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公正(精选10篇)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学习感受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移动便捷的设备以后,让想学习的人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进行学习。我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像追美剧一样追网络》的文章介绍到现在已经到了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时代,其中Coursera,Udacity,edX是MOOC的三座大山。让学习变成像追美剧一样,足见学习者学习的热情。而在网易公开课这个平台,我有幸看到了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公正》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选择这门课的缘由
选择《公正》课源于我以前的教学师傅沈亚琴老师,她给我讲了其中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故事是这样的:电车司机刹车失灵,既可以选择往前开,但那边有5个工人在干活,也可选择转弯,有1个工人在干活,问题是你会怎么选择?大部分人选择转弯,因为那样只会牺牲一个人。另一种情形,你是一个旁观者,在电车经过的前方有一个胖子,如果你将它推倒,他就可以阻止电车的运行,而让5个工人免于灾难,你会选择推那个胖子吗?大部分人不选择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教授引出了以边沁为代表的结果主义道德理论和以康德为代表的行为主义道德理论,这里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而要看评价的标准。她还给我介绍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发生在救生艇上的人吃人的事件。有4个人,其中一个喝了海水而病重的派克是个没有家庭没有父母的下士,其他3人在食物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杀死了派克,最终其他3人得救,问题是其他三人的行为道德吗?这些小故事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于是我开始追随这门课程。
二、学习过程及主要内容摘要
假期里进行学习,时间相对较为宽裕,但是要克服惰性。当我真正的进入课程学习时,发现课程虽然有意思,但是毕竟是大学的课程,而且又是外文的翻译,所以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不能保证完全掌握其中的精神实质,即便如此,我坚持看了8个视频(共有12个视频,每个视频约为55分钟),并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1、谋杀背后的道德逻辑
教授引用上面的第一个故事引出了结果主义和行为主义,并且列举了“医生可以杀死一个健康人取他的器官去挽救其他五个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吗?”这样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结果主义中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其基本论点是凡是能将效用最大化的事就是正确的,公正的。对于发生在救生艇上人吃人的案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2、为生命标价
这一部分继续介绍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哲学,其基本观点是无论个人或集体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为了将大众福利、集体的幸福最大化,在快乐和痛苦之间找到平衡点,一句话就是效用最大化。为此建立了成本效益分析。然而教授列举了一些实例提出了“我们能用数字来衡量生命的价值吗?”这些问题,提出了反对功利主义的两个论点,一是是否要充分尊重个人或少数人的权利?二是怎样把整理的利益加起来换算成美元价值?教授列举了诸如你愿意花多少钱来拔掉你的一颗门牙,花多少钱吞下一条6英寸长的蚯蚓,花多少钱生活在堪萨斯州荒无人烟的地方?调查显示,在经济萧条时期,有人愿意30万美元生活在堪萨斯州荒无人烟的地方,10万美元吞下一条6英寸长的蚯蚓,4500美元拔掉一颗门牙。
这部分开始介绍约翰·密尔对功利主义的完善,融入了人文关怀。他考虑到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区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在他的《功利主义》书中,提到我们真实存在的欲望是道德判断的唯一基础。我们应该怎样区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既然我们不能走出实际的愿望检验一种乐趣是高级或低级,需要你把这两种乐趣都体验过之后更偏爱其中的一种。
3、自由选择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约翰·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关于正义的有力理论,每个人都很重要,不是因为个人是谋求社会更大利益的工具或者效用最大化而是因为个人是值得尊重的,有各自生活的独立个体。自由主义认为个人的基本权利是自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自由主义认为应该废除政府作为家长式立法的角色,无权禁止同性恋,要废除法律政策,收入再分配是错误的,向富人征税是错误的,取走健康人的器官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教授提出了“为了养家而偷面包的行为对吗?”这样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4、这是我的土地
这一部分继续介绍约翰·洛克的自由主义。这里提出了自然权利的概念,生命、自由、财产这些自然权利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在自然状态下人生而平等。我们要自由,但也要遵循自然法则。我们的自然权利是不可分割如远离、放弃、交换、转让的,但是权利是有限制的。合法政府建立在同意的基础上,而且是需要的,因为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是实施者、执行者,人们就会变得残暴。但是合法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要征得集体性同意。
5、是否雇佣顶替自己服役的人
