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名词的详细讲解

2025-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名词的详细讲解(精选8篇)

英语名词的详细讲解 篇1

经常有多个定语排着队来修饰同一个名词,这就需要弄清楚哪个应该放在第一位,哪个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位。看似复杂,荙有规律可循。

总排序:

all冠词

half指示代词 this/that

both形容词性物主代词our/your

all the three beautiful paper boats

所有那三只漂亮的纸盘。

说明:

首位词——必须放在最前面作定语的形容词,常用的只有all, half, both, such等几个。

1)限定词——指紧跟首位词后面有“限定位置、归属”的冠词和形容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都是形容词)。常用的只有:

a,the, this, that, these, those, my, our , your, his, her, its, their, no等。

2)抽象特征——指人们主观认为的没有过硬客观标准衡量的特征、性质,像good, bad, ugly(丑的),friendly。 这类定语经常是非物质性的,即多半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因此,比较间接,离被修饰名词远一点。

3)客观特征——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性特征、东西等。像color,cloth, tall, big, flat(扁的)等,这一类定语由于是实打实的物质性内容,与被修饰名词的关系极为紧密,所以,它们紧靠被修饰名词。

表示抽象和客观的定语其顺序只是相对的,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

既可以:a golden rich voice

一副浑厚的金嗓子

也可以:a rich golden voice

(较长的单词放在后边自然、平衡一些)

辅助规则1——表示客观处定语的基本排序:

大小+形状+颜色+材料+名词

large square brown wooden tables 又大又方的棕色本桌

辅助规则2——处理抽象和客观两处的多个定语时,有时候可以按“先短后长”的辅助规则安排,即较短的单词放在前面,较长的单词主在后面,听起来显得平衡自然一些:

a beautiful nice girl 一位美丽而可爱的女孩

→a nice beautiful girl

注意:在英语中时间和地点的定语排序与中文恰好相反,都是由小到大排列。

时间排序:

In June, 在6月

On the 24th of October, 1993 在1993年24日

at 2 on the afternoon of July 8th, 在7月18日下午2点

地点排序:

No 100,Beijing Rd.,Ningbo City,Zhejiang Province, PRC

英语名词的详细讲解 篇2

在对英语词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会发现很多的词汇可以根据规律进行归类掌握, 也有一些词汇是一词多义, 有时在词汇不发生任何变形的状态下也会具有更深的引申意义或多种意义, 这其中就包括名词动用的形式。因此教师应对这部分名词动用的词汇进行总结归纳, 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并对同学们多进行一些这方面的练习, 让他们学会并运用这部分知识, 对句型或英语短文的阅读理解都大有裨益。所谓名词动用是指通过对某一类的英语词汇进行联想与想像, 找出名词与引申义的相似性就是隐喻, 也可转化为转喻。在认知领域下的隐喻和转喻不单单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是人们对某一类词汇的更深一层次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2 隐喻与转喻的基本认知原理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 各种词类转换都是基于共同的概念结构, 其不同之处于各自强调概念结构的不同方面。名词强调事物, 即某一组相联系的具体事物;动词着重强调世界的存在、运动与联系;描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状态等等。名词动用的过程既包含隐喻化的思维过程, 也包含转喻化的思维过程。

在这一思维转化过程中, 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义增值, 也就是说名词动用后, 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概念外延、内涵的变化, 源名词衍生了强调过程和状态的动词义, 而转换生成的动词也保留了源名词所指实体或意向的保留意义, 这不仅能够激活人们脑海中源名词的意象, 也增加了源名词所不具有的过程和状态意义, 而作为已有知识的意象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名词动用所蕴含的意义。名词动用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快速唤起人们记忆中某类名词所特有的动作意象, 使源名词在其原有语义的基础上衍生出状态、动作、手段等多种动词词义, 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效果, 提高了表达技巧, 使语言表达更加的生动形象。

从认知角度看, 隐喻既是提高语言技能的一种修辞手法, 也是人类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转喻即人们用一事物来指代另一相关的事物, 一个通过其他事件的关系对另一事件进行认知的过程。英语动物名词的动用是借用动物的性格、行为特征和外形特征来指代人或事物的一些行为或者特征,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用事物指代某种关系的转喻过程, 同时也是用事物形容动作的隐喻过程。

3 隐、转喻的思维过程

3.1 名词动用的隐喻化思维过程

隐喻存在的基础是相似性, 而隐喻中的相似性就是指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某种类似或相仿的特征或特性, 人们在理解语句含义时, 通常会把源名词的意象与动词充当谓语所描述的过程进行类比, 而这种类比正是基于两词义的概念相似性。本体向喻体映射, 本体的意义提供理解喻体意义的心理路径, 读者从而找到理解喻体意义的参照点。在心理抽象的过程中, 本体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映现于喻体, 被映现的部分就是一个关联点, 隐喻思维就此产生。这种转化使我们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象,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因此, 名词动用现象体现了隐喻思维过程, 这个隐喻化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以已知指代未知, 以简单指代复杂, 以熟悉指代生疏, 以具体指代抽象, 让人类能够用语言重新构造自己的体验、感受、经历, 就可以用更加经济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认知现实世界。

3.2 名词动用的转喻化思维过程

名词动用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和激活过程, 这种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基本的转喻认知模式。转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映射是在同一个域中进行, 本体和喻体是一种替代关系, 即通过某事物的突出特征来辨认该事物, 事物与事物之间具有邻近性关系特征。转喻的本质即突出易分辨, 易感知的重要的部分来代替整体, 或是用整体代替部分。动物名词动用主要是以方式转指动作而产生转喻关系。它是人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 “动物名-动物习性-动物行为”的模式来呈现的。在这一过程中, 动物名词原有的指称意义降低, 以其典型特征或者性情特征, 来表述动作描写行为的特征增强。

4 从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语言实例看隐、转喻

英语中广泛存在的动物名词动用现象是隐、转喻思维过程的典型体现。在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中, 各种动物的行为、习性千差万别。在描述事件时, 为突显所描述的过程和状态, 常见动物的特有行为习性经常被借来形象地指代人或其他事物的动作, 一些动物名词由此被转用为动词。动物名词动用的隐喻表达, 取源名词的意象和目标动词所描述的动作过程之间相似之处, 建立关联点, 或“形似”, 或“神似”, 或两者兼具。从而在读者脑海中构成逼真的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动物名词动用的概念转喻表达, 通过把事件中具有典型行为方式意象的动物名词, 转化为突出行为方式的动词, 进而转指动作, 形象地再现该行为方式, 更具有表现力。

(一) 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隐喻实例例如:

The child must have pigged out during the Christmas.

