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许可证申请表范本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排污许可证申请表范本(精选8篇)

排污许可证申请表范本 篇1

采用绩效法测算如下:

(1)计算方法火电企业绩效法年许可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Mi=(CAPi×5500+Di/1000)×GPSi×10-3式中:Mi为第i台机组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吨/年;CAPi为第i台机组的装机容量,兆瓦;GPSi为第i台机组的排放绩效值,克/千瓦时。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部分折算成发电量,用等效发电量表示。Di=Hi×0.278×0.3式中:Di为第i台机组供热量折算的等效发电量,千瓦时;Hi为第i台机组的供热量,兆焦。

(2)项目取值本项目1×630MW热电机组位于河南郑州,W型火焰锅炉,投产日期2010年11月;郑州市属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2+26”城市之一,《工作方案》中规定“2+26”城市行政区域内所有钢铁、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大气污染物执行特别排放限值。SO2排放绩效值适用于重点地区,现有锅炉<750MW取值条件,为0.2。NOx排放绩效值适用于重点地区W型火焰锅炉<750MW取值条件,为0.4。烟尘排放绩效值适用于重点地区<750MW取值条件,为0.08。热电机组运行小时数取值5500h。

(3)本项目计算过程本工程单台机组设计供热量为4.76×109MJ/a,供热等效发电量D为:

D = H×0.278×0.3 =4.76×109(MJ)×0.278×0.3 = 3.96984×10(kWh)

SO2绩效值为:

M =(CAP×5500+D/1000)×GPS×10-3

=(630×5500+3.96984×108/1000)×0.2×10-3 =772.397(t/a)NOX绩效值为:

M =(630×5500+3.96984×108/1000)×0.4×10-3 =1544.794(t/a)烟尘绩效值为:

M =(630×5500+3.96984×108/1000)×0.08×10-3 =463.438(t/a)

居留许可申请范本(家属) 篇2

居留许可申请

沈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

XXXXXXX(XXX)先生是我单位聘请的外籍工作人员,在我单位担任(职务),XXXXXXX(XXX)是其(亲属关系),因生活需要,特申请居留许可至0000年00月00日,望予以批准。申请人信息如下: 姓名:XXXXXXX(XXX)国籍:韩国 护照号码:xxxxxxxx 出生日期:0000年00月00日

我单位保证该申请材料真实有效,与申请人实际情况一致,如有弄虚作假,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接待责任,如该人在居留许可有效期内,出现提前离职、擅自离职、转聘或从事与居留事由不符等活动,我单位将按照相关规定立即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办理居留许可变更、注销、吊销等手续。

负责人签字:

美国排污许可证制度 篇3

在实现企业守法证明方面的机制设计

排污许可制度可以系统地整合对企业守法监测、报告和守法证明的要求与方法,为促进企业自我报告守法状况提供了支持。美国排污许可证集合了对企业守法的管理要求,明确了企业的信息报告责任,建立了一套针对企业排放信息的报告、检查和追责体系,从而保证了企业实际排放和环境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环保监管机构建立了一套可用于决策的排放源数据,也为企业守法证明提供了有力支撑。美国环保协会就美国排污许可制度在强化企业守法主体责任方面的相关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有关成果附后,供参考。

排污企业是否守法通常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获知:一是企业在明确知晓自己法律义务的前提下,就守法状态如实报告;二是无论企业是否知道自己的守法义务,监管者进入企业进行实际检查获知。美国倾向于采用前者,而我国采用的是后者。第一种方式优势明显。这种方式强调企业的守法主体责任,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在良好的制度设计下,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报告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企业报告,可大大减少监督的成本和责任。但前提是企业要诚信,要清楚自己的各项法律义务且有能力报告。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明确的、一致的、被认可的监测方法和报告方法,可以供企业对自身环境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排污许可制度系统地整合了对企业守法监测、报告和守法证明的要求与方法,为促进企业自我报告守法状况提供了支持。

美国许可证制度在强化企业守法主体责任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经验:

