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层施工组织设计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3层施工组织设计(通用11篇)

13层施工组织设计 篇1

一、单选题

1.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A、施工方案B、施工进度计划C、工程概况

D、施工平面布置图E、编制说明

二、多选题

1、单位工程的施工顺序是()。

A、先地下后地上B、先主体后围护C、先结构后装饰

D、先围护后主体E、先福利后厂区

2、工程开工应具备的主要条件是()。

A环境条件B技术条件C场地条件

D资金条件E物质条件D社会条件

3.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A、施工方案B、施工进度计划C、编制说明

D、施工平面布置图E、主要施工组织措施

4.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是()。

A、作为编制工程承包合同的依据

B、指导施工前的一次性准备和工程施工全局的全过程

C、指导工程投标与签定工程承包合同

D、作为项目管理的规划性文件

E、作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

5.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A、工程概况B、施工顺序C、施工方法选择

D、施工机械选择E、主要材料投入量

6、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的技术经济文件

A、指导施工准备和施工全过程B、指导工程招标

C、指导工程投标D、指导签定承包合同E、全局性

三、简答题

1、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哪些内容?

13层施工组织设计 篇2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墙板模型,二次浇筑法

1 工程概况

某30层的高层建筑,其中1层~8层为商场,10层~30层为住宅,商场和住宅间设1层(9层)高为3.5 m的设备转换层,从室外地面到女儿墙顶高99.8 m,另设有2层深7.7 m的地下室,第1层地下室用作停车场,第2层地下室按6级人防设计。为满足底部商场裙楼大空间,上部住宅塔楼小空间的建筑功能要求,本工程主体结构形式采用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在底部大空间层和上部剪力墙层之间的结构转换层是文中所研究的重点(见图1)。

2 结构转换层设计

2.1 计算模型

力学计算模型的选择对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结果的准确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选用了3种计算模型作比较:空间杆系模型、平面墙板模型、空间墙板模型。选用TBSA空间分析程序分析整个结构,采用的是空间杆系模型,用杆件有限单元法分析内力,这种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无转换层的结构是合理的,但分析有转换层的结构时,由于杆系模型不能保证框支层的位移连续条件和力的正确传递,从而使框支柱、框支梁及框支剪力墙的内力失真。为了保证转换层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选用《框支剪力墙平面有限元分析及配筋程序》(TBFEM)分析转换层及以上2层~3层的内力,采用的是墙板模型,用平面有限单元法分析,保证了转换层部分的位移连续条件和力的正确传递。由于实际工程为空间结构,用平面墙板模型有其局限性,应采用空间墙板模型计算,用空间有限单元法分析,鉴于目前尚无空间有限元分析程序,可以在平面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小于1的空间作用分配系数。

由于采用了墙板模型,应用TBFEM程序分析结构转换层,使结构转换层转换梁的高度由杆系模型的3.0 m减小到1.8 m,这不仅有效地加大了设备转换层的净高(由0.5 m增加到1.7 m),解决了设备转换层设备安装、给排水管道转换、电力管线转换等一系列的设计难题,而且节省混凝土315 m3,节省钢筋约120 t,折合造价约50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2 转换梁的构造要求

1)框支梁的宽度不宜小于上层墙体厚度的2倍,梁高不应小于跨度的1/6。本工程框支梁上层墙体最大厚度为400 mm,所以框支梁的宽度定为800 mm。框支梁的高度用TBFEM分析为1 800 mm,均大于跨度的1/6。

2)框支梁主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3%。本工程用TBFEM计算出框支梁主筋的配筋率为0.8%左右,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3)框支梁主筋不宜有接头,有接头时,应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同一截面接头钢筋截面面积不应超过全部主筋截面面积的25%,接头位置应避开墙体开洞部位。由于本工程框支梁跨度较大,而施工现场钢筋的长度为12 m,所以必须有接头;为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为方便施工,与施工单位商定:25 mm以下的钢筋接头采用焊接,25 mm及25 mm以上的钢筋接头采用挤压式机械连接。

4)支座上部主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主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 mm、直径不小于16的腰筋,梁上部主筋向下锚入柱内的长度为hb+laE(其中,hb为框支梁高;laE为抗震锚固长度)。为方便施工,本工程上下主筋均全部直通到柱内;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温度应力所引起的裂缝,本工程腰筋间距为100 mm,直径为16。

5)梁支座处(离柱边0.2 l0或1.5 hb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间距不应大于100 mm,门洞附近梁的箍筋也应按上述要求加密。本工程考虑到标准层开洞多,且洞口位置不规则,采用全跨加密配箍,间距为100 mm,直径为12~16。

3 结构转换层施工

1)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架空施工模板体系安全支撑问题,结构转换层支撑体系采用钢管脚手架结合门式架,经验算,施工单位提出的利用第八层楼面作为整个转换层的支撑面的一次浇筑法不能满足第八层楼面承载力的要求,提出采用二次浇筑法,即第一次浇筑至结构转换层楼面以下800 mm,待其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5%后可进行第二次余下部分混凝土的叠合浇灌作业,以完成整个结构转换层的施工,同时,结构转换层的支撑体系需向下延伸至第七层楼面梁,利用第七层梁、第八层及设备转换层楼面作为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支撑面。

2)为防止高强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所采取的施工措施是:a.把水泥用量控制在450 kg/m3以下;b.掺入建筑宝JZB-3作缓凝塑化剂,加入杜拉纤维以控制细小裂缝;c.用冰水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d.砂石料含泥量需控制在3%以下;e.采用微膨胀水泥;f.混凝土的坍落度定为12 cm~14 cm;g.采用温度监控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h.混凝土内预埋水管传导水化热。

3)本建筑长63.8 m,高规规定,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45 m,原设计在(8)轴~(10)轴间留一道800 mm宽的后浇带以解决温度伸缩问题,但由于结构转换层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浇筑相当困难,为方便施工,施工时取消了设备转换层以上各层的后浇带,然后在转换层和标准层的相应位置增加温度钢筋以抵抗温度应力。

4结语

1)结构转换层设计应采用墙板计算模型;2)结构转换层施工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优先采用二次浇筑法。

参考文献

[1]赵西安.高层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3层施工组织设计 篇3

关键词: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试验检测

1工程情况

该方法结合2008年宁杭高速公路二期PAC-13路面施工为分析依据,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加以总结、提炼,以供探讨、研究。

2PAC-1 3路面特点、适用范围

2.1PAC-13路面具有雨天路面不滞水、无水膜、防滑安全以及吸音减噪等优良特性,大空隙率是排水路面最具代表性的特点。

2.2PAC-13路面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并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指标。

