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城市经验交流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卫生城市经验交流(共8篇)

卫生城市经验交流 篇1

打造苏北最美县城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2012年2月16日)

自2009年我县启动省级卫生县城创建以来,在省市卫生部门和爱卫办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XX以干净整洁靓丽的城市形象、水秀林荫花香的独特魅力,赢得了省考核专家组的充分肯定,2011年10月一举通过考评验收,并于12月19日被正式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主要做法是:

一、置于重要位置,强化组织保障。始终坚持把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放在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县、江苏省园林城市同等重要位置,作为建设殷实XX美丽XX和谐XX、提前一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纳入领导政绩评价范畴,做到了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同考核、同评比、同推进。一是建立高规格领导体系。组建由县长任总指挥、四套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卫生县城创建指挥部及“一办五组”工作体系,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亲自抓、创建部门具体抓、各职能部门协同抓的良好局面。指挥部抽调36名专业人员集中办公,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全程会办督办,协调解决问题,同时将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连续3年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卫生县

城创建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二是制定高标准创建方案。对照“创卫”标准,结合XX实际,制订下发了《创建江苏省卫生县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等11份文件,并梳理出10大类、50大项、143小项实事项目,制定任务分解表,细化推进路线图,真正实现了目标任务、时间进度、领导责任“三明确”。三是强化高要求目标考核。制定出台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问责办法》和《考核办法》,明确责任追究范围和方式,将创建绩效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指标,在测评、访谈环节作为考核要点,实行一票否决。

二、强化全民参与,营造良好氛围。始终注重发挥和调动广大干群参与创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宣传教育,形成人人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宣传发动。坚持“创卫为民、全民创卫”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人人都是责任人”万人签名、青年志愿者“文明劝导”、中小学生“小手牵大手、心连心共创省级卫生城”等大型活动,在报社、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辟“创卫专题”、“曝光台”等栏目,在城区主要街道醒目路段设置了20多块大型电子屏幕宣传“创卫”,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根据创卫民意调查显示,居民对卫生状况的满意率达96.83%。二是建强载体。以创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江苏省示范县为统领,在媒体上设立“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健康快车”等专栏,组织举办“卫民杯”

电视大奖赛、全县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设立健康教育示范路、一条街和主题公园,并利用公交站台橱窗集中宣传居民健康素养66条;印发《居民健康知识问答》、《江苏省居民健康读本》等宣传资料150余万份。三是教育引导。加强对食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3%,学校健康教育实施率达100%,11所学校通过省级“健康促进铜牌学校”验收。制定出台《XX县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先后命名了无烟单位 57家。举办健康教育知识、病媒生物防治等各类培训50余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620余人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突出“清整建控”,改善人居环境。围绕打造苏北最美县城,大力实施创建“四项行动”,努力让“创卫”过程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为市民办实事的过程。一是美丽XX清洁行动。深入实施“三清一改”,针对城中村、背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开展环境专项清理,近三年来,共清理30多条街道、90余条污水沟塘,拆除禁养区内畜禽养殖棚屋2.6万平方米。持续抓好日常保洁,每个居委会统一配备保洁员、垃圾清运车,建设标准化垃圾池,密闭清运率达100%,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已建成省级卫生村13个。全力整治环境污染,严格落实企业污水排放、城市噪声烟尘治理、秸秆禁烧利用等综合管理措施,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县,众兴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11个村被命名为省级

生态村。二是城市环境整治行动。按照“强行入轨、长效管理”要求,着力推进以市容市貌、市场环境、“五小”行业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上下一线、前后一面、左右一体、色彩协调”原则,深入开展城区街道及小区建筑物外立面整洁、街道两侧亭棚整洁、户外广告等市容整治,门面店牌达到一街一式、规范统一。优化公共秩序,对流动商贩和零散排挡划区域集中经营,推出一批“放心早点”流动车,实行规范运营和管理。多部门联合行动,城市“牛皮癣”、墙体小广告、车辆乱停乱放等顽疾得到有效根治。三是功能配套建设行动。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新建迎宾大道、运河大道、文城路等20多条道路,城区 “十横十纵”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实行公交优先战略,新增城乡公交车275辆、公交站台132个。持续开展园林绿化,深入实施城区绿化“双十万”和“百万宿根花卉进县城”工程,新建运河风光带、森林公园、X塘河风光带等12个244公顷开放式绿地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5%。加快建设环卫配套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厂、第二自来水厂、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均已投入使用,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城区截污主管道改造治理70公里,同时统一添置垃圾箱(桶)3000个、垃圾压缩运输车9辆、道路清扫车7辆,城市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四是环境卫生管控行动。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落实疫情监测报告、计划免疫等防控措施。出台《XX县举报食

品安全违法行为奖励办法》,初步建立起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协调联动网“三网”监控网络,我县被列为宿迁市唯一创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单位。采取社区划片包干、镇驻村(居)干部一包到底的方式,将城区划分为四大片区,实行片长负责制,对责任区环境卫生负总责。同时与城区市场主办单位和广大个体经营户签订卫生达标责任状,颁发“流动红旗”激励经营户积极参与创建,累计评选出“环境卫生文明经营户”300户。

