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精选9篇)

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篇1

叶耀

(南昌航空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联系方式:江西省南昌市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

邮政编码:330063 电话:***

E-mail: kfiqny123@163.com

[摘要]随着电影的不断成熟,电影主题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是电影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影主题音乐与电影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电影主题音乐与电影相结合,具有情节描述性、剧情从属性和感染性。其电影主题音乐在电影中也具有独特的艺术功能。

[关键词]电影主题音乐;审美特征;艺术功能

电影的图片、文字、声音并存,融为一体。电影音乐,顾名思义,是指在电影中的音乐,为了使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感染观众,电影导演一般都会借助音乐向观众展示电影的故事情节,这就决定了电影音乐和一般的纯音乐不同,它必须既体现电影的艺术构思,又体现音乐的美学欣赏。且作曲,作词家在创作电影音乐时,也会深入了解电影的剧情,根据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创作音乐,所以,电影主题音乐具有丰富的内涵及丰富的听觉审美体验。

一、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

(一)电影主题音乐具有情节描述性

电影主题音乐通过其表意的手法,通过音响来表达电影的主题思想,听众则凭借主题音乐的声音来对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感知,具有情节描述性。且因为主题音乐的特性是不具体性、不确定性,从而需要电影的画面来对电影的主题进行“解读”。如在《大笑江湖》中,它的主题曲《大笑江湖》,由小沈阳演唱,从一开始便能够拨动观众心弦,主题曲所表达的意境与电影中所要描述的情节紧密结合,在欢快的旋律中,我们在解读江湖人的故事,其歌词“我一生戎马刀上飘,见过英雄弯下小蛮腰”正是故事剧情的体现。电影《让子弹飞》中的音乐是抑扬顿挫的,主题音乐《太阳依旧升起》是一首钢琴曲,它的音乐风格既激昂又 沉思,与电影的剧情相匹配,唯美的琴声,将剧情中几大主角都刻画的非常深刻,这种充满原创性的电影音乐与剧情,为电影《让子弹飞》绽放光芒。所以,观众能通过影片中主题音乐激昂、振奋的感受,来体会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美国斯佩里博士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且两个半球分管的事项不一样。左半球分管说、写等功能,与言语、抽象思维等活动紧密相关,右半球与具体的思维能力联系紧密,在想象能力方面胜于左半球,有人称之为“音乐脑”。”①电影主题音乐与文学、艺术等不同,它主要是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调、音色、旋律、单音的、双音的、带笑声的、带哭声的演唱,慢唱、慢奏、快唱、快奏、重唱、重奏等方法,通过听众感观的感知,获得观众心理上的美学体验。一般来说,人的听觉能够引起人视觉上的想象力,听众能够通过音乐来对抽象事物进行想象,从而体会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观众被影片所吸引。电影《美丽人生》中主题音乐《霍夫曼的船歌》表达着丈夫对妻子的思念,通过主题音乐来体现电影中的黑色幽默,让观众笑中带着泪,与故事情节中的主人公共同经历着恐惧、死亡与悲痛。其主题音乐不是悲惨的音乐,而是如诗搬美好的歌剧,让观众在享受这美好音乐的同时体会着主人公对家人的关爱,其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一位伟大的丈夫,他留给了家人巨大的精神财富。

(二)电影主题音乐具有剧情从属性

电影主题音乐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它与电影剧情紧密结合,具有剧情从属性。电影主题音乐的创作依赖于作曲、作词家对电影剧情的确定和导演对音乐风格的追求,所有的内容都必须在音乐与剧情相融合的画面中体现,只要音乐与电影画面结合,才能够更充分体现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才能更加吸引、感染观众。因此,电影主题音乐不同于单纯创作音乐,它必须要受制于电影剧本,以电影剧本作为母体进行创作。电影影片要淋漓尽致地展现剧本内容,就必须图、文、声有机地结合,电影主题音乐只有依附于电影剧情,才能展现音乐的艺术性,两者相辅相成。

在电影《山楂树之恋》中,其开场音乐是运用筝独奏的方式来表达,筝的弹拨方式可以避免太过悲伤的感情,且通过夹杂钢琴的演奏,体现出导演张艺谋对音乐的那种阳光与青涩的追求,具有情节从属性。且《山楂树之恋》是陈其刚专 ① 王艳.论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及价值功能[J].电影文学,2010(22).P114.门为电影创作的,其歌词平实朴素,又带着点浓浓的忧伤,拨动观众心灵的感伤。

在电影《阿凡达》中,其主题曲《我看到你》的制作也非常细腻,充分体现了影片的真实性。在影片中,讲述潘多拉星球上的物种和谐相处,为了配合画面中的那种天然朴实的生活,需要运用唯美的音乐,让观众感受到画面的真实性。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只能通过景色来剪辑制作声音,为了使画面中潘多拉星球的物种能在大自然中和谐,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细微地运用到影片中,这样处理后的声音错落有致,使影片更具有真实性,这也说明了主题音乐相对于电影来说,具有剧情从属性。

(三)电影主题音乐具有感染性

《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电影主题音乐作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电影紧密结合,且具有剧情从属性,与电影剧情的发展而变化,遵循着电影的剧情。电影之所以能打动、感染观众,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影的表达除了具有声音和画面外,还有音乐。电影主题音乐的加入使观众更能体会电影剧情的内容,更具有情绪感染性。如在影片《泰坦尼克号》中主题音乐就贯穿着整个电影,其音乐是舒缓的,伴随着剧情的变化其音乐也随之响起;在影片《珍珠港》中,电影的场景很宏伟,能够带给观众震撼的感觉,它讲述了战争时代的故事,其主体音乐既高亢又低沉,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能够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影片中,既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又给观众听觉上的享受。

在影片《头文字D》中,由周杰伦扮演的拓海是一名赛车手,他在进行赛车比赛时,“其主题歌《飘移》随着赛车的加速其音乐的声响也随之加大,音乐的频率与节奏也越来越快,电影中的画面也从秋名山的全景拉到进景,这种音乐与电影画面的巧妙结合,非常具有感染性。”①且能够深深地感染观众,让观众完全沉浸电影中,有一种一直想看下去的冲动。如果这部电影没有音乐做背景,只会让人感受到拓海只是在不停地开车,失去了那种扣人心弦的震撼力,不能够体现出影片的紧迫感和刺激感,由此可以看出,电影主题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具有感染观众的效果。

在影片《红高粱》中,其主题曲《妹妹你大胆往前走》能很好地渲染影片,起到很好地感染性。影片一开始,就响起了欢快的旋律,将人们的情绪引入其中,① 沈佩伟.论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J].电影文学,2010(8).p125. 既配合主题,又能引出电影剧情的内容。通过音乐描述了剧情中的人物能追求爱情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且剧情跌宕起伏。音乐中的节奏既紧凑又有规律,通过音乐与电影画面的紧密结合,电影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更能够感染观众。

二、电影主题音乐的艺术功能

与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一样,电影主题音乐的艺术功能也有多方面的表现方式。电影主题音乐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化以及对电影氛围进行对比,从而感染观众;也可以直接运用拟人的手法、与画面结合的表现方式来与影片想结合,从而达到展现影片内容,根据影片内容的发展来实现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和对影片剧情的阐述。

