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考研热门专业(推荐12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研者都追求名校热专业,上海财经大学作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为特色的重点大学,其中拥有不少非常热门的专业。下面是XXX为2015考研学子们整理的上海财经大学热门专业介绍,希望通过此次的介绍,能够让你们对热门专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会计:
专业实力非常雄厚,在全国排名第一,本科设有会计学、国际会计学和注册会计3个方向,而在进入国际会计学习后,又会把学生分为美国会计、ACCA和GCA几个不同的专业。
学院还与美国佩斯大学的鲁滨商学院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成功联合开展了首次经国家批准的中外合作培养会计学硕士的项目,首批在全国招收会计专业硕士(MPAcc)。上海强大经济区位优势的推动,使上海财经大学成为新生代会计名家的培养基地。
国际金融:
研究对象主要是货币、证券、股票、期货等投资产品,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始建于19上海国立商学院的银行系,曾拥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如20世纪30年代的杨荫薄教授、朱斯煌教授,50年代的彭信威教授、刘洁敖教授等。1978年上海财经大学复校以后,金融学科得到了全面振兴与发展,学术积累日渐丰厚。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一个结构比较合理的教研梯队,
备考资料
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是中国高校金融界的一强。
经济学:
设有经济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班)、数量经济学(中外合作)、世界经济和劳动经济学4个专业方向,而且其下学科经济思想史还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专业课程逐渐与国际接轨。除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举办的经济学(数量经济方向)中外合作项目外,学院还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知名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开展联合办学。现在,澳大利亚的顶级学院之一――新南威尔士大学主动提议要求学院向他们推荐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大学已经建立本科学生相互交换项目。
税收学:
设有国民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房地产经济理论及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4个方向。培养目标在于: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熟悉西方经济主要流派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具有国民经济和投资经济等扎实而广博的专业知识;全面把握当今国民经济和投资发展趋势和理论经济学科前沿的学术动态;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应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在此基础上,能撰写出密切联系国内外实际、具有一定创新性和较高学术价值的经济学博土学位论文。
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功底、能够独立从事理论和实际工作的高级经济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能胜任国民经济和投资经济领域内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实际业务部门从事 项目决策、管理和调研工作。
毫无疑问,“热门”专业是令人向往和羡慕的专业。每一时期都有青年学生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或职业。不错,“热门”专业确有诱人之处,比如就业前景好,就业后待遇高、社会地位高等。然而,面对被炒得沸腾的“热门”专业,XXX老师指出,我们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冷静思考:“热门”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热门”是否适合你自己。
10月23日,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09年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该报告调查了上海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调查表明, 高考中最热的志愿专业并不是最好的就业专业。调查覆盖了上海市67所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中的2310名毕业生。被调查的毕业生中, 管理学、文学、理学的学生, 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 平均为94%;法学最低, 为88%。
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量最多的5个专业失业人数占了本科毕业生失业量的34.8%, 而这5个专业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往往是最热门的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金融学、英语。报告还显示, 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103元, 而2007届为3853元, 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达到19%。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人们都抱着尽善尽美的大幻想,没有谁不幻想着一毕业就变成热门抢手的职场宠儿,这样更好坐地起价,体现自己的价值。人们的逻辑很简单,学热门专业,毕业了就应该是抢手的热门毕业生,工作是不愁找不到的了。这种逻辑和“赢在起跑线”上没什么区别。
但人们往往会重蹈覆辙,吃一堑仅仅就长一智,这“堑”去整个容人们就认不出来了,照样吃瘪。就比如这个问题,人们都知道“赢在起跑线”上肯定是不靠谱的,但偏偏人们就认不清“热门专业等于热门就业”这一直系血亲的真面目,年复一年地跟风着。
谁都希望毕业后能顺利找到一份好差事,但这种心理却往往让很多人的眼睛蒙上了灰尘,以至于填报志愿的时候只认专业名字不看学校底子。有需求,必然就会产生供应。人们对于热门专业的需求让许多高校不管三七二十一争前恐后地上新的热门专业,哪怕是严重缺乏专业基础、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简称“三缺”)也要硬着头皮上,真是能要上,不能也一样要上啊。这么积极,多半是为了借着这热门专业的名头多多圈点生源。
于是人们的眼睛就花了,热门专业有这么多所院校开设,怎么填报呢?还别说,这填报的法子还真是简单之极,其指导逻辑就是“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绝对就业”这样的无厘头。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有人上了工科院校学经济管理,有人上了财经院校学通信技术,有人上了政法学校学服装设计,录取的时候是欢天喜地,进了学校发现所学专业是学校老幺的时候哭天喊地,直喊上了贼船。
毫不客气地说,某些高校在“三缺”状况下设置的专业,和市面上的所谓“三无”产品根本就是一丘之貉。人们进超市买东西还知道看看生产日期,偏生在挑学校挑专业的时候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连学校专业实力都不闻不问,纯粹是冲着牌子去的。
问题就这么出现了,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成了鸡肋,大学毕业生身价日跌,自觉上当受骗的学生们大骂学校不是东西。这种时候天平该倾向谁?是粗心大意填报专业的学生呢?还是不负责任乱设专业的学校呢?