四、创新工作举措,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推行城市管理“大家评、月月考”亮绩机制。每月举行“城市管理大家评、月月考”广场活动,采取电视直播,公布排名奖惩,干群现场互动,解决民生小事。自2011年4月开展以来,共接受市民投诉101件,问题办结满意率达93%,交办城市管理各类问题7319件,案件办结率达95%。二是完善综合执法、问题处置、居民自治“三位一体”环卫管理机制。综合执法即由城管、卫生、公安等10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统一行使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和实施处罚等职能,坚持疏堵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并举原则,实现管理无缝隙全覆盖、无空档全天候。问题处置即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网络民意直通车”、“1890民生直通车”等多个环境卫生投诉平台,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累计办结实事5万余件、单位回帖1.8万条,办结率、回复率分别达97.6%、97%。居民自治即通过订立村规民约、门前“三包”、社区卫生环境等制度,把县城

卫生城市经验交流 篇2

本次研讨大会是“十城市”体研会成立以来的第26届, 也是在经历了29个风风雨雨后第三次走进美丽的长春。本次大会有长春、太原、兰州、成都、合肥、郑州、广州、哈尔滨、沈阳、厦门、重庆、天津、昆明、石家庄共14个城市的理事代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近3000余人出席并观摩了本次体育论坛暨教学展示研讨活动。

本次大会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学校体育教学研究会主办, 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联合承办。会议筹备期间, 得到了教育部体卫艺司,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 长春市政府、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教育学院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 受到了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大会以“交流、协作、展示、提升”为综旨, 以“体育教学创新与发展”为主题, 以课为纽带, 重在“研”和“讨”。会议以论坛、展示现场课、录像课、评选论文、特色教学设计、课后即时点评、教师与评委交流等多形式为载体, 突出研讨会的特点, 为一线体育教师搭建交流经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教师在研讨与交流中提升能力展示风采。

一、加强协作

“十城市”体研会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进行了题为“强化体育课程, 深化教学改革”的论坛活动, 参加论坛的有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领导、教授、研究生、学生代表, “十城市”体研会全体理事, 长春市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共计500人。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教育中心教研员裴绍志、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教研员万建秋就助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及取得的成果等内容各抒己见;长春市希望高中体育教师姜华、长春市108中学小学部教师李佳等一线体育教师代表分别谈了自己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收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张守伟博士作了关于“强化以增强体质为主的体育课程建设”为主旨的演讲。在报告中反思了高校体育 (教育) 专业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定位, 梳理了当前学校体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和体育师资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论坛, 实现了学校体育教学“顶层设计者”与“实践操作者”的直接对话, “谈心声”与“接地气”思想得到交流与碰撞, 引发强烈反响。

二、精彩展示

开幕式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 大会开幕式由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邱文秀主持, 长春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国涛、中国“十城市”学校体育教学研究会会长刘端文、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秘书长陈永利、教育部体育与卫生司调研员王龙龙、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治国分别致辞。陈永利秘书长代表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在贺词中讲到, “长期以来, ‘十城市’体育教学研究会始终坚持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提高体育教师教研、科研水平作为研究会工作的重点, 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加强体育教学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充分肯定”, 王龙龙在致辞中讲到, “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从1985年至今已经历了29年艰难历程, 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指导下, 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指导思想, 一批批青年教师沿着“十城市”体研会一路走来, 既开阔了眼界, 又增长了见识, 当年在“十城市”体研会作课的教师有的成为了学校领导, 成为了各省、市、区骨干教师和名师, 更多的教师己成为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 “十城市”体研会, 为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已成为中国学校体育的一个“品牌”。

以“魅力校园、阳光体育”为主题、以校本课程为载体, 通过专题片和现场展示的形势展示了近年来长春市中小学校阳光体育改革成果, 呈现了精彩的“啦啦操”、“体育家庭作业展示”、“跆拳道”、“花式跳绳”、“东北秧歌”、“武术”、“呼啦圈”、“滑冰”、“京剧做打”、“腰鼓”等阳光体育汇报表演, 展示了青少年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开幕式活动受到与会领导和各地市代表的高度评价。整个开幕式体现了热情洋溢、和谐友好、真诚交流的氛围, 组织得井然有序、精彩纷呈、热烈而又成功!

三、突显提升

(一) 理论引领

“十城市”体研会引领广大会员基于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不断分析探索, 紧跟时代步伐, 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梳理了实践研究中经常遇到的100个词条, 帮助教师解惑、解析。出版了论文集《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 《论文、现场课解析》, 帮助教师学习交流“十城市”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帮助教师了解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行动, 分享课改成果, 了解体育教学研究的新模式。

(二) 重在操作

“十城市”体研会一贯本着研培“一体”促创新, 赛培“一体”上台阶, 展培“一体”显风采为核心, 每年都会设定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主要围绕“教材创新、有效课堂, 提升学生体质”展开。

“十城市”教学研讨会每年都会要求每个会员单位围绕当年主题, 在规定的学段中研究探讨, 推出自己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节现场教学课、3~6节录像课与会交流。交流期间每一节现场课后, 评审组指定专家综合评审组意见即时点评, 提出问题留给与会教师们思考。在本届会议中由组长刘端文老师点评, 观课教师反应热烈。两天的展示活动结束后, 由“体研会”理事、评委再次组织作课教师、各代表团成员分组进行不同专题的、围绕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本届现场课、录像课主要围绕三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教材?你的教学设计亮点是什么?你是如何根据课标设计该课的教学手段方法的?”, 展开讨论。在讨论会中 (教研员引领) 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有利于增强开展“十城市”体研会的实际效益, 以使其长久的开展下去。教师们都感叹:这是节俭、务实、高效率的会, 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会议精神, 我们学到了东西, 我们会思考、我们会实践了。

