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工作汇报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工作汇报(共9篇)

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工作汇报 篇1

首先我代表夏侯村“两委”班子成员及所有村组干部欢迎各位领导来我村检查指导工作!

我们夏侯村位于上街区东部,是济办辖区唯一的农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分为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503人,其中农业人口1543人,村内有济源路、金屏路、金华路、新安路4条主要道路贯穿,地理位置优越。我村现有党员72人。村内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主要以发展土地房产租赁、餐饮和商业服务等来增加集体收益。占全村总收入的90%。

长期以来,我村党支部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委会的密切配合下与全体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精品上街、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基层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为原则,扎实开展工作,依法为群众办事。大力发展经济,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村民的年终福利费逐年攀升。同时,通过每年举办农民运动会、文艺晚会和实施“农村书屋”等各种形式建立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精神文明新风尚。

特别是今年来在全村全面推广“4+2”工作法。有效的推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

现将我村推广“4+2”工作法和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发扬民主、深入贯彻落实“4+2”工作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根据区委组织部在全区开展“4+2”工作法的工作要求,我村“两委”高度重视,迅速在全村范围开展落实“4+2”工作法。我们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全区农村落实“4+2”工作法完善家庭联户代表制度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于6月1日召开了有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和党员参加的推广“4+2”工作法动员大会,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我村实际的实施方案。随后在全村范围内进行了集中宣传。各村民组精心准备,利用标语、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页等形式宣传教育引导村民了解和认识“4+2”工作法,让群众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广泛监督“4+2”工作机制,为全面推广打好基础。6月3日村两委及各个村民组按照统一样式,整理先前对照“三定三创”活动争创标准,制定的符合本村实际,相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具体目标,包括2010—2011年任期规划、2010年度目标计划、2010年度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并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七天。

按照我村制定的《推广“4+2”工作法实施方案》,各村民组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认真推选家庭代表、联户代表和村务监督员,全村共推选产生656户家庭代表、30名联户代表和3名村务监督员。并在村务公开栏进行了公示。对推选产生的各位代表都分别发放了代表证书。并配备了专用的记录本。目前我村落实“4+2”工作法各项工作已进行完毕,“4+2”工作法的全面推广,我们建立起了“家庭代表—联户代表—组委会—联户代表大会—监委会”的组织架构。使我村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4+2”工作法的全面推广对促进农村事务民主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效地推动了我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深入贯彻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确保我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凝聚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村党支部在党支部书记时显平的带领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党支部坚持每周一次研究分析例会,集体讨论、处理村重要事务,做到民主决策,确保了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同时,通过例会,做到经常组织学习、沟通思想、自我检查和互相监督,从而保证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工作有效开展。

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议事提案制,我村党员凡是对我村党支部党内事务管理、行政工作决策、干部工作作风、民生问题、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意见和建议的,均可以通过填写《基层党员议事提案书》的形式向党支部进行反映。我村党支部会从基层最需要解决的、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认真受理,及时落实,给党员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今年我们共收到党员议事提案15件,涉及到农村工作中的多个方面,党支部经过认真研究都给予了满意的答复。是提案答复满意度达到100%。

在组织方面,村党支部一直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掌握好质量和标准。08年底我村依法严格按照换届选举程序对党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选出了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支部。同时,班子领导积极做好后备干部的传帮带教工作,使党支部的战斗力始终保持朝气蓬勃。今年已有2名年轻的预备党员发展为正式党员。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同时,党支部积极提高班子建设。班子人员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带头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党支部无一例贪污受贿现象发生,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典范,起到了表率作用。

(二)、完善党的阵地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力。

进一步完善党员活动室建设。党员活动室的建设是党支部开展教育学习活动的重要阵地,我村党支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党员活动室的建设,党员活动室做到“三全六有”(制度齐全、活动健全、记录周全,有场所、有牌子、有学习资料、有桌凳、有书橱、有电教设备)标准,以活动室为阵地,开展各项学习,创造浓烈的党内教育学习氛围。我村现有一个面积216平方米得党员活动中心。内部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有高档的音响设备和先进的投影仪。“农村书屋”现有3000多册的图书,为党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好场所。配置的羽毛球、乒乓球、象棋、跑步机等健身器材为党员们娱乐健身提供了方便。

(三)、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关心支持、促使大学生村干部健康成长

王懂彬和袁博是我村08年引进的大学生村干部,我村“两委”对两位大学生来村里工作非常欢迎也非常重视。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和舒适的住宿条件,解决了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并根据区委组织的文件精神要求任命他们为村主任助理,并对他们进行明确分工。王懂彬负责村里的民政和党建工作,袁博负责村里的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他们入村之后,村两委就给他们创造了解村情民意的良好机会。让他们完全投入到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当中。他们很快的和群众打成一片,开始了工作的新局面,受到群众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工作汇报 篇2

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是基层检察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基础平台

街道、村镇和社区是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单元。社会管理中的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最先在基层出现, 同时基层单位直接面对群众, 其廉洁执法情况直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判。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街道、村镇、社区等基层单元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所占比重日趋加大, 法治建设的基础力量也逐渐下沉到这些社会基础单元。基层检察院处在法治建设的最前沿, 基层检察院既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主力军, 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推动者, 还是公正廉洁执法的主体和践行者, 应该积极立足检察职能, 将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

天津市检察机关于2010年开展了“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活动。3月, 市院首先在河北区检察院率先开展了社区检察工作室试点工作。同年4月, 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市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活动实施意见》。6月, 天津市市区及滨海新区各派出院经征求当地党委同意后, 建立了社区检察工作室, 其他郊区县院建立了农村镇一级派驻或巡回检察工作室。

目前, 全市建立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的检察院, 均制定了《检察工作室工作细则》、《检察工作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 规定在每个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派驻两名检察官, 保证每周两天以上时间现场办公。并且还建立了《社区检察工作室日志》, 详细记载检察室开展各项检察工作的情况。同时, 在社区和乡镇设立“检察服务信箱”, 收集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起联系群众、辐射社区的服务网络。许多区县院还建立了社区检察联络员制度, 聘请基层综治主任为“社区检察联络员”。检察工作室成立后由单纯的受理辖区内公民的举报、控告和申诉, 接受违法犯罪分子的自首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检察室承担着依法查处和预防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参加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将社会矛盾在基层及时化解;监督并配合社区矫正工作, 不仅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帮教活动, 而且对监外罪犯执行情况进行“零距离”监督;深化检务公开, 帮助群众认识检察机关、了解检察工作, 争取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为加强法律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提高法律监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派出检察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天津市检察机关在社区和村镇等设立的检察工作室就其实质而言不是派出检察机关而类似于派出检察机构。派出检察机构是指检察院 (主要是基层检察院) 为了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 在一定行政区域或者工矿区、林区等特殊区域内设置的派出组织。派出检察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依据不足, 政策支持不够。乡镇检察室等检察机关派出机构与派出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其他政法机关较为成熟的派出机构相比, 缺乏中央政策的清晰定位与明确支持, 上级检察机关支持力度也不够。虽然2005年高检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二年实施意见》曾提出研究制定人民检察院派出机构管理办法, 但目前一直没有出台。