2.3PAC-13路面要求沥青具有很高的黏性,通过添加日本进口TBS沥青改良添加剂来增加其黏度,以达到预期质量效果。

2.4由于混合料为开级配型间断级配,粗骨料多,混合料有很高的黏性,要求施工温度相对较高。

2.5适用在降雨丰富地区的高等级公路及对噪音水平要求严格的城市道路以及隧道铺面工程。

3工艺原理

3.1配合比设计的原理

3.1.1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质量检查最主要的指标是空隙率,因此其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件的体积设计方法,并以空隙率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指标。

3.1.2配合比主要以各项功能检验为主,选择期望的空隙率而又具有较高耐久性的最大容许沥青膜厚度来确定沥青含量,其特殊之处是油石比主要由析漏试验结果选定。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后必须对设计沥青用量进行析漏试验及肯特堡试验,并对混合料进行高温性、水稳性等进行试验。

4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4.1PAC-13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操作要点

4.2.1施工准备

①配合比的确定工作

a排水性沥青砼上面层PAC-13的沥青为SBS改性沥青,根据各种集料筛分结果,计算得出各种集料比例。

b拌和楼生产配合比调试沥青砼上面层PAC-13生产配合比调试采用一台ACP4000型间歇式沥青拌和楼,以目标配合比的比例进料,各冷料按设计比例进入烘干筒进行烘干。冷料调整正确后,经加热烘干提升进入热料仓进行二次筛分,经试验室水洗法筛分确定了ACP4000型拌和楼热料仓的比例。

c生产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OAC=4.6%,用二次筛分后的热矿料分别制作0AC间隔0.3%的三组试件,得出结果: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为4.6%。

d生产配合比验证按最佳油石比4.6%进行试拌,各项指标均满足施工指导意见和规范要求。

②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工作

配备齐全的施工机械,采用机械化连续摊铺作业。

③质量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

试验室必须配备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规定的质量检测仪器。

4.2.2沥青混合料拌和采用一台ACP-4000型间隙式拌和楼进行拌和,沥青加热温度165℃,矿料温度185-200℃:拌和时间根据试拌确定的为70S(干拌时间85,湿拌时间45S,系统时间为17s)。

高粘度沥青添加剂TPS添加方式采用人工添加,须称重以确保TPS添加精度在±2%范围内。

4.2.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①摊铺机作业情况采用两台ABG423摊铺机全幅铺筑.两台摊铺机相距不超过5m,两台摊铺机摊铺层的纵向接缝采用热接缝。

②料车卸料方式盖有蓬布加棉被的运输车辆缓慢均匀地分两次向摊铺机的料斗内卸料,避免卸料时有混合料溢出。

③摊铺温度在运料车到达摊铺现场时,有专人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每辆料车混合料的到场温度和摊铺温度。

④摊铺速度控制摊铺机选择摊铺速度均为起步1~1.5m/min,正常2.5m/min,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

⑤消除铺面离析的技术

a应采用大容量的运料车大倾角、大批量的卸入摊铺机料斗,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b卸料过程中运输车应挂空挡,由摊铺机推动前进。c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布料器中料的位置应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同时螺旋布料器的转速不宜太快,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d摊铺机料斗应在刮板尚未露出约10厘米的热料时收拢,基本上在运输车刚退出时进行,做到连续供料,避免粗集料集中。

4.2.4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控制初压采用2台DD130双钢轮各自对应一台摊铺机碾压4遍,压路机碾压采用前后静压,每遍碾压均对应各自摊铺机由低处向高处进行小循环碾压,速度为4~5Km/h:复压采用1台DD110双钢轮在全幅范围内由低处向高处进行大循环碾压.碾压为前后静压2遍,速度为4-6km/h,终压采用1台XP-261胶轮压路机全幅静压1遍,速度为4-6km/h。

碾压过程中成梯队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

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由低处向高处碾压,轮迹始终与路面中线平行,相邻碾压带重叠15-20cm轮宽。初压温度控制在150-165℃,复压为紧跟碾压,终压路面温度为50-70℃。

4.2.5各项技术指标检查

①混合料试验a抽提试验时从拌和楼取样进行试验,级配和油石比必须满足规范要b室内渗水试验c析漏试验d马歇尔试验、马歇尔飞散试验结果、马歇尔冻融劈裂试验e水损害检验f车辙试验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②现场检测试验a采用随机抽检的方式进行,试验室应对试铺段钻芯取样,芯样厚度、压实度及渗水系数进行检测b摩擦系数、构造深度检测c平整度

5材料与设备

5.1材料

5.1.1沥青PAC-13路面应使用高粘度改性沥青。

5.1.2粗集料粗集料应均匀、洁净、干燥,不含风化颗粒,宜选用高粘附性、高耐磨耗性、高耐破碎性的优质骨料。

5.1.3细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要求具有较好的颗粒形状,禁止使用石屑。

5.1.4矿粉填料要求采用石灰岩矿粉,干燥、洁净。进场矿粉应密闭保存、不得受潮。

防水粘层材料可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

其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防水粘层材料质量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5.2设备

5.2.2试验检测设备a针入度仪b延度仪c软化点仪d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仪e马歇尔试件击实仪f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g脱模器h沥青混合料离心抽提仪(带矿粉离心加速沉淀仪)i沥青路面用标准筛(方筛孔)j集料压碎值试验仪k烘箱(至少两台)1试模{不少于1 2只)m、恒温水浴n冰箱。路面取芯机p路面平整度仪q砂当量仪r渗水仪s真空减压毛细管粘度仪t洛杉矶磨耗试验机u车辙试验机v劈裂试验夹具

6社会效益

13层施工组织设计 篇4

图纸属性

编号: DC0221 层数: 三层 结构形式: 砖混结构 主体造价: 22-28万

开间: 9.96米 进深: 12.96米 占地面积: 111.68平方米 建筑面积: 305.6平方米 图纸内容

建 筑 图: 建筑设计说明、工程做法、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三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正立面图、背立面图、左立面图、右立面图、1-1剖面图、楼梯大样图、门头大样图、节点大样图、门窗详图、门窗表

结 构 图: 结构设计总说明、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大样图、一层梁结构平面图、二层梁结构平面图、三层梁结构平面图、一层板结构平面图、二层板结构平面图、闷顶板结构平面图、屋顶板结构平面图、楼梯配筋图

