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校训自荐信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山大学校训自荐信(精选8篇)

中山大学校训自荐信 篇1

在一步步向前发展的社会中,自荐信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广泛,自荐信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还在为写自荐信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开校训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南开校训自主招生自荐信1

尊敬的考官:

您好!

我是一名申请参加重庆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自荐信。

我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父亲是也曾经是教师,后来经历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考入法院,成了一名法官。父母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挫折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形成了我自强不息、不轻言败的性格。

中考的教训,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什么叫不图虚荣,什么叫谦虚谨慎,什么叫取长补短高中三年,我努力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而且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夷陵中学严谨的学风塑造了我朴实、稳重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精英云集的地方,我学会了在竞争中挑战自我,在合作中欣赏他人。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成绩逐年上升,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蕴藏着的无限潜能,它让我相信——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也能撬起整个地球!

参加自主招生就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寻找一个“支点”,选择重庆大学我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重庆大学是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拥有研究生院,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的全国著名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有着坚实的学术基础和严谨的治学传统,校园环境优美的大学。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会受益匪浅。二是重庆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大学,这符合了我的学科兴趣,我是一个理科生,尤其以数学、物理学科见长,这次推荐我参加自主招生的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我喜欢在这样自主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希望可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是重庆大学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新措施包括:名师上讲台工程、中英文双语教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本硕连读制度等,还有一系列的完善学分制管理的制度,包括主辅修制、弹性学制、第二学位制、优异生培养制度等。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也将是我今后不能回避的,但我想,这是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大学是一个可以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是一个沟通社会的平台。我希望这里掌握生活技能,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使自己能承担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现在的科技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我的学习是要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将来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学习新的东西。我们不可能靠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来维护一生的,以后如果不再学了,照样会落后,所以,本科读什么专业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我希望根据我的学科特长,选择适合我的专业,但是我不会太在意专业的趋向,绝对服从学校根据我的情况进行专业调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自主招生只是一次机会,无论这个机会是否垂青于我,我都不会气馁,我会全力以赴,备战高考,去迎接六月的彩虹(我的六月不是黑色)!

我在路上,前面必是我理想的驿站。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南开校训自主招生自荐信2

尊敬的厦门大学老师: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耐心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一名来自江滨小城安庆的学生,就读于安庆市第一中学。我的名字叫XXX。不知是否是名字的缘故,我从小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扬子江畔到大海之滨,我带着梦想一步步奔流前进。

我是一个善于思考、爱好广泛、积极进取的女孩,不论是长长的成绩单的前列,还是各类社会活动中,总能发现我的身影。我学习成绩优异,语文、历史等学科尤为突出,在各种联考、学期测试中多次获得最高分。同时,从小担任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的经历帮我练就了良好的口才,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自信大方的风度。升入高中以后,我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学才能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我担任着安庆一中向未来文学社社长,在这片热土上播洒着青春的梦想。这期间,我组织并参与多期校刊的编辑和创作,举办文学讲座,组织采风活动,《中国校园文学》、《辽宁青年》、《中学生优秀作文》……各种报刊上都留下了我年轻而有朝气的文字。在校园广播站中,我依靠较强的编采读写能力和亲切的嗓音成为人气颇高的主播,带大家欣赏窗外的风景。此外,我还通过选拔,成为学校合唱队的一员,加入了GLOBE气象观测小组。更为光荣的是,我被选为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在业余党校努力学习……在这一系列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提升了自身的素养,也收获了不少荣誉。2007、2008年连续两届获得“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2008年获第七届“新作文杯”全国中小学生放胆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2007年校“新新文学”征文比赛一等奖,并被评为校优秀团员、三好学生。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南开校训自主招生自荐信3

尊敬的招生处老师:

您好!

我是xxx,现就读于xx省宣城中学。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申请材料。

xx大学,以怒蹄奔腾的骏马为标志物,希望学子们“腾天潜渊,吐纳川海;辽阔原野,一任奔驰”,博大高远的追求使我渴慕不已,心神往之,我渴望成为T大学的一名学生。

小升初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经过初中三年的不懈努力,我最终以中考696分(满分70)的成绩进入安徽省重点中学宣城中学就读,并在开学实验班选拔考试中(1086人)以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进入实验班。在高一时我的成绩处在班里、年级的前列,参加了宣城市信息技术竞赛并获市三等奖、荣获2011“管必红奖学金”。[]进入高二以后,我有幸作为年级前40名之一进入新组建的实验班(21班)。在高二下学期末的学业水平测试中,我的各科成绩均为A。我认为要对学习有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始终都在努力超越自我,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我是一个开朗自信大方的男生。在新组建的(21)班,我很荣幸地担任英语代表一职,并一直担任至今。在我的组织下,班级开展了英语辩论和情景会话活动,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调动他们的兴趣。

