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天的高中英语作文(通用15篇)
Spring, I never had strong feeling to spring before last year. Some people said spring should be a happy season. But I never sensed that. I always liked the autumn because I thought autumn was a romantic season. I liked summer when I was very young for I loved my skirt with lace.Now, I still like autumn and summer,while I like spring and winter.
Before I disliked the various colors of the flowers,and I thought they are flighty and superficial. I thought only only the blue ocean is deep, the golden autumn is elegant. However, now I have a different idea that I find spring wonderful. I like the blossom in the field and in the moutain. From them I am spirited with life.
一、写作习惯方面
1. 段落要分明。
段落分明的好处就是让文章看起来条理更清楚,脉络更分明。很多学生的文章大部分书写平平,甚至有一些的书写,看着头都疼:不清楚,不规范,要靠猜。阅卷老师猜一两篇还可以,多了,恐怕就一带而过了,阅卷老师都看不懂你写的什么,再加上条理又不清晰,可以想见,得分也就不可能乐观了。
现在的高考文章题材多是议论文,或是夹叙夹议的类型,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第一段可以简单说明事情起因,接着就是正方观点,第二段可以是反方观点,第三段可以是自己的观点。这样你的思绪就很清晰,文章自然就很有条理。
2. 书写。
好的书写让人赏心悦目,在此基础上得分高就不奇怪了。有的学生作文看上去就像是有很多鸟巢一样,一团团因为写错而乱涂改的黑圈,甚至是划个箭头,写上:“答案见上方”,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3. 每一段的开头第一句很重要。
第一句给阅卷老师的是第一印象,自然重要。试想,如果你第一段第一句一来就是He have之类的语法错误;或者nowdays之类的单词拼写错误,甚至忘记首字母大写,恐怕给人的印象就是此考生性格马虎,以后做事难值得信赖。
如果你的第一句是引用得当的英美习语或者谚语,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等,加上书写又干净工整,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好极了。
4.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比一般人想象得要重要。有的考生可能会以为小小标点不值得注意,那就错了。标点符号能传达很多文字所传达不了的信息,至少让读者阅读的时候知道在什么地方停顿。一篇学生英语写作,如果从头到尾没有标点,那阅卷老师可能会看得很累;如果一篇学生写作从头到尾按有的学生的习惯,每个字后面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圆点,阅卷老师看着恐怕也会极不耐烦。得分会高吗?
5. 连接词的使用。
一篇文章一般要求字书在100至120左右。这就要求考生大约写出10—12句话。这个不算太难,但要使文章自然,就得使用一些连接词。这些词不仅是把句子间关系表达得很清楚,还能使段落间条理更分明。比如在一段之中叙述递进关系时可以使用what is more;in addition;and等。若第一段叙述一种观点,要在第二段表达不同的观点,可以用however;a coin has two sides等,使文章顺畅、更地道,也更易让读者看懂。英语作文的起承转合会用上一些特定的词语,熟记这些有用的词语还是很有必要的,如:
(1)常用在引言段开头的词语:generally speaking, a proverb says, first of all, at present。
(2) 常用在第一个扩展段开头的词语:to take...for example, now that we know that...,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that can be expressed as follows:..., in other words。
(3) 常用在第二扩展段开头的词语:but it is a pity that..., but the problem is not so simple,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however。
(4) 常用在结论段开头的词语:in a word, on account of this, we can find that..., in conclusion, in short, as has been noted..., therefore, at last。
二、地道英语文章的教学训练
1. 首先过单词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的构思, 地道的英语表达离不开好的词汇。词汇量不足或掌握得不好, 肯定会给写作带来困难。因而,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教足词汇量, 还要讲清楚每个词的每个意义的使用条件、用法及搭配关系。每天听写单词和相关词组, 没什么新意, 但是很有效果。对于听写不出来的, 重复听写。过一段时间再循环过来, 学生的词汇量自然会增加, 同时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单词或词组。如:I like discovery, and I think it’s the chance to broaden your horizon.当中用了discovery, broaden和horizon就使得文章很地道, 表达的意思自然也就相应准确多了。
2. 句式多样化。
学会套用一些较好的句式,防止句式单一,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训练,如对倒装句和从句的使用:Traveling is to me wha sea is to fish.I like traveling, I would like to go somewhere I have never been to, just watch and listen, I really enjoy the feeling abou knowing an unacquainted place.句中“Traveling is to me what sea is to fish.”的使用就很灵活、生动。又如下面的例子:There is a stream in front of the house, and there is a wooden bridge over the stream.我们可将句子改为:In front of the house runs a smal stream, on which there is a wooden bridge.新的句子紧凑,一气呵成,令人印象深刻。
3. 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母语干扰。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往往将英语中的词语和汉语中的词语一一相对应地进行翻译。在写英语作文时,不少学生往往会用汉语思维来构思文章,然后再按照汉语的意思逐词逐句译成汉语。这样做常常妨碍了英语写作。我们可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来克服母语的干扰,可向学生讲解如何将上述句子转化为地道的英语表达,如:“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不可以翻译成:The world has no regretting medicine.而可以说成:It is no use regretting it.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此相关的谚语,如: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milk.