打个比方,当人们买到“三无”产品找到消协投诉的时候,消协是会骂消费者买东西不长眼睛上当活该呢,还是会骂厂家卖东西没有良心卖假冒伪劣产品呢?也许有人会说消协当然会维护消费者了。其实不然。一般的处理是,当时责令厂家赔礼道歉退款加罚款,过后报纸上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教导消费者要擦亮眼睛。这就是传说中的各打五十大板,两方都有错,两方都要改。只是一方“武”得明显,另一方“文”得几乎让人察觉不到。
类比推得,导致热门专业毕业的学生最后变成鸡肋毕业生的罪魁祸首,是学生自己和学校。学生自己盲目跟风,上错花轿嫁错郎;学校乱设专业,误导学生,最终导致毕业学生供过于求,含金量大幅度缩水。不过明眼人都知道,学校不过是表面,其背后还有着教育部门。学校申设新专业是得教育部点头的,所以这板子也得落一半到教育部门头上,批准专业的时候没能实事求是。
最后,给即将高考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建议:填报专业的时候,分数够的,既要考虑学校也要考虑专业,鱼和熊掌要通吃;分数不够的,则要重点考虑专业而非考虑学校了。再者,不要傻乎乎地以为1+1≥2,以为热门学校加热门专业等于千好万好,要知道有时候1+1会小于2的。另外,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是适当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虽然一切以日后就业为主。
编辑/梁宇清
MBA是我国最早推行的专业硕士之一,是专业硕士的代表性专业。选择读MBA的人基本都是企业管理者、负责人。按照目前的要求,报考者须本科毕业满3年,专科毕业满5年。应届毕业生并不具备报考资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显示,读MBA的学员一般在本科毕业后7.7年。
2011年考研MBA“爆炸式增长”
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已经10年的王先生,今年选择了辞职报考了2011年考研。他说,通过几年的工作,已在业务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常感到缺乏方法,于是决定回到学校系统学习管理知识。工作经验加上系统的管理知识,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会有更大帮助。
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报考MBA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工作压力,在工作两三年之后,很多年轻人发现有必要重新回到学校学习,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技能,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对于工作年限较长的考生来讲,除需要进行管理知识的更新外,也需要利用MBA学习的机会,拓展人脉,以期获得职业生涯的二次飞跃。同样,职场新人更需要这样的人脉积累。
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副院长聂鑫介绍,今年MBA报考人数出现爆炸性增长。去年报考人数才900余人,今年的人数到了1400人,而学校实际录取人数才400人。而在2011年全国报考北京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考生中,报考工商管理硕士(MBA)的人数为15003名,居各专业报考人数之首。
据悉,2011年MBA招生院校多达236家,为了抢夺优质生源,各大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所提升,这些努力使MBA教育更迎合考生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考生相信,通过MBA的学习,可以帮助自己实现职业发展的理想。
“新版MBA” 名校改革先行
早在2009年,“MBA变革”风暴已经在国内拉开了帷幕,清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紧随其后,中欧、光华、清华等几家名校不约而同地举起了课程变革的大旗。清华率先强调“软技能”和“整合化”,经过一年的试行,来自学生和同行的正门反馈还是让清华经管校方感到满意的。中国的MBA教育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今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不少高校MBA也进行了招生方式改革,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录取方式。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招考方式改革后,考生报考热度不减。报考人群的水平增长较大,无论是考生的平均年龄、工作背景和管理工作年限等都有提高。
据了解,MBA教育是应用型的实践性教育,学生在就读之前,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这样的要求也体现了MBA学生中两类主体人群的特点。一类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但职业视野偏窄,又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另一类是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需要更新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的学生。无论哪一类学生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和培养潜质。考生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慎重选择。
MBA联考应试有技巧
MBA联考初试部分主要是联考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和写作)和联考英语。曾是MBA联考复旦大学状元考生,分别针对每个考察点总结归纳了相应的应试对策:
综合:合理分配时间 扬长避短
在3个小时能做出综合试卷是每一道题是不可能的。因为综合考试题量很大,时间很紧。而综合科能否考好,往往是看考生能否正确的权衡数学、逻辑、语文三个部分,合理分配时间,通观全局,扬长避短。要权衡每道题的难度、所需时间和分值,确定哪些题目先做、哪些后做、哪些必做、哪些试做、哪些不做。每次考试中,简单和中等难度的题至少占70%,这70%的分数是一定要稳拿的;在此基础上,那30%的难题则是能做就做,不会做就猜一个。逻辑:打破常规思维 不走寻常路
逻辑题其实就是考察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周密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复习逻辑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也不需要死记逻辑知识,但是必须非常注重复习的方法。比如逆向思维,抓“题眼”,多做让人费解拗口的英语翻译题等。还有这部分如果方法得当的话,做题速度是会很快的,如果解题过程中出现停顿很长时间的状况,就要考虑一样是不是该转换思路了。语文:立意要新 观点明确
很多人都不够重视作文,因为谁都会写。但是在联考中,许多高手纷纷在作文上吃了大亏。其实在MBA联考中,作文是考察的重点,除了综合外,英语也有一篇作文,所以应该非常重视。在作文的写作中一定要立意新颖,避免“人云亦云”,同时,把自己的观点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让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你的答题思路。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超出字数限制。
英语:打好基础,磨炼技巧
2018考研院校推荐:科学技术史专业报
考热门高校
一、北京科技大学
2015考研院校推荐:科学技术史专业报考热门高校
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直属全国著名重点大学(简称USTB),1952年由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六所著名院校的部分科系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系新中国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一、信息安全
