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在XX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党委书记在XX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镇党委书记在XX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下午好!

2020年,**镇在县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在全县的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代表县委和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刚才,**同志对全镇2021年进行了安排部署,目标任务清晰,责任措施到位,下面,我就做好新一年XX镇的各项工作提几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履职尽责担使命。新的一年,镇党委和政府要提高站位,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和县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和政府重点工作,主动谋划,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全体镇村干部要在思想上再对标、行动上再对表、工作上再聚焦。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找准定位,把准方向,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开好局、起好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二要聚焦目标任务,精准施策谋发展。2021年,各项重点工作要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来确定、来布局、来推进。扎实落实县委“产业争先、项目争速、城乡争美、民生争好、服务争优、治理争效、党建争强“七争”行动。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各项任务,狠抓“三农”工作,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重点工作。要突出抓好基层社会治理,要扎实做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做好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工作,确保群众的“钱袋子”不受损失。

三要加强党的建设,苦干实干抓落实。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铭记在头脑里、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古城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地不罢休的韧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以抓铁有痕、踏实留印的狠劲,推动全镇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镇党委书记在XX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 没有广大农牧民的小康, 就没有全区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牧区的现代化, 就没有全区的现代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是我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区多数旗县抓住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战略机遇, 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2年, 全区县域生产总值完成10260亿元, 是2000年的12.6倍, 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2%提高到64%;县域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91亿元, 是2000年的30倍, 全区所有旗县 (市) 地方财政收入都突破亿元大关。应该说, 已经取得的这些成绩, 为下一步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是, 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 我区县域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无论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 还是与全国先进发达省份相比均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2011年我区县均经济总量109亿元, 低于全国121亿元的平均水平, 仅相当于江苏的1/5、山东的1/3;去年我区只有2个全国百强县, 而江苏、山东分别有25个和24个。二是产业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大部分旗县传统种养业比重较高, 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居多。三是县域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强县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区, 少数强县和多数弱县之间发展差距过分悬殊。四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无论是农牧业基础设施, 还是城镇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都十分滞后。五是民生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多,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六是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强, 市场主体发育不足, 体制机制障碍还较多。从总体上看, 县域这一层面仍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当前, 我区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对于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全面加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首先,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农村牧区是我区小康建设的主战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都在旗县。因此, 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决定着小康建设的进程。其次,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是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区大部分自然资源和园区集中在旗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全区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心放在旗县, 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将有力支撑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三,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也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搭建好、发挥好县域经济这个统筹城乡的平台, 才能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第四,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我区民生改善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旗县, 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才能有条件提高旗县居民生活水平, 才能提供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总之, 县域兴则全区兴, 县域强则全区强。

对于如何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王君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六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总体要求中提出, 以县县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 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民生保障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跨越。我认为, 这一总体要求符合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是统领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亮点在于“以县县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 而不是80个旗县平均实现小康。这一新目标的确立, 能够确保每一个旗县都能在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新目标, 特别是对于那些落后旗县。

基本原则中提出五个“坚持”:即坚持“四化”同步推进, 坚持特色产业主导, 坚持市场主体多元, 坚持生态保护为重, 坚持惠民富民优先。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 也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根本。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 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只有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 才能形成各自旗县发展的比较优势。坚持市场主体多元, 符合十八大继续强调的“两个毫不动摇”, 必须大力培育、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坚持生态保护为重, 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个旗县的立足之本。坚持惠民富民优先, 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富民强区”的题中应有之义。

六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一是围绕“五大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三是围绕城乡统筹发展, 不断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四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面实施以扶贫攻坚为重点的各项民生工程;五是围绕增强发展保障能力, 切实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 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六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紧扣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以“8337”发展思路为统领,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富民强县为目标, 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路径和关键举措。在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中, 都有十分详尽而系统的思路阐述和工作部署。同时, 对各方面提出了共同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求。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落实这六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关键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使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重点都落到实处。

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镇党委书记在XX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在全镇2006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同志:

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镇经济工作会议,这是继“党代会”、“人代会”之后的又一个全局性的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05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争先进位,加速发展,努力推进我镇经济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可以说这既是一次总结成绩,激励斗志的大会,也是一次鼓劲加压,决战2006的动员誓师大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激发斗志,在回顾总结中振奋精神凝聚力量

2005年,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年初镇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积极应对挑战,全镇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亮点增多的良好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经济总量持续攀高,体现为“三个稳步提升”。一是经济指标稳步提升。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4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农业增加值实现2.59亿元,同比增长5.7%,工业增加值实现2.7亿元,同比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64亿元,同比增长24%。全年实现综合财政收入2293万元,同比增长7.5%。二是工业总量稳步提升。2005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0.5亿元,销售收入9.97亿元,利润51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5%、99%、153%。三是经济运行质量平稳提升。2005年全镇定报企业实现现价产值5.89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销售收入5.78亿元,同比增长140%,完成利润3056万元,同比增长91%。

2、招商引资的项目建设势头强劲,体现为“三个明显提高”。一是是利用外资的总量明显提高。2005年,全镇完成新批注册外资1366.37万美元,完成实际注册外资到帐644.5万美元,完成县外境内项目注册资金677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1%、591%、155%。其中,实际利用外资额是2004年的6倍。二是引资质量明显提高。去年新批的外资项目中,总投资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5个,其中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个。三是项目投入总量明显提高。2005年,全镇实施规模以上工业项目15个,同比增长36%。其中,投资超千万元的企业7家,投资超500万元的企业8家,同比分别增长133%、14%。