4. 写作时要有草稿,确定好文章用第几人称写、基本时态是什么。
不动手写,光靠想象也就是在大脑里构思还是很难发现一些具体的小的错误,而直接写在答题卷上则容易出错,影响得分。这就需要打草稿。草稿不可太过详细,那样太花费时间。写草稿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准确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只要动手写一个句子,就应注意正确使用语法和词汇。大到句子结构,小到冠词用法和名词的数,还要注意到选词、拼法、大写、标点等问题。
5. 写好一段文章。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当然现在高考的形式适合将一篇文章分为三段或者四段。把段落写好了,写作文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对一段文章的组织要注意其单一性和连贯性。如果一段文章不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和意思的连贯性,它容易变得杂乱无章。一段文章应该只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一方面;应该只叙述一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某一个阶段。为了写好段落,通常的写法是:在一段的开头用一句话点出本段的中心意思,即“主题句”。然后,用几句来证明、解释、或发挥这个中心意思,最后,再用一句把本段的意思小结一下。
6. 写作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复述和改写课文。步骤如下:(1)找出课文各段的主题句、关键词。(2)把复杂的主题进行分解,并用常用词来代替关键的不大常用的词语。(3)把分解后的主题用适当的连接词连起来,形成课文概要。
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写作能力有了很好的提高。更何况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大量地阅读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阅读。
最后,要知道写什么及如何写。首先得对要写的东西有充分的认识。教师上课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要写的东西进行分组讨论,有了充分认识后,再说明学生本课写作的基本要求与技巧及好作文的标准。学生知道了好作文的标准后再去写,学生自然会尽量向好作文靠拢。
当然平时多读写,多背范文,日积月累也很重要,注意以上几点,则可以事半功倍,离写好作文也就不远了。
摘要:本文通过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常出现的几种不规范的实例, 指出平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同时就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The birds nest is close enough, the fresh air, the slightest breeze brings them very cool, birds sing beautiful songs, songs of their proud. Every corner is changing, becoming a garden that is more different than the winter, than the autumn.
In the spring of two All flowers bloom together., pear tree homes, cute. A flower in full bloom, and decorated with white plow tree flowers, like a rolling of the white snow capped mountains, very beautiful.
A pear tree cut fuel, although there is no next to it “tall mountain” as charming, but it leaves thick, four to stretch longer high, finally formed a parasol and covered with earth, produce many pears,
我和弟弟在楼下与春姑娘一起捉迷藏,听她温柔地歌唱。小鸟也来凑热闹,叽叽喳喳和我们一起欢笑,小猫、小狗开心叫,欢迎春姑娘的来到。爷爷、婆婆起得早,公园里与老伙伴们一起唱唱跳跳,歌唱我们的祖国好,像春天一样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发展好!
优爸点评:小作者文章就像春姑娘一样充满着活力,语言生动丰富,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比喻贴切。通过描写草地的绿、百花的彩、动物的叫以及爷爷、婆婆的跳来凸显出春天的活力。在小作者的文章中字字句句都充满着春的活力,紧贴主题中心思想,不偏题,紧贴题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最后优爸给你一个小建议,小作者可以把文章的第一大段分成两段,更为准确。例如“严肃冷酷的冬爷爷终于下班了。快乐美丽的春姑娘开始工作了”,这一句就可以独立成为文章的第一段,它可以起到总领全文,引入正文的作用,这样你的文章结构就更准确,层次就更分明了。
小作者:杨镜澍
春天是美丽的,天空如同蔚蓝的大海,把光亮赐予大地。碧蓝的天空还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如果我是一条可爱的小鱼,我就会游到小河里,解开小河背后的谜题。云朵真像一条条雪白的小船,在蓝蓝的大海中,找寻方向。我一抬头,看见了那火红的太阳,温柔的光芒洒向大地,大地万物复苏,也给万物镀上了一层光辉。
春天是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盛开了,一朵接着一朵,一棵接着一棵,美丽极了。真像花的海洋啊!走在草地上,看见兰花树上的花发芽了。
在春天里,没有人会坐在家,他们有的去爬山,一览众山小。有的放风筝,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我们也要以全新的面目迎接这个充实的春天。
优爸点评:这是一篇很可爱的小文章,我们的小作者出门追寻春天的脚步,让那些美好、生机勃勃的景物一一得以在文字中重现生机,让读者也跟着一同感受春天,真好!文章细腻,语言丰富,行文流畅自然,小作者以梦开篇,以春雨和鸟鸣引出文章,从天空到小河,从太阳到花草,小作者巧用比喻、拟人,让所有的景物都鲜活了起来,再插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更增添了奇幻的感觉,让景物披上了唯美的衣装。文章既有色彩的交织,也有声音的呼应,可以说,小作者对于多种角度的描写比较在行,优爸期待读到小作者更多、更好的文章,加油!
小作者:刘紫木
一般来说, 不同的写作题材, 它的人物、时间、写作的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下面介绍一下写作的五大注意事项以及写作的三大写作技巧。
一、五大注意事项
1. 清晰的结构
深圳中考最流行的结构就是三段式结构, 这种结构深受中考英语写作阅卷老师的喜爱。原因是这种结构十分清晰。“观点———论述———总结”让人一目了然。三段式的第一段:开门见山, 直击主题, 不超过三句话, 如, 我们想表达我的英语老师, 第一段直接说My English teacher is Sunny.She is beautiful and she is a good teacher.观点明确, 这两句足矣。第二段:分2~3点说为什么她是一个好老师。
(1) She is friendly to us.
(2) She is very strict with us.
(3) She always encourages us to read and recite more English in class and out of the class.详举英语老师的优点。第三段:经过第二段的论证, 可以得出结论。但请注意, 不能完全照抄第一段, 要有升华。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也可以提出希望和建议等。如, I like my English teacher very much.How happy I am in her class!
