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精选8篇)
说起合作学习刚开始我总是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自己还管不了自己,什么都不懂,根本不会合作。其实,专家研究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幼儿阶段,儿童对合作选择的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通过与同伴合作解决,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合作本领。学习和游戏是相通的,在担任了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任务后,我明确了任务,我也要教会孩子在学习中的合作,帮助孩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回顾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们一年级的做法:
一、识字学习中的合作:
1.找生字词:同桌对照一下找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一起读读生字所在的句子,商量一下该怎样组词正确。这是最简单的合作,孩子们都愿意去做,且都有能力做,可以说是简单的合作热身。
2.学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以后,同桌你读一个,我读一个,如有不对的地方给对方纠正后再让对方读一读,读完后同桌交换读。这个过程即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检查监督的过程,这是要求稍高一些的合作学习。
3.去掉熟字读生字:请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这些字是怎么记住的,然后互相读给对方听;或小组内说说科学记字的方法。
二、写字中的合作:
1、同桌一起空写田字格里的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经验,如果写的一样就说明正确,如果不一样讨论一下错在哪里?)
2、同桌把生字卡片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对方听,即巩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词,又互相补充了对方认识。
3、小组互相监督平时的读写姿势、纪律情况、发言情况等,周五班会上学习习惯互评打分。
三、朗读训练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年级语文教学特别注重朗读的训练。在读中记忆,能积累语言;在读中思考,能锻炼思维。但是,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热爱朗读,是一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可是,传统机械式的朗读教学法,难免受到学生排斥,让他们产生厌倦情绪。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朗读,让组内的小伙伴人人参与,进行表演读、分段度、比赛读、角色扮演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是高效而科学的训练方式。在课堂中的朗读训练时,可以首先以师生的合作为示范,如在上第二册识字六时,为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我先采用师生合作读的方式,我读一行,学生们读一行,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趁着这个劲头,立刻开始相同方式的二人一组合作读,学生们人人参与,互相带动,课堂上再次书声琅琅。
四、阅读学习中的合作: 1.同桌对照一下自然段序号标注的一样吗?不一样的找一找问题在哪儿? 2.同桌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马上给对方纠正,然后再读这个地方。3.小组内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纠正后再读。4.小组内分较色朗读,小组长分好工。(为今后真正的小组合作打基础,树立小组长威信)
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合作学习,我把竞争也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快速记住汉字,在合作与竞争中正确阅读课文,在生生的互相帮助和提醒中不断进步,这样的上课效果甚佳,我发现所有学生合作学习的这一刻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维得到最大发挥,记忆也特别牢固。
实验这段时间,我的真正感受是:我要坚持下去,尽快让合作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低年级的学生不是不应该合作学习,而是合作学习的习惯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今后发展的方向:
1、合理安排各组成员,提高组员合作信心。在进行全班座位编排时,我首先按照全班学生学习水平、性格、能力等因素调整5个竖排小组,每组选定小组长。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和语言能力有限,小组合作学习,多以2人一组开展,所以,我同时综合考虑了前后两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尽量做到合作的2人能够互相帮扶。
2、要求明确,合理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所以,我通过直观的示范给学生的小组活动提供一个活动模式,让学生明确如何合作。并且,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会首先把合作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我校轰轰轰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课题组研究同步实施的同时,发现很多教师已走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教师不教;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在这样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讨论的背后,却存在着很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原本应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却存在许多的低效现象,在此与大家商榷.
1. 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
在多次听课中,我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形式大于效果,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地开展合作学习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
我认为小组交流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合作学习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行业是不同的,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他们不敢多嘴,怕别人讥笑,怕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最终中国传统的教育培养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从众群体.
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的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参与,也应包括教师参与,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经过一个教师耐心辅导的过程.
2.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万金油”.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论什么内容的课,不分主次轻重,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他们认为一节课内“小组合作学习”用得越多越好.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有些数学问题几乎学生都会了,这样还有必要再合作学习吗?学生根本没思考就宣布小组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吗?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我们万万不能为“合作”而“合作”,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需要小组合作.有时学生也需要个体思维,不是一哄而上.