这一部分教授重点就如何实行征兵展开讨论。并且讨论了卵子、精子应不应该进行买卖等问题,其中关于代孕合同该不该执行的讨论,反对者认为是属于不知情的同意且缺乏人性,通过这部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尊重、感激、爱等这些仅仅可以使用它,却不可以进行交易,因为他们有比单纯的使用更高的价值。
6、小心你的动机
这部分主要介绍康德的道德观点,属于反对功利主义的观点。康德的专著有《纯理性批判》《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等。康德认为我们都是理性的存在,独立自主的存在,如果我们像动物一样追求享乐或欲望的满足或回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这样我们就成了这些欲望和冲动的奴隶。自由的行为意味着自主的行动,意味着遵从我为自己设定的规则而行动,不是出于自然法则、因果定律。自由的反义词是他律,行动出于某种偏好或本能欲望,而不是自己的选择,行动的自由并不是选择最好的手段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而是为了选择目的本身。行为的道德价值并非在于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行为的道德价值与行为的动机有关,与意志的品质有关,与行为的意图有关。几组对立物,动机是基于职责还是偏好,自由是基于自律还是他律,理性是定言定律还是假言定律,其中基于职责、自律和定言定律的是道德的、自由的。
7、撒谎的教训
这部分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情形,面对门口的谋杀者,要杀你的朋友,你的朋友藏在你家。康德认为你告诉谋杀者朋友不在你家属于完全的谎言,即使是善意的谎言康德也不允许,但误导的真相是可以的。例如别人送了你一条非常难看的领带,问你怎么样?你如果说非常好属于善意的谎言是不允许的,但是可以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领带。
这部分现代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作为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实际契约是互惠互利的工具。达成协议不足以证明协议的公平性,真实的契约本身不是要求我们履行义务的充分条件。真实契约的道德力量是自律和互惠。正义就是站在一个假象契约的角度,站在“无知的面纱”的背后,创造了平等的条件(忘记权力、知识的差异)。
8、公平的起点是什么
这部分继续约翰·罗尔斯的观点。公正的原则源于假设合同,一是基本的自由原则,二是差异原则,有益于贫困人民的不平等才能称之为公平。以差异原则为基础的平等主义色彩更为浓厚的兼顾公平。
三、学习的收获与感受
1、以问题作为推进课程学习的教学方式既耐人寻味又吸引了听课者的兴趣,值得学习。桑德尔的课在网上受到了追捧是有其一定道理的,他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事例作为他设计问题的背景,所提问题既富有思考性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硕大的大厅里游刃有余的进行对话式教学,令人佩服。在国内参加过一些著名教授的大型讲座,但基本上是教授自己讲,下面的听众往往是百无聊赖。
2、教授自身对于教学内容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学生的即兴回答有着巧妙的处理、推进和引导,他在课堂上涉及到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的论著,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这些都是作为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和条件,3、关于怎样才是真正的公正,桑德尔教授并没有给出一个结论,而是介绍各家的观点,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其实就学习本身而言,知道现成的结论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而掌握思维的方法,学会找到属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才是真正高品质的学习,这也是创新的基础。对于公正,我有了更多的思考,虽然还没法说出一个确定的看法,但是在一些的具体情形之下,我会努力思考找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4、对于自己所上的部分课堂的思考和启发。在《行为与后果》这课中有一个海因茨偷药的事例,当时我只是引导学生从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从偷药行为的性质这些比较局限的角度让学生得出了统一的结论,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道德两难问题,不妨把这个事例作为一个重点,重新设计问题“你是否赞同海因茨偷药?并且说说你的理由。”对于结论也不用拘泥于统一的答案,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
我国教育部面对国外名校公开课的回应是2011年11月起首批20门由知名大学的制作公开课, 面向大众免费开放。在2011年7月份教育部、财政部作出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制作1000门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2011年建设100门, 2012-2015年建设900门。
公开课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完成一门优秀公开课, 需要对制作流程与工作模式不断探索与总结。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作为省广局审批成立的高校有线电视台, 配置广播级的专业设备, 及相关专业的人员, 承担下沙高教园区多档节目制播任务, 节目制作相对成熟。作为制作方, 全程参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公开课的录制工作。公开课是作为向公众开放的课程, 它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可估量, 因此对整个课程提出很高的要求。录制公开课完全按制作精品节目的要求来制作。
一、公开课教学录制模式
目前在教学录制模式主要有现场节目制作方式, 后期制作编辑模式, 全自动录制模式三大类。其中全自动录制模式, 是由计算机进行主体定位, 自动跟踪, 相对操作简单, 但是成片艺术性较差, 成像质量也不足。现场节目制作方式需要一整套完整的设备如多台摄像机、录音、切换、存储, 一般在演播室中直接完成多机位的制作。各类广播级设备由相关专业人员来操作, 可以完成较好艺术效果。后期制作编辑模式一般多台摄像机现场拍摄, 将记录在磁带或卡上内容交给后期, 由后期进行再加工。相对现场节目制作, 专业人员人数与要求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而成片艺术性也能得到一定保证。在录制高质量公开课时, 一般采用现场节目制作与后期制作编辑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 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同时通过专业人员操作使成片艺术性能得到提升。