2. 全面的要点
近年中考英语写作几乎都有要点提示, 确切地说就是给了写作提纲, 一般来说都是3~5个提示点, 但切记不能逐字翻译, 但要求提示点必须在文章中有所体现。文章写得再好, 只要缺少要点就会扣分。所以要点, 也就是文章的第二段内容, 要做到提示点全面, 然后围绕提示点充分发挥所写内容。
3. 正确的时态
如果说其他几点都不是硬性的要求的话, 那么语法却是刚性的。阅卷老师最敏感的是时态的使用, 为了保证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要把时间固定下来, 如:记叙一件事要用过去时;写经常发生的事或对人物的描写, 要用一般现在时;对于未来的憧憬要用将来时;过去的事情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过去延续到现在的状况都用现在完成时。其次, 整个文章中的人称要一致, 数要一致, 首尾呼应, 不要随意改动, 以免造成误解。
4. 恰当的表达
不要为了追求“深度”“优美”, 而去找一些生冷的词汇或没有把握的从句, 对这些一知半解的词你不会用, 不知道如何搭配, 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使文章显得生硬、不协调, 甚至错误百出, 所以要使用有把握的词, 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如果对你学过的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在你的文章中不那么得心应手, 那么尽量使用简单句, 简单句看似平凡, 但只要你使用正确, 没有一个改卷老师会因为你的句子不深奥优美而去扣分。当然, 定语从句、宾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和比较等句型, 关键时用上一两个, 可以使你的文章不同凡响, 更有文采, 特别是对关联词的使用, 如“so that”“in order that”“not...but”“not only...but also”, 还有逻辑词的使用, 比如, 表示简单的递进的词first, second, third, finally等, 还可以使用高级点的, 如first of all (首先) , in addition, what’s more, moreover (都是另外的意思) , in a word, all in all (表示总结的) 。转折:but, yet, however等, 都会使你的文章逻辑结构紧密、层次鲜明、条理清楚, 更能显示出你的英文功底, 真正有经验的阅卷老师会很注意这些逻辑连接词, 因为这些词体现了这个文章的思路。但如果你想使用这些, 你必须有绝对把握才行, 因为做到这些并非一日之功, 要靠平时的不断训练和积累。
5. 认真的书写
给阅卷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你的书写, 最简单的增分点也是认真的书写。工整漂亮的书写会给评卷老师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在扣分时自然会“手下留情”, 而且几乎每年的改卷标准都在写作上有1分的书写分。因此不要因你的书法为你的中考留下遗憾。
二、三大写作技巧
中考英语作文不论考查哪种类型, 一般来说, 要想写出成功的高分作文都需要特别注意下面的三大作文写作技巧。
1. 构思
(1) 审题。动笔前, 要认真揣摩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 确定文章的主题, 弄清要选用什么体裁和题材, 明确写作要点是什么。理顺要点, 在所给提示或图上标出要点, 然后按事件先后的顺序或各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 分出层次。如果是看图作文, 则要按图构思, 这样做既可避免要点遗漏, 又可使表达内容条理清楚。另外, 还要注意文章的格式与内容, 在中考英语作文中, 如果所写内容不符合所给的情景即“跑题”, 要扣掉分值的一半。
(2) 准备。审题完毕之后, 确定了文章的主题与要素, 就要正式写了。但在正式写作之前还要确定这篇文章你将按什么逻辑顺序去写, 分哪几个语段, 每个语段都将写些什么, 主题句是什么, 最好花几分钟时间用英语简单地列个提纲, 构成框架将理顺的要点或每幅图画的含义加以连贯, 构成写作的整体框架, 进一步定人称、定时态语态、定顺序、定段落、定开头结尾。基本框架构成后, 写作就有了把握, 经过这样细致入微的准备之后, 即可进入正式作文阶段。
2. 作文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 要想写出一篇切题、流畅的文章还需要在写作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无论考查哪一类型的文章, 切记要围绕主题, 紧扣要点, 充分利用所给提示或其他要求, 按照先前的准备去写, 不要随意发挥, 文章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 很可能言多必失。文章要求主题鲜明, 条理清晰。
(2) 写作时, 一定要克服母语思维定式, 不能按母语逐词逐句翻译, 要用英语进行思维, 按英语的语法规则组织语言, 否则势必会漏洞百出, 语句不通, 不伦不类。
(3) 注意文中使用的语法知识要正确, 可适当多使用些短句和简单句。语言要流畅, 过渡要自然, 注意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最后还得注意单词拼写要正确, 正确使用字母大小写, 标点符号, 书写要注意工整规范。
3. 检查
文章写完之后, 最后别忘了检查, 如何检查才是最有效的呢?