这个专业在日后的工资肯定会越来越高,毕竟像支付宝这样的无现金支付在中国会越来越普遍,连买个菜都可以刷刷刷!发达程度让外国人瞠目结舌,那么随之而来的用户信息安全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生活要有多方便,信息安全专业就要有多吃香,工资也跟着哗啦啦涨地涨。
二、软件工程
软件、游戏APP等都是它的范畴。日益扩大的手机内存,无数的小系统、小程序都表明软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渗透,其所需要的人才也是相当的多。此外对于这个专业的人才,稍稍头脑灵活的同学,开发的小软件、小程序,致富你能力极强,回报也是超级的高。
三、微电子
什么半导体,什么SSOD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你去买个电脑发现长的一样,价格却是千差万别,所以这些学生毕业,工资也是理想的。
四、经济学
学经济,算是很体面很洋气的专业,精英既视感,多金多名气,擅长以蛋生蛋,空手套白狼,专与钱打交道。刚出道工资就比同龄人高,随着年资增长,回报率逐渐上升。
五、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才开始设置,所以目前国内对该方面人才十分紧缺,同时,物联网作为前沿学科,国家也是十分重视,故目前学习物联网,是一个在未来会发展很好的机会。
高考有哪些冷门专业
1、殡葬管理专业
听着这个专业的名字就觉得吓人,因为这个专业特别冷门,所以几乎无人报考。特别是女孩子读了这个专业,以后找对象都是问题。人家问你是学啥专业的,回:“殡葬”。好了,以后可以是陌生人了。但是这个专业出来的毕业生月薪都不低。
2、核电专业
如此高大上的专业,小水相信很多人都很陌生吧,这还是个专业?让你想不到的是,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几乎达到了100%,而且签订就业协议的都是大企业和大公司!因为这个专业非常冷门,很少有人报考,但是也对考生的要求很高,数学和物理要绝对够好!
3、兽医专业
很多考生情愿去学医也不愿当一名兽医,这个专业的冷门也是显而易见的。小时候,小水在农村老家总是能看到很多兽医走街窜巷的给家畜看病,但是现在农村很多家庭不再养家畜,这一行也开始凋零。而这份职业也遭人诟病,所以很多学医的还是倾向于在医院里工作。
正是因为如此,如此冷门的专业就业率奇高!每年大公司都会为夺取一个兽医专业的毕业生而大打价格战,月薪开的也出奇的高,几万块的薪资也敢拿出手。就算不入职,自己开个宠物诊所,很多城里人养的宠物也非常金贵,看一次病动辄几百块,这钱赚的不要太容易!
4、地质学
地质学这个老牌专业之所以没人报,是因为这个专业就业面窄,很多人不愿意去野外勘探。特别是对于女孩子来说,成天跑野外也不安全。就算是男生报考,工作环境的艰辛,也让很多学生痛苦不堪。
六个平行志愿填报方法
注意不同高校的专业录取原则
不同高校在专业录取时,有不同的专业录取原则,主要分以下几种:
一是按考生专业志愿顺序,即专业优先原则进行录取,对于专业填报顺序要求较高;
二是按考生分数优先,分高考生有决定性的优势,专业顺序不影响录取,但所填的专业录取分数都很高,同样会被调剂;
三是按专业级差录取,每个专业志愿之间设置级差,既考验考生分数,又要考验考生专业志愿的填报顺序是否合理。
专业志愿的填报注意拉开梯度
从志愿填报技巧上来讲,专业志愿的填报一定要有梯度,不建议六个志愿都填报热门专业,要在注意高校专业录取方式的基础上,冷热专业结合,设置好梯度,尽量避免被调剂。
重点研究心仪专业的三个数据
可以着重研究以下数据:录取最低分与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分差、平均分与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分差、录取考生的最低排名、考生位次与高校位次之差和专业位次与高校位次之差等。
把这三个数据结合起来,就可以大致判断你被某个专业录取的预测概率。
慎重对待服从调剂防止被降级
按照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如果不服从调剂,被降到下一批次的概率很高,在对待“是否服从调剂”这一栏,考生和家长要非常慎重。
第六专业志愿填写要特别谨慎
需要提醒的是,第6专业志愿非常重要,因为越往后竞争越不激烈,被录取的可能性越高,而第6志愿是考生自愿就读的最后一个选择,对于分数没有绝对优势的考生,利用好这个机会仍能入读自己选择的专业。
平行志愿的特点
1.志愿并列。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相互并列。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
2.位次优先。在检索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科类按投档分(高考总分加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列。投档检索时,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3.遵循志愿。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仍有自然顺序。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时,是按考生填报志愿时排列的院校自然顺序依次进行的。当考生的投档分达到首先被检索到的院校投档线时,该生即投到该院校,由高校择优录取。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的其它志愿。
事实上,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随着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 拥有“一技之长”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 考研成为大学生的热门选择。新形势下, 地方性本科院校更注重对“一技之长”的培养, 但其中仍有一批学生选择走上科研学术道路, 而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
笔者通过走访苏南地区各地方性本科院校, 获得宝贵的考研数据, 中期工作以问卷调查 (网络与实体) 和面对面采访两种形式开展, 参与调查研究的学生来自常熟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本次问卷调查累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实际收回432份, 收回率达86.4%, 满足进行调查所需样本容量;同时在本次调查中, 笔者采访了50名来自不同院校的考研学生或有意向考研的学生。
笔者将以苏南地区各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例, 结合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大背景, 分析大学生跨专业考研现状。
一、调查和研究背景
资料显示, 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但高端制造业却面临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与劳动力市场人才荒这一组矛盾对立具有深层次的、制度性的原因, 即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失衡。
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 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 此时大批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 向学术型、综合型大学发展。然而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各行各业急需大量多层次、多规格、实践能力强的专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 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在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 占高等院校总数85%~90%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是主力。在此过程中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研究方向。首先, 地方本科院校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开展学科专业建设, 同时大力开展应用性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 并不急于大规模发展研究生教育。