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咨询培训心得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战略咨询培训心得(精选8篇)

战略咨询培训心得 篇1

企业战略有关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是属于方向性问题,如果战略方向不明,企业很可能遭受损失甚至夭折,因此企业要围绕着自己的价值观,制定自己清晰地战略目标,而且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其次建立比自己的竞争对手更多的比较优势,所以企业要用心,要更加专注。企业的强大是企业整个价值链的强大,优秀的企业,通过战略的选择,规划,有步骤的实施,逐渐超越竞争对手,而依赖于资源,资金,能人等生产要素上的优势战胜对手,越是优秀的企业家,越是要培养强大的组织执行力。

而超越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首先要聚焦在产品,客户和地域上。对于产品,我们应该侧重哪些产品,我们当前的产品结构是否合理,我们能否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客户,我们将如何细分目标客户群,如何加强给客户提供价值服务的吸引力。对于地域,我们业务的分布区域是否合理,我们今后的重点已更改放在那里。

我对王笑菲老师的我们为什么还活着深有感触,联想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在与竞争对手获得优势的时候,我们不是自己的武功了不得,而是我们的对手犯了战略性的错误而自废武功,不是自己做对了,而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做错了。

我非常赞同王笑菲老师聚焦战略,他说我们要聚焦十倍的力量在一个产品或者产品的一个价值链上,而不是分摊在十个产品的运营推广上。我们要聚焦核心客户和地狱,必须要把最好的人才和资源投资到重要的低于市场和重要客户上。

这两天的培训,我对主持人在培训开始时分别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的五个版本印象深刻,从龟兔赛跑,说明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寓意,有趣的是中旭的招眼点放在和中旭的培训宣传上。

第一个版本是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跑到中途看到乌龟远远落在后面,骄傲的认为兔子根本赶不上我,于是睡起大觉,结果被兔子赶超,输了比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的企业没有骄傲自满的资本,一时的麻痹大意和停止不前就会被你的竞争对手超过,尽管你比竞争对手有很多先天的优势。主持人说,兔子之所以输了,是因为他的执行力不够,应该到中旭来培训。

第二个版本是兔子要求和乌龟再进行赛跑,他吸取了教训,到中旭培训了执行力,结果又一次跑到了乌龟的前面,但是遇到了一条大河,可兔子不会游泳,结果被乌龟追上并赶超,又一次输了比赛。这次比赛又告诉我们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要首先学会游泳的本领,你的企业不会运营和管理,空有自己的优势也是不可能取胜。主持人开玩笑的说,兔子应该再到中旭培训学游泳的本领。

第三个版本是兔子通过培训学会了游泳,再一次和乌龟较量,这次兔子远远跑在前面,可是越跑觉得不对劲,后来乌鸦告诉他,你跑错方向,结果兔子又输了比赛。这个结果给我们企业以启示,那就是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向,否则你跑得越快,死得越快。主持人又再做广告宣传,说兔子应该参加了王老师的战略突破培训,否则就跑不对正确的方向。

第四个版本是兔子,吸取了教训,说兔子再次赛跑,跑对了方向,但是到了终点之后,发现乌龟又赢了,原来这次乌龟是打的士过来的。这个版本说明了现在的企业要善于利用工具,说兔子要赢得比赛,就必须到中旭培训学会使用工具。

第五个版本说是乌龟连续比赛赢了,得了不少奖金,买了一辆保时捷,再一次龟兔赛跑的时候,乌龟开着保时捷到了终点,以为这次又赢了,结果发现兔子已经到了终点,原来兔子运用智慧,抓住了保时捷的后车厢跟随到了终点,在兔子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兔子说了一句话,感谢中旭鹰计划对我的培养,我终于成才了。

中旭的高明营销就在与不断的进行这种有目的宣传和营销自己的产品

战略咨询培训心得 篇2

为什么久其软件要在二次创业的初期提出高端咨询战略这一计划?赵福君有自己的想法:目前, 金融危机使多数企业及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都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况, 一方面, 信息化建设年年做、年年新;另一方面, 当狂潮般的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时, 信息化管控体系却显得孱弱无力, 无法帮助政府、企业有效抵御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这对于成千上万的用户来说, 是问题, 是瓶颈, 但对于作为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我们来讲, 是挑战, 更是机遇。

一、深入理解政府信息化需求

目前, 政府业务的工作重心正随着政府角色的转变, 从行政管理逐步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随着公共服务力度的加大, 引发面向大众的服务型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 随着各方面对于建立“高效政府”的诉求愈加强烈, 政府内部行政管理力度不断深化, 管理型、决策型软件的应用日趋广泛。

多年来, 久其软件在政府部门拥有良好的口碑及客户资源, 面向政府客户的服务能力较强, 近年来, 更是加大了政府信息化相关产品的研发力度。然而政府信息化市场已渐渐趋于成熟、各个软件厂商间激烈竞争以及政策的不可控性和项目实施周期的不可预测, 都无形地增加了投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风险。

