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相关知识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医的相关知识(通用8篇)

中医的相关知识 篇1

2 第二:午饭了,你要首先要喝猪蹄熬的保元汤,然后吃粗粮,以及小菜。午时喝保元汤勿食肉。进补而避肉毒。又进粗食小菜以裹肠毒。谓之七分饱。此为养生第二。 肉汤可以分别是牛筋汤、猪蹄汤、羊蹄汤、肉皮汤、鲫鱼汤、牛肉汤、排骨汤、鸡汤。粗粮可以分别是玉米、小米、荞麦、大麦、豆类、红薯、芋头等。小菜可以分别是土豆、柿子茭、萝卜、茄子、冬瓜等。

3 第三:午饭之后要散步半小时,然后午睡。饭后小憩。以养精神。此为养生第三。午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午饭是一天之内的最重要的补充营养的时机。而午睡的时候,就减少了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使得胃肠道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去充分吸收食物。但是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有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

午睡之后要喝果汁,这是补充维生素的时候。小憩之后喝果汁。以滋血脉。此为养生第四。不要图省事买果汁喝,要自己动手压榨水果。最安全的好喝的水果汁,是梨和苹果等量压榨而成。为什么要喝果汁呢?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那么吃水果岂不是更好吗?是的,如果你每天能够吃3―5斤水果,那么当然可以。

中医的相关知识 篇2

中医药社区服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1] ,对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满足社区居民的中医药需求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医药的社区卫生服务在中医药的认识、机构建设和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2] 。本文通过以广州市的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获得的中医药卫生服务现状,分析存在不足,为中医药保健项目的适宜社区方法推广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与数据收集

1.1 调查时间

本研究的调查从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样社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来收集社区居民的相关信息。

1.2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针对广州市常住社区居民,能正常理解并回答调查问卷内容者。

1.3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社区居民进行调查。首先向居民说明来意及研究的目的,然后发放自制调查表问卷,由居民独立完成表格填写。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 000分,回收960分,回收合格率为96%。

1.4 调查内容

本研究的调查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 人口学资料,包括居民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

(2) 对中医药的评价,包括对中医知识的科学性、难易度的认同和理解,对中医疗效的评价认同,对中医师水平的看法。

(3)对中医药知识的认识,包括对中医基本理论的认识,对中医诊断方法的认识,对中医常用治疗手段的认识。

(4)对中医药的需求,包括对中医药知识的需求以及对中医各种治疗方法的需求。

1.5 质量控制

本研究调查的质量控制包括如下方面:(1)开始调查前首先对课题组成员包括调查员、质控员及录入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调查问卷发放的抽样地点、时间安排以及问卷内容的解释工作等,使所有成员明白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填写要求,以确保调查问卷能反映社区人群对中医药卫生服务的真实现状。

(2)调查问卷为统一格式,并派一专门质控员随机对调查问卷进行审核、补缺、补漏。

(3)对审核合格的调查表进行编号,采取双人双录的方式进行录入,录入数据库后进行校对。

1.6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Excel电子表建立数据库,转换生成SPSS18.0统计软件包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清理及维护,采用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计算 ;计数资料计算频数、频率及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整群抽样方法,对抽取得出的广州市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960份,最终回收并审核合格的有效问卷有818份,有效问卷合格率为85.21%。社区居民填写方式的结果提示,大部分居民为独立完成(占84.20%),少数需要调查员辅助完成(占15.80%)。

2.2 人口学资料

在所调查的818例社区居民中,男性308人(占37.7%)、女性510人(62.3%),女性构成相对较男性高。去除缺失数据,其他如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和收入等基本情况,如表1、表2所示。

2.3 社区居民对中医的认知情况

去除缺失项目,被调查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中医理论难理解,有68.4%的人对其科学性认同。如表3所示。

去除缺失项目,被调查者中,有78%的人对中医疗效的评价持肯定态度;近一半的人(45.5%)认为现在中医师的水平较以前好。如表4所示。

2.4 社区居民对中医知识的认识

有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学术理念是经络学说,其次认为是辨证论治和气血阴阳;对中医治疗手段的认识,除气功(35.94%)、心理治疗(22.25%)的被认识低于50%以外,认为中医治疗手段为中草药、中成药、针灸、推拿及药浴的均大于50%;对中医诊断方法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认同是望、闻、问、切。具体见表5、表6所示。

2.5 社区居民对中医的需求

调查显示有78.90%的社区居民认为很有必要在社区开展中医医疗服务,有58.96%的居民认为最需要医疗质量高的医疗服务中心,有29.48%的居民则认为医疗服务中心距离近更为重要。

有一半以上的社区居民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医药学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其中,最受欢迎的教育形式以电视专题(55.34%);有73.63%社区居民将中药作为主要保健需要;其它具体如表7、表8所示。

3 分析

3.1 加大中医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人群对中医药的认同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中医药的振兴关键在于群众[3]。只有提高群众理解和认同中医药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卫生服务的开展。然而中医药理论自身的特点影响了开展中医药群众认同的普及。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中医药较难理解。如何把中医药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需要每一位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医药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强,大部分居民认为开展中医药宣传很有必要。居民最希望获得中医药知识的途径包括电视专题、专家授课和发放宣传材料等。需要加大相关宣传方式力度,使社区居民能更方便、快捷地获取中医药基本知识。

3.2 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完善社区医师的考核制度

调查显示,认为中医疗效很好的居民仅占28.70%,有近1/3的居民认为中医师水平跟以前一样,没有什么进步。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欠缺是影响中医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4] 。根据我国规定每万人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广州市社区要配备全科医生,而目前全科医生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因此,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人才的素质势在必行。相关部门要重视社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对原有中医药人才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进行培养,更要注重引进更多、更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中医全科医生培养、考核和管理的相关制度[5],促进中医药社区服务人员的技术提高。

3.3 配备社区中医医药卫生服务的设施设备

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有着巨大的需求,发展和完善社区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才是中医药卫生服务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医药诊疗操作简单,无需昂贵的设备、复杂的仪器和宽阔的场所,大部分器具可随身携带,价格便宜、操作简便,需要较少的空间和人力。要发挥中医药简、便、廉等特点[6],而这些特点将可能使中医药在社区广泛普及。

4 建议

当今,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中医药学理自然也变得越来越陌生和难以理解;而中医职业教育与普及教育的不对称,使得广大群众的中医基本知识水平不但没有提高,而且正渐渐削弱,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中医的了解越来越少 。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应从了解中医哲学基础开始。现实情况下,提高群众中医基础知识水平不可能立竿见影,中医哲学基础普及应走在前面。只有对中医哲学基础有系统的认知,基础知识才能扎实,中医学理论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要加大对群众开展中医知识宣传的力度,加强中医药实践的群众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的危机是中医学认知的危机。同样地,客观认识、正确评价中医药学,也应该从提高中医哲学基础认知开始。另一方面,中医药学的特色虽然体现着中医传统文化的内容,但决不仅仅只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其定位应是医药科学,是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原则及应用体系。即便有一定的文背景,但没有专门的学习,也不可能掌握系统的中医药知识和使用原则。从对学术期刊的检索可以得知:不少西医医生使用大量的中成药(相当部分是中药注射剂),其中一些临床试和不良反应报告里却根本没有相关的中医分析、讨论内容,难以判断作者的中医知识基础平。因此,不能排除相当一部分中药临床不良反应和饮食调理一样,也是由于使用者的中医哲学基础薄弱、中医理论水平不扎实所致。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中医职业教育还是普及育,都应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以及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养,提高中医师自身水平。

当前,医学已经进入了循证医学时代。循证医学的核心包括最佳可获得的临床研究证据、专家的技能和经验、患者的价值和选择。中医学要走循证路,提高群众、医生对中医哲学基础认知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加大社区中医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满足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只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逐步完善,才能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满足社区居民的中医药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德红,施永兴,陈继根,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贡献率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752-1754

[2]陈虹宇.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118-119

[3]施永兴,孙行军,季晓颖,等.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42-1446

[4]陈楚杰,潘华锋,冯毅翀,等.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对中医药服务利用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742-1744

[5]鲍勇,彭慧珍,徐秀,等.不同类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资源比较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3

中医的相关知识 篇3

记者: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量化标准不精确一直为人诟病,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张连顺:中医学博大精深,具有深奥的哲学思想,不易掌握和理解。传说中神农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李时珍穷毕生精力,广纳博采,而成《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部经典著作,构建形成了我国传统医学完备的理论体系。反对中医的人,实际上并不懂中医药学,不懂人体生长的过程。

药得天地之偏性,偏指的是人体的平衡条件,治病就是以药物的偏性补充人的偏性,以条件补条件,使之激活或复生。钾镁钠锌锡等作为不可或缺的元素存在于人的身体中,植物和人的条件性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在自然中、植物中找出这些元素,当人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它们来平衡、协调、再生。

人从生到死,是两种生命适应平衡,一是自然生命健康,一是人体生理健康。所以,中医调的是适应平衡,调的是症,研究的是形,最主要研究的是适应自然生命的食品、生理健康、药与疾病的适应关系。对于人的身体元素,生长期,扶活它,使它不丢失;激活期,保护它,促进它的作用;再生期,发展它,弥补它。这是最根本的,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藐视中医,是不懂这些道理,不懂生命是生理规律和自然规律两者统一作用的结果。而中医中药,能够有效调和人的生命生理健康条件。

记者:您对中西医结合有怎样的见解?

张连顺:中医是经验学,源于实践。能够使实践与理论对上号的标尺,就是医学临床上的疗效。没有疗效就谈不上科学,谈不上价值,更谈不上学术。任何东西能经得起检验才能叫科学,并不是说发表一篇论文就叫具有学术价值,它只是一个学术的引领,真正入门还要靠实践只有经过实践,才知道五庙之色,懂得百病之疾苦。

就像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指出的,“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既不能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也不能舍弃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本质。”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要具备完善的中医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应该清楚了解中西医结合体系的发展。

中医是经验学,西医是科学和经验学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是抽象的,大多运用西医的技术手段辅助中医的临床诊断,为中医提供相对量化的指标,澄清中医学中一些比较虚的地方。另一方面,中医在急性病治疗方面确实有欠缺,需要西医弥补。中西医结合讲的是成就与成就之间探讨与发展的关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要能够找到合理、合法的结合链,能够为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作出贡献,就值得大力推广。科学是汇总的、大家的,一人、一家谈不上科学,更谈不上发展。

记者:您怎样看待医患关系紧张这一现象?

张连顺:中医是从实际出发的,针对条件和实际的变化产生的理论、学术。中医注重整体观,讲究辨证施治,有自己的特色疗法,那就是一方多症、一症为主,治病求本,遵循个性化原则。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中医疗法是以人的生长过程为出发点的,生理生成的人是天癸型的。以天癸从成长到衰退的过程为分界,中医将疾病辨证分为以下几种关系:生成期生理与疾病的关系、成年后亚健康生理与疾病的关系、更年期亚健康生理与疾病的关系、老年期退行性生理与疾病的关系。分清弄懂以上情况,才能理解中医范畴里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在临床上把握整体观,对不同疾病辨证施治,这是最根本的。

医生面对的是患者,接受患者的抱怨,也是医生的职责。因为医生懂医,而患者不懂,患者的抱怨只是在提示你临床上、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现在也出现了不少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也存在,这与大家的认识有关。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原因,用药治疗和现代各种医疗技术手段都是针对疾病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够通过治疗痊愈,我们要弄明白三种关系:第一种,疾病用药与健康的关系,普通疾病,感冒发烧、头疼鼻塞等症,用药即好;第二种,疾病用药的延续与健康的关系,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易反复发作的疾病来说的,因为疾病自身的特点,很难一次治愈,容易复发,如心脏先兆类、肝病类、肾病等;第三种,疾病用药与死亡的关系,这是最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如肝硬化、肿瘤、癌症等疾病,用药也不能避免死亡,医生能做的只是用药物和技术手段减少病人的痛苦,或者延续他的生命。

记者:作为一个中医学家,您对目前社会上炒得火热的养生有怎样的认识?

