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专项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按照《关于开展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专项监督活动的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侦查监督科按照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协同公安、监察、政府法制机构、商务主管部门走访了国土资源、安监、环保、农业、烟草专卖、工商、质检、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查阅案件台帐和抽查案卷等方式,排查2008年以来上述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或涉嫌犯罪尚未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情况,共查阅案卷700多件。
在对卫生局的案卷进行查阅时,发现该局对本市三家医疗机构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自2009年至今连续三年进行行政处罚,而未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非法行医犯罪案件后,陆续向卫生局下达了检察建议书,要求该局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法院对其中一件已做出判决,另外两件正在审理中。
通过这次专项监督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行政执法部门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作开展不力的部门
加强了监督和指导,帮助制定推进措施,如在信息汇总、报送方面,确定了责任联络人员等。通过这些做法有效地推动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形成了惩治犯罪的合力,最大限度地遏制行政执法机关有案不移、以罚代惩的现象,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依法行政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专项资金的定义不够明确
不论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49号, 还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72号, 均没有对专项资金作明确规定。一般认为, “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这种资金要求进行单独核算, 专款专用, 不能挪作他用。在当前各种制度和规定中, 专项资金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专项基金等, 比如近年并入“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 其征收目的是通过政策调控, 运用经济杠杆手段降低建筑能耗, 限制粘土实心砖的生产和使用, 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其征收环节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保证金或押金, 企业若按规定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政府应予全额退还, 只有当企业未按规定使用时才全部或部分不予退还, 不退还部分才是真正意义的专项资金或者说专项基金。事实上, 不管是征收环节还是不予退还部分都统称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 甚至管理这些资金的财政部门也并不清楚这种资金的具体性质, 以为交入财政专户的资金即为可支配的财政性资金, 因此当执收单位向财政申请拨付返退企业的保证金时, 审批时间很长, 如散装水泥发展基金就存在类似的问题。其实这样非常不利于专项资金的管理, 也不能及时向企业返退资金, 还直接影响职能部门的行政效率。由此, 人们对专项资金的界定基本上出于财政系统或有关部门的主观判断, 尤其是随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不断改革和深化, 各种专项资金一股脑并入国库支付系统, 比如部门预算的项目资金、政府专项资金等, 由此导致各种资金相互混合, 很不利于专项资金管理。
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报不够科学
笔者所在地财政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实行收支计划管理模式。比如住房专项资金收支计划的编报, 涉及局本级多个业务职能处室及二级预算单位。在编制收支计划时, 局本级根据市政府三定方案明确的职能编报部门预算, 业务处室编制专项资金收支计划;二级预算单位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和独立预算机构, 其单位财会部门根据本单位业务职能编报部门预算, 同时直接申报专项资金计划。基于此, 人们很难明确界定哪些项目应该从专项资金收支计划编报, 哪些项目应该由部门预算的项目经费中编报, 由此导致业务部门为了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 有时候可能重复编报预算。再如散装水泥发展资金、建筑节能发展资金, 其管理同样实行年度编报收支计划, 首先通过政府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发布项目征集公告, 再对征集的项目进行分析论证, 单位领导审批同意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财政批复收支计划后即可确定具体项目。从表面上看, 这种方式很科学, 其实存在很多弊端, 比如企业可能没看到公告, 或者对政策不够了解, 不知道如何申报项目, 从而导致征集不到项目, 专项资金收支计划无从编报, 以致政府部门在专项管理工作上处于被动状态, 不能有效履行行政职能。
3、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太健全
许多专项资金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有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却尚未进行修订。标准和制度不健全, 导致预算编报较为粗糙。由于财政部门对收支计划的批复没有时间约束, 年度收支计划往往一年半载后才得到财政批复, 耽误了相关项目的实施进程, 导致当年预算执行严重滞后, 甚至拖延到下一年度才能执行。有的专项资金收支计划财政早已批复, 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资金拨付制度, 有时因资金拨付不及时而导致工作进度延迟, 专项资金收支计划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4、专项资金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 有些单位随意开立专项资金银行账户, 一个专项资金开立多个银行存款账户, 有的单位擅自将专项资金设为定期存款, 增加了资金管理风险和银行账户管理难度, 也不便于会计核算。由于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 当新业务需要开户审批时却要求预算单位对多种专项资金银行账户进行整合, 实行一个银行账户管理多种专项资金, 比如笔者所在单位的散装水泥发展专项基金、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住房专项资金, 将这三种完全独立而且资金量庞大的专项资金混合在一个账户进行管理, 非常不利于专项资金的独立管理和独立核算。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化, 有些专项资金一股脑打包,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由此导致部门预算的行政资金与专项资金混合在一起, 比如部门预算资金、“十百千万”人才专项补贴资金、部分建筑节能发展资金等都在一个零余额账户体系管理和核算。除此之外, 各种专项资金归属财政内部不同业务处室分管, 比如住房专项资金,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后, 有些项目又不能提供银行票据给专项资金主管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目前,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的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制度, 有的专项资金会计核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有的又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科目设置也有很强的主观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改进策略
