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赏析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古典名著赏析(精选8篇)

中国古典名著赏析 篇1

最先接触《战国策》的时候是在初中,当时是在同学家看到有一本白话文的,出于好奇,借来看了一段时间。但由于当时知识范围和兴趣的有限,我对这本书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到最近,报了中国古典名著赏析后,竟然又可以用文学、历史等多个角度读它,然后我在网上找了原文和介绍看了一下,使我对它又多了解了一些。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多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历史文献之一。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依次分国家编写的。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

读《战国策》,我们会发现,众多的游说辨士都具备了两种游说本事,这就是道理游说和道理说辨。前者不辨,以道理说服为主;而后者说辨,以道理辩论为主。其不同点在于:前者的道理推理性极强,而后者的说辨逻辑性极强。其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以道理为核心,或进行说服;或进行说辨。

比如说《战国策·雍氏之役》中,这是一则相当精彩的谋略案例。谋划和游说的精彩,在于谋划的关联和游说中的辨点都大大出乎意料之外。

案例中,苏代的谋划关联:一是将关联点与事件的大体走势相联系;一是将关联点与人为改变最终结果的判断分析相联系。这两点出乎意料的关联,非苏代莫属。

案例中,苏代的道理说辨:一是将辨点设置在“楚比韩更难”的事实上,故能将“韩不向周征粮征兵”的一般事,辨成是“替韩隐瞒战略企图”的大事;一是将辨点设置在“韩的战略利益上”,故能将“韩以地与周”为观止。

鬼谷子曰:“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斜。此言说的就是:“捭阖的道理,在于利用‘阴阳’性质的话题。当获得‘阳’性质方面的话题机遇时,要凭借高尚的心态方式应对;当获得‘阴’性质方面的话题机遇时,要凭借鄙视的心态方式应对”。的小利,辨成是“韩能获得整个周地”的大利。这两点令人叫绝的辨点,既让人贻笑大方,又让人叹。

由上可见了,当面对周君忧患(‘阴’性质方面)的话题机遇,苏代将周君认为难以办到大事,或小看或轻视为容易办到的小事,这正是苏代的能力和自信所致。

再比如《战国策·秦策三·齐助楚攻秦》中,张仪就完美演绎了一个说客足以扭转乾坤的能力。话说齐国援助楚国打秦国,占领了曲沃。秦王想要讨伐齐国,可是齐楚邦交友善,无从下手。于是张仪自告奋勇前去楚国游说。他对楚王说:我们秦王最敬爱的是您,我们的臣子都想做您的手下,我们最恨的的君王就是齐王,我们的臣子最不想侍奉的就是齐王。可是您怎么能和他这样的人为伍呢?因为齐国太丑恶了,所以我们秦国想要讨伐他,可是贵国却和齐国相交甚欢。所以秦王无法好好听从于您,我们也不能好好侍奉您。如果您能和齐国断交,我会恳请秦王把方圆六百里的土地献给您。这样您不但削弱了齐国,交好了秦国,还增强了自身实力,岂不是一举三得?

张仪看似出了个高招,将楚王说得是心花怒放。可是当楚国与齐国绝交后,张仪却“耍赖”再也没有出现。楚国没得到土地,齐楚两国最终被秦国各各击破了。

其实,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一般地看出《战国策》中的那些策士的说辞,大多都是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或者是暗喻、譬喻等等,他们大多步步为营,层层推进,通过一个又一个看似常理而又十分诡异的小观点,让你不断对其进行认同,小观点聚沙成塔,使得你最终不知不觉的对他的观点表示赞成。

这就是我读完全本书最大的感觉。“诡”!各色人士诡异的性格不说,最令人称道的就是说客们的诡辩了。一则又一则充满逻辑思想而又争锋相对的说辞,一篇又一篇向君王们阐述自我见地的高谈阔论,处处彰显着策士们的睿智以及语势磅礴。

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智慧完全不亚于现代人。他们的思想、智慧使我彻底折服,这是《战国策》给我带来的巨大震撼。

