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精选16篇)
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xx小学在全校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我校广大师生防艾知识水平,为遏制艾滋病传播与蔓延作出努力。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预防艾滋病工作
对于我校开展预防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活动。
二、主要工作
1、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共进行相关的知识学习,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利用学校广播站时间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并教会他们一些学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如何倾听,促进同学们交流,尊重别人,学会如何与人亲密相处,学会如何拒绝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良诱惑,提高自尊,将其学到知识融入预防艾滋病中去。
利用板报对预防的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1 活动及策略
1.1 加强部门协作, 促进政策实施
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黑龙江省卫生部门与省教育厅、团省委等部门进行紧密协调, 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在高校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的方案和实施办法, 动员高校的领导、教职员工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 调动了高校志愿者开展防艾宣传的积极性, 形成一批健康教育师资及志愿者网络, 逐步建立了防艾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长效机制。
1.2 营造支持性校园社会氛围
良好的社会、校园支持性环境对于在校师生、员工艾滋病问题的认知及反歧视态度的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2]。我们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及艾滋病烛光纪念日, 联合各高校志愿者开展规模较大的防艾宣传活动。在平时也组织高校学生在校园、社区发放宣传材料、红丝带, 开展义卖、志愿者招募、演讲比赛、防艾反歧视义演、防艾影片放映、办防艾图片展等系列宣传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008年由教育、卫生等部门牵头, 在省内高校、社会开展“预防艾滋病、反对歧视”作品征集活动。共收集文学类、平面设计类、宣讲类、舞台剧、影音等作品600余件。作品涉及安全性行为、关爱、志愿者以及艾滋病相关社会问题等主题, 无论从作品数量、质量和公众关注程度来看, 活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 倡导大学生树立“理解、关爱、反歧视”意识, 使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到广泛普及, 促进青少年行为改变, 为开展校园艾防工作建立起支持性的校园社会氛围。
1.3 同伴教育及知识技能培训
同伴教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目标人群的艾滋病干预实践。同伴间年龄相仿, 共同语言多, 增加了亲切感和可接受性。参与性知识教育方法气氛轻松、活跃, 从而保证了同伴教育的良好效果。在培训中, 开展了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同伴教育基本方法和个人自我保护技能的培训及方法探讨, 有效提高了高校同伴教育者开展同伴教育工作的能力, 建立起了坚实的防艾同伴教育网络,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及个人安全防护技能。
1.4 建立志愿者与阳性社区间的纽带
多次组织各高校防艾志愿者来到黑龙江省感染者组织的“丝路驿站”及农垦总院“爱心家园”探访感染者。高校志愿者们与HIV感染者建立了联系, 形成了义务帮扶伙伴关系, 与感染者们一起包饺子, 给他们送去温暖, 鼓励感染者重拾信心, 乐观生活。志愿者走上街头义卖, 为感染者们筹集善款。在活动中志愿者能更深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需求, 更多的了解国家政策为感染者带来的积极改善, 以及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2 结果及成效
多年来, 一系列的校园防艾反歧视健康教育活动, 已逐渐成为黑龙江省向公众进行艾滋病防治宣传、开展政策倡导、建立多部门艾滋病防治合作关系、开展社会动员、增强社会小组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活动中, 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团队相互配合, 使得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 同时也极大锻炼和提高了防艾志愿者的工作能力。
高校的防艾宣传活动, 赢得了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达到了促进高校师生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预防艾滋病、加强反歧视宣传、减少歧视艾滋病患者的目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到了95%以上。通过活动动员了更多志愿者加入到艾滋病防治的队伍。目前黑龙江省约有4万多名大学生先后参与了校园防艾活动, 形成了坚实的省内高校防艾志愿网络。防艾宣教系列活动多由媒体全程参与, 以高校为依托向全社会提出倡议并推广, 营造了关爱和谐的社会氛围, 增强了HIV感染者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 促使志愿者、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同关注和抗击艾滋病。
3 经验及体会
3.1 准确切入, 开创新局
高校防艾宣教工作初期, 要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利用大学生青少年的特点, 由团委、青协等青少年组织来配合开展活动。高校防艾宣教系列活动, 大多都是由省内各高校志愿者自行策划、组织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在校生参加, 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性, 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活动宣传力度强, 参与者接受知识快, 深入人心。
3.2 点面结合, 注重实效
在高校防艾健康教育中应坚持做到点面结合, 将经常性宣传和重点宣传结合起来, 既注重日常防艾相关知识的培训, 也要做好国际艾滋病日、国际烛光日等重大纪念日的防艾宣教活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教形式, 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参与意识。
3.3 加强协作, 坚持经常
省教委、团省委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积极参与, 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高校防艾工作格局。提高了高校各界对防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防艾宣教力度, 充分调动高校志愿者开展防艾宣传积极性, 建立高校防艾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 这对高校宣教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要求更高, 但高校的宣教活动也有其他宣教工作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然而, 高校学生流动性大, 很多健康教育师资容易流失, 如何保持宣教工作的连续性, 如何针对高校特点保障政策的持续性, 更全面地开展工作, 如何发展具备防艾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骨干, 建立高校防艾志愿者及师资网络, 确保高校防艾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持续规范发展, 将是应当正确面对和探讨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亮, 罗佳伦, 吴玉华.黑龙江省艾滋病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 22 (4) :128-129.