1、科学界定专项资金的基本内涵
应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定义, 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内容, 确定专项资金核算口径。比如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和散装水泥发展基金等管理方式相似的资金, 征收时可以定义为“某某保证金”或“某某押金”, 对未予核退的资金定义为“某某专项资金”或“某某专项基金”等;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 不管资金来源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资金, 还是出售或出租保障性住房资金, 统称为“住房专项资金”, 并具体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防止各种专项资金混淆不清, 方便对专项资金的核算和管理,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现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梳理、整合、修订完善, 理清职责, 落实责任, 制订一套系统、全面、有约束力、操作性强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 根据专项资金经费来源和用途, 实行分类管理。住房公积金、物业维修专项资金等非财政资金为一类资金, 资金管理部门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资金缴存及贷款银行, 制订专业的资金增值模式, 明确资金监管部门。资金监管部门对资金安全、增值模式和渠道及实施资金效益进行专项审计和绩效评价。住房专项资金、金建工程专项资金等经发改部门立项批准的基建项目资金为二类资金, 资金监管部门主要对项目概算进行总控制。“十百千万”工程等补贴类资金为三类资金, 主要从补贴发放的及时性、准确性等社会效益方面进行管理。其他事务性质类的专项资金为四类资金, 主要从项目征集、确定、审批、实施、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管理。 (3) 对专项资金实行合同管理。由专人负责, 单位统一编号, 对项目从立项、申报、审批、项目进度、资金拨付等全程实施合同管理, 保证项目管理有效, 档案资料的完整。 (4) 对各专项资金银行账户进行清理。对未经审批开设账户的, 补办审批手续或注销;对违规开立多个账户的, 坚决予以注销;擅自将财政资金办理定期储蓄业务的, 坚决予以取消;一个账户管理多个专项资金的, 分设账户管理, 实行独立专户管理, 独立核算, 定期对账户及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核查, 以保证工作成果。
3、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作
专项资金往往涉及同系统的多个职能处室和事业单位, 也涉及多个不同的职能部门, 因此管好用好专项资金, 确保专项工作有序开展, 需要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 有效沟通。 (1) 对内负责项目申报及具体实施的部门要及时报告, 并反馈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和单位, 实现内部工作无缝对接。 (2) 对外加强与外部单位的沟通和衔接, 单位财务部门及时向财政申报预算, 根据内部单位反馈的项目进展情况, 及时与财政沟通协调, 使财政部门及时批复预算, 按规定及时拨付项目进度款, 资金拨付后做好票据传递工作, 以便财会人员进行会计核算, 以形成一个闭合式的资金管理模式。 (3) 在专项工作结束后, 主动联系审计部门对项目进行决算审计, 配合审计部门开展专项审计绩效评价工作。
4、强化单位财务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要准确定位财会人员角色, 将财会工作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专项资金决策和监管工作;要充实财务力量, 加强内部机构设置, 明确岗位职责, 权责结合;要重视财会人员培训和学习, 财务人员既要熟悉会计法规、财政政策、财经纪律, 又要深入了解并学习业务知识, 以便更好地为财会工作服务, 充分发挥财会工作服务和监管的职能。
5、做好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 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益
由于各专项资金的适用范围、项目申报方式、项目实施领域都相对独立, 很多项目不具可比性, 为客观、真实的反映专项支出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 单位可以建立内部评审机构、评审委员会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审。 (1) 在经济性方面, 评审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支出决算机制, 支出优先安排机制, 是否克服支出过程中的浪费现象。 (2) 在效率性方面, 是否能体现政府及民众对专项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实施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 (3) 在有效性方面, 结合当前和长远利益, 衡量使用专项资金开展专业工作中创造的价值, 总结专项支出所取得的最终成果, 并加以有效利用, 营造讲绩效重绩效促发展的良好风气。
三、结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必须规范专项资金核算,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然而, 在现实中,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专项资金的界定不够明确, 预算编报不够科学, 管理制度不太健全, 管理流程不够规范。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规范化管理, 必须科学界定专项资金的基本内涵, 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内容, 确定专项资金核算口径;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作, 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能;准确定位财会人员的岗位和角色, 充分发挥财会工作服务和监管的职能;做好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 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邓辉:析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11 (10) .
[2]王教育: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核算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 2011 (7) .