(一)电影主题音乐具有深刻表达剧情的艺术效果

主题音乐表达着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使电影中的人物有感而发,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心理活动。在电影《雏菊》中,整个影片的音乐是由钢琴和小提琴来演奏的,钢琴和小提琴的结合,使影片的主题音乐具有神话般的色彩。其主题音乐一开始就是小提琴演奏,紧接着钢琴演奏,这种基调让人感觉到一种充满着幸福和谐的生活。“当音乐声为和声和大提琴混合时,此时最能够感染观众,让观众的心随之揪一下,跟着音乐声而震颤,仿佛自身在梦境中。”①且音乐声伴随着画面中出现一朵朵美丽的雏菊花,它们在风中摆动着,有节奏地随着风的吹动而颤动,而此时音乐声也伴随着雏菊的摆动而有节奏的演奏着,诗境般的画面,让观众既能感受到雏菊的力量,又能感受到大提琴琴弦的每一次拨动。这些都暗喻着女主人公坚强的心和内心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她外表看起来虽然是柔弱的,但是在她柔弱的外表下拥有着一颗坚强的心。

(二)电影主题音乐能够通过画面激发联想,具有剧情延伸的艺术效果 主题音乐不仅具有审美特征,还具有艺术功能。观众在欣赏主题音乐的同时,也能激发观众联想,很多人听音乐喜欢紧闭双眼,具有剧情延伸性的艺术效果。电影主题音乐通常运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吸引观众,引发观众对剧情的联想,有时还通过音乐来交代剧情的时间。如《唐山大地震》中,以20世纪70年代的歌作为片段,说明了地震发生的时间,让观众能联想到70年代的生活状况。再如 ① 陈海鹰.音乐在电影中的审美与艺术功能[J].电影文学,2010(8).p131. 《阳光灿烂的日子》,其歌曲《国际歌》也能让观众联想到那个时代。通过听音乐和观看影片画面,观众内心很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联想,这种联想会随着音乐的播放和电影剧情的发展,在观众心中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感情释放。

(三)电影主题音乐反映着人们内心的心理活动,具有烘托的艺术效果 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其实都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因此电影也具有弘扬优良、善良等责任,抒发着人们内心的情感。而人们内心世界的情感一般都是通过喜怒哀乐来表达,还有一些情感是无法用这些来展现的,它就必须通过音乐来展现。观众通过音乐,可以更加了解人物的情绪,更能够进入人物的心理,感受到那种心境。如影片《侏罗纪公园》中,其音乐是既优美婉转,又壮美,但同时又不缺少气魄,让观众被影片吸引,被音乐吸引,完全沉浸在剧情中。

(四)电影主题音乐具有渲染观众情绪的艺术效果

从以前的无声电影到今天的有声电影,电影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时间,我们都知道电影需要运用音乐来表达剧情内容,渲染观众情绪,如果没有音乐,电影会显得没有生机,不能更好地感染观众。电影从一开始就是通过音乐来展现电影的剧情,随着剧情的逐渐深入,又通过音乐调节剧情,这种时而起伏时而跌宕让观众有足够联想的空间,这就是好电影给观众的感受。如在《泰坦尼克号》中,其主题音乐就是随着剧情的深入而不断在观众耳边响起,从而达到渲染观众情绪的艺术效果。

(五)电影主题音乐的表现方式多样,能有效提升作品品味的艺术效果 电影主题音乐可以通过和、缓、慢、快等节奏来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想法,能以强烈的感染力感染观众,有效提升作品品味。如在电影《恋爱通告》中,其主题音乐《你不知道的事》节奏缓慢悠扬,虽然是一部文艺片,但主题音乐穿插在电影中,引发人们内心的联想,让每个少女都有一种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提升了作品的品味,每次一想起这首歌,都有许多蝴蝶在眼前飞过,很美好。再如电影《人到中年》中,其主题音乐能够使观众被影片所吸引,其音乐既轻快又悠扬,且带有一点忧愁,反映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既对事业充满着信心,又会人生充满着信念,表现了这一时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这一主题音乐的响起,常常让人感受到心中的一种震撼,许多观众被剧情而感染,从而很好地提升了作品的品 味。

总之,电影主题音乐不仅具有审美特征,还具有许多艺术功能,电影主题音乐是电影艺术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随着电影业的不断成熟,电影主题音乐作为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电影关系越来越紧密,形成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其地位是不可以代替的。

参考文献

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篇2

一、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及分类

剪纸作品的题材内容

(1)通常情况下,剪纸作品以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或者民间传说为题材的较为常见。也有自然风景、花鸟鱼虫、动物题材、神灵怪兽等。丰富多彩的题材使得剪纸艺术充满了艺术特色,神话人物或民间传说的有西游记中的人物、白蛇传中的人物、三国中的人物等等。动物题材的有牛、马、羊、猪等。

(2)剪纸艺术作品的分类

在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分类明确,主要有几种,第一,作为摆衬用。即用于点缀供品、祭品、嫁妆、礼品等。比如我们常见的重阳旗、斗香花、烛台花、礼花、供花、喜花等。民间剪纸通常用寓意、象征、谐音等手法概括、提炼自然形态。剪纸作为张贴用途时,可以直接张贴于彩扎、灯彩、墙壁、门窗之上。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些门笺、纸扎花、灯笼花、烟格子、顶棚花、墙花、窗花之类。剪纸也可以作为印染用,还可以刺绣底样。基本上也就是这四类涵盖了剪纸的特色。

二、剪纸的艺术特征

(一)表现稳重,色彩简洁明快

剪纸艺术的色彩主要分为彩色和单色两种。黑白是剪纸用色的主要形式。所谓黑白对比,即指单色,剪纸背面衬以白纸或其它色纸,成黑白、红白、或兰白等。剪纸一般不依靠更多的色彩,也不要求轻重浓淡渲染。以平铺直叙见长的剪纸用色,实际属于一种变色、归纳、洁净化了的平涂,对丰富复杂的绘画用色,是一种简化和概括。一张红艳艳的剪纸,不加任何装点,喜气洋洋,也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反映着民间剪纸质朴的传统风味。归纳起来,黑白剪纸的用色,大体可划为三类表现形式:一类以块面为主,即用较大的块面黑白对比,往往黑多于白,显出明晰的效果,如《紧握手中枪》;一类以线为主,用线条的疏密、粗细对比变化,造成轻重虚实的效果,如《水乡》。前者分量较重,对比强烈,后者柔合,比较抒情。再就是两者结合起来,发挥点、线、面的作用,如《渔业丰收》。

(二)自然质朴,随意遣性

剪纸艺术要根据材料的多少来指定特定的样式以及构图。剪纸讲究构图方法,要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避免大块黑白,形象应该多富装饰性。如果在表现一个猫捕鼠的剪纸时,应该创造出不一般的效果才能够吸引人,才更具艺术特色,比如鼠在透明猫腹等,这样天真烂漫的风格会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剪纸的手法上的运用也能凸显艺术的真谛,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扩大了画面的容量,可以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作为优秀的剪纸并不是刻板的画面追求,或者严格写实,而是要达到好的艺术效果,满足群众心目中意象的表现。

(三)内涵韵味,形式自由

剪纸的艺术魅力很多来源一自身的造型,这些造型特征赋予了剪纸艺术的生命力。剪纸艺术的创造者并不是简简单单以创作为目的,而是赋予了很多艺术的元素,在细节的把握上可谓是别具匠心。很多的剪纸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下,对必然的、经验的、现实的物象全面感悟,从而创作出新颖赋予表现力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不拘于形式,而是注重内涵和韵味。很多的剪纸艺术作品都是根据作者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以及感悟来剪纸的,这些作品没有约定俗成的样板和模式。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是一种平面镂花艺术,通过剪刀,刻刀来完成。造型虚实相生,黑白分明,富于想象,夸张变型,顺乎自然,质朴清新,拙中见巧,纯真动人,粗旷处大刀阔斧,细微处行云流水。

三、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对古代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的怀念