(三) 赛课搭台

本次观摩大会上, 设有教学即时评价组, 评价指标注重关注学生的运动负荷、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对不同学段提出不同要求。小学段的要求是:兴趣培养是第一;基本素质要跟紧;教材要有突破性;高低特征要分明。初中段的要求是:技术处理要合理;技能、体能紧相配;教材灵活有创新;教学手段有特征。高中段的要求是:教法科学引导;学法突显高中特征;合作、探究要运用;教材传授要分层。各学段关注点为:小学低段研究课注重提高学生柔韧、协调和灵敏素质及能力的发展;小学高段研究课:注重提高速度与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初中段研究课:注重提高弹跳力和身体自控能力的发展;高中段研究课:注重提高学生节奏感和力度能力表现的发展。

四、体现主导

(一) 领会主题, 吃透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观摩大会献课教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把握得非常透彻, 课前的准备非常充分, 特点鲜明、方法具体。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课堂预设的目标”等。

(二) 重视技能, 提高效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 (2011年版) 》中对体育课堂教学规定了必须以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作为途径, 达成知识、技能、体能、方法、能力、行为等目标。

(三) 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发展的主力军, 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贯彻实施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届大会中, 可喜的看到授课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对教材的把握, 器材的利用更加趋于成熟;对教学环境亦能很快的适应。

(四) 器材开发

器材的选择服务于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观摩课中一部分教师善于开发一物多用, 将自制器材用尽、用够、用活、用好。

(五) 校本教材有特色

地方校本教学的开发展示了体育活动的生命力。在展示了地方校本教材的同时亦紧扣了本届大会的主题。

五、思考与认识

(一) 现场课与录像课评比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教材的处理是否有拓展与创新, 或者教具和器材的使用上是否有新意。

2.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否能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去实施。

3.教学目标达成是否能很好地处理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

4.师生表现层面体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相得益彰 (重点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

(二) 现场课应展示“魂”

现场课是教学研究课的公开展示, 不是常态运动课。“十城市”现场课之所以给教师三节课时间提前接触学生, 就是要教师在了解学情后把本人或团队研究的“亮点”展示出来, 也就是让观课者看什么一定要展现出来。现场课不是教师基本功考察、考教师, 而是让教师充分展示研究成果, 把“魂”展现出来, 也就是把创新和特色展现出来。

(三) 各水平段的“性质”

1.小学段:兴趣激发与素质发展

一看, 是否发展了学生必要的基本身体素质。二看, 手段与方法运用是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初中段:技能与体能的发展

一看, 学生运动的参与意识和进行锻炼的主动性。二看, 教学手段的针对性, 身体锻炼的有效性, 正确处理技术学习与身体发展关系。

3.高中段: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

一看, 教学目标与手段不同个性特征的针对性。二看, 教学实施分层落实的有效性。

(四) 在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尺度的把握

任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有自己的尺度, 不能毫无限制的滥用。比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体验体育课堂中的乐趣等, 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如果在课堂上无尺度的滥用, 整堂课都在游戏中度过, 而忽略了对技能的学习, 使体育课变得主次不分, 喧宾夺主。

(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情感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 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 明确规定了学生情感的培养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既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又要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质。

六、结语

班级卫生管理经验之我见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 经验 ;卫生 ;制度 ;表扬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240-01

抓狂篇

高一接手105班,以为当高中的班主任很轻松,因为高中生年纪大些,会听话些。刚开始担任班主任时,我卫生管理上比较粗放,对学生的要求不够具体。人又吃了亏,戏又不好看。我几乎天天都在强调:“大家要负责任!打扫要认真!”但经常还会出现打扫不彻底的情况,第二天追查,往往又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班主任很气愤,后果很严重!秦始皇当年推行“连坐”的政策,我呢,也学学他老人家,哪里扣分了,全组罚扫。可是即使全组罚扫也并未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相反还让那些头天认真打扫的同学心怀不满。这让我快抓狂了。

苦闷篇

第二学期开始,我依然天天在强调:“大家要负责任!打扫要认真!”但是没什么收效甚微。学生不搞,我来!于是我怀着一种悲怆的心情踏上了抢夺红旗的征途。每天清早6:50到教室,自己亲自动手。首先摆好课桌,然后像工兵排雷一样打扫教室每一个角落。放学后,看到学生打扫过依然是“满目疮痍”的教室,我又开始了清扫工作。最初同学看到后很惊讶,也有几个帮帮我。我感到几分欣慰:唉,这世界上好心还是有好报!可是过了不久,这份欣慰就“褪色”了——帮我的总是那么几个懂感情的老实人,那些不搞卫生的学生,玩得更起劲了。

我到底是班主任还是清洁工?我很苦闷。

反思篇

整整一个学期的郁闷的清洁工作让我有了一些回报:流动红旗得到了三次,本班学生也知道“胡老师是个好人”(学生QQ空间里说的),别班的学生也常常送来一些哀怨而同情的眼神,周末,我和几个朋友吃饭,大倒苦水。朋友说:“这是制度的缺失造成的。你想想,一个班主任天天去扫地,如同一个集团公司老总天天去冲洗厕所,一个学校的校长天天去捡槟榔渣一样。”朋友的话让我醍醐灌顶。

