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思想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共8篇)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思想 篇1

摘要: 玛丽亚 •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女士是意大利医生、儿童教育家,曾被誉为世界学前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她通过实际对儿童的长期接触与观察,因而提出新观念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做法,也深深的影响后代。终其一生她全部身心倾注于教育工作。于1952年辞世时已备受世界各地的尊重与瞩目。

关键词:敏感期、教具、秩序性、儿童中心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一)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蒙台梭利强调人的发展不仅与生理胚胎有关,还和心理胚胎有很大程度上的联系。她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发现儿童心理的变化是通过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蒙台梭利指出,正如作为生理胚胎的儿童的发育需要母亲的子宫这一特殊环境一样,作为心理胚胎的儿童的发展也需要一种相适应的特殊环境.这种特殊环境要求要尽可能排除有害生命力呈现的任何不利因素,要尽可能专门设置能满足儿童各种内在需要的环境。

(二)儿童发展的敏感期

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特殊的环境都有一定的敏感期。敏感期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儿童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蒙台梭利强调说:“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根据蒙台梭利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她发现了一些科学性的敏感期。0-5岁感觉发展敏感期、3个月-6岁语言发展敏感期、2-4岁秩序感发展敏感期、1-4岁肢体协调敏感期等等。蒙台梭利指出了多种敏感时期,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儿童发展的敏感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及时的全面发展。

(三)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重点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认识,从而了解自己在阶段性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怎么教?等等专业问题。

她认为孩子的第一阶段是(出生-6岁)这个时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第二阶段(6岁-12岁)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从以前的感觉练习转向抽象的智力活动;第三个阶段(12岁-18岁)青春期。孩子的身体逐渐成熟,心理也把自己放在了小大人的位置上,希望自己能够想成人那样被教育。

(四)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蒙台梭利反对游戏,她觉得儿童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心理的需要产生一种自发性的活动,认为游戏会使儿童引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抑制了儿童自发性的需要。她认为孩子应该投入到“工作”中,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蒙特梭利教育观

(一)教育的目的

在对儿童天性、发展和环境的信念下,蒙台梭利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儿童身心均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并建设理想的和平发展。

(二)教育的内容

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蒙台梭利主要为儿童确立了以下教育内容,并在“儿童之家”进行了长期实验。

一、感觉教育 她认为,感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锐,准确和精炼。

二、生活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懂的如何照顾自己,社交礼仪等。

三、读写算教育 里面包括了书面语言教育,和交谈语言教育。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等。

四、自然文化教育 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而不局限在书本知识。

(三)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环境的作用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她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

二、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着和指导者,他必须以科学教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专研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儿童的秘密。

三、教具 儿童的玩具,教学用的教具都必须贴近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和训练中提升孩子。

三、蒙台梭利思想启示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基本上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及其发展变化的看法,它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蒙台梭利教育观——儿童的发展是全面的是有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并且要准备好教育所需环境,教师以及教具,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幼儿那么,上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及其发展变化的看法可以给我们今天哪些有益的启迪呢?

(一)重视儿童自我发展

蒙台梭利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在她看来,儿童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会能动地积极地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是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人。

(二)适应儿童发展的敏感性和阶段性

蒙台梭利不仅重视儿童发展的联系性,也十分注意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因此教师和父母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发现和把握儿童在各个阶段出现的心理现象,及时引导、帮助和鼓励,否则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和遗憾。

四、评析蒙台梭利思想

每一种思想自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也应该辩证的看待一些问题。不要每一种思想我们都完全引进,要分析其中的优缺点,针对性教育。

蒙氏思想它结合了前期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站在了以幼儿为中心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固然优点是必然存在的。蒙式方案中强调个人特色,强调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具,材料,自己进行操作,自我发展,自由活动,反对家长教师的强制干预,但是这也会造成幼儿缺乏与同伴协商和合作的机会。这对于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她认为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思想虽然把个体发展认为先天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揭示生命发展阶段性特点,揭示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是她太理想化了,夸大了儿童的本能,扩大了儿童的作用,忽视了教师家长存在的价值。

她的感官训练,对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每个方面都考虑到位了,但是她唯一没有考虑的是把这些感官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幼儿统一的发展,而是孤立的感官训练,不仅缺乏趣味性,价值也不会很高。她反对儿童幻想游戏,这一点就把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抹杀在了摇篮里,用自己的规则来约束孩子让幼儿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对于教学内容中的生活联系,蒙氏教育主要强调的是秩序性,和礼节问题,但是我觉得通过这样训练的孩子,他们只是机械性的条件反射,而没有做到去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忽视了同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向结合,等等。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因而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性干预。但多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关键问题可能在于:蒙台梭利一方面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过于刻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至于限制了儿童潜能的实现。这固然是蒙台梭利自身的矛盾,但部分后来者机械地搬用蒙台梭利的形式,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将蒙台梭利教育由原先的面向贫苦家庭的儿童变为面向社会上层的高收费教育,恐怕也是创始者本人始料未及的。

五、结论

事物都有两面性,作为中国人首先我们应做到不要崇洋媚外,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于理性的思考蒙氏思想的价值在哪里,到底应该怎么开展蒙氏教育。不要挂羊头卖狗肉,为了利益打着假的旗号,这不仅毁了蒙氏教育,更毁了我们祖国的花朵。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站在专业的角度去评析,找到最适合我们幼儿的方法,然后运用在教育之中。

现在有很多幼儿园,在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彻底的探索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这是一个相对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幼儿,是幼儿养成一种不要思考,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也会误导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所以只有对蒙特梭利心领神会后,才能正确教育孩子,才能达到效果。

作为幼教工作者,或者是家长,一定要明白让孩子自由发展不是放纵式发展,要适当观察、教育、引导。告述他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意思。还有就是孩子的发展,一定要提供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由自在的创作,这比什么别人教的来得实在多了。孩子的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就应该多学学,多对比,把最好的方法提炼出来。把中国的幼教事业做大做好。参考文献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思想 篇2

分享阅读, 也译为“大书阅读”, 主要是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成年人和儿童开始共同阅读一本书, 类似游戏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 会以成年人为儿童逐字朗读为主, 多次重复之后, 随着对故事情节和语言的熟悉性增加, 逐步提高儿童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兴趣, 使幼儿在整个阅读中越来越主动地参与, 并最终过渡到儿童独立阅读。分享阅读的重点在于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分享, 并通过重复阅读建立字形、字音、语义三者之间的联系, 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分享阅读教学在我园开展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 在此期间, 我园设立了专门的分享阅读教育教研组, 在日常教研工作上, 常规地按分享阅读的三阶段教学法进行,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保持分享阅读教学宗旨不变的情况下, 我园更尝试了结合听读游戏识字教学和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开展分享阅读教学的研究,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分享阅读教学结合听读游戏识字的教学方法

分享阅读教学, 是在创造愉快的氛围中, 让幼儿乐于分享, 敢于表达, 逐渐在教师与幼儿的分享、幼儿与幼儿的幼分享、亲子之间的分享中,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主动阅读的能力。为了让幼儿在自由当中形成良好的纪律, 我园在分享阅读教学中结合听读游戏识字的开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常规要求。

1.统一指读要求

无论是大书阅读, 还是小书阅读, 我园都坚持让幼儿进行指读的训练。

遵循从左到右的阅读顺序, 统一要求幼儿用右手的食指进行指字;每一次老师都会先示范正确的空指 (即从左到右的正确指字方法) , 并且要求一定要指在字的下面, 不挡住文字;然后才请幼儿走到大书前当小老师, 逐渐学习、吸收, 最后再过渡到小书指读。

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 要求各有不同;托班的幼儿, 因为本体感和方向感都较差, 所以托班幼儿对自己的手指的感觉都不是很好, 分不清哪一根手指是食指, 怎么办呢?为了训练幼儿, 我们的老师想到了很多办法, 如在幼儿右手食指上点上一个墨水红点、在幼儿右手食指的指甲上贴上一个小贴纸、在右手食指上盖上一个小印章等, 这些方法经过实践后, 都非常有效;随着年龄的增加, 小、中、大班的幼儿逐渐可以过渡到不用点上点或是贴上点才能分清左右。