剪纸的艺术题材以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居多,这也充分的证明了人们对古代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的怀念。一幕幕的神话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和白娘子动人而悲壮的爱情故事、哪吒闹海、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等。人们看到这样的剪纸都会被这艺术深深感染,而且鲜活的艺术形式也会增加人们的知识面。这些剪纸艺术题材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中国人热爱生活,趋吉避凶的民俗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人们。人们通过剪纸艺术充分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寄托。也通过这一份象征、谐音寓意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比如:五福捧寿、娃娃坐莲、年年有余、多子多福等等。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相当考究,莲花、葫芦、娃娃象征多子多福;吉祥图案寓意吉祥辟邪;瓜果鱼虫、家禽家畜预示着喜庆丰收。剪纸艺术的这些样式都体现了人们的精神向往。

(三)对于超越大自然神力的希冀

人们在于自然的斗争中经历了很多苦难,人们也会通过某种形式作为精神的寄托。通过剪纸艺术的形式,受惊吓而病剪出的吊魂的小纸人,求晴的扫天婆、求雨的独女捣棒槌等等。这些剪纸艺术家也是通过体验生活,表现出他们的心理世界。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也会创作出不同的艺术作品,但是他们的作品都是积极向上的,对于生活都是充满了激情。我们不难发现,在剪纸艺术作品中很少有眼泪或者伤痕,体现出来的都是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和信心。

参考文献

[1]郑蔚珊.漫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装饰, 2003, (10) :32.

[2]鲍家虎.剪纸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壁画艺术的审美特征与环境功能 篇3

引言

现代壁画属于高度综合的公共艺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可以对环境进行装饰,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实际追求。壁画艺术可以对人们造成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追求得到满足。壁画艺术需要与环境相对应,这样才能将壁画艺术魅力更为良好的呈现出来。对壁画艺术审美特征和环境功能进行深入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壁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1.壁画艺术可以给人持久的美感

壁画艺术可以给人以持久的美感,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较深印象。壁画艺术创作人员应用重复、渐变、对比等多种有效的手段,使得壁画艺术的形式感良好呈现出来。壁画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壁画的基本型也是具备一定趣味的。水平直线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垂直的竖线给人以严肃的感觉,弯弯的曲线便于设计人员情感投入。基本型的变化使得壁画艺术具备了相应节奏和韵律,使得壁画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在上文种也提到壁画艺术属于一种公共艺术,壁画的外形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设计人员在壁画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的实际需求,并且结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壁画艺术的外部形态展现与建筑墙体结构的形成面积、比例存在相应的对照关系,这种关系对壁画艺术的视觉呈现效果会造成较深影响。设计人员在壁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必须要综合性、全方位的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保证壁画艺术创作的优越性,真正给人们留下持续的美感。

2.壁画色彩是第一印象

人们对壁画艺术作品的第一眼,不是考虑壁画作品的构图和创作思想,最先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壁画的色彩。色彩就如同是壁画艺术的灵魂所在,可以将创作人员的情感融入到壁画作品中。色彩会给人远近、冷暖不同的感觉,对于人的情绪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人们对壁画艺术的第一印象。色彩赋予壁画艺术生机和活力,壁画也需要应用色彩进行良好氛围构建。壁画艺术创作人员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会将自身情感与色彩结合融入到壁画艺术中,使得壁画艺术更加具有韵味。对壁画色彩造成影响的因素众多,光环境就是其中一个较为主要的因素。因为光源色对壁画色彩会造成较深影响,人工光源色彩可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而使得壁画艺术的视觉效果得到良好提升。还需要注重的是,光源投射角度和强度对壁画艺术作品原有色彩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壁画艺术作品很有可能因为光距因素产生反光,促使局部色彩较为突兀,对壁画整体色彩呈现造成干扰。

壁画艺术的环境功能

1.室外壁画的环境功能

室外壁画在艺术表现方面需要具备较大的尺度,也可以说室外壁画是以较大的画幅对人们进行呈现的。室外壁画往往不是对创作人员细腻的创作思想进行表达,同时也不是利用精细的激发,更多是考虑社会情感和人们的精神世界需求。壁画艺术作为一种公共艺术,空间体现与存在的长久性相对应,在壁画艺术中会蕴含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创作人员在室外壁画艺术创作更多是应用类似浮雕和版画形式的手法,壁画整体画面构成较为简洁,形式与内容形成良好统一性。只有这样的创作手法才能将那种深刻的内涵良好展现出来,在能在广阔的室外空间中彰显壁画艺术的魅力。

2.室内壁画的环境功能

与室外壁画相比较,室内壁画环境功能是围合性的,尺寸也要比室外壁画小很多,但是室内壁画的环境功能要比室外壁画的环境功能强很多,创作人员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光源补充,比室外壁画创作更为方便。可以利用室内壁画给人视觉和心理方面的感受,促使建筑室内空间可以扩展和紧缩。从艺术层面进行分析,设计人员在对室内壁画进行创作过程中,会深入考虑建筑功能。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体育馆的室内壁画设计会与运动有所关联,博物馆的壁画设计会与历史有所关联。室内壁画可以将建筑功能形象化的展现出来,深化建筑的内涵,使得建筑具备“人性”特征。室内壁画艺术作品可以提升建筑的应用价值,强化建筑的美观性。室内壁画创作手法更加丰富多彩,表现也更加细腻。室内壁画通常会具备良好的装饰性,人们在对室内壁画进行观赏过程中,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很多室内壁画作品都会让人的心境放松,让人们深深的爱上室内壁画。

结语

壁画艺术属于一种公共综合艺术,它的审美特征在于可以给人留下持久的美感,色彩也是壁画艺术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壁画艺术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内壁画和室外壁画所呈现出来的环境功能也是存在较大差异性的。室外壁画更多是强调深刻、广义的内涵,室内壁画可以对室内环境氛围进行转变,对室内环境进行扩展或缩小。壁画艺术创作人员需要将壁画艺术的魅力良好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爱上壁画艺术。

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 心得 篇4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是表演艺术,它要经过艺术家的演绎来塑造形象;它是听觉艺术,我们要用耳朵去听才能感受它的魅力;它是情感艺术,通过声音更直接、更真切、更深刻地表达人的情感;它是时间艺术,音乐在时间中流动,我们要完整地把全曲听完才会有整体形象,只听音乐作品中的个别片断,是不可能获得完整的音乐意象的。

在课堂上,我知道了节奏跟节拍的区别。节奏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而相同时值的强排与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出现,叫做节拍。不同强弱规律的节拍,对音乐作品的感情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老师给我们看过的这么多音乐作品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俄罗斯海豚音歌手vitas。因为他的音域跨越了惊人的五个八度,一般人如果能够跨越两个已经很了不起了,他的声音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浅谈播音艺术的审美特征(共) 篇5

“在艺术的逻辑分类中,有一种功能类分类模式,以艺术在社会生活和审美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作用不同为原则对艺术进行划分,把那些既有审美功能又为其他功利目的服务,用于人们精神生产需要的艺术称为精神性实用目的艺术,广播电视艺术即在此列”。1人民广播、电视事业历史不长,但却以自身的巨大能力和潜力,对社会产生着强烈的影响。宣传性和艺术性是播音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两大支柱,播音创作在传递信息、传播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创造着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播音创作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可以给人美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审美活动是指人类对物质生活领域与精神生活领域中一切审美对象所进行的审美观照、欣赏、体验的活动,而所谓美感,是指审美主体在接触了审美对象之后,在感情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在理智上获得了启示,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和怡情悦性的效果。

