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综观第二课时,学生思考、说话、写话、小组合作、练习、交流展示、修改完善的时间将近一堂课的2/3。教师充当的则是“组织”和“引导者”。充分凸显学生的语言实践和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一旁进行必要的评价,点拨,指导和引领,实现“师退生进”的转变。
上周一,沈大安老师在华泰讲座时谈到:语文教学一个课改的方向就是课堂主要时间应该让学生亲历语言实践,把一堂课设计成学生活动的板块,年级越高,板块就越简约集中。沈老师还建议我们用计时的方法关注课堂上师生活动时间比,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天的课正是这样做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怎样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学情诊断必不可少!学生已经会了什么?哪些还有困难?学习的补偿点、提升点又在哪里?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不是学生原有水平的平移,而是着力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努力走向更高更远处。安静的课堂背后,是学生学习矛盾的不断呈现,有学生原有认知与新知之间的矛盾,也有学生间不同学习情况的矛盾,而教师就在组织引导梳理这些矛盾,引导提升,走向明晰……课堂两大板块都遵循着“呈现矛盾——组织梳理——引导提升”的微循环,都是基于学情展开的。下面吗,我结合具体教学环节为大家略举一二。
“补白心理,读写结合”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借助上节课找到的信息来说父亲的心理活动,是基于学情的。这个过程,能发现学生表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时点拨,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同时先说后写,能有效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指名说,师生评价以后,学生渐渐明晰补白的几个要求,如:理由要充分(可以先说不放的理由,再说放的理由,也可以不放和放的理由交替着来说),要能体现父亲矛盾纠结的心理变化;又如表达要通顺连贯,可以用上恰当的连接词。明确了要求,补白就有了方向,降低了写的难度,学生边写边想,在说的基础上又有提升。写比说更能把握学情,如标点的用法,错别字,有些有特点的表达没有写过,我们无法全面了解。写后的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我们就在诊断、呈现学情并调整教学。我下去巡视,发现学生写话中有特点,有代表性,其他同学也能学习借鉴的材料上来展示,不但是对他个体的`鼓励,更是对全班的示范。当然,学生不同,每次呈现的内容也不一样。试教时,学生有的恰当运用一些连词流畅连贯体现父亲的复杂内心;有的用?!的标点使用来表达纠结,有的适当运用“放还是不放?放还是不放?”“不行!不行!”等反复手法强化内心矛盾,有的还能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理解等。交流后,让学生吸收别人的优点,修改完善自己写的,真正将心理补白落到实处。
又如“结合课堂作业本联系,理解启示”这个环节。基于对五年级学生的了解,这篇课文深刻的人文内涵他们难以理解,几次试教和今天课堂巡视过程都发现,整个第4题中,“鱼”的理解是个难点,因此我们进行了重点的指导。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了一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间的分享和碰撞,会让他们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毕竟学生的年龄和经历摆在那里,还是难理解的,学生绝大多数写的都是“金钱”、“地位”、“利益”等,于是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些是我们通过正当渠道所得呢?学生陷入了思考,是啊,原来这样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应在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才行。今天有一位同学非常聪明,她说可能是“营业员多找的钱”、也可能是“老师多给的分数”,这就从另一方面理解了“鱼”的涵义,让理解更加全面了,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豁然开朗,有的说“路上捡到的钱”,有的说“商店里捡到的手机”等等。
练习第三题的意图是借文中儿子之口检验学生对“启示”的理解,我们的学生往往只能写“谢谢您当年对我的严格教育才有我的今天”“现在我终于明白了34年前您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您让我把那条大鲈鱼放回湖中,让我终身受益”之类留于表面,相对空洞的话语,这是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学情,我把“引导学生补充‘启示’内容”作为这题的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和鉴别,理解启示,从而达成预设目标。
这篇文章类似我国的寓言, 故事好读, 寓意难解。对四年级学生而言, 阅读过程只是从故事到启示, 而理解过程却必须由启示回到故事, 借故事的形象理解事理的抽象。另外这篇文章语言表达风格比较凝练, 有许多空白点值得挖掘, 可以让学生以切己体察的方式, 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把握言语丰富的意蕴。
教学目标:
1.以“启示”为线索, 透过语言文字的品悟读懂“启示”的内涵。
2.用设身处地、切己体察的方法, 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从“钓鱼的启示”中得到自己的启示, 训练思考、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聚焦“启示”
1.分别板书“钓鱼、启示”两个词, 提示:你能根据这两个词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如果在这两个词之间加上一个“放鱼”, 你又能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2.利用“钓鱼、放鱼、启示”这三个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小结:这篇文章的结构类似我国的寓言故事, 如《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等, 前面是故事, 后面是启示。故事很有意思, 启示颇为难解。这个钓鱼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评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说:“不知题理题窍, 临文时必无决断……”作文如此, 读文、解文也当如此。“钓鱼的启示”这个题目具有鲜明的结构性与线索性, 抓住它、利用它, 训练学生的结构意识、概括能力, 并形成学习的主线, 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以题解文的启示。】
二、质疑“启示”
1.勾画并课件出示: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 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当你面对很大诱惑的时候。
2.小声读两遍这段话, 提出自己的疑惑。
【评析:虽说学贵有疑, 但质疑能力是需要激发与培植的。教师有意将质疑点集中于文本的关键处, 启迪的是学生一双质疑的眼睛。】
三、品悟“启示”
梳理学生的问题, 过渡:道德问题既然是简单的, 实施起来又有何难?难在哪?让我们回到文本中去, 探个究竟。
(一) 设身思量“该不该”
1.提示:回顾全文, 联系生活, 好好想想, 你们认为放掉这条大鲈鱼该不该?
2.反诘:你们都认为放掉鱼是应该的、正确的, 是一件简单的事, 难道詹姆斯内心深处不明白?但他愿不愿意这么做呢?
(二) 依本解读“愿不愿”
1.詹姆斯不愿意, 你是从文章哪些地方知道的?请找一找, 读一读。
2.生思考、交流, 师点评。
预设一:读“父子对话”, 抓“大叫起来, 大声抗议”, 读出詹姆斯的十分不愿意。
预设二:从詹姆斯放鱼的速度“慢”和鱼游走的速度“快”的对比中, 体会詹姆斯的一百个不愿意。
预设三:“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从“看着”的乞求味道中感悟詹姆斯的一千个不愿意。
预设四:“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从“悲哀什么”的讨论中领悟詹姆斯的一万个不愿意。
(三) 口语交际“难不难”
1.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竟难在哪儿呢?现在你就是詹姆斯, 结合前文, 敞开心扉, 说说你明知道该放, 为什么却不愿意放。
2.师生情境对话:直面“很大的诱惑”, 揭示詹姆斯内心的挣扎———鲈鱼大, 很难钓, 没人发现, 就算违规也不会受到惩罚等。
3.追问:你、我、我们都懂得詹姆斯的不情不愿, 都理解他面对很大诱惑时的挣扎, 那他最亲的人———他的父亲, 难道不懂得、不理解吗?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可他为什么说“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呢?
