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公司帮扶村典型材料
——记XX县供电公司帮扶村电网建设工作
为全面落实河北省委关于做好“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项目帮扶工作的总体部署,XX县供电公司紧紧围绕省公司的工作安排,立足XX实际,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解决帮扶村供电能力不足、提升农村安全用电水平等问题为重点,攻坚克难、多措并举,扎扎实实开展帮扶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我公司帮扶村共XX个,其中省级帮扶村XX个、市级帮扶村XX个、县级XX个。总体工程计划总投资XX万元,计划新建、改造10kV线路XX公里;新增配变XX台,容量XXkVA;改造低压线路XX公里,改造用户表箱XX个。
截止目前,XX个帮扶村已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总投资XX万元,完成10KV线路改造10.16公里,新增配变XX台XXKVA,改造低压线路86.15公里,改造用户表箱XX个,超额完成任务。
二、主要做法: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帮扶动力
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具体事宜,开展调查了解和实地走访,及时掌握帮扶村用电情况及用电需求。制定了《基层建设年帮扶
村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帮扶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责任及要求,对帮扶村电力建设实行领导分包制度,省级帮扶村由公司党政一把手分包,市级帮扶村由公司副职领导分包,县级帮扶村由各部室主任分包。
公司召开了工作动员大会,与各供电所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对帮扶村改造的时间节点和工期,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月度业绩考核,增强了各单位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个帮扶村均有一名所长带队进行施工,所长全程进行现场质量把关,公司生产技术部、经营管理部等部室专人进行工程督导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
2、认准工程期限,确保工程进度
在对帮扶村电力建设中,工程施工队伍全部由供电所人员和农电工队伍组成。为抢抓工期,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公司采取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增派施工人员、延长施工时间、提高施工人员积极性等超常规措施,全力抢赶帮扶村建设进度。首先,各供电所开展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重点讲解安全及施工工艺;其次,针对帮扶村工程量的不同,每个供电所建立2-3支施工队伍,每个施工队有一名副所长或安全员任队长兼工作负责人;第三,麦收时节,为不耽误工程进度,每天早上6时开始施工、晚8点收工,在村内作业地点安排人员就餐,确保工程进度;第四,公司实行了倒排工期法,实现责任、节点、目标“三明确”,制定了周调度、日汇报工作制度,每周党政一把手亲自调度工程
进展情况,每天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全力确保工程按期完成。第五,帮扶村建设也有效地锻炼了农电工队伍。在施工队伍组建中,全部为清一色的农电工,他们通过规范的培训、严格的管理、团队的凝聚,不仅大大提高了个人素质,而且有效增加了收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强化各种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严把“三关”:一是严把“物资关”,施工人员克服点多面广、货量大、品种规格多等困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流程和作业标准,加大对物资质量的检查力度,确保物资质量符合入网标准。二是严把“工艺关”,公司派专人进行全程质量监督,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细检查、全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重视施工质量要求,严把施工工艺标准。三是严把“验收关”,公司成立工程验收小组,对每项完工项目进行验收并打分,开展工程建设评优活动,对评为优质工程的单位,按标准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激励机制,提高了施工人员创建优质工程的积极性。
省级2个帮扶村,公司按照电气化村的标准对其高、低压线路、配电台区、户表箱进行全面的改造。对于市级、县级帮扶村的电力建设,按照安全、可靠的原则进行改造,全面消除帮扶村的线路、设备等用电薄弱环节,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4、克服种种困难,保证按期完工
为确保按时完成工程进度,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资金不足等问题,公司领导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千方百计调配各种物资,全力确保帮扶村电力建设物料的充足。在物资未及时到货的情况下,部室主任亲自多次催办,协调各部门物资,保证不耽误工程进度。
在施工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工作人员充分发扬三千(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精神,通过多沟通、多做思想工作,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特别在清理树障、变压器定位等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个别群众不配合、不理解,供电所长及公司有关领导多次与包村干部及村两委协调,以免影响工程进度。在推广户用漏电保护器时,个别群众不出钱、不安装,所长无奈的情况下自掏腰包为其购买。
5、用心开展工作,做好驻村帮扶
本次基层建设年帮扶活动,我公司帮扶对象为XX乡XX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以公司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工会主席XX为首的帮扶小组吃住在该村,对该村用电、教育等各方面进行大力帮扶,尤其在电网建设方面,投资XX万余元,严格按照电气化村的标准对其高、低压线路、配电台区、户表箱进行全面的改造,全村安装户用漏电保护器XX户,安装率100%,有效保证了用户的安全用电。通过电网改造全面消除了该村的线路、设备等用电薄弱环节,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6、树立电力品牌,拓展帮扶内涵
