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理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精选8篇)

保理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篇1

摘 要:国际保理是在卖方以赊销方式出售货物或服务的情况下,由保理商受让其应收账款债权并提供账款收取、资金融通和信用风险担保中一项或几项服务的综合性金融业务。而国际保理虽然一直发展迅速,但是关于国际保理的法律规制并不完善,风险防控仍然需要努力加强。基于双保理业务这一主流模式,对本文国际保理相关法律问题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完善国际保理业务法律规范的意见。

关键词:国际保理业务论文

一、双保理业务概述

双保理业务是指由供应商(出口商)与出口国所在地的保理商签署协议,另外出口保理商与债务人(进口商)所在国的进口保理商双方也签署协议,相互委托代理业务,并由出口保理商根据出口商的需要以及委托,提供各项保理服务的一种保理业务。

双保理业务模式能够在当今国际保理业务中始终占据主流地位,是因为双保理业务模式具有独特的优点:

第一,供应商与出口保理商签订协议后,就可以把一切事物交与出口保理商处理,出口保理商凭借自己全球性的优势,可以为供应商解决语言、法律、贸易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进口商的情况与供应商差不多,都可以与本国的保理商合作,并签订保理业务,解决与供应商相同的在语言、法律、贸易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出口保理商通过与进口保理商的保理业务合作,减少了对债务人资信及债务人所在国的法律缺乏了解的问题,并且他们可以依赖进口保理商所作出的坏账担保来转移业务风险。

第四,至于进口保理商,则只需负责调查位于本国的债务人的资信并核准信用额度,再对位于出口国的出口保理商作出坏账担保并转付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出口国的贸易管制和法律规定自有出口保理商负责。

双保理业务模式的优点是有目共睹的,其优势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双保理业务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所以本文的国际保理皆指双保理业务。尽管双保理业务模式有其优点,但双保理业务也存在着相当大的法律风险,仍需完善改进。

二、双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

1.双保理业务中保理商受到的法律风险

双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权利瑕疵及其有效性风险。在实践中,如果合同上的货物或者服务不能符合相关要求的话,那应收账款就不能如期到账了,这会让供应商产生面临倒闭或者丧失清偿能力的风险,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应收账款出现瑕疵而让供应商没有得到债务人的付款。这个风险是要出口保理商承担的。但是如果合同上的货物或者服务都符合要求,依然会让保理商产生风险。债务人(进口商)会提出抗辩、追索、抵消等情形,进而增加了保理商的法律风险。以抗辩来说,在各国法律实践中,都普遍承认,即使抗辩事由发生在让与通知后,进口商仍可以之对抗受让人。例如欧洲某些法院都认为,即使让与人违约的事实发生在让与通知之后,进口商仍可以此对抗受让人。所以,抗辩事由发生的时间并不重要,只要其在实际中实在的发生了,进口商就可以有权提出抗辩,但这显然会加大保理商的风险。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供应商的某些行为会增加保理商的风险。例如供应商可能会作出欺骗保理商的行为,让保理商相信存在真实的货物或者服务,又或者欺骗保理商存在进口商,但其实这些情况根本不存在。当然,供应商也会存在疏忽的情况,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无论怎么样,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保理商的权利无法实现。权利有瑕疵,就意味着保理商的利益会遭到损害。还有出口商向保理商进行保理业务合作时,会向保理商隐瞒第三方就该应收账款已经存在的权利。如果出口商对应收账款已有权利进行隐瞒,也会有损于保理商的利益。

双保理业务中保理商受到的信用风险。根据《国际保理通则》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债务人因为合同争议以外的原因在账款到期之日起90日内未能全额付款,那么这个付款责任就要落到进口保理商身上去了,这就是所谓进口保理商的信用风险。而且出口保理商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进口保理商不承担付款责任时,出口保理商就要承担向供应商付款的责任。债务人也就是进口商出现以下情况,会让保理商遭受到信用风险:第一,合同规定的货物或者服务已被债务人接收,但在账款到期之日时却发现自身没有能力支付货款;第二,合同规定的货物或者服务已被债务人接收,但债务人故意躲避保理商,保理商权利无法实现。

在实践中,保理商是要考察出口商的信用的,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向出口商提供国际保理业务。出口商的信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这会影响保理商的利益。而在实际运作中,出口商会经常出现一些欺诈行为,出口商与进口商相互勾结欺骗保理商、伪造合同、提供假冒不真实的发票等等。进出口保理商之间也存在着信用风险,笔者在上面提到过的进口保理商不能承担责任时,出口保理商要承担起支付款项的风险,这种情况也是在实际中存在的。

2.双保理业务中供应商受到的法律风险

在与债务人的基础交易合同项下,供应商应先履行提供货物或服务的合同义务,在这之后是按照与出口保理商的合同约定将基础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转让给出口保理商,那之后就是出口保理商的事情了。但在实践中,保理商一旦违约,则供应商就要面临法律风险。

在上述情况下,保理商会给供应商带来诸多的信用风险,这些信用风险如果处理不好会损害供应商的利益,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情形:第一,这与债务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债务人的信用出现状况,那对于保理商是很严重的,因为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债务人不能付款时,保理商也不能按时付款。第二,保理商出口业务合同中格式条款的存在会给供应商带来不少的麻烦,格式条款会出现一些限制性的条件,这些条件约束着供应商,供应商如果不仔细注意,很有可能会导致保理商拒绝承担担保付款责任。第三,这种情形最为多见,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那就是保理商经营状况出现问题,丧失清偿能力了。

