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课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课(精选7篇)

《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课 篇1

附:

一、名人读书故事

有人说:“书是阶梯,书是船只,书是良药,书是营养,书是智慧,书是老师,书是遗训、忠千和命令”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可是,若不读或不会读,书有何用?朋友:你不仅要拥有书,爱书,而且要勤于读书,要学以致用,那才能充份体现书的价值。

在我们面前的是茫茫书海,巍巍书山。让我们在书海扬帆奋进,胜利达到彼岸;让我们在书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顶峰!

1、“凿壁偷光”——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2、“映囊夜读”——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想到这,兴奋的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果然,如此还真的管用。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

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这令他觉得光阴虚掷。一个冬夜,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射出微光。于是他倦意顿消,这不正可以借着这难得微光看书吗?于是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院子里借着那雪映出光如饥似渴读书。正是凭着这样学习的精神,使得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3、“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4、程门立雪”——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这个故事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

5、“韦编三绝”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6、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7、毛主席嗜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不动笔墨不看书。

8、鲁迅先生读书吃辣椒。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9、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墨池”。他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10、海伦·凯勒读书。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

11、宋濂的读书经历。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12、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13、“三味书屋”的来历。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著文《从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14、彭德怀书不离身。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上书批评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坚持正确意见而遭批判和免职。他被罢官后从中南海搬出来,在清理东西时,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统统上交。他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也不能丢。”把收藏的二十多箱书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线工作时,又把这二十多箱书带在身边。十年浩劫中,彭德怀身遭厄运,横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他对警卫参谋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

他工作之余就沉浸书海,桌上、床上、柜子上到处是书。他读书十分认真,他读过的书加满了批注。

15、曹禺在澡盆里读书。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23岁时就写出了《雷雨》,震撼了当时戏剧界。后又写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有剧作《蜕变》、《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别人合写的《胆剑篇》。他所以有如此辉煌成就,绝非偶然,这与他勤学苦读是分不开的。有这样一件趣闻: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好澡盆热水,催正在读书的曹禺洗澡。他进内室以后,很长时间不见人出来,家人在内室外听听,房内不时传出水呼声。又过了好久,仍不见人出来。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门过去一看,嗨!原来曹禺坐在盆里,正读书入迷呢。他一手握着书本聚精会神地看着,另一只手拿着毛巾下意识地拍打着水面。他根本没洗,可水早冰凉了。

16、爱迪生以书为伴。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也与他勤非读书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17、富兰克林和书。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课教案设计

接上贴:

18、扑在书上的高尔基。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莲蓬空间教案设计整理

二、读书好的理论论据

1、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和方法》

2、看书的目的,在把书变为我所有。谢觉哉《学会想、问和做》

3、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鲁迅《读几本书》

4、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天拓新诗歌的路》

5、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书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鲁迅《读书杂谈》

6、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自必从记忆入手。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7、用书如用刀,不快自须磨。陶行知《诗的学校》

8、书能活用可通神。董必武 《向欧阳海同志学习》

9、至于我,懂得虽不多,却喜欢读书。我信书中所述,衷心尊敬著书人。[英]乔叟《善良女子殉情记前引》

10、毁书犹如杀人:杀人乃毁灭有理性的生灵、上帝的影像;毁掉一本好书则是毁灭理性,人心目中的上帝影像。[英]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11、当今真正的学府用语藏书。[英]卡莱尔《论英雄与英雄崇拜》

12、没有文化的人管理书籍,好比太监守护美女。[英]扬·E

13、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清·萧抡《读书有所见作》

14、人不知书,其去禽兽也,仅及半耳。严复《救亡决论》

15、人与文学关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茅盾《论“入迷”》

16、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17、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美]梭罗《活尔登·阅读》

18、书应能通向四个终端:智慧,虔,愉悦或实用。[英]德纳姆《论智虑》

19、读一切好书如同与往昔时代最优秀的人们交谈。[法]笛卡尔《方法论》 20、人们说生命是最重要的,而我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美]史密斯《回想录》

21、书籍是心灵的良药。希腊谚语

22、知识的源泉在书本里流淌。

23、希腊谚语任何家具也比不上书那样迷人。[英]史密斯·S引自霍兰德夫人《回忆录》

24、读书不就是无声的谈话吗? [英]兰多《假想的谈话》

25、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英]孟德斯鸠《箴言集》

26、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俄罗斯谚语

27、每当我第一次阅读一本好书,我就像结交了一位新朋友;每当我阅读以前读的书,就像是故友重逢。[英]哥尔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28、有些书只须浅尝,另一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好书需要仔细咀嚼,慢慢消化。[英]培根《论学问》

29、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美国谚语

30、对每本书都相信的人,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的人。日本谚语

31、一本坏书,比十个强盗更坏。意大利谚语

3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十二韵》

34、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忄享落第诗》

35、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36、读书有味身忘老。宋·陆游《剑南诗稿·不寐》

37、藏书不难,能看为难。清·邹《三借庐笔谈》

三、名人读书经验

1、李白读书讲求实效。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研究一下他的读书法,对我们不无启发。

李白家庭条件较好,藏书颇丰。自云:“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在自己的诗文中,非常熟练地引用古人古事,可见他扎下何等深厚的根基。

李白读书,胸怀壮志,博古通今,意在实用。李白虽在少年时代,便已写得一手好诗,但并不标榜自己将来想做个什么诗人,而是口口声声,要探讨社会,要研究人生。如屈原非常憎恨当时污浊的世道,苦心焦思,希望改革。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作《史书》的目的,是“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李白踵武圣迹,继承他们的高风亮节。