二是派出程序不规范, 接受人大监督不够。根据《检察院组织法》设立派出检察院须经人大批准, 设立派出检察机构法律未作规定, 高检院内部规定须经省级院及代管的市级院决定。但实际工作中有些派出检察机构是直接由基层院派出, 同时派出检察机构在实践中接受人大监督也不够经常化和规范化, 派出院很少将派出检察工作作为人大专题报告内容, 而人大在执法检查中也很少将派出检察工作列人专项检查范围。

三是经费保障不足, 建设力度不够。经费短缺是困扰绝大多数基层检察院的历史难题, 派出检察机构的经费保障问题更是难以解决, 不利于派出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监督职能体现不充分。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工作室的基本职能应定位于法律监督, 特别是对公安派出所的执法行为、派出法庭的审判活动、社区矫正机构的监外执行工作等实行事中或事后的现场监督。但目前检察工作室的主要活动还是停留在受理信访、预防犯罪、法制宣传等领域, 监督职能体现不充分。

五是设置和监管不规范, 有失职或越权危险。派出机构内设部门多样化, 定位不准导致检察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容易产生缺位或越位现象。

六是主动接受外界监督活动少。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 检察工作室的检察活动也需要接受社区和乡镇群众的监督。而且检察工作室应成为基层院检察整体工作接受基层群众监督桥梁与纽带。但目前检察室与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不多, 不少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室的职能了解得还不多, 监督也就无从谈起。

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的科学发展路径

要想实现法律监督向基层延伸工作的科学发展, 派出检察机构就必须要遵循检察工作规律和特点, 实行规范设置, 健全体制, 完善机制, 强化监管, 以充分发挥其基础平台作用。为此, 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制定规范、统一的派出检察机构管理办法。对原有的派出检察机构改革和建设的一些立法规定和政策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多年实践证明, 不宜赋予县级或地、市级检察院设置派出检察院或检察机构的权力, 应将此项权力收归省级检察机关。由省级检察机关对设置派出检察机关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批, 设置派出检察机构报高检院备案, 以此来规范设置行为, 统一没置标准, 防止设置派出机关或机构流于滥、散、死。

二是健全派出检察机构领导体制, 规范内设部门。应适当合并派出检察机构, 可在城乡结合部或重点乡镇和社区设立检察工作站 (室) , 辅以巡回检察组, 而不是全面撒网, 逢点即设, 更不宜从社会聘请人员从事派出检察工作, 以防止检察权的外放与滥用。要由省级检察院统筹派出检察机构的布点并报高检院备案, 要统一机构名称和内设部门, 派出检察机构由省级检察院决定设置。但以驻地基层检察院管理为主, 并隶属于它。派出检察机构是单一的业务办案部门, 综合部门统一设置于驻地基层检察院。

三是加强派出机构建设, 完善财政保障体制。要加大对派出机构的人、财, 物的投入。财力充裕并有转移支付能力的基层检察院可以考虑对派出机构争取独立编制, 单列户头, 实现财政直接拨款。条件不具备的, 基层检察院要从本院业务经费中挤出必要的经费保障派出机构的业务运转, 可考虑向上级检察院和本级财政争取计财援助和专项补助。派出机构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办公设备等都要纳入基层院或上级院年度建设计划, 统筹解决。

四是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强化法律监督。执法办案是履行一切检察职能的本源和归宿, 也是检察机关深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根基所在, 监所、民行、预防、控申、侦监等相关职能部门都要以驻点或巡回检察的方式创造条件工作在第一线检察室, 通过执法办案来强化法律监督。特别是要积极发挥公诉部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参与刑事和解, 量刑建议等公诉改革焕发的工作优势, 积极参与派出法庭的轻微案件的审查、和解等工作;侦查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的监督机制, 推广以公安机关所队管理区域为基础, 确定检祭人员分片审查办理该区域刑事案件并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的“片检”工作机制, 通过立案监督、纠正违法意见等形式实现对公安派出所的全方位监督, 既监督刑事案件办理情况, 又监督行政案件处理情况。监所检察部门要积极参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通过工作室对司法所、派出所等社区矫正单位的定期走访、检查等活动实现监督的常态化和规范化。民行工作要积极与司法所、律师所等法律援助人员、司法救助人员加强联系, 实现民行检察监督的同步化。

五是加强监管, 防止派出机构被“同化”。派出机构远离机关, 如果放任自流, 容易使其被所在的地方或被监督机关所“简化”而走向同化。为此上级检察机关和辖区基层检察院要加强对派出机构的监管。要规范派出机构的授权范围, 法无明确授权不得为。派出机构人员的行政职务由基层检察院直接任命并报省级院备案, 同时建立并落实派驻检察干警的定期轮岗交流制度, 一般以五年一届较妥当, 同检察长换届同进退。

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工作汇报 篇3

一、通过四项举措,进一步化解矛盾

以绩效考评为抓手,统筹兼顾,全面落实黑龙江省人民 检察院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通过具体的业务工作来化解矛盾。工作中,我们要在确定专人抓绩效考评工作,定期对各条线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检查和整改的基础上,建立涵盖各项工作的责任倒查制度和定期工作述职、汇报及奖罚制度,在创新上动脑筋,在提高上下功夫,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化解检察环节的各类矛盾纠纷。

完善涉检信访长效工作机制,强化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按照中央新的“严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电信诈骗犯罪、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两抢一盗”犯罪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和社会面巡逻防控力度,又着眼于消除矛盾、促进和谐,深入探索和规范刑事和解、量刑建议、附条件不起诉等办案新方式,健全完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把从宽处理的每一件案件作为有效消除社会矛盾的具体实践。通过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的涉检矛盾化解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有效化解积案、加强源头治理的工作机制,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深入推进涉检信访风险评估机制,对侦监不批捕,公诉不起诉,反贪、反渎撤案,民行不抗诉以及刑事申诉、赔偿决定等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对拟做出的处理决定进行可行性分析,形成风险预测报告,及早发现案件的潜在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避免涉检信访的发生。