三、双保理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

近几十年,国际保理业务正在迅速发展,当中突显了诸多问题,因此法律风险防控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来解决国际保理业务的风险防范问题。第一,信用风险的防范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突出的。对于出口保理商来说,一个拥有良好信用的进口保理商是必要的,也是首先考虑对象。因此要对进口保理商进行项目评估:进口保理商能否及时催收账款以及在纠纷处理方面能否做到及时有效等方面,只有这样做才能防范进口保理商的信用风险。另外,进口商的信用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时刻关注,在其信用状况发生改变时例如发生财务危机时,对于进口商的信用额度要及时进行限制。最后,债务人的信用不良会造成坏账风险的出现,对此必须要控制好坏账风险,以此来保护保理商的利益。在实践中,保理商要核定信用销售额度,所以对债务人的信用要调查清楚。信用状况如此重要,做好调查是保理商控制风险首先要做好的。所以,保理商要从各方面积极收集信息,尤其是债务人的信用信息尤为重要。利用这些信息,保理商可以及时作出判断,并且这也是保理商与供应商谈判的资本。债务人的资信状况是不确定的,保理商应该早点与供应商约定,以此来调整信用额度。

第二,对于供应商及应收账款情况是一定要了解的,要做到全面完整的调查。保理商经过详细的调查,应充分掌握供应商各种经营状况以及发展前景;详细了解供应商关于合同的执行情况,来判断该保理业务是否可执行;供应商是否有经营行为导致应收账款的权利负担,以及注意相关法律对于保理商的限制。通过以上措施,尽力完善保理商的权益保护,以保护应收账款的正常收取。此外,要避免应收账款的过分集中。应收账款如果过分集中于同一债务人的话,当债务人出现无法实现应收账款时,会严重损害保理商的利益。所以,保理商要严格控制债务人身上负担的应收账款。

保理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我国外贸进出口也发展迅速, 截止201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达26.43万亿元, 我国外贸出口量逐年增加。目前, 我国外贸出口呈现良好发展情况, 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经济走势难以掌握, 全球范围内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2015年我国外贸出口发展还是面临很多的积极因素, 出口还是稳步增长的。在看到外贸出口增长的同时, 也要注意到赖账的风险性。

在我国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国际保理业务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风险的防范也成为重要课题, 因此国内外学者都积极研究国际保理业务和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Charpentier (2003) 分析了保理和信用保险的竞争性和互补性, 指出应从应收账款管理的整体概念, 充分利用两者的特点以互补, 尤其是在保理业务中可以借助信用保险转移风险。王杰 (2013) 认为我国保理业务存在法律不健全、保理意识有待改善等问题,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提出的建议有:提高国际保理业务人员的培养和加强风险防范, 以达到加快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目的。因此, 针对国际保理业务的问题, 本文以国际贸易出口背景下的国际保理业务为出发点, 研究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 期望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帮助商业银行科学高效的开展国际保理业务, 防范国际保理业务风险。

2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2.1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现状

目前, 国际保理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就《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2010的修订版本中定义:“根据保理协议, 供应商为了获得融资、账户管理、资信调查、托收、买家信用担保等服务, 而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而目前普遍接受的解释是:指出口商采用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 把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给保理商, 由保理商提供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担保、进口商资信调查、销售分户账管理等服务, 而出口商转让时可以获得70%-80%的预付账款与100%的贴现融资。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迅速发展, 图1显示我国保理量逐年增加, 2013年达到378, 18百万欧元, 上升10%, 并且我国国际保理量占世界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如图1所示, 国际保理业务发展前景很好, 但是也要看到, 我国的保理业务结构存在问题, 如图1国际保理与国内保理的对比, 国内保理量明显比国际保理要高, 并且每年差额逐年增加, 而且有持续增长之势。

资料来源:国际保理商联合会。

2.2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国际保理业务风险依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本文仅把风险分为国家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中国的商业银行对国际保理上风险管理已采取了许多措施, 也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国际保理业务风险商业银行不是采取设立专门的风险防范措施, 而是对于国际保理业务中的不同风险采取具体的风险防范手段。

首先, 商业银行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 对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比如中国建设银行, 建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 中国交通银行设立了[1+3+2]风险管理委员会, 且下设信用风险、市场与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与反洗钱三个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 各个管理部门都有统一的管理规范, 相互合作管理风险;工商银行实施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的风险管理体系, 有效控制国际保理业务的全部风险。

其次, 商业银行分别对信用风险、外汇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分别制定详细防范方法。比如中国银行为了降低海外机构信用风险, 通过完善国家风险管理政策制度, 加强评级管理, 强化限额管控, 完善国家风险监测管理体系, 进一步加强对潜在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管理, 有效控制了信用风险。

最后, 加强风险高级计量方式实施, 通过采用较高级的风险计量方式, 达到更好的度量风险, 为有效控制风险提供可能。比如中国建设银行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估实际风险状况, 就信用风险计量来说, 已开发完成包括违约概率 (PD) 、期限 (M) 的内部评级模型、违约损失率 (LGD) 、违约风险暴露 (EAD) , 建立起包括16级PD和5级LGD的两维主标尺以及由上述风险参数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 (RWA) 、预期损失 (EL) 、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 (RORAC) 等工具。

但是, 我们在取得良好发展的情况下, 也应该看到所存在的不足, 只有不断完善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才能更好的促进国际保理业务发展壮大。

3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正在不断完善, 各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加强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水平, 但由于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发展处于初期, 风险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足, 与国际先进的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相比, 存在着很大差距,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国际保理业务风险识别存在的问题

风险识别是对国际保理业务风险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只有良好的风险识别, 才能最大程度减轻风险。对于国家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较难识别, 特别是信用风险识别难度最大, 信用风险主体多, 包括出口商、进口商、进口保理商的信用风险, 在国际保理业务中, 要准确、及时识别是比较困难的, 主要的问题有:

一是缺乏识别的优秀人才。如表1所示, 各大银行人员结构, 可以看出各大银行人员学历多集中在本科和大专学历上, 并且股份制银行本科与大专的相对比例要高于四大行, 本科比例相对较高, 学历高低影响识别能力。国际保理业务涵盖国际贸易、银行、法律、计算机等领域, 需要从业人员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规则、国际贸易结算、国际商法、惯例等方面知识, 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熟练的英语运用等等。目前, 很多相关从业人员一般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国际保理培训, 在实践中也缺少实务方面的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国际保理业务的顺利进行, 也可能导致从业人员不能识别国际保理业务的风险。