读书是件苦事,也是件乐事。李白是认真钻研,具有一种不达“妙境”绝不罢休的顽强精神。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孔明披书,每观于大意”,但并非草草,而是分清轻重、主次,求其精义,得其神蕴,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然后融会贯通,结合实情,再加创造。李白说自己:“尝览千载百家之书”,想亦是效仿诸葛氏之法。

2、朱熹的读书方法

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在读书方法上,总结归纳“二十四字”。

循序渐进。即从基础知识读起,一本本读通,读时对文献中字、词、句、篇等要逐一弄通,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有系统、有步骤地从低向高、从浅入深的进行阅读。

虚心涵泳。即要仔细认真的阅读,反复自我切磋、研磨、体会、切忌马虎从事,或自以为是。

切已体察。即要结合思想、经验、阅历、需要,去体验文献中的意味,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熟读精思。即要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思考,深刻领会其要旨,使书中之话好象出于自己口中,其思想似如自思。

著紧用力。即要聚精会神、下苦功、花大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毫不松懈,刻苦用功。

须教有疑。即要善于提出和解决问题,学会“质疑”,阅读要从“有疑”到“无疑”之后,才算真懂,才算掌握其实质。

他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见满桌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样读书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涵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

3、苏轼的读书方法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开风气之先而且成就卓著。即便在读书方法上也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那就是“模式阅读”:定向专

一、反复整取的阅读。带着A目标读第一遍,带着B目标读第二遍,带着C目标读第三遍,带着D目标读第四遍„„苏轼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他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运用此法去读一篇文章,比读一本书就容易多了。

4、鲁迅阅读的五部曲。

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四是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5、茅盾“背书”

文学巨匠茅盾,能熟练背诵120回的《红楼梦》,他的朋友将信将疑。一次大家聚会,有人制定某几章让他背诵,茅盾丝毫不差地背了出来。可见,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巨大成就与他“背书”是分不开的。

6、华罗庚“猜书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猜书”。他拿到一本新书后,不是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先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再打开浏览一遍。如果作者地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就不再读了。他这种猜想的方法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7、卢梭(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

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赶着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

卢梭对此很看不惯,就在他著的《爱弥尔》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8、爱因斯坦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

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

9、钱锺书的博闻强志,深思慎取。

钱锺书从启学之时,就博览群书。读中学时,就读了《天演论》等英文原版著作,还啃下了《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至于他喜爱的小说杂志更是爱不释手,披阅不倦。他阅读书籍所写的札记,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毫不夸张,他写学术巨著《管锥编》时,所用的资料足有几麻袋。

钱锺书主张先博后约,由博返约。即先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然后再在此基础提炼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使他成为一代学术泰斗,也为后学者指出了正确的成功之路。

10、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

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11、苏步青(著名数学家)多读、精读。

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他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苏步青读数学书也是这样的,他总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的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12、王梓坤(数学家)的抄读法。

他上中学时,做完功课一有时间,便光顾图书馆。好书借了实在舍不得还,但买不到也买不起,他便下决心动手抄书。抄,他认为总还是抄得起的。他先后抄过林语堂写的《高级英文法》,抄过英文的《英文大全》,还抄过《孙子兵法》,这本书爱不释手,则一口气抄两份。王梓坤认为,人们只知抄书之苦,未知抄书之益,抄完毫未俱见,一览无余,胜读十遍。二是慢中求快法。他认为,一本书的前一两章通常是全书的关键,因为每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有专门的术语和符号,如平面几何研究三角形、圆及其他图形的性质,初等代这样读下去才会有兴趣。他拿到一本书后,开始总是读得很慢,边读边做笔记,做习题,想一想,算一算,细细阅读,认真理会,先慢后快,慢中求快。

13、田中角荣(曾任过日本总理大臣)的“撕书法”。

早年由于家境贫寒,上完高小以后就失去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在半工半读的学习中,他十分注意读书方法。为了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他一页页地背诵《简明英和词典》、日文辞典《广辞林》,采用的办法就是一次撕下一页,记熟了就扔了。这锻炼出他非凡的记忆力。

14、王路遥(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的“金字塔”读书法。

意思是读书既要像金字塔底部一样“大”,读得多、读得广,又要像金字塔顶端一样“小”,读深,读透,消化成写作的“营养”。莲蓬空间教案设计整理

四、有关读书的对联

1、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很不得志。写悬于书房砺志。

4、书从疑处翻成语,文至穷时自有神。——郑板桥

5、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蔡元培

6、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历史学家范文澜自勉联。

7、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读书时写的自勉联。

8、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如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

五、综合性学习练习莲蓬空间教案设计整理

1、书,是精神的享受;读书,可以吸收无尽的营养。读书,能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读书,能使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得宽广。你一定喜欢读书。

谈谈你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负的任务及完成情况。

答:担负的任务:搜集“名人读书名言”,编辑《名人读书名言》,办“名人读书经验”墙报,讲“名人读书故事”,策划或主持读书报告会,报道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等。完成情况:写出完成的数量或结果即可。

请为你所在的班级设计一份开展“读书报告会”的活动方案。

答:方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举行报告会、活动总结。各项内容符合 题意即可。

2、作为一个追求内心充实富足的人来说,读书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好读书,读好书,必将获益无穷。(1)给“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加上合适的标点,使其构成回文,并解释“好”在不同情景中的读音与含义。