给排水图: 给排水设计说明及图例、一层给排水平面图、二层给排水平面图、三层给排水平面图、屋顶给排水平面图、给排水系统图、卫生间大样图 电 气 图: 电气设计说明、电气设备材料表、等电位联结做法、配电系统图、弱电系统图、配电干线系统图、一层照明平面图、二层照明平面图、三层照明平面图、一层插座平面图、二层插座平面图、三层插座平面图、一层弱电平面图、二层弱电平面图、三层弱电平面图、接地平面图、屋顶防雷平面图 设计功能

关于施工进度情况的汇报6.13 篇5

钢构公司:

一、目前进度完成情况:

1、2、人工挖孔桩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毕;

办公楼东侧、南侧基础梁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二、施工计划进度要求6月20日基础梁混凝土浇筑完成,根据目前施工进度情况,钢构公司进度基本满足要求。万佛湖建筑公司:

一、目前进度完成情况:

1、2、食堂二层圈梁混凝土浇筑完毕; 钢屋架材料进场,已经开始焊接制作;

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5月31日屋面结构施工完,6月20日内外装饰和水电安装施工完,但目前进度已经严重滞后;业主以及监理公司多次以口头通知、监理例会要求施工单位,并且以告知书和监理通知单形式对施工进度提出要求。针对施工进度滞后将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根据施工计划提前准备材料、设备以及人员;

2、每天检查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差异,分析进度滞后的原因,并要求拿出赶工措施;

3、通过下达监理指令、召开工地例会等形式,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成进度计划;

4、及时向业主汇报现场进度情况;

13层施工组织设计 篇6

4.1.2.2 底漆和缠玻璃纤维前的面漆

a)防腐的环氧煤沥青油漆施工根据现场条件采用刷涂的方式。

b)钢材除锈经检查合格后涂刷底漆和面漆,涂漆时尽可能留出钢材装配的焊缝位置,预留长度约为 150mm,以免焊接时难以清根,影响焊接质量。

c)对于钢材表面坑尘程度较大(> 2mm 以上),尚应拌制腻子将其补平。

d)环氧煤沥青漆混合配制好拌匀后将其熟化 15 ~ 30min,并在 4 小时内用完。

e)底漆表干后固化前涂刷第一道面漆,面漆实干后固化前涂刷第二道面漆。施工时,往往在工序流程上是连续的,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油漆的涂装间隔时间,保证涂装间隔在最小和最大涂装间隔之间。现场施工时,要根据涂料的性能和天气条件确定涂装的间隔时间。

f)如果油漆复涂间隔太长,则需要将油漆表面用砂布或砂轮打毛后再涂刷后道漆。

g)钢材喷砂合格后应立即涂刷底漆,因此,应同时注意粉尘对涂漆的影响,涂漆时尽可能远离喷砂区域或暂停喷砂施工。

h)环氧煤沥青漆作业应按随货所到的材料说明书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i)油漆作业施工用具应干净,使用过程中的清理和用完后处理应适当。

j)涂刷时,层间纵横交错,每层往复进行。涂漆的时间间隔应符合涂料的技术要求,漆膜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漆膜在干燥过程中,应保持周围环境清洁,防止漆膜表面受污。

4.1.2.3 缠绕玻璃纤维

a)玻璃纤维的缠绕应在第二道面漆涂刷后立即进行。按要求缠绕3层玻璃纤维。

b)缠绕玻璃纤维时要求压边时搭边 15 ~ 25mm,接头处搭头 100 ~ 150mm。c)缠布时如果出现鼓泡,应用小刀将其割破,然后挤出泡内空气,抹平表面。

d)整个玻璃纤维的缠绕应表面均匀平整。

4.1.2.4 面漆涂刷

a)玻璃纤维缠好后立即涂刷后道面漆。缠布后的面漆涂刷两道。

b)面漆涂刷时一定要保证涂层满布,不允许出现漏涂、针孔现象。

c)涂层就保证将玻璃纤维完全覆盖浸透。

4.1.2.5 干燥与保养

防腐完成后让其静置自行干燥,至少保持 8h 不能移动,使其不受淋雨、泡水,实干后方可运输。

4.1.2.6防腐层的补伤和补口

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防腐层的损伤,安装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还需要对防腐层进行补口补伤。

a)补伤时钢材表面的锈渍采用砂轮机除锈或手工除锈,其除锈等级要达到 St3 级以上。b)补口补伤部位因其量小复杂,操作不便,检查人员易于疏忽,施工人员尤其要注意自觉保证质量。

13层施工组织设计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模板支撑,设计与施工

1引言

结构转换层是高层建筑工程中用于层间空间转变的重要结构层, 在转换层施工过程中, 支撑体系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施工质量及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 然而现有的支撑体系大多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 缺乏理论分析与计算。为此, 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和方案比选, 并进行验算算分析, 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支撑方案, 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2工程概况

湖南某商住综合楼工程是集商业、停车、住宅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工程地上16层、地下l层, 建筑面积45 026 m2。其中-1层~5层是框支剪力墙结构, 6层~16层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第5层, 层高4.0 m, 整个工程由三栋结构体系基本一致的塔楼组成

3结构特点及施工技术难点

(1) 该工程-1层~5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转换层采用梁式结构, 设计在第5层 (结构层顶标高为27.60 m) , 达到此类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上限, 结构极为重要。

(2) 转换层梁的规格种类繁多, 梁高由600 mm~2 400 mm不等, 变化幅度较大。框支梁的截面尺寸最大达到800 mm×2 400 mm, 板厚为250 mm, 整个结构荷载较大。

(3) 框支梁、框支柱配筋直径大、数量多, 非常密集。根据图集《03Gl01》规定, 柱和框支梁主筋锚固较复杂:上部结构短肢剪力墙的所有竖向受力钢筋均须插筋预埋, 钢筋定位较为困难。

(4) 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方量大, 施工人员多, 浇筑方法和施工荷载也是转换层施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施工方案优化分析比较与选择

该工程转换层结构采用梁式, 它的特点决定其必须合理选用结构施工中的模板支撑方案。综合考虑支撑的布置对转换层下部结构梁板的承载力的影响, 确定支撑体系的配置形式, 是转换层施工技术方案选择的主要内容, 具体比较分析如下:

4.1 一次性支模体系方案

转换层的模板支撑从转换层底部一直支撑到底层地面。这种方案简单但是需要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 很不经济。