(四) 切己体察, 理解“得放”
1. (师生或生生合作) 读父子的对话, 换词体会“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中“得”的坚决、肯定、毋庸置疑、不可商量的意味。
2.当詹姆斯“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时, 父亲读懂了他的心思吗?父亲虽然再没说话, 但我们相信此时此刻他内心一定有千言万语。结合课文和当时的情景, 充分想象, 他心里会说些什么。
出示:的确, 孩子, 月光下, 没有一个垂钓者, 也没有一条船, 当然, 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 可是________
这“可是”之后该说什么呢?
(五) 纵深推进, 铺叙“自愿放”
1.可是这些话父亲不想说, 不愿说, 他坚决要求儿子用行动说话。儿子用行动说了吗?我们再读读有关詹姆斯放鱼的内容, 感悟他从不情愿到一点点接受的心理变化过程。
2.父亲不说, 还因为他相信, 岁月会替他说话的。请你想想詹姆斯的成长, 根据自己的理解, 完成下面的填空, 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十五岁时, 有一天深夜, 詹姆斯精疲力竭, 想尽快赶回家, 马路上空无一人, 他打算闯红灯。这时, 父亲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孩子, 你_______把它放回水里去。”于是, 他_______。
二十五岁时, 詹姆斯为签约公司设计的图纸, 被公司的竞争对手看中, 打算高价购买。这时, ________声音又在他耳边响起:“詹姆斯, 你_________把它放回水里去。”于是, 他。
……
【评析:真正的语文课堂既是感性的, 又是理性的。感性来自意蕴丰厚的文本、曼妙多姿的朗读、竞相绽放的教学现场。理性呢?首先来自故事发展的线路, 作者写作的思路, 以及教者对前两者深刻体会后自觉追求三线合一的教路。从“该不该”到“愿不愿”, 又到“得放”, 再到“自愿放”, 这样依线纵深推进, 让课堂如不断拓宽的泉眼, 引得学生思维的泉水欢快地向外奔涌。其次, 各种理性策略如多元切入、口语交际、情境拓展等灵活穿插于教学之中, 课堂怎不会“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四、释疑“启示”
1.当我们紧贴文本, 与人物浑然一体地想他所想, 说他所说, 做他所做后, 再读“钓鱼的启示”这段话, 你又得到哪些启示呢?
2.悟写:《钓鱼的启示》的启示:一个词, 一句话, 一篇文章均可。只要由文本而来, 从心底而出, 长短皆成文章。
3.交流中内化并升华主旨。
【评析:从质疑到释疑, 教学画了一个完整的圆。这儿还渗透着:语文课堂, “思、写”与“读、说”同样重要。】
五、人生“启示”
师:是的, 正如你们所说, 詹姆斯从钓鱼、放鱼这件事中得到启示, 这些启示, 又不断启示他的人生。而我们将来漫长的人生, 会遇上哪些事?我们如何选择正确的行为, 又会得到哪些启示呢?同学们, 请慢慢走, 细细想, 写好自己人生漂亮的启示吧!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分别是谁呀?(师贴云雀图,生说)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谁知道?
2. 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云雀和他的妈妈一起去旅行吧!
二、 感知体验
1. 瞧,他们来了!(三名学生自我介绍:小云雀、云雀妈妈和导游)放多媒体课件,学生看大屏幕分角色朗读,感受风沙和水灾的危害。
2. 现在,谁来说一说,小云雀和妈妈先后飞到了哪些地方?(沙漠上空、大河上空)
三、 对话探究
1. 现在先让我们感受一下沙漠的上空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1) (出示:黄沙漫天飞舞图,配狂风怒吼声)师描述:“他们飞呀飞,飞到了一片沙漠的上空……睁不开眼。”学生谈感受。
(2) (出示句子:“他们飞呀飞……睁不开眼。”)你喜欢这儿吗?可是从云雀妈妈的话中,我们得知,以前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它郁郁葱葱,清水流淌。(出示茂密森林图)可如今为什么变成贫瘠的沙漠了?(出示沙漠图)生说,相机解释“乱砍滥伐”并板书。
(3) 看到茂密的森林逐渐变成贫瘠的沙漠,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自由地读一读云雀妈妈的话吧。
2. 看到这一幕,小云雀和妈妈再也不忍心看下去了,带着心痛,他们离开了沙漠,来到了一条大河的上空。
(1) (出示河水泛滥图)他们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2) (出示:“他们飞呀飞……洪水之中。”)你从中感受到洪水怎样?(凶猛)
(3) 看到这么凶猛的洪水,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害怕地说——(生接读)
(4) 云雀妈妈叹了一口气——(生接读)
(5) 云雀妈妈为什么会叹气呢?(学生谈原因)
3. 听了他们的对话,老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森林是大水库和大空调器呢?(小组交流讨论)
4. 森林长得这么葱郁,这么像空调器,所以,当小云雀和妈妈飞回森林时,小云雀高兴地说:“妈妈,我们的家——”
5. 森林的作用可多了,同学们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资料,现在,我们就来交流。
四、 建构生成
1. 故事并没有结束,第二年的春天,小云雀真的和妈妈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了。多年以后,当年的那片沙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想象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吗?
2. 我县正在举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构筑健康和谐建湖”的活动,请你设计环境保护的手抄报、广告标语等在校园宣传展览。
纳雍县羊场乡法窝小学 高翔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本单元课文都是写从生活中得到启示。《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三、设计思路
教育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善与恶,择善创造新生活。
四、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启示、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争辩、挣扎、抉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自觉性和能力。
(二)德育与法制渗透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道德的人。
2、学习渔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人。
五、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七、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主要问题研读、讨论。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八、课前准备
1、自己制作生字、词语卡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九条 偷捕、抢夺他人养殖的水产品的,或者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他人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五条 未经批准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从事捕捞活动的,责令立即停止捕捞,没收渔获物和渔具,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 生:钓过。
师:是在什么情况下钓的?有没有收获?受到过什么启示? 生:„„(自由谈)
师:有一对父子,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艰难抉择后强令儿子把鲈鱼放回湖里。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钓鱼的启示》,去揭开里面的秘密吧!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作者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由试读课文,做好标、圈、划(标好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划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朗读,做到纠、帮、解(纠正读音,帮助识字解词,初步解决疑难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2、出示词语卡片。
①指名读词。
②小组互读。
③小组代表质疑。
④教师引导解词。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启示”是什么意思?②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③作者及其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钓到大鱼的?④作者受到什么启示?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解决上述问题。①指名回答。
②教师引导学生处理。(A、“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B、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刚满十一岁那年,随父亲去附近的小岛上钓鱼,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有幸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高兴之际却被父亲强令放回鲈鱼的事。C、作者及其父亲是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月光皎洁,父子花了很长时间才钓到大鲈鱼的。D、作者受到的启示是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五)拓展延伸。
1、作者及其父亲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月光如水,父子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花了很长时间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在艰难的抉择中强令儿子把鲈鱼放回湖里,放或不放,会有什么结果?
