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质量管理改进(精选8篇)
目:
名:
院:
业:
级:
号: 导教师:
物流质量管理改进
职称: 13 年 5 月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题 姓 学 专
班学指物流质量管理改进
摘要:物流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质量一方面要满足生产者的要求,使其产品能及时准确地转移给用户;另一方面要满足用户的要求,并使两者在经济效益上求得一致。物流质量管理的改进对于企业管理的改进是必不可少的。物流质量管理应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第一宗旨,做到事先预测,提前制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对物流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建立物流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化,作业程序化。强化信息工作,优化服务体系。关键词:物流质量;质量管理;物流质量管理原则
1.什么是物流质量
所谓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它是衡量产品或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质量用于管理,最早是在生产领域,而在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运行体系中,物流以商品实体转移的形式联接生产与消费,是生产在流通中的延续,因此,它也存在着质量问题,也需要开展质量管理。物流质量,既包括物流的产品质量,也包括物流的工作质量。
1.2 物流质量管理内容
物流质量管理的内容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物流商品质量、物流工作质量、物流服务质量和物流工程质量。
1.2.1物流商品质量。
物流管理的对象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实物,这些实物的等级、尺寸、规格、性质、外观等符合标准要求。实物的质量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物流过程的目的在于转移和保护质量,以实现对用户质量保证的承诺。所以说,物流商品质量既依赖于生产又依赖于物流。现代物流过程在保护和转移物流对象的同时,在流通加工过程采用某些手段以提高和改善商品的质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物流过程实质就是商品质量的“形成过程”。
1.2.2 物流服务质量。
属于第三产业的物流业,具有较强的服务性质,这使得物流服务质量成为物流质量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物流质量的目标,在于其服务质量。比如沃尔玛提出的“天天平价”,保证向顾客提出最低成本的商品。当然服务质量因不同用户而要求各异,就拿超市来说,有的顾客就希望价格低些,有些则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等等,这就必须了解用户的具体要求。一般来说,物流服务主要以满足用户的要求为宗旨,完成这个的难度相当大,因为用户不同,要求不同,而这些要求一般都在企业能力之外,因此为了实现这些服务的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柔性,而这又要求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硬件系统和有效的管理系统支撑。要注意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不能消极被动,主要是因为有些时候用户的某些服务要求,会增大企业的成本,而盲目满足用户的这种要求不是高服务质量的表现。
1.2.3 物流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是指,物流各环节、各工种、各岗位具体工作的质量。确定具体的工作要求,用质量指标形式确定下来是工作质量的目标,是提高服务质量所做的技术、管理、操作等方面的努力。曾经轰动一时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基快富供应商因为此事件,四天赔掉2600万,足以说明不注重物流工作质量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1.2.4 物流工程质量。
在物流过程中,将对物品质量发生影响的各因素统称为“工程”。物流质量,既取决于工作质量,又取决于工程质量。工作质量的优良对物流质量的保证,受到物流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的限制。好的物流质量,是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形成的,要想“事前控制”物流质量,防范物流损失,必须对物流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提高,是物流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而要使工程质量提高,必须做到“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
2.物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是指反映产品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特性的总和。产品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产品可以是活动或过程,可以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可以是服务,可以是组织、体系或人,也可以是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每一个实体都应有清楚的界定和描述。质量并不只局限于具体产品和服务,而是一直扩展到活动、工程、组织和人的质量,也即所有事物的质量。物流本身就是一种服务,通过各种物流活动的完成来满足客户的需要。企业提供物流活动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大小,最终影响客户的满意度。特别是在物流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强,为降低物流成本,远程物流大型化之后,质量观念比以往更加重要。其原因在于,大规模的物流,一次物流价值量十分巨大,因此一旦损失,如无保险,会造成一个中型公司的破产。这种损失远比物流量小的时候同类型损失大得多,这也是当今物流质量观念更为增强的原因。质量用于管理,最早是在生产领域,而在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运行体系中,物流以商品实体转移的形式联接生产与消费,是生产在流通中的延续,因此,它也存在于物流。但长期以来,我国物流行业的传统思想,数量概念是非常牢固的,而质量意识却很淡薄。物流概念中,强调解决产、需在时间、空间的分离,而忽视在创造时间及场所效用中质量的作用。所谓物流质量管理,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物流过程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划、控制,使物流质量不断得以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物流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质量一方面要满足生产者的要求,使其产品能及时准确地转移给用户;另一方面要满足用户的要求,即按用户要求将其所需的商品送交,并使两者在经济效益上求得一致,却别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品质量。我们通过物流质量管理期望在向用户提供满足要求的质量服务和以最经济的手段来提供两者之间找到一条优化的途径,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即用经济的方法,向用户提供满足其要求的物流质量的手段体系[1]。
3.物流质量管理的原则
3.1明确以顾客为中心。
物流本身就是一项向顾客提供服务的活动,顾客的满意度直接决定物流服务质量的好坏,首先要明确以顾客为中心。因此,组织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在满足顾客要求基础上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要求必须摆在第一位,组织应该对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使其转化为质量要求,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实观。
3.2注重发挥领导作用。
最高管理者应该建立具体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关注顾客要求,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随时把组织的运行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情况选择实现质量的方针,目标措施,以及持续改进的措施。3.3要充分贯彻管理思想,带动全员参与。
物流活动最终是依靠基层的物流工作者实施完成的,他们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物流质量的高低。比如货车司机在完成运输任务时,如果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可能会延长配送到达时间,造成顾客不满意,影响物流服务质量。所以要贯彻管理思想,带动全民参与。
4.物流质量管理及其推行
