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研修日志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研修日志(通用17篇)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研修日志 篇1

红光中学 刘小庆

通过学习,我颇有收获。下面我说一说我的心得: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如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多设计一些让学生组织表述型的问题,少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答题。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预设的还是即兴生成的,都要有针对性,都应有联系性和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契机的把握、提问的语气、提问的质量等有很大的关系。一句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有效地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充满真诚、耐心的倾听,即使你没有给予对方帮助,也会因为爱心的存在,使他的心灵获得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

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问题,教师如慈祥的长者始终微笑着面对,带着赏识的目光看着他们,耐心听他们把问题说完。学生会感觉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宽容、尊重、关爱,体验可贵的心灵满足,真正从心底涌起被人欣赏(特别是被教师欣赏)的幸福。这样做的意义远远超过仅仅给了学生一次表达的机会,从更深层次上看,它给学生带来的是人格的关爱,点燃的是思维的火花,铸就的是价值的追求。学生也会从教师身上读懂倾听的态度、倾听的习惯,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切实抓好五个环节:1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启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变试训练,注重一题多解,以提高训练效率;

4、及时评价,实现多途径、多方位、多形式的反馈矫正;5总结归纳,深化目标,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知识、方法,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学习策略教学中,必须“为迁移而教”,做到条件化、熟练化。教师在教学习策略的同时,要向学生指明学习策略的使用条件,要注意不能把条件限制得过死,要考虑策略性知识在尽可能广泛的条件中的运用;要给学生提供一般策略在学科中运用的实例,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一般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之中去,进而达到灵活熟练地迁移。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研修日志 篇2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校本研修途径

1.“双轨”式专题培训校本研修方式

信息化环境下专题培训模式与一般的专题培训模式是不一样的, 传统的专题培训模式是“专题讲座——多媒体——提交心得体会”, 而我校信息化环境下专题培训模式是一种“双轨”制的培训模式。“双轨”式是指教师自我设计和学校计划、自我实施和学校指导、自我监督和学校调控、自我总结和学校评价同步交错运作, 实现两者和谐统一。这种模式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成长, 学校培训有计划、有系统、有实效能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科研室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 确定了几大专题: (1) 师德师风培训; (2) 教育心理学理论培训; (3) 新课程标准培训; (4) 新教材培训; (5) 科研素养培训; (6) 教学基本功培训; (7) 信息技术培训; (8) 班主任培训等。不定期在学校网站上的“校本培训”专栏中发布各培训专题的学习资料。而各学习小组组长, 则根据本组成员的状况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尤其是教师常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确定专题, 整合资源然后发布于学校网站上的专栏中供教师自行下载学习交流, 并强调在课堂上如何应用信息资源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的教育和学科素养,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五方式”校本研修方式

(1) 网站浏览式。学校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教育网站的网址供学员上网学习, 如教育在线、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等。同时还构建了本地培训网站。

(2) 主页访问式。学校网站上建立了本校教师的个人网页以及公共论坛, 通过静态网页和动态论坛两种形式对教师开展培训。个人网页分别在相关栏目为学科研训提供资源, 包括专题讲座、备课讲座、教学案例、教学经验及反思、研训活动信息等。从课题研究开始以来, 教师个人网站浏览量逐月上升, 深受广大教师喜爱。

(3) 资源获取式。在公共网站上建立了中学教学资源库, 包括教学软件资源库、各学科试题库、教学管理库、教材制作技术库、图书资料库、公告信息库等。

(4) 网上互动式。“博客”通常称为网络日志, 它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 内容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见和思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我们鼓励教师开设网络教育博客进行交流与学习。同时还组织教师参与教育论坛的BBS, 尤其是目前最有名的教育论坛《教育在线论坛》、《成长论坛》、《K12论坛》等, 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相互交谈。在实际运用中, 教师和教师、校长和教师、专家和教师都可以就某个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5) 专题培训式。分为专题网站培训式和远程教育培训式。学校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上培训, 向教师们推荐各种网络培训的网址, 让他们自主学习相关的培训资料, 同时, 我们还将一些优秀的培训资料放在自己的网站上, 让教师自己学习。

二、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

1.任务驱动策略。目的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教师在自培、自训、自悟中走自我成长、自学成才之路, 启动教师的内驱力, 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具体做法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如辅助课件比赛、多媒体教学比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论文比赛等, 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

2.资源共享策略。具体做法是: (1) 在网上搜集先进教育动态, 供全校教师浏览;制作课件, 全校共享。 (2) 进行网上互动交流。指导教师参与其他教育网站的论坛, 增加教师的信息量, 提高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团队合作策略。根据教师个人能力特长、分工不同, 将教师组成“互补式”网络学习小组, 让他们在网络学习活动中分别承担不同角色任务, 通过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 共同提高素养。