圣诞夜孩子们大吃特吃。

Pig (猪) 的联想意义是“好吃懒动”, 作动词时正是取其“贪吃”特性而产生新词义——吃得太多。

The boy apes his father at every step.

孩子紧跟着他父亲学。

ape (猿) 也同样取其“善模仿”的特性, 使概念化的名词物相化了, 便有了具体行为。

(二) 动物名词动用现象的转喻举例如下:

Little Tom is monkeying round with the remote control for fun.

小汤姆正在胡乱摆弄着遥控器找乐子。

Monkey是一种聪明、顽皮的动物, 喜欢恶作剧和捣蛋。Monkey用作动词, 猴子的“调皮”习性被用以转喻小汤姆的“捣蛋”行为, 即“像猴子一样胡乱摆弄”。

5 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何种方法使同学们更易于理解并掌握英语动物名词

5.1 情境导入法

英语动物名词动用虽然是英语词汇中的一个分类部分, 但如何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与理解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知识内容, 是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前需要精心准备的重要环节。前面已经对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基本思想理念及理论基础作了详细探讨, 那么如何让同学们在课堂学习就能很好的把握住这部分内容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再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 在课堂内容导入环节一般采用情境导入法, 即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让同学们能够很快地进入到教学内容的学习状态之中, 迅速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如教师可以把要讲授的英语动物名词编排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首先唤起同学们求知求思的学习欲望及兴趣, 这一教学环节看似简单, 其实则需要教师们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前面提到的monkey一词, 老师在教授这一动物名词时可以编排成一个有关猴子的英语故事, 让同学们通过听故事来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 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然后再告诉同学们monkey一词英语表面意义就是猴子, 一种动物, 也是一个名词, 接下来再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思考, 这就是下一教学环节设置疑问法。

5.2 设置疑问法

在教学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教学内容时, 也可通过对教学内容设置疑问的方法来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与掌握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知识。还用monkey一词举例, 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 那就是monkey一词虽然表面意义是猴子, 但它的引申意义是什么及如果名词动用后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哪位同学可以举出monkey一词名词动用的例子。在提出问题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可以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然后由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可以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可以培养同学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并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各抒己见, 大胆发言, 充分发挥想像力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同学们集中思考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语言交际能力等。

5.3 多媒体引入法

在教学某些内容时, 尤其是教授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这部分内容时, 完全可以引入多媒体这一教学方式, 把有关动物的名词制作成课件, 以生动形象逼真的画面来吸引同学们学习这部分内容, 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 并通过这些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而更加牢固地掌握好名词动用的知识内容。

综上所述, 通过对以上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理论分析及语言实例的探讨分析可见, 英语动物名词动用这一语言现象实质是一种认知思维过程。一方面, 它属于概念转喻, 是以事物为参照点来确定目标体的关系特征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 隐喻思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具体化、事物化的特征尤为显著。通过研究发现, 不论是动物名词动用的隐喻还是转喻, 都已成为了英语教学内容的的一个重要分支, 尤其是在进行句型意义理解及短文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都很常见, 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不可轻视与忽略。这一点对于幼儿教学中也尤为重要, 孩子们对于动物名词耳熟能详, 再加上把这些动物名词动用不但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像力而且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 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而且这种形式也便于孩子们接受。让幼师在未来的教学中, 传授给孩子们生动形象的语言, 让语言课活跃起来。

另外, 教师在教学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内容时, 最重要的是要以启发和诱思的形式及通过情境教学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结合生活实际对英语动物名词的隐喻进行联想与转换思路, 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了解英语词汇广阔而丰富的语言内涵, 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 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英语词汇中动物名词动用这部分内容虽然所占教学内容不多, 但是它在英语短文阅读理解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后, 才能更加深入地研究、探讨并学习好这部分基础知识内容, 为以后学习更多的其它英语词汇打好坚实地基础。掌握好英语词汇意义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也是提高英语素养的重要途径。

英语课程的设置其最终目的不但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各种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英语素养和语言交际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通过学生们不断地学习与强化自己的英语语言词汇来实现的, 没有记忆牢固而准确地词汇作为基础是不可能掌握好英语这门学科的, 所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高度重视英语词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英语词汇分成若干类别来进行记忆和学习, 这样理解并掌握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些。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97-99.

[2]张建理.英汉“心”多义网络对比[J].浙江大学学报, 2006, 36 (3) :161-168.

英语名词动用的语义研究 篇3

关键词: 英语名词动用 基本途径 语义类别 语义条件

语言学家瓦莱丽·亚当斯曾说:“名词和动词类属间的转化是构词法中举足轻重的。”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蓬勃发展,英语中表达新情况的词汇应运而生,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名词。名词的大量增加,仅靠原有的动词表达新词的动作显然力不从心,这样名词动用的现象便屡见不鲜。

一、名词动用的基本途径

在英语词汇中,名词转化为动词有两种基本途径:一种是派生动化,即名词通过一定的前后缀变化而成为动词。这样的前后缀有be-,en-,-en,-ify,-ize等,为数不多,同时产词量较少,因而名词通过派生形成的动词数量比较少。一种是非派生动化,即直接将名词作为动词使用,这种不经过任何词态变化直接转换为动词的方式,在如今的英语词汇生成转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对后者加以研究。

二、名词动用的语义类别

(一)由名词的本质属性转化而来

例如:I became a perfect and so wore a special tie and bossed around the younger boys.(我成为优等生,因此系上一条特殊的领带,随意使唤低年级的男生。)Boss原为名词,意为老板。现实中,老板多指那些决策者或下指令者。这里转为动词,意为随意使唤,颐指气使。用boss指代学长对学弟的态度,表达很贴切。此类用法有如:Sound the alarm!(拉响警报!)