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流程,强化信访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操作流程和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受理的每一起案件,通过信访风险评估,积极与公安、法院及当事人所在社区等单位密切联系,认真做好化解矛盾和息诉罢访工作,力争减少或杜绝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环节涉检信访案件的发生。逐步形成加大办案力度与矛盾得到化解相统一的工作理念,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贯彻执行干警执法档案制度;全面推行以案说理和释法说理工作,尤其是对当事人及其亲属,耐心做好法律解释、政策宣传、思想疏导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社区检察联络员的作用,依托社会“大调解”机制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通过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要根据上级院工作部署和绩效考评的引领,将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到科室和个人,并充分发挥反贪、反渎、技术、监所等部门的协作一体化机制及反贪、反渎、政工、纪检、办公室的监督保障一体化的作用,整合全院办案力量,形成办案合力,着力查办群众署名举报、联名举报、长期举报甚至引发群体上访的职务犯罪案件。同时,要加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力度,寓预防于办案的始终,在办案中加强犯罪分析、对策研究、预防建议、警示教育和预防调查、宣传及咨询等工作,建立健全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促进四项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

检察工作要在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全县确定的“突出三大重点、实施四大工程、深化五项改革、力求六个突破”的工作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服务。

以和谐建设为主线,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意识和措施。在项目建设、工业发展和产业培育三大重点的服务和监督管理上,通过对项目建设的有效监督来拉动全县投资增长,通过进一步优化工农业发展环境来推动经济转型,通过向县委、县政府提供具有实践性和可行性的法律意见和建议来服务产业培育并带动农民增收。全面监督实施“四大工程”,即统筹监督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协调推进社会建设工程、强化监管财政保障工程、全力实施民生建设工程,确保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全面落实并健康运行。

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保护特殊人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惩戒、防范功能,因地制宜确定打击重点,坚持哪一个时期、哪一个地方、哪一类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哪一类犯罪,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实现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有效性。主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开展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对排查出来的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犯罪案件,适时介入侦查,依法快捕快诉,及时、准确、有力地打击。密切关注社会治安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预防犯罪的建议,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结合办案加强法制宣传,广泛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增强公民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积极探索创新参与社区矫正的有效途径,逐步完善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社区矫正各个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保证社区矫正依法公正实施。密切与司法部门、派出所和社区的配合,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和帮教工作,为刑满释放人员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困难提供法律援助。积极探索创新刑事受害人救助等工作机制,注重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为救助对象和未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心理疏导和法律服务。

围绕青少年法制教育,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依托检察职能,继续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专人办理机制,深化亲情会见、回访帮教、分案起诉等制度。依托“青少年维权岗”,延伸检察维权职能,加强与“关工委”、学校的密切配合,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依托法治副校长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共青团、学校、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密切配合,加强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共同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依法打击网络犯罪,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在依法打击网络犯罪的同时,高度重视检察门户网站建设和维护,充分发挥网络宣传阵地的正面引导作用,防范门户网站受到恶意攻击,按照定西市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突发公共事件宣传报道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强宣传报道,杜绝损害检察机关形象的事件发生。认真做好日常网络舆情检索与收集工作,及时将舆情内容上报院领导,以便及早、及时处理,同时积极与相关媒体协调沟通,做好日常网络舆情掌握与应对的工作方法。

三、争取四项突破,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强化诉讼监督,进一步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强化刑事立案监督,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办案和被害人控告来发现案件线索的方式,通过深入公安派出所了解受案情况,从治安处罚案件和劳教案件中发现立案监督线索,解决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等问题;强化侦查监督,加强追捕、追诉、漏犯、漏罪工作,重点对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不予批捕案件的动态跟踪监督;强化审判监督,既加强对量刑畸轻案件的法律监督,又加强对量刑畸重案件和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案件的法律监督;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深入推进民事检察介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方式,尝试支持起诉工作方式,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方式及以行政诉讼监督引入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新模式,优先审查办理社会弱势群体的申诉案件和侵害公共利益影响和谐稳定的申诉案件,全力促进社会和谐。

扎实开展检察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升执法公信力。通过“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提升执法公信力”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干警牢固树立廉洁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大力弘扬“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切实做到“四个在心中”,坚持做到秉公执法、廉洁办事。制定争先创优活动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广大干警办好案、办大案、办铁案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廉政责任制度和责任倒查等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在干警中不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严肃查处检察人员违纪违法案件,坚决防止和纠正检察环节不公正、不廉洁问题。建立干警执法档案,深化代表联络工作,继续坚持向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汇报,主动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努力改进检察工作。

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通过建立检察门户网站,开设检察举报、宣传窗口,公布 举报电话,方便群众举报、控告和申诉;建立案件信息查询系统和行贿档案查询系统,把所办案件的非涉密信息向社会公开,方便人民群众查询;印制《检务公开手册》分送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各部门领导、人民代表、各界人士等,并在“举报宣传周”、检察开放日等宣传活动期间向广大群众散发。探索建立当事人申请予以公开制度,建立检务公开大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争取各方面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坚持把法律监督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工作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决定和要求,坚持重要工作和重大案件及时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汇报,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检察工作。对于人大及其常委会交办、转办的案件以及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及时办理并随时报告进展情况,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进一步加强与政法各单位的联系沟通,注意改进监督方式和方法,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权威。(作者系黑龙江省绥棱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绥棱县人民检察院概况现有检察专项编制51个,实有干警47人。班子成员有8人,其中正、副检察长5人,政治处主任1人,反贪局常务副局长1人,办公室主任1人。全院有检察官31人(包括正副检察长5人,检委会委员6人,检察员20人),法警5人,无法职人员 11人。全院在职研究生文凭3人,本科文凭41人,大专文凭3人。全院正副科级干部21人,其中在职正科级11人,在职副科级6人,退长还员正副科级各2人。

绥棱县人民检察院设有14个科室,分别是政治处、办公室、侦查监督科、公诉科、反贪局、反渎局、监所科、民事科、控申科、研究室、法警队、纪检组、上集检察室,双岔河检察室。

2008年吕振元同志任检察长以来 ,在绥化市人民检察院和中共绥棱县委员会的领导下,绥棱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