《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课 篇2

关键词:读书,“荐书寄语”青年读书活动,感悟

最近共青团河北省工委组织开展了“荐书寄语”青年读书活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工作。就这个话题我想与青年朋友交流一下个人对读书学习的粗浅体会: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或者说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 或读书有什么用?因为读书好, 读书重要, 书籍作用巨大。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本书都是全人类精神劳动的结晶, 因为书就是人类通过集思广益, 再由个人写下的最精炼的语言。”“书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它概括了世界生活得全部知识, 表现了世界理性成长的的全过程, 以及全球人民的文明史和全部经验——因而, 书籍是进一步发展人类精神力量的最有力的工具。”此外, 为数众多的杰出人物, 对书籍也有精彩的论述。克鲁普斯卡娅说:“书籍是交际、劳动和斗争的有力工具。它以人类生活和斗争的经验武装人们的头脑, 提高他们的水平, 增长他们的知识;人们借助这些知识, 能够驱使自然的力量服务于人类。”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 仿佛烤在火上的一样, 渐渐溶化。”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 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别忘记, 读书是取得多方面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雅科夫列夫说:“书籍作为良师益友培养出的种种优秀品德是数也数不完的。”刘向说:“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力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塔帕说:“良书即益友, 今明永如斯。”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马雅可夫斯基说:“知识是我们的导师, 书籍是我们的教师。”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由于革命, 对他的需要更显著地增长。”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 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以上这些杰出人物的论述, 从不同时代、不同角度论述了书籍的作用。

就一个人的知识而言, 是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构成的。所谓直接经验, 就是自己亲身参加实践而得到的经验。所谓间接经验, 就是通过他人介绍或读书得到的经验。一个人生命有限、精力有限, 不可能事必躬亲, 所以许多知识大都来自间接经验。在这两种知识来源中, 间接经验得到的知识所含比重较大, 而且主要靠书本传播。比如, 我们的学校教育, 就主要是通过教材进行的。谁想有丰富的知识, 就要大量读书, 读的书越多, 知识也会越多, 力量就越强大。

读书学习对于我们增加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净化心灵、培养品德、促进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读书对于个人重要, 对于国家民族同样重要。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如果失去了对读书、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热情与努力, 那么其前途将是渺茫的、悲惨的, 等待他的将是落后、受欺, 甚至是灾难。话说到这里, 我们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对党中央号召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意义的理解。

只要仔细观察杰出人物的生活, 不难发现读书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譬如,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孙中山, 哪一个不是爱书如命, 博览群书, 终身与读书相伴。马克思的女儿曾问马克思, “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马克思回答:“啃书本。”为写《资本论》, 他阅读的书籍多达1500本, 他有一个习惯, 看书时常情不自禁地用脚来回擦地, 长年累月把阅览室座位下坚硬的水泥地板磨出了一个坑, 人们称其为马克思光辉的“足迹”。列宁一生酷爱读书, 我们都记得《列宁在1918》电影中的一个镜头:遭特务暗杀受伤的列宁住院救治期间, 医生禁止列宁看书, 将床上、桌子上的书籍全部收走。医护人员刚转身离开, 列宁又从枕头底下拿出书本读起来。

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 除了革命之外, 只有好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 就不能够生活。”毛泽东的一生与读书紧紧连在一起, 而且创造出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外为中用、推陈出新;学以致用、经世致用等宝贵的读书经验。无论是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 还是革命成功的生活相对安定的年代, 毛泽东始终与书籍形影不离。晚年的毛泽东身体衰老, 视力大减, 读书学习精神丝毫未减。在他心脏将要停止跳动的前几个小时, 还示意工作人员读鲁迅的书给他听, 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带着最后的微笑, 毛泽东进入了弥留状态, 结束了他一生从未间断的读书生涯。

这是多么感人啊!列宁的夫人克鲁斯卡娅回忆列宁时说过:“在他从事的那种繁重的工作中, 图书给了他以帮助, 给了他知识, 这些知识使他出色地掌握了。否则, 他就不可能成为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个列宁了。”这些话, 用在马克思、毛泽东、孙中山等伟大人物身上同样贴切。如果不是读书学习, 他们的聪明才智就不会有如此充分的发挥, 也不会对人类社会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从克鲁斯卡娅这段话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启发、激励和鞭策。

有的朋友可能认为, 社会发展到今天, 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知识的载体和传播渠道日益增多, 书籍变得不重要了。我们说, 尽管知识传播的渠道和手段大量增加, 但读书的功能不可替代, 读书学习是万万不可缺少的, 读书的魅力永远不会消失。

毫无疑问读书是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怎样读书呢?最主要的有六点:

一是要妥善处理好读书与工作, 读书与家务, 读书与交友, 读书与身心承受能力的关系, 把几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互相促进, 相得益彰。

二是有选择、有计划、有目的。读书为什么, 大体可归为五种: (1) 为读书而读书, 空言无实, 把读书作为点缀、作为饰物, 不会用、不知用。 (2) 为升官发财, 出人头地, 推崇“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比如严蒿、秦桧之流, 虽有学问, 但谋私误国, 危害百姓。 (3) 为个人进德修业, 只重视个人修为, 对为什么进德修养不甚明确, 一遇风浪, 立场不稳, 不敢担当, 往往成为风向派、骑墙派。 (4) 为了消遣或专为生活增加趣味性、知识性;为了消除疲劳, 调节精神而阅读文学艺术或其他知识书籍、报刊。 (5) 为了实践, 为有益于社会和人类。即为了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包括改造自己。比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国家社会进步, 为实现共产主义美好理想而读书。

