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年终工作总结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佛教寺院年终工作总结(精选4篇)

佛教寺院年终工作总结 篇1

玛曲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扎西东珠

(2009年4月)

2008年自西藏拉萨“3.14”事件以来,玛曲县个别藏传佛教寺院僧人也参与了发生在玛曲县“3.16”不稳定事件,事件平息后,根据中央的决策和省州的安排部署,在寺院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成效。现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玛曲县藏传佛教寺院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今后发展与管理等方面调研如下:

一、玛曲藏传佛教寺院基本情况

玛曲地处甘、青、川三省交接地带,总面积10190.8平方公里。辖七乡一镇和河曲马场、阿孜科技师范园区、西科河大鹿养殖场,有36个村委会,238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4.8万人,藏族人口占89%以上,全县信教群众为39100人,是一个以藏族人口为主体的纯牧业县。当地群众与周边13个县都有程度不同的往来,为此,社情民意极其复杂。玛曲县全县共有11座寺院,其中宁玛派寺院2座,活动点1个,护法殿1个。全县有8名**,驻寺**有7名,共有僧人1836人,贫困僧人812名,残疾僧人102名,年迈及无人照料的僧人54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深入扎实细致的调查,目前,玛曲县藏传佛教寺院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寺院基础设施差。一是因寺院建设历史悠久,公用房屋隔墙年久未修,许多经堂堂檐裸露在外的木质材料腐朽脱落;许多土坯垒筑的院墙多处裂缝,面临跨塌和处于危险状态;二是僧人住房简陋,部分住房有倒塌的危险。根据调查统计,玛曲县全县共有11座寺院,其中宁玛派寺院2座,活动点1个,护法殿1个。共有僧人1836人,贫困僧人812名,残疾僧人102名,年迈及无人照料的僧人54名。2008年3.16不稳定事件发生以后,有5座寺院被省州列为重点寺院,这5座寺院共有僧人1093名。参与3.16不稳定事件的僧人67名,其中1人被司法处理,其他66名均作非罪处理。三是吃水困难。多少寺院因吃水困难而去附近的黄河中挑水吃。长期以来,水的问题已捆扰着僧人的日常生活。

(二)僧人生活水平低。玛曲地处纯牧业区,在过去看来纯牧区经济与农区经济发展相对富裕,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发展和生产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牧区经济发展多元化,而牧区经济发展因受自然条件、群众文化素质的发展限制,逐趋单一化,仍然靠天养畜,经济发展仍处于自给半自给的封闭式发展状态,牧区的生产条件十分落后,居住条件非常简陋,导致生活条件改变缓慢,牧民收入单一。藏传佛教寺院僧人的生活来源,大都是以家庭供养为主。调查统计,两寺30%以上的僧人每年除家庭供给维持生活的酥油、糌粑外,自身的年收入不足600—700元。家庭条件较好的就供给的多一些,这也是藏传佛教寺院与众不同的显明特征。同时,僧侣的生活来源靠广大信教群众的施舍和请去颂经而得到一点微薄收入,特别是家庭条件差的部分老弱病残的僧人生活更加清贫,居住简陋。据调查统计,全县僧人中有贫困僧人812名、五保350名和残疾僧人 102名,占僧人总人数的12.38 %;全县无住房和住危房的僧人为812名。面对老弱病残、生活困难的僧人多的现实,地方党委、政府对生活困难的僧人没有实行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也未将寺院的特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同时,对身体残疾的僧人也没有按照有关政策给予扶持。

(三)僧人看病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虽然有了全面迅速的发展。但是,对地处高寒和边远的玛曲牧区来说,年迈的僧人普遍身患风湿等疾病,看病难、缺医少药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乡卫生院基础设施差、医疗技术水平低、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十分短缺。当前开展的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缓慢。并且对僧侣的看病就医未纳入到乡级医保范围,严重影响了僧侣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寺管会基础设施简陋。全县各寺院房屋都年久失修,两寺管会没有一间办公场地。在2008年以来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对僧人进行宣传教育、法制辅导、交流座谈、召集会议,都在寺院的院中草地上举行。因此,尽快解决寺管会基础设施建设是值得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建立健全寺院管理长效机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五)寺管会组成人员无正常工作报酬,难以发挥作用。全县各寺院的寺管会各有组成人员73名,长期仅靠全寺僧人的信任和本人的诚实态度、敬业精神而为寺院、僧人服务,没有享受到政府的一点实惠。