二是没有有效的识别方法。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起步比较晚, 虽然其他业务也需要风险管理, 但是由于业务不同, 需要形成针对国际保理业务的风险识别技术。现行的识别方法主要基于财务分析, 据了解,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识别大部分基于财务因素, 但是国外的先进识别技术对非财务因素给予足够重视, 这限制了运用先进风险识别的方法。

数据来源:2013年各大银行年报整理。

3.2 国际保理业务风险度量存在的问题

对于风险度量, 我国风险度量的观念比较落后, 缺乏定量测量风险, 风险度量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也比较差, 从而计算结果的可信度比较差。比如信用风险度量, 传统的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主要有“5C”原则、OCC贷款评级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等, 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风险度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一逾二呆”、“五级分类”信用风险度量法、贷款风险度和信用等级评定, 度量方法相对于国际方法是比较落后的, 并且信用风险度量的方法更多是依靠信贷业务员分析企业财务数据、经营状况等, 然后进行综合评定, 主观性较强, 影响度量的结果。

3.3 国际保理业务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金融业实施分业经营, 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受到制约, 商业银行缺乏再担保, 必须独立承担风险, 成本相对较大。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保理风险管理中, 普遍需要采取抵押品的方式。对于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对进出口商、对手保理商的信用评估能力和资金流动的监控能力比较差, 对于进出口商和对手保理商的信用评估只能采取事前的审查, 而不是事前评估与事中的动态监控结合, 并且传统的信用等级评定都是以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作为标准, 而国际保理业务同一般流动资金贷款性质上存在本质的差别, 这就会导致评估缺乏准确性、科学性。对于国家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大部分采取事前调查评估风险, 而在业务过程中, 忽视风险变化过程, 增加了损失的可能性。

3.4 国际保理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国际保理业务风险控制存在几个问题:首先, 对于风险控制方法, 国际保理业务采取审批授信等直接控制方式, 而不是直接控制与以定量分析等间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缺乏定量分析风险, 并且强调事后被动的监督管理, 而不是事前主动引导管理和事后被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其次, 对于风险管理途径, 商业银行采取末端治理型管理的方式, 而不是源头控制型管理与末端治理型管理相结合, 风险控制途径狭窄;最后, 对于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控制体系, 尽管每一银行都有风险管理机构, 但是比较单一, 且都是对全部业务进行风险管理, 缺乏独立的业务风险管理部门, 并且需要拥有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4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国际保理能够得以蓬勃发展应得益于市场经济中存在较好的信用体系, 建立信用体系是国际保理建康顺畅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快信用立法工作。信用立法不仅应该涵盖信用方面, 对信用中介也要提供一定的保护, 为了社会信用体系的良好发展, 应该出台相关信用的法律法规, 对信用中介组织的成立、操作和运行也要进行规范。二是加快企业征信系统建立。企业征信体系的展开首先可以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 通过银行等的客户信息体系, 可以得到客户的信贷情况、信用情况和拖欠还款情况等信息, 然后, 通过国家在全社会展开企业征信操作。当企业征信系统建立成熟, 数据开放给需要的部门使用, 达到数据开放利用, 发挥数据的作用。

4.2 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基础条件

4.2.1 培养国际保理风险管理人才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注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条件。国际保理风险管理工作需要熟悉国际保理、国际外汇市场、世界经济动态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管理人员, 需要对风险管理、识别、度量、评价、决策、控制方法与操作都有一定的了解, 国际保理风险管理人员最好能做到在种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国际保理风险发生之前, 能够准确预测, 主动采取避险措施, 使银行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一方面, 对国际保理业务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另一方面, 要不断完善员工激励机制。

4.2.2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电子化建设

通过资信调查, 国家保理业务风险管理可以详细了解进出口商的情况, 而资信调查则依靠可靠信息来源和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的技术, 即采用EDI技术, 通过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系统, 加强客户信息管理。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可以与FCI其他成员、国内外银行建立信息交流系统, 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数据的传输, 逐步加强自身信息建设, 完善电子化。

4.3 积极加入FCI, 加强交流与合作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加入国际保理商联合协会的数量相对较少, 缺乏与其他保理商的交流合作, 在风险管理上也缺乏其他保理商的协助。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加入FCI, 加强与国外保理商的交流合作, 学习他们风险管理的技术与经验。其次, 应该加强风险研究, 国际保理业务收益较高, 伴随着风险性也较大, 加之其业务复杂、风险种类较多, 因此, 风险控制难度较大。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研究能力, 可以召开国内外保理商的风险交流会, 共同探讨风险管理办法。

4.4 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

首先, 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商业银行应该完善进出口商的资信调查系统, 分不同部门进行审核, 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对于相关数据也要善于运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对于每一项业务, 都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动态的监督管理, 然后把信息系统处理结果传输到需要的部门。其次, 完善管理组织架构, 商业银行设立独立的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部门。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可以较为独立的执行风险管理职能, 较少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 客观的对风险进行管理, 并且由于管理部门专职进行风险管理, 专业性较强。

4.5 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体制, 因此, 在国际保理业务中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会受到种种限制。尽管如此, 我国商业银行还是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 与保险公司进行不违反规定的初级的合作。比如,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替出口商在出口商所在地的保险公司购买保险, 并通过保险公司了解某些贸易纠纷的原因及进口商可能的欺诈行为, 当发生损失时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补偿, 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其次,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己在国外的机构或代理商, 在进口商所在地购买保险, 当发生不确定事故时, 可以得到补偿。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 把风险分散出去, 从而降低自身承担的风险, 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政策上的保护。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在这一背景下, 国际保理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国际保理业务的保理商, 在业务收入背后也要警惕存在的风险。从国际保理业务的相关理论入手, 深入剖析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将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帮助商业银行开展有效、科学的国际保理业务, 防范国际保理业务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保理业务,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双燕.中国国际保理业务风险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13.

[2]王杰.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 2013, (3) :64-65.

[3]吕鹏.国际保理的起源及在国际国内的开展情况[J].现代商业, 2007, (2) :62-63.