中国古典名著赏析 篇2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英文翻译,归化与异化

引言

伴随着国际化发展,西方许多国家开始关注并注重于文学方面的传播与交流,跨国际的文化交流其最重要的便是作品的翻译,只有在翻译合理的情况下才能摆脱静态性的语言学分析以及常用的“意译”、“直译”。归化与异化一直以来都是翻译古典文学名著的难题,翻译原著时文化、语言的保留量以及译作与原本之间的差异量非常难把握。对此,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有着显著意义。

一、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翻译障碍

当前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普遍是集中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中的灿烂文化积淀进而充满的永久魅力,并被翻译成为各种语言的版本被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国家之中。当前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所涉及的文化不仅有着历史文化还有共时文化。所谓的共时文化主要是指文学名著在被制作完成过程中所处的中国文化,所谓的历史文化就是书籍当中所涉及或所呈现的背景在成书之前到成书之间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是书籍开始描述时的背景为开始文化。这些文化的内容会包含多种文化,其主要包含以下多种:职官文化、器物文化、姓名文化、建筑文化、地理文化、医药文员、园林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语言文字文化等等。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当中,普遍呈现三种障碍,分别是语言文学障碍、文学艺术障碍以及文化障碍。针对语言材料而言,以红楼梦为例,《红楼梦》使用的并不是古代汉语材料,准确的说,使用是借助浅近的古代汉语进行翻译,其中夹杂一部分古代汉语文化。虽然是这样,其使用的现代汉语以及古代汉语的语言文字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形成翻译的主要障碍之一。除此之外,作者的写作表现方式和描述技巧也是文学名著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例如,《红楼梦》的写作方式多样化,时写作技巧手法微妙微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当代文学不可替代的一种描述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基本很难使用外国语言进行翻译,即使是勉强翻译过来仍然无法有效的描述,哪怕是国际语言英语也无法实现。首先,《红楼梦》这一类文学名著当中,作品普遍是使用对称结构进行描述,其中一篇多情节的描述手法非常多,前面伏笔后文描述的连接方式。此外,人物的姓名、语言、诗词歌赋以及情节之间的关联性等描述手法都非常难翻译。使用假语来描述真象,村言演绎历史的真实。与《红楼梦》这类艺术描线手法非常复杂的古典文学名著并不少见,还有许多。其次,曹雪芹笔下所创造的人物姓氏排名、言谈举止、诗词歌赋、社会交往以及亚明诉称等活动空间都符合人物的身份以及特点,这些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人物的这些内容促使结局必然是个悲剧。但是,通过英语翻译,其很难在多个纬度之间形成统一性,翻译难度非常大。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深厚的文化内容必然是翻译的最大难点。《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成就自高并且集大成者的一个文学作品。《红楼梦》涉及到了成书时期,清代的民族文化以及历史文化,同时也涉及到一部分清代之前的历史文化。清代是我国非常特殊的一个历史阶段,因为满族进入到中原之后,满族文化虽然与中原文化有一定的融合性,但是其本质上的文化特色并没有融合。除此之外,《红楼梦》当中仍然有大量的中华民族文化,例如我国的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同时还有从印度引进的已经被本土性的佛教文化。与此同时,对于《红楼梦》的成书时期,情操的康雍乾时期的文化研究,对虽然这三个皇帝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但是因为西方已经经历了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的改变,中国在清代已经有了小部分的资本主义,清王朝已经在迈向衰落。《红楼梦》书当中许多的描写都是结合背景进行描述的,都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历史背景进行翻译。对此,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必须要面对上述所描述的多种翻译方面的障碍。同时,针对不同的翻译方式以及翻译策略的应用也会对最终的翻译书籍形成较大的影响,最终呈现的翻译效果显然不同。

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过程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分析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方式以及策略在当代文化派的翻译理论环境之下,必然会呈现全新的方式方法。韦努蒂对归化与异化的讨论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时文化因素的处理有着非常明显的借鉴意义。按照韦努蒂的翻译方式,《翻译学词典》将归化定义成为:在翻译当中使用较为流畅、透明的风格和理念,以最大程度简单化目的语,降低读者对原文的陌生感和莫名感。韦努蒂将归化当做是英美的主导翻译方式,其将归化当做是一种对原文文本的种族主义文化进行删减从而符合英文这类目的语的文化价值观念,所以非常反对归化的策略。奈达是归化翻译论的代表性人物,他提出最为贴近原著的对称性理论翻译名著,将作者的本意最大程度体现出来,将读者对文章文化内涵的理解广度作为主要原则。奈达认为翻译者应当确保译文当中所能够获取的感受应当与名著原文当中所能感受到的相同。对此,翻译者如果遵从归化,就有责任帮助读者将原文当中有可能难以理解的信息进行彻底性改变,从而促使翻译文的阅读和理解更加轻松,更加容易。例如,霍译就是典型的归化翻译。其基本上完全跳过了大多数典故,这样的翻译方式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红楼梦》并且只会英文的读者而言,霍译的翻译读起来更加顺畅,更加容易理解。