3、民营经济持续升温,体现为“三个明显上升”。一是创业总量明显上升。全年全年共新增个体工商户657户,占县下达任务的107.5%;新增私营企业141家,占县下达任务的151%;新增民资1.8亿元,占县下达任务的131.2%。二是发展质量明显上升。在去年新发展的私营企业中,新增公司制企业56家,占比达40%。三是全民创业热情不断上升。在全民创业热潮中“双带型”党员干部大量涌现,70%的村干部有了自主创业项目。

4、农(渔)业经济稳步发展,体现为“三个稳步增长”。一是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51亿元,同比增长12%。大力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全年“三资”投资开发项目农业1.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8万美元,建成各类农业项目19个,外向型农业跻身南通市“十强”行列。二是渔业经济稳步增长。2005年,实现渔业总产值3.04亿元,同比增长13%。全年投放文蛤种苗2000吨,销售成品文蛤3000吨,产值4000万元。全年养殖紫菜面积5000亩。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我镇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5275元,同比增长12%。

5、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体现为“三个力度加大”。一是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全年共投入100多万元实施了“六有、校校通”工程,并通过市、县验收。二是村镇建设力度加大。实施了九龙村土地整理项目和亭海村土地占补平衡项目,净增耕地904亩,共建设农路4条,长7.8公里。投入70多万元,维修了黄海路、通港路,并对东凌和大豫街道的路灯进行了全面维修,对豫中街下水道进行了全面疏浚,对镇区的环卫设施进行了完善。三是文明创建力度加大。扎实推进文明单位、星级文明户和基层满意站所创建活动,东港村荣获03—04“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江苏省文明村”荣誉称号。此外,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一定的进步。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镇的经济工作之所以能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全镇的广大干部群众继续保持奋发有为、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得益于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继续保持攻艰克难、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得益于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继续保持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团队精神。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主要表现在:我镇大项目的投入上与兄弟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高附加值项目和工业项目偏少;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特色产业链条较短,自主创新能力弱;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相当艰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依然存在。

虽然这些因素和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镇经济发展,但我们更要看到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从大环境看,江苏沿江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是我县洋口港的正式启动和如东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号角的吹响,为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大豫自身看,我们有加快发展独特的现实优势。首先我镇已初步形成紧固件加工、建材加工、服装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链。其次从自身资源来看,我镇有近十六万亩的滩涂资源,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十一五”期间东安闸下迁后,可形成三万亩的临海工业用地,即将启动的如东经济开发区东安工业集中区建成后将成为我县的又一大发展载体,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可建大型风电场,有独特的临海人文资源可开发海滨旅游休闲业。再次从区位优势上来看,洋口港开发带来道路建设热潮、港口辐射效应的发挥以及苏通大桥效应的日益显现,为大豫尽快地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目前全镇上下政通、人和、气顺,心齐,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员发动创大业的氛围比任何时期都强烈。因此,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才提出了今年“在同档镇中必争第一,才十五个镇中力争一流”的目标,可以说,提出这个目标,我们有底气、有信心,但也有压力。希望在座的各位,务必要认清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昂扬的斗志,倍加珍惜当前的发展机遇,高点定位,自我加压,在全镇迅速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二、把握重点,协调推进,奋力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我县“港口战略”的启动之年,也是大豫经济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今年我镇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县委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镇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突出发展主题,凸现工业主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载体建设为突破,以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全力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确保在同档镇中必争第一,在十五个镇中力争一流目标的实现。

2006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合同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完成县下达任务的2.5倍;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完成县下达任务的2倍;实现市外境内资金1亿元,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11%。完成全部工业投入4.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项目投入3.85亿元,定报企业产值7.15亿元、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6000万元;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380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200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今年我们在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以东安工业园区为重点,大力推进载体建设。今年我们以东安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龙头,以打造县级一流招商引资载体为目标,着力整合各方积极要素构建我镇跨越发展的新平台。在已经正式注册成立了投资建设主体,今年按照“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尽快启动一期工程,同时要通过园区招商、专题招商、产业招商、会议招商等有效形式,强力推介东安工业集中区的工地资源、载体优势、环境容量,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力争今年完成区内工业项目投入5亿元,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外资到帐1000万美元,使之早日成为我镇乃至我县又一招商引资新平台和项目建设主阵地。要充分利用好新区、化工园区、临港工业园区等共用优势载体,广罗招商信息,狠抓项目的落地。对在谈项目要紧追不舍,争取项目签约;对已签约项目,要抓紧推进,争取开工;对在建项目进度,要倒排工期,抓形象,逼进度,力争早日投产;力争今年新区项目再升旗,化工园区项目有突破。要加速推进东凌民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园区对项目的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力争今年有科技含量高、投入强度大、财政税赋大的项目进区落户。

