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精选11篇)

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1

密云县第三小学 李晓英

“对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实际上既是社会文明的内涵,也是教育文明的内涵。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的教育就是文明的教育,而不理解人、不尊重人、不关爱人、忽视人的内心世界甚至以人为工具的教育就是不文明的教育。从学生角度来看,除去一些低级不文明的教育行为如体罚之类,不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将学生当成知识学习的工具。学生虽然学习着很多知识,但是学习生活是机械的、沉闷的,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 看到这些精彩的描述,是否会想到今天我们的教育行为还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归根结底,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健康自我的人,不是装入知识芯片的机器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尊重学生的生命、实现文明教育,倾听学生,成为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话题。

瑞典学者乌尔里卡,贝吉马克曾说过:“如果学校里的教师可以认真地倾听学生说话的话,那么教育的目的是可以自然达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倾听艺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呼应学生的生命!呵护其生命以及促进其生命的成长。教师的倾听能力,无疑对学生来说有莫大的帮助,教师倾听什么?如何倾听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教师倾听能力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倾听能力的改变“从教到学”开始

传统的课堂中,我们会设计好一个个紧凑的环节,从开始教师就是主要角色,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被动中敷衍着老师,老师也会欺骗自己说,看他们能跟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就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把孩子教会了。而事实上,一个人知识的获得,应该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建构起来的。这样的知识建构才是成体系的,才是学生真正的能力。

所以,教师的倾听能力首先要改变观念,变教为学,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仔细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的已知和状态,在学生的已有状态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锋,讨论提升。教师只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的进入,不强加于学生任何的知识,而只是让他们在已知基础上不断构建知识,得到真正地成长。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见解,学生之间 的交流是真实的,不会因为敷衍老师口是心非,也不会奉老师为上帝,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形成获取、选择、加工、再生信息的能力, 教师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进行探索,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包容和尊重,倾听生命的精彩

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总会偏爱那些成绩比较好、爱表现的学生,而对那些成绩一般、不太爱说话的学生关注甚少。这些“弱势群体”之所以不喜欢过多地言说,是因为怕自己说错,从而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嘲笑。因此教师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生命的精彩,特别对“弱势群体”教师应该热情鼓励他们提出疑问,给他们创造展示和表达的机会,保护“弱势群体”表达的热情。实际课堂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数学老师讲《长方形的面积》一课。讲公式,当他问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的时候,其中一个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举起了手,老师很高兴,叫了他回答问题,他也回答的很正确。老师很高兴,夸了他一句,顿时,那个学生的神情显得格外自信。这时候,班里有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问老师,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要用长乘以宽?多么真实的问题,没想到老师打趣地说,连XXX都知道,你这么聪明的学生怎么会不知道呢?该老师关注到“弱势群体”,没有什么问题,可问题在于“连XXX都知道,你这么聪明的学生怎么会不知道呢?”这句话表面上看,老师是夸后面这个学生聪明,实质上他隐含的意思是你比XXX还笨,这位老师不仅羞辱了这个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是对那个弱势学生极大的打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倾听每个孩子的情感和需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使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精彩。

教师应该有宽阔的胸怀,能够倾听学生,包容学生,学生处于不断成长之中。他们必然会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应该包容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和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热情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学生创造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而教师要想让学生敢于表达,也必须首先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如果教师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失去表达的欲望, 封闭自己的思想,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还要保护学生表达的热情, 在学生表达不清楚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表达清楚。为他们创造民主、自由、安全的课堂环境,促进每个生命的成长。

三、耐心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

没有耐心的倾听,就不可能发现花开,听到花开的声音。教师倾听是为了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不是为了评价和获得标准答案。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不断发展、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倾听学生的言说,给学生的思维飞跃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比如在学生开始发言之前,不妨给学生一点思考和整理思路的时间,这样学生可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在学生为自己想要说而说不出的时候,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静静地等待一会儿,可以让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在学生准备比较复杂的表达时,需要时间组织语言,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我们的三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之间互动,进行争论,教师在旁边要观察,更要等待,静静地倾听学生的思维,倾听花开的声音,适当的时候参与进来,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下,学生感到无比的安全和放松,思维因此变得更加地活跃。

四、互动与评价,倾听生命成长的过程

说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就是教师的进与退的问题,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们,教师何时退,何时进就是必须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了,教师的进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无法解决时教师的引导和提升,还有就是教师在学生间分歧较大时,需要跟进。实际上真正的课堂倾听,教师的退也不是完全离开学生,而是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倾听他们,还要捕捉声音。倾听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如果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听,而没有任何回应、引导和反馈,那么倾听就变成了单向信息传输,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当教师不仅向学生积极反馈言语和非言语的信息,而且真诚地体验言说者的认知和情感历程,并对此作出反应时,双方才能走向情感的共生、思维的共振。在语言方面,教师可以用一些倾听用语,将学生的表达引入深处。比如说,用“嗯、说得真精彩、这个视角很独特、说得太好了!”这些语言来表示赞同学生的发言。用“继续讲下去、真的吗、等语言来呼应学生的发言,鼓励其继续解释和澄清其观点。这种语言呼应应该贯穿学生发言的始终,但是同时也要注意语言呼应要适度,不能太过太多。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动作和表情给予

呼应。比如,在学生发言的时候,真诚地注视对方,表明你正在集中注意力。如听到赞成之处就点头,听到有趣之处就微笑,听到困惑之处作思考状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一种信号,教师真地在倾听自己,鼓励自己。教师倾听后的有效评价,就像催化剂一样,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认可,成长就会更有动力。

