此, 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教师的思维导图来进行课前预习、加强课堂理解, 还要善于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导图, 建立自己的地理思维结构。我在地理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们自主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 不断发散与完善其思维过程, 确保相关内容的强化记忆。
自主构建的思维导图还有一大显著优势, 即学生们能够将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验证。如探究本地种植的某种农作物时, 先从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出发, 反向思考本地的地理位置、光照、气候、降水等, 从而明确农作物适宜生长的种植环境。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整体记忆, 并利用线条、颜色、图形等将文字描述与真实现象联系起来, 可以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进行鲜明的分层管理, 进而在思考相关问题时就能够迅速检索出所需的知识内容, 起到触类旁通之效。
三、思维导图的教学评价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是中学地理教师们推崇的一种教学手段, 但是思维导图并非适用于所有地理教学内容, 并且其相关的教学形式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 要善于了解自己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 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以确保课堂的科学、高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实时地根据课堂思维走向对思维导图进行相应的修改与丰富, 及时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与点评, 让其明白自我的不足, 从而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运用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思维传导与学生思维反馈的过程,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们的思维优势, 不断改善地理教学形式, 以显著提升中学地理的教学品质, 增强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塑造。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综合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40-01
在地理课改的大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这个词越来越引起我们重视。面对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制定,如何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正成为地理教学的研究重点。那么能否借助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来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将其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结合在一起呢?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概括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四方面。其中,综合思维是学生分析、理解地理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思想。利用综合思维,学生可以把区域各要素整合起来,分析出地理现象的产生是多种要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有规律可循;利用综合思维,学生能理解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局部发生变化,会使其他要素或整体发生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基于综合思维的这些功能,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利用思维导图这个整合思维、架构知识体系的工具是再合适不过了。
下面就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为例,来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一、导图导学,建立主干
首先,第一个教学环节“完成学案、了解东北”中用思维导图构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体系,完成学案中的“学前部分”(见最后一张图),从而对东北三省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认知。
在第四个教学环节“活动引领,探究东北”中,学生通过读“我国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出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特点。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会讨论出导致气候冷湿的原因,并由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借助思维导图的板书形式,学生会更加明确纬度、冬季风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和距海远近、蒸发因素对湿度的影响。通过这些联系,学生会把地理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与认知规律结合起来,分析出气候是纬度、海陆、冬季风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掌握分析气候特征形成的方法。
二、导图导思,综合探究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后,第五个环节“分析联想,感受东北”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气候冷湿,这样的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个探究活动进一步强调了区域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将地理综合思维应用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地理。而这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引领、启发学生的思考。
本堂课最后一个环节:“导图引领,梳理东北”,通过完成学案的“学后部分”,整理整节课内容,也是对“学前部分”的一个呼应。在这一部分,要引导、鼓励学生在完成好的思维导图上用箭头来表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最后得到的思维导图作品,其实也是很好的复习材料,对应对考试很有帮助
大连地区的初中地理结业考试采取开卷形式,课时少、内容多、占分低,因此传统教学往往采取“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方式,靠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甚至是其所在页码。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让学生觉得地理学习枯燥、乏味。而借助思维导图这种方式,教师不是单向地将地理知识传输给学生,而是更加注重如何指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地理素养的培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将内容复杂、理论性强的地理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直观、系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玉秀.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28-29.
[2]张宏泉.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1(20):32-33.
[3]金雪莲.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速读旬刊,2016(11).
[4]刘浩.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育:文摘版:00055-00055.