张连顺:所谓养生,日养千年,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养生是养脏腑代谢,激活脏腑,不产生污染,不受污染就不得病。生理改变不同,身体症状不同,这是规律性的,也是条件性的,以条件生条件。养生要适应条件,平衡心态。养生所摄取的东西多是植物里的,是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养生只是保障人的健康,延续人的生命,无法避免死亡。

以我个人体会总结,养生首先要顺应自然,适应四时变化。人的生命是交换而生存的,是与自然、空气的生命交换。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人体自身具有与自然变化规律相适应的能力。如果人能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律,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界变化的周期同步,保持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就能不生病或少生病,就能长寿。

中医的特色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人与自然就是一个整体链,自然的健康就是人的健康,自然的不健康就是人的亚健康。这是大环境,是一种规律性,人不能离开自然的规律性,更要适应它的条件性。

其次,养生还要注意精神养生,要宽爱别人,适应对方,学会从自身找不足。通过多种方法怡养心神,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的目的。

总之,传统医学保健讲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在适应四时的同时,学会协调身心健康,懂得知足。其实,千般灾难不外乎源于思想,心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张连顺,辽宁省辽阳人。现任辽阳县镇医院业务院长、中医科主任。

张连顺出生于中医世家,16岁开始随养父学习中医,耳濡目染,对祖国博大的中医文化和独特的精神价值有自己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妇科乳腺疾病、肝肾脏类疾病等的治疗,形成了自己的临床风格和特色治疗方法。

现年58岁的张连顺,已经有42年的临床经验,但他认为,自己刚刚入门,还在学习的过程中。“中医最难当,至少60年临床才算毕业,我还没有毕业。读万卷书,得以理论入门;行万里路,才能临床入门。一代人是不能当好中医的,民族医学需要更多的人来继承和发扬。”

中医的相关知识 篇4

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建立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会诊、转诊协作机制。通过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之间会诊、转诊制度。

一、科间会诊与转诊

在明确中医、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基础上,中医、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主动向对方临床科室请求会诊或转诊。会诊医师由科室统一安排,必须是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中医科会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与西医临床科室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参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中医药服务,或根据病情需要予以转科;紧急会诊应于10分钟内到位,一般会诊24小时内完成。其余遵照我院会诊制度执行。

二、全员会诊与转诊

中医知识竞赛题库 篇5

一,A1型题

1.同病异治的实质是:(B)

A.证同治异B.证异治异C.病同治异D.证异治同E.病同治同 2.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从冬到立春为:(A)

A.阴消阳长B.重阴必阳C.阴长阳消D.重阳必阴E.以上均非 3.昼夜分阴阳,则上午为:(B)

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 4.“阴中求阳”的适应证是:(B)

A.阴虚B.阳虚C.阴盛D.阳盛E.阴阳两虚 5.按五行属性分类,五化属土者是:(C)A.生B.长C.化D.收E.藏

6.五行调节事物整体动态平衡的机制是:(E)A.生我B.我生C.克我D.我克E.制化 7.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C)A.津液B.精液C.血液D.宗气E.营气 8.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E)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输精于皮毛 D.肺朝百脉E.肺主宣发和肃降

9.脾为气血生比之源的理沦基础是:(D)

A.气能生血B.人以水谷为本C.脾主升清 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E.睥为后天之奉 10.肝主疏泄的基本生理功能是:(B)

A.调畅情志活动B.调畅全身气机C.协助脾胃运化D.促进血行和津液代谢E.调节月经和精液的排泄

11.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

A.使肺之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B.有助于元气的固摄C.有助于精液的固摄 D.有助于元气的生成E.促进肺气的宣发 12.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E)A.心气B.肺气C.营气D.卫气E.宗气

13.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C)A.心B.肺C.脾D.肝E.肾

14.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循行交叉,变换前中位置,是在:(E)A.外踝上8寸处B.内踝上2寸处C.内踝上5寸处 D.内踝上3寸处E.内踝上8寸处

15.奇经八脉中既称“血海”又称“经脉之海”的是:(A)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维脉 16.六淫之中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C)A.风B.寒C.暑D.湿E.火

17.易伤人血分,可会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的邪气是:(D)A.风B.湿C.寒D.火E.燥 18.《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辛”,则:(B)A.肉胝陷而唇揭B.筋急而爪枯C.骨痛而发落 D.脉凝泣而变色E.皮槁而毛拔

19.下列关于外环境与疾病发生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D)A.久视伤血B.久坐伤肉C.久立伤骨D.久思伤心E.久行伤筋 20.“虚”的病机概念,主要是指(B)

A卫气不固B.正气虚损C.脏腑功能低下D气血生化不足E.气化无力 21.下列关于“实”的病机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C)A.外感邪盛B.肌肤经络闭塞C.气机升降失调 D.脏腑功能亢进E.气血壅滞瘀结

22.元气耗损和功能减退,脏腑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的病机是(A)A.气虚B.气脱C血虚D.津亏E.气陷

23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频作,其病机是D)

A.痰浊上壅 B.肺气上逆C.肝气上逆D.胃气上逆E.奔豚气逆 2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调整阴阳,其“中满者”,应:(C)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泻之于内D.按而收之E.散而泻之 28.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A)A.舌质淡瘦B.舌淡齿痕C.舌尖芒刺D.舌暗瘀点E.舌红裂纹 27.阳虚湿盛的舌象是:(B)

A.舌红苔白滑B.舌淡嫩苔白滑C.舌边红苔黑润D.舌红瘦苔黑E.舌绛苔粘腻 29.顿咳常见于:(C)

A.青年B.老年C.小儿D.女性E.男性 30.胃热患者,其口气为:(C)

A.酸臭B.奇臭C.臭秽D.腥臭E.腐臭 40.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者,表示:(E)

A.表邪入里B.阳气衰少C.汗出亡阳D.真热假寒E.邪去正安 31.少阴经头痛的特征是(D)

A.前额连眉棱骨痛B.两侧太阳穴处痛C后头部连项痛D头痛连齿E.头痛晕沉 32.情志郁结不舒所致胸痛的特点是:(D)

A.胸背彻痛B.胸痛喘促C.胸痛咳血D.胸痛走窜E.胸部刺痛 33.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称为:(B)A.目昏B.目痒C.目眩D.雀目E.歧视

34.饥不欲食可见于:(D)

A.胃火亢盛B.胃强脾弱C.睥胃湿热D.胃阴不足E.肝胃蕴热 37.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左关脉可候:(D)A.心与膻中B.肾与小腹C.脾与胃D.肝、胆与隔E.肺与胸中 38.下列各项,不属于弦脉所主的病证是:(B)A.肝郁B.胃热C.诸痛D.痰饮E.疟疾 35.下列除哪项外,均有脉率快的特点:(C)A.数B.促C.滑D.疾E.动 36.下列除哪项外,均主实证:(B)A.弦B.濡C.滑D.紧E.长

42.下列哪项是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的鉴别要点:(A)

A.有无发热恶寒 B.有无胸痛咳血C.有无口干咽燥D.痰量的多少 E.咯痰的难易

48.下列药物中,不宜与藜芦配伍的是:(E)A.黄芩B.黄连C.黄柏D.龙胆草E.苦参 43.下列各组药物中,属于配伍禁忌的是:(A)A.巴豆与牵牛B.丁香与三棱C.牙硝与郁金 D.官桂与五灵脂E.人参与石脂 45.下列药物中,能燥湿止带的是:(B)A.防风B.白芷C.羌活D.苍耳子E.藁本 46.治疗脾虚便溏尤应慎用的药物是:(C)A.石膏B.芦根C.知母D.天花粉E.淡竹叶 47.黄芩具有而黄柏不具有的功效是:(D)A.燥湿B.泻火C.解毒D.止血E.退虚热 49.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的药物是:(A)

A.生地黄B.牡丹皮C.赤芍D.紫草E.金银花 50.治疗血热妄行,应首选:(A)

A.生地黄B.玄参C.牡丹皮D.赤芍E.羚羊角 51.具有消肿散结功效的药物是:(C)

A.番泻叶B.火麻仁C.甘遂D.郁李仁E.芦荟 52.独活具有的功效是:(E)

A.活血B.行气C.化痰D.泻下E.解表 53.砂仁具有的功效是:(D)

A.温肝B.暖肾C.温肺D.温中E.回阳 54.泽泻具有的功效是:(A)

A.泄热 B.清肝C.健脾D.清肺E.解暑 55.细辛具有的功效是:(D)

A.回阳救逆B.温肝暖肾C.温中降逆D.宣通鼻窍E.理气和胃 56.具有行气调中止痛功效的药物是:(B)A.柿蒂B.木香C.香附D.乌药E.薤白 57.具有行气消积功效的药物是:(C)A.使君子D.苦楝皮C.槟榔D.贯众E.雷丸

58.具有散瘀消痈功效的药物是:(A)A.大蓟B.地榆C.槐花D.白茅根E.侧柏叶 59.具有降逆止呕功效的药物是:(B)A.白前B.旋复花C.桔梗D.前胡E.白芥子 60.长于治疗寒痰咳喘,胸满胁痛的药物是:(A)A.白芥子D.紫苏子C.杏仁D.葶苈子E.桔梗 61.百部的主要功效是:(B)

A.化痰B.止咳C.平喘D.清肺E.泻肺 62.白僵蚕具有的功效是:(C)

A.收敛生肌B.明目去翳C.解毒散结D.燥湿化痰E.消痰行水 63.甘草具有的功效是:(E)

A.补气燥湿B.益气养阴C.生津养血D.托毒生肌E.润肺止咳 64.入汤剂宜先煎的药物是:(D)

A.人参B.当归C.黄芪D.杜仲E.石斛 65.何首乌具有的功效是:(C)

A.补血,润肺止咳B.滋阴,补益心脾C.解毒,润肠通便 D.养血,益胃生津E.敛阴,补血益精 66.肉豆蔻与白豆蔻均具有的功效是:(B)

A.涩肠止泻,下气平喘B.温中散寒,行气消胀C.温中行气,燥湿止带 D.收敛固涩,制酸止痛E.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67.不于败毒散组成药物的是(E)

A.柴胡、前胡B.羌活、独活C.桔梗、枳壳D.人参、甘草E.当归、芍药 68.清营汤的功用是:(D)

A.清营养阴,凉血散瘀B.清营养阴,宁心安神C.清营凉血,养阴生津 D.清营透热,养阴活血E.清营解毒,透热转气

69.清热解毒与疏散风热并用,寓“火郁发之”之义的方剂是:(B)A.黄连解毒汤B.普济消毒饮C.清瘟败毒饮D.青蒿鳖甲汤E.龙胆泻肝汤 70.芍药汤与白头翁汤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B)A.黄芩B.黄连C.黄柏D.大黄E.秦皮

71.泻白散与清骨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B)A.桑白皮B.地骨皮C.牡丹皮D.五加皮E.茯苓皮 72.理中丸除温中补虚外,还具有的功用是(E)

A.和中缓急B.降逆止呕C.降逆止痛D.养血通脉E.补气健脾 73.大补阴丸中既填精补阴,又制约黄柏苦燥的药物是:(A)A.熟地黄B.龟板C.知母D.猪脊髓E.山茱萸 74.朱砂安神丸中泻火除烦的药物是:(B)A.栀子B.黄连C.石膏D.竹叶E.知母 75.天王补心丹中敛心气而安神的药物是:(E)A.丹参、五味子B.茯苓、五味子C.远志、五味子 D.人参、五味子E.酸枣仁、五味子 7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至宝丹的功用:(C)A.清热B.开窍C.通便D.化浊E.解毒 77.玉屏风散与牡蛎散相同的功用是:(A)A.固表B.涩肠C.止遗D.固冲E.补肾

78.固冲汤除固中摄血外,还具有的功用是(B)A.补肾涩精B.补气健脾C.补气生血 D.温补脾肾E.温经止痛

79.血府逐瘀汤,还具有的功用是:(D)

A.散结止痛B.温经止痛C.补气通络D.行气止痛E.疏肝通络 80.百合固金汤的主治证候中常见:(B)

A.咳痰带血B.干咳无痰C.咳痰黄稠D.咯痰不爽E.咳喘不利 81.枳术丸的功用是:(E)

A.消食和胃B.消食导滞C.消痞和胃D.健脾和胃E.健脾消痞 82.下列方剂中,不含栀子的是:(E)

A.茵陈蒿汤B.八正散C.凉膈散D.龙胆泻肝汤E.仙方活命饮 83.下列方剂中,不含附子的是:(E)

A.实脾散B.真武汤C.乌梅九D.温脾汤E.阳和汤

84.时行感冒与感冒风热证的区别点,关键在于:(D)A.恶寒的轻与重B.发热的轻与重C.咽喉肿痛与否 D.有无传染性E.脉数与否

85.治咳嗽除以治肺为主外,还应注意治:(A)

A.肝脾肾B.心肝肾C.心脾、肾D.心、肝、脾E.肝、胃、肾 86.喘证的病变部位在:(B)

A.心、肺B.肺、肾C.心、肾D.脾、肾E.肺、脾 87.虚喘的治疗要点是:(C)

A.补肺B.健脾C.纳肾D.益气E.养阴 88.肺痨的外在致病因素是:(B)A.燥邪B.瘵虫C.痰浊D.瘀血E.水饮

89.治疗盗汗阴虚火旺证的主方是:(D)

A.玉屏风散B.六味地黄丸C.一贯煎D.当归六黄汤E.生脉散 90.尿血与血淋的鉴别,主要在于(D)