三、对策和建议

建立健全藏传佛教寺院管理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藏区社会稳定和寺院管理的有效保障,有利于加强藏区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寺院的深层次问题,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有效措施,将这项工作有序、稳妥的开展下去,针对玛曲县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建立健全藏传佛教寺院管理的长效机制,是保证寺院正常秩序,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思想上有个新的认识,从大局出发,以全局和政治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包括对策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使命感。必须正确认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宗教的长期性,充分认识做好寺院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统一思想,集中精力,搞好藏区寺院管理工作,确保藏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二)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宗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个社会实体,它不是单纯的思想信仰,它涉及很多群众和活动,是一个社会实体。既然它是社会实体,自然就应受政府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要遵守法律,也不能脱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不能将实体游离于社会之外。那么,在当今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对寺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和健全寺院管理的长效机制。

(1)根据藏传佛教工作的长期性和特点,按照依托属地、分级负责、归口管理、以寺养寺的原则,鼓励和扶持寺院发展生产自养事业。

(2)解决机制问题,把宗教实体作为一个社会单位,纳入地方管理,这对宗教实体来说十分重要。如果机制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可以将寺院和僧人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

(3)强化寺院和宗教部门的管理职责。统战部门作为党委的职能部门,应把握好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的执行,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上提供政治保证。宗教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是行政执法主体,应切实负起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责任。

(4)赋予基层政权组织对寺院的管理权限,进行属地管理。因为,基层组织政权是直接接触者,制定出一套责、权、利相互配套的管理措施,进行管理,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5)强化寺院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自身管理体系。目前,藏传佛教寺院大都建立了寺管会,僧人代表会,一个管理,一个监督,相互牵制,相互作用,这对寺院的管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机制的不完善,没有完全发挥出这些人的积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机制,解决寺管会成员的待遇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做到严格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管理。

(6)充分发挥各级宗教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管理部门是行政执法主体,承担着宗教事务的管理和宗教法规制定、宣传和执行工作。在具体制定政策和管理办法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制定出的办法和措施才能管用、有效。

(7)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宗教代表性人物,大都是在宗教主体中有一定地位的人士,在人民群众中德高望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在关键的时候,他们靠得住、做表率,起作用,能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而且有能力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物色和培养爱国爱教的宗教代表性人物,善于发现和培养爱国爱教骨干分子和积极分子,将寺院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寺院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为藏区的稳定和建设爱国爱教的寺管会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

(8)强化基层组织,搞好党群关系。在基层普遍存在: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关系不和谐,相互脱节,基层干部人浮于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淡薄等问题,而且在当地牧民群众中也存在一些思想认识问题,牧民群众认为,管好、养好自己的牛羊,而基层政权组织,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心态处于相对不依赖,相互无关系的状态,这对当今藏区经济社会稳定是十分不利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鉴于目前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加强和维护藏区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寺院有效管理机制工作,强化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搞好党群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各级干部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已是刻不容缓。

(三)强化寺管会管理建设。目前,藏传佛教寺院大都成立了寺院管理委员会,基本是一个主任、一个副主任,一个参与管理,一个参与监督,对寺院管理起到了有效作用。但是由于寺院经济来源不足,导致基础设施简陋,普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大都是临时腾出一间房,做为寺院管理委员会的场所进行办公管理。因此,建议:将寺管会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由政府出资为寺院修建集图书阅览、电视收看、授课开会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场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持力度,活跃和丰富僧人的生活,给予僧人更多的关爱和扶持。这样让更多的僧人,接受新的知识,了解和掌握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也能及时了解和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也为长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党的大政方针宣传教育,提供便利条件,也为长期在寺院实行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寺管会成员,按照乡属村委会班子成员同等对待,由乡上安排布置检查督促工作,将寺管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纳入村干部管理的范围,每月发给固定补贴。