在深入分析市场竞争形势的基础上, 久其软件认为:了解并掌握政府信息化现状及需求, 增强自身政府信息化咨询能力, 提升产品效能, 是公司拓展电子政务领域亟待寻求突破的关键。

赵福君曾经提到, 随着资产管理、一卡通系统、政府统计信息化等产品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应用基础, 公司应以此为切入点, 加大行政管理软件渗透力度、拓展政府信息化市场;同时, 与其他优势企业合作, 共同承接大型政府项目, 以长补短。同时, 可以积累更多项目经验, 扩大自身影响力, 博取众长。

二、共同探寻企业信息化规律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 企业面临着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竞争加剧、用户需求多样化等严峻挑战, 信息化作为推动企业加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又该何去何从?

财务电算化、数据整合共享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财务信息化的主流, 但目前, 由于过于强调职能、数据不易优化分析等弱点, 已跟不上集团高速发展的脚步。企业集团面对新的形式, 要想打破市场坚冰、突破产业瓶颈, 不能仅仅依靠基础的财务信息化手段, 更需要高端的财务管控和辅助决策进行强有力的支撑。

在这方面, 久其有着自己的经验和优势。赵福君认为, 首先, 久其擅长数据统计分析, 报表处理以及报告披露能力成熟且具有较强竞争力;其次, 公司通过项目积极带动产品发展, 全面预算、资金管控、关联交易、智能决策等分析、管控、决策方面的系统应用逐渐成熟;另外, 久其的品牌效应、稳定的客户资源、成熟的技术产品以及专业的服务能力, 都为持续提升优势建立了良好平台。

以数据统计分析为重点加大内部财务管理渗透力度, 以智能决策系统为突破口向企业集团决策层推广, 同时加强公司业务管理产品的研发、推广与应用, 或许是一个切入点。

然而,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 很多企业集团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 已纷纷部署了各种信息化应用, 并还在不断升级完善。而且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在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方面, 尚处于空白或初级阶段。面对已初具规模的信息化体系, 如何让用户接纳财务管控、辅助决策等现代化管理理念, 了解其重要意义, 并且在已有基础上实现系统复用、避免重复建设, 成为摆在久其面前的新命题。

对从细分市场起家的久其来说, 面临发展与选择, 久其软件依然坚持差异化竞争, 走财务管控及智能决策路线, 关键在于“财务做深、业务做精”。深入企业集团业务需求, 加强咨询力量储备, 逐步构建并完善业务咨询体系;加大产品规划力度, 深入探究产品体系, 提升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适应性;建立久其子品牌, 树立并增强子品牌影响力;加强与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之间深层次领域的合作。

三、G&C计划

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有了大致构想后, 赵福君不止一次与公司核心部门交流想法, 希望能够树立起久其的子品牌, 并且构建起相应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体系, 在真正意义上落实久其的高端咨询战略。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和讨论, 融合来自市场、服务、研发等多方面的力量, 公司完成了以企业财务信息化为主核心的解决方案, 即企业集团信息化解决方案——久其CIP,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moting。

久其CIP——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在讨论英文命名时, 并未直译成解决方案,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Promoting”更能体现出方案自身能够给予用户在财务信息化方面的提升效用。久其拥有近十年服务大型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的经验, CIP彰显了久其在现代化财务管理时代来临时提倡的集中化、智能化、高端、高效的管控新理念。CIP是研发基于业内领先的、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平台, 由智能决策、财务管控、基础财务三大系统、六个子系统、十余项功能模块组成, 几乎涵盖了企业集团从财务核算到预算管理、从日常运营到管理决策的所有业务内容, 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实时控制手段, 并有效优化其管理体系, 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从而推动企业敏捷化、智能化发展。

CIP融合了久其多年来在业务、产品、技术等方面的经验与优势, 其中包括多维分析、预警监测、全面预算、资金管理、报告披露、EFDC等许多功能模块, 在众多项目中有着很好的应用, 至今服务着全国各地逾百万用户, 并还在不断提升中。总结多年实施经验, 根据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业务特点, 久其逐渐完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 所以, 无论从方案自身、还是从服务角度来看, CIP都彰显着中国企业自身管理特性。

赵福君深知, CIP的成型还远不能体现久其的市场雄心, 决定从正在全国大力推广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入手, 整合梳理面向于政府应用的解决方案。久其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系统 (久其GAMS, Government Asset Management Solutions) 正式问世。

GAMS体现了久其在资产管理信息化领域提出的“精细化管理、集成应用、动态监管”的理念, GAMS构建了集决策支持、动态预警、流程控制、日常管理为一体的高端、高效、智能化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体系, 充分体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涵盖从登记、领用、使用到变更、评估、处置等资产流转的各个环节, 优化管理环节, 提高应变能力, 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向敏捷型、智能型方向发展, 是适合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CIP和GAMS是久其软件面向企业集团和政府领域推出的两套具有核心价值的信息化方案, 这是久其在高端咨询战略体系下迈出的第一步, 接下来, 赵福君提出, 这两大领域产品体系的建立健全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理念来作为纲领和指引, 于是G&C计划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如果说CIP、GAMS承载着久其驶向高端咨询战略领域的信心, 那么发布G&C计划是向外界表明了久其正式迈入高端咨询领域的决心。