物流质量管理,是指科学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手段,以质量为中心,对物流全过程进行的系统管理,包括保证和提高物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各项工作。物流质量管理,也可以叫物流全面质量管理,这是因为物流质量管理需要采,纳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2]。4.1服务性。
物流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提供服务,物流质量管理应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第一宗旨。为此,首先要明确服务对象及其所需,再以此作为开展物流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为生产者和用户服务。流通企业的物流工作有双重任务,一方面是满足生产者的要求,物流的结果,必须保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能完好无损地转移给用户,并及时向生产者反馈信息,促进其改进商品质量,或引导其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另一方面,是满足用户的要求,即按用户要求集货、加工、配货、送货。
第二,物流内部服务。这是指把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工序之间的关系,都视为供应与使用的关系,即上一道作业环节视下一道作业环节为“用户”。每一道作业环节都按质量标准严格把关,达不到质量标准就不能转交下一道作业环节如果交下去就等于把次品、废品“卖给了用户”,也就失去了质量信誉。因此,必须要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服务质量越高就越好,服务水平应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通常情况下,服务水平越高,则成本越高,若把这些费用转移给用户,则用户很难接受。所以,如何满足各方面的质量要求,使服务水平与费用水平最佳组合,是物流质量管理成败的关键问题。开展物流质量管理,必须紧紧把握住服务性,全面分析生产者、用户及物流内部等各方面要求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找出满足各方面要求的方法、手段措施。
4.2预防性。
物流质量管理应突出强调“预防为主”、“事前控制”,把质量管理由传统的质量检验,转变成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检结合”的质量管理原则,除尽可能地把影响质量的事故隐患(可控因素)消灭在萌芽中之外,还要对有可能影响质量的不可控因素,做到事先预测,提前制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旦事故发生,能予以及时补救。4.3全面性。
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对物流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物流质量管理要对物流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各个功能环节,不仅管理物流产品质量而且管理物流工作质量,甚至还可以把成本管理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可见,管理的范围和内容量是广泛的,涉及物流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全面性。第二,全员参加管理。物流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是全体人员参加的全员质量管理。这是因为,物流与生产一样,不能只依赖哪个部门或少数几个人,必须要依靠相关环节中各部门全体职工的同努力。实行全员管理,最重要的一是要配以恰当的组织体系,加以支持和保证; 二是树立“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等思想观念,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发挥群体的智慧和作用。
4.4先进性。
推行物流质量管理,应谋求管理组织先进和管理手段先进。首先要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4.4.1建立物流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予以保证,物流质量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建立物流质量管理组织,可与企业整个管理机构结合进行。应注意明确两种责任分工,即企业外物流和企业内物流。前者负责供应(进货)物流与销售物流,注重了解生产厂用户的质量动态及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研究改进质量服务体系,衔接协调好本企业与他们的关系;后者负责企业内物流,注重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的企业内物流合理化,衔接、协调好物流部门与供销部门及物流各功能环节之间的关系,组织管理基层物流质量管理小组的各项活动。
4.4.2强化信息工作,优化服务体系。
在抓好组织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的处理与运用,即开发应用高效率的信息处理方法、技术和传递网络,并科学的加以运用,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及时掌握生产厂、用户和本企业的质量动态,依此指导物流服务工作,从而对物流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它是形成高质量服务体系的基础,从而与物流质量管理相辅相成。
4.4.3 工作制度化,作业程序化。
制度化、程序化是物流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制度化工作中,一是要建立健全各种工作的规章制度;二是要结合岗位责任制的制订,充实质量责任内容;三是应使诸如与主要生产厂和用户的联席会、同行业经验交流会、质量管理小组会制度化起来。在程序化工作中要使物流的每项工作和作业都能按程序进行,包括为每项作业做流程设计,明确各工序实施的详细步骤与衔接方法,并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质量标准。第四,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物流质量管理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纳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包括科学的管理组织,数理统计方法、“PDCA循环”法及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使用。在硬技术建设方面,应进行科学的系统规划,逐步革新、改造原有的设施、设备。
参考文献: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灵魂, 而作为服务行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服务质量就是企业生存的灵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物流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服务质量上的竞争, 服务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服务质量管理在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降低成本, 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物流服务的独特之处, 根据物流企业的服务特点, 进行循序渐进的质量改进成为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2.物流服务的特点
(1) 物流是服务, 是软性产品
在物流业中, 提供服务与产品交付同时实现, 没有产品完成后交付前的检验时机。虽然质量不是靠检验出来的, 但检验至少能在不合格产品交付给顾客前被剔除出来,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品可能造成的顾客不满意。由于缺少产品检验的环节, 物流服务的质量管理就有了较大的难度。
(2) 物流需求多样化、个性化, 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物流服务中, 海运、空运、公路运输操作方式上几乎没有相同点, 即使同是公路运输, 不同路段在路况、车辆资源、在途控制方式上也有很大差别;同是仓库管理, 平面库、楼库、立体库、自动化库, 从设备配置、区域规划、流程设计上区别甚大;同是信息服务, 各个客户仅在统计表的设计上就有不同要求, 至于信息反馈时间、信息反馈渠道上要求就更加不同了。
(3) 物流服务是一种时效性很强、要求快速反应的服务
物流服务面临的是随时会变更的细节要求, 在它明确的整体目标框架下, 具体的单次服务随时都有可能变更。即使是在十小时前下的出货订单, 在出货半小时前、甚至在途上都有可能会取消或变更, 而这种情况还不属于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完善的快速响应机制进行调控, 是不可能实现客户满意的。
3.物流企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物流企业多是从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 服务内容单一, 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物流企业还不多。目前, 国内物流企业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缺乏基于顾客价值的物流服务思想。大多数物流企业在运行中都有自己的服务标准。然而, 许多物流企业的服务标准并非来自对顾客期望的理解, 而是来自企业内部的期望, 是根据运营需要制定的服务标准[1]。这样的服务标准与顾客的期望之间存在着差距。