以上五种读书目的, 前两种不可取, 第三种、第四种可取其积极的部分, 摒弃消极的部分。唯有第五种最为圣洁, 最为崇高, 最符合中国与世界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首先要端正读书的目的, 有了正确的读书目的, 还需要对书籍做出选择。大千世界多姿多彩, 人类历史悠久漫长,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各种书籍浩如烟海。所以必须学会择优汰劣的读书艺术, 根据本职工作和本身知识结构的需要, 进行纵深性、扩展性、创新性读书, “学以致用”应是择书而读的出发点。

另外, 就书的内容而言, 大多属进步的、健康的、有益的, 能教人认识世界的真知, 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但也有一些坏书, 内容荒延、低级庸俗, 甚至反动, 如果不加注意, 读后往往濡染心灵, 败坏思想, 贻害无穷。青年朋友们应根据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及生活和工作需要, 精心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需要的书籍来阅读。

读书要有正确目的、正确选择, 还需要有可行的计划。选定书目之后, 先读哪些, 后读哪些, 怎样读, 需要一个详细的计划, 然后逐步推进, 加以落实。

三是要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学习, 贵在持久, 要善始善终, 坚持不懈, 不可浅尝轨止, 半途而废。特别是要抓住今天, 不等不拖。毛泽东说过:“读书治学没有什么捷径和不费力气的窍门, 就是一要珍惜时间, 二要勤奋刻苦, 饭可以不吃, 觉可以不睡, 书不可不读”。

四是要有钉子精神, 有挤劲和钻劲, 见缝插针, 积少成多, 学习借鉴古人欧阳修的“三上”、董遇的“三余”方法和鲁迅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用在读书上的精神, 日积月累, 必见成效。

五是读思结合, 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十分清楚地说明了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弟子规》曰:“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这说明了读书与实践的关系。勤于思考、勤于实践, 勤做笔记, 勤作交流、勤作总结, 以读书促进工作, 丰富生活, 以工作和生活促进读书的深化。特别是各级组织也要加强对读书活动的指导, 发现和培养一批读书先进个人和组织, 及时交流推广他们的经验, 促进读书活动的发展和深化。

六是要去粗取精, 采优废劣。如同世界上有香花也有毒草一样, 书籍也有优劣好坏之分。即使是像中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名数、好书, 书中也难免有忠君、男尊女卑、迷信鬼神、轮回报应、歧视妇女、鄙视劳动等糟粕。所以读书一定要注意鉴别, 吸取精华, 摒弃糟粕。

读一本好书, 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 使我们受益无穷。我们读《论语》, 总会被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和循循善诱的丰富学识所折服;我们读《史记》等历史类书籍, 总会从众多的王朝更替, 众多历史人物沉浮中感受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散文, 总被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先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境界所感动, 读《正气歌》总被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凛然正气所震撼, 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总被作者那种对祖国无比深沉的感情感染, 被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国为民, 绝不谋取私利的崇高精神所感染;读《沁园春·雪》总会激起对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人民大众产生巨大的信心;读《爱莲说》总被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气节所感动, 并由此对廉洁清正的人民公仆生出无限敬仰;我们读励志类的书籍, 读立德修业类的书和名人史记, 读《弟子规》《三字经》总能激励自己的进取精神, 学到为人处世、创业建功的思路和方法;读哲学、自然科学、技术专业书籍, 总能对大千世界加深了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具体技能。

总而言之, 读书有益心智、读书有益修身、读书有益励志、读书有益明理、读书有益求知、读书有益工作、读书有益我们建功立业。

青年时期是人精力最为旺盛、最为宝贵的黄金时期, 也是学习掌握知识、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珍惜时间, 抓紧读书学习, 对于青年本身的身心发展, 对于国家社会的进步,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课 篇3

1.引导学生养成喜欢读书、勤于读书的习惯;2.使学生在交流心得的基础上,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活动准备

1.明确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需收集、整理的资料(读书名言、名人读书的故事、所读书的精彩片段、“感动中国”中的颁奖词)、活动目标等。收集的渠道:图书馆、书店、网络(请微机教师协助,指导学生上网收集材料)、访问(如书店经理、公务员、教师、校长等,让学生通过访问了解不同人的读书兴趣,选择书的标准,用来作为以后选择书的参考;从他们那里收集关于读书的趣事)。

2.质疑解难。统计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进行解答:

(1)名人读书故事应当怎样整理和展示?

解析:对于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囊萤映雪等可以不必形成文字材料,能简单表述就可以,而对于比较陌生的材料应当完整整理,并做到生动讲述。

(2)展示书的精彩片段是创造性地复述,还是尽量忠实于原文?

解析:对于名著经典里面的精彩诗词、句段应当准确引述,现代文可以适当地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但对于文中的生动描写和抒情议论则应忠实于原文,尽量生动地描述,如果可能最好背诵下来。

(3)收集到颁奖词后,怎样进行品味?

