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史教学大纲(通用9篇)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外服装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开设学期:二(本科)
总 学 时:32 其中讲授学时:30
实践学时:2 计划学分:2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概论 讲授语言:汉语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和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外服装史是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外传统服饰是人类服饰史中的宝贵财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审美素养,感受中外服装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加强对服装设计的人文性的感悟,丰富创作思路。
三、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
材:《中外服装史》 张竞琼、孙晔 编著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11.9 参考书:《中外服装史》 黄能馥、李当歧、藏迎春、孙绮 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 《中国服装史》 袁仄编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编著 商务出版社,1992 《中国服装史》 华梅编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西洋服装史》 李当岐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西方服装史》 华梅编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外国服装史
第一章
服装的起源(2学时
讲授)知识点:
1、旧石器时代晚期
2、新石器时代
3、服装起源概说
第二章
上古时代服装(4学时
讲授)知识点:
1、古埃及王国时期的服装
2、美索不达亚的服装
3、克里特-迈锡尼的服装和古希腊的服装
4、古罗马服装及其与古希腊服装的联系 第三章
中古时代服装(4学时
讲授)知识点:
1、拜占庭时代
2、欧洲文化黑暗时代
3、罗马式时代
4、哥特式时代
第四章
近代服装(2学时
讲授)知识点:
1、文艺复兴时期
2、巴洛克时期
3、洛可可时期 4、19世纪欧洲
第五章
现代服装
(2学时
讲授)知识点:
1、世纪之初与女装现代化
2、“二战”前后与迪奥“新面貌”
3、六七十年代与成衣革命
4、世纪之交与多元化
中国服装史
第六章:上古时代服装
(4学时 讲授)知识点:
1、概述
2、夏商周服饰
3、春秋战国时期服饰
第七章
中古时代服装
(8学时 讲授)知识点:
1、概述
2、秦汉服饰
3、魏晋南北朝服饰
4、隋唐服饰
5、宋元服饰
6、明朝服饰
7、清朝服饰
第八章
中国近代服装(4学时 讲授)知识点:
1、概述
2、清代服饰
3、改革开放前服饰
4、改革开放后服饰 第九章
期末复习
(2学时
实践)
1、课程总结
2、期末复习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二)成绩评定
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占30% 期末考试:占70%
六、编制与审核
编制人:
编制时间: 教研室审议: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 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中外服装史》课程主要采用这种方法。在讲授法中主要有两种教学形式:
1.1 讲解的形式
这是一种以教师说明、解释为主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形式。它能够把教学涉及的大量新信息、新内容较快地向较多的学生传输。不过, 这是一种单向的教学形式, 如果一次性上课时间过长, 学生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 在讲解的形式中适当地插入提问的形式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1.2 提问的形式
这种形式是以教师提出较多适当的问题为主。在讲解时间稍长学生开始注意力不集中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 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到隋唐五代的服装时, 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可以提问:“皇帝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他们会立即振作精神答:“黄色。”再问:“皇帝穿黄色衣服起源于哪个朝代?”他们就不太清楚了, 有人说唐代, 有人说宋代, 还有人说明代, 还有人根本不知道。这时告诉学生:“等你们听完这堂课就知道了。”学生就又会集中精神注意听讲了。
1.3 讲授法的不足
我国的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讲授法。但是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 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 对较长课时的课程尤其明显。所以, 讲授法必须和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做到取长补短, 让学习效果更好。
2.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通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 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 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学习。它可弥补讲授法的不足, 大大地增强课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2.1 利用多媒体投影图片
《中外服装史》如果使用普通黑板教学, 费时费力。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历史中服装的图片投影给学生, 那比用一大段话来描述效果好得多, 既节省时间又加深学生印象, 使学生通过视觉感受直接体验知识。
2.2 利用多媒体放映电影
结合电影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古埃及、古罗马的服装服饰时, 可以给学生放映电影《埃及艳后》片段, 这个片子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 还获最佳服装设计等奖项, 而且其中的服装全是以古埃及、古罗马时期为历史背景设计的。因多媒体的使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情境, 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 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这样上课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教会他们从电视、电影中获取知识。
3 自学指导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 以及进行实验并通过思考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方法。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3.1 提问的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自学章节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观察学生有无未理解的部分, 如果有, 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补充讲解。最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由教师解答。以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并消化这一章节的内容。
3.2 小组实践法
把全班分成小组, 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收集信息, 最后每组选出一人把各自的成果向全班介绍交流。这种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师将班上学生分成十组, 并将二十世纪的服装这一章的内容分成十个时间段, 每个小组搜集、整理其中的一段。要求每组完成的内容有:历史背景、服装、饰品, 然后提供查阅资料的地方和网址, 提前三周布置任务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最后留出大约两节课让学生上讲台讲课, 在每个小组讲完之后教师要做适当地点评和补充。因为每个人都参与, 所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 想看看自己的组和其他的组谁准备的资料更全、谁讲得更好。
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要学知识, 还要学习学知识的方法, 学习做人, 学习合作。而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 还尝试自学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学习协作能力。而且通过讲授法传授给学生的内容他们很容易忘记, 而学生对自己查阅过的内容记忆特别深刻。这就弥补了讲授法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的缺点。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国外许多高校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其特点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强调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个观点, 在每一章节结束要有相应的练习。并且使用多媒体放映现代服装设计师以某个历史时期的服装作为灵感来源的服装设计作品图片, 并对这些图片加以分析, 教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服装设计实践。
通过这些方法, 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并且以后不再死记硬背, 而是通过实践来记忆, 真正地做到将别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中外服装史》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为目的的。因此, 《中外服装史》的教学方法不能只单一地运用一种方法, 因为不论用哪一种方法都会有它的不足之处。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就应该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 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摘要:《中外服装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信息, 但是讲授法也有很多不足。文中列举了讲授法的优缺点, 并对如何弥补讲授法的不足, 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外服装史,教学方法,讲授法