我开始了认真的反思,我怎样才能管好班级的卫生工作呢?在网上狂找资料。后来,我跟魏书生老师学了一招,魏老师在介绍他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时曾举过一个例子:在他的班上,每个同学都是“官儿”,甚至有专门保管桌罩、手套的“桌长”,每个“官儿”的任务都非常明确:像“桌长”就是负责每天检查同学们的桌罩和出操时要戴的手套是否整洁干净。

刚进高二,我就迫不及待的试验这种方法了。每天的卫生保洁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比如要求坐在饮水机旁的同学及时清理倒掉积水,要求倒垃圾的同学倒掉垃圾后要将垃圾桶清洗干净,每周有专人负责清洗黑板等等。如此一来任务明确,谁都没了推卸责任的借口,即使偶尔有学生未按要求做,我处理起来也有了针对性,不会出现“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的情况。

甜蜜篇

高二第一次轻易地得到流动红旗时,学生很兴奋。我一激动就丢出了一句让学生高兴而我有些后悔的话:“只要你们努力,得到一次流动红旗,就每人奖励棒棒糖一根。”就是这句话,让我不得不从菲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买了各式各样的棒棒糖:马大姐的,真知棒的,徐福记的……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我的105班没有周周都得到流动红旗,但是却没有了因为卫生而扣分的情况。现在,我依然是每天清早6:50到教室,但我不用天天做105班的清洁工了。周末大扫除时,我常常也会参与劳动。扫除完毕,带着一些微汗,我总是大声对同我一起劳动的同学说:“其实劳动也能让人快乐!我为我们105自豪!”现在每天,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打扫卫生。我相信:他们从中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每当班会课上,看到学生含着棒棒糖,开心的笑着,我心里很甜蜜。

卫生经篇

我的“卫生经”就是:

第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面镜子,中学生最容易模仿,因此,班主任的思想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卫生打扫中,班主任以身作则,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并且能带动学生打扫卫生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班主任以身作则并不是事事都亲为。事事亲为,一是自己觉得特别累,二是会助长学生不愿动手动脑的陋习,产生依赖心理。

第二,班主任一定要将卫生工作细化,责任到人。人管人管不住人,制度管人才能管好人。细化班级卫生制度,做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制度主要有:承包制度,将卫生责任包干到个人,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奖惩制度,奖勤罚懒,班主任要及时总结,并将奖惩落实;干部制度,多让学生当卫生干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另外还要注重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帮助班主任进行管理。

曲阜卫生信息化经验交流 篇4

大力提升全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近年来,曲阜市高度重视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逐步形成了以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新农合、公共卫生、财务统一核算、药品器械综合采购、现代医院信息管理五大网络体系为主干,资源共享、覆盖全市、安全便捷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全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卫生工作走上了信息化促进卫生管理精细化和事业发展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夯实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基础 为了打破曲阜市卫生系统内部各信息服务模块及医疗卫生单位之间互成信息孤岛的局面,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市城乡居民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曲阜市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入手,从2010年开始,在全市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系统项目。曲阜市高度重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将实施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列为政府民生工程,纳入单位重点工作考核,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奖惩,保证了任务落实。加大投入,先后投资60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市、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了100M光纤上网,路由器及交换

器达到52台,网络终端计算机达1200台,使每个管理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变成了服务(站)点,确保了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推进实施。

二、立足实际,突出应用,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工作

(一)建设思路。该项目设计思路是以新的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以个人为主线,围绕个人健康信息管理建立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围绕业务流程建立信息系统的做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患者就诊时自动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各业务部门甚至单位间的业务协同,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管理思想。在曲阜市区域内,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集成共享技术,建立一套能够初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集成平台和运行机制。

(二)系统已实现功能。曲阜市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以标识居民个人身份的健康IC卡为线索,在曲阜区域内为全体居民建立一套从生命孕育到终结的完整电子健康档案。该系统通过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的共享互调,实现业务的协同运作,满足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卫生统计、查询分析、临床科研、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包括以下六大平台:一是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网络平台。按照《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自主研发了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系统。全市共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8.1万份,建档率91.9%。将电子健康档案与市内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系统实现了网络对接,住院诊疗信息— 2 —

即时导入健康档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二是新农合网络平台。全市新农合“五级联网”直报系统基本建立,新农合省、市、县、镇、村直报点达到264个,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直接在医院报销。将基本药物目录、不予补助的诊疗项目,写入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诊疗、用药活动的实时网络监控,基金监管做到了从事后监管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管。三是公共卫生网络平台。加强了疫情直报网络建设,实现了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的全覆盖。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完善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全部实现网络管理和智能化运作,需办任务按时自动发布告知、应办任务到期未办自动进入过期程序、任务过期由相应科室登记督办,纳入年终考核,工作流程得到整体优化,任务运转周期由过去的3个月缩短到了8至20天。四是会计集中核算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连接,将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财务收支即时在线监控,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五是药品器械招标采购平台。建立了网络采购平台,按照时间优先、价格优先的原则,进行网上竞价采购。整个过程从上报采购计划、供应商报价、公示竞价结果、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整个采购过程全部在网上进行,有效地减少了权利寻租的机会。六是现代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全市医疗机构普遍应用了医院管理HIS系统。中医院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先后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信息化核心网络设备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3 —