根据幼儿年龄段的不同, 指字的要求有不同:年龄小的托班、小班的幼儿, 因为小手肌肉的发展还不够灵活, 可以让幼儿划指 (指读可以一划而过, 能跟上节奏、内容即) ,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 因其小手的控制能力都已经增强, 所以要求一字一字地指读。

2.统一养成听音乐传书、翻书、收书的习惯

我园幼儿的小书阅读有一套固定的常规, 听音乐传书、听DVD碟的播音指读、听音乐收书。

(1) 音乐的选择

在进行传书、收书的音乐选择上, 我们主张有固定的音乐, 以轻柔的经典钢琴名曲为首选, 优美而悦耳的纯音乐对于稳定幼儿的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更能陶冶幼儿的心灵, 培养乐感。固定音乐是为了让幼儿形成一个条件反射, 听到什么音乐就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当然, 音乐的选择可以进行一个周期的规律轮换, 切忌每一次换不同的音乐, 这样幼儿会感到无所适从。

(2) 传书的要求

幼儿在听到音乐的声音传书时,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收书时, 要从右往左 (最后拿到书的那个幼儿最先收书。) 传书的时候, 每个小组可以选出一个小组长, 负责取书和放书, 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小组长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参与, 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翻书的要求:翻书的时候, 要求幼儿用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捏住书的右下角, 轻轻地翻一页, 翻页后用手压一压书的中缝, 形成爱护书的好习惯。

三、分享阅读教学结合蒙特梭利教育思想进行实践

蒙特梭利教育是我园坚持的最主要的办园特色, 结合了我国国情和我园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系统的整合, 对培养幼儿的独立、专注、秩序、自信等气质效果显著;与分享阅读教学结合的探讨方面, 在进行传书、收书、指读等训练时, 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秩序感的培养, 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 不会随意更改, 从而坚持让幼儿的良好习惯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养成, 注重了秩序感的培养, 从而上升到责任感的培养。爱护书、善用书的习惯养成, 同时也是幼儿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为培养幼儿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尊重教具迁移到爱护书本

蒙特梭利教育工作室内, 有500多种教具, 供200多名幼儿每天进行操作, 就是因为有一套爱护教具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在其中。所以, 才得以保持教具的完好无缺。每一次, 老师操作教具都会轻轻地拿, 轻轻地放,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影响到幼儿也对教具充满了敬意, 轻拿轻放, 所以, 我们的经典教具使用了多年还保持完好。

在分享阅读教学中, 我们也沿用对书本的爱护的真理, 从拿书、翻书、放书的整个程序, 都体现了书的充分的尊重, 不折书, 不划书, 不撕书, 不扔书等等好习惯的培养都放在平常的要求当中, 只有让孩子爱上书, 尊重书, 才能真正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所以, 我们的幼儿在自由地进行阅读的时候, 也能遵循此原则。

2.小手肌肉的训练为前阅读能力的掌握作准备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教育的工作材料多以抓、倒、夹、穿、刷、刺、折、剪等小手肌肉训练为主, 促进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而分享阅读教学中涉及到与绘画、手工、美劳、描绘等领域的内容, 都与动手能力息息相关, 蒙特梭利的这些为前阅读能力的培养作准备训练, 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帮助。

3.蒙特梭利教育工作室内也设立了阅读区

我园以蒙特梭利教育为最主要办园特色, 在蒙特梭利教育工作室内, 孩子们在更宽敞的阅读天地里常规性地进行阅读活动, 除了摆放比班级内种类更多的图书, 还增加了动手操作展示区。在美劳区内, 幼儿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蜡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进行涂色、绘画等制作, 并通过把自己的作品汇编成集来制作成一本本小书;既体现了幼儿的阅读成果, 又体现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孩子们学得开心, 读得愉快。所以,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段或是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性地进行浏览和阅读, 又可以从中进行分类复习, 一举多得。

四、有机地结合, 能更好地促进分享阅读教学的发展

以往, 我园尝试了把分享阅读教学与美术、奥尔夫音乐等领域的学科进行了整合, 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 当我园把分享阅读教学与听读游戏识字及蒙特梭利教育相结合后, 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我园托班的课例《爱吃蜂蜜的小熊》在广东省幼儿园语言活动研讨会上有了非常精彩的呈现, 托班幼儿的常规培养和阅读兴趣的展现都非常好, 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阅读活动的积极参与, 都体现了我园进行分享阅读与听读游戏及蒙特梭利教育相结合的探索是有效的, 我园将在接下来的教研活动中, 进行更积极、大胆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奕阳教育“分享阅读”课程教研组.分享阅读教学教师指导手册.

[2]张红兵.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概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思想 篇3

[关键词]蒙特梭利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儿童发展

一百年来,蒙特梭利教育嘉惠了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孩子和老师。在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引进蒙特梭利教学法,笔者所在幼儿园则于2000年开展了蒙特梭利教育的实践研究,现将研究的心得与同行分享交流,其中我们感悟最深的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精神实质与中国文化精髓的契合。

一、在蒙特梭利教育中融合中西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仁爱之心”“天下为公”等观念,是人类精神的文化宝藏。但我们的教育一直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人格的完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下为公、友爱等良好品质的培养从教育中拔离出来,使我们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而一个没有自我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步前进的,我们的教育必须在反省中回归自身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引进蒙特梭利教育时就要求不做单纯的拿来主义者,因为我们清醒地知道一种无法与中国文化传统融合的教育再好都是不可能在中国生根的,它注定只会昙花一现。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渗透力、融合力和再生力。我们在实践蒙特梭利教育时注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以此熏陶教师品德,促进教师成长,并进而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如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自己想有所树立,应马上想到让别人也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应马上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根据这一思想,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学习蒙特梭利教育获得自我发展,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而且要马上想到帮助家长和同伴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与家长和同伴同步成长。在这一要求下,我们的教师总是能够把学习到的经验及时与家长分享;在自己成长的同时,马上会想到也要帮助家长共同成长。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不仅仅是经营班级,更重要的是关心每一位合作教师的思想、情绪、工作态度及教学能力的成长。正是对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受社会尊重的文化人,而我们教师也更多地收获了内心的富足、做人的尊严和工作的快乐,内省与反思已经成为他们的思维习惯与生活态度。

另一方面,在实践蒙特梭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日益发现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相通的,都以“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为核心。蒙特梭利教育强调培养儿童完善的人格,使之形成良好的心智、情绪、习惯和价值观。为此,蒙特梭利教学法非常注重儿童智慧与品格的养成,让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照顾他人、学会照顾环境、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我订正、学会惜福与感恩、学会关爱与分享。这才是蒙特梭利教育真正的价值之所在。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读书明理”的价值观同出一辙,也就是始终把教育幼儿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中西文化的这一相通促使我们在实践蒙特梭利教育时自觉地坚持“人格完善”的首要教育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没有全盘模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而是结合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当地的文化特质,在教育内容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以使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蒙特梭利教育模式之中。如我们用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直观材料来呈现有关中国文化的大量信息,包括国旗、中国地图、拼图、中国华表、几代领袖画像、以及中国的文房四宝、刺绣、京剧脸谱、水墨画等,同时还设法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广东地域文化的材料。这其中就有颇具广东地方特色的“功夫茶”。所谓“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有着严格而详细的饮茶步骤和流程,茶具器皿配备精良。功夫茶重在“功夫”,即十分讲究泡茶的技艺,且有着完整的文化内涵。这使得潮州功夫茶得以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东文化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力。我们将“功夫茶”引进课堂,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一项目,因为他们在家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以茶待客,是孩子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利用“功夫茶”,我们不仅教给了孩子们待人接物的社交礼仪,而且使他们熟悉了广东地域文化及其生活习惯,加强了对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