五、交流与反思,教师要善于倾听自我

教学倾听除了倾听学生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倾听自我。倾听我的情绪、我的性格、我的学生预设、我的学生观、我的概念、我的思维和我的知识观。在倾听内心真实自我的同时,进行反思。教师倾听自我意味着教师与自我心灵的对话, 就像《教学勇气》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师对自我的认同和自身完整需要通过教师倾听自我来实现。教师倾听自我,可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与自我的对话,与自我心灵的融合,才能更好地与外界对话。通过与自我的对话, 教师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教学勇气,增强教师对自我的认同感。教师只有认真倾听自己来自心灵的声音,才会从自身内部生出智慧的灵感,用自己不一样的智慧去倾听,去教学,用这种智慧的灵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对话!教学必将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倾听的本质:倾听是将对方视为自己的重要他人,因此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给对方。倾听是要暂时放下自我,暂时搁置自我的需要和期待,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接纳和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走进他人内心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纳、理解他人,同时也不断反观自身,重新理解自我。倾听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基础。教师真诚地倾听,就是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来接纳,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达,自我的需要才能在重要他人的倾听中得到满足,真实自我才能在倾听中发展。

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2

一、晓之以理, 树立积极的倾听意识

所谓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 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 是一种礼貌。二是要“会听”, 要边听边想, 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 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 到了高年级, 还要能听出“话中话”来, 是一种了不起的本领。如何让学生知晓倾听的这些重要性, 树立积极的倾听意识呢? (1) 以富有情趣的氛围, 暗示“倾听”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有限空间, 给孩子以长久的暗示。比如在教室的墙上贴上关于倾听的“名言”, 像“今天, 你在听吗?”“听也是读, 用耳朵来读。”教师布置作业时, 不直接写在黑板上, 而是采用“我来说, 你来写”这种方式……引导孩子倾听, 化有限的空间为倾听的乐园。 (2) 以充满情趣的语言, 诉说“倾听”的重要性。能说会道的孩子总是吸引着教师的目光。在这些孩子“读”“说”时, 教师满面笑容地注视着、倾听着, 而对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熟视无睹。长期下去, 学生不去倾听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如何留意“听众”的状态, 随时予以调整, 以充满情趣的语言激起孩子“倾听”的兴趣呢?教师可以走到孩子们中间, 和他们一起听, 并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对听得认真的孩子及时予以表扬, 对听得不认真的及时提醒。

二、优化教学, 激发浓厚的倾听兴趣

内因决定外因, 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想听、爱听, 他才会主动地去倾听, 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教学,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

(1) 优化课堂提问。 (1) “情境创设”型提问。在我们低段语文教学课堂中,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重要一条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我执教《云房子》时, 设计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小鸟, 小鸟, 你在这宽敞的礼堂里干什么呀?有学生说:“我在宽敞的礼堂里尽情地舞蹈。”老师:“哦, 那是你专用的舞蹈房啊!这里肯定将诞生一个舞蹈家。”学生乐了。有学生说:“我在参加阿姨的婚礼。”老师说:“多气派的婚礼。这礼堂够宽敞的。”学生在情境中认真地听着, 专心地思考着, 完全融入其中。 (2) “故弄玄虚”型提问。此中提问, 问题本身不是目的, 真正目的在于吸引学生倾听, 集中学生听的注意力。用一句句“煽情”的语言激起学生“想听、愿听”的欲望。这种提问在“听读”中用得较多。例如“听写”, 在听写之前, 我总是先让学生听我读词语。一般先听3~5个词语。听过一次, 就请小朋友用笔“复述”。在听读之前, 我往往这样提醒:“小朋友, 比耳力的时刻到了。”学生都摆好了架势。“侧耳倾听”用在此刻最合适了。 (3) “抛砖引玉”型提问。低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一句“你能猜出老师心中的问题吗”或“猜一猜, 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呢”总会令他们集中心智, 侧耳倾听。其实, 我们都知道, 老师的问题学生是猜不到的。我们也明白, 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 他们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此类问题, 贵就贵在让学生明白, 学会倾听, 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 更要用心去倾听。 (4) “化繁为简”型提问。在语文课堂上, 我们必须精简提问。把教案中的许多“?”转化为“。”, 减少随意性的提问,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为学生营造一个明确的思维空间, 给学生一次明确的倾听机会。

(2) 优化教学语言。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当灵活多样地运用语文教学语言, 把握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形象性, 追求课堂语言的艺术性。用充满魅力的语言去吸引学生的眼睛与耳朵。 (1) 导入语——新颖而激趣。导入语应该像磁铁, 深深地把学生吸引。因此, 我们每堂课的导语设计都力求新颖, 并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组织语——民主而有序。充分发扬民主,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我们要经常利用学生上进心强的特点, 使用赞美的语言, 而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在宽容与民主的氛围中, 学生自然会多一点倾听。 (3) 启发语——巧妙而艺术。启发语重在“点拨”。合理运用点拨语, 帮助学生开启学习的门径。振奋精神, 活跃思维, 激活他们身上每一个“倾听”的细胞。 (4) 体态语——贴切而形象。尤其是低段的语文课堂, 我们要抓住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 合理运用我们的表情、眼神、身姿等肢体语言锁定学生的视线, 从而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三、细化要求, 授予必要的倾听方法

给孩子一个具体可操作的、细化了的要求。如: (1) 要专心。在听同学发言的过程中, 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要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 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精妙之处。如果自己不能理解应在同学发言后提出询问或质疑。 (2) 要耐心。不随便给予否定, 即使持有不同的意见, 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样既尊重了他人, 又创设了理解、平和的交流氛围。不打断同学的发言, 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 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给予适当的评价。 (3) 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 要能虚心接受, 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在课上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 有哪些错误, 应该作哪些补充,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等。也可以采取一些语言的引导, 例如:“注意听他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你能比他说得更好吗?”或者:“你听懂他说的了吗?你赞成吗?你有什么疑问要问?”