1.艾滋病(AIDS)
(1)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也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在这一时期,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高。
(2)血液传播: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被感染。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他侵入人体的器械,会感染艾滋病。
(3)母婴传播: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孕期、分娩时或产后哺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感染的机会为15%~50%。
在世界范围内,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我国,目前静脉吸毒和有偿供血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呈增长趋势。
3.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行为
(1)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血浆、白蛋白等);
(2)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或侵入人体的医疗器械,进行注射、抽血、美容、文身或治疗等;
(3)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4)不安全的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同性(尤其男性)之间的性行为、肛门性交、多个性伴侣等;
(5)患有生殖道感染或性病;
(6)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可在孕期和哺乳期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
4.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
测的意义
(1)及早了解感染状况。
(2)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自身
感染。
(3)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对方。
(4)尽早做出对婚育的选择。
(5)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后代的影响。
5.艾滋病病毒感染“窗口期”
(1)一般为1~6个月。此时,人体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已具有传染性,但血中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
(2)具有高危行为者,要分析是否在“窗口期”。在高危行为后仅一次艾滋病病毒检测阴性,还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需要在2~3个月后再次检测,方能判断是否感染。
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
(1)怀孕期间,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可能被感染;
(3)产后哺乳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乳汁感染婴儿。
2.艾滋病对儿童的威胁
(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1/3。
(2)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最主要途径。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若未获得治疗,大部分会在5岁前死亡。
(4)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育的儿童,将面临不能获得良好的呵护,沦为艾滋病孤儿的悲惨
境遇。
3.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
(1)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初产妇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经产妇相比,更易将病毒传染给胎婴儿。
(2)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A缺乏,可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3)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孕妇艾滋病病情加重,并增加母婴传播的机会。
(4)70%以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其中初乳的艾滋病病毒含量最高。
(5)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与产前检查或分娩方式有关。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进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人工破膜、羊膜穿刺术等操作、均会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
(6)妊娠期阴道分泌物中病毒的含量高。此时要减少性接触,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
1.孕期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时刻。
2.怀孕妇女都应尽早孕期保健,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咨询,并免费进行艾滋病检测,尽早了解自己的感染状态。有高危行为者更应接受检查。
3.不论HIV检测结果如何,都应改变危险行为,采取安全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4. HIV检测结果阳性说明体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产道、母乳感染给胎儿。
5.孕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应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危害,知情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6.决定终止妊娠的孕妇,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手术。终止妊娠后,可依病情需要积极治疗。
7.继续妊娠者,要定期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自孕期或在产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8.一定要住院分娩,医生助产时会避免侧切、胎头吸引、破膜、产钳助产等不安全的操作,以减少经产道感染胎婴儿的机会。
9.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或产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0.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11.对婴儿实施人工喂养,尽量不要母乳喂养,避免混合喂养。
12.婴儿在12个月和18个月的时候应分别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以确定婴儿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13.应同其他儿童一样完成全程计划免疫。
14.儿童应接受保健、生长发育监测。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要从婚前开始,准备结婚的青年男女都应接受婚前保健,获得咨询,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尽早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感染状态,慎重决定婚育。
2.学会正确使用避孕套,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以免对方感染。
3.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应慎重决定是否怀孕。
4.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因为不安全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5.杜绝毒品和一切不良嗜好及行为。
6.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或有危险行为的男女双方,尤其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
为进一步加强预防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向未成年群体滋生蔓延,扎实有效净化校园环境。9月22日,广西钦州边检站官兵深入驻地沙埠小学开展“远离毒品、预防艾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中,边检官兵向广大师生详细讲解了毒品的定义、分类、危害性,以及艾滋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等方面知识,并结合鲜活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学生对拒毒、禁毒、预防艾滋的认识。最后官兵还组织师生进行答题竞赛,提升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了广大师生对毒品及其危害性的认识,深受广大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我国已步入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据专家估计,我国有HIV感染者达84万人。目前仍无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对艾滋病的控制措施主要是预防,因此宣传教育至关重要。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现将和平校区防艾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的目的
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增强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以预防为主,全面做好艾滋病预防工作,从而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校园的安宁,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结合各种教育,渗透防治艾滋病教育,使学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宣传过程中,既面向所有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宣传,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提高所有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又重点加强思想道德行为偏常学生的教育工作,将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结合起来,努力做好预防教育工作。此外我校还将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多管齐下,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提高防治艾滋病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二、学校领导重视
对于我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成立防治艾滋病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将该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三、强化制度,重抓落实
自此项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我校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板报、广播、录像片、宣传图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获滋病的宣传教育。利用每年的艾滋病宣传日,开展专题讲座和专题活动。