2008年,绥棱县人民检察院被中共绥化市委政法委评为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建设先进单位、正规化管理基层推进年活动先进集体。

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绥化市人民检察院评为目标考评工作先进集体。

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工作汇报 篇4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们新城派出所在各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和指导下,抓住“三项建设”这个重心,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核心,紧紧围绕“853”工程建设使“三项建设”工作持续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公安工作任务,为辖区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大跨越式发展,信息导侦、信息防控、信息研判引导警务实战。每日警情分析,每月警务信息研判,案件高发时期定点剖析,根据研判结果进行勤务布警,警力投放上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强势推进以派综系统建设为重点的信息海量录入,以责任区民警为主力军,明确采集任务,规范采集流程,保证采集质量,累计访问系统5000余次,录入信息40000余条。同时注重信息深度应用,落实旅馆业信息系统和网吧实名制信息录入,利用信息录入和比对先后抓逃犯5名。不断加大信息工程建设,开通派出所网上博客和民警QQ群,在派出所门前安装LED显示屏,辖区95%以上内部单位安装了监控探头,按照服务侦破案件和治安防控工作需要,通报摸底拟定了63个公共点,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二、以“大走访”开门评警为抓手,不断净化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措施,拉近了与辖区群众的距离,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一是充分发挥警务室的桥头堡作用,各警务室召开群众座谈会64场次,参加群众12000余人次,更新黑板报72次,悬挂标语横幅35条,发放安全防范提示单8000余份,利用春节时机派出所印制年画2000份,由警务室民警发放到辖区老百姓家中,走访家户300余户,单位、学校、企业100余家,现场为群众解决问题65件,发放居民身份证300份,办理或代办暂住证400个,开通了派出所博客,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对派出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的能力,一年来破获刑事案件216起查结治安案件146起,全年打击处理100人。其中逮捕47人,追逃15人,行政拘留30人,取保候审6人,劳教1人,警告4人,强戒1人,社区戒毒11人;三是创新行业场所管理。我们坚持定期整顿、统一清查,严惩违法违规经营,肃清各类藏污纳垢的土壤,严格行业场所管理,规范旅馆业依法经营。一年来开展治安清查工作6次,行动共出动警力870余人次,清查旅 馆72家,网吧12家,查验身份证426人,发放禁止营业通知书5份,整改通知书24份,当场处罚旅馆25家,查处非法家庭式歌厅1家,黑旅馆1家。对辖区各类礼品回收、名烟名酒店、二手手机、电脑维修店加大管理力度,切断犯罪分子的销赃渠道,服务现实斗争,通过阵地控制成功破获陈某等三人系列撬砸车窗盗窃车内物品案件41起;四是创新重点治乱工作,积极开展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明确了2个重点整治项目,一是经适房、廉租房周边社会环境整治,妥善处置阻挠重点工程的案件及群体性事件;二是盛世阳光超市门前的停车位建设及规范管理问题。目前,通过不懈努力,整治工作初见成效。经适房、廉租房警务室成立,副所长王延超兼任警务室民警,警务室各项规章制度已全部建立,并挂牌上墙,相关工作人员已全部到位。盛世阳光超市门前的停车位已基本建成,落实专人管理,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篇5

今年以来,xx乡党委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统揽,以实施基层党建“八大工程”为重点,按照“夯基础、促规范,抓重点、求创新”的工作思路,健全机制,靠实责任,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建示范点“333”创建工程方面,整合移动、计生等部门宣传牌,制作更新党建宣传版面5块,在高新公路沿线书写宣传标语22条。按照一村一品牌的要求,确定xxx为群众教育示范点,整合xx乡文化站建设项目,为xxx村配备电脑、投影仪、VCD各一台。目前已组织群众观看党参种植栽培技术4次;确定xxx为便民服务示范点,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办理为群众代办证件、批申请28件,同时依托15万元扶贫互助社和省工商联帮扶的15万元“发展基金”,按照3户联保的原则,为村民提供最高5000元的无息贷款,截至目前,共发放互助社资金9.5万元,“发展基金”10万元,为群众发展党参种植提供了资金支持,有效改善了群众筹资难问题;确定xxx为村阵地综合功能发挥示范点,整合人口文化大院建设项目,配备图书2000册,并对村阵地外墙瓷砖贴面,现已完工;确定xxx为“村校”联建党组织示范点,通过选派本村热心教育事业、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为学校兼职教师,成立红门子和慢寺干小学2个党支部。

二、村级阵地建设巩固提升方面,结合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争取联系单位最大支持,筹措资金4.8万元,对7个村阵地进行粉刷,目前已完成xxx阵地维修,xxx村阵地粉刷。

同时,乡政府筹资18万元,新建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的xxx村阵地,目前已完工。

三、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全面推行“双诺双评双挂钩”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重点将党建、计划生育、产业结构调、劳务输出整等工作进行细化,由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向乡党委、政府承诺,向本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承诺。3月20日前各村已完成双诺,并报乡党委完成批转。对没有完成季度工作任务,群众反映强烈的龚家坪村、河底村班子进行调整,对胜任不了工作的村书记和文书进行免职。实施村干部素质培养工程,健全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和村干部后备队伍培养机制,重点围绕,廉洁自律、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药材种植等内容进行了培训。有效提高了他们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加强乡党校硬件建设。筹资2.5万元,为15台电脑接通了光纤,配备52英寸液晶电视1台,使干部能够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在网上学习,并通过集中讨论、交流发言等形式,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强了工作效率。二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种植大户、致富能人、教育、卫生、协会等人员和行业中发展党员。目前,在教育系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名,卫生系统3名,种植大户3名,致富能人2名。三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整合省工商联帮扶资金1.5万元,租用骆家沟村闲臵耕地7亩,组织全乡72名干部育苗5亩、种植党参2亩,建立了xx乡党员干部学用转化实践基地,锤炼了干部的党性,增进了与农民的感情,提高了农村工作能力。同时,邀请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和甘肃伊真堂药业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对150名农村党员进行党参种植培训。三加强党内关怀机制。利用省工商联

助学基金,先后为蔡家坪、骆家沟村3名贫困党员学生各发放3000元。对“5.10”暴洪灾害受灾党员发放慰问金5000元,对25户残疾贫困老党员进行结对帮扶,确定明年个人帮扶物资必须在1000元。