基层建设年活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不讲条件、高标准地完成帮扶村建设任务。通过对帮扶村的建设与改造,彻底解决了个别村供电能力不足、线路老化等问题,根据村内实际用电负荷合理配备了变压器,保证群众在用电高峰不出现过负荷现象;低压主干线路更换为50平方、70平方绝缘导线;下户线均采用16平方及25平方绝缘线,用户表箱全部更换为塑钢材质表箱并在每个表箱内安装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三级漏电保护器也全部安装到位,大大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随着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的明显提高,电灯亮了、电压稳了,群众用电不再难了,明显好转的供电质量为“家电下乡”提供了坚强后盾,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大幅度提升,切实为广大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用电环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称赞。同时,降低了电能损耗,线损率明显下降,真正达到 “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利益和群众利益双赢。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公司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XX余万元对全县XX个帮扶村的村内线路进行了整改,保证了帮扶村安全稳定用电。但由于资金有限,不可能对村内所有线路及问题全部解决到位。
在施工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特别在清理树障、变
压器定位等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个别群众不配合、不理解,供电所长及公司有关领导多次与包村干部及村两委协调解决。在推广户用漏电保护器时,供电所人员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有个别群众不出钱、不安装。
XX个帮扶村工程已全部完工,下一步主要进行验收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在工艺质量上下功夫。公司成立了工程质量验收小组,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细检查、全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严把“验收关”,对每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并打分,开展工程建设评优活动。
(2012~2013学)
矿坑小学
2013年6月22日
资助小学生钟梦佳
钟梦佳,女,12岁,矿坑小学六年级学生,家住矿坑村坝子里,与母亲、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几年前,钟梦佳的父亲在建筑工地干活,不慎从高楼坠下,夺走了年仅36岁的生命。由于违规施工,车主及老板仅给了3000元的赔偿费。钟梦佳的母亲是名下岗女工,身患高血压等疾病。父亲去世后,钟梦佳和母亲搬到了爷爷、奶奶家生活。爷爷、奶奶都已60多岁了,身体都不好,凭着每月一百多元的低保金维持生计。为了节省钱, 母亲有时中午饭都不吃,家里买不起液化气罐,夏天在院子里搭炉灶拾柴禾做饭。今年春节后,家里实在担负不起她的学习费用,并有意让她出去打工,补贴家用。
矿坑村近年来一直深入开展“关爱女孩”的活动,在得知钟梦佳的情况后,矿坑村领导和党员代表去探访她,回来后矿坑村领导及党员干部为她筹款。
___________记郑克强同志帮扶贫困学生做法
我校开展帮扶贫困学生的活动,如一根红线,一头连着贫困儿童,一头连着教师,抒写着一部部感天动地的诗篇,唱响着一曲曲爱心乐章,演绎着一幕幕人间的真情。
吕斌强,一年级的学生。如花般的童年本该享受阳光般的生活,可是在这个孩子的生活中却笼罩着一层阴影。父亲本是一个年轻体壮的劳动者,突然撒手人寰去世,使得这个家庭失去了支撑,母亲体弱多病,生活、地里的农活靠年买的爷爷、奶奶接济。也使王海玲同学的生活处处陷入困境。面对这一切,班主任郑克强老师看在眼里,惦在心里,主动联系学校领导,挑起了这个孩子所面对的一切困难。他的衣服新了,书包新了,文具盒也新了„„但更多的是多了一份人间的关爱,生活中总有一双眼睛呵护着这个小同学。从此,吕斌强同学的脸上也增添了灿烂的笑容。郑克强老师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孩子更是疼爱有加、照顾的无微不至。只要学生有困难,他会在帮扶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让更多有困难的学生感受的社会的关爱、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对以后的帮扶之路,郑克强信心更加坚定。
普社小学对贫困生的帮扶措施
“不让一个学生应贫困而失学”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信守的贫困生救助原则。特别是在上级下达有关帮扶贫困生的系列文件之后,学校更加深了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精心研究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使此项工作真正得到了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帮扶:
1、思想上解惑
鉴于这类学生的家庭特殊,有的是单亲家庭,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有的是父母体弱多病,无经济来源,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这些学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立自强;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贫困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要求平时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经常找他们谈心。
2、生活上资助
贫困生平时的生活费用都很低,往往不能满足他们最低的生活需要,因而对他们要适当的资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安心地投入学习。师生齐动员,积极发动社会爱心人士,让人人献出一点爱。让孩子们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在帮扶的过程中,学校力求教师做到帮扶资金的明朗化,募捐到的资全部由师生共同进行清点,统一管理,做好资助明细账目,做到每一笔资助金来有来路,去有去处。
金塘中心小学2012年帮扶贫困学生典型材料
学校除了开展日常家访外,还采取集中家访的形式,并形成家访机制。3月4日,我校领导一行4人来到困难儿童代表罗栋晓、王燕、罗晓家家访。通过家访,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学校这个大集体的关怀与温暖,使家长更加信任学校和老师。5月,组织全校教师对20余位困难儿童进行家访,五(1)班罗继宇、罗艺璇的妈妈感动地流下泪水。
五(2)班王燕同学,是一名流动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身边,有时外婆照顾,有时和妹妹独立生活,近一两年有几次都要转走,班主任温治红老师多次带回家中辅导功课,照顾生活,为其争取一系列优惠措施,让其克服重重困难留了下来,王燕同学曾哭着对妈妈说:“妈,我可以跟你回去,但是我真的离不开这儿的老师和同学。妈,你放心回去,让我们在这上学,由我来照看我的妹妹,好吗?”就这样,这对姐妹留在了金塘中心小。学校的帮助、社会的关心、孩
子的优秀表现,让王燕这样一个四离五散的家庭在金塘中心小团圆。9月,王燕的妈妈又把小儿子送入了金塘中心小。2010年冬天,在几家用煤单位中,我校依然抉择选用流动留守儿童罗栋晓家长的煤,对待困难家庭,我们只有一根想法 “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要多为学生做点事”,帮孩子就是帮家庭。罗东晓的哥哥罗栋珂想上市七中,但负担不起费用,家长找到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一起亲自指导孩子父母写上学申请,多方联系,市七中校长获悉后非常重视,终于圆了他的七中梦。
