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价格监督检查试行办法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甘肃省价格监督检查试行办法(精选5篇)

甘肃省价格监督检查试行办法 篇1

第一条 为了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规范价格和收费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甘肃省价格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商品价格、经营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 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依法对价格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条 价格主管部门进行价格监督检查时,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和职权对当事人进行调查、询问,并有权检查、复制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计算机存储数据、文件等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干扰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实施价格监督检查。

在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事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依法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价格主管部门不得将依法取得的证据或者了解的情况用于价格监督检查以外的目的,不得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

第六条 价格主管部门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团体代表参加价格监督检查活动。

价格主管部门可以聘请社会有关人士担任价格执法监督员,对价格监督检查活动进行监督。

第七条 消费者组织、职工价格监督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以及消费者,有权对价格行为进行社会监督。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群众的价格监督作用。

第八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价格主管部门接到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予以登记,对属于职责内的举报事项,应当受理并依法调查处理,并在办结后3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

有管辖权的部门调查处理,并告知举报人。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举报人不便直接向被举报人领取多收价款或收费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代举报人办理。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价格违法行为有功人员,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应当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并对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给予配合。

第十条 经营者的定价行为、收费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实行经营者定价的商品和服务,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和省制定的作价办法、价格行为规则和价格规范。

餐饮服务项目经营者的调料费、空调费、茶位费、座位费、餐具消毒费、开瓶费、餐具使用费等计入成本,不得以此名目收取价外费用或以其他形式价外加价。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经营者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对交易对方不利的条件、环境等,威胁交易对方接受高价商品或者服务;

(二)以指定种类、数量、范围等限定方式,强迫交易对方接受高价商品或者服务;

(三)以搭售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强迫交易对方接受高价商品或者服务;

(四)以视同交易对方默认接受等方式,变相强迫交易对方接受高价商品或者服务;

(五)借助行政性权力,强迫交易对方接受高价商品或者服务;

(六)强迫交易对方接受高价商品或者服务的其他行为。

高价是指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高于同期同类商品或者服务市场平均价格的30%以上。

市场平均价格由市州价格主管部门测定,并予以公布。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在收费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高于或者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收费;

(二)提前或者推迟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三)自立收费项目、自定标准收费;

(四)对已明令取消或停止执行的收费,不停止执行或者变更名称继续收费;

(五)不执行收费减免优惠政策收费;

(六)采取扩大收费范围、增加收费频次、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改变收费环节、延长收费期限等方式收费;

(七)违反规定以保证金、抵押金、滞纳金、储蓄金、集资、赞助以及其他形式变相收费;

(八)未履行管理职责、不提供服务或者降低服务标准收费;

(九)无合法依据,强制要求管理对象参加培训、学术研讨、技术考核、检查排序评比、公告等活动,或强制要求管理对象加入学会、协会等社团组织,并收取费用;

(十)无合法依据,利用职权为他人代收费用;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乱收费行为。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收费主体,将自己实施的收费项目委托其他单位实施;不得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委托下属单位、中介机构、社会团体进行盈利性服务收费。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应当遵守收费许可证管理规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申领收费许可证收费;

(二)收费依据已经变化,未按规定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注销手续继续收费;

(三)未按规定参加收费许可证审验继续收费;

(四)伪造、涂改、转借、转让收费许可证收费。

第十五条 经营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应当明码标价、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第十六条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由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并可暂扣或吊销收费许可证;无法计算违法所得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提请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提请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受委托单位应当将所收费用退还缴款人;无法退还或在规定期限没有退还的,收缴国库。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0%至20%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法律、法规对经营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的价格违法行为有明确处罚规定的,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或服务对象多付价款的,责令限期退还,退还期限最长不超过15日。难以查找多付价款的消费者或服务对象的,责令公告查找,公告查找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0日。

经营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拒不按照前款规定退还消费者或服务对象多付价款以及期限届满没有退还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予以没收,消费者或服务对象要求退还时,由经营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价格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活动进行监督。下级价格主管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违法或者处罚不当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超越管理权限定价、调价、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由上级人民政府或价格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提请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经营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依据越权文件制定价格,增加收费项目和调整收费标准的,责令改正,退还多收价款;无法退还的,收缴国库。