[4]任丽娟.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对策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8, 16 (6) :67-69.

浅析国内保理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篇3

一、保理业务的定义

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简称,保理业务对于我国而言,属于一种舶来品。国内保理业务的通常定义是:销售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购货商(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与服务合同或因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银行为其提供的商业资信调查、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等方面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保理业务的分类

(一)有追索权保理与无追索权保理

以保理银行是否保留对销售商的追索权为标准,可分为有追索权保理与无追索权保理。这里的追索权是指在买方逾期未向保理银行支付应收账款且达到一定期限后,保理银行所具有的通知销售商并要求其回购应收账款的资格,其实质是划分保理银行与销售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承担。

1有追索权保理,又称回购型保理,是指保理银行因债权转让向销售商提供一定的资金后,在买方拒绝履行付款义务或者无力支付交易款项的情形下,保理银行有权要求销售商偿还资金。在这种保理方式中银行不承担坏账担保风险。

2无追索权保理,又称非回购型保理,是指保理银行因债权转让向销售商提供一定的资金后,即放弃对销售商追索的权利,由保理银行独立承担买方拒绝履行付款义务或者无力支付交易款项的风险。可以看出,在无追索权保理中,银行承担了坏账担保风险。

(二)公开型保理与隐蔽型保理

以保理银行与销售商之间的债权转让是否通知买方为标准,可分为公开型保理与隐蔽型保理。其实质是划分销售商或保理银行是否对买方履行债权转让的通知义务。公开型保理是指债权转让一经发生,销售商或保理银行须以书面形式将保理银行的参与情况通知买方,并指示买方将货款直接付给银行。隐蔽型保理指销售商不将债权转让以及保理银行参与情况通知买方,若买方仍将货款付给销售商的,销售商收到货款后转付给保理银行。

(三)融资型保理与非融资型保理

以保理银行是否向销售商提供融资为标准,可分为融资型保理与非融资型保理。其实质是划分保理银行是否对销售商提供一定的垫付资金。

1融资型保理,又称为预付保理,是指保理银行在收到销售商提供的代表应收账款的单据后,立即支付一定比例或一定额度的预付货款,其余货款带应收账款收妥后清算,它是国际保理中常用的形式。

2非融资保理,又称到期保理,是指销售商发运货物并向保理银行提供的代表应收账款的单据后,银行并不立即向销售商付款,而是在付款到期日再向其支付单据金额。一般来讲,银行根据销售商通常给予购货商的付款期限计算出平均到期日。显然,银行没有提供融资,只提供了坏账担保服务。

(四)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

销售商与购货商位于同一国家的,属于国内保理,属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属于国际保理。国际保理运作方式非常丰富,包括双保理、单保理、直接进口保理、直接出口保理、背对背保理等,其中以双保理方式最为普遍。

三、保理业务的功能和优势

(一)保理业务的主要功能

1贸易融资

2销售分账户管理

3应收账款的回收

4信用风险控制

5坏账风险担保服务

(二)保理业务的优势

1对销售商而言,保理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优势:

A无需担保方便融资

B支持了先发货、后收款的赊账做法,提高了竞争力

C可借助银行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

D减轻了应收账账款催收的负担

E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改善了财务报表

2对购货商而言,保理业务同样能带来诸多好处:

A不用提前付款,手续简便

B获得了一定的赊账期间,扩大了现有支付能力下的购买力

C减少了资金占用,降低了财务成本

D有利于稳定买卖双方的赊销关系,保证了重组的货源

3对银行而言,开展保理业务可以为优质客户提供先进的、高水平的综合服务,稳定重点客户,同时可以收取融资利息和管理费用,增加中间收入。

四、保理业务风险简述

(一)国内保理业务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在国际保理中,实体法规有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制定的《国际保理公约》(适用于缔约国)和国际保理银行联合会制定的《国际保理业务管理规则》(适用于保理银行联合会成员),程序法规范性文件则包括《国际保理银行联合会仲裁规则》。相比之下,国内保理业务则缺乏专门的特殊的规范性文件予以规定和约束,目前仅有《合同法》对债权转让由为数不多的原则性条款规定,因此保理业务一旦涉诉,保理银行的权益难以得到全面保障。

(二)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指因合同必要条款的缺失而不成立或合同成立但未生效,或因合同约定有法律许可但不利于保理银行的事项,或因合同约定有与国内保理业务本身不相匹配条款(即保理银行不应承担的义务)而产生的交易危害或损失。在国内保理业务中,保理银行与销售商之间使用的合同一般为格式合同,对于合同的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法等一般条款均已作抽象性记载。这些抽象性的条款一旦具体化,合同便可成立并发生效力。通常而言,各大商业银行出于对商业风险预测与可控的考虑,对于合同的必要条款的缺失而不成立或合同成立但未生效的法律风险均能较好地识别与控制,但因合同约定有法律许可但不利于保理银行的事项及与国内保理业务本身不相匹配条款而产生的风险则未必能作充分而周详的考虑。

五、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保理申请条件,谨慎选择交易客户

交易客户的资金实力、商业信誉的好坏,与其交易的履约能力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通常而言,资信良好的企业往往有着较强的履约能力,反之亦然。国内保理业务的收益来源主要在于买方对销售商应收账款的支付,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宜在保理法律框架下转让应收账款,因此,谨慎选择交易客户,明确保理申请条件是商业银行慎性经营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应有之义。

商业银行在决定是否向销售商提供国内保理业务时,除了需要了解买卖双方的资信、交易性质等基本情况外,还要根据买卖双方自身的情况将其纳入授信管理的业务范围;同时,明确保理申请人应具备的条件。我部认为,国内保理业务的申请人应具备如下四个条件,1申请人应是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登记的企(事)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2申请人应在商业银行开立有人民币基本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且与商业银行之间有着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3申请人无不良商业信用记录,且具有健全的经营管理体系,特别是具备成熟的财务管理系统,所处的行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与良好的经营效益。4申请人的保理款项金额应在商业银行授信额度范围内。

