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篇1

各临床科室:

为了规范目前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现象,更加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并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我院特制定《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现下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

抗生素的使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保护功不可没。但滥用抗生素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如抗生素的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抗药性等。为了防止和减少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为此,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与药事管理委员会特制定《祁东县妇幼保健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望各临床科室、药剂科严格遵照执行。

一.下列情况应避免或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宜应用抗生素;

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任意采用抗生素;

3.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

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二.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各类抗生素的适应症及其毒副作用;

2.感染性疾病,入院后(或发现后)首先采取标本送检,然后根据病情估计可能的感染菌,试用一至三种抗生素。分离出病原菌并且测定其药敏或联合药敏后,应用有效抗生素(品种选择一类为主,总体品种不得超过三种);

3.结合临床诊断、感染轻重、患者一般情况以及用药后的反应、药物副作用,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药物价格等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针对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时,用量应适当,疗程应充足,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或停药过早而引起复发;

5.氨基甙类抗生素应特别注意其耳、肾毒性,严格控制用量及其疗程,对于儿童尤加谨慎。

6.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病人、心脑血管病病人等),提倡不用。若应用,品种不得超过二种,并且以一类为主。用药时间不得超过一周。

7.在患者肝、肾功能减退时应用抗生素应特别注意其肝、肾毒性;

8.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使应用抗生素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9.静脉滴注抗生素要注意抗生素之间,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10.联合应用抗生素必须有明确的指征,以防止抗生素之间的拮抗作用,无关作用,副作用的发生。

三.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密切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或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及术后感染。

四.委员会定期抽查病房、门诊使用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分析,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登记、讨论,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五.临床科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防止滥用,并做好疗效评价,毒、副作用观察等记录。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一、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3、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青霉素(G):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6、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 G杆菌肺炎;退热后 5~7 天可停药。尿路感染;疗程 3~5 天,反复发作者稍延长。败血症;病情好转,体温正常 7~10 天后再停药。、急性感染,应用抗生素后临床疗效不显著,一般在 72 小时应考虑改用其他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一般而言可在手术前 30 分钟预防性给药。、抗生素配伍要合理:两种抗生素同时应用,尤其要考虑有无理化、药理等配伍禁忌。

祁东县妇幼保健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篇2

1 管理办法下发之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存在的问题

1.1 滥用病毒感染, 无目的预防性用药。

门诊感冒和上呼吸道患者有90%都是由病毒引起, 但据调查有88%的患者都使用了抗菌药物。

1.2 误用选择品种不当, 给药途径不对, 剂量和疗程不当。

有些医师无依据的频繁换药, 忽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无使用指征, 出于保险心理盲目用药;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

1.3 用药指征不明确;

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性疾者并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用药指征。许多临床医师在没有明确是否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用广谱抗生素和酶制剂, 既造成了浪费, 又增加了患者二重感染的机会。

1.4 抗菌药物在医院用药中所的总数和金额过大;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用量大, 我院2011年9~11月统计, 抗菌药物的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25%, 其中用药指征不足、超剂量和两联以上占29%。

1.5 多种抗菌药物联用, 多种抗菌药物连用其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 给患者造成患者药源性损害。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多发生于大剂量、老年人以及肾功能不良者持续用药超过5 d, 导致肾毒性的增加。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地区往往耐药率较高, 而新抗生素的研制开发滞后, 使临床抗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

2 整改措施

2.1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与制度;

根据国家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定期检查处方统计各科及每个人处方使用抗生素使用的比例, 及时公布。

2.2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人人熟悉。

对临床医师经过考试成绩合格准予上岗可以使用抗菌药物。否则不给予抗菌药物处方权。

一是集中分片举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及处方点评培训”, 使全体临床医师进一步掌握了《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相关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法律责任等各项规定, 明确“基本药物优先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合理化”、“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等原则。二是开展现场用药不合理检查指导。组织相关人员对县级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 在产科、妇科、外科等抗生素用量大的重点科室抽取病历和处方进行督查点评, 现场反馈和纠正不规范、不合理使用案例。

2.3 加强宣传教育

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要向医务工作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和加强业务素质, 对患者也要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教育, 改变患者对抗生素的药物的过分依恋和凭感觉盲目用药。如可以板报 (“当您的孩子病了, 抗生素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有时妈妈的照顾是最好的药物”) 和出版疾病防治宣传单;对于病毒引起的感冒、流感、咳嗽、病毒性咽喉眼等上呼吸道感染, 若采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还有害等教育, 还要告诉大家一些基本的治疗防病常识, 如告诉大家大量饮水, 用冰块冷敷以减轻咽喉疼痛等, 并告之当才取上述办法症状没有改善时或有新的症状出现时, 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2.4 加强管理, 合理使用, 加强监测制定抗菌药物管理计划, 通过处方限制及药师发药前审核,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建立处方审核制度。

药师可预先审核全院抗菌药物处方或医嘱, 发现不合理用药应及时干预并将意见反馈给主治医师, 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加强抗生素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的药物, 减少用量或避开使用,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1]。针对细菌耐药率的提高, 医院应建立细菌耐药发生程度的监测系统, 建立控制抗菌药物用量监测体系。根据细菌耐药率, 实施预警机制[2]。