除此之外,韦努蒂非常提倡异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派的理解中,异化并不是单一性的直接翻译。因为异化的概念并不是指单一性的语言层面翻译,更是文化、诗学、甚至政治等层面的翻译,翻译者不仅需要能够读懂文字,还需要读懂作者所处的背景环境,了解作者的全部。韦努蒂对于异化的定义主要是:与本土主流的价值理念所偏离的距离并不重要,必须以最大可能性保障原本的语言与文化和译文之间无差异。按照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翻译学词典》将异化定位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原文的异域性,不遵循语言的常规翻译,根据文化背景进行翻译。韦努蒂认为使用异化策略将所表现的战略性文化进行描述和共享。异化的翻译必然会挑战英语相关的主流文化心理特点,但是这一种翻译方式更加倾向于排挤翻译文本当中的“他者”。将异化的翻译方式当做是一种目的语种族的多样性表现方法,韦努蒂认为他是具备保留原文当中的文化差异以及语言表现形式,将读者放入到作者的写作环境当中,送入到对应国家中。这一种翻译策略所涉及的绝不是单一性的摆脱对目标性语言以及文本的限制,还需要选择不透明、不流畅的表现风格,以目的语的古文来体现原本的真实性。这一种方式的使用必然会为读者提供一种别样的异域风情,但是同样也有较高的阅读和理解难度。

可以看出,以韦努蒂为典型的文化派在翻译过程中对不同文化的处理显得格外注重,是整个翻译的重要因素。将文化差异保留或剥削当做是文化的侵略或者是抵制文化的侵略。虽然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的研究是针对我国弱化文化向欧美强势文化进行转变的翻译过程。但这一种基于文化因素的改变、划分以及界定必然会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有着明显的参考作用。因为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负载着对不同文化传播以及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任务。

三、20世纪对归化与异化翻译的全面性思考

西方国家自从18实际中,就开始提高对传译语言当中的异质成分,并且伴随时间的进行,这一种意识也在越来越强。但是,中国对于西方的这一种翻译主导思想一直都没有正确并且认真的引介,只是时间的了解,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引进西方翻译理论之后该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变。

1987年,刘英凯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归化——翻译的歧路》的论文,其内容针对性的批评了归化的翻译方式,认为归化是古典文学名著翻译的歧路、误区,并在文章中大力提倡异化翻译,并介绍其在翻译当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在该文章中,主要描述了归化在翻译文学古典时存在的几种负面表现:1.滥用四字形成语;2.滥用古典词语;3.滥用抽象比喻手法;4.滥用替代翻译方式;5.毫无根据的古典化或形象化。刘英凯认为,翻译应当采取最大程度的直译,尽量表现出原本文章当中的异国风情,尽量降低对原文的修改,杜绝“变异”性的翻译,尽可能忠实的展现原文当中人物、物品的形象化语言,采取或重新原本的表现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人并不重视原文语言形式的传译。对此,就目前翻译当中所呈现的倾向,着重强调一下原文的形象语言或句法结构的尊重。笔者认为,对于源文档中绝壁感染力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而言,最好的方式便是直接采取异化译法,将其直接体现在译文当汇总,既能够为译文添加相应的文学色彩,能够为英语带来全新的表现方式。例如,在一句话“除非你有精囊妙计,否则我们是输定了”,在这一句话中,大多数人都会将其翻译成为“Unless you have an ace up your sleeve,we are dished”,并且被大多数翻译初学者所推荐。但是,这一种翻译方式显然存在不恰当的问题,英文当中have an ace up one’s sleeve是西方玩牌时在袖口当中藏起来的“王牌”,但是精囊妙计是指我国古代宫廷争斗或疆域沙场当中藏于精囊内的神机妙策,这两种语言所描述的对象显然是不相同的,其内涵与背景均有明显的差异,必然会让读者形成不同的联想。假设将这一种翻译方式用于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必然会为读者提供相应的误导和错觉。度刺激,这一句话仍然需要使用异化译法最佳。