五、党组织建设方面,按照“五个一”和“五个好”的要求,确定了全乡晋档升级的16个基层党组织中,2个定为A级(xx乡党委、xxx党支部);8个定为B级(机关党支部、xxx党支部、xxx党支部、xxx党支部、xxx党支部、xxx党支部、xx学区党支部、xx中学党支部);4个定为 C级(xxx支部、xxx党支部、xxx中药材协会党支部、xxx养殖协会党支部);2个定为D级(xxx党支部、xxx党支部)。全乡各党组织晋档升级实施方案全部完成。并报乡党委完成了批转。力争年内彻底消除D级。同时,积极创新党组织设臵力度,依托万亩党参种植产业链,实行“企业+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了由6个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组成的xx乡诚信党参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六、村级经济发展方面,结合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积极争取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与甘肃伊真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1万亩党参种植订单合同,目前已订单到户、到地块1189户10105亩,按照最低保护价20元/公斤计算,xx乡仅党参种植收入为4000万元,人均收入近4000元。完成xxx、xxx、xxx村共计35万元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的管理使用和借贷办法,采用3户联保的方式,为80户党参种植户发放了无息贷款。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以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年为重点,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突出转好村阵地建设和功能发挥、村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党组织设臵、党员队伍建设等

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汇报 篇6

组织建设年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

县委组织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州委组织部《全州组织部长暨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部署和全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县委杨俊书记关于《在全县组织工作、人才工作暨基层基层组织建设动员年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县委组织部***同志关于《深入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为“加速发展、赶超进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等相关会议、文件精神,我办及时复印发放到每个干部职工手中,并于2011年3月8日和2012年3月14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集中学习座谈会。会议由罗永光主任主持。会议就我办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及全体成员如何履行好职责、如何做好自身党组织建设,如何做好各方面人事考察考核工作和形成制度,如何落实会议精神做好基层党组织制度改革创新等事项进行了讨论,并要求全体职工都要积极探讨,各股室拿出确实可行的方案等,同时要求干部要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改进工作作风,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形象良好,思想开放,工作水平高的旅游干部队伍。

***************办公室

学校管理组织建设的三项基本策略 篇7

一、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要求,优化组织配置

现代管理学已经证明:组织结构对实现组织功能和达成组织目标,有着决定性作用,“系统结构,它是决定系统功能的根本因素。因此,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有序,则功能高效;反之亦然”。随着现代组织功能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根据组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要求来优化学校管理组织的配置,主要是要正确处理以下四对关系:

1.基本功能与常设岗位

学校管理组织的基本职能是管理学校,做好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学校管理工作,完成立德育人的任务,服务师生,做好后勤安全保障工作。据此,学校管理组织中常设岗位,除校长之外,应该有教育教学管理岗位、后勤安全管理岗位,并设置不同层级。

2.特殊功能与特设岗位

组织的特殊功能产生于自身的特殊需要,如创建特色学校,要成立创建办公室,专门做好学校创建工作,可增设一名副校长或主任来做这项工作。特设岗位如果是长期需要,也会成为管理组织的常设岗位,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如学校的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工作分管副校长,在学校教科研活动成为广大教师的工作常态时,就会成为常设岗位。

3.功能实现与人员选择

人是有特质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环境的制约,人只有与环境相适,才能尽其才。合适人选对岗位功能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要因岗择人;但有时也可以根据某位成员的特殊才能,特设岗位,充分发挥其特长,为学校发展做出特殊的贡献, 如特色体育学校的创建,就需要特色体育方面的人才。

4.功能变化与结构调整

“当外部环境、技术规模或竞争战略发生变化时,组织结构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管理者面临的挑战是要懂得如何通过设计组织结构来实现组织目标”。如学校在起始阶段可能目标单一,管理组织只需要一种简单的结构,但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张、人员素质的提升、外界要求和支持的提高,学校发展战略会变得更有雄心,目标会调整到更高一层次,目标系统会更加复杂,组织功能要做动态调整,组织的结构必然要随之变革。

二、根据系统内外相互作用的规律,协调组织关系

依据系统内外相互作用原理,要求在学校管理组织建设中,以优化组织发展环境、增强组织总体素质为价值取向,提高对协调组织关系的重要性认识,明确组织关系建设目标,做好组织内外两个方面关系的协调工作,为学校管理组织建设创造外在有利条件,增强内在发展实力。

1.明确组织关系发展目标

优化组织内外关系,要坚持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普遍联系的观点,“系统的相关性,是指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特性”。学校与社会上其他群体、政府职能部门之间, 学校管理组织与学校内部其他组织之间,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与孤立;二是整体性观点,要从整体性观点来看待组织内的每个岗位及每个岗位上的每项具体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都要统整到组织目标的实现上来;三是有序性观点,有序是组织工作高效的保证和表现,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是组织形成有序结构、高效工作的重要途径。据此,学校管理组织建设应该以和谐共赢为旨归。

2.优化组织发展的环境

学校管理组织的外部关系主要有三类:一是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代表学校与其他学校或机构之间的关系;三是与校内其他组织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对上争取,要做到积极主动、保持特色优势;平行交往,要秉持“平等、合作、交流、共赢”的原则,带着诚意加强信息交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校内沟通,要兼听包容、履职增效,争取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支持。

协调外部关系,根本目的是为学校管理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而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学校管理组织成员在与校外组织交往时代表学校,要宣传学校的正面形象,为学校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物质资源和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与校内其他组织或群体交往,要宣传学校决策层的正确意图,增强组织集体在教职工中的形象地位,增强校内的凝聚力,带领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一心一意谋发展。

3.增强组织素质

“所谓组织素质,是指一个组织所具有的潜在的品质与能力。潜在的品质主要包括所具有的价值观、凝聚力与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目标的认同感;潜在的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的智商、组织的学习能力和组织的应变能力”。组织素质是组织目标能否有效实现、能否获得高绩效、能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协调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组织素质。 “在要素与联系都变化的情况下,其要素所引起的结构改变也大大少于联系所引起的结构改变,因此可以说,系统的结构主要取决于要素的联系”。管理组织成员之间的良好工作关系和情感关系,都会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和成员的组织承诺。

协调学校管理组织的内部关系,要合理岗位设置与明确隶属关系,科学分工,规范职责,并建立管理组织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以“尊重与信任、独立与沟通、支持与制约、竞争与共赢”的理念指导组织内成员之间的交往行为,形成积极进取、有序高效的工作状态。