4.“促”、“培”、“研”、“评”等“四步”策略。“促”——由教科室制定各项研究内容的实施策略, 督促教务处及课题负责人员进行实施;“培”——由信息技术教师对各学科专任教师所需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教学指导;“研”——由教师通过校园网站、视频点播、博客、论坛等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研究, 并撰写学习心得等内容发表到网上;“评”——教务处、教科室对教师的心得、日志等研究内容予以及时的评价, 调整研究进度及内容。实现了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过程中“三性”的统一, 即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的统一。只有这三者统一, 才能真正体现了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培训的意义所在。形成了学校校本培训的“三服务”特色, 即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服务、为常规的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科研服务。

三、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校本研修实践成效

研究和实践证明,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有效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真正实现人网互动、资源共享, 为快速提升教师的素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学习, 教师的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发生了明显改变, 能通过网络主动进行学习, 提升自己。利用信息化环境和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让专题网站、校园网、资源网网相通, 师师相通、校校相通, 真正实现了人网互动、资源共享, 将本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真正落到了实处。教师应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骨干教师。通过研究, 几年来, 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很多老师制作的电子作品、课件、网页等在全国、省、市各类电子作品比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十几名中青年教师在省市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几年来, 几十篇教师的现代教育论文、案例、课件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获奖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总之, 通过网络学习、研究,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是校本研修工作长远的追求。在数字化、现代化变革的今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没有止境的, 校本研修质量的提高也是没有止境的。今后, 我们将潜心研究、不断进取, 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 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研修日志 篇3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从普遍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进步或得到了发展。在课堂中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从以上的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笔者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融合了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对中职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进行了以下的界定: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社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能力,结合学生所就读专业对数学学科知识的要求,分析学生的学习基本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使不同数学基础的中职学生在数学知识、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三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二、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

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对改变课堂教学的无效或低效的状况。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促进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顺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效率至上,效率就是生命”的需求,是本轮中职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能把教师从大容量灌输知识和学生低效率学习的疲劳中解放出来。能将教师和学生都从应试教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课堂有效教学的不断推进。必将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2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中职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就业前教育,是一种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需要的教育模式。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积累,能力得到最优发展,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非智力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3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数学教学有效与否是与教师的教育素质、教学艺术和个人品德、职业道德修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如果不断地倡导和鼓励教师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那么教师也会不断地重视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三、中职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1备课注重备学情

由于中职学生的入学情况差别极大。学生在数学学习基础、课堂学习领悟能力、数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强的差异性,因而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教师都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差异。然后从本课的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人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备课中还应备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所采取的教学评价方法。只有在上课前备足了学情,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把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激发出来,使课堂教学取得成效。

2教学过程生活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结合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学习专业对教材重新组合,进行生活化教学。为实现有效教学,要着力在课堂导入、例题教学、课堂练习这几个环节上做到生活化。例如在讲授《用二分法求方程f(x)=0的近似解》这节内容时,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二分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笔者应用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猜数游戏。请一个同学在1~100中任意选取一个数,记在心里。其他同学来猜他选取的数。在猜数的过程中,同学们明白了,只要采用取中间数的办法,快速缩小范围,就能很快地猜出来。这种处理方法既能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带着积极情感学习,思维认识活动就更加积极活跃,学习起来就更加主动、轻松、愉快。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师生能够做到关系融洽、心灵相通,就能较好地促进教学。因此我们要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样的理念来鞭策自己,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充分与学生展开交流,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对学习的成功感渴望较强烈的特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正确反应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更要注意不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多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研修日志 篇4

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与教学评价研修日志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评价标准较之以前有什么区别?评价一节课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说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与时俱进的看待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也就有了新的意义。我们说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简单的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更不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评课者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我们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篇5

湾沟门中心小学

周桂芝

今年这个学期我认真学习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第五章,收获很大,现在就来谈谈我的切身感受。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了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有效教学就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和教师得到更多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从多方面给我们进行了阐述,对我们教师对有效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也给我们的工作给与指导。

那么到底何谓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一堂课是不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课堂,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课堂教学策略是一堂课中所有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课堂教学方法种类很多,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适用的有效范围,它的选择受制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特征以及教学环境等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是一定不能违背适切性的原则。国外的有效教学研究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他们研究的微观化,对于教学方法,除了考察诸如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直接讲授和个别化教学等模式在不同情境中的有效性外,他们还仔细地考察了每一种模式之下的讲述、提问、讨论、反馈、练习、复习、课堂自评等教学方法的使用细则。这种对课堂教学的近似科学的、条分缕析式的研究,其结果是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法则。

要保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还要注意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取长补短,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使用的局限性,需要其他方法加以补充,此外,一种方法的大量而长时间的使用,也会造成学生的乏味与疲劳。我们在一堂课中方法选择、搭配可能受多种教学模式的理念影响,那么,是否合理搭配了教学方法使之成为巧妙的教学策略也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尺度之一。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下,往往还要考察不同教学策略的时效性,即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何者花费的时间更省、重复率少,且能保证学生学习不疲劳,没有吃力感。同时,教师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也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研修日志 篇6