[3]孙洪玲: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2009 (9) .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核算;优化
为规范专项资金的运作,相关部门始终致力于加大專项资金核算力度,有效预防行政事业单位发生挪用公款、贪腐等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核算情况并不乐观,急需进一步加强探索和实践。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核算
最近几年,我国不断推进财政预算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如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项目,要求将其细分为两个支出科目,分别是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而会计核算一般都设置二级科目。站在项目支出科目的角度,它主要是对在实现发展目标环节所支出的成本进行核算,所以通常需要以实际的资金为出发点,合理设置专项资金的明细科目。然而,如果该成本支出是非财政性资金,通常就设置一级科目,项目的具体名称就构成二级科目。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资金来说,它主要凭借上级机构委托、财政性支持、与其他单位合作、自主立项等。一般情况下,这些资金的用途都是指定好的,务必要针对专项资金严格实施单独报账处理。所以当行政事业单位在获得拨款之后,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专款或财政补助,并以转款专项的具体名称为基础构建下级明细科目。如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结余资金,它的专项资金通常都属于自身净资产的范畴。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专项资金核算工作时应以净资产科目的设置为基础,合理设置专项资金的二级科目,然后再基于对应的项目名称构建专项明细科目,以便为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期末更好地开展核算工作提供详实的、准确的数据信息,预防发生超支、串项等问题,提高单位预算控制水平。
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核算的措施
1.规范会计核算,有效使用专项资金
一方面,财政、上级单位等应进一步规范拨付专项资金的渠道,尽可能减少不通过直接拨付方式为下级行政事业单位拨付专项资金的情况,从而加强对单位使用专项资金的监管。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拨付必须由上级单位来完成,那么上级单位应将资金直接拨付到财政集中支付系统,确保下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专项资金时不超出财政监督的范围;另一方面,财政、上级单位等应严格履行监管职能,跟踪检查下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专项资金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纠正,使单位使用专项资金的效益得到提高。
2.完善预算编制,科学分配专项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资金预算编制的完善与强化,从而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科学性,逐项细化预算项目资金,为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专项资金核算工作提供条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对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事前监管工作的执行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对项目资金进行申报时应认真审核项目的情况,对有可能对项目进程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编制项目报表;事中监管工作指的是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项目资金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并签订书面合同,保证与项目有关的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支出等都更加规范、高效;事后监管工作指的是当行政事业单位完成涉及专项资金的项目之后,项目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验收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并严格审核项目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检查项目及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督促项目部整改,且在通过验收后要求项目实施方将项目总结递交到相关部门,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科学分配。
3.建立项目库,进一步集中单位财力
通过项目库的建立来加强项目管理也能预防资金浪费,将单位的财力集中在一起,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率。专项资金项目库的建立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依据总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各下级单位的分目标,如果项目的专业性较强,需经过专业人员的评估及可行性研究之后才能立项;确定牵头单位,并配合项目库加强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将专项资金档案保存一段时间,包括申请、审核、批准、资金、组织实施、验收评价、绩效考核等材料,从而为日常监管提供依据。
4.实施专项考核,规范使用专项资金
专项考核指的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每一笔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等情况,委托专人认真开展专项监管工作,按照项目的支出结果比较使用每一笔专项资金时产生的成本耗费、效率、实际效益、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专项考核取决于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专项资金核算信息是否全面、准确,不仅要全面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分配、使用专项资金的可行度,并加强监督,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使专项资金核算程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水平,帮助防范金融风险。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核算广泛涉及系统的、复杂的关系,需要相关人员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下功夫,严格依据制度实现专款专用,保证每一笔专项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从而将专项资金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单位优化专项资金核算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康泰然.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5(17):71-72.
公路路政执法专项整改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规范公路政执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按照旗交通运输局的统一部署,奈曼旗地方道路路政管理大队通过检查各项档案资料、执法卷宗文书、上路执法情况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举报等形式,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公路路政执法专项整顿活动,通过此次整改,进一步端正了执法人员的执法思想和执法动机,提高了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切实做到了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现将专项整改工作做如下总结: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迅速成立了以段长为组长的整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传达了奈曼旗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交通公路执法专项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强化责任追究力度。将工作任务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及时公布自查情况,让每位执法人员充分认识自身的重要职责,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好职能作用,充分确保整改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业务学习,规范执法行为。
xx县地处x,全县由平原、丘陵、山地三种地形构成,猪、牛、羊、鸡在本县均有规模型养殖,并成为渭北,向外输出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大县。
目前全县猪存栏28.7万头,羊存栏xx万只,牛存栏xx万头,鸡存栏xx万只;年肉产量xx万吨,蛋产量xx万吨,奶产量xx万吨;现有各类养殖小区xx个,养殖示范村xx个,各类养殖户xx户;生猪年屠宰量xx万头,羊宰杀量xx万只,鸡宰杀量xx万只,除羊输入外,其余出栏动物均向外县外省输出。