我喜欢轮滑和乒乓球。中考后的暑假,我第一次接触轮滑就迷上了它的轻快灵动。现在,我已经掌握了“前、后葫芦”、“前、后蛇”等动作。进入高中后,我常常和班上几个乒乓高手切磋球技。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我的球技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增进了与同学们的友谊。

恳请招生处老师仔细考虑我的申请,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南开校训自主招生自荐信4

尊敬的上海财经大学的老师:

您好!我来自豫西山区灵宝一高,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完我的自荐信,我深表感谢和深感荣幸。

我喜欢运动,尤其喜欢篮球。小学时还参加过学校武术队,受过五年的武术基本功训练。我还喜爱游泳,喜欢棋类游戏。

中学以后,我对数学和英语有一种天然的喜爱。数学帮助我追求思维的慎密,严谨的逻辑,提高了我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学习使我不断理解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中考时数学满分,以589分进入三门峡市一高宏志班。高中阶段,我努力夯实各学科基础知识,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略大量书籍与参加各种篮球比赛,学会了在竞争中挑战自我,在合作中欣赏他人,从各方面不断充实自己。高考553分的教训,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什么叫不图虚荣,什么叫谦虚谨慎,什么叫取长补短……我是个乐观向上的年青人,热爱生活,逆境也不畏惧。我坚信,我的不断努力会让我达到成功的梦想。

上财——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财经学府,“厚德博学、经济匡时”之校训,励精图治,奋发进取的精神及发展理念,上财学生的内敛稳重都深深烙在我心中,实事求是,务实、勤奋,进入梦寐以求的上海财大,能够成为上财的学子,将是我一生的骄傲。

上财学风之浓厚,如果我能有幸进入上财学习,我将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每一门功课。我希望自己大学毕业后能继续深造。恳请贵校领导能够接受我的申请,实现我的理想。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南开校训自主招生自荐信5

敬爱的清华大学招生办领导老师:

您好!我希望通过贵校的西画专业特长考试,来实现我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梦想。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我的自荐信材料。

一直以来,我都对清华大学十分向往,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量化的学术氛围,强烈的时代气息,为社会培养出无数的顶尖人才。我也非常渴望成为一名清华学子,成为一名对社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我以此作为我的奋斗目标,而这个目标从未因困难和挫折动摇过。

从4岁学画至今,在画画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的魅力,还多次获奖。学画的过程让我收获了自信,乐观,坚定的品质,还让我在解决问题是能够纵观全局,运筹帷幄。这让我在文化课学习中游刃有余。不仅如此,在母亲的引导下,从小我能熟读《老子》《论语》,背诵《弟子规》《千字文》等古代文化精髓,是我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既有年轻人的灵动,又保持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仰。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中,并通过半年的继续拼搏理科实验班。在这里我与优秀的同伴们共同学习。同时我在艺术上的才华也显露出来,为社团绘制海报,给校杂志社画插图,为班级绘制班报,设计班徽等等,在艺术禹学习让我难以抉择之时,有如伯乐一样的班主任为我指出了一条明路,一条只属于我的光明大道—————清华西画艺术特长,车身设计专业。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道路。我相信,在家长与学校的鼓励与支持下,凭着我的热情与实力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清华学子,我定会更加努力的降学习禹艺术结合,在专业领域开创新的天地,回报父母学校回报社会,为国家发展力所能及的最大努力,让“自强不息,厚的载物”的魅力在全世界响彻!

领导,老师,在此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给我一个机会,我定能还你一个奇迹!

自荐人:xxx

中山大学校训自荐信 篇2

大学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 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浓缩,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被誉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明珠。国内外大学校训作为大学文化的集中体现, 其形成受到语言文化及思想差异的深刻影响,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体现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追求。国内外大学不同的校训代表中西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 折射出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和价值取向。

1. 国内外知名大学校训概述

国内外大学校训都蕴涵高尚的道德追求、深刻的哲学思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辟的治学之道。国内大学校训大多出自于四书五经, 而国外很多大学的校训大都从西方的《圣经》中受到启发。国内大学校训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伦理道德和意志品格的培养, 发扬勤奋严谨的治学之风, 是学校文化、人文精神的凝聚和集中体现, 是学校师生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标尺。而国外很多大学的校训则注重个人认知, 价值取向主更倾向于对学术和自由的追求。

2. 国内外知名大学校训对比

2.1 思想来源差异

从校训的来源看, 中国大学的校训大多都引经据典, 引用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巨著中的词句, 可以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精神的统一体[1]。