在临床应用中各科室要加强临床工作人员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临床药师下临床的同时也起到监督作用;加强对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检查、监督、教育和处罚。严禁用药与利益挂钩, 严禁搞药物回扣, 一经发现对医师经济处罚外并取消药商在医院的销售资格。

2.5 认真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严格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职责, 明确了各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的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这些规定和通知是遏制抗菌药物滥用的重大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合理用药的意识。

3 整改效果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成效初现。全院处方书写潦草、剂量不准、诊断填写不全以及麻醉药品用法不规范的问题得到有效纠正。2011年9月1日至11月30日与201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对抗生素处方进行了统计比较, 无论门诊还是住院使用抗生素处方均有明显下降, 联合应用抗生素也有下降。

4 讨论

抗菌药物是人类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 目前, 我国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 依然存在因为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不合理用药情况[3]。合理应用, 不仅是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临床药学部门及各临床科室的重要任务, 更是当今公共健康关注问题之一。总之,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应注意:根据病原菌的种类, 特点, 部位。药效与动态变化;根据感染部位, 年龄, 基础疾患;根据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吸收、分布、排泄, 血药浓度半衰期长短, 血浆蛋白结合率及不良反应;根据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而作相应调整[4]。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 才能充分发挥抗生素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 减少不良反应, 确保患者的健康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贯彻、学习、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狠抓落实, 是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用量, 减少联合用药的比例,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细菌产生耐药的机会。所以认真执行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令是非常重要, 非常及时的。本院应该继续加大西药处方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临床医师的西药药理知识的培训力度, 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 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180.

[2] 染彩花.危重病人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 2001, 22 (1) :32.

[3] 卞德轩.2007年门诊不和理处方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12) :157-158.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篇3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66-02

1 存在的问题

临床医师不能根据细菌对药物敏感变迁来选择药物 首选药物正确与否对感染性疾病治疗预后影响较大,但部分医师对此重要环节往往忽略或重视不够。在未开展临床药学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往往习惯于本人或者本门诊常用的几种抗生素,而未充分考虑感染程度和细菌是否产生了耐药性,少做甚至不做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甚少有人根据抗生素的药理学参数来使用抗生素,只是凭经验或机械地根据习惯选用抗生素,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临床医师在选用抗生素时未考虑患者的因素,往往造成严重并发症。临床医师应用抗生素不能很好地掌握用药指征 临床医师不了解抗生素的发展状态,不能很好地掌握新老各类药物作用特点和同类抗生素中不同品种的差别,因此选用时针对性不强或根本无用药指征。选用抗生素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还要考虑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考虑各类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性。病情加重升级治疗的方法是不妥的。控制感染先用什么药,必须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某些重症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感染,如先选用无效的一线药,延误治疗后病情就会迅速恶化,即使后来治疗升级,也无济于事。在此特别强调,对于危重、急症感染,一定要首选杀菌性抗生素。.临床医师不能很好掌握感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 选用抗生素要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情情况制订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治疗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2 给药方式和剂量未能按照抗生素临床药理特点和控制感染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人体后,在血液中形成不同的药物浓度,只有在敏感部位的药物含量达到有效浓度时,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具有治疗效果。如青霉素钠静脉滴注,其血浆半衰期仅为0.65~0.7小时,用药3~4小时后约90%已排泄,6小时后血药浓度已低于最低抑菌浓度,如每日1次给药,极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如左氧氟沙星传统的用药方案是每日两次,每次200mg,现在认为可将每日两次的药量改为一次给予,这样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有利于抑制细菌产生耐药性。又如阿奇霉素具有典型的抗菌素后效应,与其血药半衰期长有关,常采取序贯疗法,即给药3天停药4天,再给药3天,避免长期用药产生耐药性。这样每日1次服药及短时间用药可使得患者依从性显著增高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②用法不当。主要是老年人,因老年人血浆蛋白量较低,体液较少,脂肪较多,故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偏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小,而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大。肝肾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衰退,故药物清除率逐年下降,各种药物血浆半衰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③超剂量用药。有相当部分药物在给药剂量上偏大,如罗红霉素片,其用法为成人每次0.15g,每12小时1次,餐前服,用量过大常引起恶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而医嘱经常为每天3次,易引起中毒。⑤给药剂量不足。手术合理用药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问题(1)给药时间:①近年临床与实验研究显示:抗生素预防感染仅仅在一定条件下有效,最重要的是在手术的全过程维持血清和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于MIC,故关键是麻醉诱导期给药。②除非是已存在的感染,没有必要提前2-3天应用药物;应在细菌种植之前,如麻醉时静脉给予一定量抗菌药或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1小时肌肉注射给药,一旦细菌侵入,既能得到抑制。③术前1次给足量抗生素,若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术后再追加1次量抗生素为合理;术后预防用药给一个单剂量为好,最长的一般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临床上应根据术后体温、血象、引流物情况和性质决定术后停药时间,一般于术后3d停药。④因部分大型无菌手术如肺切除术、心臟瓣膜替换术者一旦感染,治疗特别困难且后果严重,故将预防用药的时间可以延长到3~5天。⑤应用时间要短,因长时间应用并不能降低伤口的感染率,反而增加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如产生耐药菌株、二重感染、毒性症状等,且增加医疗费用。(2)选药:必须考虑手术切口内可能感染的细菌对抗生素是否敏感。(3)抗菌药不能替代仔细的手术操作,手术的灭菌原则始终是临床医师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3 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研究性学习 篇4