During winter all the roofs are carpeted with white snow.一到冬天所有的屋顶都被白雪覆盖。

(二)由名词的外部形态特质转化而来

例如:The leaves start to color in the fall.(秋天树叶开始变色。)名词color原意为颜色,句中转化为动词,意为使着色、变色,生动地描述了秋天树叶由绿变黄的特点,名词flower(花)用作动词则表示开花。此类用法还有:The Taiwan problem will top today’s agenda.台湾问题将是今天的首要议程。

The murderer was trying to escape but finally cornered by the cops.凶手努力逃窜但最终被警察围住。

Ships searching for Malaysia Airlines flight MH370 spotted some objects on Friday.搜寻马来西亚航班MH370下落的船只在周五发现一些相关物体。

(三)由名词的行为、动作特征转化而来

表示身体部位的名词用作动词,如:head,nose,mouth,shoulder,tail等,具有非常形象的表达能力。有些动物名词如:pig,dog,parrot,snake等,转化为动词时便将这些动物的特性与喻体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惟妙惟肖。例如:He ducked his head and got into the car.他低下头钻进汽车。

Spencer aped her elder sister on make-up.斯宾塞在化妆方面模仿她的姐姐。

The little boy is eyeing the candy.小男孩正盯着糖果。

They prided themselves on their achievements.他们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四)由名词的功用转化而来

I flagged a police car when my car broke down.(当我的汽车抛锚的时候,我打了个信号招来一辆警车。)Flag原为旗帜,名词动用,是指打旗号或做手势传达讯息。词汇如:water,ladder,chair,telephone,van等日常生活用品或用具都可以进行此类的动用转化。如:Bus me to the airport.载我到机场。

Tom was booted him out of the house.汤姆把他从家里赶了出去。

I have schooled myself to remain calm under pressure.我训练自己在压力下保持冷静。

(五)名词动用的特殊情况

前面四类的词性转换,归根结底,或多或少都与名词本身的语义具有一定的关联。英语中也有一些名词被动用之后与原本语义联系甚少,甚至与名词原意无关,这类词汇也有一定的数量,需要进行必要的学习和统计,加以理解和消化。

电影The Devil Wears Prada《穿普拉达的女魔头》里有一句台词“Been manning the desk,haven’t I?(我一直坚守岗位,不是吗?)”,man原指男人,转类则指操纵,坚守岗位。美剧Pretty Little Liars《美少女的谎言》中Alison的一句“Ditch the glasses and the barrettes.(扔掉眼镜和发卡。)”,ditch名词为沟渠,动词则指丢弃。另外,book(书)用作动词表示预定,address(地址,称呼)用作动词表示演讲,向某人说话;pool(池塘)用作动词指淤积;second(第二)作为动词则表示赞成。

The chairman tabled Shylock’s proposal at the conference.主席在会议上决定延期审议夏洛克的提案。

Nina is fishing for intelligence.妮娜正在探听情报。

They became friends and stuck together throughout the trip.他们成为朋友,并且在旅途中一直黏在一起。

三、名词动用的语义条件

英语名词动用现象虽然广泛,但英语名词动用只有在一定语义的条件下才可以发生,即并非任意名词在语句中都可以转化为动词使用。因此,在怎样的语义条件下名词才能够动用呢?

(一)当名词N作为方式状语时

名词N在句中的语义是指使用某种方式(如工具或方法等)或表达比喻意义时,此时的名词N可以转为动用。句法公式可以表示为:

(1)to do with N/by N

例如:Mona touched the feather with her finger.→ Mona fingered the feather.莫娜用手指触摸羽毛。

She goes to school by bicycle every day.→ She bicycles to school every day.她每天骑车上学。

(2)to do like N

例如:He imitated like an ape to make the audience laugh.他模仿猩猩的动作使观众发笑。

→He aped to make all the students laugh.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习语如“eat like a bird/horse”等虽句法结构相同,也为比喻含义,但其中的名词不能直接转化为动词,主要是由于其转化后词义产生变化而导致歧义或语义不通。

(3)to do as if with N/by N

例如:The fierce wind made us felt as if our faces were cut with knife.我们感到烈风如刺刀一般割在脸上。

→The fierce wind knifed our faces.

当名词N在句中作方式状语且表达的语义为功能或比喻含义时,名词可以发生词性变化在句中作为动词直接使用。

(二)当名词N作为直接宾语时

当句中谓语动词如:put,give,make,remove,spend等后直接跟名词N时,语义角色为直接受事,此时可以动用。主要的句法公式为:to spend TIME-N,to put/drop N on/in/around sth,to remove N from sth,to give N to,to make a/an N of sth.等。例如:I spent winter in Hainan.→I wintered in Hainan.我在海南过冬。

Susan put some salt in the soup.→Susan salted the soup.苏珊在汤里放了盐。

Tim removed the skin of the frog.→Tim skinned the frog.提姆剥了青蛙的皮。

Mr.Smith gave some tip to the waiter.→Mr.Smith tipped the waiter.史密斯先生给了服务员一些小费。

He made a list of the sports events.→He listed the sports events.他列出了体育赛事。

(三)当名词N作为地点方位状语时

当名词N在句中表示地点或方位时,此时的名词可动用。其基本句法公式为:to put sth.in/into N。例如:She put the boots in the box.→She boxed the boots.她将靴子入盒。

Marc put the rabbit into the cage.→Marc caged the rabbit.马克把兔子关进了笼子。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句式结构与上文中讲到的名词N作为直接宾语时的句式“to put N on/in/around sth.”极相似,在实际运用中一定要区分二者的语义角色,并结合约定俗成的语义加以正确的选择和转换。

四、结语

语言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出于交际需要,名词动用这一现象较普遍且被社会广泛接受和运用。从语义角度上讲,大部分转化而来的动词依然基于其名词原有的含义而赋予相应的动作意义,而且名词动用在某些句法公式和相应的语义下具备一定的可行条件。因此,名词动用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种用法,不仅能扩大原有的词汇量,而且能丰富英语的表达效果,口语及写作等方面会显得更富有活力且更加地道。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观点若有不足或欠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侯冠男.英语名词动用现象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33(2):215-217.

[2]赵金桂.名词动用的语义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0):119-120.

[3]林晓兰,刘悦聪.论名词动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25(4):68-71.

[4]张彩霞.名—动转类构词法在英语词汇发展中的作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10-111.

[5]周小文.英语名词动用中选择性制约的认知解释[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7(1):76-80.

[6]田传茂.再议英语中名词转类动词的现象[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4):122-125.