佛教寺院的游览禁忌和常识 篇2

寺院的大门一般三门并立,即中间一个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又称三门殿。进入三门殿,两旁各有一金刚,即警卫佛的夜叉神,因其手持金刚杵,所以又名“执金刚”。传说,佛前有五百“执金刚”。

天王殿

进入三门后的第一重殿,前供弥勒菩萨,面朝南;后奉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奉四大天王,东方天王“提多罗咤”,意为持国,即能护卫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持琵琶,护东方弗提婆(胜)洲人民;南方天王“毗琉璃”,意为增长,即能使他人增长善根,持剑,护南方阎浮提(胜金)洲人民;西方天王“毗留博叉”,意为广目,即能以慧眼观察、守护民众,金龙缠手,护西瞿耶尼(牛货)洲人民;北方天王“毗沙门”,意为多闻,即有大福的大德,能保护民众财富,持伞,护北郁单越(胜处)洲人民。四大天王也就是俗称的“四大金刚”。其实,在佛教中,金刚和天王是完全不同的神灵。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南天竺人,出生在兜率天。民间也有把布袋和尚当作弥勒菩萨的化身的说话,源自五代时的浙江奉化一带,常有一携布袋的僧人教化民众,信者众;该僧人临终时留下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方才揭开了谜底。

韦驮天,也称韦驮菩萨,传说是南方天王部下的一位将军,因其经常周行东南西三洲(北洲无出家人),护助出家人,故宋代以后,逐渐在寺中塑韦驮天像供奉。

大雄宝殿

即寺院正殿,亦称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大雄即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即佛教的教主,为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领悟成佛,创立了佛教,所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旁一般都塑有两位比丘立像,年老者名“迦叶尊者”,佛涅后被后人称为初祖;年轻者名“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涅后被后人称为二祖。

民间称释迦牟尼佛为如来佛,其实是不对的。如来一词,是指“自心如来”,是诸佛的通名,只要获得佛果,都可称为如来,因此“如来”是“佛”的另一种称谓。

游览禁忌

在寺院游览时,应称僧人为“师”、“法师”,尊称主持僧人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为“喇嘛”,即“上师”之意;忌直呼“和尚”、“出家人”,或其它污辱性称呼。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微微低头;忌握手、拥抱、触摸僧人头部等不当行为。

与僧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婚配之事,或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第7课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教案 篇3

通过欣赏佛教寺院与哥特式教堂了解中西宗教建筑艺术的不同艺术风格并领会其中内涵的中西自然观的不同。(二)主要知识点

1.佛教建筑的基本布局特点与主要建筑形式

2.西方教堂的罗马式 拜占庭式和哥特式的主要特点 3.哥特式教堂的主要装饰特点和建筑的象征意义 4.佛教寺院与哥特式建筑的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佛教寺院与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形式特点及文化理念/,理解东方的“意境美”与“形式美”的含义。提高对我国优秀古代宗教建筑的了解。难点: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异。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能不能告诉我,学生 欣赏 思考 回答

这些建筑你都见过吗?他们属于什么建筑?引出宗教建筑的地位与差异 引出课题 中国宗教建筑(佛教建筑的基本知识

看图片 说明佛教建筑在我国的融合 看图片 说明佛教建筑的形式 佛塔与寺院 教师出示南北方不同塔 让学生观察分析说明佛塔的特征

教师总结:佛的象征。造型多样(楼阁式塔、四门式塔、单层式塔等),从建筑材料上分有木塔、砖石塔、砖木结合的塔等。早期是佛教的主体建筑,隋唐时期佛殿成为主体建筑,塔被移在殿后或另建塔院。也多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北方塔 雄伟浑朴 南方塔 秀丽纤细 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 回答 中国佛教寺院特征

出示 法雨禅寺图片 说明寺院位置 出示 北京雍和宫图片 说明寺院格局平面延展的院落式格局

同一国家 不同民族文化差异 在佛教建筑上的反映 出示 不达拉宫与隆兴寺 和雍合宫 让学生分析异同点 飞檐式 雍和宫 多民族文化融合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