(2) 员工素质不高。员工素质是决定企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 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缺少基本的专业培训, 造成操作不规范, 服务态度恶劣, 形成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3) 货物外包装存在严重磨损。存在该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物流企业不重视货物的外包装, 认为包装用过则弃, 很少有对货物进行专业的二次包装 (耐磨、防震、防湿) 作业的;其次, 配送仓库条件恶劣, 货物被随意堆放在满是灰尘和水渍的地面上;最后由于企业不重视开发和使用简易的装卸工具, 只靠员工双手和体力进行物流作业, 从而造成我国货运业“野蛮装卸”的顽疾。
(4) 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不高。除少数企业以外, 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 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 大大影响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大量中小城市的物流企业仅仅是一部电话、几辆货车组成的运输公司, 他们处理业务的主要手段多是电话加货运单据。对外的业务联系主要依靠电话, 业务活动的依据就是接受货物的时候填的货运单据。
4.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改进方法
物流服务质量表现为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2]。这种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因此, 物流服务质量的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者将采用“PDCA”循环这一方法来阐述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改进。
“PDCA”循环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循环的阶梯提升。循环是有前后时间差异的, 前一循环的输出往往成为后一循环的输入, 在吸取前一循环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又开展了新一轮循环。但这种循环的接连滚动并不是在原地进行, 而是随着每一个新循环的开始, 质量改进的水平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图4-1所示:
(1) P——策划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企业中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制定改进计划。
首先, 强化“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正确认识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 “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能使服务人员产生让顾客更满意的强烈愿望, 从而在与顾客接触的过程中重视顾客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关注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 自觉产生改进服务质量的要求。而物流企业要改进服务质量, 就必须弄清楚顾客的需求, 并根据不同顾客的期望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
其次, 在员工培训中加强对服务质量的培训, 并教授给员工一些具体的操作技巧。一线员工是物流企业与顾客直接接触最多的人, 在与顾客交流时他们服务质量观念的自然流露就可以展示出企业的实力和提供服务的能力, 使顾客对企业产生信赖。同时, 他们也最有机会听到或收集到顾客对其他服务和竞争对手的评价等信息。增强他们收集顾客信息的技巧和主动性, 可以使物流企业掌握的顾客信息大量增加, 使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测评更加真实和有效。
最后, 制定服务质量改进计划。通过在市场调研中顾客所期望的服务质量标准以及现有服务的跟踪评价结果制定服务质量改进计划。在改进计划中要对制定该计划的原因、改进的对象、改进的目标、完成改进的时间、改进计划实施负责人以及如何完成改进等方面做出说明。
(2) D——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改进计划。在改进计划的实施过程中, 物流企业要从技术、方法、管理等方面创造利于改进的环境。
物流企业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服务水平。要改变传统的电话跟踪单一方式, 应用先进的跟踪系统GPS和电子地图系统GIS, 通过车载智能移动信息终端实现对车辆的全程实时监控、跟踪, 提高车辆的有效利用率。建设完善的计算机配送网络管理系统, 减少人工工作量, 提高部门协同工作效率。为货主建立货物信息查询系统, 使货主可以实时、透明地查询货物信息, 了解整个配送过程、时间进度, 方便货主在货物流转过程中更加合理安排自己的生产销售计划[3]。
在改进计划实施过程中, 物流企业还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 完善管理方法。可以加强内部管理的柔性手段, 促进个性化服务的发展[4];通过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 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衔接起来, 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运作, 帮助客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可以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 还要注意方法的灵活运用。如之前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把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与工资、奖金挂钩, 这就造成员工为了个人利益不愿将顾客的口头抱怨传递给管理层, 从而影响服务质量改进。所以, 物流企业在引入“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时, 可以淡化评价结果作为惩罚的依据, 使员工相信收集顾客满意信息不是为了评价他们的工作表现, 而是为了改进企业服务质量, 提高顾客满意度,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为员工提供更满意的工作环境。
(3) C——检查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把服务质量改进结果与计划的目标进行对比, 从而确定质量改进有无成效。在这一阶段, 物流企业可以制定一个服务补救策略, 用以处理服务质量问题。它可以包括公平对待顾客、跟踪并预期补救良机、授予员工解决问题的权利等措施。当然设置服务补救策略并不仅仅为了有机会补救有缺陷的服务和加强与客户的联系, 同时也有助于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识别问题来源, 进行过程改进, 主动查找潜在的服务失误, 从而消除对补救的需要。
(4) A——处置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总结上述所有过程的经验教训, 将改进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纳入有关标准、规定和制度中, 同时把发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据调查显示, 通常对服务不满意的顾客将把他们的经历告诉10——20人;抱怨得到解决的顾客会对5个人讲他的经历。但4%抱怨的顾客比96%不抱怨的顾客更可能继续购买;如果问题得到解决, 那些抱怨的顾客中将有60%会继续购买;如果问题得到尽快解决, 这一比例上升到95%[5]。因而, 物流企业要重视客户的意见, 对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5.结论
物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 由于得到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撑, 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得不以现代物流来进行重新定义, 其质量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物流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变化, 持续改进物流服务质量。忽视质量改进的物流企业或许会获得短期利益, 但很难在市场中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摘要:服务质量管理在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服务质量改进是服务质量管理中关键的一环。本文阐述了物流服务的特点, 分析了现在物流企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采用PD-CA循环方法的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改进,PDCA循环
参考文献
[1]杨晓菲, 帅斌.基于顾客需求的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管理[J].现代物流, 2007, (1) :27-28.