(一)为规范化、制度化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我校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规划,制定并实施了领导负责任、责任追究制、督查评比制、教师业务培训制以及各项保障机制,学校每年都为学生配一套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艾滋病预防内容教材中就能体现。
(二)为了使学校健康教育课规范、全面、深入地开设,学校领导在经济、人力资源等政策上给予了充分的保障。
四、注重督查,突出成效
为使此项工作真正落在实处,我校还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给家长一份信,告家长书等形式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知识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组织健康知识竞赛,大力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校领导对此项工作加大督查力度,对工作不力的班级给予批评。
四、采取了有效措施
1、组织学生观看了有关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宣传图片,图书馆、阅览室增加一定数量的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读物,加强青少年对艾滋病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在青少年中普及艾滋病常识,增强青少年防范艾滋病的意识。
2、班主任组织各班学生上健康教育课,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
3、做好舆论宣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学生远离艾滋病的传播渠道,珍爱生命,着眼未来。抓住“12.1世界艾滋病日”的时机,集中时间开展艾滋病宣传。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各种宣传阵地,张贴防艾图片、标语口号,刊登、发布防艾知识,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防治艾滋病的活动,每个学生向家庭或村寨(对象要三个以上),宣传了有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
5、组织师生开展了艾滋病知识培训,提高其知晓率,达到健康促进的引导。
6、加强了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行为动态,发现不良行为给予应对性施教和帮助。
7、通过墙报、橱窗、标语、横幅、宣传牌等各种手段,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加强青少年等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教育。
五、今后改进的方法
1、学校图书室要配备的大量科普材料种类要齐全。
2010—2011学
牛家牌中学
根据我校制定的预防艾滋病工作计划,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把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为本学年工作重点。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
对于我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有专门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协调机构,校领导亲自挂帅,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教育活动。
二、内容及方法
1、开展对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培训活动。
2、开展同伴教育活动:(1)举办小报、黑板报宣传。(2)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培训活动。(3)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
(4)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主要工作
1、为了有目的、有教育意义、科学地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教育活动,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全校四个年级21个教学班,由学校统一安排课程,由教师在11月份完成了本学年需要完成教育的部分。共进行了3课时的培训。
同时,我们还将集中培训和分班培训相结合。在完成全校统一培训内容的基础上,由各班自行开展了2课时的分班培训。
2、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工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教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进行了有关的培训活动,内容包括:(1)艾滋病和性病的基本概念及危害;(2)艾滋病的基本传播途径;(3)艾滋病的预防;(4)艾滋病的控制策略;
(5)关爱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6)对学生进行培训的技巧培训。
3、特色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
我校根据《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研究性学习计划》开展了一个半月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查找资料,充分的讨论和学习,学生基本上能知道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以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学会关爱艾滋病病人,并把有关资料做成了小报。
(一) 有利于转变大学生的性健康观念,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大学生正处于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的年龄段, 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大学生作为青壮年中的特殊群体, 属于性活跃人群, 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弱势人群, 针对该人群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AIDS的有效措施。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对全国大学生群体预防艾滋病的调查发现: 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基础知识 (包括艾滋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和病毒检测知识) 的掌握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平均正确率为67.5%。 对师范大学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 师范大学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基本掌握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但对于一些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回答的正确率较低;93.8%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88.5%的学生愿意学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可见, 大学生已经有了部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但是不理想, 需要在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
(二) 有利于为基础教育培养一支禁毒防艾的师资队伍。
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使命, 在高师院校开设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 通过参与式教学、同伴教育等多种教学方式, 一方面, 向大学生传递健康的教育理念, 使其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危害及传播途径, 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待艾滋病的正确态度。 另一方面,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参与式教学、同伴教育教学方法在艾滋病教育中的运用, 为将来走向教师岗位, 在艾滋病教育中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骨干禁毒防艾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培养复合型教师, 为从根本上提高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的水平打下基础。
二、高校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模式
(一) 申请和建立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申请、审批等一系列程序, 各学校可以将“防艾禁毒”课程列为全校的必选公共课程, 规定学时学分。 与此同时, 学校开设的课程中有一些与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 如《微生物》、《遗传 》、《人体解剖生理学 》、《环境与卫生 》, 让学生从生物学上了解艾滋病知识内容。 以上情况表明, 高校具备在开展健康教育中, 通过选修课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 提高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条件。 由于预防艾滋病知识中有许多生物科学知识, 中学生物教师通常会被学校分派担任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任务, 而师范院校的学生出去后很大一部分是要服务于基础教育的。 基于此, 师范院校可以由从事教育学的教师担任《防艾禁毒 》课程的教师, 从教育的角度, 提高学生对不良生活行为和高危行为的抵御能力, 使学生毕业后形成辐射作用。 因而, “增设专门课程”是可行的。
从教育的角度, 进行艾滋病预防教育, 可以渗透生物学课程的内容。 例如在血液的组成和输血的内容中, 可渗透血液安全、无偿献血的基本知识;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院等场所打针、输液、穿耳、文身等, 不与他人共用牙签、剃须刀及其他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等;在讲授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时, 可描述艾滋病病毒的主要特征来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和性病。 在讲授男女生殖系统、 胚胎发育时, 可以渗透性生理发育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艾滋病、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不传播途径, 以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侵害的能力。 使师范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能正确应用知识进行判断、解答与艾滋病相关的问题;形成自觉关注与艾滋病相关事件的心理倾向, 自觉参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二) 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讲座。
可能每个学校有不同情况, 有些学校可能不能“增设专门课程”。 对此, 我们可以以讲座形式让学生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介绍国内外及本地区的艾滋病流行趋势,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预防与研究工作的进展, 使学生意识到形势严峻, 明白自身责任和学习的意义。 在讲座活动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张贴讲座宣传海报、制作红丝带佩戴、发送宣传小册子等。 通过讲座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艾滋病在国内外的流行现状、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掌握什么是艾滋病毒, 什么是艾滋病, HIV与AIDS的区别, 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及主要的临床表现;HIV/AIDS的传播途径和不传播途径, 吸毒与艾滋病、无偿献血的知识,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能正确应用知识进行判断、解答与艾滋病相关的问题,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三) 开设网络课程。