英语名词的详细讲解 篇4

a novel

一本小说

an old computer

一台旧电脑(2个修饰词)

all the five new swordsman novels

所有那五本新的武侠小说(5个修饰词)

2.名词+后置定语

girls in red

穿红衣服的女孩

things to do

要做的事

people in Guangzhou

广州人

3.前置定语+名词+后置定语

a village near the river

河边的一个村庄

the girls in red

穿红衣服的那些女孩

the two girls in red standing at the gate

站在门口的那两个穿红衣服的女孩

Iframe用法的详细讲解 篇5

设定围绕图文框的边缘宽度

FRAMEBODER

设置边框是不否为3维(0=否,1=是)

HEIGHT,WIDTH

设质边框的宽度和高度

SCROLLING

是否有滚动条(YES,NO,AUTO)

SRC

指定IFRAME调用的文件或图片(HTML,HTM,GIF,JPEG,JPG,PNG,TXT

IFRAME 元素 | iframe 对象

创建内嵌浮动框架。

成员表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 iframe 对象引出的成员。请单击左侧的标签来选择你想要查看的成员类型。

标签属性/属性

SHOW:

标签属性/属性

行为

集合

事件

滤镜

方法

对象

样式

标签属性 属性 描述

ALIGN align 设置或获取表格排列。

ALLOWTRANSPARENCY allowTransparency 设置或获取对象是否可为透明。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表明对象的内容是否为 HTML 应用程序(HTA),以便免除浏览器安全模式。