全县有猪、羊、鸡屠宰加工企业xx家,动物贩运户xx户,固定肉品经营农贸市场6个,农村集会肉品经营市场xx个,有动物产品经营的大型超市6个,羊肉馆等其他动物产品经营加工门店、摊点xx个。全县虽然没有专门贮藏肉品的大型冷库,但各60余个肉品屠宰、加工和销售企业均自备有10平方米以上的小型肉品贮藏库。
动物养殖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搞好动物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我所开拓创新,通过一系列扎实细致的工作为保护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XX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整治活动中,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整治活动工作的各项要求,并结合本县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这次整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好的反响。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搞好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监督所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监督所所长刘小海担任,副组长谢建军.刘群虎.王西昌。成员冉文.刘军录.杨红林.原建平.蒋新哲.刘辉.刘水林。领导小组成立后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二、加强执法队伍整治,培训执法人员。
所里安排将《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动物屠宰检疫规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陕西省食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印制成册,执法人员每人一份,并邀请渭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蔡立安和监督科科长左善民对我们所有的人员进行了培训。经过培训学习执法人员的业务法律水平和责任意识都显著提高。
三、加强证章标志管理。
为了搞好该项工作所上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县实际,起草拟定了《xx县动物检疫证、章、标志管理规(草案)》其中规定我所成立专门内部机构负责证章标志的管理,实行专人专管,专管人员由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的正式人员担任;规定了证章标志的领取、发放、回收、查验、保存、销毁的具体办法;规定了证章标志使用的规定和违法违规使用要受到的处理处罚。
四、加强动物检疫工作整治。
(一)、加强动物产地检疫管理,实行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为此我所下发了《xx县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加强动物免疫标识回收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各检疫点按文件规定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全县xx个镇,xx个乡镇畜牧兽医站,33个产地报检点,一百多名全额财政供养兽医人员,其中42名产地检疫人(含30名原县动物检疫站下派人员),村级协检人员xx名,x各镇都虽有办公场所但由于机制的限制产地检疫人员还不足,设备仪器还很缺乏。在产地检疫报检点建设方面,我们一直是按省市的规范化要求进行的,各检疫报检点统一制作了门牌、公示牌、检疫员工作制度、检疫申报制度、申报程序、检疫流程等成套的度制牌并上墙;在产地检疫开展形式上我们是按照市上的“签约式动物产地检疫”模式进行的,目前与全县规模养殖场已签订协约xx户,龙阳、孙镇等五个试点乡镇签约率达到了xx%。规模养殖场的报检率也达到了xx%,其中县境内流通报检率达到xx%,出县境报检率达到xx%。
(二)、全面推行规范化动物屠宰检疫,提升全县动物屠宰检疫水平。全县xx个镇,分布有7个生猪定点屠宰厂,x个鸡集中屠宰加工厂,x个羊定点屠宰厂。xx个生猪屠宰厂中3个为商务部门评定的A级厂,x个为B级厂。全县共有屠宰检疫人员xx名,其中县站派出国家正式人员xx名,乡镇兽医站聘用人员xx名,分布于各屠宰厂检疫点。在屠宰检疫管理方面,我按照省市建设“动物产品检疫规范化示范点”的水准要求屠宰场要统一制做动物屠宰检疫套式制度牌,并在检疫室悬挂;要求各类记录和工作程序都要按规范化示范点的统一要求进行,省市在我县推行的“动物产品检疫规范化建设”已经在我县全面推开,试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五、加强重点环节监管。
开展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月活动。“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不久“雨润问题肉“事件又接踵而来,在中省市安排进一步规范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同时,市上安排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月活动”,县上安排了“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活动”为此我们按照上级要求下发了文件,并扎实开展了各项整治活动。
在针对重点环节管理上,我们将原来笼统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订了《养殖场监管制度》、《动物、动物产品运输环节监管制度》、《动物屠宰加工环节监管制度》、《动物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监管制度》。
为了加强出县境和跨省动物和动物产品调运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我们在全县实行了动物和动物产品收购贩运人及经纪人培训认证制度。对xx名从事动物和动物产品收购贩运人及经纪人进行了注册登记和法律知识培训,并通过考试对其合格的经营者予以了认证,并让他们承诺不经营有毒、有害、有病动物及动物产品,主动配合搞好检疫申报和疫情程序报告工作,认真填写每批次的收购贩运记录。
在开展动物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月活动中,我们加强动物养殖环节监管,在与全县规模养殖场签订产地检疫申报协约书的基础上,还让所有的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户给我们签订了畜产品安全生产承诺书;我们重点做好动物屠宰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实行驻场检疫、检疫申报和全程监管制度和动物准入产品准出制度,没有动物标识和检疫证明的生猪不得进入屠宰厂,未经检疫和检疫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并加强了屠宰环节消毒监管工作;我加强了动物和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监督检查,我所执法人员深入全县农贸市场、超市、农村集会市场和各类动物产品销售、贮藏、加工场所实施拉网式监督检查。仅专项整治月一个月,我所xx名执法人员五台车辆出动xx次,检查xx个动物或动物产品经营单位和个人,办理案件xx起,其中查处检疫人员违规操作x起,给予了x人停止检疫工作,x人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的严厉处分,查获没有检疫标志的袋装牛羊肉卷、里脊肉棒、袋装鸡鸭肉等冷冻动物产品xx吨,未检疫肉品x公斤,死因不明肉品x公斤,腐败变质肉品x公斤,对这些动物产品我们全部予以了没收销毁,并依法给予了当事人经济处罚。同时我们还没收了经销商违法持有的外省检疫标志xx余枚。最近,我们按照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安排开展了双节期间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活动,还准备与教育部门联合对学校进购和贮藏加工的肉、蛋、奶进行检疫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动物和动物产品监管不留死角。
六、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产地检疫监管体制影响,人员不足,经费不足,设备缺乏;动物养殖环节监管存在地方保护,处罚难,整改措施难以落实;狗肉、兔肉等特殊动物肉品在无法检疫的情况下如何监管?这些都有待于解决。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2018年“蓝天行动”夏季监管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汇报如下:
一、把握工作要求,制定实施方案
(一)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出台实施方案。我队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吃透《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渝委发〔2018〕28号)、《**市大足区2018年不利气象条件空气污染应对专项工作方案》(大足府办发〔2018〕18号)等文件精神,制定了《**市大足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2018年蓝天行动监管执法专项工作方案》(大足城管发〔2018〕11号),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要求,结合我区“三城同创”行动,扎实开展蓝天行动专项执法行动。
二、部署重点任务,打好蓝天行动执法专项行动保卫战
(一)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管控工作。
1.出台方案,明确运输要求抓预防。出台《大足区扬尘控制专项整治方案》,对施工工地运输提出“四个必须”要求:一是必须确保运输车辆随车携带“三证”(工程渣土处置证、工程渣土转运证和道路通行证);二是必须确保车厢顶部按要求覆盖密闭;三是必须确保渣土装载不得高于栏板高度;四是车身(车轮)必须冲洗干净,并组织专职清洁人员进行必要的道路清扫。
2.摸底清查登记造册,抓好源头管控。我区城区共有建筑工地38个,其中停、完工13家,在建工地25家,渣土车约60余辆(本地籍车辆49辆、外地籍车辆10余辆),其中标准渣土车43辆,中型运输车20余辆。向施工单位明确责任要求、管理标准及市容环卫责任,指导工地硬化出入口路面、设置绿色仿草皮施工围挡、配备冲洗设备等,签定《文明施工承诺书》25份。?