二是以创新招商方法为重点,不断提高招商实效。一要不断拓展招商领域。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招商思维定势,把招商的触角延伸到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既要重视引进内资、内商,更要引进外资、外商;既要重视引进资金,也要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和人才;既要重视引资改造传统产业,也要重视高起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要重视加工业引资,也要重视农业和新兴服务业引资;既要吸引外商投资新建项目,也要加强资产的重组、转让、拍卖等产业结构调整,要针对我镇农业、海洋渔业基础较好的实际,着重加大这两个方面招商力度。二要创新方法。今年要重点抓好四个并举;一是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既要派招商小分队主动出去,又要善于把客商请到现场来实地考察。二是老客户与新客户并举。既要邀请已来过大豫的老客户,让他们感受到大豫的投资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同时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邀请新客户来大豫考察。三是专业招商与委托招商并举。在发挥我镇招商专业人员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发挥在外创业的大豫籍企业家、知名人士、专业人才作用,通过他们牵线搭桥,收集信息,引来客商和项目。四是节会招商与分散招商并举。今年要继续借助上级部门在外开展的招商活动“借台唱戏”,大力推介大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提高大豫的知名度,同时要自行组织富有创意、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增强大豫的对外吸引力。三是要严格落实责任制。今年我镇继续推行招商引资保证金制度,实施招商引资的专项考核,将招商引资与绩效考核挂钩,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任务,时时有压力。进一步建立以招商引资论工作好坏、以招商引资论干部政绩、以招商引资论个人能力的考核体系,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到年底,对凡是没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单位不得评先、个人不得提拔任用,对有贡献者按奖励办法兑现到位。

三是以调优产品结构为重点,有效促进做大做强。一是要把企业的规模调大。企业的规模大小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发展总量。党代会已明确了我镇今年新培植定报企业5家以上,新增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5家,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家的工作目标。为引导企业确立超常规的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做大。今年我镇将继续设立企业规模奖、技改投入奖、税收贡献奖,对于定报企业和亿元企业的法人代表将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享受在规划用地、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挂钩联系制度,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给予信息、资金、用地、用工等方面的帮扶,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进一步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投诉受理制等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二要把特色产业做大。要依托现有四大特色产业,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培植配套企业等方式,做长做粗产业链,做大总量。如紧固件加工骨干企业,不断拓展外部供销市场,培植更多的配套企业;针织服装企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农副产品加工业要,加强市场调研,更新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度。此外,还要积极呼应洋口港开发,进一步放大我镇临港区位优势和临海人文优势,积极发展以东港休闲渔村为龙头的海滨旅游休闲业。三把产品结构调优。要鼓励大宇水泥、万得纺器、天吉化工等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增加科技含量;要积极引导昌华水产、兴盛食品、豫铭制衣等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做响品牌产品,要放大已有的“袁五”、“豫蜜”等产品的品牌优势,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知名度。今年力争有3个产品创市级名牌,5个产品创县级名牌产品,新增30个注册商标。

四是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不断夯实农(渔)业基础。经济要发展农业是基础。今年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项目农业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推行订单农业,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新品种,调优种植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生态农业建设新技术,高度重视农产品标准质量体系建设,确保2006年申报3个无公害产品。调整产品品质结构。二是要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创办基地型种植企业、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增资扩建,力争全年新增农业企业10家以上,新培育县级以上的龙头企业3家。三要要充分发挥我镇农业和渔业资源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今年力争完成“三资”投资开发项目农业4700万元,农业实际利用外资220万美元,建成2个超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三是在提高牧农业组织化水平上求突破。要大力引导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增强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和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和渠道。要加强载体拉动功能。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五大示范区(江苏省如东出口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大豫镇瓜果蔬菜设施栽培科技示范园区、高品棉链式开发科技园区、海水生态养殖示范园区、立信和东泰养殖示范园区)的经营方式,努力增进园区的比较效益和示范辐射功能。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危桥改造,完备防汛设施,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要以镇成人学校为基地,以培养东安工业集中区所需的技术工人为重点,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力争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人。要加大农民出国劳务的组织和引导力度,促进更多的农民出国打工“赚洋钱”。四是要增强渔业发展后劲。今年要继续加强难涂开发管理力度,加大养殖投入,提高滩涂利用率,确保我镇文蛤苗种投放量在1500吨以上。要加强文蛤的护养管理,建立文蛤自然苗种保护区。要适度发展紫菜养殖,巩固壮大紫菜产业。积极做好河蟹育苗和高附加值特色养殖品种的开发和推广工作。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推进水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档次,提升市场竞争力,确保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扩大创业主体为重点,强势推进全民创业。一要大力营造声势。今年要继续通过宣传发动,把全镇群众把注意力兴奋点全部集中到创业致富上来。要借助于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表彰本镇本村自主创业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努力形成“谁创业谁光荣、谁发展谁光荣、谁发财谁光荣”的浓烈氛围。二要扩大创业主体。要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在全民创业的表率和示范作用,要把能否带头创业作为衡量一个村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所有村的定编干部主要干部必须人人有创业项目。要以乡情为媒,通过上门走访、书信、电话联系等方式,宣传镇情和招商政策,鼓励大豫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回归发展”。要大力倡导“有资本的投资创业,没资本的打工挣钱”创业新理念。对在务工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积累了一定资本和管理经验的打工者,要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他们回乡创业,自己当老板,带领更多的人创业致富。要进一步放大现有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引导企业主把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优势,通过拿出去与引进来的方法与人合作,进行“二次创业”。三要注重优质服务。要倡导“真心、细心、帖心、热心、耐心”的“五心”级服务理念,满腔热忱地为投资者引路,为创业者铺路。要探索农村信用担保新机制,为创业者解决资金难题;要协调、发动有能力的创业者联合购买安装变压器,既降低成本又解决用电难题;有条件的村要调整用地规划,组建民营小区,集中创业者进区创业,解决用地难题;要多措多举,吸纳多方资金,形成招工、培训的社会机制,解决用工问题。要引导组建行业商会,促进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内部技术、人才、销售的联合,提高创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各级干部要真正把创业者当成上帝,通过高效及时的服务,为他们提供一流的环境,使他们创业安心、顺心。