一、以许可证的形式明确守法义务和守法能力

排污许可制度将对排放源的环境管理要求集成在一个许可证当中,既便利了企业守法,也为执法提供了依据。许可证的发放是以企业具备守法能力和自我守法证明能力为前提的。

企业守法证明义务主要由监测记录、监测报告、守法报告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这些义务事实上并不是许可证中规定的,而是法律的一项独立要求,只是许可证将其变成可执行的要求。《清洁空气法》规定,监管者要求企业,一次性、周期性或者持续地建立和维护记录,提交报告,安装、使用和维护监测设备以及使用审计程序或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和设备获取样本数据。在污染源监测不可行时,应保持控制设备参数、产值变量或其他间接数据记录。提交守法证明以及其他监管者要求的必要信息。

《清洁空气法》规定,上述监测和报告义务是许可证颁发的前提条件。许可证管理机构—美国联邦环保局(EPA)要建立许可项目,且许可项目要求中必须包括监测和报告。也就是说,只有包括监测报告的许可证才是符合法定要求的许可证。同时,这也是许可证中包括监测和报告制度的法定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清洁空气法》许可证部分中关于企业监测报告的要求,只是许可证的一项程序性要求。对企业的报告义务和报告内容的实体性要求则分布在不同的条款中。许可证是针对具体设备对应的排放源发放的,由于排放源的性质和管控要求不同,许可证中关于报告事项的要求会有差别。此外,各州是许可证的颁发者,其他州的污染管理要求也要载入许可证,报告事项也会有所差异。

而对于申请建前许可证的企业来说,需要提交的信息更多,而且这些信息的监测与报告规定都会被写入运营许可证。如要求某些污染源必须安装达到特定报告要求的连续排放监测系统,保存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的数据记录及其启动、停止和故障的记录。有超量排放行为的,每季度必须提交关于超量排放的书面报告。对于有害空气污染物(HAPs)国家排放标准管控下的污染源,则有比常规污染更复杂的报告要求。对于不达标地区,需要防治严重恶化的污染物还需要在设施建设前对周围的环境空气进行监测。

二、许可证细化守法监测报告与证明能力

许可证将法律中规定监测、记录保留、报告、守法证明和违法后果等一系列企业守法证明的链条当中的条款,针对特定企业进行详细的规定。

一是规定监测与记录保留要求。许可证会列出监测的数据要求与方法,企业应建立并维护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包括相关的监测数据、图表,或其它必要的基础资料,以证明其实际排放量。这些记录需要保存一定的期限,不同地方规定不同,一般3至5年不等。

二是规定报告规则。许可证会规定报送的对象和时间以及其它报告事项要求。许可证会明确要求数据的报送期限,如按月、季、半年报送一次。除了常规污染物的报告之外,此后的一些法规还可新增一些报告事项,并额外规定报告规则。如温室气体强制报告规则于2009年9月22日发布,要求排放超过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源进行强制报告。对符合报告条件的设施,2010年4月1日要制定完成监测计划,每年3月31日提交上一报告。除上述常规情况报告外,许可证持有者应在发现任何背离许可条件但未达到紧急事件标准的情况下,向主管部门报告。

三是规定守法报告。企业需提交《守法证明/报告》文件,并对文件真实性负有法律责任。企业每年需要提交《守法证明/报告》,报告需要企业负责人签署,并在证明文件中做出“叙述和信息都是真实、准确和完整的”承诺声明。守法证明通常包括如下内容:梳理许可证中规定的相关要求,确定守法方法、在报告期内采用上述方法测定的守法状态、以及其它任何许可证所要求的特定信息。守法证明需要同时向当地环境管理机构和EPA区域办公室提供。

四是企业有接受检查的义务。企业报告需要接受执法机构检查。执法者有权进入企业进行检查、监测,这是《清洁空气法》赋予监管部门的权力。可进入、可检查也是许可证中规定的内容。

五是说明违法后果。对于违法行为可能受到的处罚,许可证中也会载明。企业依法提交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违法报告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虚假报告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违法者除受到实体违法(虚假信息和报告企图掩盖的非法排污行为)惩处之外,还要承担同等严重的法律责任。例如,《清洁空气法》规定对于违法行为可进行按日连续处罚,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清洁空气法》对于故意制作虚假声明、陈述或证明资料,忽略信息来源,更改、隐藏、未能提交与维护守法证明材料的行为,将给予2年有期徒刑和/或罚金。如累犯或随后被定罪则加倍处罚。