3.多措并举强化管控。一是严格执法管理。利用定点蹲守、证据倒查等方式,加大对工程运输车辆抛冒洒漏、轮胎带泥上路、路面扬尘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共查处工程运输车辆抛冒洒漏案件87起,批评教育68起,立案处罚10起,罚款金额15400元。二是建立联动机制。与公安交巡警、街道、社区等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发现抛冒洒漏、污染路面等情况,立即联系辖区城管大队进行查处。同时,建立路面污染快速处置机制,通过快速处理路面污染、增加环卫车辆冲洗频次等方式,将扬尘污染影响降至最低。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向建筑工地施工人员、渣土运输车辆驾驶员及广大市民群众发放城市管理手册1300余册,大力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凝聚齐抓共管合力。
(二)露天焚烧和露天烧烤污染监管执法工作。
1.开展户外烟熏腊制品、烧烤、焚烧垃圾、树叶、杂草等专项整治。利用网格化勤务机制,全天候全覆盖地进行露天焚烧、烟熏腊制品巡查,确保一有露天烟熏焚烧行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纠正,第一时间查处。
2.严查油烟污染。一是通过严查违规烧烤、推广无烟烧烤炉具等疏堵结合方式对露天烧烤开展整治,督促餐饮经营户限期安装厨房外排油烟净化装置。累计共规范查处违规露天烟熏腊制品31起、烧烤37处,推广无烟烧烤炉具50余台,疏导设置烧烤大院6处,安置经营户41家,安装油烟净化装置50余套。二是开展餐饮行业环境污染清查行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统计城区餐饮行业1200余家,目前800余家已经完成安装油烟净化器和油水分离设备。
3.集中整治夜市烧烤占道经营秩序。对城区夜市摊点进行摸底登记,印发800余份《大足区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倡议书》。取缔无证经营,规范店内经营,对老建行、大足印象、润金玫瑰苑等路段露天烧烤多发、易反复的重难点区域实施重点巡查。共劝导占道经营1300余户,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79份,暂扣违规经营物118件,整治未准备垃圾桶和潲水桶经营户36户,督促夜市业主对污染路面进行清洗,共清理店外经营24户。协助商务局和办事处规划临时占道经营区域,目前正在调研规划24个区域点。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施工企业行政约谈,强化自律。通过与施工单位签订扬尘污染防治承诺书等措施,增强施工单位防尘、控尘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是抓好错时执法,延时执法。对施工车辆利用时间空档违法装载运输,夜间烧烤占道,不定时的露天焚烧等违法行为不留空档;抓好电子监控平台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冒装撒漏等违法行为的实时监控,对发现的扬尘污染行为及时查处;三是抓好协调配合,强化联合联动。加强与城乡建委、国土房管、公安、环保等部门沟通配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齐抓共管,形成机制,形成合力;四是抓好专项集中整治。结合工作实际和蓝天预警情况,对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适时组织开展集中执法整治,强化执法效果,增强执法查处的震慑效力。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一) 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完全实现对专项资金的合理控管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 工作职能仅限于会计常务处理以及现金收付等, 而并没有参与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 无论是项目的立项、审批, 还是资金支付和后期管理都参与较少, 既没有详细了解资金来源, 也没有实现对资金去向的动态跟踪, 与专项资金使用部门的信息交流较少。而且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欠缺, 一般来说专项资金都是用于特定工程项目, 因此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必须详细了解与项目相关的信息, 如项目预算方案制定、招投标程序、评审和决算实施等, 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这些能力。
(二)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债务记录存在误差
当前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需要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越来越多, 涉及到的资金数额也越来越大, 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拨付流程缺乏严密性, 工程款项有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被分别支付, 而这些支付方式并没有被完整记录在单位的账务中;资金款项没有及时根据工程项目进度进行支付, 而是往往在年终时大数额汇总支付, 很多债务款项由于没有在实际发生时处理, 因此所欠款项与实际不符, 数据和账务记录混乱。
(三)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工程项目资料不完整
要详细判断项目建设情况, 必须全面掌握项目预算方案、招投标程序、竣工和监理、工程结算等的相关信息, 尤其要确定好哪些部门和人员对于工程负有直接责任, 这些资料都是支付工程资金的标准, 也是对工程实施后期管理的关键, 应当妥善保存。当前许多单位只注重工程建设, 而对于相关信息资料不注意收集整理, 档案资料不完整, 一旦发生问题则很难确定责任主体。
(四)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良好的资金管理意识, 没有实现监督作用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需要向上级提出申请并在审批同意后才能够获取, 而许多单位就将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争取更多数额的资金上, 使用过程则存在许多问题, 将获得的专项资金认为是单位自己的钱, 可以随便使用。
二、如何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效能的最大化
(一) 行政事业单位要针对专项资金管理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 提升执行力
对于所得到的各种专项资金,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详细了解其使用要求, 包括资金的拨付对象, 核算方式, 可以用于哪些项目等, 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全程监管, 对于使用专项资金的工程项目要重点关注, 对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 以及资金拨付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按时到位等情况详细了解, 确保资金款项的支付和审批程序具有严密性和合法性, 资金使用部门应当加强与财务部门的联系, 实现信息共享。
(二) 准确记录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负债信息