[5]黄苏兰.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教育:文摘版:00120-00120.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思维工具,在高中地理复习课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复习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思维导图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建构性学习和知识整合,能够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复习效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思维导图 地理复习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地理教学是一项长期、基础的工作,为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一般在中学的高三阶段安排总复习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和巩固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地理知识。
1、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发现这些现象:①学生学习中,书看得懂,题不会做;②教师用不同的方法讲解地理原理和规律,学生在课堂上听明白了,课后遗忘率高,或是认识模糊;③很多学生对熟悉的问题能解决,面对新的问题情境不知如何思考。这些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比较零散,没有建立知识体系;二是思维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2、复习课的重要性及教学难点
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课型。通过复习课的复习,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高中地理复习课的教学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是由于地理课时较少,教师忙于新授课与习题课的教学,很少进行复习课的教学;二是由于复习课所围绕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相差很大,有的学生已完全掌握,没有新奇感,容易沉闷、枯燥,而有的学生对概念规律还没完全理解。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复习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复习教学效率低下。
3、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复习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自主建构有机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呢?如何将以知识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考地理复习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复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思维导图是教师开展地理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特别适合地理复习。下面,笔者就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提出一些浅见,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整个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用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符号等元素,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被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能够增强使用者的记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总体规划能力。它既 可呈现知识网络,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基于思维导图的的学习过程能很好的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基础知识复习中的运用
在高考复习中,常发现不少的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游刃有余,但在第二轮提高复习却败下阵来,究其原因,自己在采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用反复大量习题训练学生,把学生当成了“知识容器”。其结果: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多数是未经思维加工而被迫机械记忆的零散、单一的概念,枯燥的原理规律;所获得的能力是回忆和再忆;在知识应用时不能建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命题框架,不能应用知识到新情境中解决问题。思维导图作为教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有助于记忆的视觉元素,如图像、数字、颜色等,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其理解力,自我建构知识网络。因此,在高考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动态呈现每一章节的知识网络图,并能根据需要及时的进行一些超链接典型例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记忆。如图。
上图就是我在“农业”复习整理课中的知识网络图,用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6.0制作的。图中的每一个分枝可以很方便的展开与收拢,既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对细微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不需要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资料,可以边听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集中注意力于感兴趣的结点上。
思维导图作为认识工具应用到复习课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知识脉络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浏览整节或整章的知识,并依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再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概括要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课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评价,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为了鼓励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每次上交的思维导图列入平时成绩评价体系。这样学生就改变了传统的做笔记的方式,主动参与了知识的回顾和提炼过程,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达到灵活迁移知识的目的。所以,思维导图应用到复习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机械的记忆灵活化,深奥的原理形象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最终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在由多变少,所学的课本由厚变薄,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提高。
3、思维导图在地理习题课中的运用
根据近年广东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考试大纲纲要,尤其是大比例尺区域案例出现的频率较高,大比例区域案例则要求学生通过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进行判断推理,而学生面对高考试题中的区域问题时却不知所措。问题出在哪里呢?不难发现,复习过程中只是简单的重复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疏忽于培养学生正 确的思维方法和答题方法,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高中系统地理原理应用到区域地理中,建立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模式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理清分析思路,做到答题规范。因此,在高考地理习题评讲课中应摒弃传统的老师包办一切的模式而是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答题方法。
(2009年福建高考题)例题: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提问: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这个问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此类问题,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审题和组织作答,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老师不用急于给出答案并进行评讲,让学生边审题边绘思维导图,绘完思维导图后组织学生交流,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再通过老师的评讲达到进一步的完善。右图是用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从思维导图中我们理清了解题的思路,通过观察降水量图可以描述该河流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根据所处的纬度判定温度带和自然带来确定无冰期和含沙量小;观察等高线的疏密和数值可以判定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可见,借助思维导图解答问题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答而不漏。
4、利用思维导图的复习课教学模式
在的复习课教学实践中,运用思维导图实施“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其方法和步骤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分析教学目标,准备备课笔记
复习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分析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运用思维导图制定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关系图,使重难点知识一目了然,更好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框架,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更合理化。
(2)明确任务,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知识的复习之后,展示未做好的思维导图,设置问题,让学 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熟悉教学内容,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勇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个人想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共绘思维导图
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协商,交流思想,共同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小组成员再次对第一张思维导图的分析和反思,修正认为改变的地方,并重构思维导图,形成小组的最终讨论结果。具体操作时教师要注意对时间的把握,并保证学生在交流中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因势利导地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4)及时归纳总结,适时问题拓展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选取一张思维导图,组织学生共同分析,找出不足,加强完善,对于不足之处要给予指导,对于创新之处要鼓励。对于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要进行系统讲述,并变换问题的角度与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附注一些典型例题,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识得到迁移、发展,同时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调整,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和明确问题,自主探究并绘制个人思维导图,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使学生对所复习内容有一定的熟悉,让课堂教学会更加有效。
5、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教学的实践效果
思维导图仅用线条、图形和符号等,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一张图,删除了冗长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的内容,不仅便于加速知识的累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而且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管理和应用系统化。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检索出所需的知识,做到触类旁通,思考问题周到全面。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实施,改变了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地理学科注重用图来表达知识结果,促进知识的理解,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识图、绘图能力。
通过学生思维导图的作品,教师能够知道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对学生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指导并形成教学方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关注,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摘要:中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出现一些立意陈旧、结构老套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把思维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思维导图的画法和教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种关于作文的新路子,关键字:思维导图 作文构思 导图的画法 导图的教学
一、学生写作现状
写作没有新意,题材相似,内容苍白,是学生写作的通病,面对学生的写作“瓶颈”,我们的教学是否应该创新,引导学生拓宽写作的构思视角?