大多与山水相伴,平面延展的院落式格局,安详亲和的环境气氛;再现彼岸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学生思考 回答 学生 欣赏 思考回答

上面我们分析了东方以我国为代表的宗教建筑寺院 那西方呢文化观不同 学生思考

又有什么形式感呢? 基督教建筑 三种形式 出示各自图片进行分析 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教堂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 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拜占庭教堂建筑的一大鲜明特点就是对穹顶的普遍使用。整体造形中心突出。在色彩的使用上,即变化又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都显得灿烂夺目。哥特式 “用石头描绘的童话”“用彩色玻璃编绘的神话”

外形高耸、轻盈、空灵、纤瘦,内部是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画,狭长的大窗子辉煌而神秘。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造成一 种向上飞升、令人神往的天国神秘的幻觉。学生欣赏 感悟思考 回答

佛教寺院与哥特式建筑的比较 不同点: 选择建造的位置 结构布局 建造风格 出示图片 让学生边比较边分析边总结 学生边比较边分析边总结 佛教寺院与哥特式建筑的比较 学生尝试概括 教师总结

是在平面的布局秩序或依山而建的灵活设计中展开主辅相成幽深和谐的格局,殿,塔,楼与园林组合的形式体现了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审美品格。学生思考 总结

海晏县民族团结进寺院工作纪实 篇4

【字体:大 中 小】 2015年06月21日

来源: 海晏县委宣传部

法律进寺院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总面积4854平方公里,总人口3.51万人,辖四乡两镇29个行政村。共有汉、藏、蒙、回、土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85万人,占总人口的48.28%,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0%。海晏县现有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两种宗教。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3座,均分布在青海湖乡,活动点两处(夏格日山佛教活动点和青海湖乡祥和菩提塔活动点),按规模大小依次为白佛寺(省级重点寺院)、佛海寺、麻秀寺,共有僧侣122人、**15人,信教群众达15000余人。伊斯兰教清真活动点1处,位于三角城镇,有阿訇一人,信教群众达500余人。青海湖祭海,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一)加强学习宣传教育,提高创建活动共识。今年以来,我们把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海晏科学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久久为攻,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探索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新的“海晏模式——民族团结进步九措施”,即:一条主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主线不动摇。两个基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为基础,要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为基础。三个发点:民族团结进步始终把民族群众、民族地区、民族关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遵循不渝。四个注重:民族团结进步要注重顶层设计,将《实施纲要》蓝图变为现实;注重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注重法治思维,规范和协调民族关系;注重机制保障,建立机制,人人有责。五个夯实: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人文基础,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宗教基础。六个要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发挥“一把手”的作用,强化“一本经”(即纲要)的引领,突出一年内的重点,培养一支干事的队伍,建立一套管用的机制。七个突破:在宣传教育上求突破,在发展经济上求突破,在改善民生上求突破,在文化融合上求突破,在排查矛盾上求突破,在社会管理上求突破,在健全机制上求突破。八进载体:把民族团结进步上升为地区发展战略,以“八进”为载体,即民族团结进步进乡镇、进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寺院。九项坚持: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必须坚持思想教育引导,不断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必须坚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各民族幸福指数;必须坚持依法治县理念,着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必须坚持社会保障能力建设,提供就业扶持、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服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解决影响发展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及问题;必须坚持群众主体作用,实现群众参与和群众共享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一线工作法”,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必须坚持依法、管用、和谐原则,创新寺院管理长效机制。

全国十二州互观互检团赴白佛寺观摩

(二)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在创建活动中,我局以创建活动促民族宗教工作,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好服务工作,依法维护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以民族宗教工作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营造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利用设立宣传牌、挂横幅、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