要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 制定控制措施只是一个方面, 还需要注意规范各项会计业务流程, 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具体的说, 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依照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准备需要支付的工程款, 并进行记录以备检查, 使记录与项目负债情况保持一致, 对于工程项目所得到的每一笔资金要登记来源路径, 避免出现多记或是漏记, 正确的账务记录是制订资金使用方案的重要凭据。行政事业单位所获得的专项资金, 必须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而当前许多单位会在没有获得批准时利用“其他应付款”科目来进行资金核算, 这是应当坚决禁止的, 每一笔款项的支出和使用都必须依照规定执行, 如果有超出预算计划之外的, 或是没有执行审批要求的, 无论任何理由都不得支付。
(三)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资料的完整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 必须在得到上级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 而且要得到上级的书面批复, 因此必须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相关规定妥善保存上级审批文件、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项目的其他资料, 对于工程建设相关的项目设计、预算方案、招投标资料、审批文件等相关资料要进行逐一审核并存入档案。
(四) 从内部监管入手, 培养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意识
如果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实现对专项资金的科学管理, 距离资金使用效用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差距过大, 则意味着政府职能存在缺失,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必须给予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足够重视;财务管理人员是实现专项资金使用最重要的主体, 必须将监督视线对准资金使用的整个流程, 要与工程项目承建人员积极交流, 深入掌握项目资金使用、支付和预算等情况, 要能够实现单位全员的资金管理意识, 形成单位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人员参与的、立体式的监督网络, 要详细审验资金使用管理流程中的缺失之处, 积极采取完善策略, 确保有限的专项资金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才能够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详细研究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负债、工程项目资料管理和资金监管中的漏洞, 对如何完善资金的管理方式, 提升管理效能给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困境;完善对策
一、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1.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尽管此前各地为了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专业资金管理办法,但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所以这些管理办法在真正应用于实践中时就会出现诸多矛盾,难以按照制度进行实际操作,导致制度流于形式化。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按照习惯和感觉进行操作,因而存在较大的风险和盲目性。另外,我国的专项资金供应制度还有待完善,在专项资金审批过程中,又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专项资金中还包括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但是却仍然顺利通过审批,这将不利于专项资金管理,容易出现专项资金私自挪用或占用的情况。
2.项目的预算与申报缺乏规范化
为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专项资金,很多单位在项目预算申报之前,并没有对项目的概算、预算以及立项等进行可行性论证,使得很多预算都普遍存在可行性缺乏的问题。同时对于下达的项目资金预算文件而言,很多都是比较粗略的条款,并不知晓具体内容,为财务与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核算和监督增加了难度。对于项目的具体运行,由于事先没有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也没有进行合理预测,导致“零基预算”仍停留于理论层面,得不到真正实行。另外,由于专项资金在预算编制时,往往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资金使用均匀性失衡。
3.财务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不到位
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财政部门负有跟踪监管的职责,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有义务定期向财政部门就资金使用进行汇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有单位能够真正贯彻执行下去。财政部门基本上只负责将资金进行下拨,但却很少对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督。目前,很多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在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管时,往往过于注重事后监管,而事后监管最大缺点就是不能及时发现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漏洞,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行为也不能采取措施加以遏制,监管方式是以内部审计为主,但是内部审计力量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等因素而大大降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如此,对于外部监督机制而言,很多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充分发挥群众和媒体监督的作用实际上,这些外部监督往往具有强有力的作用。
二、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1.加快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一方面,应当严格遵守相关专项资金法律法规,做好对专项资金的分类管理工作,以利于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资金跟踪反馈制度,以管好和用好专项资金,如果跟踪中发现有某一项目迟迟不启动,那么则要求用资单位作出说明,并可进行适当调整;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实施对专项资金的全程管理,从资金申请到资金拨付,到资金结算等,都实施严格管理。对预算外资金,必须对其性质加以明确,同时还应纳入财政管理决策的范畴,作为财政性资金进行管理。还可以建立如下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模式:建立预算编制制度,对预算编制程序实行统一化;根据单位发展规划及来年工作预测,进行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对必须实行的项目,应做优先考虑。
2.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程度