(一)题材雷同:
在作文时学生要么选用前人已经写了无数遍的题材,要么在作文中胡编乱造,假话连篇。
(二)立意虚伪:
学生作文时为了迎合标准,用格式化的语言来开头结尾,立意假情假意,没有真情实意。三)结构老套:
很多学生会模仿一些流行的格式,所以学生的作文大都千篇一律。
(四)语言程式化: 程式化的语言在我们中学生作文中非常普遍,提起教师就是“蜡烛”,写到祖国就是“伟大”,着急就是“热锅上的蚂蚁”,失败就会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中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势在必行。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能够用文字将我们的“想法”画下来。那么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中主要有哪些作用呢?在文学积累、生活体悟方面不是思维导图的擅长,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感悟才能提高,但是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写作时的立意和构思有很大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时的作用
平常的写作文的程序是先分析题目,然后再在脑海中开始搜寻之前积累的与之相关的材料,思考后有了思路开始写,但往往在要动笔写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很狭窄,想到的东西很少,结构也老套,于是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没有新意。但是我们在构思作文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运用导图写作文的第一步是发散题目。在纸上写下作文题目,然后开始写出与题目有关的各个词汇,进行发散联想。在这个阶段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跟题目有关系,只管发散联想,越多越好、越广越好,直到写得足够多的时候,再停下来。然后再拿出一张纸,在新纸上重新写上题目,接着对刚才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理出思路,最后按照思路把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等等,用思维导图把作文的结构整理出来。整理好后,就可以对着这个导图进行写作了,这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因为思路有了,内容也有了,就可以从多角度写出一篇有新意的作文了。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运用到了导图辅助创新的功能,因为用到了导图这个工具,学生的思路可能就大大打开了,作文材料可能就大大丰富了,作文结构也就可能更加有序、更加严谨并符合逻辑了。
三、思维导图在作文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如何帮助写作?作文是一种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思维导图,作为能够反映普遍思维过程的工具,也就必然能够反映作文这一特定思维过程。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发散思维,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以达到有章有法、节省时间的目的。
思维导图在帮助我们作文立意、构思方面作用巨大。首先,我们来温习一下,一篇作文的成文步骤: 1、当我们看到作文的命题后,第一步是审题。2、审题的过程,就是理解题目、思考题目内涵的过程。
3、分析了作文命题之后,就要展开思考,确定立意——这是作文的关键。思路开阔的人可以提炼出多个立意,但我们一定会选择掌握素材最丰富、感悟最深、最容易出彩的那个立意来写作。
4、接着,根据这个立意所统率的素材的特点,确定写成什么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还是散文。
5、当立意、素材、文体都确定下来,接着就进入文章的表达阶段了。思维导图在什么时候给我们帮助?思维导图帮助我们立意。
四、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1)准备一张空白纸,横放在桌前。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要留出空白。这样会让你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以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
(2)准备彩色水笔。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你的大脑兴奋。它能让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此外,自由地使用颜色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
(3)提炼作文题目的中心词(主题词)
(4)把主题写在白纸的中心并圈画起来。一幅代表中心思想的图画越生动有趣,就越能使你集中注意力,集中思想,让你的大脑更加兴奋!