推广使用电子病历,实现了CT、DR、B超、病理、内镜等医学图像内部网络传输和检验结果网络查验。

三、取得的效果

曲阜市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市市、镇、村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全程数字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卫生局能够通过该系统对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了管理水平。二是医疗成本明显减少。医疗资源共享,明显节约了公共医疗资源。患者医疗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了公众医疗费用。三是公众就医便捷。患者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电话等多种方式挂号,并从网上及时获得检查检验结果。全市所有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一卡通”,各医疗机构均可调阅电子医疗档案,方便了患者。四是健康服务日臻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使居民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真正列入政府的管理职能。五是医疗质量提高。通过协同医疗平台,各医疗保健机构之间实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双向转诊,减少了差错事故。远程会诊等可及时解决医疗难题,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六是医疗秩序好转。由于社区与医院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时交流,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依赖性增强了,感情拉近了,有助于逐步改变大医院拥挤不堪、小医院和社区无人问津的状况。

公共卫生服务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公共卫生工作是当前卫生院的重点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乡的公共卫生工作已步入正常化,以下将我院的主要工作向大家做一简要汇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专门安排副院长兼公共卫生科科长,同时抽调6名业务骨干服务于公共卫生科。

二、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1、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卫生院与各科室及各村卫生所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实行全院职工包村制,工作效绩与职工绩效工资挂钩,通过此项举措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全面落实绩效工资制。将各项工作步入绩效考核,工作质量实行减分值、工作数量实行加分制,量化细化各个细则,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极大的提高了职工及村医的工作积极性。

3、公共卫生科安排每月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由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审核工作成果,做到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

4、加大公共卫生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卫生宣传日及本乡逢十赶集活动,抽调人员采用发健康教育材料和设置健康咨询点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认可。

三、存在的问题

1、乡村两级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开展工作存在困难,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主体基本是卫生院医务人员承担。

2、乡卫生院人员编职不够,业务量大,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认识不够,没有从基本医疗服务转变到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服务模式,对公共卫生项目内容理解不透。所以给工作质量带来影响。

3、对慢性病、重性精神病的访视困难较多。(1)、辖区内地广人稀,人口分布较散。

(2)、部分居民文化程度很低,甚至不识字,健康意识太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四、今后的打算

1、加大对乡、村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健康教育知识、慢性病管理。加强对村卫生室督导。明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任务、职责。保证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

处。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

2、改变工作作风,充实卫生院公共卫生科队伍建设,建立一批技术过硬、用得上队伍。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资料、归档工作。

卫生城市经验交流 篇6

推动妇幼卫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感谢各位领导和在座的各位同事给我这次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妇幼保健工作发展的机会,2010年我县的妇幼卫生工作在县委、县府和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我们以“基本工作求规范,常规工作求创新,重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求推进”的工作思路,把握时机、真抓实干,转变观念、狠抓落实,在妇女儿童保健、《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婚前保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和同事给指正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一、工作成绩:

(一)完善制度、健全管理,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县妇幼保健院成立了分管院长为组长的妇幼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力度,定期对各乡镇的妇幼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将上级会议要求及时汇报、传达和落实;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76条,并与有关科室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监督检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教育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黑板报、发放宣传材料、宣传栏、咨询门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一法两纲”、母婴保健等知识进行广泛宣传。5月31日县妇幼保健院在裕丰集市举行了《母婴保健法》颁布实施1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医院通过悬挂过街横幅、开展文艺演出、设立义诊服务台等形式,积极宣传《母婴保健法》,并免费为群众健康查体、开展保健咨询服务,共免费健康检查150人次,接受群众咨询3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三)积极做好两个系统管理工作,提高了全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1、加强了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实行产前、产时、产后一条龙服务,认真搞好孕妇摸底,及时进行早孕建档立卡,孕12周初检率达到了50%以上,整个孕期做到了产前检查5次以上,产时住院分娩,产后7天、14天、28天上门访视,42天母子健康查体1次,为产妇、新生儿提供了周到、全面、优质的服务,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2.73 %,住院分娩率达到100%,产后访视率达到100%。在高危妊娠专案管理中,各医疗机构妇产科认真筛查,严格按照高危指征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提高了高危孕产妇的检出率,认真执行了高危妊娠分级管理制度和转诊制度,高危妊娠管理率达到了100%,切实保障了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2、完善了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妇幼保健院作为儿童保健网

络中心,负责全县的儿童系统管理工作,要保证每位0-6周岁儿童每年到保健院进行健康查体一次,并为82021名儿童建档立卡,实行微机化管理。同时各乡镇卫生院认真搞好儿童摸底,做好0-3周岁儿童的系统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体弱儿专案管理和随访工作,2010年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了92.77%。

(四)加强对出生缺陷的干预力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婚前医学检查成效显著。婚前医学检查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病率的一级预防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预防和减少人口出生缺陷,县妇幼保健院积极协调财政、民政、妇联、宣传等部门,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合力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2010年共婚前咨询3,2922人,发放宣传材料4200余份,婚检24078人,婚检率为87.53%,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801例,梅毒38例,艾滋病4例,患病率为3.50%。对查出疾病的人员及时进行了通知和复诊,并提出了相应的医学建议,有效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2、稳步推进产前筛查工作。为了使产前筛查工作落到实处,县卫生局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产前筛查纳入年度考核,产筛率要求达到年分娩量的15%以上,并于2010年3月19日对妇产科主任、妇幼人员进行了产前筛查培训,共培训64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好了血液标本的收集、申请单、登记表、告知书的填写、存档、标本的递送、结果的反馈等工作。2010年共筛查720人次,其中查出高危孕妇62人次,及时通知了孕妇本人及家属,建议患者进行产前诊断。