(1) 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切题, 要点是否齐全, 条理是否清晰, 格式是否正确, 语言是否连贯。
(2) 检查是否有时态、语态、主谓不一致, 句子成分缺失, 名词的单复数, 固定搭配, 人称代词的格, 形容词或副词的级, 复合句中引导词的错用等方面的问题。
(3) 检查有无单词拼写, 字母大小写, 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
春风温暖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脱掉了笨厚的棉衣,换上了轻薄的春装。沐浴着温暖的春风,我情不自禁的来到了牡丹江边。抬眼望去,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本该奔流不息的大江干涸了,江底大面裸露出来,只剩下靠近南面的一条小河沟,裸露的江底上面,星罗棋布地散布着几个小水坑。我看见一对父子在江底玩。
裸露的江底铺满了大大小小的河流石,我时不时看见死去的河蚌外壳,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腥臭味。它们是因为水干涸而死去的,我能感觉到它们当时多么的害怕和绝望。由此我想到会有好多好多的小鱼小虾死在这里,多么的残酷啊,这些水生生物好可怜啊。
我连忙到水坑边寻找幸存的小鱼。没有,没有,还是没有,我一连看了好几处,终于在一个没有彻底干涸的泥坑里看见两条泥鳅鱼。它们拼命地往泥里钻着,它们的求生欲可真强啊。我盼着老天爷快下雨,给这些鱼儿送来生命之水。
她在人间贴了一张“告示”:春来了,气候暖了,脱下棉袄吧。
随着绿意的召唤,我来到了鳌江公园。和风轻轻抚摸着我的脸,闻着春的气息,我感受着春的快乐。
一棵榕树连忙向我打招呼,虽然称不上鸟的天堂,却也像一把大伞一样,时不时有鸟儿飞来停在上面休息。
再往里走,香樟树带着清香,张开怀抱迎接我。她的枝叶那么嫩,嫩得发黄,嫩得真美,嫩得像小孩子的肌肤。河边还有她的伙伴,一棵更大的香樟树,树叶绿得发亮,苍翠欲滴。他挺拔的身躯映在清澈的小河上,阳光斜射在水面,水面金光闪闪,加上助阵的风吹起的点点涟漪,水面一派动人的景象。哟,还飞来一只白鹭,它划过水面然后停在栏杆上,它注视着水面,好像被她的美惊吓到了一样。
树为旋律,草为伴奏,我坐在草地上投入春的赞歌中。
1 提纲作文
在写提纲作文时, 可照下述步骤进行。
(1) 认真阅读短文标题及提纲, 悟出主题并断定文体。
(2) 写出各段段首句及段落扩展提纲。
(3) 运用词语连句成段, 连段成章。
(4) 进行修改和润色。
2 提纲式作文的类别
提纲式作文一般都写成三段式。有时, 为了使文章更完整, 也可以在后面加上一小段作为结尾。
(1) 比较类。
1) 用于比较几种相同的事物。这种作文要求考生通过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从而选择其一并加以论证。
“My Favorite Program”, “Which Form of Transports Is More Preferable, Bicycles or Cars?”
写此类作文时, 主要采用两种组织方式。
(1) 整体化:先分别叙述A事物和B事物的全部特点, 即A1, A2, A3;B1, B2, B3。
(2) 诸项比:抽出其共同点进行比较, 以此来说明这两个事物在几个共同项上的优缺点, 即A1, B1;A2, B2;A3, B3。
比较性议论文在写作时, 应有明显的倾向, 对赞成的详写其优点, 对反对的重点写缺点。
2) 比较一件事物的优点和缺点, 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形象地突出所表述的主题。在段落之间, 要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in contrast等等, 使文章看起来自然流畅。
(2) 驳论类。
驳论类作文和对比类作文有某些相似之处, 但不完全相同。驳论类作文是就有争议的主题发表议论。这种议论文要求考生对一个问题反映出来的错误观点予以驳斥, 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加以论证。例如:“Can Money Buy Happiness?”
“Is Failure a Bad Thing?”
(3) 立论类。
这类题型在提纲里没有提供明显的结论。它要求作者先对所给的提纲和文章的题目进行分析, 找到出题者期望的结论。有时侯, 作文的题目就是出题者期待文章得出的结论。写作时, 要就某一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自己的观点, 并说明其理由。例如:
“Practice Makes Perfect”
“Advantages of a Job Interview”
此类作文主要就某一事物、某一观点的正确性、优越性或危害性予以阐述, 可采用正面论述或正反结合法予以论证。
(4) 解释说明类。
这类题目主要要求作者根据提纲所给的线索, 对某个事物或某种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有时还要求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解释性议论文主要用于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例如:
“Global Shortage of Fresh Water”
3 图表作文
图表作文一般遵循的步骤是:描述图表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阐述因果—解决问题、提出建议。
评判一篇文章主要考虑的是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三方面, 即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写图表式作文的准备过程, 一般可分三个步骤。
(1) 详细理解图表的含义。
(2) 选择能充分说明图表主题的典型数据。
(3) 写出各段的主题句。
第一段:用能充分说明该图表主题的典型数据描述图表总的内容。
第二段:对数字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产生变化的原因。
第三段:写自己对主题的评论或看法并得出结论。
4 主题句的几种写法
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主题——向读者说明你要讨论的话题。
(2) 限制主题——把主题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不要把话题扯的太远。
(3) 提出观点——说明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
(4) 确认句子结构完整无误——把主题作为完整的一句话置于段落之首。
十种类型。
(1) 讲故事:事件→基本事实——人物、地点、时间、方式。
(2) 讲述个人经历:事件、时间、地点→经历的重点及感受。
(3) 描述:事物、人物、时间、地点→总的印象。
(4) 说明:被解释的事情→要点。
(5) 辩论或说服:人物、地点、事物→作者的观点。
(6)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解决的办法。
(7) 下定义:下定义的词语或术语。
(8) 分析或分类:被分类或分析的事物→组成该事物的部分。
(9) 比较或对比:被比较的两个事物→比较之后得出的主要差别。
(10) 分析因果关系:事件→解释原因的理由。
5 段落展开
(1) 列举法。
列举法是展开段落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列提纲的时候, 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空间顺序排列。
常用词:
Fi rst, most importa nt of all, n ext, then, last, finally等。
(2) 举例法。
举例法则是以具体的事例来充实主题句。为一级推展句提供新信息的二级推展句通常以举例子的形式出现。
常用词: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a case in point is…, such…as…, like…等。
(3) 比较法。
在要阐述的主题不太容易说清楚的时候, 将要说明的主题跟它有相同之处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就能阐明主题的内容。
常用词:
accordingly, similar to, at the same time, both, similarly, and…either等。
(4) 对比法。
使用对比法时, 第一种组织的方式是:在每一项不同之处都提到被对比的事物, 使用表示对比的结构或词汇, 逐项说明它们之间的不同。另一种组织材料的方式是先完整地阐述一方, 然后再完整地阐述另一方, 中间使用表示对比的结构或词汇。
常用词:
owever, but, in contrast with, unlike
6 结语
写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掌握以上的写作技巧后, 平时还要加强阅读并勤于持之以恒的训练, 才能真正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
摘要:写作在英语测试中占有重要的例。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作文类别、特点及其写作方法。
关键词:提纲作文,衔接手段
参考文献
[1]Zhang Zaixi.2009“A discussion onthe teaching of writ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同学们早早来到学校就开始展示自己带的好东西,都是那么好吃又新鲜。
我们坐车去时,因为过分激动都听不见导游讲话了。
到了锦绣中华,我们背着书包高兴都在路上走着、笑着、说着。
那儿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西湖美景,虽然是缩小的,但湖水碧绿清静。那小阁楼上还有古人的小雕塑,是多么逼真啊!