播音艺术的审美特征浅层次地说是音质优美,深层次地说,还体现在音韵美、辞采美、情感美、真实美、意境美、风格美等诸多艺术范畴。

一、音声美

音声美是最基本的,即声音圆润明朗,吐字清晰准确。深层次的审美性则是在这基础上所追求的。音声美主要指声音状况,包括音色、吐字、语音等方面的问题。播音对声音的要求是准确规范,清晰顺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只有字正腔圆,珠圆玉润的声音,才能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只有准确鲜明,情真意挚,清晰畅达的声音,才能达到入耳动心的效果;只有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声画和谐的声音,才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对听觉视神经的直接刺激,使受众由听觉感受器直接做出反应,清晰悦耳的声音会给受众带来审美愉悦,音声美是播音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二、音韵美

音韵美是语言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首先是一种音乐,它所产生的美的效果是由于它本身的结构,当它结晶成一种新样式时,它就赋予经验一种料想不到的形式.。”2播音中所使用的汉语普通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富于音乐性,具有巨大的美学优势。辅音和元音的简洁清晰,声韵结合的精妙响亮,声调变化的参差错落,语句的跌宕起伏,可谓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汉语准确、丰富、精妙、优美,汉语的双声叠韵、抑扬顿挫、排比连绵、韵律神采,使汉语能够汇天下之精华,集人类之大成,抒世间之真情,议万事之是非。汉语的韵律感,使得播音语言音韵铿锵,刚柔并济,酣畅淋漓,平仄间隔,抑扬顿挫,缓急有节,掷地有声,强弱互补,明暗响应,浓淡并比,显示出悠长的韵味与悦耳的愉悦。“语言的韵律,既在思想中,也在感情中;既在逻辑中,也在形象中。我们所说的韵律美,完全不是语言游戏的沉渣泛起,更不是六朝骈文的空虚寄托,而是常态语言的升华,审美语言的凝结,精品节目中的题中应有之意。” 播音艺术开发韵律美的声音形象,并在其中融入播音创作主体的审美体验,进而带给受众审美享受。

三、辞采美

“语言现象,正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着历史文化的积淀,映照着当代文化的拓展,表露着民族文化的水准,显现着国家文化的特色”,我们中华民族优美的民族语言、深挚的民族感情、丰厚的民族遗产、质朴的民族性格、凝聚的民族心理、坚韧的民族气质、高洁的民族品德、果敢的民族精神等也应该通过广播电视语言得到发扬。播音语言是来源于大众语言而又滤去了语言糟粕的精炼语言,既汲取了生活语言的精华,又汲取了朗诵语言的神采,它必须要有神采、有韵味、词汇丰富、语流顺畅、表达生动,做到平白不平淡,浅显不浅薄。要达到这一境界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锤炼。在选词上,应该使用最精确、最传神、最恰当的表达此时此刻此景此情的词,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天衣无缝的和谐之美。在修辞上,应有所为而发,使寓意更深刻,表达更生动,追求一种鲜明、生动、雅致、富于动感变化的美。

四、情感美与真实美

艺术有一个规定着其为艺术的东西就是情感。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气随情动、声随情走,播音语言由于情感的灌注而熠熠生辉,只有饱含感情的语言才称得上是美的语言。对生命深沉的关注,对人民之热的情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这些感情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能使平凡的语言魔术般的富有魅力,从而使语言变得光彩夺目、韵味无穷。当这种内在的真情实感表现为外在的情感真实,充盈于语言的字里行间时,语言便会获得巨大的感染力,散发出美的光彩。

此外,我认为审美性、艺术性的基础是“真”与“善”,只有首先是真的善的,才能谈到美。所以播音语言必须讲究“真”,即说真事,叙真情,真真正正与受众进行心灵的沟通,娓娓道来中体现出正确的导向性和良好的艺术性,而不能虚情假意,扭捏作态;播音语言必须讲究“善”,在道德情操的追求中,生发出赏心悦目的性情与向往。

五、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意境是特定形象及其在人们头脑中表现的全部生动性和连续性的总和,特定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以上出发的联想和幻想的总和。相对于文学语言来说,播音语言的意境具有更宽泛的涵义,“语言中饱含着生命的体验、人生的况味、个性的闪光、审美的理想。语流中,积淀着传统的精粹,映照着时代的风韵,显现着民族的精神,展示着艺术的魅力,” 它的情感更丰富,手法更繁多,境界更显明,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合瞬时感受与整体共鸣于一身,具备情景交融的诗意胜景,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意旨深远的表现空间,在完美融合中使受众获得审美享受,达到某种艺术境界。意境是播音语言审美的基本要素之一,高水平的播音语言应是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并用富有鲜明抒情特征的意象来表现的具有高度艺术型的语言。

六、风格美

“播音风格,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阶级风格、节目和稿件风格、播音员的风格。其风格体现的核心和焦点,都是播音员的风格。因此,播音风格,就是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 它属于美的范畴。创作主体用属于他自己的独特手段,揭示出播音艺术美的本质和规律。风格是成熟的标志,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水到渠成,决非一日之功。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情操、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强的业务能力,高超的语言技巧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才能谈到风格美。否则无以论风格。

综上所述,播音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特征,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播音语言必须“以美愉人”,追求音美、意美、情美,推动民族化、风格化,强化意境美、韵律美。播音工作者必须重视播音的艺术性,并在播音工作中积极创造其审美价值,构建出播音艺术极其精美的审美殿堂,让播音艺术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播音主持业务方向 04级硕士研究生孙杨 导师:卢静

现代城市环境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篇6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环境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雕塑艺术,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体现了城市文化,彰显了时代精神。

关键词:城市环境 雕塑艺术 审美特征

城市环境雕塑简称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环境艺术的产物。现代城市雕塑与古代雕塑在功能上有本质的不同,古代雕塑主要服务于宗教,以雕塑为载体宣扬宗教教义,多雕刻于洞窟和寺院之中,没有环境艺术的本质概念。而现代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物质环境满足人类生存和行为方式等基本需要的同时,给环境注入人类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综合性艺术。公共性是现代城市雕塑的显著特征,这就决定了现代城市雕塑在现代生活中所具有的公共环境艺术的本质,也决定了现代城市雕塑在与环境的共生中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古代雕塑的审美特征。

自20世纪中叶始,欧美等国家一些建筑师和艺术家提出了“环境艺术”或“环境意识化”的概念,人和空间的关系就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在对待与环境相关的城市建筑、城市雕塑、壁画、园林等艺术时,雕塑家不再孤立地把城市雕塑作品作为目标,而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来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将环境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从设计开始就与环境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它必须通过建筑与环境要素相协调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只有与建筑物及其环境在空间尺度上的和谐才能产生美感,这就提出了城市雕塑设计在尺度把握上与建筑环境空间的关系的问题。

首先,整体考察建筑环境及其地面空间面积关系,这是确定城市雕塑尺度的基本前提。空间是由建筑结构体系间的空地形成的,地面空间的长、宽、大、小、方、圆、高、低的形成,直接和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布局组合有关,形成规则的几何形地面空间和不规则的自由地面空间两个概念。不论哪种地面空间,都由诸多复杂的地面组织元素构成,如花坛、草地、水池、台阶、路面、桥、柱以及栏杆等,它们互相连接,规划出高的、低的、纵的、横的、斜的和彼此交错的地面空间,在视觉上形成各种地面形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雕塑的造型与布局,制约着城市雕塑体积的大小,这就要求城市雕塑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顺应各种具体地面结构形态,同建筑的结构逻辑之间保持着必然的联系。同时,也要巧妙地利用地面上那些必然元素(花坛、草地、水池、台阶、路面)的规律性,使之既不影响地面环境空间结构又能弥补建筑的缺陷,增加环境美感,整体思考城市雕塑尺度大小与地面空间比例的关系,取得和谐统一的尺度美感。