我校组织高二学生,共4个小组43位同学,于2006年6月到2006年12月就“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研究性学习,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采访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所有小组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资料的查找、调查的进行都相当顺利,最后经活动小组全体同学的讨论,总结了我市抗生素使用的情况,提出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建议,并向社会呼吁:合理使用抗生素,让健康永驻。

一、抗生素的药理及其历史与现状

1?q抗生素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

2?q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至今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大约有10种。

3?q抗生素被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的发现对人类寿命延长至少贡献了10岁,抗生素的发明给人类健康带来了福音,为患者减轻了痛苦。但抗生素在广泛的临床应用中,其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对身体产生毒副作用。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一个方面是引起细菌耐药,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新药开发的速度。第二个方面,抗生素也是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

4?q我国抗生素使用的现状是临床上基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业的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它的使用率非常高,在医院里抗生素的使用占总量的30-50%。除了医院,老百姓的家里都会有抗生素,药店里出售的药品很大一部分也是抗生素。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

二、汕头市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1?q目前我市有50%的民众对抗生素的概念不清楚,而且片面地认为抗生素有害的占55%,有72.0%的消费者家中一直或曾经常备有抗生素。

2?q对于使用抗生素,大多数人持谨慎态度,有53%的受访者认为会考虑后才使用抗生素,65%的受访者认为必要时才使用,但仍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它是特效药,并没有加以节制而滥用,有65?q6%的消费者是根据医院处方和药店推荐来获得抗生素药物。所以市民虽然对抗生素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片面性和不足,市民知道应该慎用抗生素,但由于了解不足而造成的抗生素滥用现象仍相当普遍,对抗生素的了解缺乏途径,往往造成“欲寻但无果”的现象,汕头市有关部门和各大医院在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上付出很大努力,但仍有不尽人意地方。

3?q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2006年7月1日后,抗生素也可以很“方便”地从药店购买到,药店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对未持医师处方的顾客购买抗生素并没有加以劝阻。有40%的市民在没有持医生处方情况下购买抗生素。

4?q通过对医生的采访,我们发现有的医生不重视抗生素疗效发挥的特点,随意制定用药方法;还有的医生为“保险”起见,随意扩大预防性用药的范围或给药时间,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大剂量地使用抗生素;有的病人盲目崇拜抗生素,医生只好曲意迎合。少数一些医生为了快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迎合患者的心理等等,常常放弃一线的窄谱抗生素而选用广谱抗生素,即所谓的“好药”、“新药”、“贵药”。

由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我市市民对抗生素的认识不足,药店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没有执行国家的规定,医生自身的素质和对病人的迎合,使我市抗生素的使用处于滥用状态,合理使用抗生素迫在眉睫。

三、建议

1?q国家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制定和实施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指南,规范临床用药,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开展“加强抗生素药物监管,促进合理用药”的宣传活动,以促进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百姓安全用药。合理应用抗生素和防止出现耐药性,绝不是医疗单位和医药流通部门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良好的大环境。此外,国家还应出台相应抗生素使用法规,严格控制抗生素生产和使用量,对药店在没有医院处方的情况下出售抗生素药类的行为予以严厉的处理。

医院方面,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医院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如建立微生物学实验室,进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主要病原药敏试验,监测血药浓度等;建立有权威的治疗委员会,负责监督抗生素的使用,包括用量与给药途径;成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察,督促指导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等。

2?q医生方面,我们提出几点建议:综合考虑药物的药效、针对性和副作用,从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出发,选择效果最好最为经济的药物;增强安全用药意识,密切注意不良反应;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不要为一己之利而滥开抗生素;积极学习有关抗生素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3?q消费者方面,应该做到:不要自行购买抗生素,要在医生指导下,凭医院处方购买抗生素;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或说明书服药;家中不要备有抗生素;不要迷信广告和个别品牌,不要偏心老药新药,安全、效果最重要;从多方面补充有关抗生素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安全用药意识。

4?q作为销售方药店,不能惟利是图,随便出售抗生类药物。在招收销售员时应对销售员进行一些必要的培训,最起码让他们对抗生素药品有所了解。抗生素药物不要放在医药超市让市民自行选购,而应另外放置并要求顾客出示医师处方。

5?q加强新药研发,生产出更多非抗生素类的替代药品,特别是加强抗炎中药、绿色抗菌消炎药的研发。当然一种新药的研发往往要耗时数年,耗资数亿,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大多为仿制药。

6?q政府广泛宣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性,提高公众对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要性的认识,应该加大安全用药的宣传工作力度,开展免费大型抗生素讲座,并在报纸、电视节目和广播中插播公益广告。