(二)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交易识别能力

从国内保理业务的运作机制上看,欺诈性交易的出现将导致保理商对应收账款的无法回收。保理业务从业人员良好的交易识别能力是认识和防止欺诈性交易的关键,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国内保理业务之前,应对保理业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业务水平,使其具有较强的交易识别能力,从而防止欺诈性交易流入国内保理业务领域。

商业银行在办理保理业务时,应高度重视对销售商与买方之间发生的商业发票、增值税发票、货运单据和买卖合同的真实性的查验,并严格审查买卖双方之间是否存有控股、隶属等关联关系。对于欺诈性交易及买卖双方采用比银行批准的更为灵活的方式进行交易销售而产生的应收账款,商业银行不宜受理销售商的国内保理业务申请;对于买卖双方之间存有关联关系的,由于关联交易本身特有的复杂性与隐蔽性,商业银行对于销售商提出的国内保理业务申请则应持更为谨慎的受理态度,对于交易的目的基于抽逃资金、恶意逃废债务的,商业银行则坚决不能受理。

(三)配备专职法律人员,严格合同条款审查

由于国内保理业务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较高、技术性要求较强的新型短期融资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国内保理业务时,应设立专职的法规岗位,在条件尚不具备时,可考虑外聘专业律师,严格合同的条款审查,防范因合同瑕疵带来的法律风险。

(四)强化交易跟踪管理,防范合同履约风险

销售商与买方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是保理银行对应收账款顺利回收的关键,因此,合同的履约风险发生与否将决定保理银行在国内保理业务中收益的大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国内保理业务中的合同履约风险主要表现为买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买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形主要有因销售商未按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导致买方无义务付款和售商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买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付款义务两种。为了规避因合同履约风险带来的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对整个交易的过程应主动介入、跟踪管理,着重了解销售商与买方是否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分析、判断交易双方的履约风险发生及权益实现的可能性,从而决定采取不同的风险救济措施实现对国内保理业务的期待权益。

(作者单位天津银行)

探索加强社区报道的新途径

张秀云

报道好发生在城乡社区的新闻,是党报吸引读者的需要,更是党报解放思想,落实”三贴近”要求,进行自身改革创新的有效措施。《天津日报》区县专版在报道视角、版面安排等方面尽可能地向社区倾斜,及时反映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新闻,从而探索出了一条加强社区报道的新途径。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切入点

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新闻媒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就要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说话,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天津日报》区县专版以社区这个最基层的单位为切入点,选择符合正确导向要求的新闻进行报道,有效地让中央和市委的精神进入千家万户。

打开区县专版,有关社区新闻的报道十分引人。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区县干部群众心系巴蜀大地,用真情诠释真爱。区县专版在第一时间,将一幕幕感人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其中有关社区的报道,如《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传授骨肉相连的同胞之谊折射永不褪色的人间真情》,以及人们为支援灾区排队捐款、赶制棉被的照片等,充分反映了天津社区群众与灾区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厚谊。这些事就发生在读者中间,他们在报上看到了自己和身边的人,更激发了为灾区献爱心的热情。

在北京奥运会宣传中,各区县专版注意了在社区捕捉新闻。河西区专版的“奥运社区行”,刊登了《期待辉煌的时刻》《巧手剪出奥运情》等多篇报道,反映了广大群众为奥运做贡献的一片真情。静海县专版《发挥社区职能文明和谐迎奥运》、南开区专版《奥运·连着你我他》、东丽区专版《奥运平安志愿者之歌》等,分别报道了社区群众争相参与奥运、为奥运喝彩的场面,不仅社区工作人员爱看,居民群众爱看,关心奥运的读者也爱看。

社区的日常报道,也要坚持正确导向。如何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把党的精神落实到基层。和平区专版《服务居民群众建设和谐社区》,报道了该区朝阳里社区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很有指导意义。弘扬中华美德,歌颂社区新风,同样有导向问题。武清区专版《用爱谱写和谐曲》、西青区专版《小制作广参与》,分别介绍了发生在农村社区群众中的事迹,读来让人感到很亲切。

在社区报道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于人们理解党的主张、接受科学理论、认清自身责任、区分是非曲直,以及培养文明道德风尚、激发社会创造力、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引导和帮助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党报必须坚持的原则。

体现以人为本的落脚点

在社区采访,有关民生问题的新闻占绝大多数。报道好这些新闻,营造关注民生、关心民生、关爱民生的氛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天津日报》区县专版通过大量生动的社区报道,将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展现出来,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使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去年12月20日的南开区专版,刊登了多篇关注民生的社区报道。其中《民情·亲情·真情》,报道了区委书记深入基层倾听民计民生意见和建议的感人场面;《百姓呼声字字千斤》写的是区长对百姓信件坚持“马上就办”的见闻i有关“爱心超市”的一组照片以及与之相配的言论,是该区关心困难群众的真实再现。消息、通讯、特写、照片、言论一起上,体现了对以人为本的重视。

来自大港区港西街的报道《搭建就业再就业平台》,介绍了这个街道社区如何解决被称为“民生之本、安国之道、和谐之基”的就业问题,为1200多人找到工作的成功经验。文中报道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些基层工作者的精神和做法很值得学习和推广。这条从以人为本视角采写的新闻,不失为一条抓得准、抓得好的社区报道,因为其不仅反映了民生,还涉及了如何引导民生的问题。

各区县专版设置的多种专栏,报道了大量与社区群众生活有关的新闻。武清区专版在“生活指南”专栏中,以《工商武清分局提醒消费者注意熟肉制品质量》为题,通报了工商部门查获不合格熟肉制品的情况,并以列表形式公布了不合格产品名单。还有各区县专版的“社保知识问答”、

“消费驿站”、“链接窗口单位关注民计民生”、“聚焦百姓生活文化”等专栏,都从不同角度回答了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

开辟“读者热线”,体现以人为本,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将群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曝光,是社区报道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今年6月27日见报的《大雨过后》,以三幅照片真实地再现了因雨水不能及时排出,给居民出行带来的困难,并强调在其他居民区也存在类似问题,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解决,说出了百姓想说的心里话。