(三)以促进民族团结为己任,开启两个共同新篇章。我们始终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决贯彻国办发文精神,落实省、州、县安排部署,全面推动了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1、全面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按照省、州、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会议精神,结合“两节”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活动。一是组织我县宗教界代表人士组成**宣讲组,对甘子河乡牧民进行了民族团结、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宣讲,收到了良好效益。二是结合三月份法制进寺院宣传月活动,统战民宗联合文化、司法部门等在寺院开展了“文化三下乡”活动,受到了众多僧侣的欢迎。同时县民族艺术团在白佛寺广场进行了专场演出,法律大篷车进寺院进行了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等宣讲活动,发放法律宣传资料500余份。宣传月期间法律宣讲12场次,召开座谈会16次,宣传面达98%以上。

2、努力发展民族经济、服务城乡统筹。在推进城乡统筹中,我们依托青海夏华民族企业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填补了县域内清真肉食品产业化的空白,成为了继续推进我县民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龙头和重要标志。

寺院指导员与寺院僧侣共同植树,绿化寺院

三、抓好民族宗教工作

近年来,根据州委、州政府及上级民宗部门的安排部署,从健全和完善寺院寺院日常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积极创新宗教寺院管理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责任和工作措施,极大的改善了全县宗教寺院基础设施条件。

(一)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健全日常管理机制,宗教寺院社会管理体系初见成效。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地区稳定、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及时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相关工作职责,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依法加强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宗教寺院管理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寺院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建立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将寺院社会管理纳入全县目标考核体系,使寺院社会管理工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及时分解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和措施,严格考核考评,激发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县6个乡镇均确定了一名统战宗教干事和29名村级工作联络员,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寺院社会管理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严格落实寺院管理制度,抽调了8名政治立场坚定、宗教业务工作精的工作人员,成立了寺院管理办公室,寺管办在做好日常协调服务、宣传教育的同时,在关键节点、敏感时期,坚持24小时值守,确保了寺院的和谐稳定。

二是增强依法管理机制,宗教寺院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坚持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教育管理与服务引导相统一,严格依法规范各部门管理行为,有效地解决了宗教寺院“由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加强寺院僧侣户籍管理。3座藏传佛教寺院对本寺僧侣照片、基本情况全部上墙公示,完善了僧人台帐,准确掌握了僧人基本信息。严格落实寺院定员和入寺审批制度。新入寺人员个人申报、寺院申请、乡镇政府审查、县民宗部门审批、报州民宗部门备案的报批制度,严格办理入寺手续,同时,严格**转世工作中的各项制度、程序,防止了一佛多转或私自认定和境外认定等现象的发生。严格落实宗教活动报批制度,坚持

“小型、就地、短期”和“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宗教活动的规模和性质,根据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权限,层层依法审批。对较大规模宗教活动从严管理,有效防止了跨地区大型宗教活动的举办。

三是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更加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依法管理寺院社会管理中的相关行政事务,将宣传、公安、城建、财政、交通、民政、司法、国土等部门的管理服务延伸到备宗教寺院,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统战民宗部门全力协调、相关部门依法管理的寺院社会管理工作体制,建立双向评议工作制度,辖区有藏传佛教寺院的乡镇均成立了3至5人组成的寺院监督评议委员会。监评会主任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或村支部书记担任,对寺院民管会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定期评议通报、提出意见建议、开展民主评议,促进寺院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加大宗教人员培训力度。先后对全县各乡镇统战宗教分管领导、宗教干事、县辖各寺院民管会主任、副主任等进行培训560人(次),提高民族宗教干部宗教教职人员素质业务能力。组织民族宗教干部及宗教界人士48人(次)赴省内外考察学习,借鉴省内外藏传佛教寺院社会管理、民主管理、平安寺院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有效地提高了全县寺院民主管理和社会管理工作水平。

我的中国梦——建设和谐寺院

(二)宗教寺院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断加强

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稳步推进寺院社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寺院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及僧侣社会保障问题,一大批寺院水、电、路、经堂、僧舍建设项目陆续实施,广大僧侣被纳入社保范围,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夯实了基础。