4.2 叠合梁施工方案

将一根框支梁分为2次~3次浇筑, 先浇筑下部的梁,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 再浇筑中部梁和上部梁。采用此方案, 支撑系统只考虑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 可减小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 可减少一定量的周转材料。但是, 这种方案梁的高度变化大, 无法统一浇筑, 很难保证施工缝的规范留置, 容易污染和破坏已成型的钢筋骨架;混凝土工序延长使施工工期加长, 转换层以下第3.4层梁板模板及其支撑系统拆除时间延长, 也增加了施工费用。

4.3 附加型钢或桁架支撑系统施工方案

在结构施工中首先施工框支柱、剪力墙至框支梁底标高处, 在框支柱和剪力墙上提前埋设铁件, 然后在铁件上焊接牛腿, 用牛腿承托型钢或者军用桁架, 形成附加支撑体系, 待柱、墙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 承担转换梁的施工荷载。这种方案需要投入大量钢材, 一次性投资很大, 施工工艺较复杂, 焊接和预埋件埋设精度高, 工艺增加使工期加长, 既不经济、施工速度又慢。

4.4 荷载传递、埋设埋件、叠合浇筑综合法施工方案

工程在设计时, 考虑到由于转换层的荷载传递变化引起的应力不均匀性, 转换层板厚设计为250 mm, 第4层板厚设计为160 mm, 且增大了第4、5层的钢筋配筋率: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分三个区单独进行, 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后期工程中设计的预埋件钢板较多, 可以提前购进加工成小尺寸的钢板, 用其作为竖向支撑杆件的垫板, 该方案的具体设计如下。

4.4.1 荷载传递

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模板和支撑体系传向竖向构件和下部结构顶部的梁板。转换层支撑体系要求解决下部支撑的刚度和稳定性, 尤其是转换梁的支撑和荷载分散问题。经估算, 第4层顶板负荷强度能够满足要求, 仅将第4层的梁板支撑立杆纵横间距在第4层施工时加密为0.7 m~0.9 m, 剪刀撑每跨结构之间不少于两道, 支撑立杆均加设扫地杆, 其余墙柱模板支撑按原施工方案不变。这种设计为转换层的支撑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主要解决转换梁的支撑和荷载传递问题。

4.4.2 埋设埋件和转换梁支撑

在荷载传递中重点解决的是转换梁的荷载传递, 其荷载在向下部结构传递的同时, 也向竖向构件传递和分散荷载。转换梁的支撑, 采用埋设附加钢管支撑桁架和梁下钢管排架的综合受力支撑体系。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由两部分承担, 一部分利用转换层下部结构柱的传力作用来分担上部荷载, 由柱根部预埋的四排钢管斜撑杆组成平面桁架构成的“三角形空间桁架” (图1中粗线条部分) 支撑, 承担一部分施工荷载, 桁架斜撑杆间距为600 mm, 水平拉杆间距均不大于1 200 mm;另一部分由梁下设置的“排架” (图1中细线条部分) 体系承担, 排架立杆间距600 mm, 大横杆间距为850 mm, 梁底用水平钢管和方木间隔密布作为模板的背楞。所有支撑材料均采用中ϕ48 mm×3.5 mm的Q235钢管, 为确保支撑架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安全可靠, 验算支撑受力性能时, 钢管降低规格使用 (即按ϕ48 mm×3.0 mm规格的钢管进行验算复核, 截面面积A=423.9 mm2, w=4 490.69N/mm2) , 支撑结构见图1。

4.4.3 叠合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采用分层浇筑施工, 每层厚400 mm~600 mm, 短时间间断浇筑, 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 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这样可减小混凝土的侧压力, 保证框支梁侧模的安全。

通过对以上四种施工技术方案比选, 决定选用第四种施工技术方案, 即荷载传递、埋设埋件、叠合浇筑综合法施工方案。

5模板支撑系统承载能力验算

5.1 施工荷载确定

荷载包括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和混凝土振捣产生的竖向荷载。根据规范规定, 恒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

(1) 取分项荷载为: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荷载1.1 kN/m2;新浇混凝土荷载24 kN/m3;每立方米混凝土中钢筋自重荷载1.5 kN/m3;人员及设备荷载2.5 kN/m2;振捣荷载2.0 kN/m2。

(2) 计算最大荷载q

q=rGSGK+rQSQIK

=rGGkli+rGGk3i+rGGk2i+rQQk2i+rQQk1i (1)

式中: r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rQ—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Gkli、Gk3i、Gk2i—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荷载、钢筋自重;

Qk2i、Qk1i—施工 (人员和设备) 活载、振捣混凝土荷载。

按框支梁宽0.8 m、高2.4 m、长1.0 m考虑, 根据公式 (1) 可得

q=1.2×0.8m×1.1kN/m2+1.2×0.8m×2.4m×24kN/m3+1.2×0.8m×2.4m×1.5kN/m3×1.4×0.8m×2.5kN/m2+1.4×0.8m×2.0kN/m2

=64.848kN/m=64.848N/mm

5.2 主要杆件受力验算

空间排架由多个平面排架组成, 由小横杆的受力方向和挠度确定。计算时可以先考虑0.8 m宽的梁设四排平行的排架, 立杆间距为600 mm, 小横杆间距为600 mm, 跨度为1800/3=600 mm, 水平杆和方木小楞间隔密排 (水平杆5根) , 水平杆主要承受模板传递的竖向均布荷载, 大横杆最大间距为850 mm, 中间设剪刀撑:其中的立杆、水平杆、大横杆、小横杆均为48 mm×3.5 mm的钢管梁底支撑断面见图2。

5.2.1 检算梁底水平杆 (模板背楞) 的抗弯强度和挠度

①梁底水平杆的抗弯强度σ验算 (按均布荷载三等跨连续梁计算)

M=0.101qL2 (2)

σ=M/ω (3)

式中: M——梁底弯矩;

q——最大荷载;

L——小横杆间足巨, L=600 mm。

根据式 (2) , M=0.177×64.84×600×600

=4132114.56N·mm

根据式 (3) , σ=4132114.56/4490.69

=920.15N/mm2﹤fm (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 查取Q235的fm=205 N/mm2)

=5×205=1 025 N/mm2

由以上计算可知, 设计满足要求。

②梁底水平杆的挠度验算

W=0.0099qL4/EI (4)

式中: q—模板体系作用在小楞及水平杆上的均布荷载N/mm;

L—小横杆计算跨距;

E—钢材弹性模量, 查取E=206 000 N/mm2;