区县专版有关以人为本的社区报道,表明了以人为本是~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以人为本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以人的尺度。党报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新闻宣传力度,就会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实现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是新形势下党和人民对新闻媒体的要求,更是新闻媒体求得自身发展的需要。《天津日报》区县专版在版面安排上,一改过去对社区新闻排不上位的做法,或选择与要闻、大事有关的突出宣传,或大篇幅集中报道,将大量的社区新闻摆在了“抢眼,,位置。

每个区县的专版每期四版,各有各的头版。分别发在河西区专版头版头条位置的《学习不止老而弥坚》《便民早点售货车推进社区》,十分突出。前者介绍了一个社区老干部学习组长期坚持理论学习,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爱心余热洒社区的事迹;后者报道了这个区包括连锁配送经营、保障食品安全等内容的便民早点进社区工程,已经初见成效,使群众看到了解决吃早点难问题的希望。北辰区专版《社区工作的热心人》、汉沽区专版《不甘寂寞乐于奉献》两篇社区人物通讯,也都发在了显著位置,很是引人。

河东区专版经常有一块整版冠名“和谐社区”。其中今年6月24日的“和谐社区”版,以《一腔真情回报社会》《为失业人员撑起一片天》为题,分别介绍了两位热心人,为社区群众分忧的事迹。同时,这块版上还有《黄昏无限好只因夕阳红》等社区的信息、趣事等。和平区专版在“居民与创卫”中,报道了不少发生在社区的新闻。其中去年12月19日刊登了《楼道美化变厅堂》《家住闹市享安宁》等新闻,以及摆在居民楼道的沙画作品和居民小区优美环境的照片。图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

有人曾经说过,新闻舆论常常经过策划形成,是有备而来。区县专版对社区新闻进行认真的守视,对其价值作出判断,并对有较大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精心策划,在版面上突出显现,从而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和良好的反响。

保理业务流程 篇4

保理业务流程:

①卖方向银行提交本公司相关资料,提交公司和个人查询信用记录授权书,在银行开立一般户,向银行申请信用额度,同时向担保公司提交相关资料。②银行对卖方进行信用评估并核准信用额度;

③卖方在与买方完成发货、验货,形成有效的无瑕疵债权后,与银行签署保理业务要件(包括借款申请书、保理合同、应收账款转让清单、应收账款债权转让通知书、委托支付协议、担保函、下游企业确认应付账款及期限的函、承诺函等);提供与下游企业的销货合同、提货单,销货方增值税发票,下游企业确认应付账款及期限的函,下游企业的营业执照年报、月报,入库单等。同时卖方、反担保人与担保公司签署担保要件(包括担保申请书、联保承诺函、企业股东会决议、担保协议书、反担保合同)

④担保公司审核通过后,与银行签订担保要件。

⑤银行审核通过,同意放款,卖方将银行保证金、担保公司货押保证金汇入指定账号,同时缴纳保理费,担保费,财务顾问费。

⑥银行放款给卖方,卖方将款项支付给卖方的上游企业。

⑦卖方在获得融资后,按时支付利息,按照承诺函的约定,做好走账及月末存款等工作,同时根据银行要求,提供下游企业的报表等资料。

银行保理等业务收费标准 篇5

业务种类

费用(手续费)类

人民币债券代理 外币债券代理 代 理 业 务

代理保险手续费

人身意外类保险产品:代理保费的15%

代理黄金手续费 委 托 贷 款

委托贷款手续费

1年以上:每年贷款出账日按贷款金额的0.1%-0.3%收取

1年(含)以内:出具保函时按保函金额的0.3%

开立非债务类保函 一次性收取,不低于100元

不足1年按

(付款保函、履约

1年以上至2年(含):每年出具保函日按保1年收取

保函)

函金额的0.4%收取,不低于100元

修改或换开非债务类 担 保 业 务

开立债务类 保函/备用信用证

1年(含)以内:0.3%-1%/年,不低于1000元

1年以上至2年(含):0.4%-1%/年,不低于1000元

2年以上:0.6%-1%/年,不低于1000元

修改或换开债务类 100元/笔,已收取的费用不再退还;增加金额保函/备用信用证

部分按开立费率收取

不足1年按1年收取

保函

100元/笔,已收取的费用不再退还;增加金额部分按0.4%收取。

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09%

1年(含)以内:贷款出账时按贷款金额的0.1%-0.3%一次性收取

银证通、银证转账 未收费

投资分红类保险产品:代理保费的2%

价 格 标 准

备 注

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01% 交易金额的0.001%

按月(季或

承 诺 业 务

授信额度承担费

承担费/月=闲置额度/月×费用率(最高0.5%/月)

闲置额度/月=核批授信额度-实际使用额度/月

年)收取,或者在额度使用期限终止前一次性收取

当前国内外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现状 篇6

保理是一种集客户资信调查、融资、销售账户管理、账款催收以及坏账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国际保理有出口保理和进口保理两种:出口保理是为出口商的出口赊销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帐款催收和坏账担保等服务;进口保理是为进口商利用赊销方式进口货物向出口商提供信用风险控制和坏账担保。

国内保理又可以分为应收账款买断和应收账款收购及代收两种:应收账款买断是以买断客户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包括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和信用风险控制及坏账担保等服务;应收账款收购及代收是以保留追索权的收购客户应收账款为基础,为客户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等三项服务。

中国银行在1993年率先申请加入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成为其正式会员至今,国内的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建设银行和民生银行也陆续加入到了国际保理业的队伍中。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应收账款保理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我国银行保理业务的迅猛发展上。以中国银行为例,近年来办理的国际保理业务量每年都成倍增长,2003年达到17亿美元。

在国际保理业务发展的同时,国内保理业务所蕴涵的巨大市场潜力正有待人们的认识和发掘。2003年5月30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关于调整银行市场准入管理方式和程序的决定》,调整银行市场准入管理方式,表明监管当局已经降低了对国内保理业务的市场准入,业务开办由银行自主决定。