三、加强领导,凝聚力量,强化加快发展的措施保障

同志们,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全镇上下要紧扣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开拓创新,克难奋进,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我镇经济实现量的突破、质的提升。

第一要解放思想,不断增强争先意识。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工作推进的力度。这几年,我镇无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还是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的不断解放,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今年是我镇目标任务空前的一年,也是发展压力超乎寻常的一年。要完成目标再次翻番的任务,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观念,增强争先意识。首先,要自我加压。这几年,我们大家都亲身感受到周边乡镇抢抓机遇,强势发展的氛围,大家拼劲足,势头猛。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唯有自我加压,自抬标尺,才不至于“落伍”和“掉队”。其次,要抢抓机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抢抓机遇是蓄势发展的关键,象我们大豫这样工业规模小,交通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的乡镇,要想后来居上,率先发展,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抢抓发展机遇,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县委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如东要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的号召,作为沿海乡镇,我镇最大的优势在沿海,最大的潜力在沿海,经济增长的亮点还在沿海,因此,今年我们要抢抓这一发展先机,快速反应,乘势而上,以东安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打响沿海开发攻坚战,这样才能缩小与其他乡镇的差距,保持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第二要把握重点,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今年我镇经济工作的重点已经明确,各单位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把主要精力用在抓重点工作上,凡是有利于大豫经济发展的事,就要全力以赴,特别是对牵动全镇经济发展大局的事,如东安工业集中区的建设等,更要竭尽全力。在力量配置上,要做到选优配强,要进一步弘扬“凭项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鼓励竞争,把最好的干部用在刀刃上,把最强的干部用到发展第一线上,使干成事的人香起来,经起来,使想干事的人有空间、有舞台。在组织推进上,要整体联动。各单位要围绕全镇经济工作的重点,相互支持,主动配合,努力形成上下步调一致,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工作氛围。

第三要真抓实干,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今天会议以后,各单位、各部门要将任务逐项进行量化、细化、实化,分解落实到人,形成每项工作有人干、每个项目有人抓、每个环节有人管的格局。同时,对每项任务还要定时间、定措施、定奖罚,切实将责任和压力落到实处。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率先垂范,带头狠抓落实,把主要精力用在克难、解难上。要敢于动真碰硬,对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领导的交办事项要认真抓好落实,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正警告,勒令转变。今年,镇党委、镇政府对经济工作的各项考核办法作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使考核重点更加突出,目标更加具体,奖罚更加分明,目的就是要鼓劲加压,迅速在全镇上下开成攀高争先,跨跃奋进的崭新局面。

镇党委书记在XX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这次对全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逐一进行检查,收获很大,使我们对各镇目前的工作状况和相关区(市)县党委、政府抓这项工作的情况,有了更为直观、更为清晰的了解。总体来看,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包括刚刚批准、正在起步的正兴镇在内,目前的发展态势都比较好。有的镇发展成效超过我们的预期,如城厢镇去年在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中还排名靠后,今年通过努力,加快工作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淮口镇经过1年多的建设,小城市的雏形已经基本显现;青城山镇建设和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各项指标和发展潜力非常喜人。有的镇尽管目前因体制、领导班子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发展相对慢一些,但是都已做好基础准备工作,找到了加快建设和发展的办法。

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投入机制不健全,建设资金仍比较短缺;三是部分镇产业发展迟缓,对镇域经济的支撑不够;四是部分镇农民转移和集中力度不够,农民增收渠道不广阔。这些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这里,我强调五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快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步伐

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建设和发展,如果没有区(市)县党委、政府特别是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工作开展起来会非常困难,很难达到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今天把相关区(市)县党委或政府的主要领导请来参加会议,目的就是要敦促大家深化对优先发展重点镇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我们现在抓的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与过去长期抓的那种小城镇建设模式相比,有很大区别。这一点,市委、市政府从一开始就讲得比较清楚。我们在全市200多个乡镇中选择30个作为重点镇,又在30个重点镇中选出14个作为优先发展重点镇,就是要集中财力、人力重点扶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的路子。市委、市政府给优先发展重点镇确定的目标是要发展成为有较强聚集和辐射能力的小城市,成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推动“ 三个集中”的重要载体。大家可以看到,1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对优先发展重点镇的重视程度和抓法都不同于过去。经过这1年多的实践,我们坚信这条路子、这种抓法是符合XX实际的,是符合优先发展重点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市委、市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抓下去,不达目标决不放手。对此,各区(市)县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坚持把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工作作为加快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重要工作,真正把它列上议事日程,抓在手中,抓出成效。