参考文献
[1]郑信军, 张晓瑜, 张宝臣.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关键词】中外广告史 广告教学 创造能力
中外广告史作为广告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及基础课程,因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使得许多高校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倾向于采用较为传统、相对严谨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方法为主,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史料繁多,教师也往往过分依赖教材,将陈述史实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所谓创造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积极能动地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①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培养广告学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当成为中外广告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是由广告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及中外广告史的课程地位等因素决定的:
1、广告学科的应用性要求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广告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广告产业对广告从业人员的要求直接决定着广告学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在现代广告活动中,创意是广告的核心。作为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创意产业之一,广告产业需要广告教育为其提供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并且将以创造能力的高低作为衡量广告从业人员水平的标准。有鉴于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然应当成为广告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每一门存在于教学体系中的课程都应当注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外广告史也不例外。
2、中外广告史的课程地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在广告学本科教学体系中,中外广告史往往作为基础必修课,在本科一年级设置,成为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性课程之一。在教学实践中,筆者发现该门课程极易形成学生对于整个广告学专业的“第一印象”,由于首因效应②而影响学生对整个广告学专业的认知。作为一年级新生,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处在模糊状态,专业基础课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专业的基本认识和学习热情。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中外广告史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收模式,一方面会导致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自己实际专业能力的提升没有显著帮助,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得该课程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会令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产生落差和偏向,失去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因此,在中外广告史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于创造的热情是非常必要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态度,甚至关系着整个专业教育的最终效果。
以上论述表明了在中外广告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如何在以历史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中培养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新颖性和原创性,主要由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及创造性技能组成。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结合创造能力的构成内容与中外广告史的课程特点,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方法:
1、“制作”历史:开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思维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中外广告史的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制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参与性的主动学习。通过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史实进行质疑性的讨论、辩驳,加深学生对史实的了解,形成自己对历史的原创性见解。
同时,通过研究型的课外作业,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搜集整理真实史料,制作属于学生自己的“原创”广告史。如笔者在教学中设置的学生作业——“本地广告史制作”,其内容是让学生组成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或行业,使用文献查找、实物拍摄等资料收集方法,整理形成本地的行业广告史,并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思考,努力创新,锻炼了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创造能力。
2、“修改历史”:训练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的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中外广告史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历史上经典的广告创意。让学生对这些经典创意进行修改和再创造,是训练其创造性想象的好方法之一。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授1890年美国柯达公司的广告,其广告语是“您按一下按键,其余的我们来做”,强调该品牌相机的易用性。在讲解了该系列广告的历史背景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对这一经典创意在符合当时时代情境的前提下进行修改,并制作出自己的广告作品。在这样的再创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学会了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进行创造,创造能力也有所提高。
3、间接促使学生提高创造性技能
中外广告史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为主。而在这一系列提升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过程中,由于需要通过创造性技能将思维和想象成果加以呈现,学生将会意识到提高自己创造性技能的紧迫感,产生学习动机,在其他针对创造性技能的课程中转化为学习动力,形成创造能力培养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中外广告史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升教学认识,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建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良性循环,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适应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
注释:
①《广告心理学》,余小梅 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9月,P222
②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参考文献:
[1]陈培爱.中外广告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美]沃尔特•D•斯科特.广告心理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课程总结
文史学院09级广告(2)班黄春梅
20092850 2011年12月16日
中外设
中外设计史课程总结
又到了期末结课的时候了,不得不说说自己的感受。而给我最大的体会便是,这是一门愉快的课程。
先谈谈我对这门课——《中外设计史》,名字很好很强大,有关其学习必要性的理解吧。现在我们已经大三了,作为广告人的后备军,业已学习了不少有关设计的课程,比如平面设计基础、数字图片处理、企业形象设计、平面设计等,尽管如今我们对设计下的分支有了微观方面的接触,但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对设计的一个宏观的历史性的认识。
今天的强大和明天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的传承与革新。若要将一个事物了解得更为透彻,那么探究者必然要对它的历史渊源、它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都弄个明白,至少也不能让自己茫然不知。换言之,设计本就是历史长河中的又一部巨著,它深深嵌于每一个时期的人文物质发展之中,我们无法只去看它今天的模样,当我们站在历史的枝头上重新见证它的萌生、成长、成熟,这样我们才对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向得到更为客观准确的掌握和预见,当然,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设计的其他分支以及有关设计的其他课程。所以,感谢老师在课堂上的悉心讲授,这给我们带来的在学习和今后研究上的指导与帮助必将是您乐于见到并因此感到欣慰的。
第二个让人愉快的就是老师的课件图多字少,并能配备宣传视频却能同样达到声情并茂、全面的讲授效果,非常感谢老师“体贴”的课堂准备十分有效地促进了我们对课堂的快速吸收。当然,我们也很“乖巧”地以“广告人敏锐的眼光”来快捷挖掘图片亮点和视频信息。
说到这里,便不得不再次感叹一下造物主的神奇啊。它不仅创造了世间万物,更赋予了人类绝无仅有、无可衡量的思维与智慧,使他们得以随着历史向前的车轮不断改造一切物质环境,并创造了精神文明,来求得生存与最终享受。于是,设计由此而生。