解析:品味其凝练的语言,着重欣赏颁奖词中综合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3.合理分组。将全班学生分为4组,为便于沟通交流,基本上以座位为序编排小组,教师根据各个小组成员的读书情况和意愿适当调整,使每个小组尽量照顾到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且男女生搭配。学生推举组长,小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先采取自主选择的方式分配,然后由组长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以及组员能力来适当调整。

4.落实任务。教师提前两周布置任务。在小组长的协调下,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要有自己明确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合作关系。具体分配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喜好。学生在展示所读书的精彩片段时,要以评书的形式展示,同时参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为他们喜爱的文学人物及名人写颁奖词。

奖品准备

学生制作一张以上写有读书名言的书签;教师准备印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纪念”的笔记本。

指导原则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的自我实践和小组合作。

2.教师做好指导者。为活动制订一个较完善的计划,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产生的疑问,要及时解决。

3.要紧扣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对于与本次活动无关的内容要及时摒弃,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路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更正,使他们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

课堂纪实

师: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有很多人为了美,不惜买很贵的化妆品,但作家毕淑敏说:“第一重美容是化妆,第二重美容是睡眠,第三重美容是读书。因为读书能使人更有书卷气,更有修养,更具人格魅力。”所以我们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就是:好读书 读好书。

本次活动共分4部分,分别展示读书名言、读书佳话、名著故事、颁奖点评。现在请4个活动小组分别推选一名同学担任评委,分别评出最佳小组和读书之星。[推选评委,教师将评比细则(见下图)和活动评分表(略)发给评委。]

综合性学习活动评比细则(各项满分10分,共40分):

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项:读书名言。请同学们按小组分别展示自己收集的读书名言。(生用幻灯机展示收集的读书名言。)

生: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 向

生: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歌 德

生: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坎耶里

……

师:第一小组向我们展示了读书的重要,那么其他小组呢?

生: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 颐

师:看来你下了很多工夫。能说一说你在收集这些名言时的感受吗?

生:我感觉这些名人是因为爱读书,所以才能在他们所从事的领域里作出杰出贡献。而我读的书太少了,因此,我也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充实、丰富起来。

师:非常好。他们读书的状态就像有位名人说过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位名人

是──

生:高尔基。(齐声。)

师:大家都知道啊!(生笑。)谁能讲一讲高尔基读书的故事?

生:他的家境贫寒,根本无法跨进学校的大门,不仅如此,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出去做童工,养家糊口。但他热爱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最高尚的享受”。虽然做工很累,但他抓住每一点时间,早上很早就起床读书,晚上,利用剩下的一点灯油,躲在角落里读书。他还利用做工的空闲时间看书。有一次,被老板发现了,高尔基遭到了毒打。高尔基为了读书,遭受过很多苦难,但最终,他成为了文学巨匠。

师:高尔基为读书,付出了太多。其实这些名言是经过实践的真知灼见,所以希望同学们用心去领会,并将这些名言汇编成《读书名言集》。刚才同学们说到了高尔基的读书故事,那么,我们还知道哪些名人读书的故事呢?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读书佳话。

生:我要讲的是闻一多醉书的故事: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但是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看得入了迷。

生:我讲的是侯宝林抄书的故事: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有一次,为了买到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他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但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

师:名人的读书故事告诉我们读书能励志、使人练达、使人聪慧。所以课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名人读书的趣闻轶事”手抄报,用来更换我们班的墙报。据我所知,同学们也读了很多书,比如《孤星血泪》《汤姆叔叔的小屋》《爱的教育》《名人传》《格列佛游记》《简爱》等,还有我国的四大名著。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名著中的名段子,让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名著里的故事。

生:林黛玉进贾府(略。选自《红楼梦》)。

生:狱中的斗士(略。选自《牛虻》)。

……

生:爱读书的矿工(略。选自《平凡的世界》)。

师:老师也喜欢读《平凡的世界》。说实话,这本书我读了好多遍,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郑重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如果同学们读完这本书有什么想法可以和我交流。

师:相信你们介绍的一定是你们最喜欢的片段,那么同学们一定也希望别的同学也喜欢你读过的名著,那就请在课下为你读过的名著写一段“推荐语”,把它贴在墙上。

师:名著中的动人形象和作家本人的曲折故事感动过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就仿照“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形式为他们补上隆重的颁奖典礼,请同学们为自己喜欢的作家或文学形象致颁奖词。

生:我为武松写颁奖词。他,排行第二,人称二郎。一双眼光射寒星,两道弯眉如漆刷,八尺之身有千斤之力,胆大心细可顶天立地。打虎景阳冈,手刃西门庆;仗义刚烈,醉打蒋门神。有勇有谋,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他,梁山的虎将,我心中的英雄!

生:你,有理想有抱负的进取青年,突然的变故给你以打击,事情的真相令你几乎疯狂。阴森寒冷的夜里,父亲的鬼魂给你使命。除掉敌人重整乾坤!历经千辛万苦,被误解、被孤立都不曾使你动摇,完成复仇使命之时,也是你倒在血泊之际。哈姆雷特,我们的忧郁王子!