例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智周万物, 道济天下”出自《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故不过”;东南大学的“止于至善”出自《四书》的《大学》:“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引述自《易经》中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及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出自《易经》、《礼记·大学》。这些中国知名大学的校训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科学精神、革新理念和仁爱思想。

然而, 国外大学校训会借鉴于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影响的《圣经》,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校训“上帝乃知识之神”, 出自《圣经》中的赞美诗第27篇强调“神”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 表明学校浓厚的宗教背景和对上帝的信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训“真理必将使你获得自由”, 节选自圣经约翰福音第8章第31节“耶稣说:如果你拥有我的教义, 你就成为我真正的门徒那么你就能了解真理, 真理必将使你获得自由”, 这些校训都带有较强的宗教色彩[2]。还有一些国外大学校训引用诗文警句, 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训“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是其前身费城学院的教务长威廉·史密斯引自贺瑞斯的赞美诗中的一句话, 悉尼大学校训“物换星移, 心智相通”借用拉丁语警句。

2.2 语言形式差异

在语言表达形式上, 中国校训相对突出地运用固定词组或短语。中国古代美学中“对对子”是基础课程, 诗篇、散文等传统文学形式中都追求对称美, 这一美学观点深深影响我国校训的表达形式。国内知名大学校训重视对偶、对仗和押韵, 陈述规范, 多采用动词和祈使句, 将深刻的哲理和文化韵味高度概括在独立的字句中。例如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西安交通大学的“精勤求学, 敦笃励志, 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等[3]。这些校训采取传统的对偶成联的短语形式, 在风格方面讲究对仗工整、押韵,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哲理和文化意蕴。

西方大学的校训则不讲究对称和押韵, 通常以单句陈述, 如格言和谚语般简洁明了却包含意近旨远的劝慰之意国外大学校训用词与我国多有不同, 大部分来自拉丁文的格言。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校训“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 芝加哥大学校训“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其次, 西方大学校训常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 形象具体, 耐人寻味。例如斯坦福大学的“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多伦多大学的“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等。其形式较自由洒脱, 训词更丰富, 包括形容词词组、名词短语及谚语短句。

3. 校训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价值差异

3.1 文化内涵差异

国内大学校训借鉴于儒家经典或其他典籍, 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校训强调人的道德义务、人伦关系、内心修养和精神充实。早在先秦时期, 我国就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宗法式的道德规范。后由孔子创立, 经孟子和荀子等先秦儒家学者及后世儒家学者进一步完善, 建立一套完备的“以德治国”的德育实践模式和系统的“主德”观[4]。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大学精神的培育, 显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强大生命力。“德性文化”决定了中国大学的校训总是以德为先, 崇德尚德, 校训的内容都是围绕“德”来确立[5]。

然而, 在西方文化中, 真理先于道德, 处在一切学问的首位, 对自然规律孜孜不倦的追求造就西方的科学型文化。西方校训正是继承这一理念, 在古希腊, 智慧被认为是道德中最重要的部分。例如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 美德即智慧”, 柏拉图提倡“知识即理念”、“最高的美德即智慧”。与我国大学对“德”的高度强调与丰富评价资源相比, 国外大学校训对此几乎没有侧重[6]。欧美高校的校训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在西方国家宗教对人的道德和行为具有强大的规范和约束力, 对文化教育具有持久的渗透力。

3.2 价值取向差异

3.2.1 群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国内校训强调集体主义、团结合作, 揭示中国人的群体取向, 即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 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 可以牺牲。在处理个人与集体或环境关系时, 要克己守道、贵在自知。在中国,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个人主义”是不被赞扬的行为。很多大学的校训都涉及“团结、乐群”, 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的高度重视。例如北京工业大学的“团结、勤奋、严谨、创新”, 北京理工大学的“团结勤奋, 求实创新”等, 这些大学校训中都强调团体发展的重要性, 个人作为团队中的一员, 不能脱离集体而特立独行, 鼓励个人对集体作出贡献。

国外大学校训追求自由、差异, 体现了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在西方文化中, 个人至上, 个人主义的价值最重要。美国人从出生之日起, 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善于竞争, 要努力超越他人。美国人喜欢独辟蹊径, 标新立异, 他们追求个人享受, 自由发展, 不仅包括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 还涉及个人意志和自我实现的追求。国外知名大学在无限追求精神的过程中, 大学首先表现在其超越之特性、坚持其个性张扬, 在其心智领域、学术领域和思想领域超越其固有[7]。国外的办学理念更突出各做其事, 各展其才, 各行其志, 强调个体的自由状态和个体的力量。