人的创造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目的性、预见性、自觉性和规则性。最初的设计便是从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物质改造活动开始的。这一时期的设计以物质生产为依托,并直接服务于物质生产活动。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石器工具的出现正是人类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开端,这个时候的设计作品仅仅只是专注于工具的实用性。但随着生产的逐渐发展,工具的种类和样式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工具外表的美感,并把实用性和审美结合起来,赋予设计物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
设计是一种建立在美的审视基础上的物质创作,美的创作才是设计。所以我个人认为,人们早期的在工具制作上的审美追求的萌芽才是设计的真正开始。虽然这种美的自觉性追求要晚于实用性方面的考虑,然而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意识却是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得以升华的,这种自觉性的审视意味着人类关于精神文明思维的萌生。设计便从这一萌生的延续中在物质世界和文明世界之间扮演着连接融合的角色。包括今天如此娴熟精致的设计作品我都很喜欢,它们适应了这个社会的需要,让我们生活便利,并带来美的享受,才会为我们所接受。
在悠久的历史中,我觉得中外的设计风格还是有细微差别的。虽然同样地,都是受当时的制度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等的影响和制约,但在设计象征的表现形式上并不尽相同。古代的中国人喜爱以鼎、符、玉佩、玉璧、莲花等来显示地位和宗教,那些动态的历史则用文字、书画予以叙述;而外国多爱用连环画似的石壁或石柱雕刻去讲述一个个精彩动人的历史故事,比如图拉真纪念柱。
相较于中国的设计文明,我更赞叹外国对待设计的态度。他们虔诚地向一切艺术文明致以敬意,为世间所有物种的存在感到惊叹,所以他们的作品都包含着对已有生命的信奉,寄寓着对未知生活的张狂想象,这样的艺术灵魂便能经久不衰,也最能传承。纵览西方国家的设计发展史,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们的设计可以很坚定地继承过去的艺术思维,乐意于去保留完善,他们会愿意有新的思想,愿意去学习新的艺术,更愿意让外面的新事物融于自己的艺术元素之中,却不会摒弃历史,这种独特是他们对历史的尊重,也必然让他们因此得到世人的尊重。
反观中国,发展至今,我们已经丢掉了太多东西,诚然伟大的历史给我们留下无比辉煌、曾经一度让世界瞩目的文明财富,但当愚惰滋生,精粹不再延续,历史不再传承,繁荣嘎然而止,我们的设计又将以怎样的优势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呢?没有灵魂的艺术不是艺术,失去特色的设计必定无人铭记,看看花木兰,看看中国功夫,看看熊猫,这些我们不及外人看透的珍贵,所以放弃那些画虎不成的设计风格吧,越是自己的,才越是值得的。
当然,这些认识尽管浅显,却是我真实的课堂记忆。设计方面的历史在高中时候的历史课上有所涉及,可从来一带而过。而这个课程给我的设计感触和思索是迥然不同的。我没有百分百的听课,但我有了独立的思考,并形成了一定的想法,我感到愉快。同时也感谢老师在这最后的机会给予我们如此宝贵的“言论自由”。
另一件愉悦的事情就是老师的无作业教学,这真真是“教育发展的光明前景”呀。这不仅实现了老师最初的无压力课堂的诺言,也让我们觉得无可言传的轻松。借此发一下牢骚吧。本学期我们实践课实在太多,大小作业一件一件接踵而来,且几乎每一个都附带着“丰富的查阅背景”,直让人烦恼不已。这里又不得不感谢一下老师这一无私的人文关怀啊,为我们的中外设计史这门看似死气沉沉的课堂注入了多少活泼轻松的元素。
填空和判断
1.我国2010年广告总额为3125亿。
2.中文报刊中最早使用“广告”一词的是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
3.最先使用广告一词的国内中文报纸《申报》。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告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
5.殷七世祖王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有记载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人。
6.我国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是“白兔捣药”图.7.近代最早出现的中文报刊广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8.鸦片战争后,最早刊登广告的中文刊物是《遐迩贯珍》月刊(1853年创刊)
9.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10/14,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10.国最早出版的广告学研究专著是1918年6月,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
11.我国最早的广告管理规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民律法案》
12.旧中国广告同业最早的组织“中国广告公会”
目的和宗旨:调解同行矛盾、维护广告业社会形象、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
13.1979年1月14日,丁允朋在《文汇报》发表《为广告正名》,对广告业的恢复,从理论上奠定了基础。
14.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参桂养容酒广告。15.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通栏刊登了天津牙膏厂的商品广告,成为我国恢复刊登广告的第一家新闻媒体,蓝天牙膏成为恢复广告后第一个刊登的广告。
16.1979年,成为现代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元年。
17.文革后第一次登陆中国的外商广告是1979年3月15日上海电视台播放的“瑞士雷达表”广告。
18.1984年,奥运会,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广东三水酒厂的厂长李经纬借健力宝打响了中国企业借助体育营销的第一枪。
19.媒体1992年出现扩版热潮.20.《华西都市报》作为中国第一家省委党报创办的子报,创办于1995年。
21.1982年2月2日《广告管理暂行条例》。5年后,《广告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22.1981年7月15日,由上海广告装潢公司主办的《中国广告》杂志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专业广告杂志。
23.中国广告协会创立于1983年12月,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国广告界的行业组织,是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
24.我国广告学研究三本核心刊物是1981/7/15《中国广告》,1984/8《国际广告》,1994年,《现代广告》。
25.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综合性的广告管理法规是《广告管理暂行条例》于1982年2月6日由国务院颁布。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于1994年10月27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于1995年2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
27.1986年,贵阳电视台制作并播出了一则《节约用水》公益广告电视短片,这是我国第一条成熟的电视公益广告片,标志着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正式诞生。
28.1472年西方最早的印刷广告出现在英国。广告内容是为宗教书《索尔兹伯里礼拜仪式通览》做广告。
29.1920 年11月2日,KDKA 广播电台被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正式广播电台。
30.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广告、报纸广告专栏产生于有的认为最早的报纸广告是1625年英国的《信使报》刊载的一则图书出版广告。有的则认为,1650年英国《新闻周报》在“国会诉讼程序栏目”里,登载的一则寻找被盗的12匹马的 “寻马悬赏启事”。
·1666年,《伦敦报》正式在报纸开辟了广告专栏,报纸广告从此占据报纸的一角,并成为报业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31.1639年美国才拥有了自己第一台印刷机
32.1704年,波士顿邮局的局长约翰·坎贝尔出版发行了北美第一份定期印刷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札》。它的第三期就出现了北美第一份付费广告。
33.1729年创办的《宾夕法尼亚报》是殖民地时代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语言清晰易懂,并配有精美的插图
34.北美第一条杂志广告出现在富兰克林创办的《民众杂志》上,那是1741年5月刊登的一则航运广告
35.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西进的政策。1862年颁布《定居移民在公地上开垦自耕农场的法案》
36.美国最早的广告代理公司帕尔墨于1841年在费城设立的广告代办处。
37.罗威尔从报社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下广告版面,然后把版面分成小的单位,再转手卖给广告客户。在纽约出版《美国报纸指南》。
38.艾尔在出售版面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撰写、设计广告的服务。“公开合同”的制度。
39.第一个运用商标广告获得成功的是魁克燕麦片。
40.1922年,纽约广播电台向客户出售广告时间,播发了第一条房地产商业广告 多选题
1.经济广告的产生要具备三个要素:
•人类有互通信息的需要;
•人类有剩余商品交换的需要;
•具有产生广告手段和形式的物质条件。
2.战国至隋朝时期商业广告的主要形式有悬帜广告,悬物广告,中医广告,商品命名广告,包装广告,名人广告,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
3.80年代初期产生广告神话的原因:
·市场商品极其短缺
·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人们的消费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
4.1957-1965年广告业的发展主要表现的那些方面
·对外交往服务
·方便人民生活服务
·国家政治任务服务
·橱窗广告大放异彩
5.我党的创始人及领导人在进行革命活动中创办的报纸有《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向导》。
6.80年代中后期大陆地区现代广告意识萌发的表现有哪些?
·80年代中期,说服型广告的出现,标志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广告意识在中国广告界逐渐觉醒。
·科学的广告运作模式初步展开(通过体育进行广告营销,名人广告)
·企业CI理论的兴起
·电视公益广告应运而生
·广告策划与运作水平也逐步提高
7.80年代广告呈现的特点?
·80年代初期:广告水平不高,但效果堪称“神奇”
·80年代中期:现代广告意识觉醒
·80年代末中国广告继续在摸索中觉醒
简答题
1.明清时期我国招牌广告的发展与以前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1)赋于招牌文字以特定内涵,宣扬店主的商业理念和商业信誉。
(2)在招牌含义上有的选取吉祥如意为主题
(3)在招牌内容上还采用与商店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
(4)招牌在形式与制作上也非常考究。
2.我国90年代的广告业发展有何特点?