二、理清思路,准确定位,进一步完善规划

各优先发展重点镇的总体规划都已经市规委会讨论通过,总体上讲这些规划是不错的,发展定位也没有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新情况的出现、认识的深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些镇的规划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必要调整,进一步完善。比如花源镇,它原来的定位就是居住、工贸型的小城镇,但是随着南部副中心的建设和牧马山片区的打造,花源镇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后更重要的是发展居住、旅游、休闲产业,包括文化和教育产业,因此高污染的二产业今后肯定不能再搞了。这些是过去制定规划的时候没有想到的。又比如淮口镇,它是按10平方公里来规划的,是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中最大气的。但这次现场看了以后,觉得如果能继续按现在这种速度发展下去,规划仍存在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城厢镇等也有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会影响优先发展重点镇的长远发展。因此,各优先发展重点镇会后要对自己的规划和定位再仔细地研究,进一步加以完善。

在开始抓优先发展重点镇的时候,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是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把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成为3万人以上的小城市。现在看来,3万人少了点,跟国家最新的小城市人口标准不吻合,其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各优先发展重点镇要按照聚集5万人以上的小城市的要求来规划。

三、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使优先发展重点镇真正优先发展

在重点镇当中又抓优先发展重点镇,是因为在目前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这些优先发展重点镇比一般的镇有更为优越的条件和扎实的基础,通过努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市委、市政府的目标。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建设和发展,仅靠镇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当地区(市)县党委、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真正做到优先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优先发展重点镇的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力量重点支持。彭州市提出了一个口号,“集全市之智,倾全市之力,打造氵蒙阳镇”,这中间就包含了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理念。各区(市)县要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支持优先发展重点镇加快建设和发展。

同时,市级有关部门也要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向优先发展重点镇倾斜。目前比较见成效的是交通的客运站、教育的标准化学校以及卫生设施等较为刚性的方面。从市小城镇办统计的情况看,去年市级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都给予了优先发展重点镇大力支持,今年各部门要继续给予支持。

四、积极探索农业规模化经营新路子,从根本上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各优先发展重点镇在加快城市建设,培育二、三产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能把农业忘了、把农民忘了。现在我市正加大力度,统筹推进“三个集中”,这是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举措。但是如果农民的生产方式不根本转变,那我们推进的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很有可能会出问题,“三个集中”就不能实现。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抓这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力度还有待加强,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现在不少地方引导和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到农村去实施土地转移和规模化经营,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从而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方式不错,但力度还不够,光靠企业到农村去推动规模化经营是不够的。因此,我们还要积极思考如何组织农民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如邛崃市的汤营模式、金堂县的祝新村模式。希望优先发展重点镇在促进土地转移、实施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方面走在全市的前面。

五、完善机制,强化督查

要完善对优先发展重点镇的考评、考核、督查、奖惩等机制,对部分指标体系进行必要调整,做到考核简明有效、奖惩及时到位。会议期间,有同志提出对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奖励问题,我认为可以考虑,对做得好的区(市)县、市级部门要给予奖励。优先发展重点镇不仅处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视线内,也处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视线内。这实际上为优先发展重点镇的负责人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良好平台,大家要好好的珍惜和把握。今年对优先发展重点镇的考核办法,市小城镇办要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研究,提出具体意见。要努力营造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态势。

最后,我再讲一讲农民集中居住方面的问题。随着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三个集中”的不断深化,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得到了各区(市)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总体来说,这项工作是健康、顺利开展。但是前段时间还是出了一些问题,春城、红林同志对此十分重视。根据春城同志批示要求,市推进办和相关部门对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做了深入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在调研报告上,春城同志又作出重要批示,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统筹规划,尊重意愿,扎实工作。

目前,我市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因土地没有流转,农民的生产方式没有转变,集中居住后农民生产不方便;二是农民集中居住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没有及时配套,给农民生活带来不便;三是有的地方产业支撑不强,就业岗位不足,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没有基础,集中居住后生活水平反而下降;四是有的地方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不尊重农民意愿,群众工作不细,政策宣传不到位,挫伤了农民集中居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全县镇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同志们:

根据县委总体部署和安排,我县镇党委换届工作已经全面结束。这次换届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各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取得了圆满成功,作为全市镇党委换届工作试点县,我们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了扩大民主、规范程序、运作高效、探索创新的要求,大家的工作是值得肯定的,县委是满意的。 在镇党委换届工作刚刚结束之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今天的镇党委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主要目的就是动员全县上下将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抓发展上来,转移到抓“开门红”上来,转移到抓“争先进位”上来,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指标高开高走,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县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各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今天的会议主要有五项议程。