ATOMICSELECTION 指定元素及其内容是否可以一不可见单位统一选择。

BEGIN begin 设置或获取时间线在该元素上播放前的延迟时间。

BORDER border 设置或获取框架间的空间,包括 3D 边框。

canHaveChildren 获取表明对象是否可以包含子对象的值。

canHaveHTML 获取表明对象是否可以包含丰富的 HTML 标签的值。

CLASS className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类。

contentWindow 获取指定的 frame 或 iframe 的 window 对象。

DATAFLD dataFld 设置或获取由 dataSrc 属性指定的绑定到指定对象的给定数据源的字段。

DATASRC dataSrc 设置或获取用于数据绑定的数据源。

disabled 获取表明用户是否可与该对象交互的值。

END end 设置或获取表明元素结束时间的值,或者元素设置为重复的简单持续终止时间。

firstChild 获取对象的 childNodes 集合的第一个子对象的引用。

FRAMEBORDER frameBorder 设置或获取是否显示框架的边框。

hasMedia 获取一个表明元素是否为 HTML+TIME 媒体元素的 Boolean 值。

HEIGHT height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高度。

HIDEFOCUS hideFocus 设置或获取表明对象是否显式标明焦点的值。

HSPACE hspace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水平边距。

ID id 获取标识对象的字符串。

innerText 设置或获取位于对象起始和结束标签内的文本。

isContentEditable 获取表明用户是否可编辑对象内容的值。

isDisabled 获取表明用户是否可与该对象交互的值。

isMultiLine 获取表明对象的内容是包含一行还是多行的值。

isTextEdit 获取是否可使用该对象创建一个 TextRange 对象。

LANG lang 设置或获取要使用的语言。

LANGUAGE language 设置或获取当前脚本编写用的语言。

lastChild 获取该对象 childNodes 集合中最后一个子对象的引用。

longDesc 设置或获取对象长描述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RI)。

MARGINHEIGHT marginHeight 设置或获取显示框架中文本之前的上下边距高度。

MARGINWIDTH marginWidth 设置或获取显示框架中文本之前的左右边距宽度。

NAME name 设置或获取框架的名称。

nextSibling 获取对此对象的下一个兄弟对象的引用。

nodeName 获取特定结点类型的名称。

nodeType 获取所需结点的类型。

nodeValue 设置或获取结点的值。

offsetHeight 获取对象相对于版面或由父坐标 offsetParent 属性指定的父坐标的高度。

offsetLeft 获取对象相对于版面或由 offsetParent 属性指定的父坐标的计算左侧位置。

offsetParent 获取定义对象 offsetTop 和 offsetLeft 属性的容器对象的引用。

offsetTop 获取对象相对于版面或由 offsetTop 属性指定的父坐标的计算顶端位置。

offsetWidth 获取对象相对于版面或由父坐标 offsetParent 属性指定的父坐标的宽度。

onOffBehavior 获取表明指定的 Microsoft? DirectAnimation? 行为是否正在运行的对象。

outerHTML 设置或获取对象及其内容的 HTML 形式。

outerText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文本。

ownerDocument 设置或获取结点关联的 document 对象。

parentElement 获取对象层次中的父对象。

parentNode 获取文档层次中的父对象。

parentTextEdit 获取文档层次中可用于创建包含原始对象的 TextRange 的容器对象。

previousSibling 获取对此对象的上一个兄弟对象的引用。

readyState 获取对象的当前状态。

readyState 获取表明对象当前状态的值。

recordNumber 获取数据集中生成对象的原始记录。

scopeName 获取为该元素定义的命名空间。

SCROLLING scrolling 设置或获取框架是否可被滚动。

SECURITY SECURITY 获取表明 frame 或 iframe 的源文件是否应用了特定的安全限制的值。

sourceIndex 获取对象在源序中的依次位置,即对象出现在 document 的 all 集合中的顺序。

SRC src 设置或获取要由对象装入的 URL。

STYLE 为该设置元素设置内嵌样式。

SYNCMASTER syncMaster 设置或获取时间容器是否必须在此元素上同步回放。

SYSTEMBITRATE 获取系统中大约可用带宽的 bps。

SYSTEMCAPTION 表明是否要显示文本来代替演示的的音频部分。

SYSTEMLANGUAGE 表明是否在用户计算机上的选项设置中选中了给定语言。

SYSTEMOVERDUBORSUBTITLE 指定针对那些正在观看演示但对被播放的音频所使用的语言并不熟悉的用户来说是否要渲染配音或字幕。

TABINDEX tabIndex 设置或获取定义对象的 Tab 顺序的索引。

tagName 获取对象的标签名称。

tagUrn 设置或获取在命名空间声明中指定的统一资源名称(URN)。

TIMECONTAINER timeContainer 设置或获取与元素关联的时间线类型。

TITLE title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咨询信息(工具提示)。

uniqueID 获取为对象自动生成的唯一标识符。

UNSELECTABLE 指定该元素不可被选中。

VSPACE vspace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垂直边距。

WIDTH width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宽度。

标签属性/属性

行为

行为 描述

clientCaps 提供关于 Internet Explorer 支持的特性的信息,以及提供即用即装的方法。

download 下载文件并在下载完成后通知一个指定的回调函数。

homePage 包含关于用户主页的信息。

time 为 HTML 元素提供一个活动的时间线。

time2 为 HTML 元素或一组元素提供一个活动的时间线。

集合

集合 描述

all 返回对象所包含的元素集合的引用。

attributes 获取对象标签属性的集合。

behaviorUrns 返回标识附加到该元素行为的统一资源名称(URN)字符串的集合。

childNodes 获取作为指定对象直接后代的 HTML 元素和 TextNode 对象的集合。

children 获取作为对象直接后代的 DHTML 对象的集合。

事件

事件 描述

onactivate 当对象设置为活动元素时触发。

onafterupdate 当成功更新数据源对象中的关联对象后在数据绑定对象上触发。

onbeforedeactivate 在 activeElement 从当前对象变为父文档其它对象之前立即触发。

onbeforeupdate 当成功更新数据源对象中的关联对象前在数据绑定对象上触发。

onblur 在对象失去输入焦点时触发。

oncontrolselect 当用户将要对该对象制作一个控件选中区时触发。

ondeactivate 当 activeElement 从当前对象变为父文档其它对象时触发。

onerrorupdate 更新数据源对象中的关联数据出错时在数据绑定对象上触发。

onfocus 当对象获得焦点时触发。

onload 在浏览器完成对象的装载后立即触发。

onmove 当对象移动时触发。

onmoveend 当对象停止移动时触发。

onmovestart 当对象开始移动时触发。

onreadystatechange 当对象状态变更时触发。

onresizeend 当用户更改完控件选中区中对象的尺寸时触发。

onresizestart 当用户开始更改控件选中区中对象的尺寸时触发。

ontimeerror 当特定时间错误发生时无条件触发,通常由将属性设置为无效值导致。

滤镜

滤镜属性 描述

Alpha 调整对象内容的不透明度。

AlphaImageLoader 在对象的边界和对象背景到内容之间显示图像,可选剪裁或缩放图像大小。当装入便携网络图像(PNG)时,从 0到 100% 的透明度都是支持的。

Barn 以开门或关门的运动方式显示对象的新内容。

BasicImage 调整对象内容的颜色处理、图像旋转或不透明度。

BlendTrans 以渐隐原始内容的形式显示对象的新内容。

Blinds 以打开或关闭盲点的运动方式显示对象的新内容。

Blur 模糊对象的内容以便使其看起来失去焦点。

CheckerBoard 以揭开覆盖在原始内容上的棋盘的形式显示对象的新内容。

Chroma 将对象内容的指定颜色显示为透明。

Compositor 以新旧内容逻辑颜色组合的形式显示对象的新内容。每个版本的颜色和 alpha 值都会被计算用来决定输出图像的最终颜色。

DropShadow 创建对象内容的实体阴影,偏移量位于指定方向。这将使得内容看起来是浮动的因此会产生阴影。

Emboss 使用灰度值对对象以浮雕纹理显示。

Engrave 使用灰度值对对象以雕刻纹理显示。

Fade 以渐隐原始内容的形式显示对象的新内容。

FlipH 以沿水平方向翻转的形式显示对象内容。

FlipV 以沿垂直方向翻转的形式显示对象内容。

Glow 在对象边缘外侧添加光晕以便使其看起来像发光的样子。

Gradient 在对象的背景和内容之间显示一个渐变色彩的表面。

GradientWipe 以在原有内容上覆盖渐变带的形式显示对象的新内容。

Gray 以灰度显示对象内容。

ICMFilter 根据图像颜色管理(ICM)配置文件转换对象的彩色内容。这将允许指定内容的显示效果得以改善,或者在打印机或监视器等硬件设备上模拟显示。

Inset 以对角线方向显示对象的新内容。

Invert 反转对象内容的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Iris 以彩虹效果显示对象的新内容,这与照相机光圈打开相似。

Light 在对象的内容上创建灯光效果。

MaskFilter 将对象内容的透明像素显示为彩色遮罩,将非透明像素显示为透明。

Matrix 使用矩阵变换缩放、旋转或显现对象的内容。

MotionBlur 以运动模糊的效果显示对象内容。

Pixelate 将对象的内容显示为彩色方块,其颜色取决于该方块所替代区域的平均颜色值。此滤镜显示可用于切换。

RadialWipe 以辐射状擦除的形式显现对象的新内容。

RandomBars 以随机像素线爆炸的形式显现对象的新内容。

RandomDissolve 以随机像素爆炸的形式显现对象的新内容。

Redirect 目前还不支持。

RevealTrans 使用 24 种预先定义的切换效果显现对象的新内容。

Shadow 创建对象内容的实体阴影,偏移量位于指定方向。这将创建阴影效果。

Slide 以图像滑行的形式显现对象的新内容。

Spiral 以螺旋运动的形式显现对象的新内容。

Stretch 以拉伸覆盖原始内容的形式显现对象的新内容。有一个选项类似立方体从一个表面转到另外一个表面。

Strips 以条形覆盖的形式显现对象的原始内容,好像有一把锯将原始内容锯开。

Wave 在对象的内容上执行垂直方向的正弦波扭曲。

Wheel 以旋转运动的形式显现对象的新内容,好像轮子滚过原始内容。

Xray 更改对象内容的颜色深度将其以黑白显示。

Zigzag 在对象上将对象的新内容进行来回移动以便覆盖原始内容。

方法

方法 描述

addBehavior 给元素附加一个行为。

appendChild 给对象追加一个子元素。

applyElement 使得元素成为其它元素的子元素或父元素。

attachEvent 将指定函数绑定到事件,以便每当该事件在对象上触发时都调用该函数。

blur 使元素失去焦点并触发 onblur 事件。

clearAttributes 从对象中删除全部标签属性和值。

cloneNode 从文档层次中复制对对象的引用。

componentFromPoint 通过特定事件返回对象在指定坐标下的位置。

contains 检查对象中是否包含给定元素。

detachEvent 从事件中取消指定函数的绑定,这样当事件触发时函数就不会收到通知了。

dragDrop 初始化拖曳事件。

fireEvent 触发对象的指定事件。

focus 使得元素得到焦点并执行由 onfocus 事件指定的代码。

getAdjacentText 返回邻接文本字符串。

getAttribute 获取指定标签属性的值。

getAttributeNode 获取由 attribute.name 属性引用的 attribute 对象。

getElementsByTagName 获取基于指定元素名称的对象集合。

getExpression 获取给定属性的表达式。

hasChildNodes 返回表明对象是否有子对象的值。

insertAdjacentElement 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insertAdjacentHTML 在指定位置的元素中插入给定的 HTML 文本。