金塘中心小学2011年帮扶贫困学生典型材料
在对学生进行系统关护同时,我们紧紧围绕“成人成才”这一中心,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的资助、心理的辅导、品格的培养。学校在每班选择10到16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帮扶小老师,举行“手拉手,向前走”结对仪式,建立学生帮扶管理奖惩制度。许多帮扶小老师牺牲了自己课间休息的时间,督促帮扶伙伴完成作业,解决思想问题。六(2)班王童童同学帮扶的是一位经常不完成作业的连老师都头疼的同学(王冰心),她为了帮助王冰心同学进步,按时完成作业,坚持每天放学和王冰心一起走,每次分开时,还千叮咛万嘱咐。当口头提醒作用不大时,她就开始给王冰心同学写信,第一次写信,鼓励她走出自卑的阴影,感受学习的快乐,一下子就写了五六百字; “你的懒惰心理占据了学习的心理,学习的快乐来自于勤奋,希望通过我们的交流,你能变得开朗、活泼。如果你还有哪些学习上的难处,请告诉我,或者写在纸上,放到我的文具盒里„„”王冰心回信说:“看到您花费那么长的时间给我写信,我感到非常惭愧,也非常感动,我发誓,我以后一定努力把作业完成,不让你和老师失望”。王冰心变了,开始努力完成作业,进步了许多。学校发现这一典型后,决定每周在升旗仪式上选择表扬2到10位帮扶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同时还利用班会时间开展谢“师”会,鼓励学生发奋学习,自觉树立
求学报国的志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关爱。引导学生实现由“小爱”到“大爱”的升华,从而在全校形成了师生、生生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
学校设立了2部“亲情电话”,组织孩子每2周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满足孩子心理需求。通过亲情电话,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感觉就在父母身边.各班设立“心语信箱”,搭建沟通桥梁。孩子心里有话,有困难等,都可以通过心理信箱与老师约时间交流。利用广播、致家长一封信、校讯通开辟“家教之窗”,每周及时指导家长或第二监护人的对学生的思想习惯培养。
为把关爱帮扶青少年活动推向深入,学校想尽一切办法提升保障效益,利用各种途径聚集社会关爱力量,构建关爱育人的长效机制。2010年5月30日学校和市七小联合举行志愿服务活动,50名志愿者与困难儿童结对伙伴互送礼物、表演节目、做游戏、过生日、聊天、互学特长。截至目前,一年来学校共为困难学生、留守儿童争取了3万余元的帮扶物品。
一、20**年股份合作的成效
一是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利用94户513个扶贫对象的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撬动银信资金470万元,扩大资金量23倍,共投入到龙头企业用于生产发展的资金达490.52万元。二是较好地增强了扶贫对象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参股扶贫对象生产出的商品由企业按市场价统一收购。
三是增加了参股扶贫对象收入。在2014年3月召开入股分红大会,对每户入股扶贫对象分红4000元,共派发红利共计37.6万元,参股扶贫对象人均增收732元(含直接帮扶资金400元/人)。同时,为了让参股扶贫对象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我办通过与企业协调商,安排8个扶贫对象在养殖基地务工,由企业向每个务工扶贫对象每月支付2200元劳务工资,务工年收入每人达到26400元,8人共计21.12万元。
二、2013年主要做法
每户参股扶贫对象向县农业银行短期贷款5万元入股,和翔鸭业有限公司以土地、设备、技术等入股,各方按股份分配养殖利润。该入股经营合同为1年,从入股资金到公司帐户起计算,1年期满后,公司退本分红。双方如有继续合作意愿,第二年续签入股手续。
一是明晰股权。双方签订入股经营合同,180户农户投入900万元,占股份的80%,其中94户扶贫对象出资470万元,占股份的42%;和翔鸭业公司以土地、设备、技术等折价227万元入股,占股份的20%。入股资产全部用于2个基地建设和芷江鸭养殖发展,公司安排技术人员管理经营基地。
二是明确农户贷款额度、利率及本息偿还方式。按照自愿原则,94户参股扶贫对象户与县农业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由和翔鸭业公司作贷款担保,每户扶贫对象户向县农业银行贷款短期5万元入股,贷款转入和翔鸭业公司帐户。94户513个扶贫对象的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作为农户贷款利息转入和翔鸭业公司帐户。94户扶贫对象共贷款470万元,年贷款利率为9%,年利息为42.3万元,除去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外,利息不足部分21.78万元全部由养殖利润支付。
三是组织贷款参股扶贫对象投保。贷款参股扶贫对象与保险公司签订投保合同,由和翔鸭业公司出资1.4万余元,为每户贷款参股扶贫对象购买150元的贷款保险,险种为人寿保险公司的“国寿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
四是加强财务监督。岩桥乡石板溪村和楠木坪乡翁塘村2个村委会选举7位代表组成监事会,每月向参股扶贫对象公布帐目,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年终召开参股扶贫对象代表大会进行审核,确保参股扶贫对象权益。
四是参与企业生产管理。为保障参股扶贫对象对企业生产状况的知情权,我县扶贫办与企业协商,从参股扶贫对象中选取8人全程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并由企业向每人每月支付2200元薪酬。
三、2014年开展情况
继续在岩桥乡石板溪村和楠木坪乡翁塘村广泛发动宣传,引导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入股到和翔鸭业公司,实施规模养鸭。扶贫户向农业银行贷款5万元入股,公司年末按效益分红。县扶贫办按1000元/人的标准,分2年扶持建档立卡农户,每年安排500元/人用于产业直接帮扶,其资金转入公司帐户,作为入股农户部分贷款利息,贷款利息不足部分由公司利润承担。到目前全县共有110户农户(其中扶贫对象户75户340人)与和翔鸭业公司、农业银行签定入股协议及贷款合同,其农业银行贷款55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四、几点启示
当前,在象怀化这样的后发展地区,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主要以户为单位进行分散实施,他们大部分资金不足、技术跟不上、销售渠道不畅通、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一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现有融资体制下普遍缺乏生产、周转资金,这就需要一个平台,将分散的农户组织成一个利益联合体,将银行、企业参与进来,共同为主导产业发展出力,就能解决三方各自存在的短板。我县通过入股经营产业扶贫的尝试,我们认为要想较好地促进扶贫产业发展,促进扶贫对象增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做大做强扶贫产业。
1、促成民企联姻,破解资金、技术、销售等短板。许多贫困农民发展产业,由于受到场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制约,造成他们想致富而力不足。通过这种模式,那些有致富愿望的困难农户,只要投入较少的国家帮扶资金、利用信贷资金,就能进行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传、帮、带扶持,实现稳定脱贫。