3、积极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县妇幼保健院加强了一级递送人员的技术培训,利用例会(3月19日、6月9日、9月9日、12月9日)对新筛的重点问题进行强化培训,通过培训,新筛质控员对血片的采集、保存、递送等环节严格把关,提高了新生儿疾病的检出率。2010年全县共筛查8283人,其中查出可疑患儿67人,确诊10人,其中甲低8人,PKU2人,患病儿童全部到市妇保院进行了免费治疗,减少了先天病残儿的发生。认真做好了听力筛查工作,各医院做好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实施、宣传发动和随访工作,2010年内共筛查8283人,其中查出可疑患儿 855人,出生三个月内转至临沂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复筛18人,减少了听力残疾的发生。

(五)认真做好妇女、儿童保健工作。

1、切实保障女职工身体健康。根据《母婴保健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文件精神,在“

三、八”妇女节期间,县妇幼保健院与县总工会联合发出通知,对全县41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2700名妇女进行了以预防“两病”为主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查出疾病1174人,其中阴道炎603人,子宫肌瘤246人,卵巢囊肿23人,乳腺小叶增生150人,盆腔炎132人,其他20 4

人,患病率为43.5%,对查出的疾病分别给予了保健指导和治疗,并建立了健康档案,进行定期随访。

2、加强了托儿所、幼儿园儿童保健管理工作。2010年4月县妇幼保健院和县教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儿童健康查体工作的通知,并组织了一支10人的查体小组对我县60余所幼儿园的7160名儿童进行了健康查体,查出疾病970人,其中砂眼712人次,结膜炎160人次,斜视17人次,活动性佝偻病21人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3人次,先天性心脏病21人次,智力低下8人次,营养不良2人次,乙肝病毒携带者6人次,患病率为13.55%。对查出疾病者分别给予了保健指导和治疗,并建立了健康档案进行定期回访。同时对托幼机构的保教人员进行了健康查体,2010年共查体185人,查体率达90%以上,查出疾病5人,对查出的疾病分别给予及时的保健指导和治疗,对身体健康者颁发了合格证书,做到了持证上岗。加大了对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管理力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定期进行卫生督导检查,有效地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提高了工作人员与儿童的健康水平。

(六)积极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1、做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为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县妇幼保健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管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搞好了统筹协调,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切实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发放宣传资料6000

份、设立咨询台3处、编写简报7篇,对育龄妇女进行广泛宣传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使叶酸服用知晓率达95%以上,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85%。各乡镇卫生院也相应成立了管理领导小组,利用不同的形式如新婚摸底、计生办设点、乡村医生、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入户等形式将叶酸发放到了农村妇女手中,2010年共向符合条件的待孕及孕3个月内妇女发放叶酸片56088瓶,受益妇女达13357人,受益率达95%以上。

同时,各乡镇卫生院做好了发放、服用、随访等信息登记工作,并将所有资料保存完整,对待孕和孕早期妇女领取叶酸的时间、数量及服用信息,进行了登记、整理汇总每月一次上报到了妇幼保健院,并及时录入了山东省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县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监控与核实,将叶酸发放统计汇总表每月一次上报到了县卫生局项目办。

在叶酸发放过程中,各乡镇卫生院做到了专人负责、专人发放、专库保存,避免了药品受潮、高温、鼠咬等情况,保证了药品质量。对发放过程中出现的漏发和重复发放、发放过期药品、收取费用、搭车售药、不执行免费政策、乱搭售其他药品等行为,卫生局将给予严肃处理。

2、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各医疗机构免费发放了《孕产妇保健手册》,配备了IC卡,并积极做好了手册的填写使用、信息录入的上报与管理工作,县妇幼保健

院加强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积极推进了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做到了数据上报的及时、准确。

(七)依法加强妇幼卫生监督管理。严格了《出生医学证明》和《健康查体证明》等法律证件的使用和管理,各医疗机构做到了认真、如实、全面填写出《生医学记录》,并保留了存根。妇幼保健院对《出生医学记录》和《出生医学证明》进行统一管理,2010年共发放《出生医学证明》10483份,使用率为100%。

根据《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依法规范了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将母婴保健工作纳入了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范围,加大对技术服务人员依法执业、依法服务的监督力度。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制度,对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的人员进行了5次培训、4次技术考核,保证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为贯彻执行《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决定》,县妇幼保健院定期举办培训班,对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检查,建立了B超执机人员档案,严格落实了双人双锁制度。

(八)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稳步推进。为提高我院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不断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我院严格按照中澳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的统一要求,2010年对

医务人员进行理论、操作培训4期、考核60余人次,参训率和培训合格率都达到了100%。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病例评审23例;完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制度、窒息病例讨论制度等规章制度13项91条,明确了职责,强化了责任。同时,医院将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纳入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奖惩挂钩。通过以上措施,我县的新生儿窒息复苏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运转良好,受到了国家项目组专家的一致好评。