第二十六条 价格主管部门在价格监督检查活动中有下列行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证据,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对价格违法行为不依法处理的;

(三)玩忽职守,对承办的价格举报事项拖延、推诿或者不依法办理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将依法取得的价格检查资料用于价格监督检查以外的其他目的;

(五)在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中索取、收受财物的;

(六)违反监督检查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七条

甘肃省价格监督检查试行办法 篇2

第一条 检查目的

为加强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与监督, 掌握全国森林抚育试点开展情况, 监测和评价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实绩与成效, 为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全面推进全国森林抚育工作,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编制依据

(一) 《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09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 (财农[2009]464号) 。

(二)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框架意见〉的通知》 (林规发[2010]27号) 。

(三)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和<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的通知》 (林造发[2010]20号) 等文件及有关规定。

第三条 检查对象

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省级实施方案编制框架意见〉的通知》 (林规发[2010]27号) 编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方案的单位。

第四条 检查形式

检查验收采取县级自查、省级核查验收、国家抽查的形式, 由县级试点单位对所有抚育地块进行实测自查;省级单位在县级自查的基础上, 会同本级财政部门组织核查验收, 核查面积比例不低于计划任务量的5%;国家林业局根据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的核查验收报告, 会同财政部组成抽查工作组, 开展抽查工作。

第五条 检查内容

(一) 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分解下达情况

1.省 (自治区、直辖市、森工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省)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年度任务分解下达情况。以省为单位自上而下逐级核对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年度任务总量和分解下达情况。

2.县级 (林场、林业局, 以下简称县)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编制情况。依据《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以及省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方案, 对县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作业设计是否与省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方案紧密衔接, 是否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备案;作业设计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有关要求等。

(二) 抚育作业实施情况

1.任务完成情况。重点核实抚育面积完成情况, 是否存在虚报、多报以及重复上报抚育面积问题等。

2.抚育作业质量。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因不按作业设计施工, 出现超证采伐、越界采伐、乱砍滥伐、采好留坏以及开林窗等问题;是否存在擅自变更小班作业位置、改变抚育对象、改变抚育方式等问题;是否存在其他违规行为等。

3.抚育采伐许可证的核发及管理情况等。

(三) 组织管理情况

1.是否成立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2.项目审批、公示制度和程序是否依法合规。

3.是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

4.是否按规定建立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档案。

5.是否开展省级核查验收。

(四) 成效监测情况

1.成效监测任务是否已经落实到科技支撑单位, 省级成效评估结果是否按要求报国家林业局。

2.是否根据不同森林类型、抚育措施、区域分布等情况, 选择确定森林抚育监测点, 科学布设对照监测样地 (以下简称“对照样地”) 。

3.是否在抚育后一年内以及第三、第五年定期对森林生长、森林结构、森林健康、林下植被、森林碳汇变化等进行调查。

4.是否对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的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

5.是否建立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成效监测档案, 是否做到档案资料完备齐全, 图表、数据和影像资料一一对应。注:2009年度任务只检查成效监测基准数据。

第六条 准备工作

(一) 技术准备:组织检查验收人员学习《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和〈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的通知》 (林造发[2010]20号) 、《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GB/T 15781-2009)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开展好技术培训。

(二) 资料设备准备

1.检查验收调查表和统计表及电子文档。

2.便携式电脑、GPS定位仪、测绳、围尺等设备。

3.受检县级单位地形图 (1∶5万或1∶1万) 或带有准确坐标网格的小班作业图纸。

第二章技术标准

第七条 标准依据

(一) 《森林抚育规程》 (GB/T 15781-2009) 。

(二)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DB23/T 1250-2008) 。

(三)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18337.3-2001) 。

(四)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 1646-2005) 。

(五)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1690-2007) 。

(六) 省级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标准) 等。

第八条 主要检查因子

(一) 小班检查因子

1.实测面积:指现地实测的小班面积。

2.平均胸径: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伐前、伐后平均胸径。抚育小班林分平均胸径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