2、帮助扶贫对象选择入股产业项目。如何选择产业项目是实现赢利增收的关键,从这几年我县产业发展情况看,单位成本大、周期长的产业,因受到产业数量限制、市场难把握等原因,从整体上说效益并不明显,群众参与度并不高。我们选择的芷江鸭养殖产业,因为是传统产业,农户较为熟悉容易接受,且养殖周期较短,每批鸭养殖周期为80天,每年养殖资金可周转4.5次,资金流动性较好,农户可以较快地得到现金收入。
------**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事迹材料
华容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注滋口镇,成立于2014年11月,目前共有社员1500多人,成员出资总额1000万元,现有资产800万元。合作社以共同繁荣、共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树立品牌,以科学创造价值为服务核心;以服务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广大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努力,合作社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现有核桃晾晒场地**平方米,库房****X平方米,收购场地****X平方米,工作人员XX人,农产品购销旺盛,每年收购、出售以核桃为主的农产品****X吨以上,购销额****X余万元,社员人均收入增长****X余元,为当地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一、顺应市场发展,创建合作社
近几年,种植核桃已成为****农民发家致富、增加收入的一个快速致富项目和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是,由于受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零星分散的核桃种植和销售势单力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难以规避市场风险。同时,种植和销售也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个体种植,没有系统的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不力、核桃品质无法大幅度提高;出现收购价格不稳,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种植核桃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X供销社为了给当地 农民提供服务,为农民谋利益。在各级政府和上级社的大力帮助支持下,于****X年X月,由**X供销社领办,成立了**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成立合作社前,为了提高农民对成立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合作社,****供销社印制了****余份宣传材料,到农民家中去宣传,反复讲走合作社联合之路的好处,合作社可以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核桃种植的发展前景等。在供销社领导的引导启发下,首批有****多户农民愉快地申请加入了合作社。为了把合作社办得更规范一些,起点更高一些,制定了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合作社成立后,完善制定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种植户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参与合作社管理,主动交售产品。同时,合作社还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及时听取社员意见,总结工作,研究发展,为今后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社主要成功做法
合作社创立以来,紧紧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办社宗旨,以为政府分忧、助农增收为己任,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强化为农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一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提高了农户入社的自觉性。在提供种植、销售服务的过程中,合作社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合作社的相关职责,学习国家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从思想 上提高了认识,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自觉性。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当地农民对合作社的作用认识不足,不相信合作社,他们认识合作社就是为了给成员赚钱,不会对其它农民有什么好处,合作社收购核桃比较困难,联系的外地销售渠道,当地农民不愿意销售。通过合作社管理人员和部分成员的耐心解释、说明,有一部分农民对合作社有了一定的认识,增加了信任程度,但部分农民还是不相信,在收购核桃、联系销售渠道的过程中,特别是****X年,**X乡政府附近一个村的农民,由于村主任及种植大户对合作社的认识不清,其它农民也不相信合作社,他们部分农户将核桃销售给其它的核桃贩子,部分农户自行联系内地销售渠道,结果核桃贩子在收购前说的价格高,但收购过程中,不断压价、从产品中挑毛病,损害了农民利益。而部分农户自行联系的内地销售渠道,由于他们农户少,货物数量少,得到的销售信息也少,导致销售信息不对称,在销售过程中,也出现了收购商压价等现象,农民销售价格低,收入比合作社收购、销售的少了许多。到了****X年,这个村的农民自发找到合作社,合作社管理人员没有任何怨言,十分热情地接待他们,给他们比其它农户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合作社的鼓励下,部分农民加入了合作社,成为了社员,其它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也通过合作社销售核桃,或通过合作社联系的销售渠道销售。通过加入合作社或通过合作社销售,这个村的农民收比 ****X年增加了XX%,农民们切实得到了实惠。
二是搞好技术指导。通过合作社联系,聘请核桃种植专家授课、指导,进行统一指导种植、统一施肥方法、统一组织测土配方、确定肥料品种数量和施肥方法,经过两年的努力,合作社成员及周边乡镇的核桃产量提高了XX%,品质提高了一个档次。
为了降低种植风险,有效地预防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种植户的损失,增加收入,合作社每年在年初,自筹资金,聘请XX地区、****农业技术部门的农业专家、核桃种植专家,统一进行授课,讲授核桃种植技术,农业专家主要讲授科学施肥、科学、高效种植等方面的课程,对合作社成员和当地农民进行施肥、高效种植等方面的培训。核桃种植专家主要讲授核桃的种植技术、高产技术,核桃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合作社成员及周围乡镇农民免费参加培训,****X年X月至X月间,共聘请农业专家、核桃种植专家XX人,共授课X次,XX天。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农民种植水平,提高核桃的种植效率。