insertAdjacentText 在指定位置插入给定的文本。

insertBefore 在文档层次中插入元素作为父对象的子结点。

mergeAttributes 复制所有读/写标签属性到指定元素。

normalize 合并邻接 TextNode 对象以便生成一个常规的文档对象模型。

removeAttribute 删除对象的给定标签属性。

removeAttributeNode 从对象中删除删除 attribute 对象。

removeBehavior 分离元素的行为。

removeChild 从元素上删除子结点。

removeExpression 从指定属性中删除表达式。

removeNode 从文档层次中删除对象。

replaceAdjacentText 替换元素的邻接文本。

replaceChild 用新的子元素替换已有的子元素。

replaceNode 用其它元素替换对象。

scrollIntoView 将对象滚动到可见范围内,将其排列到窗口顶部或底部。

setActive 设置对象为当前对象而不将对象置为焦点。

setAttribute 设置指定标签属性的值。

setAttributeNode 设置 attribute 对象为对象的一部分。

setExpression 设置指定对象的表达式。

swapNode 交换文档层次中两个对象的位置。

对象

对象 描述

runtimeStyle 代表了居于全局样式表、内嵌样式和 HTML 标签属性指定的格式和样式之上的对象的格式和样式。

style 代表了给定元素所有可能的内嵌样式的当前设置。

样式

样式标签属性 样式属性描述

ACCELERATOR accelerator 设置或获取表明对象是否包含快捷键的字符串。

background-attachment backgroundAttachment 设置或获取背景图像如何附加到文档内的对象中。

background-color backgroundColor 设置或获取对象内容后的颜色。

background-position-x backgroundPositionX 设置或获取 backgroundPosition 属性的 x 坐标。

background-position-y backgroundPositionY 设置或获取 backgroundPosition 属性的 y 坐标。

behavior behavior 设置或获取 DHTML 行为的位置。

border-bottom borderBottom 设置或获取对象下边框的属性。

border-bottom-color borderBottomColor 设置或获取对象下边框的颜色。

border-bottom-style borderBottomStyle 设置或获取对象下边框的样式。

border-bottom-width borderBottomWidth 设置或获取对象下边框的宽度。

border-color borderColor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边框颜色。

border-left borderLeft 设置或获取对象左边框的属性。

border-left-color borderLeftColor 设置或获取对象左边框的颜色。

border-left-style borderLeftStyle 设置或获取对象左边框的样式。

border-left-width borderLeftWidth 设置或获取对象左边框的宽度。

border-right borderRight 设置或获取对象右边框的属性。

border-right-color borderRightColor 设置或获取对象右边框的颜色。

border-right-style borderRightStyle 设置或获取对象右边框的样式。

border-right-width borderRightWidth 设置或获取对象右边框的宽度。

border-style borderStyle 设置或获取对象上下左右边框的样式。

border-top borderTop 设置或获取对象上边框的属性。

border-top-color borderTopColor 设置或获取对象上边框的颜色。

border-top-style borderTopStyle 设置或获取对象上边框的样式。

border-top-width borderTopWidth 设置或获取对象上边框的宽度。

border-width borderWidth 设置或获取对象上下左右边框的宽度。

bottom bottom 设置或获取对象相对于文档层次中下个定位对象的底部的位置。

clear clear 设置或获取对象是否允许在其左侧、右侧或两边放置浮动对象,以防下段文本显示在浮动对象上。

clip clip 设置或获取定位对象的哪个部分可见。

cursor cursor 设置或获取当鼠标指针指向对象时所使用的鼠标指针。

display display 设置或获取对象是否要渲染。

filter filter 设置或获取应用于对象的滤镜或滤镜集合。

height height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高度。

layout-grid layoutGrid 设置或获取指定文本字符版面的组合文档格线属性。

layout-grid-mode layoutGridMode 设置或获取文本布局网格是否使用二维。

left left 设置或获取对象相对于文档层次中下个定位对象的左边界的位置。

margin margin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上下左右边距。

margin-bottom marginBottom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下边距宽度。

margin-left marginLeft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左边距宽度。

margin-right marginRight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右边距宽度。

margin-top marginTop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上边距宽度。

overflow-x overflowX 设置或获取当内容超出对象宽度时如何管理对象内容。

overflow-y overflowY 设置或获取当内容超出对象高度时如何管理对象内容。

pixelBottom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下方位置。

pixelHeight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高度。

pixelLeft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左侧位置。

pixelRight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右侧位置。

pixelTop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上方位置。

pixelWidth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宽度。

posBottom 设置或获取以 bottom 标签属性指定的单位的对象下方位置。

posHeight 设置或获取以 height 标签属性指定的单位的对象高度。

position position 设置或获取对象所使用的定位方式。

posLeft 设置或获取以 left 标签属性指定的单位的对象左侧位置。

posRight 设置或获取以 right 标签属性指定的单位的对象右侧位置。

posTop 设置或获取以 top 标签属性指定的单位的对象上方位置。

posWidth 设置或获取以 width 标签属性指定的单位的对象宽度。

right right 设置或获取对象相对于文档层次中下个已定位的对象的右边界的位置。

float styleFloat 设置或获取文本要绕排到对象的哪一侧。

text-autospace textAutospace 设置或获取自动留空和文本的窄空间宽度调整。

top top 设置或获取对象相对于文档层次中下个定位对象的上边界的位置。

visibility visibility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内容是否显示。

z-index zIndex 设置或获取定位对象的堆叠次序。

zoom zoom 设置或获取对象的放大比例。

注释

IFRAME 元素也就是文档中的文档,或者好像浮动的框架(FRAME)。frames 集合提供了对 IFRAME 内容的访问。请使用 frames 集合读写 IFRAME 内包含的元素。例如,如果要访问 iframe 内 body 对象的 backgroundColor 样式,语法应为:

sColor = document.frames(“sFrameName”).document.body.style.backgroundColor;

通过 iframe 对象所在页面的对象模型,你可以访问 iframe 对象的属性,但不能访问其内容。例如,访问 iframe 对象的 border 样式的语法应为:

sBorderValue = document.all.oFrame.style.border;

注意 iframe 的属性必须使用前缀 document.all 访问,例如 document.all.iframeId.marginWidth。

Internet Explorer 5.5 支持浮动框架的内容透明。如果想要为浮动框架定义透明内容,则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与 IFRAME 元素一起使用的 ALLOWTRANSPARENCY 标签属性必须设置为 true。

在 IFRAME 内容源文档,background-color 或 BODY 元素的 BGCOLOR 标签属性必须设置为 transparent。

参看使用透明的浮动框架可以获得关于透明浮动框架更多的信息。

此元素在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4.0 的 HTML 和脚本中可用。

此元素是一个块元素。

此元素需要关闭标签。

示例

下面的例子使用了 IFRAME 元素创建了包含页面 sample.htm 的框架。

下面的例子返回了对 IFRAME 包含的文档的 all 集合的引用

var collAll = document.frames(“IFrame1”).document.all

Suggest 和 advice的用法区别?