G代指Government, C代指Corporation, G&C计划分别是针对于政府领域以及企业集团所进行的一系列的信息化推进计划。这两大领域产品体系将在这个计划框架下逐步树立。

人才支撑战略 培训成就未来 篇3

兖矿集团发展战略是一部志在超越的追赶型战略、着眼长远的调整型战略、与时俱进的创新型战略、量效并重的内涵型战略、以人为本的共赢型战略。

兖矿集团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兖矿集团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国内行业前五强;明确“1233”主体思路,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着力做好本部永续发展、煤制油规模发展、澳大利亚基地高效发展“三件大事”,实施“三步走”战略构想。

以上这些战略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因此,实施兖矿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的所有要素关键还是在人,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兖矿集团就能够实现兖矿集团改革转型、持续稳定发展。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兖矿集团培训工作要加强思考研究,规划培训工作,创新培训管理方式,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努力为兖矿集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人才建设需要机制创新

兖矿集团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人才规划目标,就是要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一流的全系列人才队伍,推行兖矿集团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人才梯队发展机制、员工转型发展机制。

1.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职业经理人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保持合理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加大社会化选聘力度,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化聘用机制;按照市场定价原则,建立职业经理人薪酬协商机制;严格任期管理和业绩考核,建立职业经理人评价奖惩机制。

2.构建人才创新体系和机制。坚持“以用为本、绩效优先、高端引领、服务发展”,健全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流动配置、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制度环境。

3.创新人才资源体系建设。构建结构优化、配置合理的人才体系;以创造优秀经营业绩为尺度,以重大科技研发项目为载体,以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训练为手段,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构建一体化人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共享信息库,建立人才梯队发展机制;构建开放式人才引进通道,吸纳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提高人才市场化配置水平,促进人才结构与企业发展相协调。

4.深化人才管理机制建设。构建有序流动、充满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轮岗交流、区域间对接、属地化管理和员工转型发展机制;制定能够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外部基地创业的激励政策;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差异化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薪酬制度,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专项津贴制度,推行骨干人才股权期权激励措施;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三大序列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设立人才奖励基金,拓宽人才创业平台和发展空间。

三、人才培养需要培训的强力支持

个人也好,企业也好,国家也好,谁谋划了战略规划,谁就赢得未来;谁培养并拥有了人才,谁就获得了实现战略的资本和保证。曾经的世界500强企业,如安然公司、柯达公司、王安电脑,以及中国的珠海巨人集团、济南三株集团、郑州亚细亚商场等企业的衰落,既是由于它们的发展战略、经营战略出现了失误,也是它们自身的人才队伍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所致。可见,只有拥有了人才支撑的产业领域和项目,企业才能涉足其中,才能成功并获得经济效益。

为了适应兖矿集团发展战略的需要,培养转型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必须理顺兖矿集团培训管理体制,对归口进行专业化管理;提升培训工作的地位,以发挥人才的更大作用;调整完善办学布局,优化煤业实训基地,加强煤化、电铝、机械加工等产业实训基地建设,建设适应兖矿集团产业转型发展需要的实训基地。

要创新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就要着力抓好培训资源建设,进行培训能力建设;就要完善兖矿集团培训经费预算管理、培训计划管理、培训实施过程管理,实施培训现代化管理这“四个管理”措施;就要提高培训实施、培训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

吸纳内外部优秀师资,建立完善兖矿集团师资库;以煤炭现代远程教育网为依托,制作具有企业特色的课件,建立兖矿集团课件资源库;以岗位技能比武工种试题库为突破口,建立兖矿集团各岗位工种试题库,逐步建立充实兖矿集团培训课程库,开发建立兖矿集团培训案例库。通过以上“五个培训资源库”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支撑兖矿集团规划纲要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兖矿集团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各类人才多形式培养、多岗位锻炼、多渠道晋升。《兖矿集团人事管理六个文件》等有关规定明确了全面打通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管理岗九级、技术岗八级、技能岗级七级,通畅主线晋升、交叉晋升渠道等人才发展制度。

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近期,我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主办的浙江大学——金湖县领导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专题研修班,既开阔了思路,又拓宽了视野,还增加了见识,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让我们受到了一次洗

浙江大学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的紫金港校区建筑别致、环境优雅、学风浓郁。在这里,我们深切感受了浙江大学的“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精心安排的课程既有宏观理论,也有实践案例;

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通过教授的讲课和参观中的交流,使我们在学习境界上受到进一步的触动。