这与传统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对此, 常熟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高教研究所所长顾永安坦言:“有的高校升本后没几年, 专科专业仍占很大比例,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还未通过, 就急于申办硕士点, 准备升格更名为大学, 迷失了办学方向。”其次, 教学模式着重于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再过于追求知识的深度, 而是着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最后地方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与研究型大学不同, 主要基于应用性的开发研究, 而非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不过分追求深层次学问, 主要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应用性教育, 提升教学质量[1]。
三个方面的转变其根本目的都是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知识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应用型创新人才 (而非科研学术型人才) , 适应行业需求, 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对地方性本科院校中一部分仍然希望投身科研或学术活动的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在考研尤其是跨专业考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跨专业考研现状和分析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 跨专业考研早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统计资料显示, 2013年至2015年, 全国每年有160万—180万的大学生选择考研, 其中跨考人数约占考研人数的60%。考生可以通过跨考就读心仪的专业, 同时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如今, 一些重点院校在录取研究生时已不再过于看重考生本科阶段专业和就读学校, 最终录取考生的学科跨度很大。许多跨考考生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 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甚至超过本专业考生的水准, 得到各高校和导师的认可。但同时, 跨专业考研存在巨大的风险, 尤其体现在缺乏专业知识造成的巨大备考难度上。
笔者对苏南地区三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进行了调查, 跨考人数约占考研人数的38%,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对考生考研专业选择产生影响。部分没有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受访考生表示:学校的培养模式可能会让我们在本专业上的竞争力不如一些重点高校的考生, 若是选择跨考, 难度会更大。
跨专业考研之“三问”: (1) 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 (内因) 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 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 (外因)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个的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跨专业考研原因 (动机) 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内部原因:“好奇心”和“个人兴趣”可以归结为内部原因。分别有4.1%和53.2%的受访跨考考生选择。现行的高考及高校录取规则要求学生在短短几十天内确定本科专业。因为学生大多对大学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了解不够充分, 内在志向和人生规划还远不够清晰, 所以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之下, 他们选择并不是十分感兴趣的专业。同时存在一定比例学生服从调剂, 被调剂到不感兴趣的专业。因此, 跨专业考研成了这部分学生更换专业的大好机会, 这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二次机会” (The Second Chance) 。而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 学生的个人阅历明显增长、思维方式日趋成熟, 因此对报考专业具有较全方位的认识, 将兴趣和社会要求、个人前途相结合, 做出最合理的决定。
外部原因:“就业前景”、“名校情结”、“父母压力”、“学校鼓励”和“从众心理”可以归结为外部原因。分别有55.8%、76.8%、6.2%、5.9%和4.3%的受访跨考考生选择。其中不难看出, “就业前景”和“名校情结”是最主要的外部原因。
从就业前景方面来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 就业形势捉摸不定。一些前几年大热的行业已经相继出现人才过剩的情况, 这就需要大学生转变思路, 提前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况下, 跨专业考研可以作为快速适应社会竞争的手段。与此同时, 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意味着各行各业将具有更高的专业化程度, 也意味着社会急需大量复合型人才, 尤其是在一些高精尖行业。另外, 社会上的许多用人单位不仅对应聘者的学历提出了高要求, 还更注重其专业背景, 这就使得大学生在追求高学历的同时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需求。就现状而言, 拥有较高学历和较强专业能力复合型人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
某校计算机学院受访考生Q表示:我的数学基础可以说相当不错, 所以报考金融学时有很大优势。这个行业就业前景光明, 现在又是信息化时代, 我相信计算机技术能和金融学知识很好地互补融合。
“名校情结”是问卷调查中选择人数最多的一项。所谓“名校”, 大多是研究型高校, 因此绝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不属于这个范畴, 也没有设立硕士点, 尤其是在地方普通高校转型趋势下, 各院校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部分考生高考时表现不尽如人意, 与名校失之交臂, 所以往往希望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考生来说, 就读名校意味着更拥有优质的科研资源和更优越的学习环境, 也是理想推动使然。当今社会, 用人单位根据学历背景衡量应聘者的综合能力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名校文凭依然拥有相当的竞争力。由于名校的热门专业竞争异常激烈, 录取率极低, 部分考生选择放弃本科阶段所学专业, 跨考一些相对冷门的专业。
(2) 跨考哪些专业?根据某著名学术期刊2013年进行的全网调查报告[3], 以下七个专业最受跨考考生青睐 (依次为) :会计硕士、金融学、新闻传播学、法律硕士、市场营销、翻译硕士、行政管理。
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反馈, 跨考考生问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五个专业是 (排名不分先后) :财务管理学、会计硕士、工商管理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两份榜单中经济金融类专业都占据半壁江山, 考生跨考专业选择的一致性越来越强。这些专业无一例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另外, 很多基础学科的考生 (数学、物理、英语、中文等) 青睐报考应用性较强、具有交叉性的学科, 例如国际贸易、对外汉语学等, 把自己良好的理论基础运用到实践中。