二、前期规划与选题
开课学校根据专业教师上报的课程选出特色鲜明的选题, 确定相关的选题计划如公开课名称, 教学对象及相关专业,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提要, 估计上课持续时间长度。从课程的内容、编排、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策划。课程内容有些相对而言较为形象具体的, 可以通过图像音视频资料来讲解。例如医学类专业相关课程, 类似于器官移植之类的可以提早影视资料准备, 也可以做好相关的示意动画。而有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完成。
三、制作技艺
1. 拍摄环境方面
(1) 场景布置
公开课上课场地安排在演播室中, 需要选择面积合适的演播室。公开课上课学生一般五六十人左右, 面积100平方米便可以。选好相关的演播室之后就需要对演播室场景作一下布置, 讲台安置在平台正中, 讲台正面可以贴学校的标识, 便于课程辨别。老师背后的可以放置背景板便于紧密的联系上课主题, 优化教师形象。上课的课件可以通过投影机播放, 不过投影机相对亮度、对比度比较低, 可以用大屏幕电视来替换。通过讲台下面的座位应当以圆弧形摆开, 使得在拍摄学生画面时更有层次。有条件的话在侧面可以放置一个校名及标识背景板, 一方面美化背景, 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画面增加更多的信息量。演播室布光对教师采用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如果教师走运范围比较大, 主光最好能采用相对散射面积较大的软光, 教师固定不动的, 可以三点布光方式强化一下轮廓。背景板使用天幕灯打均匀便可。听课学生可以采用散射光大面积的照射, 不需要特别的亮。
与演播室相比如果放在教室进行公开课拍摄, 场地最好选择阶梯教室。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灯光与隔音等问题, 有条件可在讲台前方对角位置增放一对柔光灯, 提高照度。有条件还可以添加轮廓光, 用于主体显示。检查窗户、气窗、门的开关情况, 在拍摄时需要拉上窗帘布, 避免色温变化造成不良的影响。
(2) 摄像机位的放置
在记录教师上课的全过程中, 通过多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和方向上来进行拍摄, 通过景别的变化, 能更全面的反应教师上课的信息, 增强画面的可看性, 体验上课的乐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增加带摇臂的机位, 可以增加了镜头画面的动感和多元化, 增添气势和纵深空间感。可以通过3 (主) +1 (备) 的方式来进行放置, 具体机位如图1。
在配备三台及以上摄像机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完成拍摄, 如果条件所限只有两台摄像机, 也可以使3号机固定, 1, 2号机功能合一, 通过变化摄像机位置来满足拍摄的要求。
2. 摄制设备
演播室中相关摄制设备配备较齐, 声音与视频各自搭建独立系统。视频方面摄像机拍摄的信号通过同轴线输入切换台, 电脑屏幕信号根据需要直接输入切换台。音频部分主要配备教师上课用的无线胸麦, 以及学生和老师交流的无线话筒。胸麦与话筒音频信号进入调音台。最后音视频信号连接进入非线性编辑系统与录像机, 作为节目的一主一备。声音的好坏对公开课的质量起到较大的影响。无线胸麦与无线话筒需要选择信噪比较高的广播级设备。
公开课最终的存储上, 两套不同系统还是很必要的, 一路采用非线性编辑直接录制。如果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可以选用成像质理较高的编码, 如8bit的无损压缩, 另一路采用传统磁带录像的方式备份, 万一断电等突发事件出现, 也不至于所有的信息都丢失。
如果在教室中拍摄选用直接记录数字文件的摄像机, 简化后期素材采集流程, 便于快速进行编辑。摄像机型号可以选择如Sony EX-1, 文件直接记录在SD卡上。声音的采集也需要做好预案。如教师佩带的胸麦与学生回答用的话筒, 需要与不同机位的摄像机相连接, 将声音记录在卡上。同时相关摄像机随机话筒也需要打开, 防止因为外置话筒出现问题而导致收音失误的意外。
3. 教师准备工作
教师穿着的服装款式要求大方得体, 款式上避免使用细条纹, 影响拍摄的最后效果。颜色上不要纯白色或与背景颜色相类似, 便与背景形成反差。上课之前应当适当化妆, 适应演播室灯光。
讲课如需用课件, 在制作课件时采取深色背景, 对比较大的颜色, 便于不同角度拍摄时获得最佳的需要。不至于因为亮度等原因, 最后播出时不能很好地观察到课件。另外也能保证后排学生清晰观看。上课之前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安排, 前几排应坐满, 同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上课状态。为了能保证课程完整持续。教师于学生课前做好沟通, 为上课互动提前做好安排。
4. 前期拍摄人员要求
任课教师都需要有统一的考虑, 有充分的预计, 要求对拍摄的内容、过程较为清楚, 甚至需要事先专门的了解。
(1) 拍摄人员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熟悉拍摄内容, 并据此做好拍摄准备工作, 这样能使拍摄更有主动性。有些课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来回走动, 拍摄人员确定跟拍的机位, 提前做好景别, 焦点变化的控制。有些课程需要助教及学生配合展示的, 如音乐类课程, 就需要提前和教师商议, 安排好相关人员位置及入场方式, 做好课程内部转场工作, 拍摄时兼顾景别的大小。全景交代课程总体结构及相关内容, 中小景别抓拍精彩瞬间或者学生的一些反应。有多个景别变化的素材在后期制作能更好地剪辑出优秀的作品。
(2) 选择设置好相关技术指标
网络公开课展示的是一所大学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的风采, 真实地记录他们优秀的教学实践。在前后期制作过程中必然有其相关的技术指标。前期拍摄人员需要根据要求进行设置。视频分辨率如采用标清格式拍摄一般采用4:3画幅拍摄时, 分辨率设置为720×576。采用高清16:9画幅拍摄时, 分辨率为1024×576。视频帧率为25帧/秒, 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目前一般摄像机并没有1024×576选项设置。实际拍摄时可以设置成较为通用的1920×1080, 或者1280×720格式, 这两种格式可以最终完成1024×576的下变换, 同时不会发变形等不良现象。摄像机或录像机声音的采样频率选择48Khz。后期最后需要做混音处理, 最后制作成双声道。
(3) 拍摄注意点