陕北的窑洞也很难忘,听向导说窑洞冬暖夏凉,我们的教室也那样就好了。
下午,我们去民俗村看马戏,马跑地比飞的还快,好像离弦的箭一样“嗖”的跑过去了。如果我有一匹这样的马就太好了!
校园的春天五彩缤纷。牵牛花淡紫典雅,迎春花金黄娇嫩,泡桐花紫红高雅……各种颜色说不尽道不完。
校园的春天生机勃勃。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正在蓝天上高兴地歌唱呢!爱打扮的花蝴蝶正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美丽呢!最勤劳的小蜜蜂早已提上小篮子去采蜜啦……大自然沉寂了一个冬天之后,又喧闹起来了。
校园的春天是活泼的,它欣欣向荣。同学们飞奔着涌出教室,有打球的、有跳远的、有跳绳的,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让校园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你看,前面的小朋友们手中拿着风筝,后面一个人拉线站在不远处说声“放”,前面的小朋友就跑了起来,风筝飞过房屋,飞过树梢,飞过丛林……越飞越高,一片欢声笑语在林中荡漾。
我们注意到, 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进行社会调查”。因此, 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自然和人类的命运等社会现象类话题的作文就比较普遍了。
仅以2009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为例。全国卷1以免子学不会游泳以及其他动物对他的评论为内容, 要求学生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作文。如果学生能够从教育这个方面把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便很容易写出有见地的文章来。全国卷2以三个成功事例为材料要求学生作文。这三个事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科学发现、发明。导向比较清楚, 学生可以从他们科学的发现、发明创造来思考写作。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 社会普遍形成这样共识:只有科学发展, 才能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学生如果平时多关注时事, 写作时就可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江西卷以蔡铭超在兔首、鼠首铜像拍卖中的表现为材料, 要求学生发表看法, 并指定写议论文。材料中蔡铭超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个人行为, 但它却提到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即如何对待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问题。江苏卷以“品味时尚”为话题, 要求学生作文。标题是一个动宾短语, “品味”有把玩、评价的意思, 是侧重于理性思考, 引导学生对各种时尚现象进行思考。安徽卷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弯道”的论述, 阐述自己的联想或感悟。材料巧妙暗含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 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侧重写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悟。辽宁卷作文材料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明星代言产品。这实际上是对责任、信任、诚信、社会监督等方面问题的探究。上海卷以“郑板桥的书法作品的特点”为话题, 思考张扬个性及发扬创新精神的问题和现象。
这些方面在2009年之后的高考语文中也会不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关于社会现象类的高考作文呢?
首先, 我们看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不同论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和高中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观点中相同的部分都是要求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普通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 更突出了要求学生大力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 提高社会认识, 学会学习,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 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 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也是评估与考试的依据。
其次, 我们可以从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来分析。高中学生的年龄约在15—19岁之间, 基本上在这一阶段完成从儿童向成人转化, 他们的身心发展趋向成熟, 社会接触面更广, 社会交往更频繁, 学习内容比初中学生更复杂、更深刻, 高考升学和就业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进程加速。在这种情况下, 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 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 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 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这样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更多问题的思考就有了更多的理性色彩。
其三, 从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来分析。当今世界,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主要体现在人才之间的竞争。高考作为一种选拔考试, 国家通过这种形式, 选拔一部分学生送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 为社会培养人才。“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曹丕的观点也许夸大了文章的作用, 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文章在治国安邦中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 从这一角度看来, 写作确实有一个为世作而的目标, 不能单纯地为文而文。语文具有传播经典文化思想的功能, 从社会中选择一些的社会现象类话题, 让学生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提高社会认识, 学会学习,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现实, 融入时代主流, 培养他们作为现代人应有的多维思维的能力。
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社会现象类的话题作文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发挥育人功能,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 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完善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 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 如司马迁、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等的散文, 都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看法。语文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时, 可以把这些文章里的观点与当今的一些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师生互动, 让学生阐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培养他们心系天下、胸怀祖国的情怀。