四、强化训练, 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篇3

“倾听”一词在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动词,侧着头听。形容很注意地听取。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应该说是我们国家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学校教师无不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心听讲。不过我们现在所说的“倾听”,不是要学生只听老师的教授,它已经成为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是人际交流不可或缺的本领;是事业成功的前奏。当今的我们特别强调能力,其实,能力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而倾听则是最重要的居于最先的一种,无论实践知识,还是理论知识,最直接的还是听人讲解而获得。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作用有时是阅读和实践无法取代的,并且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所以,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谈谈我的做法。

一、利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计算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做到每天坚持3分钟的口算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口算练习中,我不但进行视算练习,还时常穿插听算练习。这样既改变了单调的练习模式,又有利于激发练习的兴趣,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听力。通过听算,使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学会算,更要注意听,只有听清楚,才能算正确。低段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教学完有余数的除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

师:我们接下来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对得又对又快,但不能重复。老师报一个余数是1,你能说出一个等于它的算式吗?

生1:15÷2=7……1 生2:10÷3=3……1 生3:25÷8=3……1 ……

师:说得真多。下面余数是3。

生1:15÷4=3……3 生2:27÷6=4……3 生3:33÷5=6……3 ……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之后,才不致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这样还促使学生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还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同时,能使学生静下来耐心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言传身教,树立倾听榜样

“你上课要专心听讲啊。”当我们这样提醒学生时,别忘了自己也要敞开心扉,打开耳朵,用心倾听孩子的回答,倾听孩子的心声。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倾听,才能让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使生命与生命呼应与交融。教师以饱满的热情、专注的神情、欣赏的态度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言。不打断、不制止、更不能取笑孩子,用足够的耐心包容孩子,引导孩子多想多说,在不经意间巧妙加以引导,给予纠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树立自信,掌握知识。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的呵护和细心的引导,必要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学生是从教师的言行中学习倾听的,教师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学生相互提醒

合作学习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课堂上学生之问的相互交流增多,教师讲授的时间和机会相应减少。由此而来,部分学生就不会像以前倾听教师讲授那样,专心地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教师又无法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这样就容易造成了有“漏网之鱼”。因此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这一情况,教师可运用组内学生相互提醒的方法。当你的同伴倾听不认真的时候,你可以轻轻拉他一下,或用眼神示意他,或者在他耳边轻轻地告诉他:“你有一对金耳朵吗?”相信同伴在你友善的提醒下,一定会竖起耳朵认真倾听的。久而久之,在学生的相互提醒下,认真倾听的习惯,也会逐步养成。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四、持之以恒,训练倾听能力

作为人类学习的基本形态之一,听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专门训练的。

1.听答训练 这种训练是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倾听判断力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听的内容可以是一则故事,一段新闻,听后就其内容提问,这是听力训练中最常见的形式。

2.听音模仿 在语言学习的一定时期,模仿是非常重要的,汉语拼音教学时的模仿发音练习;朗读训练时,从辨音、正音,到一句一句地朗读、对比、模仿。

3.听记训练 着重培养学生的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可给学生听的内容,让学生听了广播后(或听时)记下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倾听活动中要集中注意,积极认真地听。要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同时注意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干扰。

4.听说训练 听和说结合得好,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听后,要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要为学生创造说的条件,可让学生谈体会和感想,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可让学生复述和概括所学的内容,还可让学生讨论和争辩。

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篇4

一面坡中心小学胡志华

一、问题的提出

记得以前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小孙子:“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故事很短,却用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作为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养成的初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中,倾听,是教师容易忽视也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和有意识地将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形成一定的倾听能力,这对于学生而言,将会受益匪浅。

二、原因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更长时间去养成一个较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却总是能够发现学生在倾听能力上的薄弱和欠缺。

1)做“小动作”。不少孩子学前智力开发较早,在上学前就认识不少汉字,而低年级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所以,课堂上的知识对这些孩子没有吸引力,于是,他们会在课堂上为自己找事做:一截铅笔头或者一片纸屑、一块橡皮会让他们玩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或者东张西望,或者和别的小朋友偷偷地玩耍等,这些都是孩子没有认真倾听的表现。

(2)很努力让自己“端正”坐好。不少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端端正正坐好,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坐姿,不时对老师察言观色,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啃咬手指。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有的孩子或者因为紧张情绪,或者因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渐渐养成了“啃咬手指”的行为习惯。这既是一种心理疾病,也是孩子产生倾听障碍的表现。

(4)频频要求发言。在课堂上,经常见到这样的孩子,每次老师提出问题,话音还没有落,他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发言,并且不断地用语言提醒老师注意自己。这样的孩子还会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断“插嘴”,其实,这是这些孩子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给予表现自己的行为,至于老师和同学发出的信息,他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通过对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和问卷调查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在本次课题研究中,从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两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学生倾听能力习惯养成的方法实施和练习。

(一)从教师的主导性而言,分阶段有以下几个方法:

1.净化学生倾听环境

(1)、净化课桌环境

课桌环境包括多种功能的文具盒,琳琅满目的文具,芳香扑鼻的文具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干扰低段学生倾听的不良因素。这些物品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的听课习惯。下课时,老师可预先叫学生摆放好桌椅、文具要放在文具盒里、书本摆在指定位置、水杯放在教室后面„„通过这些手段,尽量减少了外界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2)、净化听课环境