合作社经常与林业局种植专家沟通请教,同时合作社还先后派出X人到****、****等地的兵团大型种植基地学习技术,成为合作社兼职技术员。同时合作社还设立了XX小时服务电话,并定期到种植户进行巡回技术指导,从种植技术到病虫害防控,提供全方位无偿服务,保证及时发现病虫害 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种植户的经济损失。如库曼利克村社员艾合买提尼亚孜.买买提明艾力,家中有两亩地的核桃园,但由于不懂种植技术,不会管理,每年仅能够收****公斤左右的核桃,合作社的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动员他入社,入社后,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改变种植、施肥方法和管理方法,督促艾合买提尼亚孜.买买提明艾力学习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免费跟踪指导种植、施肥,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家的核桃园,****X年收获了****X公斤核桃,经过合作社收购,销售到内地,共卖了**余元,扣除投入的肥料、人工等成本,****X年有**元的利润。在****X年X月份,****的核桃树生了一种不明病毒,面对病虫害情况,他心急如焚,晚上XX点多钟向合作社拨打了求助电话,合作社接到电话后,及时召开会议,研究情况,第二天派出技术人员前去进行诊断。经过技术人员通过认真细致的诊断,确定了病虫害的名称、种类,及时进行了喷药,除病虫害,一个星期以后,病虫害得到了控制,XX天以后,****X的核桃园又恢复了生机。艾合买提尼亚孜.买买提明艾力感动地为合作社赠送了“携手并进,精诚合作”的锦旗,充分体现了种植户对合作社的信任和感激之情。
三是提供销售服务。对合作社成员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即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后,到北京等内地城市联系销售渠道,进行统一销售。两年来,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合作社成员种植的核桃,销售价格平均提高了XX%。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联系内地经销商、展销会,共向内地共销售核桃****X余吨,合作社成员及周围乡镇农民,通过合作社联系和收购销售,每户提高销售收入****余元,切实提高了****核桃的种植效果,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为****进一步发展核桃产业,强化种植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建设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四是扶贫解难,助农增收。随着农产品购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民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吐完****村农民****.****,原来常年以种粮食为生,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卖点玉米等粮食作物维持,经济收入非常微薄,生活拮据。他看到别人种植核桃挣了钱、发了家,也动了心。****X年X月,他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愉快地接纳了他,考虑他家的实际情况,由合作社成员捐款帮助他建起了一个X亩的核桃园。由于他距离合作社比较近,在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等方面具有便利的条件,能够及时得到合作社指导和帮助。因此,他种植科学规范,施肥少,生长快,病虫害少,经过一年的发展和努力,****.****家的核桃园虽然还没有收成,但长势很好,****X年就可以挂果,****X年就有一 定的收成,达到脱贫致富的希望很大。****.****逢人就说:多亏了农产品购销合作社,使我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五是坚持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确保销售渠道畅通,保障种植户零风险种植。合作社创立以来,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经营理念,广交朋友,广结客户,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在产品销售中严把商品质量关,讲求商业信誉,以诚待人,从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先后与多家厂商签定了常年购销合同,作为固定的销售渠道,使合作社的核桃走出XX,飞向全国。在所有有生意来往的客户中从来没有因质量问题发生过经济纠纷。同时,为及时了解市场价格行情,做到有的放矢,搞好商品调拨,合作社购买了电脑等先进的设备,能够及时掌握了解全国核桃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为合作社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使合作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己知彼,立于不败之地。
****X年,由于受国家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销售行情不好。特别是****X年下半年,核桃的销售状况不好,订单较少,种植户的比较关键,为了稳定种植户的情绪,尽可能将种植户的核桃销售出去,供销社比去年多派出了X倍的销售人员,承担销售任务,到内地各大城市联系销售点,并且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X年供销社成员和附近乡镇的核桃全部得到了较快的销售,稳定了种植户的收入。六是实行二次返得机制,保证合作社成员的经济利益。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制定了二次返利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在年终结算后,从利润中,拿出XX%的利润,给合作社成员按照出资比例和农产品收购数额返利。****X年共返利XX万元,合作社成员平均每户返利约****X余元,保障了成员的经济利益,提高了当地农民入社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壮大合作社成员队伍,使更多的种植户提高种植效益。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合作社经营是一条成功之路,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可以有较大提高,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种植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
(二)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级项目,做大做强农产品购销合作社的核桃产业。在县政府及县林业局的帮助下,积极争取项目扶持,使合作社在技术服务、资金等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利用****绿色食品基地认证成功的契机,发展绿色种植新技术。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XX绿色核桃种植发展前景广阔,在北京等大中城市XX核桃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绿色食品基地认证的成功,为核桃种植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可以逐步带动其他种植户发展绿色核桃种植,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加强合作社成员技术知识培训。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将种植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广大种植户,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五)带动其他种植户发家致富。对没有入社的种植户,提供技术、销售方面的支持,从而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