现在进行会议的第一项议程,

现在进行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情况

下面进行会议的.第三项议程,

下面进行会议的第四项议程,

同志们,刚才,通报了全年招商引资活动安排、赴山东、江西考察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今年以来利用外资情况、一季度财政工作和城市建设工作安排及启动情况。希望各镇和有关部门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昆山经验、推进争先进位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立足本镇、本部门实际,细化工作目标,夯实推进措施,严格工作责任,齐心协力,狠抓当前,力夺各项工作首季开门红。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全力组织生产经营。我县工业企业总体上运行良好,1―2月份,定报工业实现产值22.3亿元、销售21.6亿元、增加值5.4亿元、入库税金450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9.3、37、27.7和22.3。但是对照高开高走、争先进位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一季度只剩10多天时间,实现首季“开门红”时间紧、压力大,必须争分夺秒,一着不让,全力以赴组织当前生产经营活动,充分挖掘企业生产潜能,再掀经济发展新高潮。县四套班子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调查研究,切实帮助解决困难,保证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要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电力、资金、用工、原辅材料供应等问题,保证企业满负荷生产。要引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压降两项资金,提高运行质量,巩固扩大市场,不断开发新品,促进企业扩张规模、竞相发展,确保高开高走,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要扎实搞好项目推进。要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刚才,徐书记通报了全年招商引资活动大体安排,各镇、各部门要根据这一安排,抓紧完善本镇、本部门项目推进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强势推进,迅速掀起招商引资工作新高潮。要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巩固扩大2月份广东招商活动成果,对已经签约的项目,要加强沟通对接,做好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对重要的项目信息,要明确专人跟踪,坚持常驻长抓,将项目信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近期,市、县将组织赴苏南及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各镇、开发区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由一把手带头,抽调精兵强将,广泛接触客商,加强沟通,捕捉信息。要将外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在手外资项目紧盯不放,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尽快实现外资到账;对现有外资企业,要帮助研究膨化规模、做大做强的规划,引导其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要突出抓好重大战略型外资项目,坚持以工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重点,积极争取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来湖投资。要加快东洋插秧机扩能、惠迪包装、美昌三期扩能项目建设进度,年底前要争取全面投产,生物柴油、吉隆昌食品、彩虹塑胶等重点外资项目要尽快进入实质性建设。各镇、开发区要高度重视利用外资工作,紧紧围绕倍增目标,确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否则,县委、县政府要予以严厉处罚。要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对前一阶段集中开工的一批超千万元项目,进一步加大组织力度,明确专人负责,从紧从快实施,确保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或提前完成。对已签定正式合同,但尚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千方百计搞好协调服务,特别是对温台工业园、美加工业园、上海俊达汽车装饰等重大项目,要帮助办理土地、环评、安评等手续,确保早日开工建设。对由于种种原因停工的项目,近期要重点帮助协调矛盾,迅速恢复开工建设。对森达生物工程、国威机械、海天织造等11个重点在建项目,要加快实施进程,尽快建成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坚持每月组织一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最近,县里将举行项目推进“家家到”观摩活动,组织县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分别到各镇观摩项目建设情况,重点观摩新项目开工现场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县经贸委要定期公布项目推进成果,县广电局、建湖快报要围绕项目推进开辟专栏,跟踪报道,剖解典型,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三、要高度重视财政工作。今年已过去2个多月时间,从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较好,基本上达到了开好头起好步的要求。但是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要始终保持清醒头

脑,充分认识到我县经济指标与先进县(市)的差距。今年1-2月份,我县实现财政收入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0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6,增幅列全市倒数第二位。全市1―2月份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达42.6,高于我县7个百分点,阜宁县增幅达81.5,是我县的2.3倍;射阳县增幅达69.8、响水县增幅达55.5,分别高于我县34个、20个百分点。就县内而言,不平衡性也较大,全县16个镇(区)中钟庄、芦沟、冈东3镇财政收入增幅超过100,建阳、恒济、上冈、草堰口、高作等镇增幅也在45以上,而庆丰、颜单、冈西、蒋营4镇财政收入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庆丰镇比去年同期下降48.3,颜单镇下降28.8,冈西镇下降15,蒋营镇下降11.7。各镇、各部门都要从差距中警觉起来,迅速落实针对性措施,增长速度快的要戒骄戒躁,继续保持领先态势;相对较慢的,要分析原因,硬化措施,把各项经济指标再分解、再细化、再落实,迅速迎头赶上,确保不折不扣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

四、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点上较高标准先试、面上基础工作先行”的总体思路,迅速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深化认识,摆上位置。要把新农村建设摆上极其重要的位置,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要倾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县镇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各部门的工作重点要在新农村建设上着力,各级领导力量要向新农村建设倾斜,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要制定目标,搞好规划。中央要求到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我们要抬高目标,力争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试点村要争取提前3―5年达到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要切实搞好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制订全县农村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农村公共事业规划和土地调整规划,加快形成“县―镇―村”一体化的规划体系。要发展经济,夯实基础。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通过全民创业、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要搞好试点,示范带动。对于各镇确定的试点村,要迅速启动相关建设工作。要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绝不能千村一面,搞统一模式。要紧扣中央4句话20字的要求,按照较高标准试验,既要积极主动地做工作,强力组织推进,又不得违背群众意愿,搞强迫命令。除试点村之外的其他村,有关基础工作要立即组织实施,重点做好绿化、村容村貌整治、河道疏浚、水资源环境整治、宅基地整理、卫生村镇创建等工作。要分类指导,政策激励。要认真制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政策,将人、财、物等要素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对于水、电、路以及文化设施建设,县财政要安排相应资金予以扶持。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县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陈勇县长和分管副书记、副县长及有关常委任副组长,县委农工办牵头,抽调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专事新农村建设工作。各镇(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围绕全县新农村建设大局,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成立相应推进机构,专抓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近期,县委、县政府将召开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对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按照会议安排, 我就分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11年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全省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对我省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积极探索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模式, 以研发多功能中小型农机具为主, 抓好重点农时重点区域、主要作物和主要环节的机械化生产,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抗灾救灾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农机工作有亮点, 有特点, 呈现出快速健康、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 农机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日趋加强。各级各部门对