I—钢管截面惯性矩 (mm4) 。

根据式 (4) , W=0.0099×64.848×6004/ (206000×215553.12×5) =0.375mm

设计挠度满足要求。

采用同样的方法验算小横杆的抗弯强度和挠度, 均符合要求。

5.2.2 斜/竖支撑间距的验算

由背楞传来的集中荷载分布在背楞的每个支点上, 每榀排架支撑钢管受力即可确定, 按稳定性分析, 每根钢管立杆允许荷载如下式。

允许 N允许—每根钢管立杆允许荷载;

∮1—构件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按规范查得为0.795;

A1—钢管截面面积A1=423.9mm2;

[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取205N/mm2。根据式 (5) 计算, N允许=69085.10N。

由式 (1) 知, 每米的荷载N=64848N÷4=16212N﹤N允许, 设计符合要求。

按斜撑分担50%荷载考虑, 计算斜撑最大压力为:N=64.848/4×1.2×50%=9727N﹤N允许

由以上验算得知, 支撑系统能够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6模板支撑系统的加强措施

6.1 斜支座加强措施

在框支柱根部预埋短钢管或ϕ32的钢筋, 用其与斜撑杆连接后支撑斜撑杆, 见图3。

6.2 支座加强措施

为减小立杆对混凝土面的局部压应力, 采取以下加强方案:框支梁下排架立杆均垫不小于150 mm×150 mm×12 mm的钢板, 纵向加设扫地杆和剪刀撑:400 mm×1 200 mm框支梁下立杆垫不小于150 mm×150 mm×10 mm的钢板;其余梁板部分均垫150 mm×150 mm×9 mm的竹胶板, 并在扫地杆下垫长100 mm~300 mm的短方木分散压力。

7施工应用效果分析评价

7.1 经济效果评价

实施最后方案, 只保留了2层的支撑体系, 转换层施工安全顺利。施工的节奏没有加长, 节约了近4层的周转料具, 减少误工1 600个, 工期节省14 d, 节省钢板8.2 t、竹胶板11 000 m, 直接降低费用68万元。

7.2 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检测结果表明, 模板、支承稳定, 未发现支撑滑移和挠屈, 楼板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实, 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正常。混凝土施工经四次连续浇注, 无施工冷缝, 浇捣密实, 在浇注过程中专人负责对每个构件进行监控。

7.3 施工质量

转换层结构模板及支撑体系拆除后, 经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实际测量并进行结构检测, 混凝土强度及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均达标准, 结构构件尺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内实外美。

8结语

综上所述, 根据高层建筑工程特点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经过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比选和优化选择, 综合采用荷载传递、埋设钢管、叠合浇筑等方法的支撑体系支模, 并对支撑体系采取相应的加强技术措施, 未增加额外工序且工序紧凑, 使用工程材料作为周转料而降低了成本, 较好地解决了转换梁施工中模板支撑的难题, 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 经济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JGJ3-22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高层转换层施工工艺要点研究 篇8

关键词:转换层;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31-02

一、概况

南屏首座综合小区工程为高层民用商住楼,建筑高度约100m,单栋建筑面积约20000m2,其中地下部分3层,地上主体结构31层,该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单栋商住楼均运用转换层将商业与住宅结构连接。

二、施工难点

(一)模板支撑体系。

针对高大模板支撑的特点,经过分析,高大模板支撑的主要承重部分是支撑,而模板支撑的设计计算出自于脚手架设计计算,但它与外脚手架有一定的差别,主要是:一是承受垂直荷载大;二是在施工中砼输送、倾倒、振捣砼作业会增加垂直、水平荷载,使它产生较大的振摆;三是它半刚性连接牵拉约束摆动;因此,这对模板支撑稳定,尤其是对高大模板的稳定很不利。

(二)钢筋的连接与绑扎。

由于柱、梁钢筋配筋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域钢筋更是交错密集,钢筋间距小。因此,如何正确的翻样和下料是保证钢筋位置数量正确施工的关键。

(三)混凝土施工缝与浇筑。

转换层板厚,梁柱交叉的核心区域的钢筋纵横交错、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且易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及防止裂缝的产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三、施工技术要点

(一)测量工程技术要点。

1.在转换层施工前,对施工放线控制点进行复核,确保梁、柱、墙线的准确性。

2.做好转换层抄平工作,对大梁跨度大于4m的起拱,做好一一控制。

3.剪力墙预埋钢筋时,由专业测量员对放线进行复核,所有剪力墙定位线均通过主控线为参考线进行放线工作,最好做到边放线边放定位箍。

4.剪力墙放线定位时,确保放线的准确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工长及相关测量人员对图纸熟悉度增高,增强对现场放线准确与否的敏感性。

(2)由相关工长放线前绘制测量放线图,要求做到简洁,准确。

(3)安排专人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的放线的工作进行过程中复核,不得漏查。

(二)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为确保模板施工质量以及模板工程的稳固性,大梁侧壁对拉螺杆孔间距不大于45cm。

2.模板按上述标准钻孔,切记需钻好孔后方可安装,禁止在安装后钻孔,防止大量的木屑进入到大梁中,影响混凝土质量。

3.梁底模均用5cm*10cm方木垫底,严禁将木方平放。

4.对于超过2m高的梁在梁底部用3根立管支撑加固顶筒支撑,且每步连接在支模架上;梁高在1.5m-2m间的梁均用2根立管支撑加固顶筒支撑;梁高<1.5m的用一根站管加顶筒支撑,所有立杆梁下均分布均匀

5.扫地杆离地高度不能超过20cm,步距不能超过1.5m,现浇楼板下站杆间距不能超过1m。

6.站杆垂直度偏差不能超过15mm.

7.利用计算,将转换层所有大梁底部的站杆长度控制准备,所顶撑控制露出长度10cm。

8.扫地杆均双向布置,所有贯通,有搭接的位置搭接长度必须超过1m.