A.尿色的深浅B.尿量的多少C.尿味的情况D.有无尿痛E.以上均非 91.胸痹重证,阴寒极盛者,其治法是:(C)A.散寒化痰通络B.理气通阳化瘀C.芳香温通止痛 D.益气温阳散寒E.回阳救逆固脱 92.不寐实证,其病位多在(E)

A.心脾、肝肾B.心肝小肠C.心、肝大肠D.心、脾、肝、胃E.肝、胃、大肠 93..气厥实证反复发作的原因,常是:(A)

A.精神刺激B.头部外伤C.嗜食肥甘D.思虑过度E.先天禀赋 94.风痰闭阻之痫证的治法是:(A)

A.涤痰熄风,开窍定痫B.清肝泻火,化痰开窍C.涤痰开窍,化瘀通络 D.熄风开窍,化痰定志E.化痰通络,镇心安神 95.胃痛的治疗主要是(C)

A.调肝理气止痛B.凋肝和胃止痛C.理气和胃止痛 D.调理脾胃止痛E.调肝理脾止痛

96.指出噎膈的基本病理改变是食道狭窄的医家是:(E)A.张仲景B.李东垣C.朱丹溪D.张景岳E.叶天士

97.呕吐的病位在:(B)

A.脾、胃B.胃C.脾D.肺、胃E.肝、胃

98.呃逆与干呕、嗳气在病机上的共同点(A)

A.胃气上逆B.寒气上逆C.肝胃气逆D.肺胃气逆E.食积化热上冲 99.系统提出用酸收法治疗泄泻的医家是:(E)A.张仲景B.李东垣C.朱丹溪D.张景岳E.李中梓

100.痢疾患者,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者,治宜解表清里,应首选:(C)A.藿香正气散B.人参败毒散C.葛根芩连汤D.芍药汤E.白头翁汤 1.最早指出黄疸有传染性的文献是(E)

A《黄帝内经》B伤寒》C《金匮要略》D《丹溪心法》E《沈氏尊生书》 2.雷头风发作病机多是(B)

A风热夹痰上冲B湿热夹痰上冲 C风热夹湿上扰 D风湿夹火上扰E.风热夹瘀上扰 3.水肿发病涉及的脏腑是:(C)

A.心、肝、脾B.肝、脾、肾C.肺、脾、肾D.脾、肾、心E.肾、心、肺 4.除哪项外.均为各种淋证的共同表现(D)

A.便频急B.腰部疫痛C.淋沥涩痛D.尿血而痛E.小腹拘急 5.治疗癃闭尿路阻塞证,应首选:(C)

A.桃红四物汤B.失笑散C.丹参饮D.代抵当丸E.血府逐瘀汤 6.腰痛发病的关键是(C)

A.寒湿 B.湿热C.肾虚D.气滞E.血瘀 7.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消渴的变证:(B)

A.肺痨B.咳嗽C.中风D.痈疽E.水肿

8.治疗痿证使用“泻南方,补北方”的原则,是因为该病:(B)

A.寒多热少,虚多实少B.热多寒少,虚多实少C.热多寒少,实多虚少D.寒多热少,实多虚少E.以上均非

9.治疗虚劳应以补益下列哪项为主:(D)

A.心、肾B.心、肺C.肺、肾D.脾、肾E.肝、肾

10.“子处”又称:(B)

A.血海B.血室C.胞络D.胞脉E.天癸 11.围产期是指:(D)

A.孕期28周到生后l周B.孕期29周到生后4周C.孕期38周到生后2周D.孕期38周到生后4周E.孕期40周到生后4周 12.不是月经先期气虚证的临床特点(A)

A.月经量多B.月经色淡C.月经质稀D.舌淡,脉弱E.月经提前7天 13.治疗月经先期阳盛血热证,应首选:(A)

A.清经散B.逍遥散C.当归芍药散D.导赤散E.柴胡疏肝散 14.大补元煎的组成是:(B)A.人参、熟地、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炙甘草、远志、五味子 B.人参、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炙甘草、杜仲、当归 C.人参、熟地、黄芪、白术、茯神、远志、酸枣仁、当归 D.人参、熟地、黄苠、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当归、E.人参、熟地、黄芪、白术、陈皮、柴胡、升麻、当归 15.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期延长血瘀证的主症:(D)A.经行8~10天始净B.月经量少、色黯、有块 C.小腹疼痛拒按D.腰唛腿软E.舌紫暗,脉弦细 16.闭经虚证的发病机理是:(B)

A.多产房劳或久病伤肾B.血海空虚,无血可下C.脾胃虚弱,化源不足 D.思虑过度,损伤心脾E.素体阴虚或久病伤血 17.治疗崩漏实热证,应首选:(C)

A.保阴煎B.固本止崩汤C.清热固经汤D.清热调血汤E.左归丸 18.完带汤适用于带下病的哪种证候:(A)A.脾虚B.肾阴虚C.肾阳虚D.湿热E.热毒 1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妊娠病的发病机理:(C)A.血聚养胎,阴血偏虚,阳气偏亢 B.胎体渐大,气机升降失调 C.寒湿停聚,冲任受阻

D.肾气不足,无力系胞,胎元不固 E.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影响胎元 20.妊娠恶阻的主要发病机理是:(E)A.脾胃虚弱,化源不是 B.肝郁气滞.夫于条达 C.痰湿内停,中焦受阻 D.重伤津液,胃阴不是 E.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21.下列哪项不是寿胎丸的组成药物:(B)A.菟丝子B.杜仲C.桑寄生D.川断E.阿胶 22.桂枝茯苓丸的组成是:(B)A.桂枝、茯苓、丹皮、芍药、红花 B.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 C.桂枝、茯苓、丹皮、芍药、牛膝 D.桂枝、茯苓、丹皮、芍药、丹参 E.桂枝、茯苓、丹皮、芍药、莪术 23.吴师机《理瀹骈文》的主要内容是:(C)A.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 B.立论以鉴别诊断为主

C.专述药膏的外治法

D.以温病学说进行辨证治疗

E.提出了“治外必奉渚内”的思想

24.疮口呈空腔或伴漏管,脓水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见于:(A)A.瘰疬溃疡 B.岩性溃疡 C.附骨疽溃疡 D.褥疮溃疡 E.梅毒溃疡

25.下列关于切开法切开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D)A.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开,刀口向上 B.乳部宜放射形切开

C.面部脓肿沿皮肤纹理切开

D.手指脓肿,最好从正面切开,免伤屈伸功能 E.关节附近宜用横切口

26.下列各项中,需用砭镰法治疗的是:(C)A,托盘疔 B.颜面部疔 C.红丝疔

D.蛇眼疔 E.蛀节疔

27.下列哪项不是下肢丹毒的防护要点:(E)A.患者应卧床休息

B.患者所用敷料、器械须严格消毒 C.积极治疗脚湿气

D.多饮开水,床边隔离

E.保持患肢下垂位,以防热毒上攻

28.疮疡“三陷证”中,火陷证的治法是:(A)A.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B.补益气血,清心安神开窍 C.温补脾肾,清心开窍 D.托毒透邪,养阴清心开窍 E.生津养胃,清心解毒

29.乳痈初起,证属肝气不舒,胃热壅滞内治首选(D)A.逍遥散 B透脓敞 C.四妙汤 D.瓜蒌牛蒡汤

E.牛蒡解肌汤

30.脂瘤独有的特征是:(C)

A.数目不等,大小不一,肿形如谩,推之可移 B.青筋垒垒,盘曲成团,质地柔软,表面青蓝 C.瘤中心有粗大毛囊孔,可挤出臭味脂浆 D.瘤体单发,质地硬韧,界限清楚,推之可移 E.瘤体深隐,质地坚硬,境界清楚,推之不移 31.内痔的主要症状(C)A.便血,疼痛

B.便血,有分泌物 C.便血,脱出 D.便血,肛门痒 E.便血,异物感

32.肛管直肠癌的早期症状除便血外还可见D A.大便变形 B.暖胀肠鸣 C脱出不纳 D排便习惯改变 E肛门潮湿

33.小面积烧伤,初期可用:(A)A.清凉油 B.红油膏

C.金黄膏 D.黑布膏

E.白玉膏掺生肌散

34.蛇咬伤后,辨证为风毒(神经毒)者,其治法是:(A)A.活血祛风

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C.清利湿热,凉血熄风 D.凉血熄风,豁痰开窍

E.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凉血止血

35.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下列哪些内容:(C)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阴阳、脏腑 D.脏腑、手足、五行 E.以上均非

36.手足三阳经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D)A.阳明在前,太阳在侧,少阳在后 B.太阳在前,少阳在侧,阳明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侧,太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侧,少阳在后

37.手阳明经、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C)A.目内眦旁 B.目外眦旁 C.鼻翼旁

D.口角旁 E.颧骨旁

38.“十二经之海”是指:(C)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阴维脉

39.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B)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二皮部

E.十五络脉

40.太阳经头痛一般表现在:(E)

A.顶部B.颞部C.顶颞部D.前额部E.后枕部 41.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金”的是:(E)A.少府 B.大陵

C.阳溪 D.后溪 E.经渠

42.在五输穴中,合穴主要治疗:(E)A.心下满 B.身热

C.体重节痛 D.喘咳寒热 E.逆气而泄

43.脾之大络,名为:(D)A.天池 B.俞府 C.鸠尾 D.大包 E.虚里

44.足阳明胃经的原穴是:(C)A.内庭 B.陷谷 C.冲阳

D.解溪 E.丰隆

45.用背俞穴治疗耳聋,应首选:(D)A.肺俞 B.三焦俞 C.肝俞 D.肾俞 E.脾俞

46.与公孙穴相通的奇经是:(A)A.冲脉 B.带脉 C.阴维脉 D.阴跷脉

E.任脉

47.手太阴肺经在上肢的分布是:(A)A.内侧前廉 B.外侧前廉 C.内侧中行 D.外侧后廉

E.内侧后廉 48.尺泽穴位于:(A)A.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B.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C.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肘横纹中 D.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肘横纹中 E.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向外0.5寸处 49.迎香穴位于:(C)A.鼻孔外缘,旁开0.5寸 B.鼻翼外缘,旁开0.5寸

C.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D.鼻翼上缘中点,旁开0.5寸 E.平鼻孔,当鼻唇沟中

50.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腧穴是:(C)A.不容 B.承满 C.梁门 D.关门 E.滑肉门

51.下列各穴中,常用于保健并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是:(D)A.百会 B.肾俞 C.脾俞 D.足三里 E.气海俞

52.下列各穴中,属足太阴脾经的是:(A)A.大横 B.章门 C.期门

D.梁门 E.带脉

53.公孙穴位于:(D)

A.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 B.第一跖骨小头前缘,赤白肉际处 C.第一跖骨趾关节部,赤白肉际处 D.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E.第一跖骨基底部后下缘,赤白肉际处 54.血海穴位于:(B)A.髌骨上缘中点上2寸 B.髌骨内上缘上2寸 C.髌骨外上缘上2寸 D.髌骨内下缘上2寸 E.髌骨外下缘上2寸

55.耳屏前,下颁骨髁状突后缘的腧穴是:(B)A.下关 B.听宫 C.听会 D.耳门

E.颧醪

56.采用背俞穴治疗皮肤痒疹,应首选:(B)A.肝俞 B.肺俞 C.脾俞

D.三焦俞 E.心俞

57.治疗滞产,应首选:(A)A.合谷

B.太冲 C.足三里 D.血海 E.至阴

58.悬钟穴位于:(D)

A.外踝后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B.外踝前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C.外踝下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D.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 E.外踝上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59.球后穴位于眶下缘的:(D)A.外1/3与内2/3交点处 B.B.内1/3与外2/3交点处

C.直对瞳孔处

D.外1/4与内3/4交点处 E.内1/4与外3/4交点处

60.取头、面、胸、腹部腧穴,最适宜的体位是(A)A.仰卧位 B.俯卧位

C.侧卧位 D.俯伏坐位 E.侧伏坐位

61.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D)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快 B.捻转角度小,用力重,频率快 C.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快 D.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E.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慢

62.治疗中风闭证,除选太冲、劳宫外还应为:(B)A.水沟 B.水沟 C.下关 D.中冲 E.丰隆

63.治疗因痰饮引起的呕吐除取主穴还应加(E)A脾俞、章门 B.下脘、足三里 C上脘、行间

D.梁门、内庭 E膻中、丰隆

64.风寒感冒兼胸脘痞闷食少纳呆脉濡者首选(D)A.荆防败毒散 B.香苏散 C.杏苏散 D.羌活胜湿汤 E.三仁汤

65.每逢生气舌即咳逆阵作,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咳时面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首选(A)