二、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尽管高考压力很大, 实际上高中生还是愿意阅读的。古人云:读万卷书, 行里路。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文学修养, 更在于提升人文素养。尤其对当今学生来说, 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是时代与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那么读什么呢?可以读报纸、时政类杂志等,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 接受社会先进思想的洗礼, 让自己融入时代潮流中去, 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的人、现代的人。如房子问题、就业问题、涨工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看病难问题、养老保险问题、铁路交通“一票难求”问题、国庆大阅兵、七五事件、网络社会的兴起 (包括邓玉娇事件、钓鱼执法) 、土地拆迁问题 (包括唐复珍自焚、钉子户) 、疯狂的楼市、金融危机、开胸验肺 (包括最近的深圳职业病鉴定难问题) 、社会保障问题、番禺垃圾厂问题、教育公平问题 (包括民族造假、北大实行校长推荐制) ……在如今高度发达的媒体时代, 高中学生只要稍微去留意, 是很容易了解到这些社会现象的。
三、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案例。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 “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今山寨相机、山寨电影、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版的春晚等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
笔者就此设计了“你如何看待山寨文化”的作文主题活动。本活动分四部分。
第一, 确定探讨的问题。
“山寨”这个大类里面又有许多小类, 如山寨购物、山寨歌声、山寨文字、山寨手机、山寨电影、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等。学生可以在里面找一个“小切口”来展开自己的论述。
第二, 指导学生去收集资料。
只有在具备充分可靠的论据的前提下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论据主要存在于各种资料之中, 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们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上网、读报、听广播等。
第三, 讨论和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表达出来, 在论述或论辩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讨论中, 有些学生认为:“山寨”有它的优点, 适合它所存在的地方, 它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 并加以创新, 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所模仿的产品, 显示了设计者的智慧。有些学生认为, 如山寨文化可能会出现的知识产权的争论, 以及所带的社会成本的浪费。有些学生对政协委员倪萍的反对“山寨文化”提案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由浅入深, 深层解剖“山寨现象”的社会意义, 发现它的存在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许多的积极因素, 并指出对待“山寨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剔除一些糟粕, 采取包容之心, 批判地吸收和接纳。
第四, 指导学生写作。
学生对社会现象掌握充足的素材后, 就可以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对现象进行思考, 完成作文的构思。
社会现象类话题作文的写作思路一般是现象呈现、寻找原因、提出观点或者对策, 有点像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社会现象类材料相对来说是比较“中庸”的, 即道德、价值观是中性的, 学生可褒可贬, 可扬可抑, 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可以。
参考文献
[1]赵志伟.高中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早上公鸡在屋外“喔喔喔”地啼叫,叫醒了正在甜睡的小鸟,小鸟赶忙起来歌唱,它“叽叽叽”地告诉人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河哗哗地向前流淌,好像在告诉人们要抓紧时间播种。还有那些蝈蝈在“蝈蝈蝈”地叫着,那些冬眠的小动物们伸着懒腰,呼朋引伴呼吸春天的新鲜空气。
放眼望去,田野里,老牛正在耕地,小牛宝宝时而吃草,时而还“哞哞”地哼着小曲。早早上工的农民伯伯一边“歪歪”地吆喝着耕牛,一边高声地和地邻居说笑,田野里又繁忙又热闹。我一边呼吸着带有泥土香味的新鲜空气,一边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真正懂得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诗的意思。
我们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都发芽了,看到这些植物的小芽苞一定会让你感觉到春姑娘来了……
看,这柳树上的小芽笣多可爱呀,从里到外,没有一处能让你挑出毛病:最里面的像一个娇滴滴的婴儿,小小的,绿绿的;再往外几层像是这个“婴儿”的衣服,绿绿的小宝宝穿着绿绿的衣裳,一层比一层的颜色深。而这些“衣服”一定是小宝宝冬天穿上去取暖,而到了春天,当到了万物复苏时,“小宝宝”觉得非常热,于是便把“衣服”脱下来,呼吸新鲜空气,相信它们到夏天时,一定已经长得大大的,长成密密的叶子,来为同学们乘凉。
不光是树木,连小草芽儿也争先恐后地长出来,它们好像同学们在站队似的,整整齐齐的,它们现在虽然弱小,不过到了夏天这些娇嫩的小芽也会像大树一样给人们带来快乐。
但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分离, 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基于此, 江苏省苏州市教科院在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以大市教研活动为契机, 搭建“同题异构”的平台, 研究探讨“读写结合”的高效课堂。
活动中, 有两位教师分别就《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九第三单元的阅读部分内容上了两堂公开课。教学任务旨在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法国、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国旗以及他们国旗上的颜色所表示的含义与文化内涵, 同时引导学生借鉴文章语言、结构和话题, 进行句子、段落、语篇等“读写结合”的写作训练。两位教师立足阅读文本, 优化课堂设计, 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分别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 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本文摘取其中的教学片段, 阐述教师如何将阅读与写作巧妙整合, 阅读如何为写作铺垫, 写作又如何成为阅读的一部分。
一、读前知写——丰富学生的写作语料
阅读前, 教师提前下发预习单, 通过形式丰富的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阅读材料中的生词意思和用法的同时初步感知学习材料, 为阅读与写作储存丰富的语言知识。
【案例1】词汇预习单
I.Please go over the vocabulary list of Unit 3 on P34-35 and group the words according to their part of speech.
II.Fill in the table according to the hints.
III.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words from the above.
1. To draw a______, you have to check all the information again.
2. Almost all of the Chinese parents try to givetheir children whatever they want, but very few of them attend to children’s______needs.
3. Cheating in the examinations is like stealing and it will ruin your reputation.You will no longer bea man of______.
4.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still many poor people in this world suffering from______.
5.She found the button to her newly-bought dress and______it back on.