3.树种组成: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主要树种株数或蓄积比例。

4.小班株数: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抚育前株数。

5.郁闭度: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抚育后郁闭度。

(二) 对照样地调查因子

1.对照样地面积:对照样地实测面积。

2.树种径级株数:不同树种各径级的株数。

3.树种径级蓄积:不同树种各径级的蓄积。

4.郁闭度:同上。

第九条 抚育方式及要求

(一) 抚育间伐

1.透光伐:在林分的幼龄林阶段、开始郁闭后进行的抚育采伐。间密留均、留优去劣, 调整林分组成, 为保留木留出适宜的营养空间。天然林抚育采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6, 人工林郁闭度不低于0.7。

2.生态疏伐:在特用林和防护林的中龄林中进行。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 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伐除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灌木;对风景林的景观疏伐, 按《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 (GB/ T18337.3-2001) 中的5.2.1.2.4条规定执行。

3.生长伐:在中龄林阶段进行的抚育采伐。伐除生长过密、生长不良和影响目标树生长发育的林木, 进一步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 加速保留木生长, 缩短工艺成熟期, 提高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抚育后郁闭度应保留在0.6-0.7, 飞播林伐后郁闭度控制在0.7-0.8。

4.卫生伐: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森林中进行, 选择性地伐除已被危害、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抚育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以上。

(二) 人工修枝

在中幼龄林阶段进行, 主要适用于天然整枝不良的林木。要求幼龄林阶段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1/3, 中龄林阶段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2。

(三) 割灌

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的中幼龄林中进行。采取机割、人割等不同方式, 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

第十条 小班作业质量合格的条件

(一) 主要调查因子准确无误。

(二) 抽检小班无作业设计图、改变作业地点、改变抚育方式、越界采伐、无证采伐、禁伐区采伐、作业设计未经批准已作业的为否定因子, 满足其一即为不合格小班。

其他详见《抚育间伐小班作业质量综合评价表》、《修枝割灌小班作业质量综合评价表》。

第十一条 抚育作业设计合格的条件

(一) 由具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的抚育作业设计, 内容符合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方案和森林采伐更新的有关规定。

(二) 主要调查因子准确无误。

(三) 抚育措施和抚育对象符合有关技术规定的要求。

(四) 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格式符合有关要求, 图表数据完备且一一对应。

(五) 抚育作业设计档案管理规范。

其他详见《抚育作业设计质量综合评价表》。

第十二条 对照样地的合格条件

(一) 对照样地的布设具有典型代表性, 能真实反映抚育成效。

(二) 对照样地的调查因子准确无误。

第三章检查验收方法

第十三条 听取汇报

(一) 受检单位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方面的政策、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等执行情况以及制定的管理办法。

(二) 受检单位执行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方案、组织管理、抚育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三) 受检单位对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 查阅和收集资料

(一) 省级资料

1.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分解下达的文件。

2.省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方案。

3.省级成效监测实施方案。

4.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等。

5.省级核查验收报告和有关材料、省级成效监测结果和有关档案资料。

6.全省主要树种 (组) 根径材积表、一元或二元立木材积表、树种出材率表等。

7.省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汇报材料。

(二) 县级资料

1.县级自查报告及相关说明。

2.县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和有关材料。

3.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施工作业合同, 补贴资金支付使用情况的说明及相关票据或凭证。

4.最新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森林资源统计表和档案。

5.森林资源分布图和林相图。

6.抚育试点在促进农林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量化数据和典型资料。

7.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采伐许可证发放情况及说明。

第十五条 检查样本的组织和确定

检查采取按类型抽样的方法, 以省为单位, 依次确定县级单位和受检小班, 具体方法如下:

(一) 省级样本

省级试点单位抽查率为100%。

(二) 县级样本

县级样本的检查包括对省级核查验收情况的复查和国家检查验收抽查两部分内容 (以下简称“复查”和“抽查”) , 这两部分采用相同的检查验收方法。

1.受检县个数的确定:

按照县级单位个数15%-25%确定受检县,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①县级单位个数不超过12个的, 抽取25%。

②县级单位个数超过12个的, 抽取15%。

③县级单位个数超过30个的, 抽取12% (以上均四舍五入取整) 。

复查受检县个数占受检县总数的30-50%。

2.受检县的确定: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经营业务主管部门确定各省县级样本的起始号和间隔号, 按复查和抽查分别抽取, 具体方法:

复查:将省级核查验收过的受检县按上报面积从大到小排序 (任务相同的按行政顺序排序) , 按照起始号和间隔号循环抽取 (遇死循环, 可从下一县重新开始抽取, 间隔号不变) , 直至满足复查受检县个数。

抽查:将省级核查验收未检查到的受检县按上报面积从大到小排序 (任务相同的按行政顺序排序) , 进行循环抽取 (遇死循环, 可从下一县重新开始抽取, 间隔号不变) , 直至满足复查受检县个数。

如果省级检查验收未检查到的受检县个数不能满足抽查所需县的个数, 则可在小班抽样中进一步区分。

3.受检县检查面积的确定:根据受检县上报面积的1%-10%确定检查面积,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①受检县上报面积1 000-5 000亩, 检查10%。

②受检县上报面积5 001-10 000亩, 检查5%。

③受检县上报面积10 001-20 000亩, 检查3%。

④受检县上报面积20 001-35 000亩, 检查2.5%。

⑤受检县上报面积35 001-45 000亩, 检查2%。

⑥受检县上报面积45 000-55 000亩, 检查1.5%。

⑦受检县上报面积55 000亩以上, 检查1% (以上均四舍五入取整) 。

(三) 受检小班

将受检县小班按上报面积从大到小排序, 根据起始号、间隔号循环抽取受检小班 (遇死循环, 可从下一小班重新开始抽取, 间隔号不变) , 直至实抽面积满足受检县应查面积 (相差±10%以内) 。每个县受检小班不应少于3个。

当复查和抽查受检县同为一个县, 则按照复查小班和抽查小班分别抽样, 具体方法同上。

(四) 受检对照样地

根据省级对照样地, 每种作业方式抽取一个样地进行检查, 每个省级单位不低于两个。

第十六条 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对象为抽查县所抽中的森林抚育试点受检小班和部分对照区监测样地。检查时应携带伐区调查作业设计和伐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单等资料。

(一) 小班调查

1.面积检查:采用GPS控制点与地形图 (或作业设计图) 调绘相结合的方法求算面积, 当实测面积与设计面积相差≦±5%时, 认可小班上报面积, 否则以实测面积为准。

具体方法和要求:

当小班全部以山脊、沟壑、河流、道路等明显地物为边界时, 经与作业设计核对后, 可在明显地物处设置1个GPS控制点。

当小班部分以山脊、沟壑、河流、道路等明显地物为边界时, 其余边界用GPS实地测量, 且GPS控制点不少于三个。

小班无明显地物边界的, 按照小班面积设置GPS控制点, 要求GPS点能够精确反映小班面积和空间位置, 正确反映小班基本轮廓形状。

1-100亩小班设置4个及以上GPS控制点。

100-500亩小班设置5个及以上GPS控制点。

500亩以上小班设置6个及以上GPS控制点 (以上均四舍五入取整) 。

2.样地布设和检查:采用实测样地的方法推算小班检查因子, 根据小班作业情况布设面积为1 000m2的样地, 75亩以下 (含75亩) 小班设置1个样地, 75亩以上小班按照面积的2%确定样地个数 (四舍五入) , 最多不超过5个样地。

检查人员应根据小班作业设计图纸事先确定好样地的基本位置, 到作业区后,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布设样地, 按照小班调查表测量和记录样地内各项调查因子, 并记录样地中心点GPS定位数据。