活动结束后,我们把活动成果送汕头市卫生局医政科、汕头市中心医院医务科审阅,他们做出了较高的评价。

医院管理抗生素药物管理制度 篇5

一、医院感染委员会应定期调查分析全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二、各级医院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抗生素而造成耐药菌球增加和正常菌群失调,联合应用抗生素应有明确指征、并应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应,外用抗生素要从严掌握。

三、以确定单纯病毒感染的不使用抗生素,发热原因不明的应尽可能弄清病原学诊断后每使用抗生素,病情特别严重感染者,在抽血或体液送细菌培养后可初步用抗生素,使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再按药物敏感试验使用抗生素。

四、急性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3——5小时,而临床效果不明显者,应考虑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调整抗生素的用量。

五、细菌感染得到控制后应及时停用抗生素。六、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不作预防用药特殊情况,可作为短期用药,一次性预防用药。

医院合理用药管理细则 篇6

二、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一)、“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组成人员名单:略

(二)、“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提出本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切实推进全院临床合理用药。

(三)各职能科应履行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职责,医务科、质控科应经常深入科室检查临床用药情况,及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讨论决策。药剂科应定期公布全院抗菌药品和新特药品的使用情况。

(四)各临床科成员负责对本科医生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职责,及时纠正本科室医生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三 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四 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五 医生在使用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六 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一)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医院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

(二)使用贵重药品、医疗保障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生承担。

(三)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单剂型价格30元以上药品、单种药品日用量价80元以上的必须经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记录,如无科主任审批,无使用目的记录或依据不充分的按不合理用药总价的20处罚责任医师。

(四)落实科室用药公示制度、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医师用药情况监控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制度,定期在本院局域网公布以上监控情况。

(五)对临床用药情况,医院将常规监督检查,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对无充分依据使用贵重、滋补药品和滥用其它药品的,由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进行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按药品总价的20处罚责任医师。

七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疗程。

(一)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原则上不联合用药。下列情况时可联合用药:

1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 由于和为利用药物协同抗菌作用,同时为减少其中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和毒性反应使用联合用药。

6 联合用药原则上只能采用二种药物联合,三种及三种以上药物联合必须有科以上的集体会诊确定(结核病除外)。

7 门诊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二)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篇7

1 加强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制定和医师培训

从2005年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务处每年组织全院医师, 特别是门诊医师学习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并结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患者特点进行学习和落实, 由临床专家委员会中呼吸科和感染消化科专家制定常见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 如:

1.1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抗生素使用原则 (摘录)

1.1.1 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不主张应用抗生素。当临床或辅检有证据提示为细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 可选用一种青霉素类或一代头孢类抗生素。若青霉素过敏者, 选用一种大环类脂类抗生素。

1.1.2 急性支气管炎

明确为病毒感染者, 选用抗病毒治疗。当临床或辅检证据明确或怀疑细菌感染者, 选用一种青霉素类或一代头孢类抗生素。明确或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者, 以及青霉素过敏者选用一种大环类脂类抗生素。

1.1.3 肺炎

1.1.3. 1 初始治疗因病原未明确常为临床经验性选药。

根据抗生素-机体-致病菌三者关系, 择优选取最适宜的、有效而安全的抗生素, 要兼顾个体特点。

1.1.3. 2 病原明确时, 可根据病原或按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1) 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以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治疗, 选用一种青霉素类或一代头孢类抗生素。 (2) 重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多选择静脉途径给药, 选用一种广谱青霉素类或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必要时可联合应用。但如为混合感染, 根据病情可考虑联合应用抗生素, 但仅限于两种抗生素, 且应考虑其协同作用。

1.1.4 急性感染性腹泻抗生素应用原则

1.1.4. 1 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诺瓦克样病毒、肠腺型病毒等) :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1.1.4. 2 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属) :

首选药物为三代头孢 (头孢三嗪等) ;备选药物为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等) 、利福平、氨基糖甙类 (阿米卡星等) 药物。

1.1.4. 3 沙门菌属胃肠炎 (沙门菌属) :

首选药物为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等) ;备选药物氨基糖甙类 (阿米卡星等) 、三代头孢 (头孢三嗪等) 、氯霉素、青霉素类。

同时针对新生儿和儿童生理特点强调应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如: (1) 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 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 肾清除功能较差, 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 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 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确有应用指征时, 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据此调整给药方案, 个体化给药, 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 不可选用上述药物。 (2) 新生儿期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禁用, 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3) 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 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 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4) 新生儿的体质量和组织器官日益成熟, 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 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儿童: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 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 方可选用该类药物, 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 (2)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3) 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1.2 抗生素分级管理

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现有抗生素分为Ⅰ~Ⅳ级,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师职称划分使用不同级别抗生素权限, 从管理上细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级别, 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操作性的平台。

医师们通过多次、多层面的学习培训, 对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性的应用指南, 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病原体感染, 有目的选择适合的抗生素, 做到有的放矢, 大大减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