公开课制作要求每节课一般在30分钟到50分钟左右的时长, 一门课大致在5讲以上。专业教师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 有时候会超出规定时间, 后期制作过程中需要对上课过程修剪。根据这个特点, 前期拍摄过程中需要多注意抓拍学生听课、记录、回答问题的细节, 同时兼顾全班同学的全景、多人的中景和两个人近景镜头, 集体翻书, 鼓掌致谢的镜头。便于后期的剪辑。
5. 后期制作人员要求
前期采取不同的拍摄方法对于后期来说相关的工作流程也是不太相同。前期制作主要有两种, 一种现场直接采用切换台来选择不同机位的信号直接成片, 后期制作相对简单, 工作量较少。而另一种采用多机位同时录制, 需要后期多机位剪辑来实现。后期制作工作量稍大, 不过可以灵活的应用不同的机位修补不足。
由于公开课时间限制, 专业课会有一定的取舍。大段内容的删除, 最终留下的内容, 应交给专业教师审核。可以先将完整的课堂音视频素材生成一个文件较小的音频, 交给专业教师, 由他确定具体删除的内容的起末点。将速记的电子稿交给后期。
在后期制作中主要会面对以下情况:专业教师上课内容需要删除, 删除后相关的编辑点的优化工作。如果是多机位后期剪辑的可以使用不同景别的镜头来接, 如果已经切好的片子, 有时需要学生的反应作为过渡。画面中主讲教师表情不自然等等, 可采用学生镜头替换或用同步的多媒体课件镜头替换。根据上课的内容与气氛适当做一些变化, 如添加不同景别学生的低头记笔记, 抬头看PPT等相关反应, 引导好互动的气氛。
全片完成制作后, 封装成MP4的文件, 同期声字幕以外挂SRT格式文件出现。将成片与字幕发布到网上之后,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字幕字体大小进行有效的调整。
总结
网络视频公开课作为一项对社会将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工程。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 选择特色鲜明的课程, 通过合适的拍摄和制作方法出精品。借助网络来提升相关课程竞争力, 让公众与学校都受益。
参考文献
[1]邓文新.录播系统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8.5
[2]陈坚志.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模式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 2010.13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了很多关于国外一些名牌大学的公开课的录像,我也下了一些,其中主要是医学的,还有一些关于音乐、心理学。最近看的是音乐的,名称为《耶鲁大学开放课程:聆听音乐》。
第一课是在学校的时候看的,老师在讲台上放了一些曲目,主要是交响乐作品,让一些同学回答,不知道下面有多少同学在听,总感觉反应平平,就连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回答的都很少,要我想在国内应该是抢答才对,尤其是有奖品的时候。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牛人很多,很多人直接说第几交响曲。第二堂课老师回顾上次课内容的时候,感觉显然很多人没有复习功课或者课下准备过一些东西,貌似就像是中国的任选课一样,无关大紧的。
课堂总体给人感觉很好,时间很紧凑,老师讲课很有重点,不耽误时间。这点我在大学的感受是,我的大学课堂,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的,很多老师竟然很扯淡,有的甚至扯的很远,表达也不准确。试想来,大学上的课虽多,可真正有用的,或者让你感觉很受用的课程,没有多少。像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医哲学等课程,真是扯淡,上不上没有什么感觉。而且最讨厌的是老师照课本念或者大篇幅的拽学术,
上了几年学,才深深体会到,真正学到的东西都是自己努力的,而老师课堂只不过是点拨和引导罢了。尤其是国外的大学,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往往会示范教学,而且会把所有课程相关的.资料,尤其是重点放在网上供同学下载。而国内的大学,尤其单说我学校,老师讲课的重点总不是那么明确,还发扬教一学二考三,教那一个都不行还学什么二考什么三啊!尤其考试前同学们向老师求重点,为的就是宝求考试顺利过关,老师说不画重点,让我每每复习的时候,都深感背的这些有个什么用。
反思一:公众消防知识贫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火灾,还有许多人被火烧伤,这是因为很多人不懂得消防常识,不了解火灾发展过程和燃烧特点,不能掌握火灾时的避难自救逃生知识和方法,待大火烧来了,只会惊慌失措。因此,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的强弱,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安宁。
去年四月份,哈尔滨市某报社就遇火如何逃生、是否有家庭灭火和逃生设施、遇火怎样报警等问题,向教师、工人、司机等各种职业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没有一户家中配有小型灭火器等设施,自救逃生用的缓降器几乎没有听说过;近60%的家庭出门不断电源,30%的家庭电视昼夜待机;停电时,80%的居民选择使用蜡烛照明;遇火报警时,仅有15%的人知道报警时除时间地点外,还应尽量讲清火源、人员被困等情况,并有60%的人不清楚应尽量在附近路口引领消防车辆;火场逃生,70%的居民不会自救,只知道如何跑出火场,而忘记了堵门、放烟、及时呼救等必要措施……
调查情况其结果虽不能说完全反映问题,但忽视消防知识的学习、忽视灾难的预防等现象的严重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为教给人们自救知识,做到未雨绸缪,近年来各地频频举办各种形式的消防器材展览、消防常识宣传活动,尽管主办者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准备工作非常充分,传媒也作了大力宣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参观者寥寥无几……
反思二:消防教育的滞后导致国民消防观念淡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和民族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消防工作也不例外。我国现行的消防教育工作盲区不少,消防教育的现状与消防工作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火灾的发生,除了少数是纵火或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的以外,绝大多数与人的行为因素有关。因此,要想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火灾的发生,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通过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增强人的安全防灾意识,才能对事故进行科学、卓有成效地控制。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一般都建有专门的消防院校和各类培训中心,以负责各类消防人员和公众的消防教育学习,一些社会大学也设立消防系或消防专业。据介绍,美国除国家建有消防学院外,各州、市均设消防学校,各县、镇还都有消防培训中心,消防已纳入大学、中学、小学和职业培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日本、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参加政府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包括火灾在内的各种急救训练班,急救小册子更是人手一册。