[2]刘明菲, 龚韵枝, 杨勋.基于顾客价值的物流服务质量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 12 (28) :112-115.
[3]马颖, 佘廉, 王超.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4, 6 (26) :86-89.
[4]丰佳栋.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J].商场现代化, 2006, (1) :122-123.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改进措施
一、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物流管理作为中小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对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显得意义重大,这是因为企业物流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给予科学的管理。加上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利润更加透明化,为此中小企业应不断降低物流管理的成本。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劣势,若是想要在众多的中小企业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做出一番努力。强化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二、当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落后、行动迟缓
1、物流成本核算意识不高。很多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未能够意识到物流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而是一味地提高企业的实际效益,但是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格外重要的。由此可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意识的薄弱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不仅如此落后的物流成本核算意识也导致了物流成本核算缺乏创新,沿用传统的核算方法导致物流企业核算工作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部分企业认为企业核算是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与其他部门和人员毫无联系,这也是企业核算工作得不到进步的原因之一。
2、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后。在企业核算的工作指导中仍是沿用传统的方法和理论,例如部分企业仍是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作为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但是核算成本中不仅包含了生产制造成本、研发和营销成本,也包含相应的物流成本。其次很多企业忽略了物流的成本核算。
(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不全面
其次部分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工作上还存在较大的缺陷,例如企业对物流成本核算没有一个固定的内容和模式,另外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主要针对的是货物生产物流、销售运输物流、采购物流这三方面进行核算,但是却忽视了内部所形成的物流成本。一些環节没有加到现实物流成本核算当中,因此导致物流核算成本的相关信息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三)将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相混淆
除此之外企业在核算物流成本时容易出现混淆的问题,将其他成本与物流成本弄混是企业核算常见的问题。使得核算信息出现了混乱。例如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要素,会被核算人员分配到生产成本当中。其次会将物流管理人员的劳动资金纳入行政管理当中进行核。这种混淆的情况会导致企业成本核算出现错误,所获取的成本信息失真。
(四)物流成本核算程序缺乏科学性
最后在物流成本的核算上还缺乏一定的程序来遵循,例如容易产生将物流成本列入企业成本当中的错误,这种现象正是因为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核算系统,加上核算人员的物流成本意识不足。不仅如此物流成本包含了较多方面,除了人工费用、运输费用之外,还包含了材料耗损、路线改变所产生的各类费用。企业既要承担物流成本核算工作,还要管理企业运营,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三、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一)认识到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工作不仅是当前企业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的重点,也是提高企业实际竞争力的真正需要,企业在不断创造效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其中物流成本作为成本核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得到充分的重视。企业全体成员应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核算工作当中,对于核算部门不合理的做法和行为可以提出批评与指正。其次企业应加强对专业核算人员的引进和培训,从而为实现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提高指明方向。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二)完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
企业要逐渐意识到物流成本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这也是因为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占有了重要的位置,企业却没有意识到自身在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上的不足。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设计要紧密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以实现企业核算目标为构建基准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同时企业也可以积极吸取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成本核算工作经验,在今后的企业核算工作当中不断实践与尝试。
(三)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企业应设置专门的机构来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管控,从而保障物流成本能够得到单独的核算和管理。设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账目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针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差异设置二级分支账目。最后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需求,设置相应的物流成本会计凭证。
(四)其他
首先企业应做到明确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对象,随着物流成本的不断增长企业也应当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科学的核算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完成,同时也能够保障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目前单轨制模式、双轨制模式、物流成本二级账户模式,这三种是当前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要模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选出作为恰当的模式。
四、结束语
当前部分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上忽略了物流成本,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是不利的。为此本文针对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当中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有所指导和帮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能看出企业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内减少浪费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2011 年 9 月22 日
目 录
内容摘要,关键词„„„„„„„„„„„„„„„„„„1 前言„„„„„„„„„„„„„„„„„„„„„„„„2
一、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 2
二、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3
(一)物流配送中心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低„„„„„3
(二)物流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3
(三)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程度低,运营效率低„„„„„3
(四)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3