2、父子钓到大鲈鱼,不是在鲈鱼捕捞开放日,这将触犯我国渔业方面的哪些法律法规呢?
(1)学生小组讨论,推荐组员发言。
(2)教师点拨:
放回鲈鱼吧,父子俩却失去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不放吧,开放捕捞时间还未到,违反社会公德,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九条 偷捕、抢夺他人养殖的水产品的,或者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
殖设施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他人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五条 未经批准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从事捕捞活动的,责令立即停止捕捞,没收渔获物和渔具,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课堂总结。
1、指名学生总结。
2、教师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一对父子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花了很长时间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艰难地抉择后强令儿子把鲈鱼放回湖里,儿子万分无奈,依依不舍地把鲈鱼放回湖里的事。把鲈鱼放吧,父子俩却失去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不放吧,开放捕捞时间还未到,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希望同学们遵守社会公德,学法、知法、守法。做个好公民!
(七)布置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bǔ lāo yú ěr shí jiàn()()()yú ɡōu cāo zònɡ yú sāi()()()
2、比一比,再组词。
捞()诫()钩()拍()
涝()戒()构()啪()
3、我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启示()的涟漪()的目光()地摆动()地欣赏()地操纵 沮丧的()人生的()著名的()
急切地()平静地()剧烈地()
十、板书设计
15、钓鱼的启示
(第二课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范有凤
一、教学目标:、通过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搜集到的事例,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了解课文运用事例、正反结合的说明方法。、通过朗读、评价提高读书感悟能力,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提高说话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读书感悟明白课文说明的道理,受到情感熏陶。、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滴水穿石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出示启示)
3、滴水穿石为什么能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徽广德太极洞内,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的奇观。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出示图片)
(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2、读文探究:
A.自由轻读第一小节,思考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
B.交流阅读感受
谁来读读这些句子,想想哪些词语给你感受最深?读一读,谈谈体会。
C、指导朗读。
3、小结: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吧!相信有更深的理解!(出示启示)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不光自然界的水滴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
(1)默读课文第三小节,选择一位最喜欢的名人事例,划出最能体现滴水穿石精神的词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2)交流:你最敬佩谁?说说理由,读出你的敬意。
A、李时珍
B、爱迪生
C、齐白石(欣赏齐白石老人的画)
(3)课文列举三位名人的成功事例,这里的省略号,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具备“滴水穿石”的精神。用一二句话简要地说说他们的故事,好吗?
(法布尔居里夫人王献之梅兰芳华罗庚„„)
2、过渡:他们国度不同、出生年代不同、但都拥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所以作者不由地感叹。(出示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A、这儿的“顽石”是指那块石头吗?当然不是,那指什么?“滴穿”呢?“滴水穿石”指什么精神呢?
B、谁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使意思不变?
4、是呀,从这些名人我们看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5、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连一片树叶也穿不了呢?
6、点明写作方法。在课文中作者就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这个道理的,正面列举了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接着,以“雨水”为例从反面加以说明。
7、再读启示,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小水滴锲而不舍的精神吧!(出示启示)
(四)、拓展延伸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名人的故事,下面,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
(1)看图,想一想,漫画什么意思?挖井人为什么总挖不到水?
(2)他现在是我们的朋友了,告诉他怎样挖井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水?
(五)、作业
1、填空
聚沙成()()锯木断()而不舍
坚持不()水()石()苦尽()来
2、搜集谈恒心的名人名言。
3、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孔滩小学
肖元芳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
4、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我”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音乐。教学方法:
感悟式、小组合作式、自主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采访导入。
师:哪些同学钓过鱼?没钓到鱼是什么心情?钓到鱼又是什么心情?
生:答(略)
师:看过钓鱼的同学请举手?谈谈你的心情。生:(略)师:哦!看来同学们都很爱生活,很爱观察,爱思考,这真实一个好习惯。今天我们将接着来学习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看看文中的“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你又会从他们这次钓鱼中明白什么道理呢?
2、(板书:去钓鱼、钓到鱼、不肯放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分组朗读课文。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去钓鱼——钓到鲈鱼——不肯放鱼——放鱼——启示)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指名答。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两个疑问自由的读一读3-9自然段,从中找出理由。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9课文,找出理由。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说理由,读句子。过渡语:“我”为什么不愿意将鱼放回湖里?(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师:请你将课文中描写钓鱼的句子读出来。生读:“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师:从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这条鱼是作者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师:从他的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钓到这条鱼真是太不容易了。齐读这段话,体会体会。(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生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师: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吗?(得意)生:我体会到作者钓到这条鱼时很得意。
师: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你得意的心情,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师:钓到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是多么地高兴、多么地得意啊!请你读出你的感受。
师:钓到这条又大又美的鲈鱼,我当然很得意,齐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翕动着。” 过渡语:还有其他原因使“我”舍不得放掉这条鱼吗?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看到。师:请你将课文中描写的相关句子读出来。
生读:“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当我看到四周没有人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想一想,我会对父亲怎样说?
生: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师:孩子,还没到捞捕鲈鱼的开放时间,不能留下。生:反正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师:天知地知,你必须把鱼放了。
(4)父亲为什么又一定要我放掉这么大这么美的鲈鱼呢?难道爸爸不喜欢这条鱼吗? 生:喜欢。
师:找出句子来读一读。
生读: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师:从哪个词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得意)师:除此之外,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师:从“得意”一词我们便可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那么“好一会儿”又说明了什么呢?父亲他在想什么呢?