advise sb (not) to do

还有一些高中不常用就不说了

suggest + doing/名词/that宾从

advice还能作不可数名词,而suggestion是可数的

================================

其实也是查词典才看到的(出自柯林斯online):

用法一:an expert advises people on a particular subject

...an officer who advises undergraduates on money matters. [VERB noun + on]

A family doctor will be able to advise on suitable birth control. [VERB + on]

用法二:advise someone of a fact or situation, you tell them the fact or explain what the situation is. [formal]

...the decision requiring police to advise suspects of their rights. [V n of n]

I think it best that I advise you of my decision to retire. [VERB noun + of]

还一个被动语态are advised to do

小学作文详细讲解 篇6

小学作文详细讲解

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小学作文训练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小学作文讲解。然而在作文训练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重视了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却忽视了作文的讲评,结果是劳而坎功,收效甚微,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作前指导、成文批等都是作文训练教学的重要程序,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环节还是批后的讲评,因为作文的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学生这次写作活动的经验总结,又为今后作文指明了努力方向。

那么,怎样进行作文讲评呢?

一、讲评的主要内容

就命题作文来说,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评

1、中心是否健康、明确;

2、选材是否恰当、丰富;

3、思路是否清楚;

4、表现形式是否灵活;

5、语句是否通顺;

6、结构是否完整;

7、习作态度是否端正。

作文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针对教学实际,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通过讲评让学生认识写作规律,提高认识和写作技巧。

二、讲评的主要方式

1、常规讲评。

常规讲评即一般性讲评。讲评前,教师先出示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对照要赤诚将自己的作文和教师的批认真看一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议,寻找自己的优缺点。接着赌一根据作文的情况,先总体上进行概括总结,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突出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对带有普遍性的总是进行分析、讲评。在讲评时,要联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对某些写作知识加深理解。最后教师要针对本次作的情况,给学生担出希望,指出改进的办法和努力的主方向。

2、重点讲评。

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中心训练项目,怎样写好作文《小学作文讲解》。教师要围绕训练仔细研究、认真分析,选准本次作文中的主要优缺点作为讲语评重点。选取主要优点作讲评,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以后继续提高、发展;选主要缺点作讲评,是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二三篇,进行典型讲评。讲评时,要将文章公布于众,也可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地对文章实际,分项、说明。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好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好;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评论,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3、集体讲评。

教师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或抄在大纸上,下班或印发给大家。用依靠集体的智慧共同讨论,集体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分析、比较。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有时还可穿插选取读其它学生的作文片断,让大家欣赏或评析。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找差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羡慕加以修改、补充。然后抄清,再交老师复阅。

以三种方式,有时也可以结合进行。具体如何进行,教师则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讲评的注意事项

1、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工作。

在讲评课上,教师要把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优缺点,提到写作规律的高度来认识。一定要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好课时计划。准备工作台的具体内容包括1分析研究院作文批发情况和记录,确定讲评的目的要赤诚及重点;2考虑采用的讲评方式;3精选讲评所需的实例;4拟定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计论的问题;5处理好讲评重点的关系等。

2、讲评内容的选择要突出重点。

讲评的范围很广,讲评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直接关系到讲评课教学效果,应该认真做好。在确定时一定要准,要吃透两头,即教的一头和学的一头。教师要仔细研究、认真分析,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作***训练要求,确定讲评重点,集中解决一两个较为突出的较为普遍性的问题。

3、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讲评课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提高认识和能力。讲评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讲评进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要给予充分肯定.但表扬要注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优点,即使是微小的.热情鼓励。对于学生作画文中的缺点和不足,则要适当指出,不能讽刺、挖苦,过分苛求。讲评中教师不要轻易将差生的作文全盘托出,可摘选部分、片断指出不足。每次讲评表扬面和批评面都不能保持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其对自己的习作态度和习作质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文讲评课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有要让理好教师教师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以积极的态度认真找出自己文中的不足之处,世哲学加以修改,并能达到举一反三,角类旁通。通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欣赏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落实孝育家叶对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5、要给学生个性机会。

每次作文讲评之后,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做再修改。再修改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批发和讲评的消化过程,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对作文中反映出不的间题再认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不从心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英语名词化的特点及翻译 篇7

Simon Potter (西门·波特) 在其Changing English (变化中的英语 ) 一书中说到, 长期以来, 我们西方文明常被认为是崇尚理智而轻视感情, 这是人们爱用名词而不爱用动词的原因, 患的是德国人说的Substantivoeche (名词病) , 不爱说既简单又干脆的London is growing rapidly.而爱说London's growth is rapid.喜欢说 John's arrival was premature, 而不说 John came too soon.

陈安定在 (英语比较与翻译) 增订版说到, 在许多情况下, 用名词代替动词可以使行文和表达都更为简洁, 这符合英语总的发展趋势.

既然英语名词化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就应该引起重视, 认清其特点, 以利于提高译文质量.

二、英语名词化的构成

名词化 (nominalization) 的倾向, 即名词来表达动作、行为、状态等本来由动词或其他类词表达的意义。英语名词化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加后缀

1) 众所周知, 英语中有大量的动词通过加后缀派生此动词的同源名词.正如英国的语言学家艾里科·葩特里期 ( Eric Patridge ) 认为将动词转换名词是英语极为普遍极为有效的构词法.像在动词后加er, or或是ee等等.分别表示实施者或者受试者.如:employer, employee, learner等等.动词加–age, -al, -ance, -ation, -ment。如:breakage, marriage, 等等.

2) 名词化的词, 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如:use, surprise, need, must departure等等.

3) 当代英语中有一种所谓成语名词 (idiomatic noun) 为数越来越多, 这类成语名词原来是短语动词 (phrasal verb) 如 flunk-off考不及格, work-in静坐罢工, walk-in简易诊所, work-off退席, 退场. (陈安定 2002) 。

4) 名词化的词, 还有一些由形容词加后缀–ity, -ness等.例如:responsibility, kindness。

5) 原来是由抽象名词现在也可以用作具体名词, 如knowledge, sight等.以上这些由动词和形容词派生出一个名词的过程, 原来是动词现在多用于名词及抽象名词具体化等, 都意味着英语语言名词化占优势.据统计, 在现代英语新词语中, 以名词最多, 为英语句子名词化打开了方便之门.