把握脉搏、实战丰富的专家授课,让我们得到了一次充电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安华,系统的讲解让我们领悟到特色小镇的创建不仅是对小镇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更应该将其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为小城市培育、乡镇转型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严力蛟教授,从城乡生态旅游与休闲农家乐产生的背景、理念、案例介绍,增强了我们发展全域旅游的信心。中国城市政府招商网会长周开疆教授,让我们对全域旅游有了全面、整体的认识,也学到了旅游招商的新模式、新方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副教授黄浏英,通过千岛湖、安吉等鲜活案例,慷慨激昂、如数家珍的演讲,大家听的带劲。

产业鲜明、活力迸发的特色镇村,让我们实现了一次冲击

此次现场教学的所到之处,无论是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还是特色小镇,都让我们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思想上的碰撞。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产业“特而强”。“特”是指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新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强”是指三年投入30~50亿,培育“单打冠军”。二是形态“小而美”。“小”就是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核心区1平方公里。“美”就是所有的特色小镇按3a级景区以上标准建设,旅游类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三是功能“聚而合”。“聚”就是特色小镇都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集。“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四是机制“新而活”。“新”就是小镇采取“宽进严定”的“创建制”,不搞“审批制”。“活”就是小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建模式。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互动交流,让我们获得了一次启发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今年初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田园综合体,省委提出的特色田园乡村,县委、县政府“五县共建”战略要求,对我镇发展作了一些设想:一是坚持高点谋划,突出产业定位。xx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住建部等三部委文件强调: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银涂镇是全国重点镇、省重点中心镇,创建健康特色小镇是天时地利人和。二是坚持整体布局,突出产业融合。积极构建“1+3+n”健康特色小镇布局,着力做好一产、二产、三产项目的组合,生产、生活、生态项目的组合。“1”即以银集集镇为主阵地;

“3”即以淮建、涂沟、唐港3个集镇为美丽乡村示范点;

“n”即实行健康+n个产业发展:+体育用品,创建国家级体育用品基地;

+医疗养老,推进医养一体化项目早日建成;

+中医药,推进承开中药饮片以及药材基地、五星芡实特色村建设;

+湖鲜美食,放大太明龙虾、下河口渔家宴等品牌效应;

+生态养生,加快建设森氧小镇;

+休闲农业,依托十里桃林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

+体育运动,依托高邮湖发展水上运动。三是坚持市场运作,突出产业招商。借鉴仪征市新集中医康养游小镇、刘集沐浴小镇等模式,包装一批项目整体打包、整体招商、整体规划设计、整体开发建设。无论是碧桂园、华夏幸福等品牌民企,还是中交、北京城建等央企国企,都将转型的战略指向“特色小镇”。

【二】

在近期的支部会议中,运管支部所有成员学习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学习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

【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破解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四】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守一片乐土”。

【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该理清思路,和村两委及扶贫工作队一起找准产业路子谋发展,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强化淳朴民风,做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每个人都应该为把村建设成为业强、民富、村美献计出力。

【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我镇是农业大镇,通过反复学习、深刻领会,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使我憧憬无限,非常振奋,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特别是深刻理解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科学论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建设现代农业的工作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认真践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打通渠道,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给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八】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十】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新的农村发展战略,体现了三个“突出”:

(一)突出了农村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村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这就要求我们依托乡村的主导产业、资源禀赋、地理环境、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产业,进一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达到村美民富双赢。

(二)突出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在我们这样一个8亿多农村人口的国家,乡村治理不仅是乡村的自我治理、自我发展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乡村治理程度亦决定了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程度,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更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突出农村生态文明、生活环境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农村。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今年以来,大力开展“七改、六化、三清三完善”为核心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目的就是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宜居宜游美丽乡村。

【十一】

通过一周的时间在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感受颇多,有理论学习,有现场教学,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四点心得体会。

第一,振兴乡村需要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目前,农村的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养殖,但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值上都是越来越小,主要只是种够自己吃。所以要发展壮大农业,降低农业成本,吸引外商投资等。总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第二,振兴乡村需要传承农耕文明兴盛农村文化;

我国传承传统种植业发展快,种植业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已经实现品种全部自主选育,在源头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根基。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换发文明新气象。

第三,振兴乡村需要发展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农民财产性增收的重要板块,更是提示农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可以通过对村庄的宅基地用地规模、布局、标准和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利用财政资金进行宅基地的置换、整理与修复,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有效结合。也可以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开发古村落、民俗村、休闲农庄、养殖等打造新的产业链,发展共享房屋、共享庭院、共享村庄、共享田园等多种共享经济形式,打造振兴新农村。将村庄重整与生态宜居目标结合起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振兴乡村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

5月14日我们在老师的带带领下来到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下围村参观,下围村利用了与东莞交界的优越条件发展经济。下围村从村务财务管理混乱,干部与群众关系矛盾紧张,一系列集体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一批村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法律制裁的“问题村”一跃成为现在广州市的“文明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下围村的成功经历非常值得我们钟山县借鉴,我们也可以利用地处广东交界、交通发达的优势来发展经济,借鉴别人的村规维护村庄安全文明。