•全民办广告
•广告运作走向极端
•国外产品的进入掀起了品牌竞争的热潮
•国产品牌奋起抵抗
•90年代初,媒体的市场化步伐也在加快
•CCTV的广告拍卖活动也开始登场
•跨国广告公司大举进入中国
•广告法的实施和广告教育的发展
3.简述台湾现代广告业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期(1949-1957):掮客型广告公司诞生
1949年,赵君豪与丁宇人等首创“大陆广告公司”,推销报纸广告版面,这是掮客型广告公司的开始。这些广告公司均属同一类型,都以推销报纸版面为主。
(二)广告代理导入期(1958-1967):
综合广告代理公司诞生1958/7,温春雄创办东方广告社,台湾第一家综合广告代理公司1960/8,改名东方广告股份有限公司。后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广告公司。
1961年2月,台湾地区第一家综合广告代理公司——台湾广告公司创办。
许炳棠与吕耀城、王超光于1961/5/2创办国华广告公司
(三)成长期(1968-1975):
颇具规模的广告公司纷纷创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消费经济时代到来。广告公司 :规模扩大、人员增加、业务日趋科学化。
1973年成立台北市广告代理公会(许炳棠邀集台北较具规模的广告代理业者成立)→ 1975年成立“台北市广告代理商业同业公会” →现有会员200家,台湾地区规模最大广告行业组织。
(四)竞争期(融合期)(1976-1988)
开放市场,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本土广告通过与外国广告公司合作或合并的方式,以促成国际化并增进竞争力。外国生产商基于全球代理政策的考虑,常采取跨国转移(international transfer)的做法,即母公司的产品交给哪家广告公司代理,则在他国行销时,广告也会交给这家广告公司的他国伙伴公司或子公司代理。促使台湾广告业加入国际广告大家庭中,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五)多元期(1989 年迄今)
⑴、多元化时代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经营多元化:外商+本土
②经营理念、规模两极发展:大型+个人
③媒体多元化:媒体采购、媒体生态
④广告表现多元化:不再依赖单一媒体
⑤消费需求多元化:分众化、碎片化
(2)广告业的竞争与并购日益激烈,本土广告公司生存空间深受国际广告公司的压缩与排挤
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广告(1949——1952)
1949/10-1952年底,是我国国民经济为期3年的恢复时期,也是我国广告业的整顿和恢复时期,上海、北京等许多大城市加强了对广告业的引导和管理,使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广告业在这短短的3年中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一)颁布新的广告管理法规
建国初期,各地大城市对广告业进行了整顿,取缔了国民党发布的广告管理法规,相继颁布了一些新的广告管理办法和规定。
(二)加强广告行业的领导
1.政府对广告业的整顿
(1)对私营广告业进行了初步整顿
(2)对广告媒介进行了整顿。
2.建立广告管理机构
一些地方性广告管理机构也相继建立,如上海市工商局、北京市工商局等都担负起广告管理的责任,并受各地人民政府的领导。
3.重视发挥广播广告的作用
在接管了各地广播电台后,一些大城市的广播电台开办了专门的商业广播电台,增设了广告节目,播放经济、文化和社会广告,从而大大活跃了城乡的物资交流,减少了国家事业费开支。
4.发展实用性的广告传播形式
在广告形式上,一方面保留了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广告宣传手段,此外还根据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原则,发展了一些实用、低价格、针对性强的广告形式。
5.港现代广告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发展特色是什么?
①孕育期(19世纪40年代初—20世纪40代末)
从无到有阶段,经济不甚发达,战争的影响,香港的广告业仍处在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起步阶段。
②成长期(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
转口港→工业化城市,经济腾飞的准备阶段。
广告水平还比较低下:制作型和媒体代理型业务,如码头广告位置、路牌的出租等。③繁荣期(20世纪70年代初-20世纪末)
经济腾飞 :成为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自由港
广告营业额:1971年2亿港元,2000年276亿港元
④饱和期(21 世纪初开始)
香港的广告市场己经趋于饱和,香港广告公司开始大举进军远未饱和的内地市场。
香港广告公司的竞争力:香港文化东西荟萃、多元化 →欧美先进的广告经验、创意手法、经营理念 /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香港广告人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国际化程度更显成熟;与国外刚进入大陆的广告人相比,更熟悉中国国情,更能掌握内地的需求和目标。
◆头冠—是古代人表达身份地位或象征礼仪的装束.◆发型—束发作髻是古代以来华夏服饰的特征,但不同的地区和族别之间又有不同的装扮。
◆服饰纹样—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纺织工艺的出现,我国出现了织花衣料。
◆新石器时期首饰文化
范围:发饰,耳饰,颈饰,佩饰,臂饰,手饰等
中华祖先从5至6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就用兽牙,贝壳,骨管,鸵鸟,蛋壳,石珠等创作串珠,后来用墨石,玛瑙,玉髓等创作诗品。(作用:1.实用2.渗透着与原始巫术图腾活动相关联的观念性含义)
发饰: –固定发髻的工具;
--下面有齿,下面有背,齿有疏密,疏者为梳,用于梳理头发;密者为,用于 除发垢。
耳饰:耳环—圆环形,多以骨,石,玉等材料制成耳玦—有缺口的圆环,材质多为象牙,绿松石,白玉等。(有人说 耳玦1将缺口夹在耳朵2用细绳子系在耳眼处)颈饰:多以海贝,螺介,骨,牙,石,玉等制成串珠及项链。
有的陶珠圆形中空,内装小陶丸,外刺花纹织成串饰,动摇时能发出声音。也有经过人工蚀花处理的石珠饰物。佩饰:用绳穿系其上孔,挂于身上的饰品,包括璧,瑗,还,璜等。一般边宽孔小的是璧,孔大于边的是瑗,边与孔径相
当的是环。
臂饰:指套在腕间的事物,主要指瑗,臂环,镯,一类事物。此外还有手饰,带钩,额箍,玉冠饰等。
◆ BC21世纪进入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王朝
◆ 六冕: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冕(王之吉服),冕(王祭先公与祀射的礼服),冕(王祀四望山川的礼服),希冕(王祭社稷先王的礼服),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的礼服)
◆ 深衣:一般用白布,是上衣与下裳连成一起袍
但儒家为了继承上代传统观念,按规矩在剪裁时仍把上衣下赏分开来裁剪,然后又逢接成衣以表对尊重祖宗的法度
(下赏六幅,每幅分解为二,共12幅—每年12个月。12幅都是斜角剪裁,裁片一头宽,一头窄,窄头叫“有杀”。在赏的右后 上,用斜裁的裁片缝接,接出一个斜三角形,穿的时候绕于腰上,称为“续钩边”。)
据记载,深衣是君王,诸侯,文臣,武将,士大夫都能穿的,诸侯在参加夕祭时就不穿朝服而穿深衣。
儒家理论:深衣的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襟平衡似权,符合规、矩、绳、权、衡五种原理。所以
深衣是比朝服次一等的服装;庶人当作“吉服”来穿。
深衣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 袍:上衣下赏连成一体的长衣服,但有夹层,夹层里有御寒的旧棉絮。在周朝,跑是一种生活便装,不是礼服。据对战士也可以穿袍。
◆ 儒:比袍短一些棉衣叫做儒。如果质量很粗陋的儒衣,叫做“褐”。褐是百姓穿的粗布短衣。
◆ 裘:祖先最早用来御寒的是兽皮(几十万年的历史)
原始兽皮未经硝化处理,皮质硬且有臭味,商周时不仅掌握了鞣制皮革的方法,还懂各种兽皮的性质。(天子大裘—黑
羔皮;贵族棉衣—狐裘,狐裘中以白裘为珍贵,其次为黄,青,虎,貂裘,再其次狼,狗,老羊皮等。狐裘除本身柔软温暖外,还有“狐死守丘”之意—狐死后头朝洞穴一方,有不忘其本的象征意义。)
天子,诸侯的裘用全裘不加袖饰;下卿,大夫用豹皮饰袖作袖端。