不管语言形式的另一种常见表现主要是不少人对原文的句法结构的置之不理,就好似一旦考虑原文的句法结垢,就会导致译文出现较大的变化。从而在翻译过程中,随心所欲,置之不理,把原文的结构颠倒置之。但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大多数文章的句法结构具备一定的作用和含义,如果随意的变换颠倒,必然会导致句法结构当中所包含的作用与意义无法体现,从而无法反应作者的写作思想和轨迹,即使是体现了一定的情感和体验,译者如果是随意更改,根据自己的意思进行修改,也必然会导致原文的思路被破坏,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修改。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并不是单一性的语言,更多包含艺术、哲学、社会内涵、文化等内容,对于社会而言显得非常珍贵。除此之外,现代西方翻译古典文学名著时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功能目的论、交际功能轮以及文学派所创造的理论性方式。对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特征而言,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翻译的目的、交际功能以及译文的受众者三个方面。会应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必然是利于我国古代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但同时也需要因为这一种翻译策略必然会为读者提供相应的阅读难题,导致很难理解。所以,保留文化特征和古典文化应当是这一种翻译策略的主要目的,所以异化的应用更符合中国古典文学著名。

参考文献

[1]王沛,何清顺.常态心理的异化还是变态心理的归化?——《水浒传》中宋江形象的变态心理学解读[J].名作欣赏:文学研究旬刊,2014,12(6):94-95.

[2]余文都.归化异化理论下《红楼梦》两英译本岁时节令的翻译[J].教师教育论坛,2014,16(5):74-78.

[3]胡颖.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107-110.

[4]刘亚立.从文化语境动态顺应论的角度分析《水浒传》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D].辽宁大学,2014.

[5]邓宏春,童琳玲.馆藏景德镇陶瓷珍品名称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J].老区建设,2015,11(18):40-42.

中国古典名著的外国名 篇3

《西游记》:侠与猪

阿瑟·韦理的英译本《猴》,在西方被公认为是水平比较高的。韦理在为此译本所作的序言中说:“……书中主角‘猴’是无可匹敌的,它是荒诞与美的结合,猴所打乱的天宫世界,反映的是人间封建官僚的统治……”

在英译本之前,早在1831年就有《西游记》的日文译本《通俗西游记》,其后英、捷、波、俄、西班牙等国译本才相继问世。翻译家将书名译得五花八门,除了理查德的《圣僧天国之行》、韦理的《猴》之外,其它译本有《猴王》、《猴子取经记》、《侠与猪》、《神魔历险记》等。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还曾播放过根据《西游记》改编的4集电视剧。在剧中,观音竟然和唐僧谈起了恋爱,还有俩人亲吻的镜头。又有消息说,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已开始着手进行《西游记》的改编工作,又一部美国版电影《西游记》即将面世。但是曾成功饰演过孙悟空的中国演员六小龄童对此却深表忧虑:“我担心他把‘孙悟空’拍成‘金刚’!”

《水浒传》:强盗和士兵

《水浒传》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东西方各国,被译成日、英、法、德等12种文字。

有一些译本为了迎合市民的喜好,歪曲了书中的人物形象,如把林冲和扈三娘写成了一对情深意笃的情人,矮脚虎王英成了情场失败者。

西方最早的《水浒传》全书译本是德译本,书名《强盗和士兵》,译者是爱林斯达。这位译者并不懂汉语,他仅根据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口述整理,又进行了大胆的加工,结果闹了不少笑话:比如把李逵的故事错安在武松的身上,变成了戴宗整武松,武松还会摇头晃脑吟诵白居易的诗等等。

英译本中,译得最好的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译本,书名《四海之内皆兄弟》。

《红楼梦》:庄园里的爱情

《红楼梦》在国外已有十几种文字共23种主要版本,受到各国读者欢迎。世界各国较重要的百科全书,都有专条介绍。美国的《美利坚百科全书》称赞《红楼梦》为“世界文坛的一座丰碑”。