其次,把握好城市雕塑尺度大小与视距的关系。视距指人们欣赏艺术品的视觉距离。欣赏作品获得的视觉美感一方面靠雕塑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靠视距来调整,才能产生完整的视觉效果,符合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视距的调整有两种方式:一是观赏者的脚步可以前后位移,产生和雕塑远、中、近不同的视觉距离;二是观赏者的位置不变,雕塑的尺度在设计时可考虑其合适的大小变化,最终和固定的观赏点达成协调的最佳的视觉效果。前者是灵活的,适合较开阔的空间环境,而后者是被动的,适合较窄小的空间环境。城市建筑结构不同,地面空间预留也就不同,提供给雕塑家设计的地面空间也就千差万别。面对这些理想或不理想的建筑与地面空间,就要求设计者在追求美也就是和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在尺度大小确定方面既要考虑城市雕塑与地面空间的关系,又要考虑观者视距的需要,对城市雕塑进行整体而巧妙的设计,使作品在保持完整性的同时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因此,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对尺度大小的把握上,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一味追求抽象的、绝对的、理想中的尺度比例,要与周围的建筑、地面空间的实际空间和观者的审美心理结合,进行深入研究,试验不同尺寸的效果,遵循“尺度产生美感”这一美学原则。

自然造物给视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不同的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从材料的原始状态来看,材料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加上艺术化的设计与工艺制作,材质美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就更为明显地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城市雕塑具有实体性,构成实体的物质材料本身便成为城市雕塑作品呈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材质对城市雕塑来说,其表现力既体现在内容的传达上,又体现在形式的构筑中。作为物质实体的城市雕塑,其材质自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往往通过它的肌理、质感、色彩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审美感受。在城市雕塑所使用的材料中,无论是金属、石材、木材、陶瓷、水泥还是树脂等,这些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性,显现出各自特有的材质美。材料的丰富为雕塑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传递思想内涵的可能性,雕塑家通过合理的选材,把触觉、视觉的感知与内容形式进行巧妙结合,来提升作品的审美品质。然而,在关注材质自然属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现代城市雕塑是工艺与材料相结合的艺术。尽管可选择的材料很多,每一种材料都会显露出自身所具有的美感,但还是首先要了解材质美在人们视觉心理中的审美作用,以及应用材料的工艺水平,也应注意审美价值与材料价值绝不可等同这一事实。物质属性转化为审美属性并非单纯是由材质纯自然的实际存在引起的,应该认识到开发材料的审美特征,是设计者在充分显现材质本来属性的同时,经过艺术的创造过程产生出来的,是艺术地选择、利用和创造的结果。

材料的多元化与多样性是现代城市雕塑艺术的一个显著特性,现代城市雕塑艺术向着多种材料与多种工艺手法发展,这种趋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明显。材料的品种与工艺手法的扩展,进一步丰富了建筑、环境与城市雕塑的有机结合点,从而也不断强化了人们认识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特性与审美方式。材料天然存在的魅力与雕塑家艺术创造的结合,传递着艺术家的意志与观念,产生了视觉和心理功能的变化和美学上的效果,材料不仅是城市雕塑艺术表现的媒介,而且材料工艺的美感也大大丰富了其整体造型语言。因此,对材料自然形态美的认识,对材质审美价值的发掘以及与建筑空间环境的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城市雕塑的材料的审美观念。

城市雕塑视觉形式的产生,来源于雕塑家对某种特定空间环境的把握和对形式法则的创造性运用。城市雕塑艺术形式的创造不同于架上雕塑,架上雕塑的表现形式可以自由表述;而城市雕塑是在限定中寻求形式的创造,是与特定空间环境的统一协调来整体思考的。限定与创造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城市雕塑设计恰恰是在这一矛盾中通过雕塑家自觉地运用一定的形式规律与法则,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理想所产生的视觉样式。袁运甫先生认为:“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创作,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如何适应大多数市民对待艺术的基本态度和理想追求,并正确地导向更具崇高精神意义的文化境界。”①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既要协调特定空间环境与雕塑表现形式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如何适应大多数市民对待艺术形式的适应问题。

现代建筑在功能及风格样式上与传统建筑大相径庭,这就要求城市雕塑的形式应与建筑风格协调一致,从建筑的功能属性、空间环境的特性、工艺与材料的运用三个方面整体思考城市雕塑形式的创建问题。“形式”一词拆开来用,“形”可理解为象,“式”可理解为韵,在整个形式范畴中是韵统象,而不是象统韵。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形式的创造过程中,对“式”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式”,从整个作品来认识,指的是支撑作品的整体结构关系,是形成“韵”的主要方面,也是产生形式美感的重要视觉因素。

城市雕塑艺术形式的建构,还需要注意对作品“正视面”的把握。正视面也称“主体面”或“主视面”,是指作品整体结构的主体朝向,诉诸视觉。它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极为明晰的视觉状态,往往是依赖于雕塑主体的朝向、动势的伸展、形象的直观、内容的明确,完成作品整体形式的创建。正视面是建立在对环境空间和城市雕塑整体结构关系把握的基础上而完成的,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在具体形态展开之时所凸显出来的作品的整体结构关系。成功的正视面的获得,是建构城市雕塑形式美感的关键因素。另外,材料工艺以及色彩的独特运用也是构成城市雕塑形式美不可忽略的方面。

总之,作为公共艺术的现代城市环境雕塑,其审美特征表现在诸多方面,本文仅从尺度、材料、形式方面对城市雕塑的审美特征作了一些探讨性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雕塑艺术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相信,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将会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

注释:

①袁运甫.有容乃大[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参考文献:

浅论电影音乐的功能及其美学特征 篇7

(一) 具有描绘性。描绘性音乐就是对电影中的人物、事件等进行描绘, 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听觉以及情感的冲击。如在电影《狮子王Ⅰ》中, 有一段描写辛巴和娜娜在墓园被土狼追赶的画面。这时音乐是由交响乐队演奏的具有紧凑感和急进感的音乐, 还配有打击乐, 演绎出主人翁当时所处环境的紧张、危险气息。这样的音乐配上画面, 更能吸引观众的共鸣, 达到“人影统一” 的效果。描绘性音乐在电影中运用得很多, 主要用来为电影的人物、事件、情景等突出表现效果, 让观众能够融入电影之中。

(二) 具有体验性。体验性音乐主要是电影人物自身幻想、回忆, 或是在某种特殊环境下细微的内心情感变化时所使用的音乐, 以此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情感体验。 体验性音乐跟电影人物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都在时间中显露和发展, 其音乐的力度、色彩等在整个表现过程中都变幻莫测、丰富多彩。如在电影《花木兰》中, 一段描写花木兰知道父亲已经残疾可仍不忘为国尽忠的剧情, 悲伤、缓慢的音乐突显了花木兰当时内心的震惊, 为父亲的爱国情怀所震惊。当木兰与家人告别时, 伤感的音乐将木兰与家人告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对军旅之路的忐忑心情表现得淋漓精致。接着, 木兰慢慢地抬起头, 看着双眼含泪的父母, 眉头渐渐锁紧, 在内心下定了决心要代父从军。在这一系列的思想情感转变中, 音乐由最初的伤感、缓慢直接过度到由打击乐器体现的坚定不移的音乐效果。将花木兰内心的情感“剖开”了, 用音乐的形式传递给观众。体验性音乐与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紧密相连的, 使得音乐将人物的情感变化推向了“巅峰”。