9.扫天杆必须沿大梁方向通长布置,伸至柱边。

10.大梁底部必须设置剪刀撑,同时在满堂架四周满设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底端要求做到与地面贴紧,夹角宜为45-60度之间。

11.为很好的对大梁模板的定位准确,在大梁内部均设钢筋撑子,用已确保大梁模板钢筋尺寸,同时为确保大梁与柱头侧壁加固到位,现场需焊接钢筋当做对拉螺杆使用,以便柱顶端的加固。

12.由于钢筋混凝土重量大,同时施工要求中对梁底部模板均进行了1/1000-3/1000的起拱,控制好标高,根据放线铺好站管,同时把可调顶托根据起拱高度做适当的调整。

(三)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钢筋在在转换层一周前需进行钢筋所需材料进行准备、放样、下料。

2.准确掌握11G-1图集,对框支梁,框支柱等钢筋施工准确性做到质量的保证。

3.严把质量关,剪力墙以及约束边缘构件中的竖向钢筋均采用电渣压力焊,同时为确保钢筋质量,必须严格按照焊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钢筋焊接验收。

4.在安装大梁底部钢筋时,必须进行垫块,同时由于钢筋多且直径大,所需垫块数量有所增加,以防止浇筑混凝土后,出现严重露筋等现象。

5.在主筋与柱头相接处,由于梁钢筋要伸入柱头,导致梁侧壁保护层过大,所以很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用圆钢6的钢筋绑在箍筋外,防止以后混凝土由于保护层过后而开裂。

6.由于柱头钢筋密集,存在主筋封顶、梁筋锚入柱头与主筋相交等情况,故很好的将钢筋安装成为影响结构安全的关键。

7.为确保大梁侧壁保护层分布均匀,首先准确做到梁底模铺设定位准确,然后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时时注意调整梁钢筋,施工困难情况下,在侧壁也增设垫块。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由于梁柱核心区域相交区域广,故现场实际施工按梁柱同标号混凝土施工。

2.浇筑混凝土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必须组织项目部、监理、业主三方参加检验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最后验收时,宜联系设计院、质监站等相关部门做好很好的检验,以确保现场转换层实际施工的安全质量。

nlc202309011552

3.由于转换层施工混凝土方量大,同时混凝土标号高,硬化快等一系列因素,现场需做到以下几点:

(1)人员分配方面,必须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塔吊,水电,木工,钢筋工必须全程安排值班,以防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

(2)混凝土浇筑顺序必须做到先交柱头,再浇筑大梁,最后浇筑板。

(3)由于梁底钢筋密集,故施工时先将振捣棒伸入柱底,这个施工难度大,需要混凝土工人很好的配合,组织现场值班人员切实做好检查工作,确保每根柱的混凝土浇筑都振捣密实。

(4)大梁采用“赶浆法”浇筑,分层浇筑,浇筑过程中,切实注意浇筑过程中的振捣的及时性,避免漏振以及振捣不及时等情况。

(5)振捣棒采用快插慢拔的操作方法,确保构件振捣密实,同时振捣过程中没插入点振捣20s左右。

4.由于钢筋工程存在超出板面的情况,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标高,同时

做到很好将钢筋覆盖,根据现场实际状况,转换层上需要回填一定厚度的回填,在保证标高

的前提下,保证所有钢筋均被混凝土覆盖。

5.因为施工现场往往存在于模板拼缝,大梁侧壁加固不牢固等因素,故在浇筑混凝土

过程中,做好木工班组混凝土浇筑前的教育工作,一有突发情况及时通知上面正在施工的混

凝土班组,不同班组长之间协调配合。

(五)安全技术施工技术要点。

1.转换层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关班组的安全交底工作,同时工程部配合安全部做好转换层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制。

2.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必须安排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特别是混凝土浇筑以及大梁钢筋施工过程。

3.在编制转换层施工方案的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对现场实际施工的荷载以及施工的模板支撑体系进行验算,必须要求所有验算结果均满足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方可进行施工。

4.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振捣棒在梁柱接头处存在一定的难度,故对振捣棒损害程度也很大,由于振捣棒与大梁底部钢筋相接,很有可能对振动器损害,容易造成漏电危险,故现场施工一经发现振动器冒烟,或者持续高温发热等现象,应停止振捣棒工作,防止漏电。

四、经济技术分析

(一)人员安排。

因为转换层钢筋大,模板脚手架支撑体系要求严格,对现场作业人员更是尽量用最小的人力发挥最大的效率。

1.由于转换层前期,主要工作是柱筋以及满堂架的搭设,故每天保证钢筋工30人以上,木工30人以上。同时在铺设大梁底模后木工将会休息,或着手封柱模工作。

2.大梁钢筋将是转换层施工期间重头戏,这个期间,钢筋工必须保证30人每天,木工关柱模后可休息,人员可以自行合理安排。并且由于大梁钢筋跨度长,重量大,故原则上只需要男性钢筋工。

3.钢筋工完成后,木工进行大梁关模,这是木工将会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故木工必须保证每天30人,钢筋工待大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只许要准备日常的钢筋工进行小梁钢筋的绑扎。

(二)材料准备。

1.现场转换层由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荷载大,振捣时间长,对材料要求高,所以模板必须采用全新的胶合板,为节约成本,在板底模可用就模板。

2.对于满堂架的搭设,由于所有顶筒要求均不能超过10cm,故对站管的要求就很高,不但要求材料本身的质量不能有任何问题,同时对钢管的长度,根数要求都很高。做好最好的成本就是,严格计算好每个尺寸钢管所要的需求量,因为转换层所用的钢管在其他楼层也基本没用。

3.钢筋工程在确保所有纲筋准确下料是节约成本的前提,同时必须及时清理现场钢筋套筒,以及对于措施钢筋及时的收集,避免过度浪费。

五、结语

1.通过此次对转换层施工工艺要点总结,对后续转换层施工提供很好的装换层施工精要,方便后续工作开展的更加流畅。

2.针对转换层施工重难点,有利于切实降低工程成本。

3.依照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转换层施工重难点,对后续类似工程包含转换层结构的起到指导性作用。

转换层大梁施工措施 篇9

编制————————

审核————————

批准————————

省建三公司青松公寓项目部

2002/7/14

转换层大梁施工措施

一、概况

本工程转换层大梁与二层、三层楼板连在一起,大梁下面为一层、二层大厅及地下一层局部二层地下室,转换层大梁宽600mm、900mm高度2700mm,最大跨度6.9m,900mm×2700mm砼大梁6.07t/m2。梁底至筏板基础顶面16.55m。

二、施工方案

1、利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层大梁的砼分三次浇筑(即第一次浇筑砼施工缝留在二层顶板面处。第二次浇筑的砼施工缝留在转换层顶板梁下3~5㎝处,砼方量600m3。第三次浇筑转换层顶板砼),以解决该梁施工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

2、施工方法

2.1支撑体系(尤为重要,必须加强检查,由木工主管工长、安全员、质量员负责检查、落实。)

第一次浇筑砼高度为580㎜,第二次浇筑砼高度为1470㎜(3.234t/㎡),第三次浇筑砼高度650㎜,支撑的计算主要考虑施工第二次浇筑砼梁的自重荷载,其余施工荷载由第一次浇筑的高度580㎜转换梁承受(待该部分梁砼达80%强度后再浇筑转换梁的第二次砼)。