A.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B.龙胆泻肝汤合黛蛤散 C.清金化痰汤合桔梗汤

D.二陈汤合柴胡疏肝散 E.桑白皮汤合柴胡疏肝

66.患者,男,32岁。素日嗜酒,外出着凉后,始见时时振寒,发热,继而壮热汗出,烦躁不宁,咳嗽气急,咳吐腥臭浊痰,胸满作痛,口干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B)A.清金化痰汤

B.如金解毒散 C.桑白皮汤 D,加味泻白散 E.《济生》桔梗汤

67.患者,男,42岁。呼吸气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闷如窒,口不渴,形寒肢冷,面色晦暗,舌苔白滑,脉弦紧。治疗应首选:(D)A.二陈汤 B.麻黄汤 C.定喘汤 D.射干麻黄汤

E.平喘固本汤

68.患者哮喘多年,气短息弱,自汗畏风,面色觥白,咳嗽痰稀,舌淡苔白,脉弱。其诊断是:(A)A.哮证缓解期,肺虚 B.哮证缓解期,脾虚 C.哮证缓解期,肾虚 D.虚喘,肺虚 E.虚喘,肾虚 69.患者,男,42岁。有多年饮酒史。喘逆上气,咳痰不爽,痰质稠、色黄,恶寒身热,无汗,舌红苔黄,脉浮滑而数。治疗应首选:(A)A.麻杏石甘汤 B.黄连解毒汤 C.清金化痰汤 D.银翘散 E.桑白皮汤 70.女,57岁。有15年肺胀病史。l周前,劳累后出现面浮肢肿,呼吸浅促难续,心悸,胸脘痞闷尿少,怕冷,食少纳呆,舌苔白滑,脉沉细首选(B)A.济生肾气丸 B.真武汤 C.实脾饮 D.参附汤 E.金匮肾气丸

71.肺胀患者,神志恍惚,烦躁不宁,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舌暗苔淡黄而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B)A.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B.涤痰汤合至宝丹 C.玉枢丹 D.菖蒲郁金汤

E.通窍活血汤

72.干咳少痰,咳声短促,痰中带血,五心烦热,时有盗汗,形体消瘦,胸部闷痛隐隐,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是(B)A.内伤咳嗽.肺阴亏耗 B.肺痨,肺阴亏损 C.哮证,肺虚 D.喘证,肺虚 E.虚劳,肺阴虚

73.2月前咳唾引胸作痛,呼吸困难,经积极治疗,病情好转。现仍胸胁灼痛,呼吸不畅,闷咳,天阴时明显,舌暗苔薄,脉弦应首选(D)A,柴胡疏肝散 B.柴枳半夏汤 C.小柴胡汤 D.香附旋复花汤 E.栝蒌薤白白

74.患者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食后胃胀明显,经常呕吐清水痰涎,心悸头晕,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其诊断是:(A)A.痰饮,脾阳虚弱 B.悬饮,经气不和

C.溢饮,寒饮内伏 D.支饮,寒饮伏肺 E.悬饮,饮停胸胁

75.小便短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舌红脉数其证候是(B)A.肾气不固 B下焦热盛 C脾不统血 D肾虚火旺 E.以上均非

76.患者久病尿血,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弱。治疗应首选:(B)A.知柏地黄丸 B.无比山药九

C.小蓟饮子 D.归脾汤 E.十灰散

77.患者咳逆阵作,痰中带血,时时汗出,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其诊断是:(B)A.肺痨,阴虚火旺

B.咳血,肝火犯肺 C.咳嗽,肝火犯肺 D.肺痈,成痈期 E.咳嗽,痰热郁肺

78.患者,男,35岁。心悸不宁,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呜腰瘦,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是:(D)A.心血不足 B.心虚胆怯 C.心阴亏虚 D.阴虚火旺

E.心火内盛

79.患者,女,45岁。胸闷如窒而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体胖痰多,舌苔浊腻,脉滑。其证候是:(B)A.饮邪上犯 B.痰浊壅塞 C.心血瘀阻 D.寒凝气滞 E.气虚血瘀 80.患者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窒闷,舌苔白腻,脉弦滑。其证候是:(A)A.气滞痰郁 B.肝气郁结 C.气郁化火 D.痰浊上扰 E.忧郁伤神

81.神思恍惚,梦魂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无力其治法是(D)A.健脾养心益气活血 B健脾养心化痰解郁 C.益气养血化浊祛痰 D.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E.益气和胃,养心安神

82.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其治法是(C)

A.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B.清肝泻火,解郁和胃 C.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D.理气活血,宁心定志

E.顺气化痰,清肝泄热

83.患者,男,50岁,昏仆抽搐吐涎,两目上视,口中如作猪羊叫,平时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首选(D)A.知柏地黄丸合定痫丸 B.天王补心丹合定痫丸 C.顺气导痰汤合二阴煎 D.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E.滋水清肝饮合定痫丸

84.患者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其治法是:(B)A.散寒止痛 B.温中散寒 C.温中健脾 D.温胃止泻 E.温补脾肾

85.患者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口和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治疗应首选:(E)A.藿朴夏苓汤 B.桂枝汤

C.小建中汤 D.黄芪建中汤 E.良附丸

86.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复吐,甚至水饮难下,大便坚如羊屎,面色晦滞,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涩,治法是(C)A.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B.益气养阴行气化痰 C.养阴润燥降气消导 D.润燥行瘀化痰散结 E.滋阴养血,散结化痰

87.患者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其证候是:(B)

A.心饮食停滞

B.痰饮内阻 C.气滞痰阻 D.食积痰阻 E.气滞食积

88.患者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匣短黄,舌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C)A.消食导滞 B.泄热导滞 C.清热利湿 D.清热通腑 E.消食通腑

89.患者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食少,脘腹胀闷面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其治法是:(A)A.健脾益气 B.益胃升阳 C.健脾益胃

D.健脾温中 E.温补脾胃

90.患者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较甚,壮热口渴,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其证候是:(B)A.湿热痢 B.疫毒痢

C.休息痢发作期 D.寒湿痢 E.以上均非

91.患者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重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治疗应首选:(C)A.四磨汤 B.五磨饮子 C.六磨汤 D.四七汤 E.柴胡疏肝散

92.患者胸胁胀痛,走窜不定,情绪不佳则加重,胸闷气短,嗳气频作,舌苔薄,脉弦。其证候是:(C)A.肝胃不和 B.肝络瘀阻 C.肝气郁结 D.肝郁化热

E.肝脾不调

93.黄疸患者,身目俱黄,黄色鲜明,恶心欲吐,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腻,脉弦滑。治疗应首选:(D)A.大柴胡汤 B.小柴胡汤

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D.茵陈蒿汤 E.犀角散

94.聚证患者,食滞痰阻,痰湿较重.服六磨汤后腑气虽通,但症状未减,舌苔腻而不化。治疗应首选:(C)A.二陈汤 B.藿朴夏苓汤 C.平胃散 D.五苓散 E.香苏散

95.患者头痛以前额为甚,面红,牙痛,便干,舌红苔黄,脉弦。处方用药加用白芷,除治疗效应外,其“引经报使”作用在:(C)A.少阳经 B.太阳经 C.阳明经 D.少阴经

E.厥阴经

96.患者,女,50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治疗应首选:(B)A.羌活胜湿汤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川芎茶调散 D.半夏厚朴汤 E.苓佳术甘汤

97.患者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应首选:(B)A.半夏白术天麻汤 B.加味四物汤 C.大定风珠 D.大补元煎

E.六君子汤

98.眩晕,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白,唇甲不华,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治法是(E)

A.健脾益气益肾温中 B温补脾肾通络宁心 C健脾益肾活血化瘀 D补益脾胃化瘀通络 E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99.患者眩晕,精神萎靡,健忘多梦,腰膝疫软,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治疗应首选:(B)A.左归丸 B.右归九 C.大定风珠 D.大补元煎 E.附子理中丸

100.患者项背强直,头痛,恶寒发热,肢体痠重,舌苔白腻,脉浮紧。其治法是:(B)

A.疏散风寒,调和气血 B.散寒祛风,解肌发汗 C.祛风散寒,和营燥湿 D.辛温解表,散寒止痛 E.疏风散寒,化痰通络

1.疟疾,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痠痛,口渴引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散治法是(E)A.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B.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C.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D.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E.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2.因皮肤疮痍破溃而引发水肿,肿势自颜面而渐及全身,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是(C)A.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B.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C.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D.散风清热,宣肺利水 E.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3.患者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夹有血块,心烦,舌苔黄,脉滑数。其治法是:(D)

A.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B.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C.化瘀通淋,凉血止血 D.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E.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4.患者小便涓滴不通,烦渴欲饮,咽干,呼吸短促,咳嗽,舌苔薄黄.脉数;其治法是:(C)

A.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B.疏调气机,通利小便 C.清泄肺热,通利水道 D.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E.升清降浊,化气利水

5.腰痛患者,腰撞乏力,喜按喜揉,劳则益甚,卧则痛减,反复发作,并伴有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是:(D)A.瘀血 B.湿热 C.寒湿 D.肾阴虚 E.肾阳虚

6.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每逢阴雨天加重,静卧时其痛不减,舌苔白腻,脉沉缓。治法是(A)A.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B.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C.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D.温补肾阳,补虚止痛 E.滋补肾阴,补虚止痛

7.患者关节疼痛,以肩、肘、上肢关节为甚,治疗应首选:(C)A.杜仲、桑寄生、巴戟天 B.独活、牛膝、防己、萆薜 C.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 D.川乌、草乌 E.白花蛇、乌梢蛇

8.低热患者,头晕眼花,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其治法是:(A)A.益气养血 B.益气健脾

C.滋阴清热 D.活血化瘀 E.疏肝清热

9.患者,女,20岁,未婚。近4个月月经提前8—10天,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舌淡,脉缓弱,诊为月经先期,其证候是:(A)A.气虚

B.实热 C.虚热

D.肝郁血热 E.阳盛血热

10.患者,女,19岁,未婚。月经提前,量少、色红、质粘绸,伴手足心热,两颤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E)A.大补元煎 B.丹栀逍遥散 C.清经散 D.保阴煎

E.两地汤

11.患者,女,22岁,未婚。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腹痛喜热,畏寒,舌暗苔白,脉沉紧。其治法是:(E)A.暖宫止痛凋经 B.理气止痛调经 C,活血行气调经 D.扶阳祛寒调经 E.温经散寒调经 12.患者,女,30岁,已婚,月经先后无定期,质稀、量少,腰痛,头晕,舌淡少苔,脉沉细尺弱。其证候是:(D)A.肝郁

B.肝血不足 C.阴虚 D.肾虚

E.气血虚弱

13.患者,女,32岁,已婚,患痛经2年,每于行经第1—2天,小腹冷痛,喜热,拒按,经量少、色黯、有块,舌苔白腻,脉沉紧。其证侯是:(E)A.气滞血瘀 B.阳虚内寒 C.湿热下注 D.肝肾虚损 E.寒湿凝滞

14.患者,女,18岁,未婚,月经初潮1年,每于经行小腹绵绵作痛,经净浙除,经量少、质稀,腰痠腿软,舌苔薄白,脉细弱。其治法是:(D)A.益气止痛 B.补血止痛 C.滋阴止痛 D.益肾养肝止痛

E.疏肝止痛

15.患者,女,34岁,已婚。2年来月经量逐渐减少,现闭经半年,带下量少,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是:(E)A.肝肾不足 B.气血虚弱 C.肾阳虚弱 D.脾虚

E.阴虚血燥

16.患者,女,18岁,未婚。月经尚未初潮,体质虚弱,腰 腿软,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沉细尺弱。其台法是:(C)A.补气养血调经 B.滋阴益气凋经 C.补肾养肝调经 D.健脾生血调经 E.补中益气调经

17.患者,女,33岁,已婚。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净,色紫黯、有块,小腹胀痛,舌紫苔薄白,脉涩。治疗应首选:(B)A.圣愈汤 B.四物汤合失笑散

C.血府逐瘀汤 D.少腹逐瘀汤 E.膈下逐瘀汤

18.患者,女,26岁,已婚。月经35天一行,量少、色淡、质稀,每于行经出现大便泄泻,腰 畏寒,四肢不温,带下清稀如水,舌淡苔白,脉沉迟。其证候是:(B)A.脾虚 B.肾虚 C.湿热 D.寒湿

E.肝木乘脾

19.患者,女,36岁,已婚。近3个月来,月经提前6—7天,量少、色红,每于经期鼻衄,血量少、色红,潮热咳嗽,两颧潮红,咽干,口渴,舌红苔花剥,脉细数,应引血下行,其治法是:(A)A.滋阴清热 B.清热凉血 C.疏肝清热 D.滋肾平肝 E.滋肾润肺