(5)由中心出发,围绕主题,写出3—7个次主题,把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中心发散出来的线条上。让各分支线条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你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枝,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要知道,曲线更符合自然,具有更多的美的因素。
(6)再以每一个次主题为中心,写出3—7个次次主题。也把次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次主题发散出来的线条上。一个关键词会使你的思维导图更加醒目,更为清晰。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就组合关系来讲,单个词汇具有无限的一定性时,每一个词都是自由的,这有利于新创意的产生。
五、用思维导图构思作文的教学过程
1、让学生认识导图并且激发兴趣
在上课之前老师准备关于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具体的画法以及步骤,发放给学生,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让学生形成对思维导图构思作文的初步认识。之后老师要给学生示例一下,可以以某一作文题目为例,和学生一起发散思维,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并且强调了绘图注意事项,如中心词、图案、色彩、线条等,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明白思维导图对作文构思的重要作用。
2、训练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在让学生认识到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如何绘制以后,要立马就给他们出一个题,让学生试着绘出思维导图。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好纸笔,按照小组让学生讨论,组长协调整组同学,画图时候可以由美术好的同学来执笔,导图的内容则由每个成员共同完成,让每个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智慧为导图添枝加叶。
3、教师指导修正
学生初次尝试绘制思维导图,会有不足之处,所以老师这次要帮助学生找出不足,以便规范完善学生的绘制方法,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教师有以下两方面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学生绘制导图时过分讲究图案样式,本末倒置。有的学生为了追求美术效果,绘制图案花时过多,导致内容不充实,但是外表花哨,华而不实,重形式轻本质;其次是尽管学生注意到思维的多角度,但思维的层次性却不够深刻,这里老师要强调思维的延展性,使次主题、次次主题、甚至次次次主题都丰富起来,才是一副真正充实的思维导图。老师不仅要对绘制作文思维导图的规则与技巧作指导,更要对如何就一作文题发散思维(如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即发散思维的方法作点拨。
4、再次绘制导图,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导图的绘制方法,之后老师再布置新的题目,让学生重新练习,启发他们发散思维,口头表达出构思的结果。这样学生再次通过思维发散与碰撞,会发现更多更新的构思和立意。
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认真思考的机会,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提出新的、具有创造性的素材,拓宽了作文的主题,然后在认真筛选之后,比较利弊,选择最佳角度写作,最终达到了作文立意的独创性。形成新的作文视角。而且学生形成用思维导图列作文提纲的习惯之后,也能对作文形成一个“整体”观念,不会再出现写一半却停笔下不下去的情况。
一、在课前引入思维导图, 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现阶段, 我国高中生的压力普遍偏大, 不仅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 还受到高考的影响。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过于重视语数英等主科的学习, 而忽略了地理、生物等其他科目的学习, 而且潜意识里还会觉得地理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少, 不值得花费太多精力。这显然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也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初衷。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 预习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提前了解所学知识, 知道自己学习的弱点表现在哪些地方;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学的能力, 使他们更加合理地利用时间。
利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首先需要学生了解所要预习的具体内容, 找出预习过程中的关键点, 即最核心的内容, 把这部分内容标记在思维导图的最中间;然后寻找出次要关键词, 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在思维导图的分支中;最后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自己理解、存在疑惑和不懂的知识点, 以便在上课的时候着重听讲, 做好笔记, 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环节, 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抑制不说, 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不到较好的发挥。要想改变这种情况, 首先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尤其是那些认为课堂笔记没什么实质作用的学生,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也是为以后复习和巩固知识做好准备;其次是地理教师善于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进行思维导图法的分层教学, 即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可以按照教师的思路画出思维导图, 做好自己能够理解的备注;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由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画出思维导图;最后, 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串联能力, 即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写出一个关键字, 由学生自由发言, 说一说自己想到了哪些知识点, 这样长期坚持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合理设置课后思考问题,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 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高中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章节和各层次的问题, 同时还应该保证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对课堂内容的延续, 一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教师盲目地布置较多的作业, 甚至出现了各科教师争夺学生业余时间的现象, 导致学生每天都要写作业到很晚。其实, 作业的布置并不是越多越好的, 而是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首先地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做好综合应用, 例如, 在做“黄土高原的成因”习题时, 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翻看“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等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在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中, 也就得出了问题的答案。此外是作业的布置要具有开放性, 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还应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利用思维导图巩固旧知识,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高中生需要学习的学科较多,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较多, 很容易出现随学随忘的现象, 而高中地理又是知识容量较大的, 需要学生将琐碎的知识串联起来, 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首先, 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 即借助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 使学生养成总结知识点的习惯;其次, 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分模块复习。例如在复习区域地理时, 教师就可以“亚洲”为例, 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主要关键词, 然后引出地形、气候、人口和宗教等的小知识点,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最后, 教师组织学生在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中进行小游戏, 例如教师选出一个学生作为裁判, 使该学生随便说出一个关键词, 然后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点最完整的同学再提出自己的关键词, 以此循环, 往往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 在高中阶段, 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 学习任务重, 而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工具, 能够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因此, 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思维导图改变学生的认知习惯, 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罗凌霞.运用思维导图法优化高中自然地理规律教学——以《气压带和风带》为例[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5 (04) .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思维导图 课堂改革
1.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方法的意义和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极大价值,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地理学习都有很大进步。