在蒙特梭利教育的五大领域中,语言与艺术教育是实现“本土化”教学最难的领域,而语言与艺术教育又是最应体现民族文化特点的领域。为了让孩子成为具备民族文化底蕴的现代中国人,在语言教育方面,我们根据对蒙特梭利语言教育方法与精神的了解和把握,在创设一个能使孩子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的基础上,在注重给予他们充分的听说写读的刺激,促使其听说写读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以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为切入点,构建了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教学内容、材料与方法。如我们在语言区创设了兴趣角落,让孩子们有机会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兴趣、喜欢的物品带到兴趣角落,与同伴自由交流、分享,由此形成了自由、轻松的语言交流与表达的环境。教师精心收集并布置在兴趣角落里的有关世界、中国、广东、深圳等地的自然与人文图片材料在不断更新中也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世界万物的求知欲。又如教师要求孩子与家长共同制作“时事剪报”的活动使孩子和家长每天有机会在一起阅读报刊杂志,谈新闻,并将感兴趣的新闻剪贴或记录下来,以图画等形式制作成小书,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交流。此外,我们还鼓励孩子们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让他们在尝试说明、描述简单事物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为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孩子们讲起来眉飞色舞,听起来也饶有兴趣。在我们创设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环境的刺激下,孩子们不仅获得了语言能力方面的发展,而且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陶冶了性灵,端正了品行。

我们深知单纯教给孩子知识技能,只会产生短暂的积极影响,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这类知识与技能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我们注重培养的是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完善的人格与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这些品质与习惯对孩子将来的学业不会产生即时可见的影响,但却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蒙特梭利教育也强调在儿童敏感期为他们提供人格形成的良好环境,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不断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生命成长,让儿童最终成为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世界公民,因此我们在实践蒙特梭利教育时始终注重让孩子们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促使他们内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宣扬的勤劳、节俭、惜物、惜福、感恩、长幼伦理、包容心、忍耐力等良好人格品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蒙特梭利教育精神一致的

地方,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实践。

二、创设中国式的蒙特梭利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我们一直把创设蒙特梭利教育环境做为实践蒙特梭利教育的重点,通过近8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对蒙特梭利教室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创造与发展。我们认为典型的蒙特梭利环境(教室)必须具备6个主要构成因素:自由空间、结构与秩序、美与气氛、真实与自然、学习材料以及社会性反映。根据对这些因素的理解,我们为每一个因素确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然后,以班为单位,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三位教师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将班级创设的过程、思路和创意按照以上因素构成的6个维度,以说课的形式向以园长和教研组长为核心组成的幼儿园评委会汇报。这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园领导者了解各班的环境创设是如何体现和运用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教师对蒙特梭利教室环境创设思想的理解,并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经过几个轮回的讨论与交流,教师们通常都能根据所在班级的空间、结构、秩序和自己多年学习的体会与领悟,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环境创设工作。如在空间感的处理与衔接方面,每个班各有千秋和妙招,在与众不同之中凸显了自己班级的文化,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尊重、爱与信任的环境,一个放松、包容、不拘谨而又有结构、有目的、符合孩子需要的温馨环境,真正实现了蒙特梭利对教室环境寄予的寓意与期待。

我们在实践中更是深深体会到:如果要让儿童将宇宙的结构与秩序内化,那么他们每日接触的教室空间就应体现出这种结构与秩序。如此,儿童才能建构起自己的心智秩序和智慧,并通过这种内化的秩序学会信任环境、信任他人。只有在这种相互信任的环境中,儿童才能放松、自由、有安全感地自主选择工作,发展自己,并促进他人的发展。

三、在传承和感悟中发展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积极的思想,即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从世界各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学前教育理论思想宝库中吸收营养,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学会如何看待传统和传承文化,学会如何取舍和借鉴,使幼儿园教育有更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更丰富的文化滋养。无可否认,儒家文化有诸多的积极因素,并包含着远大的理想,其教育思想高扬生命的主题,相信人有主导自己生命方向的力量,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体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对待作为我们生活之根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传承中学会批判,只有批判的传承才能真正发扬传统。对待西方文明与文化,我们应同样秉承批判的精神,而不能做简单的拿来主义者。蒙特梭利教育尽管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地区十分流行,影响也十分深远,但它的根基始终在西方文明,是在西方文明中生长出来的教育思想,我们只有在批判中吸收,在借鉴中发展,才能保持我们的文化品格,并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促进我们自己的反思,使我们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更具生命力。

我们对蒙特梭利教育的认识走过了一段值得回忆的心路历程,从理解接受到创造发展,教师的观念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开始深刻地感悟什么是真正的“尊重儿童”,什么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在整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在应对新的挑战中不断加强自我修炼,不断朝向自我完善。因为我们从蒙特梭利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中都深刻感悟到,只有教师具备了完整的人格特质,才有可能培养出人格完整的儿童。具体到教师应有的教育态度方面,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深有体会的几点是:教师应以尊重和体谅的态度对待孩子;教师应能给予孩子明确的指导,并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应放慢脚步,给孩子反应和理解的时间;孩子的工作应让他自己做,让孩子有机会成为他自己;应让孩子拥有选择的自由;应尽可能地让孩子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教师应和孩子说正确的话;应尽可能让孩子使用“真”的东西;应让孩子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的节奏与规律。

经历观念转变与心灵洗涤的过程,蒙特梭利教育对教师的希望开始在我们教师身上吐露芬芳。我们教师的行为变得和谐了,内心充满了对教育的爱。这一觉悟的过程正是我们教师成长的过程。“觉”是瞬间,“悟”是过程,很多很多的“觉”组成“悟”,最终升华为“大彻大悟”。我们的教师现在能以谦卑的心来对待孩子了,能以智慧的爱来陪伴孩子的成长了,这正是在无数次培训学习中的感动内化为无数觉悟的结果。只有在不断的吸收、批判、融合和发展中开发自我,教师才能成长为有真正觉悟和教育智慧的群体,她们用爱编织着未来,用生命感悟着人生,在儿童的幸福与健康里实现着自我的价值。

蒙特梭利之感官教育 篇4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引进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特别是她的感官教育理论,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还设立了蒙台梭利研究机构,并在有条件的幼儿园设立蒙台梭利工作室,大力推行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我国自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后,迄今已有300多个蒙氏教室,培养了一定数量的蒙氏教师来实践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

蒙特梭利非常注重感官能力的培养,也因此而设计了许多训练感官的教具,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特梭利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过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

二、蒙特梭利的感官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是由20世纪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玛丽亚·蒙台梭利依据其教育思想所发明设计。在我国,因为翻译的不同,导致蒙台梭利教具还有其它名称,如:蒙特梭利教具、蒙特梭瑞教具;也有人简称它为蒙氏教具。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一共18件,1.插座圆柱体2.粉红塔3.棕色梯4.长棒5.彩色圆柱体6.色板7.几何图形嵌板8.几何学立体9.构成三角形10.单项式(二倍数)11.二项式12.三项式13.触觉板14.温觉板15.重量板16.音筒17.味觉瓶18.嗅觉瓶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孤立性2.错误控制3.吸引力4.教具的设计都有序列性5.由简单到复杂6.适合幼儿的尺寸。

目前对蒙特梭利感官教育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一个静态的角度出发的,即从感官教育理论的本身隐射出对它的理解和分析,用感官教育来理解感官教育,处于一个横向的理解层面上。这类解读可以让我们对教育理论的本身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有利于理论上的认识。

蒙特梭利幼儿园管理手册 篇5

第一章 筹备工作

蒙特梭利法是以科学的治学方法为根本的教育,它是以对儿童时期的了解为基础,并且是建立于由儿童的身体与心智发展中所发现的法则上。

——蒙特梭利《了解您的孩子》

近年,想成立蒙氏幼儿园或转型为蒙氏幼儿园的个案愈来愈多,但多数办园者却遇到空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完整的教具,却不知如何落实推行蒙特梭利教学的窘境。因此,创办一所蒙氏幼儿园,从环境规、教室的经营与管理到园务行政、经费的编算等事项,都必须在筹备期间深思熟虑,拟定策略,才不致花费了庞大的经费,却利叹“有志难伸,有梦难圆”!