一是在进行项目预算申报之前,要求预算申报单位对项目概算、预算以及立项等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项目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使得预算更加透明,确保预算支出都能得到落实,使得专项资金效益得到提高,既能有效减少资金浪费,又能为财政及监督管理部门对资金进行核算和监督提供方便。三是建立专门的项目库,对同类用款单位专项资金支出以及同类项目资金支出制定一个标准,为各级预算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四是为了保证专项资金预算能够更好地将资金使用结构及用途反映出来,应对专项资金中人员经费的部分加以严格限制。同时还应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专项资金管理仅靠某单个职能部门往往是很难完成的,就需要各个部门能够相互加强协作与沟通,确保专项资金从预算、申报一直到顺利通过审批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衔接,形成有序的专项资金审批模式。
3.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首先应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促进其业务能力的提升,并明确职责和权限,做好岗位分工,让财务人员有机会参与到专项资金的全过程中去,以利于其更好把握项目进度,从而更好地进行拨款安排,做好资金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对于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应有职责,要注重事中审计,使内部审计常态化和过程化,尽可能在问题或危害结果出现以前就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比如说,发现某个建设项目资金用度比预算水平要高,那么就要采用何时的审计方法尽快弄清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最后,还要注意外部监管作用的发挥,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助于网络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公开专项资金的用途、使用等信息,从而使专项资金使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专款专用,资金利用率得到提升,对于专项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必须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确保专项资金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凯峰.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84-85.
[2]王艺霖.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6):9-9.
工作总结
检察院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工作总结2007-02-06 09:58:0
4检察院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工作总结
我院被确定为全省试点单位后,迅速采取措施积极贯彻部署专项整改活动。6月中旬,组织力量将本院制定的19项规范执法制度和中政委、高检院、省院的有关规定汇编成《永安市人民检察院规范执法制度汇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执法制度体系。下面,就我院开展专项整改活动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采取措施,迅速启动专项整改活动
一是主动汇报,争取支持。立即向永安市委、市人大作了汇报,并向专程到永安检查专项整改活动的三明市委庄奕贤副书记和政法委林纪承书记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永安市委、市人大和三明市委领导的支持。
二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根据省市检察院和永安市委政法委的工作部署,结合示范点要求和本院工作实际,制定了专项整改实施方案,对各阶段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成立了以检察长、副检察长为正副组长和11个业务科室长为成员的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院党组会、院务会和全院干警大会,认真学习全省政法系统和全省检察机关专项整改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提高开展专项整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政法委和省检察院的要求部署上来。
三是开门纳谏,营造浓厚氛围。面向社会设立了征求意见箱,公布了投诉
电话和电子邮箱;通过电视台、宣传栏公布开展专项整改活动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工作部署;走访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召开了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廉政监督员和老干部代表等“三员一老”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反贪、渎检、控申、公诉、侦监、林检、民行等七个重点部门的执法薄弱环节深入查摆,对2003年以来所办理的案件开展复查,深入剖析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及其原因,使整改活动有的放矢。
二、深入查摆剖析,确立规范执法建设的目标
执法行为不规范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也是容易产生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败的温床。从根本上说,是执法思想不端正,执法理念落后的结果。我院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八个科室及其干警中,查摆出了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和四个原因:①在执
法思想方面,存在重打击、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重查处犯罪、轻保障人权,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②在执法行为方面,存在执法水平不够高、能力不够强,不善监督,制度执行不够到位等问题。③在执法作风方面,存在执法为民意识和办案责任心不够强,文明执法做得不够到位等问题。④在执法主体方面,存在思想工作不够到位,监督管理措施不够有效等问题。在找到原因后,我院紧紧围绕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如何确保检察权的正确行使,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如何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立了“在规范中发展、在规范中提高、在规范中增效”的建设思路,从而保障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加强机制建设,确保执法行为有章可循
制度在规范执法中更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是促进公正执法的有力保障。
因此,我院将规范执法机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强化监督制约,确保检察权的正确行使