生:这说明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鱼? 师:放了,不舍,诱惑难挡;不放又不行。
师:虽然父亲也很喜欢那条鲈鱼,也在进行着道德抉择,但他的态度却是不容争辩的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语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声音那么的坚决,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父亲坚决而又不容争辩的态度?(得)谁能换个词来读一读这句话?(一定、必须)师: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
师: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还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还是一位以身作则、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亲。师:请你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就是父亲的爱,严格的爱、负责的爱!更何况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2个小时。齐读底段,重点读出
——“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就是父亲一定要我放掉这条鲈鱼原因。师:
过渡语: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呢?(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请大家默读3-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完成这道补充填空。
2、汇报交流,补充填空。
师:在这个钓鱼、放鱼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
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 当我不肯放鱼时,我极其地(); 放鱼时,我非常()。
板书:得意——疑惑——委屈——沮丧
3、师: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放了大鲈鱼是对,不放,就是错。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时沮丧的心情,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放弃鱼就是放弃个人利益。这就是钓鱼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过渡语:我放走鱼心理沮丧是因为父亲的严格的爱,这么严格的要求对“我”有什么好处吗?对父亲有什么回报吗?
(三)理解:把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师: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出示句子:
a.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 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两句话,这两个“鱼”意思一样吗?第一个“鱼”指的是什么?(大鲈鱼)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学生联系实际讨论,并举例说明。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暂时带来一点好处的事儿。)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如:买水泥或者钢筋材料的商家找他卖劣质水泥或者钢筋,高楼大夏、学校等会怎样„„(放弃、拒绝)
4、小结:正因为当年父亲的严格教育,所以“我”才有了三十四年后的成就,也是对父亲的严格的爱的最好回报。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师:经历了三十四年光阴的洗礼,作者已经完全理解父亲,并对父亲充满了感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1说:
师评价:不用谢,你的成功是父亲最大的骄傲。生2说: 师评价:别人都很羡慕我,因为我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生3说: 师评价:孩子,你能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爸爸最大的快乐。
6、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引读——“把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议一议。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从:考试分数、听写作弊、卫生、中午偷偷溜出校门、买东西、过马路……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说)
2、回顾课文,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师;这是父亲送给我最为珍贵的礼物,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这就是钓鱼给我们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文中的“父亲”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了新的篇章,钓鱼的启示也犹如那晚皎洁的明月一般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希望孩子们今后在生活中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经得起利益的诱惑,用诚实书写自己灿烂的人生篇章。
五、送大家两句名言。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②非常的境遇可以显示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去钓鱼——钓到罕见大鲈鱼——不肯放鱼——放鱼——启示
“我”
开心———
得意
——
疑惑、委屈——沮丧——感激 “父亲” 开心——
得意
——
坚定——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神)
2是啊,姥姥的剪纸可神了。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幅“喜鹊登枝”上,(出示图片)好好欣赏。你觉得剪得怎样?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喜鹊登枝”的呢?这幅剪纸又是怎样剪出来的呢?自由读读第4~6自然段,找找答案。
4(课件出示: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指名读。真是栩栩如生啊!我们一起来赞叹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再现情景,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姥姥精湛的技艺,由此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自然而然走进文本。
二、感受姥姥高超技艺的原因
1那么,这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剪纸,姥姥是怎样剪成的呢?(出示: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姥姥这样都能剪出这么美的作品,可见——
2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那是怎么练就的呢?你能用姥姥自己的话来回答吗?(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让我们齐读姥姥的话。这句话的意思你明白吗?(练的多,手中有数)
3你能联系上下文来找一找“总剪”是怎样剪的吗?(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其中“剪”字用红色标示)自由读这句话,从中能读出什么?
4因为姥姥成年累月地剪,所以即使在被蒙住眼睛的情况下,也能剪出如此完美的剪纸,这就是——(生齐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5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联系实际说)
6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说到这,老师想到了一些谚语,你们想到了吗?(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7小结:同学们的积累可真多啊!勤于积累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你看,我那么调皮,姥姥不但不生气,反而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可见,姥姥多疼“我”啊!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文本中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让学生自主亲近语言文字,深入开展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教师抓住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引导学生领会姥姥的技艺高超,再链接学生的生活情境,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轻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1这不,到了——(课件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看似一句平淡的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们认为是什么字呢?(板书:拴)一般是用什么拴住什么?(用绳子拴住物体)课文中用什么拴的?(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姥姥用什么内容的剪纸拴住了调皮的“我”呢?(老牛和兔子)
2姥姥剪了许多幅老牛和兔子剪纸,课文中具体描写的有几幅?默读第7-13自然段,画出句子,给这几幅剪纸起个题目。你能从剪纸的内容中体会到什么?(指导交流“牛驮小兔”“啃食青草”)
【设计意图】这一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要求,进入边读书边思考的境界。
3同学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你还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
4(出示:从那时候起,……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段话中,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5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上学前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越走越远,姥姥还要不断寄来剪纸。让我们把目光移到这幅剪纸上,(出示段落)给剪纸起名。从这幅剪纸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思念,期待,牵挂,爱)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6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满头白发的姥姥站在村口,遥望远方。此时她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读是为了积累语言,写是为了升华情感。课内练笔,读写结合,注重实践,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7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姥姥对“我”的期待。姥姥对“我”牵肠挂肚,而“我”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
8(出示句段:事实上,……有声有色。)默读有助于思考,让我们默读这段文字,静静地思考,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9同学们,如果童年时姥姥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现在拴住的是“我”的什么?(师板书:心)
10纵然天涯海角,我心依旧,我梦依旧,姥姥用她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我”的心,成了“我”美好的回忆。此刻的“我”最想对至亲至爱的姥姥说些什么?
11也许,再多的语言也难以表达“我”对姥姥的思念,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文字。(生齐读)
12书读到这,你们认为姥姥仅仅是用她的剪纸拴住了“我”吗?(思念、期待、牵挂、亲情、呵护……)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字,那就是——爱。(板书爱)。
13总结:同学们,也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像笑源的姥姥这样有一手绝活,但他们至少有一点与姥姥是相同的,那就是——(让学生说)所以,同学们,今天我们记住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但我更希望大家能永远记住,在我们身边默默关心我们、疼爱我们的所有亲人!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老家的剪纸》。
2观察或回忆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你关爱的语言、动作或点滴小事,用你手中的笔表达你对他们的依恋与感恩之情。
王建宁 唐亚丽名师工作室
教材分析: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课文回忆了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了终身的启示。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钓鱼--放鱼---启示,蕴藏着深刻的道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我不愿意放掉鲈而父亲坚持要我放掉鲈鱼的原因,并能概括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
《三条小鱼》 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三条小鱼水里游,大家一起做朋友。
二、出示目标,导航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的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三、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钓鱼的启示》,请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钓”的写法。
2.试着用“为什么”对课题质疑。
四、出示问题,寻找理由:
为什么我不愿意放掉鲈鱼而父亲却坚持要我放掉鲈鱼?