要在任何一个专业取得有一定高度的成就, 就要长时间钻研。从榜单不难看出, 科研要素已经不是考生关注的核心, 所报考专业是否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后在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是考生更关注的重点。就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考生而言, 情况也是如此。
某校外国语学院的受访考生W表示:本科我学的是商务英语, 英语基础较好, 而且选修经济类的二专业课程, 并获得第二学位。目前经济类专业就业前景普遍看好, 所以我选择报考国际贸易学。
某校数学专业的三位学生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应用经济学作为跨考专业。
就考研科目而言, 跨专业考研时占有优势的考生本科专业一般是数学和英语, 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统考科目基础扎实, 在全国考试中占据优势[4]。
(3) 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跨专业。有哪些差异?从数据上看, 三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受访考生中有31.3%的文科考生和42.9%的理工科考生选择跨专业考研, 其中选择文跨理考研的仅有2.9%, 而理跨文考研的占理工科跨考考生的37.6%。
纯文科专业例如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 这些专业注重于偏感性的认识, 考生普遍数理能力较弱, 三所受调查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几乎都没有为这些专业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因此, 文科跨专业考生主要集中在经管专业内部跨考。调查中出现财务管理跨考会计硕士、工商管理跨考行政管理、金融学跨考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跨考财务管理等。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相近, 符合跨专业考研中的“就近原则”[5], 大大提高了跨考的成功率。
理工科专业除了要求数学知识基础外, 还涉及大量专业知识, 这使得文科生跨考难度更大。更有甚者, 在一些高校中出现了文跨理考生成功通过笔试, 但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在面试中被淘汰的案例。
某校受访社会学考生表示:本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一直是弱项, 本科阶段学习中也没有接触高等数学, 所以在考研时选择避开数学, 选择跨考思想政治教育学。
调查结果显示:“在您准备考研期间, 若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 您是否会犹豫继续考研?”35.8%的理工科考生表示会犹豫权衡, 比例高于文科考生, 导致这个结果的重要原因是多数理工科专业偏向生产应用, 在地方高校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 积累了工作经验, 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工作机会。但文理科弃考比例均高于各大名牌院校体现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的不同。
正因为专业特性和培养模式, 理工科考生跨考的选择面更广。调查显示, 大部分考生依然了选择理工大类中跨考, 例如材料科学与工程跨考高分子材料工程, 但与文科考生的最大区别在于37.6%的跨考考生属于理跨文考研。
某校理工科受访考生表示:在当代, 掌握一门理工科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我的数学基础不错, 准备跨考财务管理, 这算是一种文理互补, 自我完善。
商科管理类学位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近些年来成为理工科跨考生的热门选择。理工科考生数学基础比较扎实, 同时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文跨理考研时大多选择了这类专业。调查中有多位理工科考生选择跨考金融专业。例如作为典型的经管类专业之一, 金融学的诸多理论建立在复杂的数学模型之上, 且金融学本身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理工科考生大量来自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的行业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 使得他们在跨考时尤其是面试过程中占据优势。一些商业企业在招聘经管类人才时, 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工科背景。另外, 正如上述受访理工科考生所说, 理跨文考研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 文科和理工科相结合, 理论型和应用型相结合, 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在这三所位于苏南地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中, 绝大多数考生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动机是个人兴趣、就业前景和名校情结, 而跨考目标专业的选择是基于社会需求和个人能力水平。文理科大学生跨考情况存在一定差别, 总体上可以归结为理跨文易, 文跨理难, 文理科内部跨考考生成为跨考考生的主力军。
但值得注意的是, 三所地方性本科院校中只有一半不到的考生表示学校 (院) 提供了考研方面的指导, 而与此同时, 近七成的考生参加了考研培训班, 八成以上的考生存在一定的考研焦虑情绪。这表明, 考生需要接受考研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受制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资源, 难以像研究型高校那样基于学科专业建设开展科研工作, 学术环境无法与研究型高校相比。但是这类学校理应为考研学生尤其是跨考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例如开设数学和外语基础课程强化班、考研自习室及配备考研指导老师。课程设置方面, 可以采用“基础课程+跨专业公选课”的模式, 有效帮助跨考考生的备考。教学体系方面, 可以通过考察和征求志愿, 尝试分方向培养, 即在“技能应用型班”占主导的情况下开设一些“学术综合型班”。总的来说, 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 同时兼顾部分希望走上科研学术型道路的学生。
摘要: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 “跨专业考研”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型, 地方性本科院校相继开始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教育事业稳中向前, 在各类教育改革中一向处于领先地位。因此,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 研究这两种趋势共同作用下的苏南地区地方性本科院校考生跨专业考研现状并分析原因, 对于指导地方性本科院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考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苏南地区,地方性本科院校转型,跨专业考研
参考文献
[1]易丽, 夏建国.本土立场与实践关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蹊径[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12, 28 (1) :41-45.