3.2.2 做人与做事

中国自古就有“先做人, 后做事;先成人, 后成才”一说。《大学》认为求学应当止于至善, 也就是说对知识的追求应以高尚的道德为目的。做人胜于做事, 所以教书育人是教育之本, 在大学校训中有所体现。中国大学校训中频繁出现的词如厚德、自强、行善等, 中国儒家经典强调道德价值和求知价值, 道德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8]。这种传统文化决定了中国大学校训以德育为先, 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 其次才是智力的培养。比如东北大学的“自强不息, 知行合一”;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集美大学的“诚以待人, 毅以处事”等, 这些校训都体现了教化育人为先的办学理念。

相比较而言, 西方更重视外向的行动, 宣扬积极进取铤而走险、快速行动、追求效率、有所成就。虽然受到宗教的影响, 西方大学教育理念追求自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真理的求知价值。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Mens et Manu (Mind and Hand) ”, 倡导“既学会动脑, 又学会动手”, 理论与实践并重;康奈尔大学的校训“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 是康奈尔写给首任校长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 即“我要建立一所大学以使得所有的人可以学到任何他所想学的学科”, 从此这句话就成了康乃尔大学的校训;芝加哥大学“Let knowledge in crease so that life may be enriched”, 倡导“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这些校训都突出强调在大学里探求真理、学术自由, 强调行动对认知的重要性。

3.2.3 求稳与求变

中国人多数求稳, 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认为和谐才是世界的永恒规律。“祖宗之法不可变”, 中国人提倡稳中求进, 强调博闻强识, 积学笃行。国内很多大学校训蕴含了传统文化中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自我修炼的哲学思想, 表达了在学风培养和治学方法上的严格要求。中国强调“团结、勤奋、求实、向上”的校训反映了较强的实用理性精神, 而西方校训则包含更多的思辨色彩, 更注重对事物的真实状态和科学真理的探索。

西方人求变, 强调无物不变, 变化不止。其校训体现出不断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的精神。例如, 美国纽约大学的校训为“To persist and to excel”, 宣扬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西方的科学型文化将宇宙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相区分, 道德让位于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 而西方则是天人相分。西方认识论认为事物内部、外部的矛盾冲突促成事物的发展, 其大学校训比中国更强调对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所以, 很多国外友人认为中国人性格内向、省身独慎、好静顺从、相互依赖合作, 中国人认为西方人性格直率、好动、冒险、喜欢竞争、不依赖他人。

我国大学校训大部分受儒家经典著作的影响, 反映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国外大学校训则大多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强调对真理与学术自由的追求。大学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辅相成才, 继承传统的同时超越创新。这一点在国外知名大学校训中多有体现, 也是其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值得学习与借鉴[9]。国内外大学校训折射出中西方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大学校训中团结乐群的集体主义取向与外国大学校训中个体自由发展取向差异;中国教化育人、完善人格和西方走向世界、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差异;中国人侧重稳中求进而西方崇尚自由创新。大学校训蕴含了国内外大学的本质内涵与价值追求, 折射出的文化价值差异对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及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晓东.从“211”大学校训看中国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J].教育学术月刊, 2012 (6) :27-28.

[2]辛哲.中美名校校训的文化差异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3.

[3]戴军.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4]唐智松.我国重点大学校训价值取向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6) :51-55.

[5]潘瑛.论大学校训的道德价值取向[J].浙江社会科学, 2012 (1) :141-144.

[6]王振华, 张庆彬.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大学校训意义研究——“评价系统”视角[J].外语教学, 2013 (6) :7-12.

[7]耿富云, 赵伶俐, 赵涛.美国大学校训对我国大学制度建设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 2015 (4) :50-55.

[8]徐愫芬.我国大学校训的文化解读与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大学校训的味道 篇3

校训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7月中旬起,各大学陆续向2014级新生寄发录取通知书。在这发给新生的“第一封信”中,不少大学匠心独具:有的变身手绘版,有的用毛笔书写,还有的以环保意识迎新——电子版录取通知书取代纸质版。但百变的录取通知书有一个必备的核心——大学校训。

校训,传承着一所大学的“文化基因”,是大学的“育人之纲”与“精神之气”。而高校肩负“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也是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培育高校青年学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校训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养料——必须对大学校训的内在价值进行挖掘、开发和弘扬,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学校训中浓缩着大学的发展轨迹,和大学的办学目标、治学传统和文化气质紧紧相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指出,随着社会的变迁,校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历久弥新。“对校训的坚守,在关键时刻体现为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文人风骨和书生倔强;而在平常时节,这种坚守则化为自信而低调、进取而从容的智慧和淡定。”