此类服装毛朝外穿,天子,诸侯,卿大夫在裘外披罩衣(衣),天子白狐裘的 衣用锦,诸侯/卿大夫上朝时要穿朝服,士以下无
衣.◆ 中国奴隶制到战国瓦解,but“十二章”纹样—思想意识:巩固统治阶级皇权作用(历代封建帝王一直传承)
◆ 商周时期的首饰和配饰—首饰和配饰是商周服饰艺术的精华;周代以玉品喻人品,玉成为奴隶主贵族道德人格的象征。◆ BC771,周平王即替王位--春秋战国。奴隶社会政治体制随礼崩乐坏的分封制走向崩溃解体,社会传统观念的改变也马上体现在文化服饰上(P11三道简答题)
◇ 服装用料的发展:商周,高级服料-丝帛,锦,棉,精细的麻织物(大奴隶主),商人不能用。
秦—唐
◆BC221,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他相信阴阳五行学说(黄帝以土气胜—黄色;夏朝—木德—青;殷—金—白;周文王以火胜金—赤;秦以水德统一天下—黑)
◆汉代的袍曲裾交领右,直裾交领右 两种款式。
◆魏晋南北文士服饰风尚—宽松的衫子,衫领敞开,袒胸露怀
妇女服装P23
服饰纹样(一部分传承东汉,一部分吸收外来文化)1,利用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波状线组成几何骨骼,在集合骨
骼内填充动物纹或者叶纹。2圣树纹—将树形简化成叶子正面的形象,具有古代阿拉伯国家装饰纹样的特征。
3天王化生纹—有莲花,半身佛像及“天王”字样组成。4小几何纹—圆圈与点子组合的中小型几何纹样及
忍冬纹。
◆ 唐代妇女面部化妆,一般是敷铅粉、抹胭脂、涂鹅黄、画黛眉、点口脂、描面靥,贴花钿。唐代妇女用青黑色颜料将眉画
浓,叫黛眉,细而长叫蛾眉,粗而广加广眉。面靥原是用来掩饰面颊上的斑痕的,后来与贴花钿一样成了妇女的装饰手段。宋—元
◆ 五代十国割据,混乱后,公元960,同一封建王朝—宋。
◆ 背子特点:1最具代表性的宋代女子服饰2贵贱男女都穿3形制对襟4袖口与衣服各边都有边缘5衣的下摆十分窄细6穿
着显得细小瘦弱。
◆ 明代文化背景:政策—整顿和恢复礼仪,重新制定服饰制度;面料—民间-主棉布,大批专业生产丝
绸地方-苏州,杭州,南京,北京,嘉兴,福州,潞安;生产力-生产水平提高,工商业人口增加,各种手工业作坊增多;技术-丝织工业空前发展,精细工业达到高超水平,为服饰的精细加工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 皇帝及文武官服—为进一步明确阶级,区分文武级别,明洪武年间恢复了官服上的补子制度(补子—胸前后背上补上一块
表示官阶和级别的标志性图案),文官用禽,武官用兽
◆ 皇后及命妇冠服P55
◆ 明代的丝绸衣料—明代民间衣料,冬以棉布为主,夏以 布为主;在少数民族地区,也穿毛织物。上层社会高档服装,均
以丝绸为面料,中间也有少量的棉交织物和毛交织物。(P58 锻类、绢类、罗类、纱类、绸类、改机、绒类、绫类、丝布,锦类)
◆ 明代服饰纹样—主要:祥云纹,万字纹,如意纹,龙凤纹,以百花、百兽等各种纹样组织起来的“吉祥图案”
刺绣—与纹样相适应刺绣技术也有很大进步,除传统方法外,还创造了平金,平绣,戳纱,辅绒等特种工艺技巧,针脚细密工整,色彩鲜艳华丽,富丽堂皇。
◆ 清朝官服制度P62
◆ 清代男服,妇女冠服,冠服佩饰P66-68
◆ 清代一般服饰:男子—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
女子--旗髻,马褂,坎肩,云肩,一口钟P73,75
◆ 中山装特点,起源
◆ 旗袍特点,起源
◆ 连衣裙特点
◆ 西方服饰对中国现代服饰的影响
(一)国外角色塑造注重“拟人”
动画电影中的人物是丰盈且具有活力的,它们不仅仅是人类,还可以是非人类的其他生物品种,包括动物、植物、山川河流等。这些角色往往是“拟人”的,比如在《马达加斯加》这一动画作品中,四只企鹅装扮成坏人的样子,在某一程度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展。再举个例子, 哆啦a梦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它也是广大动漫爱好者的老朋友,而哆啦a梦和大雄之间感人至深的情感也是被大家广为传颂的。一个充满智慧又神奇的机器人,而另一个则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普通孩子,正是这种看似无意的组合,往往便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二)国内动画角色塑造的三个特性
1. 角色创设确立了角色性格的基调
我国动画角色塑造在角色的创设上确立了角色在性格上的整体基调。动画的样态,不单纯是一个单一的视觉符号而已,它还具备深重的内在涵养,包含一定的人格吸引力。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中那几个活灵活现的动画人物形象,都是经过反复改进最终得到的。
2. 标准造型突显了角色的性格
动画角色的标准造型设计,是全体创设进程中的参照根据,并且具有数据性的特征和模式化的特性。要是不具备标准统一的造型设计,便不会具有统一化的动画形象,没有统一化的动画形象,完整的动画片便不会呈现在观众眼中。
3. 形象设计与文化背景相联
动画形象的设计创作与文化背景相互联结、相互融合的趋势已渐渐出现。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都是近几年我国动画市场新设计的动画片。从其整体的风格来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具有一定的好莱坞编剧色彩的,这种家喻户晓的狼捉羊的故事是与好莱坞曾拍摄的《猫和老鼠》有一定的相似性的。而《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光头强”和熊大熊二则是完美的结合,片子旨在引导人们追寻真善美。
二、国内外动画的情感表现
从长时间来看,欧美、日本等国家在动漫人物的创作上,占有着一半以上的市场,同时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也占据了我国相当大的动漫市场。这也导致了一些较为尴尬的情况出现,例如由美国的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片《花木兰》以及美国的动画公司拍摄的《三国志》和《功夫熊猫》等动画片,其题材和灵感都是取自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它们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人士的热烈追捧,然而这些作品的相关创作团队或人员以及最终的整体成片却不是出自于我国,而是来自欧美国家以及日韩等国家。
外国的动画形象通常是由比较夸张的造型和言语动作等来表现人物情绪特征的,大部分的角色都具有一定的相互矛盾的地方。然而我国的动画形象通常都是以聪明伶俐为主,比如在《哪吒传奇》里的小哪吒,以及《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等,它们在形象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深得观众的喜爱,使人对美好生活有向往和期待的感受。
三、结论
综上所述,外国的动画角色塑造是将角色的性格魅力充分且完整地再现出来,从而刻画出曲折且动人心弦的故事内容。而我国动画角色的塑造是首先确立角色在性格上的整体基调,其次,通过标准造型突显角色的性格, 最后将角色形象设计与文化背景相联。。我国与外国在动画角色的情感表现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国能够更加协调地去使用音乐、运动等因素展现情感,但在动画角色创新设计上,我国则显得较为弱化,这与我国在动画设计方面起步较晚有着较大的关系。
摘要:不同国家的、民族的动漫角色在形象设计方面,有着同文化背景深刻相联的情感寄托。因此,中外动画角色塑造及情感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实际上,毒药这种阴暗的杀戮方式,贯穿了人类文明史始终。古今中外的历史记录和文学作品中,围绕毒药有各种真假难辨的传说。
鸩毒:传说中含剧毒的神鸟羽毛
成语“饮鸩止渴”中的提到的鸩是一种猛禽。据说它的羽毛有剧毒,用一根羽毛在杯口轻拂一下,喝酒的人就从此长醉不醒了。
看起来鸩是一种理想的暗杀工具,不过不要太害怕。这种神鸟只存在于上古传说中。
《山海经》提到:“鸩大如雕,紫綠色,长颈赤喙,食蝮蛇之头。”就是说这种大鸟以捕食毒蛇为生,全身羽毛都有剧毒,而长脖子下那一圈红色羽毛就是毒中之毒了。
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关于“鸩”的严肃记载。
断肠草:慢慢体会被毒死的感觉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主人公杨过中了情花之毒后,以毒攻毒,用断肠草当解药救了自己的命。断肠草是古代民间传说的剧毒之物,尽管中药药典中并没有学名“断肠草”的毒物,但是确实有剧毒致死的草药存在。