学生写作时往往出现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等核心词汇混淆从而导致句子结构错误的现象。教师设计预习单时先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全部生词进行分类整理, 知晓单词的基本词性, 然后对于拼写、用法容易混淆的重点词汇设计稍灵活的词性转换、写出中文意思、反义词和动词过去式等练习, 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联想和类比, 最后以完成句子的形式, 感悟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语用层面知晓词汇。通过形式多样的词汇练习, 提高词汇的复现率, 积累词汇, 丰富学生的语料, 不仅为阅读教学扫清词汇障碍, 也为正确遣词造句的写作训练奠定基础。词汇量越大, 写作时就能胸中有词汇、下笔如有神了。
【案例2】课文预习单
I.Surf the Internet or refer to some referencebooks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national flags in the world.Look for mor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tional flag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mentioned in the reading passage, France, the USA and In-donesia.Remember to take notes while researching.
II.Please write down as many sentence patterns describing colors in the text as possible.
III.The article highlights how colors are used to represent different values in different cultures.Look at the table below and fill in what each color represents in each country.
通过上网或查阅参考书搜集与文章相关课外阅读材料, 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 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拓宽阅读量, 发散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章重点内容的欲望, 使学生对于文章有较深入的认识, 为课堂上新知的顺利学习搭好支架。同时摘抄文中描述颜色的各种优美句子, 完成表格中颜色在不同国家文化中代表的不同价值和含义, 这些读前练习均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精彩句子和段落, 引导学生预测和分析文章的行文和结构, 为学生做好阅读准备的同时为写作做好了语言知识和话题知识的初步准备。[1]
二、读中悟写——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英语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写作的要求, 突出了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情感表达的要求。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挖掘阅读材料内部的写作因素, 通过设计各项微型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从范文中获取词汇、句型、篇章结构等写作资源, 搭建词汇、句子和篇章支架。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阅读过程中关注的内容 (词、句、章等知识) 在写作过程中加以运用, 语篇结构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活动是否构建写作目标文体所需要的。[2]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如何选择材料, 确定中心, 围绕中心安排组织材料, 准确地选择词语, 写出通顺的句子, 连句成段, 连段成篇。
1. 立足文本, 提炼篇章结构
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 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 分析段际关系, 找出主题句, 总结段落大意, 把握作者的谋篇布局思路, 总结概括文章大意, 通过剖析阅读材料的结构让学生掌握同类文章的写作格局。
【案例】
T: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the article?
(Some national flags and what the colors on the flags represent)
T:How do you get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PPT) Reading strategy I:Read the headline, the first and the last paragraph to get an idea of the theme or topic of the article.
T: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1) How many parts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into?
(2)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PT呈现汉堡包, 形象地解读该文的结构:最上面一层是Introduction, 中间一层是Supporting details/Body/Examples, 最下面一层是Conclusion)
Part 1: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national flag
Part 2:National flags in three countries (France, the USA and Indonesia)
Part 3:Summary—Value and meaning of the national flag
(PPT) Reading strategy II:The main idea of a paragraph is often expressed in the topic sentence.The topic sentence is usually the first or the last sentence, sometimes in the middle.
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阅读和写作的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文章的标题及第一段知晓文章的主题是国旗、颜色的不同含义以及所代表的文化。然后, 教师借助汉堡包生动、直观地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发展脉络。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篇章结构的设计上关注写作的提取, PPT上呈现的两点阅读策略其实也是学生在写作时要牢记在心的写作基本要求, 即写作时要注意文章标题的拟定及文章第一段落的内容, 要能开门见山地介绍文章的主题。接下去各段落的展开要围绕主题, 同时段落要有主题句, 通常在段首或段尾, 有时会在段落中, 最后一段一般是对文章主题的一个总结性的阐述。这样学生通过接下去的细读文章对如何写起始段、当中段落和结论就有了较深入的感悟。
2. 基于文本, 挖掘重点句型
阅读材料的语言和知识是写作的基础, 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是充足的词汇量和丰富的句型。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用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接触大量相关的词汇与句式信息,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者的语言特色, 对比不同的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从而为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活用词汇、活用句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1】
Share 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the text to describea flag.
(PPT) A flag tells us something about..
The flag, sometimes called..., symbolizes...
White is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The stars and stripes are symbolic.
Red shows/means...while white represents...
Red represents...and blue stands for...
Red resembles...and white looks like...
The colors have a link with...
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闪光处, 在学生细读文章后, 分享文中描述国旗和颜色的优美文句及经典句型。引导学生关注句中有下划线的单词或短语, 通过对这些精彩语句的评点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让学生明白多样化的句式会使文章生动有趣, 充满活力。同时, 教师把握契机, 适时布置简短的写作训练:The world is full of colors.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Please work in groups and write down your group members’favorite color and reasons.学生通过阅读, 对相关词汇和地道的句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描写同伴最喜欢的颜色和原因时自然就运用上了所学的单词和句型, 实现读写有机结合。
【案例2】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using differentwords, phrases or drills.
(1) These flags are not only just colorful pieces of cloth that are sewn together.
These flags are________just colorful pieces of cloth____together.
(2) The three colors remind people of the motto of the Revolution—liberty,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The three colors are a visual____of the motto of the Revolution—liberty,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3) On the Indonesian flag the colors are related to food.
On the Indonesian flag the colors________________food.
(4) The same color can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ultures.
Sometimes, the same color____different things in____cultures.
(5) The flag, a simple design of a red band over a white one, is based on a national flag that dates back to the 13th century.