三、根据组织适应环境的需要,促进组织发展

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组织进行调整适应,才能“适者生存”。组织在自我调适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发展方向:消极地避让和积极地进取。积极的调适,有以下三点要求:

1.将学校管理组织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对外在的环境变化和自身的发展需求有一个清晰的知觉状态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价值在于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组织的学习能力是组织智商的重要内容,是组织所具有的潜在的品质与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典型特点是在工作中学习,以学习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习型组织了解并能接受外界的变化,能正确地调整自身发展方向,通过有效学习能掌握应对外界变化的技能,因此学习型组织及其成员努力地思考自己及组织“未来要什么、当前是什么、过去有什么、现在怎么办”的问题,“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学习型组织是学校管理组织建设的最佳追求,同时,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在过程中促进组织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2.建立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组织内部动态调节机制

首先,根据组织的内外要求进行调整。在组织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作目标与工作内容、成员的成熟度、成员之间关系等都会发生变化,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就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如组织成员成熟度提高,则管理方式应倾向于民主化。组织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则相对较复杂,如教育政策变化、家庭要求及社会环境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都会给学校管理组织提出新的要求。

其次,明确调整的内容。组织调整的内容主要有学校管理组织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结构组成等。学校管理组织的思想观念,主要指学校管理组织中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念,影响着办学方向和领导行为。组织内部行为方式影响到组织各成员或要素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组织对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开放的还是封闭的、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开拓进取还是得过且过等。组织结构改变表现为组织的重组、管理层次与幅度变化、岗位职责内容更新、运行机制的重新设计等,例如,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而增设教科室带来组织运行机制的变化。

最后,选择合适的调整方式。组织调整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 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越强,其保持和产生新的能力就越强。学校管理组织的自组织行为有:被动“顺应”,当外界和内部有新的变化和要求力量较强时,组织按照要求对自身做出调整变化进行适应;主动“同化”,当组织自身略作调整就能适应外界和内部的新要求时,组织会将这些新要求吸纳到自身结构中, 如同耗散结构论的“吞并融合原理”;在“顺应”和“同化”之后组织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新的有序结构,这种新的结构较前有所进步。他组织行为是借助外力进行调整的方式,如学校管理组织接受上级督导评估、校内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评议,借助专家诊断来发现问题,最为典型的形式是通过教育行政管理方式对学校管理组织进行人员流动和结构重组。

3.抓住机会,主动组织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现适时的跨越式发展,需要主动地组织变革。组织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组织变革也在不断地发生,所以说变革是组织的现实,组织的发展史,就是组织的变革史。

实现学校管理组织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敏锐地抓住学校发展机遇,在这些重大的活动中提升组织的整体素质,如学校标准化建设、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建设等。其次,从教育思想、制度建设、行为规范、培训与提高等方面,提升组织成员的个体素养与组织的整体素质,使实施组织变革成为学校管理组织的内在需求和自发行为。再次,要有计划地发起变革行为,学校管理组织的变革应做出充分论证、精心安排,如库乐特·卢因(Kurt Lewin)提出组织变革的一般理论———三步骤变革过程:解冻———变革———再冻结,对学校管理组织的变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最后,要认识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果因校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切忌急功近利,贪大求洋,盲目推进, 一定要符合组织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方向,过犹不及,跨越不当,则走向另一个极端———组织崩溃。

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篇8

***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市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科室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党建工作,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这一工作思路,从最基础的工作着手,从壮大基层组织着眼,扎实工作。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规范化建设、党员教育、发展党员,创新推广等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篇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网址为--未经过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 后果自负]

一、建好队伍 优化班子

2005年是村两委换届年,为建好村干部队伍,优化村两委班子,***镇党委政府未雨绸缪,于7月份便开始对上届村两委会班子考核摸底,组织两个专班,深入村组,细致调研,为村两委会换届准备第一手资料。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一是成立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纪检、组织、计生、综治、安检等分管领导为成员,由纪检书记牵头,负责具体工作。二是抽调人员,成立专班。根据考核需要,从政府机关和相关部门抽调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精的工作人员参与,分别由纪检书记和组织委员带队。严格程序 规范操作。为使考核工作公平、公正,领导小组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工作程序。一是必须做到两个结合,即随机走访与定向座谈相结合,测评与问卷相结合。二是考核程序规范。先由村书记、主任代表村两委实事求是向村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述职,报告任期内主要工作,存在的问题。三是与会人员对干部进行测评,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四是定向座谈,所有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全部参加。五是随机走访,集体反馈。六是推荐干部。七是进行资金审计,期间村干部不得外出,集体经济只收不支,必要时将公章和账目封存,审计结束向群众张榜公布。严明纪律 从一而终。为使考核工作顺利进行,领导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要求。一是不准向考核对象透露测评和推荐结果。二是不准向考核对象透露座谈人姓名和反映的问题。三是要求与考核对象有亲属关系的主动回避。四是考核不完,班子不散。

10月中旬开始,村两委换届进入实施阶段,按照“注重实绩,德才兼备,加强引导,群众公认,两推一选,党委票决”的工作方针,成功产生了13个村支部委员会,考核任用了两个村级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了13个村民委员会。换届后的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更趋优化,梯次搭配更加合理。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4岁,比上届下降两岁,其中50岁以上和40岁以下各占30%;高中以上学历占40%,初中以上占60%,党员村干部达100%,两委交叉任职率占95%,新任职干部占27%,形成了以老带新,以长带幼,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党性过硬的强有力的基层战斗保垒。

二、建好阵地 解决“三无”

阵地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阵地是有效载体,在基层组织建设中起基础性作用。没有阵地,就不可能有必要的硬件配置,组织建设就成了真正的纸上谈兵。***镇基层组织建设一直落后于全市各乡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硬件的落后,造成创建意识落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抓基层组织建设当从硬件抓起,首先解决“三无”问题,让办公有场所,活动有阵地。在普九达标前,***镇没有一个村有真正的村部,在普九过程中,部分村借建校之机,搭建了村部,但最多也就不足20平米,一间房,一张桌,一把椅。近年来,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大部份村办小学被撤消、合并成中心小学,校舍闲置。但由于债务问题造成闲置房屋不能很好利用,有的甚至遭到破坏。