读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使我感受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亟待急需解决的问题,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单单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有了如下一些认识。

1、明确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付出再多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

学效率,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体到每一节课要有有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能检测,能够在课堂上真正达到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

3、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如,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4、要重视提问和讨论的有效性

有效地“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艺术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所

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越俎代庖。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研修日志 篇7

一、和理论对话, 不断提升教学理念

教师不读书是可怕的, 但如果一所学校不重视教师阅读, 那将是灾难性的。在新课改的浪潮中, 终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引导教师深入读书更应当成为校本研修的首要工作。

1、要大力推进校园主流阅读。

一所学校如果要做大、做强, 就必须要有其内在的灵魂。在学校层面上,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阅读措施引导教师走进书本, 与专家、名师对话, 汲取精髓丰富自身文化底蕴, 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要拓展阅读形式, 倡导个性阅读。

教师的阅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绝不在一朝一夕, 因此引导教师热爱阅读, 与经典对话, 养成勤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 才是根本的目的。学校要充分发挥平台功能, 让教师走进网络阅读, 及时捕捉有效信息, 要经常性举办“我的读书故事”之类的汇报、论坛等活动, 展示教师的阅读风采, 推动教师阅读工作深入开展。

3、要倡导“课题式”学习。

教师阅读不仅要丰富知识, 还要紧紧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形成专业化阅读。学校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提出问题, 把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 和疑惑对话, 通过一学期或一学年这样一个周期, 形成系统学习, 做学者型教师。

二、和群体对话, 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俗话说, 学习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作为一名教师, 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 包括不断更新的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技能, 才能保证自己的课堂永远充满魅力。

1、要凸显骨干教师群体的引领功能, 和榜样对话。

每所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名师, 他们的作用不可小觑, 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借助于他们的示范辐射, 才能引领群体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名师团队, 既可以塑造办学窗口, 提升学校品位, 又可以聚焦核心, 加速教师成长步伐, 让一部分教师充当队伍建设的“领头羊”。现在各学校都比较注重“师徒结对”, 以此来实现“传、帮、带”。问题是不少所谓的“师傅”形式化, 不能也无法带动教师共同发展。笔者以为, 学校要对纳入为名师发展对象的教师进行大力度投入, 以先进的装备武装起来, 以优惠的政策款待起来, 以丰厚的奖励鼓励起来, 以鲜明的目标敦促起来, 以严格的考核规范起来, 真正做到有名有实。

2、要大力进行教学协作活动和团队对话。

袁振国在《校长的文化使命》一文中说:“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 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 是非常宝贵的, 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 一所学校的校本研修氛围必定要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才能迎来学校发展的春天。不少学校也经常性开展一些如“同课异构”、“教学论坛”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但是最终没有能够让教师畅所欲言, 反而被领导者的一家之言“盖棺定论”, 搞教科研霸权, 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3、要持续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 和同伴对话。

具备一定水平的教学技能是一名教师的立教之本, 学校要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 锤炼教师基本功。当然, 教师的培训不能够像学生那样从事学习, 搭建平台的根本宗旨是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 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以赛代训”的方式是培训最有效的方式,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培训的效率。

4、要让教师与名师、专家开展对话, 以提升教师的理论层次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校教科研向纵深发展。

三、和自己对话, 不断丰厚自身内涵

1、要善于开展教学前的反思活动, 提高专业发展的预见性。

就拿当前备课来说, 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 再去进行冗长的备课, 不言而喻已经成为了应付检查的形式。怎样把教师从中解放出来, 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中去, 应该是一名管理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2、要勤于开展教学中的反思活动, 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

很多年前, 教育家就把教学机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研究。像于永正、张兴华这样的名师课堂可谓是时时充盈着教学机智。

3、要完全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活动, 提升自我的总结与批判能力。

我们不少老师都愿意写教学反思, 反对写那成篇的论文, 原因就在于写教学反思能够立竿见影,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研修日志 篇8

[关键词]活动教学 多彩内容 多样形式 多层环节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58

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活动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主旋律。但在实际教学中,本人认为还存在着“四个缺陷”:(1)活动主题不注意学生身心发展,情绪心理和学习心理的成分缺失;(2)一般学生不愿意主动参加活动,缺少丰富多彩、与社会生活贴切的内容;(3)多数学生不乐意全程参与环节,缺乏形式多样、自主发展的方式;(4)目标达成不如意,层次要求不明,教师的有效、分层指导缺位。

为改变这“四缺”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从中总结归纳出了以下三条品德与生活课程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多彩的活动内容,使全体学生愿意“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而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特点,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活动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须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空间,以课堂实效为标准,优化教学活动。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们要做好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其次,在教学开始和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再次,充分利用课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创设有趣的情境,营造一个学生“愿意动”的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动起来。