五、围绕问题,进行独学:
出示自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9段,用波浪线画出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用横线标出父亲坚持要我放掉鲈鱼的.原因。
六、围绕问题,同桌对学:
七、小组交流,展示汇报:
八、预设汇报,走进内心:
(一)交流我不愿意放掉鲈鱼的理由:
a 过了好长时间,小心翼翼,熟练地操纵着,说明我钓到鲈鱼很不容易。
B “啊,好大的鱼!”(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惊叹鱼这么大,这么美,特别的诱惑人。找出我钓到鱼时表示心情的词语:得意 找出父亲要我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时表示心情的词语:急切、不理解(指导朗读父亲和我的对话)。
句子对比训练: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引导:“得”意思是一定必须。不容争辩。父亲理解孩子的心情,但道德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父亲必须做的原因并不是不懂人情,我们常常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认为这是一个小小的问题。)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指导朗读,体会感叹号的用法)
写作手法:习作时要注意推敲,选择最能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表达。
C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无人知道。找出父亲坚决要我放鱼时表示心情的词语:委屈、难受 .找出我放鱼时表示心情的词语:依依不舍
(二)交流父亲要我放掉鲈鱼的理由:
a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这是晚上十点钟,距离鲈鱼开放捕捞大概还有两个多小时。(说明捕捞鲈鱼的时间未到,父亲能够看时间,可见父亲对捕捞鲈鱼的时间非常的重视。)
b父亲盯着鲈鱼好一会儿。
(换词训练:盯换成“看、望、瞧”行不行?生谈原因。)
(师点拨:“一会儿”是写父亲的心理活动,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的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一会儿”说明父亲也正在经历着道德上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c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中去。(指导朗读,读出坚决地语气)。
九、情景剧场,读懂启示:
过渡:孩子们,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吗?对作者以后有没有产生影响?
(一)、创设情境,理解启示:小组内读课文第10-11段,用横线画出作者由这件事得到的启示,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引导: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小男孩已经能够成为一名著名的建筑师了。一天夜里,他开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一身疲惫的他很想快点回家,经过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马路上空无一人,就在他打算开车冲过去时,耳边又响起了父亲的话: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因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生齐读)
二十五岁那年,他为公司设计的图纸被竞争对手看中,出高价收买,面对金钱的诱惑,父亲的话又回响在耳边:孩子,你得把它送回湖里去。因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生齐读)
(二)寻找生活中的“鱼”:
情景剧一 孩子拿着一百分的卷子,发现老师多加了两分,怎么办?
情景剧二 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阿姨多找了十块钱,退还是不退?
情景剧三 过马路红灯亮着,没有警察,车辆也少,过还是不过?
(生选择回答)
师小结领读:这节课大家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因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相信大家通过刚才的情景剧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因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相信你们在若干年后一定会和作者一样有所成就。因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用我手写我心:
学完本课,你得到什么启示?请写在插图旁并交流。
十、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结束语:孟德斯鸠说过一句话: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大鲈鱼,一个大鲈鱼就是一种诱惑,一个诱惑就是一次考验,一次考验就是一次成长。让我们正确对待每一条鲈鱼,因为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品格,让我们带着钓鱼的启示去接受生活的洗礼吧!
作业: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相信你们就是这个像作者一样善于读书的人,请写一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并写出自己获得的启示。
板书设计:钓鱼的启示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规则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补充有关名言和美国的一些生态规则。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逐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三、回顾学习方法学生自学交流。
1、师:上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两种自学方法:第一种是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生:?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
师:第二种是做批注笔记,能使我们更深入的学习课文。如何做批注笔记呢?
生: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在课文旁边或者页下写一两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1)再读课文,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交流体会。对于仍有困惑的问题小组代表记录到黑板上。
3、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自学方法。
4、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组代表将困惑记录到黑板上。
四、交流体会,形成对话。
1、各小组代表交流组内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创设对话情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1)师:请同学们读37页金钥匙的内容。怎样能使自己深入课文,对课文产生深刻的体会?(学生自读)
生:把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师:请同学们把文中的詹姆斯换成我,然后深入读课文2~12自然段。
(学生练读课文2~12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师:请同学们进行细致评价,如果觉得读得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处说说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进行细致评价)
(4)再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设身处地体会,读出作者的情感。
3、展开辩论深化思想
(1)鱼到底该不该放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该放或不该放。)
(2)根据学生观点,将全班学生(或按座次)分为正反两方。
正方:必须放鱼反方:不必放鱼
(3)展开辩论。辩论过程中,老师作好方向引导,如,激发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河水的干涸,生物的灭迹等方面来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总结辩论,升华思想。
师: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遵守规则应成为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意识,不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根据感受写出自己喜爱的规则名言。
(学生书写名言并交流。根据交流情况,张贴学生写的名言。)
五、积累拓展
1、小组内合作巩固生字生词。2、做摘录笔记。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儿子父亲
钓鱼得意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课题)蜗牛的奖杯。
2.先来复习一下文中的词语。
第一行:飞行 冠军 勉强。
“勉强”两个字是第三声连读,读的时候第一个字要读第二声。
第二行:蜻蜓 蜜蜂 蝴蝶。
这些都是昆虫,让我们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
第三行:遥遥领先 得意洋洋
看,“遥遥”“洋洋”,字重叠了一下,意思就更进了一层。一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第一行是含有多音字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读词语时把上声连读的“勉强”读准;第二行是表示昆虫名称的词,提示学生关注虫字旁,渗透形旁多表义的规律;第三行分别是AABC与ABCC的叠词,渗透叠词的知识即运用重叠的方式,起到强调的作用。
二、 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1.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你还记得在获得奖杯之前,蜗牛的模样吗?
(1)“有力的翅膀”,看图理解,读好短语。
(2)“自由地飞翔”,怎样的飞翔是自由地飞翔?是呀,想飞多高就多高,想飞多久就多久,想怎么飞就怎么飞,这就叫“自由地飞翔”。
(3)展开有力的翅膀,在天空自由地飞翔,此时蜗牛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呀?
2. 让我们先回到那场飞行比赛的现场,去看看蜗牛是如何获得奖杯的吧!指名读第2自然段。
3. 怎样才是“遥遥领先”呢?你怎么知道还有其他对手的?(省略号)
4. 甩下了所有的对手,得第一名,也就是冠军,厉害!
【设计意图】以开放性的问题“蜗牛的表现怎样”进行交流,相机引导阅读文中语句,让学生读懂“遥遥领先”等新词,感受蜗牛飞行本领的高超。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紧扣关键词句和标点去理解课文。
5. 蜗牛凭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获得了冠军奖杯,小动物们纷纷向它表示祝贺。(出示:小动物纷纷向蜗
课例展台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牛表示祝贺,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
6. 看着金灿灿的奖杯,听着伙伴们的赞美和祝贺,蜗牛的心情怎样?它会怎么想?