2003年7月中国建设银行正式向社会推出国内保理业务,从而成为国内首家经人民银行批准开办国内保理业务的中资银行。作为试点,建行上海市分行为客户累计提供了近6亿元人民币无追索权保理业务,且到期应收账款已全部按时回收,无一逾期或发生争议。建行推出的国内保理业务,包括服务保理、隐蔽保理、有追索综合保理、到期保理、封闭保理和全保理。目前,国内保理业务已经普遍列入了各银行的业务范围。

在保理业务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保理业务的内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2003年11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重新制定并下发了《国内保理业务管理办法》,将国内保理业务范围从原来仅限于销售商与企业之间因购买货物或接受服务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扩大到销售商与地市级(含)以上国家机关、学校和医院等事业单位及团体组织之间。此外,出口企业未能及时到账的出口退税应收款也被纳入了保理业务范围。工行此次颁布下发的《国内保理业务管理办法》是在保理业务市场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根据国家有关的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原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新办法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增加了金融服务功能,以切实保障符合保理业务市场准入条件的客户的融资需求。

与此同时,为保障国内保理业务健康发展,控制融资风险,工行在新管理办法中对防范控制保理业务风险问题也做出了具体规定。比如对保理业务实行融资额度控制并纳入最高综合授信额度进行管理。对无追索权(非回购型)保理业务,银行做担保付款时,要按确认的保理额度与已收回应收账款的差额部分提取100%的专项准备;销售商提供付款担保的,银行按确认的保理额度提取1%的普通准备。

保理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篇7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开始于1987年, 经历了二十多年, 但是就整个市场而言, 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近几年, 我国保理业务突飞猛进, 成长很快, 但也暴露了许多不规范的情况, 甚至有些虚报业务的情形, 具体表现如下:

(1) 许多银行开展保理业务都是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展开的, 尤其是中小型的城市商业银行更是如此, 这些银行在开始保理业务时, 对什么是保理并没有真正理解, 而是抱着先做业务再学习的态度, 很多最终都走入误区。当他们回头再调整时, 却为时已晚。

(2) 随着我国一些保理政策的出台, 保理公司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定位, 我国的保理公司发展有很大的前景。但由于保理公司规模尚小, 缺少专业的保理人才加入到团队中来。而且他们无法从银行取得充足的额度, 即使有客户, 也只能用自有的资金去做业务, 最终导致资金流出现问题, 或者由于收费过高, 使一些保理公司有放高利贷的嫌疑。所以在前几年, 我们的保理业务发展并不是很快。很多国外的金融公司看中了我国的保理业务, 但由于一些法令限制, 也无法在我国投资。

(3) 我国关于保理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我国目前还没有保理业务赖以存在的法制框架, 要想我国的保理业务有长足的发展, 就必须有配套的法律框架来做保障。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虽然对债权的转让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但是缺乏可操作性, 对于应收账款的可转让性以及转让的有效性均没有明确规定, 法律上的空白只会导致无法可依的无据状态。在国际业务方面, 我们虽然接受了《国际保理通则》和《国际保理公约法》, 但这些法律与我国的法律有不一致甚至是冲突的方面, 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 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就无法保证业务的安全进行, 这也加大了保理商的风险。

2 我国保理商面临的风险

由上述我国保理业务的现状可见, 我们的保理商也面临着许多的风险, 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金融环境风险。

经济发生衰退或是不景气扩大, 首先遭受冲击的就是中小企业, 这必然是商业保理公司所面临到的严峻的考验。因为我国的保理公司规模尚小, 企业内部难免缺乏风险应对机制, 加之企业资金流不足, 又难以从银行获得充足的额度, 当金融环境不景气或萧条加剧时, 势力会冲击这些保理公司的发展。

(2) 缺乏相关的法律监管机制。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导致保理业务缺乏法制保护伞, 一方面会使保理商在从事业务中处在不安全的地位;另一方面, 一些企业会借保理的名义, 从事与保理不相关的业务, 甚至是违法业务, 造成行业内鱼龙混杂, 影响我国保理商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

(3) 缺乏法制化的信用体制。

进口商、出口商的信用的保理商是否向其提供保理业务的基础;进口商、出口商的信用状况、支付能力、在银行信用质量都会影响到保理业务是否能顺利进行, 而我国的商业信用体系还不完善, 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因此, 很多进出口企业都采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在这样的环境中, 企业之间存在着欺诈行为, 企业间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收回困难, 甚至银行贷款也存在赖账的情况。保理商在当中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显然, 如果没有法制化的信用体系做保障, 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国际保理业务是很难有发展空间的。

(4) 缺乏专业的保理人才。

从事保理业务的人员, 不仅要对保理业务有清楚的认识, 还要了解国际贸易、国际结算、法律、银行业务等方面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人才不足。有些保理公司没有相关的人员指导, 导致从一开始业务就走上歧途。目前很多保理公司邀请国外的一些保理方面的专家来培训或是从事顾问业务, 表明我国的保理人才还有待培养。

3 我国保理业务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针对我国保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防范, 减少保理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提高我国在国际保理市场中的竞争力。

(1) 国家应该建立健全保理业务的法律体系。我国应该看到保理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 对相关的立法进行完善, 向国际上保理业务发展先进的国家学习, 以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为根本, 尽快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保理业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对于我国现行法律与国际法律不一致或是冲突的地方, 应该及时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保障保理商的利益。同时也应该加强保理行业内的监管, 成立行业内相关的法律规范和相应的监管机构, 杜绝那些从事违规违法的企业, 确保行业内的交易规范化、法制化。而后, 也要加强在法律上明确保理商的法律地位和责任, 保理商在经营中如果出现违反法律或是合同约定的情况, 要有法可依, 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2) 加强保理商的实力。首先公司要有熟悉保理业务的人员, 能为业务发展的方向做指导;其次要有银行作为资金后盾, 保证资金流稳定;再次, 公司的产品、作业流程、组织结构、风险控制、人员管理等都要规范;最后, 树立在客户中的名声和地位, 增加无形的竞争力。