1.1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结合教与学的过程,地理教师为了进行高效教学,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将教师脑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使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实现有效组织。并且在利用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能够对课堂教育中的问题进行重点思考,实现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全局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地理教学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使得地理教师的板书形式更加直观,使得教师所讲的地理知识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堂笔记,强化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质量。在使思维导图的时候,地理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将地理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是一个可视化的过程,体现教师的讲课思路,节省教师讲课过程中的板书时间。不仅如此,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课堂笔记的记录方式也有影响,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1.2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地理课堂讲授的时候,学生可以以更加简约的方式记录课堂讲课的要点,过于繁琐的课堂笔记使得学生将过多时间花费在记录和抄写教师的板书上,但是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树立更具层次性,思维导图组织信息的方式是非线性的,以直观的形象拓宽学生的记忆思路,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利于学生清楚地整理地理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归纳思维意识。
其次,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优化记忆结构,强化学生大脑知识信息的有序存储与方便提取,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在脑海中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不仅如此,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中也具有视觉节奏、视觉模式、色彩、图像与想象,利于大脑整体功能的发挥。思维导图涵盖了大量信息,学生在复习时能够更直观地记住知识点,提高记忆效率。
2.地理课堂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制作思维导图,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使得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对于预习过程中存在的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目标明确,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提高听课效率,在查看学生的预习成果的时候,教师能够在讲课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在讲解地理学科中关于锋面系统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要向学生介绍新课的内容及要点:气团和锋这两类天气系统,学习重点是掌握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系统的影响,比对锋和气团的概念,判别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等。在此指导下,学生在进行预习的时候能够结合教师的学案,自学教师要求的内容,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上交教师审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备课,在地理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最合理的思维导图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地理学习,从头脑记忆的角度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复习的时候为学生构建具有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系统,使得学生在复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地理复习阶段,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步骤如下:首先,学生回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认真梳理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辅助教师的提示,例如:在学习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的时候,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点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内力,第二点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的外力,第三点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学生根据以往的地理课堂的上课笔记,对思维导图中叙述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挖掘,使得复习过程中的知识点涉猎广泛,规划出重点知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与学生应当注意交流,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复习思路进行梳理,提高思维导图的层次性及清晰度,各个层级之间的知识点间的间隙不要过于拥挤,应注意整体美的体现。
3.结语
福建连城二中 陈立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包括教师的态度、情感、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学习的态度、兴趣、方法、效果等),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潜力,如何将学生的这种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教师是一个重要因素,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从激活学生的思维入手。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思维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界许多同仁密切关注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营造心理氛围,发挥情感作用
课堂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中的普遍现象,教学时往往以学科为本位,把本应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漠不关心或视而不见,因而引起了学生的苦恼与恐惧、困惑与沉闷,由于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师生在理性和情绪等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因此课堂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地理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也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之间的交流,心灵之间的交流能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并使学生处于心情振奋的状态之中,这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师生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与默契,从而减少了人际间的心理冲突,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智力和非智力的综合影响下进行的,且情感是通过学生的内在的心理过程影响认知活动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情感的调节作用:
1.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营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心理安全的空间。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
自己的独立见解。
2.重视情感对思维的激励作用,要多使用激励性评价。
课堂教学中有宽松的心理氛围,学生有愉悦的的心理体验,则会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能够使学生思维达到最佳状态,因此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精神状态。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一句安慰的话语、一种信心的鼓励,可能挽回学生的自尊;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一弯理解的微笑、一种耐心的态度,可能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一缕嘉奖的眼神、一种热心的问候,可能焕发出上进的动力。
3.用教师的激情感染和启动学生的激情,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语言贫乏、教学活动单调,无疑会造成学生情绪的疲惫、思维状态的疲软,因此教师拥有和保持一份激情,并在激情的推动下,恰如其分地应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从而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参与、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主动探究
课堂思维训练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想方设法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平铺直叙的讲解只会使学生感到空泛乏味,也难以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仔细琢磨、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情境是问题的基础,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尤其是要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善于提出一些根本对立的观点来引导学生思维,这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理解教师设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能独立地去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课题知识的教育、教学计划的完成、按部就班的训练、谦虚性格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窄、思维力弱,因此地理课堂中,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应该多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有思维价值的、值得学生争论的问题,来加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在无疑平淡处生疑。