2.1.1支撑体系设计

采用ø48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作模板的垂直支撑,模板采用钢模。支撑的立杆间距不大于500㎜(小横杆、大横杆下的立杆间距),横杆竖向间距不大于1300㎜,同时考虑扫地杆一道。为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沿梁长度方向两侧设两道剪刀撑,满堂架子每间沿梁垂直方向设不少于两道剪刀撑,每步脚手架与砼柱固接。梁下立杆与横杆相连处加双扣件,立杆底垫不小于150×150的高强竹胶板(10㎜)作为垫板。

在浇筑转换层大梁(1.47m部分)砼时其梁底板下一、二层支撑体系不拆除,待转换层大梁全部施工完、砼强度达100%后支撑体系开始拆除。

2.1.2支撑体系验算(计算时暂不考虑已浇筑的580mm梁具有的承载力)

纵、横向水平杆计算: 1)强度验算:

Mmax=(2.2×1.47×1×0.52)/8

=1010.625N·m 抗弯强度验算:

σ=Mmax/W≤ f 即 σ=1010625/5080=198.9<205N/mm

安全。2)计算变形: 依据 V/b=5qb/384EI 即 V/b=(5×32.34×500)/(384×2.06×10×121900)

32=0.2%=1/500<1/150 3)扣件抗滑力:(按双扣件考虑)

Rmax=539kg<700kg 故支撑体系安全。2.2钢筋工程施工

在浇筑二层顶板砼时,转换层大梁钢筋骨架全部成型。2.3大梁砼施工

该大梁砼施工按照大体积砼施工要求控制(同条件养护试件不少于四组,若分段施工每段不少于两组)。砼浇筑完后及时采用双层保温棉保温、保湿,同时加强浇水养护,梁侧模板待砼浇注完三天后再行拆除。砼浇筑方法:分层连续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500㎜),第二层砼浇筑在第一层砼初凝前浇筑完,当梁因施工确需留施工缝,应留垂直施工缝,并留设于跨中1/3范围内,采用钢板网隔挡。

其它砼施工质量要求、组织措施按地下室施工方案执行。2.4砼浇筑机械配备及商砼厂家选择

砼浇筑机械采用一台地泵,一台布料机,同时考虑塔吊配合,商砼厂家采用翔宇商砼厂。

2.5转换层顶板预留洞设置:该转换层顶板施工完,层内有12处空间被封死,顶板支撑体系无法拆除、运出,采取在顶板开间跨中1/3位置预留600×600洞口(按结构总说明洞口留设要求留设,洞口边预留的钢筋,在洞口内距洞口边200、400相互错开切断。)待支撑体系拆除完后及时进行吊模补洞处理(钢筋重新复位,认真凿毛清理好洞口边砼)。

3.施工组织机构 施工总指挥:党建堂 施工总调度:赵兰申 项 目总 工:赵雁清

施工管理人员:张长忠(钢筋工长)、王伟(安全、机械工长)、徐运龙(木工工长)、高玉文(综合工长)、张安安(质量员)、侯晓文(砼工长),试验工(党俊香)。

省建三公司青松公寓项目部

垫层地面找平施工方案 篇10

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找标高、弹线→洒水湿润→加气块碎渣→镀锌钢丝网→搅拌砂浆→铺水泥砂浆面层→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第一遍→第二遍压光→第三遍压光→养护

1、人工清扫下沉层。

2、基层处理:将基层上的灰尘扫掉,用钢丝刷和錾子刷净、剔掉灰浆皮和灰渣层。

3、找标高弹线:根据墙上水平线,往下量测出面层标高,并弹在墙上。

4、洒水湿润:用喷壶将地面基层均匀洒水一遍。

5、搅拌砂浆:水泥砂浆的.体积比为1∶3(水泥∶砂),其调度不大于35mm,强度等级不小于M15。

6、木抹子搓平:木刮杠刮平后,立即用木抹子搓平,从内向外退着操作,并随时用2m靠尺检查其平整度。

7、铁抹子压第一遍:木抹子抹平后,立即用铁抹子压第一遍,直到出浆为止,如果砂浆过稀表面有泌水现象时,均匀撒一遍干水泥和砂(1∶1)的拌合料(砂子过3mm筛),再用木抹子用力抹压,使干拌料与砂浆紧密结合为一体,吸水后用铁抹子压平。

8、第二遍压光:面层砂浆初凝后,人踩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时,用铁抹子压第二遍,边抹压边把坑凹处填平,要求不漏压,表面压平、压光。有分格的地面压过后,应用溜子溜压,做到缝边光直、缝隙清晰、缝内光滑顺直。

9、第三遍压光:在水泥砂浆终凝前进行第三遍压光(人踩上去稍有脚印),铁抹子抹上去不再有抹纹时,用铁抹子把第二遍抹压时留下的全部抹纹压平、压实、压光(必须在终凝前完成)。

10、养护:地面压光完工后24h,铺锯末或其它材料覆盖洒水养护,保持湿

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d当抗压强度达5Mpa允许上人。

五、质量标准

1、水泥、砂的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2、砂浆配合比要准确。

3、气块碎渣垫高100MM要与地面面层与基层的结合牢固无空鼓。

六、成品保护

1、地面操作过程中注意对其它专业设备

的保护,如埋在地面内的管线不得随意移位,地漏内不得堵塞砂浆等。

2、面层做完之后养护期内严禁进入。

试析公路地基褥垫层施工技术 篇11

【摘 要】褥垫层属于目前处理软土地基中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人们常把褥垫层和CFG桩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构造物叫作复合地基。本文主要根据某工程案例分析了褥垫层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褥垫层;复合地基;CFG桩

0.前言

随着公路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了当前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该类地基的处理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公路工程的软土地基施工处理中,应该熟悉掌握褥垫层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将其更好的应用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去,也才能解决好软土地基问题。

1.公路地基褥垫层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方法

1.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正式开始施工前,施工人员应该采取小型挖机将CFG桩的桩间土清除干净,CFG桩在经小应变检查合格后就需要对小的褥垫层进行施工。

1.1.1施工材料的要求

施工时所采用的砂、碎石要按时运到施工现场指定的地点,砂垫层需要选择级配非常好的中、粗砂,不允许这类砂里面含有草根和垃圾等各种杂质,它们的含泥量不能超过5%。一般碎石垫层需要采用没有风化的干净砾石或者碎石,这些碎石的最大粒径不能超过50毫米,含泥量不能大于5%。碎石垫层的颗粒级配常需按照5到31.5 毫米的连续级配碎石进行配制。