(3) 加强保理商与银行的合作, 使保理公司有强大的经济支援, 避免资金流出现问题。如果保理商一直依靠自有资金从事保理业务, 没有银行的资金做支撑, 势必会影响其成长。保理商要想与银行合作, 必须要先提高自身的价值。如保理商业务要规范, 专业性要强, 风险管理措施充足, 抗风险能力强, 选择正确的客户等, 只要自身的价值提高了, 才会获得银行的支持, 无后顾之忧。

(4) 保理商要加强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出口保理商应该对出口商的信用水平进行调查, 包含出口商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在银行的资信状况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出口商的历史交易情况做详细的调查, 防范不良业务的出现。进口保理商也应该对进口商的信用状况进行详细调查, 进口商作为债务人, 如果债务人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 那么它的清偿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 进出口保理商也应该提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如在行业内建立不良客户名单, 遇到名单内的客户时加强检查和管理;与银行的资信调查建立关联, 借助银行对企业的资信评级来帮助判断交易的风险程度;对一些风险高发的行业要尽量避免, 尽量服务与保理商熟悉的行业。进口保理商和出口保理商之间也应该想到进行资信状况的调查, 选择经营状况良好、财务实力雄厚、应对风险能力强、行业内口碑好的保理商做为合作对象。进出口保理商之间还要建立书面的合同关系, 对双方的权利、义务、风险等进行明确的划分, 约定好出现纠纷时的解决方式, 来确保双方的利益。

(5) 保理商之间相互联合。由于我国的保理业务目前规模还尚小, 在国际市场中的认知度不高, 少数几家资质好的保理公司不如联合起来, 或者是成立行业内交流协会、论坛, 与业内共同分享学习经验, 还可以与银行业联合, 共享双方的资信调查结果。这样也有助于我国保理行业的成长。

(6) 引入国外保理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与国际市场上领先的保理商建立沟通和合作, 学习对方的理念、业务系统、风险评估机制和防范手段。另外吸引国外保理商的投资, 国外保理商可以带来全球的客户, 增加我国保理商的业务, 还可以充足我国保理商的资金流。

4 结 论

虽然这几年我国的保理业务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但目前主要是银行做的保理业务, 保理商的发展还很缓慢, 国内正规保理机构并不多。而保理作为一种贸易融资工具和国际贸易的结算手段, 适应国际贸易竞争的需要, 对于进出口商来讲, 通过转让应收账款, 可以改善财务报表的指标, 还可以通过保理商的风险评估, 了解交易方的资信状况, 避免风险。因此, 保理业务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想实现我国保理行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国家要建立良好的保理环境,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理商也应增强自身的价值,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才能促进我国保理业务的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萍.中国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李先波, 张蓉.国际保理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银行家, 2007 (4) :110-111.

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优势和难度 篇8

保理业务;优势;难度

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赊销逐渐盛行。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证方式下结算货款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于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应运而生。虽然信用证和保理业务都起到了使出口商收款获得银行信用保障的作用。但是,保理业务还有着信用证未能拥有的特殊功能:减少出口商处理应收账款的繁琐事务。保理公司负责账务管理,提供综合性的信息和财务服务。与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比较,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优势在于:

1.简化手续.减轻业务负担

信用证方式下,出口商完全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獲取进口商的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财务成本因此而加大。应收账款保理方式下,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调查都转嫁给保理商负责,消除了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坏账损失,从而节约了管理成本,且省去了开立信用证的繁琐和费用开支。

2.为出口商赢得融资,为进口商争取付款时间

在当前国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企业融资变得相当困难,开展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有利于出口企业的融资,使企业可以即时回笼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形成良性循环。进口商也可以因为开展保理业务而争取到延期付款,采取有竞争力的付款方式,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扩大购买力。

3.企业风险有保障,银企双赢业务

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以商业信用为基础,收款风险完全由出口商承担,而应收账款保理业务以银行信用为基础,风险转移给保理商分摊或承担,根据契约,保理商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作为承担风险的补偿。企业将全部或部分应收账款转移给保理商,既能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又培养了客户的成长性和竞争能力,还可以为银行创造更多的优质客户资源,实现银企的长远共同发展。

4.扩大销售,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结算方式的竞争成为一种新的竞争手段,由于开展保理业务能够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企业可以抛开一切思想包袱,不再畏手畏脚,参与公平竞争,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开展保理业务的优势虽多,但由于这项业务目前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因此,开展保理业务仍然具有相当的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显性成本高。开展保理业务的实质是抵押应收账款以获取融资资金,保理商根据企业应收账款的品质,折价购买。从表面上看,企业的现金流是在增加,但由于需要支付高额的保理费,实质上收入和利润却相应减少,企业管理成本增加,负担加重。

如果出现保理商免责的贸易纠纷,出口商将面临收款危机。出口商与保理商签订保理合同,并不意味着企业的风险全部消除,如果因货物的数量、交货期限、质量规格与合同不符遭到进口商拒付货款时,保理商将免除信用担保责任,且有权将事先支付给企业的货款追索回来,所有的经济损失和因贸易纠纷可能导致的或有支出将由出口商自行承担。所以,有些保理商为了使自身免责,而帮助进口一方在贸易纠纷中胜诉。更有甚者,保理商与进口商勾结,骗取出口商的货物,再根据免责条款,让自己脱离担保责任,使出口商蒙受经济损失。

保理业务提供的服务项目有限且专业知识欠缺。目前,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保理业务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为客户提供融资和账款托收方面。而其它方面,包括销售账务管理、坏账担保等,则较少提供。由于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银行的专业人员太少,现有的专业人员对新知识掌握不够,也成为阻碍保理业务发展的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国际保理业务是一种适合现代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的结算方式,必将为各行业所采用,而且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外资银行间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也开始致力于保理业务的开拓。

[1]刘晓晖.国际保理与传统支付方式的比较分析.管理与财富(学术版).2009.05

上一篇:通信设备实习总结下一篇:医疗器械基础知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