农机化工作的认识更加统一, 农机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在年初的省委农村工作会上, 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提出:“要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要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农业机械化。”王富玉副书记指出:“要把农业机械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业生产方式要从传统的人畜力转向农机化。”在省“两会”中也有不少委员代表提出要加快我省农机化发展进程。《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与研究》被列入省委重大课题。农业部分管领导、农机化司的领导多次到贵州视察农机工作。通过我们积极争取, 安顺市被列为全国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市, 为我省坚持走具有丘陵山地特色的农机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 购机补贴资金逐年加大, 监管制度逐渐完善。2011年, 农业部、财政部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2亿元, 省级财政安排资金6000万元。在实施中做到:一是购机补贴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支持购置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二是调整补贴比例, 促进农机拥有量不断增加。在确保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力度不减的前提下, 根据我省农业生产实际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制定补贴标准, 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及特色产业作业机具补贴比例;三是为各实施县安排600万元的工作经费, 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四是从省级购机补贴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 作为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及稻、马铃薯、茶叶等重要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的示范经费;五是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协议, 安排50万元经费重点培训农机操作手和维修人员;六是进一步加强了对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通知》、《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管理暂行办法》, 与各地区农机主管部门签订工作责任书, 明确省、地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职责, 细化政策落实的奖惩制度, 不折不扣地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实施到位, 最大限度发挥其政策效应。全年在完成中央、省级补贴资金的同时, 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购机资金4.18亿元, 购置补贴机12.89万台 (套) 、温室大棚68万平方米, 受益农户10.69万户, 农机总动力达到1851.24万千瓦, 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三) 农机与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结合的工作思路更加晰。紧紧围绕全省粮、畜、果、蔬、茶、烤烟六大主导产业, 积极进、改进、推广和鼓励广大农民购买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新型农机具, 加快农业生产产前、产后机械化发展, 形成了与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一是组织做好农业部下达我省机插秧、油菜和马铃薯、保护性耕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推广工作;二是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 做好省级农机化项目。投入1280万元农机专项资金, 实施水稻机插秧、马铃薯、茶叶生产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平安示范县建设项目;三是首次探索了与茶产业结合的试点。选择石阡作为重点示范县, 投入379万元, 在“大屯万亩有机苔茶园”开展茶叶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 有效地降低了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 确保茶叶品质。通过以上农机化示范项目的实施, 加快了我省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四) 衣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逐渐壮大。投入450万元在全省新建4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目前达到252个, 合作社社员6360个 (户) , 服务农户13.48万户, 作业面积347万亩, 服务总收入2.55亿元, 机具数量1.18万台 (套) , 资产总额9300万元, 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己成为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 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助推器。黔南州在全省率先提出农机化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 整合平安农机建设, 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三合一”建设模式,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及农业生产全程发展, 推进其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五) 农机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针对去年持续的严重干旱, 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机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和灾后重建。4—5月分别在黔西南州和毕节市组织了两次全省农机抗旱救灾应急演练。各级农机部门多渠筹集抗旱专项资金1950万元, 新购置抗旱机具12311台 (套) , 省级农机部门及时分配中央购机补贴资金向重特旱地区倾斜, 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中的生力军作用。全省共组织各级农机技术人员2.86万人次深入春耕、三秋、抗旱、抢种抢收生产第一线, 检修各类农机具18万台 (套) , 组织各类农机专业服务队1590个, 举办各类机具演示会500余次, 完成机插41.48万亩, 机耕1187万亩, 机灌823万亩, 机收323万亩。

(六) 农机安全生产形式基本平稳。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在“春耕、三秋”等农机事故易发高发时期, 全省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等工作, 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平安农机创建等活动。进一步抓好农机质量监督管理,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试验鉴定, 严格农机安全技术监督, 加强对全省的农机监理事故处理员、考试员、检验员的培训力度。全省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二、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工作成效突出

2011年, 围绕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和休闲农业年均增长12%的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 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 扎实工作,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

(一) 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增长。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483亿元 (不含烟酒) , 比上年增长28.8% (未考虑物价因素, 下同) 。新增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0家,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1家。

(二) 休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全省从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457个, 从业人员5.3万人, 其中农民就业人数4.7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 比上年增长12%, 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6.1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 上交税金6.6亿元。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 融资、担保力度增大, 引领拉动作用增强。我委牵头组织的招商融资项目与外省实现合同、意向协议签约资金35.8亿元。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在保数195户, 担保责任余额8.3亿元, 其中在保涉农项目金额1.9亿元, 约占在保余额的四分之一, 比上年增长26.7%。

一年来, 我们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制定《贵州省农委贯彻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暂行) 》, 下达各市 (州) 农产品加工业目标考核任务, 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 促进优强企业快速发展;三是开展专题调研, 与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共同完成《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强省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课题研究工作;四是配合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在遵义等地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发展情况调研, 向农业部申报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增至5亿元。12月, 在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上又一次签约。每次合作力度的不断加深, 为创新农业担保模式开拓了新思路;二是在农业担保领域进行了特色合作银行的探索。2011年中心与建设银行开展涉农小微企业担保业务合作, 打造特色合作银行。我委与建设银行于12月签署了三农战略合作协议, 该协议中指定中心作为三农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在首批签约的十家涉农小微企业中, 有九家由中心提供担保, 金额约3000万元;三是创新反担保措施。中心在涉农项目的反担保设置上, 首次采用了生物资产质押的方式。