《生命与灾害》刊登过《七种毒药》一文,提到在10多种可以被称为“断肠草”的毒草中,最有名的是一种被称为葫蔓藤的藤本植物:中毒后,人会感到咽喉灼烧、呕吐、腹部剧痛,好像肠子被斩断了,然后心跳和呼吸逐渐减缓,肌肉失去控制,最后因为呼吸系统麻痹死亡最关键的是,这期间中毒者的意识是清醒的,能慢慢体会被毒死的感觉……
寒食散:增强性功能的毒性药物
中国古代最风流的朝代在魏晋,而魏晋年间“最风流”的“毒药”是寒食散。因为服用这种药物后会导致一种被称为“散发”的发病症状,它要求服用者必须寒食、寒饮、寒衣、寒卧,是谓寒食散。
寒食散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药品,它的主要成分是紫石英。另外寒食散还由赤石脂、白石英、钟乳石、禹粮石、礜石等多种矿物质组成。从成分上看,寒食散就是不折不扣的毒药了。《中国古代寒食散探析》一文描述,服用寒食散后“齿肿唇烂,头痛欲裂,心痛如刺,耳鸣如风声,杀人如麻”。
寒食散那么毒,为什么魏晋名士还如此推崇?原来含有各种矿物元素的它不仅可以祛病强身,治疗一些经久难愈的疾病,更有增强性功能的神奇功效。隋代名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总论》说,吃了寒食散的人“房事过度,致令肾气虚耗”。
氰化物:间谍最常见的自我了结品
《大自然探索》杂志发表过的《中毒迷案》一文提到,第一个有案可查的连环投毒者,是古罗马暴君尼禄的私人投毒师箩库斯塔。这位职业投毒家使用氰化物,帮助尼禄杀死了他的兄弟和好几个老婆可谓无毒不丈夫。
基础知识(填空)第一章 早期城市
一、巴比伦
1、巴比伦城(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国家,建立了巴比伦城。
2、新巴比伦城(公元前650年),新巴比伦城成为西亚贸易及文化中心,其规划与建设于公元前6世纪尼布甲尼撒二世时达到高潮。
3、新巴比伦城主要特点
跨幼发拉底河两岸、大体呈矩形平面、两重城墙(防御需要)、内城设九门、城市主轴为北偏西。沿大道(普洛采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与马尔都克神庙,曲折狭的小巷(1.5—2米)、空中花园。
二、孟菲斯
1、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最南端,城市以白色城墙围绕,故当时命名为白城。
2、墓葬形式、特点:第二代王朝,重建孟菲斯城,在萨瓜勒按照国王生前的生活方式设计了国王坟墓。邱萨基地大致等于孟菲斯的内城大小,孟菲斯和墓地都是坐北朝南。
3、发源刚果,从南往北走向,尼罗河三角洲,现开罗以南。
4、玛斯塔巴(早期金字塔)-台型贵族墓-金字塔
三、先秦中国
1、藤花落古城:位于今连云港,龙山文化时期,内外两重城墙。
2、郑州商城:商代早中期,位于今郑州市区东部,一道城墙。
3、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市区西北,洹北商城,无设防边界,四出羡道,不封不树,司母戊鼎,殷墟宫殿-茅茨土阶。
4、周代城市:早期中心在陕西省岐山县,已无城址。出现了轴线的概念。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二进院落组成。凤雏村,两周建筑。
5、战国齐人编撰《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说明周代王城是有一定规划制度的,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 ① 匠人营国: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②方九里:每边长为九里;③旁三门:每边开三门;④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⑤经涂九轨:是车轨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⑦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6、咸阳:山南水北,秦国,无设防边界,沿渭水分布。
四、希腊
1、早期文明(海和山):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2、古希腊人活动范围以爱琴海域为中心,横跨欧亚大陆,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
3、圣地:德尔斐,位于科林斯湾北岸,北山南水,山地结合。
4、雅典
①欧洲大陆最古老的聚落之一
②因地制宜,自由式均衡构图平面布局,主次分明。背山面海、自发形成、布局无规则、无轴线关系、街巷狭窄曲折。
③雅典卫城规划特色:
a、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b、没有轴线关系。
c、视觉观赏石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路线来设计的。d、雕像统一了周边的建筑群。
e、综合爱奥尼和多立克两种柱式风格,以达到材料统一。f、卫城是为纪念希波战争而建立的,故卫城内无世俗建筑。
5、米利都
①希波丹姆是西方城市规划的创立者
②在希波丹姆的指导下进行重建,形成了最早的方格网城市之一 ③希波丹姆斯规划型制:
a、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制,讲究功能分区; b、能快速恢复在战争中被破坏的城市; c、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 d、城市一般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e、米利都城:建于公元前4—3世纪的普南城——古希腊殖民地城市
f、希波丹姆规划型制的缺陷:使得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从传统上灵活的杂乱,有机走向形式上的典雅或呆板,甚至为了构图的形式美而全然不顾自然地形的存在。
第二章 帝国城市
一、西汉长安
1、西汉长安(今西安西北):城址曲折仿北斗星,称为“斗城”
2、宫殿制度:两宫制(未央、长乐)
3、有夯土路基以及排水沟系统,出现皇帝专用园林:上林苑。一般居住地段称闾里。
4、城市四面各有三座城门;城内道路笔直,垂直相交;通往城门的道路每条分三股,中间为帝王专用弛道。
5、居住模式称为闾里,闾里周围有墙和门;居住地段不集中,多分布于城内各宫殿之间; 外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
二、东汉洛阳
1、东汉洛阳(今洛阳以东):南面为洛水,北面为芒山,地形北高南低,城北有谷水。
2、宫殿制度:两宫制(南宫、北宫)
3、两宫之间是方整的闾里。礼制建筑在城南,官署在南宫附近。
三、曹魏邺城(河北省临漳县附近)
1、布局: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前朝后寝格局,设有王室专用园林。东西轴线南半部为官衙和一般居住区,划分为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以及手工业作坊。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很严整。
2、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如唐长安等城。
四、罗马帝国
1、罗马城(罗马建在台伯河畔的七座小山之上)古罗马规划特点:自由形态布局
2、庞贝(亚平宁半岛)
位于苏维尔火山脚下,主要街道走向,主要公共建筑物和大府邸的轴线,基本上对着苏维尔火山,整个城市有以火山为中心的统一构图思想。城市平面不规则,略似椭圆形。
3、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士海峡两岸,欧亚大陆连接处(区位图)
五、唐帝国
1、北魏洛阳:最初建都于平城(山西大同),后迁都洛阳 ①城防体制:首次形成 宫城、内城、外城 的三重城郭制度 ②中轴线(自南向北,干道—衙署—宫城—御苑)③东晋首次设外郭篱 ④里坊制
为什么会解体
2、唐长安:
形成: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古代全世界最大的城市。隋亡后唐朝还在此建都,改名为长安城,城市基本轮廓与隋初相同。
布局:城市呈规则方形,东、南、西、北各设三门。包括宫城、皇城 和外城,全城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以宫城正门为起点,一直延伸到外城南面正门;横轴在朱雀门和承天门处与纵轴线丁字相交。
里坊制:里坊制是一种古代城市居住管理模式,体现在形式上和管理制度上。
3、隋唐东都洛阳:布局紧凑,因为山与水的关系,没有完全居中,城市没有完全落在中轴线。
六、阿拉伯
1、大马士革:位于今叙利亚,由于在这座城中建造了第一座 清真寺 而成为该地区的“圣城”
2、巴格达:位于底格里斯河畔,城市平面为圆形,有四座城门 第三章 商业城市
一、宋代中国
1、东京(今开封,之前称汴州):