网络教学在信息制造、储存和传递方面有特殊优势, 既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足, 又克服了像广播电视教育师生之间交流不足的缺点; 既为学生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又为协作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设网络课程, 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 教师除了要掌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能之外, 还要吸收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 不断地学会应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这样可以对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快速解决。 另一方面, 网络学习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生应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和通讯手段, 共享各种资源和服务。
三、网络教学是艾滋病教学模式的趋势
(一) 网络教学教学的展望。
全球信息网络化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途径, 并促进了网络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 网络课程教学以其优越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 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大学生防艾禁毒网络课程既提供了基本的艾滋病知识, 又提供了大量毒品知识, 更提供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机会和场所,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内容更丰富多彩, 形式更多种多样;更贴近学生心声, 学生更易于接受, 受教育面更广等优势, 同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链接相关网页, 扩展、丰富教材内容, 插入图片及视频, 把科学性、理论性、教育性、 可视性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师资不足, 难以理解、形式单调等问题。 在高等院校必将是一项前景广阔、投资少、收效大的全新教育模式。
(二) 利用网络进行艾滋病教育教学的构想。
各高校可以利用已有的教学网络, 设置专门的禁毒防艾教育网络页面, 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经验, 设置禁毒防艾教育课程的模块。 在此, 我们认为, 禁毒防艾教育课程结构应包括以下方面:课程内容、测验与考试、作业、自测系统、讨论、邮件、聊天室、日历、我的成绩、我的进展10个功能模块。
1.课程内容。 该模块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课程、教学视频等内容。 教学课程以章、节、目三级结构的网页形式, 用适量的多媒体素材展现。 主要内容有: (1) 艾滋病知识总论; (2) 艾滋病流行现状; (3) 大学生与艾滋病预防; (4) 艾滋病的危害; (5) 艾滋病的实例; (6) 预防艾滋病的政策法规等。 2.测验与考试。 网上测试部分, 包括单元测试、综合考试等, 提供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实时反馈, 达到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学评价的目的。 3.作业。 教师适时布置作业, 设置完成期限, 学生通过下载和上传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之一。 4.自测系统。 这是学生在线自我测试系统, 不记录成绩。 5.讨论。 类似BBS论坛, 可以发表文章或评论。 6.邮件。 网络课程的内部邮箱, 支持群发邮件。 7.聊天室。 各种主题聊天室, 类似于QICQ功能。 8.日历。 提供整体课程信息和进度安排。 9.我的成绩。 实时显示学生成绩记录。 10.我的进展。 形象显示学生各个部分的学习进展及未完成部分。
1.促进各地区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落实各项措施的实施质量,促进预防能力建设。
2.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指导评估体系,提高各地区组织管理及监督指导能力,为预防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为适时修正、完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4.及时总结。推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经验、加强信息交流,促使各地区预防工作的均衡发展。
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针对各有关部门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中的定位、职责以及开展相关工作地区的组织管理、能力建设、预防措施等环节确定督导评估内容。
(一)组织管理
1.设立管理机制
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需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应成为政府的责任。为扎实开展预防工作,应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是预防工作的主要负责主体,应定期对预防工作进行总结和制定计划,定期对实施机构进行监督指导,以促进各项预防措施的全面落实。
2.建立良性预防模式
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合理的孕产妇管理模式;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与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有机结合,实现对孕产妇,特别是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或要求,以达到为阳性孕产妇保密,免受歧视的目的。
3.资料的管理
有专人负责资料,对有关信息资料熟悉;各项原始登记完整,记录保存完好。对所有相关资料要严格保密,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定期收集数据,数据应可靠准确并及时上报。
(二)能力建设
1.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应包括医务人员(医生、护士、检验人员等)、管理人员等各类人群,培训分为国家级(国家对省)、省级(省对县)、县级(县对乡村)的各级培训。培训应尽可能覆盖全部相关人群。
2.检测能力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若是卫生行政部门认证的HIV检测实验室,要有资格认证。实验室基本设备齐全,对试剂及物品要有登记和试剂保存,标本转送制度。检验人员的操作和出具报告要规范。
3.预防医源性感染
有预防措施和制度,有齐全的防护设备,妇产科、检验科有关人员防护意识强。
4.良好的服务环境
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提供保密、舒适的咨询环境,提供安全合格的住院及分娩环境。
(三)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材料的发放及应用合理。
2.VCT服务
为孕妇、产妇及婚前保健人群提供HIV检测前后服务,有对各类人群的服务流程。有专人负责,有HIV检测前及检测后咨询服务记录。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检测流程快捷、方便、保密。
3.提供预防用药
为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预防性抗病毒药物,用药方案合理,有用药记录。预防药物应妥善保管,有使用记录。
4.安全助产
阴道助产记录详细,分娩记录中应详细记载,是否进行了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产钳、人工破膜等操作。若择期剖宫产,应有指征和记录。
5.对感染产妇及婴儿进行随访与关怀
感染的产妇应施行人工喂养;对满9个月和18个月的婴儿进行HIV检测,监测感染情况,有详细的记录。为感染产妇及婴儿提供产后访视及儿童保健,有详细的访视、查体、预防接种、喂养指导等记录。
一般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导。运用定量方法,可对宣传材料发放数量、培训数量、VCT人次、抗病毒药物干预人次等具体参数进行核对,评估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运用定性方法(参与式监测评估),如实地考察、人群访谈、问卷调查等,深入了解预防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建设、预防措施落实、目标人群受益情况。
督导组由各级卫生行政人员、地区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专家及管理人员组成,也可与相关部门或系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专家共同组成督导评估组。监督指导组一般为3~5人。
(一)逐级监督指导评估
1.国家级监督指导评估
卫生部基妇司组织专家技术指导组,每年定期到实施地区进行监督指导。在工作实施的中期和后期进行评估,及时总结工作实施的重要经验及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上报卫生部基妇司。
2.省级监督指导评估
省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每半年对省内所有开展工作的市县进行一次监督指导,结束后形成总结,并在工作实施的中期和后期对本省工作实施进行评估。撰写总结和评估报告,报卫生部基妇司及妇幼保健中心。
(二)各地区自查
根据工作的开展,各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应级别的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每3个月对本地区的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自查活动结束后形成总结,报告地区政府部门及省级卫生部门。
(三)监督指导评估程序
对开展工作地区的监督指导评估和各地区自查可以参考一下程序:
1.设计督导评估方案。
2.下发通知,说明督导评估目的、内容和方法。
3.组织监督指导评估组,成员为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及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
4.督导评估小组召开会议,对督导或评估方案和各地区实施方案进行学习讨论,明确任务和分工。
5.赴督导评估地区,听取当地工作情况汇报和讨论实施中的问题。
6.按照督导评估标准,查看相关原始资料、照片、文件等事物。
7.以抽查、现场考察等方法进行技能考核(如咨询技巧、检验技术)。
8.对有关人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测试。
9.检查、核对项目相关登记、表格和病历记录等。
10.根据需要召开小型座谈会议。
11.监督指导评估记录。
12.提出督导评估反馈意见,分析判断当地工作情况。
13.根据当地需求提供技术支持。
本次由校团委、健康与康复系主办、学生社团承办、学校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系列宣传活动共持续20余天。面对当前艾滋病感染人群年轻化、高校发病蔓延化的特点,校团委精心组织了面向全校学生的“文明校园相互关艾”主题海报设计活动、最美笑脸征集活动,校保健科联合兰山区疾控中心开展了有奖征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艾滋病防范宣传的积极性。
在教学楼前的宣传幕布上,60张印有美丽、热情笑脸和防艾宣传标语的照片,组成了巨大的心形,展现了我校师生“从我做起、认识艾滋病、宣传防艾知识和拒绝歧视”的良好风貌。在艾滋病日当天,学生社团的志愿者们组织了校园横幅签名活动,现场发放了艾滋病宣传手册及红丝带纪念品,并由传染病专业老师为同学们解答了艾滋病相关的问题。