(五)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4
三、构建和完善现代多层次商贸物流配送体系„„„„„„4
(一)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作业系统„„„„„„„„„„4
(二)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主体系统„„„„„„„„„„5
(三)坚持科学的原则,合理布局企业配送中心网点„„„6
(四)加强政府的引导与规制,发展绿色物流„„„„„„6 参考文献„„„„„„„„„„„„„„„„„„„„„„6
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剖析及改进措施
苏州市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09级专科 报关与国际物流专业 谭鹏珍
摘要:
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物流配送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目前物流配送中心在基础设施、设备、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国内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内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国内企业 物流配送中心 运营状况 措施
前言
21世纪以来,现代物流业在国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中国起步却非常的缓慢。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的透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而企业物流服务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现代物流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发展物流为当务之急。
一、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现代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其主要趋势是:
1.物流配送模式由生产者和销售商自己组织物流配送转变为第三方物流配送为主。随着物流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专业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出现,以其专业化物流配送职能取代了原有的生产者和销售商的自营物流配送,简化了企业交易程序,使企业能够专心于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业务上,进而起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顾客的要求,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最大限度地缩短订货处理周期,提高物流配送系统的反应速度。
2.物流配送呈现共同化和计划化,从无序走向有序。物流配送初期,主要是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存在车辆利用率低,不同配送企业之间交错运输、交通紧张等不合理问题,并且强调完全按顾客要求办事,配送企业缺乏合理计划,处于被动服务地位。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已上升到从大范围考虑合理化,致力于在整个城市和区域中推行,所有企业共同配送的高度。3.物流供应链采用先进的系统模式。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车载计算机的体积会更小,功能会更强,成本会更低,在物流链管理方面使用高新技术设备将会更加方便,管理功能更加完善。同时,物流经营组织的交流和关系也将走向全球化发展,组织结构也将会从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企业物流系统、区域物流系统、全国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物流供应链先进系统模式的采用,全面优化了物流管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竞争能力。
二、国内企业物流配送的运营状况
1、物流配送中心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低。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没有把物流配送中心的统一配送作为连锁业发展的基础,导致了物流配送规模小,很难做到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不能实现统一配送、统一采购就意味着连锁经营的优势难以发挥。由于配送率低,造成人员闲置,运输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物流成本偏高。物流配送规模小和统一配送率低最终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发展。
2、物流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
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功能不仅仅仓储和运输,而且包括采购、运输、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等服务功能。目前,我国物流中心一方面缺乏对商品的深加工能力,限制了配送商品的品种;另一方面缺乏信息处理及反馈功能,对流通加工的导向作用不明显。由于物流信息系统薄弱,使各项功能的协调和一体化程度低。
3、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程度低,运营效率低。
物流配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商品容器及有关的装卸、搬运、储藏、运输等设备未能实现统一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商品条形码化率低,难以发挥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作用,制约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运营效率的提高。运营效率的低下,致使配送服务水平降低,供货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受到影响。连锁经营“质优价廉”这一商业竞争的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4.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由于缺乏对物流配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物流配送企业的设立还受到种种限制,专业物流组织策划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从而限制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物流配送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各地商委、经贸委、交通局、铁路局、外经贸委等都各自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各部门间既有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管理中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统一、竞争、有序的物流配送市场没有建立起来,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物流配送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 5.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
从国外物流配送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业的教育与培训十分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物流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配送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非常缺乏。同时物流配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市场开拓的主动性。能够对物流配送进行高效、科学管理,并通晓现代物流配送运作和物流配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高层次人才更为少见,这一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物流配送的进一步发展。
三、构建和完善现代多层次商贸物流配送体系
根据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趋势的要求,以及目前我国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构建和完善我国多层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当务之急。不断提高物流配送的市场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程度,并加强物流配送的软硬件建设。
1.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作业系统。
(1)构建和完善运输系统。注重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也就是将物流中心设置于有利于提高货物直送的地方;应提高运送效率,努力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率、装载率,避免装载空间的闲置;应推进协同运输,提倡部门、集团、行业间的合作,以及批发、零售、物流中心之间的配合,共同提高运输工作效率。(2)构建与完善仓储系统。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仓库的建立应充分发挥现有的交通网络功能,要对仓储的货物进行分类管理。对库存的控制应当依据社会的需求量、商品再生产时间、交通运输条件以及管理水平和设备条件,确定合理的储存量、合理的储存结构和合理的储存时间。