1、加强对查办职务犯罪、批捕、公诉等办案重点环节的监督。重新修订了《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机关工作规则》、《印章使用和管理规定》,制定了主要业务部门的办案规则,明确了办案中检察委员会、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科室长、主侦检察官、主诉检察官、检察员各自的权责范围和各种文书的签发权限,理顺了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强化对不捕、不诉、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加强了对重点办案环节的监督力度,要求所有不诉案件和职务犯罪案件的处理都必须经过检察委员会研究决定,确保了办案质量。
2、建立健全检务督察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严格贯彻执行高检院关于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改革相关规定和《加强执法活动内部监督制约的若干规
定》,突出对执法活动过程的监督。通过质量复查和质量评查,共发现各种案件质量差错20余处。经过内外部监督制约,我院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执法程序更加严密。目前,我院正在对今年来所办理的案件开展案件质量评查。
(二)、规范办案程序,减少执法随意性
1、规范审查逮捕、起诉和查办职务犯罪的办案程序。在审查逮捕、起诉和查办职务犯罪过程中,各种执法行为规则散见于法律、司法解释和上级检察院的有关规定之中,实践中难以系统学习和掌握。为此,我院组织制定了《职务犯罪案件办案规则》和《审查逮捕、起诉案件办案规则》,两项制度综合了法律、司法解释和上级检察院的有关执法规定,融合了侦查资源整合、人民监督员和检务督察制度等内容,吸收了安全办案、文明办案、廉洁办案等执法执纪相关规定,同时对责权范围、办案效率、案件质量、案件汇报协调等内容作了规
定,还配套制定了办案流程图,形成了查办职务犯罪和办理审查逮捕、起诉案件的系统性操作规程。今年以来,起诉案件有罪判决率达100%,未出现超期羁押、错案和办案事故,也未出现一起干警违法违规办案问题。
2、规范与侦查、审判机关的协调配合制度。为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我院与市法院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协调配合的若干意见》、《刑事案件庭前证据展示若干规定》;正就《常见刑事案件罪名证据规格》与市公安局、市法院进行磋商。对提前介入、补充侦查、证据展示、普通程序简化审、量刑建议、案件汇报协调等涉及公、检、法三家相互关联的诉讼行为作出规范,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避免相互扯皮,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了诉讼活动的规范进行。今年来,以提前介入、召开联席会等形式引导公安机关侦查34件,引导侦查率近30%;与法院实行庭前证据展示4件;书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81件,普通案件均采用简化审方式审理;提出量刑建议9件,法院采纳7件,采纳率达78%。通过相互协调,审查逮捕、起诉办案效率和庭审效率提高了30%以上。
(三)、确定案件质量标准,实行执法责任和错案追究制
1、建立案件质量和错案标准。制定了《审查逮捕、起诉案件质量标准》,在明确规定审查逮捕、起诉案件质量的同时,详细规定了错捕、漏捕、错诉、漏诉等错案标准,使办案执行起来更具有可操作性。
2、实行执法责任和错案追究制度。严格执行《错案责任追究条例》、《关于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实施细则》、《主侦检察官制度试行办法》等执法责任和错案追究制度,开展案件质量评查,评查结果书面进行通报,个人应承当责任的依法依规予以追究。年初,我院共任命了控申、反贪、渎检等科室(局)10名主侦检察官。目前,已有3名主侦
检察官完成了全年的自行初查成案任务,另有3名主侦检察官已完成50%的自行初查成案任务,查办职务犯罪的竞争激励机制已初见成效。
(四)、规范法律文书制作,提高执法文书质量
为提高法律文书制作质量和效果,克服各科室在法律文书制作过程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格式不一致、内容不规范等现象,制定出台了《法律文书制作规范》,就适用的法律文书种类、犯罪事实和证据的叙述要求、文书格式等进行了规范。将《审查结论报告》、《侦查终结报告》、《起诉书》、《不起诉决定书》等14种常用的检察法律文书,制作成通用文书模版并辅以制作说明,对纸张、排版、文号、文书格式、落款及印鉴使用等作了规定,在本院局域网发布,供办案人员在制作时直接套用。年初,共对9个科室(局)的21份法律文书进行评查,发现文书各种差错10余处。经过规范,全院法律文书制作基本达到了高
检院的要求,文书差错明显减少。
四、加强执法主体建设,确保规范执法落到实处
“徒法不足以自行。”要使执法工作真正做到规范公正,还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检察官队伍。
(一)、统一干警的执法思想。年初进行队伍的集中教育整训,组织干警进行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的学习教育和大讨论,在干警中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牢固树立文明执法和保障人权的执法理念。要求执法工作做到“三个统一”,即查办案件与促进发展、惩治腐败与保障人权、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提高干警的执法能力。把考学列入干警的岗位工作目标,每月对干警进行一次业务考试或岗位练兵,鼓励干警参加学历教育和各种业务培训、技能考试。
(三)、培育干警廉洁敬业奉献的
执法作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责任制,对队伍违法违纪和案件质量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强化廉政测评、诫勉谈话、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职务犯罪案件跟踪监督、错案追究等措施。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培育干警敬业奉献的精神。通过宗旨教育,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克服“冷、硬、横、推”的不良作风。
(四)、树立干警良好的执法形象。从控申接待、出庭仪表、讯(询)问用语、着装制度、警车使用等方面建立规范,努力塑造规范办案、文明办案的执法形象。
(五)、建立健全执法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在对5年来各科室、岗位平均工作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修订了《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评比办法》,对每个科室定岗、定责、定目标工作量,按月进行动态考核,结果张榜公布并排出名次,年终汇总并奖优罚劣。同时推行“一票否决、一岗双责、引咎辞职、案件主办、错案追究”等五项制度。科室和干警的工作成绩一目了然,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执法主体工作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激发了干警爱岗敬业的热情。
【行政执法专项总结】推荐阅读:
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总结12-09
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总结06-19
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总结07-26
质监系统行政执法工作总结05-25
城管行政执法局年度工作总结11-29
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工作总结06-11
行政执法局妇委会工作总结07-12
工商局行政执法2010年工作总结11-28
2024年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总结12-16
巫山县2010年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总结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