《红楼梦》最先传入日本,但最早翻译 《红楼梦》的却是英国人。1842年,英国人汤姆将几个章节译成英文,书名《红楼梦幻》。此外,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斯等人也翻译了五卷英译本,书名《石头记》。 《红楼梦》俄译本书名为 《红楼阁里的梦》,法译本则叫《庄园里的爱情》,这些译名着实充满了欧洲式的浪漫情调。

在早期英文版本中,黛玉被翻译成Black Jade,即 “黑色的玉”。Jade(玉)在英文中有两个引申义,一有“放荡的女人”之意,另一个则是妓女。除了人名翻译,早期英译本在人物宗亲、语言文化、典故、宗教等方面也存在错译、误译等问题。

《聊斋志异》:老虎做客

清代蒲松龄的小说集 《聊斋志异》,有英、法、德、日、匈、波、爱沙尼亚、丹麦等20多种文字译本,其中日文译名为《艳情异史》,英文译名为《人妖之恋》。更为惊异的是意大利文译本,叫《老虎做客》。凭着这部巨著,蒲松龄与法国的莫泊桑、俄罗斯的契可夫并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金瓶梅》:西门庆与其六个妻妾奇情史

兰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自问世以来,由于内容触犯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敏感的神经,被长期列于禁书的黑名单上。然而,《金瓶梅》却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原因在于它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鉴赏 篇4

(20 07—20 08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号:054D08AGX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鉴赏改卷教师:学号:072130725姓名 :章璐得分:

同源不同流

--杜十娘与王美儿从良之路试析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无数个绝代佳人用上苍赋予的美丽与智慧向自己悲惨的命运发出呐喊,然而可惜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更何况是地位如此卑下的妓女?从良是她们脱离苦海的唯一机会,那从良就真的都能有个美满幸福的结局吗?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刘四娘的话来概括“有个真从良,有个假从良,有个苦从良,有个乐从良,有个趁好的从良,有个没奈何的从良,有个了从良,有个不了的从良”,下面我们就用杜十娘与王美儿的从良经历来进行分析。

首先要提的是她们从良之后的结果比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陨身大江,这是个悲剧的结束。王美儿从良嫁夫之后,团聚一堂是圆满的归宿。那么同为花魁娘子的二人,为何最后结果却有天差地别呢?

我认为第一是出生不同。王美儿出身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美好的童年,受过良好的教育,为当地一有名的才女。杜十娘自幼卖入娼门,左右所学皆卖笑之才,没有结果过正统细致的教育。知识一词,有知才能有识,知之越多所识也就越多,从《三言二拍》中可以读出王美人比杜十娘考虑的更周全,更细致,思维也更沉稳,更加的谨慎。而杜十娘却颇有风流之名,号称“坐中若有杜十娘,斗宵之量饮千觞”可见一般,风流之人必思风流之事,由此可见从性格表现上来说杜十娘比王美人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将自己陷入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之中,所以在她们选择从良对象的时候,杜十娘是有冲动的因素在里面,于是就有了一遇风流的李甲便“甚有心向他”,然后更到“向无他志”;而王美人则不同,思想更全面,考虑的更多,于是在遇到秦重之后,依旧过着“朝欢暮乐真个口厌肥甘,身嫌锦绣”的生活,只有“每遇不如意之处,或是子弟们任情使性,吃醋挑槽,或自己病中醉后,半夜三更,没人疼热,就想起秦小官人的好处来”,之后更是到了一年之后才定下从良嫁与秦重之意。可见王美儿的选择比杜十娘更理性,杜十娘更具备感性。