土工格栅的规格和性能要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当把他们运到工地后需要分批整齐堆放到料棚里面,以免受到日晒雨淋,切忌要保持料棚的通风干燥,不允许长时间暴露在阳光里。

施工人员应该在CFG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的位置采用级配碎石下承层进行填筑,碎石垫层施工期间需要采取自卸汽车将材料运到施工现场指定的地点,并采用装载机和平地机将其整平,然后再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其压实厚度一般需控制20厘米左右,碎石的上面需要铺设双层的土工格栅,但是不能把土工格栅直接与碎石垫层进行接触,另外土工格栅上下层以及两层土工格栅之间还要铺设一层10厘米厚的中粗砂保护层,而且中粗砂保护层还需采取压路机进行静压压实,一般中粗砂保护层上面还需填筑30厘米厚的碎石垫层。

1.1.2开展测量放线工作

测量工作需要按照线路的中心线、地面的高程以及路基的横断面每隔50米对线路两边及其中线进行放样,并且还要采用白灰将褥垫层铺垫的区域范围撒出来。测量时所允许的误差应该满足公路地基施工规范所规定的有关测量的范围,不允许测量太大,否则需要重新进行测量。

1.2第一层碎石垫层要摊铺整平

施工人员要结合每车碎石的方量,采取划格布料以及挂线定高的方法,派遣专人指挥卸料,每辆车需要对应一个方格。填料摊铺应该采用装载机进行初平,这样才能确保每车料都能及时摊平,随后才需采用平地机对其终平,而摊平的厚度应该采用挂线进行控制,而虚铺的厚度则需控制在24 到25 厘米,以便确保唐铺面能在纵向与横向都保持平顺均匀。

褥垫层施工时常需分层开展施工作业,在选择压路机开展碾压工作时,应当确保压实可以满足施工设计所需,压实要按照从两边到中间的顺序,一般需先慢后快,先对其静压然后再弱振动的施工程序开展碾压工作,但是不能强振,不然很容易将CFG的桩头破坏掉。在采取半轮碾压法进行碾压时,压路机碾压速度要控制在4km/h以内,碾压的次数要控制在6遍左右,这样才能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

1.3第一层砂垫层的摊铺整平工作

在确保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合格后,才可对第一层砂垫层进行铺设。卸料前要把每一车砂方量计算好,然后采取画格布料以及挂线定高的施工措施,派遣专人进行指挥卸料,也需确保每一车对准1个方格。填料摊铺平整后还要采用装载机对其进行初平,每车料都需及时进行摊平,然后采用平地机对其进行终平,最后采取挂线的方法来对其摊平厚度进行控制,一般虚铺厚度要控制在13厘米。摊铺面的纵向与横向之间要保持平顺均匀。

另外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要采用压路机开展碾压工作,以确保压实可以满足施工设计所需。如果砂垫层的厚度为13厘米,那么压路机很难在其上面运行,这时就可以采用18t的压路机开展静压,每次压实1遍。最后还要采取人工自制的工具将部分拱起的区域刮平。

2.公路地基铺设褥垫层的作用

2.1促使桩、土可以共同发挥作用

假如路基的基底下面不铺设褥垫层,那么路基就会直接跟桩与土进行接触,加上垂直荷载的作用,桩会承受比较多的荷载,这时随着时间的流逝,桩就会出现一定的沉降现象,这时荷载就会慢慢的转向软土地带,而桩基所能承担的荷载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的减少。

就CFG桩的复合地基而言,如果基础承受了垂直荷载,就会促使桩与桩间土之间出现变形,而桩模量本身就会比土大,这时桩的变形就会小于土,加上基础下面设置了厚度为0.8米的褥垫层,就可以向上刺入桩,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变化发展,褥垫层下面的材料就会不断的补充到桩间土上面,凭借褥垫层本身所具有的调整作用,就会促使桩和土来共同承担垂直荷载的作用力。

2.2有利于桩和土的应力比的调整

CFG桩自身桩模量就比桩间土大,桩土的应力也非常大,然而由于褥垫层的作用,便可以把应力比减小,这样便可以把CFG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伴随着褥垫层厚度的不断增大,桩以及土本身的应力就会不断减小,直到最后趋向于一个比较固定的值,也就可以充分的发挥桩与土之间的承载力可以把工程造价降低的目的。

2.3有利于改善路基基底部位的受力状态

因为CFG桩本身便属于半刚性以及刚性的桩不设计褥垫层,桩在基础上的应力集中表现的就比较明显,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桩很容易冲切破坏到路基的基础。一般褥垫层厚度处于0.8 米左右时,桩本身对路基基础说形成的应力集中就会减小的很明显,这时桩和桩间土就可以实现共同受力。

2.4有利于地基变形的调整

调整好褥垫层的厚度有利于桩土荷载的合理分配,结合这一原理,CFG桩复合地基应用在公路工程中时,可以借助对褥垫层厚度的调整把地基本身的不均匀性消除,这样桩和桩间土之间的变形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协调。褥垫层的存在不仅可以把桩体里面的应力减少,还可以保护到低强度的CFG桩。这是因为强度低的桩在荷载作用下,桩体本身的剪切常会出现在浅部,它使得桩体被破坏的可能性降低,进而使得整个复合地基可以充分的将承载能力发挥出来。

3.公路褥垫层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施工人员应该在CFG桩体的施工结束后才对褥垫层进行铺设,对于桩间土以及桩头到桩顶的这段设计标高,CFG桩的静载荷试验以及低应变检测的在确保可以顺利完成并能满足施工设计所需时,才能开展施工作业,然而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允许把桩头埋到褥垫层里面。

褥垫层施工时所采用的材料常为粗砂、中砂以及碎石,然而不允许采用卵石,由于卵石本身的咬合力比较弱,一旦受到施工扰动就会导致褥垫层的厚度分布不均匀,这时虚铺结束后的褥垫层要结合其厚度以及分布的面积采取静力压实直到设计所需的厚度,当施工机械在进行碾压施工时要避免 “橡胶土”以及“翻浆”现象的出现,一旦有出现就需要挖掉褥垫层和受扰动的土层,并采取有效措施重新进行处理。

4.结语

综上可知,褥垫层施工技术对于处理CFG桩复合地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施工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制定合理的褥垫层施工方案,以便处理好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问题。 [科]

【参考文献】

[1]符英杰,孙宁.CFG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研究[J].建筑,2013(01).

上一篇:风电机组的控制及并网下一篇: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