3. 教师为赶教学进度,合作学习草草收场
合作学习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而积极合作、共同讨论、交流信息,最后达成共识.这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可是很多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赶进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发言、补充、自查、更正以及小组讨论中辩论的时间,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为走形式而草草收场.也有些任务比较难,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解决,需要多种查询途径才能解决.于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只能做无谓的争执,结果是不了了之.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4. 公开课上“作秀”的小组合作学习
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使数学课几乎成了小组讨论的展示课,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把自己进化成新理念的倡导者,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充分挖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价值,变形式为实用,化点缀为亮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反思:
一、分工明确,工作量化
为使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应明确组员各自在讨论之中的身份:组长,组织讨论开展,协调组员意见;书记员,记录讨论内容和进程;发言人,总结讨论结果,交流小组意见;督察员,督促组员讨论,纠正违规行为,做出表现评价。明确的分工确保了每一成员有所为,有所得。另外,小组人数以四至六人为佳。组内采取职务轮流制,既给学生多元锻炼的机会,又体现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长远规划。
二、找准论题切入点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又没有脱离学生生活和学习能力实际,它应是开放的,多元的,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学生能思考的。在作文评改课上,笔者要求学生以写作要求为标准,对例文进行评点,完成作文评改记录表。通过讨论,强化了学生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和把握,训练了学生分析、欣赏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倾听、交流的意识。
三、思考时间充裕
要想在讨论中有所收获,必须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形成个人认识,在交流中充分交换意见,了解他人思维模式,或强化、或完善、或改变原有认识,避免跟风现象、搭车现象。实践中笔者要求学生预先完成“个人评改记录表”,课堂讨论时,就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吸收众人的长处,完成“小组评改记录表”。或许目前的教育形势不容许我们有太多的时间用于讨论。但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缩小论题、提前思考等方法来节约时间,而决不能以放弃思考时间为代价,否则就变成了形式主义,走过场,成为毫无意义的一场闹剧。
四、教师指导准确、及时
小组讨论虽是以学生活动的形式出现,但活动中的灵魂人物仍是教师。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就好比乐队中的指挥,演出中的首席。因此必要的指导不可或缺。例如,怎样围绕写作要求对例文进行评改?在讨论之前,笔者依次给出示范的评改意见和修改范文。这样的示范从整体上控制讨论的方向,掌握课堂的节奏,避免盲目性。
其次,讨论过程中教师的适时参与会直接影响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讨论热烈,教师应认真倾听,若围绕主题,应及时肯定,帮助深入讨论;若偏离主题,应给予指正;若徒有其表,应即刻纠正。如果讨论平淡,教师应询问症结,做出相应指导,或技巧指导、或启发引导、或要求重申。
最后,对学生的评、改,教师的评点也很重要,它能拨乱反正、指明学生思维中的盲点,也能画龙点睛,激发学生的灵感。
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分享他们体验成功时的喜悦;当学生讨论难深入或游离时,及时指点、引导、启发,使课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五、小组讨论恰当使用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并非“万金油”,百试不爽。这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定。对于答案有多元化的、问题有多角度的,存在立场性的等等问题,小组讨论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六、活动方式灵活多变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只是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操作中,可以设计一些实用的活动来充分体现“合作”的要义。如:滚雪球——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和其他组结合成一个稍大的组进行交流,然后再组成更大的组,这需要根据问题的难度,或者学生的解决情况使用;信使——分小组讨论一个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信使到其他组去,交流本组的意见并带回其他组的信息,分享不同小组的观点,扩大视野;信息沟——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每一组讨论一个大问题的不同分支问题,然后要求各组交流整合、概括总结,共同完成任务。只要我们教师处处留心,开动脑筋,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点子来丰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外延,使学生在丰富多彩中收获硕果。
总之,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完全符合新课标的内在要求的,为避免其沦为流行的过客、时髦的点缀。我们应凭借满腔的热情,本着务实的态度,进行切实的实践,做出长远的规划,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进行到底,使其在这风云多变的课改之初,不断完善,展示魅力。
1、我校自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学校、教师、学生有了新的面貌。校容校貌干净整洁,老师们面带笑容的谈论小组合作学习(不经意间谈论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同学之间自觉地讨论问题和监督作业。当然这和理想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差距,但我们毕竟近一步。
2、在听取徐主任报告时,徐主任谈到职业的幸福感,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及进一步解读126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喜悦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学校令的带领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会走得更远更快。
1、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2、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语文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3、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郭 青 杰
践行小组合作学习已近一年了,刚接触小组合作这个名词的时候,只感觉到这种学习方式很新颖,并尝试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1)人数为4——6人为宜;人不易太多,那样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又会使互动不足;(2)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3)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
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小组合作不能只为了活跃课堂,取悦学生,而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这样会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讨论的内容要是也开展合作学习,会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同样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还会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低效现象”:往往只有几个优秀生在参与,绝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小组活动实际上变成了优秀生的表演;学生对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深,合作浮于表面;学生的角色落实不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平衡;小组学习的形式虽有,但没有合作。这与我们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是大相径庭的。
如何帮助合作学习中的学习困难生是英语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树立良性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能否合理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直接关系到小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也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有效进行。其中,合理安排学习困难生在合作小组中的角色,不仅会对合作小组及学习困难生本人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成效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在合作学习中将学习困难生与优秀生合理搭配,兼顾性别。一个小组要包含各种能力的学生,使组内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整合,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得以均衡。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对合作学习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同时考虑学习困难生的个性和特长等因素,尤其要注意让每个学习困难生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合作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It be…that…”强调句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来加深对句型的操练了。
It was Wang Lei that I met in the park yesterday.
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yesterday.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met Wang Lei in the park.
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上课时集中精力,使他们的听与说、思维与表达紧密结合,对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和牢固掌握句型的用法有很大帮助。
又如,我在引导学生操练虚拟语气时采用了竞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句子接的多而且语法正确、语义通顺。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并先以一个例句引导学生操练虚拟语气:
If I went to the university,I would make as more friends as possible…
小组竞争接上句:
If I went to the university,I would make as more friends as possible.