2005年以来,为解决“三无”问题,党委、政府采取“理清债务、划清权属、协商购买、分期还债、维修与改建相结合”等有效措施,有8个村阵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一是对校舍完整,桌椅配套的学校,在理清债务,划清权属的前提下,由村委会做出承诺,与村民(债权人)达成分期化债协议,不再干预房屋的所有权和使用问题。二是协调借用的办法解决“三无”问题,将原倒闭破产企业闲置不用的房产通过政府协调的方式借用给所在的村。三是维修与改建相结合,将原有部分村的队厅(仓库)进行维修改建,解决“三无”问题。四是有条件的兴建村部,我镇的××属库区村,经济条件较好,原村部在172线下,南水北调大坝加高蓄水后背将被淹没,现已作好新村部的规划选址工作,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计划秋季农闲时动工兴建。

三、整体联动 促进村级规范建设

为加快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镇委专门制定了村级规范化建设计划目标。计划从2005年起,分三年三批次,将所有的村建成阵地规范、制度健全,活动正常、效果明显的、基本满足党员群众要求的村级组织。

第一批自去年11月份开始,选择硬件设施较好、干部素质较高、交通便利,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先行一步,在此之前,镇委组织城区参观、学习、考察。期间,村书记们在一起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我们主要学习先进村在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规范化建设等涉及村级管理、建设、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学习,增强了我镇村干部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的信心和勇气,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为村级规范化建设消除了干部的顾虑心,激起了干部的进取心。学习回来,镇委又专门组织召开了村干部座谈会,参观学习的干部谈了学习感受,各村书记都纷纷表示要学先进,赶先进。

[本篇文章

来源于大*秘*书*网-网址为--未经过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 后果自负]同时,为鼓励各村积极参与,共同提高,整体推进,镇委研究制定了相关激厉措施。一是免费组织参观学习。二是制定统一的建设模式和相关制度建设内容。三是按村级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补助。并强调各村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攀比,不排队,不硬性规定标准。

四、强化教育 提高党员素质

党员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是共产党员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本色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一是认真执行党的各项纪律,坚持党的各项制度,让党员时刻保持较高的政治责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宗旨意识。二是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经常性教育以支部活动为主,注重发挥党校培训阵地作用,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的要求。三是注重理论学习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党员教育最终目的是要让其体现思想上的先进性,行为上的模范性,发展中的先锋性,经济建设中的带动性,党员不能仅是思想上的党员,要体现在其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上。四是自我教育与群众教育相结合,让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到党员教育中来,发挥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五是正面教育与处置不合格党员相结合,坚持积极的教育方式,以正面教育为主,同时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加强警示教育。六是加强对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干部在党员群众中的影响力,对不作为、不廉洁、不团结的干部进行严肃批评和严格管理。2005年,利用各种形式培训党员1500人次,评议党员450人,表彰党员30人,表彰支部5个,取消预备党员2人延长预备期2人,党员村干部诫免谈话1人,停职(3个月)1人。

五、坚持标准 慎重发展党员

2005年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突出了五个工作重点:

一是把后进村和经济欠发达村作为重点。经济越是落后,越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在这些村发展一名党员,就是树立一面旗帜,就能带动一批群众。二是把多年未发展党员的村作为重点。***镇目前有一部分村多年未发展党员,党员结构严重老化,四五十岁的党员就是最年轻的。三是把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当前,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复员退伍军人,大多不愿再回乡,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也不是很强烈。对此,镇党委组织户籍在本镇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复退军人,一方面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向他们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带领他们到全镇历年来的优秀党员家中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作为党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把35岁以下青年作为重点。五是把农村的致富能手作为重点。按照双向培养的要求,既要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还要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镇党委加大对农村致富能手的培养力度,安排他们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乡土拔尖人才培训,组织到其他乡镇的党员双带基地学习。05年发展的7名农民党员中,有2名是贫困村青年党员,35岁以下3人,大专学历1人,3名农村致富能手。如***村的高金墙、黄川村的赵士金原来都是村里的能人,带头致了富,如今加入党组织后,表示要带领全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此文若非在大=秘=书=网=站-出现,那均为抄袭,找文章还是到,更多原创]

六、推广创新成果,促进村务公开

巩固农村党员“一册双评”活动。全镇农村无职党员有410多名,通过实施“设岗定责,分类管理”活动,有280多名党员分别上岗,在科技致富、文明新风、村务管理、信息传递等岗位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狠抓了“双票票决”制度的推广实施。2005年上半年,***镇新发展党员10名,其中农村党员7名,全部按双票票决的形式产生。同时,***镇党委将票决制引入到党委议事的表决程序中,在发展党员及其他重大事项的表决中一律采用票决制。继续深入开展 “三争一促”活动。把“三争一促”活动作为今后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精心部署,深入实施,开展了深入的调研活动,摸清了当前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争创步骤和争创重点,“三争一促”活动已取得了显著效果。狠抓农村“双建双带”活动。在巩固已有农村“双带双建”基地的基础上,05年又兴建三个基地,其中一个市级基地,带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脱贫致富。普及村级事务民主“听证”会活动。在试点的基础上严格程序,加强指导,从宣传发动、村两委的工作报告、听证项目的实施方案到会议程序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实效,通过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和精心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认识,调动了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种长期坚持的、民主参与的村务管理制度。

七、深入持久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目前我镇党员先进性教育集中阶段基本结束,各支部结合整改提高,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契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优化产业结构,整治村容村貌,强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迅速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去冬今春,新修旅游路5公里,改扩建公路12.5公里,上马村村通公路两条22.5公里,覆盖全镇14个村场。高标准开发产业基地450亩,在这些活动中,广大党员群众和党员干部无不发挥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

八、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个别差距较大。

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三是对党支部、村干部、党员的管理力度还不够,尤其是新形势下,如何更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缺乏更进一步地探索。

四是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还不够,党校教育培训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党员电教普及程度不高。

五是农村党员外出流动现象日益严重,党支部管理难度大。

某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篇9

2006年某镇党委认真贯彻地委扩大会议和县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地委的安排部署和县委的总体要求,基层组织建设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定思路,围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创建五好党委定目标,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办法,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我镇的基层组织建设及三级联创工作和今后的工作思路做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某镇位于天山北麓,沙湾县城南36公里处,全镇总面积7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7万亩,总人口1.13万人,农业人口 8468人,属农牧并重、农牧结合发展经济的乡镇,畜牧业发展主要以养羊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有粮食、番茄、饲草等。2003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29亿元,完成农业税附加116.6万元,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5071元。我镇现有党支部34个,党员376人,其中村党支部19个。全镇有站所 19个,站所、企业中建有支部11个,有学校6所,学校建有支部4个。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三级联创”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三级联创”活动稳步开展。按照地委的安排部署和县委的要求,我镇及时成立了某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对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及“三级联创”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抽调了23名干部组成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分赴各村、各站所、学校指导工作。同时还与34个党支部、19个站所、6所学校签订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书,对各阶段工作任务、工作重点进行了细化、明确。另外专门成立了基层组织建设督察组,对各阶段工作进行了多次督察。