但在我国,消防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有的地方意识到消防教育应从娃娃、学生抓起的重要性,并将消防常识课列入了中小学教学大纲,但在教育力度、物力财力投入上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在全民消防教育方面还没有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计划和办法。
通过参加本次消防知识讲座和消防演练,使我组工作人员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时刻提高防火灾警惕,会后要求我组全体人员工作中应要掌握以下消防技能:
1、火警报警电话119及报警流程。
2、我组区域消防安全通道以及路线、消防栓位置及数量。
3、消防栓的水、流程图和监控室的报警电路图。
关键词:大学视频公开课,字幕翻译,科技翻译,翻译策略
一、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文本类型理论”与“目的论”
卡塔琳娜·赖斯将源语文本分为三类:“传意性文本”、“表情性文本”和“使役性文本”。她指出, 在翻译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传意性文本用于传递事实, 翻译时首要目的是保证信息准确。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强调应从目的语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 “目的论首要关注的是译作的目的, 这个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
二、大学视频公开课字幕的文本分析及翻译目的
理工类“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字幕属于传意性文本。作为信息载体, 其字幕是为了服务于需要学习专业知识的观众群体, 其文本功能是向观众准确、完整地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事实和现象等。因此公开课字幕汉译英的首要目的, 是充分保证译语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做到译文简洁、精炼, 同时注意交际的有效性、学术性和严谨性。
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视频公开课字幕汉译英策略
理工类公开课的字幕翻译既属于影视翻译的字幕翻译范畴, 也属于科技翻译范畴, 其翻译策略不应局限于直译法, 而应采用增补法、省略法、还原法和转换法等多元化的科技翻译策略。例如在课程《改变世界的化学》中:1) 我们来看看能量的转化方式。1) Now let's turn to the ways to convert one energy form into another. 分析:原文中“能量”无需说明复数概念, 而译文中需要使用增补策略, 将“不同的能量”进行转换的隐含意义明示出来。2)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3) 那就像……我们说火。2-3) Thermal energy, like fire, can be converted from chemical energy. 分析:翻译时首先采用了还原法, 将“那”还原为“热能”, 其次省略“我们说”, 最后将原文的宾语“热能”转换为译文的主语, 从而既与前句衔接, 又兼顾到汉语重心英译时前置的逻辑需求。
影视语言有五个特性: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其中, 影视语言的瞬间性使得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 公开课字幕译文必须简洁明了地传递信息, 可以采用语序调整法、缩减法和省略法等字幕翻译策略。例如在课程《从宇宙到夸克》中:1) 你或者你的朋友在船舱里往前跳或者往后跳。2) 如果你用的力气是相同的。3) 并不会因为。4) 你在往前跳的时候船在你的脚底下又往前行驶了一段。5) 而你落下来的时候跳的距离就短了一些。6) 而或者是你往后跳。7) 你跳在空中的时候船往底下又开过了一段。8) 测量的话你是跳的更远一些这些结果都没有。
1) In the ship's cabin, you may jump either forward or backward.
2, 8) In either direction, with the same force, the distance you jump will remain the same.
3-5) The distance will NOT be shortened when both you and the ship are moving forward.
6-8) NOR will it be lengthened just because you are moving backward while the ship is moving forward.
8) The distances you jump with the same force will be the same regardless of the moving ship .
分析:汉语的后重心特征使得8) 中的主要信息与条件2) 之间相隔较远, 而字幕的瞬间性使得观众无法回溯前文, 将影响源语信息的完整传达。故应采用语序调整法、缩减法和省略法等策略, 不拘泥于源语的文本语序, 以使译文信息明确、重点突出、流畅通顺。
四、结语
作为科技信息载体的理工类视频公开课字幕, 其译文目的是准确、完整地传递源语文本的信息内容, 其译者需要灵活使用科技翻译策略和字幕翻译策略, 以实现其交际目的。如果能够给大学公开课的视频都配备准确的英文字幕, 将可以展现我国大学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实力, 提高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 Nord.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张美芳, 王克非, 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48-49.