[2]邱春霞.在校大学生跨专业考研动机调查与分析[N].泰山学院学报, 2012-1.
[3]魏巍.他们打算怎么“跨”[J].求学·考研, 2013 (11) :18-22.
[4]秦洋.跨专业考研原因何在[N].山西日报, 2003-10-29 (T00) .
管理类专业
以MBA、EMBA为代表的管理类专业,无疑是最近几年留学市场上风头最劲的大热门。特别是MBA,由于被称为“未来商界精英的摇篮”,因而成为全球最知名和最受欢迎的专业,仅在美国和欧洲就约有800所商业院校每年为超过10万名新生开设MBA课程。从国内的情况看,虽然2003年传出“MBA高烧降温”的消息,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MBA毕业生在全球范围内薪资回报仍比其他专业高,MBA职业发展仍有很高的保险系数。因此,2004年出国读MBA将余热犹存。
建议:申请其他专业,也许是否上名牌大学并不十分重要,但MBA的情况就大不一样,名牌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文凭“含金量”相差悬殊。例如,在美国,哈佛大学2002年MBA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而普通院校MBA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则不足10万美元。因此,对那些“无需语言成绩,无需管理经验”的招生广告,要特别当心,MBA文凭可不是混出来的。而且,选择学校就是选择学习环境,一流大学能汇集一流人才,优秀的同学群体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IT类专业
这也是留学市场的另一大“王牌”专业,张昭阳、丁磊的成功更是令IT专业如日中天。据了解,如今每年出国留学者中有25%的人选择IT及相关专业;拥有“硅谷”的美国更是成为IT人才的留学圣地,每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有近一半的人选择IT专业。包括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素有“朝阳产业”之称,但经过前几年的“低迷期”后,发展前景阴晴不定。而且,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国内的IT人才已趋饱和,薪酬待遇有所下降。即便如此,在市场“惯性”的作用下,2004年IT专业的行情将不会有明显的降势,但从长远看,这只“金饭碗”正逐渐褪色。
建议:最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海龟”回国,传统的IT专业人才已出现“轧堆”现象,但在移动通信、电子消费品生产方面以及网络通信、网络安全、图像传输、军事通信等一些新的领域,人才需求量却很大。因此,对打算进入IT业“圈子”的人来说,最好着眼于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如网络控制、通讯网络、机器人、实时系统、智能系统、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集成电路等,这样才能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财经类专业
在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下,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金”字招牌作用下,财经类专业成为“高薪”、“高职”的代名词,并因此在国内留学市场上一呼百应。据了解,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中,攻读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占总数的50%以上,人气甚至超过了IT专业。但正因为所学专业过于雷同,“海龟”的就业优势已大不如以前了。而且,随着金融业务科技化、电子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银行业务正逐步收缩,对人才的需求能力大大下降,并逐步向“高、精、尖”倾斜,即对本、专科生的需求大幅萎缩,对硕士、博士生的需求则有所增加。
建议:对想出国攻读财经类专业的人来说,最好不要选择那些大而全的专业,如财政、金融、经济学等,而应关注一些专业性强、职业能力型的专业,如精算、保险、资产评估、金融信息管理等。在金融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国内对以上专业人才的需求潜力非常惊人。此外,中国人世后,对外贸易将日趋频繁,因此,选择国际商贸等财经类边缘专业,可能会有“剑走偏锋”的作用。
基础科学专业
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专业,虽被称为“老三样”,但在申请留学签证时却有神奇的“通行证”作用。事实证明,选择基础科学专业的学生较易获得留学签证,同时在申请奖学金时也有更多的机会。从职业发展上看,基础科学是留校和从事科研的“跳板”,找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并非难事,而且,其中诸如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等专业还是就业市场上的大热门。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可以说是山东财经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优势专业的详细列表:
会计学
2
国际经济与贸易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
工商管理
5
经济学
6
金融学
6
[山东财经大学热门专业]
,美国共有16万4276名女性获得商学专业学士学位,占当年获得商学专业学士学位总数的49%,男性学生则占51%。一般而言,商学院毕业生在管理、销售、咨询和金融领域就业市场广泛。
2、健康专业和相关的临床科学专业(Health Professions and Related Clinical Sciences)
20,美国共有9万4192名女性获得健康专业和相关的临床科学专业学士学位,占当年获得此类专业学士学位总数的85.4%,男性学生则占14.6%,可见在这类专业上,女性得天独厚。健康专业和相关的临床科学专业毕业生多从事护理、理疗师等工作。
3、社会科学和历史专业(Social Sciences and History)
社会科学和历史专业能名列美国女大学生最喜欢专业的第三名,这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因为这些专业的就业市场和收入并不占优势,找工作也不强势。年,美国共有8万2495名女性获得社会科学和历史专业学士学位,占当年获得此类专业学士学位总数的49.3%,男性学生则占50.7%。社会科学和历史专业专业毕业生多从事中小学教师、销售和研究等工作。
4、教育学专业(Education)
在美国的中小学中,女性教师的比例特别高,所以教育学是女性大学生最最著名的“软专业”。2008年,美国共有8万零754名女性获得教育学专业学士学位,占当年获得此类专业学士学位总数的78.7%,男性学生则占21.3%。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多从事中小学 教师工作。