2 从制度上加大督察和处罚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力度

从2005年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务处安排临床督导专家每月1~2次对门诊医师病历和留观室患者现场检查合理应用抗生素情况 (应用指针、抗生素种类、搭配合理等方面) , 并在医院医疗质控会上向全院临床科室负责人通报检查结果。对违反医院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师实行:第一次口头告知, 第二次即与个人绩效挂钩的经济处罚形式加大督察和处罚力度, 从制度上保证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顺利进行。医院各职能部门下功夫整顿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为了持续提高我院门诊医疗质量, 突出儿童专科疾病特色, 对患儿健康高度负责态度, 严防耐药菌株产生。

3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 加大向公众宣传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理念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是每个家庭的“金宝贝”。孩子的健康牵动着全家人的心, 家长对儿科医师的期望值很高。由于孩子生病, 家长心情急迫, 常向儿科医师提出与孩子疾病不符合的治疗, 比如, 看见孩子发烧, 家长认为一定是“发炎”, 需要用抗生素, 特别是高级抗生素才能治好孩子病情, 走入理解使用抗生素的误区, 这就需要门诊医师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耐心仔细的向病孩家长分析孩子发热原因, 临床实验室检查确实提示是病毒感染者, 可以不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下, 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并积极对症处理。民众和部分医师对抗生素理解的不全面性, 是我们仍然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将继续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向病孩家长宣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重要意义, 让家长知道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需要临床指针才能应用。并在门诊大厅醒目处张贴合理应用抗生素健康宣传专栏和印制合理应用抗生素健康宣传传单, 向正在候诊的病孩家长进行宣传教育。

3.2 继续强化合理应用抗生素培训和抗生素使用监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务处于2008和2009年4次组织全院医师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我院配套的各项抗生素管理细则, 尤其对门诊医师重点强化学习内容, 从规章制度上保证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顺利进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对门诊部所有抗生素的用量和金额进行时时监控, 对有异常超标的抗生素实行“黄、红牌”制度, 即警告和停药制度, 从源头上保证合理应用抗生素。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药剂科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94-01

抗菌药物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1];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2]。抗菌药物的使用,使许多细菌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抗菌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从而使耐药菌不断增加, 细菌耐药率不断上升[3]、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日趋严重。抗菌药物都有毒性反应, 能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损伤。不正确应用抗菌药, 可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还有一种不良后果是产生“二重感染”[4],继而使新的感染、耐药菌感染、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常见。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促进其安全、合理使用成为医务人员工作的难点和重点[5]。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抗菌药物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敏感,在感染部位有足够浓度以及对机体的干扰尽可能少。要做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应首先了解病人情况、抗菌药物特性以及感染的特点。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表现为:(1)无指征滥用抗生素,非感染性患者病毒性感染使用抗菌药物;(2)选择不当,根据病情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3)用药不当,用药量偏高或偏低,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方法和时间不当;(4)不合理配伍;(5)溶媒选择不当;(6)因理化性质改变引起的配伍不当;(7)个体给药化问题。

医疗机构要做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需要临床科室、药剂科、检验科、感染科等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再加上医务科严格监督管理。下面我从药剂科管理方面阐述几点建议。

1 抗菌药物的采购管理

药剂科负责全院药品的采购工作,抗菌药物首当其冲,制定严格的采购程序是实现合理应用的第一步。抗菌药物要按要求严格控制购用的品规数量,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根据药品安全性、疗效、性价比以及医疗机构自身情况等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目录并定期评估,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 细致临床药师工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日前,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鼓励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作用,要求医院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配备感染专业专职临床药师。并且,临床药师应当具有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或者药学专业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应当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2.1 临床药师查房:临床药师定期(每周2次)参加日常性医疗查房和会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实施与监护;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临床药师利用自己扎实的药学知识和丰富的药学信息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在用药实践中及时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不合用藥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2 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是临床药师最密切关注的问题。临床药师在每日的查房过程中,不仅可观察到患者用药后的疗效,也能了解到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发生率, 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临床药师及时对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上报,通过药讯让各临床科室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所认识,引起注意。对抗菌药物更要严密观察,防止不合理应用。

2.3 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及使用监控:处方点评是药师对医师处方开具的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和督查。严格把《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做依据,每月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意识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一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和不合理使用前10名,在全院公示、通报。

2.4 开展药物咨询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临床药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药物信息咨询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宣传;收集整理药学信息相关资料,向医护人员、药学技术人员尤其是患者提供有关药品信息;提供合理用药相关书面资料,如《临床常用注射剂可配伍输液与配伍禁忌参考表》、《临床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和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皮试及使用注意事项》等;举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讲座;编撰药讯,报道医院药事讯息、有关药事法规及宣传合理用药方面知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3 药师资质管理

对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调剂资格,方可进行药房调剂工作。

4 结论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一方面可治疗疾病、预防伤口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另一方面可缩短用药时间,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并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而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应用过多和滥用现象相当普遍,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和许多不良后果,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势在必行。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需要医务科、药剂科、检验科、感染科等密切合作加强监督。药剂科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药剂科的管理,细致深入药剂科的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 石海鸥,王力红,张京利等.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干预前后对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28-430

[2] 杨宝峰.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7

[3] 肖永红,王进,朱燕等.Mohnarin2008 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377-2383