……

师:同学们的颁奖词使我感动,相信一定是经过反复的品味才使你们对人物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不错,读书能使我们把成功的基石夯实得更牢固,读书能使人活出绚丽的色彩,读书使我们漫游历史之河,和那些伟大的心灵对话。那么,还等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好读好书、爱读好书的读书人。(评委统计成绩,学生互赠书签,教师颁发奖品。)

评析

1.这是一堂准备充分的活动课。

在准备的初期,教师分配任务,使学生得到了明确的任务指向。材料准备阶段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及时解答,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他们合理分组,为活动的下一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活动的开展有序而不死板。

尽管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学生也明确了活动的主要内容,但活动并不程式化。首先,学生制作的幻灯片彰显了他们的个性;用纸、塑料板等制作的卡片也是多姿多彩。其次,在讲名著和读书故事这两个环节学生发挥得很出色,学生描述得可谓绘声绘色。教师无疑给了学生一次自我欣赏和赢得欣赏的机会。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是活动的结束,活动延伸到课外,活动的意义变得更深远。

3. 活动的设计独具匠心。

以教材为基础,教师选择了能充分满足学生表现欲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参与。从评价的角度看,以学生的评价为主要依据,符合课改精神。从活动的整体效果看,教师的预定目标已经实现,汇编《读书名言集》、写名著“推荐语”的设计使活动得以延伸。学生通过此次活动收获的不仅是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此会更加热爱读书。

编辑/李莉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篇4

常听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冰心奶奶又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起初我只能模模糊糊地明白它的含义,后来真正的感受后,我才懂得了多读书能扩展知识,陶冶情操,这又让我体会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丰富哲理。

老师告诉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书读多了,拿起笔,就能写下许多优美的文章和诗篇。一本好书,特别是那些代表人类文化精华的经典着作,对我们的成长都很重要。

好读书读好书 篇5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书籍承载的是知识,是思想,是文化。书是人类精神的家园。试想,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书一下子全都不翼而飞,那么,人类的精神世界将会荒芜成什么样子!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许多同学都十分喜爱读书,他们在读书中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他们把书当作不可缺少的营养品,看见书就爱不释手。爸爸妈妈给的零用钱,他们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每逢生日,爸爸妈妈问要什么礼物时,他们总是脱口而出:“书!”在有些同学的房间里,摆放着好几个大书橱,里面全是书,他们经常静静地在书海里遨游。读到高兴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读到悲伤处,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伤心不已;读到深奥处,也皱眉冥思苦想……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迪我们,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们面对面地交谈。

读书应该是同学们每天生活中的必修课。本学期,我们学校响应吴中区教育局的号召,各班在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掀起了“读一本好书”的活动高潮。午间、课余,同学们有的捧着书自个儿专注地读着,有的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看着,有的相互交换着书争相阅读……

同学们,我们不光要好读书,还要读好书。这好书,不一定要多读作文书籍,也不能天天抱着《名侦探柯南》、《腊笔小新》等动画书不放。大家应该读各种各样的书。我建议大家多读文学名著,多读科普读物,多读名人传记。学校推荐的100种好书就适合小学生阅读,都是营养丰富的好书。

有的书需要精读,比如一些文学名著,就应该反复咀嚼,有的内容甚至要熟读成诵,这就是“煮书”的含义。读书还要善于做读书笔记。好的词、句、段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或者摘抄下来。读书有感想,要写一写,学思结合,才能更上一层楼。读书也需要交流,把自己的读后感给同学说说,也可以组织读书报告活动,对所读的书进行讨论和交流,那收获就更多。10月份,我校要在一-六年级进行写读后感的征文比赛,还要选出优秀作文参加松原市的征文比赛,希望大家积极准备,赛出好成绩。

《好读书,读好书》课件 篇6

1一、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好读书,读好书”,内容比较多,有看“名人怎么读书;你说我说说读书;还有网上阅读大家谈;与书籍结伴而行……一节课如何能上完呢?怎样才能上得有趣呢?关于网上读书的可以把话题留给学生思考,其实网上阅读已经是一种趋势,无需太多讨论,只需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能明辨是非就可以了,而传统的阅读在慢慢地减少,读名著的就更少了……综合考虑后把教学重点放在放在读好书,好读书上,让学生说说关于读书的名言使学生明确读好书的重要性,养成读好书的习惯。名著知识分组竞赛,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面。

(二)学生分析

虽然是初三的学生了,但由于他们之前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对名著知识知之不多,甚至连作品主人公都不太清楚,如果让他们来介绍名著内容,显然是有很大难度。因此,设置合理的难度,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更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中设计一个名著大比拼的环节,学生反映名著很难读懂,因此,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很重要。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读好书的重要性,养成读好书的习惯。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面;

3、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有选择地阅读。

二、教学过程

1、让学生说说关于读书的名言

(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增加积累,同时进一步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受到熏陶)

2、名人读书的小故事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凿壁偷光(汉代匡衡)

现代的有:鲁迅嚼辣椒驱寒

外国的有:马克思写《资本论》

(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名人发奋读书的小故事,明白只有经过苦读,才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激励、启发学生发奋读书)

3、名著知识大比拼

名著是经得起时间筛选留下来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

分为抢答题(10题)和必答题(8题)。

第一关:抢答题

规则:

全班共分四个小组,各小组成员举手抢答,举手最快者获得答题的权利,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不可以补答。共有十道题。

第二关:必答题

规则:四小组轮流答题,答对按其题面所设分数算分,答错不扣分,共有八道题。

(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好书,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阅读现状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4、名人谈读书方法。

斯蒂夫。艾伦读名著方法

茅盾读名著至少三遍以上。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

国外流行的:五步读书法

P132-133,名人读书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普遍反映读不懂名著,名人读名著的方法可以给他们提供借鉴,带给他们启示。让他们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5、以一首诗《书》作结。

书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它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

书是我们的精神之树

在我们的生命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书中有人类无穷的财富

我们可以从中自由地汲取营养

书是人类发展的录像机

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前辈的足迹

书是知识和智慧的海洋

我们在书海的遨游中慢慢长大

书是你的、我的书是人类永恒的朋友

(勉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6、作业:

向同学们推荐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格式应有书名、人物形象、推荐理由)

(培养学生欣赏名著的能力,并把它形之于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三、精彩片段

师:古今中外的名人对读书都有自己独到的、深刻的见解,如歌德说:“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高尔基说:“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生1:莎士比亚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生2:我知道这样一句名言,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

生3: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

生4:哥白尼说,一本好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生5: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还奉劝人们“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

生6:我国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生7: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生8:乌申斯基说,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生9:我知道这样一句名言,书籍是建立在时间之海里的灯塔。

生10:读书是精神上的探索。

生11: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生12:读书能使你从无知的角落步入睿智的空间。

生13;一本好书就是一个人类文化的硕果,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和气质,使之高尚。

生14:爱读书就是用无聊的时间去换取快乐。

……

师: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学问的名人,都喜欢读书。他们从好书中获取知识,得到教益,受到启迪,进而对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名人读书的故事呢?

生1:我知道囊萤映雪的故事。晋朝的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夏天的晚上,他把几十只萤火虫放在一只白绢口袋,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映雪的主人公是孙康,他也是家里贫穷,但他很好学,冬天,他发现大雪反射的光可以用来看书,经常利用有雪的晚上读书,经过苦读,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生2:我知道凿壁偷光的故事。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为了晚上能看书,他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生3:我知道悬梁刺股的故事。战国时的苏秦,他开始游说诸侯国,没有人愿意重用他,他回到家,受到家人的嘲笑,他发奋读书,他把头发绑在梁上,在困的时候就会拉动他的头发,还用锤刺他的大腿,经过一番苦读,他终于成功地游说了六过。合纵抗秦。

……

师:同学们课前作的准备可真不少,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现代的有没有?外国的有没有?

(学生对现代苦读的例子掌握不多,老师补充“鲁迅嚼辣椒驱寒”、“马克思翻阅资料15年写资本论”)

师:是好书师他们成为了不平凡的人。那什么是好书呢?

生1:能使使人受到教育的就是好书。

生2:对你的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就是好书。

生3:名著。

……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今天老师想跟大家探讨的是关于名著的话题。毫无疑问名著是好书,名著是经得起时间筛选留下来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名著知识你们知多少?今天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下面进入抢答和必答环节。

……

(由于分组竞赛,学生回答问题很踊跃,课堂气氛很活跃,最后第三小组胜出。

《好读书,读好书》课件 例

2活动目标

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和经验。

3.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读书观。

4.了解网上阅读的重要性。

5.通过学习和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升阅读的水平。

教学重点

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通过朗读、阅读、写作、竞赛等一系列“好读 书,读好书”活动,提高文学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活动准备:

提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查找相关的小故事。

根据班级人数随机分组

课时安排:二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阅读综合性学习四P127

一、看名人怎样读书

二、你说我说说读书

三、“网上阅读“大家谈

四、与书籍结伴而行

五、阅读《参考资料》

第二环节:分组活动

一、名言大家猜: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A.刘向 B.韩愈 C.陈寿 D.庄子

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A.黄遵宪 B.沈括 C.蒲松龄 D.梁启超

3.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

A.福斯科洛 B.高尔基 C.罗曼罗兰 D.歌德

4.书本——它是未来的纲领。()

A.列宁 B.马克思 C.赫尔岑 D.林德内

5.倘只看书,便变成了书 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A.鲁迅 B.梁启超 C.赵树理 D.李大钊

6.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

A.李白 B.孔子 C.孟子 D.鹿善继

7.有些书是不该被人们忘却的,但不该被人们记住的书是没有的。()

A.高尔基 B.苏霍姆林斯基 C.奥登 D.车尔尼雪夫斯基

名言积累:

1.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书到用时方恨少。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名人论读书:

1.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李清照 的读书方法: 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3.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4.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作家大家猜:

第一位:普鲁斯特

他是一名法国作家

他是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最主要作品《追忆逝水年华》他的作品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并称为“风流喜剧”

第二位:歌德

他是一位德国诗人

他花了近60年的时间写成了一部长篇诗剧

他的代表作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称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

青少年时代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劳》

第三位:普希金

他活了38年,出生于俄罗斯

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造者

他为妻子与别人决斗身受重伤而死

著名诗歌《短剑》被与为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第四位:高尔基

他是一位伟大的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 高尔 杰耶夫》

曾把自己比作“海燕”

代表作《母亲》《我的大学》

第五位:肖洛霍夫

他是一名苏联作家 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描写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

代表作《静静的顿河》

第六位:福楼拜

他出生与法国

他是一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左拉盛赞他是“新的艺术法典”的创立者

成名之作《包法利夫人》

三、读书故事大家说:

1.孙中山的读书故事:

孙中山先生在东京从事革命活动时,得到了日本友人犬养毅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平日时相往来,无话不谈。一天两人又见面了,犬养毅问道:“我每次看望孙先生,谈不了几句,先生就要讲革命。先生于革命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嗜好呢?”

博览群书,确是中山先生的一大嗜好。他早年随兄长孙眉去檀香山上学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华盛顿、林肯等几位美国著名总统的传记。回国后在 香港西医书院学习,专心致志攻读正课外,利用点滴时间,广泛涉猎中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的书籍,同学们赞赏他的见多识广,给他取了个“通天晓”的雅号。手不释卷啃面包。

四、你我说读书:

1.你倾向于哪一种?