培养孩子静心倾听的习惯,与课堂周边环境密切相关。教室外面其他班级上体育课发出的吵闹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传出的喇叭声,窗户外面的美景等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干扰。作为老师,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关起门来上课”,必要时甚至拉上窗帘,切断了与外界相通的渠道,学生的心就乖乖地收回来。

(3)、净化座位环境

一年级学生自控力差,上课总有一部分同学管不住自己。因此,教师在排座位时,尽量做到“动静”结合,让爱说话的同学和沉默寡言的同学同桌,彼此互相影响,综合对方的性格。

2.创建良好的师生课堂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仅是指课堂氛围,还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建议一个让学生自如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当老师在学生的心里不仅只是老师也是可以让大家信赖的朋友、伙伴,这样学生就会喜欢老师的课,会主动听老师上课,主动积极地课堂发言,形成良好积极的课堂气氛。

3.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作为小学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能力是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朗读对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一次抑扬顿挫的课文范读,不仅会吸引学生的倾听专注程度,还会成为学生心中的朗读目标。因此,教师自身的朗读能力也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养成的因素之一,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的语言能力,说得精彩、生动,才能抓住学生的耳朵。

4.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和情趣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起来。低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努力倾听别人的朗读,指出优缺点,同时也对自己有所提高。

5.教师的榜样示范。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插嘴,除了有自身生活环境的因素外,另一方面便是受到了老师的影响。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不论是否正确都不应该去打断学生的发言,可以等学生回答完了再作评判。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而且可以用这样最直接的行为告诉学生,当有同学在说话或者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应该随意插话,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而习惯于插嘴的学生也往往不能够很好的记住或者是重复先前学生说的话。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提醒学生尊重别人,给别人发言的权利,以正确的行为去引

导学生正确的习惯。当然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时,一定要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绝对没有效果的。也就是不论课堂还是课外,教师都要有意识的训练。真正做到持之以恒。

6.教学中的有意提示。

这种提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发觉学生有不专注听讲的行为的时候,以不停止课堂教学环节为前提的一种隐性暗示,让被暗示的学生能及时将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当中包括⑴眼神暗示,这种暗示是很多老师的会在课堂上用到的,在某一个学生出现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行为时,老师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提醒学生;⑵手势提示,手势提示学生重新专注于课堂听讲,比眼神暗示更为巧妙。比如老师可以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或者是检查课堂练习的时候有意地走到开小差的学生面前摸摸学生的头,让学生不好意思再继续下去。⑶不定时检查,让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毫无征兆地起身读课文或者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转述先前学生的话,都是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课堂而又不会打乱课堂节奏。

(二)从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而言,有以下几个方法:

1.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学生的倾听姿势需指导。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我们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互为补充。

2.细化要求,针对练习。

虽然经过老师强调,但是还是会出现学生有意识地倾听但是仍然不能达到倾听目的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倾听之前,老师可以将倾听的要求和目的细化,从简到难,逐步提高。比如,“小熊在一个温暖的春天,离开它的城堡,到山的对面去找妈妈了。”这样一句话,在朗读第一遍之前,可以提问:小熊是在什么时候离开的?学生听后可以回答。朗读第二遍之前,可以提问:小熊到哪里去?学生听了朗读后再回答。朗读第三遍之前,可以提问,小熊去干什么?学生听了第三遍之后可以回答。而随着这样有针对性的倾听练习的增加,可以逐步增加问题的数量,由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变成寻找两个甚至多个问题的答案。

3.运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倾听主观能动性。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适当、真诚地评价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是,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应该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主体性。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的过程里,可以不仅让学生听,还让学生对听到的内容通过自我的感知而给出一定评价。比如,在语文

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这样的场合,评判的权利可以完全给学生,让学生去倾听朗读,请学生评价朗读者的优劣,从而让学生逐渐专注于课堂上倾听老师,倾听同学。

4.“听”与“说”结合。

倾听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有行为的基础,只有认真倾听到老师的话才能作出正确的行为反应。那么检验学生是否有认真倾听,是否在有效倾听,可以通过先听后说的方法来练习学生的课堂倾听能力。可以是毫无预知地请学生起来重复先前同学的话,也可以请学生说出老师某句话中的某个关键点,可以是简单重复一个听到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语。当然课堂上多一些小组合作的学习,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有交流倾听思考的发言机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到主动性的学习中,真正将自己听后所得的思考及时和同伴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来。像有的孩子比较胆怯,还不能适应在班级中表述自己的观点,小范围的小组学习中比较容易尝试。总之,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让学生从被动倾听转为主动倾听,逐渐养成倾听习惯。

5.“听”与“写”结合。

同样,“写”也是“听”的检验手段之一,最常用的就是平时老师经常在做的听写词语。当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写出简单词语的时候,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高难度,可以将听写的内容从一个词变成一句话,可以从单一的听写,到寻找听到的内容中的关键点。通过练习,逐步提高的倾听能力和思维内化。

四、课题研究的课堂反馈

本课题研究,从课题的确定,到计划,再到实施,在将近一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对于小学一年级倾听习惯的养成练习对课堂效率的正面作用。

1、课堂纪律的转变

在经过阶段性地倾听习惯养成的练习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约束能力已有明显提高,从一开始的会被老师注意到而被动倾听转为习惯性地主动倾听。如此一来,整个课堂更为连贯,教学节奏就更为完整。也正是因为学生能初读地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课堂效率和作业效率上都能有所进步。