如《过新年啦》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所以在设计方案时尽量考虑到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去真切地感受、自主地体验。我们把教学活动分四个板块进行:第一,师生一起布置教室,感受新年气氛。师生在课前准备好新年装饰品,课上伴随着喜庆的新年音乐声一起打扮教室,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四处参观,初步感受和体验了年味儿。第二,由装饰物上喜庆的红色,引出年的传说,学生看着喜欢,听得入神。第三,大讨论,知道本地风俗。通过回忆和交流放鞭炮、分压岁钱、吃年夜饭、穿新衣等学生最喜爱的习俗,让学生体会过年的快乐。第四,唱新年歌曲,送新年祝福。在喜庆的歌声中,学生的快乐之情得到升华,纷纷将新年祝福送给教师、小伙伴,和大家一起分享内心的喜悦。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直接为学生学习体验安排,不仅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也培养了他们热爱中国传统节日的情感。

二、创建多样的活动形式,促全体学生乐意“动”

千篇一律的课堂讨论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当然,活动的形式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醒目标语词:“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教学中让学生“动”是多么重要。品德与生活的课堂尤其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充分动起来。所以,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如欣赏、表演、观察、调查、吟唱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这样才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的发展。

如《美丽的秋天》一课的教学中,某教师的设计形式多样并新颖,令我印象深刻。

【案例】

教师以一起寻找美丽的秋天为线索,带领学生赏秋色,尝秋果,绘秋景。

一、赏秋色

1.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景象。

2.看视频,赏秋色,请学生用一句话形容秋天。

3.齐颂《秋天的图画》。

二、尝秋果

1.教师和学生玩猜果子游戏。

2.品尝秋果(一边播放《秋天多么美》,一边品尝)。

3.交流:秋果好吃吗?味道怎么样?你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

三、绘秋景

1.在音乐声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做树叶贴画,比比哪个小组最有创意,教师巡视指导。

2.作品展示:评出最佳创意奖,发优秀奖章。

满满当当一节课,教师用了很多活动形式,但形散神不散,都是围绕着寻找美丽的秋天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处感官,不仅让学生能够吟唱优美的歌曲,也能动动手脚,制作树叶贴画,不仅有全体学生参与的身影,也有个别学生展示的机会。

三、创立多层活动环节,令全体学生如意“动”

在学生活动的课堂过程中,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是,要让学生有目的、有序地开展活动,又怎么少得了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呢?教师的指导是提高学生活动有效性的重要環节,宁可活动少一些,也要尽量考虑活动的每一个不可预见的因素。立体多层的活动环节安排,既能提高教育的深度,又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如教学《做学习的有心人》一课时,教师安排了“穿针引线”这个活动。活动开始,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拿起针就穿,而是先了解学生平时在家是否穿过针线,怎么穿的?然后大屏幕出示针的图片,并让学生拿起一根针,告诉他们针的一头尖尖的,很扎手,尽量别碰到它,另一头有一个小小的孔,叫针眼,线就是从针眼里穿过去的。接着,说明活动要求就是在3分钟里将桌上的5根针都穿到线里,看看谁穿得最快、最多。最后,宣布活动开始。如此精细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由操作前能够避免发生更多的错误,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要了解每位孩子的真实内心世界,观察人格心界。”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并且符合我们预设的“动”,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立体活动程序,不断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

如在《做学习的有心人》这节课的程序设计中,先创设 “比比谁是有心人”的情境,让学生抢答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比如“请问教室的黑板是什么颜色的?请问学校的操场有几条跑道?”然后,教师带学生走进“有心人训练营”,在各种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评选出获胜者,学生对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寻找身边的“有心人”及汇报感受的过程中,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这样的课堂结构,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处于活跃的“动”中,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在亢奋的情绪中学习,效果自然显著。

活动教学把教学因素与活动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三多”策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内在的认知需求,促进了知识的有益建构,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自愿、自主、自然、自如地进行学习,从而真正让“活动”成为学生需要的活动,使“活动”质量更高,提升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实效。

教学研修日志 篇9

参加网上远程培训,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种学习方式很特别,也确实有不少好处,老师不用再东奔西走,节省了时间、空间,物力和财力。我在课下抽时间认真阅读和看视频,不但开阔了视野,能和同行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还能够聆听教育专家的指点,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从而使我很快地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教育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基本素质,开拓了眼界,下面是我这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学习让我更新了教学理念。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通过视频听了一些名家讲座,虽然视频的时间长,会有点累,但是心里有的是更多感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技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作为一名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很重要,但是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数学教学来讲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次教学技能的知识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收获。例如,如何确定教学目的,中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和分析,中学数学教学的设计方法等等,这些是我们在课堂和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通过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加上具体的实践操作,这样才能真正地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素质得到提高和改善。

三、把培训学习所得充分利用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现在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是提倡教师“活用教材”、“用活教材”。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探寻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还以多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进取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评价手段,为学生平时的学习提供竞争的机会,在给他们建立期望值的同时,通过胜败的评比,激发他们取得成功的动机,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研修日志 篇10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可见前辈们对历史的重视。历史,它连接着过去,揭示着未来。历史的作用很大,怎样教好历史,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思索。教学多年,下面笔者谈一谈实践中的体会。