[2]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李德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112.
大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心得感想1
今天我们进行了消防演习。
首先_给我们讲解了消防演习的内容,就是听老师的指挥,走指定的路线,到指定的地方集合。接着,我们就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了演习,指定的集合地点就是操场。然后,老师让我们排队,数了人数。最后,梁校长进行了讲话,告诉我们消防演习,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当我们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比较火灾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对了,消费演习时,看到二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有不少用毛巾,捂住了嘴巴和鼻子,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回家后问了妈妈,原来尽量少吸入有害的气体,烟雾等等……
大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心得感想2
今天早上,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消防演习。
早上8点多,我们正在上数学课,忽然响出了一阵阵声音,王老师急忙叫我们拿出毛巾赶快排队,排完队王老师就叫我们蹲下用毛巾捂住鼻子,奔向了操场上,好像我们的眼睛出现了一场火景。过了一会儿,全部的班级都到了操场上,有的班级都蹲下,就是我们班没有蹲下,王老师看到别人都蹲下了,就是我们班没有蹲下。过后王老师就叫我们蹲下了。
过了一会儿,声音没有了,副校长说:”刚刚我们演习了消防逃生,有的人很在乎,有的人却不在乎,有很多人不是被火给烧死,而是被烟给呛死了。“
通过这一次消防演习,我知道了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惜生命。
大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心得感想3
十一月十六日,学校举行了精彩消防演习。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响 起,我们赶紧在教室门口排好队,接着,所有同学有序的下楼。橙色的烟雾弥漫着整个楼道,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鼻而来。我们赶紧用手捂住口鼻,弯着腰,快速逃离火灾现场,在操场集合,逃生第一关通过了。消防员叔叔给我们讲了灭火的方法,并且演示了一次。铁桶里燃烧着熊熊烈火,消防员叔叔叫我们如何使用灭火器,“一拔二提三扶四按的口诀,把灭火器对准火根部,霎时,大火扑灭了。老师和同学们也兴致勃勃的演习了一次。
消防员叔叔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的讲座。说了一些生活中火灾时的处理方法和自救方法。通过这次演习,让我明白遇到火灾或别的困难时,必须要冷静处理和对待。
大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心得感想4
星期五,我校学生进行了消防演习。
演习前,同学们感到既紧张又兴奋。你看,有的同学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什么;有的同学拿着小毛巾严肃地坐在座位上,好像整装待发的士兵;还有的同学伸着脖子向窗外张望……
就在这时,不知谁”哇“的一声,全班顿时沸腾了:只见一团红色的浓雾冲进走廊。原来,为了模拟真正的火灾,消防员叔叔在楼道里放了烟雾弹。”呜——“随着刺耳的警笛声响起,演习开始了。全班同学冲出教室,排成一路纵队,紧跟在四(2)班后面,猫着身子迅速地向楼梯口撤退。”哎呀!“可真刺鼻呀!我连呛了好几口烟,快!赶紧用准备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哎!这下总算舒服点了。下楼梯了,只见楼道里一片红色,什么也看不清,真像身临火灾现场,可同学们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向操场安全撤退……
哇,终于到操场了,同学们还有些气喘吁吁的,连手上的湿毛巾都被熏得焦红的……
大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心得感想5
我怀着兴奋又高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因为哥哥班组织了消防演习的活动。
哥哥的同学在车上,打打闹闹的,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玩手机,还有的在打_牌。在打打闹闹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来到了地点。
我们先分成两队,分家长队和同学队。我们有了各自的导游后,就上了二楼。我们先了解了灭火器,有三种灭火器,一种干粉,一种泡沫,一种是二氧化碳。导游让我们试了一下,怎么用灭火器·。我拿着灭火器,就等于拿了块大石头一样,重死我了。
三楼,我们玩答题,是两个人一组,但是没人和我坐,上面有A,B,C,D。看频幕答题,我一个人得了13分!后面,我们模拟走有火通道,我们捂住鼻子,往里走,里面很黑,我通着安全通道走,终于走了出去。最后又在地铁上模拟着火,我们打开紧急通道逃出去了。
关于收看大学消防公开课个人观后感1
观看了《消防知识教育》这个电视节目,我知道了2000年全国18万人因火灾而死亡,4404人因火灾而受伤,全国为此损失了15.2亿元,每天在身边有527起火灾事故。
有一次,一个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游,正玩着,有几个同学看见对面的小山沟着火了,他们立刻去救火。但是他们越扑,火就越大。最后刮起了一阵大风,火立刻趁势向他们烧去,小山沟里一片火海,8个同学被烧死,一个同学被烧成重伤。
看了之后,我想:小学生应该先自救,然后再想着去救火。未成年人保护-法上和火灾救援的20条规定里都有不让小学生等未成年人救火的法则。
还有一个案例,说的是有一位21岁女子因家里着火从高楼跳下,摔死了。看了这个案例,我想:“她为什么要跳-楼呢?没有别的办法吗?”这时老师在讲台上说:“既然你们这么小都能想办法,难道她不会想吗?可能是因为她太晚的发现家里着火了,没时间用别的方法逃生,所以只能选择用跳-楼的方法,心存一线生存希望,没想到摔死了。
火灾多无情!我们要阻止火灾的发生。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要检查一下所有带电仪器;大人们最好不要抽烟,要抽也要在抽完后把烟头扔进烟灰缸,不要乱扔等。大家都要树立消防观念,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识,从思想上重视防火,从行为上注意防火患于未然,营造安全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
关于收看大学消防公开课个人观后感2
观看了《消防知识教育》这个电视节目,我知道了2000年全国18万人因火灾而死亡,4404人因火灾而受伤,全国为此损失了15.2亿元,每天在身边有527起火灾事故。