(三) 体现主观态度。在一部影片中, 作者都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要展现作者的主观态度就可以运用音乐来完成。如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 主人翁克雷芒马在被学校辞退后, 将佩皮诺也带走了。在这一段剧情中, 播放的是电影的主题音乐, 音乐中的歌词将作者对佩皮诺未来美好生活的主观态度勾画得清晰细腻, 同时也赞扬了主人翁的博爱精神。体现主观态度的音乐一般用在电影的结尾, 为一个故事画上圆满的句号。

(四) 烘托气氛。在电影中有很多种音乐, 作为背景呈现出来的音乐就是其中一种。背景音乐的作用就是烘托气氛, 为电影中的剧情营造一种特别的氛围。如在电影《云水谣》中, 利用小提琴特别的音色渲染出了伤感的氛围。这样的基调贯穿了整部电影, 像是在为电影的爱情悲剧作预言, 又像是为电影的悲伤结局深感惋惜。

二、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不同的电影使用特制的音乐来突出该电影的魅力。 电影音乐没超出音乐范围, 只是为了帮助电影达到某种效果而制定的音乐。其美学特征实际上就是一种“升华” 的艺术。它包括电影音乐的审美层次和审美功能。

(一) 审美层次。每一部电影的音乐都是符合该电影的剧情特点和需要达到的某种情感效果的。即迎合了影片的剧情, 又达到了渲染影片的效果。针对不同电影中的不同场景所使用的音乐, 既可以渲染影片所要表达的效果, 又可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被影片深深吸引。电影音乐有很多种, 可以是古典的, 也可以是摇滚的, 还可以使爵士的。变换多端的音乐赋予了电影深刻的情感和高尚的艺术。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的主题音乐, 在一部电影中主题音乐一般会多次使用, 突显电影的主线。这样多层次的电影音乐使用, 为电影增加了美感。

(二) 审美功能。电影音乐赋予了观众听觉上的享受, 将剧情的的发展表现得更深动、更形象。事实上, 优秀的电影不仅仅有环环紧扣、扣人心弦的剧情发展和美妙动听的音乐, 还要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电影音乐是不可或缺的。运用电影音乐促进剧情的延续, 引起观众的共鸣。就审美功能而言, 电影音乐不仅突显了电影所要阐述的意义与艺术, 也让观众能更深入了解电影。现今, 电影音乐的形式变化不断, 人们也看到了它的作用。它不再只是电影的“辅助品”, 它已经是传扬文化、促进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功臣。电影音乐成就了电影艺术, 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追求。

总之, 在一部电影中, 音乐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音乐, 电影的剧情才有突出的特点;有了音乐, 电影的独特魅力才得以展现;有了音乐, 电影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可以说,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辅助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 电影音乐的功能甚至超过了电影本身。因此, 要合理运用电影音乐的功能和美学特征, 为电影增添艺术效果、丰富剧情发展、突出电影情感。从而展现出电影独具的魅力。

利用小提琴特别的音色渲染出了伤感的氛围。这样的基调贯穿了整部电影, 像是在为电影的爱情悲剧作预言, 又像是为电影的悲伤结局深感惋惜。

三、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不同的电影使用特制的音乐来突出该电影的魅力。 电影音乐没超出音乐范围, 只是为了帮助电影达到某种效果而制定的音乐。其美学特征实际上就是一种“升华” 的艺术。它包括电影音乐的审美层次和审美功能。

(一) 审美层次。每一部电影的音乐都是符合该电影的剧情特点和需要达到的某种情感效果的。即迎合了影片的剧情, 又达到了渲染影片的效果。针对不同电影中的不同场景所使用的音乐, 既可以渲染影片所要表达的效果, 又可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被影片深深吸引。电影音乐有很多种, 可以是古典的, 也可以是摇滚的, 还可以使爵士的。变换多端的音乐赋予了电影深刻的情感和高尚的艺术。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的主题音乐, 在一部电影中主题音乐一般会多次使用, 突显电影的主线。这样多层次的电影音乐使用, 为电影增加了美感。

(二) 审美功能。电影音乐赋予了观众听觉上的享受, 将剧情的的发展表现得更深动、更形象。事实上, 优秀的电影不仅仅有环环紧扣、扣人心弦的剧情发展和美妙动听的音乐, 还要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电影音乐是不可或缺的。运用电影音乐促进剧情的延续, 引起观众的共鸣。就审美功能而言, 电影音乐不仅突显了电影所要阐述的意义与艺术, 也让观众能更深入了解电影。现今, 电影音乐的形式变化不断, 人们也看到了它的作用。它不再只是电影的“辅助品”, 它已经是传扬文化、促进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功臣。电影音乐成就了电影艺术, 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追求。

四、总结

总之, 在一部电影中, 音乐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音乐, 电影的剧情才有突出的特点;有了音乐, 电影的独特魅力才得以展现;有了音乐, 电影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可以说,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辅助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 电影音乐的功能甚至超过了电影本身。因此, 要合理运用电影音乐的功能和美学特征, 为电影增添艺术效果、丰富剧情发展、突出电影情感。从而展现出电影独具的魅力。

摘要:音乐是一部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音乐被看做是一种“新的音乐”, 在电影中通常是分段出现的, 具有新颖性和灵活性。其美学特征更是一部电影的“外在灵魂”, 体现该电影的审美价值。不仅可以深化电影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还可以展现出电影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本文主要浅论笔者对电影音乐的功能及美学特征的一些己见。

关键词:电影音乐,功能,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王欣.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院报 (音乐与表演版) .2009 (04) .

久石让电影音乐艺术特征浅析 篇8

一、抒情性

在久石让的作品中,抒情性在动画电影中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动画电影的画面特点,动画中人物面部表情不够细致也不够丰富,音乐在其中就做到了感情表达的补充。

在久石让的电影音乐作品中,有着很强的抒情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天空之城》主题曲《伴随着你》。这个作品不论是用乐器还是人声,或者是合唱、合奏,都会引起观众忧伤的情绪。当然这首作品首先采用的是具有忧伤情绪的a 小调,在旋律的进行中又低音声部级进下行,调性和旋律的因素都决定了作品忧伤情结。同样在《幽灵公主》的同名主题曲,也是采用同样的小调,简单的使用下行音阶,旋律清晰干净,配以简单的伴奏织体,使忧伤情绪完美诠释。[1]

动画电影《幽灵公主》剧照

久石让对钢琴键音的清泠有特别的体悟,不管是多大编制的管弦乐队,钢琴一上场、一发声,情绪立刻就扬起,而后又会悄悄洩露出一种冰泠的悲情,形成他最特殊的音乐风格。例如宫崎骏的动画虽然从儿童的想象世界出发,天马行空,却一直有股深浓的文化反省意味,总是用儿童的眼睛来检视文明的腐坏与堕落,反射出一种今夕何夕的无限感伤,就刚巧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久石让多愁善感的音乐来发挥。久石让的音乐意境先过旋律,他的作品总是先给我们风、给水、给光,点出大自然的环境背境,再进入他的戏剧主题。

二、民族性

在久石让的作品中,他非常喜欢使用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歌谣和一些有特点的民族乐器,例如太鼓与尺八,这样使得他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民族色彩,他还经常使用电子合成器的特殊音色,用来强化电影画面所不能表现的更深层的民族质感。他会根据电影的不同内容和情感来安排不同民族的音乐,以此来达到他想要的声音效果。例如电影《幽灵公主》中,久石让使用了中国特色乐器二胡,通过二胡独特的音色表现影片中令人悲伤的情感,也突出了东方特色,使音乐更加丰富起来。[2]同样在《幽灵公主》最后部分中,久石让设计了一段男性假声独唱,清澈悠远的音色不由的让人想起遥远的过去。虽然是人声,可是音调同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千与千寻》的音乐创作中,他也用到了人声演唱,《千与千寻》作者宫崎骏亲自给音乐填词,在这段作品当中,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冲绳音乐特点,辽远悠长,具有非常强的怀旧感。