一、讲课避免抽象讲解

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没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借鉴历史教训

熟悉历史演变明清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从明清以后走向了有害的一面,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拘泥,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对经义做出阐述,只能以朱熹的 观点为标准答案,扼杀了思想,形式八股,格式单一,写作步骤单调。

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明朝中后期逐渐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闭关锁国政策,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断;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束缚越来越严重,但封建王朝重文轻理和迷信落后思想的阻碍,尤其是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的文科不考自然科学的理科,不能与时俱进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四书五经的考试内容和八股文的形式本身都没有错,问题在于统治者给它做出了限制,专注于利用它维护自身的统治权益,想方设法压抑人们的思想,打击学子们的个性发展。四书五经是优秀的儒家经典,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巨擘,八股文也无可厚非,然而从内容上说,人的精神营养需要从多处吸取,只有四书五经难免偏颇单一,另外几百年只写一种文体,何谈发展?科举制最终被晚清政府废除。

此外,历史教学也需要让学生参加了一些活动,亲眼所见历史古迹会加深学习的印象。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对历史剧的编演、历史知识有奖竞赛、历史谜语趣味竞猜、开展历史人物辩论会等,方法多多,不一而足。

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11

在现代社会。“效率至上”、“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已经成为共识。师生的教学效率意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效率既要反映教师教的效率,又要反映学生学的效率。教师不仅自己必须有强烈的效率意识,还要帮助学生增强效率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求知的主动性,并能配合教师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科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一要创设良好教学情景;二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其中师生两大主体是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三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四要研究教与学的操作过程,即如何进行具体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学设计有如媒介的作用,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将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是教学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

1研究教学目标,强化课堂教学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师却在枝节上大讲特讲,造成无意义的知识重复和遗漏,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一个直接原因。制定教学目标,要遵循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原理,整体把握,统筹安排,要在深刻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列出学科知识体系,制定出学科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章节。每一课是形成学科的“目标群”。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明确对认知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发挥各自的特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创造性,这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不可缺的途径之一。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信任。他们就会感到温暖,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他们不喜欢哪位老师,往往就会对其所教的学科厌倦。教师掌握这一点,就应该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研究教与学关系,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教师要把受教育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以保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作用。这里所说的主体参与,不仅是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参加合作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而且是通过连续的、经过阶梯向前推进的、递进式的参与学习活动,由初级水平不间断地发展到高级水平,培养和发展创造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教学的实效。

5研究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尽可能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当然。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同时,仍然大力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三、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由于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所以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学要尽量减少、进而排除无效或负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人手,加强课堂管理。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保证课堂教学目标定时实施。按时完成,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拖堂现象。减少课堂无效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走向优化课堂教学之路。

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师是关键。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为促进有效教学活动的全面实施,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年”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创造条件组织教学骨干外出考察学习。让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各层次的教学研讨会(上学期共安排外出学习65人次。学校为此投入经费17万余元),从中学习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树立现代教学的效率观。

2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组织设计指导能力、新技术运用能力、反思改进能力、总结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激励青年教师立足本职岗位、苦练内功、内强素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3开展“拜师帮教”活动。将青年教师与教学骨干“结对子”。教学骨干从教学目标的研读、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指导。通过教学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实现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缩短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

4开展教学研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以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为依据。着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减负增效为宗旨。认真开展有效教学,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质量。本学年各科组围绕“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为题”展开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如语文(以读促思——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初探);数学(如何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外语(进行口语训练。逐步提高英语会话能力)等等。各科组的研讨氛围很浓。并渗透到各个备课组。开展“有效教学”公开课的探究活动,就如何减少教学投入、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如何取得最大的教学收益。真正使课堂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进行探究。先是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然后人人参与在备课组中上交流课,尝试研究。

5教学骨干引领。全面开展教改活动。认真开展已申报成功的课题研究工作,本学年我校共有省级教改立项课题1项(《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绩效研究》),市级立项教改课题14项。进一步开创教育科研新局面。

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12

在音乐课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时刻牢记: 学生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只有体会到“主人翁”的身份,学生才会感到和谐的教学氛围,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所以,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音乐的起伏与意境,并且用自己的话总结出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更正错误答案,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能够轻松地教,学生能够轻松的学,而且从各方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重视小组合作探究

现代教育一定要在课堂中体现现代社会所需的教育方式,为社会培养相应的人才。在歌唱教学的教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与其他声部进行合作表演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我们可以组织小组间合唱、集体创作、配乐歌舞表演等方式,在这些活动中,不但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锻炼,而且与乐队合作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如果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比比哪个小组配合表现得好,表现得新颖,这更加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会跃跃欲试,很乐意加入到音乐创作、表演中。通过小组间的使用学习,学生能够将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场景创造性地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通过有效、默契的配合,学生间的使用精神也得到发展。小组竞争,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面对社会时,能学会与人分享,也能在竞争中激发工作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氛围要阳光