(二)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完善工作机制为切入点,不断把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引向深入。

1、狠抓班子建设,实施“堡垒”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核心。

(1)、以创建“学习型”班子为切入点,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今年年初,县委组织部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实施意见,镇党委认真贯彻和执行,在班子建设中能够坚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首先,镇党委率先垂范,制定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自学制度,改进了学习方法,班子成员每次学习都找差距、谈体会,并结合当前工作展开讨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党政机关站所干部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的学习教育。今年以来共集中学习14次,学习内容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宪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级组织规范(试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决定》、一事一议制度等,每人都按要求做了读书笔记,撰写了学习心得。通过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不断改进和改善,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为基层组织建设打下了思想基础。

(2)、以创建“调研型”和“创新型”班子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在大力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努力探索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的同时,我们努力在一些重点课题上认真探索和研究,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专门制定了《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实施方案》,提出了要求,列出了课题。按照要求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党政领 导亲自下到各村、单位展开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一年来,我们先后完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级联创”活动的结合途径》、《实施五个突破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关键》等调研课题。抓好我镇基层组织形式创新、体制创新和农村行业协会的组建推广工作。认真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问题,特别在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上,从单纯的研究到制定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如,今年我们重点解决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问题,在上八家户、白碱台子等村试点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制,探索对村党支部书记管理办法,切实提高了村干部素质,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康发展。结合本地实际,及时调整思路,建立了一批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通过行业协会和经纪人信息灵通的特点,把握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通过经纪人与企业和农民签订合同,把企业与基地有效地连接起来,疏通销售环节,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便利。目前全镇已建成5个协会,其中3个种植业协会,1个养牛协会,1个个体私营协会,另外还有一个信息办公室。当前协会已成为搞活产品流通的重要力量,已有56名农副产品、畜产品等各类经纪人,包揽销售了全镇50%的玉米、土豆、黄豆等农产品,40%的畜产品,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以作风建设为切

入点,努力创建“服务型”、“实干型”班子。今年镇党委、政府扎实做好服务工作,党政班子每个成员都包片包村,并建立联系户,全镇党政机关、站所近百名干部都联系有村有户。春耕生产及田管期间,工作队员、站所干部职工都服务在生产一线,在春耕春播、结构调整、畜牧业生产、解决农贷资金等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播种期间全镇机关干部、相关站所都能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解决农户遇到的各种困难,保证了春耕工作的顺利完成。

2、以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力,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为根本,实施“先锋”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党性纯、作风正、素质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1)、集中力量作好村队合并,整建后序支部,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一是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合并经济薄弱、人口稀少的村队。今春合并了阿合德尔村和小分地村;二是根据2003年党建考核情况,镇党委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了十三户、金河畔、白滩等村为后续村队,并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建责任人和整顿时限。通过努力,上述村队的工作已明显改观,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增强,工作能力提高。

(2)、加强党员教育,改革教育形式,逐步构建党员电化教育。全镇已有18个村电教配套配备齐全,配备电视机的村已占全镇村总数的92%,为开展党员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3)、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大力开展党员责任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设立了120个党员责任区,广大党员通过设岗定责和责任区,找到了发挥先锋作用的载体,起到了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全面推开,各村通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设立政策宣传岗、科技推广岗、治安调解岗、扶贫帮困岗、信息传递岗、村务监督岗和小康建设示范岗等,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以岗定责,定期评岗,把维护党员权利与党员履行义务有机统一起来,初步建立了新形势下农村无职党员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先进性的有效机制。二是开展了党员五带头活动,将党员分为村队、站所、机关、企业、学校五种不同类型,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不同的岗位,找出发挥作用途径。如农村党员五带头是: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做致富的模范;带头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种植业,做先进生产力的模范;带头缴纳各项税收,完成各项任务,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带头扶贫帮困,树文明新风,作共同富裕的模范;带头做好思想教育,解决矛盾纠纷,做维护农村稳定的模范,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被我镇多次评为优秀党员的曾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曾有信,他在自己走上致富路的同时,看到村里还有各别人还没有走上富裕,就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及时提出了“致富路上不让一户掉队”的口号,对贫困户进行了逐一排查摸底,分析贫困原因,制定出了帮扶措施,除了加大帮扶力度,还发挥先富起来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党员联系户制度,1名党员联系5户群众,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起到了带头、引路作用,把“穷枝”嫁接到“富树”上。三是加强了党员管理,严格按照《党章》和《发展党员细则》把好入口关,提高农村发展党员的质量。目前,全镇共有入党积极分子96名,2004年确定发展对象19名,已参加县党校培训15名,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已有10名经县委组织部审批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发展的10名党员中,女性1名,占10%,35岁以下7名,占70%,少数民族5名,占50%,农村生产一线8名,占80%,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民族结构趋于合理。通过加大党员队伍的管理力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明显的发挥。

3、以强化治本措施为保证,实施“规制”工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整章建制,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一是按照建立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要求,认真落实《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和“两推一选”制度,明确了各组织的职责,理顺了村两委关系。调整配强村党支部书记3名,下派挂职任村党支部书记1名,调整配套组织干部46名。二是坚持发展党内民主与党外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实施办法》,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共确定后备干部47人,平均每村2--3人。三是制定了《某镇党委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某镇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某镇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某镇重大事项社会公开制度》、《某镇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15项制度和规定,在党内积极发扬民主,凡是重大问题的决定和重大决定的出台,必须依照议事程序经过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通过。这些措施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我镇的民主化进程,在全镇上下营造出了一种弘扬民主、团结奋进、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镇党委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把围绕学习、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等方面的问题,作为班子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汇报思想状况,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指导和督促村队、站所领导班子开好民主生活会,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质量,运用民主生活会的成果,推动各级领导班子思想作风的根本性转变。6月26-27日镇党委组织全镇19个村开展了“民主日”活动,群众共提出意见和建议120条,其中当场答复、处理解决105条,限期协调各部门处理15条。

上一篇:《宫之奇谏假道》文言文鉴赏下一篇:主题班会――良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