7. 你知道“得意洋洋”是什么意思吗?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是怎么做的?
8. 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成天”是什么意思?到了晚上,它就睡在奖杯里。
9. 现在你就是小蜗牛,太阳公公出来啦!背上奖杯出门吧!蜗牛,奖杯这么重,你为什么背着它呀?中午,太阳公公当空照,好热呀!蜗牛,快把奖杯放下歇一歇吧!太阳公公下山了,蜗牛蜗牛,蜻蜓都练了一天飞行,你把奖杯放下,和它一起去练练飞吧!月亮婆婆出来了,蜗牛蜗牛,你在哪儿呀?奖杯里硬邦邦、冷冰冰的,你为什么睡在里面呀?学生扮演蜗牛,说说背奖杯的原因和睡在里面的原因。
10. 奖杯又大又重,蜗牛为什么不把它放下来呢?(它放不下的仅仅是奖杯吗?是啊,它更放不下的是它的冠军荣誉。)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让他们在读读、说说、演演中感悟课文语言,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让课堂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最后,通过观察图片、联系文本、讨论交流,体会对于身体又小又柔软的蜗牛来说,奖杯是很大很重的,但是蜗牛放不下奖杯,放不下奖杯代表的冠军荣誉。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蜗牛的得意洋洋和骄傲自满。
11. 自从蜗牛得了奖杯后,天天背,夜夜睡,时间一长,蜗牛也由此发生了变化。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变化。(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一起)
12. “退化”是什么意思?(出示蜗牛翅膀变化的图文)看,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翅膀又大又宽,多有力呀!得了奖杯的蜗牛呢?后来的蜗牛因为长时间不练习飞行,翅膀已慢慢变小。现在呢?蜗牛的翅膀已经没有了。像这种从大到小、从有到无的过程就叫做“退化”。
13. 这样的过程是一天两天的时间吗?
14. 蜗牛还有什么变化?(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
15. 蜗牛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勉强”是什么意思?现在它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扣住“天长日久”“退化”等词句,以观察图片、联系语言环境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这个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读懂关键词句,了解蜗牛现在的模样,体会蜗牛此刻的心情。
三、 畅谈感受,回顾全文
1. 现在你明白了吧?是什么让蜗牛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此时,你想对这只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说些什么?(出示句式练说:我想对蜗牛说 。)
2. 出示名言:“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谁还想对蜗牛说?
3.获得奖杯之后,蜗牛不该得意洋洋,因为——(出示成语: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设计意图】在学生明白蜗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后,有必要让学生明白本寓言的寓意,教师将课后习题5引入,用“我想对蜗牛说”,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劝诫蜗牛的同时教育自我。学生可能会劝诫蜗牛不要骄傲,顺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将相机出示格言;联系二年级上册练习4中《读读背背》,这个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回顾全文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寓意,同时积累相关的好词、名言。
四、 指导书写、练习巩固
1. 这篇课文我们要学写4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的两个——蜜蜂,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 “蜜”,上面是个宝盖头,中间是个“必”,下面是个“虫”。看屏幕上老师写,“必”的笔顺可要注意,伸出手写一写。“蜂”,左面窄,右边宽,虫字旁要写得窄窄长长,它很谦让,把地方让给右边部分。看,同一个部首写的位置不同,字形也要有所变化。
3. 让我们动笔来写一写。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蜜”中“必”的笔顺,学会笔顺规则,对记忆字形,正确、美观的书写都起着重要作用。虫字旁因为位置的变化,字形也会产生变化。注重字的结构规范,同一个部首写的位置不同,字形也有变化。这个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自主识字,关注易出错字的部件和同一部首因位置不同字形产生的变化。
五、 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1. 说一说:有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散步,看到飞翔的昆虫,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
2. 读一读《骄傲的孔雀》。
【设计意图】任何一篇课文的理解都不是一次完成的,一般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学习,才能理解得深,记忆得牢。而反复多次的学习,就要通过课外阅读的形式来获得。这样,课外阅读就起了促进课内阅读、强化课内阅读的作用。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巩固课内学习,适度拓展延伸。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
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学的教学方法,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搞笑呢?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状况,我采用了优选组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教学刚开始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读是明白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证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明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贴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主角体验法。课文对“我”的主角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主角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样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3、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务必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下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明白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样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潜质也得到必须的训练。透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明白。
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读的少,大多数学生上课不发言,不思考,学生想象潜质差,自主学习潜质差,没有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对于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还是明白的不透彻,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学的资料死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务必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问题解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2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了突破难点,我这样设计教学:
一、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
对捕捞开放日前一个夜晚发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问题,如:1、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词语 2、找出描写爸爸神态的句子等。 学生在找出这些句子之后,我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到“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体会到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但不能体会到这种严格其实就是一种爱。直到我问学生:“父亲难道不爱我吗?他忍心夺走我的高兴快乐和依依不舍吗?”就势把课文的引到了“启示”部分。
二、对“启示”部分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了生活中诱惑人的“鱼”后,我让学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学生齐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结合课文,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我从课文到生活实际层层深入,这样,“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课文讲完后,我认为还有两点做的不好:
一、没有学会等待
“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鲈鱼”这个诱惑,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艰难的做出了决定。我只顾自己教学进度,没有等学生细思量,就进行了下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能理解父亲严厉就是一种爱,我轻描淡写就过去了。
二、前后衔接不够恰当
还是上边所谈的环节,如果我能及时总结引导出这个“诱惑”,让学生知道在这个时候“鲈鱼”就是一种诱惑,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之后,问学生:“假如父亲没管他,这次作者受不了诱惑会怎么做?”“这样做之后,他长大在遇到这样的诱惑会选道德这方面吗?”这样再理解父亲严厉就是一种爱就很容易了。
当然,教学就是一种遗憾的美,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值得需要深究的问题,由于时间自己急于要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处理好,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3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学的教学方法,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优选组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教学刚开始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次的教学我是先关注启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也不是很熟的情况下去理解,去写话,学生就无话可说,课堂一下子就显得沉闷了。老师再怎么启发引导,学生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可能因为自己的朗读水平不够,所以我的课堂中最明显的就是学生朗读不够到位,特别是对重点句子的指导和反复朗读比较欠缺。读的少了,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就差了。第二次教学我从“钓鱼”入手,让学生去读,去找“这是一条怎样的鱼”?学生找到以后,又引导学生个别读----老师范读——齐读。在反复多样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课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文章也是按“钓鱼”和“启示”来写的。哪一部分是写“钓鱼”的?哪一部分是写“启示”的?