三、区分违法报告与违法排放两类违法行为

美国对违法行为采取连续处罚,处罚可以往前追溯至违法的起始时间,以及往后可以证明的未来违法持续的日期。

首先,区分两类不同的违法行为。实体违法(如超标排放)和程序违法(如虚假报告)是两类不同的违法行为,分别适用于不同处罚。在企业同时构成实体违法和程序违法的情况下,则分别追溯其违法的起始时间,分别追究其法律责任,互不影响。那么就有两种违法情况,实体违法如实报告和实体违法虚假报告。美国法律中对程序违法规定了严厉惩处措施,也就是从动机上减少了以掩盖实体违法为目的而虚假报告的违法行为。同时为鼓励对违法情况的自我报告,具体执法过程中,EPA设置了一些激励政策。对于主动报告属于非强制性要求上报违法行为的企业,给予全部或部分处罚减免。

其次,处罚由执法者举证。违法起始时间的推定是从首个“可证明”的违法日期(可往前追溯)起至企业可证明其未来能达到守法状态的时间为止。因此,企业上次报告行为的真实与否并不会成为追溯违法行为的依据。但因企业报告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企业报告的资料证明企业违法,那么这种违法行为可被用于执法证明。虽然执法者举证,但企业也有质证的权利。如污染源连续排放监测数据证明该违法行为不是连续的,则违法持续时间可进行调整。这点在联邦环保局发布的处罚政策中有详细规定。

四、启示与说明

美国排污许可证集合了对企业守法的管理要求,细化了企业的信息报告责任,建立了一套针对企业排放信息的报告、检查和追责体系,从而保证了企业实际排放和环境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环保监管机构建立了一套可用于决策的排放源数据。虽然对于企业守法证明义务的一系列规定是在法律中规定的,但是许可证将这些制度整合在对企业的统一要求中,便利了企业的守法,为企业守法证明提供了有力支撑。

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规范排污许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国家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废气、废水、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的行为实行许可证管理。下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应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一)向环境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二)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废水以及含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病原体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其他废水和污水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三)在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的设备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或者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

(四)产生工业固体废物或者危险废物。依法需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除外。

向海洋倾倒废物、种植业和非集约化养殖业排放污染物、居民日常生活非集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以及机动车、铁路机车、船舶、航空器等移动源排放污染物,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持证排污原则、按证排污原则)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不得排放污染物。

排污许可证的持有者,必须按照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种类、控制指标和规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第四条(总量控制原则)

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流域、海域、区域,对排污者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该指标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之中。

排污者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持续削减原则)

国家鼓励排污者采取可行的经济、技术或管理等手段,实施清洁生产,持续削减其污染物排放强度、浓度和总量。削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可以储存,供其自身发展使用,也可以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保障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的前提下按法定程序实施有偿转让。

第六条(实施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排污许可证的审批颁发与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经费保障)地方各级政府应将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部门预算,全额保障。

第二章 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新项目排污申请条件)新建项目的排污者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者重新审核同意;

(二)有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或措施;

(三)有维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能力;设施委托运行的,运行单位应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四)有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和设施、装备;

(五)排放污染物满足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要求;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新建项目的排污者申领排污许可证,应当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并提交工商营业执照以及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的证明材料。

第九条(现有排污者申请条件)

现有排污者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产业政策要求;(二)有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和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污染物处理能力,设施委托运行的,运行单位应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三)按规定设置有规范化的排污口;

(四)按规定应当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仪器的排污者,已按照国家的标准、规范安装自动监控仪器;

(五)排放污染物符合环境功能区和所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六)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应急措施);

(七)有生产经营的合法资质;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现有排污者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应当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并提交工商营业执照以及前款第(二)、(三)、(四)、(五)、(六)项的证明材料。

向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的,由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除按前款规定提交资料外,还应提交向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营业执照、污染物委托处理协议等资料。

第十条(新项目申请时间)

建设单位应当在新建项目的主要环保设施和措施已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和落实,并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核实同意进入试生产后,填报临时排污许可证申请表,申请临时排污许可证。通过环保验收的,应在收到验收合格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交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资料,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申请排污许可证。

排污者应当在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入试生产前填报排污许可证变更申请表,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载明事项。

第十一条(申请受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者提出的污染物排放许可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且属于职责范围的,应予以受理,并出具书面受理凭证;对材料不齐、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应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出具书面凭证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第十二条(受理方式)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电子化、窗口化等快捷、便利的方式受理污染物排放许可申请,公开信息,优质服务,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章 排污许可证的审批与颁发