三、简约性

通过对久石让作品曲式和旋律的分析,很容易发现他的创作受到了很深的简约主义的影响。

简约主义起源于西方,在上世纪出现并逐渐扩大影响,简约主义的主要特色与风格是简化设计过程当中的一切元素,例如照明、色彩等等,不过却更加重视材料的之感。在音乐领域当中,简约主义音乐也被称作冥想音乐、原声音乐或复奏音乐。简约主义的音乐家喜欢用简单的主旋律做各种不同的变奏。久石让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音乐具有简单清晰的主题性。在他的作品当中,常常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旋律,贯穿作品的始终,他通过不同的转调和曲风以及配器,来对音乐的主旋律进行表现,这使得音乐带给人的感受变得千变万化。而且这种简洁的旋律更加容易记忆,更受大众的喜爱,更容易流传。

在和北野武导演进行合作的时期当中,久石让的极简音乐风格进一步得到了扩大,在曲风方面虽然复杂,但是旋律本身却十分的简洁。一般能让普通听众记住并朗朗上口的旋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优美且简单。在久石让的创作中,一条条简单的旋律虽然在不停的变化,但仍然简单,不同的配器、不同的织体、不同的音色表达出的都会是各自不同的情感,这对电影音乐来说,实在是太高明的方法,很多观众因为一段漂亮的音乐而记住了电影。[3]

配器手法方面,久石让更加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音乐织体,比如竖琴那如水一般的琶音、钢片琴那透亮的音色,它们织出的旋律清澈、明了、简洁,在久石让的的编制下达到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

在这久石让的创作中,他总是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故事情感色彩,来创作出更加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音乐作品。他应用简约的旋律,结合对电影思想的深刻理解,将西洋、民族、现代、传统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非同一般的丰富音乐感受,也为电影注入了更加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脱离了电影,久石让的音乐也可以独立的存在,因为他的作品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值得人们聆听。

很多人说久石让是一个用音乐说话的音乐人,他的音乐具有足够的生命力。音乐能承载人性,音乐创作中得放入灵魂音乐才会美。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丰富,生活的节奏也愈来愈快,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压力,人们早已忘记了听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之美,现在创作的那些音乐能触动内心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古典音乐的欣赏方面,欣赏者必须要具有较高的内涵、艺术与文化修养,而在针对广泛的大众时,这肯定难以引起共鸣。但久石让的音乐忧郁、简短、平和与宁静,有时候甚至还可以感受到一点哀伤,这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更加容易走进观众的内心世界。

在久石让的世界中,音乐和电影它们是一个整体,两者是分不开的,他从四五岁开始,就着迷于电影,在他的心中音乐始终排在第一位,而电影则在第二。通过久石让的艺术创作,电影画面和音乐实现了地位和价值的平等它们相互衬托又相互“争斗”,通过音乐能够使电影的叙述更加具有感染力。久石让的电影音乐给电影语言带来了更多、更丰富、更多样化的选择,也使得电影在结构上更加统一。

[1]王龙.久石让钢琴作品中和声与音乐情感的表达[J].齐鲁艺苑,2014(3):20-24.

[2]闫志伟.久石让电影音乐的特点[J].北方音乐,2014(5):18.

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篇9

第一节徽州民居·.......................................................................g

第二节徽州礼制建筑·.................................................................10

第三节徽州园林·.......................................................................17

第四节徽州书院·.......................................................................19

第五节徽州其它建筑·.................................................................21

第六节徽州建筑装饰艺术·........................................................21 第二章徽州民居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兼比较研究·..........................28

第一节徽州民居建筑的艺术特点·..................................................28

第二节徽州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41

第三节徽州民居与苏州东山民居的比较研究·...................................53 第三章徽州礼制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74

第一节徽州宗祠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74

第二节徽州牌坊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g4 第四章徽州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92

第一节徽州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92

第二节徽州园林建筑的审美特征·..................................................97 第五章徽州书院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106 第六章徽派建筑形成的原因及总体审美特征·.........................................111

第一节徽派建筑风格的形成背景分析·............................................111

第二节徽派建筑的总体审美特征·..................................................119 注释·............................................................................................127 参考文献·......................................................................................131 致谢·............................................................................................134 发表论文目录.................................................................................135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位于黄山白岳之间。徽州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设置了郡县,魏晋南北朝时称新安郡,隋、唐、五代称歇州,北宋徽 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始定名徽州,辖歇县、休宁、祁门、黯县、绩溪和婆源 六县。因此,严格来说,“徽州”应该是一个地域的和历史的概念。徽州建筑发韧较 早,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的阶段,此时的徽州建筑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 文化特征的建筑艺术风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在地面文物现存中,大 量的最有特色的是古建筑的现存。

徽州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民居与村落遗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刘敦祯教授就对徽州建筑有过著文介绍,80年代以后,陆续有学者前往徽州考察研究,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焦点多集中在徽商经济、徽州古村落、徽州建筑个案等方面。

目前对徽州建筑的研究,集中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 徽学的科研机构、文物、旅游部门为主。其中,建筑界学者的研究侧重点在于真实记 载徽州古建筑的营造情况,他们的研究方法以测绘为主,把古建筑的尺度、结构都记 录得很细致,其主要研究意义在于古建筑的保护。这些研究的特点往往是就建筑谈建 筑,脱离了主体“人”,对外围层面的涉及也比较粗浅。

而我这次选择的课题在研究目的上与以往的学者所做的有所不同,本论文将从建 筑发展规律出发,将研究视角由建筑本体延伸至地域经济、文化、艺术审美等外围层 面,从艺术的、人文的角度去探讨徽州古建筑的审美特征。主要的选题原因有三:

其一,把美术考古与艺术史美学联系起来,利用自己的研究特长,尝试进行交叉 学科的课题研究,这也是本学科研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其二,以往的研究很少从艺术的、人文的角度去涉入,本文将转换研究的切入方 式。

其三,以往的研究多把建筑作为工程学的成品来看待,本文将从建筑文化的角度 揭示建筑的审美特征。

本文尝试以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展开研究。本文以现存的明清时期徽州建筑为主要 研究对象,以徽州地区的地方史志及相关的古籍文献为理论依据,通过实地田野考察,分别对徽州民居、宗祠、书院、园林等建筑类型进行了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的研究。全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介绍了徽州地域的建筑概况,对徽州建筑的研究动态,以及本论文的研 究目的。

第一章对徽州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建筑装饰作了概论性介绍,包括各类建筑的发展 沿革、主要留存地点、建筑装饰的总体情况等。

论文的第二章至第五章在共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徽州主要的建筑类型各 自具有的审美特点,这也是个性方面的分析。

第二章论述了徽州民居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并尝试从民居的平面格局与 立面样式、建筑装饰特点和审美特点方面对徽州建筑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比较的对 象选择在风格特征上有同源特点的苏州东山民居建筑。

同为江南民居的建筑流派,徽州民居与苏州民居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的发展规 律,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又各自显示出本地域的建筑特色。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区域选择 时,苏州的东山地区尚有保存较好的明清民居群落,比较适合进行比较研究;此外,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流传的“钻天洞庭遍地徽”的民谚说明了这两个地区的民居风格必 然存在着某种背景文化的相似性。因此,将徽州民居与苏州东山民居进行平面布局、立面样式、建筑装饰特点及审美特点方面的比较,以使我们能从横向的地域文化角度 去更深层次地剖析徽州建筑审美文化的产生根由。