2、学生课堂表现的转变

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倾听习惯养成的练习后,因为倾听的专注程度的提高,使得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相比较之前有所提高,在课堂上的表现,除了在课堂纪律上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也改善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比较,之前一些怕举手和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专注的课堂倾听,使得对教学内容良好掌握而愿意主动发言回答问题。同时,学生在评价同学之间的发言时,也能说得比较清晰,有条理。

3、学生作业有效性的转变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是检验学生当天的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那么,老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的时候,自然就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认真听讲。经过对课题研究前后学生的作业对比,包括正确率,书写端正程度,很多同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课堂上强调的内容基本上都能完整地在作业上体现出来。而这些在作业本上反映出来有进步的学生,在课题研究后期在课堂上也都有明显的转变,都能够更为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

五、小结

口语交际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5

开学伊始,金家庄区教育局教研室于3月4日与3月13日,分别在慈湖一小和金瑞小学开设了五节口语交际课,这五节口语交际课分别是由邢海红、章磊、胡相如、杨霞和苏宏伟执教,这五节课就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方面,粗浅地谈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认识:首先,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不忘对学生进行“听”的培养,我认为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尝试:一是重激励,引发倾听兴趣;二是善引导,提高倾听能力;三是贵坚持,养成倾听习惯。在许多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都希望能设计这样的课堂效果: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观点。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可是,热闹的背后让我们冷静的思索一下:热闹的课堂不见得全是精彩,有的是假象,它忽悠着孩子和听课教师。因为,口语交际课堂一个重要的指标便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那些认为学生有话可说,课堂热热闹闹的就是一堂好课,缺少了“倾听”的口语交际教学,我认为是个很大的遗憾。

翻开《新课标》,我们不难发现,在口语交际这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会听了,听懂了,听出了问题,才能纠正,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才能更顺利地完成交际行为,达到交际目的。所以,我认为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不忘对学生进行”听”的培养。其实在这五节口语交际课堂中,大部分老师已经能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预设为教学目标,这是值得欣慰的,并且有的老师在课堂指导倾听方面确实比较出色,比如说:邢海红老师和章磊老师要求学生们给予发言者评价。苏宏伟老师在执教《说说我自己》时,对全体学生说:“刚才他介绍的自己真实吗?为什么不真实?怎样才能真实?该怎么给他进行补充呢?”这样无形中就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只有倾听了别人的发言学生才能做出对别人的评价,课堂才能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达到学生想说的愿望,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有效地课堂。

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尝试:

一、重激励,引发倾听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言语激励。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如,“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你把他的优

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荣誉激励。做惯了学生,如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如,“小小评论家”、“小医生”、“小博士”等。我在上“爱吃的水果”的口语交际时,先提出:“谁愿意把你最爱吃的水果的形、色、味介绍给同学们?其他同学当评论家,听后评评谁说得好,会评的小朋友我们称他为美食评论家”,结果学生们听得特别仔细,等同学讲完后,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意见。有时我还会设置一定难度,让他们把稍长的话再完整复述一遍,当“小播音员”、“金话筒”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更多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即时即地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种种从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时我“无意”间坐到“听众”席,真诚地和他们一起聆听,让听者更感兴趣,说者倍添兴奋。

二、善引导,提高倾听能力

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我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在不断引导中提高其“听”的能力。

1、课堂引导循序渐进

首先引导学生能够听懂别人简短的说话。最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或同

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篇6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有效的沟通交流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基础之上。课堂中很多学生的心静不了,只顾自己说、自己做,不会耐心、细心、用心倾听教师和同学的言语。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通过优化教学方式、进行学法指导等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培养倾听能力的重要性

“听”是取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社会学家兰金曾指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堂,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基础之上。学会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礼貌,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倾听是教学中达到“听、知、思、说”的相当关键的一步。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在《论教学方式转变》中提到,我们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之一就是走向研究性学习,而学生的观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提出了“教学即倾听”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博士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写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二、学生倾听现状描述与归因分析

(一)年龄性别原因: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性别差异表现明显

由于身心发育原因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儿童的有效注意力平均在15—20分钟左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易走神,倾听的效果相对会比较差。而同一年龄段的女生往往表现出比男生倾听状态佳,很多男孩子比较调皮好动,静不下心,无法做到真正用心倾听,(二)家庭教育偏差: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去听别人的见解 现在处于低年级的学生都是21世纪出生的孩子,与以往其它年代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都要显得更为重中之重,在家里大多数家长特别是祖父母一辈对于孩子是听之任之,孩子在家简直就是“呼风唤雨”,成为家庭中的绝对重心。因此很多孩子都有很强烈的自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课堂上的表现之一就是喜欢说自己想说的,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想说,而不会去听别人的见解,更不用说做到耐心倾听。这不是一朝一夕才形成的,而是家庭教育长期养成的一种不良习惯——爱说不会听。

(三)提前教育的弊端:孩子认为低年级数学内容太简单不想听

部分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了很好的学前教育,有些家长怕孩子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就提前给孩子“开小灶”,孩子早在幼儿园时期就通过不同途径学习了小学一、二年级的部分数学知识,因此当学生真正走入小学课堂,翻开数学课本就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些内容太简单了,我都会做了。”,想当然地就可以不用再听了。于是就在课堂上出现了几个所谓的“优等生”只管自己玩耍不倾听的现象。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儿童注意力转移除了自身年龄身心原因外,很重要的是数学课堂教学对他的吸引程度。如果教学是枯燥的,没有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思维难免不集中。因此数学教师要靠自己教学的吸引力扭转学生的注意力,靠自己教学的内在魅力抓住学生的目光。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就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比如,在浙教版数学第三册《平均分》一课中,笔者创设了兔子过生日这个情景来贯穿整节课。师:今天,柴老师邀请了一个小伙伴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瞧:它来了。(出示小兔子图)这周六,就是小兔佳佳的生日了。它想邀请好朋友和它一起过生日,这两天正忙着准备生日聚会的食物呢。我们看看它都准备了些什么?(出示图片)这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很认真地在听、看,仿佛都在参加小兔的生日聚会。接下来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分小棒,展示学生的两种不同分法,看一看他是怎么分的、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说的,模仿试着说一说。这些环节学生都非常投入。学生能倾听,操作、交流环节开展得顺利,教学效果自然比较好。