音乐课以具体音乐用品为对象,通过聆听、表演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现和领悟音乐的魅力。音乐课上,课堂氛围将影响学生的心情,而学生的心情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所以,我们一定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要尊重学生。在感受音乐表现的情境环节中,非常容易出现意外的答案,但是学生说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理由,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任何答案,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探索意识。试想,一个教师在学生出现不同答案而给予批评甚至讽刺时,学生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否还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是在欣赏教程中,一定要完整地欣赏一遍。在这个教程中,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注意力,否则就会破坏音乐的完整性。三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程中,要注意语气和体态语言是否合适。比如,在音乐表现比较安静的情境时,教师讲话的声音要小,用手轻轻的划拍,面到音乐表现欢快的情境时,教师要用积极兴奋的面部语言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在音乐背景下,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就会更加强烈的感受到音乐的旋律的起伏。

四、教学、生活要融合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这种规律,从生活中找音乐,将音乐还原到生活中。有很多教师在练习节奏时,单纯地将枯燥的节奏型进行反复训练,结果收效甚微。教师可以通过模仿生活中小动物的叫声,发现不同节奏型的奥奥秘,从而完成节奏的训练,如小猫的叫声是二分音符,小狗的叫声是四分音符,小鸡的叫声是八分音符。将音乐还原到生活中,音乐教学就会变得简单得多,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五、多角度备课

从各个角度找到本课的突破点,对每一人小问题都进行分要。只有做好记分的准备,才能应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也才能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准确的答案。例如,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不但了解这首乐曲是古筝独奏曲,描写的是傍晚渔民满载而的喜悦心情,而且要了解古筝的构造、简单的指法、曲名的由来、其他著名的古筝独奏曲以及乐曲各部分的含义。了解这些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45 分钟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从教师充分的准备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六、利用沟通巧互动

音乐课堂一定要加强互动,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然后根据需要巧妙地设计互动环节。因为音乐是一种综合艺术,合唱要注意与指挥、伴奏的合作外,还要注意与其他声部的合作以及一个声部内声音的统一。只有师生、生生之间加强互动,才能提高与他人的配合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作品。在课后,了解到有的学生,不喜欢将沙锤等乐器仅仅用于打节奏,他人希望能够有更广阔的用途,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地用乐器表现生活中的声音,他们都非常有创意,比如: 有的学生用沙锤表现风吹树叶的声音,用串铃表现自行车的铃声,用有节奏的拉伸纸张的声音表现公园里跳舞的脚步声,还有的学生用双响筒表现梆子声。

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讨论

在音乐课中,音乐是鉴赏对象,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而教师则是为这两者服务和联系而存在的。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义务教育时期,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重要时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漫谈音乐感受时,七嘴八舌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例如,在欣赏《鲤鱼五重奏》时,引导学生依据旋律的变化,去感受歌曲情感的变化,以及速度的变化等,对他们的评价不管好与坏,对与错,人不批评。而在我做这些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

八、注重情感的升华

在课的结束总结阶段,教师一定要根据作品的寓意,将音乐课教学目标上升到情感的层面,使之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情感的升华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不能温无边际的发展,否则会导致词不达意,影响整体教学,而行之有效的情感升华会让整节课都变得意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例如,在《春天来了》教学的最后阶段,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抓住美好时光的情感。

九、关注学生课后发展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研修日志 篇13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研修日志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是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课堂观察技能、课堂倾听技能、演示技能、讨论技能、诊断与补救技能、结课技能和作业技能。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按照教育局的安排部署,我认真学习了“小学教学技能”这门课程,从中我得到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我学习的一本关于课堂教学艺术书籍中的一段话。书中讲述的很多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动广泛地运用于上课之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独到的板书艺术,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靠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和图表,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及教师使用的板书去实现的。板书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突出在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可以方便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中微观的或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是学生领会;言语传授为教师讲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性。

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是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激凝致问,师生共同解答,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长用的手段之一。

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能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

初中音乐教学研修日志 篇14

新课标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通过这几天的研修,让我认识到,每个音乐教师都要不断的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以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我的思索:

一、教学视角的变化

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

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在一

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Flash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学生积极性

很高,这节课就上的特别非常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

乐现象。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

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15

一、目标的制定要求度、量恰当

学习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结果,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结合。能否制定出适合的教学目标, 对于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至关重要。目标是灵魂, 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 达到目标的路径就越明晰。

1. 关注新课程标准

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认真阅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找准知识点, 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 把握其深度与广度, 做到有的放矢, 切实让课堂教学有效。

2. 关注教材内容特点

备课的时候, 要先仔细阅读教材, 只有把教材的内容研究透彻了, 才会深刻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材的基础上去挖掘、去领悟、去创造性地使用, 制定出切合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