If I made some friends in the university,I would invite them to visit my hometown.
哪个小组接不下去,其他小组可以接,不断循环下去。
这个教学活动兼顾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意识,让他们通过观察句子构成掌握句型,并能自如运用。另外,学生代表本小组参与竞争,从而使个人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
二、养成预习的习惯,增强信心
小组成员对活动所需知识的掌握是保证每个组员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中的学习困难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往往也处于弱势。要让学习困难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学习困难生基础较差,课前对旧知识复习和新知识预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以及对新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督促学习困难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复习和预习,并使其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
例如在模块7Unit3 Under the sea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对Pre-reading的预习,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可以有针对性(见表1)。
这样,学习困难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有话可说,从而积极参与其中。
2. 学习内容要有层次性。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合作学习内容。
例如,在模块7 Unit1 Living well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见表2)。
以上问题既能激发优秀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习困难生产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合作。
三、能力的培养要注重习惯的养成
小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的培养。在合作能力和合作习惯方面,学习困难生存在的问题更多,更需要教师的关注。
1. 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大部分学生很少在合作学习中倾听对方的发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不愿意也不善于倾听。学习困难生中“偶尔”倾听者所占的比例高达67.9%,“总是”倾听者仅占10.3%。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的效果,还会导致讨论无法进行。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听清老师的问题和分工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即使有异议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等别人说完,而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同时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有可能跟上小组讨论的节奏,学会有关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
在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时,教师应讲究方法。例如,在教学模块7Unit2Robots Warming up的部分时,我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3),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仔细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并做记录。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并填写上述表格。对于学习困难生而言,在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其进步和提高更有帮助。
2. 培养表达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表达。学习困难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发言就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习困难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利用体态语言表达的能力。比如,当学习困难生用语言表达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借助动作或图片等完成表达。
例如,在模块6 Unit2 Poem教学中,我让小组里准备中文诗歌的背诵并用英语进行评价。在交流汇报中,我有意的多让学习困难生进行表达。其他组员则补充发言,这样能够使学习困难生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尊重其他组员的发言;同时应多关注学习困难生在小组中的发言和表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3. 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的有效手段。通过自评学生能自觉总结学习方法、判断学习效果,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自我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主要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以及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困难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以此促进学习困难生的提高和发展。
四、结论与思考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如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因材施教,差异辅导,使学习困难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应有层次性,要给学习困难生布置他们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3. 合作学习强调建立整体推进、小组内化和主动扶持学习困难生的氛围。
4. 强调小组整体评价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习困难生的表现,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
关键词:科学分组;建立常规;反复训练;重点突出;及时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26-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教师如何组织学生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学习,达到什么标准,教师都没有明确要求,结果导致:1、学生把自己作为个体不积极参与到合作过程中2、时机安排不当实际效果甚微3、没有合作规则“假热闹”4、缺乏训练找不准自己的位置等。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只有采取以下措施:
一、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主要看小组成员如何搭配,我班上的学习小组通常由6人组成,其中,二名优等生,二名学困生,二名中等生,他们分别是由性别,成绩,性格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然后,在他们中间挑选一名综合能力最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专门负责组织,管理,安排本小组的合作学习。
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因此,小组内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每个角色轮流担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员之间的互相配合。
三、建立常规
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教师在班上必须建立一套有序可行的合作常规,如:明确职责,定期总结,评比奖惩等,这样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反复训练
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没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训练并教给学生合作方法,使每个人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掌握技巧并找准自己合适的位置,比如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才能保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收到实效。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如何提炼文章主题,划分段落,分析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人物性格等。
五、巧选时机
教师要善于扑捉战机,给学生营造快乐学习氛围,当教学达到学生“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会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时,只有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六、重点突出
一堂课只有45分钟,时间有限。如果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只有教师明所教,学生明所学,重点突出,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要抓住关键,突破重点,让学生知道这堂课到底最需要学什么。
七、落到实处
善教者不是交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实践去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动起来,实实在在地合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教师设计合作学习内容,一定要有所取舍,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不能把什么问题都放在组内解决。(2)、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经过极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读书,探究,质疑,释疑,然后,再让学生带着独立学习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合作讨论,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才有效果。(3),讨论时教师要融入到小组中去。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随时都会有一些新发现,新思维,这些如果不能及时梳理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要走进学习小组,关注讨论进程和讨论情况,在疑难处给予点拨,在关键处给予指导,为小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4)、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的组织管理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质量,他的榜样作用能带领学生主动求知,他的巧妙安排能使全组学生均衡发展,他提出的挑战性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小组长的组织监督与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特别重要。
八、全面关注
在小组讨论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优等生心情激动,急于表达;中等生没有主见,恐怕说错;暂差生基础薄弱,不想思考。因此,教师和小组长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情况促使他们共同学习,全面提高。
九、及时总结
每次讨论结束,教师要把本次合作学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表现差的小组,要追查原因,立即整改并注意观察下次讨论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均衡健康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06-18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反思07-06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07-24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10-14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10-20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06-05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11-06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11-07
小组合作学习有感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