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录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历史纪录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精选10篇)

历史纪录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篇1

首篇《红军不怕远征难》,带着浓厚的乐观欢快甚至喜庆的气氛来到我的眼前,我不禁有些怀疑长征中那些听的人们热泪盈眶的故事是否有艺术效果。可是看着看着,原本还有些躁动的同学们安静了,凝重了,沉默了,看着荧屏上可能还带着夸张的战斗场面,漫天的硝烟,炮弹的轰鸣,我不由得有些发毛:若是我只是跟着他们打一场仗,会不会就吓得躲在战壕里瑟瑟发抖哭爹喊娘,甚至临阵脱逃?尤其记得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湘江战役,近九万红军伤亡五万,湘江被红军的鲜血染成了红河,于是便留下了“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喝湘江水”,血红的江水,无情的淹没了无数年轻的生命。泸定桥那一段看完之后,我更是觉得我可能一段时间之内都不怎么敢走铁索桥了,那个冲到桥头却在顷刻间消失在汹涌的波涛中的人更是让我触目惊心,只是一瞬间啊,在这漫漫长征途中,有多少人是这样一瞬间就没了踪迹?

最让我倍感扎心的是长征胜利会师后那一段,几个主演的脸一一扫过去,却渐渐的变成了灰色,他们的脸上还带着骄傲,灿烂的笑容,从那以后却只能是墙上的黑白照片。在建设新中国的漫漫长路里,有多少人只是还未完全褪去稚气的青年,热血沸腾,却为了国家的危亡甘愿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义无反顾的冲上战场,今天还在脸前微笑的人,明天就成了沼泽地里的英魂,雪山上的丰碑,河底的忠骨,还有国民党的枪下鬼,那该是怎样绝望的事情!并没有人真正无畏死亡,可有信仰的人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追求而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纪录片长征的观后感 篇2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历史纪录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篇3

梦新长征

近日,通过观看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受到了洗礼。该片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

故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反腐惩恶、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从而赢得党心民心的高压态势和坚

定决心。

看完纪录片后我有两方面的感受,一方面,节目还原了40多个典型案例,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多个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在镜头前现身说法,更多腐败细节随之曝光,思想

滑坡的忏悔发人深省。“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个政权的繁荣昌盛来自于执政者的清正廉明;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样,来自于执政者的表率作用。“政者,正也”,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不仅仅代表着

个人的形象,而且关系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甚至是党和国家的形象。“上行下效,上为之、下效之”,“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我想一个官员,应该时刻反思静思,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念、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保护自己的最好的武器便是刚正不阿的内心,对于黑暗对于贪婪的拒绝。若你说了不,整个国家都会帮助你,若你点了头,那么无论你有多么聪明狡诈,法网恢恢疏而不

漏,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让你接受应有的制裁。我想这就是第一集中习近平用“人心向背”这四个字,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这个大问题的最好答案。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习近平同志曾多次表示,他很喜欢苏轼的这一句话。意思是说治理天下,最危险的就是表

面上看起来平静无忧,实际上却深藏隐患,如果不赶紧加以治理,将会无法收拾。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威胁,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与变故,而恰恰是那些不易

察觉、缓慢积累起来的倦怠与松懈。现在有很多的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公务员,做大官,耀门楣,衣食无忧。可是却忘记了为官者最应该做的事情——政府官员为人民的公仆,就算没有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至少也应该做得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有些人没有这个意识,试图把自己这一辈子都和政府挂在一起,吃一辈子软饭不以为耻反

以为荣。我想这部纪录片也给人一个警示,若是没有一腔报国热血,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觉悟,就不要走上这条道路。这条道路上布满了太多的诱惑,这条道路很容易误入歧途,你若是没有坚定的决心,等待你的未来绝对不会是光明灿烂的。对于已经身居高位者如何才能持身公正?也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存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善禁

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为官者人在走上坡路时应该时刻谨记弯下身子,放低姿态,不要只体会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万丈,忘记了登高易跌落的重重危机。在这条路上走得越远,越要看清楚自己的方向。“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这是古训;不忘初心,不改本性,为官者才能滋润官场,畅快人生。“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我们都

应该在不断学习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另一方面,这部纪录片还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国家的信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从加强作风建设着手,轻车简从外出视察、不搞节日迎来送往、厉行勤俭节约等系列举措,环

环相扣、态度坚决、效果突显。“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带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落实。带动了绝大部分党员干部都能坚持对照“八项规定”,查找问题,真抓实改,让群众看到了实效。国家 的机器运转从来都是高效的,国家的力量从来都是强大的。一旦有人做出损害中国公民利益的事情,国家的力量会毫不犹豫的向他亮剑,利刃出鞘,没有人能逃过国家武装的力量。这让我一个普通的中