四水贯都:金水河、五丈河、汴河、蔡河 城墙布局:四重: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2、临安(今杭州): 地形不甚规则,东西用地受限,故形成南北长、东西窄的宽带形,状若腰鼓,又称“腰鼓城” 布局:宫南城北 街道:御街
3、平江府(今苏州)
交通体系:设水陆两套交通系统,水陆城门5处
二、中世纪欧洲
1、威尼斯:在亚得里亚海顶端的沿海泻湖中的岛屿上成立 交通路线:反S形大运河为主要要道
圣马可广场: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雏形形成于公元830年。含圣马可教堂(拜占庭式)、总督府、钟塔。
2、纽伦堡
城市轴线:城堡山——圣泽巴尔德教堂——圣母教堂——(佩格尼茨河)——圣洛伦茨教堂
3、吕贝克:位于波罗的海岸的吕贝克湾
城市形状:鱼骨形;形成原因:汉萨同盟的总部城市 第四章 古典主义城市
一、中国元明清
1、元大都:朝在南、市在北
①城市布局:长方形,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
②市集:东市、西市、主要市集在北部
胡同形成 元大都与周礼考工记的关系
2、明军进入大都——北平 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①朱棣改造:包括城墙:朝南市北改为——朝北市南等 嘉靖皇帝增设北京外城,形成“凸”字形结构
②明代北京中轴线:钟楼—鼓楼—厚载门—景山—玄武门—永天门(天安门)—千步廊—大明门—正阳门—永定门
③北京外五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山川坛 ④清军入关建立了四个教堂:东堂、南堂、西堂、北堂
二、文艺复兴
1、佛罗伦萨
①最早的广场:罗马时期的市场广场 ②市政厅从最初的的贵人广场
③文艺复兴的开始:佛罗伦萨大教堂
2、罗马
①圣彼得广场:梯形+椭圆形+梯形、有圣彼得大教堂(简图)②市政广场:在卡比多山
③波波罗广场:形成三条放射形道路的广场
④那沃那广场:为改善城市交通形成的长条形广场 ⑤西班牙大阶梯(鲜花广场):西班牙大使馆旁边,云斗形,从低地到高地
3、巴黎
①城市起源于:城市岛
②古典主义时期最主要的宫殿:凡尔赛宫
③中轴线:卢浮宫—丢勒里宫—丢勒里花园—协和广场—圆点广场
4、华盛顿:波托马克河 城市形成条件:三权分立 设计者:朗方 第五章 工业城市
一、工业革命
1、曼彻斯特:
最主要的产业:毛纺织业
2、伦敦:泰晤士河
形成过程:最初为罗马军队在此建立城堡,(威斯敏斯特)
3、上海:
哪个条约被割占:《南京条约》
第一个在此设立的租界:英租界。第二个为法租界
二、传统的对策
1、巴黎
欧斯曼:巴黎中轴线的延伸者 中轴线:卢浮宫—丢勒里宫—协和广场—爱丽舍田园大道—圆点广场—星形广场(凯旋门)
2、芝加哥 城市美化运动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最大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城市美化建设一个“梦幻城市”,拯救沉沦的城市。1909年,丹尼尔·伯纳姆(DanielBurnham)的“芝加哥规划”,标志着城市美化运动的正式开始。
城市美化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恢复城市中失去的视觉秩序和和谐之美,采用古典主义加巴洛克的风格手法设计城市。虽然当时伯恩海姆的“芝加哥规划”由于未考虑经济问题,未被政府正式采纳,但其影响传遍世界各地。
三、空想的改革
1、新协和村的提出者:罗伯特·欧文(英)
2、田园城市的概念 埃比尼泽·霍华德(英)在《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出了一个兼有城、乡优点的理想城市模式,称“田园城市”
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四、现代主义城市
1、工业城市的提出者:托尼·戈涅(法)
2、带形城市提出者:索里亚·伊·马塔(西)
3、未来主义:马里内蒂(意)
4、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芬)
5、卫星城市:雷蒙·恩温(英)
6、社区邻里单位:佩里(美)
7、光明城的概念: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区大环境汇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态上是协调的,功能上是延续的,空间上是互补的、融会的,两者是动态的、和谐的统一。
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光明城市”理论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多,速度提高,但是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规划方式与这种要求产生矛盾;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现有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想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他还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为是由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他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提出者柯布西耶(法)
8、雅典宪章
1)城市规划的关键点在于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2)城市规划的基本元素是居住单元以及将其组织成一个尺度合适的居住区 3)从居住区入手,可以在居住、工作和游憩场所之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 4)要解决这一严肃问题,必须利用现代技术的进步
9、广亩城提出者:莱特
简答论述题 中国
1、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曹操统治中心建设的一座新城。平面呈矩形,分为南北两部分。
①分区格局: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前朝后寝格局,设有王室专用园林。东西轴线南半部为官衙和一般居住区,划分为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以及手工业作坊。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很严整。
② 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如唐长安等城。
2、北宋东京(开封、汴梁)
城市平面布局:开封有四套方城(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墙,平面形状并不方正规则。
① 开封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封建社会中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抬头。
② 开封城面貌体现市民世俗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反映了当时支配社会生活的主体发生改变,市民成分发生的变化,城市物质内容发生变化,出现了繁荣的商业街和夜市、街巷制的居住形式等,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系统等对以后都城的规划影响很大。
3、南宋临安(杭州):宫城在城南凤凰山东,原为吴越府州所在的子城,前朝后寝格局,地势较高;最高机关三省六部在北门以北,较为集中,其他行政机构分散;全城分八个厢,城外还有两厢,厢是行政和治安管理的地区单位;城市河道很多,水运发达的地方也是商市最繁荣的所在;城内有集中的市,城外也有,也有行会组织,商市繁荣,御街与商业大街结合,有三处主要商业区;城市生活与汴梁相似;临安地形复杂,城市完全是配合地形,城垣形状很不规则,南宋建都后,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有改建,道路系统也较杂乱,作为主要街道的御道也完全与商业大道结合在一起,瓦子较汴梁多,商市也更繁荣。
4、宋代平江府(苏州):平江是历史上南宋苏州城的名城,春秋时代即为吴国的都城,自吴国始,秦汉晋唐以来,苏州都是东南沿海人口众多、规模较大的重要城市之一。