1-1确立教育理念

在开办幼儿园、所前,必须对当前幼教环境有基本且专业的认识,进而确立办园的教育理念。因为园长或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念与经营态度,会直接影响园所的建筑规则、环境设备、人事管理等。亦即不同的教育理念所规划出来的幼儿园、所,就会有不同的特色和经营方针以及它带给社会的影响和评价。

儿童之家的教育理念就是为儿童创造一个潜能得以自由发展的环境。一个理想的儿童之家,必须是“以儿童为主人”为最高教育方针。因此,经营一所儿童之家必须对幼儿身心成长的过程与需要有清楚的认知,并确知蒙氏的教育理念,了解其特学特点,而后理想的蓝图才能有所依循,而接近完善。

1-2 人力规划

筹备阶段的工作应著力于规划和筹备园务,包括师资的培训、市场调查、空间规划、招生工作、文宣公关,并拟定经营方针等事项。此时人员宜精简,可先完成董事会的设立,再聘任园长及

一、两名有经验的幼师,然后配合幼儿园的规模与工作的进展,再增补教职人员。

1-3 师资培训

就教育当局的规定,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法的幼儿园、所,其教师的聘任标准仅止于是否为合格幼师(幼儿园)或合格保育人员(托儿所)。虽然合格的蒙氏师资不在政府的认可范围内,但由于蒙氏教学中,教师的专业认知与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蒙氏幼儿园必须聘任合格的蒙氏教师若是由传统转型为蒙特梭利教学,则必须在转型前的一年,与老师沟通后,开始着手进行蒙氏师资的培育计划,以便衔接转型后的不同教学模式。否则,空有完善的硬体设备,若不懂得教具的操作与教学的内涵,也是徒然!尤其蒙氏教师在精神的准备与角色的认知更是重要。(有关教师的进修,请参阅8-2人员进用与在职进修。)

1-4 市场分析

为了能长期经营幼儿园、所,在园、所定位及选择园址前,必须先分析、所的周遭环境,评估其市场需求。尤其蒙氏幼儿园的筹建费用高于一般传统幼儿园许多,因此在筹办前对市场的评估工作应包括:

学区内的幼儿人数

幼儿资料的搜集包括向卫生所、户政单位询问半年内的出生概数以及学龄前幼儿概数,若能获知名单更佳,同时应分析过去、现在与未来幼儿人口的变化。其中,不同年龄层的幼儿人口,会影响到幼儿园所的前景,因此应详细研析。

家长的职业、经济能力和素质

蒙氏幼儿园的市场需求是无庸置疑的强调环境的亮丽、温馨与丰富,所以收费较高。因此,家长的社经水准必须列入评估此外,蒙氏的特殊教学法,也有赖家长对教保方式的认同,亦即家长的经济能力、素质以及对孩子的期望心理,都是必须考虑的。

学区的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行业环境、经济环境、教育环境。这些不同的环境特性,是主导园所经营方式的重要因素,必须做好事前的调查与分析。

同业的竞争

学区内是否有采用蒙氏教学或其它特殊教学的园所?其规模大小、收费标准、师资阵容、环境规划如何?家长的认同度如何?这些都需要在筹备阶段详加评估,思考对策。

学区的潜在变化

例如:新兴的住宅区、大机构的迁移计划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幼生的人口来源以及经营方式。

1-5 园所定位

我国幼教机构依现行之规定可分为幼儿园和托儿所,两者属不同的主管机构管理。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施教机构,由教育行政单位负责管理,收托四岁以上至入学前之幼儿。托儿所则是以儿童福利为宗旨的保育机构,由社会行政单位负责管理,收托零岁至未满八岁之幼儿(但我国国民教育法规定六岁幼童必须接受国民义务教育,故实际上只收托到六岁)。

由于幼儿园、所的教学与保育服务没有极大差异,却由于主管机关的不同,而造成管理上的困扰与经营的混淆。办园者宜参照相关法规(特别是园所的建筑条件),为园、所定位,才能进而确立园、所名称,并进行幼师或保育人员的聘任工作。若为私立园、所,则大都设有董事会组织,并需着手进行申请立案的工作。

1-6 董事会组织章程

请参阅8-1行政组织编制及附录表之幼稚教育法施行细则。1-7 申请立案

园、所申请立案的事宜虽然是在园、所筹备工作已完妥之后,但事前就必须先详知园、所不同的立案标准,届时才不致因为与法令不符合而无法立案。申请立案的办法和必须填写的表册,幼儿园可向当地县市教育局索取。

1-8 经营方针的拟定

为了达成园、所的教育目标,在筹办初期必须先拟定经营方针,确立可供依循的准则、方向,才能付实行,使园所有预期的成长,永续的发展。则具体的方针包括:

招生计划的拟定

幼生来源、招生人数、收费标准(全日制/半日制),幼生物品的制作(包括DM、每报、招牌、刊物以及媒体广告)等招生工作,关系到园、所的长远营运,因此,招生的企划工作,务必事前仔细规则。

另外,由于一般家长对蒙氏教学并不太熟悉,园方可在招生期间举办家长说明会,推广蒙氏教学。行政组织的拟定

为了推动园所的行政工作,在筹备阶段需视幼儿园的规模大小,有系统的规划行政组织、班级编制及教职员工的编制。

.人事管理的拟定

人事管理包括教职人员的征选、聘用以及职务分掌、薪资福利等办法的制定和管理。

.环境规划的拟定

儿童之家非常强调(预备环境)的重要,因此,从园舍的选择、室内外空间的规划到环境的布置、教具的陈列,都必须经过设计和规划。

.教学计划的拟定

蒙特梭利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法,它有一套完整可供遵循,并准许自由延伸变化的教学方法,经营者应具有专业的认知,才能顺利推动教务,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幼保工作的拟定

幼儿的保育工作应包括学童的每日作息、常规辅导、观察记录以及学童的健康、安全、餐饮管理和亲职教育的计划。

.事务工作的拟定 事务管理的范围包括文书处理、档案管理以及财务管理。而在筹备阶段的首要因素。事先拟定资金运用、成本预估、投资回收的计划是能顺利推展园务的首要关键。

目前蒙特梭利基金会实验儿童之家为了实现基金会平民化的宗旨,规定实验儿童之家的收费除了支付成本的要求以外,只能再加20%至25%的存储保证金,以免受物价的影响,并能够赖以发展。建筑规划

为了配合教学需要与教育目标,学校建筑与般建筑不同,其中幼儿园的建筑规划更需配合幼儿园的身心发展。目前,台湾并没有专攻蒙氏幼儿园的建筑设计师,不过,若能广为收集案例,提供资料给对设计学校有经验的建筑师,并沟通办园的理想、教育的理念,并能规划出一所接近理想幼儿园的建筑设计蓝园。

2-1园址的评估

土地寸土寸金,想取得宽阔的园地,成立理想的儿童之家,并非易事。因此,限有于经费或土地取得不易,大都是承租转让的园舍或变更旧有的房舍。

但有的建筑物本身并不适合为为幼儿园,有的可能必须花费庞大的财力、人力重新规划,更何况还有许多如地质结构、排水设施、公害污染等隐而不显的问题。因此,开办园所必须事先对园舍进行以下的评估工作:

(1)建筑物是否安全?

“安全”是选择园舍最首要的考虑因素,尤其幼儿生命脆弱,对安全的要求较一般建筑物为严格。因此建筑物本身的结构是否牢固?地质是否良好?电力、瓦斯、自来水、排水等基本设备是否完善?屋顶、墙壁、厨房、台阶等设备的建材是否具有防火、防震、防水、防风的功能?都是必须详加调查,仔细评估的。此外,近年频频发现海沙屋、辐射室等不良建筑物,也是必须事先检测的重要问题。

(2)通园道路是否便捷?

了解园舍周边道路的路况(干道或支道,是否有红绿灯、斑马线、路标的设置等)以及交通流量的大小,主要的通园道路等事项,做为校门位置、上下园的动线以及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划依据。

接送学童上、下学的门前道路必须是双线道,以方便学童上、下园及家长停车。若园舍附近有公车站牌,则校门与公车站牌的位置应距离二十公尺以上。

(3)公害影响是否严重?

空气污染、废水排放以及噪音、日照、臭气等公害必须事先调查,马拟定防止的对策或改善的措施,但倘若无法改进,而有可能危及幼儿身心时,就必须放弃,另觅新园。(4)座落方向是否理想?

园舍建筑物应避免东西向。因东西向阳光直射时间长,下午会西晒,而且夏季台风大多自东方吹来。北向房舍终日不见阳光,冬季北风呼呼作响,也不太适合。最好选择坐北朝南的建筑,东南向次之,西南向再次之。

(5)外观是否新颖?