(九)产科建设不断强化。近年来,随着“360、1127工程”的投入,各乡镇不断加大了对妇产科的投入,扩建了病房,增加了床位,引进了设备,充实了业务骨干,基本达到了《山东省产科建设标准》实现了房屋、设备、人员的三配套,全县15处乡镇卫生院均已取得了《母婴保健服务技术执业许可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了对妇产科的管理力度,主要从规范产科病历书写、强化产科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产科诊疗水平等方面着手。强化了对产、儿科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产、儿科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特别是对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后出血的防治,高危妊娠的筛选等产科适宜技术方面,提高了妇产科人员的业务水平。

(十)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和资料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做好了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和资料管理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认真、及时地做好了妇幼卫生年报工作,及时做好了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上报及归档工作,保证了资料 的准确性、连续性及完整性。2010年全县活产11850人,婴儿死亡88人,死亡率7.43‰,5岁以下儿童死亡103人,死亡率为8.69‰,孕产妇死亡率降至为22.3/1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

二、存在的问题:

2010年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一是宣传力度不够,表现在宣传内容不明确、宣传面窄、不深入等,尤其是对村级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叶酸服用率、婚检率低;二是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力度不够,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三是产前筛查工作与计划生育服务项目相冲突,导致临床工作开展困难。

三、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以“

三、八妇女节”、“

六、一儿童节”为载体,充分利用发放宣传材料、黑板报、宣传专栏、广播电视、街道设置宣传台等形式积极宣传《母婴保健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积极协调,争取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与妇联、财政、计生、民政等各部门的团结协作,争取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最大支持。

3、改善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希望多办

培训班,多培养人,多送人出去学习。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妇幼卫生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切实推动妇幼卫生事业科学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某部加强卫生能力建设的经验总结 篇7

1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官兵健康防护能力

持续加强卫生健康宣传力度。针对驻地环境、季节和任务特点, 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把健康教育融入政治教育, 将健康理念融入官兵生活, 狠抓官兵疾病预防常识教育, 重点开展了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野营卫生、常见疾病预防等日常卫生防病健康教育, 引导官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充分运用黑板报、墙报、广播、集中授课等传统平台宣传防病治病常识, 大力开发运用军队政工等网络平台宣传健康知识, 通过持续不断的健康教育, 增强了官兵自我防病意识和抗病能力。大力开展军事训练防护教育, 持续探索完善军事训练伤防护措施:训练开展前组织训练伤风险评估, 查参训官兵心理是否健康, 卫勤保障药材是否齐全;对组训人员进行集中教育, 确保伤情隐患有预判;对参训官兵进行集中教育, 确保官兵轻伤能自行处理;对医疗保障人员进行教育, 确保突发情况会处置, 努力建立顺畅的预防训练伤机制。

2 狠抓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增强卫生机构疾病诊治能力

始终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努力抓好人才送学进修、在职训练、医德医风等工作, 打造过硬的卫生人才队伍。积极与体系医院和驻地医疗卫生机构沟通协作, 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方式, 提高卫生骨干的业务水平。紧盯作战任务特点, 突出新武器装备、新概念武器、核生化武器损伤等防治知识学习, 邀请专家讲授核生化防护知识, 组织针对性演练, 提升医护人员的操作能力。针对官兵颈肩腰腿痛和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增多和治疗康复时间长的实际需求, 选派多名骨干赴专科医院学习推拿按摩、针灸等实用性技能, 展开相关业务。为履行好岗位职责, 开展“练基础、比全面, 练技术、比能力, 练意志、比作风”活动, 组织行业小竞赛、大比武活动, 大力开展在职训练。高度重视卫生士官培养, 坚持“理论学习打基础、操作训练会技能、辅导实习生能力、备课试讲获资格、考核比武提水平”的“五步训练法”, 积极探索“重点难点集中训、实际操作岗位训、结合任务具体训、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的卫生士官培训模式, 提高了卫生士官参与卫勤指挥、医疗后送、防疫防护、药材供应和野战生存的各种能力。持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开展“树光辉形象, 比优质服务, 让官兵满意”的活动, 推出医疗“四心工程”, 即:诊治细心, 服务热心、态度舒心、效果放心, 在官兵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针对基层部队驻地分散、远离体系医院的实际, 为偏远地区官兵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定期组织卫生骨干深入基层进行巡回医疗, 有效解决了官兵看病难的问题。

3 不断拓展服务内涵, 提升官兵心理承受能力

随着部队建设发展, 对心理服务需求的增多, 基层单位心理专业人员偏少、骨干力量不足、心理行为训练内容简单、训练场地简陋等问题, 导致心理行为训练层次偏低、心理服务质量普遍不高, 无法满足官兵的心理服务要求。坚持大力构建心理服务骨干网络, 狠抓官兵心理测评、心理疏导、心理训练等工作, 促进了官兵心理健康。大力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 配备团体心理测评仪和单兵军用信息化心理测评仪, 选派业务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人负责心理工作。组织心理咨询室人员考取国家执业证书, 培训基层心理工作骨干, 建立以团心理咨询室为主线, 连队心理指导员和卫生员为节点的心理服务网络。按照“平时抓教育普及、战时抓心理防护、经常抓预防训练、应急抓干预保障”的工作思路, 坚持全员覆盖、全程跟踪, 提高官兵心理免疫力、防护力、调适力。结合健康教育, 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集中疏导。以宣传心理知识为主, 利用多种形式, 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和不良心理调适方法宣传。以心理骨干为主, 及时发现战士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辅, 试行政工网网络心理咨询功能。定期组织心理服务小组, 深入基层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积极推广“优点轰炸”、“协作背球”等心理训练小游戏, 运用“自我暗示法、情绪降压法、注意力偏移法”等指导官兵进行自我压力宣泄和心理调适, 提高广大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4 着力健全制度机制, 提升应急卫勤处置能力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讨 篇8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49-02