从校训中咀嚼出大学的味道

大学的校训历来是引发学生价值共鸣,激励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的载体。校训中隐含的是大学之精神,大学的价值之追求。

林语堂曾说:“文章有味,大学亦有味。味各不同,皆由历史沿袭风气之所造成,浸润熏陶其中者,逐染其中气味。”能让学生铭记于心的校训,绝不是靠文字的争奇斗艳、平仄对仗,而在于让人能从校训这篇最短的文章中咀嚼出大学的味道。

校训其中之味,首先源于学统传承。名校校训的背后都有一些能让本校师生口口相传的故事,要么源于某位校长或某位先贤对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思考,要么溯及大学与社会互动发展的某些事件或某段历史。就像每一位华东师大人提起师大精神,都无法绕过首任校长孟宪承,都能脱口而出孟老提出的大学理想——“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校训是大学对其自身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精神高度凝练的符号表征和个性表达,它就像一把钥匙,通过它,打开一所大学在风雨成长路中淬炼沉淀的“文化基因密码”;它就像一扇窗户,透过它,窥见师生共同执守、代代相传的精神家园。

校训其中之味,还赖于坚守践行。校训记载了大学的发展轨迹,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的校训要经常发生变化。世界上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学,其校训自产生之日起一直沿用至今。如哈佛大学校训“真理”于1834年写进哈佛大学宪章中,历经300余年,至今仍闪闪发光;纽约大学的校训最初是“Perstando et Praestando”(“不断坚持,最终获得超越”),1895年修改成“Perstare et Praestare”(坚持与超越),以后,纽约大学的校训一直保留至今、未曾改变。

校训历久弥新

历经一定历史积淀后,大学校训和大学自身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大学不朽的灵魂。

“不变”的校训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大学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办学理念的坚守。当然,这种“不变”也是相对的,在主旨不变、核心不变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变迁,校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能历久弥新。

以华东师大为例,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特别是非师范生数量不断增加、办学定位调整,“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内涵亟需进行新的阐释。“为人师表”,语出《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我们可以得知,“为人师表”本意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人师表”就不仅仅是对师范生的师德要求,它同时也是对学校的办学提出更高的目标,对全体师生提出更高的规范要求。由此,传统的校训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辞海》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可见,校训的意义更在于践行,它不单是师生个体立身处世、从教求学的规范,更是学校坚守大学之道的“精神围墙”,引领着大学所有为和所有不为。这种坚守,在关键时刻体现为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文人风骨和书生倔强。

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是厦门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300余名师生不满校方专制,离校北迁另组而成;另一前身光华大学(校训为“格致诚正”)也是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校训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英文校训是“Light & Truth”)及附中师生为声援五卅运动,集体宣誓离校后创办而成。在平常的时节,大学对校训的坚守则化为自信而低调、进取而从容的智慧和淡定。在日益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中,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大学更要保持足够的清醒,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怀揣大学使命,坚守大学本质,坚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按大学规律办大学,建设优雅学府,培育栋梁学子。

咀嚼校训,品味的是大学的文化,回味的是信仰的力量。在校训变与不变的思辨之间,获得的是有所必为与有所不为的大学之道的深刻感悟。

哈佛大学校训 篇4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能闯过去,你就是赢家,闯不过去,那就乖乖做普通人。所谓成功,并不是看你有多聪明,也不是要你出卖自己,而是看你能否笑着渡过难关。--李嘉诚

【人生格言】1.强者不是没有眼泪,只是可以含着眼泪向前跑。2.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3.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4.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5.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6.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9大心理暗示:1.无论做什么,记得是为自己而做2.面对困境不悲观厌世3.任何时候都不怕重来4.让自己平和豁达一点5.女孩要先经济独立再谈别的6.不要忘记进修学问,拓宽胸襟7.潇洒一点,失去的东西并未属于自己8.要保持少女般的浪漫情怀9.生命的乐趣自己寻找,没人义务讨好自己。

人生哲理:

1、人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

2、人人都拥有头脑,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

3、成功不会不请自来,但我们必须走向胜利

4、智慧不会不请自来,但我们必须勤奋思索

5、快乐不会不请自来,但我们必须用心体验

6、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

人的生存层次取决于解决何种矛盾。专注于个人利益的小矛盾,会成为市井凡人;能解决社会走向等中矛盾,可成就一番事业;能让思想升华为天地境界,并致力于解析生死、有无等大矛盾,才是圣人所为。人的终极价值由所解决的矛盾来决定。立志解决人间和世界的大矛盾,才有将生命锻造成巨人的可能。