5、心理学专业(Psychology)
人们常说女人心,海底针,意思是女人的内心深不可测、难以琢磨。但反过来这女人要琢磨别人的心就有点易如反掌的味道了,要不然心理学也不会成为女大学生最喜欢的一个专业了。2008年,美国共有7万1385名女性获得心理学专业学士学位,占当年获得此类专业学士学位总数的77.1%,男性学生则占22.9%。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多从事咨询、中小学教师和销售等工作。
6、视觉和表演艺术专业(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
女人天生会演戏,视觉和表演艺术专业也很受美国大学女生青睐。2008年,美国共有5万3841名女性获得视觉和表演艺术专业学士学位,占当年获得此类专业学士学位总数的61.4%,男性学生则占38.6%。视觉和表演艺术专业毕业生多从事中小学教师、设计、形象艺术、表演和娱乐等工作。
7、信息和信息技术专业(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2008年,美国共有5万零664名女性获得信息和信息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占当年获得此类专业学士学位总数的62.5%,男 性学生则占37.5%。信息和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多从事销售、公共关系和管理等工作。
8、生物和生物医学科学专业(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2008年,美国共有4万6217名女性获得生物和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学士学位,占当年获得此类专业学士学位总数的59.4%,男性学 生则占40.6%。生物和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毕业生多从事研究、教学和医学技术等工作。
9、英语语言和文学专业(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Letters)
2008年,美国共有3万7357名女性获得英语语言和文学专业学士学位,占当年获得此类专业学士学位总数的 67.9%,男性学生则占32.1%。英语语言和文学专业毕业生多从事中小学教师、写作、编辑和销售等工作。
10、人文科学专业(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 General Studies, Humanities)
2008年,美国共有3万1064名女性获得人文科学专业学士学位,占当年获得此类专业学士学位总数的66.2%,男性学生则占 33.8%。人文科学专业毕业生多从事中小学教师、写作、编辑、管理和销售等工作。
到底该报考什么专业?三五年后什么专业会热,什么专业会冷?日下正有超过千万名的考生在一遍遍地琢磨这个问题,往往到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刻,考生和家长还在举棋不定。然而,据一份样本为20万名毕业生的调查报告显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有56.7%的学生选择和父母一起商量做出决定,仅有20%的学生与老师商量做出决定。
热门专业变成失业大户
麦可思公司(MyCOS)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2007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最热门的几个本科专业都是供大于求,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在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热门专业占了9个。
部分热门专业就业难
毕业证、学位证都已经顺利到手,可是湖北省武汉市某高校的小尹却高兴不起来。四年前,他“挤过独木桥”,考进了武汉市的一所重点大学,学的也是热门专业:法学。然而四年后的今天,他的父母却依然在想方设法为他寻找工作,他自己也几经“崩溃”。
小尹刚入校的时候对四年后满怀信心,“那时候我们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的都是大企业,差一点儿的也进入了律师事务所。”
刘兴目前的状况虽然比小尹好点儿,但他也开心不起来,“学了四年的计算机,现在成为电脑城一名电脑修理工。”刘兴告诉记者,他的同学中签约大企业的几乎没有,“现在对口的好点儿的单位或是不招人,或是限制学校,我们正卡在缝儿里。”刘兴说,他现在正备考公务员,“这是改变现状的最好的出路。”
据麦可思的调查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32.9%。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调查还表明,毕业半年后,本科专业的平均就业率是91.2%,但是很多热门专业的就业率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其中法学专业就业率只有86%,存在严重过热迹象。
本科热门专业难就业,在高职/专科中,热门专业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在573个高职/专科专业中,10个热门专业半年后的总失业人数高达11.6万,占了高职/专科半年后失业人群的28.6%。失业人数最多10个高职/专科专业中,就有8个是热门专业。
对社会需求信息的掌握不准确是主因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的郑廷高考估完分后,就和家人一起开家庭会议讨论如何选学校、如何选专业,“先是仔细看学校发的《高考指南》,又上了好多相关网站查资料,看看每个专业到底学什么课,就业率怎么样。”
但是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报考什么专业,他心里还是“没谱”。
他又跑去咨询老师,查看各个专业的全国排名,还看了几个不同版本的大学排行榜。但是大学排行榜令他很失望,“大学排行榜太多了,比较杂,看来看去都不知道该参考哪一个了。”
“不认识专业,盲目跟风。”总结起当年填报志愿时,北京某高校的黄颖一脸无奈,“班里很多同学要么报经济,要么报法律。”黄颖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法学,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黄颖才发觉,“当年考入一些冷门专业的同学几乎都找到了对口的工作。”
据麦可思的调查显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大多数学生(56.7%)选择和父母一起商量做出决定。与老师商量做出决定的占20%,另外15.9%的人自己决定。
调查报告指出,考生报考时了解的信息不全,是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就业率高的专业没有人报,就业率低的“热门”专业扎堆报。大部分考生在挑选大学专业时没有做过职业规划,加上老师、父母的经验和知识有限,观点有时也存在偏差,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可供参考。