3. 关注学习起点

制定教学目标, 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 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目标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在探究中逐步深入,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提高能力的方法, 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目标的制定, 还可能考虑本地资源。贴近学生生活环境, 发掘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本土资源, 把它带入课堂,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

新课程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模式, 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作用, 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我们应转变观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值得学习。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 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 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所以, 对学习主体首先大力宣传倡导自学, 让学生明确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 介绍自学经验, 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其次, 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 使学生要自学、会自学。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 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 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 让学生做起来因难度不大而觉得有趣, 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训练跟踪要及时、呈多样化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 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无论什么样的教学, 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 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问题。训练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节课堂是否有效, 要看学生这节课掌握知识的程度高低, 能否独立完成相应的训练题。所以, 为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应精心设计训练题。在一堂课中训练题的设计方法如下。

1. 自学达标法

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名词概念, 有不少知识点学生容易理解。可让学生自学课文, 获取这些知识。在组织学生自学时, 教师提供一定的提纲, 或适当的练习题, 学生自学课文, 独立练习, 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2. 读图分析法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 最突出的特点。在地理教材中, 地图和图示很多, 并且形式多种多样, 其知识容量很大。学生通过读图, 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途径。例如:《中国行政区划图》是学习中国地理必备的, 且是学生必须熟悉的地图。学生通过读图, 可以了解中国的行政划分, 知道每一个省 (自治区) 、县 (市) 、乡 (镇) 的具体位置, 还可以知道我国周围的邻国位置, 了解我国的疆域, 了解一些重要的交通要道等许多与地理有关的内容。学生会看这种图, 就具备了一种能力, 有利于智能的发展。

3. 对比达标法

对于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地理区域的地理知识, 运用对比法进行讲授或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联系新旧知识, 能够比较相关的概念, 相关的地理事物的异同, 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 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某些地理知识。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 将南方地区同北方地区进行比较, 得出南方地区降水比北方地区多, 雨季比北方地区长, 因而河汊纵横交织, 湖荡星罗棋布, 是鱼米之乡;南方地区能源矿产比北方少, 但水资源丰富, 以电补充能源不足;南方地区耕地比北方少, 多水田, 因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与北方有所不同, 农作物的熟制也不一样等。通过比较, 既巩固了北方的地理知识, 又便于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16

一、备课要有效

提高备课的有效性,要做好4个方面:①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考虑,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②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的开发,教师要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的开发,教师要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的学习融进生活中。③注重教學生成,巧妙设计学习活动。④精心设计练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突出“新”“趣”“实”的特点。

二、板书要有效

板书是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而适时书写出来的,它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系统简要地勾勒出来,让知识的形成过程“顺理成章”,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框架。从有效教学的角度考虑,低年级教师在板书时要做到工整、美观、正确,而高年级教师的板书要做到简洁、提纲挈领。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效

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尽量清晰,有亲和力,切忌重复、带口头禅。另外,教师提问的内容不可过于笼统,否则,学生在回答时难以找到切入点。

四、教学组织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例如:学生在做练习时不应随意调整指令,干扰学生的活动或造成活动的无序性。教师还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中来。比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时要经常提醒学生的坐姿和书写习惯,达到教学活动组织的有效性。

五、课堂练习要有效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任务,而言语技能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构建有效的语文教学,教师要落实知识教学点,抓准精练点,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我们来看《花钟》教学中的一个语言训练片段:

师:找一找这些花开花的时间?

生:午时花十二点左右开。

师:“左右”这个词可否去掉,说成“午时花十二点开”。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去掉后表示这些花一定在十二点开,而花开的时间没那么准确。

师:说得真好,加上“左右”显得更严谨。那么,与“左右”相近的词语有哪些?

生:大致、大概、大约。

师:在句子中用上这些词语,会让我们的语言更加准确、可信。现在请大家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其他的花开花的时间。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左右”一词,让学生找相近词语,让学生掌握用语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地训练了语言应用技能。

(责编 欧孔群)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修日志 篇17

上传: 胡冬兰

更新时间:2013-1-15 16:01:43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自“诗三百”至唐诗宋词,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也能听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激愤呐喊,“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徜徉在这部宝典中,如果学生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诗歌的“言外之意”,老师依然把一首首优美、清新的诗肢解成字、词、句的知识点堆积,那我们就不要指望语文课能濡染心灵、陶冶性情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诗歌鉴赏中有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探寻审美客体,建立审美感知,达到“应目”

审美客体,是审美主体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景物、音韵、意象的,也可以意境的、人情的,甚至是哲理的,它们是学生产生审美体验的前提。诗歌教学中的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教师要深刻挖掘各种审美对象,把学生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凝聚中审美对象上,引导学生对美的因素的感受,达到“应目”的初级审美体验。美感效应称这阶段为“诱导效应”。

(一)景物美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中,诗歌内容占绝大部分,其中描写了好几种景物: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湘江秋景图”;有“河畔金柳”、“波光艳影”的“康桥夕阳图”;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入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归园田居图”;有“云霞明灭”、“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天姥梦游图”等等。这些景物都成了诗人作诗吟诵、表情言志的对象。作品中用精美的词语描写景物,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让人联想翩翩。诗人的情感和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景物的调协,使得两者统一,形成了完整的有机体。它们相互烘托,益见其美。这就是由于物景对象提供了一种美,一种与诗人情感和谐的美。(二)、韵律美

鲁讯先生曾说过,诗歌起于劳动,源于“吭唷、吭唷”之声,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诗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以“四言”为主,读来节奏鲜明: 硕鼠/硕鼠,无食/我暴!三岁/贯女,真 /有顾。逝 /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受得/!