20.患者,女,49岁,月经或前或后,烘热出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乏力,舌红苔薄,脉细数。治疗应首选:(A)A.左归丸 B.内补丸 C.肾气丸

D.两地汤合二至丸 E.二仙汤合二至丸

21.女,27岁,已婚。近几个月来带下量多、粘稠、色黄、有臭气,胸闷心烦,纳少便溏,舌淡红苔黄略腻,脉细滑。治法是(A)A.清热利湿止带

B.健脾利湿止带 C.健脾益气止带 D.清热解毒止带 E.补肾健脾止带

22.女,27岁,已婚,停经46天,妊娠试验(+),恶心呕吐,食入即吐,神疲思睡,舌淡苔白,脉滑缓,诊为妊娠恶阻,其证候是(E)A.痰滞 B.胃虚 C.肝热

D.肝胃不和 E.以上均非

23.已婚2年一直未孕,既往月经周期26—28天,行经期4—6天。现停经45天,突然左下腹撕裂样剧痛,并伴头晕恶心,面色苍白。不应采取措施是(B)A.妊娠试验 B.腹部叩诊 C.后穹窿穿刺 D.立即转院 E.妇科

24.4年前因患子宫肌瘤自然流产一次,现妊娠43天,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腰疫,胎动下坠,口干不欲饮,舌暗红,脉沉弦。治疗应首选(C)A.下瘀血汤 B.固下益气汤

C.补肾安胎饮 D.加味圣愈汤 E.桂枝茯苓丸

25.患者,女,32岁,已婚。孕后腰 腹痛,胎动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滑。治疗应首选:(E)A.口味圣愈汤

B.胎元饮 C.举元煎 D.补肾安胎饮 E.寿胎丸

26.曾孕3次均自然流产,平日头晕耳鸣,腰膝疫软,精神萎糜,现又妊娠33天,夜尿频多,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弱。治疗应首选(D)A.加味阿胶汤 B.补肾安胎饮 C.泰山磐石散 D.补肾固冲丸

E.以上均非

27.23岁,已婚。妊娠7个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乙悸气短,腰疫无力,舌淡苔薄润,脉沉细,其诊断是(B)A.妊娠肿胀脾虚证 B.妊娠肿胀肾虚证 C.妊娠肿胀气滞证 D.胎动不安肾虚证 E.以上均非 28.患者,女,22岁,已婚。妊娠6个半月,面目四肢浮肿,皮薄光亮,按之没指,纳呆便溏,舌质胖嫩苔薄腻,脉滑缓无力。治疗应首选:(E)A.茯苓导水汤 B.真武汤 C.天仙藤散 D.猪苓汤 E.白术散

29.患者,女,23岁,已婚。孕期突然小便频数而急,艰涩不利,灼热刺痛,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C)A.导赤散 B.知柏地黄汤 C.加味五淋散 D.清热通淋汤 E.以上均非

30.26岁,已婚。分娩时失血较多,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大便干燥,舌淡苔薄,脉虚细首先考虑的是(B)A.产后血晕 B.产后腹痛 C.产后大便不通 D.产后恶露过少

E.以上均非

31.29岁,已婚,因分娩时受寒,产后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行而不畅、邑黯、有块,四肢不温,面色青白,脉沉紧,治疗应首选(D)A.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B.肠宁汤 C.温胞饮 D.生化汤 E,川楝汤

32.患者,女,27岁,已婚。产后恶露1个月未止,量多、色淡、无臭气,小腹空坠,神倦懒言,舌淡,脉缓弱。治疗应首选:(E)A.举元煎 B.固本止崩汤 C.生化汤 D.八珍汤 E.补中益气汤

33.患者,女,30岁,已婚3年不孕,月经2—3月一行,头晕耳鸣,腰 腿软,畏寒肢冷,性欲淡漠,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治疗应首选:(D)A.大补元煎 B.固阴煎

C.补肾固冲丸 D.毓麟珠 E.温胞饮

34.43岁入院时诊断为肠痈。现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不爽,次数增多,小便频数,时时汗出,皮肤甲错,二目下陷,口干而臭,舌红苔黄糙,脉细数。其证候是(B)A.积热不敌,热胜肉腐 B.阳明腑实,热盛伤阴 C.寒湿内蕴,瘀血凝滞 D.湿热内蕴,气血瘀滞

E.邪毒内蕴,瘀血凝滞

35.6岁。左颈项结肿疼痛3天,皮色未变,肿块如鸽卵大,活动度存在,伴咽喉红肿,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黄,脉细数。内治应首选:(B)A.仙方活命饮 B.牛蒡解肌汤 C.桑菊饮 D.五味消毒饮 E.五神汤

36.患儿,女,7岁。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肿势延及颈部两侧,按之中软,有应指感,治疗应首选:(D)A.内服普济消毒饮

B.外治以菊花汁调制玉露散箍围束毒 C.半流质饮食 D.切开排脓 E.药线引流

37.男12岁.患流痰3年,溃口位于左腰部,脓水稀薄,夹有败絮样物,伴有午后潮热,夜间盗汗,口燥咽干,咳嗽痰血,舌红少苔,脉细数,内治应首(C)A.阳和汤 B.知柏地黄丸

C.清骨散 D.人参养荣汤 E.六味地黄

38.患者,男,48岁。两乳内发现疼痛性肿物l周。检查:肿物大小约3cm×3cm×1cm,质地中等,有压痛,位于乳晕中央,界限清楚,可移动。应首先考虑的是:(C)A.乳癖 B.乳痨 C.乳疬

D.乳岩

E.乳腺增生病

39.患者,女,33岁。结喉右侧可及3cm×3cm×3cm肿物,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应首先考虑的:(A)A.气瘿 B.肉瘿 C.血瘿 D.石瘿 E.瘿痈

40.患者,女,20岁。结喉两删弥漫性肿大,边界不清,皮色如常,无疼痛,诊为气瘿。治疗应首选:(B)A.海藻玉壶汤 B.四海舒郁丸

C.柴胡清肝汤 D.逍遥萎贝散 E.十全流气饮 41.52岁,颈前结喉右侧肿物3cm×3cm×2cm,质较硬表面不光不能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泮有局部疼痛,音哑,临床考虑为石瘿。行同位素1311扫描,其结果多是C)

A.温结节 B.热结节 C.冷结节 D.无改变 E.中性结节

42.男,40岁。结喉两侧各有1个3cm×2cm×1cm,表面光滑,质地韧,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的肿物。为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E)A.胸颈部X线 B.血常规 C.血气分析

D.T3、T4 E.|3|1扫描

43.患者,男,28岁。左肩部可及5cm×3cm× 3cm的肿物,质地软,呈分叶状,推之可移,无明显压痛,局部皮包正常,病史已有5年。应首先考虑的是:(A)A.肉瘤 B.气瘤 C.脂瘤 D.血瘤 E.骨瘤

44.男,36岁。背部左侧肿物约3年,大小约3cm×3cm×3cm,经常出现红、肿、热、痛等症:伏。检查后确诊为脂瘤,其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是:(E)A.中药外敷 B.中药内服 C.神灯照法 D.针刺治疗 E.手术摘除

45.患者,男,68岁。因感冒伴发口唇成群小水疱,破碎后呈糜烂与结痂,自觉瘙痒,灼热。其治法是:(D)A.内服黄连解毒汤 B.内服龙胆泻肝汤 C.内服五味消毒饮 D.外搽青吹口散油膏

E.外搽白玉膏

46.患儿,7岁,两足趾、足背皮肤有10余枚隆起赘生物,小者如粟米,大者如黄豆,状如花蕊,表面蓬松枯槁,搔破后易出血,其诊断是:(C)A.传染性软疣 B.寻常疣 C.掌跖疣

D.丝状疣 E.扁平疣

47.患者,女,42岁,颈部皮肤有7—8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自行脱落后又有新的长出,其诊断是:(D)A.寻常疣 B.传染性软疣 C.扁平疣 D.丝状疣 E.掌跖疣

48.患者,女,36岁。两大腿内侧患有钱币形红斑2枚,自觉瘙痒,边界清楚,中央有自愈趋向,多在夏季加重。其诊断是:(B)A.紫白癜风 B.圆癣

C.多形性红斑 D.牛皮癣

E.肥疮

49.女,26岁。3天前突然发生面、颈部红肿与水疱,自觉痒痛,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黄,脉滑数。怀疑接触过敏引起,治疗应首选:(C)A.桑菊饮

B.银翘散 C.普济消毒饮 D.龙胆泻肝汤 E.黄连解毒汤

50.女,18岁。因牙龈肿痛,服用消炎止痛片,引发全身丘疹、红斑、风团,掀热作痒,伴恶寒发热,舌苔薄黄,脉浮数。诊断为药疹,1祈应首选:(D)A.桑菊饮 B.银翘散 C.黄连解毒汤 D.消风散

E.清营汤

51.女,14岁,进食海鲜后,全身发出瘙痒性风团,突然发生,并迅速消退,不留痕迹,皮疹色赤,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舌苔薄黄.脉浮数应首选(B)A.桂枝汤 B.消风散 C.防风通圣散 D.桑菊饮 E.银翘散

52.患者,女,17岁。面、鼻部粉刺,用手指挤压.有米粒样白色脂栓挤出,颜面潮红,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肺经风热,治疗应首选:(A)A.枇杷清肺饮 B.桑菊饮 C.银翘散 D.消风散 E.防风通圣散

53.患者,男,30岁。便干,便后出血并疼痛1周。检查:肛门外观可见截石位6点有一梭形裂口通向肛内,创面不深,边缘整齐。其分类应是:(D)A.内痔 B.外痔

C.肛窦炎 D.早期肛裂 E.陈旧性肛裂

54.患者。男,30岁。匣后肛门部疼痛、出血反复发作10年。险查:肛门外观截石位6点有结缔组织外痔,并有梭形裂口通向肛内,边缘不齐,创面较深,术中见肛管狭窄明显。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D)A.注射疗法 B.扩肛疗法 C.切除疗法

D.纵切横缝 E.肛裂切开

55.患者,男,40岁,小便频急,茎中热痛,刺痒不适,尿色黄浊,尿末或大便时有白浊滴出,会阴、腰骶、睾丸有明显的胀痛不适,舌红苔黄根腻,脉玄滑,诊为慢性前列腺炎,其证候是:(D)A.肾阳不足 B.肝肾不足 C.阴虚火动 D.湿热壅阻 E.气滞血瘀

56.患者,男,73岁。左下肢内臁疮,面积5cm×5cm,现疮面仍有少许寓肉。外治应首选:(C)A.红油膏、九一丹

B.白玉膏、生肌散 C.金黄膏、九一丹 D.金黄膏掺桃花散 E.青黛膏、九一丹

57.患者,女,28岁。产后1周突然出现左小腿肿胀,疼痛,皮温增高,浅静脉怒张,足背弯曲时腓肠肌疼痛明显,舌暗淡苔黄腻,脉弦滑。其治法是:(B)A.活血化瘀,温阳通脉 B.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C.活血化瘀,温阳利水 D.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E.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8.女43入院时诊断为肠痈。现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不爽,次数增多,小便频数,时时汗出,皮肤甲错,二目下陷,口干而臭,舌红苔黄糙,脉细数证候是(B)A.积热不敌,热胜肉腐 B.阳明腑实,热盛伤阴

C.寒湿内蕴,瘀血凝滞 D.湿热内蕴,气血瘀滞 E.邪毒内蕴,瘀血凝滞

59.患儿,3岁;2天来发热恶风,咳嗽频频,气急鼻扇,涕泪俱无,喉中痰呜,舌红苔黄,脉浮数而滑。其证候是:(C)A.痰热咳嗽 B.风热咳嗽 C.痰热闭肺 D.风热闭肺

E.热性哮喘

60.患儿,1岁。昨起舌上溃破,色红疼痛,进食哭闹,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赤。治疗应首选:(B)A.凉膈散 B.泻心导赤汤 C.清胃散 D.泻心汤 E.六味地黄丸

61.患儿,5岁。1年来食少饮多,皮肤干燥,大便于结,舌苔少津,脉细数、治疗应首选:(C)A.沙参麦冬汤 B.增液承气汤 C.养胃增液汤

D.六味地黄丸 E.麦门冬汤

62.2岁发热,体温38℃,鼻塞流涕,咳嗽,皮疹初现,疹色红润,点粒稀疏,躯干为多.多为丘疹,少数疱疹,舌苔薄白,精神尚可。治法是:(B)A.疏风宣肺止咳 B.疏风清热解毒

C.辛凉解表透疹 D.辛温宣肺透疹 E.清热凉营解毒

63.患儿,8岁:身体瘦弱,汗出较多,心烦少寐,寐后汗多,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热,唇舌色淡,脉细弱:治疗应首选:(D)A.人参五味子汤 B.当归六黄汤 C.黄芪桂枝五物汤 D.生脉散 E.玉屏风散