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各自选择对象的特点。李甲,浙江绍兴人,父为李布政,自幼读书,却未能考取登科,“援例入杯雍”,好一个援例,点明了李甲不学无术,是靠父亲的权钱才能入京读书求学。此类人一旦脱离了父亲的管束,独自在京城,不免会成为一斗犬逐鹰,眠花宿柳之徒,李甲亦如此。他具备了一切浪荡子弟的特点:好逸恶劳,头脑简单,遇事无谋,胆小如鼠,如此也见罢了,倘若老爹放手不问,倒也能安享浪荡的一生,可惜老爷是个不大不小的布政,此类官员对子弟的期望最高,相应的管理也颇严,故李甲“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家”。总的来说李截不是一个能担当责任的人,应了一句话“贪财怕死好面子”,所以在回家的路上听闻孙富的挑逗即有出卖十娘之意,可以说十娘所托非人。而秦重呢,母亲早丧,被父所卖过继他人,历尽人伦之伤,为人老实本分,所以才会拒绝兰花的勾搭,被小人排挤赶出朱家,但离开朱家之后更能体现出他的本质,老实,勤奋,为人厚道,所以卖油的小生意红火异常,而且此人重情感,所以离开朱家之后才会在“盛油的桶儿,一面大大写个“秦”字,一面写“汴梁”二字”,虽被父亲卖出,但最后还是到天竺找回父亲。这样的一个人,可以说是非常重感情,几年积攒下来的银去一夜风流,却是愿意以小厮的打杂一夜,但仍旧把王美儿做心中的女神。这样的人老实厚道,王美儿以之托付终生,可以说是找到为后面的幸福生活找到了依靠。

下面我们来谈谈实质的婚姻,在古代礼教社会之下,没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是难被认同的,特别是一些有权势之家。李甲与杜十娘是没有真正的结成夫妻的,所以在礼教甚严的时代,他是没有胆子把一个妓女妻子带回家的,也就为后来转卖预埋了伏笔。而秦重娶王美儿则是有王美儿父母的同意和祝福的,这二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这也注定了他们之后的结果不同。

最后我们来说说感情,先看看李甲,一个混迹风流花巷的浪荡公子,一个有钱的富家子弟,他对杜十娘更多的是玩弄,地位的悬殊,让他不会对一个妓女投入真的感情,十娘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没有玩厌的玩具,只是贪恋她的美色而已。否则在他还有金钱的时候为何没有动把她赎出青楼的念想呢。即使是在回乡的途中,还不忘寻欢作乐,让十娘为他弹唱跳舞。他对十娘的感情不过是一段贪恋而已,不可能为了十娘放弃家世,也不可能因为十娘而忤逆父亲。所以之后即使没有孙富的出现,李甲也会因十娘的年长色衰而抛弃她。所以十娘的命运在她选择李甲的一刹那就已经注定。在看看秦重和王美儿,同样的汴梁出生,同样的天涯苦命人。秦重对王美儿是把她当心目中的女神,有仰慕,有尊重,更有一颗真真的爱恋之心。说秦重是王美儿的真命天子也不为过。门当户对的一对,最终也终于幸福的结尾,这点李甲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十娘的。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卷首语 篇5

一、《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二、《西游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三、《水浒传》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哀殿,受百官朝贺。但见: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篮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吞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羽扇开,白王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诏: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不料其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下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拜罢起居,奏曰。“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井降御香一柱,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大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夭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亲将丹诏忖与洪大尉,即便登程前去。

四、《红楼梦》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

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林黛玉《葬花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哪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枉凝眉〕

中国古典名著赏析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师点拨,知道单元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明确单元学习内容。

2、通过通读本组课文和教师点拨,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了解单元知识框架。

3、通过搜集整理,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演绎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学习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了解单元知识框架。【教学流程】:

诗句导入(男女生合作读、齐读)(日积月累)

•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 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 梁山泊(pō)的军师——无(吴)用 •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导语)

在每一句歇后语后面都有个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古典名著。

引出主题,确立单元学习目标。

一、独立自学

浏览4篇课文,标注课题及主要人物,画出本组课文的思维导图。

二、交流互学

组内交流自己的思维导图,选出一个代表来汇报。

三、点拨助学:

展示优秀小组中的3人。展示

其他同学补充

1、师边小结,边出示思维导图:

2、这个单元的课文对与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名著来讲,就像是浩瀚的海洋中的一滴水。悠悠中华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优秀篇章。因此我们要开阔视野,从课内走向课外。(1)通过搜集整理,你还知道哪些古典名著?