一是加快寺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县有三座藏传佛教寺院和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建寺时间较为久远,寺院经堂、僧舍等年久失修,僧侣居住条件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500余万元,实施了寺容寺貌整治工作,并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寺院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重点部位、僧舍建设维修项目。2011年投资128万元新建藏传佛教寺院办公室23间(460平方米)、新建僧舍15套(300平方米);2012年投资140万元修建白佛寺宗教文化广场,投资13.7万元维修麻秀寺大经堂、清真寺大殿,筹措2万元对清真寺院子进行了平整硬化;2013年起整合村容村貌整治项目,投资70万元,改造三座藏传佛教寺院僧舍院墙3000米,为30户僧侣修建僧舍,户均面积40平方米(其中政府奖励性住房户均补贴0.8万元、危房改造户均补贴2万元左右)。县政府投资近160万元,为三座藏传佛教寺院硬化道路7.6公里、修建了健身广场、篮球场等活动场地,投资50万元新建白佛寺、麻秀寺迎宾大门两座。仅2014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共715.3万元,进一步加大寺院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为传承寺院文化,保护寺院文物,我们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今年投资380万元,已完成白佛寺文博馆主体工程。二是整合各类资金222.75万元(其中,项目资金整合82.5万元、自筹140.25万元),实施了33户僧人危房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寺院僧人“住房难”问题。三是争取资金31万元,实施了寺院医务室、值班室和驻寺指导员办公室等“三室”建设;争取资金30万元,新安装路灯30座;投资19.5万元,对三座藏传佛教寺院经堂、僧舍陈旧线路进行了改造;争取资金20万元,新建法物流通超市一座;县医院夏茸尕布白佛祠堂维修投资10万元。四是针对县清真寺办公用房年久失修的问题,调剂民族发展资金10万元,完成清真寺办公室的维修任务。截止目前,全县宗教寺院全部实现水、电、路、通讯全覆盖。

二是重视寺院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在佛教寺院积极挖掘和保护“青海湖祭海”、“彩粉时轮坛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积极探索寺院文化和旅游融化发展的新路子;三是用文化软实力指导和促进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工作。认真开展“十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建立一支宣传队伍,组织“老干部宣教组”和“**僧人宣讲团”,深入牧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引导活动,受到良好效果。编印一套宣传教育知识丛书,购置了一套民族团结系列读本;《海晏宗教》、《海晏民族》正在编审中;《青海海晏达玉民间故事选》已出版发行。制作选播一批宣传专题片,《共绘和谐海晏蓝图》(暂定名)正在制作中。创作演唱一首主题歌,《和谐海晏》歌碟已出版发行;“和谐天籁”和“和谐海晏”两首主题歌在县电视台播放和传唱。编排演出一台文艺节目,完成以“践行群众路线、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一台文艺节目,深入各乡镇、学校、军营、企业等地演出。并在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杯”文艺调研海晏专场演出晚会上取得好成绩。制作展示一批主题宣传牌,在醒目路段和地点,设立大中型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双语”宣传牌10余块。编发一套校本教材,在校园广大师生中阅读中国四大名著和世界名著等书籍,并在校园编发《七彩报》、《耕耘路》等校园刊物,受到良好效果。开展一批主题专访,在《河清海晏》杂志上,专门办了一期反映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文学专刊和民族团结进步专访;在《党的生活》杂志上刊发1期宣传我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领导访谈内容的栏目,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购置一批学习教育书籍,县文化部门购置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的书籍,投放到县城各个书架和基层农家书屋及党员活动室中,以丰富干部群众学习教育引导的载体。选树一批典型人物,选树7名“最美海晏人”,组织开展“最美海晏人”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向社会积极宣传正能量。

三是提高寺院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各项利民惠民政策,让广大教职人员更多的享受到了国家相关惠民政策。截止目前,全县宗教人员已全部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将符合政策条件的20名僧侣纳入了农牧区低保,4名纳入了“五保”供养范围。

四是注重寺院日常工作。一是全力打造“五美寺院”,着重突出宗教寺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是健全日常管理机制。按照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关于开展宗教工作“规范管理年”和“教风年”活动精神,把社会综合治理、政策教育、消防安全等纳入寺院创建活动当中,细化创建标准,推进创建活动有序开展。三是按照有关法规和宗教仪轨圆满完成洛桑嘉洋**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坐床和经师选配工作。四是深入推进“三比一促”活动。