第三章对徽州的礼制建筑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徽州宗祠建筑与牌坊建筑的艺术 特点与审美特征。

第四章以造园手法为线索,对徽州园林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进行了艺术与美学 层面上的解析。

因为现存实物资料有限,第五章只简要介绍了徽州书院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 征。

第六章分析了徽派建筑形成的原因,包括徽州建筑风格形成的自然背景、历史文 化背景及徽商文化的影响。同时总结了徽派建筑的总体审美特征。

论文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限定研究范围。对徽州古建筑的研究限定在现存的明清古建筑范围内,对明以前的年代有争议的遗存不作为研究重点。

2.根据研究目的,在搜集实例时,放弃面面俱到的做法,应该以最能反映徽派 建筑特色的典型个例作重点研究。

3.著名建筑学者陈志华认为,虽然搜集一批实例,罗列介绍,也不失为一种方 法,但是还要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本文打算把徽州建筑本身阐释得更深入,把筑本题与整个徽州的地理、经济、人文环境紧密连系起来阐释。不仅要研究系统的

整体以及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还要包括环境中的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

4.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因为一切事物的特色存在于它与其他可比事物的比 较之中,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事物的特色。例如,将徽州建筑与东山建筑的比较研 究。

该论文的理论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对徽派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有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分析,并且这种分 析是建立在实物考察的基础之上的,是具备现实意义的分析。

第二,就建筑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言,建筑形制的演变必然受到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建筑也是最能集中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艺术形式。本论文从建筑发展规律出发,将研究视角由建筑本体延伸至地域经济、文化、艺术审 美等外围层面,从艺术的、人文的角度去探讨徽州古建筑的审美特征。该论文把徽州 建筑本身阐释得更深入,不但从实例角度分析了建筑的艺术特点,而且把徽州建筑系 统的整体以及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作为观照的双方,把建筑本体与整个徽州社会紧密 连系起来阐释,这其中包括环境中的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第三,本文突破了孤立研究建筑外观和构造的传统模式,尝试运用美术考古学的 历史研究法和艺术研究法进行徽州古代建筑研究,把建筑作为有机的生命体,结合地 域文化的特征进行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方面的解析,这也是把建筑当做地域文化的一 部分来进行美术考古研究的一次尝试。

关键词:徽州建筑艺术特点审美特征

引言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的黄山脚下、新安江畔,位于黄山白岳之间。徽州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设置了郡县,魏晋南北朝时称新安郡,隋、唐、五代称歇州,北宋徽 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始定名徽州,辖歇县、休宁、祁门、黯县、绩溪和婆源 六县。因此,严格来说,“徽州”应该是一个地域的和历史的概念。

明清时期,徽州经济甚为发达,商业兴盛,徽商在经营茶庄、木材、盐业、钱庄、丝绸等行业时积累了巨资,至明成化年间已富可敌国,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故 有“无徽不成镇”之说。文化方面,徽州向以“程朱故里”自称,儒家文化的浸染根 深蒂固,徽州方志有言,“徽州既是商贾之乡,又为东南邹鲁。”’

徽州的地面文物遗存中,大量的有特色的古建筑遗存是徽州的文化财富。据不完 全统计,徽州境内现有古建筑6700余处,其中的一些民居和宗祠建筑堪称徽派建筑 的精品之作,这些实物遗存为建筑界与考古界的学者提供了难得的研究资料。梁思成 先生曾说,“建筑在我国素称匠学,非士大夫之事。盖建筑之术,已臻繁复,非受实 际训练,毕生役其事者,无能为力,非若其它文艺,为士人子弟茶余酒后所得而兼也。然匠人每暗于文字,故赖口授实习,传其衣钵,而不重书籍。”2徽州地域虽然在地理 条件上相对闭塞,“民不染它俗”,但是徽州的建筑艺术却正是在这样的地域文化背景 之下生长繁荣起来。徽州建筑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的阶段,此时的徽州建筑 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艺术风格,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建筑流派之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旅游业的升温,对徽州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然而对于徽州建筑的研究还多停留在剖析构造和技术的层面,虽然这对于文物保护有 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不能从文化的多元视角去审视徽州建筑之艺术与美学品格,终归 是一种遗憾。建筑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一定民族的审美趣味与艺术倾向的艺术形式。建筑物所处时代的人们的审美趣味决定了建筑物的形制、装饰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我 们又可以从建筑物的整体造型或建筑部件的样式中去了解所处时代的人们的审美趣 味。近年来,建筑界的几位学者对古代建筑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文化方面的尝试。对古代建筑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建筑本体,而且应该力求在结 构的关联中来研究,更要研究系统的整体以及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中的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这就与美术考古学所强调的研究方法有不谋而合的途径。

本文突破了孤立研究建筑外观和构造的传统模式,尝试运用美术考古学的历史研 究法和艺术研究法进行徽州古代建筑研究,把建筑作为有机的生命体,结合地域文化 的特征进行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方面的解析,这也是把建筑当做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来 进行美术考古研究的一次尝试。

第一章徽州建筑的类型与装饰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徽州建筑分作以下四大类型:徽 州民居建筑、徽州礼制建筑、徽州园林建筑、徽州书院建筑。

第一节徽州民居

一、徽州民居的主要留存地点

在现存的徽州各类古建筑中,以明清民居的遗存数目最多,据统计约有近6000 幢。徽州明清民居的主要留存地点散布于古徽州区划的六大区域内。

歇县的民居留存地点集中在县城内斗山街、西郊棠褪村、渔梁镇等地,徽州区潜 口镇的明代民宅,现已作为“明代民宅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将散落 在各地的十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在一处形成了一片壮观的“明代山庄”。

黯县地区的民居保存下来的尚有4000幢,主要分布集中在唐模、棠抛、呈坎、潜口、渔梁、屏山等地,例如西递村至今仍存有明清民居三百余幢,保存完好的有 124幢,街巷布局依然如旧,建筑古朴典雅,被国内外一些建筑学者誉为“世界是卜 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镇”。就单体民居的艺术价值来看,黯县西递村的履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宏村的承志堂、德义堂、树人堂、松鹤堂,卢村的志诚堂、思成堂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屏山村存有明清民居二百余幢。

绩溪的古民居大多被毁坏严重,保存尚好的有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的胡适故居、坎头村民居。

休宁、祁门的古民居也多遭破坏,分布散落。休宁的古民居集中在万安古镇、齐 云山月华街等处。

婆源今属江西所辖,古民居遗存集中在东部的秋口乡李坑村、江湾村、晓起村、段萃乡庆源村、许村乡、思口乡思溪村、延村、沱川乡理坑村等地。

二、徽州民居的型制及其演化

徽州民居的型制属于天井院住宅的格局,即:由四周的房屋围合中央的一方天井 院。与北方四合院不同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民居的天井规模通常较狭小,且围以高墙,这样的布局可以适应江南多雨潮润的气候特征。从现存的徽州建筑(尤其是民居)来 分析,徽州建筑的形制特征是在本土建筑的形制基础之上融合了北方四合院式的院落

特征(合院布局)和长江流域的干阑式建筑的楼居形式,从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徽州地方民居建筑流派。这类民居的特征是,平面由“三开间,内天井”的基本单元构成,空间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 天井,作采光通风之用,在此基础上纵横、组合形成二进、三进、四合的住宅。

徽州民居的型制随住宅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别。

上一篇:村庄治理调研报告下一篇:浅谈电影永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