The flag, which could not be further____, is a red band over a white one and is based on a national flag____________the 13th century.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捕捉阅读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同时善用“词”的转换, 通过词与词的转换、词与从句的转换来丰富句式, 让学生接触多种语言风格, 熟练掌握每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明确区别, 扎实地积累语言材料, 在运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案例3】
I.Apply different sentence pattern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are th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for the meaning of the Indonesian flag?
The explanation that is the most common one.
Some people say.
What others believe.
It is believed by some people.
What is certain.
II.Please use the above sentence patterns to describe Whether Senior 3 Students Should Take Physical Exercise.
S:Some students think (believe) they should take exercise every day...What others believe is that taking exercise is a waste of time and it is tiring...What is certain is that we should balance study and exercise...
在细节阅读Indonesia部分, 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后运用不同的句式回答对于印度尼西亚国旗含义的不同解释的问题。教师在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上充分关注不同句型在写作中的运用。在学生回答问题后, 针对高三学生因为学习任务繁重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仿照句型造句:假设你是班长, 请根据你的了解向校长汇报同学对于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的看法。活学活用的写作训练让学生更清晰地领悟文中句型的作用。学生在“读”中悟写的过程中, 不是机械地照搬原文, 而是经过自己的感悟, 恰当地模仿好词好句, 感悟写作魅力。
三、读后练写——增强篇章写作实战
教师通过“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味”的阅读顺序, 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指导学生掌握略读或粗读的方法。通过“读”, 学生对文章的选材、内容布局、语言组织有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形成一种量的积累。但要完成质的飞跃, 还需要通过篇章写作实践来落实。英语写作能力一般是通过“词”“句”“篇”循序渐进的训练发展的。学习词汇是基础, 句型应用是过渡或桥梁, 篇章是目的。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解析词句的作用, 把握篇章结构, 掌握连段成篇的方法, 并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基本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行之有效的谋篇布局。[3]
1. 随文仿写
阅读材料不仅是教的蓝本, 读的范本, 更是写作的范文。教师应在设计时找准文章中和学生的写作实际密切联系的交合点, 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结构、写作风格和隽言妙语来谋篇布局进行仿写训练。
【案例】
If you are asked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Chinese national flag, what would you write? (discuss in groups) ?
(1) What’s our national flag called?
(2) What’s it like?Where are the stars?
(3) What do the colors symbolize?
(4) What do the stars stand for?
(5) When and how do we celebrate our National Day?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范文阅读后, 因地制宜地要求学生仿照书本对三个国家国旗的介绍, 完成对自己伟大祖国——中国国旗的介绍。
教师参照阅读文章呈现写作模式图, 指导写作过程。设计内容:Outline→Words/Phrases→Sentences→Paragraph (Topic Paragraph/Supporting Paragraph/Conclusion) 。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思维框架:第一部分是引言 (introduction) 或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 第二部分是扩展句 (supporting sentence) , 介绍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flag和the meaning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flag, 第三部分为结尾句 (conclusion) 。[4]然后通过提供问题布置小组讨论, 让学生充分借鉴文章结构和语言, 灵活运用文章中的高级词汇、复杂句式或精彩片段。学生在写作时很自然地模仿文章, 融入文章中优美词句, 顺利完成关于中国国旗的写作任务。通过写作, 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国旗的象征意义, 爱国主义情操得到提升。
2. 拓展式写作
在学生把握阅读材料话题知识、篇章结构, 掌握重点词组句型, 欣赏遣词造句等的前提下, 教师应设计“做写结合”教学任务, 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与运用, 借鉴话题进行拓展活动。这样不仅充实阅读教学的内涵, 而且实现从阅读向写作的延伸。
【案例】
Task I:Design a flag for your class. (pattern, colors and meanings...)
Task II:Make a description of your class flag.
Pattern (2-3 sentences)
Colors (2-3 sentences)
Meanings (4-5 sentences)
...
Task III:Polish up your description of the class flag and write a letter to your friend Jack in the USA, introducing your class flag.
基于学生通过阅读, 对各国国旗图样、历史、颜色、含义及影响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教师布置“做写”结合的开放式写作任务, 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班旗, 然后指导学生用英语从图样、颜色和含义等方面描述班旗, 最后为了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以致用的交际空间, 设计给美国朋友写信介绍班旗这一情景。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阅读中通过阅读范文和分析词汇、句型、篇章结构等完成输入活动, 制作班旗并且用英语介绍班旗等活动进行语言内化活动, 最后的信函写作则实现了语言输出活动, 真正体现了“输入—内化—输出”这样的语言学习过程。[5]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读可以为写提供参考模式, 读可以给写以更多的启发。教师在读写结合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路人, 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 精心设计相关写的任务来强化学生读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接触到领悟, 从模仿到创造, 通过“读前知写”“读中悟写”“读后练写”, 让写作实实在在地走进英语阅读教学, 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写作, 在阅读中感知写作, 从阅读走向写作。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读起来情趣盎然, 写起来笔下生花。
参考文献
[1]李敏.初中英语读写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结构与课堂管理[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1 (5) :33-35.
[2]牟金江, 吕秋华.高中英语“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实施与建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 (3) :26-29.
[3]姚春良.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生英语 (教师版) , 2009 (5) :14-17.
[4]胡利平.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Life教学设计[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1 (7) :49-52.
【写春天的高中英语作文】推荐阅读:
写春天的高中作文素材04-03
高中作文:邂逅春天的春笋10-09
春天的高中优秀作文随笔11-23
描写春天的玉兰花高中作文01-11
高中生关于春天的作文800字10-05
春天景色高中作文800字05-27
春之歌春天作文800字_高中作文09-10
写春天游玩的作文06-01
五年级写春天的作文06-09
春天的作文小学怎么写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