(二) 对照样地调查

1.面积检查:采用GPS控制点与地形图 (或作业设计图) 调绘相结合的方法求算面积, 当实测面积与设计面积相差≦±5%时, 认可设计面积, 否则以实测面积为准。

2.主要因子的检查:实测对照样地, 按不同树种进行每木检尺, 并填写《对照样地调查表》。

3.对照样地的定位:用GPS定位对照样地, 每个对照样地至少设置4个定位控制点, 并填写《小班边界/样地GPS点 (公里网格) 记录表》。

(三) 其他要求

外业调查如遇洪水冲路、塌方等特殊原因无法检查小班时, 应先查其他小班, 待道路通行后再查;确实无法进入检查的, 请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和相关证明 (盖公章) , 检查验收小组应及时上报备案, 并另行抽取面积相近的小班进行检查。

第十七条 内业工作

(一) 检查验收阶段

1.要求当天完成检查小班检查因子的计算和数据填表工作, 每个县外业检查验收完成后, 检查组应安排在受检县完成内业数据处理工作, 并建立检查验收外业调查电子文档。

2.检查组组长负责组织收集整理各类资料、表格、图件, 避免遗漏调查数据和资料, 做好成果汇总的前期准备工作, 检查组完成受检县检查任务后, 应向受检县就检查验收情况进行意见反馈。

(二) 成果汇总阶段

1.认真梳理检查验收阶段的外业调查资料, 按照省、县、乡、小班建立层级分明的检查验收资料档案。

2.建立和完善电子文档, 做到小班、图形、数据、表格一一对应。

3.根据外业调查数据、收集的资料, 提炼汇总检查验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值得推广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意见和建议等。

第四章检查验收成果

第十八条 提交成果

检查成果包括省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年度检查验收报告。具体内容包括, 检查验收工作开展情况、抚育任务完成情况、抚育作业质量、抚育试点的组织管理情况、抚育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 并总结各地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等。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国家林业局对各试点省份、森工集团公司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的抽查工作。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一条 附表

调查表1 抚育间伐小班调查表

调查表2 修枝割灌小班调查表

调查表3 对照样地调查表

调查表4 小班 (对照样地) 边界/样地GPS点 (公里网格) 记录表

调查表5 小班 (对照样地) 形状和样地布设示意图

调查表6 抚育间伐小班作业质量综合评价表

调查表7 修枝割灌小班作业质量综合评价表

调查表8 对照样地布设情况评价表

调查表9 抚育作业设计质量综合评价表

调查表10 县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组织管理情况调查表

调查表11 县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成效调查表

统计表1 省 (区、市、森工集团公司) 县级抽样表

统计表2 县 (林业局、林场、市) 小班抽样表

统计表3 小班调查情况统计表

统计表4 县 (林业局、林场、市) 检查工作量统计表

统计表5 检查验收资料收集统计表

统计表6 省 (区、市、森工集团公司) 年度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检查验收综合评价表

统计表7 县 (林业局、林场、市) 年度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检查验收综合评价表

甘肃省价格监督检查试行办法 篇3

广州市建委、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

为加强有形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联动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我厅制订了《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

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宣传、学习、贯彻落实,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贯彻实施的有效措施,确保这项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各市必须确定一批新建工程项目先行实施,并认真跟踪、总结,今年底前必须全面实施。各市应将确定实施的工程项目名单于今年3月底前报我厅。

各地在实施本《办法》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反映给我厅。

广东省建设厅

二00四年一月十九日

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和监理招标中标后,按照招标文件、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和工程合同的约定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必须招标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和监理招标中标后的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监督检查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造价管理等机构对建设、施工(含施工总包和分包单位)、监理等单位执行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履行投标承诺、工程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省建设厅委托广东省建设信息中心建立全省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信息系统),各市要以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建立健全本地的相应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单位必须通过该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填报本办法要求填报的资料,确保建设工程项目中标后的工程管理信息公开,方便政府和社会监督。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检举和投诉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中标后建设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七条 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如实填报《施工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见附表1)及《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见附表2),并由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审查确认。

第八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应审查施工或监理合同的主要条款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是否一致,所提交的文件资料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记录内容是否一致,发现有不一致的,应予以纠正。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依法加强对施工总分包的管理,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有载明分包