一些学生认为低年级数学内容很简单早就会做了就不需要听了,比如在上20以内进位加法这节课,当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后有几个所谓的优等生就开始走神做小动作了,他认为他会计算就万事大吉了。这时笔者结合主题图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在尝试本中可以用多种方法把你怎样计算的过程写一写,或者是画一画。”这就给学生任务驱动,不仅要能得出计算结果,还要能清楚地写出这个计算的过程。带着算法多样化这样明确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那些优等生自然就会重新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不是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了。

(二)调整座位、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优良的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人际关系。

学生处在明亮、干净、整洁、美观的环境中才能静下心来学习,这是学生做到倾听的前提条件,如果周围环境是嘈杂的,那么势必会让人分心,“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做到这点难度是相当大的。当然有些客观原因、突发事件也是难以避免的。比如在上课时我们学校所在的小区经常有红白喜事,一阵阵的鞭炮声震天响,这些是教师无法掌控的事,但是教师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比如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听鞭炮声一边数一数,一

共燃放了几个鞭炮。这其实就是一个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训练,让学生能竖起耳朵认真去听,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数数的练习。

在教室座位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来搭配,一般采取一男一女作为同桌,而现在一个班中男生人数往往多于女生,因此部分座位只能是两个男生作同桌,这时就要选取一动一静的搭配,让会听会学习的带动另一人。这对于学生逐步养成倾听学习习惯也有促进作用。对于个别十分调皮的男孩子只能进行特殊处理。比如笔者所教班级中有个男孩子特别好动调皮,调整了好几次座位,但是不管坐到哪里都会殃及周围的学生,拉女孩辫子、拿同学的文具、和同学搭讪,总之一节课他要造出很多事端,不仅影响了他自己还严重影响了他周围同学听课,甚至为了处理他的事不得不停下教学影响了全班同学。和他的班主任、他的家长商量后我们将他的座位安排在了讲台旁边,一个人坐。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举措。不是说要孤立他,而是能尽可能的让他安静下来,远离同学的“辫子”、“好玩的文具”这些对他来说有趣的东西,他的座位离老师相对比较近就更能“照顾”到他,当他开小差不听讲了老师可以及时提醒他。这样安排座位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良好的师生间的关系也是学生能做到倾听的一个因素,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孩子对老师都是很喜爱的,不会出现因为讨厌这个老师就讨厌这门课因而不听课这种现象。

(三)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

当一年级孩子一入学就要和学生反复多次强调“听”的重要性,“我们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巴,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多听、多观察。”这是我经常和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看看‘聪’这个字的结构,“耳”字旁,说明一个聪明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是会用耳朵听,并且是用心在倾听。”这是我和学生们常说的第二句话。要让“倾听”二字深入学生内心,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化作行动。

(四)家校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靠教师,与家庭教育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在家的习惯养成情况,并和家长在习惯培养方面达成一致,用正确的方法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孩子在家就和在课堂上一样,别人在说话时要认真聆听,不能打断别人的话;对于别人说的话要用大脑想一想判断其正确性,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个倾听—思考—表达的过程。而家长同样要认真听孩子说话,这是一个彼此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的表现。

(五)教师以身作则,运用“暗示”、恰当评价,形成倾听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起榜样作用,应该认真听学生的发言,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都要专心地听,偶尔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是对发言学生的尊重,在无形之中让班中其余的孩子都意识到了“我们要认真去听”。

当教师看到有学生走神了、做小动作没有在倾听,这时就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处理。可以停下课来,目视该学生,当教学进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学生就会有所意识,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当然这需要教师在一开始任课就要告诉学生老师的这些做法是什么意思。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小动作加以配合,“老师开始‘扫雷’啦!看看你的眼睛看着我了吗?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了吗?”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立即坐端正眼睛炯炯有神,这时学生倾听学习的状态很好,注意力很集中。当然有时为了让教学继续完整进行,不中断正常的学习,教师可以一边说一边在教室走动,“顺便”走到没有听讲的孩子旁边用手摸摸他的头,亲亲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这时孩子肯定明白了老师的暗示。不是在全班面前指名道姓,而是个别性提示,这样的方式既提醒孩子认真听,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教师要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妮妮今天听得多认真呀!”“萱萱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琦琦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教师的这些鼓励性话语,既表扬了认真倾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从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

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7

一、数学听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这门学科中,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数学属于思维能力计算的范畴,并不需要像语文那样进行语言上的表达.大多学人们都认为,只要多做题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是无知的. 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重心,否则只能培养出只会一味做数学题,不会说的学生.