[4] 杨淑茵.抗生素临床应用中的误区[J].中国医疗前沿,2007,2 (14):91-92

抗生素合理用药探讨 篇9

药剂科

刘祥瑞

主讲内容:

1、抗生素滥用现象

2、抗生素滥用主要危害及后果

3、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及基本要求

4、我国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措施

5、如何正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6、我院开展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动态

一、抗生素滥用现象

(一)、医疗机构滥用现象: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等,都属于抗生素滥用。滥用原因主要是因为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界定。导致医院不重视病原学检查,抗生素药敏试验过少;抗生素适应症掌握不严,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联合用药过多,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不了解抗生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上存在不规范操作。

调查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存在现象:

1、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美国对抗菌药物控制很严格,定期考核医生的抗菌药知识,不及格者将停止其处方权。)

2、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3、外科手术则高达95%。

4、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我国目前使用量、销售量排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

我院上次合理用药检查情况:抽查病历35份,其中有100%的病历使用抗生素;有90%的病历使用安士杰;外一科外伤患者使用安士杰长达11天;有无感染匀使用抗生素;把安士杰当作万能药等。

(二)、药店滥用现象:抗生素到处可买,药学界流传着一句话:“美国枪支容易买得到,抗生素很难买得到,而中国恰好相反。”用这句话来形容抗生素的重要性和在中国的滥用程度再恰当不过了。

(三)、畜牧养殖业滥用现象: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这已是养殖业内通行的做法。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在农场周围的空气和土壤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零售的肉和禽类中,甚至是野生动物体内到处都充斥着抗生素。国家药监局有人统计“在中国,每年有一半的抗生素用于养殖业。”。

二、抗生素滥用主要危害及后果:

(一)、社会后果:

1:产生大量的耐药菌,使有效的抗生素效果变差,或者完全无效。耐药性可以交叉耐药,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同时亦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而且耐药性还可以在不同的细菌、人体正常菌群的细菌与致病菌之间,通过耐药基因相互传播,使细菌耐药性复杂化。结核病包括抗生素在内的化疗药物已经不少,本来非常有效,如今因耐多药结核菌的流行使得结核病成为更加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而一批抗生素失去疗效,则可能造成人类的灾难。

2、资源浪费:

3、医疗机构信誉损失:

(二)、临床后果: 1:是毒副作用

任何抗生素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反应。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为“药源性致死”。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这当中40%死于抗生素的滥用,中国三分之一的残疾人属于听力残疾,而60%到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抗生素有关。

(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主要有氨基贰类(庆大毒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多粘菌素B等。

(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

(6)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7)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儿、体弱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以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2:造成正常菌群失调,产生免疫力下降和医源性感染或药源性疾病。

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既可以杀灭致病菌,也可以消灭人体肠道或鼻咽部的正常菌群,而正常菌群是维持正常功能和免疫力的卫士,它们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致病菌就会乘虚而入,或者体内原来的非致病菌也会引起感染,严重的甚至可以致命。3:是造成感染的病原诊断失效。

只要发烧就用抗生素,即使普通感冒也用,把抗生素看成是万能的退热药、消炎药。在病人需要做病原诊断时常常就检查不出来。我国医院里感染性疾病细菌培养阳性率极低,明显的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就是培养不出细菌,以致影响正确选用抗生素治疗,正是由于滥用了抗生素。结果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不能做出病原诊断,反过来又使盲目应用抗生素增加。

三、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及基本要求

目前尚无一个公认明确的合理用药定义。绝对合理用药也是难以达到的,一般所指的合理用药只是相对的,当今比较公认的合理用药是应包含安全、有效、经济与适当这4个基本要素。其中适当性是基本要求,即将适当的药品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要求:

1、对症开药、2、供药适时、3、价格低廉、4、配药准确、5、剂量、用药间隔和用药时间均正确无误、6、药品必须质量合格等。

四、我国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措施

我国政府非常观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为了有效制止抗生素的滥用,积极采取有关措施: 1、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再次被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并严格要求凭处方取药。2、200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出台,制定了基本用药原则及分级管理等,要求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3、2008年3月24日印发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4、2005-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抗生素合理用药是重点检查项目。5、2009年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抗生素合理用药更是重点检查项目。

6、卫生部的卫办医政发„2009‟13号文件《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方案,要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方案。并制定了工作目标:截至2012年底,建立并全面运行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抽样监测系统,完善药物合理使用和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增强对药物不良事件的敏感性并有效应对,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临床合理用药目标

7、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三日卫生部的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五、如何正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原则上用一种有效时,尽量不要联用其他抗生素,只有针对严重感染、不明病原的重型感染、混合感染或复杂性感染避免耐药和毒副反应,单一抗生素无效或估计单用不能控制的感染,或在治疗感染类疾病,为增强抗生素的疗效,缩短用药疗程,减少细菌的耐药性,我们通常需同时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这就是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所起到的效果包括增强作用,相加作用,无关作用,拮抗作用。临床上将抗生素分为两类:杀菌剂和抑菌剂:

1、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类、万古霉素类,代表药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苄星青霉素,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先锋5号,先锋6号,头孢呋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等制剂。,2、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代表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卡,洛美沙星,左氧,等。