民族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寺院民族团结工作看似是小事,但体现着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关爱,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我局将在省州统战民宗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创新思路、加强措施,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为推动海晏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文明花开春满园 ——神华宁煤集团乌兰煤矿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纪实

http://sx.cwestc.com 2012-12-13 7:57:28

乌兰煤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平安、富美、文明、和谐”的新乌兰为目标,以推进文明建设为主线,不断强化矿井安全管理、党建创新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和谐矿区建设等,呈现出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整治效果明显,党建“12356”工程迅速扩展,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文明生产井然有序,矿区面貌焕然一新,员工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攀升的大好局面,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强化宣传,营造文明创建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中心组、“三会一课”及周三、周五学习日等时间,开展了政治理论、形势任务、业务知识、文明风尚等内容的学习教育培训活动,形成了矿党委中心学习组、党员组织生活会、员工政治学习会等三级政治理论学习格局;精心制作《职工文明公约》、《职工道德标准》、《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行为规范》牌板并悬挂上墙,充分利用广播、《简报》开辟专题栏目;定期在影剧院举办千人培训大课堂,适时邀请专家、学者来矿“传经送宝”,员工学习培训覆盖率100%;每月举办2期中层人员“管理课堂”,使广大干部员工及时了解企业前沿信息、先进文化知识,提升了干部员工的执行力、沟通力。

制度规范,促进文明创建形成机制

制定了《乌兰煤矿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办法》、《乌兰煤矿员工行为规范》,修改完善了《神宁集团乌兰煤矿文明创建管理办法》,采用“红、黄、绿、蓝、黑”五级预警法,进行周督导、旬纠偏、月检查、季考核,对存在的问题以《神宁集团乌兰煤矿文明创建检查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送达到各单位,限时整改。开展了文明区队、优胜班组、优秀员工、文明工作面、文明巷道、安全好矿嫂评选等活动,在巩固自治区文明单位的基础上,文明创建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为争创全国文明单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载体,推动文明创建有效落地

按照集团公司对文明创建转型升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制定下发了《神宁集团乌兰煤矿文明创建工作“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神华宁煤集团乌兰煤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实施方案》,明确了文明创建活动要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主题。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组织员工学习《员工文明礼仪手册》,推广“行为文化十条标准”和“员工文明行为十不准”,聘任不文明行为纠察员18名,不定期地对员工不文明行为进行纠察,大大提升了员工文明道德素养。大力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影响身边人,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身边人,有效地提升了员工的文明素质。

注重引领,党建创新工程迅速扩展

在井下重要岗位、工作面、掘进头等地点安设了创先争优活动牌板和目标任务管理牌板,明确了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及时间节点,使“12356”党建创新工程实实在在落到了实处;采取周点评、月考核、季选树的方法,在全矿选树了3个党员突击队、6个党员责任示范区、9个党员先锋岗作为标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形成了党员争优秀、组织创先进的生动局面;建立了矿党委网站、22个支部网页和270个党员空间,开通了党建工作宣传、党务咨询公开、网上党校培训、党内民主监督、舆情信息采集等功能,实现了党建网站全链接、党员队伍建设全覆盖。

团结协作,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合力

该矿党委始终把党委中心组和基层党支部理论学习,作为提高两级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的重要举措。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带头思考、带头发言,做到了“四有”、“四定”,即:有计划、有记录、有考勤、有笔记;定内容、定目标、定资料、定中心主讲人,极大地提高了理论学习质量。截至11月份,党委中心组和基层领导班子各集中学习12次。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矿党委立即组织两级班子成员进行了系统学习和座谈,并就如何加快新乌兰建设步伐展开了深入研讨,增强了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今年以来,党政负责人与班子副职沟通谈话80余次,采纳班子成员及干部员工建议42条,党政领导班子形成了既有民主集中又有团结和谐的生动局面。