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努力,**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合作社成员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提供了保障,我们将不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为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
——鸳鸯镇颉门村典型材料
颉门村位于武山县鸳鸯镇东部,距县城15公里,距鸳鸯镇2公里,陇海铁路、天定高速、316国道依村而过,武漳公路横贯村庄南北,渭河、榜沙河经纬其中,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是鸳鸯镇重要的劳务输出地和村办民办企业集中区,主要有颉门东砖厂﹑颉门西砖厂﹑颉门面粉厂和颉门石灰加工厂等企业。全村共有农户481户2563人,中共党员56人(其中女党员9人),有特困户60户,贫困农户125户。每年约有四百多名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劳务收入450多万元。全村共有耕地1932亩(其中川水地619亩),种植业以粮食和蔬菜为主,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种植和务工,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43元。但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发展程度低,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不高,群众文化素质偏低,依靠科技务农意识差,长期以种植粮食为主,种植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单一,未形成产业优势。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鸳鸯镇颉门村积极响应省、市、县、镇四级号召,镇村两级干部积极开展双帮联工作,通过入村入户,讨论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制定“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推进表,确定特困户,帮联户等;县纪检委作为鸳鸯镇颉门村帮联单位,多次深入到村到户,详细了解村情,群众愿望,最终确定帮助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协调妇联贷款
一、发展村级经济,实现产业富村
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灌溉条件,颉门村形成以蔬菜和养殖为龙头,多种村级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鼓励致富能手带领群众致富,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先后通过流转土地,动员大户发展蔬菜产业,2012年上半年,集中完成设施蔬菜大棚50多座。
二、改善人居环境,实现项目美村
鸳鸯镇颉门村积极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对灌区改造、村内道路修缮,渠首改造、、广济渠扩建、学校门口水路改造、道路修缮、村民住房改善、努力打造“和谐、秀美、文明”的颉门新村。
三、发展农业科技,实现科技强村
设施蔬菜园区建成后,在园区实施全方位的配方施肥项目,为园区生产无公害蔬菜打下基础;建成科技化的养殖小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切实增加农民收
典型—金昌村
一、基本情况
金昌村共有9个社,307户,154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24户,1120人,占总人口的73%,有劳动力750人,其中女劳动力340人。耕地面积1449亩,人均0.94亩,人均占有粮180公斤,人均纯收入1050元,贫困人口220户、1100人。现有村小学1所,在校学生180名,教师6名,学龄儿童入学率98%。
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内容
县委、县政府创新扶贫思路、转变扶贫模式、创建联动机制,将全县财力和工作重点 “向农村倾斜、向山区倾斜、向民生倾斜”,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对中咀岭乡金昌村投入873.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5万元,从道路建设、危旧房改造、学校、村委会修建、畜牧养殖等10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扶持。
1、道路建设:投资465万元,按照路基宽4.5米、路面宽4米、四级标准硬化通村道路9.15公里;采取支持水泥,群众自备砂石料并投工投劳的办法,硬化村社巷道10.2公里。
2、村委会、卫生室建设:投资28.3万元,建成村委会、卫生室及农家书屋砖混结构两层楼一栋,建筑面积168.7平方米,并配套完成了围墙、大门及村篮球场地建设。在农家书屋配备了0.5万元的阅览设施和2.5万元的图书;在村卫生室配备了1.1万元的医疗设备。
3、学校维修:投资34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了全面维修,翻修旧校舍4栋486平方米,新建厕所5间38平方米,扩建宿舍4间63平方米,砖砌操场围墙300米,硬化校园1400平方米。
4、畜牧业项目:投资20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建成暖棚30座,投放良种母羊150,每户5只。
5、危旧房改造项目:投资300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100户,其中特困户改造97户,五保户改造3户。新建房全部为红瓦、砖墙、瓷砖贴面的大五架,全村完成420间,改造户户均4.2间。
6、农村低保项目:新解决农村低保166人,其中倾斜照顾12人。
7、“两后生”和一般劳务技能培训转移项目:投资10.5万元,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35名,“两后生”培训和转移就业7人;向东南沿海企业输出务工人员117人;向兰州、新疆等地的石油化工企业施工单位输出本村以及邻乡村务工人员465人。
8、“户户有电视”项目:投资15.2万元,对无电视的190户贫困户发放电视190台。
9、贫困大学生救助项目:共救助2名,每生每年救助2500元。
10、关爱妇女行动:组织县上的妇科大夫和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对全村287名妇女进行了妇科常见病普查和健康知识培训,建立妇女健康档案220份,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保健手册》各275份。免费发放了价值160元的药品。
三、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有效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紧紧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搞建设,形成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激发了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群众既是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主体,也是项目受益的主体。