(2)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演绎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展示

教师配乐出示师搜集的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并做讲解,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3、出示整个单元的内容。

导语:我们要想真正的走进古典名著,去亲近他,感受它,还要通过课内一系列的学习。

我们大约要用2个课时的时间利用晨诵课积累《红楼梦》《西游记》当中节选的诗词。还有《红楼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子让人给贾宝玉演唱的第三首曲子《枉凝眉》。

大约要用4节语文课的时间,学习本组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2节自由读写课,同学们可以在阅览室挑选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进行阅读。2节童心阅读课,我们交流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3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排练课本剧,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学习缩写文章的方法,练习缩写

《草船借箭》

四、内省反思

同学们,一节课结束了,1、通过交流,本节课我向同伴或老师学习到了什么?

2、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确立,我要做哪些学习的准备?

五、小结

高中古典文学名著教学分析 篇7

将古典文学名著纳入到高中语文的教学中, 对于学生们了解中国的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古典文学名著能够培育与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探索热情。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能够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而有内涵。怎么引导学生学习和阅读古典文学名著成了高中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一、高中古典文学教学的意义

(一) 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是高中教学的一部分, 它一直都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进行教学, 以触动学生的灵魂为目标与归宿。通过古典文学的学习,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 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的情怀, 拥有正确、全面和真实的人生世界观。文学名著的阅读是一个深入探索与发掘的过程, 对作品描述的世界进行开掘, 这同时也是对自我精神的一种开发。通过将古典文学引入到高中的教学中, 可以展现先人所留下的一些人文思想, 从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让人们开始思考理想、使命、责任与尊严等人生问题。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文化修养以及情感底蕴的形成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 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能力

古典文学作为我国的经典艺术之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是艺术的结晶, 读者在细心感悟和品味作品后能够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 字里行间也能够感受到作者蕴藏在文字里的意思。这些都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与空间,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

从写作的技巧上来看, 著名的文学家一般都是语言大师, 驾驭文字的能力一流, 方式也比较独特。在描绘人物的手段与布局谋篇的手法上为后辈提供了写作的榜样和极佳的范例。

(三) 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能够落实“大语文教育观”

大语文的教学应选择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采用语文材料, 改善学习的环境, 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对语文的学习就是对生活的学习, 用长久的学习热情来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大语文教学重点关注各学科之间的关联, 将地理、历史与政治等学科有效融入到语文的教学中。

二、高中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 教学的过程太过程式化,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主观性,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往往都是通过解题的方式在分析课文, 一篇优秀的佳作因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正确而被解析得毫无价值可言。很多教师在教学前都没有判断文章的体裁就开始进行文章的结构分析。紧扣文章后面的问题来解析各部分的内容, 毫不顾及整篇文章的意境美。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将多姿多彩、意境悠长的阅读转变成了乏味枯燥的解剖课、问答课或是习题课。久而久之, 学生在思想上就会带有局限性, 难以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语文教学和学术研究分离

新时代各种思想和观念层出不穷, 对于学术研究也可谓是日新月异。在语文课堂上, 一些教师还在因循守旧地解读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 这严重有悖于当前学术的研究。比如《红楼梦》、《百家讲坛》引来了一股“红学热”, 越来越多的红学家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他们的研究成果极其丰硕。可是很多一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还是一味地遵照以往的教案进行该部分的教学, 用老眼光去看待问题, 没有和时代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教学方式探索

(一) 古典文化名著教学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

作为古典文化名著教学的教师, 应该懂得要给学生们一碗水, 自身需要有一桶水。想要提升古典文化教学的质量, 教师应该成为相关作品的专家, 能够从各个方面去看待和解读作品。当然, 这就要求教师养成善于阅读的习惯, 懂得如何去感悟作品的精髓。

关注学术的动态, 了解相关的研究成果。近年来, 学术界开始空前的繁荣。一些学者都开始从多种方法与角度去解读一些经典作品, 而语文教材的更新很慢, 因此需要教师及时了解新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到课堂的教学中。

(二) 培养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研究问题、获取知识最大的动力, 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中国的古典文学, 这对于阅读效果的提升也是有帮助的。

教师可以通过展现作品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经典的文学名著能够流传千年, 肯定有其自身的文化魅力。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此点并运用到教学中。

多媒体的利用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动态的画面比静态的画面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学生的兴趣持续时间也会越长久。

四、结束语

古典文学名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人文精神, 提升文学素养。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 教师应该积极摆脱呆板的教学模式, 灵活地将古典名著中的人文精神文化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们学习古典文化的热情与兴趣。只有这样中国的古典文化才能得以流传。

参考文献

[1]于朝盈.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举措[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24) .