倾力整治,安全质量标准化面貌一新

生产环境整治是文明单位创建的一个重点。今年以来,该矿把安全质量标准化整治与“找、抓、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先后投入4200万元,对井下所有运输大巷、车场石门、机房硐室、采掘工作面等地点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整治。截至目前,规范吊挂电缆11万米、风水管路2.2万米,安装照明灯具2000盏,重新铺设、调整、更换轨道3万米,修砌水沟8600米,巷道硬化地坪7300米,挂网喷浆5090米,铺地砖1780米,打造出精品工作面2个、精品机房硐室3个,使井上下生产面貌和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突出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力量

本着精炼、简洁、可操作性强的原则,精心提炼出安全文化、行为文化、感恩文化和廉洁文化操作标准各10条,并对每一条标准进行了释义,实现了员工从文化理念到行为实践的跨越,形成了具有乌兰特色的“4+10”企业文化创建模式;编印下发《乌兰煤矿企业文化手册》1970册,开展了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企业文化全员过关考试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员学习、践行企业文化理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井下建成了具有人文特色的“班组之家”、“星光大道”、“安全驿站”、“温馨港湾”、“平安大道”、“快乐岛”等文化阵地,用先进的文化引导和武装员工,使员工的文明素养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有了大幅提升。

关注民生,和谐矿区建设温暖人心

今年以来,该矿坚持为员工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投资4154万元新建三座公寓楼,极大地改善了员工生活和住宿条件;投资955万元新建一座锅楼房,彻底解决了矿区供暖问题;投资1900余万元打造“绿色矿山”,矿区植树46万棵,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850万元对矿区道路、工业广场、影剧院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维修,矿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穆斯林群众,增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矿区稳定;为全体员工和离退休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使员工时刻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自觉投身于新乌兰建设热潮。

同频共振,群众工作彰显活力

广泛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和“雷锋梯队”,建立了困难户档案,并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困难员工、工病亡遗属。今年以来,共为582户困难户发放救助款57.5万元,为30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4.6万元,53名员工自愿与同心县下马关乡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并筹集助学款1.04万元;深入推进“12310”特色班组创建工作,坚持每月评选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定期召开班组长工作例会,进一步激发了班组活力;开展了“公推直选”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员活动,全矿57名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员全部由员工“公推直选”选出;扎实开展“零点小分队”、“青年文明号”、“两岗一星”、“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团员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标本兼治,平安单位创建成效显著

该矿认真落实维稳信访责任制、“六五”普法规划,狠抓民族统战工作。坚持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在党的十八大期间,矿及时召开信访维稳专题会议,布置工作、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并采取“人盯人”、“一对一”、“一人一策”等方法,解决矛盾、理顺情绪,杜绝了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确保了党的十八大期间矿区的稳定。深入开展创建“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活动,通过定期巡查矿区重点部位、要害场所,举办爆炸物品管理知识、消防安全知识、道路交通管理知识培训班,观看事故案例展等,增强了员工安全意识,杜绝了各类事故发生。

民族团结一家亲

研究院 兵团催化中心 李静、王小艳:7月18日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传统节日——开斋节,起源于公元610年,先知穆罕默德在沉思默祷时突然接到安拉的启示,命他以“使者"的身份传递穆斯林过开斋节真主的教诲。后来,先知穆罕默德将这个月定为斋戒月,以示纪念。斋戒更是为了让有钱人品尝饥渴滋味,以使他们不要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周济穷人。在这个月里要求人们日出之后与日出之前不吃不喝,做到清心寡欲、表里如

一、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一个月的封斋后,人们欢欣鼓舞、都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开斋节。

新疆是个融合多民族的区域,也是民族矛盾最突兀的地方,民族团结就成为新疆稳定发展的首重之重。我自身理解的民族团结是互相尊重、平等友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帮互助。工作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回族、维吾尔族同事、朋友,我们要尊重其信仰,反对任何带有民族歧视的行为和语言,尽自己的全力维护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伊斯兰教迎来他们盛大节日-开斋节的同时,我也认真了解了“封斋”的丰富内涵,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要饮水思源,更是培养他们坚韧、刚强、廉洁的美德。我相信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相互了解做起才能起到正真意义上的民族团结。

上一篇:人事部门月度工作计划下一篇:新西兰探亲邀请函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