3、快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代表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白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制剂。

4、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配伍结果: 1+2:协同;

1+3拮抗;

1+4:无关或相加;

2+3相加或协同;

2+4:无关或相加;

3+4相加。

临床实践证明,两种杀菌剂合用一般会起到增强或协同作用。常见的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后表现为增强作用,因为青霉素抑制了敏感细菌繁殖期细胞壁的合成,而庆大霉素抑制了敏感菌静止期蛋白质的合成,二药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细菌,加速细菌的死亡。两种快速抑菌剂合用会产生相加作用。如红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四环素+氯霉素等,因为他们通过抑制敏感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途径一致,起到相加作用。而杀菌剂与抑菌剂合用,一般为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如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青霉素对繁殖期的细菌作用较强,而红,氯,四抑制敏感细菌的繁殖,他们与青霉素合用,就消弱了青霉素的杀菌能力,而青霉素也影响了他们的抑菌能力。

六、我院开展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动态

目前处于未开展此项工作状态,仅每次为了应付检查完善一些资料。

1、要医务科及药剂科共同监管: 住院病历由医务科担任病历合理用药分析点评,处方由药剂科担任处方合理用药分析点评。

2、要医院领导重视: 送医务科有关人员及药剂科有关人员培训学习,或要培养临床药师,3、要转变工作模式: 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主要的是治病人;药师的职责不仅是给病人发药,更主要的是给病人用药。

4、药剂科要开展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的核心是研究药物的合理应用,要求药师从以药物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上来,而通过药学监护使临床药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009年9月4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1、掌握应用指征,2、按药敏选药(大于70%),3、围术期预防用药只用于泌尿系手术。

4、观注不良反应(18岁以下慎用。)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品种。

(一)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

(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三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我部将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适时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行调整。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管理体系,开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评价和指导。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保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落实。

我部于2008年3月24日印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同时废止。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附:《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注:1.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臵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臵入、人工关节臵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颅脑手术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乳腺手术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

腹外疝手术 胃十二指肠手术

阑尾手术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

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

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结、直肠手术

肝胆系统手术 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心脏大血管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 一般骨科手术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妇科手术 剖宫产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

县中医院车辆使用管理办法 篇10

为使我院车辆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统一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车辆使用管理

1.业务办公用车由办公室统一管理,及时、合理、调度使用;救护车由急诊科负责调度。

2.业务办公用车指行政、医疗、教学、科研和公务用车,在车辆紧张时,优先满足

医、教、研用车。救护车主要用于120急救救护使用,不得调作他用。

3.院领导城区办公用车,由办公室合理派遣;城区以外办公用车,须报请主管领导批准。

4.科室用车,应以书面形式申请用车时间、地点、事由,到办公室领取派车单,报请主管领导在派车单上签批。

5.救护车外出接诊必须按标准收费,不得多收、少收,并出具收据,每月结帐时派车单与收据一并上交财务科,如未出具收据,视情节轻重,从严处理。

6、医院如发生临时性紧急任务,办公室可随时调配车辆。

二、车辆油料及维修管理

1.实行车辆百公里耗油标准,超出部分由司机负责。车辆用油由办公室出具加油单到定点加油站加油。用车加油做详细登记。外出在外加油由司机班班长签字后,报请院长审批,方可入库报销。

2.车辆维修必须在医院定点修理厂维修。维修车辆时,司机班长书面报请主管院长批准并注明维修部件、费用及时间等后,方可保养或维修。

3.节假日及临时用车加油应事前报告办公室到指定地点加油,并在两天内补办加油单,超时不再补办。

三、司机管理

1.实行车辆出勤登记制度,司机每次出车均需将出车事由、地点、开车时间、到达时间、回车时间、到院时间、公里数、耗油数登记清楚,备查。

2.司机要坚守工作岗位,接通知后保证按时出车,保持车容整洁卫生,定期进行车辆的检修、保养,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3.司机擅自出车,造成车辆损坏和责任事故,所需费用等均由本人承担,并追究责任。

4.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执行医院各项管理规定,禁止酒后开车,严禁车辆交给他人驾驶。

5.车辆保养费、维修费、停车费、过路费、油料费等凭票据和出车登记及派车单报销。

6、无论值班、休息手机应保持24小时通畅,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后果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7、实行交接班制度,保持车辆状况处于良好状态(急救物品、油、担架等),不得带“病”出车。

县中医院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篇11

我国微生态学创始人之一康白教授指出:人体或生物体对外必须适应大环境,对内必须适应其体内的微观环境,亦即必须适应正常微生物群、营养、免疫等微观环境。这种适应是指相互适应,是人体或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的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调的微生态现象。目前已知的人体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包括:①阻止内源性和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和利用;②促进钙、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③合成维生素,促进维生素吸收;④构成生物屏障,防止外来病原体入侵:⑤促进肠道蠕动;⑥激活人体的免疫功能;⑦辅助抑制体内肿瘤发生。重视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将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有指导性意义。