第十三条(申请审批)

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建项目的排污者,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否则不予发证;对现有排污者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对未达到第九条第一款第(一)、(五)、(七)项规定条件的,不予发证;对未达到第九条第一款第(二)、(三)、(四)、(六)项规定条件,且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颁发临时排污许可证,并责令限期整改。

整改期限届满前30日内,排污者应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整改完成情况,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对达到整改要求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排污许可证;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不予颁发排污许可证,临时排污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十四条(分级审批制度)

国家对排污许可证实行分级审批颁发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审批权限对排污者的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

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划范围内排污者的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

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确定由其监督管理排污者的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划范围内确定由其监督管理排污者的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授权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颁发排污许可证。对排污许可证审批颁发权有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第十五条(审批程序)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排污许可证申请之日起20日内依法做出颁发或者不予颁发排污许可证的决定,并予以公布。做出不予颁发决定的,应书面告知申请者,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信息公开)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审查和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予以公告,并定期将污染严重排污者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七条(排污许可证种类、期限)

排污许可证分《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五年。《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八条(排污许可证的载明事项)

排污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应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持有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排放主要污染物的种类;

(三)有效期限;

(四)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和证书编号。

副本除载明前款规定事项外,还应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污染物排放执行的国家或地方标准;

(二)排污口的数量,各排污口的编号、名称、位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速率、方式、去向以及时段、季节要求;

(三)产生污染物的主要工艺、设备;

(四)污染物处理设施种类和能力;

(五)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报告要求;

(六)检验记录;

(七)有总量控制义务的排污者,其排污许可证中应当规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削减数量及时限;

(八)有清洁生产审核义务的排污者,其排污许可证中应当规定清洁生产审核结果的要求;

(九)其他应执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要求。

第十九条(信赖保护)

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内,排污者有权按照许可证的规定依法排污。未有法定情形并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剥夺或限制该权利。

排污许可证所需材料 篇5

郫县行政审批要件一览清

(事项名称: 排污许可证核发)

一、申请材料

1、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原件1份)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复印件1份)

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批复(复印件1份)

4、排污申报表(经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审核签字盖章的复印件1份)

5、污水接入管网的需提交污水接纳证明(复印件1份。企业排水许可证或相关部门出具的说明性文件)

6、近半年监测报告复印件

7、营业执照复印件

温馨提示:1.若环评批复和验收批复中无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则需提供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2.领件时,需持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或领件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材料表格及范本

(一)已提供材料及空白表

《 排污许可证申请表 》

(二)已提供范本途径(由窗口工作人员据实在“□”中打“√”)

□ 已提供纸质文档;

□ 已提供获取地址:;

□ 已拷盘电子文档给申请人。

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为了进一步规范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对排污单位的稳定达标实行长效管理,推动和深化排污总量控制工作,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海安县对“十五”期间如何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全面调查、核准上一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情况的基础上,遵循“调查核实、摸清底数、分级发证、分类管理、按证排污、全面发证、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排污许可证动态管理系统,规范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完善总量控制制度,完成“十五”期间总量控制任务、实现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工作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技术培训

目前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企业都在进行转制、改制、重组,企业的环保队伍很不稳定,人员变动大,另一方面从企业、乡镇环保人员队伍总体素质来看,应该说水平不高,一些人员缺乏环保专业知识。而排污许可证申请是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排污单位和管理的诸多方面,要搞好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做好技术培训工作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通过培训,可以使他们认识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意义,了解排污许可证申请的技术要求,掌握排污许可证申请的程序、获得数据的原则和方法等等,有利于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的开展。推进全面发证,实行分类管理 3.1 全面发证

“九五”期间实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仅对部分重点排污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这次推行的许可证制度由环保部门根据上级政府下达的排污总量计划,把允许排污的量层层分解到所有排污单位,核发排污许可证。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所规定的要求排污,没有排污许可证,排污者被视为非法排污。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体现了管理上平等、公正,为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开拓了新的道路。

3.2 抓住重点

对已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排污单位,以不高于排放标准为前提,按申请与核定的现状排放总量核定排污指标。排污单位进行改制、改组或者兼并的,其排污指标不超过原核批的指标值。

4.1.2 环评审批核定原则

新建项目、扩建、改建项目,必须在区域内互相调剂、有偿转让或向集中控制设施投资等的基础上核发排污指标。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按照环评审批量及试生产情况核定排污指标。