建筑物的外观明亮、新颖,才能给人好印象。但不要选择华丽、造型奇特怪异的建物,同时也要避免建材老旧、色彩灰色的老房舍。建材或建物的选择也可以视地区特色而定。例如:新竹县新埔乡有一家利用本省三合屋式的传统建筑成立一所蒙氏幼儿园,不但外在环境上不显得突兀,而且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它必须象个家”。

(6)公共设施是否充实?

事先调查园舍附近是否有公园、医院、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以弥补园舍活动空间的不足,并做为规划与教学、保育有关的资讯媒介。另外应避免与危险、吵杂、污秽的不良场所相邻。例如:车站、工厂、风化区等场所。

(7)通风与采光是否良好?

建筑物的采光与通风是否良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效率与身心健康,因此必须选择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的园舍。

(8)土地使用和所有权是否清楚?

园舍所在地将来是否有与政府土地作用规定相抵触,必须详加调查,以免影响幼儿园长期性的发展。此项作业可查地主的地籍资料,所以最好请土地登记专业代理人详查一次,才更确实。

园舍若为租借转让,必须明订契约,详述施工整修的权责。幼稚教育法施行细则亦规定幼儿园申请立案必须检具“设园园址、园舍所有仅证明或租用五年以上之公证契约。”因此,为了配合法令,并顾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租借房舍成立幼儿园时,必须与房东明订五年以上的契约。

大致说来,蒙氏幼儿园的园舍选择一方面要符合当地教育局或社会局的规定;一方面要运用社区的建筑物和房舍,只要有二至三间(更多也无妨)的工作室9即教室)为主体,加上有餐室、厕所、盥洗室、运动场,并尽可能的符合上面所列举的注意事项。2-2园地面面积的分配

园地面积的大小是否适宜,够用?在选择园舍时,就应列入考虑。它必须兼顾目前的需要和未来的成长扩充,其大小通常决定于经营者的教育理念和财力,并与儿童人数成相对的比例。

蒙氏幼儿园的园地分配,除了必须符合政府的规定(详见幼儿园设备标准,民国78年教育部公布,正中书局出版),还须注意下列两点:

(1)室内面积为了让孩子自由工作及从事各种活动,必须比一般幼儿园所规定的1.5平方公尺大一倍以上。

(2)在台湾,能找到政府规定的每一幼童两平方公尺的室外运动场地,实属不易。若不能的话,最好要有一个方向(一面)有五十公尺的距离,让孩子有两个冲刺的最短赛距离,锻炼他们的大肌肉发展。

2-3建筑规划的原则

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之家,其环境规划必须能符合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使幼儿能充分开展内在生命。以下列举环境规划时应注意的六大原则:(1)需要原则

儿童之家是依儿童的成长需要,且能促进良好发展而设计的环境,与大人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但除了符合幼儿的需要外,也要考虑社区人士的需要,特别是家长每日接送孩子,应顾及大门的方向是否方便接送?接待室是否有足够的舒适空间?(2)实用原则

除了行政管理空间,须考虑大人的使用外地人,其余皆需以儿童的方便为主,使具有使用上的实际功能,才能培养孩子独立、处理的能力,以促进其成长。(3)安全原则

幼儿园所的环境规划需特别讲究安全,建材必须坚实耐用,而任何细部的设计,也都要做周延的考量。例如:阶梯的高低、栏杆的间隙、棱角尖锐处的包护与磨圆等。(4)经济原则

经济的原则,不等于节省经费,而是以最合宜的花纲,规划最完善的教育空间,发挥最佳的教育成果。

由于儿童之家的教具及其陈设,价格较昂贵,且使用周期仅三年五年,这些不可少、不可省的支出,当是学费较高的主因。因此,在其他建物及设备上要求经济和朴质。这不仅是经营管理上的要求,更能藉此教育孩子朴实不奢华。因此,儿童之家的环境设计要避免华丽、花俏的装潢。

(5)卫生原则

举心能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卫生设施均应妥善规划,特别是餐饮的卫生以及通风、采光、防湿等设备,都要顾及幼儿的身心健康。(6)舒适原则

幼儿园的感官极其敏锐,因此幼儿园舍的建筑规则与设施,必须使幼儿感觉舒适、美观,使其具有如同家一般的温馨。而园舍的外观入入园处应随时保持美观、整洁,以免损及园所的形象。

2-4室内空间的配置

室内空间是幼儿园在园时间接触最频繁的地方,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室内空间的规划与布置对幼儿影响最大。(1)工作室

蒙氏工作室相当于一般幼儿园的教室,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空间,也是提升智力的主要场所。因此是一个天天要精心设计,时时按孩子成长的不同需求而“预备的环境”。

.面积

工作室的面积若依法令规定“每一儿童的室内面积至少2平方公尺”为标准,以一班25位幼儿计算,则面积约为50平方公尽,但依我多年的办学经验,要把五大类的教具区分陈列,中间还需有25-30个学童工作活动的空间,则至少要60平方公尽(约定20坪左右)。

.高度

室内高度依幼儿园设置规定以三公尺为宜,过高会令幼儿产生渺小的感觉。

.门

最好前后各有一个门,不要有门槛,方便幼儿出入。门最好向外开或装有门转,可以左右推拉,以避免开关时吵杂的声音。门上的把手要适合幼儿园的高度。

.窗

窗户宜低矮,好让孩子坐着工作时,可以偶尔流览一下窗外的风景。窗台平均高度大约为50-60公分。

.光线

若日光充足,应善加利用窗户,两面采光,不但能节约能源,也有益健康;若光线不足,应加照明设备。人工采光最好采双管日光灯,较接近自然光。

.隔音

因幼儿活动多,难免会有声响,所以墙壁施工时,必须考虑隔音功能以提高幼儿学习效果,并能节省教师精力。

.通风

台北蒙特梭利实验儿童之家规定,值班人员到园后,第一个动作就是“通风”,希望在学童入园后,就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因为通风不佳的环境,容易使人无精打采、烦躁不安。若没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则需配合采用人工通风,包括装设冷气、抽风机、通风管等。

.温湿度

室温以摄氏20℃-28℃最为适宜,湿度以60%-65%最为舒适。

.地面

幼儿喜欢坐在地板上工作,所以地面的质材不宜太硬、冰冷、亦不可太滑,以木质地板为佳。不但适合幼儿坐、卧,若不慎跌跤,亦可使伤害减至最轻。

.墙壁

室内墙壁以油漆为佳,颜色宜采米色、浅蓝色等浅色系。

(2)图书室

如果空间许可,图书室应单独规划;若规模小,空间不敷使用,则可于工作室内设置一阅读角落,最好选择临窗位置,利用自然淘汰以保护幼儿眼睛。

(3)视听室

视听室大多与图书室合并使用,规模较大的园所则可单独规划。在空间配置时,必须各类视听器材的装备,事先预留空间。

(4)盥洗室

盥洗室包括洗手台和马桶的设置,数量与幼儿人数的理想比例为1:10。如厕的门以内开为原则,其高度应比幼儿身材高度低一些,约100公分左右。有些幼儿园园则不装门,采开放式设计,以避免幼儿躲在里面,造成危险。

洗手台的高度以50公分为宜,质材最好是陶磁质地,容易维持整洁。另外,工作室内或室外应再设置洗手台,以供饭前洗手、饭后刷牙和清洗教具时使用。

(5)餐厅

空间大、人数少的幼儿园适合专设独立的用餐空间。人数较多的幼儿园,若大批人马往返餐厅用餐,既费时又费事,因此大多数的幼儿园都在工作室用餐。

(6)卧室

儿童之家的工作室,通常以低矮的橱柜和教具架区隔为两区,一边放置小桌小椅,除了教学用,还可用来做为午餐区;另一边则为一开放的大空间,很适合做为学童的午睡区。这种多重用途的规划是节省空间的理想配置。