(四)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增强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深度。一是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收集项目350余个, 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 对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方面的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加工104个招商引资项目和农产品加工、物流176个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初步审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向省发改委报送29个大项目, 向省经信委报送8个赴港招商引资项目;二是围绕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与广东省农业厅共同签署了《黔菜供粤协议》;三是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组织的项目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参加部级商品推介、投资贸易洽谈活动, 大力推进农业领域对外交流合作。

三、明确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农机和乡企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 实现农业机械化,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突出打造休闲农业新亮点, 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 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作部署

2012年全省农机工作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17万台 (套) , 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机耕面积1200万亩, 机收面积350万亩。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坚持走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道路。为贯彻落实栗战书书记提出的要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贵州农业机械化的指示, 根据我省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基础, 我们坚持全力普及机耕, 大力发展机收、机脱, 力争突破机械化栽植的原则, 统筹做好适宜丘陵山地重点作物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一是积极争取农业部农机化司在研发、引进适合我省特点的农机具项目上给予支持;二是省农机推广总站、山地农机研究所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 通过对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关键技术开展改进和研发工作, 争取在茶园中耕机具、采摘机具、马铃薯收获机具等方面有所突破;三是通过招商引资, 争取一些国内有实力的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落户贵州, 通过与省内的农机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合作, 生产一些适合贵州山区特色的先进中小型农机具, 为加快贵州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2、坚持走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的道路。为加快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 更好发挥省级购置补贴及项目资金的作用, 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农机部门要加强与委相关处室协作, 整合资源, 加强与各市 (州) 县联系, 结合当地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 给予大力支持。2012年, 各市 (州) 要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特点, 申报一至两个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

3、进一步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2012年, 农业部、财政部已安排我省第一批补贴资金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预计不会低于6000万元。可以肯定的是, 今年全省的补贴资金总量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因此, 我们务必根据农业部精神及时制定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 完善补贴实施政策制度, 加强监管, 确保安全。

4、继续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研究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二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并执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和鼓励办法;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投入,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进一步促进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推广黔南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合一建设”经验, 适时召开一次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场会。

5、努力提升农机安全发展水平。广泛开展好农机安全宣快发展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 实现农业机械化,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突出打造休闲农业新亮点, 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 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作部署

2012年全省农机工作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17万台 (套) , 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机耕面积1200万亩, 机收面积350万亩。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坚持走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道路。为贯彻落实栗战书书记提出的要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贵州农业机械化的指示, 根据我省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基础, 我们坚持全力普及机耕, 大力发展机收、机脱, 力争突破机械化栽植的原则, 统筹做好适宜丘陵山地重点作物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一是积极争取农业部农机化司在研发、引进适合我省特点的农机具项目上给予支持;二是省农机推广总站、山地农机研究所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 通过对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关键技术开展改进和研发工作, 争取在茶园中耕机具、采摘机具、马铃薯收获机具等方面有所突破;三是通过招商引资, 争取一些国内有实力的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落户贵州, 通过与省内的农机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合作, 生产一些适合贵州山区特色的先进中小型农机具, 为加快贵州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2、坚持走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的道路。为加快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 更好发挥省级购置补贴及项目资金的作用, 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农机部门要加强与委相关处室协作, 整合资源, 加强与各市 (州) 县联系, 结合当地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 给予大力支持。2012年, 各市 (州) 要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特点, 申报一至两个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

3、进一步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2012年, 农业部、财政部已安排我省第一批补贴资金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预计不会低于6000万元。可以肯定的是, 今年全省的补贴资金总量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因此, 我们务必根据农业部精神及时制定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 完善补贴实施政策制度, 加强监管, 确保安全。

4、继续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研究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二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并执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和鼓励办法;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投入,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进一步促进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推广黔南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合一建设”经验, 适时召开一次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场会。

5、努力提升农机安全发展水平。广泛开展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落实农机事故防范措施, 坚决制止无牌无证和未经检验、未经培训的拖垃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投入农机作业。开展违规发放拖拉机牌证专项治理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做好拖拉机的界定和推广鉴定工作, 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 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 促进农机化和谐安全发展。

(二) 关于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工作安排

为努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确保201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和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目标的完成。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加大工作力度, 促使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求进。一要完善《贵州省农委贯彻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暂行) 》, 将挂帮联系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列入目标考核;二要扎实搞好项目储备建设工作。按照项目动态管理, 优进劣出的原则对各地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入库。对需要贷款的好项目及时向有关融资机构和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推荐;三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监测预警, 开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月报统计和季度分析工作。加强茶、椒、药、薯、油、肉、粮、果疏等特色加工企业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四要按照农业部乡镇企业局 (农产品加工局) 的要求和安排, 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项目, 促进农民增收;五是继续坚持扶优强扶特的原则, 重点扶持规模型企业, 适度扶持成长型企业, 探索扶持示范型企业。

2、加大工作力度, 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一要加强对贵州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会的指导和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 鼓励“促进会"在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和自己《章程》的前提下, 大胆创新开展工作, 配合主管部门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推荐活动, 提升我省休闲农业的形象;二要继续开展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命名工作。探索各地发展休闲农业好的做法、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和宣传, 引导旅游企业规范建设、发展, 做大做强, 做出特色, 打造品牌;三要在整合农业资源上进行新尝试和探索, 把休闲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清洁工程和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作用, 为涉农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上一篇:成华区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下一篇:别样的邂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