64.患儿,女,10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恶心呕吐,腹部平软。用特定穴治疗.应首选:(E)A.原穴 B.络穴 C.背俞穴

D.八会穴 E.下合穴

65.因肺肾阴虚,虚火妄动,脉络受伤而致咯血。治疗应首选:(A)A.孔最

B.梁丘 C.隐白 D.太渊 E.定喘

66.外感风寒,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咽干咳嗽首选:(A)A.合谷 B.内庭 C.太溪 D.鱼际 E.廉泉

67.男45岁自觉心慌,时息时作,健忘失眠首选:(B)A.三阴交 B.神门

C.足三里 D.太溪 E.合谷

68.男70岁家属代诉:今晨起床后半小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遗溺,手撒,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用隔盐灸,应首选(B)A.肾俞太溪

B.关元神阙 C.脾俞足三里 D.胃俞、三阴交 E.三焦俞、内关

69.患者,男,50岁。肩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抬举困难,夜间痛甚,劳累加剧。治疗应首选:(C)A.手太阳经穴 B.近取穴为主

C.分部近取穴与远取穴相结合 D.循经取穴

E.手少阳经穴

70.男20岁左踝部疼痛,行走时加重,喜温热,舌苔白脉弦紧首选(A)A.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B.悬钟、照海丘墟三阴交 C.太溪、昆仑、阳陵泉、解溪

D.太冲、太溪、照海、悬钟 E.昆仑、悬钟、阴陵泉、申脉

71.男38岁素有腰痛,近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部触;之僵硬,俯仰困难,其痛固定不移,舌紫暗,脉弦涩。除取主穴外还应加(A)

A.膈俞、次 B.命门、阳陵泉 C.腰阳关、养老 D.命门、志室 E.次谬、阳陵泉

72.女,45岁,失眠2个月,近日来人睡困难,有时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舌苔薄,脉沉细。治疗应首选:(C)A.神门、内关 B.神门、胆俞 C.神门、三阴交

D.心俞、脾俞 E.心俞、足三里

73.男,60岁,咳嗽1个月,劳累后加重,咳吐粘痰,胸皖痞闷,胃纳减少,舌苔腻,脉濡滑,治疗除取肺俞、太渊外还应加(B)A.风门大椎合谷 B.章门太白丰隆 C.脾俞胃俞列缺 D.尺泽列缺外关

E.脾俞太冲、阴陵泉

74.患者,女,40岁,呕吐痰涎,伴头晕,胸痞,心悸,舌苔白,脉滑。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B)A.列缺、尺泽 B.膻中、丰隆 C.曲池、外关 D.风池、尺泽 E.列缺、合谷

75.患者,男,50岁。胃脘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大便溏,舌苔白,脉弱。治疗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外,还应加:(C)

A.脾俞、肝俞、下脘 B.脾俞、胆俞、上脘 C.脾俞、胃俞、中脘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76.男55岁1年来每日黎明之前腹微痛,痛即泄泻,或肠鸣而不痛,腹部和下肢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D)A.胃俞、合谷 B.肝俞、内关

C.三焦俞、公孙 D.命门、关元 E.关元俞、三阴交

77.男18岁腹痛2日,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应首选B)

A.合谷、中脘、气海 B.合谷、天枢、上巨虚 C.合谷、下脘、关元 D.曲池、梁门、足三里 E.曲池、上巨虚、内关

78.患者,女,26岁。非周期性子宫出血,量多、色紫红、质稠.夹有血块,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C)A.气海

B.中极 C.三阴交 D.隐白 E.太冲

79.患者,女,25岁。痛经2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瘀块,血块下后痛可缓解,舌有瘀斑,脉沉涩。治疗应以哪组经穴为主:(D)A.任脉、足少阴经 B.任脉、足阳明经 C.督脉、足厥阴经 D.任脉、足太阴经 E.督脉、足阳明经

80.患者,男,50岁。右额面部束带状刺痛5天,局部皮肤潮红,皮疹呈簇状水疱,排列如带状,小便黄,大便于,舌红苔薄黄,脉弦。治疗除取血海、三阴交、太冲外,还应加:(E)A.曲池、合谷、大椎 B.外关、合谷、侠溪

C.尺泽、合谷、大椎 D.风池、合谷、膈俞 E.曲池、合谷、支沟

81.牙痛剧烈,伴口臭,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洪应首选(E)A.风池 B.外关 C.足三里 D.风门 E.内庭

82.患者,男,38岁。素有腰痛,近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部触之僵硬,俯仰困难,其痛固定不移,舌紫暗,脉弦涩。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膈俞、次谬 B.命门、阳陵泉 C.腰阳关、养老 D.命门、志室 E.次髎、阳陵泉 正确答案:A 83.患者,女,40岁。呕吐痰涎,伴头晕、胸痞、心悸,舌苔白,脉滑。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列缺、尺泽 B.膻中、丰隆 C.曲池、外关

D.风池、尺泽 E.列缺、合谷 正确答案:B 84.患者,女,45岁。失眠2个月,近日来入睡困难,有时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舌苔薄,脉沉细。治疗应首选 A.神门、内关

B.神门、胆俞 C.神门、三阴交 D.心俞、脾俞 E.心俞、足三里 正确答案:C 85.患者,男,55岁。1年来每日黎明之前腹微痛,痛即泄泻,或肠鸣而不痛,腹部和下肢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胃俞、合谷 B.肝俞、内关 C.三焦俞、公孙 D.命门、关元

E.关元俞、三阴交 正确答案:D

针灸学

1.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答案:D 2.分布于胸腹第二侧线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少阳胆经 答案:C 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 A.胸部 B.腹部

C.胸腹部 D.四肢内侧 E.指(趾)内侧端 答案:C 4.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 A.目外眦 B.目内眦 C.目中 D.目内眦下 E.目外眦上

答案:B 5.“阳脉之海”指的是 A.阳蹯脉 B.阳维脉 C.带脉 D.督脉 E.冲脉 答案:D 6.外邪由皮毛传人脏腑的途径,依次是 A.络脉→孙脉→经脉 B.孙脉→经脉→络脉 C.经脉→孙脉→络脉 D.络脉→经脉→孙脉 E.孙脉→络脉→经脉 答案:E 7.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火”的是 A.少府 B.大陵 C.后溪 D.曲泉 E.经渠 答案:A 8.在五输穴中,荥穴主要治疗A.心下满 B.身热 C.体重节痛 D.喘咳寒热 E.逆气而泄 答案:B 9.心包经的原穴是 A.神门 B.间使 C.大陵 D.内关 E.太渊 答案:C 10.心经的络穴是 A.少府 B.神门 C.阴郄 D.灵道 E.通里 答案:E 11.膀胱经的郄穴是 A.中都 B.外丘

C.梁丘

D.地机 E.金门 答案:E 12.下合穴中可治疗肠痈、痢疾的是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中 E.阳陵泉 答案:B 13.在八脉交会中,与后溪相通的奇经是 A.任脉 B.督脉

C.阳维脉 D.阳蹯脉 E.冲脉 答案:A 14.骨度分寸规定,髀枢至膝中的距离是 A.13寸

B.14寸 C.16寸 D.18寸 E.19寸 15.“联系舌根,分散于舌下”的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少阳胆经

答案:C 16.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中的腧穴是 A.神门 B.大陵 C.列缺 D.太渊 E.内关 答案:A 17.治疗胎位不正最常用的腧穴是

A.合谷 B.至阴 C.三阴交 D.太冲 E.足三里 答案:B 18.沿腹中线旁开5分,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厥阴肝经 答案:C 19.下列腧穴中,归经错误的是 A.合谷-大肠经 B.太溪-肝经 C.列缺-肺经 D.阳陵泉-胆经 E.阴陵泉-脾经

答案:B 20.百会穴在头正中线上,其具体位置在 A.人前发际7寸 B.人前发际5寸 C.人后发际6寸 D.头顶旋毛中 E.两耳连线上

21.四缝穴的位置在

A.手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B.手1~4指掌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C.手2-5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D.手l—4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E.手2~5指掌侧,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 答案:C 22.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套管进针法 答案:C 23.下列哪组属行针辅助手法 A.提插法,捻转法,震颤法 B.提插法,捻转法,弹针法 C.震颤法,弹针法,刮柄法 D.提插法,捻转法,刮柄法 E.提插法,刮柄法,震颤法 答案:C 24.提插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 A.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快 B.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慢 C.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 D.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快 E.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 答案:E 25.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A.寒性呕吐腹痛 B.哮喘

C.瘰疬 D.疮疡 E.小儿脐风 答案:A 26.下列病症,不宜用三棱针治疗的是 A.高热惊厥 B.中风脱证 C.中暑昏迷 D.急性腰扭伤 E.喉蛾

答案:B 27.治疗咳嗽肝火烁肺证,应首选 A.肝俞、鱼际、侠溪、阴陵泉 B.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C.中府、丰隆、肺俞、太渊 D.列缺、合谷、行间、章门 E.肝俞、肺俞、太渊、章门 答案:B 28.治疗热结型便秘,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脾俞、胃俞 B.气海、神阙 C.关元、命门 D.合谷、曲池 E.中脘、行间 答案:D 29.治疗肾虚型牙痛,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外关、风池 B.太溪、行间 C.太溪、外关 D.太冲、曲池 E.太冲、阳溪 答案:B 30.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应首选 A.四缝 B.十宣 C.八邪 D.合谷 E.曲池

答案:B A2型题

31.患者,女,43岁。眩晕2个月,加重1周,昏眩欲仆,神疲乏力,面色咣白,时有心悸,夜寐欠安,舌淡,脉细。治疗应首选 A.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B.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维 C.百会、上星、风池、丰隆、合谷 D.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 E.百会、太阳、印堂、合谷 答案:D 32.患者,男,22岁。头痛,以后头部为主,阵阵发作,痛如锥刺,时有胀痛,每当受风或劳累时疼痛加重,舌苔薄,脉弦。治疗应首选 A.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B.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D.通天、头维、太冲、阿是穴 E.头临泣、目窗、前顶、阿是穴 答案:A 33.患者,女,59岁。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尤以右膝部为重,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并见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除选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外,还应加 A.大椎、曲池 B.肾俞、关元 C.脾俞、气海 D.脾俞、胃俞 E.肾俞、合谷 答案:A 34.患者,男,48岁。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绵绵不已,腰腿疫软乏力,腰冷,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风府、大杼、阳陵泉 B.命门、志室、太溪 C.人中、风府、足三里

D.风府、三阴交、太冲 E.风府、足三里、血海 答案:B 35.患者,男,47岁。下肢弛缓无力1年余,肌肉明显萎缩,功能严重受限,并感麻木,发凉,腰疫,头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阳明经穴

B.太阳经穴 C.督脉经穴 D.少阳经穴 E.厥阴经穴 答案:A 36.患者,女,45岁。失眠2年,经常多梦少寐,入睡迟,易惊醒,平常遇事惊怕,多疑善感,气短头晕,舌淡,脉弦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心俞、厥阴俞、脾俞

B.心俞、肾俞、太溪、足三里 C.心俞、胆俞、大陵、丘墟

D.肝俞、间使、太冲 E.脾俞、胃俞、足三里 答案:C 37.患者,女,53岁。咳嗽月余,加重1周,咳引胸胁疼痛,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舌苔黄少津,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久足阳明、手阳明经穴 B.手太阴、手阳明经穴 C.手阳明、足厥阴经穴 D.足厥阴、手太阴经穴

E.手太阴、足太阴经穴

38.患者,女,40岁。呕吐清水,胃部不适,食久乃吐,喜热畏寒,身倦,便溏,小便可,舌苔白,脉迟。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上脘、胃俞 B.肝俞、太冲 C.肾俞、太溪 D.胆俞、丘墟 E.次醪、血海 答案A:

39.患者,男,42岁。胃脘胀痛,攻痛连胁,嗳气频作,并呕逆酸苦,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沉弦。治疗应首选 A.足阳明、足厥阴经穴 B.足阳明经穴

C.手、足少阳经穴 D.任脉、足太阴经穴 E.足太阳、督脉经穴 答案:A 40.患者,男,30岁。两天前因食不洁水果,出现腹痛腹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中脘、气海 B.中脘、内关 C.行间、足三里 D.曲池、内庭 E.脾俞、肾俞 答案:D 41.患者,女,23岁。痛经9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血块,血块下后痛即缓解,脉沉涩。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太冲、三阴交 B.中极、次醪、地机 C.合谷、三阴交 D.曲池、内庭 E.合谷、归来 答案:B 42.患儿,男,3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时有口干腹胀,不思饮食,烦躁啼哭,毛发稀疏,大便如米泔,舌苔黄腻,脉细。治疗应首选 A.下脘、足三里、四缝、商丘 B.上脘、三阴交、太冲、解溪