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可同意分包,并在合同中约定。建设单位不得指定分包单位。

中标单位应自签订施工合同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填写《施工总分包情况报告表》(见附表3)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确认后,由监理单位在信息系统上填报(没有委托监理的由建设单位负责填报,下同)。

第十条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设计变更或其他原因造成分项工程造价变更大于5%的,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监理单位应当在发生后15天内,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报《建设项目工程量和工程造价重大变更主要原因分析报告备案表》(见附表4),并接受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投标文件确定的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除发生下列情形之一外,不宜更换:

(一)因重病或重伤(持有县、区以上医院证明)两个月以上不能履行职责的;

(二)主动辞职或调离原工作单位的;

(三)因管理原因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施工单位认为该项目经理不称职或监理单位认为该项目总监不称职需要更换的;

(四)无能力履行合同的责任和义务,造成严重后果,建设单位要求更换的;

(五)因违法被责令停止执业的;

(六)因犯罪被羁押或判刑的;

(七)死亡。

发生上述情形需要更换的,施工或监理单位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填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班子变更情况报告表》(见附表5),并附上有关证明文件,经审核同意方可变更。同意变更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变更的内容。

更换后的项目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应与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所确定的项目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的主要条件一致。

第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到位情况和施工总分包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每两个月至少检查一次。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

(一)施工管理人员到位情况。重点检查:

1.项目经理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是否与《施工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一致;

2.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主要监理人员是否与《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一致;

3.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人员的变更是否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二)施工发包和承包情况。重点检查:

1.建设项目分包是否符合《建筑法》有关工程发包、承包的规定和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

2.工程项目组织分包后,是否及时填报《施工总分包情况报告表》,填报内容是否属实;

3.施工现场是否有投标文件载明的大型机械设备,如有变化,理由是否充足。

(三)填写《建设工程中标后监督检查记录表》(见附表6)。发现有下列行为的,应及时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查处:

1、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与中标情况登记表不一致的;

2、项目经理或总监理工程师现场管理不到位的;

3、投标文件没有载明分包而分包或分包内容与投标文件载明的分包内容不一致的,转包、违法分包的;

4、项目经理承担超过一项的工程项目或总监理工程师承担超过三项的工程项目任务的;

5、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事项的。

第十三条 工程竣工结算后5天内,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在管理信息系统上填报《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备案表》(见附表7)。

第十四条 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有下列行为,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还应记入单位的诚信档案,并在信息网上公布:

(一)建设单位违反规定指定分包单位的;

(二)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或违反投标承诺分包工程的;

(三)监理单位转让监理业务的;

(四)非原参加投标中标的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施工(监理)或在实施过程违反第十一条规定更换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的、项目的其他主要管理人员或监理人员与中标文件确定的人员不相符的;

(五)投标文件确定的大型机械设备没有进入施工现场的;

(六)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串通,签认虚假工程量或工程造价的;

(七)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行为。

第十五条 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下列行为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还应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网上公布:

(一)施工现场管理或现场监理不到位的;

(二)非本人资格证书登记所在的单位从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或监理工作的;

(三)与有关单位管理人员串通,签认虚假工程量或工程造价的;

(四)项目经理同时承担超过一项工程项目或监理工程师承担超过三项工程监理任务的;

(五)违反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行为。

项目管理的其它人员有上述行为的,参照上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 其它工程建设项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各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附件:1.施工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

2.监理招标中标情况登记表

3.施工总分包情况报告表

4.建设项目工程量和工程造价重大变更主要原因分析报告备案表

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班子变更情况报告表

6.建设工程中标后监督检查记录表

甘肃省村干部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篇4

省委办发〔2008〕118号

各市、州委,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甘肃省村干部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是省委、省政府今年为民办的“14件实事”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各地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全面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12月4日

(此件发至县)

甘肃省村干部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村干部的关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激励和保障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村干部,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经组织任命或民主选举产生的现任建制村党支部(包括总支、党委)书记、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文书。

第三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实行完全个人账户,采取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按照业务经办和基金分开管理的运行机制,业务由县级社会保险机构经办,基金由省级统一管理。