4.1.3 排污总量削减原则

凡区域内排污总量超过总量控制计划指标的,须实施排污总量削减,以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较差的单位为重点。达标排放单位并不免除污染物削减任务,以多排放多削减、少排放少削减为原则进行分配。

4.1.4 预留发展总量原则

在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各排污单位时,原则上所有排污单位允许的排污总量不高于总量目标,并预留适量作为经济发展指标和调节指标。

4.1.5 不予分配原则

发生以下情形的排污单位不予分配相应排污指标:不按规定利用城市集中供气、供热、污水处理设施,或者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或生产的产品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超标排放经限期治理,逾期仍不能达标排放的。

4.2 严格按程序发放排污许可证 4.2.1 发证

环保部门收到相关资料后,在20个工作日内根据区域总量控制目标,对排污单位排污行为逐一核实,核准排污指标,并按规定发放相应的排污许可证。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申请环保设施试运行时,须申领《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环保部门收到申报材料(扩、改项目的单位须同时提交原有的排污许可证)后,在10个工作日内发放《临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

4.2.2 换证

持证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满须重新换领排污许可证。环保部门收到持证单位的申报材料后20个工作日(收到“三同时”验收项目申报材料15个工作日)

环保部门根据持证单位的排污情况总结、环境监理部门的现场监理报告、环境监测部门的监督性监测报告和经审核的企业月报、季报报表等,对持证单位的排污总量进行审核,并建立持证单位排污情况动态数据库。

5.6 考核制度

环保部门每年对持证排污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中结合排污申报登记年审、企业环境行为公示、排污收费、清洁生产审计、污染治理等工作。对模范执行许可证制度的单位,予以表彰。思考与建议

6.1 企业排污量的核定手段还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排污单位虽然已实施了排污口整治,但仅是初步的。废水排污量的核定,主要靠污水流量仪及监测站提供的监督监测数据,仅极少数重点源安装了COD在线仪。而且,目前的污水流量仪及在线监测仪的运行不够稳定。因此,污染源的实际排污量核定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排污许可证制度只能留于形式。建议在已实现达标的形势下,应将污染源治理资金重点用于补助企业添置自动监控设备,或者制订政策,由社会化营运机构投资统一装备、统一管理。

6.2 以地区环境容量作为核定排污许可证的依据

目前,核定排污许可证的总量依据,主要是上级政府下达的目标总量。随着总量控制管理手段的完善,要从目标总量控制过渡到容量总量控制。以区域环境容量作为核发排污单位允许排污量的依据。

6.3 排污许可证的作用要进一步深化

排污许可证要彻底摆脱附属于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现状,控制项目也应从水、气、固体废物向噪声、放射性、电磁辐射等污染物领域扩展,不仅要将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满足污染物总量目标作为发证条件,还要将履行“三同时”制度、缴纳排污费、排污申报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纳入申领排污许可证的必要条件。发放排污许可证,实行“一证”对外,进一步规范环境管理行为,有利于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提高行政效能。

6.4 排污许可证的法律地位必须加强。

湖北省实施排污许可证暂行办法 篇7

(二)污染物排放超过许可证规定的浓度或总量控制指标,经限期整改,逾期不能达标排放的;

(三)排污者生产经营所在地的土地功能或环境功能经过调整,不适宜在该区域继续排放污染物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排污许可证发生遗失、毁损的,排污者应在15日内向颁发机关申请补领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许可证颁发机关或其上级机关,可以撤销排污许可证: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颁发排污许可证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颁发排污许可证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颁发排污许可证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条件的申请人颁发排污许可证的;

(五)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排污许可证的;

(六)依法可以撤销排污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机关应当注销排污许可证:

(一)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30日后,未申请延续的;

(二)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未达到规定条件不予延续的;

(三)排污者被依法终止的;

(四)因停产、转产或其他原因不再排放污染物的;

(五)排污许可证被依法撤销、吊销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等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负责发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持证单位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载明事项非法排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 持证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排污许可证:

(一)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被依法关闭的;

(二)逾期未完成限期整改任务的;

(三)伪造、涂改、出租、转让或出售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排放污染物临时许可证》和《湖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申请表》格式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由颁发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行印制。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四川省排污许可证的管理办法 篇8