国百姓感到非常有安全感,我们的国家始终在用尽全力的保护我们每一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我们上缴给国家的每一分税款国家都尽其可能的返还到我们身上,为了国家稳定,为了百姓安康,为了经

济发展,为了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的国家在尽自己一切努力从各个方面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尽管反腐只是一个小小的一角,但我却通过这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力量。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 的党始终维护人民最基本的利益这一点都没错。在反腐行动中,我们党所表现出的果断、坚决、高效、有勇有谋都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气魄。

人民才是执政的根本。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提高对腐败危害的警觉,时刻不放松信念坚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始终保以典型案例为鉴,自觉把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坚守理想和信念,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

纪录片《永远的雷锋》观后感 篇4

2012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和加强学校党员教师的奉献意识,本周学校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观看了纪录片《永远的雷锋》。

这部影片主要讲雷锋一生做的好事、他日记里的立志为人民服务的名言、对读书的渴望、追求和怎样以大局为重,大公无私地工作。

在这部影片里有一个给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镜头: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眨眼,却下起了倾盆大雨。在煤炭厂里,正在避雨的辅导员看着窗外的倾盆大雨,心想:完了完了,门外晒着价值好几千的煤呀。下这么大的雨,这煤炭肯定废了。这时,雷锋正在房间里看书,听到响声,连忙一看。他想:不能让这雨把煤淋坏了。于是,他一手拿起自己仅有的几件棉衣和棉被跑出去,盖在煤上,不让雨把煤淋坏……雨停了,煤没事,可雷锋仅有的几件可以过冬的衣服和被子却湿透了。当晚,雷锋却感冒了……看到这里,我想:雷锋真是一名既爱读书、又大公无私的好党员呀。

像这样的好事雷锋做了很多,例如:把自己的大部分工资存起,自己平时能不用就不用的钱就拿去捐给有困难的同志、需要钱的地区,而且从不留名;在影片开播前抓紧时间看书,教导学生们抓紧时间学习……这些例子都说明了雷锋有爱心、爱学习、做好事从不留名的好精神,也和雷锋写的一句话相照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的事迹也告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小小螺死钉、并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首的精神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1962年8月15日早上10时,雷锋在指挥一名同志倒车时,被一条木杆打中而晕倒,12时因抢救无效而因公殉职,享年22岁。那天,在抚顺市的30万人就有10万多个雷锋的学生、朋友、帮助过的人为雷锋送行。在1963年3月5日,敬爱的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还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让我们学习他的“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

雷锋虽然因公殉职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在工作上,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应寻找借口,而是自动自发、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在生活中,更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才能获得更多人的尊敬和帮助,才能在互助互爱的氛围中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重视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的,真正的快乐需要为他人着想、为他人付出,因为这样做你的人生价值将被无限放大。

雷锋这种以人民利益为先、乐于助人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要以雷锋为标杆,为榜样,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有责任把雷锋的这种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雷锋精神对于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不仅具有道德实践精神的生命力,而且其崇高的价值内涵和时代走向与实践“三个代表”是完全一致的。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应该发扬奉献精神和积极进取,努力拼搏。我们的党员需要付出比普通职工群众更多的辛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使全体党员树立信心,勇于奉献,敢于拼搏,以一名党员的实际行动,做出无愧于学校发展,无愧于人生发展的光辉业绩,更好实现人生的价值。在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像雷锋那样,把个人的成长和利益同教育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党委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相关实施计划继续开展相应的工作,积极创新,讲奉献,顾大局,将创先争优工作做到实处,积极为二高中教育再创辉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历史纪录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篇5

星期四上午,老师带领我们去看电影《我的长征》。这部电影主要是写一个老红军回忆他的长征经历。我最记忆深刻的情节是泸定桥没有木板,八位战士在前面探路,顶着敌人枪弹让身后的战友快速通过,最后终于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可是一些战士却为此牺牲了。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很感动,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幸福,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当时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学习的机会,现在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好好学习,长大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篇6

衢江区第一小学 吴江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观看完中纪委大型反腐倡廉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后,身边的许多朋友不约而同说道自己心情特别激动,感到特别震撼,受益匪浅。纪录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如今改革开放取得卓越的成果,市场经济长足发展,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敬畏天道,修德于身,民心为心,尚俭戒奢。”正像总书记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说的那样:“全党同志在思想上,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钻制度的漏洞也是腐败发生的诱因。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绝不是一场运动式的反腐,而是保持自身肌体健康的长期建设,是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不懈努力。

每一个观看了《永远在路上》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触动,那就是: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扫清前进道路上的腐败分子的决心!再大的“老虎”,只要违纪违法,都没有护身符,都只有一个结局:落马!《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对天下百姓,对名利财富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念,那就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杯,尤其不如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的廉政心杯。