(7)走廊及楼梯

幼儿园所的建筑以平房为佳,如果是楼房,教育部已于85年准予幼儿园设立于建筑物的三楼。

楼梯的宽度为1.8公尺(托儿所不得少于一公尺);斜度约30度左右。阶梯深度为26公分9托儿所不得少于24公分),阶梯高度不得超过14公分。

楼梯的扶手以55-65公分为宜,若采用扶手栏相,其间隙不可超过12公分。扶手外侧宜加装绳网,以防范幼儿发生意外伤害。

(8)办公室

除了幼儿园的专属空间外,为了有效管理园务,推动教学计划,还须规划出办公室、接待室、储葳室等供园长、教师以有访客使用的空间。其中,办公室内最好能提供每位教职人员一张桌椅,否则应有一大张工作桌,可供制作教具或开会使用。因为蒙氏教室内不能放置大人尺寸的办公桌椅。

此外,都市里的幼儿园若设于建物的一楼,通常会有地下室,为了争取较较大的使用空间,大都将其辟为体能活动的场地,惟其条件是必须做好防水和通风设备,并须设立两处出口。

户外空间的规划

在规划户外空间时,应注意必须与室内空间成一顺畅的动线,使出入方便。如果有视线不及,不易督导的地方,宁可封闭不开。

(1)园墙

园墙的设计应尽可能低矮,并可根据实际的安全情况和隔音需求而采以水泥、红砖或灌木、竹篱等予以美化。

(2)大门

为了方便幼儿上下学和娃娃车的出入,大门的理想设计应为两扇,而旁边另开小侧门,以供放学后使用。另外,幼儿园所最少要有两个出入口,以应不时之需。

(3)庭院

都市中的土地取得不易,庭园不是常有的。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让幼儿亲自种植小盆花草,饲养小动物,以培养幼儿爱护和观察自然的胸怀,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儿童之家的庭园设计以自然为尚,不宜有假山、喷水、彩灯等人工造作之景。

(4)运动场

一个理想的动物场地应包括大型游乐设施、小型的体能游戏器材以及沙坑、游泳池等设施。

虽然小规模的幼儿园不易拥有足够的空间,规划理想的运动设施。但如果园所附近有公园,即可弥补园内活动空间的不足。

第三章 环境预备

蒙氏科学幼教的最大特色是对环境设计的重视。儿童之家必须是一个“预备过的环境”,因此,预备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是办园者和教师必须积极着手的工作。这件工作的指标和方针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构所设计,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的人格和成长模式才会显现出来。”亦即它必须具备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并排除不利儿童成长的事物。

3-1儿童之家的基本设备

关于儿童之家的设备,蒙特梭利曾提出她的理想蓝图,但她也表示“儿童之家的设备没有一定的规格,要视经济情况与客观环境而定。”亦即只要一切设备都能考量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内在需求,至于是否符合形式上的标准,则没有硬性规定。

幼儿 所的设备标准,可参考教育部和内政部颁布的“幼儿园设备标准”、“托儿所场地建筑与设备”之规定。今仅就儿童之家与一般幼儿 所的不同设备,简述如下:

.桌椅

桌椅的质材以木质为付佳,宜累且坚固,使幼儿易于搬动;颜色宜采柔和的淡色,方便幼儿清洁擦拭;椅脚底部不要加橡皮垫,好警惕幼儿养成随时控制自己的脚体动作。至于桌子形状,以长方形最适宜,可两人合用;若合并,则可多人使用。如果空间足够,点心桌可采用圆形或六角形,让空间感觉生动活泼。

表一:

年 龄 桌(长×宽×高)椅(长×宽×高)1.5岁~3岁 90×55×40cm 29×26×60cm 3岁~6岁 90×55×50cm 29×26×43cm .柜子

儿童之家必备的柜子,因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无门的鞋柜、教具柜(陈列架);亦有设门,以收纳寝具、清洁用具、幼儿个人衣物的贮物柜和衣橱。这些柜子的尺寸都必须依幼儿的身高设计。

.陈列架

可陈列、放置教具,亦可做为隔间使用。高度宜为幼儿的一般身高或略低,1.5岁-3岁幼儿使用的尺寸约120cm(长)×74cm(宽)×30cm(高),3-6岁幼儿使用的尺寸约120cm×90cm×30cm..工作地毯

幼儿操作教具所使用的工作地毯规格为1:1.5岁至3岁幼儿使用55cm×75cm或55cm×80cm;3岁至6岁使用75cm×105cm。颜色大都采用灰、绿、粉红,素面无花纹。

.地毯架

地毯架可用来收纳、放置工作的地毯。若为了节省开支,可以用滕蓝、塑胶蓝替代。

.走线用的白线

儿童之家工作室里的要板上,必定少不了一条白色椭圆形线条。它是用油漆或胶带在地板上画一条宽约5cm-7cm(约小朋友的脚宽),长则视空间与幼儿人数而定的椭圆形线(两侧呈直线,两端呈椭圆),让学童做走线练习使用。

走线的圆周与教具或墙壁的距离至少30公分,在活动进行中,幼儿才不致碰撞教具或因靠得太近,而随手玩起教具,如果室内空间不够画成椭圆圆,可设在韵律室或较大空间的团体活动室。

.其它必备用品: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思想 篇6

这些工作中,我们不管做什么最主要的还是要培养幼儿专注的习惯,只有在专注的时候才可以吸收心智。如,工作时不可以说笑打闹,一份工作只允许一个人工作,当你熟练的时候你才可以告诉别人怎么做,但是也只能俩个人合作。遇到错误时老师要及时的反复的观察指导。不要总是说:“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做的不对。”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怎样是对的。”从正确的方向引导幼儿,进行正面教育。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阅读、讲故事、情景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告诉幼儿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3抓契机、随时教育

当幼儿做出不良习惯的行为时,我们作为老师或是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不能放过或纵容。当你视而不见他的坏习惯时,慢慢的就不好改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对幼儿进行随时教育。总之,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养成的,要靠反复而又耐心的指导与幼儿坚持不懈的学习,更需要家园的配合来实现。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思想 篇7

一、何为“自由”:尼尔与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观及分歧

(一) 孩子的“自由”:其真谛到底是什么

1. 自由既是儿童发展的条件也是结果:蒙台梭利与尼尔的共同认识

蒙台梭利和尼尔都认为, 儿童的自由既是他们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他们发展的结果。蒙台梭利明确指出“工作和自由是儿童正常发展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同时“自由是发展的结果, 是通过教育潜移默化的一种发展。”[3]尼尔思想的核心就是让儿童决定自己想做的事, 他认为:孩子生来就是聪明的、现实的, 假如成人不给他约束, 他就会尽可能地发展他的潜能。

可见, 孩子只有自由才会获得充分发展, 而他们的发展反过来又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由。但尽管如此, 二者的自由教育观仍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2. 蒙台梭利的自由观点:给予儿童“选择”做何种事情的自由

(1) 只有做正确的事才会得到自由

蒙台梭利虽然承认自由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她更坚持“自由是发展的结果”, 还不具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儿童, 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如果我们认为自由就是让儿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那么儿童已经偏离的性格就会继续发展, 他们就会更加不正常。”[3]并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让孩子毫无目的地、放任地、无规则地活动, 而是做正确的有益于发展的事情, 这样的事是依据成人而不是儿童的标准来衡量的。为此, 成人必须设置环境和工具让儿童专注于某项工作, 即正确的事。可见, 蒙台梭利的自由是成人给予儿童的某种选择权, 即在成人设置好的环境中, 自主选择某种工作来做。

(2) 保证良好教养下的有限度的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们的自由, 就其限度而言, 应在维护集体利益范围之内;就其行为方式而言, 应具有我们一般所认为的良好教养。因此, 只要孩子冒犯或干扰他人, 有不礼貌或粗野行为, 就应该加以制止。”由此, “我们必须查看孩子是否有冲撞或者激怒他人的行为, 是否有粗鲁或者不礼貌的行为……”[5]如果孩子把脚放在桌子上 (即使没有妨碍到同伴) , 或者是用手推搡同伴, 老师都应该干涉和纠正, 以便孩子了解到什么是对和错、哪些事情该做和不该做。因此蒙台梭利给予孩子的自由是成人规范下的、有限度的自由。