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管理,推进污染减排,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根据《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环境保护厅负责《办法》的统一组织实施和排污许可证发放的监督管理。

市(州)环境保护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排污许可证的管理和国控、省控、市控排污单位以及国家、省级、市(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新建项目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县级环境保护局负责本行政区划范围内排污许可证的管理和除本条第二款外其他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市(州)环境保护局可授权县级环境保护局发放管理应由市(州)环境保护局发放管理的排污许可证。

第三条按照国家规定,水、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水、气污染物排放应当遵循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水、气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规定的排放浓度。

按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以及总量控制要求核定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和总量。

第四条凡在四川省境内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水、气污染物的排污单位,不得排放水、气污染物;持有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种类、控制指标和规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第二章排污许可证发证范围

第五条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水、气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应按本办法要求申领排污许可证。

(一)向环境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排污单位;

(二)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废水和污水的排污单位;

(三)城镇或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

(四)垃圾集中处理处置单位或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单位;

(五)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

机动车、铁路机车、船舶、航空器等移动源排放污染物的,暂不列入排污许可证发放范围。

第六条重点排污单位是指国家、省、市级重点环境监控企业;一般排污单位指环境统计名录内的非重点排污单位及其他排污单位。

第三章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和受理

第七条排污单位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合法的生产经营资质;

(二)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产业政策要求;

(三)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新建项目)和验收材料;

(四)污染物排放符合排放标准、环评审批文件的总量控制要求以及环境功能区和所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五)有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六)当年无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或已对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重点排污单位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和设施、装备;

(二)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应设置规范化排污口的排污单位,已设置了规范化排污口;

(三)按规定应当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施的排污单位,已按照国家的标准、规范安装了自动监控设施;

(四)按规定进行了排污申报,并依法缴纳了排污费;

(五)按规定应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已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

(六)按规定开展环境统计,具有符合要求的统计报表;

第八条排污单位应当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新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的主要环保设施和措施已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和落实,并在项目投产前,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批书,申领《临时排污许可证》。

通过环保验收的,应在收到验收合格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批书,申领《排污许可证》。

第九条排污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应当填报排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批书,签署承诺书,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二)经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最近一年的监测报告;

(三)排污单位向城镇或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提交相关单位同意接纳的证明;

(四)采用集中供热的,应当提交集中供热设施运营单位对其供热的相关证明;

(五)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重点排污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还应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一)应当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需要提交自动监测设备验收材料和监测记录;

(二)符合国家或地方要求的排污口证明材料;

(三)按规定编制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四)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城市建成区内没有锅炉等大型涉气排污设施,且废水排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第三产业排污单位,应当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二)废水排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证明材料;

(三)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建设项目所在排污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应当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或备案文件;

(二)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及批复;

(三)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排污单位申领《临时排污许可证》,应当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批书,签署承诺书,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或备案文件;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或备案文件要求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按期完成并投入运行的证明材料;

(三)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需要提交的申请材料清单,由市、县两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当地环境保护局网站,向社会发布。

第十条有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排污单位应当在其项目投入生产前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审批书,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载明事项。

第十一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排污单位申请材料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依本办法不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应当即时告知排污单位不予受理;

(二)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排污单位向相应核发机关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排污单位当场更正;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当场或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排污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或排污单位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或不予受理申请,应当出具书面凭证。

第四章排污许可证的审批

第十二条负责排污许可证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规定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并根据该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排放标准,确定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重点行业还应确定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指标:

(一)新、改、扩建企业和具有环评报告的现有企业按照环评批复确定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

(二)其他企业按照排放标准核定排放总量。

对本行政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量总和大于上级核定的污染排放总量的,应进行更加严格的总量控制,实行排污总量分配,确保完成区域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废水排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第三产业排污单位可不载明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地区,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报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对辖区内的排污单位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和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并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

第十三条排污许可证申请受理后,负责核发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排污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审核人员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存在疑问,需要到现场核查的,可进行现场核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发放排污许可证之前,应当在当地环保局网站公示至少五个工作日。对存有异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反馈意见、排污单位申辩等情况,作出是否发放的决定;对无异议的,发放排污许可证。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不予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应当书面告知排污单位,说明理由,并告知排污单位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请行政诉讼的权利。

上一篇:第一学期大学班级工作活动计划下一篇:智联招聘简历模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