校团委和各系团总支也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向同学们推送艾滋病知识的文章。社团的同学们还义务到我市后园社区和__小区向居民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2008年12月1日是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我校组织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艾滋病的宣传防治工作,现将宣传活动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我校高度重视,明确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认识,迅速成立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杨俊(校长)副组长:白帆(副校长)
成员:各处室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各班主任 具体工作由教导主任吴桂雄负责安排组织实施。
二、认真部署,明确目标及任务
我校将艾滋病防治工作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确立了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树立正确的理念,帮助青少年建立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从而避免可能导致艾滋病的危险行为。让青少年直接参加防艾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并推动社会防艾工作深入开展。”确立了活动主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从而更好地做好艾滋病的宣传和防治工作。
三、组织活动,扎实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1、12月1日的晨会上,杨校长做了预防艾滋病专题讲话,让学生认识了艾滋病及防治措施,号召师生将有关知识带进各户、各村寨。同时利用下午第一节课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校长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专门对教师上了一节艾滋病防治专题讲座。
2、校园广播宣传
2、宣传栏、黑板报宣传:12月8日我校卫生室刊了4期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栏,全校61个教学班都出一期防艾知识黑板报,学生会还进行检查评比。
3、举办专题知识讲座:12月13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时间,学校关工委邀请金井镇卫生院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徐鲤礼为高二年和高三年的1400名学生作防治艾滋病专题讲座,以此强化高中生的防艾禁毒意识。我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云富、校关工委副主任吴和平和陈天祚、校行政叶章华、吴健康、陈晓斌、谢良胜出席会议。大会由叶章华主任主持。
4、召开主题班会:12月6日下午第三节,我校61个教学班都召开防治艾滋病主题班会,动员学生对家庭、社区开展宣传。班主任上交主题班会教案。全校3325名学生都撰写了防艾活动心得体会,高二年10班李燕虹同学说:“一个人的生命是何其宝贵,在病魔面前,又是何等的脆弱!生命去了,又何日有再来的时候?面对艾滋病的威胁,我们应更好地认识艾滋,预防艾滋,控制艾滋。”;初三年10班王玲玲同学写道:“爱惜自己的生命,也是爱惜别人的生命。不要等到犯了错误,才来后悔,那时就来不及了。”
5、张贴宣传标语:12月3日,我校在校园醒目位置悬挂了3条横幅标语——“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关心艾滋病病人,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和“拒绝毒品,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和性病”,以此营造活动气氛。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的内容
医疗关怀
1为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包括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对有适应证者提供抗病毒治疗。
2为HIV/AIDS孕产妇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感染HIV的孕妇,能够耐受某一些抗HIV药物的治疗,且无明显的致畸作用。
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
感染HIV的孕产妇,特别关心预防HIV母婴传播干预手段的有效性、分娩时及分娩后应注意的问题、如果孩子不幸感染应该怎么办、分娩后母亲本人能得到什么服务、孩子以后的抚养和教育问题等等。医务工作人员还应帮助HIV阳性孕产妇应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反应,帮助她们保护其感染状态不被公开。同时要教育HIV阳性孕妇,分娩时要告诉接生人员自己的感染状态,与医护人员建立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以得到更好的预防传播的干预服务。
自愿咨询与检测(VCT)
VCT是发现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综合关怀的切入点。应鼓励婚前及孕期进行医学检查。为HIV阳性孕产妇的配偶及子女提供VCT服务。
通过计划生育和推广安全性行为,预防HIV的进一步传播
应避免不必要的生育并通过安全性行为防止家庭内传播。规劝HIV阳性孕妇终止妊娠。HIV感染者尤其不应有多个性伙伴,不得从事商业性服务。
临终关怀和孤儿关怀
艾滋孤儿已成为现实问题。HIV感染者即将逝去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在为他们提供医学支持的同时,从精神上给予安慰,是PMTCT+的重要部分,应建立良好的孤儿关怀体系。
经济支持、教育支持和消除歧视及耻辱感
提供经济支持可以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有利于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受HIV影响的儿童提供教育支持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HIV对孩子的影响;为HIV感染孕产妇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有助于加强她们应对各方面压力的能力。
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的原则
多部门合作
PMTCT+不仅是妇幼保健和相关医疗机构的事,还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卫生系统其他医疗和疾病控制机构、计划生育、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及参与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现有的妇幼保健网络是PMTCT+工作的基础机构,现有的妇幼保健工作者是PMTCT+的骨干力量。
部门密切协作
各部门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因此要加强系统内和系统间的协作,让各部门、各系统成为协调运行的一个整体。
知情同意
知情权是每一位孕产妇享有的正当权益,无论检测、服药或其他操作都须在孕产妇对其利益和风险充分知情并且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样做既保护了接受服务者的权利,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卫生部门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中的作用
妇幼保健机构
1.自愿咨询与检测(VCT)
妇幼保健院是负责婚前保健的主要机构,在提供婚前检查的同时提供VCT服务,能够从源头控制住母婴传播和家庭内传播。同时向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VCT服务,并动员其配偶接受VCT服务,以扩大检测面。
2.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
妇幼保健院应该向感染的孕产妇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解答她们经常遇到的有关感染及其他生殖健康的问题,打消她们的顾虑,使她们能够并且愿意接受干预措施和其他
服务。
3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提供预防措施
督促医疗机构为感染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孕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服务,督促医疗保健机构落实对感染孕产妇及婴儿的预防用药、随访、保健、人工喂养、定期检测等预防措施。
4预防艾滋病病毒阳性妇女意外妊娠和推广安全性行为,可以预防HIV的进一步传播。
向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生育咨询,帮助她们制定生育计划防止意外妊娠,并且提供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5.医疗关怀
与疾病控制部门和医院配合开展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医疗关怀,包括结核等机会性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抗病毒治疗一般由医院或疾病控制部门负责,有条件的妇幼保健院也可以参与对孕期妇女发放药物及监督服药。
医疗机构
承担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的妇产科和儿科,应为孕产妇提供VCT和心理支持及咨询。妇产科及儿科医生应对艾滋病保持高度警惕,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帮助。
对出现严重病情的艾滋病孕产妇需要治疗时,应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提供终止妊娠服务,治疗应在医院由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进行处置,必须时提供转诊服务。
具有专科特点的医院应充分利用人员和技术优势,积极配合其他医疗部门的工作,开展机会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的治疗。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艾滋病预防与管理的主要机构,要与妇幼保健部门共同为孕产妇特别是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要充分利用为艾滋病感染者所设的咨询室或关爱机构,为服务对象及其性伴提供方便、保密或匿名的艾滋病咨询与检测。
计划生育、妇联部门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中的作用
我国有很健全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妇联系统,应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为广大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并尽可能地帮助她们得到需要的服务。通过计划生育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安全性行为,预防HIV的传播。通过基层的妇女干部,对患病的父母及其家庭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协助解决孤儿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社区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中的作用
利用社区的支持机构,与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相结合,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了最为广阔和坚实的平台,在社区可以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基本的妇幼保健服务,使各项预防措施得到延伸。社区服务还可以通过对孕产妇及其婴儿的追踪管理,减少阳性孕产妇的失访。通过社区服务可以促进阳性孕产妇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