有一次,一个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游,正玩着,有几个同学看见对面的小山沟着火了,他们立刻去救火。但是他们越扑,火就越大。最后刮起了一阵大风,火立刻趁势向他们烧去,小山沟里一片火海,8个同学被烧死,一个同学被烧成重伤。
看了之后,我想:小学生应该先自救,然后再想着去救火。未成年人保护-法上和火灾救援的20条规定里都有不让小学生等未成年人救火的法则。
还有一个案例,说的是有一位21岁女子因家里着火从高楼跳下,摔死了。看了这个案例,我想:“她为什么要跳-楼呢?没有别的办法吗?”这时老师在讲台上 说:“既然你们这么小都能想办法,难道她不会想吗?可能是因为她太晚的发现家里着火了,没时间用别的方法逃生,所以只能选择用跳-楼的方法,心存一线生存 希望,没想到摔死了。
火灾多无情!我们要阻止火灾的发生。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要检查一下所有带电仪器;大人们最好不要抽烟,要抽也要在抽 完后把烟头扔进烟灰缸,不要乱扔等。大家都要树立消防观念,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识,从思想上重视防火,从行为上注意防火患于未然,营造安全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
关于收看大学消防公开课个人观后感3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看了一个关于消防知识的影片,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火灾是非常可怕的,近十几年来火灾吞噬了上万人的生命,经济损失达5.2亿元.要知道水火无情,可是大多数火灾却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很多原因造成火灾,如蜡烛,蚊香,用电不当都可以引发火灾.前几天发生在上海商学院几位女生因火灾失去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她们就是用违规电器造成电线短路造成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不要玩明火,还要监督周围的人.在片中我看到一个实例,在某个周末,小王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老师叮嘱他要注意安全,然后就走了.由于这个实验很简单,小王一下就完成了.他离开公司的时候忘了关酒精灯,结果酒精灯点燃了化学品,化学品引发了整个大楼着火.还好是周末,没有人员伤亡.小王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面临着法律的惩罚.仅仅是因为一时小的疏忽而酿成了大祸.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消防知识,深知烈火无情,生命是宝贵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失去生命,要养成防火的好习惯,如检查家里的用电安全。.我们不仅要学习预防火灾的知识,还要学会火灾后如何应对逃生的知识.,例如出门旅行住酒店,看电影等,要先知道安全通道在哪里.。在影片中我还学到了火灾自救的知识,要及时逃生,不要有半点犹豫。要用湿毛巾捂住嘴。我知道在日本每个学校的学生都会经常做消防演习,在这里我想向学校提建议,能否也给全校师生每年年定期做消防演习,防患于未然..关于收看大学消防公开课个人观后感4
今天,我看了一个《消防知识教育》的视频,有一些想法。
在火灾中丧命的人可真不少,大部分丧命的人都是因为防火意识和自救意识不强所造成的。视频中有一名同学在打火警电话时急的说不清楚话了,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我认为以后如在遇见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一定不能慌乱。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自己的力量有限,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平时要熟记各种急救电话).打电话时,一要说清楚地址,二要说清楚自己的姓名和可以随时联系的电话号码。还有就是尽量说清楚当时的火势与火灾原因,以便对方带上最有用的工具。
看过这个视频以后我还学到了遇到火灾怎样自救:如果火势小,可以逃到空地上,不要依恋财物,不然损失会更大。在逃离时不能大声呼救,否则会吸入有毒气体。在逃离时应先用湿毛巾或湿被子捂住口鼻,尽量趴底身体再向空地逃离。
虽然上面讲了很多救火和自救的知识,可我就得防火更为重要。
家里的电线要定时检查,排除隐患。天然气、煤气的输气管也要定期检查,老化输气管要及时更换。做晚饭时要记得关火。浪漫的烛光晚餐也是要小心的。
总之,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如果我们睡觉前、出门前检查好家里的炉火,电器开关,就会有效的防止火灾。
关于收看大学消防公开课个人观后感5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消防知识教育》,主要是讲关于火灾和火灾引起的原因及火灾时的自救。
我们看见那电视播出的十大火灾都面面相觑,那真是太吓人了!那烧死的人数,已经达到上千人了!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也达十亿多,火灾不仅把人们的生命带走,而且还给人类带来庞大的损失。
在记录片里主持人说,大多数火灾都是人为引起的,就比如说:一个蒙古的家庭,家中最小的儿子因好奇而把自己烧伤;某大学因一个同学在实验后疏忽忘记关火,导致酒精瓶破裂,引起了一次爆炸,将实验室化为乌有…….我们还从主持人口中了解了怎样在火灾前自救,也知道了在各种办法都试过也无法逃生时,千万不能跳-楼,主持人还介绍了一些巧妙的逃生方法,同学们个个都说妙,有一些人说这些我都会,老师提醒大家说在情急时人容易失去理智,忘记这些自救的办法,所以火灾发生时一定要冷静,别慌!我们听了都点点头。
在我国的方针政策越来越注重公平的历史时期, 对公正世界信念进行研究无疑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而一个大学生的公正世界观念对其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引导性, 因此, 调查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状况, 为教育系统设置合理的课程提供依据,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某高校大学生为被试, 发放2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86份, 有效回收率为93%, 其中男生85人, 女生101人;独生子女67人, 非独生子女119人;低年级 (大一、大二) 学生114人, 高年级 (大三、大四) 学生72人。
(二) 研究工具
采用杜建政等 (2008) 编制的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量表, 包括三个维度即终极公正、内在不公正和内在公正, 共19个项目, 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 分值越高说明被测者公正世界信念越高, 该问卷α系数为0.808, 各分量表的α系数也均在0.640以上,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 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公正世界信念在性别、独生子女、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一) 公正世界信念在性别上的差异