改变自己会痛苦,但不改变自己会吃苦。改变很难,所以如果想改变,那肯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虽然是这样,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种斩断自己退路的勇气。因为身后有退路,就会心存侥幸和安逸,身后无退路,才会为自己赢得出路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后,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不管是这样,还是那样,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的才华成反比。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

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也不要常常觉得很委屈。不是别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别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相逢一笑泯恩仇,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非常哲理】

1、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错误的坚持和轻易的放弃;

2、使你疲劳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

3、排队时最大的欣慰,不是前面的人越来越少,而是后面的人越来越多;

4、过错是暂时的遗憾,错过却是长久的遗憾;

5、还能冲动,说明你生活还有激情;总是冲动,说明你还不懂生活。人生感悟:

1、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2、有些事儿,不是你努力的不够,而是不够坚定。

3、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4、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

5、每一棵大树的成长都要接受阳光,也包容风雨。

6、心中有所牵挂,生命才会坚强!

一般人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成功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失败者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所谓成功的人,就是心理障碍突破最多的人,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障碍。所以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1、牛津大学校训:信仰与科学;

2、剑桥大学校训:启蒙之所与智识之

3、哈佛大学校训: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

吉林大学校训 篇5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也并入了吉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吉林大学座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211工程”的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也是“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科技园已被确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吉林大学校训: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吉林大学校训是“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吉林大学校训碑揭幕式,是在1996年9月21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举行的。校训碑形状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象征着学校的事业披荆斩棘,一帆风顺,勇往直前!上面镌刻着由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金义庵书写的“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八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这八字校训集中体现了吉大几代人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勇于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校训给予新的诠释,既要将6校合并的新吉林大学所进行的改革实践沉淀进去,也要将吉林大学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进程中必须吸纳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学与管理风格凝练其中,赋予新的内容与时代特征。新吉林大学于2003年启动现代大学精神研究,着重研究了合并的原5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和价值观念,并对“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诠释,在此基础上提出21世纪的吉大精神。2005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学章程》中进一步凝炼出以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大学精神。

学校建设

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杨振斌教授,现任校长为李元元(原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均已被列为中央管理。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 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1960年,吉林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学校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汽车和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编为华北医科大学,1951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9年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医学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原长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长春地质专科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开采、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丰富了我国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原长春邮电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学院于 1947 年创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55 年更名为长春电信学校,1960年更名为长春邮电学院,是一所办学条件较为完善、学科新、发展势头较好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信息通信类人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1992年更名为农牧大学,1999年更名为军需大学,是一所以军事兽医教育和军事后勤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军事学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军事后勤人才。

国际著名大学校训 篇6

香港科技大学:求新求进 创未来

香港中文大W:博文sY

香港城市大W:敬I啡

香港大W:明德格物

香港浸大W:V信力行

香港理工大W:_物成W利民

香港岭南大学:作育英才服务社会

澳T大W:仁x Y 知 信

宾夕法尼亚大学: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

杜克大学:追求知识信仰宗教

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

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加拿大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

加州理工学院:真理使人自由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

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 真理

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斯坦福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北海道大学:青年们,要有大志

光州大学:青春开放 活力

新加坡立大W:自强不息

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

剑桥大学:此地乃启蒙之所,智识之源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了解万物发生的缘故

牛津大学:上帝给我光明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

悉尼大学: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新南威尔士大学:实践思考出真知

墨尔本大学:以人为本,与时并进

大学校训遣词用语的文化意蕴 篇7

一、彰显西方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

1930年, 以创办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闻名的弗莱克斯在《大学》一书中, 开宗明义就标举出“现代大学的理念”中“研究”对大学的重要, 肯定“发展知识”是大学重要功能之一。由此可见, 大学学术共同体的基本性质。其内涵有三:其一, 大学以学术价值作为基本取向;其二, 大学价值取向上是自由的;其三, 不受任何世俗社会价值取向的制约和影响。这种传统的精英式教育理念浸润出一批世界一流名校, 追求一种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即一味地追求对少数优秀人才的重点培养。按照这样理念建设的大学就是所谓的“象牙塔”, 负责培养有知识修养的公民和从事专门研究的学者;以这种理念为内涵的大学校训大多无外包括追求真理和学习知识的内容。如英国哈佛大学的“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要以真理为友”, 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的“探知并了解事物发生的缘故”, 加州理工学院的“真理使人自由”;美国耶鲁大学的“真理、光明”, 芝加哥大学的“提升知识, 以便充实人生”;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坚持真理”, 等等。