在社区可以通过最直接最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改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心态。通过争取对艾滋病家庭的经济支持和教育支持,使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家庭的生活得到保障。通常艾滋病患者的最后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通过社区服务人员对患病的父母及其家庭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协助解决孤儿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总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怀与支持中很多工作单靠一个或某几个部门或机构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依靠多个部门和系统的合作,譬如药物和病人的统一管理要依靠疾病控制系统;孤儿关怀、经济和教育支持要依靠民政部门;与其他艾滋病项目或工作的结合需要与其他项目的实施部门合作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酒泉市某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正常招生录取的所有新生1 820名。
1.2 方法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向学生集体讲解艾滋病的知识和信息, 由主持人对主要内容进行提问, 学生现场有奖抢答, 以巩固学习效果;再向学生每人发放一本宣传册、一张关于咨询检测的宣传画, 由学生自行学习;活动期间由学生干部组织以班为单位播放光碟、集体学习讨论;学校组织“相互关‘艾’共享生命”签名活动, 在校园悬挂宣传条幅, 各班级学校食堂、教学楼道、大厅等公用区域张贴宣传画告示渲染宣传气氛。活动为期15 d。于健康教育活动前、活动后1个月、活动后3个月 (春节寒假归来) 进行3次问卷调查。第1、2次问卷相同, 第3次问卷增加了假期交谈艾滋病知识、信息人次数。对3次调查问卷结果从艾滋病知识, 对病人/感染者的歧视, 和同学、朋友、家人交谈艾滋病知识信息能力的变化等情况进行比较。活动前, 活动后1个月、3个月合格问卷分别为1 758, 1 809和1 817份。
1.3 质量控制
事先由专业人员设计调查问卷, 除年龄、第3次问卷交谈人数外, 其他项目均用“√”标记自己的选择。首次调查前, 先对各班干部就问卷的填写方法进行培训, 责成其在统一时间段按班组织, 由学生独立填写。审核剔除存在缺项、漏项、填写不完整的答卷。
1.4 统计分析
由专业人员录入数据库, 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态度
98.4%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 活动前有83.5%的学生通过电视 (77.9%) 、报纸 (56.8%) 、宣传栏 (38.8%) 、免费发放的宣传材料 (18.0%) 等形式接触艾滋病知识和信息。活动前大家赞同率较高的方法有电视、报纸、电影, 活动后2次调查赞同率均较高的方法为电视、班上组织学习讨论、电影、报纸、免费提供宣传材料等。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认同率/%;认同率=认同人数/合格问卷数×100%。
2.2 知识
活动后对问卷中8个问题的正确回答率比活动前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对上述8个问题答对6个或6个以上即为知晓, 则知晓率变化与基本知识变化相似。个别问题及总体知晓率活动后3个月比活动后1个月降低, 说明艾滋病知识随时间的推移有遗忘的情况。见表2。
2.3 歧视问题
问卷设计了自己家人、同学朋友中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 (HIV/AIDS) 2种情况, 出现与病人或感染者分桌吃饭、不与其交谈、不接触其使用过的物品的情况之一即为有歧视态度, 计算歧视率。 结果显示, 对家人、同学朋友中HIV/AIDS的歧视存在明显差异, 活动后歧视率虽然有所下降, 但3个月后歧视率明显回升, 出现了与基本知识知晓情况相同的变化规律。见表3。
2.4 知识信息的传递扩散
活动后表示能够和同学、朋友、家人交谈艾滋病知识信息的比例明显上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假期或春节期间, 只有1 374名 (人次) 学生和6 100多名同学、朋友、家人进行了交流, 占学生总数的75.62%。见表4。
活动前后不能交谈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的缺乏 (70%~90%) , 活动后怕被人怀疑、羞耻等比例由活动前的2.5%上升到活动后的10.1%~12.3%。
注: () 内数字为正答率/%。
注: () 内数字为歧视率/%。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
3 讨论
1998年世界艾滋病日, 将“青少年-为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作为主题, 足见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正确态度不只是保护自己, 通过他们的言语或行动向周围社会人群传递有关的知识和信息, 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也应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对学生开展不同层次和人群规模的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青年人的特点, 将集体学习、分班组织学习、发放宣传材料学生自学、借助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学习相结合, 分不同层次、不同人群规模的学习活动, 中间穿插知识抢答、主题签名等活动, 活跃学习气氛、增强记忆, 效果比较好[7]。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明显提高了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8个问题学习理解中, 对“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正确回答率不高, 与谭盛葵等[2,3,4]调查结果相似, 这也是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要反复强调的重点问题之一。“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正确回答率比较低, 与调查对象主要来源于甘肃省东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 性观念比较保守, 对回答关于性、安全套等问题有难为情情绪有关, 不同于城市或我国东部开放地区[1,3]。
活动后对HIV/AIDS的歧视率下降。所有宣传材料都有艾滋病的可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基本知识, 贯穿了“艾滋病是我们的敌人, 但HIV/AIDS是我们的朋友”、“无知和歧视比艾滋病本身更可怕”的主题内容, 活动虽有成效, 但在3个月后歧视率明显回升。这也是建立“相互关爱、反对歧视”社会环境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与家人、同学、朋友们交谈艾滋病知识和信息的比例有明显提高。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将自己得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他周围的人群。宣传活动后1个月和活动后3个月表示能够和同学、朋友、家人交谈艾滋病知识信息的学生比例明显上升, 但在假期、春节期间只有75.62%的学生与同学、朋友或家人进行了交谈, 没有达到笔者最初设定的一个大学生假期至少要和1名同学、1名朋友、1位家人交谈艾滋病知识信息 (1∶3) 的目标。活动后因为知识缺乏而不能交谈的原因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但怕被人怀疑、感到羞耻的比例上升, 这可能是影响交谈、影响知识信息传递的主要原因。
艾滋病知识遗忘与歧视率、知识信息的传播扩散有明显的相关性。活动后1个月, 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7.6%, 但活动后3个月下降到84.3%, 与此相对应的是歧视率上升, 不能与其他人进行交谈的比例上升, 表示能够与同学、朋友、家人交谈的比例下降, 这充分说明知识对个人行为起到决定性作用。也证明只有通过反复的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大家的知识水平, 才能使人们的危险行为发生有价值的改变。
综上所述, 根据大学生的特点, 反复开展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其艾滋病知识水平, 可以减少对HIV/AIDS的歧视。通过动员大学生参加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 向社会各界传播艾滋病知识和信息, 对减缓、控制艾滋病流行蔓延将会产生明显的积极社会效果[5]。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结果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马瞧勤, 丛黎明, 闵自强, 等.浙江省2所大学生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近期效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4) :318-320.
[2]朱雪梅, 曲悦.职校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的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 2005, 19 (3) :282-283.
[3]林红玉, 徐大叶, 孙芹, 等.大学新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 2003, 17 (4) :333-334.
[4]谭盛葵, 赵丹, 施文祥, 等.桂林医学院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11) :1374-1375.
一、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中学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从保障师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 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教 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成立一把手负责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领 导小组, 切实将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确保各项工作措 施落实到位。
1、成立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领导小组的工 作职责,明确分工与要求。
百色高中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 员:各班主任
副校长,具体负责协调、管理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下设办公室成员: 主 任:副主任:成 员
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 各班主任协 助落实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
二、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
1、每年在新生入学时向每一位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 教育处方” ,发放率要达到 100%。
2、在校园宣传栏中做到一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在 全校各班级中开展手抄报、板报比赛。
3、利用每年 12月 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机会,动员学校各有 关部门及团组织、学生会等广泛参与,通过主题班会、绘画、知识竞 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 集中开展具有一定声势的预防艾滋病宣传 教育活动。在校园内举行预防艾滋病知识问答比赛。
5、除了每年利用“ 6.26国际禁毒日”和“ 12.1世界艾滋病日” 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外,还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不 定期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科普知识。让师生员工及时了解与掌握预防艾 滋病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培养师生 员工们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意识和自觉抵制毒品侵袭与预防艾滋病的能力。为此,我校在既有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将预防艾滋病教育继续纳入教育工作的重点,制订以下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拟订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时间表,让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地依次开展,做到层层落实,具有实效。