[2]吴小鸥, 石玉.经典的理念与启蒙的思路——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鲁迅作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 (5) .

[3]罗晓莉, 王全盛.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名著的解读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 2011 (9) .

中国古典名著赏析 篇8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 古典戏曲名著教学 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生

一、总结戏曲美学特征,有效提高学生审美

不同的艺术具有不同的美学特征,我国的古典戏曲所展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逐渐形成的美学思想,它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并体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从古典戏曲名著的解读中有所收获,不管是文学、美术、建筑、设计、声乐,还是物理、体育、政治、经济,都能在我国的古典戏曲中找到投影。这是因为古典戏曲集词、曲、造型、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 在表演上兼备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方式,从而造就了其多角度的美感与多层次的艺术享受。比如对比中外戏曲经典名著就可以发现,中国的古典戏曲作品中往往有悲喜交织的美学特征,体现了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与西方的一悲到底或一喜到底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进而引申到“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理念。这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审美感悟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的理性思辨能力。

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古典戏曲的美育功能,在古典戏曲的名著教学中带领学生领略其中妆容服饰的造型美,戏曲唱腔的声韵美、剧本台台词的文学美、科范动作的程式美、人物形象的精神美、长袖善舞的韵律美,等等,这种奇妙的艺术感受是在单独欣赏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时都无法感受到的 。并在对词曲美的欣赏与感悟中,引导学生运用这种美学思想去发现、去创造,从而在各自的领域去阐释古典戏曲之美,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发掘戏曲文化内涵,促进健全学生人格

自诞生至今,中国古典戏曲名作迭现,这些作品将这世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都呈现于小小的一方舞台之上,带给观众视听享受的同时引发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所谓“人生如戏”,你方唱罢我上台,戏曲舞台上演述的一幕幕离合悲欢看似只留存于有限的时空中,但却蕴涵丰富的民生问题和世情百态,可以说是教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的鲜活教材。比如《西厢记》、《桃花扇》中对爱情和自由的誓死追求;《窦娥冤》、《赵氏孤儿》中与黑暗社会的不屈斗争; 《双烈记》、 《精忠记》中的爱国思想……从戏曲人物的命运看人间百态,这不仅使当代大学生在娱乐之余获得精神的涤荡与洗礼,也有利于他们建立起爱祖国、爱人民、坚持自由、守护爱情的高尚情操。

中国古典戏曲重视情与理的统一,强调了以民为本、惩恶扬善等文化理念,其故事情节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是构建大学生道德规范、健全其人格的文化艺术典范。所以,不管是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立足于“实施素质教育、 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目标,高校都应该对古典戏曲名著教学引起重视,充分挖掘古典戲曲蕴涵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开启学生心智,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增强教学实践环节,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古典戏曲名著的教学就不可只停留在理论和鉴赏阶段,还在了解了其审美特征的基础上,为学生们营造一种宽松创新的实践氛围,让他们在此氛围中自由地施展才华、发展能力。通过组织学生研读古典戏曲名著、观摩古典戏曲影像资料等,学生们主要能够感受到古典戏曲的服饰美、音乐美和动作美,体悟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但是要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发展成为一种能力和素质,就需要实践活动的帮助。 教师主要可以采用朗诵、改编、原创、表演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并鼓励学生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将古典戏曲中所包含的单个艺术元素拎出来进行探讨学习,还可以定期举办各自性质的汇报演出和文艺比赛,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发展学生的多项能力。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反映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在与他人探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了团队精神,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准备了条件。

四、结语

在高校中进行古典戏曲名著教学,不仅能使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古典戏曲发展轨迹与戏 曲文学的代表作参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和哲学理论,还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多元化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高校要充分发挥古典戏曲的育人功能,逐渐培养学生欣美、传播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新梅,从戏曲艺术进入高校谈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J].中国戏剧,2004(4)

[2]冯艳,高校开设《中国古典戏曲赏鉴》课程的意义及教学方法初探[J].语文学刊,2011(1)

上一篇:过除夕作文250字下一篇:参观中国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