C.下脘、中脘、上脘、内庭 D.下脘、上脘、四缝、足三里 E.中脘、合谷、曲池、四缝 答案:A 43.患者,男,36岁。右下腹疼痛1天。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继而转移至右下腹,以手按之,其痛加剧,痛处固定不移,伴有发热,恶心,舌苔黄薄而腻,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阑尾、曲池、天枢 B.合谷、委中、天枢、太冲 C.梁门、幽门、上巨虚、足三里 D.合谷、三阴交、太冲、内庭 E.上巨虚、阴陵泉、内关、合谷 答案:A 44.患者,男,43岁。两耳轰鸣,按之不减,听力减退,兼见烦躁易怒,咽干,便秘,脉弦。治疗应首选 A.手、足太阴经穴 B.手、足少阴经穴 C.手、足少阳经穴 D.手阳明经穴

E.足太阳经穴 答案:C 45.患者,女,31岁。右侧牙痛3天,龈肿,痛剧,伴口臭,口渴,大便3日未行,舌苔黄,脉洪。治疗除取颊车、下关穴外,还应加 A.外关、风池 B.太溪、行间 C.中渚、养老 D.合谷、内庭 E.太冲、曲池 答案:D 46.患者,男,68岁。家属代诉:患者于今日下午外出散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目合口张,鼻鼾息微,遗尿,汗出,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应首选

A.督脉经穴,灸法 B.任脉经穴,灸法 C.背俞穴,灸法

D.足阳明经穴,灸法

E.足厥阴经穴,针刺用泻法 答案:B 47.患者,男,22岁。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应首选

A.手太阴、手阳明、足太阳经穴 B.手少阴、手太阳、手太阴经穴 C.手太阴、足太阳、手少阳经穴 D.手太阴、手少阳、足少阳经穴 E.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阴经穴 答案:A 48.患者,女,50岁。家属代诉:刚才与人争吵,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见面色苍白,汗出,四肢逆冷,脉细缓。治疗应首选

A.百会、神庭、印堂、太阳 B.百会、囟会、人中、承浆 C.通天、四神聪、神门、液门 D.人中、合谷、足三里、中冲 E.三阴交、合谷、神门、大陵 答案:D B1型题 A.太渊 B.合谷

C.后溪 D.内关 E.阳池

49.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腧穴是 答案:D 50.既是原穴,又是八会穴的腧穴是 答案:A A.五脏六腑病证 B.表里经脉病证 C.五脏病证

D.六腑病证 E.急性病证

51.络穴主要治疗

答案:B 52.原穴主要治疗 答案:C A.足三里 B.阳陵泉 C.悬钟

D.足临泣 E.公孙

53.八会穴中的筋会穴是 答案:B 54.八脉交会穴中通带脉的是 答案:D A.地机 B.养老 C.外丘 D.郄门

E.梁丘

55.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是

答案:B

56.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 答案:E A.足太阳膀胱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少阳胆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阳小肠经

57.至目外眦,转入耳中的经脉是 答案:E 58.从耳后,入耳中……至目外眦之下的经脉是

答案:D A.血海 B.少海 C.小海 D.照海 E.气海

59.属足少阴肾经的腧穴是

答案:D 60.属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是 答案:A

中医儿科

1.较早对儿科发疹性传染病加以鉴别的医家是 A.扁鹊 B.淳于意 C.钱乙 D.万全 E.谢玉琼 答案:C 2.提出“如五脏有病,或泻或补,慎勿犯胃气”的医家是 A.钱乙 B.刘防 C.曾世荣 D.万全

E.陈飞霞 答案:D 3.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小儿正常动作发育 A.6个月会翻身 B.7个月会独坐 C.9个月会爬

D.1岁时眼与手的动作能协调 E.1岁半左右会走路 答案:D 4.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小儿正常语言发育 A.2—3个月会笑 B.4个月会笑出声音 C.10个月能发复音

D.1岁半能用几个字连成单语 E.7岁以上能较好地掌握语言 答案:E 5.下列哪项属新生儿的正常舌象 A.舌红无苔 B.舌红少津 C.舌质绛红 D.舌生红刺

E.舌质淡白 答案:E 6.小儿舌体肿大,板硬麻木,舌色深红,其病机是: A.心火上炎 B.心脾积热 C.脾胃积热 D.热人营血 E.阴伤内热 答案:B 7疳肿胀的治法是 A 利水消肿 B.淡渗利湿 C.温阳利水 D.健脾化湿 E.疏风利水 答案:C 8.舌疳的病机是 A.脾病及肝 B.脾病及心 C.脾病及肺 D.脾病及肾 E.胎热内蕴 答案:B 9.下列关于麻疹预防、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流行期,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B.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观察 C.卧室空气要流通 D.注意补足水分

E.出疹期间勿洗脸、洗眼 答案:E 10.妇女妊娠3个月内患哪种病最容易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A.风痧 B.丹痧

夏季中医养生知识 篇6

夏季中医养生

李克芳

“天人和一”是中医养生的指导理论,人要和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在《素问?四季调神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变化是相一致的,人应在春夏时节保护体内阳气的生长,在秋冬之时保养人体的阴气,使体内阴气得以收藏。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夏季阳气散发于外,相对来说体内阳气反而不足,这时如果过于形寒饮冷,就容易伤害阳气,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就是告诫人们夏季不能过于贪凉,否则可能导致很多疾病。

盛夏之时,与五脏中的心相应。暑邪伤人易导致烦躁、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此时可适当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长夏,与脾相应。这个时候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就会产生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四肢不温等症状,要防湿邪侵袭,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少甜食,要以温食为主,不要太寒凉,可在饭菜中多放些姜末;此时宜于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粥、冬瓜赤小豆汤等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夏季“防因暑取凉”,如《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那么如何顾护人体的阳气呢?

首先要谨防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环境下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中医的相关知识 篇7

中医药知识是世代传承的医药知识,中医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中医药命运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中医药界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中医知识的特点以及传承模式现状,结合本院的工作基础,对引入知识管理探索中医传承新模式进行了思考。

1 “隐性知识”的概念与中医知识的特点

1.1 “隐性知识”的概念

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1]。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是在某种环境下,人们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们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知识在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荣·扬(RonYang)认为:“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冰山的一角’。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而已”[2]。

隐性知识可以被模糊而粗略地表达出来,如隐喻、比喻、象征性语言可以表达,并通过识别、编辑、组合使之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转变成显性知识加以传播和利用[3]。

1.2 中医知识的特点

在中医药知识中,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以及它的现有剂型等等,都是可以编码的知识,较容易用文字语言表达,较容易共享和传播,属于“显性知识”。在显性知识背后隐藏着更多的“隐性知识”,方药的加减,剂量的变化,以及“异病同治”、“三因制宜”等原则的具体应用属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中医药在实际运用中能否取效的关键所在。中医师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其对中医药隐性知识的把握和运用的能力。因此隐性知识是构成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因素,是中医传承的命脉,是中医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不断创造的源泉。

(1)中医药隐性知识不能像显性知识那样被直接编码,因而难以表达、传播和沟通,也难以共享。

(2)中医药隐性知识与特定的环境和背景相关联。一旦脱离特定的环境和背景,隐性知识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或发生改变。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其理论模式、思维方法、诊疗手段、价值取向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一脉相承,相互融合。因此,中医药的传承必须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作支撑,才能使其在历史发展中保持其稳定性、整体性和延续性[4]。

(3)中医药隐性知识是个性化的知识,是一种与认知者个体无法分离的知识。即中医药隐性知识的存续以传承人承载为主,其相关著作为辅。传统传承主要依靠弟子的领会和感悟传承隐性知识,能够通过文字、书籍等承载体传播与共享的内容相对较少。

(4)中医药隐性知识有时是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被使用的。这要求隐性知识的继承者,首先有足够的时间面对面跟师,以保证接触隐性知识的机会;其次要求继承者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和临床经验,当隐性知识被无意识使用时,继承者能够触发调动自己原有的认知图式及时捕捉并领悟到隐性知识。通过原有认知图式的完善和新认知图式的建构纳入到继承者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完成隐性知识的传承。

(5)中医药隐性知识可以显性化,从而转变成显性知识。例如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时可出现下肢冷,溲清便溏,面色娇红如妆,口舌糜腐,或咽喉痹痛,或吐血衄血等下寒上热的症状,学习者难以把握其基本病机,用“龙火上越”的比喻来解释阴寒内盛,肾火不能藏于原位而浮游于上的病机,贴切简洁,帮助理解和记忆。并以中医药术语的形式固定并传承下来。

2 现存中医传承模式的现状调查

2.1 中医教育模式的现状

中医教育模式从知识传承的角度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院校教育,包括五年制本科教育、七年制本硕连读长学制教育、非医攻博教育等。二是师承教育,例如第一至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项目、各省市的中医“师带徒”教育等。三是尝试将前两者相结合的继续教育项目,例如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培训项目、同济大学的中医大师班等,主要是面对有中医扎实基本功和一定年限的临床实践的中医药中青年骨干,采取聘请全国名医集中授课进行经典研读,典型个案分析讨论,中国文化讲授。

三种模式各有特点:院校教育优点是中医药知识能够广泛的传播和共享,并为学生打下较为全面的基础,能够培养大批的中医药毕业生,但通过教材讲授的普通院校教育培养出的大多是掌握显性知识的中医人才,而且缺少名师指导和充足的实践时间,因此很难造就熟练把握和运用隐性知识的中医大家。师承模式能够侍诊名师左右,心领神会老师面对病人时临床表现的抽取、判断遣方的过程,及时互动、提出疑问,能随时碰撞出老师的隐性知识;但中医知识仅在个人之间的流动,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和不稳定性,难以上升到组织知识,且不同学派间存在知识壁垒,对推动整个中医事业发展的效率偏低。而将两种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是对中医教育传承模式发展的有益探索,她必须依赖一种组织形式,创造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把感悟到的隐性知识通过归纳整理、提取而成为显性化知识。成为整个团队的即时分享、互动交流的知识,将大大提高传承的效率。

2.2 名医工作室在传承中的作用

近年来,不少中医医疗和教育机构成立了名医工作室,进行名医学术经验的总结整理和其他相关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5],成为中医传承的一种新模式。名医工作室在传承名中医学术思想,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方面逐渐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工作室有固定的场地和配套设备,弟子通过跟师门诊、跟师查房等形式学习老师临床经验,老师则以定期小课、与弟子进行讨论等形式,帮助弟子深入学习,工作室通过整理老师经验、提炼学术思想,出版名医学术思想专著等方式,传承名师经验。诚然,工作室多以每一专家为单元,是围绕某一个名老中医开展工作,名医经验整理以纵向为主,少数进行了名医的家承医学经验的整理。相对忽视从疾病角度对名医群体或名医流派经验的横向整理,弟子在学习期间感觉到各医家、流派间的交流碰撞不足。目前缺乏有效手段进行挖掘名医经验后面潜在的规律。

3 引入知识管理模式,寻求中医药传承新突破。

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而产生,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已经从概念走向应用,应用范围从企业向教育界等不同领域和行业迅速扩展延伸。将知识管理引入中医药传承中,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突破[6]。学者认为:“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7]。因此,引入知识管理可提高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效率。另一方面,知识管理可以增强个人和组织间知识的互动,对中医知识传承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

从知识的本体分类,可以分为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个人知识是指来源于不同渠道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梳理和整合,形成知识,纳入个人知识体系并可加以运用。其中一些可以表现为显性知识,而更多的则是不易表达的隐性知识。

组织知识是建立在个人知识之上的,通过个人知识不断的分享、碰撞,积累沉淀下来的,存在于组织中的共有知识。可以不断地进行知识获取、积累、碰撞、使用的循环,从中产生新知识,是整个组织共有的知识和创造源泉,并可以提高组织发展的效率和效能[8]。

从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角度来看,既往中医传承模式大多是从个人知识到个人知识之间的流动,在团体学习、知识分享、碰撞、创新,形成组织知识方面明显不足。所以中医传承受到单个个人的原有知识体系、能动性、悟性等因素的制约。如果能够突破这一点,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积累速度和创新能力,可以有效提高中医药传承效率、缩短人才培养周期,让更多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因此,引入“知识管理”的模式,力图构建学习型组织,以求对中医传承模式有新的突破。

3.2 知识管理的引入

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用一个公式简要的说明:KM=(P+K)S,即“知识管理”就是运用技术手段(+),将人(P)与知识(K)充分结合,并通过知识共享的文化(S),加速知识的获取、应用及创新,使其价值成指数级提升,最终提高组织发展的效率和效能。