3. 尼尔的自由观:给予儿童“决定”是否做事的自由

尼尔认为“凭着权威强制执行任何事都是错的。除非自己愿意, 小孩不应该做任何事。”因此, 他摒弃一切管训、约束、指导、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 而坚持放任地让孩子依他们自然的兴趣生活, 最重要的自由教育就是给予孩子决定做什么事的权利而不仅仅是选择的权利。

(1) 只要不会妨碍别人, 孩子可以随心所欲

尼尔并没有给“自由”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但是他说“强迫一个小孩不要扔石头和强迫他学拉丁文是两回事。扔石头会牵连到别人, 但学拉丁文只和他自己有关。社会有权阻止反社会的小孩, 因为他妨碍到别人的权利;但是社会无权强迫他学拉丁文, 因为学拉丁文是个人问题。”[6]因此, 孩子可以对自己的事随心所欲:假如他愿意, 他可以整天游戏, 因为工作与读书只影响他自己。但是他不可以在教室吹小喇叭, 因为这样会干扰别人。同样, 一个孩子可以把脚放在桌子上, 只要他没有妨碍同伴的活动;而若是孩子用手推同伴, 成人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一句话, 只要不妨碍别人, 孩子可以随心所欲。

当然, 给孩子自由不是让孩子承担他不能承担的职责。如, 不能让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睡觉, 也不能愚蠢地让他们接近机器、碎玻璃或深水池等危险区。

(2) 自由不是成人放纵孩子而是双方都有平等的权利

尼尔也一再强调, 宠溺孩子只是成人完全放弃教养孩子的权利, 故不是自由的真谛;大人与孩子应有平等的权利。若孩子爬上饭桌, 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不行;若7岁的儿童踢大人的门, 我们也可以严厉地责备;而若孩子拒绝我们进他的房间, 我们也必须照做。对于孩子的放纵行为, 大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不能涉及到道德批判。如, 孩子拔了尼尔种的土豆让他非常气恼, 但他“并没有说偷拔土豆是如何不道德, 而只是表示那是‘我的土豆’, ‘我的土豆’不该被别人侵犯。”[6]同样, “假如孩子往钢琴上钉钉子, 你怎么办?最好的答案是:如果你的态度是正确的, 你怎样对待他都没有关系。只要你不给孩子良心的谴责, 你不准他钉钢琴并不要紧。你可以坚持个人的权利, 但不要牵扯到道德是非的问题。‘脏’、‘坏’、‘淘气’这样的字眼才会伤害他们。”[6]尼尔认为孩子毁坏东西往往纯属无意。

(二) 自由与纪律:如何看待二者的对立

1. 蒙台梭利的纪律观: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获得

蒙台梭利并没有直接为纪律下定义, 但她描述了守纪律的人及良好纪律的特征。守纪律的人就是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 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 他能节制自己的行为。一个有良好纪律的教室, 是指所有的孩子在一个房间里忙来忙去地进行有益的、运用智力的、直觉的活动, 而没有粗野举动。

她进而指出, 专门的纪律教育———如给孩子指定固定的座位、上课时不准乱说话、进餐时要保持安静———只会使孩子失去自我, 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相反, “我们是通过给予儿童自由来培养他们的纪律性的。这些可以自由选择事情做的儿童都会集中精力做某件事情, 由此养成了他们的纪律性。”[3]这样的纪律是建立在儿童自由选择基础上的, 因此是积极主动的。

2. 尼尔的纪律观:纪律问题不是必然存在的

尼尔认为纪律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的不自由, 因此他们才会表现出过度的侵略性, 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恨, 从而产生纪律问题。如果允许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们就能够完全自律, 常见的纪律问题也就不会产生。可见, 尼尔和蒙台梭利的表述虽然不同, 但都注重儿童自由下的积极纪律, 而不是被动和屈从的纪律。

二、通往自由的路径在哪里:蒙台梭利与尼尔的不同实践

那么如何实施教育才能实现孩子的自由呢?

(一) 让儿童“工作”而不是“游戏”:蒙台梭利主张的自由路径

如上文所言, 蒙台梭利认为只有让孩子做正确的事才会得到自由, 即“工作”而不是“游戏”。工作是成人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进程、儿童使用教具的专门活动, 而“游戏”是儿童日常无目的地玩耍和使用普通教具的活动。“儿童的正常发展依赖于他们所使用的东西, 因此这些东西应该是有目的地为他们设置的。”[3]于是, 她精心设计了很多具有自我检验错误功能的“工作材料”, 让儿童依其内在需要, 自由地选择。换言之, 蒙台梭利所主张的自由教育的路径, 即是:教师必须设置适合儿童成长需求的环境和教具;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同时也要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二) 让孩子决定自己想做的事:尼尔付诸实践的自由之路

在夏山学校, 不干涉是尼尔管理孩子的唯一方式。

1. 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6]

(1) 让孩子决定自己是否要上课。他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 只要他们喜欢, 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学校的课程表也只是给老师预备的。

(2) “学校里没有考试, 但有时我们会为了好玩而考试。”

(3) 让孩子充分地进行无要求的游戏, “读书应该放在游戏之后, 学校也不应该以游戏的方式使读书更诱人。”

(4) 下午全部是自由活动, 连尼尔他们都不知道整个下午孩子们在做什么。

2. 建立学校自治会, 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 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尼尔认为民主、自由、自治三者之间互为前提, 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角色, 而是儿童伙伴关系中的一员。实施这一思想的措施是建立学校自治会, 让儿童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6]。

(1) 自治会每周集会一次, 通常在每周六晚七点至八点半举行。

(2) 一切有关集体和生活的事情, 包括对违规者的惩罚都由自治会投票处理。

(3) 所有成员不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等因素权利一律平等, 每人只能投一票, 而且任何人没有否决权。对尼尔也是如此, 如, 尼尔提议禁止在室内踢足球, 经过几次开会争论之后, 才获得通过;他关于“禁止咒骂”的提议也曾经被否决。

(4) 凡经自治会表决通过的决议, 任何人都必须遵守, 不得违背。

总体上说, 尼尔并不认为孩子所热衷的事情有什么正确与非正确的区分, 因此他的自由实践力度更大。相比之下, 蒙台梭利的儿童自由仍然是成人控制下的自由。

三、蒙台梭利与尼尔自由教育观分歧的根源

(一) 蒙台梭利和尼尔自由教育观的分歧

在自由与儿童的发展、自由与纪律的关系等问题上, 蒙台梭利和尼尔的看法有一定的相似, 但也存在着根本分歧。其分歧在于:

1. 蒙台梭利认为, 自由是成人给予儿童的某种选择权;

尼尔认为, 自由主要是成人给予儿童是否做事的决定权, 而不仅仅是选择的权利。

2. 蒙台梭利认为, 儿童获得自由的路径是让儿童做正确的事, 即“工作”, 而不是无目的的“游戏”。

而尼尔认为, 通过让自己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建立学校自治会解决自己的问题, 来实践自由。

因此, 尼尔的理论与实践更为激进与彻底, 而蒙台梭利的则更为保守和传统。

(二) 蒙台梭利与尼尔自由教育观分歧的根源

1. 对孩子天性所持看法的差异

在儿童天性的问题上, 蒙台梭利的看法相对保守:一方面,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和自身的成长规律, 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另一方面, 她认为这种“内在的生命力”必须通过成人的教育来激发。教育就是要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让儿童专注地做应该做的事, 来激发和促进自己内在潜力的发挥, 使其按照自身规律获得自由的发展, 而“懒惰的大脑容易受一些不良东西的影响。一个懒惰的人不可能是精神上健康的人。”[3]

而尼尔对孩子天性的看法更为积极,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懒惰这回事。懒惰的孩子不是身体不好, 就是对大人认为他应该做的事不感兴趣。”“从未见过十二岁以下到夏山来的孩子懒惰过……没有一个夏山毕业生是懒惰的。”[6]因此孩子不需要成人的逼迫而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夏山与别的学校主要的不同是, 我们对孩子的天性有信心。我们相信假如汤米要做医生, 他会自动读书以通过入学考试;而一个严格的学校则认为, 不逼打或者强迫汤米按规定时间念书的话, 他一辈子也成不了医生。”[6]

这种对儿童天性所持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各自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方式。