迄今为止,感染性疾病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治疗这些疾病,往往都会使用抗生素(俗称消炎药)。一个人体内出现炎症(如肺炎和肠炎),此时一般都会使用抗生素消炎,殊不知,无论是口服抗生素还是注射抗生素在杀灭或抑制体内致病菌的同时,也必然会杀灭对该药敏感的而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生理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其潜在的危害是:抗生素打乱了肠道内微生物的正常平衡,造成肠道茵群紊乱,降低人体对维生素A、B族以及微量元素锌、镁的吸收。

因此,医学专家提醒人们,生病后不要自作主张到药店购买消炎药服用,首先要去看医生,由医生诊断患上什么病,然后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一定要使用抗生素,也应选用最小剂量而不用大剂量,尽量用窄谱抗生素而不用广谱抗生素,一种抗生素能治好的病就没必要用两种。用过抗生素后应及时使用足量的益生菌来补充损失的有益菌,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两小时后食用益生菌,或停用抗生素后及时食用益生菌。

微生态理论在临床应用上的原则为:首先,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正常微生物群形成的生物屏障,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其次,应用包括益生菌和益生元在内的微生态制剂,调节微生态失衡使身体恢复健康,因为益生菌是参与肠内微生态平衡的微生物或物质。国际上常用的活菌制剂有:①乳杆菌:活乳菌杆菌加入牛奶中成为酸奶。②双歧杆菌:主要用于调整菌群失调,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症。最后,提倡抗生素与微生态调节剂联合应用,利用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和抗生素对病原菌有一定协同拮抗作用的原理,来维持人体微生态的平衡。

(本文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养猪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篇12

在猪病防控中要避免使用易造成机体免疫抑制与产生耐药性的各类抗生素药物, 特别是不要滥用或长期使用劣质的抗生素, 如氯霉素、痢特灵、链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糠皮质激素、泼尼松、可的松、雄激素、睾丸激素, 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不仅对机体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且易产生耐药性与药物残留, 影响预防与治疗疫病的效果, 威胁公共卫生的安全。因此, 在猪病防控中, 一定要根据病情科学合理的选择安全、优质、高效的抗生素对症使用。首先要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再对症选择药物, 最好是先做药敏试验, 再根据药物的性质与作用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或预防, 方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妊娠母猪禁止使用磺胺类药物, 抗菌增效剂、四环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 多粘菌素、制酶菌素、古霉素及硝基咪唑类等药物。

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会议记录 篇13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主讲人:****** 会议内容:关于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抗菌药物概述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起草的背景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目录;

2)临床治疗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3)临床预防性用药的基本原则;

4)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1.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2.病原微生物检测; 3.管理与督查;

4.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1三、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无指针用药

2.选用抗菌药物品种不合理 3.联合用药不当 4.给药剂量不合理 5.溶媒使用不当

6.给药间隔不正确 7.开药的疗程过长

四、持续改进与整改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 尽早确立感染病学诊断,常规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3 加强对医药人员的培训。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可在临床诊断基础上预测病原体种类,进行经验治疗;试验结果报告后应认真参考试验结果选用药物。抗生素治疗2~3 天后如未见效再更换其它药物。做好病情及用药记录。掌握预防用药的适应症和用药时间。7 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因易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9 密切监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10 注意特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用药。

医院门禁卡使用管理规定(定稿) 篇14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门禁管理工作,保障人员、物资、财产安全,为职工、患者提供安全、安静的工作、诊疗环境,针对进出我院医疗区的各类人员,制定以下门禁卡管理使用规定:

一、本院门禁卡包括有考勤、开关门及餐饮消费等功能。

二、本院员工及相关人员门禁卡的使用权限确定:行政管理人员权限由院办确定,临床医师、医技、药学人员权限由医务科确定,护理工作人员权限由护理部确定,后勤工作人员由总务科确定。

三、门禁卡的制作、发放由信息科执行。

四、因考虑到非在编人员流动性较大,门禁卡初次办理时交财务科押金100元,办理离院手续后给予退回。

五、门禁卡消费充值在食堂膳食科。

六、门禁卡实行一人一卡、实名制登记办理,仅供本人使用,不能以任何理由转交他人。离院半个月以上暂停权限。

七、非本院员工(进修、培训、实习等人员)办理的门禁卡,持卡人在医院学习结束时必须退还门禁卡。

八、门禁卡丢失、损坏后需及时到信息科报备注销,并重新办理,缴纳工本费100元。

九、由于门禁卡丢失未及时到信息科报备注销、转借、转让给医院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追究门禁卡持有人的连带责任。

十、信息科每年组织对全院所有门禁卡进行核实、确认工作。

十一、门禁卡办理流程:

1.新进员工:人事科填写新员工进院手续表→ 相关部门(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确定权限→ 信息科核定权限并制卡、发卡。

2.门禁卡丢失、损坏需重新办理:本人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申请→ 相关主管部门通知信息科注销丢失门禁卡并申请重新制卡→ 持财务科重新办卡工本费收据→ 信息科核定权限并制卡、发卡。

3.权限更改:本人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相关部门(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确认权限→信息科复核→ 修改权限

4.暂停(恢复)权限:由各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确认,以书面形式报信息科暂停(恢复)权限。

上一篇:机电足球比赛策划书下一篇:寒亭区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