(一 )课 堂回答问题

课堂的教学提问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根据要讲课的内容,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 学生这时候回答问题通常都是在课堂上口述回答. 当然会有老 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情况,但是老师不要灰心,试着去引导学生,给学生一定的启示,让学生通过你的引导有再展现自己的机会. 很难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这样能够让学生很清松,打消学生紧张的顾虑,还能够调动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万万不要用做题来代替回答问题,学生在进行课堂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和同学都能够认真听,认真思考,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 )小 组讨论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除了让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题之外,还要让学生组织小组来进行组内讨论,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数学的听说能力. 课堂讨论就需要老师给出一个知识点,然后围绕着这个相关的知识点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让自我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还能够综合大家的意见进行议题讨论,从而解决这个数学难题. 在进行讨论中, 学生能够用到一些数学才有的专业术语,既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数学见解,还能够对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见解进行思考,进行比较,从而加深了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印象,更深层次地理解了这一数学的知识点.

二、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

数学语言不难理解,其字面的意思就是关于数学的一种语言,是数学独有的一种语言. 比如一些符号体系,用这种符号能够将一些数学知识表达出来. 数学语言如果想让学生能够听懂,那么就必须要把这种数学语言转化为一种我们能够让学生听得懂的口头语言.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只有对这一数学知识点理解了,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 )对符号语言的转化

数学的符号语言是数学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数学知识点的一个图案. 它能够直观地表达出数学之间的关系, 而且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 但是其具有的抽象性是容易犯错误的一点,所以对于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是更好地掌握数学符号知识的重点. 符号语言具有简洁、明确的特点,在进行符号语言向口头语言转化的过程中, 必修要完全理解数学符号语言,这对于学生来讲有些困难. 比如在学习代数的时候,学生会把“-b”读作“负b”,其实它能够转化为口头语言“b的相反数”. 再比如“a2+ b2”, 有的学生就读作“a的平方加上b的平方”,还有的学生则读作“a加b的平方和”,这样都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数学结果. 这是因为学生对于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欠缺,经常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者表达错误. 所以在老师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经常读出数学题目,学生读错了老师要及时进行纠错, 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且记住下次不准再犯. 这样学生既能够听得明白, 也可以表达得很明白.

(二 )对图形语言的转化

在数学中,当然不仅只有符号一种数学表达方式,还有图形的表达方式. 图形的表达方式也跟符号一样, 具有记录的作用,但是却比符号更加直观,更加一目了然,让学生有更加形象的记忆, 在脑海中形成更为直观的图像. 所以我们称这种用图像表达数学知识点的方式叫作图形语言. 图形语言如果能够运用得当, 那么有利于我们对于几何的学习. 有些学生不能够对图形语言有更好的理解,所以不能口述表达出图形语言的数学知识,所以无法画出图像. 因此,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 一名同学根据另一名同学的口述表达的意思画出图像,画完之后对学生的画进行比较.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将图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结语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要经常进行课堂提问,组成讨论小组,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探讨. 让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听说能力, 提高数学成绩. 并且学生要学会将数学中的一些抽象的东西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加深对这一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在一些电视节目上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猜词语的节目,一个人用手比画另一个人来猜.这种活动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和领悟能力,所以本文借用这种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数学的听说能力,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更好地学会数学知识.

浅谈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8

而新教材中的课文比以前多了,几乎是每天要教学一篇课文,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十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急于完成教学内容,常常觉得没时间,甚至是没有意识去顾及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殊不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将伴随他们一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在学习准备期期间,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最基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认识、记住了哪些字。教学中应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点体会。

一、目前低年级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几种表现

镜头一:课堂上,小手林立,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是活跃。一个孩子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我来,我来”的叫声不绝于耳,没有被抽到的孩子会异口同声的长叹一声。但是,他们都只顾着自己表达,而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以至于一再重复别人发言的内容。

镜头二: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一截铅笔头或者一片纸屑、一块橡皮会让他们玩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或者东张西望,或者和别的小朋友偷偷地玩耍等。

镜头三: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他思绪飞扬,心已经飞出课堂,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做作业,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镜头在我们的课堂上频繁出现。显然,这都是一些学生不认真倾听引起的。学生不去倾听的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对课的内容、形式以及同学回答的问题不感兴趣。二是学生表现欲强,一些学生只注意自己的表现欲,而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三是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去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倾听,不仅指听老师上课,而且也包括听同学的发言。

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端端正正坐好,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坐姿,不时对老师察言观色,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二、结合语文教学,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1.语文课堂要有趣味

语文课堂是否趣味,对孩子的倾听影响很大。所以,语文教师要精心备课,科学设计教学,在课堂上做到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识字、作文、交流,孩子的倾听能力自然得到发展和提高。

2.在听读训练中培养倾听能力

在大语文观下,激发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的兴致,借助课外阅读中的听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也是很好的一个途径。多年来,我发现,进行课外读物的听读训练的时候,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有意注意维持时间最长的时候。利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间,教师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课外读本,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孩子听。在读的过程中,间或停下让学生猜测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故事里面人物的语言,设想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或者故事的结尾。这种训练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效地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倾听意愿

1.语言渲染强化倾听意识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只倾注在那些正在 “说”的孩子身上,而常常冷落了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环顾四周,以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并对听得认真的孩子及时表扬,对听得不认真的及时提醒。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作为教师就要设法从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 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a.奖励倾听。记得在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准备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坐在地二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绝好的机会。当我把一张笑脸娃娃的卡片送给她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把一個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以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b.开展简单而有趣的听记游戏和比赛活动。低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初步的倾听能力,但随意性很强,目的性较差,而且具有音符一样的跳跃性。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教学中如果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比如:“古诗文诵读大赛”、“小精灵故事大王”、“动植物奇闻轶事”故事会、“夸夸我的家乡”说话练习等,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并且使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训练和提高。总之,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c.在适时有效的提醒中培养倾听习惯 ,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形式多样地组织学习活动,而且还要注重提醒。教学中我会这样做:当遇到一些新课的重点或学生的精彩回答,马上会示意别的学生进行复述或点评。“刚才某某同学说得很精彩的地方是什么?请你说说。”这样既能促使那些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采用这种方法,寓批评于学习中,教育而不留痕迹,同时,对学生取到了及时提醒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形式,更适合于较长时间要学生持续倾听的学习活动。