2.词型转化

1) 名词在一些揭示语中, 代替了动词, 顶替了祈使句.如: No smoking

(禁止烟火, 禁止抽烟 ) , No parking (禁止停车) , No litter (禁止乱扔杂物) .

2) 名词代替不等式做定语.如: ouster attempt (attempt to oust somebody) , fight-back campaign

(campaign to fight back) .

3) 名词代替形容词做定语.如:

luxuryhotel (luxurious hotel) , 这种代替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的.如:tomb bomb可代atomic bomb, race hatred可代 racial hatred.

4) 代替介词短语或其他短语做定语.例如: head injury

( injury in the head ) .

5) 代替分词做定语.例如: work day

( working day) , launch pads (launching pads) .

6) 名词代替从句或分句.例如: killer society

(society which is a killer) , guest speaker (speaker who is a guest) .

从上面名词的替代, 可以看出名词在英语中的功能很强.

三、名词的翻译难点

汉语中的动词缺乏形态变化, 无论放在什么位置上, 动词还是动词, 不因功能的变化而词性发生变化, 所以, 在汉译英中, 遇到大量词类转换问题, 实际最主要是名词和动词的转换问题” (周志培等 2003) .在翻译名词时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难点之一:由动词变来的抽象名词做主语时.

如:a.Starvation was a remote threat.饥饿是遥远的威胁.

b. Alarm began to take possession of him.惊慌开始控制他.

这样的汉语都不知所云.所以抽象名词尤其是做主语, 叫中国人翻译真是难受.因为这里面还要涉及到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不一样.中国人表达倾向于人做主语, 而英语国家倾向于物称.转引自 (将坚孙 2002 ) .那么上面两句的正确译法是:a.人们一时还不会饿死.B.他开始惊慌不安.

从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英语的抽象名词做主语, 汉语翻译时要改变其句子成分, 根据上下文改变主语, 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 以“人”为主.

难点之二:抽象名词和冠词连用及抽象名词复数时.

c.She is a valuable acquisition to the firm.

d.The hotel is a massive efforts of stone, wood and concrete.

句中的acquisition源于动词acquire, d句中effort和单词有关, 这两个词的翻译就不能按照词典解释来翻译, 应和前面的冠词和形容词结合起来考虑, 译成具体含义.所以句翻译为:“她是这家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 把acquisition抽象名词前加“a”所以要具体化.d句翻译为“这家旅馆是用石头、木料和混泥土建成的巨大建筑.”把efforts具体化.

四、结束语

总之, 抽象名词的翻译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由于他们本事身兼两职, 具有抽象和具体意义.所以翻译是要考虑这两个方面, 还有根据语境联想, 确定具体的汉语。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他们的意义具体化, 越具体越好.

摘要:从名词化的构成、功能及翻译难点来说明英语名词化的特点, 同时给出英语名词化的汉语翻译来说明英语名词化翻译的特征。

关键词:名词化,特点,翻译

参考文献

[1]陈定宝.英语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2]陈文伯.翻译技巧于练习[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英语名词的详细讲解 篇8

关键词 背景知识 教材 激发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作用似乎被发挥的越来越少,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怎样在英语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怎样让学生多做对一道题,因此在相应的教材的讲授过程中,老师们过多的侧重知识点的讲解,使原有的生动教材失去了生动的意义,使原本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中失去了兴趣,如果这样日复一日的延续下去,学生怎么会有企盼英语课,渴望在英语文章中寻求知识的动力呢?所以现在要说的就是从教材的意愿出发,使学生在学习语法单词的同时也能了解一下相关的背景知识,融会贯通,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也能够使他们喜欢英语,向往英语,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1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阅读并掌握大量的信息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所以英语教师仅有专业的英语知识是不够的。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还需要有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等作为教学的背景知识来支撑。背景知识丰富的教师往往教学手段灵活,教学内容丰富。

2 注重生活实践与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

传统的专业学习过分强调“读书”产生的文本知识而忽略了实践事件。教师视野狭窄,课堂教学缺乏生活气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还英语作为思想交流工具的属性,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作为与学生对话的基础。同时,教师的背景知识对教师的职业理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背景知识中有关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的教师往往更乐意从事教学,兴趣作为最大的动力,也就成了教师能否敬业乐业的重要因素。例如我们在讲解高一上册A CITY OF HEROES一文时,我们就可以对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进行一下背景说明: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列强国的主要因素。1697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派遣许多年轻人到东欧去学习。还规定人人都不得蓄胡子,要求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

当代教师要做开放性的教师,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摆脱传统对教师职业的习惯定位,要听取和吸纳各种意见,不断向教师群体学习,开拓自己的事业和胸襟。教师要突破教学局限,打开自己的课堂之门,将其他英语教师请进自己的“小王国”,在虚心走近他们的课堂,客观评价他人的教学,反思自己教学过程,分享教学感悟,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还可以向其他学科教师学习,听取他们的观点来完善自己的课堂。

3 培养学生动手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英语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交际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将生动活泼的气氛和严谨认真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英语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用来模仿与记忆,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查阅资料,总结积累,自主探索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的方式,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积极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要给学生机会,要让他们在自我参与中展示、矫正、发展。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的“谈天说地”英语实践活动,每天选定一位同学,内容自由选择,越广泛越好,既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能力。例如一位同学就选中了我们英语教材warming up 中Howard Carter/1922/the man/find King Tut`s tomb 这一题材,向大家讲述了一段文字。世界瞩目的金字塔曾遭受疯狂的盗墓者的偷袭,然而霍德华卡特认为肯定有尚未出土的完好墓穴,在他六度考查时一位给他们找水的男孩在敲打中惊奇的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图特王的坟墓终于找到了。

4 寻求多种知识背景的表现形式

教学手段不是单一的,在英语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进行有趣的容易理解的输入。我们在课件制作、讲解中可以加入动感效果的电影片段、歌曲等,使之大大调动学生兴趣,紧跟课堂内容,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完善,使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总结观点,感悟内涵。如在Chuck`s friend 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们播放一下Chuck是如何找到了一只排球及他是如何与排球相处的片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没有朋友的孤独凄惨,从而唤起他们内心对友谊的珍视。通过这些形象直观的方式,不仅使学生非常感兴趣,还能引发他们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效果是单纯的讲课所无法比拟的,事半而功倍。所以在英语教材的讲解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求更多的知识背景的表现形式,在紧密联系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

参考文献

[1] 贺卫东,魏再江.中学外语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2007(6).

[2] 杨恒广.教育艺术.首都师范大学,2008(10).

[3] 周建华.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003(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保护环境下一篇: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