为了改善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现状,我村党支部广泛深入地对其进行帮扶。主要做法是:村党支部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对本村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确定重点帮扶对象。具体帮扶方式由帮扶对象和帮扶人员“双向选择”,主要有给予生活补足、解决就业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基本解决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要做好这项工作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做到党内帮扶与社会帮扶相结合。一方面,党内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应与困难党员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尽力帮助支部内的困难党员克服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感爱到组织的关爱。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社会有识之士、企事业单位、致富能手或富有爱心并有帮扶意愿的人,广泛开展与特困党员的“结对帮扶、送爱心”活动,使特困党员及其家庭深切的感受到来自组织和社会的双重温暖。
二是做到帮扶措施与帮扶需求相结合。一方面,对困难党员名单及困难原因,做好登记工作;另一方面,根据困难党员的不同类型和需求,分类确定帮扶措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针对家庭条件困难的党员,重点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就业信息;针对年老孤寡的困难老党员,组织支部党员定期进行上门服务,并送上生活用品;针对多病残疾的困难党员,定期上门进行慰问,主动开
展结对帮扶活动;针对家庭遭遇重大意外灾害的困难党员,采取党组织资助、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进行帮扶。
三是做到定期帮扶与及时帮扶相结合。一方面,党组织在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重要节日,开展对困难党员的定期上门走访活动。另一方面,对于因家庭遭遇重大意外灾害或突发性事件,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党员,应及时组织采取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党员的家庭、工作遭遇变故时,会出现党组织成员问长问短的身影,帮助党员及时调整心态等等。
四是做到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结合。在给困难党员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帮扶措施的同时,还应特别关心困难党员的情绪,组成了上有党委班子成员,针对困难党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谈心活动,进行精神上的帮扶,及时解除困难党员思想上的困惑、心中的苦闷和消极情绪。
畲塘村位于临川区孝桥镇最北端,距市区12公里,辖18个村小组,14个自然村,共有890户3235人,中共党员85名。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80人,其中2014年脱贫3户8人,2016年脱贫12户17人,2017年脱贫5户13人,2018年脱贫3户6人,当前仍有15户36人未脱贫。近几年来,畲塘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惠民生、筑和谐”的总体思路,担当作为、履职尽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抓队伍、强宗旨,夯实脱贫战斗堡垒。
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畲塘村始终把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依托“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不断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行。一是抓好政治建设。该村党支部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提高党员能力素质和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组织全体党员每半个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教育党员守纪律、懂规矩;组织全体党员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对一些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决定;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研究支部重要事项和工作措施;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民主评议党员;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学习多样化,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化,全面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二是强化宗旨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党支部工作的价值取向,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伊始,党支部组织党员对全村890户的基本情况逐户进行再摸底,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最终确定38户为精准扶贫贫困户。为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村党支部在镇政府包村工作队的支持配合下,组织部分党员利用1个月的时间,逐户分析逐户讨论,群策群力,将所有贫困户分为缺少劳动力型、缺少产业支持型、缺少资金支持型、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型、自身缺乏动力型等五种类型,并与贫困户逐户商量沟通,每户确定1名党员为党支部扶贫联系人,帮助贫困户制定发展计划和脱贫规划,使精准扶贫真正落实到位。二、搭平台、促帮带,凝聚脱贫社会力量。