(3)构建与完善包装系统。应当树立重视包装的观念,在包装上力求达到使用和美观相统一;注意包装的轻薄化,包装材料及规模应力求单纯化,包装形状和种类也应单纯化;力求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物流配送作业系统是一个整体,其发展和完善单纯依靠其子系统各自孤立地进行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寻求整个物流配送作业系统的最优发展。
2.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主体系统。
(1)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投资主体,该投资主体是指对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咨询机构进行投资的投资者。根据目前我国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形势,必须打破单纯靠财政力量或国有资本进行投资的局面,形成物流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国有、私营、个体以及外资都可投资物流业。在政策上要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积极创建符合投资主体要求的环境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市场法规,加大市场监督力度。
(2)要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的需求主体。物流配送需求主体的构建主要是针对我国需求主体物流配送意识和知识薄弱的情况,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改变企业和消费者原有的自己采购、自己储存的观念,积极利用物流为自己服务;优化设计物流配送方案,提高物流配送各环节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以扩大需求主体的范围;发展现代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以及扩大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得企业和消费者能够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顺利而方便地参与和接收物流配送的服务。
(3)构建和完善物流配送的供给主体。物流配送中心是以商品代理和配送为主要特征,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有:集货、储存、分货和送货等。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发展第三方物流要提高物流企业的信用度,保证履行合同,满足商品制造商的要求,否则将得不到充足的货源;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强化市场调研,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进行配送;应组建技术服务队伍为售后提供技术服务;建立物流联盟,货主企业与稳定的有较多业务往来的物流公司结成互利合作联盟,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而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效应。
3、坚持科学的原则,合理布局企业配送中心网点。
各配送中心只有合理布局、合理分工、合理衔接才能匹配企业规模扩张,为此必须遵循下述原则:第一,按经济区域建立配送中心,借助配送中心将区域内的企业密切联系起来,实现物流合理化、优化运输配送线路。第二,满足城市的生产和需求,以城市为中心,与城市发展规划同步。第三,商物分离是物流合理化的核心。配送中心宜处于城市同乡村的连接处,主要考虑交通便利因素。
4、加强政府的引导与规制,发展绿色物流。
物流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共生的基础上,建立环境共生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运输车辆的有效配置,提高统一配送率,减少货物积压率;通过共同化的货物配送,减少货车运行的次数以降低单位货车的废气排放量,从而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绿色物流配送的进程中,要求国家的金融、税收、铁路、交通、城市规划等部门在资金、税收、网点布局上给予优惠,统筹安排,制定可行的发展计划。并且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使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共同性得以实现。
国内企业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许多的不足,所以,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加强和改进物流配送的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增加市场竞争力。参考文献
1. 论文(作业)题目
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管理基本问题的研究(题目自拟)。
2. 基本要求
字数:3000字-5000字。
格式:题目(字数不超过20字),作者(姓名、学号),摘要(不超过150字),正文,参考文献。
内容:要合理运用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管理的部分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要清晰、简明,问题的分析要条理清楚、明确,问题解决方案(对策、措施等)的制定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写作认真。
3.评分标准
优秀(45~50分):
论文选题新颖,且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或重要的实际意义;
能够结合实际清楚地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并能够灵活、准确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提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
结构合理,语言简练、流畅、准确。
良好(40~44分):
论文选题适宜,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
能够清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或思路;
理论和方法运用比较恰当;
结构合理,思路比较清晰,并能够较好的结合实际;
写作认真。
中(35~39)分:
选题比较恰当,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能够合理地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问题做出比较准确地分析,制定的方案比较合理,且能够联系实际;
结构比较合理,思路比较清晰,文字比较流畅。
及格(30~34分):
选题符合课程要求,能够体现出一定实际意义;
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所制定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能够运用部分原理和方法,并与实际有所联系;
结构有一定的合理性,文字表述比较流畅。
不及格(30分以下):
选题不合理,没有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
理论知识与方法运用不正确,或者仅满足于简单的材料堆积;
没有联系实际的分析,没有清晰的观点,没有形成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 结构混乱,思路不清,字数不足3000字;
第一节 物流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
二、物流活动的要素
三、物流系统
四、物流的分类
第二节 物流企业
一、物流企业概述
二、物流企业组织机构
第三节 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
一、物流产业在世界经济的重要地位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潜力
三、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二章 物流企业管理基础
第一节 物流企业管理概述
一、物流企业管理的概念与职能.二、物流企业管理的特征
三、物流企业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节 物流企业管理原理
一、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物流企业管理的主要方法
三、物流企业管理的工作内容
第三节 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概述
二、物流企业文化的内涵
三、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内容
四、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四节 物流企业重组
一、物流企业重组的含义
二、物流企业重组的必要性
三、物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三章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
第一节 物流企业经营与战略环境分析
一、物流企业经营
二、物流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第二节 物流企业的经营战略选择
一、物流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二、物流企业经营战略类型
第三节 物流企业的经营决策
一、经营决策的概念与类型
二、经营决策的方法
第四节 物流企业的经营计划
一、经营计划的种类和内容
二、经营计划的编制与网络计划技术
第五节 物流企业市场营销
一、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的概念与策略
二、市场营销流程
三、物流服务目标市场选择与开发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四章 物流企业业务管理
第一节 物流企业的客户服务管理
一、客户与客户服务
二、客户服务的要素和内容
三、客户服务管理
第二节 物流企业的采购管理
一、采购与采购管理的概念
二、商品采购的原则
三、采购过程
四、采购模式
五、采购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物流企业的仓储保管管理
一、仓库与仓库设备