数据表明,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总分 (T=-3.246, P<0.01) 、终极公正 (T=-3.375, P<0.01) 、内在不公正 (T=-1.979, P<0.05) 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且女生高于男生;内在公正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T=-0.847, P>0.05) 。
(二) 公正世界信念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
数据表明,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总分 (T=-3.107, P<0.01) 、终极公正 (T=-3.383, P<0.01) 、内在不公正 (T=-2.499, P<0.05) 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 且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内在公正在独生女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T=-0.408, P>0.05) 。
(三) 公正世界信念在年级上的差异
数据表明, 公正世界信念总分以及各个维度上均不存显著的年级差异 (T=0.621, P>0.05) 。
三、结论与讨论
公正世界信念总分以及终极公正和内在不公正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与刘长江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说明在社会化程度上, 男生高于女生, 他们比女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而在终极公正和内在不公正维度上, 女生得分均明显高于男生, 说明女生更多的认为这个世界上虽然很多现象是不公正的, 但是最终都会回归到公正的状态。相比之下, 男生更容易对这个社会的不公正现象义愤填膺, 会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和政治事件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女生相对男生来说, 对于政治事件的关心程度和敏感度较低。
非独生子女公正世界信念、终极公正、内在不公正得分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且差异显著这与任楠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样本的选取不够广泛, 缺乏代表性, 另一方面可能与家庭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非独生子女家庭中, 孩子能够学会与其他兄弟姐们分享资源, 更多的学会与人相处, 因此在社会上与人共享资源时, 能够较好的处理, 相对于非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与人分享的意识较差, 在社会上与人共享资源时, 不再享受在家庭中自己可以独享的优待, 同时缺乏处理能力, 因此, 内心可能会较多的感到不公平。
最后, 在年级变量上, 高年级的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得分略低于低年级学生, 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还未走向社会, 在大学阶段接触到的环境相对稳定, 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很大变化, 对于世界公正的认识也不会因此而有很大改变, 因此不存在显著差异。
摘要:为了了解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状况, 采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对某高校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为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总分、终极公正、内在不公正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内在公正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上、年级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
参考文献
[1]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7:249-251, 299-301.
[2]杜建政, 祝振兵.公正世界信念:概念、测量、及研究热点[J].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2:373-378
[3]任楠.中国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 2009
每当发生火灾时,那一声紧过一声的警笛穿云而来,身着橙色消防服的消防员们仿佛从天而降,没有一丝犹豫的冲进地狱般的火场。大火烧毁了房屋,烧毁了家园,但是烧不断消防员救火的步伐。面对令人窒息的滚滚浓烟,灼人心肺的熊熊烈火,他们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扑灭明火,搜寻和解救被困人员。
当一场又一场大火被扑灭,一个又一个人员被救出,人们敬佩他们,崇拜他们,是因为大家知道,同所有的危险不同,消防员面对的是死亡。他们要与火神拼搏,与死神较量,用生命去做赌注,挽救更多的生命。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消防员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却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3月30日的四川省凉山森林大火,我们英雄的消防员和干部群众为了扑灭大火,立即赴汤蹈火奔向现场。不幸的是,27名消防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在救火过程中牺牲了。而其中的27名消防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3岁。
【耶鲁大学公开课公正】推荐阅读:
耶鲁大学博士02-18
精选耶鲁大学励志名言12-30
大学公开课教案05-26
耶鲁大学心理学笔记07-17
大学生创业公开课09-08
观看大学消防公开课个人反思11-05
2024年美国耶鲁大学mba申请指南11-25
【美梦网】美国留学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详解09-13
耶鲁校长致欢迎词10-11
北京工业大学公开招聘启事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