有人认 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而经典名著往往艰深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少读为妙.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时间筛 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他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名著为很多人反复阅读,一成为当代人共同的文化素养,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

2.你倾向于哪一种?

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鼓吹这种时尚的人认为,图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的好处多多.对这种风尚持批评态度的人不少,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尤其是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读图只能放在第二位;把大量时间耗在读图上,将造成全民阅读水平的低下,得不偿失.五、你喜欢网上阅读吗?谈谈你 的看法?

第三环节:请写一篇关于读书的作文

近十年的学习生活几乎天天与书籍打交道。拿起你的笔,写你读书的故事,让同学们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或者发表你对读书的独特感悟、体验和见解,与同学们交流。请以“好读书,读好书”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与阅读部分相照应的,主题内容是“好读书,读好书”。

针对这一主题,我本课的选题是《读好书吧,和平实的生活对话!──〈读者〉交流课》。

《课标》中在“综合性学习”部分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又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根据《课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提高对读书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的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好读书,读好书》课件 例

3【教学重点】

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一、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次活动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利用多媒体)。

2、合作法──拓展资料,交流心得。

3、演示法──个别展示,丰富体验。

其中,演示法是本课最主要的方法。在课前大量资料积累准备的前提下,让学生以丰富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侧重经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使学生在平日学习任务重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种持续的阅读习惯,我选择了向学生推荐阅读刊物《读者》,并把它迁移到课堂上,其目的在于不仅要亲近文学大师,还要拓展视野,走近温情的生活。此种阅读习惯已经保持两年,借本次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之东风,我把本课定位于《读者》交流课,力求让学生在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中对读书有更深刻的认识。

2、学力培养: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3、指导方法:

课前积累和准备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次读书活动,我有序的指导学生:

⑴ 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⑵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⑶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⑷ 悬念法──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⑸ 感悟法──撷取要点,阐发感受。

4、同时也注意指导训练学生:

⑴ 学写读后感

⑵ 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思路

1、课前准备:

⑴ 确定选题:

请学生从《读者》杂志中精选出深受喜爱的六个栏目,并分别拟题。

“文苑”──人间的诗意;

“原创精品”──心灵的日出;

“书摘”──文学的影像;

“人物”──历史的脊骨;

“人生”──成长的岁月;

“话题”──人类的声音。

拟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文学情趣的过程。

⑵ 小组分工:

① 组织全班学生分成六大组,每组选出一名负责的同学。

② 抽签决定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栏目的收集整理工作。

⑶ 活动内容:

① 组长负责自己小组在收集整理中的合作协调情况和交流情况的记录。

② 教师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向小组同学展示交流读书体会。

在文章形式上,可以写读书心得,改写,缩写,续写,仿写,剧本,精彩片段积累等等。

在展示形式上,可以朗读,朗诵,吟唱,表演等等。

③ 组员在讨论的基础上推荐好的作品参加课堂成果展示。

2、课堂内容:《读者》交流课。

⑴ 在选出一名主持人,和六名组长沟通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汇报成果进行展示。(学生自行设计形式,内容丰富多彩。)

⑵ 教师适时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配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⑶ 教师总结评价:

读好书吧,和高尚的人对话;读好书吧,和平实的生活对话!

⑷ 布置作业:

整理读书心得。

四、总结

会读书 读好书 篇7

关键词:行政管理;阅读习惯;培养策略;实施作用

高校的教育工作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去正确、合理地开展工作,应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做的工作。但是,目前行政管理工作总是被人们忽略,导致行政管理人员没有将工作落到实处,致使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整体不高。所以,我们必须对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加以重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自身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这样才能够使高校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一、培养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阅读习惯的意义

高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坏,也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前途。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既是高校管理的基础,也是高校管理的主体。所以,培养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做到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拥有良好的政策解读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这样才能胜任高校管理工作,推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二、培养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阅读习惯的措施

1.加强阅读活动的开展

想要培养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阅读习惯,就要在高校内部开展大型的集体阅读活动。这样不仅能使行政管理人员获得良好的学习机会,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全面提升高校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2.制订相应的措施

在培养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阅读习惯上,可以制订相应的措施对他们进行激励。可以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其文化素质相结合,制定完善的考评制度。比如:定期组织开展相应的文化工作考核,培养其阅读、学习习惯。

3.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奖评制度

为了实现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科学化的管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制订有效和针对性强的奖评考核体系,使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自身学习,将工作做到实处。对那些工作突出、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推动高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培养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阅读习惯的作用

1.有效地提高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

加强培养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阅读习惯,一定意义上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在行政管理人员阅读习惯加强的同时,其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在不断的学习中,他们能够顺利地解决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不同问题,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团队的整体文化素质

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高校行政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因为行政管理团队中的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質和职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平时的管理工作很不好开展。针对这一现象,实行奖评措施能很好地提升高校管理人员彼此学习和相互竞争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团队的整体文化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

3.推动了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在培养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其自身文化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升,也看到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间接地推动着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也增强了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整体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学校整个管理工作的中心。所以,在对其内部人员的整体建设上要做好相应的工作,通过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的阅读习惯提高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执业能力,提升其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瑜.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为基础的学习素养教育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41-42.

[2]张巧凤.培养阅读习惯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3(72):22.

[3]黄红梅.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5):267.

上一篇:初中数学学习攻略下一篇:平安寿险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