二、仓储保管
三、仓储的管理方法
四、仓储管理现代化
第四节 物流企业的运输配送管理
一、运输
二、配送
第五节 物流企业的流通加工管理
一、流通加工概述
二、流通加工的形式
三、流通加工生产与质量管理
四、流通加工合理化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五章 物流企业内部运营管理
第一节 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概述
二、物流服务与服务质量管理
三、物流工程质量管理
四、物流工作质量管理
五、物流质量的衡量
第二节 物流企业的合同管理
一、合同管理的作用
二、物流合同的特性
三、合同管理制度
四、外包合同的管理
五、合同的科学管理..第三节 物流企业的设备管理
一、设备与设备管理的概念
二、企业设备管理的任务
三、物流设备选择的原则
四、设备的正确使用
五、设备的维护保养
六、设备的日常管理
七、设备的投资管理
第四节 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
一、物流企业管理的风险
二、风险处理的基本方法
三、风险处理的措施
四、事后评价
五、防范风险的措施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六章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概述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三、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四、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五、物流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工作分析
第二节 物流企业员工的招聘、选拔和培训
一、物流企业员工的招聘方式
二、物流企业员工的招聘与录用工作程序
三、物流企业员工的培训
第三节 员工激励管理
一、激励的含义
二、物流企业激励的功能
三、物流企业激励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工作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
一、物流企业员工的绩效考评概述
二、物流企业的薪酬管理概述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七章 物流企业资本管理
第一节 资本管理概述
一、资本管理的内涵
二、现代企业与资本管理的关系
三、资本管理的原则、内容与方式
四、物流企业的资本管理
第二节 物流企业筹资管理
一、物流企业筹资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二、物流企业筹资的渠道与方式
三、物流企业筹资决策分析
第三节 物流企业投资管理
一、投资管理概述
二、货币资金管理
三、应收款项管理
四、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五、物流银行简介
第四节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一、物流企业财务预测
二、物流企业财务决策
三、物流企业财务预算
四、物流企业财务控制
五、物流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八章 物流企业信息管理
第一节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发展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四、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
第二节 物流企业信息管理
一、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
二、物流信息的战略地位
三、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四、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第三节 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
一、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三、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流程
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第九章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
第一节 物流企业的现代化概述
一、物流企业的现代化
二、现代物流业的新特征
三、我国物流企业的现代化
第二节 从一体化物流到供应链一、一体化物流的含义
二、从一体化物流到供应链
第三节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一、电子商务基础
二、物流与电子商务
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管理小结
案例分析
思考题
近年来,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据统计, 每年新增物流企业以超过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 目前全国已有82万家物流企业或者物流相关企业和机构, 但具有物流竞争力、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却较少。高效的物流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水平, 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成为很多物流企业最为强烈的变革方向。
甘肃的物流业起步较晚, 物流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通过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促进甘肃物流企业发展, 提升服务功能。
一、甘肃物流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资采购计划与企业生产脱节。
有些企业在制定物质采购计划之前, 没有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 造成计划与现实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脱节, 导致了盲目采购, 物资积压或短缺, 使企业运行效率降低。一方面, 物资积压使仓储成本增加, 资金占用过多, 资金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 物资短缺使生产供不应求, 影响生产和销售, 从而都会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物资采购方面存在风险。
在采购过程中存在一些偶然的风险, 诸如合同、价格、质量、供应商延期交货、技术进步、采购意外等造成的风险。如合同欺诈、供应商延期交货、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供应商乱抬价或形成价格联盟等, 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影响。
3、物资库存管理缺失。
物资验收入库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手续进行检查验收;物资养护没有根据物资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分别加以妥善保管;库存物资品种、规格不清楚;对每份合同需要的原料品种、数量计算不准使原料剩余, 长期堆放、造成浪费。
4、对物资消耗定额管理缺失。
原始记录不健全, 在生产中材料支领、使用无计划, 监控无依据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管理上漏洞多, 生产用料浪费现象严重。
5、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低。
很多物流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降低了物流服务水平, 也影响了物流业的整体形象。
6、财务分析滞后、成本管理存在盲目性。
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了解生产过程和市场行情, 只是一味的记账、算账、报账导致了核算不规范、财务分析滞后和与现实的脱节, 找不出盈亏原因, 成本管理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7、企业内部设备陈旧落后, 服务水平低。
受条件限制, 有些企业虽然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但是市场营销能力很差, 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针对甘肃物流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采取适宜的措施, 促进甘肃物流企业迅速向专业化发展。
二、改进物流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
1、编制好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物资供应计划应参考上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 经过充分调研, 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 对企业所需各种物资做出预算, 并经计划、生产技术等部门专业审查后编制出计划, 以杜绝盲目采购。物资供应计划主要包括:计划期物资需用量和采购量、计划期末的合理储备量、计划期初的库存量。
2、防范采购风险、进行合理的物资采购。
在物资采购过程中, 首先要抓好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培养出敬业爱厂、有责任心、有能力的高素质采购人员, 以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其次, 加强对物资供应商的管理, 降低采购风险。选择信誉好、配合能力强、价格适宜的供应商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物资的及时供应。合理的物资采购不仅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需要, 更是堵住企业经营“成本漏洞”和消除利润隐形流失的需要。
3、强化物资储备管理、降低仓储成本。