3.3 将知识管理运用到中医传承中的思考及建议

在中医发展中,形成了在同时代不同地区盛行不同流派的状况,以往因为地域阻隔,或往往注重师徒之间的纵向传承,而各流派间则沟通较少,有着较强的学术壁垒。 在没有注重共享文化建设的时期,很多医家不愿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有效的临床经验拿出来与其他人分享探讨,“同行是冤家”、“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等正是这种想法的写照。这些厚重的知识壁垒阻碍着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对现存中医传承模式调研,以上三种情况虽大为改观,但仍然存在。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分析现在中医传承中的瓶颈问题,最为突出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传统的中医传承模式大多是从个人知识到个人知识之间的流动,上升至组织知识明显不足。以致中医传承受到单个个体的原有知识体系、能动性、悟性等因素的制约;二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特别是名老中医中的大量的中医隐性知识未能充分得显性化,未能得到广泛运用。

将知识管理的理念运用到中医传承中去,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新的共享文化,有助于打破中医知识壁垒,使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以令中医创新成指数级的提升。

(1)广东省中医院的初步实践——自发知识管理阶段。

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直以“集体带”、“带集体”的思路进行工作,汇集了全国60多位名中医专家和本院近200名中青年中医骨干的师带徒队伍,通过定期“岐黄班”讨论、网上虚拟社区、名医经验诊疗数据库建设等,已经初步形成了流派传承和横向交流“纵横交错”的模式,自发的将个人知识汇聚成组织知识,并促进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引入知识管理理念,建设共享文化。

知识管理系统从本质上说是以人的动力为根本推动机制的,通过共享文化建设,逐渐建立分享即是获取的理念。个人分享的知识越多,组织知识就越多,个人能够从组织中获取的知识就越多。 在我院带徒的名老中医毫无保留的将其经验传授给弟子,做出表率,极大地触动和激发了青年一代钻研中医、应用中医,并将自己所学分享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互动交流、携手并进的良好氛围。

(3)借助信息手段,建设知识管理系列平台,实现中医传承工具多元化。

有计划的将前期工作整合优化,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中医药知识管理体系。借助科技信息技术,建设以主题为导向的知识库,开设中医药互动平台——岐黄论坛,建设汇集个人专长的专家库等,从多层次、多角度促进组织知识的积累、沉淀。

(4)建设知识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面对知识管理这项在中医领域中的全新探索,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是关键,与个人考评相挂钩,使员工尽快完成从被动到主动,从获取到贡献的转变,从而保障了知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广东省中医院在建设中医特色优势,加快人才培养,探索中医传承模式几项重要工作中体会到:提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效率,加快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转化,是中医学术传承工作的关键环节。整合既往各种传承模式的优点,引入知识管理理念,借助信息手段,建设和运行中医药知识管理体系,探索创新的传承模式,对提高中医学术传承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分析中医知识特点以及现存中医药传承的三种模式和名医工作室的作用,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既往中医传承模式大多是从个人知识到个人知识之间的流动,上升至组织知识明显不足。以致中医传承受到单个个体的原有知识体系、能动性、悟性等因素的制约”;“存在于个体中的特别是名老中医中的大量的中医隐性知识未能充分得显性化,未能得到广泛运用”是中医传承突出的瓶颈。在广东省中医院的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如何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到中医传承中,建设中医药知识管理体系,探索中医药传承新模式。

关键词:中医,传承,瓶颈,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科洛波洛斯,弗雷保洛.知识管理[M].1版.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32.

[2]吴庆海,夏敬华.好好学习——企业知识管理从认知到实践[M].1版.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06:3.

[3]杨国春.试论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J].信息管理,2006,19(2):36-39.

[4]刘更生.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荟萃[R].2006:418-421.

[5]郑锦,周端.成立老中医工作室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8):32-33.

[6]范宇鹏,毛炜,吕玉波.从隐性知识管理角度探讨名医工作室在中医传承工作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25(3):193-195.

[7]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6.

中医肾的功能与焦虑症的相关性 篇8

【关键词】 焦虑症;情志致病;肾;肾阴虚证;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4-0058-09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及运动性不安的一种神经症,临床包括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和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两类[1]。本病以16~40岁女性多见,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全球范围发病率达16.6%[2],且45%的患者在发病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没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学将其归入情志疾病范畴辨证施治,疗效肯定。近年来,随着肾藏精而主志的功能研究逐步深入,焦虑症的主要病机及其与肾阴虚证的关系已成研究热点。

1 焦虑症病因认识的中西医相关性

1936年,加拿大塞里(H.Slye)提出了应激反应的概念,后续研究逐步证实,社会、心理与躯体应激源是导致焦虑症的主要病因之一[4]。与中医学情志致病理论吻合。“情”即情绪情感,而“志”是情在脏腑的功能表现,如《黄帝内经》提出,五志为喜、怒、忧、思、恐对应五脏的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指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宋代陈无择在其基础上补充悲和惊,故称七情,均以内脏精气为物质基础,在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反应。其中,《医门法律》所谓“恐动于心则肾应”,与西医学从心理应激的角度阐释焦虑症病因关系密切[5-6]。

2 肾藏精而主志与焦虑症情绪体验的相关性

焦虑症患者出现特征性的紧张恐惧、忧虑不安、敏感烦躁、注意力分散、急躁易怒等负面内心体验[7],是心理应激导致中枢神经递质紊乱进而影响情绪反应的结果。与中医学对肾的认识密切相关。肾藏精而主志的功能,是人神志活动产生之本,肾中所藏精气乃构成机体生长、发育、生殖及各种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理虚元鉴》云:“以先天生成之体论,则精生气,气生神”。《灵枢·本神》云:“生之来,谓之精”,故称为先天之本;而“后天之精”水谷之精气和脏腑生理活动所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剩余部分均藏之于肾。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而藏之”,即肾对全身的精气具有闭藏固存的作用。Kindler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焦虑障碍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为“肾司生殖、为先天之本”一旦不足致后天情志不调易罹患焦虑症提供佐证依据。

传统研究忽视肾在焦虑症发病中的重要性,但其在精气方面所发挥独特功能有别于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肝肺调气机等其它脏腑功能。因此,肾作为情志活动的储备之脏,其精气充足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基础。目前所强调的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功能轴,从“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脑为髓海”的角度系统阐明了肾与现代医学脑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如《医述》引《医参》云: “髓本精生,下通督脉,命门温养,则髓益充……脑髓纯者灵,杂者钝,耳目皆由以禀令,故聪明焉”,精气是大脑活动的物质基础。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命门温煦,脑髓充足,认知与情感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若肾精不足则脑髓不能充养,影响五脏神从而导致神志活动失常,出现紧张担忧、惊惧不安等临床表现。肾之精气包含肾阴和肾阳,其盛衰直接关系到脑髓的盈亏,进而影响大脑功能。如《灵枢·本神》云:“肾藏精……实则胀, 五藏不安”,可致五脏所对应五志与情绪异常。因而,补肾法是临床治疗焦虑症等情志疾病的重要治则之一。

3 肾虚与焦虑症伴随症状的相关性

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等运动性不安和晕眩、头痛、心慌、心悸、出汗、尿频、尿急、口干、消化不良、肌肉酸痛、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焦虑症的常见伴随症状[1]。其根源存于肾,符合中医学对肾虚的认识。肾在五志主恐,恐惧情绪生于肾又伤及肾,《医碥》云:“在下为肾,在上为脑,虚则病发。”且肾属水位下焦,而心属火位上焦。一水一火,一阴一阳,一升一降,协调相济,维持机体活动的平衡有序。《医学入门》云:“人之百病,皆由水火不交。”治病本于心肾,即是本于阴阳,心肾既济,阴阳和调,则病无从生。故脑与肾同属先天,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自古医家均重视补肾填精益髓为治疗脑病之大法。《灵枢·经脉》记载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焦虑症常伴肾虚主志失常而恐惧自做。《素问· 奇病论》云:“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素问· 示从容论》云:“时惊,……乃肾不足也”;《灵枢·经脉》中有云:“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气不足则善恐,心如悬饥状,惕惕如人将捕之。” 即肾经之气亏虚,志弱而不能制恐则易善恐易惊,与PD惊恐发作[1]时的躯体症状十分吻合。

恐伤肾则肾虚致其肾司二便的功能障碍,开阖不利则代谢失调,如《灵枢·本神》云: “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张志著《素问集注》曰:“恐则气下而陷,故能伤精。肾主骨,故精伤则骨酸。痿者阳之痿,厥者阳之衰,命门不守则精时自下。”即表现尿频尿急、大便次数增多、阳痿、遗精、早泄等焦虑常见的伴随症状。

4 肾阴虚证与焦虑症的相关性

焦虑症可从肾论治,但肾分阴阳,需辨明病机主要为阳虚还是阴虚。杨上善在其注解的《黄帝内经太素》中提出:“肾主恐惧,足少阴脉气不足,故喜恐,心怵惕。”可见,足少阴经脉病变与焦虑状态有关。肾阴又称为元阴、真阴、肾水、真水,《素问·六节脏象论》提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即肾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七情五志在体内郁久化火,必伤及肾阴,相火独亢,命门之火失制,虚热内生,则出现心神不宁、紧张不安、急躁易怒、虚烦不眠、情绪不可自控、恐惧惊慌等虚性亢奋。《灵枢·热病》描述:“热病,嗌干多饮,善惊,卧不能起。”《素问·举痛论》曰:“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下矣。”指明因卒恐而伤肾,肾阴及肾精亏虚弱化,肾阴不能上奉于心, 上者不升、下者不降的脏腑之气紊乱无序。因此,惊则神伤,恐则精却, 过度的惊与恐神因精却而无依,精为神伤而不化,故神独摇于上,精消弱于下,阴阳不交,伤及肾精。《素问玄机原病式》曰:“恐则伤肾而水衰”。然上述提及的精与水均归于人中之阴。《医家心法·怔忡》中云:“怔忡,其源起于肾水不足”,都表明肾中阴精匮乏会产生惊悸、怔忡、恐惧等情志障碍出现,具体表现为焦虑紧张、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等症状。

有研究认为,肾阳虚证是抑郁的主要病机[8],而焦虑症的典型情绪体验与抑郁症相左,提示焦虑症可辨肾阴虚证。有报道显示,肾阴虚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xis)亢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6、9、10];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HPT-axis)亢进,三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酰原氨酸水平升高[11],均同为焦虑症的病理机制[4]。滋肾阴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可有效缓解焦虑[11-12],且应用现代文献分析法,补益药古方出现频率29.3%,现代方剂出现26.1%,居首位[13];1993~2003年的文献中滋阴补血法使用频率51.3%,居第二位[14];可见滋补肾阴是焦虑症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14-18],为焦虑症辨证肾阴虚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肾虚与焦虑症互为因果,相兼为病。而肾阴虚证可能是焦虑症的主要病机,为临床从肾论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张伯华.中医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42-43.

[2]Somers JM,Goldner EM,Waraich P,et al.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studies of anxiety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anJ Psychiatry,2006,51(2):100-113.

[3]David S. Baldwin,Christer Allgulander,Borwin Bandelow,et al.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reported prescribingpractic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anxiety disorder[J]. The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2012,13(7):510.

[4]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9-71.

[5]岳广欣,陈家旭,王竹风.中医心肝肾三脏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29-530.

[6]黄柄山.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续一)[J].黑龙江中医药,2003,4:3.

[7]张心保. 神经精神病学[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87 .

[8]陈嵘,秦竹,吴施国,等.桂附地黄丸对肾阳虚抑郁症大鼠行为改变的影响[J].新中医,2013:45(4):165-168.

[9]陈树森.阴虚、阳虚证的客观化研究述评[J].辽宁中医杂志,1994,21(9):429-431.

[10]朱楣光.中医肾虚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关系的探讨[J].天津医药,1990,25(1):37.

[11]Kaplan HL,Sadock BJ,Grebb JA,et al.Kaplan and Sadock,s Synopsis of Psychiatry[J].Baltimore:Williams and Wilkins ,1994:516-572.

[12]董燕,孙炜.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配合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4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6):849-851.

[13] Invemizzi RW, Garattini S. Role of presynaptie alpha2-adrenoceptors in antidepressant action:recent findings from microdialysis studies[J].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04,28(5):819-827.

[14]秦竹,杨晓丽,褚蕾.古今治疗焦虑症常用药物异同分析及比较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13(3):79-80.

[15]崔瑛,冯静,王世宏.焦虑症的中医用药及组方规律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30-3631.

[16]秦竹,杨晓丽,董毅,等.中医治疗焦虑症组方用药现代研究概述[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56-57.

[17]董兴鲁, 曲淼.焦虑症从肾论治探析[J].江苏中医药, 2013,45(10):7-9.

[18]包祖晓,唐启盛.焦虑症中医证治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8,28(3):169.

上一篇:有关父亲节的心得感想下一篇:让我们与医院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