一、总体工作思路
由于我校处在交通要道旁,周边人员较复杂,给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家庭教育力量较为薄弱,也给学校带来了较大的教育压力。因而,我校领导下决心,把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其中,确定以环境教育为核心,法制教育为龙头,将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融入其中,以心理教育,常规管理相配合的工作思路。建立学校领导小组:
组长:郑利丹
成员: 黄运刚 姜新福 全体班主任
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时间表
确定时间表,有助于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今年,学校将把预防艾滋病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而加强学校的软环境建设,也同时加强预防艾滋病意识。拟将组织的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系列活动,以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同时,让学生站在法制的高度认识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更有效地取到教育效果。
三、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步骤
预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预防艾滋病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学校开展一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专项宣传活动。通过上好专题课和组织学习观看预防艾滋病教育片等,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预防艾滋病专题板报等,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艾滋病预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预防艾滋病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预防艾滋病科普VCD等,并举办校内相关的图片、诗歌、征文、禁毒知识竞赛,以期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以期把预防艾滋病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学校预计在六月份左右,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禁毒书籍,看一场毒品预防教育专题片,听一场毒品预防教育专题报告,写一篇禁毒感想的文章”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自觉抵御毒品的能力,使校园内形成一个人人防毒、拒毒的良好氛围。
3、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预防艾滋病教育。
预防艾滋病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不懈探索,不断努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把预防艾滋病教育落到实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家庭、社会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做出积极的努力。
潘塘中学体卫艺处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干预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目前,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 疫情上升趋势比较明显, 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聚集的场所, 在预防艾滋病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近期内无特效治疗及预防疫苗的情况下, 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健康宣教, 是预防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的手段”[1]。为了解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及其相关态度与行为, 于2008年10月在某医学院校随机抽取在校学生338人, 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 通过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近期效果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临沂市某医学院校随机抽取在校学生338人, 对其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 以生活技能为主, 配合知识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换水游戏等参与式活动进行培训。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对HIV/AIDS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以及艾滋病知识来源等。培训开始前和培训结束后, 分别采取匿名方式答卷, 并承诺绝对保密, 学生之间不进行讨论, 不给任何提示, 答题结束现场交回问卷。
1.2 方法
运用SPSS 12.0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来源
从书刊、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获得的AIDS知识占71.6%, 通过老师、家人、朋友或同学获得AIDS知识的相对较少, 仅有28.4%。
2.2 健康教育前后知晓率比较
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 如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由43.20%提高到93.79%, 与HIV感染者共用厕所和游泳池的知晓率由52.07%提高到92.60%,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能马上检验出来知晓率由49.70%提高到98.82%, 使用避孕套由45.56%提高到88.7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人数 (%) ]
3 讨论
3.1 医学专业学生应掌握艾滋病基本知识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干预前AIDS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43.20%~91.72%, 高于闫静弋等对山东省部分市县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42.6%~78.5%) [2]。总体上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预防等有较好的认识, 一方面, 说明临沂市对HIV/AIDS的宣传广泛重视、信息量大且快;另一方面, 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素质较高的群体, 对医学信息有着较强的主动求知、继续学习的动力, 已通过相关医学学习了解了部分HIV/AIDS知识。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 今后在工作中极有可能接触到艾滋病病人或病毒感染者, 应该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所持的态度对治疗或关怀病人有一定的影响。
3.2 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均衡
在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方法、非预防方法和基本知识中, 以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 预防方法次之, 非预防艾滋病方法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最低。调查显示干预前对部分非传播途径传染HIV、无效预防措施、AIDS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偏低, 如:仅43.20%的调查对象知道蚊虫叮咬、52.07%知道共用厕所和游泳池不会传播艾滋病。对窗口期的概念、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具有传染性等问题知晓率相对较低, 如:仅49.70%的调查对象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不能马上可检验出来。对HIV/AIDS病人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 仅45.56%的调查对象愿意与HIV/AIDS病人正常交往。提示我们在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时, 应针对各类知识知晓率的高低, 重点加强对非预防方法、非传播途径和基本知识等内容的宣传教育。
3.3 转变对HIV/AIDS病人态度非常必要
调查显示, 仅45.56%的调查对象愿意与HIV/AIDS病人正常交往, 49.70%的调查对象愿意为HIV/AIDS病人进行治疗, 65.09%的调查对象愿意与HIV/AIDS病人同桌吃饭。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后备军, 医学专业学生在走向临床第一线前, 应该得到系统的培训, 使之掌握AIDS的预防治疗知识与技能, 成为防治AIDS的主力军。社会公众的观念普遍将AIDS与耻辱联系在一起, HIV/AIDS病人要承受轻蔑和歧视、社会孤立和失去工作的压力, 这会降低其自身对于疾病的认可并且增加他们暴露于公众的恐惧, 导致预防和治疗的困难, 甚至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 对HIV/AIDS病人的关爱, 积极传播有关防治知识, 减少和消除来自社会的歧视, 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对病人细致入微的关怀, 可促使公众减轻对艾滋病的恐惧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对艾滋病的无知是产生歧视的根源之一, 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因此, 要开展多元化的AIDS预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 促进社会公众对AIDS的理解、关注和消除歧视,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努力营造一个关注AIDS问题和关怀AIDS病人的社会氛围。
3.4 全面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20世纪60年代, 我国基本消灭性病以后, 教科书中关于性病的内容讲解较少, 因而许多医务人员对性病知识缺乏了解。随着80年代性病在我国再次流行以及HIV/AIDS病人的出现, 许多医务人员对性病, 尤其是AIDS缺乏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3], 面对我国HIV/AIDS不断增长的趋势, 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它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目前健康教育是预防HIV/AIDS最有效的“疫苗”。因此, 需要将HIV/AIDS相关知识纳入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本次调查显示干预前后对非传播途径传染HIV、无效预防措施、AIDS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符合学生心理、生理需要, 易于被接受, 干预后效果显著。应长期、深入、广泛地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抗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艾滋病的态度, 同时他 (她) 们将会把HIV/AIDS的防治知识告诉家人、同学和亲朋, 通过这种“滚动、辐射式”的健康教育, 可广泛提高人们的警醒意识, 从而促进行为改变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2.
[2]闫静弋, 魏霞, 杨育林, 等.2004年山东省部分市县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预防医学论坛, 2005, 11 (5) :513-515.