畲塘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到2020年全村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目标,充分发挥党组强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方面的独特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该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利用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借助党建强力引擎,在能人志士与贫困群众中搭起“助力桥”,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党建促扶贫载体活动。目前,该村何国辉、张文龙、饶明云等12名能人志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联系帮扶本村贫困家庭。近三年来,该村能人志士每逢传统节日,他们都会带上慰问物品挨家挨户走访慰问,每年捐款捐物近2万元。该村党支部通过走访发现,不少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但没事可做。对于贫困群众而言,增加家庭成员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该村党支部把开展“就业脱贫支部行动”作为强化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作用的重要举措。村委会招聘保洁员优先照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上岗,3名贫困户被安排在村保洁岗位上。积极与江西省中德服饰有限公司、江西欧亚服饰有限公司及本村能人志士联系沟通,根据岗位要求推荐贫困群众劳动就业。江西省中德服饰有限公司帮助安排就业2人,江西欧亚服饰有限公司帮助安排就业3人,本村能人志士何国辉等为该村贫困群众提供用工岗位5个,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群众参与社会劳动,促进贫困群众就业脱贫。
三、兴产业、壮经济,培育脱贫源头活水。
发展才是硬道理。贫困户没资金,更承担不起风险,该村党支部主动出击、担当作为,做出“贫困户以田地形式参与入股,风险由村集体承担,赚钱大家共赢”的承诺,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做好产业扶贫文章,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增收脱贫。2018年初,该村党支部书记何国兴投资200万元、村主任谢贵昌投资20万元、党员吴根明投资20万元成立鑫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租赁农户水田300亩,村民以水田的形式参与入股,建立鑫禾生态农业合作社,公司与村民共同合作进行青蛙、龙虾养殖,发展壮大后并入村集体经济。同年5月,村党支部书记何国兴等人又投资10万开办了一个土鸡土鸭养殖场,购买400只仔鸡和500只仔鸭,村民同样以场地形式参与入股,共同合作共谋发展,按照绿色无公害纯农家饲养模式,吸引占领市场,多种形式带动群众增收。经过一年半的运作,该村青蛙龙虾养殖和鸡鸭养殖基地运行良好,今年已大量上市出售,且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预计2019年底,120余户合作社群众平均可分红3000元左右。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招收12名贫困村民在养殖基地务工,其中3人长期固定在养殖基地务工,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四、办公益、改环境,拓展脱贫惠及民生。
畲塘村地处孝桥镇最北端,前几年各项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党支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改变落实的面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该村党支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近几年来,村党支部一方面积极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另一方面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大兴公益事业。近三年来,该村党支部先后融资超300万元,投入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全村兴建村组水泥公路3.5公里,兴建桥梁1座,新修排污水渠350米,维修排灌电站2座,整修灌溉渠1000米,完成3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14个自然村全部安装了路灯,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生产、生活条件。梓山镇潭头村位于梓山镇南部,323国道穿境而过,东与绵江河毗邻,南与岗脑村接壤,西邻河坑村,北靠绵江河,离于都县城10公里,离宁安高速于都东出口2公里。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754户,3059人,设7个党小组,有党员64名。全村总面积2.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32亩,林地面积180.2亩,系十三五贫困村。目前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96户、403人(占总人口的13.1%),其中:扶贫低保户51户184人,分散供养五保户2户2人,一般扶贫户43户217人,无异地扶贫搬迁户。2015年已脱贫30户147人、2016年已脱贫24户100人,2017年预脱贫42户156人,届时将整村脱贫。围绕以上目标,潭头村党支部坚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相结合,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压实工作责任线上帮扶助脱贫。我村共有县房管局、镇政府及村党支部等单位联系帮扶干部19人,任命县房管局于都县房管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肖桂花同志担任第一书记并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干部严格落实县委要求,工作队队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村,保证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严格执行每天考勤制度,并开展了到贫困户中吃一餐饭、干一天活、办一批事活动,加深结对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了解与沟通,做到人到心到、保质保量。
2.加快整村推进面上建设保脱贫。对照“七改三网”“8+4”项目建设要求,截至目前全村通组路已全部修通,低电压改造已全部完成,广电网络、宽带网络已全面覆盖。已改水632户,未改到位122户。通户路已修通2810米,尚未修通3463.8米;改沟5130米,尚未改造2250米 ;已改厕662户,尚未改厕92户;空心房拆除7650平方米,尚未拆除12700平方米。下一步将制定工作时间表,开展村庄整治攻坚月活动,集中力量全面拆除空心房,完善水渠、道路等基础设施,确保在2017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七改三网”项目建设工作。与此同时以产业发展和村庄整治为契机,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探索开发乡村旅游,引导贫困户及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提高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造血”能力,加速脱贫致富。
【供电公司帮扶村典型材料】推荐阅读:
武汉供电公司电话09-29
供电公司员工总结10-09
供电公司应急工作体系05-29
供电公司发言稿05-29
供电公司党建责任清单06-28
供电公司物资工作方案09-29
供电公司电费工作总结05-30
供电公司团青调查问卷06-19
通渭县供电公司调查问卷10-08
供电公司下半年工作计划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