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9

回首2010,畅想2011,兔年我要动若突兔!一年级教学经验: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上课时总是安静不下来,跟他们说话要重复好多遍才能听到,一年级教学经验: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中获取有用的数学知识。让这些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交流中,听懂、理解教师的话语和同伴的交流,尤为重要。同时,学会倾听,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我尝试着。

一、学会听老师上课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汲取知识、学好数学的保证。一年级学生好奇喜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想看看、听听、动动,往往影响正常学习。我从学生都希望做一个好学生入手,做好常规训练。如,每一位小朋友都想做一个聪明的孩子,怎样做一个聪明的孩子呢?我们来看看“聪明”的“聪”,教学反思《一年级教学经验: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聪明的孩子用两只耳朵听老师上课,听同学发言;用眼睛注意看老师的演示、板书、表情、动作;用心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讲解的内容和同学的发言;用嘴响亮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要求具体明确。每堂数学课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自己有没有做一个聪明的孩子,特别是反思有没有专心听老师上课,听同学发言。

要把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讲课上来,这要求教师讲授生动形象,突出重点,善于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运用表扬与表扬性批评,经常注意纠正儿童注意力不集中,随便讲话,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

二、学会听同学发言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逐渐变成以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还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同学发言。“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该怎么办?”使学生能尊重他人,学会倾听。

三、学会争辩

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10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的。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四点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听辨法。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则等编成判断题,由教师口述题意,全班学生用手势表示“对”与“错”。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巩固练习中,我让学生认真听,仔细判断,看谁的耳朵灵:“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图形是长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是平形四边形。”通过这些判断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辨别、分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迫使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听才能正确的判断。这在无形中,就加强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听算法。

计算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做到每天坚持3分钟的口算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口算练习中,我不但进行视算练习,还时常穿插听算练习。这样既改变了单调的练习模式,又有利于激发练习的兴趣,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听力。通过听算,使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学会算,更要注意听,只有听清楚,才能算正确。

听说法。

低段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教学完有余数的除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之后,才不致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这样还促使学生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还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同时,能使学生静下来耐心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转述概括法。

“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发言要用心,要细心。另一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转述概括别人的发言,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要求每个学生发言时,先说出前面发言同学说的内容,并对听来的内容进行评价,然后再讲清自己的观点。这样让学生转述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抓住别人讲话的精髓,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也从中得到启发,达到触类旁通,学会倾听。

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倾听能力;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英语课堂变得很活跃,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在学生热烈讨论、敢于表现自我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也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本文就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意义,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本人的观点。

一、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意义

首先倾听能力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正如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因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倾听。再则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专注而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楚、听明白,并能够把握重点,进行简要转述,这不但是能力,也是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所必备的习惯,让我们的学生在学科知识获得的同时,能够在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中段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和谐的倾听氛围是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做用心倾听的示范者。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强,课堂上的语言输出往往不够流畅,有时会犯语音、语法错误。这时,教师要耐心倾听,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表达,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让发言的学生乐于说,倾听的学生学会听。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交给学生听的权利,又交给学生听的任务,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一起探讨,使师生的情绪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分享倾听带来的愉悦感受。

(二)提出明确的倾听任务

最有效的倾听是思考状态的听,即带着问题去听,才是最有思维含量的,学生乐意接受这样的思维挑战。教师在学生“听”之前,针对不同的倾听情景,提出明确的任务,如,对同学的发言、对话或表演完之后,可以让其他学生针对他们的发言内容相互提问,也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发言的质量、发现存在的错误、抓住关键词key words或结合学生的习惯拿笔进行记录等,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听”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1.故事深入心灵,唤起倾听兴趣

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倾听兴趣,加拿大教育专家安尼福来斯特曾说过:“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发现和感受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喜悦会引导学生产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

如,Snow White 中七个小矮人做工回家一起分工干家务那一幕可以用来教学PEP 5 Unit 4 What can you do? Let’s talk.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七个小矮人,其中一个小矮人用What can you do?询问,并根据其他小矮人的回答I can...对他们进行分工。而句子“Just do it.”这个在A Read and write中出现的句型也可以趁机渗透。在这个熟悉的童话故事中操练词组、句型,学生感觉非常新奇,表现积极,乐此不疲。

2.生活围绕我身,倾听内心思绪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切实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能在愉快的环境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倾听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3.音乐环绕耳畔,节奏舞动课堂

研究证明,有音乐伴随的教学和没有音乐伴随的教学相比,前者记忆的效率比后者高出2.17~2.50倍。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运用英语歌曲、歌谣这种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既轻松愉快又效果良好的办法。

(四)及时欣赏鼓励,吸引学生的“金耳朵”

一个人在愉快、轻松的条件下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激发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时,少不了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扬激励,从而帮助学生排除情绪障碍,全身心投入到“倾听”中去。在学生发言时,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通过眼神交会、点头微笑、竖大拇指、OK的手势等表示出对学生倾听、应答的关注,学生也可以从这些动作传递的信息中,得到赞赏、肯定和鼓励的暗示。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无疑会使学生产生不竭的动力,更加注意倾听,从而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享受到学习的喜悦。

综上所述,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若能充分关注到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上一篇:关于大暑的诗文下一篇:工会建设经费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