历史纪录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篇7

《缅怀英烈忆长征》这部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回忆长征中死去的先烈。其中有一位烈士,他是胡冬娣丈夫的父亲——华质彬。胡冬娣每到清明节都去给他丈夫和他的父亲去祭奠。胡冬娣去了街上,买了鱼、猪肉、鸡,还有祭拜的香。回到家中,胡冬娣把这些东西煮了,用竹篮子装着这些吃的去祭奠。他一边哭一边拜,还把他俩的照片擦得干干净净。

我的感想:每到清明节,都要给过去的亲人们扫墓上香。一定要跪下去,拜三拜,不然你的清明就过得没有意义了。也就是说如果你去了墓上,就要为死去的亲人带去吃的,还要拜三拜,如果不这样做,就代表你没有对长辈亲人的孝心,对长辈不敬。不管是谁、不管是亲人还是革命先烈,每到清明节,就应该去祭奠,给他们送上我们最真诚的心。革命英烈可是为了保卫祖国而死去的,是为了让祖国强大而死去的,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清明的意义就在于为死去的亲人和革命英烈士扫墓上香。这件事你们一定不能忘记,不然这个清明就没意义了呦!

作者:徐璐婕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观后感 篇8

通过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观看,使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正确的党,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更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首先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信心、榜样的力量,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构成,充分了解其先进性合理性和伟大性,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认识上根本的认可和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可能去积极的传播和践行,所以大量的社会主义书籍是必看的,各种先进模范的视频是要看的,因为这是改变一个人观念的大问题,是对所有新时代人们进行的精神领航。

为人民服务,就得拿出一辈子。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纪录片。该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以人带事,以事说理,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部兼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党旗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在电视剧的带领下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前辈们沿着信仰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名电场运行维护人员,工作在生产的一线,不乏风沙、严寒、酷暑,应始终以大局为重,以场为家,牢记“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宗旨,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认真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没有意义。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信仰的背后藏的是人性,我们生活在一个有信仰的群体当中,我们才能更好的生存,才能快速的发展,才能成就个人的事业。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历史纪录片观后感600字 篇9

从建立伊始,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后来还运其他东西。

前2,虽然此时汉高祖刘邦已完胜了最大的对手项羽,然而强悍的匈奴人,榕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公元前138年,一支一百多人组成的使团从长安启程,踏上了西行之旅。然而,他的内心充有着强烈的探险精神,他喜欢开拓未知的领域,不想一生碌碌无为,他就是张骞。而要躲避匈奴的阻挠也不简单,必须绕过匈奴的地盘。果然不出所料,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陇西郡出境不久,即被匈奴拦截,为了使张骞屈服,匈奴人采取了威逼利诱的手段,张骞始终不为所动。

现在想想,我们的祖先为了与西方沟通好,不知道费了多少人力;用了多少财物;有多少人为这一次累的精疲力尽。他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是为了靠这些东西,让国家一次次突破难关。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不是为了金钱和地位。这条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篇10

《信仰》兼具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故事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共三集,包括: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

在整部纪录片中展现了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

迹,这些事迹使我潸然泪下。在这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员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革命精神,看到了他们为坚持共产主义信念而付出的努力,看到了他们因共产主义信仰而产生的强大力量。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思想产生信仰,信仰产生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而精神就源于信仰。所以说人活着要有信仰,有了信仰,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党这90多年来从开创历史的南湖游船,到艰难困苦的长征路途;从血雨腥风的抗日烟火,到枪林弹雨的国内斗争;从踌躇满志地建设新中国,到激情昂扬地实现现代化,一名名共产党员为之牺牲,为之奋斗正说明了信仰的强大力量。正是这种信仰力量的感染和鼓舞,不断召唤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也正是有了这些坚定自己信念的优秀儿女,才完成了中国的重大改变,完成了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演绎出众多英雄模范人物。

当一双双握紧的拳头面对党旗宣誓时,“镰刀铁锤”就是他们的信仰;当红军战士

高喊着“为了苏维埃”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时,“苏维埃”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八路军战士从狼牙山纵身跳下数十丈的悬崖时,“民族解放”就是他们的信仰;当解放军战士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时,“新中国”就是他们的信仰;当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张张面孔凝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热泪盈眶时,“五星红旗”就是他们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未来,正是由这些不同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的。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竭力以成之。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终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因为信仰,我们共产党人正在浩瀚的人类发展历史中书写着激情与豪迈,因为信仰,我们共产党人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孜孜不倦,因为信仰,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因为信仰,我们必需把事业延续,为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导航,以英模为样,为了我们的信仰、为了我们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夏天的雨七年级作文300字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