和欧美等地相比, 我国大学起步甚晚。中国现代大学基本上是横向从欧美移植, 而不是纵向从古代继承。洋务运动兴起, 西学东渐, 这一时期新办的西式学堂, 开设的外语、军事和电信等西学的门类日趋丰富, 成为近代中国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启明星。有专家认为, 这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端。20世纪初, 全国官私均兴起了办学高潮, 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六大高师为代表, 以西方大学理念为模板, 中国大学从始出便进入最早的黄金时代。作为舶来品的西方大学理念必然反映在中国大学校训的字里行间。中山大学和湖南大学等皆以“博学” (语出《礼记·中庸》) 入其校训。包含“学”义素的词语——“博/崇/好/勤/重/励/笃+学”等, 也都顺此理列入。

二、秉承中国传统的多元杂糅文化观念

德才兼备的“君子”在中国社会历来被看做是典范人格, 这与上述西方大学理念南辕北辙。君子之德体现在鞠躬尽瘁, 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君子之才体现在学以致用, 用自身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文化崇尚的是一种实践理性, 不空开各种知识药铺, 炫耀五花八门的思想、思潮, 基于此, 大学培养的是具有术业专攻并且道德至上的大师。这种大学理念势必助长知识分子与社会的融合, 要打破传统的“象牙塔”, 使大学成为政府社会的“智库”。因此, 以这种理念为内涵的大学校训多与国家与社会的需要有关, 强调实践工作和服务奉献, 强调个人品格和道德水准。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 上海财经大学的“经世济国”等都是这样的例证。

清华大学的校训就非常典型的。“自强不息”一词出自《易经·乾卦》中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自1914年冬天的梁启超先生的演讲, 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 并把此卦辞作了如下的诠解:“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 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 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 虽遇颠沛流离, 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 知难而退, 非大有为者之事, 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犹舟之航海, 顺风逆风, 因时而异。如必顺风而后帆, 登岸无日矣。”梁启超开掘出相当广泛而深邃的君子人格境界和品格内涵:志向、忍耐、坚毅等方面。另外, “厚德载物”一词出自《易经·坤卦》中的“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涵盖宽厚、朴质、包容、内敛、淡定等多重解说。只言片语间, 无尽的只有中国人才能彻悟的智慧昭然于胸, 化为激励青年学生的精神追求。

东北大学和厦门大学校训的第一句都是“自强不息” (前者的第二句为“知行合一”, 后者的第二句为“止于至善”) , 都是与之一脉相承的思想反映。如此君子品格视野的词库一跃进入校训用语体系, 如义素“实、诚、仁、义、忠、勇、敬、德”等架构起庞大的中国传统人格殿堂, 企图以此对大学精神作本土化置换。

三、转型期复杂多变的社会镜像

学者金开诚在2003年《中华读书报》撰文指出, 作为长期在北大学习和工作的北大人, 竟不知道北大有什么校训。是蔡元培最初主张而广为人知的“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莫衷一是。无独有偶, 山东大学2002年修改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校训, 改为“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一项针对国内25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 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 使得部分校训在师生中的认同度降低, 感召力不足。

教育的功能定位首先是个性教育, 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那么, 校训作为新时期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该体现出时代文化精神, 即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创造性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思想。兼顾知识传授、思维训练和品德修养、服务意识, 进一步凸显敬畏生命和关怀他人的大爱情怀。雪莱有诗说道, “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 人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 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

全国第四届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会上, 南京赤壁路小学的校训“做最好的自己”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一教育理念并值得大学借鉴, 其语出李开复的同名励志类图书。该校训的突破之一, 是捕捉到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 即教育的影响力最大地发挥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 找准自己位置做到最好, 就是幸福与成功。突破之二, 是破除了了我国校训的一般遣词用语模式, 即以骈偶词组表达多重思想内容;创造性使用单句句式表达某一个突出理念。突破之三, 是力避传统校训遣词用语来源, 撷取当代名人畅销书用语表达个性教育理念。突破之四, 是力戒对称美学窠臼, 大胆摆脱便利悬挂的建筑等外界条件的制约。

21世纪的大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校训, 作为一个符号, 将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们传递下去, 伴随着事业的兴旺发达。校训, 作为一个标尺, 虽然难以权衡大学的质量水准的高下, 但可能即使离开, 还铭记在心。

摘要:大学校训遣词用语的妙处在于精短形式表达背后丰厚的文化意蕴, 在于句式、词源、语法的独特选用与远避雷同, 与此媲美的必然是大学精神的独特诠释与全情表达。以大学校训为线索, 类比西方大学和我国大学校训的雷同的大学文化渊源, 梳理世界大学理念演化脉络, 针砭当下转型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提出建构属于新时代中国大学的校训文化体系的内涵要素和基本原则。

关键词:校训,西方大学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6.