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一线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振兴乡村之路任重道远

【十二】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总要求响应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现实需求和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系统回答了乡村振兴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怎么样达到这样的水平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而乡村实体经济的核心是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可以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让农民富裕起来,增强农民消费能力。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现代农业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农村实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动能。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了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是在乡村治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许多基础设施由于缺乏管理而破旧、荒废。这就可以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考虑在乡村建立基础设施运营中心,对各种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实现常态化的净化、亮化、绿化,让广大农民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生态效益。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乡风体现了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是维系农情、乡情、亲情的重要纽带,也是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精神支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广大农民不仅“留得住青山绿水”,而且“记得住乡愁”。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让广大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战略咨询培训心得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

针对我州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结合中央、省委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中抓班子带队伍促转化提升的工作要求,州委把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建设作为推进“强乡兴村”战略、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和分类定级结果,对全州25名后进乡镇党委书记和13名先进、26名一般乡镇党委书记集中进行示范培训,作为九寨沟县安乐乡党委书记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这次培训突破以往较为单一的教学培训形式,采取了专家领导讲和实际工作者讲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州内观摩与州外考察有机结合、学员互动交流与学员直面讨论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实地观摩、互动讨论、交流发言、座谈交流“五位一体”的交叉培训模式,使我比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学习考察心得

通过示范培训,使我在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强组织等方面学习积累了一些科学思想、先进理念、实效措施,拓展了立足本职抓党建、促发展的新思路,认清了乡镇党委书记的职责定位,明确了“强乡兴村”战略“抓什么、怎么抓”的基本方法,奠定了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在交流发言中,围绕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暨“强乡兴村”战略核心工作任务,共确定“当好乡镇党委书记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农增收的思考”、“激发乡村干部队伍活力的办法与举措”等8个讨论主题,明确了讨论活动的主线和基层组织建设暨“强乡兴村”战略推进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大家各抒己见,把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强乡兴村”战略各项

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坦诚地进行交流,相互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履职尽责、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及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干部工作作风转变与提升、新时期党的藏区群众工作等16个课堂教学专题在4天的实地观摩中,通过充分比较、好中选优,确定了19个实地观摩点,涉及州内农区、牧区、半农半牧5个县和州外2个市,重点对“文建明工作法”推广运用、“六三”工作法、农户档案、专合组织等内容进行观摩学习。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为主题,分别安排了2天互动讨论、1天的交流发言及座谈交流,通过科学计划、合理安排,进一步激发参训成员浓厚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大力提升作为一个乡镇党委书记的素质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州内观摩与州外考察的有机结合,使我们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履职尽责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乡镇党委班子工作应该做到:

一、抓党建工作思路必须清晰。清晰的工作思路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定期的总结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

二、抓党建工作措施必须有效。党建工作必须做到多效并举,长效结合。

三、抓党建工作成效必须显著。结合“三升级三分类”活动的开展,乡镇党建工作必须及时进行自查和纠错,不断提升党委班子的工作能力,配强村党支部建设,带动农户致富增收。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安乐乡基本情况

安乐乡辖11村,834户3332人。共有党支部13个,其中村党支部11个,共有党员207名。2011年实现全乡人均纯收入3929元。

(二)“强乡”打算

1、坚持“党建为基”,加强乡党委党建工作。确保实现乡党政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勤政廉洁、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好;优化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作风、促发展、惠民生。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

助村寨选强、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并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注重从大学生村官、“9+3”学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中发展新党员。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另外,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制度健全,有创新、有特色、有成效,农牧民群众满意度高。

2、坚持“稳定为重”,提高乡党委管理水平。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对已建立的制度规范进行归类整理,需修订的要及时修订,需完善的要及时完善,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把稳定工作作为乡党委政府的头等要事来抓,以“四防五加强”为着力点全面构筑群防群治网络,合理分工,落实责任。稳步提升处置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乡内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稳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

3、坚持“民生为本”,加强乡党委服务能力。坚持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每周一召开工作安排会,组织学习上级党委、政府文件精神和安排一周工作,周五召开工作总结会,总结督查一周工作,查漏补缺。会上,对近期上级党委、政府下发的重要文件精神进行传达学习,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及时了解中央、省、州、县关于各个时期的工作要求,统一思想,为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部署垫定思想基础。

4、坚持“团结为根”,提高乡党委决策落实。各项制度健全落实,工作方法科学有效,亲民政务、阳光政务、效能政务建设进一步加强,乡内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使乡党委政府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使干部作风正派,形象良好,群众诉求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三)兴村工作打算