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应做好仓储管理工作, 使物资储备管理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具体做到: (1) 物资入库应严格按采购计划, 对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检查、验收, 对质量进行检验, 对与合同不符的予以退货。 (2) 对仓库中的物资要根据物理化性质、体积大小等进行分类, 妥善保管, 并有相应的保管养护手段, 确保在库物资的质量和价值。 (3) 严格财务制度, 完善物资进出库的各种手续, 建立健全存货清查盘点制度, 保证仓库中物资的种类与数量和账目相符。 (4) 在存货管理上讲效益, 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 使存货总成本最低。
4、规范生产用料、降低生产成本。
要做到生产用料的准确与科学, 需加强物资定额管理。坚持生产技术与物资管理相结合, 对材料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对生产部门的领料要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制定规范的审批制度, 力争把超额领料控制在零以内, 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
5、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可实现物资计划、采购合同、采购、仓储、质量等主要供应业务环节信息化, 提高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精度。
关键词:现代经济;物流企业;薪酬设计;薪酬管理
一、物流企业薪酬管理现状
(一)物流企业薪酬及薪酬管理的含义
物流企业薪酬是指物流企业员工因被雇佣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和福利。物流企业薪酬的实质是一种公平的交易或交换关系,是员工在向单位让渡其劳动或劳务使用权后获得的报偿。
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薪酬管理要为实现薪酬管理目标服务,薪酬管理目标是基于人力资源战略设立的,而人力资源战略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薪酬管理包括薪酬体系设计、薪酬日常管理两个方面。薪酬体系设计主要是薪酬水平设计、薪酬结构设计和薪酬构成设计;薪酬日常管理是由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组成的循环,这个循环可以称之为薪酬成本管理循环。薪酬设计是薪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如果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等方面有问题,企业薪酬管理不可能取得预定目标。
(二)国内外物流企业薪酬管理情况概述
纵观国内外所有大小的物流企业,毫于疑问的发现,薪酬问题制约着大多数企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早已将薪酬管理看成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我国物流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将薪酬管理或者企业内部收人分配问题当成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种差异,再加上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发育不成熟,造成我国物流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人力资源重置成本的增加。人才的竞争是一个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的核心在于人事制度的竞争,所以制定一套适应市场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薪酬体系势在必行。
二、目前物流企业薪酬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管理设计缺乏战略性思考
薪酬管理应该站在战略性角度上去思考。很多物流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一开始就开始关心细节,反复讨论薪酬成本,差异性等。很少有物流企业管理者在薪酬设计时会真正思考“新的薪酬设计可以使我们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它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组织战略目的?”、“它是否能认可员工的贡献?”这无疑让薪酬设计落入到技术层面,而非战略层面,操作起来过于复杂。
(二)薪酬体系设计脱离岗位职责
目前很多物流企业的薪酬体系与岗位的贡献/价值没有联系上,推行等级工资制,一味地与行政级别,资历挂钩,缺乏对劳、技能、能力差别的定量分析,只注重职位对人的要求,而没有充分考虑知识、技能等方面因素,抑制了知识型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很多有贡献的员工由于升职名额有限,往往迟迟得不到升职的机会。这样,在相同职位上的员工尽管在绩效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却拿着几乎相同的报酬。这样不规范不科学的薪酬制度使员工薪酬的各种项目核算缺乏的科学依据和办法,员工很难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概收入情况,从而使得薪酬不但不具有竞争和激励性,更甚者会导致员工的流失,造成招才、留才困难的局面。
(三)薪酬体系内部制度不统一
很多物流企业在薪酬改革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薪酬制度,这些制度往往都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提高基础员工工资、增加销售人员福利等。但这些制度并非全盘考虑,常与整个公司的薪酬体系制度脱钩,长年累积下来会直接导致公司薪酬体系混乱,导向制度分散化。
(四)盲目的员工薪资保密
有的物流企业执行的是严格的薪资保密政策,员工会签署薪资保密协议,并规定员工之间禁止讨论薪资的收入。但是,这种盲目的员工薪资保密不仅会让企业员工之间互相猜疑,更不能让企业的薪酬体系达到激励的效果。
(五)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管理脱节
职位的价值、员工的技能或能力的高低以及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可决定一个员工基本薪酬的静态公平性,而将员工的实际贡献与其应得的报酬联系起来的动态公平性则需要绩效考核来执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企业管理要么考核体系不健全,只对部分人进行短期激励;要么考核指标不合理,绩效好的员工和绩效不好的员工在奖金分配这里成为最大的不公平。
(六)薪酬管理者忽视员工福利重要性
员工福利是一种间接薪酬形式的福利,在整个薪酬体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吸引、保留及激励员工,培养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员工不同需要。国内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福利关心甚小,9成以上物流企业只有法定福利(五险一金)。而与之对比的国外企业在员工福利上却是绞尽脑汁:包场看电影,家人体验日,送生日礼物,出国旅游,灵活上班时间,带薪年假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却能极大的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三、物流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较为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制定健全科学的薪酬制度,是管理中的一项重大决策。因此,需要有一套完整而正规的程序来保证其质量:(1)确定物流企业薪酬的原则与策略。(2)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 。(3)对市场薪酬调查。(4)确定薪酬水平(6)薪酬的实施与修正。
(二)以物流企业的岗位职责确定薪酬制度。
未来的薪酬体系,一定是要对劳动技能、劳动强度、责任、贡献等多个因素的不同纬度分析,确定最后的岗位薪酬。根据岗位职责,通过岗位匹配的薪酬设计才能真正做到内部公平性。
(三)增加物流企业薪酬的透明度。薪酬体系需对制度公开,员工应该知道企业鼓励什么,反对什么,这样才能使薪酬体系达到导向和沟通的作用。
(四)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的重中之重。员工在得到货币满足的之后,更关注个人职业化生涯规划。将货币性薪酬与非货币性薪酬相结合,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在物流企业内部,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不同销售业绩的销售人员之间的薪酬水平应该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不断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文跃然.《薪酬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孙成军.如何进行企业薪酬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王艳芹.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财经论 版,2010,(5)
[4]牛晓刚.浅析中小企业薪酬战略管理[J].长治学院学报,2008,(12)
[5]何燕珍.企业薪酬管理发展脉络考察[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11)
[6]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6.(2)
[7]杨波.浅谈我国企业薪酬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7)
【物流企业质量管理改进】推荐阅读:
物流毕业论文--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05-27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探析06-09
cplm企业物流管理06-22
现代商业企业物流运作管理09-14
物流企业管理实务总结11-21
企业物流管理课后答案12-13
对企业物流管理的认识06-09
企业物流管理复习资料06-18
浅议企业物流成本管理07-06
企业物流管理结课报告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