问题二: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问题三:“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中”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做起来为什么那么难?然后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是一条怎样的鱼?我不愿放的原因是哪些?再通过转换角色:假如是你,你怎样向父亲乞求?进行说话练习。
通过第一次失败的教学后,我又重新修正设计,进行教学实施,我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次主要是我把目标的重点放在字词教学上,这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求太低了,学生也引不起多大兴趣,课堂就显得沉闷了。而且整堂课学生读的太少,没有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再加上我们班孩子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怕说错话,所以大多数学生上课不发言,不思考,学生想象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把问题解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己也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不能凭经验上课。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4
语文课要做哪些事?一向以来,我都将语文教学理解为两件简略的事:一是让学生读懂文本本身的语言;二是利用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一节课,我在“简简略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领导下,和学生一齐完成了《钓鱼的启发》第一课时的学习。
这节语文课很简略。
从教案设计上看,这节课堂的教案很简略。首先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读通难读句子;其次围绕“为什么爸爸非要我把鱼放了呀?”、“为什么我舍不得放?”、“我情绪是怎样变更的?”三个问题理解课文;最后借助文本空白处练习写话。教学环节比较简略。从学生层面看,这是简略的学生。这节课学生负担很轻,课前没有太多的预习;课堂上,围绕第一课时目的,循序渐进,学生学得简单自在。从老师层面看,上课也很简略。用PPT制作的课件,只有一些文字,很简略就能完成;教学资料和参考材料全部来自教材和参考书,免除了繁杂的寻找材料的过程。这是与家常课比较接近的简略的公开课。
在简略教语文的同时,课堂中我也简中求活,力求方法巧。如学习“钓”与“钩”的差别,理解“鱼饵”、“鱼鳃”、“翕动”等词语的意思,借助图表概括文章资料等环节。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实在。
课堂还是留下一些遗憾。
首先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个别读书、写字姿态不精确的同窗没有及时提醒并予以改正;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习得文本做的不够;写话训练,没有关注写作方法的领导等。
让我们在遗憾中继续快乐前行!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5
本学期我们高年级组的教研微型课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篇章阅读?(即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因此,我们在每个月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分别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针对我们教研组对此微型课题的研究,由我承担并设计了本堂课,以一节常态课的形式体现我们教研的成果。也可以说,这是一节关于阅读技巧的指导课。
本组的研究课题可以说有一定的应试成分。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们发现,当学生拿到一篇阅读题的文章时往往对于篇章的理解阅读感到无从下手。由此从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对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解决在篇章阅读时遇到的困难。
在本节课中,结合了课题研究的内容也分为四大部分:
1、旧知新用,掌握分段的方法;
2、再读文章,归纳段意;
3、层层递进,概括主要内容;
4、理解文章内涵,归纳中心思想。
以《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为载体,将篇章阅读中遇到的难点整合在一篇文章中,逐一攻破,最终使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可以说,本节课是一节指导阅读技巧的整合课。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但注意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有法可依,而且也不断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对《钓鱼的启示》的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教师的方法指导也就自然而然地蕴涵在阅读训练的过
程中。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
1、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够多样化,稍显呆板。
2、教师的阅读指导条理应梳理得更清晰,分析和总结时要到位。
3、课外拓展的内容太少,课堂容纳的信息量仍然不够。可加强语文工具性的体现。
这是一节阅读技巧的指导课,我们力争通过这样的一堂课,将我们微型课题的教研成果呈现出来,同时这样的课型可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难免存在着不足和遗憾,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6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用心性的同时,还务必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能够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透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用心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构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体会“我”得到的启示,从而能把这个启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懂得要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能抵制出生活中的种种诱惑。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读为主、在读中体验。围绕“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爸爸是怎么想的?‘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等问题引导学生朗读,同时让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心情会怎样?”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但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让孩子自己去体验道德实践难。最让我感动的是在阅读完材料《心灵的忏悔》后,有些学生的想法,让我大开眼界,孩子们也给我上了一堂课,不要小看孩子们的想法,真应该蹲下来,静听花开的声音,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遗憾与不足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指导学生朗读的方面。当学生都朗读不够好的时候,该以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这方面还明显不够。二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比如在感受儿子的心理变化时,我分析儿子在月光下乞求父亲和依依不舍放鱼的心理活动体会不够深刻,此时我完全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思考:此时的儿子可能会在心理想什么?可能会对父亲说些什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顺理成章地明白:道德实践起来却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诱惑给孩子列举出来,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让学生充分说,有点遗憾。三是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尚不够机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多思索,多揣摩,多学习。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8
关于钓鱼的启蒙这是一篇有着深厚人文道德的文学佳作。这是非常深奥的。五年级的学生很难从故事中学习。对我来说,这样一篇文章不仅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且还不能上成思宾的课,这也是一大难点。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是“启示”,而不是简单的“钓鱼”和“放鱼”。以钓鱼放鱼过程中“我”的情绪变化句为教学重点,既需要情感体验,也需要阅读情感,以“启迪”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阅读是理解语言的一种手段。古人说:“;读了一百遍,其意义不言而喻。首先,使用整体感觉法。文本中父亲和“我”的形象丰满、深远、形象丰富。在第一次阅读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主人公体验法。文本中有大量的墨水对主人公“我”和清晰的形象。虽然在父亲的主人公身上没有多少墨迹,但对孩子进行严格道德教育的形象是生动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教学中感知。三是想象体验法。何时“我”再次向我的父亲投下乞讨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我的儿子“乞求;从他父亲那里?第四,移情体验法。父亲的“无可争议的”引导学生体验同理心: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做;无可争议的”当你儿子露出乞讨的表情时你会说什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1、这方面的变化是什么;我的”当我钓到一条大鲈鱼时的心情?。
2、我父亲问道;我”放开他得到的大鲈鱼。他下定决心不去爱“我?他做得对吗?