第二章 费用筹集

第四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实行按年缴费,年缴费总额不低于1000元,个人承担缴费总额的30%,政府补贴缴费总额的70%。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及物价指数变化等因素,可适当提高缴费标准。第五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费的政府补贴部分,由省、市(州)、县(市、区)三级财政承担,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省级财政按各地建制村分类区补助,一类地区(兰州、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每村每年补助1600元,人均400元;二类地区(白银、天水、平凉、庆阳、定西)每村每年补助1800元,人均450元;三类地区(陇南、临夏、甘南)每村每年补助2000元,人均500元。不足部分由市(州)、县(市、区)财政承担。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可以适当提高财政补助标准。

第六条 村干部上半年任职的,当年7月1日起享受政府补贴;下半年任职的,次年1月1日起享受政府补贴。

村干部上半年离任的,当年7月1日起停止政府补贴;下半年离任的,次年1月1日起停止政府补贴。

第三章 个人账户管理

第七条 县(市、区)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2008年1月1日起负责为村干部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政府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第八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在国家统一规定前,暂按人民银行公布一年期记账利率计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对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结息一次,新增利息计入个人账户。

第九条 村干部在参保缴费及待遇享受期间死亡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本金及利息)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同时注销个人账户。

第十条 村干部任职期间因各种原因离职、辞职或被撤职、免职且不满60周岁的,停止政府补贴。已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其个人账户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并计算;未开展的,可按规定选择一次性将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退给本人。

第十一条 村干部参保缴费期间因触犯刑律,被判刑、拘押、服刑的,停止政府补贴,个人账户封存。服刑期满后,可继续选择参加相关的社会养老保险,原个人账户可转移接续,也可按规定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退给本人。

第四章 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后,村干部参保缴费不满3年,年满60周岁,且已离任的,在没有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地方,如本人愿意,可以将个人账户储存额退给本人。缴费满3年以上,年满60周岁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见附表),计发养老金。

第十三条 村干部年满60周岁仍在任的,个人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政府继续补贴相应部分,从离任的次月起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第五章 基金管理和监督

第十四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由村干部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基金利息等组成,全部纳入省级财政专户统一管理。

第十五条 省、市(州)、县(市、区)三级财政部门设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户。

第十六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实行逐级汇缴制度。市(州)级财政专户将所辖县(市、区)上解资金在每年年底前上解省级财政专户。

第十七条 村干部养老金发放,实行逐级下拨制度。市州级社会保险机构将所辖县(市、区)养老金支出预算汇总后上报,省级社会保险机构审核批准后,由省级财政专户拨付市州级财政专户,市州级财政专户再将资金拨付县区级财政专户。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从同级财政专户申请资金,负责村干部养老保险待遇的发放。

第十八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在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收益不低于同期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账利率的基础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投资运营,以保值增值。投资运营的收益记入村干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运营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章 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第二十条 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协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财政和民政部门配合,共同组织实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经办。

第二十一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调整,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并负责经办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负责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做好政府补贴的筹集、村干部个人应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解缴以及财政专户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 县(市、区)组织和民政部门负责参保人员身份的认定。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征收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管理和待遇计发;负责个人账户管理、编制养老金支出预算,指导乡镇做好相关经办工作。第二十五条 乡镇党委政府负责村干部养老保险的宣传动员、组织参保、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缴养老保险费和待遇享受人员的认证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地要加强农村社保机构建设,确保必要的人员和经费,业务经办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致使村干部养老金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或者造成基金流失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八条 以伪造证件或者其他手段多领、冒领养老金的,由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责令退还;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与国家政策不相符时,以国家规定为准,并适时修订。

第三十条 各市(州)、县(市、区)已经开展了村干部养老保险的,要统一规范到本办法上来。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甘肃省价格监督检查试行办法 篇5

(2008年10月27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省高校辅导员的聘任、管理、教育、培养和考核工作,以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工作队员队伍,结合我省高等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法。

第二条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第三条 各高等学校应把辅导员队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第二章 组织领导与聘用

第四条 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其中辅导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由各学院分党委(党总支)负责,岗位培训、业务管理和工作考核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学生工作部(处)是辅导员管理的职能部门。