2. 教育理念上的差异:是让学生适应学校, 还是让学校适应学生

基于孩子的内在潜能需要通过外在教育来激发的观点, 蒙台梭利没有允许孩子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 而只能自由地选择成人设置的“工作”。一句话, 蒙台梭利主张根据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来达到成人所要求的目的, 其实质仍然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故, 就像尼尔所言, 这样的教育中“有多少真的有价值, 真能让孩子表现他们自己?手工大多是在一个专家的监督下依样画葫芦……蒙台梭利的方式只是人为地使孩子从做事中学习, 并无创造性。”[6]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不客气地评论道:“我们不得不说, 从她的学说内容来看, 她实质上属于19世纪中叶, 比教育理论发展现状落后了大约50年。”[17]换言之, 在方法上, 无论她的体系多么明显地不同于传统教育, 它还是接受了传统教育的形式和目的。

而尼尔基于对儿童天性的积极看法, 坚持生命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 生命里的罪恶是限制或摧毁幸福, 而实践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 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因此, 夏山的孩子才能够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而非望子成龙的父母或自以为是的教育家的看法去生活。

3. 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的区别

基于对“积极教育”的认同, 蒙台梭利提出的儿童教育内容非常丰富, 如感觉训练、手工劳动、阅读与书写、算术入门、体操等, 而且也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但这些内容基本上是智育的, 游戏、培养广泛兴趣以及想象力的发展都被她忽略了。而且“蒙台梭利不适当地限制了儿童可以运用她的教具的方式。虽然她对自发、自由和独立谈得很多, 但她把儿童限制在她所设计的教学仪器上并坚持要他们仅仅按规定的方式使用仪器, 从而束缚了她的儿童们。”[18]因此, “即使十分呆笨的儿童也能学会社会要求他们学会的东西, 缺点是缺乏创造活力。很多儿童把他们的全部时间都花费来‘跟在教师后面团团转’。很不幸, 她把她的天才用在发明这一狭小目标的技巧方法上了。”[19]

相比之下, 尼尔认为书本是学校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 也反对借助于游戏让读书变得更诱人, 但更重视孩子的创造力和人性、游戏、自由意志等。因此, “也许我们这里十二岁的孩子不能和一般同龄孩子在写字、拼音或者数学分数上一争长短, 但只要是需要创造力的考试, 夏山这群孩子就会遥遥领先。”[6]

不可否认, 所针对的教育对象不同、教育对象的年龄段不同, 也是二者分歧的原因之一。但正像尼尔所说, “一般来说, 对十二岁以下的孩子, 自由教育几乎是肯定有效的。”[6]可见, 尼尔所强调的自由教育对蒙台梭利教育体系所关注的幼儿会更有效果。本人认为, 尽管蒙台梭利被赞誉为20世纪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尽管尼尔的理论和实践因为过于极端和超前而受到诸多质疑;又因为他的学校规模始终不大, 以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 “夏山学校的前途也许不太重要, 但夏山这个观念的未来, 却对整个人类有极大的重要性。新的一代一定要有机会在自由中长大, 给他们自由就是给他们爱, 唯有爱才能拯救这个世界。”[6]

参考文献

[1][2][17][18 (]澳) W.F.康内尔著, 张法琨等译.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279;584;296;296.

[3][4][9][10][13] (意) 蒙台梭利著, 高潮, 薛杰译.有吸收力的心灵[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226;226;223;227;227.

[5] (意) 蒙台梭利著, 祝东平译.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76.

[6][7][8][11][12][14][15][16][20][21][22] (英) A.S.尼尔著, 王克难译.夏山学校[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0:93;8;116;3-5;38;284;127;21;5;29;74.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思想 篇8

摘要:本文具体阐述了“蒙特梭利”教学法在中转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作为中转班主任借鉴“蒙特梭利”教学法开展教学管理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中专 蒙特梭利教学法

0 引言

蒙特梭利教学法起源于意大利,是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提出的,适用于低幼年龄段的教育方法。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充分调动儿童内在的力量,通过工作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各方面能力得到有序发展。

这一理论与中专教育有很大程度的契合。一是中专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任务,通过教具、实训基地实训、实习等动手活动来培养学生。借鉴蒙氏教法的进步性可以概括为:给学生以自由,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给学生以兴趣,用兴趣带领学生的专注;给学生以合作,学会合理分工、各取所长;给学生以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获得成功与认同。二是成功的中专教育不仅关注学生有相应的技能,更应该有健全的人格,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所以应该把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留给学生。类似于蒙氏教育,中专教育可以尝试借助青少年内在的成长动力,通过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来帮助他们更好的自我发展。

1 做好充足准备,帮助学生塑造更好的自我

蒙氏教育的教师需要做充足前期准备和对学生的行为有准确的评价方法,并且发现问题以后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做好后期观察,防止问题再次发生或者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要求教师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实际操作起来,如果将教学设计一并考虑进来,如何将种类繁多的项目,依照学生的能力来计划、安排教学的顺序与细节,蒙氏教师事先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

一个教师成为蒙氏教师,他需要重新塑造新的教育理念。首先是预备想象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活动的结果,而是更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否是自己能力的真实体现,有没有上升空间,通过本次活动得到什么启示,以方便日后的工作需要。其次要对学生有信心,学生最终会借工作得到实质性的收获,从而自己总结出活动目标、注意事项等具体的问题,形成独立的世界观。再有,不排斥学生犯错误,工作没有对错之分,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事情上可能结果迥异,也许错的只是在错误的时间或者错误问题上。最后蒙氏教师一定相信学生,也许游荡的学生很难进入良好的状态,但是受工作的趣味吸引,他会等待学生发出专注投入工作的讯息。

2 培养专业及非专业兴趣,专注于工作

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增加社会工作——如班干部、课代表、学生会等工作,增加学生的自我价值评价,获得更多的肯定和满足感。在专业课学习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也愿意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或者生活遇到的困难。教师只要及时肯定,适当指导就可以了。

对于某些学生无法专注于任何事物、对工作提不起兴趣、或者自我期望值很低,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学生的成功欲,对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评价。可以给他做一些虽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工作,帮助其完成一份完整的工作。对于不断骚扰别人的学生要尽快阻止他,防止懒惰情绪传染蔓延,但是教师也不能不断催促其完成工作,要让他们对完成工作有进度控制的能力;如学生碰到困难,教师不急于告诉他如何解决问题,因为重点是克服困难。

班主任工作尤其是这样,学校经常会组织各种评比,一次两次评比的分数并不重要,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处理各种工作遇到的问题。对于一个遇到困难但并不想要人帮助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以旁观者的角度鼓励其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阶段性的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当学生已熟练了旧工作,教师的责任是介绍新的工作,并督促他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对于学生的工作成果,教师应该予以认可并加以称赞。让他们可以正视成功,接受失败。

3 结束语

蒙氏教师不是学生贴身的仆人,督促交作业、搞卫生、维持纪律可以与学校的检查制度以及班干部的岗位结合起来,各司其职。班主任不用事必躬亲、面面俱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工作内容。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独立,这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的更长远、更有意义的工作。当教师看到学生真正找到做事的顺序感、责任感,相信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上可以自我学习接纳的更多。

学生的本来样貌是一个不知疲累的工作者、一个尽全心全力的平和工作者;会帮助弱小,同时懂得尊重别人的独立。蒙氏教育教师能透视学生心灵,发现学生动机,不急于做负面评价。班主任职能应该是生活中给予支持抚慰、工作中帮助定位与指导,工作的目标是培养独立人格的学生。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遇到困难、发现问题,能主动寻找解决矛盾的思路,尽快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能最快的速度整合资源并实施有效解决方案。

蒙式班主任,不是救火的冲锋队,不是对班级大撒把,而是能够把他的班级带到一种自我运动的轨道上,他可以说:“不管我在或不在,班级一样照常运作,因为他具有成熟的组织机制和有效的应急措施。”

参考文献:

[1]梁小霞,路小华.浅谈《蒙特梭利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J].东方企业文化,2012(24).

[2]李苑君.尊重孩子——读《蒙特梭利教学法理论与方法简介》[J].大众文艺,2010(07).

上一篇:OPPO营销之歌下一篇: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