3、你怎么办;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通过以上的引导和联系,了解作者获得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谈谈当他们遇到道德问题时会做什么,比如他们的父母不在家,他们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他们真的想玩电脑。当老师给你更多的分数,当销售人员给你更多的钱时,路上没有人看到,当你拿到钱的时候&hellip&hellip。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通过具体化抽象概念加深了对“启蒙”的理解。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启蒙”,但在课堂上,我花了大量时间大声朗读,体验人物的情感变化,“启蒙”的揭示不够深入。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9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教师在调动学生进取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我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同一文本也完全能够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一样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经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我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进取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一样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构成自我的见解和观点。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0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并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境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了突破难点,我这样设计教学:
一、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
对捕捞开放日前一个夜晚发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问题,如:1、找出描述“我”心境变化的词语2、找出描述爸爸神态的句子等。学生在找出这些句子之后,我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到“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体会到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但不能体会到这种严格其实就是一种爱。直到我问学生:“父亲难道不爱我吗?他忍心夺走我的高兴欢乐和依依不舍吗?”就势把课文的引到了“启示”部分。
二、对“启示”部分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了生活中诱惑人的“鱼”后,我让学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学生齐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结合课文,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我从课文到生活实际层层深入,这样,“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课文讲完后,我认为还有两点做的不好:
一、没有学会等待
“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鲈鱼”这个诱惑,在应对诱惑的时候,艰难的做出了决定。我只顾自我教学进度,没有等学生细思量,就进行了下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能理解父亲严厉就是一种爱,我轻描淡写就过去了。
二、前后衔接不够恰当
还是上边所谈的环节,如果我能及时总结引导出这个“诱惑”,让学生明白在这个时候“鲈鱼”就是一种诱惑,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之后,问学生:“假如父亲没管他,这次作者受不了诱惑会怎样做?”“这样做之后,他长大在遇到这样的诱惑会选道德这方面吗?”这样再理解父亲严厉就是一种爱就很容易了。
当然,教学就是一种遗憾的美,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值得需要深究的问题,由于时间自我急于要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处理好,期望各位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1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第一人称为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的开放还差两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我”不理解,但还是依依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个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的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教学了这篇课文后,觉得在突破教学难点上效果较好。
初读教材,我感觉父亲的告诫及最后34年后的感悟,是个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使教学达到有效的效果呢?于是,我首先用名人名言导入,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是自然引出父亲告诫的话语:“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在初读前让学生先弄明白“是”与“非”的意思,然后,通过朗读课文,结合钓鱼这件事说说,怎样做是“是”,怎样做是“非”。孩子们都明白当时放掉鱼是正确的,作者“我”也知道,而重点在于体会,实践起来的难!在教学时,我抓住两个环节让学生感悟这句话的含义。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这句话中,“好一会儿”说明父亲在思考、在犹豫,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想些什么?有的学生说:“父亲想:这么大的鲈鱼太难得了,放了多可惜呀!”还有的同学说:“父亲会想: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鲈鱼让他放了,他一定很舍不得”等等。从而使学生从父亲的犹豫中体会到:辨别道德是非容易,而实践起来很难。而这位父亲也用实践行动告诉孩子要自觉遵守规则,自觉遵守道德。
2、鱼是那么大、那么美,钩起它又是那么不容易,当时又没人看见。从描写孩子心情变化的词中,体会孩子采取道德实践的行动有多么艰难。衔接上文质疑:“孩子理解父亲的举动吗?你从那些心情变化的词中体会到的?”这样引导学生关注心情变化的词,有:得意、急切、哭、祈求、依依不舍。孩子明明知道对错,还“急切”、“哭”,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辨别道德是非容易,而实践起来很难”。这样,由事件出发,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品读感悟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课的结束处,我又引用孟德斯鸠的名言,进一步体会父亲的话语。然后,举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抉择,你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个语文训练更好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师傅也给出了我许多意见。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教师自身的语言不够简单明了,净则清,繁则乱,少重复孩子的话,站在三尺讲台前更要落落大方。
90课时的培训,让我在教学之路上向前大跨了一大步。十分感谢我的师傅倾心地指点。我会继续不断摸索前进。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2
在《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中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标》要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实践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难点突破,巧妙而富有层次
本课的难点,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对这个难点,我先导出问题: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在这件事中,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
二、学生学习,主动而方式多样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设计的重要思想。为体现这一思想,设计中的“关于留下鲈鱼的原因,作者心情的变化这一教学环节,以重点问题的提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重点,通过默读、带着问题读、小组合作读、体会情感、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
三、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实践化。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立体探究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这一基本规律。就本文而言,学文是基础,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在学文中思考,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实践,基本达到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自己不够投入,是课堂教学达不到高潮的主要原因。而不够投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对教案熟悉,但不能运用自如。在下次练兵课中,努力达到对教案熟读成诵的地步。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3
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字词、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大意,同时完成对课文内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理解。可以预想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张。但每一个内容都要求学得扎实,尤其是理解重点句必须对全文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完全依靠学生预习是不行的。因此,高效完成前三项学习任务是我必须解决的。于是我设计了“词串”,既检查了词语掌握情况,又帮助孩子梳理了课文内容,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词义理解采用的是看意思说词语,概括课文大意采用了填空的形式。这些设计基本上解决了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的矛盾。为下文充分学习提供了较为扎实的学习基础和充裕的学习时间。
在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句时,分为这样几个层次。首先字面理解句意,对照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后重点理解“实践很难”。找到具体描写加以分析。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道德实践很难。
不足之处:
1、教师语言设计缺乏针对性,比如过渡语、评价语言,都缺乏设计,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2、课堂点拨不到位,理解句子方法训练不到位。
3、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不细致,点拨不到位。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4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而对于我,这样的文章既要达到目标,又不能上成思品课,也是一大难点。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你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一:钓到大鲈鱼,“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
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本来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启示”上,但在课堂中,花了大量的时间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对“启示”的揭示不够深。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5
成功之处:
首先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反复读题,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设计一下问题:和谁钓鱼?钓鱼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期间有些什么矛盾?最后的结果怎样?得到的什么启示?启示是不是从起初的钓鱼得到的?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其次读中质疑、读中体验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时,我提出一下阅读要求: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学生读课文后在全班收集整理,再用媒体出示一下两个句子: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然后让学生带着疑惑再读课文有关钓鱼的段落,抓住关键词句和反复阅读,深入在感悟“我”钓到鱼时的激动和得意,以及他心情的变化。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例子深入理解意义深刻的句子。如: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考试的时候老师多给了分数时;买东西多找你钱时;别人不在想用别人的钢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时,小组做好记录,把每个同学的发言进行整理,由指定的同学在全班交流,不同的意见全班讨论,这样问题也就解觉了。
不足之处:
但是有部分同学,没有积极开动脑筋,提不出问题,在朗读是读不出感情。这说明他们没有深入地思考,还没有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改进措施: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在教学时把课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钓鱼的启示解读11-14
钓鱼的启示看书心得10-14
《钓鱼的启示》读书心得书评10-30
钓鱼的启示读后感指导11-11
小学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说课稿09-2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启示05-27
小猫钓鱼教案设计10-25
钓鱼的乐趣06-23
下棋钓鱼的谚语-谚语07-18
小学作文《钓鱼的感悟》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