12月1日这天,在北京街头摆出的专家咨询台及宣传牌前,围着许多家长和青少年,他们认真地听专家讲解,看宣传资料。这一切都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艾滋病离自己并不遥远,并意识到要增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目前,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截止1998年底,全世界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3340万,已死去的艾滋病病人达1390万,两者累计达4730万人。全世界平均每天新增加的感染者人数为17000人,其中主要是青年。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家是目前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但是,21世纪初亚洲将会取代非洲而成为全世界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自1994年以来,我国艾滋病流行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截止1999年6月30日,我国共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913人,其中451人为艾滋病患者。已死亡237人。与此同时,与艾滋病病毒传播相伴随的各种危险因素及行为,如卖淫嫖娼、吸毒和性病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因此。我国艾滋病流行虽然来得较迟,但广泛流行的潜在危险十分巨大。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是艾滋病病毒流行的间接受害者,在我国已发现了青少年因受坏人唆使,染上毒瘾而被传染上艾滋病病毒,还有因为输血,被不洁血液制品传染上艾滋病病毒。青少年一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将会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不幸和损失。所以,我们全社会都应该来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为了让更多的家长和青少年正确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他们洁身自好、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在这里,我对一些有关问题分别进行介绍。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要认识艾滋病,首先应了解艾滋病的“重灾区”——免疫系统。人的生存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这些微生物或寄生虫侵入人体后,要遭遇人体免疫系统的抵抗。免疫系统中较为重要的是淋巴细胞,它们进入血液后,在全身不停地巡逻御“敌”。淋巴细胞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能直接攻击入侵者,而其中的CD4T细胞尤为重要。当微生物侵入人体时,CD4T细胞便立即发出警报,指挥其他淋巴细胞作出反应,进入战斗。B淋巴细胞针对侵入的微生物、寄生虫等产生一种特异性的物质——抗体,抗体与“入侵者”结合,产生特异性的CD8T淋巴细胞,又称细胞毒性细胞,它能消灭带病毒的细胞。
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各种微生物、寄生虫就会长驱直入,使人发生严重的感染或癌症,甚至死亡。艾滋病病毒的主攻目标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它进入人体后,首先侵入免疫系统的指挥者CD4T淋巴细胞,并产生大量病毒,由此引起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这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在与病毒进行搏斗,并将大量病毒消灭,但总有少量病毒埋伏下来,并继续产生病毒。此时,病人没有症状,但已具有传染力,可以通过血液或分泌物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数年后,艾滋病病毒便猖狂、活跃起来,借助人体大量复制并释放出的艾滋病病毒,四面出击,大肆迫害CD4T淋巴细胞乃至整个免疫系统。
艾滋病病毒的入侵,使B淋巴细胞产生艾滋病病毒抗体,若经艾滋病病毒血清学检测即可见“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征象,由此,便可确诊被检者已感染艾滋病病毒。人体内总的CD4T细胞约有1000亿个,艾滋病病人约有250亿个CD4T细胞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在病人体内每天可产生10~20亿个艾滋病病毒颗粒,也产生相当数量的CD4T细胞。病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和病毒进行持续的殊死搏斗,最终由于人体免疫系统被“蛀蚀”而全线崩溃,无力“抗敌”,于是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随之发生,这便发展成艾滋病了。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交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性肛交、异性性交和口交都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其中肛交最危险,因为肛交多为男同性恋者,而直肠黏膜薄且脆弱,很多微生物滋生其间,易发炎、破损,男性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能经直肠黏膜内的细微损伤处,与对方的血液和细胞接触而传播a另外,生殖器患有性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溃疡等,也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
2血液传播(1)输血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在没有发病前与常人无异,但其血液中已经有了艾滋病病毒。若将其血液输给他人,会使受血者感染艾滋病病毒。我国已从献血者中查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此,中国政府已明确规定对献血者必须进行检测,以确保血液中不带有艾滋病病毒。
(2)血液制品传播。有些病人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某些成分提取制成的生物制品。例如血友病,因患者体内缺少一种凝血因子(第8因子),凝血功能发生障碍,极易发生出血,必须经常注射一种用血液制作的生物制品(第8因子),而这种物质是将成百上千人的血液混合后提取制成的。1983年以前,艾滋病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因而,血液制品中带有了艾滋病病毒,在国外曾经发生过致使成千上万血友病病人罹患此病的事件。
(3)静脉吸毒传播。吸毒者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多发展成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和针头静脉注射毒品,以至很容易将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随注射器传播开来。艾滋病是没有国界的,泰国北部为国际闻名的盛产海洛因的金三角地区,当地居民中有不少吸毒者,由于静脉吸毒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泰国迅速增多,并随贸易、亲友往来等活动向周边国家扩散,传到缅甸,进入中国。因此,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地区的吸毒者增多,其中青少年吸毒的比例也在增长,这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母婴传播。20%~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孕育的胎儿或婴儿,将会在孕期、分娩时和哺乳期通过母亲的乳汁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儿,大多数在5年内死亡。
(5)医源性传播。①人工授精传播:一些国家已有规定,进行人工授精应先确认供精者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然后将其精液在零下180度的液氮中冷冻保存半年,再对供精者进行艾滋病的检查,认定确无艾滋病病毒感染时,才能将其精液取出使用。②器官移植传播:科学在发展,目前人类已能用某些健康人的器官、组织置换掉病人的某些“报废”了的器官或组织。但是,面对艾滋病的危害,必须首先对提供器官、组织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确保其器官、组织中的血液、淋巴细胞中不带有艾滋病病毒。国外现已发现由于器官移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病例。③医院传播:医务人员可能将自身携带的艾滋病病毒传染给病人,也可能被带有艾滋病病毒的病人传染。
三、艾滋病的治疗
(1)尚无可治愈的特效药。迄今为止,除了几种公认的能够抑制和延缓艾滋病发展进程的药物外,尚没有能使艾滋病痊愈的药物。艾滋病病毒的遗传因子——艾滋病病毒的核糖核酸包裹在蛋白、糖蛋白与脂肪外壳内,病毒自身虽没有分裂繁殖能力,但能在侵入的宿主(人的艾滋病病毒以人为宿主)细胞内繁殖。由于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与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相结合,以至难于找出仅能去除病毒而不影响宿主细胞正常功能的药物。
(2)几种常用的治疗药物。目前各国研制的药物已有数百种,但经药品管理部门正式批准,并被全世界认可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不多。常用的只有:叠氮胸苷、双脱氧次黄苷、双脱氧胞苷和蛋白酶抑制物等10多种。它们对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抑制艾滋病病毒及改善全身症状有一定的疗效,但都是短期疗效。
(3)出现一线曙光。经专家研究,采用联合用药(3种以上,称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可以大大降低血浆中的艾滋病病毒量,甚至用最敏感的方法也查不出病毒,病人的症状得到很大的改善,而且可以降低病毒出现突变的机率,可减少60%的病死率。有的病人在联合药物治疗后2~3年未见复发。人们祈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将这种致死性疾病变为慢性病。
四、哪些场合不会感染艾滋病
由于对艾滋病的无知和恐惧,一些人对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采取冷漠、疏远的态度,歧视、排挤他们,而这些不良言行会使病人和感染者感到难于生存。实际上,艾滋病病毒的生存条件是较为苛刻的,其必须在特定的人体细胞中“栖息”,离开这样的环境则很快死亡。因此,在下述场合或接触下列物品时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握手、饭店、餐馆、厕所、钞票、公用电话、电影院、游泳池、浴室淋浴、体育馆、办公室、待客、病房探视、医院看病、学校、谈话和开门等。
青少年朋友请记住:只要你约束自己的性行为,不吸毒,不盲目使用血液制品,你就不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预防艾滋病制度12-27
电气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10-05
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方案10-16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实施方案07-22
小学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工作总结07-02
宣传预防艾滋病活动策划书12-29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方案05-29
小学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活动总结12-16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宣传活动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