如果上课时照本宣科,不对课本进行知识拓展和思维挖掘,沉闷的课堂气氛会使得学生的情绪不能够得到激发、思维不能够得到开发,因此上课时可以通过情境的变换,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有关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时,学生能够轻松地脱口而出,但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即“如果夹角变大,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如果角度变小,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将如何变化?”通过设问条件的变化,把看似无疑的结论问题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之间,黄赤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之间,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平中激疑,促进学生在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思
维活动得到最丰富的启迪。
2.在知识发散处激疑。
课堂中要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同一纬度有哪些相同的地理现象?秦岭-淮河是我国哪些地理事物的界线?通过这种巧妙的设问,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主动思考中,学生的思路也得到拓宽。
3.在能力增长处设疑。
教师应注意变换问题的设计角度和表达方式,多设计有利于学生展开发散、逆向思维的地理问题,在诱导学生思考、解答时,尽量减少过多的限制因素,使学生展开思路,打破思维定势,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看问题,从而获得思维的解放,形成开放性的思维结构。例如,等值线是高考的考点,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图形、情境、形式、设问等的变化来形成新问题,让学生分析等太阳高度角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深线、等盐度线、等震线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和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从而在这种分析过程中去体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在判读过程中去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也得到足量的培养与训练。
三、变换知识载体,建立思维线索
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于他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是进一步去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地理认知结构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然而这种思维对学生来讲是极为有益的,可以说这种地理认知结构的建立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这一结构的建立过程就是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我们认为学生应随时将所学知识纳入地理认知结构,同时更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地理认知结构。灵活运用知识,建立运用知识的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可以通过以下思路来进行:可以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象进行整合;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整合;结合区位因素,对各项人文要素的形成条件进行整合;围绕区域地图,对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进行整合;围绕热点问题,对地理长效问题进行整合;围绕学生的思维难点,对地理难点问题进行知识的整合;围绕地理简图,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类整合。例如,关于水资源这一热点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思路(见下图)来拓展和整合,从而能够达到知识联系紧密、思维培养深入的目的。
再如,复习“农业生产”这部分内容,可抓住“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见下图)这一核心,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高初中的农业知识进行整合,突出知识联系,显现知识脉络。通过这种整合重组,使得知识的联系紧密了,思维更加灵活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防止学生思维僵化,有利于深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给思维最丰富的启迪,从而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四、剖析地理原理,养成思维习惯
许多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提高应用能力是地理教学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暴露学生在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错误与疑问,并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分析与总结、梳理和归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
1.学会规律提炼。
在高中地理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地质演变规律、城市演变规律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或演变方面的规律提炼,则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学会原理剖析。
文综高考重视知识的因果联系,突出原因分析,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地理的重要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如: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热力环流原理、影响因素类(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温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盐度的因素、影响自然带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因素、影响农业和工业布局的因素、影响港口铁路机场等工程建设的因素、影响商业网址布局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特别是要通过改变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会地理原理、充分理解和把握地理原理。
3.学会方法总结。
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归类分析,细心揣摩答题思路,精心总结解题规律,认真解剖思维障碍,从而能够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从中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超越。例如,日照图图形变化多,情境变化大,知识跨度广,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其实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提炼和实际应用,则日照图也是不难的。因此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能力立意型习题的解答和反思,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所用的解题方法是否科学,与其他同学的解法对比,谁的解法更灵活和更有创意,哪种解法更具有简洁性和技巧性;如果习题的情境和解题条件变了,应该如何进行解答;日照图的判读是否有规律可寻
等。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归纳出日照图解题时应该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思维:
1.太阳直射点和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判断。2.晨昏线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判断。
3.日期界线的判断。
如果解题中能够抓住以上几点作为思维的切入点,解题的思路也就容易打开。当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还能够对地理思维能力和各种地理思维方式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并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则能够促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分析问题,在这种思维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发现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得到很快得提高,进而还有助于学生逐步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
良好的思维习惯。
地理新理念的梳理,教学新方式的确立,是当前地理教师值得重视的核心问题。如果地理教师能够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并不断加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究性、情感性、主体性,则将会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激活、能力的提高和潜能的挖掘,进而有
【中学地理思维导图题】推荐阅读:
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激活与培养策略06-06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11-02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的应用06-30
中学语文单元思维导图10-11
中学地理老师毕业留言09-09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初探09-27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投稿10-24
中学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10-20
中学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