1、以“强乡兴村”为机遇,加强村支部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村寨选强、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并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加强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加强队伍建设管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长效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以“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针对安乐乡区域的特殊条件。我们将因地制宜,围绕旅游业做文章,以种养殖业及乡村旅游业为主带动全乡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河谷地带,大力发展有机蔬菜和水果的种植。目前。建立以下安乐村、中安乐村、上安乐村等为主的有机蔬菜基地959亩。近年来我乡逐渐形成了以欧洲甜樱桃、青脆李等为主的小杂果新布局,桃、杏、李、葡萄、石榴等杂果200余亩。另外,我乡将全力推进全乡的小家禽、家畜的养殖,结合政府补贴,发展肉兔、土鸡、野猪养殖地,为群众的增收致富广开渠道。

战略咨询培训心得 篇6

根据区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有幸参加了在区委党校举办的“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县域人才发展战略与人才储备高级研修班”为期五天的学习。此次培训以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为主题,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培训内容包括: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性格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商务谈判与商务礼仪、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重塑管理者以及全面提升执行力。

各位老师都是资深的学者和教授,他们的授课方式生动活泼、风趣幽默,使我觉得这是面授而不是远程教育。老师们从性格分析到工作调整方向、从有效地管理沟通到高效的团队建设、从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安全分析、从商务谈判和商务礼仪到提升自己的执行力,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列举了许多案例,使我对个人性格、危机管理、国家政治、政务礼仪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认识到了自己知识面的缺乏,以后一定要集思广益、多积累、多看、多听,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参加学习之前,我已经工作好几年了,很少有机会如此系统的参加培训,并且参加如此高端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强烈增加了我学习紧迫感,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学到了很多前沿知识。贺林老师对组织行学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与生活实例解说让我对组织行为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激起了我对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欲望;汪大正老师讲授了重塑管理者、提升领导力的课程,使我对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职权和职能定位有了深刻的认识,学到了应该如何做好管理角色和领导角色;刘凡老师讲授的全面提升执行力,使我更深刻的认识了如何做好管理者的角色来全面提升执行力,以及如何处理好与上司、同事及下

属的关系;此外还有韩菁老师讲的性格分析、魏志勇老师讲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都使我受益匪浅!

虽然这次培训已经结束了,我仍会自觉地把学习坚持下去,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完善知识储备结构,尽职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在金钱,权利和各种利益中,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让生命腐化,走好自己的每一步,不让人生留下遗憾。

浅析如何构建战略性培训体系 篇7

1 组织总体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培训战略之间的关系

战略性培训体系突出了战略性, 在介绍它的具体内容之前首先必须了解组织总体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培训战略三个战略之间的关系。

战略性培训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据许多理论, 主要包括如战略管理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培训相关理论。战略管理的过程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三个阶段, 在战略制定阶段中组织要制定的是组织总体发展战略, 总体发展战略把握了组织的总体发展方向, 但为了实施总体战略就必须围绕其制定职能战略, 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人力资源战略, 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的最好途径就是培训, 为了使培训工作与战略联系密切就必须依据人力资源战略制定培训战略, 因此, 培训工作必须依据培训战略展开才能做到为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服务的目的。同时, 实施培训战略过程也是对人力资源战略和总体发展战略进行战略评价的重要步骤, 有助于他们及时作出调整和修正。因此, 这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循环传导关系。

2 战略性培训体系的概念及与传统培训体系的区别

2.1 战略性培训体系的概念

由于对战略性培训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 关于战略性培训体系定义的阐述也没有统一说法。笔者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 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培训经验认为, 战略性培训体系是指以战略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培训相关理论为指导, 时刻围绕组织发展战略展开工作, 承担起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作用, 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提供持续性的人力资源保障, 并被组织领导所推崇的一种有机体系。

2.2 战略性培训体系与传统培训体系的区别

2.2.1 理论基础不同

战略性培训体系的构建是以战略管理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相关培训理论为基础, 理论基础很坚实。而传统的培训体系只是以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培训理论为基础, 理论上存在较大的缺陷。

2.2.2 匹配性不同

战略性培训体系是时刻围绕组织发展战略开展的培训工作, 承担着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作用, 所以它与组织发展战略具有高度匹配性。而传统培训体系开展的培训工作几乎与组织发展战略相隔离, 主要是被动地从事日常程序性工作, 所以与组织发展战略不匹配。

2.2.3 目的性不同

依据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战略性培训体系目的在于长远性、整体性。战略性培训体系不但密切联系组织的发展战略, 还结合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满足全体员工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提高组织人力资源整体竞争力。传统培训体系只着眼于组织和部分员工短期和局部需要, 很难满足组织和全体员工长远发展需要。

2.2.4 组织领导重视程度不同

由于战略性培训体系与组织战略有高度匹配性, 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 将受到组织领导层的推崇。而传统培训体系由于与组织的战略匹配性不高, 发挥不了有效的作用, 所以培训只能简单看成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普通的工作, 因此得不到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