第五条 专职辅导员的选聘工作由各高等学校人事部门会同学生工作部(处)共同负责实施。辅导员的工作调动或岗位调整须经学生工作部(处)同意。辅导员兼任各学院(系)分团委(团总支)书记或副书记须经学生工作部(处)和校团委研究决定。

第六条 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学院(系)分团委(团总支)书记或副书记,各学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分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原则上可以兼任学生辅导员。

第七条 专职辅导员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缺员较多的高校要在保证正常教学科研编制的同时,在现有空编中按有关规定配置专职辅导员,编制确有困难的,按程序进行申请。辅导员配备应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高等学校可根据工作需要从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兼职辅导员。

第八条 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从校内外获得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中公开选聘。选聘工作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处)和院(系)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选聘小组,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相关程序进行选聘工作,要确保选聘工作的公开、公正与公平。

第九条 新选聘的专职辅导员原则上要从事至少3年的辅导员工作,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和工作需要确定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鼓励本人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

第十条 辅导员的选聘标准是: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以及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二)新聘任的专职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并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德才兼备,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四)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掌握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突出,从事过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六)符合高校选留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工作要求与职责

第十一条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努力做到对学生思想有引导、学习有辅助、生活有教导、心里有开导、就业有指导,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及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服务工作。

(三)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真学习高等教育理论及管理方法,不断探索和把握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

(四)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定期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由较为准确的把握,能够根据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五)努力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六)深入学生公寓,开展思政工作。各高等学校在每栋学生公寓至少要选派一名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并经常深入学生宿舍,配合做好学生党团活动、文化建设、思想教育及安全工作等。

(七)做好值班与谈心工作。根据学校的安排,参与夜间值班、节假日值班和安全检查工作,经常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并做好谈心记录。

第十二条 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法纪观念教育、安全常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四)积极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五)做好学生事务工作。组织落实学生综合考评、奖学金评定、勤工助学、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国家助学贷款等方面的学生事务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六)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服务基层,自主创业。

(七)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八)认真做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配合各级团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谐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

(九)指导学生党建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教育和培养工作,并加强学生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和作风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培养考核与待遇

第十三条 辅导员应参加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新聘任的学生辅导员原则上必须参加省上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各高校学生工作部(处)应对其进行以政治理论学习、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方法及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日常培训,使新上岗人员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第十四条 加强辅导员队伍培养工作。省委宣传部要加强对高校辅导队伍建设的指导。省高校工委要定期研究和部署辅导员工作。要充分发挥“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作用,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工作交流、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学校人事、组织部门应制定辅导员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训计划,将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整体培养规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要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第十五条 省财政要不断加大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各高校也要划拨专门经费,用于学生辅导员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促进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第十六条 认真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各高校要鼓励辅导员承担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专职辅导员纳入高校教师序列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评审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省人事和职改部门要在辅导员评聘高校教师职务序列和职数方面给予明确规定和倾斜。第十七条 不断提高待遇。各高等学校要根据工作实际,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其实际收入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平均收入水平,并在干部选拔和攻读学位方面给予倾斜。

第十八条 考核工作。辅导员工作每学年考核一次,各高校学生工作部(处)和学院共同负责辅导员的考核工作,考核应侧重思想道德水准、组织管理能力、责任感与事业心、工作绩效等方面。考核工作应吸收学生参与,广泛听取辅导员所在学院学生意见。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意见将作为辅导员岗位聘任、提拔任用、职称评定、评选先进及津贴发放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表彰奖励。各高等学校每两年要开展一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对工作表现突出的辅导员给予表彰奖励,省高校工委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全省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

第二十条 诫勉和辞退。辅导员不能履行岗位职责或工作有重大失误的,各高等学校要进行批评教育和诫勉谈话,限期改正;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师生强烈不满的,应坚决调离岗位。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我省高等学校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

第二十二条 各高等学校依据本实施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校辅导员工作实施细则,并报省高校工委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由中共甘肃省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上一篇:沃尔玛案例分析-答案下一篇:消费信贷发展状况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