报考之前要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位
热门专业难就业,与考生扎堆报考热门专业有一一定的关系,如果考生在报考之前能进行自我认知和定位,找到适合自身潜能特征的专业和职业方向,那么,这一情况将有所改观。调查报告指出,近几年,潜能测试开始介入高考志愿填报,但是其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
麦可思的调查显示,在一些热门专业难就业的前提下,机械电子工程则实现了就业率100%。除此之外,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本科专业还包括:医学检验(99.1%)、医学影像学(99%)、注册会计师(98.4%)、物流工程(98.3%)、勘察技术与工程(98.2%)、建筑学(97.9%)、车辆工程(97.7%)、信息安全(97.2%)等。
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高职/专科专业依次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94.9%),土木工程施工与管删(93.5%),机械设计与制造(93.4%),护理(92.8%),应用化工技术(92.8%)等。
专家分析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要吻合
一所经济类院校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杨青描述,学校原本的想法是依托学校的商科优势办经济新闻,但新闻与经济完全是“两张皮”,“教经济的根本不懂新闻,教新闻的老师也没有人懂经济。”
法学、计算机、生物等专业也是如此。据统计,目前国内法学院、系及专业教育机构已达600余个。这些法学专业点实力悬殊较大,法学14门核心课程都应该具备教员,但有的学校一名教师教数门课程。同时,图书资料、模拟法庭等必需的教学实验设施也都不具备。
高校专业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社会、市场对于热门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目前新增的专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往年的热门专业或急需专业;撤销专业,高校给出的理由也与就业情况不理想有关。这些都说明高校设置专业越来越重视社会需求,但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以就业率定专业生死的倾向。
其中排名前10的专业是:材料类、自动化、化工与制药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工业设计、软件工程专业,可以算是广东工业大学的优势专业了。
专业排名专业名称专业批次1材料类一批2自动化一批3化工与制药类一批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批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批6车辆工程一批7电子科学与技术一批8通信工程一批9工业设计一批10软件工程一批1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批12化学工程与工艺一批13信息工程一批1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一批15应用化学一批1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一批17环境科学一批18测控技术与仪器一批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批20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批21物联网工程一批22数字媒体技术一批23制药工程一批24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一批25能源与动力工程一批26金属材料工程一批27建筑学二批28环境工程一批29网络工程一批30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批31工业工程二批32包装工程一批33土木工程二批34管理科学二批35商务英语二批3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二批37工程管理二批38城乡规划二批39会计学二批40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二批41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二批42英语二批43日语二批4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二批45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二批46经济学二批47国际经济与贸易二批48交通运输二批49生物工程二批50测绘工程二批51风景园林二批52电子商务二批53安全工程二批54土地资源管理二批55信息与计算科学二批56工商管理二批57财务管理二批58人力资源管理二批59会展经济与管理二批60服装设计与工程二批61投资学二批62法学二批63社会工作二批64公共事业管理二批65物流管理二批66旅游管理二批67应用统计学二批68市场营销二批69动画二批70工程管理三批71土木工程三批72物流管理三批73建筑学三批74广播电视学三批75财务管理三批76英语三批7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批78信息工程三批79工商管理三批80会计学三批81动画三批8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批8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批84网络工程三批85经济学三批8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三批87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批88市场营销三批89人力资源管理三批90国际经济与贸易三批91自动化三批92新闻学三批93土地资源管理三批94广播电视编导三批以上就是广东工业大学优势专业排名,希望对大家填报志愿有所帮助。
[广东工业大学热门专业]
【深圳大学考研热门专业】推荐阅读:
理科大学热门专业介绍01-25
北方工业大学考研专业11-02
东南大学考研专业目录05-25
大学生外语专业考研心得体会06-08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考研经验06-23
对外经贸大学英语专业专业课课考研资料10-19
厦门大学企业管理考研专业资料07-04
复旦大学药物化学专业考研指南09-23
华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考研经验交流会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