3 战略性培训体系设计思路与内部构造

3.1 战略性培训体系设计思路

本文在进行战略性培训体系设计过程中, 首先把组织总体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培训战略以及围绕这些战略展开的一系列培训工作看成一个整体。首先公司必须要通过科学的方法, 如SWOT分析方法分析组织内外部条件制定组织总体发展战略, 并依据总体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和培训战略, 而组织的培训体系工作就依据以上战略密切展开。此外, 战略性培训体系是为满足员工的需要而服务, 所以在制定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展开培训之前都要与员工的的需要联系在一起, 即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制度。因此, 该培训体系可以直接服务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培训战略和员工现在和未来发展需要, 与组织发展战略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态势。战略性培训体系内部由五部分构成即培训组织体系、培训制度体系、培训流程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培训保障和成果转化机制体系, 共同担负起实现公司战略的任务。战略性培训体系模型图如上图所示。

3.2 战略性培训体系内部构造

3.2.1 培训组织体系

战略性培训体系的培训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培训工作的隶属关系、培训组织机构的设立、培训相关岗位的设置以及建立职位说明书, 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公司战略。培训组织机构应该隶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培训组织机构分为内部培训组织机构和外部培训组织机构两种。依据设立的培训机构形式, 设置合理培训岗位。以培训部为例, 一般岗位包括培训经理、培训主管、培训专员、培训讲师 (一般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几个级别) , 前三个岗位属于培训管理类岗位。为了便于管理, 每个岗位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职位说明书。

3.2.2 培训制度体系

缺乏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 很难保障培训工作顺利运行。战略性培训体系的培训制度体系一般包含以下几种培训制度:培训服务制度、培训奖惩激励制度、岗前职前培训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制度以及培训经费制度等。

3.2.3 培训流程体系

战略性培训体系的培训流程体系借鉴了系统型培训模式, 即由四个部分构成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培训需求分析包括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人员分析三个层次。特别是人员分析要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完整的培训计划一般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时间、培训地点、考评方式、培训预算等内容。培训实施包括培训实施前准备、培训实施中的控制和培训实施后的跟进。培训效果评估采用了柯克帕特里克 (rkpatrick) 的四层次评估模型, 即从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递进层次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评估任务将由公司的高层领导和人力资源部负责。

3.2.4 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课程体系包括培训课程设置和开发、培训教材的选编。依据培训需求分析应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分别设置和开发培训课程, 针对不同部门和岗位人员设置本系统综合的培训课程。按人员性质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 如新员工、一般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每门课程还必须依次编写出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时间表、培训师手册、学员手册以及讲课使用的PPT幻灯片等文档。培训教材的选编方法有三种: (1) 直接购买现成的教材; (2) 教材改编; (3) 教材自编。依据组织现有情况和实现战略的需要综合使用以上方法。

3.2.5 培训保障和成果转化机制体系

培训保障和成果转化机制体系包括培训保障体系和培训成果转化机制体系。培训保障体系主要是指培训场所、培训相关设备以及住宿、饮食和交通等。培训场所包括室内与室外。多媒体场所还要检查电脑设备和投影仪运行是否良好, 音响设备是否完好等。此外, 为了确保受训者在户外培训中的安全, 培训设备的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培训成果转化机制体系是依据期望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而建立, 即为使培训成果得到有效转化, 组织必须建立相关的协作机制和激励机制, 以及在管理者、同事、技术、学习氛围有利配合支持下, 努力将组织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4 战略性培训体系应用情况检验

组织建立了战略性培训体系后, 还必须时刻关注该体系的应用情况, 主要体现在对五个体系的跟踪调查和反馈。组织要正确地检验战略性培训体系应用情况, 就应结合或建立一些考核标准和制度, 如与员工绩效考核结合, 组织相关利润率、差错率、研发周期变化等指标结合, 建立战略性培训体系在线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战略性培训体系应用状况, 使得更加科学地建立和应用该体系。

摘要:本文对如何构建战略性培训体系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组织总体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培训战略三个战略之间的关系, 其次重点阐述了战略性培训体系的概念及与传统培训体系的区别, 以及战略性培训体系设计思路与内部构造, 最后认为组织建立战略性培训体系后要对应用情况进行检验。

关键词:战略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韩京华.企业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与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 2008 (7) .

[2]冯林林.中美企业员工培训比较——关于投入、内容和方法[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4) .

战略调整后,培训工作何去何从 篇8

因此,战略调整后,如何构建新的培训体系成为很多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头疼的问题。

笔者有幸参与了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人才培养与开发体系建设的项目,下面将以此次项目为例,阐述企业培训体系乃至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一些观点。

培训体系不只是要升级

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的新战略目标,进而对集团及下属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新组织结构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岗位,现有员工无法胜任新岗位要求,而符合原职位要求的人员出现大量冗余。