此节奏确如“吭唷吭唷”之声,后来演变为歌谣。奴隶们一这劳动,一这歌唱(咒骂),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古诗词曲大可以用来歌唱,既可歌唱者,必有节奏音韵,如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至今可以歌唱。即使是不可歌唱的现代诗歌,也具有音韵美。现就载望舒的《雨巷》,感悟诗歌的音韵美: 全诗共七节,其中首节和末节除“逢着”与“飘过”两词不同之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首节)(末节)

撑着油纸,独自 撑着油纸,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种重言复唱、首尾呼应的手法定下了整首诗韵律的主调,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构成全诗回旋的整体韵律美。

中间五节,每节六行,匀称严整,三、六行压韵,“ang”韵就象芭蕾舞演员,在全诗中旋转、跳跃,反复出现,充分达到了节奏舒缓、声韵和谐的艺术效果。

(三)意象美 朱光潜先生曾指出:艺术的任务是创造意象。意象在诗歌中,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是意象成了诗人情感的直接现实,也是诗人审美活动的直接现实。诗人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意象的呈现来实现,使意象完成“心象”向“语象”的转变。因此,意象具有象征功能,它是诗人“心象”的象征,是诗人情感的物化形态,可戴望舒的《雨巷》:……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

诗人在诗中创造 了一上“丁香意象”。诗人用丁香比喻姑娘,它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也是诗人的象征。诗人彷徨求索,为的就是寻找姑娘——理想,然而这“姑娘”“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是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孤苦心情的象征。

又如郑敏的《金黄的稻束》,这首诗的意象很独特,从稻束互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诗人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一 线索,把不同的意象贯穿起来,隐含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认识。

“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朱光潜语),不同的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要想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就得领悟意象之美。

(四)意境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词以境界为最上。”我们也常常用“诗的意境”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优美。诗的意境往往能唤起人们的联想:“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联想到禅道的虚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联想到隐逸的清空灵;“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使春花绽放、鲜艳夺目的意境全出;等等。

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目》:

枯藤老树昏,小桥流水人寥,古道窗风病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用九个常见的物象构成一幅秋天的今晚萧瑟苍凉的图画:枯藤 缠、老树衰颓、昏鸦瑟缩……,表现出诗人(天涯游子)的彷徨苦的心境。此境中之象,深沉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人情美

诗有状物写景、抒情议理的,也有叙写人情的,描写与人间的变往,表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其中有: 有情人之间的,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诗歌。邶风》中就有描写: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爱而不见,撮昔踟蹰。静女奠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奠,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描写青年男子与心爱姑娘之间的一次约会。女子的迟迟不出现,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断徘徊。此时,青年男子想起了以前相会的情景;女子赠送他彤管(管乐器)和荑(茅草芽)。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是恋人之间的一种人情美。也有新人之间的,如《大堰河——我的保姆》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纸火之后,在你拍去 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 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之后。在乐 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 之后,在你把小儿子 柴刀 的手包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 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 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大堰河,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她勤劳;搭灶、拍灰、补衣、包伤口、掐子……;她爱人:爱我、爱夫儿。她对亲人的爱都表现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之中。然而这简单的日常生活,却含蕴着纯朴的亲人之间的人情美。

无论是哪一中人情,都饱含着强烈的人世间的情感,这些情感都会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这就是人情美,让人的情感、心灵得到一净化与升华。

(六)哲理美

发展的观点是只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白居易《草》中有言: 高高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用发展的观点来看,今年的草是新生事物,去年的草是陈旧事物,新事物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汲取旧事物生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发展不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它反映了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它的实质内容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相对、平衡的观点也是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卡之一琳在《断章》中这样写道: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通过两组相关的意象,表达了相对、平衡的观念:人可以观赏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成为被观赏的对象,这是相对;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而这一切也可能成为他人梦境的装饰,这也是相对的。这是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储存,明白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平衡的关系,人就不应该再有怨尤。

语文教学应负有思想教育的任务,但如果一味地进行思想灌输,不但不会有应有的效果,有可能还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心理上进行抵触。所以我们要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应该接受。

美,无处不在,除了以上几种审美客体之外,语文课堂氛围也具有审美因素,尤其是诗歌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师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和投影的渲染;录音配乐、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等等。它们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上一篇:政府领导接待活动方案下一篇:档案管理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