[2]李成先, 徐辉.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高等教育研究, 2005, 26 (6) .

浅析我国大学校训 篇8

【关键词】高校校训;人才培养;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23-01

一、校训的作用

现在,大学校训已然成为了大学的一张名片,向社会大众彰显着自己的与众不同,大学校训作为大学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演进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大学教育理念与大学文化的价值追求[1]。通过校训了解该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大学校训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首先,大学校训可勉励学生成为内外兼修的人才,学生们不只要学习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还要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内在与外在均要有所提升。校训能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如同座右铭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勉励学生勿忘自己的本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大学校训可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老师不止要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学生人生之路的导师,为人师表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校训中所包含的教育宗旨与思想也时刻提醒着教师,不可只为一己私利而误人子弟。

再者,大学校训可彰显学校的特色。大学校训伴随着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一定时期的积淀,已成为代表本校特色的文化符号,反映着大学的历史传统、办学风格、教育目标、思想观念、价值导向等方面的差异。大学校训可传承大学精神。其中包含着许多教育者的思想与精神,是高校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校训能激励学生去理解学校的文化、继承学校的传统以及发扬学校的精神,使前人在建设学校的过程中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得以保留与延续,校训让师生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学校。

二、我国大学校训与国外大学在内容上的差异

大学校训代表了校训创立者想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的质量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中的两大理论——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两者孰轻孰重一直存在着争议,这也是我国大学校训在内容上与国外高校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之一。

从古至今,我国文化中“和谐”二字备受推崇,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国的大学校训也体现出一定的包容与和谐,是对于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兼顾,既要鼓励学生培养个人能力,也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以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为典型,自己要学着成为老师,也要成为其他人的表率。

国外的大学校训在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中有所侧重。美国西点军校“荣誉、责任、国家”等,为典型的社会本位论,更强调的是共性,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的共性。而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包含个人本位论思想,强调学生的兴趣与努力,尊重学生的天性。

三、大学校训的产生路径

我国的许多大学校训倾向于引经据典,赋予其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梁启超在清华任教期间曾引用过《周易》的两句话,以此来勉励学生像苍天一样运行不息,百折不挠,像大地一样有容乃大、承载万物。而《大学》开篇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经典名句也被不少高校沿用,华东理工大学便是直接奉行该句为校训;湖南大学的校训则引用了“明德、至善”[2]。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训“真理必将使你获得自由”节选自《圣经·约翰福音》,“耶稣说:‘如果你拥有我的教义,你就成为我真正的门徒。那么你就能了解真理,真理必将使你获得自由[3]。”

我国部分大学秉持着传承的思想,对于学校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学校创始人提出的校训,以此表达对其的尊重,并希望学生能领悟、传递其中精神。如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并订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1924年,孙中山为自己倡议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题写了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师生所奉行的校训是由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四、我国大学校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首先,我国大学校训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学校训格调基本一致,即表现为高校校训同质化,部分高校校训缺乏特色,高校之间还出现了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校训。而国外的高校校训鲜有此类问题,可能是因为语言的差异,更深层的原因是文化与思想的差异,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依旧比较单一,教育者的思想较为保守,容易随大流,缺乏突破常规的勇气。

其次,我国大学校训缺乏创新、脱离时代。校训能反映学校的历史,但校训不能成为历史,而应该是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与大学一同在时间的长河中漂泊。高校管理者可能认为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根本,一经确立不应随意更改。但校训中包含着教育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理念必然会发生变化,若此时不对校训做新的解读,那么校训失去本来的意义。

另外,我国大学校训过于精炼,难以理解。不少校训引用古代典籍中的名言名句,过于深奥,有得则是自行将文字拼凑成句,让人无法理解其中涵义,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咬文嚼字是许多学者的积习,但被用于校训会本末倒置。

一条好的校训应该如同座右铭般影响着学生的终生。当学生毕业数年之后回忆起母校时仍能想起校训,想起在母校受到的教诲。创建者应始终明确的一点是,校训的意义是让人们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并从中有所收获,很多深刻人生道理往往是寓于质朴的文字之中。校训的语言组织应把握一个度,不落俗套也不咬文嚼字,不喊口号也不拗口难懂,这对于校训创建者具有一定的挑战,需要他们仔细斟酌。

参考文献:

[1]安心,王朔.对我国大学校训的若干反思[J].江苏高教,2009,(1):52-55

[2]唐智松.我国重点大学校训价值取向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6):51-55

上一篇: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下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