项目组对天津市电力公司进行调研诊断后,认为天津市电力公司需要构建人才培养与开发体系,而不仅仅是升级培训体系。两个体系的差异见图1。

项目组通过一线走访、高层访谈、座谈研讨等形式,采纳多方意见,提出了符合天津市电力公司管理现状的问题解决思路。首先,将人才培养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相结合,承接国家电网公司人才分级分类管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分级、分类标准,从战略的高度定义未来人才框架。其次,设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通道,使人才培养成为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石,解决人才培养相对于人才需求的“滞后”问题。一定程度上打通专业间的壁垒,解开因专业限制对人才成长的束缚,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宽松、更人性化的空间。再次,按照新的人才框架设计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与员工职业生涯相关联,通过主动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

四步解决问题

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解决方案主要由四步组成:

第一步,细分专业和能级对照

这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基础,也是整体工作的关键所在。工作难点在于既要承接国家电网公司人才分级分类要求,并将分级分类思想延伸、细化到基层职位,又要打通专业壁垒进一步融合现有专业,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一线工作的个性化需求,对专业下的具体工作方向进行梳理和细分。项目组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人才分级分类框架要求、组织机构和标准岗位设置,以及天津电力各大专业的相关业务内容,按照“全覆盖、不重叠”的原则,将各个专业分解为更适合人才培养工作要求的细分专业。通过细分专业的划分,搭建专业分级分类的顶层架构,开辟专业成长通道,设计跨专业转职通道,为人才分级分类管理和个人职业生涯多通道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步,开发能力素质模型

这需要天津电力公司各层级管理干部、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能否在项目组和员工间建立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体系、沟通平台,得到切实可用的员工能力素质模型是这一阶段工作重点。能力素质模型开发是人才分级分类研究工作的基础。通过组织内外部专家研讨,对各细分专业的各能力级别进行“由粗到细”的剖析和描述,通过总体定位、工作分析、入门资历、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成果6个维度对各细分专业的能力级别进行界定。总体定位和工作分析是对现实情况的“白描”,要求忠实地反应各专业各职位的实际。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是对“白描”的提炼,将琐碎的工作抽象为员工所应具有的素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设定清晰的入门资历和专业成果使后续人才培养成果可衡量,不致使人才培养工作流于形式。

第三步,设计人才培养内容

这一步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把培训与日常工作相结合,解决以往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从如何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入手,要考虑到成人学习的特点,尊重“知识觉察-学习动机-技能掌握-在岗练习-用于实践”的成人学习习惯。通过把“思+知+练+行”四个必备环节融合到培养方案中,对应不同的学习阶段,使用不同的培养方式组合。具体的培养方式共有九种,除最常见的课程培训外,用“短训会+工作实践”的方式将日常工作与培养联系起来。利用学习小组和课题研究的方式对工作中典型难题进行攻坚。通过参观学习和沙龙的形式灵活利用内外部资源。将九种培养方式设计出若干组合,让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员工应用不同的培养方式组合,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体现出员工培养晋阶的差异性。

第四步,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这一步的核心工作是细化各专业、各级别员工的培训课程内容、培养方式的主题。以及课程内容更新规则,师资培养方式等配套方案。并将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养方式以学习地图的形式绘制出来,使天津电力管理层员工和基层员工通过学习路径图就可了解未来的成长方向在哪里,现阶段培养目标是什么,此阶段培养目标是什么,为完成本阶段培养任务自己还应做什么,公司会为自己配备哪些资源,主管领导会对自己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同时天津电力的人力资源部门也了解了如何协助一线员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积累,最终沉淀成具体的培训课程和人才培养内容。

新培训效果

根据项目组对项目在实施及应用过程的跟踪回访,认为人才培养与开发体系的构建对天津市电力公司产生了以下三方面的主要效果:

1、构建了统一的知识体系和培训资源体系。在各主要专业分级建立了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增强了课程的进阶性和连续性,实现了散点式知识体系向系统性知识体系的转变,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标准化、标准知识系统化,最终实现知识体系的原生性积累和良性循环。新的知识体系对师资体系和其他培训资源体系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将促使培训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培训技巧,以适应新的知识体系对培训方式的挑战;而培训资源也需进行重新整合,创造性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能,以满足新的知识体系带来的变化。

2、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职业发展通道的梳理为天津电力人才分级分类培养工作的切实落地提供了可能,增强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序性。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的明晰化也将有效地提升员工个人的学习内驱力和主动性,将人才培养工作从推动变为拉动。多种学习方式的引入和组合使用,将使人才培养工作不再局限于培训,为人才分级分类培养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3、逐步将实现人才队伍梯次化。人才培养体系按照专业发展特性和个人成长规律,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设置了不同的培养方式和内容,将提高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划性和可预测性。根据人才战略,制定可实现的人才培养规划,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有意识地引导人才队伍发展的节奏和里程碑。各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方式,实施人才选拔的量化管理机制,对于评价人才的各种要素实行量化积分制,注重对人才日常表现的评价,量化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节点,实现人才培养的动态管理,为人员的选拔、聘用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性和指向性,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专业工作的双提升,有力支撑了战略调整的最终落地。

上一篇:大学团委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半年水利系统党员个人总结