Ⅰ布局:①有大城和子城,城墙略有屈曲,有护城河环绕,呈长方形,城门皆有水陆两门;②府治所在称子城,在城市的中央略偏东南,四周围以城墙,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明显的轴线上,在城市中心有筑有城墙的衙城,是当时地区政治军事中心的府州城市特点;③商业在城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行,反映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在交通便利的地点设有固定的集市场所;④道路系统成方格网形,主要道路呈井字或丁字相交,大街之间多是东西方向的小巷,城内有三条东西向和四条南北向的大河道,即“三横四直”,道路常与小河平行,形成前街后河的格局;⑤城内佛教、道教并重,有庙宇寺院百余座,寺观在城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往往选择恰当位置,与街道、河流配合良好,形成很好的城市对景;⑥苏州的城市园林,在南宋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以后更加发展,形成独具风格的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艺术。
5、元大都城市规划:
①选址在金中都北面偏东处,有三套方城,分为外城、皇城、宫城。外城呈长方形,北面两门,其余三面各三门,城桓周围环绕设护城河;皇城位于城南中央,宫城在皇城内偏东部、全城的中轴线上。社稷、太庙分别位于皇城西、东,市位于皇城的正北面鼓楼一带,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传统规划制度。②干道系统由城门引出、垂直相交,基本呈井字形,整齐方正。南北向道路贯穿全城,东西向道路受海子和皇城的阻隔,形成若干丁字街,皇城同各城门口和干道之间联系方便。③城内主要供水河道有两条,一条是漕运系统,一条是宫苑内用水系统;城市排水工程做得很好,南北主干大道两旁有用石条砌筑的明渠,将废水通过城墙下预先构筑的涵洞排出城外。
6、明代北京城
(一)城市建设
1、明定都南京,改大都为北平,修复城墙,为燕王朱棣封地,以武力夺取帝位。将都城迁往北平。
a、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 b、明初的改变如下:---北部向南收缩5里---拆除元代宫殿
C、营建工作如下:--营建紫禁城 960*760㎡
前朝三殿:奉天殿—太和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
后寝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2、开拓南城 左祖右社,开凿南海
3、开辟天安门前宫廷广场
4、堆筑景山
5、建南北相望的钟楼和鼓楼
6、嘉靖三十二年,加筑外城墙
《从南到北:永定门(外城)---正阳门(内城)----大明门(皇城)---承天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宫城)---太和门》
(二)城市规划特点:
a、继承历代都城的特点;
b、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强调中轴线; c、东西方向交通不便;
d、明代商业中心南移(元大都时商业中心偏北,斜街)e、居住区在皇城周围
清代北京城
1、沿用明代北京城的基础,整个城市布局没有变化
2、清代北京城变化之处:
a、部分宫殿重修;b、雍正、乾隆后在西郊建大片园林宫殿(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
3、“贵西城,富东城”,政治生活西移,商业中心偏东;
4、调整部分居民地段外移,内城多置王亲贵族府邸,体现阶级矛盾;
5、清代崇尚喇嘛教,增建喇嘛庙,如北海琼华岛的广寒殿---白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
7、里坊制
里坊制是一种古代城市居住管理模式,体现在形式上和管理制度上。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外国
1、雅典卫城规划特色:
a、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b、没有轴线关系。
c、视觉观赏石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路线来设计的。d、雕像统一了周边的建筑群。
e、综合爱奥尼和多立克两种柱式风格,以材料打到统一。f、卫城是为纪念希波战争而建立的,故卫城内无世俗建筑。
2、巴洛克时期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a..由梯形广场与长圆形广场组合而成 b.两个广场均围以柱廊。
c.梯形广场有明显的梯度.椭圆型广场长轴198米,以方尖碑为中心。
(柱廊不仅标志了较好的观赏位置,而且把大教堂正面的尺度衬托得比较容易认知,柱廊17米,立面排多立克柱子,共284棵,粗壮而密集,形成强烈的光影效果,协调周边建筑。把大教堂和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师:伯尼尼
艺术特色:柱式虽严谨,布局也简练,但艺术构思仍是巴洛克。构成:椭圆形广场,喷泉、柱廊等。
意大利园林------西方园林规则式 意大利多山,台地园
巴洛克时期----罗马埃斯特庄园,巴洛克园林的先驱
3、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城和罗马帝国广场
古罗马城:①公元前3世纪,罗马城人口已超过100万,西方历史上第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
②有11条输水道为罗马城供水;
③帝国晚期,罗马城有公寓46602所; ④总体布局较零乱; ⑤未形成完整的系统;
⑥建设成就集中在中心地区的广场裙与建筑群。
帝国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
特点:①广场成了皇帝的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皇帝的雕像开始站到广场中央的主要位置;
②广场形式由开敞转向封闭,自由转向严谨;
③广场的建筑从属于广场空间;
④主体建筑常是一座用以象征与歌颂皇帝的神庙;
⑤多个彼此相交的垂直轴线组成一个完整的广场群整体;
⑥各广场的庙宇,从凯撒广场供奉家族保护神到供奉本人的保护神,再到供奉本人,体现了广场一步步的个人歌功颂德。
古罗马的造园——哈德良离宫:
①建于114——138年,占地约760英亩,位于罗马郊区;
②古罗马帝国哈德良皇帝亲自参与设计;
③仿建了许多其他的领地内或所到之处著名的地方或景点,并用一条绵延数英里道路将他们连接起来;
③ 整个建筑群被置在几个台地上,以适应复杂的地形。1、4、法国旧城改建
①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建:
社会背景:
1804年,拿破仑称帝
城市建设活动主要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弘扬皇帝的功绩
爱丽舍田园大道、星形广场(雄狮凯旋门)、协和广场、演兵场广场(凯旋门)、卢浮宫
特点:以协和广场为枢纽,皇帝的纪念物相互呼应,控制了巴黎的市中心
②拿破仑三世的巴黎改建
社会背景:
主持者:欧斯曼
改建目的:功能要求、艺术要求、政治要求 内容:
“大十字”干道和两条环形路
市中心的改建
重视绿化建设
把市中心分为几个区中心
市政建设上有一些重大成就 意义:
反映古典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典范
壮丽、秩序的的整体空间体系充分体现了王权至上的唯理主义思想
为当代资本主义城市的建设确立了典范,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
5、《雅典宪章》1933年 第四次国际现代建筑会议
⑴主题:提出城市的功能分区
⑵内容:①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憩、交通进行分区;
②居住为城市主要因素;
③工作应考虑与居住缩小距离;
④游憩应增加城市绿地,降低旧城人口密度,在市郊保留良好的景观地带;
⑤城市交通:不要沿交通干道建造住宅和商店,应考虑适应机动交通发展的全新道路系统。
⑶意义:解决了当时的城市问题; 改革了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
【中外动画史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中外服装史复习提纲10-19
中外城建史试题及答案09-23
中外教育管理史复习11-26
二维动画制作理论教学大纲09-22
《动画制作初步》的教学反思07-13
Flash动画教学与技能训练11-08
当代中外小学教学改革10-14
《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的设置》的教学方案06-15
cg动画06-16
动画影评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