1 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重要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6年发布《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还研究制订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9个配套政策文件,内容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财政补助、编制标准、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药价管理、医院支援、医疗保险和中医药服务等方面。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是一部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大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写到: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務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2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有待提高

(1)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有关领导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透,有的只是形式上的支持,内容上不支持导致组织领导与推动力度不够;虽然由“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街道负责、居委会参与、卫生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已经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没有全部理相互关系和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政府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不够,出现的医保政策不完善、补偿机制不健全、相关政策不配套等问题。(2)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不足。一方面,居民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疾病预防和保健的观念,在这方面的支出少;另一方面居民倾向于选择大医院就诊出于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质疑。

2.2 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不足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社区医疗机构的经费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但是,由于企业不再承担办社会的功能,社区医疗机构的经费只能来源于政府。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益性产品,很多项目都是免费的,普通的治疗也要求零利润,而转型的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政府的财政投入,无法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结构的改造,功能分区,设备添制,服务人员的基本工资,人员培训以及未实行事业单位改革之前退休人员的费用,药品零利润的差价等等,只有实现财政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补给,社区卫生服务才不会出现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局面,工作人员才能完全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去。

2.3 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不足

(1)全科医学人才缺乏。首先,我国高等教育对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不足。其次,政府对于全科人才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培训资金的支持。其三,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以前都是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医生、护士,知识结构单调,缺乏全科医学知识,达不到社区卫生工作的要求。(2)人才流动性强,队伍稳定性差。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社会地位相对低,工作辛苦,然而工资待遇、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却与大医院医生存在明显差距;人才流动的政策导向、职称晋升等问题也是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缺乏的原因。要开展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六位一体”工作尚有一定难度。

3 发展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策

3.1 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推进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健全城市两级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2)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卫生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调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3)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迫切要求。为参保职工提供就近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并通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既保证基本医疗,又降低成本,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长久稳定运行,起重要支撑作用。(4)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形成了新型医患关系,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有利于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3.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地方财政要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会同有关部门合理确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责任,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在坚持政府支持为主的前提下,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资金的缺乏问题,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一类疫苗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精神卫生管理、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再由社区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

3.3 扩大资金来源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放宽对民间投资主体和投资比例的限制,将各类可以利用的民间资本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轨道,并扩大国内外各界的捐赠渠道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资金的来源。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共卫生债券、彩票,加大征收烟草或酒类等税收来筹集资金等方式调整公共卫生筹资政策;政府可以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私人部门作为生产者,通过签约外包方式来获得公共资金;积极吸纳社会各方面的非政府资金,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卫生事业。

3.4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员队伍的建设

大力培养全科医生,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建立全科医生到上一级医院的制度化的定期培训机制,加强对全科医生、全科护士的培训,逐步在社区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卫、护理、药学、管理人员在内的卫生人才队伍;组织大医院的医生为社区医院提供服务或技术支持;组织社区医院的医生到大医院学习,建立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信息交流的平台,帮助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业务补助、电话补助、交通补助等形式鼓励退休医护人员按有关规定到社区服务,发展壮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

3.5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应具有较强的临床疾病診治能力以及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预防干预能力、社区卫生保健等能力;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吸引患者前来就诊,关键是要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1)政府应该在资金配置、人员配置上给予特殊的政策倾斜,配备基本医疗所必需的医疗仪器、设备,配置适合社区发展的高素质的医护人员,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2)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发挥自身广泛性、高质性、便捷性、经济性等优势,针对老年病、慢性病的防治、康复保健、妇女和儿童保健等疾病,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提供多样化和主动性的特色服务。(3)社区医疗机构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服务,改变居民的疾病预防意识,使居民能够享受到家庭医生、健康咨询、个人健康顾问等医疗保健服务,做到防患于未然。

3.6 构建合理分工的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其一是加强社区与医院的分工合作。积极引导和组织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对社区转诊患者提供选择科室、预约检查、组织会诊、安排住院等绿色通道,同时将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及时转回社区,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好局面。其二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的联系。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在社区卫

3.7 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

政府的监督管理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一下工作来完成对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管:(1)完备社区医疗服务标准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财会管理制度。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考评,并将结果作为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的依据,只有达到规定的质量考核标准才能获得国家财政的全额拨款,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财政补助资金全过程监督管理,提高各项财政补助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2)建立由卫生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医生和居民代表组成的监督机构对居民反映的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向卫生部门或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解决措施的公开透明的投诉制度。(3)加强行业监管,改进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执业监管,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保障群众在社区卫生机构就医安全。(4)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的医疗信息系统和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施行有效的监管。(5)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社区卫生服务的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人员待遇由财政予以保证,同时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分配机制,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疗收费的直接联系,在药品方面实行零差率销售,定点生产,政府采购,统一配送,压缩流通环节,降低的费用全部让利给群众,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

4 结语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培养壮大人才队伍,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责,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康、持续发展,增进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杜乐勋•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陈孟阳,葛素红,王莹•城市居民你离“小病到社区”有多远[M] •社区出版社, 2004.

[3]刘钧,相琼.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8.

[4]国务院十一部委. 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1999.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意见,2009.04.

上一篇:表示高兴心情的词语下一篇:红十字会志愿者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